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青说课稿

2022-12-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杨柳青说课稿》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杨柳青说课稿》。

杨柳青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杨柳青》是一首南方民歌的作品,虽然学生们从一年级开始就接触民歌,但仅停留在音乐体裁的了解上,关于民歌的风格没有深入的学习,尤其是由于地域差异,对于北方的孩子来讲,要想体会南方民歌的风格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学情,我确定了本节课的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演唱《杨柳青》这首民歌中,感受江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听、说、唱、言”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充分体验品味江苏民歌的风格特点。

知识与技能:用轻快和富于弹性的声音唱好衬词,艺术性地表演唱江苏民歌《杨柳青》;

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这首江苏民歌。

难点:唱好衬词,体会江苏民歌的特点。

二、说教法

课堂上我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状态,在“听说唱言”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寻找学生的兴趣点,发挥音乐潜能,让学生成为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创造者。在教学中我运用了几下几种教法:

1、视听结合法:在聆听导入、体验方言和拓展延伸品味民歌的两个环节中,我分别播放了唯美动听的江苏民歌《太湖美》《茉莉花》的Flash动画和活泼风趣的江苏民歌《杨柳青》的教学课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辅助手段,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声韵的表象,同时,增强直观性,比较全面清新的了解歌词内容。

2、对比感受法:对比感受法能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在体验方言的环节中,我引导学生用强弱对比、快慢结合的方法分别读各种的衬词,在对比感受中了解衬词的作用。明晰这首《杨柳青》正因为有这些衬词,所以更显得活泼风趣。

3、体验性学习法:音乐教学倡导,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并保护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我在聆听导入、体验方言和歌曲学唱艺术表演的两个环节中,请学生充分聆听后谈自己的感受、谈自己的新发现。完整学唱后,创造性地用肢体语言参与表演,使学生在“听说唱言”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充分体验品味江苏民歌的风格,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三、说学法

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进行学法指导和渗透,创设音乐情景,激发学习兴趣,用“听说唱言”等多种形式体验音乐,交流互动、升华情感,达到从音乐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审美。具体学法如下:

1、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学生在聆听导入、体验方言和歌曲学唱艺术表演两个环节中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去发现衬词的魅力,去体会它的趣味性,去寻找难唱乐句,达到高效地学唱。

2、交流互动、快乐习得:学生在视唱曲谱的环节中,通过交流互动总结出旋律的主音,了解中国特有的民族五声调式,习得到江苏民歌的曲调特点。

3、创造表演、充分体验:启发学生创编舞蹈动作,参与歌曲表演。用人声、肢体语言模拟弹拨琴弦的声音和动作,为最后一小节加入支声部来增添艺术效果,使学生随着身体的律动和支声部的演唱,充分体验江苏民歌《杨柳青》欢快活泼、热情风趣的特点。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个过程“聆听导入、体验方言”

开课,我先请学生听一首江苏民歌《太湖美》,在观看唯美动听的。Flash动画中,感受江苏民歌细腻柔美,摇曳多姿的特点。接下来导入到江苏民歌《杨柳青》的学唱中,初听歌曲后,让学生在谈自己感受的同时,了解这首《杨柳青》是用江苏方言来演唱的,是江苏扬州地区广为流传的民间小调。让学生在清新活泼的教学课件中,直观而清晰的再现歌词内容。复听歌曲后,引导学生用强弱对比、快慢结合的方法分别读歌中的衬词,帮助学生去发现、体验、了解衬词在歌曲中的作用,在品读歌词中体验江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对家乡的热爱。

第二个过程“歌曲学唱、艺术表演”

接下来我在“歌曲学唱、艺术表演”的环节中,又设计了“视唱识谱、填唱歌词、艺术处理、创造表演”四个小环节。在“视唱曲谱”的环节中,学生在视唱旋律后,找一找曲调中有哪几个音组成,在主动探究中发现曲调规律是由do、re、mi、sol、la组成,了解中国特有的民族五声调式,明了江苏民歌大多数以五声调式的形式出现的。在“填唱歌词、艺术处理”的两个环节中,我采用由慢到快的速度填唱歌词,以降低学唱的难度,并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的启发与指导,更好的以学并教。在艺术处理时,指导学生用美丽的连音和精灵的短音来艺术性的演唱这首歌。在“创造表演”的环节中,我先启发学生创编几个舞蹈动作,来表演歌曲的前两个乐句,展开丰富的想象。接下来,请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用人声,肢体语言,模拟弹拨琴弦的声音和动作,来创编歌曲的三四乐句。并对最后一小节加入支声部来增添艺术效果。师生在相互碰撞中,激发了一个个创造的火花。学生伴随着身体的律动和支声部的演唱,充分体验江苏民歌《杨柳青》欢快活泼、热情风趣的特点。通过以上的教学环节,可以有效的解决教学的重难点,使学生在“听说唱言”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会用轻快活泼声音,艺术性地表演这首江苏民歌《杨柳青》。第三个教学过程“拓展延伸,品味民歌”。最后通过回顾学生知道的江苏民歌,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的等环节进行拓展延伸。我先请学生回顾“你还知道哪些江苏民歌吗?”学生回忆起一年级时学过的《牧童》,还有少数学生较为熟悉的《茉莉花》。接着,我又带领学生进一步了解《茉莉花》。这首歌不仅成为江苏的名片,也成为了中国的名片。江苏的省会南京就以《茉莉花》作为本市的市歌,并通过欣赏配有江苏南京著名景点的教学课件《茉莉花》,来激发对江苏民歌的喜爱,和对家乡的热爱。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的民族音乐就像茉莉花一样,会越开越美。我相信通过歌曲《杨柳青》的学唱,学生们在充分体验品味江苏民歌风格特点的同时,会感受江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也会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杨柳青说课稿2

