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果果的故事
分果果的故事
一、主题内涵
“李小多分果果,分到最后剩两个,一个大、一个小,大的留给张小弟,小的留给他自己。”这是一首充分体现了分享与谦让的教育思想的儿歌,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然而在实际生活教育过程中,大部分幼儿做不到将大苹果留给他人,也许经过一定教育问幼儿选哪个时,幼儿嘴上会说选小的,但是实际去拿是一般都会拿大的(除非不喜欢)。幼儿能否理解分享与谦让的道理,真正做到主动自发的与他人分享谦让的行为呢?分享是幼儿将自己的所有物或所支配的物品或者事件,欢乐、幸福、好处,机会等与别人一同使用,体验的行为,如图书、玩具、食品,一件好玩的事等。从小培养幼儿的分享观念,有利其建全人格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发展,适应社会的要求。分享对于幼儿来说,仅仅是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不经意间流露或者发生与同伴交往的一种形式。而谦让,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工作中我们也始终将分享与谦让作为幼儿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去对幼儿进行培养教育。然而在人们对知识、对学习、对教育重新进行思考的今天,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却不免又使人困惑、令人深思。
二、案例描述与分析。案例一:
幼儿a是中班的小朋友,性格比较内向,不太会说话,但也能与小朋友友好相处。平时玩玩具的时候总是比较被动,看见争争抢抢的场面总是后退一步。有一天刚从玩具架上取下一件新玩具正高兴地玩着。突然幼儿b走过来说也要玩。成成不想给,两人争夺起来。老师看见了说:“我看谁是谦让的好孩子!”幼儿a极不情愿地把玩具推给了,幼儿b以胜利者的姿态玩去了。幼儿a则无可奈何去玩别的玩具。
分析:看这幼儿a无聊的玩着其他的玩具,我不仅思考刚才的做法:谦让是一种良好的品德行为,但是不是应当发自内心呢?幼儿年龄尚小,固然需要老师的教育,但像幼儿a这样的谦让究竟叫不叫谦让?这种做法对其本身的成长发展究竟有多大意义?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案例二:
饭后休息时,幼儿c拿了一包qq糖开始向同伴炫耀。幼儿们纷纷围在她身旁等待她分发。幼儿c开始高兴的分给自己的亲信好友。由于包装并不透明,当分到最后几颗时,幼儿c在分发时没看清楚,不小心把所有的糖都分完了。当她发现自己没有了时,开始大哭起来跑到一旁的老师身边说:最后一个拿到糖的小朋友把她的糖拿去了。分析:刚开始分发时幼儿c是很开心的。当分到最后一颗时不小心也给了别人,这时才开始大哭,她的哭声说明什么?是委屈还是不甘心?一开始时分给其他小朋友时她还是表现出了很大方的样子。为什么给了这么多都不难过?而对最后一颗这么舍不得?是不是可以说要让孩子做到分享容易、谦让则难呢?因为从物质上讲,分享意味着共同享有,我虽然给你了,我也还有;而谦让却等于如果给你了,我就没有了,因此很难让幼儿接受。案例三:
下午点心吃黄瓜,幼儿d不喜欢吃黄瓜,又不能扔掉,他看到幼儿e正吃的很快,便转头和他说了什么便把手里的黄瓜塞给了他。幼儿e吃第二根黄瓜吃不下了时就向老师求救。老师去了解情况时幼儿d说:我是谦让给她吃。让我哭笑不得。
分析:像这种把自己不喜欢吃的东西强加给别人并称之为“谦让”的行为,并不少见,午饭时常有孩子把自己不爱吃的菜放到他人的碗中,他们为什么会称自己的行为是谦让?孩子是否真正理解了谦让的含义,我们该如何对待他们的谦让行为? 案例四
晨间活动时玩橡皮泥,幼儿自己去选择工具。幼儿f的奶奶陪同下去拿橡皮泥。幼儿f拿了一盒较旧的橡皮泥,她奶奶在一旁马上就说:“你这小孩真笨。这盒好拿这盒去玩。”说着就快速拿起一盒比较新的橡皮泥给孩子。而旁边一个来不及伸手的孩子只能拿了幼儿f原来的那盒。分析:这可能算是家长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问题,在幼儿园里我们教育孩子分享合作、团结友爱,可是有的家长教育却是与幼儿园背道而驰,使得孩子无所适从。家长的观念、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深刻的,上述案例中,幼儿f有了谦让的表现,家长不但没有表扬孩子的行为,反而说孩子笨。所以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孩子往往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分享与谦让的观念也得不到培养。
三、案例反思和体会:
1、幼儿园该如何对幼儿进行分享与谦让这一品德教育?是不是可以把分享作为谦让的基础去对幼儿实施教育?让幼儿在懂得并愿意分享的基础上去进一步理解并学会谦让?
