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央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中车改[2015]36号)
中央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4〕40号)、《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4〕51号)等规定的要求,现就中央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有关事项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中央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各中央企业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不断加强公务用车管理,健全公务用车管理制度,规范公务用车运行。同时,结合生产经营实际,积极探索符合企业特点的公务出行保障方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目前仍然存在部分中央企业公务用车管理不够规范、公务用车配备范围过大、管理运行成本偏高、公务出行社会化、市场化水平较低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管理。
推进中央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总体要求的重要举措,是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的重要内容,是企业节约成本、提高运营效率的重要环节,是树立中央企业良好社会形象的迫切要求。各中央企业要充分认识进一步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扎实开展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各项工作。
二、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
(一)适用范围
本意见适用于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各人民团体(以下简称有关部门)所属的中央企业(不含境外中央企业,下同)。
本意见适用的人员和岗位主要是指符合公务用车配备条件的中央企业负责人(指上述中央企业领导班子成员),以及按照国家及有关部门的有关政策规定符合公务用车配备条件的其他人员和岗位(以下简称其他符合条件的人员)。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创新制度、分类保障。改革公务交通保障方式,完善差异化公务交通保障制度,推进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实现普通公务出行社会化,取消与经营和业务保障无关的车辆,从严配备并集中管理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
2.坚持厉行节约、提高效率。以公务交通成本节支情况作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评价标准,合理确定中央企业公务用车配备标准及公务交通补贴标准,并严格规范管理,切实保障履职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需要。3.坚持分级负责、稳妥推进。中央企业要充分结合本企业实际,周密制订改革实施方案,对子企业逐级落实责任,先易后难、分类分步、层层推进改革。
三、扎实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各项工作
(一)根据保障岗位履职和公务活动需要,分类分级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1.积极稳妥改革中央企业负责人公务交通保障方式。改革中央企业负责人公务用车实物供给方式,实行配备公务用车或者发放公务交通补贴。中央企业主要负责人原则上通过配备公务用车保障履职需要;中央企业副职负责人可由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公务交通保障方式。采取配备公务用车方式的,要严格执行中央以及有关部门关于公务用车配备的规定,不得发放任何形式的公务交通补贴。采取发放公务交通补贴方式的,要取消为企业负责人配备的公务用车,每月按标准发放公务交通补贴或者按年度计算的补贴标准内据实报销公务交通费用。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上限由有关部门综合考虑所属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需要、所在地党政机关公务交通补标准、公务用车改革成本节支及薪酬制度改革情况等因素合理确定,报中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备案后执行。
2.全面推动其他符合条件的人员实行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其他符合条件的人员(如总经理助理等岗位)公务出行全部实行社会化保障,取消配备公务用车方式。中央企业根据岗位特点和生产经营实际,在有关部门核定的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上限内,分档确定公务交通补贴标准,每月按标准发放公务交通补贴或者按年度计算的补贴标准内据实报销公务交通费用。
3.有序实施中央企业经营和业务保障等其他公务用车改革。中央企业应当取消与经营和业务保障无关的车辆,可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和机要通信、应急、特种专业技术服务(生产)、商务接待、执纪等实际需要保留适当的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车型应根据实际用途按照实用节俭的原则合理确定,并严格控制数量。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过程中,要优先淘汰使用效率低、运行维护成本高、配置标准明显偏高的公务用车。
取消为退休、离任或者调离本企业的人员配备的公务用车,不得为中央企业集团总部部门负责人及部门其他员工、非本企业人员等配备公务用车。
4.分级推进中央企业各级子企业(含分支机构,下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中央企业要统筹协调推进各级子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根据子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所处自然环境等客观因素以及规模、效益等情况合理确定公务交通保障方式,具备公务出行社会化保障条件的子企业负责人及其他符合公务用车配备条件的岗位和人员原则上要以社会化、市场化为方向进行改革,确需配备公务用车的可予以保障。中央企业要从严确定子企业的公务交通补贴标准和参改人员范围,合理控制其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的数量和配备标准。
(二)合理高效配置公务用车资源,加强公务用车管理 1.实行企业公务用车(含企业负责人公务用车,下同)集中统一管理。中央企业应对公务用车的购置(租赁)、更新、保养、维修以及日常使用等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配。新购置的公务用车应优先选用新能源汽车。完善公务用车使用管理程序,健全公务用车使用明细登记制度,确保每辆公务用车每次公务出行的详细信息有据可查。不得擅自增加公务用车数量,不得向子企业调换、借用公务用车及转嫁公务用车购置、租赁资金和运行费用。
2.合理控制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配置标准。中央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后保留的轿车型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配置标准原则上不高于中央企业副职负责人公务用车配置标准,新购置的轿车型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配置标准原则上要控制在购车价格18万元(不含车辆购置税,下同)以内、排气量1.8升(含)以下。商务车型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要控制在购车价格38万元以内、排气量3.0升(含)以下。确因生产经营需要等原因必须配备较高标准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的,企业应严格履行内部决策程序,并严格控制数量,集团总部原则上不超过2辆。
3.严格规范企业租赁公务用车管理。通过租赁公务用车保障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需要和企业日常经营业务的,视同配备公务用车进行管理。要严格按照本意见关于配备公务用车的规定控制租赁公务用车数量和标准,参照本地区同车型的市场租赁平均价格合理确定单车租赁价格,降低租赁费用。
4.加强企业公务用车费用预算管理。中央企业要将公务用车购置(含租赁)、运行维护等费用以及公务交通补贴纳入年度预算管理,明确预算编制、审核、调整、动态监测以及执行等规定和程序,严格控制公务用车开支范围和标准,每年编制公务用车专项预算方案并严格执行。
(三)统筹兼顾,完善公务用车相关配套改革制度
1.公开规范处置公务用车。中央企业要根据国家有关国有资产转让规定制定统一规范的公务用车处置办法,公开处置公务用车,防范国有资产流失。
2.妥善安置司勤人员。中央企业要根据配备、使用公务用车的实际需要,合理设置司勤人员岗位,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确定留岗人员。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妥善处理好与相关司勤人员的劳动关系,保障其合法权益。
3.完善企业公务交通保障制度。中央企业要按照本意见精神制订本企业公务出行保障制度,明确公务出行的保障方式、操作程序、管理办法以及公务交通补贴标准等,做好与企业国内差旅制度的有效衔接,不得为参改人员既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又提供公务用车保障。
4.健全责任追究制度。要将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管理情况、公务用车专项预算方案及执行情况、公务用车总量及使用明细等纳入厂务公开范围、本企业内部审计内容、外派监事会监督检查工作内容、巡视组巡视工作内容以及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范围。要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本意见要求及有关部门关于公务用车管理规定的责任人追究相关责任,予以严肃处理。
