创作歌曲《冰》的艺术特点与演唱分析

时间:2019-05-13 18:32: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作歌曲《冰》的艺术特点与演唱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作歌曲《冰》的艺术特点与演唱分析》。

第一篇:创作歌曲《冰》的艺术特点与演唱分析

创作歌曲《冰》的艺术特点与演唱分析

绪论

刘聪,1956年生,辽宁沈阳人。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研究生班,现为 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并兼任东北大学大连艺术学院音乐系主 任。刘聪在学校学习期间,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也通过老师和学校悉心培育和 教导,为口后自己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教学期间,用其对社会生活的感 悟和体验,以及对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学习和继承,确立了艺术生涯的坐标一一以 艺术歌曲作为一生的主要创作方向。

刘聪在沿着前辈音乐家的成功经验以及认真学习和研究了西方的先进经验 的同时开拓创新,创作手法更加多元化,作曲手法独特新颖,体裁涉及面广,作 品风格丰富,他的作品展现了这个时代的精神和特色,共作有一百多首艺术歌曲,他目前己有三十多首声乐作品参加了全国比赛和中国国际声乐比赛并有多部作 品获得嘉奖,为我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和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下面我们就通过分析刘聪的艺术歌曲《冰》,来探讨和研究刘聪的艺术歌曲。歌曲《冰》的艺术特点

《冰》这首歌曲创作于2004年,主要表达了人在逆境中的坦荡、纯真、坚毅、博大。下面我们就从歌曲的歌词、旋律发展以及调式转变三个方面,对于歌曲《冰》的艺术特点进行简单的阐述。

1.1从“惨烈悲壮”到“升华重生”的歌词内涵

整首歌刚开始的歌词“沉重的轱辘在我身上碾过,任锋利的刀刃将我的肌肤划开,寒风中我会默默的忍耐”表面上看起来“惨烈悲壮”但是细品却不乏男人的气概,奠定了整个歌曲前半部分的基调。接下来的歌词“任突发的重力将我击

碎,一块块的悬挂起来,你会看到透明与坦白”这三句歌词继承了前面的“惨烈悲壮”但是中间又透露着男子汉的担当,同时也让人们对整首歌的基调更加的了解。下面几句突然峰回路转,“带到阳光能给我更多温暖的时候,你会看到我生命的原型”让人本来沉重的心情一下子变的明快了起来,而且正好贴合本文的歌名“冰”,象征着寒冰逐渐开始融为流水。最后“化作飞涌的浪花,回归滚滚东流的大海”则如”凤凰涅槃“一般,让人彻底拜托了前面的阴影,彻底的“升华重生”。

1.2从“铿锵有力”到“优美连贯”的旋律发展

为了迎合歌曲的主题和歌词的内涵,这首歌在旋律上也是一个从“悲壮”到“涅槃”的过程。旋律的发展过程中,歌曲的前半部分运用了大量的“进行曲节奏”比如切分(X X X)和附点(X.X)节奏,凸显了歌曲前半部分的铿锵有力。而到了旋律的后半段则运用了大量整体比较连贯的节奏型,比如平八(XX)和长音(X—、X———)让整个曲子变的充满希望,最后达到高潮。

1.3从“黯淡悲情”到“雄伟明亮”的调式转变

歌曲的前半部分为C大调,而且用了很多的低音,使整首歌的前半部分,低沉而铿锵有力。后半部分就像歌词的转变一样峰回路转,转到了A大调上面,而且在音符的使用上也开始从低沉逐渐升高,最后又转回到C大调并在主和弦的帮助下恢弘明亮的结束了整首歌。歌曲《冰》的演唱分析

刘聪艺术歌曲的演唱同传统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一样,虽有着不同的美学要求。但在发声原理方面,有着共同之处,如深气息、高位置、整体共鸣等等。以上的发声原理在众多声乐演唱书籍、期刊和论文中可见,故不再赘述。在以共同的发声原理为基础的前提下,演唱中国艺术歌曲,亦或演唱刘聪艺术歌曲时我们应掌握的几项基本技能,为歌唱表现做准备。下面我们就从音色、力度、咬字、吐字、情感处理以及风格掌握几个方面详细的介绍《冰》这首歌曲。

2.1 歌唱的音色和力度

音色和力度是音乐表情的一个重要方面。音色指声音的质量或者色彩。刘聪艺术歌曲的演唱必须根据音乐的内容和人物个性的不同,在音色加以适当的变化,否则就会产生单调感,无法达到音乐表现的最佳境界。一般来说,民歌气息比较浓厚的歌曲需唱的朴实和亲切些,音色就应明亮些,比如《梦中的卓玛》(陈道斌词)、《玉根国脉》、《我是贵州人》、《蓝色鸟江》等。

本文的研究对象《冰》,因为本身歌曲的情绪变化就是非常大的,因此我们在歌曲演唱的过程中更要注意音色以及力度的变化,刚开始歌曲相对是比较的悲壮的,我们需要用结实的音色和坚定而强烈的力度来演唱这个部分,音色方面要饱满低沉,富有弹性。到中间部分由于歌曲情绪的变化,我们在进行演唱的过程中要注意音色的变化,从刚开始的坚定低沉变的阳光优美一些。然后到最后高潮的部分就需要用比较有穿透性的音色和较强的力度来展现“凤凰涅槃”的感觉。

2.2 歌唱的咬字和吐字

掌握汉语语言的咬字、吐字及传统的润腔方法。刘聪艺术歌曲创作兼具时代性和民族性。在演唱中为了追求美好的声音,又能突出民族的语言特点,达到声情并茂的歌唱效果,就要注意音调与汉语字音、声韵的配合。

《冰》作为刘聪艺术歌曲的一个比较典型的代表,它表达了男人的坚韧和勇敢。因此我们在咬字和吐字的时候也要格外的注意,每一个字都要“咬住”而且“吐字”的时候也需要特别的干脆,做到铿锵有力,切忌虎头蛇尾。每一句的第一个第,比如“任”、“寒”等都要有非常清楚的发音,给整句开一个好头,切忌“浑沦吞枣”,到了每句话的最后一个字比如“过”、“开”,则一定要守住,每一句头和尾是整句的灵魂,抓住了头和尾那么这句歌词就基本的可以很好的完成。另外咬字和吐字要注意与现实的情绪相结合而灵活的变化。

2.3 歌曲的情感

情感演唱歌曲时必须注意的首要问题。刘聪艺术歌曲的演唱更多的注重演唱者在理解歌曲内涵的基础上自我的心理感受,形成具有演唱者个性与气质的演唱

风格。我们今天的研究对象《冰》是一首非常“男人”的歌曲,但是同时中间也不乏细腻的部分。需要我们在进行情感表达的时候,对整首歌曲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只有了解了歌曲所表达的内涵,才能更好的演绎整首歌曲。首先要从头到尾的了解歌词所表达的情感内涵,比如第一句“任突发的重力将我击碎”再演唱的时候就要有那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中间部分则需要增加一点男人的细腻,甚至必要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手势来辅助歌曲情感的表达。

2.4 歌曲风格的掌握

刘聪艺术歌曲的演唱,需要演唱者在必备的情感基础之上,注重把握各种不同歌曲的风格,便于生动的情感表达。被中国词曲作家一度创作中普遍运用的“移情”现象,同时出现在演唱者二度创作中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冰》是一首非常具有抒情性的艺术歌曲,整首歌曲的主题是为了阐述一个男人在这个社会中应该具有的担当和坚韧。因此我们在进行歌曲演唱的时候必须紧扣这首歌曲的基调,而演唱的过程中不要只注重力度,更多的时候要用情感来包裹力度,从而更好的打动听众。

结论

刘聪是一位有艺术追求、有美学理想的现、当代作曲家。在我国如今的歌曲创作中,他是一位执着并致力于艺术歌曲创作事业,并硕果累累的作曲家。他的作品旋律优美动听,节奏丰富灵动,情感深沉动人,气质高雅大气,题材宽广深刻,具有极强的艺术张力与艺术爆发力。如《故园恋》的深沉内蕴;《雨后》的清新灵动;《鸟儿在风中歌唱》的真挚动人;《苍天下的太阳路》的酣畅大气;《梦中的卓玛》的澎湃激情,共同构成了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一片绚丽多彩的风景,体现了作曲家刘聪具有中国气派、中国作风的个性化的创作风格。《冰》作为刘聪的代表作品之一,可以让人在绝望中看到光明,本文通过分析歌曲的艺术特点和演唱中注意的问题,希望可以给大家启示。另外因为笔者水平有限难免会出现纰漏,敬请批评比指正。

摘要

《冰》是我国作曲家刘聪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艺术歌曲最初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大陆并造就了一批诸如舒伯特一样的艺术歌曲大师,艺术歌曲传入我国大约是在“五四运动”前后。目前已经有将近一百年的历史,在我们探索、实践和发展的道路上,也涌现出一大批的优秀作家和作品。刘聪就是当今中国乐坛著名的作曲家,他在艺术歌曲创作领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本文以刘聪的艺术歌曲《冰》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阐述了作品在艺术风格和演唱分析两个方面的独特之处。希望对广大音乐爱好者更好地了解艺术歌曲形成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刘聪 艺术特点 演唱分析 歌曲

