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
【发布单位】北京市
【发布文号】京政办发[2006]48号 【发布日期】2006-07-25 【生效日期】2006-07-2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北京市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通知
(京政办发[2006]48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精神,切实加强本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国有资产,经市政府同意,本市于2006年8月1日至12月31日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重要意义
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首都公共财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完整的必要途径。
二、工作范围
经机构编制部门批准成立的本市行政事业单位和民政部门批准成立的与财政发生缴拨款关系的本市社会团体均纳入资产清查工作范围。同时,本市行政事业单位投资兴办的企业也纳入此次资产清查范围,并按照《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等相关规定执行。
三、主要任务
(一)全面摸清行政事业单位“家底”。通过资产清查工作,真实、完整地反映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和财务状况,为编制部门预算提供可靠依据。全面核查行政事业单位各类财产和债权债务,核实人员状况、收入来源、支出结构及水平等基本情况。
(二)查找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资产管理的薄弱环节。加强各单位资产及财务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立和完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国有资产的动态管理。按照国家会计制度有关规定对清理出的问题要重新核实,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三)全面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推动资产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为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要求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奠定基础。
四、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本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组织领导,经市政府批准,成立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资产清查领导小组),为市政府临时机构,负责本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待资产清查工作完成后自行撤销。领导小组组长由常务副市长翟鸿祥兼任,副组长由市政府副秘书长黎晓宏、市财政局局长吴世雄兼任,成员包括市财政局、市编办、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负责同志。资产清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具体负责本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的日常工作。
各区、县政府要相应成立临时机构,按照“统一政策、统一方法、统一步骤、统一要求和分级管理”的要求,组织好本区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各市属单位要建立由资产、财务、人事、基建、后勤等相关部门组成的资产清查组织机构,组织实施本部门及所属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积极配合社会中介机构,做好资产清查结果的核实和申报工作;认真分析总结资产清查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对资产清查过程中数字不实、弄虚作假的行为,要根据相关规定严肃处理。
本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区、县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司其职,积极配合,确保资产清查工作顺利完成。
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实施方案
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实施方案
为加强我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及有效利用,按照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资产管理原则,建立我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对国有资产的动态管理。根据财政部《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暂行规定》的要求,经市政府批准,我市从2006年8月1日至12月31日,在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范围内开展资产清查工作。为加强领导,保证此项工作顺利实施,制定本方案。
一、资产清查的范围
2006年7月31日以前,经机构编制部门批准成立的行政事业单位和经民政部门批准成立的与财政部门发生缴拨款关系的社会团体,均列入此次资产清查工作的范围。
行政事业单位投资兴办的企业,也一并列入本次资产清查范围。具体政策执行《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及其配套政策。
二、资产清查工作的组织机构及职责
按照“统一政策、统一方法、统一步骤、统一要求和分级管理”的原则,按行政隶属关系,市和区县政府分别负责组织本级政府管辖范围内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清查工作;主管部
门按照财务隶属关系,具体组织所属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各单位具体实施本单位的资产清查工作。
为切实加强领导,保证资产清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经市政府批准,成立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以下简称“市资产清查领导小组和市资产清查办公室”)。
(一)资产清查领导小组的组成及其职责
市资产清查领导小组是我市资产清查工作的领导机构,翟鸿祥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黎晓宏副秘书长和市财政局吴世雄局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市编办、市发改委、市国资委、市建委、市监察局、市人事局、市审计局、市统计局、市国土局、人行营业管理部、市社团办和市财政局主管领导组成。