四、认真做好组织实施
(一)加强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组织领导。各中央企业要严格按照本意见精神研究制定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明确改革时限要求,统筹做好本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组织领导工作。对于正在开展或者已经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中央企业,要按照本意见要求进行规范。
(二)分步实施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各项工作。有关部门负责对所属中央企业的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进行审核。力争2016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中央企业集团总部的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2016年12月底前基本完成中央企业各级子企业的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
(三)努力营造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良好氛围。各中央企业要充分认识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统一思想,加强宣传,引导企业职工转变观念,营造理解和支持改革的良好氛围,及时有效解决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第二篇:中央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
中央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4〕40号)、《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4〕51号)等规定的要求,现就中央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有关事项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中央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近年来,各中央企业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不断加强公务用车管理,健全公务用车管理制度,规范公务用车运行。同时,结合生产经营实际,积极探索符合企业特点的公务出行保障方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目前仍然存在部分中央企业公务用车管理不够规范、公务用车配备范围过大、管理运行成本偏高、公务出行社会化、市场化水平较低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管理。
推进中央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总体要求的重要举措,是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的重要内容,是企业节约成本、提高运营效率的重要环节,是树立中央企业良好社会形象的迫切要求。各中央企业要充分认识进一步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扎实开展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各项工作。
二、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
(一)适用范围
本意见适用于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各人民团体(以下简称有关部门)所属的中央企业(不含境外中央企业,下同)。
本意见适用的人员和岗位主要是指符合公务用车配备条件的中央企业负责人(指上述中央企业领导班子成员),以及按照国家及有关部门的有关政策规定符合公务用车配备条件的其他人员和岗位(以下简称其他符合条件的人员)。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创新制度、分类保障。改革公务交通保障方式,完善差异化公务交通保障制度,推进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实现普通公务出行社会化,取消与经营和业务保障无关的车辆,从严配备并集中管理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
2.坚持厉行节约、提高效率。以公务交通成本节支情况作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评价标准,合理确定中央企业公务用车配备标准及公务交通补贴标准,并严格规范管理,切实保障履职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需要。3.坚持分级负责、稳妥推进。中央企业要充分结合本企业实际,周密制订改革实施方案,对子企业逐级落实责任,先易后难、分类分步、层层推进改革。
三、扎实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各项工作
(一)根据保障岗位履职和公务活动需要,分类分级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1.积极稳妥改革中央企业负责人公务交通保障方式。改革中央企业负责人公务用车实物供给方式,实行配备公务用车或者发放公务交通补贴。中央企业主要负责人原则上通过配备公务用车保障履职需要;中央企业副职负责人可由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公务交通保障方式。采取配备公务用车方式的,要严格执行中央以及有关部门关于公务用车配备的规定,不得发放任何形式的公务交通补贴。采取发放公务交通补贴方式的,要取消为企业负责人配备的公务用车,每月按标准发放公务交通补贴或者按计算的补贴标准内据实报销公务交通费用。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上限由有关部门综合考虑所属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需要、所在地党政机关公务交通补标准、公务用车改革成本节支及薪酬制度改革情况等因素合理确定,报中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备案后执行。
2.全面推动其他符合条件的人员实行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其他符合条件的人员(如总经理助理等岗位)公务出行全部实行社会化保障,取消配备公务用车方式。中央企业根据岗位特点和生产经营实际,在有关部门核定的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上限内,分档确定公务交通补贴标准,每月按标准发放公务交通补贴或者按计算的补贴标准内据实报销公务交通费用。
3.有序实施中央企业经营和业务保障等其他公务用车改革。中央企业应当取消与经营和业务保障无关的车辆,可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和机要通信、应急、特种专业技术服务(生产)、商务接待、执纪等实际需要保留适当的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车型应根据实际用途按照实用节俭的原则合理确定,并严格控制数量。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过程中,要优先淘汰使用效率低、运行维护成本高、配置标准明显偏高的公务用车。
取消为退休、离任或者调离本企业的人员配备的公务用车,不得为中央企业集团总部部门负责人及部门其他员工、非本企业人员等配备公务用车。
4.分级推进中央企业各级子企业(含分支机构,下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中央企业要统筹协调推进各级子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根据子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所处自然环境等客观因素以及规模、效益等情况合理确定公务交通保障方式,具备公务出行社会化保障条件的子企业负责人及其他符合公务用车配备条件的岗位和人员原则上要以社会化、市场化为方向进行改革,确需配备公务用车的可予以保障。中央企业要从严确定子企业的公务交通补贴标准和参改人员范围,合理控制其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的数量和配备标准。
(二)合理高效配置公务用车资源,加强公务用车管理 1.实行企业公务用车(含企业负责人公务用车,下同)集中统一管理。中央企业应对公务用车的购置(租赁)、更新、保养、维修以及日常使用等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配。新购置的公务用车应优先选用新能源汽车。完善公务用车使用管理程序,健全公务用车使用明细登记制度,确保每辆公务用车每次公务出行的详细信息有据可查。不得擅自增加公务用车数量,不得向子企业调换、借用公务用车及转嫁公务用车购置、租赁资金和运行费用。
2.合理控制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配置标准。中央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后保留的轿车型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配置标准原则上不高于中央企业副职负责人公务用车配置标准,新购置的轿车型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配置标准原则上要控制在购车价格18万元(不含车辆购置税,下同)以内、排气量1.8升(含)以下。商务车型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要控制在购车价格38万元以内、排气量3.0升(含)以下。确因生产经营需要等原因必须配备较高标准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的,企业应严格履行内部决策程序,并严格控制数量,集团总部原则上不超过2辆。3.严格规范企业租赁公务用车管理。通过租赁公务用车保障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需要和企业日常经营业务的,视同配备公务用车进行管理。要严格按照本意见关于配备公务用车的规定控制租赁公务用车数量和标准,参照本地区同车型的市场租赁平均价格合理确定单车租赁价格,降低租赁费用。