致谢

在这个平常而又特殊的季节里,我的内心深处涌动着一股感谢的热流。因为,对于边上班、边求学的我来说,在研究生学习和论文写作期间,由于工作的忙碌和旅途的奔波,使得攻读硕士研究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其中自然离不开老师、同事、同学的帮助和关心,以及家人的支持和鼓励。值此论文付梓之际,特向各位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在此,要由衷感谢我的导师老师。老师热情诚挚,不拘俗规,表现出的平易近人,让我深受感动。老师爽朗坦诚,至情至性,闲谈中的妙语解颐,总能让我豁然顿悟;老师严谨智慧、博大精深,不经意间的言传身教,将使我终生受益。回首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从最初的选题、到框架的构思、修改以至最终的定稿,均离不开老师的悉心指导、倾心尽力。与老师的师缘,让我倍感珍惜,也让我感到些许的缺憾,遗憾错过与老师能够更多交流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刘聪.论艺术歌曲创作中的调性复杂化[J].乐府新声一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7 04.[2]刘聪.对我国艺术歌曲创作现状及相关问题的思考[J].人民音乐,2001(9).[3]刘聪.从三全音地位的变化看20世纪和声音响的重要特征[J].乐府新声一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2(2).[4]傅庚辰.艺术歌曲向何方一一在中国艺术歌曲研讨会上的发言[J].人民音乐,2007(7).[5]陆在易.中国艺术歌曲创作之我见[J].人民音乐,2007 08.[6]罗艺峰.回到原点:关于中国艺术歌曲的思考[J].人民音乐,2007 10.[7]刘聪.刘聪艺术歌曲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8]王大燕.艺术歌曲概 [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9]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10]朗格.西方文明中的音乐[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

第二篇:浅析歌曲嘉陵江上的创作特点和演唱处理剖析

编号

云南艺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浅析歌曲嘉陵江上的创作特点和演唱处理

安威

指导教师姓名 曹智武 职 称 XX

所在教学单位 音乐学院 专 业 歌剧演唱 论文提交日期 2016年4月10日 论文答辩日期

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云南艺术学院 学位授予日期

论文指导教师评分: 论文评定小组评分:

综 合 得 分:

2016年 月 日

云南艺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诚信承诺书

我是云南艺术学院应届本科毕业生,即将开始毕业论文的撰写,现郑重承诺:

1.在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我将根据学院的要求,遵守学术研究和学术活动的基本规范,树立法制观念,尊重他人的劳动和权益,诚实守信,不弄虚作假。

2.不侵占、抄袭、剽窃他人的学术成果,所写论文不包含他人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他人为获得学位和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凡引用他人成果均说明并列出有关文献的名称、作者、年份、出版机构等。若因版权、抄袭、剽窃等而导致的任何法律纠纷,由我本人负责,与学院无关。

3.不请他人代写或帮他人代写毕业论文。

4.不以不正当手段影响毕业论文的评审和答辩。5.以上各条如有违反,本人接受学院按有关规定作出的成绩处理和校纪校规处分。

承诺人:(需手写)

学 号:

2016年*月**日

目 录

摘要.............................................1 关键词...........................................1 前言.............................................1

一、贺绿汀与《嘉陵江上》.........................2(一)词曲作者简介.................................2(二)《嘉陵江上》创作背景.........................3

二、《嘉陵江上》的创作特点........................4(一)曲式与和声...................................4(二)旋律与调性...................................6(三)织体与伴奏...................................7

三、《嘉陵江上》的演唱处理........................8(一)音色的运用与气息的控制.......................8(二)力度与速度的把握.............................9(三)意境的想象与情绪的把握.......................9 结语............................................10 参考文献:......................................11 致谢............................................12

浅析歌曲嘉陵江上的创作特点和演唱处理

安威

摘要:《嘉陵江上》由端木蕻良先生作词和贺绿汀先生作曲的一首名作。作品表达了词曲人对被践踏的家乡——东北三省的思念,寄托了光复家乡的信心。本文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作词人端木蕻良和作曲人贺绿汀的生平,并说明《嘉陵江上》的创作背景,第二部分从曲式与和声、旋律与调性、织体与伴奏三个方面研究《嘉陵江上》的创作特点。在最后一部分,第三部分,则介绍演唱处理,包括音色的运用与气息的控制、力度与速度的把握和意境的想象与情绪的把握三个方面。通过分析此曲的创作特点和演唱处理,可以增加自身的音乐综合素质和提升爱国情怀。

关键词: 《嘉陵江上》;贺绿汀;创作特点;演唱处理。

前言

《嘉陵江上》由端木蕻良先生作词和贺绿汀先生作曲的一首名作,作品表达了词曲人对被践踏的家乡——东北三省的思念,寄托了光复家乡的信心。其发表之后,获得人民的深深喜爱,经常应用到男高音独唱歌曲在音乐会上呈现。在学术研究上,也有不少的文献可供查阅。如在中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湖州师范学院的贾万银老师对歌曲《嘉陵江上》在文化方面作了详细的分析[1],主要让演绎者可以更精准地掌握好这个作品的演唱风格与情感基调。2013年,山西大学硕士李铭磊从织体和钢琴伴奏等多个方法分析了《嘉陵江上》[2]。2015年,邵阳学院的张赞老师在作品的情感、咬字吐字和气息运用的表演细节上进行探索,让演绎者在表演时更完美地展现[3]。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嘉陵江上》的分析,让读者更深层次地理解艺术歌曲所表达的情怀和态度以及心理的变化对演唱者歌声的装饰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分析后,可以发现演唱者一定要首先理解作品旋律和结构的,和清楚作者在创作时的情绪,才能让歌唱者不但可以使用适合乐曲的声音色调,同时还使演出的更加的得心应手,最后让歌唱者真正的把音乐与声音的审美做到水乳交融。在时代特征上,《嘉陵江上》呈现了明显的时代特征,但其价值不仅仅只限于时代的反映。尽管现代人已经远离了当时冷酷的战争,我们也没有体验过的那时的战

火纷飞,但是每次听众聆听到现场演唱这首歌,依然可以将我们带到那惨烈且悲愤的环境里。具有十分重要的爱国教育意义,同时对学习艺术歌曲也有很大的提升[4]。

本文结构总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作词人端木蕻良和作曲人贺绿汀的生平,并说明《嘉陵江上》的创作背景,第二部分从曲式与和声、旋律与调性、织体与伴奏三个方面研究《嘉陵江上》的创作特点。在最后一部分,第三部分,则介绍演唱处理,包括音色的运用与气息的控制、力度与速度的把握和意境的想象与情绪的把握三个方面。

一、贺绿汀与《嘉陵江上》

(一)词曲作者简介

1.1 词作者简介

端木蕻良生于1912年,1996年因病重于北京去世,享年84岁,为辽宁省昌图县人,属于满族人。1928年获得天津南开中学的受教育资格。四年后被清华大学历史系录取,当年参加“左联”,创作了小说处女作《母亲》。1933年一直撰写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历史3年,被认为时三十年代东北文学界里发挥最重要作用的作品之一。新中国成立之前,端木由香港归到北京。一年后和钟耀群结为夫妇。80年代时,端木被选作担任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之后升职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85年,他和妻子合著发表《曹雪芹》中卷[5]。

1.2 曲作者简介

贺绿汀,生于1903年,享年96岁,籍贯湖南邵阳人,是中国知名的红色音乐家、活动家和教育家,代表乐曲有《嘉陵江上》和《游击队歌》等。贺绿汀从小就在湖南邵阳的农村里生活,年幼时艰苦求学,20年代首次开展音乐行动,青年阶段就参与革命活动。28岁时在上海国立音专学习,获得名师教导,拥有了系统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功,十分熟悉中西创作方法。因为他拥有扎实的传统音乐基础,1934年于某次世界的收录含有民族特色的独立小品创作比赛里,凭借一首《牧童短笛》获得冠军,第一次完成了中国音乐作于世界范围里获奖的里程碑。1937年进入抗日战争时期,贺绿汀成为了救亡演剧一队的成员,经常

与工农兵学交流,事业进人了成果期,发表了《保家乡》,《游击队歌》和《上战场》等著名乐曲,《嘉陵江上》也在这环境下诞生。赵讽评价道:“可以看出肖友梅和青年时期的贺绿汀,已经专注在“民族元素”类的创作,而且获得了可喜的成果,归于现实主义[6]。然而随着30年代日本帝国军队的侵略,现实主义创作方式获得了发展;因为抗日救亡运动的迫切需求,“民族风格”的内涵也获得了升华,更首要的为世界观的导向起到了根本的地位。贺绿汀后期成为一名共产主义先锋者,其先前乐曲田园牧歌式的《牧童短笛》由于国内危难丛生,风格骤然改变,例如《垦春泥》和《胜利进行曲》等,《游击队歌》可谓是革命斗志歌曲里的代表作。贺绿汀的生涯对听众理解《嘉陵江上》作品具有很好的作用”。

(二)《嘉陵江上》创作背景

抗日期间,贺绿汀先生同意党的任务到达战场后方的重庆开展党的宣传任务。那时,贺先生的居所就位于南纪门码头边上,并靠着峭壁的筒子楼,长江就在贺先生的家门口流淌着,夜以继日的永无停息。在家里,他多次目睹扶老携幼、来自每个地方逃脱来的百姓们乘坐的轮渡,长江面上随水流而下的尸体,和摔倒躺在路边的躲避从军参战的逃难者。目睹了一次又一次支离破碎的残酷现状,仿佛是一阵的无声却有力的倾诉,不停息地呼吁着国内热血和爱国的艺术家把表达着中国百姓血与泪的悲痛心境以歌声传唱起来。当时,潘奇把端木蕻良诗人的《嘉陵江上》歌词交到贺先生的手上,祈求他能够谱曲,用作宣传抗战,激励前线战士的勇气[7]。贺绿汀阅读后,不觉地被歌词的情真意切所打动,然后,每日黄昏,在沉重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激发下,贺先生会经常独身来到长江边,漫步在江边的浓厚的暮霭中。望着长江边上的浪花,一直使用邵阳腔,细声地阅读端木蔡良先生的所给的歌词,无休止地体味着词中的思绪,细细咀嚼着诗句中的含义,领略词中的态度,思量着词中的哪部分重要、要求强调的,哪些内容是不装饰的,同时也探索着曲谱的布置采用何种方式。

