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艺术学校及其教育的特殊性,加上艺术学校独特的文化氛围的影响,致使艺校学生具有与普通中专学校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在百汇的三年中,我接触的都是小学生居多,大学生也有过了解,总结下来就是:学生不管年纪大小,他们始终是在不断的学习中,是在社会的氛围中,在学校的大环境下,在班级的影响下,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在父母的管教与疼爱下的成长,可是在成长过程中却会有所差异,学生会很敏感,唯其敏感,才使得他们能从普通或新异的事物中迅速捕捉到与众不同的信息,男女生比例的失调会让女生更容易好生猜疑,自作多情,孤独苦闷。脆弱经受不了挫折、打击,稍有闪失,便自怨自艾,自尊心强而意志力弱。受到表扬便心花怒放,稍有委屈却难以超脱或者是表现的不以为然等等形成一系列的问题,这就是值得大家去共同思考的事情了。在我所说的种种条件中,我觉得学生的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学校度过的,我作为一个班主任,身上有了一样正责任在驱使我去做我的工作,认识学生之后教会学生自己行之。因为,走向艺术的成功,没有顽强的意志和脚踏实地的拼搏精神是没有前途的。同时,只有了解自我并且能够在老师正确引导下才可以战胜自我,从而取得一定的成功。结合艺校学生的心理特点,我将就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来讨论一下。
一、引导学生了解正确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位解差解和尚上府城,住店时和尚借机把他灌醉,把他的头剃光,然后逃走了,解差醒后发现少了一个人,大吃一惊,继而一摸光头转惊为喜:“幸而和尚还在”,可随即他又困惑不解:“那我又在哪呢?”这个笑话让我们一笑的同时也在告诉我们,一个理智正常的人,大概不至于闹出不知“我在哪里”的笑话,然而要真正的认识“自我”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人也是在为断的认识中来提高自己的,这个重要的环节是不可以丢掉的。
可是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在不同的学生身上就会有不同的表现,比如,学校举行一台晚会要求学生自愿参加,在这样一个前提下,班级里进行挑选,那么在班主任的心中,艺校的学生表演一个节目是不成问题的,这个就是和普校比的一大优势了。班主任把任务一下达,等待学生的反映,这里面就会分出几种类型:
第一、自我积极型的,认为别说她好是在抬举她,不想出丑,所以这一类学生可以知道自己的优缺点,并尽量扬长避短,不因别人的评价而轻易改变自我概念,也就表现的很快乐、很自信;第二、自我消极型的,看不到自己的优点,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经常自卑或妒忌别人,而且经常抱怨别人或说“老天为会么对这样不公平”;第三、自我混乱型的,为别人的赞美而高兴异常,觉得让自己的表演就是一种莫大的荣幸,如果一旦不能参加了或者别人说她表演的不好了,就会为别人的批评而垂头丧气,经常时悲时喜,不知自己能做什么,该做什么;第四、自我夸大型的,为自己罩上耀目的光环,漠视自己不足,自吹自擂。
从这几种类型可以让学生明确知道,正确认识自己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对自己清醒、客观地分析评价,实现自我调节、自我完善。所以自我观念是否积极,对我们的生活、学习等各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只有拥有积极的自我概念才能客观地分析自已的优缺点,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潜力,从而做到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与特长,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因为在这个人世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认识自己,之后才有了相应的行为。
二、教会学生掌握正确认识自我的方法
(一)引导学生重新找回自信
平时没事时我们老师也会在闲暇之余讨论一些孩子,那么这里面有专业、文化全优的学生,有平时爱动的学生,也有学不好功课,做不好事情的学生等,这些学生之中最让人着急的就是那些学不好功课,做不好事情的学生,其实现在看来他们并不是真的没有学好功课、做好事情的能力,而是缺乏自信心所致。
许多人认为,自信心的有无是天生的、不变的,其实并非如此。童年时代受人喜爱的孩子,从小就感觉到自己是善良的、聪明的,因此才获得别人的喜爱,于是这些孩子就尽力使自己的行为名副其实;而那些不得宠的孩子呢,人们总是训斥他们:“你是个笨蛋,没礼貌的东西!”于是他们就真的养成了这些恶劣的品质,因为人的品行基本上是取决于自信心和
人看不见自己的面孔,常常借助于镜子;同样,我们不易评价自己的品质,就要依靠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反应。艺校的学生本身就有一定的艺术才能基础,在家里或多或少的都参加过演出,所以不管他们在哪一个环境,他们会尽快的适应的。可是正是这样的锻炼,有些学生就要自己每天的照自己,而忽略了别人眼中的他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当然,他人的评价并非都很正确,这正如镜子因凹凸不平会歪曲人的形象一样。倘若一个学生能上与多数人交往,注意倾听多数人的意见或反应,善于从周围人的一系列评价中,概括出一些比较稳定的评价作为自我评价基础,肯定有利于同学大大加深自我了解。在日常交往中,我们要经常引导学生用自己外在的良好言行将自己推销给别人,反过来,更要学会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来正确评判自己。我们可以在开学初,利用两节班会课,让班干部分别介绍班级中自己最熟悉的八、九个同学,又请同学代表如实评价所有班干部的为人、学习、工作情况。大家开诚布公,畅所欲言,许多发言非常有分寸,言辞恳切,针对性很强。对别人的优点、长处给予热情肯定,对存在的缺点、不足毫不回避。班主任再结合课外个别谈心,对同学们的看法作出全面衡量。这项举措能使班主任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把握了大多数同学的基本表现,使同学们加深了彼此之间的心灵沟通,更加明白自己应该扬什么长,避什么短。