一、紧扣特点说教材

《杨柳青》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音版第八册第三单元家乡美中的一首江苏民歌。歌曲通过对党的赞颂,抒发了美好生活所带来的喜悦之情和对家乡的热爱。歌曲的曲调为五声宫调式,全曲欢快活泼、热情风趣,衬词在歌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扩充乐句的重要手段。

二、结合实际说学情

“课标”中,课程设计思路的第四项是:义务教育阶段,是儿童和青少年生理、心理的快速发展期,也是人生接受音乐教育、增进音乐素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了使音乐课程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音乐认知特点相适应,本课程将义务教育阶段的9学年分成了3个学段,即小学低年级(1-2学年),小学中、高年级(3-6学年)和初中各年级(7-9学年)。在剖析不同学段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差异和音乐学习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在课程总目标统领下,明确各学段目标,以此作为不同学段、不同教学领域内容标准设计的基本依据。三个学段不同层次的内容标准呈现前后衔接、逐段递进、完整有序的内在联系。

根据什么来决定梯度递进?如何来实现梯度递进呢?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面临着生理、心理的发展,在接受音乐教育方面具有的不同特点,是决定梯度递进的原因。

小学生认知活动由不随意性、不自觉性向随意性、自觉性发展,认识水平从以具体形象为主要形式向抽象概括过渡,情感意志不断发展,个性不断增强,道德意识从注意行为效果逐渐发展到注意行为动机。7-9岁的儿童对音乐的审美态度处在“写实阶段”,纯真、快乐的天性自发地产生了以“像不像”和“拟人化”为特征的音乐审美态度。学生在低年级时期,通过“游戏”对音乐的体验有了显著的增长,对节奏的感受力迅速增长,对节奏和旋律可以通过身体动作做出反应。到了中年级是发展音乐感知能力的最佳时期,运动觉、听觉显著增强,节奏、旋律的表现力更加更富,音乐理解力增强,对和声开始表现出与成人相同的好恶。由于这是一首江苏民歌,要给新疆的孩子来学习,学生会面临如下问题:

1、对于地处西北新疆的孩子来说,江南民歌的歌曲风格较为生疏,四年级孩子完成这首歌的音准、节奏以及情绪并不难,但是要想把这首歌曲唱的更有江苏地方韵味却是最重要的。

2、当今流行歌对少年儿童的冲击与影响,使得民歌与学生的距离更加遥远,如何找到兴趣点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民歌的魅力,值得思考

三、力求创新说理念

从江苏方言以及江苏民歌的演唱风格上入手,结合新一轮课

程标准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以“趣”和“味”两个字入手,在“衬词生趣引入新课”的环节中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趣”,在“方言演唱提升韵味”---“实践参与,表现韵味”的环节中唱出歌曲的江苏“味”。最后通过听辨不同地区民歌,达到检验反馈的目的。

四、围绕课标说目标

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的音乐学习要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和“知识与技能”三个方面的规定性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加以关注,过分突出哪一方面或忽视哪一方面都会使教学产生偏颇。在当前的音乐教学中,常常无视教学目标的实现,或将三维目标脱节,一味地突出或夸大某一方面,从而造成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紧密围绕目标来展开音乐教学活动,所以教学形式的选择应该服从于教学目标,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实施也应该服从于教学目标,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这说明在课堂上如何能够达到既定目标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包含两层意思:一层就是教学目标设定本身有三维目标;第二层意思是说三维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关系,

所有的手段、方法或者教学形式,都应该紧紧地围绕着目标的实现。另外,教学目标不是空洞的,而是具体的,教师要教什么,要达到什么效果,必须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有了教学目标以后才能产生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有的老师往往不考虑教学内容,先看教参,然后按照教参里的目标去安排课程,这就本末倒置了。目标的设定应该从音乐内容入手,通过音乐内容设定的目标,还要顾及前后的经验积累和知识交替的延续,承上启下,避免了能力的中断。从音乐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在设定目标时不从音乐内容出发,就会使制定的目标和教学过程不相符,容易脱节。教学中所有的一切丰富的、有趣的活动形式都是为音乐内容服务的,有些看似很热闹,顾及了学生的兴趣,但是它没有起到目标设定的音乐内容所要感受体验表现的作用。

1、过程与方法:

能加入江苏方言,运用甜美的音色演唱歌曲。

2、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对比演唱,肢体模仿等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江苏民歌的风格特点,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歌艺术的热爱。

3、知识与技能:

了解衬词在民歌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运用多种形式体会江苏民歌的地方韵味。

教学难点:

唱准歌曲的一字多音处

五、以读为本说教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聆听、演唱、演奏、编创以及综合性艺术表演等实践活动,多听音乐,多唱歌,多演奏乐器,多接触乐谱,不断积累音乐实践经验,并有效利用音乐教科书、音响音像资料及网络资源等,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学生的演唱、欣赏、演奏、综合等活动,都需要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去感受、去体验,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教学有效的组织者,起主导作用,对活动的内容随时进行适度的调控。音乐实践活动要注意的一点是,不仅要学生主动参与,教师也应该积极融入到学生当中,这样才能从中获得教学的第一手材料,才能教学相长,对今后的教学计划和安排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杨柳青说课稿3