《嘉陵江上》的曲创作十分困难,贺先生经过六次谱曲和六次弃曲。但是有志者,事竟成,无法考究度过了多少此在江边深沉诵读与沉思的暮霭,在反反复复地使用各种音调阅读诗词的第一句“那一天”后,贺先生最后寻找了一个通过

小六度音程来引导的动机。突然间,借助此动机,他获得了灵感,让他的曲谱框架突然明亮了。不出数日,他把此动机为基础,一发不可收拾地依据诗馁的音调起伏变化再发展起来。最终,旋律非正式化、节奏自由化、曲式非方整和充满情绪切换的带有戏剧性的艺术歌曲《嘉陵江上》,在每日日薄西山下反反复复品味诗句之中横空出世,受世世代代传颂[8]。

二、《嘉陵江上》的创作特点

(一)曲式与和声

《嘉陵江上》应该划分为两段,和歌词的意群相同,第一段表述的是悲惨的追忆,每个乐句标有错落有致的数个长音,拖腔与高频率短音组成,还多次应用三连音音型,时音乐营造了动荡紧张的氛围,仿佛悲伤之中隐藏着无比的激怒,结束在第39小节。第二段是积极型的决意陈述,其后持续的弱拍起八分音符的多次出现,传达了越来越有上升的肯定,最后歌曲在高潮中终止。

图.1.单二部曲式的曲式结构

整首乐曲以小调为基础,首先钢琴伴奏的引子使全曲营造了一种浓烈的氛围。“那一天,敌人打到了我的村庄”。然而此句的含义不完整,音乐也显然地呈现了一个还没终止的停止。第二句“我便失去了我的田舍、家人和牛羊”,在“羊”字上标记了小调的全部终止。前面最高音位于“田”字上,随后逐渐地往下降,在位于小字一组 “羊”字上,此刻乐曲再次起步向上前行:“如今我徘徊在嘉陵江上”由于感受到家乡春泥的倾向。前半句置于小字组升音“上”里,后半句位于小字一组的升音“香”字上,此刻伴奏位于高音里轻柔地放出属和弦上持续的音乐。随后是“一样的流水,一样的月亮”,含义再次归到嘉陵江边歌声,忽然由小调切换到大调[9]。伴随“我已经逝去了一切欢笑和梦想”乐曲再次切换到小调同时伤心而弯弯曲曲地往下继续,终止在小字组里音“想”。歌曲此时好像结

束了,然而伴随着又一个尾声:“江水每夜呜咽地流过,都仿佛流在我的心上”,音乐徐徐往上升,最终终止于小字一组音,这才是第一段最终的完结。《嘉陵江上》的第二段乐曲,情绪骤然切换,旋律采用中高音区,氛围慢慢爬升热烈,再使用排比句把音乐一直推向情绪的顶点。

图.2.谱例1

此刻钢琴上标记了八分音符和弦的多次重复,旋律由大调切换小调。轻声低吟唱“我必须回到我的故乡,为了那没有收割的菜花”。然后忽然热烈起来,演绎出“和那饿瘦了的盖羊!”调性再次切换到大调。然后是沉重的歌声“我必须回去”,一波未停一波又起,在高音区再次听到愈演愈烈的歌声:“我必须回去,从敌人的刺刀从里回去!”接着调再次切换到小调,“把我打胜仗的刀枪,放在我生长的地方”。唱到此刻为小调,推至最终的高潮与拉起了演奏的帷幕。

(二)旋律与调性

旋律具有雄厚、豪迈和沉稳的特质。在《嘉陵江上》作品中,贺先生应用了一种处于歌剧宣叙调与咏叹调之中的音调,组成了富有戏剧性的二段体模式。旋律是紧接着其歌词中的语言特征,朗诵往前而变化,第一段旋律首要表达的是悲惨性的追忆。前奏的前面位置,可以看到一个八度的跳跃,接着伴随着的是大、小、增二度与四度的快速下降,到达开展演唱位置标记的这个有力量且同音重复的音调,宣扬了贺先生顽强和无畏的雄姿,接着采用六度来做大跳,仿佛无休止的强音目的是叫醒百姓昏睡的会议,在此乐句终结的位置,还能够听到二度下行的长音,呈现比较低沉,此音调目的是表达贺先生由于痛失家园芳土的哀伤,还

念左邻右里,和远离故乡的无可奈何的思绪。然后权哥段落是由错落有致的长、短音与拖腔构成,同时还应用了装饰音与三连音,让这个作品营造了一种波澜起伏的情绪历程,传达了作者中的悲恸和愤怒。利用这两个关键音调,活灵活现地勾勒了作曲者的所展示的一种思绪,同时在作品《嘉陵江上》的后续继续中,此两个核心音调构成了作品的全部关键旋律元素,这也让整个作品的整体性比较完整,逻辑结构很严谨。第二段旋律在情绪方面看得出有显著的转换,和第一段构成明显的区别,首要位于第二段旋律为持续逐渐上升,其中传达的情感是刚毅和丰满。此段的调式切换比较明显,在编排这些旋律时,贺先生把旋律划分成各有四个乐句的前后段,同时在每一乐句中均应用非稳定音来做终止。整个作品从前面的思念、悲痛到中间部分的愤怒与悲伤交集,再到后来的激烈愤怒,在乐曲到底最后的位置,甚至是到了极限音 F 的开始才把曲推至了高潮的顶峰,完美呈现了作品的抒情性与戏剧性特征[10]。

作品《嘉陵江上》上使用了吉普赛音阶作为调式音阶,其特征是本身拥有的2个增二度音程。整个作品是依据散文诗词的特征来塑造音乐形象,全曲应用 b 小调,前面的引子段首先的向上的八度跳进就是主旨的拓展,明显地勾勒了贺先生哀伤的思绪,然后,乐曲持续下行到了属音,音乐氛围平缓、沉重和悲凉,此活灵活现地表现出贺先生悲恸的情绪,塑造出一种悲惨性的氛围,将听众送到歌词中那段不堪回首的追忆。歌曲中段依据诗词所呈现的情绪转换而应用了 e 小调和G 大调,最终再次归到以b 小调为主调,情感态度从小调的悲伤切换到大调的激昂和壮志凌云,然后进入到乐曲的第二个情感顶峰,使情感获得了很好的升华,宣扬了贺先生由于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逼不得已远离故乡,导致对家乡与江东父老的深深的思念与悲恸的思绪。(三)织体与伴奏

《嘉陵江上》伴奏采用钢琴伴奏,其大部分是用短暂音节、长音的柱式和声和与旋律一样的伴奏和声组成,钢琴伴奏特征比较自由,要求钢琴弹奏着按照歌唱者的速度和情感来演绎,使用钢琴单独伴奏时需要留意情感的连贯性和对歌唱者下面情绪的承接和提升,让作品的连续性越加完整。

全面分析《嘉陵江上》的钢琴伴奏,不存在十分难的和声织体,然而贺先生

很重视演唱者和钢琴伴奏的融合,此实属难有。前奏部分首先从一个双手八度大跳连接到b小调属音,随后使用两小节的线性织体归回属音,由低音忽然转换到高音,然后慢慢下降的音效,使全首乐曲愤怒的情感传达起来。然后为三小节的柱式和弦方式的下行级前进,词曲由第九小节中第二拍连接。乐曲A使用的伴奏大部分是柱式和分解式和弦的方式,主要是b小调的主和弦和属和声上展开。作品到达B段后,氛围开始紧凑,钢琴伴奏织体也转变得繁密和丰富,构造了多样的音效。譬如第44和45小节应用琶音和乐曲快要到达第二次顶峰时,钢琴伴奏在每小节最后部分应用了短暂强力的前十六分音型并把半拍空出。在最终的环节,钢琴伴奏采纳了戏剧性的震音形式,全曲终止在激昂和强烈的曙光展望之中。

三、《嘉陵江上》的演唱处理

(一)音色的运用与气息的控制

音色在演绎此作品需要恰当应用,音色与情绪在歌唱表演里是相互相成的,尤其是音色的恰当使用会让作品的精神发挥无限的影响。《嘉陵江上》是一首由男声演绎的作品,为了完美地表达作者勇敢的性格,音色特质需要雄厚有力的,而且也要演绎出沉重、悲伤和愤怒的情绪。

图.3.谱例2

演唱此作品的时需要留意自身气息的控制,作品第一句“那一天”的“天”字一定要把握好气息,切忌由于乐句过长导致吸入太多的气。为了防止气息的压力过大,浪费多余的气而导致没有百分百使用的状况。同样避免把“天”字的三拍子而过度把握呼气,这样会造成气息不够自然。切忌给呼吸承受过多压力,需要自然地呼吸[11]。作品中的“那一天,敌人打到了我的村庄”这段其中三个字需要注意三拍,因此呼吸要满,不然的话就会导致断气。吸气时,要求吸得自然、平缓和稳定,不然的话吸的度不合适。一定依据歌曲的情感度和要求来把握呼气。

