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动的一堂课
我上过许许多多的课,其中有一堂生动的语文习作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是去年夏天的一个下午,赤日炎炎,加上窗外蝉的吵闹声,使同学们都头昏脑涨、无精打采。正巧第一堂课是语文课,沈老师一走进教室,就对同学们说:“今天这堂是作文课。”同学们一听,浑身就像散了架似的,因为有好多同学一听“作文”两字便会头疼,不是没材料写,就是写不具体。这时,只见沈老师神秘地笑了笑,从讲台下拎出一只装有小球的袋子,拿出一块小黑板和一张纸,同学们一瞧,个个纳闷了,“咦,不是说写作文吗,怎么弄些这种东西来?”同学们都疑惑了。沈老师似乎看出了我们的心思,说:“今天,我们来做几个游戏吧!‘掘地雷’、‘破迷宫’、还有‘找错误’!”同学们一听做游戏,顿时高兴得欢呼起来。沈老师把袋子里的小球扔到教室的各个角落,“大家看看自己附近有没有球,如果有,把它拾起来,到上面来!”沈老师说。这时,班上的差生李芳拿着球,来到了台上,只见那球上有一个小纸条,老师对她说:“纸条上有一句病句,你读出来并改正。”于是,李芳读出了那句话:“两个新旧社会,真是鲜明的对比啊!”读完,她呆在那儿,改不出来,后来,经过老师的解释和同学们的提示,她终于改出来了:“新旧两个社会,真是鲜明的对比啊!”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后来,又有许多同学都掘到了“地雷”,并一一把它们消灭。
“掘地雷”的游戏刚做完,又迎来了破迷宫。沈老师把小黑板挂了出来,小黑板上画了一条通道,在入口处有一只迷路的小白兔,你看它多着急啊!在通道里边,有好多题目,真让人眼花缭乱。在出口处有一只母兔,大概就是小白兔的母亲吧,她正在焦急地等待着她的小宝贝。看来小白兔回家非要走过通道不可,但迷宫里的“魔鬼”太凶恶了,张牙舞爪地等着小白兔快快成为自己的美餐。这时,同学们都决心把小白兔安全地带到兔妈妈的身边。迷宫里有成语接龙、谜语、排列段落等许多难题,最后同学们齐心协力,一一把困难给克服了。看着小白兔安全回了家,我们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最后是“找错误”游戏,我们要把小马虎写的一篇牛头不对马嘴的作文修改好。最后,经过大家的讨论、修改,这篇作文成了篇具体生动的文章。
游戏快要结束时,“叮呤呤……”下课铃声响了。同学们觉得这堂课很生动,让我们在笑声中得到了知识。这时,沈老师说:“今天的回家作业是把这节课的内容写成一篇作文,要注意写生动!”同学们听了,恍然大悟,不愁写不好了,都非常高兴。
这是一堂多么生动的语文习作课啊!
怎样写好景物
谈景物描写
在作文中往往要进行景物描写,什么是景物描写呢?对景色及周围陈设的描写叫景物描写。一般描写景物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全篇以描写景物为主,如《桂林山水》。一种是在写人、记事、议论中插入景物描写,如《雨中》。
怎样才能写好景物描写呢?描写景物最重要的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如水,有的汹涌澎湃,有的水平如镜。怎样才能写出景物的特点呢?关键是要善于观察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我们所熟悉的“王冕学画”就是在多次的仔细观察、深刻体验中,才画出那么栩栩如生的荷花来。试想,假如一个从未见过大海的人,要他写出大海的碧浪翻滚、变幻无穷简直是不可能的,所以观察是描写景物的前提。
我们在观察景物时要注意哪些方面呢?首先要观察景物变化的全过程。从开始到最后,凡是变化的都要仔细观察。比如树木一年四季都有其生长规律,什么时候抽出新芽,什么时候枝繁叶茂,什么时候赤裸着树干;比如植物,它的发芽、开花、结果等各个生长期都有不同的特点。如果细致观察了全过程,就容易抓住特征进行描述。世上景物都有它自己的特点,正是这些特点决定了事物之间的区别,如果离开了这些特点,我们就无法把某一特定的景物逼真地描写出来。传说中的宋代画家文与可,正是因为全神贯注地观察了骄阳下的竹子和倾盆大雨后的竹林,使整个身心溶入了竹的海洋,真正做到了“成竹在胸”,因而能画出最出众、最富有特点的竹子。
其次,要善于捕捉景物的颜色和姿态。自然界的颜色是多天下的景物千差万别、千姿百态,各有自己的特点。比如花,有的艳丽多姿,有的清香四溢;比姿多彩的,自然界的万物是各具形态的。我们在观察时要善于捕捉景物的颜色和姿态。比如《火烧云》一课,就是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全过程中,将火烧云丰富的色彩、瞬息的变化捕捉定格在脑海中,才写出那么变幻多端、瑰丽无比的云彩来。只有在抓住景物特点、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才会有生动逼真的描写。我们在描写景物中,要运用电影摄影师的技巧,合理安排描写的顺序,像我们通常所见的写景文章,要有先后顺序,有远景,有近景,有主次之分,上下之分,先总写再分写。先写静态,再写动态,或动静结合;先写形状,再写颜色,声音,气味……总之,观察要仔细,描写要有一定的顺序,一定的角度。