2、引导学生通过和别人比较认识自己
人有一种自我评估的内驱力,在缺乏客观评判标准的情况下,会自觉不自觉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评估自己。自己跑步的速度是通过与别人赛跑中比较出来的;个子的高矮也是通过“比个儿”来确定的,个人对自己的品质、能力的评价也应该是这样的。在每一次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总是坚定不移的让所有同学彻底明白,生活当中学习固然是一个可以改变自己的有效途径,可是学会做人也是一个学生的头等大事,同时又要学会学习,学会生活,要不断通过比较找出自己在思想道德、行为表现、人际关系、学习方法等各个方面与别人的差距,做到言有方向,行有目标。针对这个话题,我们可以放在轻松的表演中进行一次班会,主题叫做《为了班级,我还能做些什么?》,我们采用大组交流交流和小组讨论形式,围绕三个问题进行探讨:第一、优秀的班级还缺少些什么?第二、我的价值在哪里?第三、我能做但是我还没有做到的有哪些?让同学们在边说边演的形式下和愉悦的氛围中,可以踊跃走上讲台,尽情抒怀,这时就会出现有的向上比,从对佼佼者的仰慕中,透露出勇敢的自强;有的同一层次比,大胆面对彼此的长短、是非,表达出竞争的欲望;也有的向下比,真诚的挖掘后进者纯洁、美丽的一面。艺校学生是比较能说的,自己的见解也有颇有新意的,这就是平时的时候不能扼杀可他们的天性。
3、引导学生通过和自己比较认识自己
这种与自己的比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现在的“自我”与曾经的“自我”作比较;二是将自己的期望与实际获得相比较。班集体中常常会有这样的例子:有的同学想要获得第一名,以屈居第二为奇耻大辱,而有的却为成绩及格而兴高采烈;同样来自家境困难,有的同学生活有序,学习刻苦,自强不息,而有的同学却想入非非,学习浮夸,不思进取;身处富裕家庭,有的同学严格要求,勤劳朴实,一身正气,有的却放任自流,消费无度,荒废学业。面对男女交往,有的同学以诚相待,情趣健康,有的同学却捕风捉影,自寻烦恼。这学期我的工作就放在了学生心理变化的这个角度,我发现了学生在一个阶段熟悉了学校的各个方面之后就会产生懈怠的情绪,这种情绪会影响他们学习的各个方面,那么我就找每个学生谈话,然后让她们对自己一个学期表现自我剖析一下,以便于了解自己的同时可以在下一个学期有了相应的目标的设定。在聊天时让学生没有戒心了,班主任不能一直把自己抬的太高了,要不然学生会觉得老师只是一个可以管学生的而不懂爱学生的冷酷老师,也就是自己将这道门可关闭了。相反呢,学生一旦学会了正确的自我比较,会获得比外来的帮教好得多的效果。
这样时间一长,心理健康的学生能经常反躬自问:“我在某方面的情况与别人相比怎么样?”他们能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除了同周围的人相比较外,他们还常与理想自我相比。即从父母、老师、书本那儿获得知识和价值观,把它们融合成若干理想和模范,借此比较和仿效,作为判定自己位置与形象的量尺。别人也好像自己的一面镜子,当自己做得对时,别
开始”,而欲斗狠者一听就脸红闭嘴了。
(三)通过范文讲读和作文训练,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识教育
首先,可通过范文讲读来引导。现行中学语文教材所编选的都是些文质兼美的文章。通过讲读教学中的范文引导,一方面可使学生学习其写作手法,另一方面可使学生体味文章表的什么情,达的什么意,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个人因素,从而明白言为心声文如其人的道理,懂得加强自我修养、自我教育的重要性。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写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议论,上下几千年,气雄万古,这与作者雄伟旷达的气魄和博大宽广的胸怀更是密不可分。没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范仲淹也写不出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岳阳楼记》来。由此可见,一篇好的文章离不开好的思想内容和美的艺术形式,离不开作者个人的感情色彩。而所谓的文如其人,不仅指作品的艺术风格,更指反映在作品中的作者思想。明白了这个道理,学生就会懂得作文为什么要讲真话、抒真情,写所见所闻,为什么要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表达正确健康的思想感情,而闭门造车、思想落后为什么写不出好文章。这样,学生就会把自己融进文章中去,在作文中惩恶扬善,诚实地暴露和分析自己,有意识地通过作文进行自我评价,自我鞭策,从而把作文过程自觉地变成提高自我思想修养的自我教育过程。其次,还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纠正假大空的文风,引导学生说真话表真情,使他们从作文、日记中获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对学生作文和日记里流露出的消极思想和片面认识,教师在肯定情感真挚的优点的同时,要对症下药,满腔热情地引导学生提高认识、转化思想。或精心设计鼓励性的批语,及时驱散学生心灵中的乌云,使学生精神振奋,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灵。或当面批改,当面交谈,通过开诚布公耐心细致的疏导,使学生思想健康的发展。切忌当众批评,甚而挖苦讽刺,否则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不利于学生的自我教育。那么这一项在艺校要是实施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可是作为班主任就要和任课老师有协商,和专业课老师有联系,待老师布置作文之后由班干部收上来,班主任再看一看,从中了解学生的心理来对症医治,并通过专业老师的手来达到更进一步的效果。
总之,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语文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发挥这一优势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尚需我们继续探索,以不断总结出更多更好的经验。
