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低碳旅游的意义和发展途径
谈低碳旅游的意义和发展途径
低碳旅游是由可持续旅游、体验旅游和生态旅游、绿色旅游等转型升级形成的集成创新发展模式,是低碳经济在旅游业的发展的行动和结果,可以促进碳循环的良性发展和保障生态环境健康。发展低碳旅游有利于保护环境,也是旅游业自身可持续发展需要,并且符合相关者的利益,也响应了我国节能减排政策。发展低碳旅游的主要途径有旅游景区的节能减排、餐饮酒店的节能减排和建设低碳旅游设施等。
一、低碳旅游的内涵和背景
低碳旅游是目前国内外大力倡导的,在低碳经济发展进程中产生的新型的旅游发展形式,它是由生态旅游、绿色旅游、可持续旅游和体验旅游等转型升级而形成的。从广义上来说,低碳旅游是低碳经济在旅游业发展的一种具体行动和必然结果,是一种可以促进碳循环的良性发展和保障生态环境健康的崭新的旅游发展模式。从狭义上来说,低碳旅游是旅游业的主导理念的转型、旅游业发展模式升级的一种理性表达,是协调旅游业的发展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延缓气候变暖进程的必然选择。低碳旅游不仅关注旅游者和旅游景区、旅游企业、当地居民等主体的利益最大化,更加注重的是降低碳量的排放、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发展。
全面地认识低碳旅游,就要首先认识低碳旅游的起源以及国际国内的社会发展背景。低碳旅游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低碳经济作为一种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人类社会经历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提出的一种新概念,是人类在大量消耗化学能源、排放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温室气体,从而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其宗旨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维护全球气候安全,其实质是提高能效和优化能源结构。在这个大背景下,发展低碳旅游的目的也就显而易见了,那就是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低碳经济在旅游行业的实践。与低碳经济类似,低碳旅游的实现途径也是多样的,包括摈弃二十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理念、创新管理等,做到节能减排、转移排放、提高能效、增加使用可再生能源、碳抵消以及提高社会节能意识来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等等。综合以上的认识,我们可以对低碳旅游作如下定义:低碳旅游是为保障气候的安全,旅游行业在不牺牲消费质量和体验的前提下,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碳汇、节能等多种手段实现控制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种发展
方式。
二、发展低碳旅游的重要意义
1.保护环境的迫切需要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人口的急剧增加和经济的发展,人类排放出大量的具有吸热和隔热功能的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大气中二氧化碳逐年增多,导致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并加剧对红外线的反射,结果就是地表温度升高,全球气候变暖。研究表明,在过去二百年里,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了25%,地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5℃,到2l世纪末将会上升至1.1~6.4℃。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灾难性的气候变化增加,使得强降水、高温、干旱等极端异常天气频发,可能造成冰川融化、海洋风暴增多、生态系统退化、自然地质灾害频发、土地沙漠化面积增大等严重后果,使地球生命系统变得脆弱和破碎,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控制旅游行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促进环境的提升和改善,成了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和全世界旅游业关注的焦点。
2.响应了我国节能减排政策
虽然我国经济在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平均能耗也略有下降,但在总体上我国对能源的利用率仍远远低于世界平均能源利用率。相比其他类型的产业活动,旅游业在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及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方面等都比较少,但这并不表示旅游业是“零碳排放”产业。旅游业具有高度的关联性,规模也在迅速扩张,这就产生了大量的碳排放,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日益加大,但是仍然具有很大的节能减排空间和潜力。旅游业的碳排放主要来源于交通(特别是空中飞行)、滑雪、主题公园娱乐和餐饮住宿等旅游活动。因此,为了提高我国能效,履行对国际社会的节能减排的承诺,就必须充分挖掘旅游业节能减排的巨大
潜力。
3.旅游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中国旅游研究院编写的《2013年旅游经济运行分析与2014年发展预测》显示,2013年我国旅游经济总体上平稳运行,产业运行相对景气,消费需求旺盛,投资持续增长。国内旅游人数达35.8亿人次,同比增长8.5%;入境旅游人数为1.31亿人次,同比增长1.5%;出境旅游人数达1.14亿人次。如此规模的旅游接待活动所消耗的能源、所释放出二氧化碳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生态系统破坏以及资源浪费的问题,加速了旅游资源、旅游配套设施与相关产业的损耗和巨大破坏。低碳旅游以减少旅游中温室气体排放和降低能源消耗为目标,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旅游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干扰及破坏。因此,实施低碳旅游不仅是旅游业对国内外倡导的低碳经济的积极响应,也是旅游业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
选择。
4.符合相关者的利益