只做到以上这些还不够,在景物描写中往往离不开抒情。任何写景文章都不是单纯为写景而写景,所描写景物总要赋予它思想、感情。一篇优美的文章只有渗透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才能更好地表达文章中心,准确地抒发作者的情怀。另外在描写时还要做到情景交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所谓“触景生情”,更要尽可能做到在修辞上多用比喻、拟人,使描绘的景物带有人的特点,及相关的事。还要使抒情和写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在描写时让写实和想象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共鸣。
谈景物描写
在作文中往往要进行景物描写,什么是景物描写呢?对景色及周围陈设的描写叫景物描写。一般描写景物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全篇以描写景物为主,如《桂林山水》。一种是在写人、记事、议论中插入景物描写,如《雨中》。
怎样才能写好景物描写呢?描写景物最重要的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天下的景物千差万别、千姿百态,各有自己的特点。比如花,有的艳丽多姿,有的清香四溢;比如水,有的汹涌澎湃,有的水平如镜。怎样才能写出景物的特点呢?关键是要善于观察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我们所熟悉的“王冕学画”就是在多次的仔细观察、深刻体验中,才画出那么栩栩如生的荷花来。试想,假如一个从未见过大海的人,要他写出大海的碧浪翻滚、变幻无穷简直是不可能的,所以观察是描写景物的前提。
我们在观察景物时要注意哪些方面呢?首先要观察景物变化的全过程。从开始到最后,凡是变化的都要仔细观察。比如树木一年四季都有其生长规律,什么时候抽出新芽,什么时候枝繁叶茂,什么时候赤裸着树干;比如植物,它的发芽、开花、结果等各个生长期都有不同的特点。如果细致观察了全过程,就容易抓住特征进行描述。世上景物都有它自己的特点,正是这些特点决定了事物之间的区别,如果离开了这些特点,我们就无法把某一特定的景物逼真地描写出来。传说中的宋代画家文与可,正是因为全神贯注地观察了骄阳下的竹子和倾盆大雨后的竹林,使整个身心溶入了竹的海洋,真正做到了“成竹在胸”,因而能画出最出众、最富有特点的竹子。
其次,要善于捕捉景物的颜色和姿态。自然界的颜色是多姿多彩的,自然界的万物是各具形态的。我们在观察时要善于捕捉景物的颜色和姿态。比如《火烧云》一课,就是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全过程中,将火烧云丰富的色彩、瞬息的变化捕捉定格在脑海中,才写出那么变幻多端、瑰丽无比的云彩来。
只有在抓住景物特点、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才会有生动逼真的描写。我们在描写景物中,要运用电影摄影师的技巧,合理安排描写的顺序,像我们通常所见的写景文章,要有先后顺序,有远景,有近景,有主次之分,上下之分,先总写再分写。先写静态,再写动态,或动静结合;先写形状,再写颜色,声音,气味……总之,观察要仔细,描写要有一定的顺序,一定的角度。
只做到以上这些还不够,在景物描写中往往离不开抒情。任何写景文章都不是单纯为写景而写景,所描写景物总要赋予它思想、感情。一篇优美的文章只有渗透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才能更好地表达文章中心,准确地抒发作者的情怀。另外在描写时还要做到情景交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所谓“触景生情”,更要尽可能做到在修辞上多用比喻、拟人,使描绘的景物带有人的特点,及相关的事。还要使抒情和写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在描写时让写实和想象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共鸣。
描写的作用,主要是烘托和渲染气氛,还能为文章中的人物提供活动的环境。
下面看几段精彩的景物描写。
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一望无边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握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这幅画是少年闰土月夜瓜地刺猹图。通过“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及“一望无边的的碧绿的西瓜”的景物描写烘托出一个英俊、活泼的少年闰土。
在无边的暗夜里,一簇簇的篝火烧起来了。在风雨,在烂泥里跌滚了几天的战士们,围着这熊熊的野火谈笑着,湿透的衣服上冒起一层雾气,洋瓷碗里的野菜“嗞—嗞”地响着……