四、倾听家长的心声,扮演家长的角色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在艺校读书的学生大都是来自于家庭较为优越的家庭,而且从小离家在外求学,要么就是家庭不太幸福的,对家的温暖有一种特别的渴望。所以在封闭学校的这些学生,班主任最应该做的就是关心,爱护他们,在他们幼小心灵中承认你的同时也就接纳了你的一切了。同时与家长的沟通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了解中知道他们的喜好与性情,在管理还需要有家长的配合,有时要借家长之口来传达一些信息,那在校期间班主任所扮演的家长角色就要提上议程了。那我们班主任作为一个“家长”,学校就相当于学生的“家”一样,从这个切入点来下手。
(一)引导孩子对家庭自我的认同。
校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较为重要的一个自我发展基地,家庭自我是对家庭特征的认同和内化的结果。班主任要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家”,了解“家庭”的每一个成员,明白自己和“家”、自己和“家庭成员”的关系,让孩子懂得自己的拥有,懂得爱自己的“家人”。
(二)指导孩子对社会自我、集体自我的把握和认同。
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集体之中,与他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能不与他人合作。怎样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社会自我呢?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要告诉孩子,既然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集体之中,就需人人都遵守、服从、维护社会与集体的规则,任何人都只能为社会、集体增光,而不能为社会、集体抹黑。二是要鼓励孩子保持自己的个性,带着个性融入社会,既能与他人打成一片,具有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又不能人云亦云,丧失自己的个性和主见。三是防止两个极端:高估自己或贬低自己。高估自己的情况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因为人人
牵制下,这个小气泡很容易被打破的,如何能让学生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可以有一个好的心态去处理自己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是所有教者都在考虑的。
现如今艺校的发展也在寻找一条属于自己学校的特色,而我们学校的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我们的专业与文化的双轨运行,学生在校的时间多,我们不仅要充实学生的业余生活,还要在学生的情感方面下功夫,针对学生上网以及一些精神空虚,没有同情心、宽容心、进取心、责任感等的学生进行一下反面的教育也无非不可,让所有的学生在全校开会的时候来一个大比拼,这样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他们的这种想法根本就算不了什么,就是在庸人自扰。
所有的学习也不能僵化,所有的学习为了有一天的实践,我们在教学的同时也希望学生可以亲身经历,品味其中的酸甜苦辣,这样的自我认识教育也可以收到成效的。
“教育学生犹如开垦一片荒地一般,需要教师的耐心、信心及爱心的滋润与浇灌,才能辟荒地成良田,化光秃为青翠。”我们班主任的工作是普通的,学生的未来却是不能小视的,我想我们虽为人师也要不断的去学习如何让自己的学生可以掌握认识自我的方法。做到“授之以渔”。
第二篇:正确认识自我
“我是谁?”——正确认识自我活动设计:
高年级学生由于逐渐发育,不仅自我意识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了,且自我意识的内容也进一步丰富和深刻了。高年级学生在自我意识的发展上表现出两面性:一方面,充满自我炫耀的冲动,喜欢标新立异,哗众取宠;不把权威、传统和社会规范看在眼里,惟我独尊,我行我素,总是强调自己、维护自己。这种表现常被人们误解为妄自尊大,自私自利。另一方面,他们的内心深处是比较脆弱和不自信的,很在乎外界给予的评价。
现实生活中也可看到高年级生不够自信的一面。很多学生喜欢给别人或自己“贴标签”,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说法:“我胆子太小,我不行”、“我不善于言谈”、“我很容易紧张”、“我过于谨慎”、“我太粗心”、“我多愁善感”等;老师们也往往喜欢给学生贴譬如“好学生”、“调皮捣蛋的学生”、“不听话的学生”等标签;家长们也喜欢给孩子贴上诸如“我的孩子不聪明,脑子苯”、“我的孩子做事慢慢吞吞”等消极标签。同学们被自己或老师及其他人贴上这些消极标签后,就不断地用消极标签暗示自己:“我胆子小”、“我不会”、“我不行”等等,自卑心理由此产生,自信心也因此不断下降。可以说消极自我标签已经成了打击学生自信心的一大杀手。为此,只有认清自我,才可能帮助更多学生战胜自卑,重拾自信。
辅导目的:
1.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的两方面:积极自我,消极自我。
2.让学生了解消极自我的危害。
3.让学生经历认识消极自我的过程。
4.使学生学会一些在日常生活中给自己积极自我暗示的方法。
辅导方式:
1、讲述与咨询
2、角色扮演
3、团体活动
辅导前准备:
1.准备一个空纸盒和一叠信纸。
2.准备几个典型的有教育意义的故事。
3.进行团体活动分组。
辅导时间:1学时
辅导场地:课室。
辅导步骤:
一、正确了解自我1.游戏导入:猜猜我是谁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见面礼,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猜猜我是谁”。请每位同学写出10条“我是一个……的人”。(要求写出自己的独特之处、优点或缺点,不记名。)
游戏规则:把学生的有关自我描述的纸条请各组组长一一收上来,投入一个空纸盒中,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来从中抽取一张,教师念出纸条的内容,然后让其他同学来猜一猜,这个同学是谁?(教师念纸条时去掉那些没有显著特征的)。
2、认识自我标签
同学们刚刚在纸上写出了自己各式各样的特征,下面我们来找找藏在纸条里的秘密——自我标签!先示范:我是一个自卑的人——我很自卑(老师读出一条,让学生找一条。要求同学们要说得快,抢着说!)