分享行为包括自发分享,诱发分享,被动分享。案例一即属于被动分享。被动分享行为产生最初,在老师要求下共同分享,或在幼儿强迫下进行的“分享行为”幼儿不懂得同伴间玩玩具得规则:大家一起玩。在老师得被迫下,被动地与其他幼儿产生分享行为。有的幼儿过于胆小,如:幼儿a,被别人拿去玩具后,只是稍微作出反应,却也只能被迫地产生“分享”。这样“分享”使一方愉快,一方愁。
而诱发分享行为使在幼儿初步理解“分享”,却又在道德认识水平低的情况下,产生利他行为。在平时的游戏中,幼儿往往会为争抢玩具而大大出手,在建立了“不许随便拿别人的玩具”这一规则下,幼儿的争抢行为得已制止,教师进一步主导幼儿向其他幼儿“借玩具”产生另一种规则:在别人同意下,拿走玩具。因此,这样诱发,使得幼儿都愿意与别人来分享他的积木,这时也抓住时机进行礼貌教育。
教师在发挥幼儿的主导性。积极性,能动性,注意幼儿之间的相互合作探索分享行为的过程中,幼儿的分享慷慨程度会不断提高。这时自发分享就会产生其中、当幼儿发现某一幼儿正在为一玩具而苦苦另一幼儿借时,他会主动拿出来说:我给你玩,在尝试分享图书时,幼儿会主动的提出;我要和xx一起看;或者幼儿间相互商量说:我们一起看这本书吧!此时的自发的分享就以成为幼儿间社会交往的手段。
2、其次,经验告诉我们,要让幼儿分享是比较容易的,而谦让对于幼儿就不太容易接受。案例二说明要使幼儿达到能够自觉谦让,实非易事,因为不但要有一个漫长的认识过程,还要有这种品德形成的情感态度,即要乐意去做。所以这是一个涉及到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往往笼而统之地把分享、谦让混作一团去处理,使本来易于解决且对幼儿十分有利的教育机会就失去了。如两个幼儿争夺一本图书,我认为,如果以两人一起看的解决方式处理,就更利于幼儿的健康心理与品质的培养,因为既解决了矛盾冲突,又培养了幼儿合作共享的情感。在对幼儿进行谦让教育时,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循序渐进地去实施,对于较小的幼儿可尽量满足其心理需求,以分享教育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可在满足其心理需求的基础上,逐渐教育其学会轮流玩、轮流使用。如班上添置了新玩具、新图书,幼儿都想玩、看,教师可引导幼儿想想在人多玩具少的情况下,如何都能玩到新玩具。如可采取先轮流玩的办法,再由此过渡到谦让。
3、再次教师在教育幼儿谦让的同时,也应为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作考虑。一个人的良好品德不仅仅是谦让,诚实、勇敢、自信、热情、友爱、好问以及活泼开朗的个性品质都是不可忽略的。案例一中幼儿a行为就说明过分的谦让有时反而会成为一种懦弱,甚至对自己丧失信心。而象案例三中的幼儿d,是不是也应该好好分析一下其对谦让的认识与理解?如果是真正不理解,可帮助其理解;如果是明知故做,那么要让其明白,自己不喜欢的,别人可能也不喜欢,对别人施“恩”也要征得别人的同意,不要使谦让过了“界”。把自己不喜欢的强加给别人,还美名其曰“谦让”,岂不是扭曲谦让?要让其懂得,真正的谦让是双方都高兴、都情愿、都为这件事而感到高兴,而不是强加于别人。
4、最后我们经常谈教育的一致性问题,从案例四中幼儿f和她的奶奶身上便表现出家园教育的不一致性,家长关心幼儿,担心幼儿在幼儿园会吃亏,希望帮助幼儿得到最大的利益,这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却与幼儿园里的教育产生一定抵触,成人是幼儿的镜子,成人对事物的处理方法会直接对幼儿产生影响。或许罗杰斯的无条件积极关注能给我们一点启示,以分果果为例:我们把大的苹果与小的苹果都放在孩子面前,可以告诉孩子什么时候选大的,什么时候选小的,我们还可以把我们大人的选择告诉孩子,并告诉他原因,我们也可以告诉我们希望孩子选择哪个,但是,最后的选择是由孩子来做的,那时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关注孩子的选择。