这段环境描写很好地烘托红军战士生起篝火后的欢乐情绪,说明无名战士用生命保存下来的七根火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给部队给同志们带来了温暖和力量,从而赞颂了无名战士的革命品质,突出了全篇的中心意思。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以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也是极近的,极洪大的也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先写所见,三种景物都作了比喻,星星比作“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山峰比作“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山谷比作“一口井”。
接着写所闻,声响难以模写,用比喻才显得形象直觉:“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奇特的高山景色,多美啊!目的是什么呢?为了烘托出红军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
下面是某一同学的《记一次救灾活动》中的一段环境描写。
星期天的清早,我起床后推门一看,太阳还没有露出来。过了一会儿,东方出现了一片红色,渐渐钻出一点红色,后来越来越大,红红的,大大的,照得大地全亮了。到了中午云层逐渐变厚,天气逐渐变得闷热,到了下午,突然,雷声隆隆,天空不时划出一道道闪电,不久就下起了雷阵大雨。大约下了三个多小时后,雨停了,天气也凉快了很多,河水暴涨。
广播里传来紧急通告:三里湾堤坝决口,滚滚洪水……
这段写景,有点地方纯粹为写景而写景。写景的要有明确的目的,一是烘托和渲染气氛,使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形象更鲜明。二是为下文作铺垫,引出下面的事情。所以与目的无关的写景一定要砍掉。
下面是修改后的景物描写。
暴雨一连下了两个多星期。鬼天气,到了中午云层又逐渐变厚,天气变得更闷热。到了下午,突然,雷声隆隆,天空不时划出一道道闪电,不久就下起了雷阵大雨。河水暴涨。
广播里传来紧急通告:三里湾堤坝决口,滚滚洪水……
如何写好景物
同学们在习作中经常要描写景物,有的片断练习要写景物;春游、秋游等各种游记要写景物;有的命题习作也要求描写景物。但有的同学在平时的习作中,遇到景物描写时,往往一写到春天就是“春光明媚,百花齐放,鸟语花香”;一写到鲜花总是“张开了笑脸,风一吹,像翩翩起舞的蝴蝶,散发着阵阵清香”。要么就是说空话,什么“这里的景色多美啊!”“眼前的美景太迷人啦!”其实,北方的三月,还看不到绿色,有的花儿并不飘香,眼前的景色到底有多美,多迷人,别人还是不知道。那么,如何写好景物呢?我认为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抓住景物的特点写。这里我就想在这方面作一些针对性的指导。使同学们能掌握抓景物特点,写好景物的基本方法。
一、学习抓景物特点的几种方法
同学们,地各有貌,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我们要仔细观察景物,抓住特点写具体,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请看以下片断,想想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特点写的。1.出示“夏日的中午,万里碧空上飘着朵朵白云。这些白云,有的几片连在一起,像海洋里翻滚着银色的浪花,像层峦叠嶂的远山,有时在一片银灰色的大云层上,又飘浮着一朵朵大小不
一、形状不同的云朵儿,就像岛屿礁石上怒放的海石花。” 这个片断作者是抓住了白云的形状、大小进行描写的。2.请同学们再读以下几个片断,看看这几位作者又是怎样抓住景物特点写的? ①“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这个片断作者抓住了火烧云的色彩绚丽的特点进行描写的,从而反映了火烧云的美。②“远处,几棵栎树呆立不动,一群一群的羚羊和驼鸟走来走去。一条弯弯的小河缓缓地向东南流去,岸边盛开着一簇簇美丽的鲜花。” 这个片断作者抓住了栎树、羚羊、驼鸟、小河、鲜花的数量进行描写的。③“傍晚,青蛙„呱呱‟地叫起来,啄木鸟„笃笃‟地啄着树杆。甲虫„嗡嗡‟地叫。扬科躺在河边静静地听着。” 这个片断作者抓住了青蛙、啄木鸟、甲虫发出的声响进行描写,反映了小音乐家扬科对音乐的喜爱。3.写景除了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色彩、数量、声响这些方面进行描写外,还可以从那些方面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呢?还可抓住景物的神韵、动态变化来写。例如: ①“现在正是枝叶繁茂的时节。这棵大榕树好像在把它全部生命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这段描写作者抓住了大榕树枝繁叶茂中所表现出的神韵进行描写,使我们感觉到她充满了生命力。②以上描写“火烧云”的片断。作者是抓住了火烧云短时间里色彩变化多、快的特点,反映了火烧云的美、奇。③“清晨,江面上格外平静,碧波荡漾,银光闪烁,海鸥在江面上展翅飞翔。此时,我总爱伫立在江堤上向北眺望吴淞口,那一望无际的江面,水天相连。一陈清风拂来,猛吸一口新鲜空气,顿时令人心旷神怡。江堤边的树林里,鸟儿清脆的叫声此起彼伏。一群老人在堤岸边散步,打太极拳…… 当阳光撒满江面的时候,江面开始沸腾了。你看,那大小船只来来往往,川流不息。