我很胆小 我数学很棒
我动作很慢 我很粗心
我很容易紧张 我很内向
我是个很成绩很差的人
……
想想自己身上贴得最牢的自我标签是什么?
3、认识自我(1)积极的自我:“我自信”、“我勇敢”、“我积极进取”等。
(2)消极的自我:“我自卑”、“我胆小”、“我害羞”、“我不行”等。
在平时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同学们这样说:“我胆子太小,我不行”、“我不善于言谈”、“我很容易紧张”、“我过于谨慎”、“我太粗心”、“我很多愁善感”……这些自我否定的、贬义的描述性词语,就像“标签”一样贴在自己身上,如果使用不当或过度地使用,就会给我们带来损害,有碍于个人的身心发展。那么,这些消极自我标签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请看:爱画画的小学生的故事
二、认识消极自我危害
“爱画画的小学生的故事”
有一个小学生A很爱画画,但有一天老师说他画的不好,没有画画的天赋,于是他对自己没有了信心,放弃了画画。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我画的不好”,后来,再有人问他,他就说:“我向来就画不好”。你有过类似经历吗?个别发言。没人讲,就自我披露(小时候我很爱唱歌,有一天妈妈说了一句:你唱得走调了,一点也不准。从此以后我就再也不唱歌了,我总觉得自己没有音乐细胞。其实小时候音乐课唱歌考试还得过优呢!
关于消极自我的危害,请大家做一个选择题,只能选一个最确切的答案:
1)使人不能恰当评价自己 2)使人失去自信 3)使人自卑 4)使人不敢再次尝试
5)上面几项都是
总结:消极自我害人不浅,我们要设法抛弃它、撕开它。
三、撕开消极自我有招
1、教师先示范:你们会撕吗?老师先撕一个给大家看看。举例:“我是个一般的人——其实每个人都是平凡的,平凡的我可以有自己独特的生活,让自己做一个快乐的人!”同学们,你们会了吗?
情境一:仿“幸运52”——撕标签比赛:(将学生分为四个大组,要求每组对所抽的标签给出多种撕的方案。)各组比一比,看谁的方法最多最好?
1)出示写好的四块牌子:生理、心理、学习、特长。
2)让组长来选题(翻牌)
翻生理牌就给“生理标签”——我长得不够漂亮 / 不够帅(让组长把标签上的内容念一下,后带回小组讨论),其他依次类推。
3)分组撕消极标签(要求每组记录好主要观点)。
4)交流结果
学生观点:我不漂亮但我可爱又大方;我不帅但我有个性;外表的美只是暂时的,心灵的美才是永恒的……我某门功课不行;学生观点:遇到偏科的现象,要分析原因;一时的学不好不代表我以后学不好…我没有音乐、体育、艺术……细胞;学生观点:我做事认真,工作负责……这些都是我的优点;兴趣是可以培养的,通过勤奋练习和不断尝试,弱项很可能变成我的强项…我害羞、我胆小;学生观点:平时多抓住机会锻炼自己就可以让自己变得胆大些;主动参加学校或班级的活动……
5)评优胜。
教师主持:A、哪个组最有说服力?鼓掌激励。
B、哪个组观点最丰富?鼓掌激励。
3、谈感想。
学生观点:原来我们没有那么差、我们的自卑原来是消极自我标签造成的、撕掉标签可以增强自信心……
教师总结:同学们说得很对,原来我们并没有那么差,我们不自信时,很可能是消极标签在作怪。撕掉消极标签是我们战胜自卑,增强自信的有效手段。以后被他人或自己贴上消极标签时,该怎么办? 学生:撕掉它!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我这里还有一招要与大家分享——就是多给他人和自己贴积极标签!
四、培养积极自我标签有术
(一)给他人评价积极自我1、同桌相互评价(三分钟内完成三个,要准确、符合实际情况。)
2、让几对同桌起来发言(一方说所贴标签,被贴的一方发表感想,同时适时地奖励贴得好的同学)。
(二)给自己评价
1、给三分钟时间给自己进行积极自我评价(写在白纸上),要求:
1)针对自己的弱点贴(如思维速度不快,可贴“我的思维很有深度”。)
2)符合客观实际
3)贴得尽可能多
2、每人选一个最利于战胜自卑的积极标签。
3、分享(按学号抽签展示5人:抽到几号,几号同学就大声地念出给自己贴的积极标签。)
4、要求每人把选出的标签贴在准备好的座右铭(牌)上。(建议学生在自己桌子上放一个月以上或更长时间,每天看看积极标签并大声读出来,看过一段时间之后自己身上会发生什么变化?)