4.加强企业公务用车费用预算管理。中央企业要将公务用车购置(含租赁)、运行维护等费用以及公务交通补贴纳入预算管理,明确预算编制、审核、调整、动态监测以及执行等规定和程序,严格控制公务用车开支范围和标准,每年编制公务用车专项预算方案并严格执行。
(三)统筹兼顾,完善公务用车相关配套改革制度 1.公开规范处置公务用车。中央企业要根据国家有关国有资产转让规定制定统一规范的公务用车处置办法,公开处置公务用车,防范国有资产流失。
2.妥善安置司勤人员。中央企业要根据配备、使用公务用车的实际需要,合理设置司勤人员岗位,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确定留岗人员。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妥善处理好与相关司勤人员的劳动关系,保障其合法权益。
3.完善企业公务交通保障制度。中央企业要按照本意见精神制订本企业公务出行保障制度,明确公务出行的保障方式、操作程序、管理办法以及公务交通补贴标准等,做好与企业国内差旅制度的有效衔接,不得为参改人员既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又提供公务用车保障。
4.健全责任追究制度。要将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管理情况、公务用车专项预算方案及执行情况、公务用车总量及使用明细等纳入厂务公开范围、本企业内部审计内容、外派监事会监督检查工作内容、巡视组巡视工作内容以及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范围。要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本意见要求及有关部门关于公务用车管理规定的责任人追究相关责任,予以严肃处理。
四、认真做好组织实施
(一)加强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组织领导。各中央企业要严格按照本意见精神研究制定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明确改革时限要求,统筹做好本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组织领导工作。对于正在开展或者已经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中央企业,要按照本意见要求进行规范。
(二)分步实施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各项工作。有关部门负责对所属中央企业的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进行审核。力争2016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中央企业集团总部的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2016年12月底前基本完成中央企业各级子企业的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
(三)努力营造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良好氛围。各中央企业要充分认识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统一思想,加强宣传,引导企业职工转变观念,营造理解和支持改革的良好氛围,及时有效解决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意见
中办发〔2014〕51号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根据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规定,现就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以下简称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提出以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
近年来,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积极指导中央企业建立健全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管理制度,不断规范管理并取得积极成效。但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企业负责人配置豪华办公用房、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业务财经纪律用公款为个人办理消费卡等突招待铺张浪费、违反出问题,社会对此反映强烈。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严肃财经纪律,严禁用公款支付个人消费,对于促进中央企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树立良好社会形象,其有重要意义。各有关部门和中央企业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紧密结合企业实际,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管理,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务求取得扎扎实实的效果。
二、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
(一)适用范围
本意见适用于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各人民团体所属的中央企业。企业负责人是指上述中央企业的领导班子成员。
(二)基本原则
一一坚持依法依规。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坚决杜绝企业承担个人消费支出的行为。
一一坚持廉洁节俭。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反对铺张浪费,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一一坚持规范透明。通过完善制度、预算管理、加强监督,建立健全严格规范、公开、透明的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制度体系。
三、合理确定履职待遇
履职待遇是指为企业负责人履行工作职责提供的工作保障和条件,主要包括公务用车、办公用房、培训等。
(一)公务用车
企业负责人按照1人1车或多人1车配备公务用车,企业主要负责人公务用车配备(包括购置、租赁)标准为排气量2.5升(含)以下,购车侨格(不合车辆购置税)在38万元以新配备公务用车要严格执行配备标准,选用国产汽车,优先选用新能源汽车,不得增加高档配置或豪华内饰。不得以任何方式换用、借用、占用子企业或其他有利益关系的单位和个人的车辆“企业负责人未配备公务用车而发放公务交通补贴的,企业要制定实施办法,合理确定补贴标准。
(二)办公用房
企业负责人原则上只能配置使用一处办公用房,确因异地工作需要另行配置办公用房的,应当严格履行企业内部审核程序。企业主要负责人办公用房使用面标准按照不超过80平方米控制。严禁超标准新建办公用房,严禁豪华装饰办公用房,不得长期租用宾馆、酒店房间作为办公用房。
(三)培训
要围绕提高企业负责人政治和专业素质、创新和经营管理能力开展必要的培训。企业负责人参加各种学历教育以及为取得学位而参加在职教育的费用必须由个人承担。
四、严格规范业务支出
业务支出是指企业负责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因履行工作职责所发生的费用支出,主要包括业务招待、国内差旅、因公临时出国(境)、通信等方面的支出。
(一)业务招待。企业负责人开展商务和外事活动的请、赠送纪念品等,要严格按照有关部门确定的标准执行。其他公务招待活动参照党政机关公务接待标准执行,不得赠送纪念品。不得将业务招待费用以会议、培训、调研等费用的名义虚列、隐匿。
(二)国内差旅和因公临时出国(境)企业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财务会计制度,合理确定企业负责人国内差旅和因公临时出国(境)乘坐交通工具的类型和等级,以及住宿、就餐等标准。除特殊情况外,不得乘坐民航包机或私人、企业和外国航空公司的包机,不得租用商务机。严格规范国(境)外接待工作,严禁超标准接待。严禁用公款或变相用公款在国内和出国(境)旅游。
(三)通信。企业要参考电信市场资费标准合理确定企业负责人通信费用预算额度,在预算额度内按照财务制度严格规范执行。
五、严肃财经纪律,严禁公款用于个人支出
除接照本意见所规定的保障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之外,严禁违反财经纪律,用公款支付企业负责人个人支出。
(一)严禁按照职务为企业负责人个人设置定额消费。取缔企业用公款为企业负责人办理的理疗保健卡、运动健身卡、会所和俱乐部会员卡、高尔夫等各种消费卡。
(二)严禁用公款支付履行工作职、责以外的、应当由个人承担的消费娱乐活动、宴请、赠送礼品及培训等各种费用,坚决制正用公款支付与企业经营管理无关的各种消费行为。
(三)严禁企业负责人向子企业和其他有利益关系的单位转移各种个人费用支出。
(四)企业负责人退休或调离本企业后,企业不得继续为其提供履职待遇、业务支出。
六、加强监督管理
(一)明确管理责任。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监管职责对所属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进行指导监督。各企业要对本企业集团总部和各级子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进行规范管理和指导监督,通过制度规范和严格程序层层落实监管责任。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此项工作负主要责任,分管负责人和总会计师负分管责任。
(二)健全管理制度。各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规范所属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具体规定和相关标准。各企业要按照各有关部门要求,制定本企业集团总部和各级子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的实施细则,细化管理规定,严格审核程序,明确相关标准。
(三)实施预算管理。各企业要将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纳入预算管理,明确预算编制、审核、调整、动态监测及执行等规定和程序。各有关部门要对所属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预算实行备案管理,并作为经济责任审计和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企业内部要逐级实施預算管理,建立审批制度,将预算管理落实到位。