机帆船的马达声、大轮船的汽笛声,江浪的撞击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支雄壮的交响乐。“呜“的一声汽笛。一艘万吨轮由远而近,所到之处涌起两排巨浪,呈八字形,像两条白龙朝两面三刀岸滚来,浪花扑打在江边的岩石滩上,溅起一簇簇白花…… 傍晚,夕阳把江面映得通红。此时,我和小伙伴们总爱到江边的岩石堆上捉螃蜞。一个傍晚可捉二、三十只。晚上,沸腾的江面恢复了宁静。这时,停靠在码头上的万吨巨轮灯火辉煌,和天上的繁星交相辉映,把船边的江水也映红了。江风阵阵,迎面袭来,驱散了夏日的暑意。” 这个片断作者抓住了江面从早到晚的变化,写出了江面特有的美景。④我们的教室和操场中间,有一条甬道,甬道两旁是两排齐刷刷的梧桐树。春风给它满枝叶苞,点点鹅黄,片片嫩绿。夏日,一张绎叶就是一个绿色的巴掌,托着一轮骄阳。一棵树就是一把漂亮的遮阳伞,树下清风习习。梧桐美在秋天。每天中秋过后,几场秋雨。几阵秋风,把那叶子染成锈红色。此时,蓝王码电脑公司软件中心高空,秋阳淡光,梧桐白白的躯干,红红的树冠,显得分外娴静、妖娆,优雅、庄重。走在这甬道上,置身在画图中,沉浸在恬适的氛围里。不必可惜,西北风一夜刮尽树叶,那遍地铺金,不正象征这金色的丰收季节吗? 冬天,梧桐粗壮的树干,光秃的枝桠,倔强地挺立在那里,顶严寒,斗风雪。看到它,缩颈袖手的人会挺起胸来,凝视它的身影,会油然而生敬意。这个片断作者抓住了梧桐树在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反映了作者对校园梧桐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总结抓景物特点,写好景物的几种方法
同学们,以上这些片断告诉我们,要写好景物,可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色彩、数量、声响、神韵、变化等这些方面进行描写。这样就可抓住景物的特征,使读者感到鲜明生动,有身临其境之感。当然,并不是在写每样景物时,都要运用以上这些描写方法,应根据所写景物的特征,有所侧重地选择景物描写方法,而且写时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另外,还须注意描写景物也要按一定的顺序,一层一层地写。有的按景物的远近写;有的按方位写;有的按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写,等等。但不能像列清单一样地把所有景物都写下来,要抓住特点,有重点地写。最后,要说的是:不管写什么景物都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好的写景作文,往往不取决于你在文章中罗列了多少个景物,也不在于你选择的景物是否每个都能引起读者的兴趣。而在于无论你写到多少处景物,有一处必定是文章的重点,可以用描绘性的语文对它进行具体描写,也可以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景物的特点,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写景作文最容易范的三个错误,一是将它写成“流水帐”,就像有的游记,看起来写了很多景点,却每个景点都是一笔带过,没有很好的选出其中一处,进行具体描写;二是写到的景物虽然也有背景介绍或细节描写,但显得有些如同蜻蜓点水,碰了一下又绕开了;三是文章详略安排不合理,开头起因部分介绍过细过长,而文章中间部分去没有很好地展开,六百字的文章写了三百字还没写到重点。
2、突出景物的具体特点或特征
这是说的景物的特点与特征,也是指要写出该事物与其它与物的不同之处来。只有这样,才可以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但在这里还有个前提,那就是要在抓住景物的特点之后,再进行具体的描绘,不可一笔带过。在描写过程序中,要充分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准确、恰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有助于把景物写得更生动形象、真实感人。
3、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单一的景物描写,再美的景物也无法感染读者,给读者留下美好的心理享受,因此,作者在写景的同时,要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让读者在文章中不但能“看”到美好的景物,还能感受到作者所想表达的情感,作者的思想。单一的为写景而写景的作文,是无法成为一篇让读者产生情感共鸣的好文章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写文章时,写到景物时,自然地将自己的情感融进去,借助于对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自身的情感。
4、在景物描写要写进人或动物的活动 如果说写景作文中景物是“静”的话,那么一篇优秀的写景作文,也离不开“动”,这里的“动”包括与景物相对应的人物的活动、游玩、戏嬉、奔跑,动物的觅食、跳跃等等,当一篇写景作文将人和动物的活动,与景物的描写相结合起来的时候,才会给人一种亲切感,动静结合的美感。因此学生在描写景物时,可以适当地选择人和动物的活动,作为衬托,文章会变得更有可读性。怎样才能把写人写事的作文写好呢?