五、小结:今天和大家一起探讨了如何对待各类自我标签、重新认识自我和完善自我的问题,非常高兴与大家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希望同学们在平时多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正确认识自我和不断完善自我。愿同学们做一个自信又快乐的人,充满活力的生活!
建议:
正确认识自我是心理品质教育的内容,自我认识要求孩子按照受自身的身心发展阶段予以适当的指导,充分发挥他们提高思想品德的自觉性、积极性,使他们能把自己的要求,变为自己努力的目标。要帮助鼓励他们追求真、善、美,反对假、恶、丑。要培养其自我认识、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善于肯定并坚持自己。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抛弃消极自我的方法来进行让学生自己认识自己,自己管理自己,使自我认识收到更好的效果。教师和父母的最大魅力就是,帮助孩子形成自我认识的能力。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
第三篇:正确认识自我
“正确认识自我——找优点”方案设计
设计者
周会 活动背景:
正确认识自我对一个人的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生的身心正处于发展阶段,尚还不够成熟,需要我们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这样就能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和自尊。如果一个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他就有可能产生自卑心理,对生活也就失去了信心和动力,长此以往就会对他们的心理成长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通过本活动挖掘每个学生的优点,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和自尊。
活动目标:
1.能认识到自信是一种非常可贵的品格。
2.挖掘自己的优点,树立信心。
3.通过听别人诉说优点,增进对同伴的了解和感情。
活动准备:
1.搜集和自信有关的名言警句。2.让小学生找找各自的优点。
活动过程:
1.导入新课。教师给学生讲一个有关自信的名人故事。
美国总统尼克松,因为一个缺乏自信的错误而毁掉了自己的政治前程。1972年,尼克松竞选连任。由于他在第一任期内政绩斐然,所以大多数政治评论家都预测尼克松将以绝对优势获得胜利。
然而,尼克松本人却不相信自己,他走不出过去几次失败的心理阴影,极度担心再次出现失败。在这种潜意识的驱使下,他鬼使神差地干出了后悔终生的蠢事。他指派手下的人潜入竞选对手总部的水门饭店,在对手的办公室里安装了窃听器。事发之后,他又连连阻止调查,推卸责任,在选举胜利后不久便被迫辞职。本来稳操胜券的尼克松,因缺乏自信而导致惨败。
问题:如果你是尼克松,你会安装窃听器吗?是什么导致了尼克松失败?(请3名学生发言)
教师根据学生们的发言情况,引出自信的重要性。“同学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都有资本自信,现在就让我们来找一找大家的优点。
2.游戏活动
(1)游戏一:找自己的优点
两个人为一小组,A同学诉说自己的优点,B同学记录对方的优点,然后互换(每个学生有2分钟的时间)老师:同学们,你们写了自己多少个优点?是不是发现找出自己的优点很难?但是,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只是有些优点你没发现而已,那就要大家帮你找优点吧,现在我们开始做第二个游戏吧。
(2)游戏二:为同学找优点
将学生分成5个大组,A同学先读出自己写下的优点,然后组成员说出A同学的优点,同桌帮忙做记录(要求:小组成员发言要有秩序,不发言的成员要认真听别人的发言),然后全班交流,你的同学为你找到了几条优点?你有什么想法?是否很高兴?你以后将怎么做? 老师: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我们要善于挖掘它,增强我们的自信心。
3.就事例进行讨论。
有一位很普通的女孩子。她从来不与别人交谈,只是向我们莞尔一笑。如果她是你身边的同学,你将如何看待她呢?你会怎么帮助她呢?
4.分享有关自信的名言警句
每个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有关自信的名言警句,大声朗读。
总结和建议
通过前面的游戏及例子,我们知道要正确全面认识自己是非常重要的事,也是不容易的事,所以希望大家今后多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发展更多的优点,交给大家一个自信的办法,就是每天对自己说:我是最棒的!我能行!
课外作业
1.请你回家后把自己身上的优点告诉爸爸、妈妈,让他们分享你的快乐。2.请你的爸爸、妈妈也来谈谈你的优点。
第四篇:正确认识自我
正确认识自我
七年级三班
焦欣欣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十全十美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既是伟人,名人也不例外。每个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既有长处,也有短处。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让我们明己之长,知己之短,确定符合自己实际的目标,我们要努力发掘自身的潜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获得更大的自我发展空间,从而塑造崭新的自我。
体操王子李小双曾经两次被国家队举止门外,从专业的角度来看,他的体型并不理想,而力量也不足,而美和力又是选拔体操苗子的基础条件。但是,小双并没有向定论低头,没有向权威让步,它凭借自己潜力和能力的正确认识,凭借对自己优势的分析和判断,迎难而上,相信可以弥补今天的不足,凭借坚强的意志,经过艰苦的训练,小双终于用实力敲开了国家队的大门,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李小双高质量地完成“团身后空翻三周”这一高难动作,成为当之无愧的奥运会男子自由体操金牌得主。
古人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所以我们每个人只有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实事求是,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并且把自己的‘昨天’‘今天’‘明天’联系起来,抓紧时间弥补昨天的遗憾,改正今天的不足,奋发前进,去实现明天那个成熟有作为的‘我’。让我们共同努力,正确认识自我,努力提升自我。
第五篇: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腐败问题
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腐败问题
江苏省阜宁高等师范学校周克明
内容摘要:本文作者认为,腐败人格在很大程度上是急功近利的国民教育长期不经意地寄
予和酿造的。反腐败,就必须正教育,在社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只有普及健康
良好的教育,才能提高民众素质、纯洁民众队伍,帮助民众普遍地建立起自我防
腐的心理长城,才能从根本上断绝腐败队伍的人的来源。反腐败,不仅要反对现
实之腐,更要防范未来之腐,教育工作者应在防范今天的青年学生可能蜕化为未
来腐败分子的方面大有作为。
关 键 词:腐败 利己 教育 防腐
一、腐败的结症源于利己心理
多数青年学生,一提到社会腐败,就深恶痛绝、义愤填膺;一听闻有腐败分子被打倒,便拍手称快。然而,生活中人们对于腐败问题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误区,总以为腐败只是贪官污吏才有的事,自己平头百姓一个,腐败与自己并不沾边,在反腐败问题上,人们总习惯于用手电筒照人——不照自己,很多人自以为思想觉悟很高,其实也平常得很,青年学生也不例外。
课堂教学中曾设计过这样的一段情境:
老师:同学们,你们非常地反对腐败、反对社会不公吗?