四、相关问题思考
我们还要把分享和谦让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因为分享和谦让不仅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物质的分享谦让可以亲眼看到,精神的分享谦让虽然看不到,却可体会到,两者是一种巧妙的融合。幼儿在不断地成长,分享谦让行为的表现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需要借助教育,借助日常生活逐步渗透,采用行为鼓励法、榜样示范法等各种教育方法,避免单一的说教,在潜移默化中让幼儿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产生自发分享、自发谦让的愿望
第二篇:教案:小老鼠分果果
名称:小老鼠分果果
目标:
1、能仔细观察画面,根据人物表情的变化猜想人物的内心变化。2.初步读懂图画书,能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3.学习四等分的方法,体会分享和帮助他人的快乐。准备:PPT、动物图片、头饰、音乐等 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出示大苹果)提问:瞧,这是什么?怎样的苹果,看了都怎么样啊?这 么诱人的苹果谁会捡到它呢?
二、阅读并理解故事
(一)、教师讲述故事:一只可爱的小老鼠正在树下休息,就在他快要睡着的时候,突然“嘭”,一个苹果落在他的旁边。
1、提问:小老鼠看到这个又红又大的苹果,会怎么想呢?又会怎么做呢?
2、是呀,小老鼠看到又红又大的果子,开心极了,他决定把这个大红苹果推回家。于是他哼哧哼哧的推起了大红果。来,让我们一起伸出双手帮小老鼠推大红果吧!(教师和幼儿共同听音乐做“推”的动作)
3、(正推大红苹果的时候,发出“噗通”的声音)你听,发生什么事情了?小朋友来猜一猜。
4、啊,原来小老鼠的大红苹果掉在水里了!小朋友快想办法帮帮小老鼠呀!(幼儿想各种从水里捞苹果的办法)
(二)讲述故事:就在小老鼠着急的时候,一只青蛙跳出来,它用后腿一蹬,苹果就飞到了岸上。
1、提问:谁帮助小老鼠解决了困难?小青蛙看到这又红又大的果子,想不想吃呢?你从哪里看出来小青蛙想吃果子的?
2、如果你是这只小青蛙,你会怎么对小老鼠说呢?老师这里有一个小青蛙的头饰,请你做小青蛙,我来做小老鼠,你想吃果子,怎么问我要呢?(幼儿扮演“青蛙”,教师扮演小老鼠,和幼儿情景表演。)
(三)讲述故事:“嗯,不行不行!”不管小青蛙怎么说,小老鼠都不同意和它分享果子。小老鼠推着果子继续往前走。
(四)出示画面后阅读,提问:这次小老鼠又遇到了什么麻烦?(大红果滚进了刺丛中)这可真麻烦!,小老鼠想到刺丛中去拿:“哎呀,真疼,这些刺可真讨厌。就在这时,一只乌龟慢吞吞的爬了过来。
1、提问:乌龟能不能帮助小老鼠拿到大红果呢?为什么?
2、那我们一起请小乌龟来帮助我们吧!(幼儿请小乌龟帮忙:小乌龟,请你帮我们到刺丛中拿苹果好吗?)
(五)、讲述故事:“别担心,我来帮助你!”乌龟钻进了刺丛,很快将苹果取了出来。小乌龟眼馋的摸了摸苹果,小老鼠赶紧从乌龟的手里夺过大红果,就怕小乌龟也问他要大红果吃。
(六)、(播放撞在大树上的声音)又遇到什么麻烦了?怎么办呢?(重点想办法)
小老鼠是怎么解决这个麻烦的呢?看,谁出现了?他们会说什么呢?他们会怎么做呢?(幼儿自由讲述)
苹果终于回到了小老鼠的手上,小老鼠会说什么?小鼹鼠会说什么?小老鼠舍得给鼹鼠吃苹果吗?
