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粗浅谈析中国罗经
粗浅谈析中国罗经
中国易经协会副会长 张振东
罗经又称“罗盘”,是中国古今特有学术之一,为历代堪舆家察看阴阳宅的一种工具。其起源于轩辕黄帝战蚩尤的指南车,现代应用也十分广泛。可见古人是多么伟大!古人对人类历史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
罗盘——是风水对人类的第一奉献!也是地学的灵魂。它与《易经》义理相吻合,用途极广,无微不至。“包罗万象,经天纬地。”现代社会的航海和航空,都离不开指南针的引导。堪舆家用罗盘,则为察脉、乘气、裁穴,观星度,合天星,取生旺,明制化,体先天合后天,看峦头砂水理气的去留,窥祸福于毫厘之间,识吉凶于微茫之中,真所谓有夺神功、改天命之妙。
罗盘基本分为三合盘和三元盘两种。但还有六壬盘、奇门盘和“金锁玉关”专用风水罗盘。“三合盘”据传为杨筠松所创;“三元盘”则是明未清初蒋大鸿所作;“金锁玉关”专用风水罗盘,萌芽而生于夏前,又经夏、商、周长期考察、验证、增补,成为一部完整精罕的经典(和罗盘)。一般民间应用十分广泛,准确率也高。
三合盘用途极广,堪舆各门各派都用。有三针三盘之设,即是地盘正针、天盘缝针、人盘中针。另有仅设地盘正针与天盘缝针的。对三盘三针,历代堪舆争论不已,主张不一,应用各异。就出现吉则凶、凶反吉之殊。
另一方面是我们在著书制盘时就从根本上未懂而著错制错,然后人不研古籍,对错书错盘奉为至宝。如:香巷:老字号罗经,就“抽爻换象”有八处之错。如姤卦:八运(9数)阴顺,初多应在乾卦那边等。连崇道堂(清)道光三年版御用罗盘都有错:如九层“子”山下“庚子”应和“戊子”交换为正确;十五层乾山下应为“木”而该盘为“水”;二十二层“箕”应为“虚”等有十多处错误。可想而知民间应用的盘就不言而喻!
可笑之处,从来我们对错误的书籍、盘而不研更之,反其利用。大家都知道罗盘是风水的灵魂。不懂、不能正确利用就无从谈研风水。而自称其能,各自有秘,给易 学界的社会地位和人们的可信度带来疑问?对于我们关注风水术来共同探讨研究的专家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多数是坐在书斋里研究风水术。说白了,这些人只知风水术是一个“迷宫”。
《玉尺经》、《天玉经》、《青囊奥语》等书。如《青囊奥语》的“颠颠倒”一般解释为石中取土和土中取石。“斜来扦正和正来扦斜”实则系指五行而言。“挨星”一般指星辰,主要是指二十八宿。实则指罗盘上的七十二龙。
古代风水术领域竟如此的庞大复杂,叫一般人又如何去探讨研究呢?
当然,历史的问题!要从历史里面去寻求答案。有的书论双山,用地盘双山立向,是不理解双山的,因为地盘没有双山„„等,遗憾的是他们都说是杨公真传,都说乘生气,可事实上不是真传,也不能乘生气,单方以向水定吉凶怎么乘生气呢?
古代风水术的“迷宫”,专门在历史经典的理论方面去寻求解答,是不容易走出迷宫的。因为经历了多少朝代,古人都没有解开是一门外汉。
因此,古代风水术的探研专从理论方面去进行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从古代风水的实践,去寻求答案。即是从古建筑,即皇宫、皇陵、民间宗祠、寺院、住宅、民墳等去进行探讨研究,把风水术的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起来,就很有可能找出有关风水术的比较确切的答案来。
但是皇宫与皇宫之间,民宅与民宅间,皇宫与民宅间以及所有古建筑彼此相互之合的风水选址布局和定向,因时代风水术发展情况的不同,其风水术法也是不完全相同的,因而难以判定其规律。然而任何风水术法的古建筑,它的实践的指导工具就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罗盘,所有风水术法都在罗盘盘面注记了。所以,只要去探研罗盘,对中国风水术所有的奥秘,都可以基本上得到解答,如我在二OO七年八月十六日中国安阳第四届世界周易论坛暨中国文化研讨会时对二帝陵的考察,同年九月十四日及次年四月二十二日对山西中华宰相村的考察,足以证实了杨公“九星”在地理风水的“九五”之位及在地理中的重要性,同样解开了风水之迷,杨公风水、罗盘直诀,直理!