低碳旅游倡导着健康文明、面向未来的生活方式,低碳旅游产品的生产和消费遵循着循环高效、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发展低碳旅游不仅是旅游业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不仅促使企业降低成本走持续发展的道路,还提升了游客的修养水平。对于企业来说,提高经营管理和产品生产的质量和科技含量,推行节能减排的循环化和低碳化发展,不但进一步降了运营成本,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市场竞争力。对旅游消费者来说,实行降低物质消耗和能源消耗的低碳旅游,可以亲近自然,获得美感、充实感、丰足感等精神体验。这种低碳行为顺应了环保运动和保护生态的时代潮流,也可能成为高品位的象征。发展低碳旅游也会提高旅游者的生态支付意愿,有利于一些生态的脆弱旅游区,特别是青藏高原、西北干旱区和西南水土流失地区等通过发展低碳旅游来获得生态补偿,提高当地政府和人民的生态保护以及环境建设
水平。
三、发展低碳旅游的主要途径
1.旅游景区的节能减排
景区要大力营造低碳旅游产品。低碳旅游产品包括海洋、森林、湿地等等自然旅游资源;运动休闲活动、康体活动等低碳旅游活动产品;也包括低碳建筑设施、低碳产业示范园区等低碳设施景观;以及低碳旅游服务等。营造低碳旅游产品的主要途径有:一是景区通过科学的旅游开发模式,加大与其他低碳产业的合作,建设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国家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区等等,充分挖掘森林、海洋、湖泊、湿地、江河等高碳汇体资源的价值,提升自然旅游资源的质量。二是策划和开发低碳旅游活动产品。景区要依据自身资源的特色,开发和设计相应的低碳旅游活动产品。低碳旅游活动产品要保证游客的参与性,引导和提倡游客去体验自然朴实的生活方式。景区要应利用本地特有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引导游客感受和融入当地民众的生活状态,这就是人们所弘扬的低碳生活。三是通过低碳话技术,把低碳产业园区、低碳港区、低碳校区等等改造转化为低碳旅游设施。四是游服务在内容和方式上都要突出“低碳”理念,实现旅游服务的低碳化。景区和当地政府、媒体注意通过发放宣传册、树立标识牌等加强对低碳旅游知识的宣传,导游服务要采用通俗易懂的讲解方式,尽力传播低碳
理念。
2.餐饮酒店的节能减排
由于餐饮酒店业占用了旅游消费中大部分的水资源和各种能源,发展绿色饭店就成为发展低碳旅游的主要途径之一。绿色饭店可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它坚持清洁生产,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使用资源的理念。绿色饭店保护了生态环境,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关注降耗节能和垃圾处理,引导消费者进行“减量化”、“再循环”“再使用”。针对我国的现状,发展绿色饭店主要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制定有关节能、环保、降耗、服务、宣传以及营销等环节的一系列绿色标准,并逐步把这些标准加以推广。二是采用和引进新技术,在供热、空调、照明、水资源利用和电器使用等方面进行节能减排。最后,建立科学合理的员工培训管理制度、客人宣传教育规范以及相应的激励机制。
3.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发展机制,引导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参与旅游发展
第一,在政府的主导下,将低碳旅游发展纳入国家的节能减排及应对气候变化框架,充分考虑借用和依托相关政策措施,争取得到国家战略性资源支持。利用财税政策,运用各个部门减排技术和专项资金等,解决旅游业一己之力难以突破的瓶颈。第二,根据景区、饭店等旅游企业绿色环保的发展需求,制定对不同级别的绿色企业给予相应税收支持,建立分级收取水电费等政策,刺激和引导企业积极开展节能减排。第三,充分发挥旅游行政管理机关、旅游行业协会和旅游企业等运营主体的示范作用,制定相关工作的制度和规范,采取科学的措施,建立和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将“节能减排”工作落实到工作的每个细节中。第四,政府、旅游行业主管部门和媒体加强宣传教育,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宣传制度建设,积极引导旅游者进行低碳旅游消费。
(作者单位: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第二篇:高校低碳校园建设的意义和途径
高校低碳校园建设的意义和途径
【摘要】高校是教育和生活为主的教育机构,应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功能和优势,围绕节能减排的任务和低碳经济发展的内涵要求,找准对接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以推动自身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建设低碳校园为抓手,服务于节能减排工作和低碳经济发展。
【关键词】低碳校园,建设,低碳经济,发展
一、高校低碳校园建设提出的依据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世界各国都将发展低碳经济视为首要任务。中国也明确指出“将继续坚定不移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不懈努力”,积极发展低碳经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国家的政策还强调要加强公共机构节能减排。
“低碳”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低碳校园”代表着更健康、更安全、更自然、更返璞归真的进行人与自然的学习与活动。高校“低碳校园”的建设已成为不可逆转之势,目前世界范围内众多大学都已开始加入了构建低碳校园的行列。而我国的高校低碳校园建设尚没有明确具体的减排目标、策略以及技术支撑体系,低碳校园的规划和建设还处于酝酿阶段。加快“低碳校园”建设势在必行。
二、低碳校园建设的意义
高校是教育和生活为主的教育机构,应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功能和优势,以建设低碳校园为抓手,服务于节能减排工作和低碳经济发展
(一)高校是推行低碳生活良好平台。低碳理念的宣传与教育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现如今,低碳经济的发展还尚处在起步阶段,高校低碳校园建设,能发挥优势资源,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手段的宣传教育形式,引导学生开展低碳生活理念、养成低碳生活习惯,不仅能身后影响着在高校生活的每一个将来成为社会中坚力量、重塑社会价值观的学生,还能通过他们将低碳生活的理念和行为推广到单位、家庭、社区,乃至辐射到全社会,对传统生活理念产生影响和冲击,营造良好的低碳生活氛围。
(二)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推进金经济发展方向转变的有力助手。以建设低碳校园作为建设生态文明、加快教育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教育科学发展为主要思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加强低碳、节能、减排方面的科学研究,为构建学科结构合理、资源配置科学、办学特色鲜明、低碳高校运行的科学发展模式提供重要的理论创新成果的支持,因此强化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三、低碳校园建设途径