(四)坚持公开透明。企业各级负责人应当将个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预算及执行情况等,作为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康的重要内容,接受监督和民主评议。企业各级负责人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管理制度、预算及执行情况,要按照规定以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等形式定期公开,接受职工监督。
(五)加强监督检查。外派监事会、巡视组、审计部门等要将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情况纳入工作范围,形成企业内外部、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合力。企业要积极接受社会监督,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本意见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企业负责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和经济处罚;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要按照本意见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本地区国有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具体办法,指导监督本地区国有企业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各级企业负贵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严禁公款用于个人支出。
第三篇:烟草行业直属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
烟草行业直属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4〕40号)、《中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印发〈中央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中车改〔2015〕36号)等文件要求,现就行业直属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
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总体要求的重要举措,是规范行业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公务用车管理、提高使用效率、降低管理运行成本的重要环节,是树立行业良好社会形象的迫切要求。各单位要充分认识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扎实开展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各项工作。
二、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
(一)适用范围。
本意见适用于国家局、总公司直属各省级局(公司)、省级工业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合肥设计院、职工进修学院。
(二)基本原则。
— 1 — 1.坚持厉行节约、提高效率。以公务交通成本节支情况作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评价标准,合理确定行业各直属单位公务用车配备标准,并严格规范管理,切实保障岗位履职和专卖管理、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需要,实现公务出行便捷合理、交通费用节约可控、车辆管理规范透明、监管有效问责到位。
2.坚持从严从紧、尊重实际。严格执行中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有关政策要求,从行业车辆配备使用管理实际出发,取消与经营和业务保障无关的车辆,从严核定保留车辆,确保车辆只减不增、费用只减不增。
3.坚持分级负责、稳妥推进。分级管理、分步实施行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各直属单位要充分结合自身实际,周密制定改革实施方案,稳妥推进改革政策和措施落地。同时,指导和推动所属单位有序实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三、主要任务
(一)根据保障岗位履职、专卖管理和生产经营活动需要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1.明确行业直属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公务交通保障方式。行业直属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及由领导班子成员改任非领导职务的人员一般通过配备公务用车保障履职需要,也可选择采取发放交通补贴保障履职需要。采取配备公务用车方式的,严格执行行业关于公务用车配备的规定;采取发放公务交通补贴方式的,参照 — 2 — 本地区国有企业公务交通补贴标准发放补贴,取消为其配备的公务用车。
其他人员一律不配备公务用车,不发放任何形式的公务交通补贴。车改前未配公务用车岗位,车改后不得新配公务用车,也不得发放公务交通补贴。
2.实施行业直属单位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改革。行业直属单位应取消与经营和业务保障无关的车辆,可根据专卖管理、卷烟营销、烟叶生产、技术研发、原料保障、商务接待、机要通信、后勤管理、离退休干部管理、应急等实际工作需要配备必要的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其中专卖管理用车实行单列管理,单独列编、优先保障、专车专用,一般按照不超过5辆配备;个别打假打私任务较重单位,可按照不超过8辆配备,但须向国家局上报备案。省级局(公司)卷烟销量在500亿支(100万箱)以内的可配备不超过20辆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卷烟销量在500亿支—1000亿支(100万箱—200万箱)的可配备不超过25辆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卷烟销量在1000亿支—1500亿支(200万箱—300万箱)的可配备不超过30辆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卷烟销量在1500亿支(300万箱)以上的可配备不超过35辆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有烟叶生产经营业务的可适当增配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一般按照不超过5辆配备。省级工业公司卷烟生产规模在500亿支—1000亿支(100万箱—200万箱)的本级可配备不
— 3 — 超过25辆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卷烟生产规模在1000亿支—1500亿支(200万箱—300万箱)的本级可配备不超过30辆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卷烟生产规模在1500亿支(300万箱)以上的本级可配备不超过35辆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此外,因片区营销等业务需要,增加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配置数量的,须向国家局上报备案。郑州烟草研究院、合肥设计院、职工进修学院可配备不超过8辆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过程中,要优先淘汰使用效率低、运行维护成本高、配置标准明显偏高的公务用车。
取消为退休、离任或调离本单位人员配备的公务用车,不得为行业直属单位部门负责人及部门其他人员、非本单位人员等配备公务用车。
3.推进行业直属单位所属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行业直属单位要统筹协调推进所属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严格执行政策,加强督促指导,明确任务和时限要求,根据所属单位生产经营实际、所处自然环境等客观因素以及规模效益等情况合理确定公务交通保障方式,合理控制其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的数量和配备标准。
(二)加强公务用车管理。
1.实行公务用车(含领导班子成员用车,下同)集中统一管理。保留车辆要严格用于规定用途。行业直属单位应对公务用 — 4 — 车的购置(租赁)、更新、保养、维修以及日常使用等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配。严格执行公务用车使用更新年限有关规定,新购置的公务用车应优先选用国产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完善公务用车使用管理程序,健全公务用车使用明细登记制度,确保每辆公务用车每次出行的详细信息有据可查。不得擅自增加公务用车数量,不得向所属单位调用、借用公务用车及转嫁公务用车购置、租赁资金和运行费用。
2.合理控制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配置标准。行业直属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后,新购置车辆配置标准应严格执行行业车辆配备使用管理相关规定。确因地理环境和工作性质特殊等原因需配备较高标准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的,必须报国家局、总公司批准同意,原则上每个单位不超过2辆。
3.严格规范企业租赁公务用车管理。通过租赁公务用车保障班子成员履职需要和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业务的,视同配备公务用车进行管理。严格按照本意见关于配备公务用车的规定控制租赁公务用车数量和标准,参照本地区同车型的市场租赁平均价格合理确定单车租赁价格,降低租赁费用。
4.加强公务用车费用管理。行业直属单位要将公务用车购置(含租赁)、运行维护等费用纳入预算管理,明确预算编制、审核、调整、动态监测以及执行等规定和程序,严格控制公务用车开支范围和标准,每年编制公务用车专项预算方案并严格