中国罗盘的发展史,就是中国风水术的发展史,罗盘盘面的注记,就是中国风水术的全部内容。如天盘及其附属二十八宿,就是风水术天文学,也是中国天文史。十 二分野,非但是风水术地理学,而且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地理史。
中国罗盘的发展史,由日景方位先天十二支的土圭,发展为磁针方位以八干四维天盘和先天十二支地盘合并为司南和六壬盘;再由六壬盘进而发展为有种星方位的正针中针缝针三针俱全的三十六层中国罗盘。中国罗盘由简入繁的发展过程,就是中国风水术由单纯乘气的科学风水术发展为种其复杂的玄学命理风水术。
唐代以前,罗盘盘面除先后天八卦外,只有八干四维十二支的二十四个方位,分为阴阳二龙进行格龙乘气。所以《青囊序》曰:“先天罗经十二支,后天再用干与维。八干四维辅正位,子母公孙同此推。”
杨筠松在风水术实践中,检验阴阳龙格龙过于粗糙,就减去了阴阳龙,添加了七十二龙,创立“颠颠倒”风水法。《青囊奥语》曰:“颠颠倒,二十四山有珠宝”。是杨传给曾文的秘诀。这一点可以在杨筠松以后明代以前的古建筑中得到考证。无论是阳宅的皇宫民宅,和阴宅的皇陵民墳,有大部分是扦龟甲,庙宇寺观大多数扦大空亡和小空亡。罗盘上面的缝针,即天盘,是杨筠松晚年时期,为便于消砂、纳水,依据日景方位一干维辅、二地支,改为一干维辅、一地支的双山。自宋代起直到现在为止,杨派以外的地理术者,仍然不懂得双山的用法。清代时期就用双山立向,而地盘是没有双山的。但三合四大局最佳的范本是赵九峰所著的《地理五诀》,该书著于乾隆五十一年(一七八六年),全书有八卷,其论述峦头、理气,颇为简洁可取。
宋代至明代,是中国风水术发展趋入复杂齐乱时期,由基本上是科学的风水术步入玄学风水术的时期,是由《葬书》的乘生气转曼为专门所谓外接堂气转碑移大门的关窍时期,是风水术“量的增加、质的倒退”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杨筠松的《造命千金歌》“天机妙诀值千金,不用行年与姓音„„”,废止了五音卜宅相墓,风水术的日家自立门户为日课馆。五代时期由日家的造命而演为命理。到明代再由命理学而攙入风水术,于是杨筠松古法风水术,由乘生气的玄窍法转变为玄关窍的新法,最先是赖文俊布衣于以十二天星舍刃就禄的命理风水书《催官篇》。中国罗盘从此基本上完备了正针、中针、缝针三针具备的当今罗盘。
继之,明代的风水术士都藉“杨公真传”著书立说,先后有彻营和尚、徐善继和徐世颜„„中国罗盘因而又添加了许多层次,如五运六气、八煞、三奇、八门、子父 财官、贵人禄马„„多达四十余层。
清代对风水术没有多大进展,惟日家得到了较大的整理走上了正轨化。在唐代日家本有数十家之多。《疑龙经》曰:“„„后来年月数十家,一半有头无尾结„„”,在乾隆年间得到了很大的整理。以杨筠松《造命千金歌》为主导,旨颁《欽定協纪》,其它《选择求真》、《选择宗鉴》„„都是依照《欽定協纪》后撰写的。可是除赣州外,广东、福建还流行斗首课和大六壬课、中国罗盘的三奇八门„„等就是自家与风水术共用的。
清代对风水术最有贡献的是撰写了对罗盘分层的解释,如《罗经指南拨雾集》、《钦定罗经透解》和《钦定罗经解定》。虽说这三本书的解释是令人解不透也解而不定,若没有它,非但没有根据,我们今天的泰斗、博士、教授等就不可能也根本不可能纸上谈兵。
清代在风水术的著作方面,有赵九峰仿古的《地理五诀》双山五行三合长生法,有叶九升《地理指南》“偷天换月”的脱龙换向法。其他乱骗胡套的还有三合五合六合法等,都是给中国罗盘增加麻烦添加莫须有的层次。如白虎煞又叫什么十二路黄泉等。
以上所述就是中国罗盘比较客观的简略发展史,同时也是中国风水术比较客观的发展史,罗盘的结构就是风水术比较全面的概括的客观存在的内容,客观存在的中国罗盘和古建筑就是铁证。古人因立场的不同,历史的记载也可能有出入,一切诬陷郭(璞)杨(益)的历史记载,作为我们今日来研讨风水术,都值得去深思考虑。所有的历史风水术经典部都应当对照古建筑和中国罗盘去检验它。
中国罗盘从体制来说,即罗盘的形式内容和大小的规定。由于中国风水术的内容宠大而复杂,中国罗盘的体制也就庞大复杂,谈不上为体也谈不上为制了,只能就我所见加以说明:
以大小来说,一般分为:四寸、八寸、十二寸三种。其余的四寸盘,据说是象徵八卦的四象,或春夏秋冬四季。八寸盘:是象徵八卦。十二寸盘:是象徵十二地支或十二个月。我还见过二十四寸的大罗盘和二寸的采山小罗盘等。
以层次来说,有十二层的、二十四层的,最多的层次是三十六层,其余的层次是在罗盘背面注记。但也看过一个自制罗盘有四十一层的和四层的采山盘。还有赵善琪 著的“中国罗盘49层详解”,崇道堂道光三年御用罗盘及《金锁玉关》专用风水罗盘,大号直径为16.50公分,分为十层;中号直径14公分;小号直径为11公分。此罗盘将《金锁玉关》全部八宫二十四山砂水吉凶的内容精华部分包括在内,使用者定好戊已点后,便可非常直观地尽显阴阳宅八个宫位二十四砂水的吉与凶的内容来。
以罗盘层次的排列来说,那就更加复杂了,一般分正针、中针、缝针三大系统排列,按《罗经解定》制造的就只正针和缝针两大系统。三大针的附层就没法说清楚,如透地龙应设在正针系统,有的是设在中针之下。
总之,中国罗盘的体制,除杨筠松古法地理术可能有体制外,宋代以后,特别是自明清以来是没有一定的体制的,是乱七八糟的,这也反映了中国风水术自明清以后是乱七八糟的,所以中国罗盘的体制,有待我们今后去探讨研究,整理出一个合理既有体也有制的中国罗盘的体制来。
中国风水术是一门博大而深奥的学问,如前文“经纬天地,包穷万象”。它包括了天文学、地理学、地质学、气象学、磁电光学、景观学„„以现代来说,还是磁场气场的微观学。“有生命就有残杀”、“有学术就有辟谬”、残杀是为了生存,避谬是为了存真!像我这样的六十年代的旧知识分子是谈不上去挽讨研苑中国风水术的,因为我看到社会各界人士都已经起来研讨中国风水术,心情是非常激动的,作为我本身是地理术者无动于衷是不应该的。只有把我二十多年地理术实践的心得、浅陋、见解通俗的撰写出来,作为个人见解并使关注中国风水术的各界人士,作为对风水术的探讨研究的参考。我还希望关注中国风水术的社会人士,特别是上层的自然科学研究尊家联系起来,从经典理论和实践(即中国罗盘和古建筑)结合起来进行中国风水术的深入研究工作,以继承和发掘发扬祖先的创造发明,就会有很大的收获和成就。否则,各自坐在书库里去探讨,收获是不会很大的,因为杨派以外的方人,早就在书堡聚研究了。诸如《黄帝宅经》、《阳宅十书》,自唐代起的古建筑,根本就不是依据它的理论为实践的主导,是以《葬书》和《青囊奥语》的理论为实践主导的。
2008年8月5日
第二篇:析浅基层中队存在粗训、漏训、偏训
析浅基层中队存在粗训、漏训、偏训 的问题与对策
麻泉
公安部昆明消防指挥学校三大队二中队 摘 要近年来,各个消防基层中队在灭火战斗、社会救援、处臵突发性灾害事故等抢险救援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与之为基础的训练工作存在十分突出的问题。本文在分析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基层中队的训练工作存在粗训、漏训、偏训的问题和应对措施方面提出了一些基本的观点和看法。关键词 粗训 漏训 偏训 问题 对策
消防部队是同火灾作斗争的特殊队伍,它的任务是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公民人身、公共财产和公民财产的安全,维护公共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预防火灾的能力有了很大的加强。但火灾的客观性,决定了在预防不及时,最根本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战斗去消灭火灾。那么训练就是能完成提高灭火战斗力的基本途径,没有严格的训练就不可能形成有效的作战能力。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要把训练工作摆到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可见训练对战斗力的形成是何等重要,它是提高战斗能力的一种途径和手段,是为灭火战斗服务的。所以我们必须坚持以提高战斗力为目标,为实战打好基础,从战略高度重视训练工作,严格组织、严格训练、严格要求、科学练兵、以求实效、把士兵的生命摆在第一位,决不能讲条件、摆理由,努力建立健全一支训练有素,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消防队伍,决不能在训练上存在粗训、漏训、偏训的现象。