一、紧扣特点说教材

《杨柳青》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音版第八册第三单元家乡美中的一首江苏民歌,歌曲通过对党的赞颂,抒发了美好生活所带来的喜悦之情和对家乡的热爱。歌曲的曲调为五声宫调式,全曲欢快活泼、热情风趣,衬词在歌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扩充乐句的重要手段。

二、结合实际说学情

“课标”中,课程设计思路的第四项是:义务教育阶段,是儿童和青少年生理、心理的快速发展期,也是人生接受音乐教育、增进音乐素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了使音乐课程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音乐认知特点相适应,本课程将义务教育阶段的9学年分成了3个学段,即小学低年级(1—2学年),小学中、高年级(3—6学年)和初中各年级(7—9学年)。在剖析不同学段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差异和音乐学习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在课程总目标统领下,明确各学段目标,以此作为不同学段、不同教学领域内容标准设计的基本依据。三个学段不同层次的内容标准呈现前后衔接、逐段递进、完整有序的内在联系。

根据什么来决定梯度递进?如何来实现梯度递进呢?

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面临着生理、心理的发展,在接受音乐教育方面具有的不同特点,是决定梯度递进的原因。

小学生认知活动由不随意性、不自觉性向随意性、自觉性发展,认识水平从以具体形象为主要形式向抽象概括过渡,情感意志不断发展,个性不断增强,道德意识从注意行为效果逐渐发展到注意行为动机。7—9岁的儿童对音乐的审美态度处在“写实阶段”,纯真、快乐的天性自发地产生了以“像不像”和“拟人化”为特征的音乐审美态度。学生在低年级时期,通过“游戏”对音乐的体验有了显著的增长,对节奏的感受力迅速增长,对节奏和旋律可以通过身体动作做出反应。到了中年级是发展音乐感知能力的最佳时期,运动觉、听觉显著增强,节奏、旋律的表现力更加更富,音乐理解力增强,对和声开始表现出与成人相同的好恶。由于这是一首江苏民歌,要给新疆的孩子来学习,学生会面临如下问题:

1、对于地处西北新疆的孩子来说,江南民歌的歌曲风格较为生疏,四年级孩子完成这首歌的音准、节奏以及情绪并不难,但是要想把这首歌曲唱的更有江苏地方韵味却是最重要的。

2、当今流行歌对少年儿童的冲击与影响,使得民歌与学生的距离更加遥远,如何找到兴趣点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民歌的魅力,值得思考

三、力求创新说理念

从江苏方言以及江苏民歌的演唱风格上入手,结合新一轮课程标准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以“趣”和“味”两个字入手,在“衬词生趣引入新课“的环节中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趣“,在”方言演唱提升韵味”———“实践参与,表现韵味”的环节中唱出歌曲的江苏“味”。最后通过听辨不同地区民歌,达到检验反馈的目的。

四、围绕课标说目标

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的音乐学习要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和“知识与技能”三个方面的规定性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加以关注,过分突出哪一方面或忽视哪一方面都会使教学产生偏颇。在当前的音乐教学中,常常无视教学目标的实现,或将三维目标脱节,一味地突出或夸大某一方面,从而造成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紧密围绕目标来展开音乐教学活动,所以教学形式的选择应该服从于教学目标,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实施也应该服从于教学目标,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这说明在课堂上如何能够达到既定目标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包含两层意思:一层就是教学目标设定本身有三维目标;第二层意思是说三维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关系,所有的手段、方法或者教学形式,都应该紧紧地围绕着目标的实现。另外,教学目标不是空洞的,而是具体的,教师要教什么,要达到什么效果,必须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有了教学目标以后才能产生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有的老师往往不考虑教学内容,先看教参,然后按照教参里的目标去安排课程,这就本末倒置了。目标的设定应该从音乐内容入手,通过音乐内容设定的目标,还要顾及前后的经验积累和知识交替的延续,承上启下,避免了能力的中断。从音乐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在设定目标时不从音乐内容出发,就会使制定的目标和教学过程不相符,容易脱节。教学中所有的一切丰富的、有趣的活动形式都是为音乐内容服务的,有些看似很热闹,顾及了学生的兴趣,但是它没有起到目标设定的音乐内容所要感受体验表现的作用。

1,过程与方法:能加入江苏方言,运用甜美的音色演唱歌曲。

2,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对比演唱,肢体模仿等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江苏民歌的风格特点,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歌艺术的热爱。

3,知识与技能:了解衬词在民歌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运用多种形式体会江苏民歌的地方韵味。

教学难点:唱准歌曲的一字多音处。

五,以读为本说教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聆听、演唱、演奏、编创以及综合性艺术表演等实践活动,多听音乐,多唱歌,多演奏乐器,多接触乐谱,不断积累音乐实践经验,并有效利用音乐教科书、音响音像资料及网络资源等,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学生的演唱、欣赏、演奏、综合等活动,都需要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去感受、去体验,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教学有效的组织者,起主导作用,对活动的内容随时进行适度的调控。音乐实践活动要注意的一点是,不仅要学生主动参与,教师也应该积极融入到学生当中,这样才能从中获得教学的第一手材料,才能教学相长,对今后的教学计划和安排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本节课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通过声势节奏、对比范唱、方言教唱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会方言,体会韵味;身临其境,感受韵味;实践参与,表现韵味。

六、自主自学说学法

学生的演唱、欣赏、演奏、综合等活动,都需要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去感受、去体验,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教学有效的组织者,起主导作用,对活动的内容随时进行适度的调控。音乐实践活动要注意的一点是,不仅要学生主动参与,教师也应该积极融入到学生当中,这样才能从中获得教学的第一手材料,才能教学相长,对今后的教学计划和安排都有非常大的帮助。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在生理、心理方面处于发育期,他们更渴望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探索和体验,本节课我根据这些特点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通过聆听、模唱、自主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参与中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一步一步让学生感受到江苏民歌的演唱风格和地方韵味。