(一)树立大学生“低碳认识”。
低碳生活理念,应该渗透到生活的每个‘一小时’,正如吃饭、喝水、工作、休息一样,应该融入生活本身。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觉悟和文化素质的公民群体,是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同时又是人类环境的保护着、创造者,因而是否懂得如何保护环境和解决环境问题,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
(二)开展校园“低碳教育”,做好“低碳宣传”。
高校应开展形式多样的低碳校园建设宣传活动,将低碳教育纳入学生的课程内容,积极开展低碳技术的科研和时间,增强师生节约能源资源意识,倡导低碳、健康、节约的生活理念,使低碳生活转变为每一位师生的自觉行为。开设与低碳理论和知识相关的教育专业,着力培养低碳经济发展所需的各类实用型、创新型专业人才,同时将低碳教育纳入大学生四象之争理论课程的范畴,提高学生低碳意识。通过校园网、校报、广播、电视、橱窗、邮箱、讲座等多种渠道开展低碳环保宣传教育和知识普及工作。
(三)推进校园低碳节能技术改造。
高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工作,特别应优先开展低成本或无成节能节水技术改造,尤其是对能耗水耗巨大的建筑,制定技术经济合理的方案。应用风光互补、职能照明系统,对中央空调、锅炉、水泵、电梯等较大功率用电设备安装变频控制器等节电装置,是同T5灯管或LED等节能灯具、节能电器等。运用IC卡浴室收费系统、绿化灌溉系统、中水回用系统等手段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采用光电瓦屋顶、光电幕墙、光电采光、光热技术、地源热泵技术建设节能建筑。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设备。
(四)提倡“零垃圾”、“零排放”杜绝浪费。
必须尽可能的减少垃圾,这个理念已在全世界成为共识。杜绝“白色垃圾”向一次性用品说“不”。依托高校的科技优势,学生可以通过科技创新实验,围绕低碳进行科学小探索,提高创新能力。购买低碳绿色产品,不给校园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高校肩负着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重要使命,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资源能源消耗的大户,建设低碳校园不仅具有现实意义,更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做好这项工作,不仅是促进学校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大学承担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的职责所在。积极推进校园低碳节能技术的改造与建设,努力探索低碳校园建设的途径,最终实现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秦皇岛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秦皇岛市科技局 项目编号:201401A344
第三篇:四川发展低碳农业的必然性和途径
四川发展低碳农业的必然性和途径
发布时间:2011-8-
21信息来源:中国乡村发现网
四川是我国较早接受低碳概念并探索碳汇交易的省市,省内已有一些专家学者对低碳、低碳经济进行了研究,但仍然局限在工业领域。我国于2007年11月在新疆、四川农村地区实施温室气体减排项目,这为四川探索低碳经济在农业发展以及低碳农业概念的提出奠定了一定的实践基础。
一、低碳农业的提出
(一)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在农业发展中的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传统能源的使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已对世界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威胁,节能减排是人类共同的目标,人类能源利用的发展轨迹正是一个由高碳时代逐步走向低碳时代的过程。低碳经济是以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经济,是应对气候变暖、确保能源安全、保护资源环境的必然选择。目前,人们对低碳经济发展的视野主要集中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主要用于解决工业高排放、高能耗引发的环境问题,而忽视了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农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农业生产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环境,伴随着化学农业、石油农业、机械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业和农村的能源消费迅速增长,农业已成为重要的温室气体来源。发展低碳经济,减少农业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应当成为各国的当务之急。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2008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一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之一是加大节能减排攻坚力度,力求取得更大成效。按照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的理念来发展农业,实现农业的“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新修订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了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目标,如何在缩小的土地范围内发展农业,转换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的资源利用效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低碳农业是提高农业固碳功能的可行途径
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减排,可以通过二氧化碳减排和固碳两种方式来实现。农业是天生具有固碳这一生态功能的产业,比如森林系统具有强大的碳吸收能力,草地与农田土壤有机碳库在固碳方面的作用十分显著,湿地也具有巨大的固碳和调节气候的功能。然而,农业的生产功能是追求作物的高产、稳产、高效,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随着农业机械、化肥等的大量使用,农田土壤受到严重的面源污染,湿地遭到严重的破坏,农业固碳的生态功能不断减弱,土壤、湿地中的碳逐渐氧化分解,农业由“碳汇”变成了“碳源”,这将大大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的进程。因此,提高农业碳汇能力,恢复农业生态功能,需要从农业生产环节入手,减少高碳能源及化肥的使用。低碳农业是在农业生产、加工等过程减少碳排放的农业发展模式。转变农业生产方式,选择低碳农业发展模式是提高农业固碳功能的可行途径。