近年来,基层中队灭火救援工作面临新的考验和挑战,训练工作同时也必须跟上灭火救援工作的需要,根据现有装备,现有条件,研究具体的训练科目,以实战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不断地健全和完善训练工作运作的效能,使训练贴近实战,在实战中有效扑灭火灾,保障安全。全面提高了基层中队的抢险救援实战能力和训练水平,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形势不容乐观。1.1过重强调安全,忽视训练 基层中队训练工作存在粗训、漏训、偏训的主要问题
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前提,是首位;安全是一切工作开展的保障。人的安全得到了保障,工作才能顺利进行,没错。但凡事要讲究一个度,抓安全也要在度的范围内进行,要不就会物极必反。由于我们的一些领导过于强调安全,甚至用牺牲某些工作的方法来保障安全,致使我们许多基层中队领导对带有针对性强、实战性强、难度高的训练科目不敢上或练得少。比如说:高空、攀岩、游泳、潜水、黑暗、地下等科目,这些都是在平常的社会救助取钥匙、防止跳楼、溺水等事件中最常用的科目。领导的过重强调,对安全事故的处理也十分重,使得我们一些中队训练科目总是落后于灭火救援的实际需要,使得我们实施训练的干部,干脆就把带有危险性的训练科目不练或少练,就算有好的保护措施、保护器材和严格的操作规程,也不敢常练习,最多让战士达到知道和感受一下的过程,更不要说缺乏训练保护器材的中队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思想,已经扎在我们某些领导的心中。再加之我们一些支队每年进行所为的大比武,总是老科目,老项目,已经跟现代条件下的灭火救援工作脱钩,难以与实战应用相适应,这是对我们在灭火战斗中一线战斗员最大的不负责。试问如果我们的训练一味的强调安全怕出事,而在训练科目上出现粗训、漏训、偏训的行为,那么我们的战斗员在执行各种执勤任务中又是安全的吗?难道因为危险就可以不做好训练工作吗? 1.2 器材装备配备少、惜器材、造成开展训练少
器材装备是战斗力的保证,是战斗员的生命,爱惜器材就是爱惜自己的生命,训练场上惜,战斗中惜。然而,在基层中队却出现了,已经是第二、第三年的老兵对一些器材装备的学习和使用只有一至两次,这样的训练能保证灭火抢险救援中的熟练操作吗?在基层中队战斗员真正的训练器材很少,就只有水带和水枪,其它的器材装备如:空气呼吸器、消防隔热服、避火服、消防防化服、绝缘服、消防防毒面具、高空器材、攀岩器材、侦检设备、堵漏设备,通信、照明、洗消、登高特种车辆等装备都分别存在欠帐,既是训练时用,又是战时用。为了能保证好器材装备的完整好用和保证好灭火抢险救援的需要,这些器材装备的学习与训练工作开展得较少,只有极少数的士官能熟练掌握,大多数的士兵都只有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感性认识。在我所实习的中队,就是第二年的老兵对消防隔热服、避火服、消防防化服、绝缘服、高空器材、攀岩器材、都只训练过一至两次,大多偏重于水带、水枪和体能的训练。再加之干部士兵对器材装备使用注意事项和维护保养知识缺乏,损坏和退役器材装备的更替问题落实不好,这样基层中队视它们为宝,势必会在训练工作中真正落实好训练科目造成困难。特殊的火灾和突发事故事件的发生是很少,没有这些训练科目作为基础,一旦发生能保证处理得好吗?