在“那一天,敌人打到了我的村庄”的声音条件要是灵活,倘若呼吸太小会影响的歌曲。在演绎此作品时关于呼吸方面,可以归纳为“呼吸中歌唱,歌声中忘却了呼吸,呼吸是最自然的本性”。(二)力度与速度的把握

留意演唱时的力度与速度的把握,对声音层次感与张力方面要拿捏得好,在整体方面来分析,《嘉陵江上》的力度与速度转变的范围偏大,譬如第二段里传达的“从敌人的刺刀从里回去”此句,歌唱力度与速度需要较前面的增强与提速,特别在尾声部分,特别要利用强烈共鸣和声带张力快速推进从而进入到高潮点;最后,可以使用对比方法,凸显整首作品的波澜和流畅性。因为作品在情感上可以看出有显著的切换,歌唱第一段时,需要展现出悲恸与无耐,第二段则需要表达贺先生的悲愤、激动同时刚毅,歌唱时要利用刚柔和强弱等的鲜明对比,来呈现出这首作品的情感的转变,这样可以提升演唱时营造的表现力和张力。(三)意境的想象与情绪的把握

声音的优美肯定十分关键,然而切忌忽视演唱时塑造的意境和情绪。这两种美不可以互不相干,应该是水乳交融,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的,换句话来讲,在歌唱时中切忌只注重声音,导致忘却了情感的宣泄,同时演绎时语言同样是十分关键的,只有声和情同时发展才是歌唱的最高境界。同一首乐曲,不同的歌唱家演绎时会有不同的效果,是由于每个歌唱家的理解不相同。不考虑歌唱家需要把握的技能技巧,那一定要注意演唱中的情绪,精准地把握与控制整首作品的情感和情绪,让歌唱与歌曲的内涵展现一致才能打动听众。

演绎这首作品时的音色选择与情绪表现需要基于在特定的心理理解上,演唱者要对自己的情感、乐曲的态度与演唱的氛围进行控制甚至是驾驭来满族主题表达的目标。演绎次首歌时,情绪需要重视,从而才能塑造出所需的音乐的印象。倘若演唱者唱这首歌,歌词中的“那一天”,“天”属于阴字的音质,建议应用调用达到六度进入高音的方式来渲染气氛和表达情绪。如果唱“敌人打我的村庄,我失去了我的家庭农场,牛和羊”时,唱“打”和“丢失”的情感语气表达的愤怒和悲恸应该是隐式的。此外,演唱此曲中需要很多的迂回环绕和同音重复,让歌曲渲染出挫折感,塑造主人的悲愤与沮丧的音乐形象。这首作品的1段第三句

把乐曲的第一个高潮引出,表达了贺先生对日本帝国主义十分的痛恨与对家乡的想念的音乐形象[12]。歌词里的第二段第二句“我必须回去,从敌人的枪弹底下回去!我必须回去,从敌人的刺刀丛里回去!”中有三个“我必须回去”。第一个塑造的壮烈却又悲伤的,第二个塑造的音乐形象是不畏斗争,第三个是充满勇气与信念去战胜邪恶。用悲凉的情感情绪结合恰当的音色运用来塑造歌曲的音乐形象。结语

本文从三个方面去分析《嘉陵江上》,第一方面主要介绍作词人端木蕻良和作曲人贺绿汀的生平,并说明作品的创作背景在战火纷飞和国难当头的抗日时期,第二方面从曲式与和声、旋律与调性、织体与伴奏三个方面研究《嘉陵江上》的创作特点,指出其采用单二部曲式的结构特点,旋律具有雄厚、豪迈和沉稳的特质,伴奏则大部分是用短暂音节、长音的柱式和声和与旋律一样的和声组成。在最后一部分,第三方面,则介绍演唱处理,包括音色的运用与气息的控制、力度与速度的把握和意境的想象与情绪的把握三个层面,从细节上指出该如何演唱好此曲目。《嘉陵江上》具有宝贵的艺术意义和爱国教育价值,使演唱者在技术层面和精神层面上获得较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贾万银.历史的悲歌

民族的记忆——歌曲《嘉陵江上》的文化解读[J].音乐创作,2015,06:115-117.[2]李铭磊.浅析贺绿汀的声乐作品《嘉陵江上》[D].山西大学,2013.[3]张赞.浅谈歌曲《嘉陵江上》的演唱技巧[J].通俗歌曲,2015,05:16.[4]卓琪.浅析《嘉陵江上》[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5,03:87-88+91.[5]孟祥谦.浅谈艺术歌曲《嘉陵江上》的作品分析与演唱处理[J].青年文学家,2012,08:89.[6]付磊.浅析歌曲《嘉陵江上》的艺术特征[J].北方音乐,2012,10:30.[7]武鹏.浅谈歌曲《嘉陵江上》的创作与演唱[J].咸宁学院学报,2011,02:103-104.[8]杨秀.艺术歌曲《嘉陵江上》分析[J].大理师专学报,2001,01:83-84.[9]迟鸿雁.“时代的特征、人民的心声”——歌曲《松花江上》与《嘉陵江上》的分析、比较[J].艺术教育,2009,03:85.[10]戴鹏海.六易其稿 终成佳作——贺绿汀的《嘉陵江上》试析[J].音乐世界,1989,05:28-31.[11]张天授.端木蕻良和他的《嘉陵江上》[J].中国音乐教育,1994,06:25.[12]黄彦.浅析《嘉陵江上》的歌唱艺术性[J].北方音乐,2015,11:31.致谢

本文是在导师曹智武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此对曹智武老师的悉心教导表示衷心感谢,不管您自己的工作多忙,都会对我遇到的困难与问题进行回复,及时对我在学习上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困惑进行耐心和有针对性的指导,都会来到实验室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嘘寒问暖,您严谨的作风、高度的责任感以及渊博的知识不仅对我的音乐生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将影响着我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在此,谨向尊敬的曹智武老师表示衷心和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还要感谢同宿舍的同学,谢谢你们一直以来的陪伴,感谢你们对我精神上和生活上的支持和鼓励,非常荣幸能和你们成为室友,让我体会到深深的姐妹情。

最后,感谢我的父母和亲人,是你们给我最坚强的后盾,是你们一直在背后默默无闻的支持我,给我源源不绝的动力。

2016年3月25日

第三篇:邓丽君音乐风格及演唱特点分析

邓丽君音乐风格及演唱特点分析

众所周知,邓丽君是一位在亚洲地区和全球华人社会极具影响力的台湾歌唱家,她的歌曲在华人社会广泛的知名度和经久不衰的传唱度为其赢得了“十亿个掌声”的美誉。今天,我将就她的音乐风格及演唱特点为大家进行分析。

1.邓丽君独特的清新甜美的音乐风格

人们对邓丽君的较高认可度绝大部分是其音乐创编的风格和舞台风格的表现,我也就这两点对她的音乐风格进行了如下分析。

(1)音乐创编。其一,结合邓丽君的音乐背景和自身风格,制作公司为其选择灌录的国语歌曲中不少是具有明显的中国民谣小调以及地方戏曲风格,例如《小城故事》、《千言万语》、《路边的野花不要采》、《把爱埋藏在心窝》、《郊道》等;《小城故事》是庄奴作词,汤尼作曲,这首歌曲用一种淡雅平稳的旋律表达了对人生真善美境界的追求与向往,歌曲采用我国五声宫调式,旋律柔和平稳、温暖流畅,结构短小;邓丽君演唱时音色甜美淳厚、自然而生动,并且时常配穿中国旗袍进行舞台表演,恰如其分,使这首歌成为听众层次最为广泛的经典通俗歌曲。其二,制作团队为邓丽君所选的伴奏编曲也非常适合其轻柔、婉转的演唱特点,并适当加入中国传统乐器音色,如竹笛、古筝、二胡、扬琴等。在中国,邓丽君音乐的制作团队主要由20世纪60年代后最具影响力的台湾新派流行音乐人左宏元(古月)、汤尼、庄奴、林煌坤、刘家昌等组成。其三,走向成熟演艺时期的邓丽君有其专属乐队(以日本电声乐队和港台民族乐队组成)和人声伴唱(和音),在演唱中还聘请了专职舞蹈演员进行伴舞。(2)舞台风格。邓丽君是20世纪华语歌坛公认的“台风完美”的通俗歌手。通过对其演唱会及现场演出的影象进行分析,笔者将邓丽君的“台风完美”特点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作为一位成熟的专业歌手,除了演唱水平之外,她也十分重视完美的舞台表现力和配合歌曲的舞蹈表演。这种载歌载舞的演艺展示了她优秀的艺术表现力,也体现其完美的舞台风格。其二,邓丽君的“台风完美”还表现在演唱前、中、后的即兴衔接和与观众的互动方面。我认为,礼貌和真诚、谦虚和谨慎、热情和动情构成了邓丽君在舞台上给人的总体印象。其三,在舞台服饰上,她的打扮显得简洁大方与得体,使她长久以来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与风格——即婉约而大方、真实而幻化,柔美中不失刚毅、细腻中带着大气。