七、激情激趣说流程

教学过程:

一、声势节奏,初步感知

1、老师带学生随音乐运用三种固定节奏型伴奏,

2、学生凭记忆三种固定节奏型,

3、学生分组随音乐做多声部节奏为歌曲伴奏。

二、衬词生趣,引入新课。

1,揭示课题,老师范唱,学生感知歌曲有特点的地方。

刚才,我们一起运用了几组固定节奏型来伴奏的音乐是一首江苏民歌《杨柳青》,这首民歌是江苏地区广为流传的民间小调,歌曲中的歌词很有特点,下面老师演唱一遍,请同学们听听歌曲中那些歌词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学习衬词“啊NIA”“青啊NIA,崩啊NIA,松啊NIA”。

刚才我们听到的这些有特点并在歌曲中反复出现的词,在我们的民歌当中叫衬词,它在歌曲中虽然没有实际意义,但对突出歌曲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对渲染歌曲气氛,活跃歌者情绪,烘托歌声旋律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

3、学生自由选择强弱对比与老师接龙读衬词部分。

4、和老师一起加上拍腿拍手动作读一读,衬词处拍腿,其余拍手。

5、师生唱谱,互动找到歌曲旋律的趣味性。

学习识谱要与演唱、演奏、创造、欣赏等活动密切结合,要以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标准》要求学生运用熟悉的歌曲或乐曲识读乐谱,也可以借助乐器演奏来学习。这即是说,学生学会读谱主要是通过音乐实践活动,而不是通过专门的读谱练习。通过以生动的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音乐的基础上进行识谱教学,要比单纯进行专门的“读谱训练”、“视唱练习”,其效果要好得多。在欣赏乐曲、教唱歌曲、演奏乐器和创造等活动中,结合着这些音乐实践活动进行识谱教学,就意味着在进行教唱歌曲等活动时“顺带着”学习识谱,而不是借教唱歌曲以达到学习识谱的目的。

四、方言演唱提升韵味

师:陆老师要用我的歌声来奖励一下你们!我要再演唱一个新版的《杨柳青》,想听吗?掌声在哪里?

1、老师运用方言对比演唱一遍。学生听辨这次演唱和第一次不同在哪里。

学生汇报:老师唱的发音不一样,老师没用普通话。

老师:对,老师在第二遍演唱时,最主要的就是加入了江苏方言来演唱了这首歌。这样就使这首歌曲的江苏味更加浓厚了,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江苏的方言特点。

2、出示课件,分别学习重点词语的发音。

禅模具SEI

早晨下田露水

嘀嘀马毅

点点麦苗叶子

沙区顾

石子哥哥

3、听老师完整用方言读歌词。

4、师生接龙读歌词(提示:和老师保持一样的声音)。

5、老师用“尼亚”高位置伴唱,学生高位置完整读歌词。

6、加动作读歌词。

7、老师弹琴唱谱,学生分句用方言唱词学唱第一段。

8、全班一起跟伴奏慢唱一遍,老师纠正不准的乐句。

9、男女生比赛唱一遍。

10、学生互评。

11、全体学生完整的演唱一遍。

五、实践参与,表现韵味

1、学生观看江苏美景图片,并配上背景音乐“无锡景”。

江苏这个地美水美的人间天堂造就了江苏人细腻、柔美的性格。因此她们的歌声总是不乏柔情甜美的特点。哪位同学能用动作来表现一下这种细腻,柔美?

2、学生随老师一起表现肢体之美————柔。

3、引导学生表现声音之美————甜。

A、师对比范唱,学生观察老师嘴角的变化。

B、学生提起笑肌用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一遍(肢体或歌声)。

六、检测反馈,小结升华。

1、请学生聆听几首不同地区的民歌,找出其中哪几首是江苏民歌。

师:今天,我们用方言学会了江苏民歌《杨柳青》并且感受了江苏民歌细腻、甜美的演唱风格,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请同学们听几首不同地区的民歌,听听哪一首是江苏民歌。

第一首:新疆民歌“牡丹汗”

第二首:山东民歌“包楞调”

第三首:江苏民歌“采茶舞曲”

2、小结:

同学们,咱们中国的民歌博大精深,但是也有一些好听的民歌由于长期没有人传唱,很快就要消失在咱们自己的国土上了,真心希望同学们能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多去关注咱们国家的民歌艺术,让她在世界舞台上永远绽放出华丽的光彩!

杨柳青说课稿

杨柳青说课稿1

一、紧扣特点说教材

《杨柳青》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音版第八册第三单元家乡美中的一首江苏民歌,歌曲通过对党的赞颂,抒发了美好生活所带来的喜悦之情和对家乡的热爱。歌曲的曲调为五声宫调式,全曲欢快活泼、热情风趣,衬词在歌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扩充乐句的重要手段。

二、结合实际说学情

“课标”中,课程设计思路的第四项是:义务教育阶段,是儿童和青少年生理、心理的快速发展期,也是人生接受音乐教育、增进音乐素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了使音乐课程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音乐认知特点相适应,本课程将义务教育阶段的9学年分成了3个学段,即小学低年级(1—2学年),小学中、高年级(3—6学年)和初中各年级(7—9学年)。在剖析不同学段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差异和音乐学习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在课程总目标统领下,明确各学段目标,以此作为不同学段、不同教学领域内容标准设计的基本依据。三个学段不同层次的内容标准呈现前后衔接、逐段递进、完整有序的内在联系。

根据什么来决定梯度递进?如何来实现梯度递进呢?