小结:虽然,小老鼠觉得非常非常不好意思,但它仍然没有把苹果分给小鼹鼠吃,自己一个人推着走了。
(七)、1、提问:小老鼠在推大红果回家的时候,遇到了麻烦,是谁帮助了它?
2、小老鼠有没有和帮助它的朋友分享它的苹果?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老鼠?
3、这么小气的小老鼠,你还愿意帮助它吗?(愿意)为什么?
4、你们可真是个大度的孩子!好,那就让我们伸出双手,再来帮小老鼠推大红果吧!(听音乐做“推”的动作,幼儿根据音乐的沉重和轻快变化,变换动作,教师用语言提示,音乐沉重时,可以说“上山坡了,大家一起用力”,音乐轻快时,可以说“下山坡了,我们拉住大红果,别让它到处乱滚”
(六)讲述故事:啊,终于到家了,现在小老鼠可以吃美味的大红果了,可是小老鼠看着大红果,却一点也不想吃。
1、提问:为什么呢?(它觉得一个人太孤单了)
2、既然这么孤单,我们请朋友一起来吃大红果吧!让我们一起来打个电话给帮助过小老鼠的朋友。(幼儿情景练习打电话)
3、(出示小动物图片:小乌龟、两只小青蛙)好朋友都来了,看看一共有几个小动物?(四个)那现在我们就拿出大红果和朋友分享吧!(出示大红苹)
4、四个好朋友,可是只有一个大红果,该怎么分呢?谁有好办法,把大红苹果分四份?(幼儿操作,把苹果分四份,可以横切,也可以竖切)小动物们在一起分享了这个大大的苹果,瞧,他们的肚子都吃的圆滚滚的呢。原来分享是一件这么快乐的事情。那小朋友之间有没有分享过一样东西呢?(幼儿讲述)
小结:我们小朋友之间也要和他们一样,遇到困难了,要互相帮助,有好的东西,也要互相分享。这样才会得到更多的快乐。
第三篇:小老鼠分果果教学设计
小老鼠分果果教学设计 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看图说大意,口头编故事,练习编对话。
2、学习主动帮助别人,对别人的帮助要说谢谢,自己的好东西要学习与别人分享。
3、感受一个故事,感受几种小动物的特点与活泼可爱。
二、教学措施
采用老师诱导编故事,学生读对话,编对话,说故事内容等方式达到学习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故事
难点:学生读对话,与学生恰当互动。
四、教学过程
导入:可以唱儿歌形式导入,让学生齐诵《铃声响》儿歌。
师:同学们,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我们看到别人遇到困难该怎么办?
学生回答。
师:那如果别人帮助了我们,我们该怎么做?
学生回答。
出示课题《小老鼠分果果》,书写在小黑板上。学生齐读。
出示封面。师:今天老师领着同学们来读一个故事,故事里可出现了好多可爱的小动物呢,让我们走进故事里,来认识一下他们吧!
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英国的本杰明,图画作者也是英国的格威妮丝 威廉森,是由我国的金波爷爷审译的。同学们,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讲述:有一天,小老鼠下山来玩耍,玩着玩着玩累了,就躺在一棵大树下休息。(图片一)你看到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学生回答。
师:小老鼠看到大红果心里会想什么?学生回答。
师:小老鼠美滋滋地推着大红果往家的方向走,边走边想,“我的运气可真好,我要把它运回家,一个人美美饱餐一顿。”指导学生读对话,注意读出小老鼠的乐滋滋的心情,可多找几位学生试读。师,小老鼠正美滋滋地想着呢,突然,他一不留神,大红果滚进了水塘里。“这下可怎么办呢?”指导读对话。
师,谁能帮小老鼠出出注意,该怎样把大红果捞上来呢?学生回答。师:池塘里正好生活着小青蛙,它出来帮忙了。问,这是一只什么样子的青蛙?