— 5 — 执行。
(三)统筹兼顾,做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相关配套工作。1.公开规范处置公务用车。行业直属单位要根据国有资产管理有关规定,严格履行资产处置审批手续,以公开招标方式确定的评估、拍卖和解体机构,通过公开拍卖等方式进行处置,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2.妥善安置司勤人员。行业直属单位要根据配备、使用公务用车的实际需要,合理设置司勤人员岗位,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确定留岗人员。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妥善处理好与相关司勤人员的劳动关系,保障其合法权益。
3.完善公务交通保障制度。行业直属单位要按照本意见精神制定本企业公务出行保障制度,明确公务出行保障方式、操作程序、管理办法等,做好与国内差旅费制度的有效衔接。
4.加强监督检查。行业直属单位要将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情况、公务用车专项预算方案执行情况、公务用车总量及使用明细等纳入企务公开范围、内部审计内容、巡视工作内容以及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范围。要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本意见要求以及有关公务用车管理规定的责任人追求相关责任,予以严肃处理。
四、组织实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行业直属单位要高度重视公务用 — 6 — 车制度改革工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明确负责部门和人员,加强协调配合,按照本意见精神制定本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并认真抓好组织实施。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应包括组织机构、适用岗位和人员、具体保障方式、保留和取消车辆明细、公务交通节支测算、司勤人员安置方案、车辆处置方式等内容,并报国家局备案。
(二)分步实施行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行业直属单位要在2017年12月底前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结合本地区和行业实际,指导所属单位开展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在2018年6月底前完成所属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
(三)努力营造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良好氛围。行业直属单位要认真做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组织宣传、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工作,营造理解和支持改革的良好氛围,及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第四篇:青岛属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青岛市市属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文件及政策解读
青岛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年8月
青车改组字〔2018〕4号
关于印发《青岛市市属企业公务用车制度
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区(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市直各部门、市直属企业:
《青岛市市属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已经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请及时向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
附件: 青岛市市属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
青岛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2018年8月16日
青岛市市属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办发〔2014〕40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总体方案>的通知》(鲁办发〔2015〕45号),根据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青办发〔2016〕15号),参照中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印发的《中央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中车改〔2015〕36号)和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印发的《山东省省属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鲁车改组字〔2018〕3号),结合我市市属企业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改革目标和总体要求
(一)改革目标。按照中央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总体要求,坚持社会化、市场化、公开化方向,推动市属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规范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通过合理区分配置公务用车资源,在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及对外业务开展的基础上,创新公务交通保障方式,降低公务交通费用,实现市属企业公务用车出行便捷、费用可控、管理规范、监管到位,基本形成符合市属企业实际的公务用车制度。
(二)总体要求 1.坚持创新制度、分类保障。改革公务交通保障方式,完善差异化公务交通保障制度,推进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实现普通公务出行社会化,取消与生产经营和业务保障无关的车辆,从严配备生产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
2.坚持厉行节约、提高效率。以公务交通成本节支情况作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评价标准,合理确定市属企业公务用车配备标准及公务交通补贴标准,确保改革后公务交通费用低于改革前支出,切实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3.坚持统一部署、分级负责。市属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要根据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有序推进。市属企业要充分结合自身实际,周密制订改革实施方案,对各级子公司逐级落实责任,先易后难、分类分步、层层推进改革。
4.坚持从严从紧、严格管理。合理高效配置公务用车资源,从严核定保留车辆,从紧确定公务交通补贴范围和标准,坚决避免违规配备和使用公务用车现象。集中管理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引入先进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切实提高公务用车管理水平。
5.坚持公开透明、接受监督。市属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要加强内部监督,按照厂务公开的要求,广泛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严格履行相关程序。
二、改革范围
(一)单位范围。市属国有企业(包括市直企业和市直部门所属企业)参加本次改革。本意见中所称市直企业是指企业领导班子由市委和市委委托管理的国有企业,本意见中所称的市直部门所属国有企业是指市直部门根据上级批准负责管理的国有企业。
(二)人员范围。由市委和市委委托管理的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参加市属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本意见中所称市属企业负责人是指由市委和市委委托管理的企业领导班子成员。
三、主要任务
(一)分类分级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1.积极稳妥改革市属企业负责人公务交通保障方式。改革市属企业负责人公务用车实物供给方式,实行配备实物保障公务用车或者发放公务交通补贴两种方式保障公务出行。市直企业正职负责人原则上通过配备实物保障公务用车保障履职需要,也可以自愿参加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市直企业副职负责人原则上取消配备公务用车,采取发放公务交通补贴方式。
采取配备实物保障公务用车方式的,要严格执行青岛市及有关部门关于公务用车配备的规定,不得发放任何形式的公务交通补贴。采取发放公务交通补贴方式的,要取消为企业负责人配备的公务用车。市直企业公务交通补贴标准参照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青办发〔2016〕15号)确定。
2.分级推进市属企业各级子公司(含分支机构,下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市属企业要统筹协调推进各级子公司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根据子公司生产经营实际、所处自然环境等客观因素以及规模、效益等情况合理确定公务交通保障方式,具备公务出行社会化保障条件的子公司负责人原则上要以社会化、市场化为方向进行改革,确需配备公务用车的可予以保障。市属企业要从严确定子公司的公务交通补贴标准和参改人员范围,合理控制其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的数量和配备标准。