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面临着生理、心理的发展,在接受音乐教育方面具有的不同特点,是决定梯度递进的原因。

小学生认知活动由不随意性、不自觉性向随意性、自觉性发展,认识水平从以具体形象为主要形式向抽象概括过渡,情感意志不断发展,个性不断增强,道德意识从注意行为效果逐渐发展到注意行为动机。7—9岁的儿童对音乐的审美态度处在“写实阶段”,纯真、快乐的天性自发地产生了以“像不像”和“拟人化”为特征的音乐审美态度。学生在低年级时期,通过“游戏”对音乐的体验有了显著的增长,对节奏的感受力迅速增长,对节奏和旋律可以通过身体动作做出反应。到了中年级是发展音乐感知能力的最佳时期,运动觉、听觉显著增强,节奏、旋律的表现力更加更富,音乐理解力增强,对和声开始表现出与成人相同的好恶。由于这是一首江苏民歌,要给新疆的孩子来学习,学生会面临如下问题:

1、对于地处西北新疆的孩子来说,江南民歌的歌曲风格较为生疏,四年级孩子完成这首歌的音准、节奏以及情绪并不难,但是要想把这首歌曲唱的更有江苏地方韵味却是最重要的。

2、当今流行歌对少年儿童的冲击与影响,使得民歌与学生的距离更加遥远,如何找到兴趣点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民歌的魅力,值得思考

三、力求创新说理念

从江苏方言以及江苏民歌的演唱风格上入手,结合新一轮课程标准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以“趣”和“味”两个字入手,在“衬词生趣引入新课“的环节中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趣“,在”方言演唱提升韵味”———“实践参与,表现韵味”的环节中唱出歌曲的江苏“味”。最后通过听辨不同地区民歌,达到检验反馈的目的。

四、围绕课标说目标

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的音乐学习要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和“知识与技能”三个方面的规定性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加以关注,过分突出哪一方面或忽视哪一方面都会使教学产生偏颇。在当前的音乐教学中,常常无视教学目标的实现,或将三维目标脱节,一味地突出或夸大某一方面,从而造成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紧密围绕目标来展开音乐教学活动,所以教学形式的选择应该服从于教学目标,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实施也应该服从于教学目标,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这说明在课堂上如何能够达到既定目标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包含两层意思:一层就是教学目标设定本身有三维目标;第二层意思是说三维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关系,所有的手段、方法或者教学形式,都应该紧紧地围绕着目标的实现。另外,教学目标不是空洞的,而是具体的,教师要教什么,要达到什么效果,必须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有了教学目标以后才能产生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有的老师往往不考虑教学内容,先看教参,然后按照教参里的目标去安排课程,这就本末倒置了。目标的设定应该从音乐内容入手,通过音乐内容设定的目标,还要顾及前后的经验积累和知识交替的延续,承上启下,避免了能力的中断。从音乐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在设定目标时不从音乐内容出发,就会使制定的目标和教学过程不相符,容易脱节。教学中所有的一切丰富的、有趣的活动形式都是为音乐内容服务的,有些看似很热闹,顾及了学生的兴趣,但是它没有起到目标设定的音乐内容所要感受体验表现的作用。

1,过程与方法:能加入江苏方言,运用甜美的音色演唱歌曲。

2,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对比演唱,肢体模仿等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江苏民歌的风格特点,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歌艺术的热爱。

3,知识与技能:了解衬词在民歌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运用多种形式体会江苏民歌的地方韵味。

教学难点:唱准歌曲的一字多音处。

五,以读为本说教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聆听、演唱、演奏、编创以及综合性艺术表演等实践活动,多听音乐,多唱歌,多演奏乐器,多接触乐谱,不断积累音乐实践经验,并有效利用音乐教科书、音响音像资料及网络资源等,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学生的演唱、欣赏、演奏、综合等活动,都需要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去感受、去体验,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教学有效的组织者,起主导作用,对活动的内容随时进行适度的调控。音乐实践活动要注意的一点是,不仅要学生主动参与,教师也应该积极融入到学生当中,这样才能从中获得教学的第一手材料,才能教学相长,对今后的教学计划和安排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本节课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通过声势节奏、对比范唱、方言教唱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会方言,体会韵味;身临其境,感受韵味;实践参与,表现韵味。

六、自主自学说学法

学生的演唱、欣赏、演奏、综合等活动,都需要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去感受、去体验,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教学有效的组织者,起主导作用,对活动的内容随时进行适度的调控。音乐实践活动要注意的一点是,不仅要学生主动参与,教师也应该积极融入到学生当中,这样才能从中获得教学的第一手材料,才能教学相长,对今后的教学计划和安排都有非常大的帮助。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在生理、心理方面处于发育期,他们更渴望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探索和体验,本节课我根据这些特点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通过聆听、模唱、自主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参与中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一步一步让学生感受到江苏民歌的演唱风格和地方韵味。

七、激情激趣说流程

教学过程:

一、声势节奏,初步感知

1、老师带学生随音乐运用三种固定节奏型伴奏,

2、学生凭记忆三种固定节奏型,

3、学生分组随音乐做多声部节奏为歌曲伴奏。

二、衬词生趣,引入新课。

1,揭示课题,老师范唱,学生感知歌曲有特点的地方。

刚才,我们一起运用了几组固定节奏型来伴奏的音乐是一首江苏民歌《杨柳青》,这首民歌是江苏地区广为流传的民间小调,歌曲中的歌词很有特点,下面老师演唱一遍,请同学们听听歌曲中那些歌词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学习衬词“啊NIA”“青啊NIA,崩啊NIA,松啊NIA”。