2.邓丽君的演唱特点

除了以上所讲的邓丽君的音乐风格深受大家喜爱外,她独特的演唱特点也是屹立歌坛不倒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将她的演唱特点分为了以下四点进行分析。(1)声音方面。邓丽君的声音真实且富有特色,她在出道初期时,真声的音色略带“童声”特点,音色虽亮但显得不够圆润,略微“沙哑”。在经历变声期后其真声甜美、柔和、细腻的音色是她70年代后在音色方面的重要特点,也是其争取广大听众的重要条件。

(2)吐字清晰。首先,作为来自大陆北方家庭的台湾外省子女,邓丽君普通话的发音水平非常出色,演唱时的“吐字归音”也十分清晰和完美。发音标准的国语语音优势给了她大量演唱国语歌曲,尤其是具有民歌小调及戏曲韵味的国语通俗作品很大的发展空间,这在同时代港台歌手中是一个不小的优势。还有,邓丽君能较好的掌握多种别国语言和中国地方方言,如日语、英语、马来语、法语等外语,粤语、闽南语、山东话、上海话等地方方言,这也为她广泛占领各层次、各地区、各语种的听众群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演唱技巧。邓丽君音域平常,不是很宽,但她极其擅长真假声混合的演唱。她的真声演唱自然、亲切、贴近口语的风格,完美的将其假声作为一种修饰声音的方法。这种将真假声结合在一起的“混合声”给听众一种柔和、细腻、略带飘渺的艺术效果。除此之外,邓丽君演唱时音量轻柔,换气时痕迹较轻,整体感觉比较收敛。并且,邓丽君在国语流行歌坛上,率先运用“气声唱法”(一种将声音与气息完美糅合的歌唱技巧)进行演唱,并且演唱时“声音位置”靠前,气息均匀,共鸣较好,也使得她的演唱柔而不虚。邓丽君还运用“泣声”这种演唱手段(即在演唱时掺入一些抽泣、哽咽的处理效果),主要表现在歌曲高潮或歌曲结束句结尾音上的“上扬音处理”(民间称其为“打嗝式”的演唱),这也是其标志性的演唱特点。另外,邓丽君演唱时擅长“颤音”的处理,也是其气息把握较好的重要体现。

(4)音乐素养。邓丽君音准及节奏感极好,能轻松地完成无伴奏的现场清唱(在其各场演唱会中可以得到证明),也能与现场乐队和钢琴伴奏进行完美的配合(邓丽君现场演唱时均为乐队伴奏)。她也十分擅长极为细致的音乐处理(即对作品的二度创作),同时也能最大程度地诠释歌词意境,赢得听众的情感共鸣。邓丽君对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民间歌曲和戏曲的音乐风格把握较为准确,在演唱时经常将中国民间音乐中的跳音、滑音等元素融入其作品中,使其演唱棱角分明、腔调圆润,深入人心。

以上就是我对邓丽君音乐风格及演唱特点的分析。

第四篇:浅析歌曲《鸿雁》艺术特点

浅析歌曲《鸿雁》的艺术特点 【摘 要】:《鸿雁》一首非常经典的蒙古族民歌,经过改变、时代的变迁,把蒙古族的民族歌曲风格与现代气息相结合,形成了现在人们耳熟能详的一首歌曲,很多歌者通过不同的表现方式、唱法来将其演唱来感受不同风格的鸿雁,本文通过对歌曲的调式分析,来感受蒙古族的民族文化,加上当时歌曲创作的背景及它的演变过程,了解蒙古人民的地域特征及当地人民的性格,再去通过对歌词大意的分析,让广大歌者能够一句一句来体会那种浓浓的思乡之情,在演唱时更能去感同身受,能更好的去表达这首歌曲。

【关键词】:鸿雁;

创作背景;

歌词分析;

调式分析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ng “The Wild Goose“ Student name:Jiaziyu Guidance teacher:Zhengjianhua [Abstract]: Hongyan is a very classical Mongolian folk song.After changing and changing the times, it combines the Mongolian national song style with modern flavor, forming a song that people are familiar with now.Many singers sing it through different ways of expression and singing to feel different styles of Hongyan.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une of the song, this paper tries to feel the Mongolian nationality.National culture, together with the background of song creation at that time and its evolution process, to understand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ngolian people and the local people's character, and the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lyrics, so that the majority of singers can experience the strong feeling of homesickness sentence by sentence, in singing can feel the same experience, can better express the song.[Keyword]: Hongyan;Creative Background;Lyrics Analysis;Modality Analysis 目 录 一、引言 1 二、蒙古族文化 1 三、创作背景 1 四、曲式分析 3 五、歌词分析及情感处理 3(一)第一部分 3(二)第二部分 4 六、演唱对比 5 结语 5 参考文献 6 致谢 7 一、引言 一封家书,一个寄托,远在海外的游子,只能通过鸿雁来寄托对家乡、对亲人的那份思念,蒙古族的民族文化,现代的艺术气息,相互融合,一代代的流传,形成了现代产物,歌曲中的起承转合,一幅幅的画面更能勾起在外漂泊的人的思乡之情,对歌曲《鸿雁》的深度了解,仔细去体会它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份流传。

二、蒙古族文化 在隋唐时期,蒙古族人生活在内蒙古大兴安岭的一个原始森林中,当时主要以狩猎与采集为主要的生活方式,在当时的狩猎民族中,民族歌曲大多数都已“古短调”为主。之后大约在公元840年,发生了战争,在蒙古高原的国家被击溃,进行了南迁活动,蒙古族人在这时抓住这个契机,走出了原始森林,走进了蒙古高原中心。在此之后,转变成了游牧民族,民族音乐随之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短调”的风格转变成了“长调”,歌曲的表达都像草原般广阔、旋律优美,有了一股浓浓的草原气息,他们之后生活在广阔草原上,居无定所,都是以水草的地方去居住生活,以畜牧为生。

在蒙古族歌曲文化的风俗中,礼俗歌中有一个叫宴歌,是“乃日”活动中的特定歌曲,歌曲《鸿雁》就是宴歌中的一首,“乃日”是蒙古族的一个传统的音乐活动,“乃日”在蒙语的意思就是代表一些聚会、盛会的意思,蒙古族善歌善舞很多就是在“乃日”中不断的去练习、演唱、聆听中而学习出来的,可以说这个它是蒙古族音乐文化传承的一个圣地,歌曲《鸿雁》原意是白天鹅的意思,在宴会中招待客人,蒙古族人热情好客,他们非常希望可以挽留客人,所以用歌声来表达他们的情绪,把客人比喻成“美丽高贵的白天鹅”。

蒙古乌拉特族民歌绝大多数出自梅力更庙的一、二、三世**,其中的第三世**罗布生丹毕加拉森尤为著名,他创作的大量歌曲多以长调民歌为主,特点鲜明,它们的节奏都比较缓慢,抒情的表达的比较多,那种感觉让人们尤意未尽,也有一部分的民歌高亢嘹亮,歌曲内容热情洋溢,充分体现了蒙古族的文化传承。

三、创作背景 《鸿雁》(原名鸿嘎鲁)最早是一首乌拉特族的宴会歌曲,它是由乌拉特西公旗末日更庙**罗布生丹毕加拉森(1717-1766)作词作曲,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左右,由于在传承的过程中,翻译的意思也一点一点发生演变,从一首宴会上的敬酒歌曲变为思念家乡的歌曲,这里的鸿雁并不是指我们所熟知的鸿雁,“鸿”在蒙古语中是指白色的意思,“鸿嘎鲁”翻译过来就是指“白天鹅”,歌曲后由作曲家祁达楞太进行改编歌词,后由吕燕卫先生完歌词创作,额尔古纳乐队演唱,形完成了我们现在所耳熟能详的歌曲《鸿雁》。

罗布生丹毕加拉森 原名(莫日根巴特尔)莫日根巴特尔出生于1717年,在乌拉特族中旗的一个普通牧民家庭,1722年(5岁)被民间选为了第三代的梅力更召**,被封为梅力更召三世主持,法名罗布生丹毕加拉森,他天生聪慧,学习能力强,先后去学习了蒙古文、藏文、梵文、朝鲜文等多国的语言及各个国家的佛文,并熟练地掌控,同时还精通“五大学术”与“十小学术”。逐渐的成为乌拉特族的重要人物,在不断的学习、深造、锻炼中,能够坚持下来给他最大动力的就是自己与亲人的相互思念。罗布生丹毕加拉森的妹妹远嫁到鄂尔多斯地区,在我们现在的交通看来非常的近,但在当时的交通环境下缺是相隔甚远,在当时的情况下只能通过书信来相互传递信息,表达兄妹之间的思念之情,而妹妹却不认识字,每次的传信都要找人去读去念去写,过程非常麻烦,在古时,“鸿雁”也往往成为了书信的称呼。妹妹思乡心切,中途带的孩子北归回家探亲,途中去寺庙看望许久未见的哥哥。西旗王爷听说之后盛情邀请,并邀请**前来聚会,罗布生丹比加拉森心情非常复杂,一遍是许久未见的妹妹想多去叙旧,一边想着时时刻刻在家等待儿女回家看望的父母,即希望妹妹多待一会儿,又希望她早些回去陪伴父母,带着复杂的心情,在宴会上,王爷盛情邀请**唱歌,带着复杂的心情即兴创作歌曲名为——《鸿嘎鲁》这就是歌曲的由来。后由祁达楞太进行第一次改编,曲调不变,歌曲改为 洁白的天鹅在芦苇湖的绿波中漫游,远方的客人来到我家,摆酒设宴将你挽留;