一、擦亮慧眼,从身边寻找作文材料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孩子们常常会在拿起笔写作文的时候,显得茫然不知所措。孩子们经常会抱怨着:“我没有东西可以写”,“我不知道该写什么”。在这时,老师的首要任务便是要帮学生找到习作的素材。针对不同的学龄水平,可以区别对待。例如教学中文教材第四册的班级中,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我拿出了自己心爱的玩具猫,然后用已有的材料指导学生讲一段话,要求根据从头部到尾部的顺序讲清楚,让学生个个有话可说,让他们觉得作文原来并不难,只要把自己的看到的和感受写好就行了。此外在看图写话上,要求做到先来讲,后来写的过程。这样一来,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会话能力,一方面又帮助学生练笔。其实,文章的素材生活中处处都有,在高学年的班级里,就要求孩子自己去寻找作文的素材。如:郊外的旅行,学校举行运动会了,学校组织去工厂参观访问了……老师若能有意识地提前给学生辅导,学生当然能学会有目的地观察生活,去抓住生活中感人的镜头。因为这些材料来自大家熟悉的真人真事,同学们也自然而然地会从五彩缤纷的生活中去寻作文的源头。
二、利用范文,让孩子学会模仿学会创作
有了材料,不等于就能写出好的文章,写作文方法的指导是学生作文的拐杖,对于我们海外学中文的孩子们,我提倡学生模仿和借鉴范文。如今海外学中文的孩子们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词汇缺乏。比如在写作时形容“开心”的事,通篇都是“开心”,没有考虑到别的形容词。
2、句子不通顺。在学习中我们的孩子们虽然掌握了一定量的词语和句型,但是在碰到写作时,运用这些词语和句型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先在脑海中构造一个日文的句式,然后把它翻译成中文。例如“书我读了”(正确是“我读了书”)、“我吃先”、“我走先”等(正确是“我先吃”、“我先走”)。
3、观察力不够,描写不深入。例如在写人物作文时,对描写人物特点时,没有举例具体说明,缺少人物的心理活动。
针对以上一些特征,如果选用一些同年龄孩子的佳作,印发给学生阅读,对文章中好的手法或好的构思作适当的评点。这么一来既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又给不会读书和写作的同学作一点指导。日积月累,他们自然会掌握不少新的形式。
三、多看、多读、多记,多积累
写作是一种创作。要写好作文的关键在于,观察积累,记忆储存;从说到写,推敲修改,多读勤写。在教学中,我建议学生们多多阅读,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让学生多收集模范文章和剪报,抄写和背诵好词好句好段,让他们记熟和运用。熟能生巧,经过练习,笔头熟了,素材多了,写起文章来也就能得心应手了。海外孩子学中文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但我相信只要下定决心肯学,一定能学好.怎样写好写景作文,又如何把一件事写“真” 要把一件事情写真,必须抓住细节来写。如朱自清的《背影》中的那段描写父亲先放好橘子,再蹒跚地跨过月台,再拿起橘子时的背影,就属于细节描写。
要写真实的景物,虚化的就写不好。细节是作文最重要的地方,只有细节写好了才会把一件事写真。努力
写作技巧:怎样把作文写得生动形象[原创] 教学目标:
1、掌握心理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
2、掌握心理描写的几种法:直接描写式、抒情独白式、梦境描绘式、神态显示式、行动表现式、环境衬托式、幻觉展现式
3、学会在作文中运用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掌握心理描写的方法。
2、学会在作文中运用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在作文中恰当的运用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思想感情 怎样把句子写得生动形象?