(三)低碳农业是农业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建设农业生态文明就是要把工业文明时代农业生产对大自然的“征服”、“挑战”变为生态文明时代农业生产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在农业的发展,它要求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农业生物质能源,既保证农作物高产稳产,又不会对气候变暖增添压力。如,鼓励将农业和林业的废弃物秸秆利用起来进行能源开发;发展节水型农业,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建立猪—沼—茶、猪—沼—田、猪—沼—菜等循环农业。可见,发展低碳农业本身就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产业体系的内容、是农业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
(四)低碳农业是在WTO条件下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从全球范围来看,食品安全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国际市场对农产品质量、单位能耗指标、环保指标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的加剧,农业产品出口的质量控制由单纯的产品质量认证转变为全过程的产品质量体系认证。农业竞争力集中表现在产品的数量、质量、安全、效益和生态等五个方面,它是一个国家农业发展和科技进步水平的重要标志。衡量一国农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农业产品(包括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出口。[1]这就要求企业不仅生产的最终产品质量要合乎标准,而且在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都要达到进口国的单位能耗标准、环保标准等。与传统农业发展模式不同,低碳农业是在农业生产、加工等过程减少碳排放和环境污染的农业发展模式,它一方面要求保证农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强调农业生产、加工等环节的节能减排。因此,发展低碳农业,是应对加入WTO后对农业的挑战、提升我国农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二、低碳农业的内涵和多元功能
(一)低碳农业的内涵
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在农业发展中的实现形式,不同于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低碳农业是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改善全球气候条件而在农业领域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开发生物质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农业,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新特征,具备“农业生产、安全保障、气候调节、生态涵养、农村金融”多元功能的新型农业。
(二)低碳农业的多元功能
1?农业生产功能
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粮食、副食品、工业原料、资金和出口物资,生产是农业最基本的功能。低碳农业是一种新型农业,它通过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调整农业结构等手段,既保证作物高产稳产,又不会对气候变化增添压力。不难看出,可持续性的农业生产是低碳农业的基本功能。
2?安全保障功能
农业安全是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地位,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决定了农业安全对国家经济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来看,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粮食安全已达警戒线、农业生产体系不适应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求增长等问题已危及我国农业安全。低碳农业采用的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生产体系,通过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发展生物质能源等手段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保障农业安全。
3?气候调节功能
农业生产活动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重大影响。一方面,农业以动植物为主要劳动对象,毁林开荒、毁草开垦、发展养殖业和畜牧业等都会破坏森林和草场,造成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数量减少,被毁坏林木通过燃烧或腐解而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数量增加[3]。改善全球气候条件是低碳农业最核心的功能,低碳农业提倡减少化石燃料,提倡发展循环农业和立体农业,以减轻农业生产对气候变暖的压力。
4?生态涵养功能
低碳农业的生态涵养功能主要体现在治理农业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自然生态资源等方面。湿地有很强的固碳功能,并且能净化水源,减少污染,而且其本身也是一种生态景观。配合农业生产发展湿地,是低碳农业涵养生态的主要手段。比如,对于农业生产、农村生活所产生的污水,可以在农田附近污水集中的地方种植良性的水生植物,建立小型自然湿地,在村镇污水汇集处,根据地形特征,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水生植物建立中型生态湿地,这既减少面源污染又能保护水资源。
5?农业金融功能
低碳农业具有其他农业形态所不具备的资金融通功能,即发展低碳农业所减少的碳排放量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交易,既做到了节能减排保护大气,又能获得不菲的收益。低碳农业有着巨大的碳交易市场潜力。据亚洲开发银行专家估计,中国每年将提供1?5亿~2?25亿吨二氧化碳核定减排额度,意味着中国每年可能带来2?25亿美元的收入。[4] 三、四川发展低碳农业的必然性