洁白的天鹅在芦苇湖的清波中漫游,四方的亲朋来到我家,设宴摆酒将你挽留 他的改编让歌曲《鸿雁》在蒙古族地区广为传唱,最后经过吕燕卫先生的第二次填词作曲,与现代音乐的相结合而又不失蒙古族风格,成为现在人们耳熟能详的歌曲《鸿雁》。

四、曲式分析 歌曲《鸿雁》采用同一曲调,多次重复段落的结构来进行。

前奏部分采用C大调进行,旋律中多以二度的下行关系重复为主,伴奏中采用丰富的和旋来表达忧伤的色彩,之后转调转E羽五声调式,两个小结的间奏来进行一个转调的铺垫,这段转调多以4、5度的音程为主,把歌曲从忧伤、低沉的情绪中拉动起来。

整首曲子分为四个乐句,所有乐句第一小节开始,一个三度、二度关系的下行,来表达一个诉说的语气,之后紧接着一个上行的反向八度进行,给人一种鸿雁起飞飞向蓝天的一种既视感,所有的乐句最后都以长音结束,利用长音表达了草原上的辽阔,歌曲前半部分多以八分音符居多,节奏型简单、线条清晰、叙事性强,前面做铺垫。长调民歌的经典模板就是每段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来描写景物之类的,曲调中多以叙述的情绪来表达,后半部分则是抒发情感,最后一个乐句的重复来进行一个着重的表达。

之后一个间奏部分同宫音系统的转调进行,转到A商五声调式,后半部分情绪的推动,升高一个小二度来继续推动情绪,伴奏中利用一个半音阶的推动转到F羽五声调式,从A音利用半音阶、节奏型利用三连音来加强音乐的节奏感、紧凑感推到C音。后半部分的歌曲旋律音没有发生变化,节奏上从多平八节奏变成后十六、小切分等节奏型,让音乐听起来更紧凑,更有节奏感、律动性更强一点,来借一步深化那种思乡之情,最后一个乐句减慢的处理,以及结束音前一个音的自由延长,能更好的表现先把那种思乡的情绪带回家乡的那种情感,歌曲旋律整个以小调结束,但最后的结束句伴奏突然转到三级以大三和旋结束,给人以无限幻想。

五、歌词分析及情感处理 歌曲《鸿雁》整个大框架由四部分组成,歌曲分别重复四段,中间出现一个小二度的转调,把歌曲两两分割开,很好的把歌曲的情感分成了两个部分,每部分的最后一个乐句都重复一遍来着重表示情感。

(一)第一部分 1、“鸿雁,天空上,对对排成行”。大雁们都在天空中成群结队,在一个准备迁徙的季节,准备出发,远离自己的故乡去南下,“江水长,秋草黄,草原上琴声忧伤。”“江水”、“秋草”、“草原”、“琴声”都是来描写家乡的景物,后面用“长、黄、忧伤”来表达准备离乡的这种悲伤的情感,路途的遥远、凄凉的风景、忧伤的琴声,非常立体的画面,就像一个准备去外出奋斗的人,这里的情绪要低沉、失落 2、“鸿雁,向南方,飞过芦苇荡”一直风向南方,“芦苇”表示我们在路上的时候所看到的风景,这时已经出发在路途之中,背井离乡的路上,“天苍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乡”,我们的目标在哪里?在南方。这句重复两次来种种表达了离乡之后的心情,我们要出发去哪里,大雁要出发去何方,大雁飞向了南方,可心里一直挂念的是北方的家乡,无论我们去哪为了生活奋斗,可心里还是观念这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这里要比第一段的情绪稍有高涨,心中要带着丝丝的挂念之情。

第一部分表达了我们外出奋斗正在路上、正准备出发的情形,不得已要飞向南下,可心中却依然想念着北方的家乡,心中对家乡环境、亲人、朋友的一种不舍之情要去着重表现,第一部分不可太强,用阐述、慢慢到不舍再慢慢到一丝丝观念,一点一点的来进行情感的走向。

(二)第二部分 3、在经过了转调之后,把歌曲的情绪基点又推高了一个层面。“鸿雁、北归还、带上我的思念”情绪发生变化的一个转折点。到了春天,大地春暖花开,大雁都成群结队开始北归,而“我”却只能随着大雁,让大雁寄托上我的思绪去带回家乡,这里又是一幅非常能感同深受的一副画面,这画面更能勾起出门在外游子们的怀念亲人、思乡的情感,“歌声远、琴声颤、草原上春意暖。”歌声离我们很远,大雁北归,家乡的草原上又是一片春意盎然,看到了家乡的情景,再来进一步推动我们身在异乡,不能大雁一样回到家乡的伤感,加深那种游子在外的思乡心切的情感,第一句要去着重表达想念家乡的情感,第二句则是仿佛看到了家乡的景色却回不去的那种伤感与急切。

4“鸿雁,向苍天,天空有多遥远”,我离我的家乡还有多远,歌曲最后一段,整个去把情绪带动起来,一个问句,心中的小小不满,为什么不能像大雁一般回到自己的家乡。“酒喝干、再斟满、今夜不醉不还”思念却回不去的一种无奈,再把酒倒满,重复最后一个乐句,“不醉不换”展现出来蒙古汉子的那种豪爽,思乡之情通过就来抒发出来,发泄自己内心的渴望。

第二部分整体的思乡之情都表达了出来,一点一点从大雁开始北反来想到自己的家乡,一点一点的来吧这种情感全部带出来,最后两句要唱出那种“不醉不归”的无奈与豪迈。

整首曲子的思念之情表达的比较多,层次的划分比较明显,可以让人能更容易去感同身受,更好的去把握它。每个段落都是一幅不一样的画面、场景,每一次的感情变化都会有所不同,通过对歌词大意的分析去对歌曲的感情做更好的把控。

六、演唱对比 我国著名女中音歌唱家降央卓玛,在2015年春晚深情献唱歌曲《鸿雁》,曾多次在各种音乐节目中演唱《鸿雁》,用中音的感觉去唱《鸿雁》,她的声音扎实浑厚,宛如低音炮一样,虽然音不高,但是却像一个锤子一般一下锥到心中,低音却有青藏高原那种天高云淡的意境,还有草原上的那种广阔。

蒙古族著名青年歌手呼斯楞,蒙古族小伙,原调歌唱《鸿雁》,原调高音演唱,分别用蒙语与汉语演唱,前奏部分的一个呼麦直接将带入大草原的意境,声线高,仿佛就像是在空中的鸿雁在飞往家乡,加上蒙古族独特的马头琴,意境很深刻,蒙古语演唱,更好去体会那种意境,声音悠扬,又带有蒙古汉子的一丝粗狂,又是别有一番风味。

云飞,男高音歌手,曾在电视节目《星光大道》演唱《鸿雁》,高音悠扬,把流行歌曲与民族特色融合的非常好,歌声委婉动人,来自内蒙古,少了一分粗狂,多了一份细腻,高音更加有穿透力。

结语 《鸿雁》通过带带的演变流传,形成了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音乐,让民族音乐走出来,蒙古族音乐与现代的相结合,歌曲更具有艺术性,更为爱好唱歌的人们喜爱,通过对歌曲的各种了解,通过全面的来理解这首歌曲,能更好的去深入体会,抓住歌曲的表达,高音中音都能去表现出不同的歌曲韵律,名族、通俗等不同唱法、不同音色都是不一样的音乐感受,让更多的歌者去演唱 参考文献 [1].李欣冉 吕春梅 析蒙古族民歌《鸿雁》的修辞意味和民族情怀 [J].语文学刊,2015年第6期 [2].赵建华 《鸿雁》歌曲歌词的乡愁倾诉 [J].职大学报,2017.12.28 [3].褚紫荻 浅谈蒙古族民歌《鸿雁》 [J].艺术科技,2017.02.15 [4].童欣雨 歌曲《鸿雁》折射出的蒙古族文化 [J].戏剧之家,2016.09.23 [5].王赛 少数民族声乐作品艺术特色分析——以《鸿雁》为例 [J].黄河之声 2014.05.23 [6].丁利冬 呼斯楞:眷恋草原的鸿雁 [J].工会信息 2014.06.10 [7].韦利军 歌曲《鸿雁》演唱艺术研究 [D].南京艺术学院 2014 [8].赵万梅 试论蒙古族民歌《鸿雁》的人文内涵[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2.09.25 [9].王秀梅 浅谈蒙古族民歌的特点与演唱风格[J].大众文艺 2015.10.30 致 谢 在毕业论文完成之际,首先谨向给予我帮助的指导老师致以深深的谢意。感谢老师在教学任务繁忙的情况下,抽出时间帮助纠正我在设计当中出现的问题,并耐心地为我的论文作校正。感谢导师对我的支持,不仅是技术上的,还有心理上的鼓励和督促,老师的指导和建议使我受益非浅,没有老师的帮助和指导,就不会有我今天的成果。

感谢我的父母在我毕业之际这段期间给予我很大的精神支持。最后向关心和支持我学习的所有领导、同学和朋友们表示真挚的谢意!感谢他们对我的关心、关注和支持!