1.3 人员少、任务重,训练不能按纲正常开展
云南省现有16个公安消防支队,132个消防大队,119个消防中队(其中特勤中队9个),共3422人,占全省总人数的万分之零点八,远远低于消防人员数量所占的人口比例。我所在实习的中队,长期真正投入执勤和参与灭火抢险救援的人员仅为8人(其中干部2人),特别到了老兵退伍新兵又未补入这一期间,执勤人员只有4—6人,承担的执勤任务相当繁重,还有学习和内勤工作。近几年来,消防部队人员编制始终未得到增加,而灭火救援任务却在逐年不断增加。仅本中队2005年1—3月份共出火警30余次,还有重大节日,大、中型活动的执勤,交通事故的处臵、干旱季节农村运水、停水时一些单位用水的保障、六熟悉工作等,任务重已是特别突出的问题。在遇上同时处理两起火警时,加强第一出动后,第二出动就只剩下一名驾驶员和一名值班员出警。在实习的60天内共有4次同一时候发生两起报警,最后就连干部的家属都调来值班了。在这样人员少,任务重的条件下,势必会给中队施训工作不能按纲顺利开展,出现训练上的漏洞。
1.4 缺乏器材装备和训练设施的后勤保障,训练难以实施
消防器材装备使用时间较长时,需要定期大规模保养和较大的调整,修理或更换部分部件,但这一类的修理厂、配件店、专业技术人员十分缺少,经常是因为一个垫圈、一个螺钉的损坏,就不能使用,单凭厂家每一次来修理和自身经验处理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由于经费欠缺,一些特勤中队还未建立起应用性和适应性的综合训练设施和场地,建立了的也不是很规范。大多数基层中队缺乏现代技术鲜明的,用于应用性和适应性训练场地设施,制约了训练质量的提高,制约了许多训练课目不能进行或少开展。例如:高层供水、远距离供水、堵漏排险、破拆进攻、化学灾害事故处臵等训练的感性认识,就是很好的适应性训练。现在还存在有些中队宿舍楼当训练塔用的现象,连空压机也没有,不能及时对空气呼吸器进行冲装,必须到一定数量空瓶后,集中拿到冲装站或有空压机的中队进行灌气。训练科目落实不到位、不全面,也就出现了。1.5 导对业务知识掌握不全面,领其它知识的缺乏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新产品、新工艺不断涌现和广泛使用,灭火救援工作日趋专业化、科学化、多样化、复杂化,对消防部队各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消防训练科目应当增加,训练的科技含量应当不断提高。然而,由于我们一些领导“充电”较少,对业务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其它知识阅历较少,致使部分单位还停留在过去那种重消防基本功,操场体能、技能训练等单一的常规训练上,没有形成体能、技能、理论教学和抢险救援实战 演练相结合的全方位训练模式,更缺少对诸如水中、井下、高楼、沼气池、电梯故障、摘马蜂窝、取钥匙等社会救助的实战训练,造成部队灭火基础训练开展较多,其它抢险救援的训练开展得较少的不良局面。领导更缺乏与训练相配合的特殊环境下的自救训练,心理训练和随机应变能力训练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还有训练营养学、心理学等知识的不足。最终导致灭火指挥能力较弱,训练水平较低,处臵特殊灾害事故的实战经验不足,部队的抢险救援工作始终在“低层次”徘徊,缺乏打硬仗的能力。基层中队训练工作存在粗训、漏训、偏训的对策
2.1 安全教育与科学训练相结合
无论是在战时还是在训练时,危险始终伴随着我们消防员,不能因为危险而不训练、不战斗、不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怎样把安全与训练、战斗力结合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安全与训练、战斗力这项工作是涉及到整个灭火救援工作和战士切身利益的工作,必须充分发动和依靠战士才能搞好。只有认真贯彻好训练工作“安全教育与科学训练相结合”的原则,让战士认识到发生事故的危害,懂得防止和消除不安全行为的方法,提高预防事故的警惕性和自觉性。根据现有条件和装备下,干部精心组织,跟班作业,制定保护措施,保护器材和严格的操作规程,胆大心细,敢上针对性强、实战性强、难度高的训练科目。多讲解,多示范,注重讲解操作中经常出现的不规范动作,强调训练纪律,配备好特殊训练的保护器具和防范措施。增加与训练相结合的心理素质、反应能力、自救能力、自信心的训练科目,有计划,系统地进行。2.2 加强选用与培训工作,提高消防员素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消防装备随着科技的发展,科技含量也随之提高,它是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制胜的武器。没有现代化的装备要完成新形势下的灭火救援工作是不可能的。因此,对器材装备会使用、会保养、会调整、会修理、会革新,是对消防员本身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才能有利于训练有利于战时的需要。采取加大征用、起用具有大学文化和具有专业技术的中专文化人员比例和加大培训工作的方法。从入伍之日起,就应该有计划地进行素质教育、系统的专业教育等,以便全面提高消防员高科技含量的训练,以适应科技含量高的现代化消防装备的需要。要不断给官兵“充电”,做到平时有保养,训练有爱惜,避免因训练造成的损坏。建立健全消防装备维修保养机制,培训选用人员,落实专人保养,专人操作,避免因操作保养不当导致损坏,保证器材装备的完整好用。这样才能解决好消防基层中队,器材装备配备少,训练不粗糙,达到人人能熟练掌握的目的,又延长了器材装备的使用寿命。
2.3 在现有编制下,开辟各种途径增加警力