学生:非常地反对!(大声回答)
老师:好,你们都很正义!假设某种原因,国家发给你们班10万块钱,首先分给班长5万元,其余由大家均分(学生情绪有点躁动)。如果你不是班长,你对这种分配方案持什么意见?
学生:反对!(大声回答)
老师:为什么?
学生:不公平!(大声回答)
老师:对,不公平,所以大家反对。但是,如果得到5万元的人是你,而不是班长,你还有意见吗?
学生:没意见。(语调低平,有人发出自嘲的笑声)
老师:那么,请大家告诉我,现在你们还坚持认为自己是非常地反对腐败、反对社会不公吗? 学生:嘿……(哑然而失笑)
老师:也就是说,每个人心底都有一定程度的利己成份。当一个人的心理被利己的一面完全占据的时候,那就是什么?
学生:自私!
老师:很好。当这种自私的心理密集地在贪官污吏身上释放出来时,那又是什么行为? 学生:腐败!
老师:非常好!所以说,消除腐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公平,容易吗?
学生:不容易——(感慨、摇头)
老师:不容易在哪里?
学生:在我们每个人心底深处。(恍然已悟)
„„„„
通过这样一种教学情境的设计,可以帮助青年学生浅显地认识到:反腐败、反社会不公需要理性,不能采取单纯地情绪化措施;对于腐败和社会不公,人们有一个普遍的认识方面的缺陷,1
几乎每个普通人身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认同腐败、认同社会不公的利己心理的一面,人们通常只是反对受到不公平弱势一极的待遇,但却不反对受到不公平强势一极的待遇,这是一种并不自知的自私。在内在的自私心理因素和外在的制度不完善、法制不健全、尤其是教育落后等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腐败的出现和泛滥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事情了。
近年来,我国政府反腐败的力度越来越大,倒台的贪官污吏数量之多、贪心之巨越来越怵目惊心、令人咋舌,倒台的腐败分子也总是痛心疾首、悔恨难当。可是,在倒台的腐败分子后尘中,利无反顾、前仆后继的腐败分子们依然是见多不见少,明知是饮鸩止渴,他们却不肯自拔,对此,世人甚为纳闷。其实,当人们搞清楚自己对待腐败和社会不公的全部心理后,便能恍悟出其中的“道理”了。原来,腐败、不公的病源——自私性心理倾向竟然不同程度地潜伏在几乎每一个人的心底,腐败现象之所以如割韭菜一般——割了一茬又一茬,却总不能尽绝,原因正在于此。要取得反腐败斗争的彻底胜利、实现真正的社会公平,就必须斩断每个人心底那可能引起社会不公、通向腐败的触手和触角。
二、腐败形成之“病理”分析
很多人不明白自己也有着与腐败分子一脉相通的心理倾向,却将现实中腐败的原因简单地归咎于“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改革政策,错误地认为“效率优先”是腐败滋长和恶化的诱因,或者只是一味地谴责政治体制的不完善而让腐败分子钻进了干部队伍,这实在是事理不明、有失偏颇!把这一偏面的理由单纯地作为情绪发泄出来,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真的将之作为反腐败的主要或全部理由,则是很值得商榷的,因为受这种偏面理由所支撑的反腐败斗争,其作用再大也只能是扬汤止沸,不能治本。
其实,坚持效率优先、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腐败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政治体制的不完善、法制的不健全只是构成腐败滋长的外在条件,而不平衡不合理的教育、及其所致的人们普遍的低水平认识则是构成现代中国社会腐败滋长的内涵上的催化剂。生活中有两种品格截然不同的人:一种人是衣食足知荣辱,一种人是衣食足思淫欲,两种人的品格反差如此之大,正是不同的教育及其产生的不同认识所致。教育的良好与否,直接影响着人的品格的好坏。
在经济落后、教育不平衡、人们认识偏面的社会背景下,相对于腐败分子而言,一般民众也不过是私欲尚未膨胀的“健康带毒者”而已。一旦思想松绑、精神自由,人们普遍急于脱贫的利己心态,便会不同程度地膨胀起来,当这种急功近利的利己心态单纯表现在个体人身上、表现在青少年学生身上时,在短期内似乎见不到什么明显害处,可是伴随着社会财富的日益急剧增加及其分配的不公、伴随着青少年的日益社会化,十年、二十年以后,这种曾经令人并不经意的利己心态就会在一些人身上放大、升级、恶化为畸形心态——极为贪婪的权力欲、财富欲,在我国法制尚待健全、教育机制亟待完善、分配机制欠公平的时代环境中,那些占得权势便利的利欲熏心者就必然祸酿成社会毒瘤,穷其一生、穷其一切手段为其个人敛财,再次演绎着千百年来为劳动人民所切齿憎恨的腐败现象。
然而,人们急功近利的利己心态并不是先天性的,而是后天催生出来的。就现代中国而言,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造成改革开放后建设人才的空缺,改革开放后普通民众急于脱贫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态,各地教育管理部门狠抓中小学升学率,以及我国教育普及中普遍存在的地区差、社会地位差,共同构成国民教育急功近利的原因。在社会这一普遍的急功近利心态的驱使下,学校教育也必然日益偏离其应有的功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不断地制造教育本应克服的学生在成长方面的“马太效应”①,日益激发着受教育者越来越大胆地放纵着心底的利己心理,在相应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的“配合”下,不仅造就了大量智力发展突出但综① 马太效应:《圣经·马太福音》中有一句名言:“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合素质低、社会责任感缺乏的畸形变态人才,同时还催生出大量的不求上进、好逸恶劳、任性自私、甚至破坏性强的低情商者。