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修辞手法 运用联想和想象等表现手法。
怎样把句子写得生动形象
2011年06月07日 星期二 14:02
怎样把句子写得生动形象
把句子写得生动形象,不仅能帮助读者了解句子的意思,而且能更深刻地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要把句子写得生动形象,就要+恰当地使用比喻、夸张、排比、拟人等常用的修辞手法。
(一)怎样写比喻句
比喻就是打比方,抓住事物相似的方面打比方。用打比方的修辞方法来说明、描写、叙述人物或事物,把人物、事物写得更加形象,使人读后能感到亲切、明白、易懂,留下深刻印象。1构成比喻句的三个条件。
比喻句一般由三个成分构成:①被比喻的事物(称为“本体”);②用来作比喻的事物(称为“喻体”);③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的词(称为“比喻词”)。被比喻的事物和用来作比喻的事物必须是根本不同的两类事物,且必须在某一方面有非常相似的特点。
2、写比喻句要积极展开联想想象。
在比喻句中,被比喻的事物是我们所见所闻的事物,是摆在我们眼前的实实在在的事物。用来作比喻的事物,就是根据自己要说明、描写、叙述的事物的特征,联想想象出来的事物。因此,要写好比喻句,必须积极展开联想想象。如:
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飞过来。(第九册《草原》)这句话里,“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是作者目睹的,“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是作者联想到的,用来比喻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奔跑在小丘上的场景。
3、比喻要通俗易懂。
用来比喻的事物应该通俗易懂,为大家所熟悉、所了解,不要用少见的、陌生的、深奥难懂的事物作比。同时,要比得恰当、自然,被比喻的事物与用来作比喻的事物必须在比的方面有相似之处。写比喻句常用像、像„„一样、好象、好象„„一样(一般、似的)、如同„„一般、仿佛、似、恰似、犹如等词语,把被比事物和作比事物联系起来。有些暗偷的句子则用判断词“是”或用“成了、成为、变为、叫做”等词语来连接。有些借喻句则不一定出现比喻词。如:
①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象是天空着了火。(第六册《火烧云》)
②两边的建筑物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第九册《威尼斯的小艇》)
③漓江的水真绿呀,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第十一册《桂林山水》)
④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 宝库。(第五册《美丽的小兴安岭》)⑤茂盛的大榕树成了鸟儿的天堂。(第十一册《鸟的天堂》)
但是,用上“好象„„”等一类词语的句子不一定是比喻句。如:
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象在等待周总理回来。
这句话虽然用了“好象”,但没有出现被比事物的作比事物,不是比喻句,而是对人们不愿离去的一种心情的描写。又如: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一纵一纵地,慢慢儿,使劲儿向上升。
这是形容,也不是比喻。
(二)怎样写拟人句
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感情、思想、神态、动作、形貌。运用拟人的写法,把事物人格化,能使语言具体、形象、鲜明、生动,增强文章的语言表达力。拟人的写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
用描述人的词语来描写事物。如:
“松影下开着各种小花,招来各色的小蝴蝶——它们很亲热地落在客人身上。”(2)
用人跟动物、植物对话的方式来描述事物。如:
(3)
“他只顾跟牛说话,冷不防旁边一头驴伸过嘴来吃簸萁里的料。赵大叔推开它,用一个指头指着它的脑门说:‘你啊,就爱占便宜!批评你多少次了,一点儿也不改。’”(4)
完全把事物当成人来写。如:
(5)
“在果园里,苹果树变得神气起来了。它想:‘既然把我从树林里移到果园来,说不定是罕见的树呢。’它傲慢地看着四周一棵棵丑陋的小树桩„„”
拟人这种写法,把事物写得跟人一样有思想,有感情,能说话,能行动,简直和人一模一样。
(三)怎样写夸张句
夸张,就是把所要描写的事物作必要的扩大或缩小,以加强语言的表达力度。夸张不等于说大话、说谎话。它是在本质真实的基础上,运用突出的形象化的语言来揭示事物的某一特征,以激发人们的感情。那么,怎样写夸张句呢?(1)
从数量上进行夸张。如:
①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第七册《望庐山瀑布》)②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第七册《绝句》)(2)