读完了故事内容,问: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青蛙?学生回答。指导读老鼠与青蛙的对话。
问:如果看到别人遇到困难,我们该怎么办?适时板书“帮助别人”图片十,说故事内容,问问题。
师:小老鼠滚着大红果继续向前走,可祸不单行,只听“哗啦”一声,大红果滚进了刺从里。(图片12)
师:小老鼠使劲地去够大红果,可怎么也够不着,而且身上还被扎了好多刺,真疼啊!(图片12、13、14)
师:这时候该怎么办呢?提示学生说出哪种动物不怕尖尖的刺。图片16,师,这是一只什么样子的乌龟?学生回答
谁能来学一下乌龟?找学生表演。
指导读乌龟和小老鼠的对话,小老鼠的话需要找学生补充。
老师板书“感谢别人”。
师,乌龟有厚厚的壳,他不怕尖尖的刺,帮着小老鼠把大红果从刺从里拿了出来。乌龟把大红果摸了又摸,这时候,他心里在想什么?小老鼠没有分给他吃,但他很不好意思,你看出来了吗?怎么看出来的?(图18)
师,小老鼠又匆匆赶路了。
图片20,师,只听“咚”的一声,大红果撞到了树干上,怎么才能绕过去呢?学生回答。
师:一只鼹鼠钻了出来,这是一只什么样子的鼹鼠?学生回答。指导读“简单,我帮你挖一条地道。”
师,如果你是鼹鼠,你会从哪个方向挖?
图片22,师: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
师:鼹鼠帮小老鼠挖了条地道,刚好够他们和大红果通过。大红果运到了树干的另一面。小老鼠会对鼹鼠说什么呢?学生编对话,表演。
师:小动物们帮助了小老鼠几次啊?老师找几位同学,把这几次的经过讲一讲。看看谁是“小小故事娃”。学生讲述。
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小老鼠终于把大红果运到了陡坡下,它的家在坡顶上,小老鼠费劲地往上推啊。推,推,使劲推,使劲推。向上,向上,再向上。
指导学生读加油的话语。女生读,男生读,男生读,女生读,全班齐读。
师,在同学们的加油声中,小老鼠终于把大红果推了坡顶的家中。大功告成了,非常高兴。可是,看图,小老鼠的表情为什么不高兴?引导学生说出,因为他非常地孤单寂寞。
师:猜猜故事结果。学生猜测。(图片27)
出示图片28,图上的小动物们在干什么,他们的表情怎么样。谁能说说,小老鼠是怎么把朋友们请来的,他会说什么呢?学生讲述。
师:这时候的小老鼠心情怎么样?学生说。(图片29)
老师总结:在生活中,看到别人遇到了困难,我们要去帮助他们,别人帮助了我们,我们要去感谢他,自己的好东西要与别人分享,这样我们的生活会更加快乐。
板书;我很快乐。
全班齐读。大屏幕出示结束语。
第四篇:《小老鼠分果果》教学反思
《小老鼠分果果》是一则非常符合幼儿真实的心理特征的绘本故事,意在让幼儿能看懂、理解画面内容,能大胆的猜想画面内容,积极思考各种方法来帮助小老鼠,体会分享和帮助他人的快乐。
因此我的活动目标定位1.知道小动物的一些基本特征,能大胆猜想故事内容,表达自己的想法2.欣赏故事内容,体会分享和帮助他人的快乐。在上这节课时我对他们进行了经验铺垫,知道一些动物的基本特征。
活动一开始我就出示了小老鼠的图片,问是谁来到了这里,幼儿都说是小老鼠。对呀是小老鼠,小老鼠正一蹦一跳的回家呢,他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了什么呀?出示小老鼠推苹果的图片,是大苹果。对,小老鼠是怎么把苹果运回家的呀?是推回家的,很好那我们来学一下小老鼠推苹果吧,推呀推呀。
第二部分是小老鼠在退苹果的路上遇到了很多的困难,第一个困难是大苹果掉进水里面了,让幼儿看苹果掉哪里了,幼儿都异口同声的说掉水里了,对呀小老鼠可着急了,那可怎么办呀?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来帮助小老鼠吗?幼儿都开动小脑筋想了很多的办法,积极性也非常的高。最后,我播放小青蛙的声音,让幼儿听一听是谁来帮助小老鼠了,幼儿一听,说是小蛤蟆,但是这不是蛤蟆,这是小青蛙,我却没有纠正过来,我应该要说是小青蛙,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错误。之后就让他们观察图片看看小青蛙是怎么帮助小老鼠的,幼儿看的都很仔细,有几个聪明的孩子,看过后脱口而出就说小青蛙用脚把苹果登出去了,我马上就说是的,我们来学一下小青蛙的动作。