3.有序实施市属企业经营和业务保障等其他公务用车改革。市属企业应当取消与经营和业务保障无关的车辆。在充分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上,为保持企业竞争力,建立面向市场的快速反应机制,可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和机要通信、应急、特种专业技术服务(生产)、商务接待、执纪等实际需要保留适当的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车型应根据实际用途按照实用节俭的原则合理确定,并严格控制数量。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过程中,要优先淘汰使用效率低、运行维护成本高、配置标准明显偏高的公务用车。
企业不得为集团总部部门负责人及部门其他员工、非本企业人员等配备公务用车。
(二)合理高效配置公务用车资源,加强公务用车管理 1.实行企业公务用车集中统一管理。市属企业应对公务用车的购置(租赁)、更新、保养、维修以及日常使用等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配。新购置的公务用车应当选用国产汽车,优先选用新能源汽车,不得增加高档配置或豪华内饰。维修、保养应通过招标方式定点选择维修单位,确保维修保养整个过程公开透明,有效控制公务用车费用。参改企业应进一步完善公务用车使用管理程序,健全公务用车使用明细登记制度,确保每辆公务用车每次公务出行的详细信息有据可查。
2.合理控制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配置标准。各级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后保留的轿车型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配置标准执行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市直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意见〉的通知》(青办发〔2015〕11号)规定。新购置的轿车型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配置标准原则上要控制在购车价格18万元(不含车辆购置税,下同)以内、排气量1.8升(含)以下。商务车型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要控制在购车价格38万元以内、排气量3.0升(含)以下。确因生产经营需要、行业地域等客观因素原因必须配备较高标准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或者配备越野车(含SUV)的,企业应严格履行内部决策程序,并严格控制数量,集团总部原则上不超过2辆。
3.严格规范企业租赁公务用车管理。通过租赁公务用车保障企业负责人履职需要和企业日常经营业务的,视同配备公务用车进行管理。要严格执行本意见关于配备公务用车的规定,控制租赁公务用车数量和标准,参照本地区同车型的市场租赁平均价格合理确定单车租赁价格,降低租赁费用。公务用车租赁公司的选择应严格履行市场化招投标程序,严禁关联交易、利益输送等情况的发生。
4.加强企业公务用车费用及公务交通补贴预算管理。市属企业要将公务用车购置(含租赁)、运行维护等费用以及公务交通补贴纳入预算管理,明确预算编制、审核、调整、动态监测以及执行等规定和程序,严格控制公务用车开支范围和标准,每年编制公务用车专项预算方案并严格执行。要合理设置会计明细科目,实现单车成本费用核算。公务用车改革后公务用车费用及发放的交通补贴原则上不得高于改革前的公务用车费用。
(三)统筹兼顾,完善公务用车相关配套改革制度 1.公开规范处置公务用车。取消的公务用车,要遵循公开公平、集中统一、规范透明、避免浪费的原则,根据有关国有资产转让规定制定统一规范的公务用车处置办法,公开招标评估、拍卖机构,通过公开拍卖等方式公开处置。处置工作要按照封存停驶、鉴定评估、移交车辆、公开拍卖、收入上缴、核销账务六个步骤进行,防止甩卖和贱卖现象,防范国有资产流失。对未能及时处置的车辆,可以采取设立过渡性车辆服务中心或社会化车辆租赁公司的方式,进行市场化运作,减少车辆闲置浪费。
2.妥善安置司勤人员。市属企业根据改革后实际需求,合理设置司勤人员岗位,从现有在职司勤人员中采取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方式确定留用人员。对未留用的司勤人员,原则上以内部消化为主,通过内部转岗、开辟新的就业岗位等措施妥善安置;对其他未留用的司勤人员,要做好劳动合同的终止、解除工作,并依法进行经济补偿,维护其合法权益。要妥善做好司勤人员安置工作,确保改革平稳推进,避免不稳定因素的产生。
3.完善企业公务交通保障制度。市属企业要按照本意见精神制定本企业公务出行保障制度,明确公务出行的保障方式、操作程序、管理办法以及公务交通补贴标准等。鼓励企业负责人实行公务交通补贴方式参加改革,鼓励公务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根据所处区域及自然地理等实际情况,做好公务交通补贴保障范围与企业差旅制度涵盖范围的衔接。在公务交通补贴范围内的普通公务出行不得使用公务用车。在公务交通补贴保障范围之外的公务出行,根据企业差旅制度规定及实际情况选择公共交通、社会化保障的方式进行保障。
四、严肃公务用车纪律
(一)严肃公务用车使用纪律。市属企业要严肃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和公务用车使用管理纪律。严禁公车私用,任何人不得因私使用公务用车;不得变相超编制、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不得以任何方式换用、借用、占用子公司或其他单位和个人的车辆及转嫁公务用车购置、租赁资金和运行费用;不得向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车辆;不得以各种名义占用经营及业务保障用车或长期租用车辆变相作为个人固定用车;不得既领取公务交通补贴、又违规乘坐公务用车;不得为中层及以下管理人员等配备公务用车,防范实行变相的公务交通补贴全员福利化;不得为退休、离休、离任(含调离本企业)的原企业负责人发放交通补贴或报销应由个人承担的交通费用。
(二)加强公务用车使用监管。市属企业纪检部门要强化监督检查,及时受理群众举报,依法依纪严肃查处违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政策和公务用车管理规定的行为。将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管理情况、公务用车专项预算方案及执行情况、公务用车总量及使用明细等纳入厂务公开范围、本企业内部审计内容、监事会监督检查工作内容、巡视组巡视工作内容以及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范围。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分工,强化监督管理,推动公务用车监督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要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规定的责任人追究相关责任,予以严肃处理。
五、认真做好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政策性强、时间紧、任务重,各市属企业要严格掌握中央和省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政策标准,明确改革任务和时限要求,统筹做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组织领导工作。企业主要负责人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亲自抓、负总责,明确专门机构和人员,认真做好组织实施。
(二)精心组织实施。市属企业要在深入研究、全面摸底、细致测算的基础上,按照本意见要求认真制定本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包括本企业节支率详细测算情况),报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或或所属主管部门审批。其中,市直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报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市直部门所属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报市主管部门审批,并报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备案。各参改企业要根据批准的改革方案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三)营造良好氛围。市属企业要充分认识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统一思想,加强宣传,做好政策解读,阐释改革的目的和意义,引导企业职工转变观念。同时正确引导社会外部舆论,努力营造理解和支持改革的良好氛围,确保各项改革工作落到实处。
本意见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已实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市属国有企业按本意见统一规范执行。
报:省公车改革领导小组,送:市车改办成员单位。
青岛市公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年8月16日印发
《青岛市市属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实施意见》政策解读
根据中央、省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政策,依据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青办发〔2016〕15号),对青岛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青岛市市属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青车改组字〔2018〕4号)(以下简称《企业车改意见》)进行详细解读,便于规范操作市属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一、改革目标和时间要求
(一)改革目标。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促进企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规范市属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合理确定公务用车改革人员范围、规范公务用车配备和公务交通补贴标准。市属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在切实保障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及对外业务开展的基础上,确保改革后公务用车费用及发放的交通补贴不得高于改革前的公务用车费用,推动建立与企业负责人履职特点和生产经营需要相适应的公务出行配套保障制度。