在程度上进行夸张。如:
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象半天里起了一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描写景物怎样才能生动形象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观潮》
三、四自然段吧:
午后一点左右(交待时间),从远处(说出潮所在的位置)传来隆隆(写声音)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写由潮的声音想到的,可见声音巨大)。顿时人声鼎沸(写听到的人们发出的声音,说明潮的气势雄伟)。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再交待时间),响声越来越大(写听到的声音渐渐变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写看到潮所在的位置)出现了一条白线(由潮的样子颜色想到“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写人们的反应,说明潮的壮观)。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写看到潮越来越近),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写看到潮的样子的变化)。再近些(写看到潮更近了),只见白浪翻滚(写看到潮的颜色和样子),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写由潮的样子颜色想到的)。浪潮越来越近(写看到潮到了眼前),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写由看到潮的颜色样子想到的);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写由听到大潮的声音想到的)。
这两个自然段写的是“潮来时”的情景。作者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既写了看到的大潮的样子颜色,又写了听到的大潮的声音,还写了由看到的听到的而想到的,另外,还写了看潮的人们的反应。这样就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钱塘潮的汹涌澎湃气势磅礴。
大家再看我学生的习作片段:
体育场的中心有五个叔叔在忙着燃放烟花,四周站满了观看的人(写看到的体育场上的情景,说明烟花好看)。烟花可好看了!随着“嘭„„嘭„„”(写听到燃放烟花的声音)的响声,一个个小火球儿拖着亮亮的尾巴(写烟花升空时的颜色样子)飞上天空,到了高处(写烟花的位置)“啪”(写声音)地炸开,成为奇异的形状,有的像星星,有的像流星(写由烟花的样子想到的),有的是圆形,有的是圆球形的,还有的是树枝形的„„(写烟花在空中炸开后的样子)颜色多种多样,有红的,有橙的,有绿的,有蓝的,还有五颜六色的......(写烟花的颜色)观众的喝彩声此起彼伏(写听到的观众的反应,说明烟花漂亮)。
(作者:李嘉成 节选自《看烟花》)
这段话写了烟花从燃放升空到空中炸开的经过,描写了烟花的颜色样子声音和自己想到的以及观众的反应,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燃放烟花的热闹场面。我们读了这段话,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如果同学们在观察和描写景物时,能够按顺序写出景物的样子颜色声音,并且写出自己想到的以及观景人的表现,那你的习作也就生动形象了。
做一做 练一练
1.读《观潮》三四自然段,在下面空白的格里填写有关词语。时间
潮的位置
颜色样子
声音
想到的 人的反应
午后一点左右
2.学习作者按合理的顺序写声音、写样子、写想的、写人们反应的方法,从下面景物中选一处,在仔细观察后写一篇习作。(波浪 礼花 瀑布 喷泉)附:学生习作三篇
我看钱塘江大潮
青岛市李沧区唐山路小学四年级二班 王绍腾
八月十九日八点中央电视台要转播八月十八日钱塘江大潮的盛况。吃过早饭,我便坐在电视机前等待演播开始(开头扣紧题目落笔)。
节目开始了。从电视屏幕上看,观潮的人人山人海。主持人介绍说,观看大潮有四个景点:大缺口看交叉潮,盐官镇看一线潮,老盐仓和美女坝看回头潮(总写,引出下文具体描述)。
大缺口景点出现了,只见大潮从东边和南边奔来,在辽阔的杭州湾形成一个大“S”形图案,图案慢慢旋转并向西移动着。过了一会,“S”形变成了“人”字形,慢慢旋转着,好像有一个巨大的螺旋桨把江水分成了三份;“轰隆轰隆”,好像闷雷在滚动。这就是奇妙的交叉潮(写大缺口交叉潮时既写形状和声音,又写运动和变化)。
大潮奔腾西去,变为“一”字形扑向盐官镇,只见潮头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发出山崩地裂的声音,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写盐官镇的一线潮,用比喻句生动写出了一线潮的形状颜色声音运动的特点)。