各区县政府比照市资产清查领导小组组建相应临时机构,在市资产清查领导小组指导下,负责指导本地区资产清查工作。
各级资产清查领导小组的职责,一是确定本地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总体工作方案;二是组织、指导、监督和检查本地区资产清查工作;三是对资产清查中发现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和处理;四是审核确认本地区资产清查最终结果。
(二)资产清查办公室的组成及其职责
市资产清查办公室是市资产清查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设在市财政局。主要负责全市资产清查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实施。
办公室主任由市财政局王文杰副局长担任,成员由市资产清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联络员组成。各区县比照市资产
清查办公室确定工作机构。
各级资产清查办公室的职责,一是根据资产清查领导小组制定的总体方案,负责制定本地区资产清查工作计划、实施方案;二是组织召开资产清查动员大会及相关业务培训工作;三是协调反映资产清查中发现的问题,重大问题向同级资产清查领导小组汇报;四是对资产清查清理出的各项资产盘盈、盘亏、损失和资金挂账,按照资产清查政策和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分项提出处理意见;五是编制资产清查报表、撰写资产清查专项报告;六是汇总上报本地区资产清查最终结果。市资产清查办公室负责制定资产清查工作有关文件及软件开发工作。
(三)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为确保资产清查工作顺利进行,各行政事业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配备业务骨干,负责本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领导和具体实施。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组织机构的职责:一是依照国家和北京市有关资产清查政策、制度及有关文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二是组织所属单位层层开展资产清查自查工作;三是协助资产清查办公室委托的中介机构提供审计和经济鉴证所必要的资料和线索;四是对资产清查工作中发现的各项资产盘盈、盘亏、损失和资金挂账等问题,专项上报资产清查办公室;五是编制和撰写资产清查报表、资产清查工作报告;六是完善单位内部财务、资产管理制度。
三、资产清查的工作目标
(一)全面摸清行政事业单位“家底”。通过资产清查工作,真实、完整地反映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和财务状况,为编制部门预算提供真实依据。全面核查行政事业单位各类财产和债权债务,核实人员状况、收入来源、支出结构及水平等基本情况。
(二)查找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资产管理的薄弱环节。加强各单位资产及财务的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立和完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国有资产的动态管理。按照国家会计制度有关规定对清理出的问题重新核实,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三)全面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推动资产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为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要求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奠定基础。
四、资产清查的工作内容
(一)基本情况核查
基本情况核查是行政事业单位做好资产清查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各单位应当依据编制部门批准的文件,认真做好单位户数、人员情况的全面核查。
核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单位全称、组织机构代码、预算代码、单位户数、单位性质、隶属关系、人员编制、人员数量及人员结构等。
(二)账务清理
账务清理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对各种银行账户、会计核算科目、各类库存现金和有价证券等基本财务情况进行全面核对和清理,以及对各项内部资金往来情况的全面核对和清理,达到账账相符、账证相符,确保单位账务的完整、准确
和真实。
账务清理应当以资产清查基准日为时点,采取倒轧的方式对各类账务进行全面清理。单位在账务清理中,对清理出来的各种由于会计技术性差错因素造成的错账,应当根据有关会计差错调整的规定自行进行账务调整。
(三)财产清查
财产清查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对各项资产和收入进行全面的清理、核对和查实。财产清查按照实物盘点同核实账务相结合、清理资产同核查负债与净资产相结合的原则,主要对单位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对外投资、无形资产、负债以及单位收入和支出情况进行全面的清查。重点做好各类应收款项、对外投资、账外资产、资产出租出借和对外担保等事项的清查。资产清查办公室委托的中介机构应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对资产盘点进行监盘。
(四)损溢认定
损溢认定是指资产清查办公室依据国家资产清查政策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对各项清理出来的资产盘盈、盘亏、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进行认证。
(五)资金核实
资金核实是指资产清查办公室根据单位上报的资产盘盈、盘亏、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等结果,组织进行审核并批复准予账务处理,确认各单位占用的各项资产价值总额、净资产和收入支出的真实状况。
(六)完善制度
完善制度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清查的基础上,针对资产清查工作中暴露出来的资产及财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依据相关政策法规,建立健全单位内部各项管理制度。
五、资产清查工作的依据(一)国家有关政策、法规
1、《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行政单位财务规则》
2、《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财务规则》
3、《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4、《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二)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有关制度、规定
1、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通知》