刚才我们听到的这些有特点并在歌曲中反复出现的词,在我们的民歌当中叫衬词,它在歌曲中虽然没有实际意义,但对突出歌曲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对渲染歌曲气氛,活跃歌者情绪,烘托歌声旋律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

3、学生自由选择强弱对比与老师接龙读衬词部分。

4、和老师一起加上拍腿拍手动作读一读,衬词处拍腿,其余拍手。

5、师生唱谱,互动找到歌曲旋律的趣味性。

学习识谱要与演唱、演奏、创造、欣赏等活动密切结合,要以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标准》要求学生运用熟悉的歌曲或乐曲识读乐谱,也可以借助乐器演奏来学习。这即是说,学生学会读谱主要是通过音乐实践活动,而不是通过专门的读谱练习。通过以生动的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音乐的基础上进行识谱教学,要比单纯进行专门的“读谱训练”、“视唱练习”,其效果要好得多。在欣赏乐曲、教唱歌曲、演奏乐器和创造等活动中,结合着这些音乐实践活动进行识谱教学,就意味着在进行教唱歌曲等活动时“顺带着”学习识谱,而不是借教唱歌曲以达到学习识谱的目的。

四、方言演唱提升韵味

师:陆老师要用我的歌声来奖励一下你们!我要再演唱一个新版的《杨柳青》,想听吗?掌声在哪里?

1、老师运用方言对比演唱一遍。学生听辨这次演唱和第一次不同在哪里。

学生汇报:老师唱的发音不一样,老师没用普通话。

老师:对,老师在第二遍演唱时,最主要的就是加入了江苏方言来演唱了这首歌。这样就使这首歌曲的江苏味更加浓厚了,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江苏的方言特点。

2、出示课件,分别学习重点词语的发音。

禅模具SEI

早晨下田露水

嘀嘀马毅

点点麦苗叶子

沙区顾

石子哥哥

3、听老师完整用方言读歌词。

4、师生接龙读歌词(提示:和老师保持一样的声音)。

5、老师用“尼亚”高位置伴唱,学生高位置完整读歌词。

6、加动作读歌词。

7、老师弹琴唱谱,学生分句用方言唱词学唱第一段。

8、全班一起跟伴奏慢唱一遍,老师纠正不准的乐句。

9、男女生比赛唱一遍。

10、学生互评。

11、全体学生完整的演唱一遍。

五、实践参与,表现韵味

1、学生观看江苏美景图片,并配上背景音乐“无锡景”。

江苏这个地美水美的人间天堂造就了江苏人细腻、柔美的性格。因此她们的歌声总是不乏柔情甜美的特点。哪位同学能用动作来表现一下这种细腻,柔美?

2、学生随老师一起表现肢体之美————柔。

3、引导学生表现声音之美————甜。

A、师对比范唱,学生观察老师嘴角的变化。

B、学生提起笑肌用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一遍(肢体或歌声)。

六、检测反馈,小结升华。

1、请学生聆听几首不同地区的民歌,找出其中哪几首是江苏民歌。

师:今天,我们用方言学会了江苏民歌《杨柳青》并且感受了江苏民歌细腻、甜美的演唱风格,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请同学们听几首不同地区的民歌,听听哪一首是江苏民歌。

第一首:新疆民歌“牡丹汗”

第二首:山东民歌“包楞调”

第三首:江苏民歌“采茶舞曲”

2、小结:

同学们,咱们中国的民歌博大精深,但是也有一些好听的民歌由于长期没有人传唱,很快就要消失在咱们自己的国土上了,真心希望同学们能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多去关注咱们国家的民歌艺术,让她在世界舞台上永远绽放出华丽的光彩!

杨柳青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杨柳青》是一首南方民歌的作品,虽然学生们从一年级开始就接触民歌,但仅停留在音乐体裁的了解上,关于民歌的风格没有深入的学习,尤其是由于地域差异,对于北方的孩子来讲,要想体会南方民歌的风格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学情,我确定了本节课的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演唱《杨柳青》这首民歌中,感受江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听、说、唱、言”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充分体验品味江苏民歌的风格特点。

知识与技能:用轻快和富于弹性的声音唱好衬词,艺术性地表演唱江苏民歌《杨柳青》;

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这首江苏民歌。

难点:唱好衬词,体会江苏民歌的特点。

二、说教法

课堂上我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状态,在“听说唱言”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寻找学生的兴趣点,发挥音乐潜能,让学生成为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创造者。在教学中我运用了几下几种教法:

1、视听结合法:在聆听导入、体验方言和拓展延伸品味民歌的两个环节中,我分别播放了唯美动听的江苏民歌《太湖美》《茉莉花》的Flash动画和活泼风趣的江苏民歌《杨柳青》的教学课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辅助手段,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声韵的表象,同时,增强直观性,比较全面清新的了解歌词内容。

2、对比感受法:对比感受法能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在体验方言的环节中,我引导学生用强弱对比、快慢结合的方法分别读各种的衬词,在对比感受中了解衬词的作用。明晰这首《杨柳青》正因为有这些衬词,所以更显得活泼风趣。

3、体验性学习法:音乐教学倡导,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并保护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我在聆听导入、体验方言和歌曲学唱艺术表演的两个环节中,请学生充分聆听后谈自己的感受、谈自己的新发现。完整学唱后,创造性地用肢体语言参与表演,使学生在“听说唱言”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充分体验品味江苏民歌的风格,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三、说学法