应该承认,那些贪赃枉法的腐败分子,就其智商来说,不谓不聪明,其中不乏高学历者,其聪明之甚着实令人叹惜,在为个人敛财方面,他们的确是“太有才了”,只是又太缺德了,他们在伺机钻政策和法律空子、疯狂而隐形地剥夺他人、大肆为个人争名夺利方面,常人是难以望其项背的。然而,他们的人格是畸形的、人生是病态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种腐败人格在很大程度上正是急功近利的国民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非主流文化——长期不经意地寄予和酿造的。
三、防治腐败在于正教育
在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财富持续增加而腐败日益猖獗的当前形势下,如何遏制腐败、如何从更深更广的社会时空上来防范资本糖弹对权力持有者、乃至对全社会所进行的延续腐蚀?恐怕最终要问计于健康合理的教育。
腐败是社会的一种重症顽疾,其历史由来已久,必须找到病根方能对症下药。简单而错误的归因,病急而乱投医的做法,不仅不利于治病,还可能带来更多更大的混乱。国家机关依法所进行的直接的反腐败斗争具有不确定性、不彻底性、阶段性等特点,重不得、轻不得、不轻不重又难把握,难以做到常态进行、也不能以常态进行,自然难以普遍地触及人们的灵魂,难以长久地震撼腐败分子的灵魂。因为绝大多数腐败分子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具有很强的规避法律惩罚之风险的能力,如不能找到真凭实据是不能将他们绳之以法的;而且斗争形式又不宜过于激烈,否则又可能祸及无辜,导致社会发展的停滞、甚至倒退。因此说,现实中,对腐败分子直接进行的严厉打击,其实只是头疼治头、脚疼治脚的权宜之法,尽管不可废止,尽管能令腐败分子闻而生畏,但却不能令腐败尽绝。对腐败分子来说,司法打击犹如草原上的大火——严酷而无情,但腐败却似草原之草——根不绝、灾不灭。
与直接的反腐败斗争相比较,只有教育易于做到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天天抓、月月抓、年年抓,以至无穷;而且,在当前社会物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儿童在数量上大致是确定的——任何时候的全体青少年儿童,不需要考虑他们到底谁需要教育、谁不需要教育;教育的方向和内容也是相对确定和易行的。因为青少年儿童的可塑性很强,只要教育得当,都可以把他们培养成符合法律、道德要求的良好公民。不像腐败分子那样,违法身份难以确定,不良品行难以改造,腐朽思想难以转变,具有强烈的不可塑性、反教育性、反社会性,虽严刑峻法亦难遏止。从长远角度看,与其长期投入大量的人、财、物作为反腐败的司法成本,倒不如加大教育成本,以“猛药”来完善教育机制、发展合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公民更来得划算。可以肯定,抓好教育,就必定能大大降低反腐败的社会成本,实为久远之计。
预防胜于治疗,反腐重在防腐,最有效的防腐败措施,就是在腐败史可能出现之前就给年轻的健康者和“健康带毒者”接种防腐“疫苗”,做到防患于未然。反腐败,不单纯要治官,更重要的是提高全民素质,素质良好的民众是反腐败斗争的胜利之本。在社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要使腐败无从产生,就必须全面提高民众素质、纯洁民众队伍,帮助民众普遍地建立起自我防腐的心理长城,从根本上断绝腐败队伍的人的来源。而且,社会的稳定发展需要素质良好的公民,而不是与社会发展背道而驰的自私自利的“私民”,因为只有素质良好的公民,才会知大义、重规律、敬人道,无论其在民、在官、在商,都能做到洁身自好,而不骄奢。
反腐败,就必须正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总体提高的形势下,只有长期普及健康良好的教育,才能帮助人们普遍地形成上正其品、下正其行、内正其心、外正其形的健康人格风貌,以此作为社会永恒的反腐败的总发动机,就必定能持久地帮助人们从思想上营造道德的净土、从认识上端正人生的态度、从心灵上净化处世的手段,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四、防腐教育贵在持之以恒
腐败是人类不完善发展的伴生品,是人类不完善一面的突出表现,腐败的滋长意味着人的社会性的退化,意味着人性的去社会化。在现代社会中,腐败更是一种不合文明时宜的变态人格,是一种反社会型人格,一旦腐败盛行,腐败者会获得暂时的利益,但却会导致人类整体的倒退,使社会趋向毁灭的一极。消除腐败,避免人类的倒退和毁灭,是人类文明史以来面临的重大难题。消除腐败是一个长期过程,也是人类发展中一个必然的过程,这一过程有赖于人类整体认识水平的普遍提高来实现,有赖于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来实现,有赖于良好教育的全面实施来推进。作为普通教育工作者,对现实中已然的腐败现象自然是无法施加多大影响的,但在防范今天的青年学生可能蜕化为未来腐败分子的方面却是可以大有作为、也是应该大有作为的,这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是教育本身的应有之义。