(二)时间要求。“全市企业单位公车改革动员部署培训会”结束后,市直企业要按照市车改办通知要求,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本企业(本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的制订工作,并及时报送市车改办初审,初审通过后5个工作日内将正式方案报送市车改工作领导小组审批。
市直部门所属企业要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本企业(本部)的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的制定工作,并及时报所属市主管部门初审,初审通过后5个工作日内将正式方案报主管部门审批。
市属企业各级权属子公司(含分支机构)的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由市属企业(集团)负责审批,于9月底前全部完成。
二、改革范围
(一)市委和市委委托管理的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参加市属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二)实施契约化管理的高级管理人员,原则上参照同职级领导班子成员参加车改;个别通过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在契约合同中对公务用车或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已有约定的,按约定执行。
三、主要任务
(一)公务交通保障方式。依据《企业车改意见》,市直企业正职负责人原则上通过配备公务用车保障履职需要,也可以自愿选择发放公务交通补贴方式参加车改。市直企业副职负责人(包括兼任子公司主要负责人的)取消配备公务用车,采取发放公务交通补贴方式。对于本次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前已实行车改的市属企业,并通过发放公务交通补贴方式保障正职负责人公务出行的,允许企业正职负责人按照《企业车改意见》规定重新选择配备公务用车。本次改革后,选择通过发放公务交通补贴保障市属企业正职负责人公务出行的企业,原则上不再允许重新为企业正职负责人配备公务用车。
(二)公务交通补贴标准。市直企业正职负责人不超过1560元/月、副职不超过1430元/月。公务交通补贴属于履职待遇事项,在企业负责人薪酬之外单列,为税前收入。
(三)改革后公务用车配备标准。
1.关于企业负责人公务用车配备。根据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市直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意见〉的通知》(青办发〔2015〕11号)规定,改革后企业主要负责人公务用车的配备标准,按照排气量2.0升(含)以下、购车价格(不含车辆购置税)28万元以内控制。
2.关于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配备
一是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类别界定。参照中央和省属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政策解释,企业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一是直接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车辆,如旅游公司的旅游巴士、物流公司的物流用车以及各类特殊车型的工程用车等;二是保障企业正常业务开展必需使用车辆,如机要通信用车、应急用车、保密用车、商务活动用车等;三是需要搭载专业器械的专用车辆,如电力维修车、电信维修车等;四是异地办公且两地距离较远的(例如跨地区)企业使用的通勤车;五是用来保障企业生产经营,且不宜或者难以通过社会化市场化方式替代的车辆(例如地处偏远的矿山、工程类企业)。二是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配备标准。改革后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配备标准,按照《企业车改意见》关于“新购置车辆”标准执行。其中,轿车型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配置标准原则上要控制在购车价格18万元(不含车辆购置税,下同)以内、排气量1.8升(含)以下;商务车型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要控制在购车价格38万元以内、排气量3.0升(含)以下。确因生产经营需要、行业地域等客观因素原因必须配备较高标准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或者配备越野车(SUV)的,企业应严格履行内部决策程序,集团总部原则上不超过2辆。
(四)关于公务用车保留问题。企业应根据生产经营实际需要,本着从严从紧、节约开支的原则,按照上述公务用车配备标准,确定拟保留的车辆。其中,对于目前正在使用的公务用车,原购车价格超过上述规定的,但当前公务用车净值已达到上述规定价格以内的,本着节约的原则可以保留,使用到车辆报废为止,并逐步更新替换为符合标准的车辆。
本次改革前,企业已自行实施车改且保留公务用车数量较少的,按照改革后比改革前公务交通成本节支的原则,可新增(购置或租赁)必要的公务用车。相关企业新增车辆数量,由市车改办参照同行业、同规模企业公务用车保留数量,根据市属企业车改总体情况统筹把握、合理确定。
改革后,经批准保留的公务用车数量在一定时期内应保持稳定,达到更新或者报废标准的由企业(集团)按规定配备标准更新,不再重新报批;因企业改革重组、经营范围发生重大变化、规模增加等确需新增车辆的,应按有关规定严格履行审批程序。
(五)关于改革后保留的公务用车使用管理问题
1.关于公务交通补贴保障范围内的普通公务出行。企业所在地为市内四区(指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的市属企业,领取公务交通补贴的企业负责人普通公务出行不得使用公务用车;企业所在地为市内四区以外的市属企业,领取公务交通补贴的企业负责人普通公务出行范围原则上按企业所在地党政机关公务交通补贴保障范围确定。
2.关于应急公务用车使用范围。领取公务交通补贴的市属企业负责人执行重大抢险救灾、事故处理、社会安全等特殊任务;处理时限性强利用私人或社会车辆无法保障的紧急公务或突发事件;参加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市纪委以及市直部门召集的紧急会议或公务活动,以及前往非公务车辆不便出入的重要场所,可使用公务用车。
3.关于特殊情况下公务用车使用范围。领取公务交通补贴的市属企业负责人在市属企业所在地(设区的市)市区范围内,因特殊情况不便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使用个人车辆时的公务出行,可使用公务用车,但须参照出租车收费标准交纳费用并上交企业。
因交通不便、时间要求紧、出行人员多等因素不便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调研考察、检查督导等集体公务出行,以及参加有公函的公务接待、外事活动等可使用公务用车。
4.关于租用社会车辆问题。改革后保留车辆无法保障必要公务出行,企业可租用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选定的汽车租赁企业的车辆,但必须从严控制租车范围、车型和数量,不得租用超标车辆,并做好租车登记、台账资料留存等工作。
5.关于规范公务交通补贴发放的问题。对于职务变动的市属企业负责人,自职务调整的次月起按新标准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对于调入或新任职的市属企业负责人,自任职文件印发的次月计发公务交通补贴。
6.关于异地交流任职市属企业负责人探亲交通费用。异地交流任职的市属企业负责人往返任职地与家庭主要居住地的城市间公共交通费用,按有关规定报销。企业不得安排公务用车接送。
7.市属企业负责人离任后,到市人大、市政协以及其他有关部门任职的,工资关系等按规定仍保留在原企业的,涉及原任职企业公务活动的,由原任职企业按规定保障其公务出行,不得为其配备专车、不得发放公务交通补贴。
8.市属企业所属离退休干部管理机构用车暂不纳入此次车改范围,仍由企业按原规定执行。
(六)关于其他人员车改问题。本次车改的人员范围是市直企业负责人,企业其他人员不属于本次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范围。防范实行变相的公务交通补贴全员福利化。
(七)公车改革成本节支分析。各市属企业要按照《企业车改意见》,详细分析本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前、改革后总支出,明确节支目标。
改革前公务交通总支出=涉改公务用车(间实际更新和新增公务用车)平均购置费+涉改公务用车运行费+涉改司勤人员支出+已实行车改的企业负责人交通补贴+其他相关支出。(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
改革后公务交通总支出=改革后公务交通补贴支出+拟新增公务用车平均购置费用(含运行费)+保留涉改公务用车运行费+涉改司勤人员的支出+其他相关支出。
节支率=(1-改革后公务交通总支出/改革前公务交通总支出)*100%
①公务用车平均购置费=公务用车购置费总额÷10年;
②司勤人员支出包括人工工资总额(含行车补贴)、五险一金等保险费用和福利费等费用支出。
③改革后交通成本测算应按上述事项、支出标准等折算为成本。
④其他相关支出包括租赁公务用车费用、大型会议及重大活动等公务活动交通保障费用等。
四、完善公务用车相关配套改革制度
(一)公开规范处置公务用车。具体按照《企业车改意见》有关要求执行。
(二)建立相关配套改革制度。主要包括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公务用车改革配套制度,如相应的车辆管理办法、公务用车专项预算办法等。同时,做好公务交通保障范围与企业差旅制度的有效衔接。
五、关于市属企业各级子公司(含分支机构)车改问题
(一)其他企业参改范围。市属企业各级全资、控股子公司均要进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二)从严确定各级子公司参改范围及标准。按照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大中小微企业划分办法(2017)》规定,属于大型企业的子公司,正职负责人可配备公务用车,也可采取发放公务交通补贴的方式实施车改,副职负责人可采取发放公务交通补贴的方式进行车改。其他子公司负责人取消配备公务用车,不得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其中,矿山、工程类企业,确因生产经营实际需要,正职负责人可配备公务用车。子企业负责人配备公务用车标准为:排气量1.8升(含)以下、购车价格(不含车辆购置税)18万元以内。