一是从消防部队内部挖掘潜力,保证基层中队的人员配备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非战斗人员的数量,相应地增加部队灭火救援警力,确保基层战斗岗位。二是根据当地经济情况,加快专职消防队和义务消防队的建设改革步伐,发挥两种社会力量的预防和控制灾害事故的作用,增加基层消防中队的战斗力。三是利用社会现有的抢险救援资源,建立由政府统一领导的社会抢险救援联动机制。在灾害事故处臵中,必要时多个专业抢险救援部门联合行动协调作战,这可以缓解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警力不足的一个重要途径。四是全面清理消防部队的外借和机关超编占用的兵员,炊事员和微机操作员实行地方聘用制,实现后勤保障社会化。五是各地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抢险救援联动机制,形成由当地政府牵头,公安、消防、医院、卫生、环保、技术监督、劳动、电力、交通管理部 门、各大中型企业、驻军(武警)等军警民参与的抢险救援联动机制。2.4 加强与地方政府的联系,提高消防装备和训练设施的科技含量 做好与政府的联系,定期向地方政府汇报消防灭火救援情况和消防工作进展情况,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增加消防专项资金投入,保障消防经费落实。应根据本地消防工作需要,不断完善消防员的个人防护装备,配备科技含量高、针对性强、适用性好的个人防护装备,加大特种车辆与器材装备的配臵力度。搞好训练科目增加后,训练设施的同步改革,设臵多功能训练楼(房)和适应性、应用性、模拟性训练设施,提高高科技含量训练。同时还要做好与重点单位的联系,保证好消防中队“六熟悉”工作的顺利开展。购臵常用配件和修理包,做好维护保养人员培训工作。2.5 加强学习,“科技兴训”深化消防业务训练改革
依靠科技进步推动训练改革向纵深发展,是部队迫切需要解决而又难度极大的历史问题。就是要遵循邓小平同志关于贯彻强军的方针,实施科技兴训,大兴科技练兵,把依靠科技进步作为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基础。缺乏高科技含量的训练,同样经不起现代火灾扑救的检验。火灾特性复杂了,器材装备先进了,兵也必须往高技术上练,这是现代火灾对消防训练的客观要求。就是要我们这些生活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消防员,不断加强学习,逐步改善知识结构,丰富和积累自己的知识,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才能胜任本职工作。
抢险救援基础训练,主要包括增强体质的体能训练,穿戴各种专用服装和佩戴呼吸保护器的防护训练,操作各种设备的技巧训练(包括大型破拆工具和移动式切割机等抢险作业器材方面的技术训练),适应性和心理训练等方面的内容。要使每一名官兵都全面了解和掌握灭火救援的基本技能,练就过硬的作风和扎实的业务基本功,在开展训练时,要注意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注重抓好抢险救援业务理论学习。现代抢险救援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各个领域,各个行业,要让官兵及时掌握新知识、新方法,学习各类化学危险物品事故处理,才能在关键时刻成功处臵,不酿成大错,不贻误战机。二是要抓好消防员心理素质训练。抢险救援具有突发性、艰巨性和危险性,要求参与抢险人员在特殊是环境中战斗,必须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否则难以胜任抢险救援工作。因此,要适时结合消防员的心理特点。在有毒、高温、黑暗、浓烟、高空、地下等特殊环境下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训练,不断增强消防员在各种危险恶劣环境下沉着冷静的自制力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以保证抢险救援过程中消防员能时刻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三是要注重抓好适应性训练。立足现有的器材装备,积极开展适应性训练,努力达到人与装备器材的最佳结合。官兵对现有各种器材装备的性能、技术参数、注意事项、维护保养方法等应全面了解,对其操作使用要熟练掌握、运用自如。结合实际需要,积极开展器材装备的革新活动,充分发挥装备器材的最佳效能。四是抓好战术训练。要利用现有装备器材,组织官兵研究抢险救援工作新的战术方法,进行堵漏排险、破拆进攻、冷却保护、稀释驱散、防化洗消等重点科目的专门训练或合练,使官兵的作战能力在贴近实战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五是要加强逃生自救训练。在救援工作中,危险始终伴随着消防员,因此,必须要学会逃生自救。要加强高空、攀岩、高温、浓烟、黑暗、地下、建筑物倒塌及与外界隔绝等特殊环境下的自救训练。六是抓好消防模拟训练。就是模拟重要的对象火灾环境或重要部位火情,模拟关键的灭火技术措施操作环境,使消防员在烟火条件或对象火灾的环境中投入训练,体现“练为战”的指导思想,改变固化的传统训练方法,强化训练质量。当然,在训练中要特别注意安全,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
训练是部队的中心工作,是增强队伍作战能力的重要环节。面对经济高速发展和火灾日益严重的突发性、复杂性以及火灾扑救艰巨性的今天,只要我们立足消防部队实际,立足于训练内容要实战、实用的原则,打破落后思想观念的桎梏,从全面提高消防部队的训练质量和灭火救援能力的实际出发,大胆改革、开拓创新,一定能使消防训练工作逐步适应灭火救援的需要,才能把消防部队建设成一支抢险救援的拳头部队,关键时刻才能“拉得出、用得 上、打得赢”。
参考文献
1.公安部消防局编公安消防部队执勤业务训练统编教材《特勤业务训练》文汇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2.伍和员编《灭火战术与训练改革——新世纪消防战训工作探索》,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毕业论文
浅析基层中队存在粗训、漏训、偏训的问题与对策