四川具有发展低碳经济的巨大潜力,其碳汇总量4478?5万吨,全国排名第五,仅次于内蒙古、云南、青海和西藏。在适应并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新的生态环境过程中,发展低碳农业是四川省低成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是四川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现实选择。
(一)低碳农业是四川省低成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国破解“三农问题”、转变城乡二元结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部署。随着城乡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同产业、不同地区将受到资源、环境等要素“瓶颈”的制约,面临土地、能源、环保指标等生产要素的成本约束。
农业是基础性产业,为工业等其他产业提供生产原料。农业现代化是“三化联动”的基础环节,如果农业现代化以高成本为代价实现,势必会增加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成本,削弱“三化联动”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由此可见,农业现代化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实现程度,进而影响着四川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实施情况。
低碳农业的发展将推广节能技术,开发生物质能源,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降低能源成本;将提高投入品使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有利于降低农业面源污染,降低环境治理成本;将促进农业节本增效,有利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向,提高农业效益。因此,低碳农业是四川省低成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二)低碳农业是四川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现实选择
1?发展低碳农业符合四川农业特殊的生产条件
四川是传统的农业大省,但土地“小、碎、散”,很难实现规模效益,只能发展适度规模的农业经济。低碳农业的核心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以及生活方式),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以最小的要素投入(尤其是土地、能源)获取最大的农业生产效益。因此,低碳农业既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理念,又符合四川特殊的生产条件。
2?发展低碳农业符合四川省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的目标
低碳农业是“三低”经济,“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是节约型经济,尽可能节约土地、能源等各种资源的消耗;是效益型经济,以最少的要素投入,获取全社会最大的产出收益;是安全型经济,采取多种措施,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可能对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从低碳农业“三低、节约、高效、安全”的特点来看,低碳农业符合我国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的目标,也符合四川省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的目标。
3?发展低碳农业符合四川省生态建设的要求
四川省省域内生态资源丰富,历来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建设长江生态屏障,而不仅仅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使得四川省的生态建设在整个长江流域担负起重要的流域水环境保障功能和气候保护功能。农业生产造成的面源污染是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推进四川省生态建设必须破解农业生产、加工等环节带来的污染问题,发展低碳农业符合四川省生态建设的要求。
4?发展低碳农业符合四川省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趋势
四川农业资源丰富,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种多样,品质优良,在国际上有很高的知名度。随着食品安全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国际市场对农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绿色壁垒形成的倒逼机制,促使四川省发展低碳农业,严格控制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环保指标,以提高农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
四、四川发展低碳农业的途径
(一)发展节碳固碳技术
从技术层面来看,遵循低碳农业的节碳固碳机理,研发并推广各种节碳固碳技术和模式。
1?重建农业湿地系统
美国湿地协会确定,农田周围应按14∶1的比例配置湿地,有利于增强土地的固碳能力。农业湿地具有吸纳碳的作用,其吸纳碳的能力远远强于森林和海洋。有资料显示,单位面积农业湿地的固碳作用是森林、海洋的9倍。这是因为农业湿地由于水分过饱和具有厌氧的生态特性,微生物活动相对较弱,植物残体分解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十分缓慢。因此,形成了富含有机质的湿地土壤和泥炭层,积累了大量的无机碳和有机碳,起到了固定碳的作用。[6]目前,“农业湿地”已在美国和欧洲不少国家中广泛配置并应用。我国长三角地区也于2009年首次明确提出建立“农业湿地”,并陆续启动湿地保育、湿地生态修复、湿地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行动计划。
2?减少高碳能源及化肥应用
目前,四川广大农村地区仍然是农村生活以煤为主,农业生产大量依靠化石能源的资源结构。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生活、农业生产消耗的能源逐渐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逐渐增长。为了降低农村生产、生活中碳排放量的不断增长,必须不断优化农业、农村的能源结构,充分利用生物质能源。而实现农业低碳发展,需要调整农村生活、农业生产的能源结构,尽可能减少农业中高碳能源的使用,增加沼气等替代能源。
3?改良固碳型农业品种