咆哮奔腾的大潮过了盐官镇继续西行到达老盐仓,潮头一头撞在九米高的老盐仓大坝上,发出雷鸣般的巨响,白色的浪花冲向天空,巨浪翻滚着,“隆隆”地叫着以一泻千里之势沿来路卷回去,这就是“回头”潮(写老盐仓的回头潮形成的过程、样子、声音、运动的情况)。
过了老盐仓大坝的潮水继续向美女坝前进,气势丝毫不减,“轰”的一声,就漫过了美女坝。坝上用来做实验的一辆面包车,霎时被冲得无影无踪。三条载重几百吨的船分布在江堤上,当大潮冲向它们时,只见船头高高扬起,眼看就要翻下江堤,结果有惊无险。一部分潮水撞在美女坝上,形成两三米高的“回头”潮,翻卷着轰鸣着往回奔腾,这就是“美女一回头”。另一部分越过美女坝的潮水,冲向两千多米外的圆形堤坝上,形成的回头潮又返回撞在美女坝背面,这就是“美女二回头”(写美女二回头形成的过程及样子声音运动的情况,具体生动,绘声绘色)。
虽然我没有去过钱塘江,但我从电视上看到了钱塘潮非常壮观雄伟。我还明白了江水本身并不涨,而是因为海水上涨推动江水逆流而上使水位上涨。我还了解到钱塘潮曾造成灾害,淹没村庄、农田,造成人员伤亡。以后我要好好学习,将来把大堤建造得更好(总结观潮的感受)。本文荣获第二届全国青少年走进新世纪文化艺术作品大赛二等奖
指导点评:朱维山
看海
青岛碱厂子弟小学四年级一班 蓝晓航
我生长在大海边,童年生活是和大海分不开的—在海边挖蛤蜊、捉小鱼、捉小蟹,在海中游泳,在海边散步……
一个星期天,我来到栈桥边。下午三时,海面上风平浪静。海,真美啊,蔚蓝蔚蓝的,蓝得叫人心醉。一只只深灰的海鸥在天上飞翔,太阳照在水面上,就像撒下一把碎金似的,闪闪烁烁。远处,几艘轮船停在海上,一只只游艇在海面上游。岸边,海水轻柔地冲刷着海滩,红色的礁石裸露出海面。背着小房子的寄居蟹,在礁石缝里来来去去。有许多人在岸边挖蛤蜊、戏水。
一会儿,远处涌来一排排浪花,像一行行紧贴海面展翅飞翔的海鸥,又像盛开的千万朵洁白晶莹的梨花。浪越来越大,一个接一个涌上岸滩,“轰—哗”,沙滩渐渐被淹没了。海浪又冲向礁石,击起无数洁白的雪片。海星紧紧地贴在礁石上,唯恐被海水卷到大海里。海鸥从海面掠过,不时发出鸣叫声。
海浪越来越大,波涛汹涌澎湃,借着风的力量,成排地争先恐后向岸边涌来,撞在礁石上发出“轰、轰”的声响,像千万面大鼓同时擂响,又像千万个闷雷在轰鸣、滚动。风把一片片水沫卷上天空,又落了下来,像飞雪溅在人们身上。我们的衣服快要湿透了,空中弥漫着咸腥味。突然一声巨响,海风掀起丈余高的浪花,哗啦啦,铺天盖地地压下来。有人发出兴奋的喊声,人们不约而同地向后退去。我不禁大声喊起来:“再来一个大的吧!”
天色慢慢地暗下来,海的颜色也越来越深。我依然兴致勃勃,觉得这也是一种奇观呢。
(朱维山指导)
发表于《青岛少年报》第二十期
看烟花
青岛市唐山路小学五年级一班 李嘉成
除夕,我吃完晚饭来到楼下空地放鞭炮。放了一会,忽然,我听到“嘭嘭”的响声,抬起头我看见西南方天空闪出了五颜六色的光。哇!原来是沧口体育场开始放烟花了!我一路飞奔来到体育场(写出放烟花的时间地点,为下文具体描写作准备)。
体育场的中心有五个叔叔在忙着燃放烟花,四周站满了观看的人。烟花可好看了!随着“嘭……嘭……”的响声,一个个小火球儿拖着亮亮的尾巴飞上天空,到了高处“啪”地炸开,成为奇异的形状,有的像星星,有的像流星,有的是圆形,有的是圆球形的,还有的是树枝形的……颜色多种多样,有红的,有橙的,有绿的,有蓝的,还有五颜六色的......观众的喝彩声此起彼伏(从颜色声音观众的热烈情绪方面写出烟花好看)。
一会儿,空中“啪”的一声炸开一朵五颜六色的大菊花。就在菊花要消失的时候,花瓣稍部忽然“噼哩啪啦”的响起来,出现了一颗颗耀眼的星星。星星徐徐下降,最后消失了。我正在赞叹着,左边空中呈现出一个红色的长方形,右边空中出现了一个绿色三角形。红色三角形转眼间变成了蓝颜色的梯形。烟花接二连三在空中绽放,天空仿佛出现了一个大花园。现场不时响起的掌声欢呼声(先比较具体描写了三种烟花的样子声音颜色,然后总括描写天空中的景象和自己的联想,最后写现场的气氛进行侧面烘托。有点有面,有正面描写,有侧面烘托)。
看烟花的人越来越多,我听到身边有人在议论,一个人说:“人民的生活一年一年提高了,这烟花一年比一年漂亮了!”另一个人说:“明年一定会有更漂亮的烟花!”(这里通过写人们的议论揭示了烟花象征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升华了文章的意义)简评:
作者按“去看烟花——看烟花——议论礼花”的顺序行文,从烟花的声音样子颜色方面有点有面地进行描写,并通过写自己的联想和观众的反应烘托烟花的好看,结尾写人们的议论揭示看烟花的意义。全文顺序合理,描写生动,思想正确。
指导点评:朱维山 附课文及思考练习题
观潮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县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思考.练习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再说说“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壮观景象,用上课文中生动的词语。3.按照课文内容填空,并说说这样写好在那里。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浩浩荡荡地();那声音如同(),好像()。
4.把课文中由四个字组成的词语抄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