2002级学员:麻泉 学员号:20023270 队别:学员三大队二中队
第三篇:中国梦材料简析
中国梦实现材料简析
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时代解读,既饱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请你运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分析“中国梦”实现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中国共产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②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坚持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特别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③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表现出更为强大的生命力。伟大的民族精神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④执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政治制度起到了凝聚中国力量,为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做出巨大贡献,促使中华56个民族空前团结。
⑤坚定不移地执行“科教兴国战略”以及“人才强国战略”发展战略。
一、“中国梦”的实现材料直接与:坚持走过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侧重点:民族大团结的重要作用)等三个重要知识点密切相关
二、间接有关: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经济建设为中心——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改革开放——强国之路)等
第四篇:中国社会问题简析[范文]
那个不可思议的年代&这个什么都不敢相信的年代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尤其是大跃进和文革时期,是一个令我们觉得不可思议的年代,一个令人觉得恐怖的时代,一个令我觉得会让人窒息的时代。
那是一个颠覆社会正常秩序的年代。于是,政治上以阶级斗争为中心,出现了批林批孔运动;社会上出现了家庭批斗大会,亲情遭到践踏;教育上,出现了白卷先生,出现了学生批斗老师,社会道德丧失殆尽。国家主席都给批斗死了,还有什么法制可言。在那个缺乏冷静思考能力的时代,毛主席的判断是我们做事的唯一准则,个人崇拜之风盛行。一切都像是进入了恐怖的世界。一个丧失思考力的时代,花生高产达到亩产过万斤,出现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种违反客观规律的口号。一个口号充满世界的时代,任何地方都有口号,任何时候都有口号,任何地点有口号,让我们今天的人难以想象和理解。
可是又不得不说一点,那是一个人心纯粹的时代,一个拥有高度信仰的时期。不管对与错,这种共产主义和革命精神的高度信仰形成了那个时期的特色。而今天,社会开放了,文化多元化了,我们的那些精神信仰也都消失殆尽了。大家都成了什么都不相信的人。
信任这个词已经脱离了中国人的思想和生活。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没了,路上遇到跌倒的老人要不要扶起来成了一个问题;人民对于食品的质量的安全感没了,婴儿的奶粉都能造假。贪污腐化现象比比皆是,“为人民服务”这个口号真成了只是一个口号。人民对于政府的信任感所剩无几,政府的公信力降低;就连法律和法庭,我们都不得不对它的公平公正性画上一个问号。面对这些问题,我还能说什么呢?
第五篇:【中国现代文学】简析 《狂人日记》主题思想
浅析《狂人日记》思想主题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一篇短篇小说,1918年5月15日发表于《新青年》杂志,收录在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中。《狂人日记》的主题十分明确,就是“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它由13则日记组成,记录了“狂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深刻揭露了封建主义的“吃人”本质,表现出彻底反封建的战斗精神。
鲁迅的其他小说如《阿Q正传》、《孔乙己》、《祥林嫂》等多侧重于刻画人物性格的外现(形貌、言行、履历、事件等),而《狂人日记》以人物的内心及精神世界的某一因素的活动为主,展示其某一精神意识倾向。这类作品虽有人物的言行活动,但主宰作品的因素是某种精神意识。
现今都把《狂人日记》视为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但据可考资料严格来说,《狂人日记》并不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白话小说。1917年6月,女作家陈衡哲在《留美学生季报》上发表了“记实小说”《一日》,不仅用白话,而且完全打破了旧小说的格式,写的是美国女子大学学生一天的琐事。在《狂人日记》之前,诗歌、散文也出现了用白话写作的作品。但《狂人日记》以足够的思想艺术分量,深刻体现了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的实质,并且把彻底反封建的精神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狂人虽然具有迫害狂的精神特征,诸如“今天全没有月光,我知道不妙”,“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想害我”,“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等等,粗读来似乎是毫无逻辑的痴狂疯癫。但作品其实是有意识地指向几千年的历史和当时社会上的“吃人”现象。从古代的“易子而食”,到“前天狼子村佃户来说吃心肝的事”,从“易牙蒸了他儿子,给桀纣吃”到徐锡林(即徐锡霖)被炒食心肝。作品内容虽然带有狂人的非逻辑心理特征,但始终围绕着“吃人”,围绕着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不断发生的有史可查和无史记载的形形色色的吃人现象,其意图是显而易见的。