四川在培植“气候防护”、“固碳型”作物方面非常薄弱,对发展新种子以对抗气候变化和粮食短缺问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据路透社引科学研究显示,亚洲与非洲将有上亿人口因为缺乏抵抗气候变化的气候防护农作物而面临严重的粮食危机。美国斯坦福大学食品安全与环境问题专家戴维?罗贝尔指出,虽然现在正在努力发展防洪和抗旱作物,但能长期暴露于高温下、扩大碳的吸收存储的农作物却未被重视。四川需要适应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培育或引进具有对高温、干旱等极端气候及病虫害有抗性的作物品种,在新的生态环境中提高农牧业产量,增加碳吸收。
4?推广农业固碳技术
推广农业固碳技术是发展低碳农业的关键。近年来,国际已经开展了广泛的生物固碳技术开发与应用,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保护现有碳库,即通过生态系统管理技术,加强农、牧、林、渔业的管理,从而保持生态系统的长期固碳能力;二是扩大碳库来增加固碳,主要是改变土地利用方式,通过选种、育种和种植技术,增加植物的生产力,增加固碳能力;三是可持续地生产生物品种,如用生物质能替代化石能源等。
5?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低碳农业强调农业循环经济当中的一个关键领域———能源与二氧化碳排放,是循环经济的深化形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把农业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农业资源———农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实现农业生产的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低污染,即拓展农作物的生长空间,又增加了农产品产量。四川可以大力推广立体种养的节地农业、节水农业、节能农业。如农作物合理间种、套种的农作物立体种植,桑田秋冬套种蔬菜、桑田夹种玉米的农桑结合,林中套种小麦、大豆等农作物的农林结合,合理科学夹种的苗木立体种植,稻田养殖、菱蟹共生、藕鳖共生、藕鳝共生的农渔结合,稻田养鸭的农牧结合,林下种牧草,养殖羊、鸭、鹅的林牧结合,水网地区的渔牧结合等。
(二)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从经济层面来看,建立低碳农业的利益联结机制,保障效益实现的渠道畅通。
1?国际碳汇交易机制
碳交易是《京都议定书》中规定的清洁发展机制(CDM)下应运而生的一种减排措施,目前被多个国家和地区所采用,国际市场上已开展了几种碳交易活动,碳交易市场正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为了加速碳交易市场化,有利于我国掌握碳交易的定价权, 2008年8月,我国首批环境权益交易机构———北京环境交易所和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分别于北京和上海挂牌成立。四川作为碳排放量交易极大的卖方市场之一,面临着碳汇项目开发不足、卖价远低于国际价格的尴尬,这固然有当地重视不够等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缺乏一个碳交易市场平台,没有建立碳汇交易机制,无法为买卖双方提供充分的供求信息,降低交易成本,实现公平合理定价。四川亟须搭建碳交易市场平台,使碳排放配额可以在该交易平台上公开出售,建立碳汇交易机制,促进碳汇经济的发展。
2?农民合作组织订单机制
订单农业是近年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生产方式,也是当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导形式,农民通过与龙头企业签订产购合同,实现农业产销的市场化运作。碳汇项目在农业的推广与发展,大多是以订单农业的形式进行的。但从目前四川订单农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还没有真正确立起来,而以政府或龙头企业替代农民作为市场主体,往往出现农户因订单而卖难,企业因订单而亏本的“双输”格局。同时,农业碳汇项目涉及国际交易市场,订单农业将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为了更好地运用订单形式,发展碳汇经济,规避市场风险,农民需要通过合作组织来整合市场主体,聚集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壮大经济实力。建立低碳农业的农民合作组织订单机制,就是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订单的形式,搭建农业碳汇项目交易主体———农户、公司参与国际碳交易市场的桥梁,并通过组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充分发挥低碳农业的金融功能,减少市场风险。
3?农民利益共享机制
低碳农业通过碳汇项目实现农民增收,而形成合理的农民利益共享机制是促进农业碳汇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签订碳汇项目订单后,要通过利益共享机制对碳交易获取的直接利益进行一次或二次分配,确保农民的收益,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农业湿地会带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能生产出大量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绿色农产品、有机食品等,这些经济收益同样也要通过利益共享机制向参与的农户实施分配。这样,农民通过不同途径发展低碳农业,都能获得增收。
作者简介:李晓燕,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四川成都 610064;
王彬彬,四川大学政治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四川成都 610064
参考文献:
[1]万宝瑞?提高农业竞争力,积极应对新挑战[N]?人民日报, 2005-1-7?
[2]王淏?美国蒙大拿州农民通过碳交易增收[DB/OL]?人民网, 2007-8-6?
[3]绿色视野杂志社?低碳经济的推手: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J]?绿色视野, 2008(6)?
[4]杜受祜?环境经济学[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8(9)?
[5]赵学敏?湿地:特殊的生态系统[N]?中国绿色时报,2005-2-4?
第四篇:陶瓷业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
陶瓷业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
http://2010-5-27来源:陶瓷资讯
转变陶瓷业“两高一资”发展模式的有效办法,就是坚定不移地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在产品结构调整、能源综合利用、创新工艺装备、推进节能减排等诸多方面实现新的发展和跨越。具体到陶瓷企业,应该做到:
生产更节水、更节能的陶瓷产品。卫浴企业要把节水作为一个主攻方向,生产更具节水特性的卫浴产品,这既是产品的发展方向、市场的需求方向,更是企业研发创新的方向。如一些知名卫浴企业研发的3升、4升甚至更节水的坐便器产品等。瓷砖企业要把节能作为一个主攻方向,把生产过程中的节能措施逐一落实,让低碳产品的研发创新顺应时代的节拍,让产品具备超常的节能特性。如广东蒙娜丽莎的新型建材PP板、福建华泰的TOB薄板等。