我觉得我可以给他们看的时间再长一点,特别是能力有些弱的孩子,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来看看说说。第二个困难是大苹果滚到了刺丛里,幼儿都想了许多的办法来帮助小老鼠,之后我出示小乌龟的图片,究竟是谁来呢,是小乌龟奥,为什么小乌龟能把大苹果从刺丛里拿出来呢?有一个幼儿马上就想到了说乌龟有个硬硬的壳所以能拿到大苹果,我就顺着他的话进行了总结,说小乌龟有个硬硬的壳所以能钻到刺丛里,不被刺到,拿到大苹果。又让他们学着小乌龟的动作,挤到刺丛里把苹果拿出来。最后的困难是撞到了一根又粗又长的树干上,挡住了路回不了家了,可怎么办啊?幼儿都说了很多很棒的方法。最后告诉幼儿是小鼹鼠来了,让他们观察小鼹鼠是怎么帮助他的。在这里我不小心多按了一下鼠标,图片直接就到了下面一张了,这里有点失误,导致幼儿的观察的不是很仔细。最后让他们说一下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并说一下是为什么,我进行总结。在让他们为这个绘本取一个题目,但是我因为太紧张了,把这个环节给遗忘了直接就让他幼儿去教室里分享苹果了。
这节课下来我觉得要在每幅图片后,都要进行总结,课堂的随机性和追问也要增强一点,要学会抓住幼儿话中的关键词,给予幼儿回应及一定的提升。
第五篇:中班教案《小老鼠分果果》
中班教案《小老鼠分果果》
2016-07-20 10:36:18来源于:亲宝网我要评论(0)下载此教案 我要收藏
本文Tag标签:中班教案
导读:【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2、体验同伴分享的快乐情感。【活动准备】课件、磁带。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2、体验同伴分享的快乐情感。
【活动准备】课件、磁带。
【活动过程】
一、揭题引趣:
1、歌曲“李小多”
师:李小多把大的果果分给张小弟,小的留给他自己,真懂事。
2、观察课件
提问:小老鼠也有一个苹果,猜一猜,他会怎么分果果呢?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小老鼠分果果》这个故事吧!
二、观察画面(课件)理解内容。
(一)小老鼠和小青蛙
提问小老鼠在推大红果回家的时候遇到了麻烦是谁帮助了它怎么帮助他的。小青蛙看到这又红又大的苹果,想不想吃?你从哪里看出来得?你做个想吃的动作。可是小老鼠给他了吗?
小结:小老鼠说了声谢谢,但是没有舍的把苹果给他吃,推着大苹果走了。
(二)小老鼠和小乌龟
小老鼠说了什么话向小乌龟表示感谢的?小乌龟想不想吃大苹果呢?你又是怎么看出来的。可是小老鼠这次依然没有分给乌龟吃,但是这次他有点不好意思了,为什么?
(三)小老鼠和小鼹鼠
小鼹鼠是用什么办法帮助小老鼠的?这一次,他会不会把苹果分给小鼹鼠吃呢?
故事讲到这里,小老鼠始终没有和帮助它的朋友分享它的苹果,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老鼠?
(四)续编故事结尾
你们都认为他是一只小气,自私的老鼠,到底是不是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1、提问为什么它觉得一个人太孤单了。
2、既然这么孤单,他会怎么做呢?
三、联系实际生活
你有没有和你的朋友、家人一起分享过呢?
你们和朋友一起分享图书,分享食物,玩具,感觉怎么样?
总结:原来分享是一件这么快乐的事情。好的东西,要互相分享,这样才会得到更多的快乐。
延伸:出示几个苹果,今天我们帮助了小老鼠也让我们一起分享大苹果吧。可是这么多小朋友,只有这几个苹果该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