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进行学法指导和渗透,创设音乐情景,激发学习兴趣,用“听说唱言”等多种形式体验音乐,交流互动、升华情感,达到从音乐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审美。具体学法如下:

1、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学生在聆听导入、体验方言和歌曲学唱艺术表演两个环节中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去发现衬词的魅力,去体会它的趣味性,去寻找难唱乐句,达到高效地学唱。

2、交流互动、快乐习得:学生在视唱曲谱的环节中,通过交流互动总结出旋律的主音,了解中国特有的民族五声调式,习得到江苏民歌的曲调特点。

3、创造表演、充分体验:启发学生创编舞蹈动作,参与歌曲表演。用人声、肢体语言模拟弹拨琴弦的声音和动作,为最后一小节加入支声部来增添艺术效果,使学生随着身体的律动和支声部的演唱,充分体验江苏民歌《杨柳青》欢快活泼、热情风趣的特点。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个过程“聆听导入、体验方言”

开课,我先请学生听一首江苏民歌《太湖美》,在观看唯美动听的。Flash动画中,感受江苏民歌细腻柔美,摇曳多姿的特点。接下来导入到江苏民歌《杨柳青》的学唱中,初听歌曲后,让学生在谈自己感受的同时,了解这首《杨柳青》是用江苏方言来演唱的',是江苏扬州地区广为流传的民间小调。让学生在清新活泼的教学课件中,直观而清晰的再现歌词内容。复听歌曲后,引导学生用强弱对比、快慢结合的方法分别读歌中的衬词,帮助学生去发现、体验、了解衬词在歌曲中的作用,在品读歌词中体验江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对家乡的热爱。

第二个过程“歌曲学唱、艺术表演”

接下来我在“歌曲学唱、艺术表演”的环节中,又设计了“视唱识谱、填唱歌词、艺术处理、创造表演”四个小环节。在“视唱曲谱”的环节中,学生在视唱旋律后,找一找曲调中有哪几个音组成,在主动探究中发现曲调规律是由do、re、mi、sol、la组成,了解中国特有的民族五声调式,明了江苏民歌大多数以五声调式的形式出现的。在“填唱歌词、艺术处理”的两个环节中,我采用由慢到快的速度填唱歌词,以降低学唱的难度,并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的启发与指导,更好的以学并教。在艺术处理时,指导学生用美丽的连音和精灵的短音来艺术性的演唱这首歌。在“创造表演”的环节中,我先启发学生创编几个舞蹈动作,来表演歌曲的前两个乐句,展开丰富的想象。接下来,请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用人声,肢体语言,模拟弹拨琴弦的声音和动作,来创编歌曲的三四乐句。并对最后一小节加入支声部来增添艺术效果。师生在相互碰撞中,激发了一个个创造的火花。学生伴随着身体的律动和支声部的演唱,充分体验江苏民歌《杨柳青》欢快活泼、热情风趣的特点。通过以上的教学环节,可以有效的解决教学的重难点,使学生在“听说唱言”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会用轻快活泼声音,艺术性地表演这首江苏民歌《杨柳青》。第三个教学过程“拓展延伸,品味民歌”。最后通过回顾学生知道的江苏民歌,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的等环节进行拓展延伸。我先请学生回顾“你还知道哪些江苏民歌吗?”学生回忆起一年级时学过的《牧童》,还有少数学生较为熟悉的《茉莉花》。接着,我又带领学生进一步了解《茉莉花》。这首歌不仅成为江苏的名片,也成为了中国的名片。江苏的省会南京就以《茉莉花》作为本市的市歌,并通过欣赏配有江苏南京著名景点的教学课件《茉莉花》,来激发对江苏民歌的喜爱,和对家乡的热爱。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的民族音乐就像茉莉花一样,会越开越美。我相信通过歌曲《杨柳青》的学唱,学生们在充分体验品味江苏民歌风格特点的同时,会感受江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也会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杨柳青说课稿3

一、紧扣特点说教材

《杨柳青》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音版第八册第三单元家乡美中的一首江苏民歌。歌曲通过对党的赞颂,抒发了美好生活所带来的喜悦之情和对家乡的热爱。歌曲的曲调为五声宫调式,全曲欢快活泼、热情风趣,衬词在歌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扩充乐句的重要手段。

二、结合实际说学情

“课标”中,课程设计思路的第四项是:义务教育阶段,是儿童和青少年生理、心理的快速发展期,也是人生接受音乐教育、增进音乐素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了使音乐课程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音乐认知特点相适应,本课程将义务教育阶段的9学年分成了3个学段,即小学低年级(1-2学年),小学中、高年级(3-6学年)和初中各年级(7-9学年)。在剖析不同学段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差异和音乐学习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在课程总目标统领下,明确各学段目标,以此作为不同学段、不同教学领域内容标准设计的基本依据。三个学段不同层次的内容标准呈现前后衔接、逐段递进、完整有序的内在联系。

根据什么来决定梯度递进?如何来实现梯度递进呢?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面临着生理、心理的发展,在接受音乐教育方面具有的不同特点,是决定梯度递进的原因。