使用能效更高的能源、设备。对于资源、能源依赖型的陶瓷企业,面对低碳经济的热潮,要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作为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抓手。如科达机电潜心数年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清洁燃煤气化系统”,比传统燃料节省成本30%左右;国内陶瓷压机龙头企业恒力泰推出节能宽体型压砖机,是国内环保节能的呼声日益高涨背景下积极适应市场环境而研发的代表性节能新品。许多卫浴企业使用的宽断面百米长窑炉等,在节能减排、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单耗等方面,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
创新更节能、低碳的工艺技术。创新工艺技术不仅包括产品节能生产工艺,更包括生产过程的低碳环保和节能技术。新中源集团采用节能新技术后,每年可以节约9000吨标准煤,大约占全年总能耗的30%。在生产工艺的改进方面,新中源集团研发的无机合成板材不需要烧制,直接利用废渣等材料制作,不仅可以降低能耗,也可以充分废物利用,起到节能环保的双重效果。唐山惠达陶瓷集团研发出多项节能减排的新工艺、新技术,如高压注浆、热风炉、窑炉余热综合利用、锅炉冷凝水回收再利用等。不仅是具有代表性的知名陶瓷企业,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也相继开始开发新型减排节能环保产品。
推行严细管理促进节能减排。在以节支、节流、节能为主的节能减排中,陶瓷企业还需要特别关注严细管理这项正本清源的工作,中国环境标志认证、节能产品认证,以及低碳产品认证等,都需要严细管理做后盾,这也是能否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关键环节。创新成果的应用和转化,能耗指标的降低与达标,都与管理息息相关。因此,发展低碳经济,生产低碳产品,推进节能减排,都离不开管理这项最基本、最基础的因素。无论是开源还是节流,不管是节能还是减排,若要达到预期的目标,管理是必不可少的,管理出效益,对节能减排、低碳经济或是低碳产品,同样适用。
应该说,面对技术含量低、高污染、高能耗、高物耗的低端制造产能将被加速淘汰的未来,陶瓷业通过技术升级而促进产业升级的前进步伐要加快,通过技术创新而推进结构调整的发展速度要加快,通过持续创新而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速度要加快,通过推进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打造而提升陶瓷企业的发展质量更要加快。
据统计,我国城乡每年新增建筑面积约20亿平方米,瓷砖产品的需求量正在持续稳定的增长,随着中国建筑陶瓷产能的快速增长,对矿产资源的消耗日益增大,而各级政府对资源和环境保护的逐步重视,建筑陶瓷企业的原料供应日趋紧张,优质原料日益枯竭,已成为行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减量化、低能耗、再利用的循环经济是陶瓷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广东蒙娜丽莎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萧华在致辞中指出,作为国内唯一一家承担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的企业、业内第一家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和广东省建筑陶瓷研发中心,同时还是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弛名商标,蒙娜丽莎有责任有义务为未来建陶业的发展提前作一些前瞻性的研究,包括节能、环保、安全、降耗、低等级原料应用等方面。
蒙娜丽莎公司通过配方、成型工艺及装备的创新,率先在国内推出了采用干法压力成型、高温烧结工艺制备、尺寸达到800*1800MM、厚度为3—6MM、吸水率小于0.5%的大规格超薄瓷质板材。与同类产品相比,单位面积建筑陶瓷材料用量降低一倍以上,节约大量的原料资源,降低生产能耗,减少包装运输成本,保持建筑陶瓷的所有功能特性,经国家建筑材料测试中心检测,主要性能指标平均吸水率、破坏强度、平均断裂模数、耐磨性、内外照射指数、耐污染性、抗冲击性、泊松比均达到或超过国家相关标准。环保美感白产品在抛光砖中率先采用镁-铝-硅系统替代目前普遍使用的硅-铝-钾-钠系统,设计了不添加高放射性原料(如硅酸锆等)的新配方,产品白度可达75度以上,并成功解决了现有高白色系陶瓷砖使用高放射性增白剂存在安全隐患的现状,具有安全环保、白度高、光泽度好、抗折强度大等特点,可替代同类超白类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以及国际市场使用“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我国是陶瓷大国,改革开放以来,建筑卫生陶瓷迅速发展,为推动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已经成为世界建筑卫生陶瓷第一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蒙娜丽莎在配方调整、成型工艺创新、干燥烧成设备改造等技术革新基础上制备的瓷质板材研制成功也显示出了陶瓷行业的前景仍然十分光明,完全可以凭借科技创新开辟一个又一个新的应用领域。
第五篇:低碳的必要性和意义
联系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影响谈谈在低碳经济时代我们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气候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何变化都会对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系统产生影响。目前面对日益恶化的气候现象,它的负面影响更受关注,因为不利影响可能会危及人类社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现今低碳经济成为热点问题,应该说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内外因的综合作用力,正推动着我国走向低碳经济的时代。今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中国的主题就是“低碳减排,绿色生活”,作为中国公民和地球村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肩负起应有的责任与使命,共建我们的绿色家园!
也许,很多人到现在还没有弄明白“哥本哈根”和“哈根达斯”的区别,或许还有很多人认为《后天》、《2012》只是纯粹虚构的美国大片,全球气候变暖会议只是和自己没有多少关系的国际新闻……而实际上,当全球的政治精英们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为人类争取最后一个机会时,地球变暖衍生的恶魔已悄悄地走近了你我,走进了洛阳,走进了河南,它并不遥远,它就在你我身边瞪着狰狞的眼睛,制造着一个接一个祸端……
“现在的天气预报工作越来越难做了。怪异的天气总是违反规律,让人难以捉摸,以前所谓的规律总是被现实改变!”河南省气候中心副主任王纪军博士感叹道,“每一次准确的预报,都凝结着气象预报员的智慧和汗水!”