教育工作者要持之以恒地告诫任何时候的风华正茂的青年学生,未来属于年轻的一代,年轻人才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应对人类整体的未来负责,未来社会的管理者正是在今天及其以后的青年学生中产生。同时,还要让青年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如果说未来社会仍然有腐败分子为祸社会的话,那么,这些腐败分子也正是产生于今天及其以后的青年学生中,这些未来的腐败人物将自绝于未来社会的人民,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障碍而受到未来正义之剑的清算。教育工作者甚至可以直面今天的青年学生:“毋庸讳言,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后可能出现的某些腐败分子很有可能就在在座各位中产生,这绝不是笑话,而是一种严肃的推测。”藉以启发青年学生深刻地意识到,任何人与腐败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正如今天的腐败分子一样,在十年前、二十年前、三十年前、四十年前,他们也曾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他们当初谁也未曾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会成为腐败分子,但这绝不是造化弄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他们的腐败之果也正是缘于昔日某种程度的教育失误、成长失误。因此,一定要引导青年学生经常考问自己的人生:“我会成为未来社会的腐败分子并遭世人唾弃吗?”用双赢、和谐、共存、善良、正义等基本理念鞭策自己的人生,身体力行,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抑制利己心理,与腐败、自私划清界限,克服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形成良好的公民公德意识。
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教育和帮助青年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反腐败,不仅要反对他人的外显的腐败,更要防范自我心底可能出现的腐败心理倾向;不仅要反对现实的社会之腐,更要防范未来社会的可能之腐。反现实的贪官污吏的腐败,主要靠完善现实的制度、法律、舆论等手段或途径进行,但预防未来社会之腐,却主要依赖于长期地普及健康良好的教育来实现。启发青年学生自觉培养自己具有健康良好的人格品德,做到洁身自好,从思想上、心灵上积极构造起防范未来自身趋腐的“防火墙”,这样才能有效地减少或杜绝未来社会的腐败。
总之,反腐败的久远之策在于持之以恒地推进教育的健康发展,在于持之以恒地普及公平合理的教育。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随着人类教育的全面发展、人类认识的全面提高,随着公平、民主、自由的实现,腐败必将最终退出历史舞台,但这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哪一代人或哪几个伟人所能解决的,这需要人类长期自觉地追求和奋斗。当然,完善、发展和普及健康合理的教育,并不仅仅是为了防腐反腐,在防治不法商人、黑恶势力滋生和泛滥等社会病方面也有着同等重要的社会意义,更重要的是形成重视人品、重视知识、重视人才并举的社会氛围,早日实现人类长期以来所追求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构建真正的人类幸福家园。
(敬请编辑老师作适当删改。作者文责自负。谢谢!)
参考文献:
1、侯严峰:《正视官德缺失之痛》,《半月谈》2009.1.16,第4-5页。
2、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314-1329页。
3、赵中建:《教育的使命——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6月第1版。
4、周克明:《论“自私”》,《时代人物》2008.9,第208页
5、S〃拉塞克、G〃维迪努:《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马胜利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6月第1版。
6、西凤:《让贪官们为房子“不安”去吧》,《现代快报》2010.3.30,时评,封3版。
7、张洪:《“权力通吃”不除,“公平正义”何来?》,《现代快报》2010.3.19,社评,封3版。
8、西凤:《教育公平岂能从幼儿园滑梯就开始滑落》,《现代快报》2010.3.17,社评,封2版。
9、黄冠:《财富“蛋糕”越大,公平正义越重要》,《现代快报》2010.3.17,社评,封2版。
作者简介:周克明,阜宁高等师范学校教师,政治学科高级讲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地址(2010年8月30日前):江苏省阜宁县阜城大街259号(阜宁高等师范学校)
(2010年8月30日后):盐城高职园区内——阜宁高等师范学校(西环路东侧、纬14路与纬15路之间)邮编:224400电话:***0515—87989305
电子邮箱:zkmwlly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