鲁迅也曾在1918年8月20日致许寿棠的信中说道:“《狂人日记》实力拙作„„以此读史,有多种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后以偶阅《通鉴》,乃司中国人尚是食人民族,因此成篇。此种发见,关系亦甚大知者尚寥寥也。” 作品不仅表现了彻底批判封建礼教的勇气,还表现了作者“忧愤深广”的人道主义情怀,表现了他以文艺创作来改造社会和人生的总体精神。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狂人日记》的意义远远超出了文学的范畴。鲁迅仰仗自己先前所看的外国文学作品和所学的医学知识,将狂人这个具有恐惧、多疑、知觉障碍和逻辑思维不健全等特征的“迫害妄想型”精神病患者,描写得栩栩如生,但作品的主旨却并不是要表现他所受到的精神迫害,更不是一篇精神病人的纪实作品,而是要借狂人之口来揭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狂人的形象具有“狂”与“不狂”的两重性。狂人的“狂”,一方面在于他所具有的精神病人的特征,一方面也在于他对传统和世俗的反抗;而狂人的“不狂”,则在于他“超前”的思想认识,说出了当时人们不敢说或根本还没有想到的话。如同历史上凡是反抗传统、反抗社会现存秩序的人都无一例外地被视为“疯子”一样,狂人的思维和语言常常是离经叛道的,但他的观察和结论却是丰富和深刻的。因此,狂人实际上是一个敢于向传统挑战的已经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一个敢于向现实的世俗社会挑战的清醒的反封建的民主主义者的象征形象。然而,鲁迅对于狂人的命运和前途却并不乐观,因此,在作品的“文言小序”中预感到了他的结局:“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矣。” 在小说的结尾,有这样的一句话:“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的我,当初虽然不知道,现在明白,难见真的人!”鲁迅此处冠以“我”有“四千年履历”,并把“真的人”与“我”相对,暗示着“我”并非具体存在的人而是一种艺术设置,用这种特殊的艺术表现手法,让人读来觉得身临其境,反应出当时的社会形态。社会的心态是鲁迅毕生探索的一个问题,从 《狂人日记》看出当时社会环境在强权的统治,人们的心灵得不到自由的释放,变得扭曲而麻木。这种不合理的社会秩序制约了人性的自由发展,进而造成了狂人日记的那种现象,因此社会需要呼唤建立一种更为合理的自发演化的秩序,来平衡人的自由与社会秩序之间的矛盾。
鲁迅曾说,《狂人日记》“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的确,《狂人日记》在近代中国的文学历史上,是一座里程碑,开创了中国新文学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联系作品的背景文章写于1918 年,尽管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腐朽封建王朝, 给民族新生带来了巨大希望, 科举考试废除也有十几年了, 但封建统治者, 用以维护其统治权威专制文化却依然存在, 广大的中华大地还笼罩在封建主义令人窒息的乌烟瘴气之中, 封建礼教还是像枷锁一样套在人们的脖子上。几千年来被奉为行为规范和准则的封建道德, 和吃人联结了起来;中国几千年的历史, 是封建统治者以仁义道德吃人的历史, 这是对封建礼教道德最深刻最本质的揭露, 是作者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长期研究后的重大发现。
鲁迅的《狂人日记》通过狂人这一具有现代意识的封建社会叛逆者的形象,一个清醒的启蒙主义者的形象达到了充分挖掘中国国民劣根性以及批判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害人的目的, 正是基于狂人形象这样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以及他深广的社会意义, 才使他成为文学长廊里一颗璀璨的明珠, 才使他具有了永恒的艺术魅力, 而成为古今中外独特的“这一个”。
在鲁迅看来, 人民生活的拮据困苦还在其次, 真正可怕的是人们心灵的麻木和思想的愚昧, 正所谓“凡是愚弱的国民, 即使体格如何健全, 如何茁壮, 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鲁迅《< 呐喊> 自序》)。而联系当今社会,在各种新闻事件中,诸如“李刚门”“药八刀”,抱着“看客”心态围观者不在少数;抵制家乐福、游行打砸日货店铺等恶性事件中,许多人只是为了泄一己私欲,而加入“爱国民主的赶集”中,伤及无辜。民众并非麻木,而是不理智,这是历史的退步。若鲁迅仍在,恐怕并不希望看到“围观”或者“赶集”这种现象的存在更甚恶化。这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每一个人从《狂人日记》乃至鲁迅后来更深度剖析人性侧面的文章中学习。如何更理性地看待事件,如何不让自己的热血洒在无意义的爱国主义赶集上,值得我们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