王纪军博士可以轻松地为他的感叹找来佐证——
2009年11月初的郑州,秋天似乎根本不愿离去,太阳温暖,绿树葱茏,大街上还能看见穿短袖的人。但11月10日,气温骤降,当晚突降暴雪。11日晚9时10分左右,大雪漫天中,突然电闪雷鸣!12日,郑州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均创下“历史新高”——超过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一日最大纪录。
2010年的4月14日,来洛阳参观牡丹花会的游客们都会因看到雪中牡丹这一“奇观”而惊叹不已。而在这天的前后几天洛阳都是阳光明媚,春意甚浓。
全球暖化,不仅带来了沙尘,还有暴风雪、寒流,暴雨、热浪等等极端天气接踵而来。专家预测,全球气候还会进一步变暖,并且变暖的幅度有可能加大,美国的《科学》杂志,刊登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称2009年之后,至少有一半的年份,全球平均气温将超过历史上最高的1998年,将有更多的极端天气频繁出现,人类不得不面临南北半球冰火两重天的考验。同时联合国评估报告提醒,人类如果不重视环保,到本世纪末,平均气温最多将上升6.3摄氏度,这是一个怎样可怕的数字?简单讲,如果平均气温上升3摄氏度,仅在亚洲,每年就有700多万人,面临洪水侵袭。如果气温上升4摄氏度,全球就会有30多亿人,面临缺水问题。
去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江南、华南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干旱。在我国降雨量最为丰富的西南,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旱魃肆虐。农田龟裂、塘坝干涸、河溪断流……3月23日,来自国家防总的统计数据显示,因干旱造成饮水困难的人数已达2271万,其中旱情最严重的云、贵、川、桂、渝五省份达1805万人;我国耕地受旱面积1.14亿亩,其中,作物受旱面积8796万亩(重旱2798万亩,干枯1381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612万亩。其中西南五省份耕地受旱面积达9654万亩,占85%。
除了干旱、气候反常、全球变暖之外,水资源短缺、居住环境恶化、经济损失加剧、海平面上升、人类健康受威胁、物种变化加剧等等众多问题都亟待解决。
面对全球暖化的大危机,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要为祖国、为世界来自己的一份力。我们不能阻止气温的上升,不能控制两极冰川的融化,不能避免云南的干旱。因为它们是已经发生的事实了,我们只能尽量减少灾难对我们造成的影响。随着被誉为“改变地球命运”的哥本哈根会议召开,两会“低碳经济”关键词的热化,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对低碳的宣传,使得“低碳”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被社会各方面以及广大老百姓所详知。
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城市不仅是政府、专家的事,积极树立低碳生活理念也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低碳生活,是一种自然而然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注意节电、节油、节气、垃圾回收以及绿色出行,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每个节能细节做起。很多低碳生活方式,大家都是可以做到的,即使是再小的一份力量,都是对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社会的一种支持。
我们要实现宏大的节能降耗战略,或许要取决于很多细微之处。人们应看到,这“细微之处”不只是制造业、建筑业中许多节能技术改进的细节,也包括日常生活习惯中许多节能细节。对于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来说,每个人生活习惯中浪费能源和碳排放的数量看似微小,一旦以众多人口乘数计算,就是巨大的数量。科技工作者和社会科学工作者都有责任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向公众开展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创意活动和普及工作,使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贡献”的科学发展决策,变为全民的实际行动。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的“世界公民”责任担当,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难得机遇。因此,倡导低碳经济、改善生活方式,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低碳不仅是企业行为,也是一项符合时代潮流的生活方式。作为在校大学生的我们,可以随手做到的就是:少上网,去上课时电脑别待机,出去的时候关掉一切电源。多用电邮,MSN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传真打印机;尽量少使用和不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因为制造他们所使用的石油也是一次性的;出门尽量步行,低碳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同时,主动参加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节能减排势在必行,低碳发展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低碳生活不仅是一种态度、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必然要有负责任的公民。我们不仅要倡导低碳生活,更应该主动践行低碳生活。
因为人类只有一个共同地球,选择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青年大学生知识广博、充满朝气、思想认识趋于理性、践行低碳热情高涨,有着„承前启后‟的社会责任,是„低碳发展‟的生力军和先锋力量,是最好的的践行者、宣传者。节约每一滴水,让我们拥有更蔚蓝的海洋!节约每一度电,让更多的角落洒满光明!倡导节能低碳环保,需要你我齐心协力。让我们行动起来,用我们的智慧和双手,积极加入到节能低碳低碳的行列之中,将节能低碳低碳的环保意识传播给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努力,以心系家国的使命感,积极行动起来,为绿色节约型华园的构建做出表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回答者: z316215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