各级子公司负责人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不超过市属企业(集团)副职负责人标准。子公司纳入车改范围的人员及补贴标准具体由市属企业(集团)确定。
(三)市属企业(集团)统筹推进各级子公司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根据子公司的生产经营实际、所处自然环境等因素周密制订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六、关于市直有关部门(单位)所属国有企业车改问题
按照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大中小微企业划分办法(2017)》对企业规模划分的有关规定,大型企业的正职负责人可配备公务用车,也可采取发放公务交通补贴的方式实施车改,副职负责人可采取发放公务交通补贴的方式进行车改。其中,正职负责人公务用车配备标准为:排气量1.8升(含)以下、购车价格(不含车辆购置税)18万元以内;采取发放公务交通补贴方式的,正职负责人补贴标准不超过1560元/月,副职负责人补贴标准要低于正职负责人,具体由企业主管部门(单位)确定。
市直有关部门(单位)所属的其他企业,企业负责人取消配备公务用车,不得领取公务交通补贴。在规定区域内的公务出行,可采取按规定报销公务交通费用或其他符合规定的方式予以保障。
七、关于改革方案的制定和报送
(一)方案制订。市属企业按照市车改办《关于报送市属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关于报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请示》模版(另行发文)研究制定本企业公车改革实施方案。
(二)报送程序。市直企业将本企业(集团本部)公车改革实施方案(纸质版1份)报送市车改办初审;初审合格后,市直企业将本企业(集团本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纸质版10份),首页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签字、加盖单位公章(附表1-5首页均加盖公章)后正式报送市车改工作领导小组审批。电子版通过金宏网发送市车改办(市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处)。
市直部门所属企业公车改革实施方案报市主管部门审批。市主管部门将本系统所涉及企业(包含各级权属子公司及分支机构)车改方案全部审批完成后,汇总形成统一的汇报材料(纸质版7份),由部门主要负责人签字、加盖单位公章(附件中涉及单户企业车改方案均需企业主要负责人签字并加盖企业公章)后,于9月份最后一个工作日前正式报市车改工作领导小组备案。电子版通过金宏网发送市车改办(市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处)。
市直企业各级权属子公司(含分支机构)的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报市直企业(集团)审批,市直企业将本企业(集团)所涉及子企业车改方案全部审批完成后,汇总形成统一的汇报材料(纸质版7份),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签字、加盖单位公章(附件中涉及单户企业车改方案均需企业主要负责人签字并加盖企业公章)后,于9月份最后一个工作日前正式报市车改工作领导小组备案。电子版通过金宏网发送市车改办(市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处)。
八、加强组织领导
市属企业主要负责人是本企业公务用车改革的“第一责任人”,企业要明确本单位公务用车改革的分管负责人、专门机构和联络人员,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市直部门(单位)可参照市直企业车改程序,借鉴市车改办《关于报送市属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关于报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请示》模版,组织本系统企业车改工作。
各区(市)参照市级改革模式组织本区域企业公车改革,改革实施意见须报市车改办备案。
业务咨询联系人:
市政府国资委:
骆呈军
83786809
***
市发展改革委:
盛文宝
85911322
***
市机关事务局:
刘润先
85913307
***
市
财
政
局:
张金波
85855853
***
市人力资源社保局: 唐起照
85912182
***
收发文件: 府新大厦0610 电话: 85822823 85822760
事业单位审批:
府新大厦0608
电话: 85822681
企业审批:
府新大厦0606
电话: 85822660
第五篇:《聊城市市属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聊城市市属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实施意见》政策解读
一、改革目标和时间要求
(一)改革目标。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促进企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规范市属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合理确定公务用车改革人员范围、规范公务用车配备和公务交通补贴标准。市属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在切实保障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及对外业务开展的基础上,确保改革后公务用车费用及发放的交通补贴不得高于改革前的公务用车费用,推动建立与企业负责人履职特点和生产经营需要相适应的公务出行配套保障制度。
(二)时间要求。市属企业(本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务于10月30日前报送至所属国资监管机构,各国资监管机构务于11月20日前将审核后的所属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分企业报送至市车改办审批。与市车改办沟通时间定于11月13日至16日。整体改革完成时间为2018年年底。
二、改革范围
市委和市国资委管理的企业领导班子成员(以下简称市属企业负责人)参加市属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三、主要任务
(一)公务交通保障方式。市属企业正职负责人原则上通
2的,但当前公务用车净值已达到上述规定价格以内的,本着节约的原则可以保留,使用到车辆报废为止,并逐步更新替换为符合标准的车辆。
本次改革前,企业已自行实施车改且保留公务用车数量较少的,按照改革后比改革前公务交通成本节支的原则,可新增(购置或租赁)必要的公务用车。相关企业新增车辆数量,由市车改办参照同行业、同规模企业公务用车保留数量,根据市属企业车改总体情况统筹把握、合理确定。
改革后,经批准保留的公务用车数量在一定时期内应保持稳定,达到更新或者报废标准的由企业(集团)按规定配备标准更新,不再重新报批;因企业改革重组、经营范围发生重大变化、规模增加等确需新增车辆的,应按有关规定严格履行审批程序。
(五)关于改革后保留的公务用车使用管理问题
主要参照市车改办《关于市级党政机关公车改革后保留车辆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聊车改办字〔2017〕10号)规定执行。
1.关于公务交通补贴保障范围内的普通公务出行。聊城城区范围内,领取公务交通补贴的企业负责人普通公务出行不得使用公务用车。
2.关于应急公务用车使用范围。领取公务交通补贴的市属企业负责人执行重大抢险救灾、事故处理、社会安全等特殊任务;处理时限性强利用私人或社会车辆无法保障的紧急公务或突发事件;参加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市纪委监委以及市直部门召集的紧急会议或公务活动,以及前往非公务车辆不便出入的重要场所,可使用公务用车。
3.关于特殊情况下公务用车使用范围。领取公务交通补贴的市属企业负责人在聊城城区范围内,因特殊情况不便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使用个人车辆时的公务出行,可使用公务用车,但须参照出租车收费标准交纳费用并上交企业。
因交通不便、时间要求紧、出行人员多等因素不便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调研考察、检查督导等集体公务出行,以及参加有公函的公务接待、外事活动等可使用公务用车。
4.关于租用社会车辆问题。改革后保留车辆无法保障必要公务出行,企业可租用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选定的汽车租赁企业的车辆,但必须从严控制租车范围、车型和数量,不得租用超标车辆,并做好租车登记、台账资料留存等工作。
5.关于规范公务交通补贴发放的问题。对于职务变动的市属企业负责人,自职务调整的次月起按新标准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对于调入或新任职的市属企业负责人,自任职文件印发的次月计发公务交通补贴。
6.市属企业所属离退休干部管理机构用车暂不纳入此次车改范围,仍由企业按原规定执行。
(六)关于其他人员车改问题
618万元以内。
各级子公司负责人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不超过市属企业副职负责人标准。子公司纳入车改范围的人员及补贴标准具体由市属企业确定。
3.市属企业统筹推进各级子公司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根据子公司的生产经营实际、所处自然环境等因素周密制订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七、关于市直有关部门(单位)所属国有企业车改问题 按照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大中小微企业划分办法(2017)》对企业规模划分的有关规定,中型企业的正职负责人可配备公务用车,也可采取发放公务交通补贴的方式实施车改,副职负责人可采取发放公务交通补贴的方式进行车改。其中,正职负责人公务用车配备标准为:排气量1.8升(含)以下、购车价格(不含车辆购置税)18万元以内;采取发放公务交通补贴方式的,正职负责人补贴标准不超过960元/月,副职负责人补贴标准要低于正职负责人。具体由企业主管部门(单位)确定。
市直有关部门(单位)所属的其他企业,企业负责人取消配备公务用车,不得领取公务交通补贴。在规定区域内的公务出行,可采取按规定报销公务交通费用或其他符合规定的方式予以保障。
聊城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