第五篇:浅析歌曲《红土香》的艺术特色及演唱探索

浅析歌曲《红土香》的艺术特色及演唱探索

摘 要 《红土香》这首歌曲是由张俊以作词、徐沛东作曲的,近年来在国内一片“红歌热”背景下创作的又一部倾情之作,并通过著名歌唱家刘斌的精彩演绎迅速红遍大江南北,感动了亿万听众。可以说《红土香》是众多“红歌”当中的佼佼者和代表,同时也是红歌中最富有创新意识和时代特征的佳作之一,它真正地体现了新时代“红色歌曲”的精神面貌和内涵。真挚的情感、耐人寻味的旋律、鲜明的地方特色以及由小见大、层层递进的创作手法是这首作品的主要特征,笔者正是从歌曲的创作背景、词曲作者的介绍、歌词的选择、旋律的创作、调性的转换、钢琴伴奏的编配、歌曲中特色声腔及衬词的运用、歌曲的二度创作及演唱心得去探析。

关键词 徐沛东 旋律 创作特色 演唱心得

引言

近几年,国内兴起一片“红歌热”,由张俊以作词,徐沛东作曲的《红土香》就这样应运而生了,这首歌曲不论是在歌词上还是曲调上都表现出一种时尚感与亲切感,歌词内容从亲人的讲说到“红土靓”,从“多少伟大红土里长”到“多少希望红土里扬”,最终到“无边的狂想”,这就是“以小见大”和“层层递进”。从“爷爷、奶奶”老一辈的亲情到对一方热土地挚爱,最后升华到对祖国和人民的拳拳忠心。它的旋律优美动听,来源于江西民歌的音调,在高潮部分徐老师还运用了富有江西特色的经典衬词“哎呀来”,这就给《红土香》烙上了江西的底色。

本文从歌曲的背景、词曲作者的介绍;亲切、感人、耐人寻味的歌词,优美动听的旋律;还有对歌曲的演唱探索来研究。

一、歌曲简介

(一)歌曲的创作背景

爱情歌曲是当前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主题,随着近几年国内兴起的“红歌热”,词作家张俊以满怀激情创作《红土香》歌词为党献礼,随即由著名作曲家徐沛东谱曲,继而又由著名歌唱家刘斌演唱,真是如虎添翼,珠联璧合,《红土香》这首歌曲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红土香》无论是在曲调上,还是在歌词内容上,都充分表现出一种亲切感与时尚

感,它还有两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优美的旋律和内在的崇高气质。这样的作品可以让人在聆听之后欣然接受其崇高的洗礼,由“爷爷、奶奶”等的亲情到对一方热土地挚爱,最后升华到对祖国和人民的拳拳忠心。

真挚的情感、耐人寻味的旋律、鲜明的地方特色以及由小见大、层层递进的创作手法是这首作品的主要特征。《红土香》的旋律创作来源于江西民歌的音调,尤其在高潮部分徐老师运用了富有江西特色的经典衬词“哎呀来”,这样就像一个地方特色的标志,给《红土香》的旋律创作烙上了江西的底色;从亲人的讲说到“红土靓”,从“多少伟大红土里长”到“多少希望红土里扬”,最终到“无边的狂想”,这就是“以小见大”和“层层递进”。

(二)歌曲作者介绍

张俊以,吉林辽源人,历任全国青联常委、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中央电视台大型节目总策划,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设有中国政府最高儿童文学权威大奖“宋庆龄基金会俊以儿童文学奖”,他创作的《母亲》、《向天再借五百年》、《欢乐中国年》、《咱老百姓》、《你是幸福的我是快乐的》等五百余首歌曲唱红大江南北,其中张俊以连续八年主创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主题歌曲,张俊以策划的中央电视台大型文艺晚会多次荣获我国电视文艺最高奖项“星光奖”,张俊以创作的《永不分开世界的爱》先后代表中央电视台荣获国际电视节目最高金奖,张俊以创作的《咱老百姓》等多次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徐沛东,著名词曲作者,现任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副主席,中国轻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全委委员,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他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包括美声、民族、通俗歌曲及文艺晚会主题曲近千首。1970年考入福州军区歌舞团任首席大提琴;1976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杜鸣心教授;1992年评为全国文化系统和国务院颁奖的有突出贡献的杰出中青年优秀专家。1990年7月歌曲《亚洲雄风》获第“十一届”亚运歌曲传播奖第一名;1991年4月电视剧《辘轳、女人和井》的音乐荣获第11届全国电视“飞天”奖最佳音乐奖;电视剧《雍正王朝》的歌曲《得民心者得天下》荣获最佳电视剧主题歌奖;2002年歌曲《爱我中华》荣获中国歌曲首届“金钟奖”金奖。

二、歌曲的创作特色(一)歌词的选择

歌词的选择也是作曲家本人审美倾向的标志①。歌词第一段“爷爷对我讲,先有红土香,才有祖祖辈辈的五谷杂粮,奶奶对我讲,先有红土靓,才有唱不完的山歌震天响”,从爷爷、奶奶的讲说了解到红土是养育我们的根基,有了红土才有养育我们的五谷杂粮,才有唱不完的山歌震天响。歌词的第二段“爸爸对我讲,先有红土烫,才有不屈不挠的英雄儿郎,妈妈对我讲,先有红土扬,才有杜鹃一样的好姑娘。”从爸爸、妈妈的口中,这一方热土养育了我们,孕育出不屈不挠的英雄好汉和漂亮的好姑娘。

高潮部分从“噢,哎呀来......”开始,“才有唱不完的山歌震天响”把“噢,哎呀来......”推向了高潮。“哎呀来”是富有江西特色的经典衬词,这是一个地方特色的标志,给《红土香》这首歌曲烙上了江西的底色。高潮部分“噢,哎呀来,唱不完的红土香,哎呀来,恋不够的红土靓,LU......哎呀来,LU......哎呀来”抒发了对江西本土的热爱之情。高潮结束后紧接着“多少深情红土里藏,多少伟大红土里长,红土香,红土烫,亲一亲就有万里长”是结束段,歌词还是体现出对地方热土的爱恋。

总的来说,歌词一开始从“爷爷、奶奶”的讲说到“红土靓”,“山歌震天响”这一句把歌曲推向了高潮,从“多少伟大红土里长”到“多少希望红土里扬”,最终到“无边的狂想”,这就是“以小见大”和“层层递进”,歌曲是换头同尾的模式。歌曲从“爷爷、奶奶”的亲情到对一方热土地挚爱,最后升华到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歌曲的结构分析

歌曲《红土香》是中速的,应该很热情、纯朴的去演唱。这首歌曲符合三部曲式的结构特征,但又不是典型的三部曲式结构。降B羽调式。歌曲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8小节)是通过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讲说对家乡的赞扬,演唱的时候是带有回忆色彩的去表现歌曲,速度是中速的,4/4节拍;第二部分(9-20小节)即歌曲的高潮部分,激情饱满的演唱,速度不变,4/4和2/4节拍交替进行;第三部分(21到结束)很深情的演唱充满对家乡的爱恋之情,速度不变,4/4节拍,是结束部分。

(三)旋律的创作

艺术歌曲的旋律写作着力揭示歌词的诗情画意、委婉起伏、刻画入微。《红土香》热情又很纯朴的歌唱旋律,倾注了作曲家深深的感情体验和他对音乐中的文学历史和审美境界的深刻理解与追求②。

在第一部分结束时出现了一个大六度跳和一个小七度跳(如谱例2-1),并在次强拍 ①② 引用2009年第三期《音乐创作》中陆在易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

引用2009年第三期《音乐创作》中陆在易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

上出现主音,说明这是一个极具推动力的结束,或者说这是一个具有开放性质的乐段,紧接着出现的高潮部分就顺理成章了,这种较高技术的旋律创作手法出现在徐老师的手中也是不足为奇的,例如《黄河渔娘》第二部分也出现了小七度跳(如谱例2-2),用意和谱例2-1是一样的。

谱例2-1

谱例2-2

歌曲的第二部分是极具活力的一部分,如谱例2-3

谱例2-3

“恋不够的红土靓”是后附点八分音符、双

八、后

十六、休止符,还有“LU”是八度加切分音,体现出丰富的节奏型,还有大跳,在唱“LU”时,是个八度。还有衬腔性的演唱,比如“哎呀来”,都使这一部分充满动感,令听者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第三部分更像是前两部分内容的一个总结,或者说是歌曲逐渐趋于结束的一个过程,并不是第一部分的完全再现,但是与第一部分又有着内在的联系。首先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规模基本相等;其次就是两者的节奏特点基本相同;还有就是旋律的基本走向也是相同的。这说明第三部分是由第一部分引申而来,符合三部曲式的结构特征,但同时又不是典型的三部曲式结构,这又是徐老师在宏观结构上的一个极具创意的地方,那就是既有收拢的感觉,同时又有展开的意义,真不失为一个两全其美之策。

(四)调性的转换

调性的精妙之处主要出现在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衔接处,如谱例2-4:

谱例2-4

在谱例2—4中,前半部分毫无疑问是降B羽调式,但结束音结束在E商音上,虽然第二部分也是一个开放性乐段。E商音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前一部分的结束音,又是后一部分的开始音,由它起始的第三部分一下子进入了一个调性游离的状态,既有前调的感觉,又有降E羽的嫌疑,直到本谱例的最后一小节出现C音后才更加向降B羽调式靠近。也就是说在第三部分出现时有向下属调游离的感觉,这样在听觉上有了较为明显的调性色彩的对比,有让人顿时耳目一新的新鲜感。

(五)钢琴伴奏的编配

1、特殊变音的特殊趣味。

对于声乐作品而言,伴奏音乐同样是整首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承上启下、刻画形象、渲染气氛、感染环境、深化意境、烘托主题等作用。曲作者在钢琴伴奏的编配上,相当重视和声的情感属性,织体和表现作用。这在引子当中体现的最为明显,如谱例2-5:

谱例2-5 如水的琶音流动中,一个还原A音使音乐充满珍珠般的透亮感和一种妙不可言的山间趣味感,这正和徐老师运用的甩腔形成呼应,两者同时表现了一种地方色彩。

2、丰富多彩的和声色彩。如谱例2-6:

谱例2-6

在长音上变化和声,并像翻滚的江水猛烈地冲击我们的听觉,令听众在变化莫测的和声色彩和激情的织体之中心潮澎湃。不仅如此,在27小节处右手在稠密的织体中清晰地透露出一个副旋律,与歌唱声部形成绝妙的呼应。在加之28小节处右手的模进下行的流动更如欢快的山泉一样,增强了曲子的山歌风。

三、歌曲的艺术表现

(一)歌曲中的特色声腔及地域性色彩

这首歌曲中徐老师运用了富有江西特色的经典衬词“哎呀来”,这样就像一个地方特色的标志,给《红土香》旋律创作烙上了江西的底色。特色声腔的使用表明徐老师对声乐演唱有着及其深厚的研究,这既丰富了演唱的技巧,又突出了地方特色。在这里徐老师主要使用了两种较为特殊的声腔。第一种是在歌曲第18小节的甩腔,演唱的时候要注意前面的小倚音,要把倚音唱出来。第二种是21小节的假声位置演唱,唱的时候声音要透亮一些。如谱例2-7:

谱例2-7

18小节处甩腔的运用使歌曲的旋律充满了山歌色彩与地方色彩,而21小节处假声位置的演唱又使作品更加生动精致。

(二)歌曲的演唱处理

歌曲创作属于一度创作,而歌唱者将作品展示给观众则属于二度创作。演唱者首先要认真的研词读谱,并借助于音乐和文字,对歌曲仔细品味,精心琢磨,了解词曲作家的意图、审美追求以及歌曲所产生的时代风貌、风格特征(江西)等。一首好歌其词曲终究只是纸上无生命力的符号,必须靠歌唱者创造性的劳动才能将它唱活。

而《红土香》这首歌曲,很多歌手演绎过,他们的风格各不相同。刘斌首次演唱的,刘斌的演唱苍劲有力,很有气势,给人以无限的回味;王丽达版本的是,饱满的气息,丰富的表情,给人以很大气的感觉;廖昌永版本的是,细腻的感情表达,圆润浑厚的声

音,给人一种亲切感;徐沛东老师本人在十三届青歌赛的颁奖晚会上很深情的演唱了自己写作的这首歌曲,徐老师的演唱很有特色和感染力,这是有原因的:这首歌曲是由徐老师本人自己创作的,因此他对作品的理解程度远远超过其他人,他最清楚他想要的声音是什么样子的,还有徐老师充沛、细腻的情感,足以打动我们每一位听众。

这首歌曲分为三部分。歌曲第一部分是爷爷奶奶的讲说,先回忆爷爷奶奶那一辈人给子孙们讲说红土的重要性,演唱这部分的时候要带有回忆性的演唱。在歌曲的第九小节处是个纯五度的音程,即“祖祖辈辈”中的第一个‘辈’带有连音线,就是在演唱的时候,要连贯圆润、一些,不能断开。在十二小节处“先有红土靓”的‘靓’是个上波音,演唱的时候要注意,声音要亮。在第一部分结束处“才有唱不完的山歌震天响”这一句中的‘完’这个音上也是连音线,和上面第九小节处的‘辈’一样,唱的时候要连贯,紧接着的‘完’和‘的’是个向下的大六度音程,唱的时候声音要沉下来一些,不能还在前面‘完’的高音上没下来,在“震天响”的‘天’也有个波音,有了这个波音,显得旋律更加婉转,在“才有唱不完的山歌震天响”这句结束后,进入歌曲的第二部分。

在第二部分中,歌唱技巧方面的应用很重要,“哎呀来”是江西的经典衬词,这句的‘来’有个前倚音,是甩腔,还有21小节处的“LU”是假声位置的演唱,唱的时候要注意打开各个腔体的打开程度,还有头腔的共鸣。第一部分是回忆性的演唱,进入第二部分是很热情地、很有激情的,还要注意假声处的演唱,歌唱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在第三部分“多少深情红土里藏”的‘深’、‘红’这两个音上都有连音线,要唱的连贯。在最后一句结束处,“看一看就有无边的狂想”中的‘的’和‘狂’是个下行大六度的音程,唱‘狂’的时候声音要沉下来一些。最后一句“哎呀哎”有连音线,都处在高音区,唱的时候要饱含深情,声音要连贯,透亮一些,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三)歌曲的演唱心得

那么想唱好《红土香》这首歌曲,本人有几点心得:

1、要深刻理解作品本身以及相关的创作背景,还有地域性的特色。这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只有在真正了解了作者创作的心境和所要表达的内容之后,演唱者才能够准确无误地定位自己的演唱风格。

2、要有丰满充沛的情感。对于这一首作品,不仅仅适合美声和民族的唱法,而且也适合通俗的唱法,这就说明,在这首作品中,声音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要有与作品相匹配的丰满的情感,并很好地用自己的声音表达出来,从而真正让听众回味无穷。

3、要能够体现出地方风情。前面已经介绍过,这首曲子来源于江西歌调,尤其是其中的衬词

“哎呀来”,最能标志其地方色彩。因此,演唱者在演唱时一定能够细细琢磨其中的韵味,不但要情动于人,而且也要呈其特色,扬起精神!

结语 《红土香》是一首真正体现了“时尚化、大众化、亲民感和高品位”①的作品,是新时代红色歌曲的杰出代表作,社会需要这样的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好作品,在这里,我引用华东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师温旭琼的话来说就是:“所谓的社会责任感,就是必须用启迪思维、激发感情的方式,用高品质的精神产品服务我们的文化消费者,使他们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汲取精神力量。我们相信,在有着深厚红色文化底蕴熏陶的民众中间,红色文化的产业化拥有巨大的商业潜力。希望有越来越多的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红色文化,用真正的文化创意来整合和创新红色文化,使它早日成为一颗参天大树,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参考文献

[1]胡钟刚,21世纪音乐教育丛书——声乐实用基础教程[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杨子华,声乐教程[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3]徐沛东,徐沛东创作歌曲精选[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期刊类:

[1]彭小誌,徐沛东谈歌曲创作[J],歌海,1999。

[2]巴义尔,爱我中华心声汇成最强音——乔羽、徐沛东访问记[J],民族团结,1999。[3]徐沛东,就是要写大众喜欢的歌[J],黄河之声,2007。[4]王南方,徐沛东的三首人生之曲[J],中国人才,2008。

[5]章佩君,从当代艺术歌曲创作看艺术歌曲在审美趣味上的变迁——以徐沛东艺术歌曲创作为例[J],音乐创作,2008。

[6]王长安,红色魅力 激情奔涌——歌曲<红土香>的审美创新与演唱分析[J],音乐创作,2009年第三期。

[7]乐相,音乐的继承与创新——徐沛东先生来我院讲学[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9。[8]毕文英,徐沛东声乐作品创作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09。

①②

② 卢丽刚语,《中国艺术报》,“访华东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师卢丽刚”第649期,2007.11.2

温旭琼语,《中国艺术报》,“访华东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师温旭琼”第649期,2007.11.2

下载创作歌曲《冰》的艺术特点与演唱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作歌曲《冰》的艺术特点与演唱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鲁迅散文朝花夕拾人物形象与艺术特点分析

    鲁迅的名字,是家喻户晓的。读到他的文章,却是在课本里,课文叫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鲁迅在我的心目中,一直以来都是高不可攀的偶像,加上他......

    声乐作品的艺术处理与演唱

    声乐作品的艺术处理与演唱 声乐演唱是一种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它综合了演唱者的脑力、体力想象力和表现力。表演者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力、感受力、想象力和表现力将随着人的文......

    浅谈《映山红》作品分析与演唱(推荐5篇)

    浅谈《映山红》的作品分析与演唱 作者:张强 中文摘要 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傅庚辰创作的《映山红》歌曲影响了几代人,是中国当代歌曲中的经典作品之一。本文以傅庚辰创作的红......

    平面广告创作规律特点与学习心得体会

    平面广告创作规律特点与学习心得体会 09广策09075010 何叶 这个学期的广告作品收集与分析课,主要是让我接触到了最基本的平面广告,在这一学期里,我收集了很多平面广告,并对其进......

    高老头的艺术特点和人物形象分析

    《高老头》的艺术特点和人物形象分析. 《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优秀作品之一,它先后在1834年12月至1835年2月间陆续发表。在《人间喜剧》中,《高老头》最先开始使用人物再现法......

    A如何进行文学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分析

    评析文学作品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是阅读训练和语文阅读能力考查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一、评思想内容文学作品的内容,包括题材、主题、人物等。评析一部文学作品......

    德沃夏克论文合唱与清唱剧论文:德沃夏克的歌曲创作

    德沃夏克论文合唱与清唱剧论文:德沃夏克的歌曲创作 内容摘要:文章论述了德沃夏克在歌曲创作中所取得的杰出成就,对他在艺术歌曲、宗教歌曲、清唱剧等艺术题材领域所体现出的民......

    苏绣艺术特点与文化内涵

    苏绣艺术特点与文化内涵 摘 要:作为中国刺绣中的一支具有独特表现特色的苏绣,不仅具有悠长的历史传承,同时具备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从而成为四大名绣之首并享誉世界。,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