小学生认知活动由不随意性、不自觉性向随意性、自觉性发展,认识水平从以具体形象为主要形式向抽象概括过渡,情感意志不断发展,个性不断增强,道德意识从注意行为效果逐渐发展到注意行为动机。7-9岁的儿童对音乐的审美态度处在“写实阶段”,纯真、快乐的天性自发地产生了以“像不像”和“拟人化”为特征的音乐审美态度。学生在低年级时期,通过“游戏”对音乐的体验有了显著的增长,对节奏的感受力迅速增长,对节奏和旋律可以通过身体动作做出反应。到了中年级是发展音乐感知能力的最佳时期,运动觉、听觉显著增强,节奏、旋律的表现力更加更富,音乐理解力增强,对和声开始表现出与成人相同的好恶。由于这是一首江苏民歌,要给新疆的孩子来学习,学生会面临如下问题:

1、对于地处西北新疆的孩子来说,江南民歌的歌曲风格较为生疏,四年级孩子完成这首歌的音准、节奏以及情绪并不难,但是要想把这首歌曲唱的更有江苏地方韵味却是最重要的。

2、当今流行歌对少年儿童的冲击与影响,使得民歌与学生的距离更加遥远,如何找到兴趣点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民歌的魅力,值得思考

三、力求创新说理念

从江苏方言以及江苏民歌的演唱风格上入手,结合新一轮课

程标准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以“趣”和“味”两个字入手,在“衬词生趣引入新课”的环节中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趣”,在“方言演唱提升韵味”---“实践参与,表现韵味”的环节中唱出歌曲的江苏“味”。最后通过听辨不同地区民歌,达到检验反馈的目的。

四、围绕课标说目标

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的音乐学习要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和“知识与技能”三个方面的规定性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加以关注,过分突出哪一方面或忽视哪一方面都会使教学产生偏颇。在当前的音乐教学中,常常无视教学目标的实现,或将三维目标脱节,一味地突出或夸大某一方面,从而造成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紧密围绕目标来展开音乐教学活动,所以教学形式的选择应该服从于教学目标,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实施也应该服从于教学目标,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这说明在课堂上如何能够达到既定目标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包含两层意思:一层就是教学目标设定本身有三维目标;第二层意思是说三维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关系,

所有的手段、方法或者教学形式,都应该紧紧地围绕着目标的实现。另外,教学目标不是空洞的,而是具体的,教师要教什么,要达到什么效果,必须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有了教学目标以后才能产生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有的老师往往不考虑教学内容,先看教参,然后按照教参里的目标去安排课程,这就本末倒置了。目标的设定应该从音乐内容入手,通过音乐内容设定的目标,还要顾及前后的经验积累和知识交替的延续,承上启下,避免了能力的中断。从音乐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在设定目标时不从音乐内容出发,就会使制定的目标和教学过程不相符,容易脱节。教学中所有的一切丰富的、有趣的活动形式都是为音乐内容服务的,有些看似很热闹,顾及了学生的兴趣,但是它没有起到目标设定的音乐内容所要感受体验表现的作用。

1、过程与方法:

能加入江苏方言,运用甜美的音色演唱歌曲。

2、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对比演唱,肢体模仿等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江苏民歌的风格特点,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歌艺术的热爱。

3、知识与技能:

了解衬词在民歌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运用多种形式体会江苏民歌的地方韵味。

教学难点:

唱准歌曲的一字多音处

五、以读为本说教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聆听、演唱、演奏、编创以及综合性艺术表演等实践活动,多听音乐,多唱歌,多演奏乐器,多接触乐谱,不断积累音乐实践经验,并有效利用音乐教科书、音响音像资料及网络资源等,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学生的演唱、欣赏、演奏、综合等活动,都需要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去感受、去体验,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教学有效的组织者,起主导作用,对活动的内容随时进行适度的调控。音乐实践活动要注意的一点是,不仅要学生主动参与,教师也应该积极融入到学生当中,这样才能从中获得教学的第一手材料,才能教学相长,对今后的教学计划和安排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下载杨柳青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杨柳青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杨柳青说课稿5篇

    《杨柳青》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上午好,我是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杨柳青》是。。。。 音乐课标中的基本理念指出:要弘扬民族音乐,通过学习民族音乐增强民族意识和......

    杨柳青(推荐阅读)

    《杨柳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江苏民歌《杨柳青》,使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浓郁的扬州民歌风格; 2、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杨柳青》,并尝试用扬州方言来演唱; 3、讲授......

    杨柳青教学反思

    《杨柳青》教学反思这是一首扬州民间小调,这首小调歌词不固定,常填入诙谐,风趣,欢快的词句,本曲通过对党的赞颂抒发了美好生活所带来的喜悦之情和对家乡的热爱。歌曲的曲调为五声......

    杨柳青教学设计

    《杨柳青》教学设计 沭阳实验小学 王铸 教学内容: 苏少版版音乐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教材分析:  这是一首扬州民间小调,它以衬词“杨呀杨柳青”而得名。这首小调歌词不......

    《杨柳青》教学反思

    《杨柳青》教学反思 《杨柳青》教学反思1 这一课是音乐课改教材四年级下学期的歌曲教学课,教学目标设计是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并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创编活动,体现新课改的教育理......

    《杨柳青》教案分析(★)

    《杨柳青》教案分析 《杨柳青》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江苏民歌《杨柳青》,让学生能从中感受了解江南民歌委婉动听、清新流畅的浓郁的江南民歌风格 2、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

    《杨柳青》教学反思

    歌曲《杨柳青》教学反思 这一课是音乐课改教材七年级下学期的歌曲教学课,教学目标设计是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并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创编活动,体现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本课设计,我从......

    杨柳青说课

    《杨柳青》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上午好,我是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杨柳青》是。。。。 音乐课标中的基本理念指出:要弘扬民族音乐,通过学习民族音乐增强民族意识和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