2、《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实施方案》
3、《关于做好北京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户数清理工作的通知》
4、《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资金核实暂行规定》
六、资产清查的基准日
根据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通知》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基准日确定为2006年7月31日。
七、资产清查工作的步骤及时间安排
本次资产清查工作分为前期准备,组织实施,资金核实,账务处理,总结整改完善制度等五个阶段。资产清查工作从2006年4月开始准备,8月份全面启动,主要工作将于2006年12月31日结束。
(一)前期准备阶段(2006年4月1日至7月31日)
1、对参加资产清查工作的单位进行户数清理;
2、成立各级资产清查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明确职责;
3、通过政府采购确定参与资产清查工作的中介机构、软件开发公司;
4、进行资产清查报表设计、软件开发;
5、研究制定资产清查工作方案,明确资产清查工作的范围、内容、时间、步骤、组织领导和监督体系;
6、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试点;
7、研究制定资产清查规章制度;
8、召开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动员大会;
9、组织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有关人员的培训。(二)组织实施阶段(2006年8月1日至10月15日)
1、单位自查(1)账务清理;(2)财产清查;
(3)对资产清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依据国家资产清查政策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进行分类整理并收集合法证据,以备中介机构进行鉴证;
(4)填制《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基础表》,编制《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报表》,撰写《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报告》;
2、组织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审计
(1)会计师事务所要对各单位清理出来的各项损溢及提供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进行核实确认;
(2)会计师事务所对个别事项出具经济鉴证证明;(3)会计师事务所出具《资产清查专项财务审计报告》初稿;
(4)2006年9月15日以前,各单位要将会计师事务
所出具的《资产清查专项财务审计报告》初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报表》初稿等有关材料,报同级资产清查办公室进行初审;
3、材料上报
10月15日以前,单位对“初稿”进行修改确认后,编制《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报表》,撰写《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报告》及准备有关备查资料,连同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正式《资产清查专项财务审计报告》,由单位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后,一式四份报同级资产清查办公室。
(三)资金核实阶段(2006年10月16日至11月30日)
1、各级资产清查办公室对上报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报表》及相关备查资料进行审核汇总;
2、各级资产清查办公室将资产清查汇总情况报同级资产清查领导小组审核批准;
3、各级资产清查办公室依据资产清查领导小组审核意见对资产清查结果进行批复;
4、各级资产清查办公室撰写本地区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专项报告》,报同级资产清查领导小组。
(四)账务处理阶段(2006年12月1日至12月31日)行政事业单位收到资产清查办公室批复文件后,进行账务处理,并将结果报同级资产清查办公室备案。
(五)总结整改完善制度阶段(2006年12月1日至12月31日)
1、市资产清查办公室撰写全市资产清查专项报告,对资产清查工作进行总结。
2、各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内部资产管理各项规章制
度;
八、资产清查工作的要求
(一)各区县、各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资产清查工作的组织领导,配备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工作人员,确保各项工作按时保质完成。
(二)各行政事业单位要认真执行有关资产清查有关规定,认真学习相关文件,在资产清查中努力做到全面彻底、不重不漏、账实相符;切实摸清“家底”,保证资产清查工作结果真实、可靠。
(三)各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清查工作中,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实反映存在问题,清查出来的问题应当及时申报,不得瞒报虚报。
(四)各行政事业单位对资产清查中反映出的问题应当及时总结,分清责任,提出整改措施,完善规章制度,加强管理,巩固资产清查成果。
(五)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应将资产清查各种工作底稿、证明材料原件等装订成册,按规定归档,妥善保存。
九、附则
(一)本方案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二)本方案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第三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通
【发布单位】河南省
【发布文号】豫政办 〔2006〕112号 【发布日期】2006-12-28 【生效日期】2006-12-2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通知
(豫政办 〔2006〕112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为全面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益,进一步推动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按照《国务院关于编制2007年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的通知》(国发〔2006〕37号)和《财政部关于开展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通知》(财办〔2006〕51号)要求,省政府决定,自2006年12月至2007年7月组织开展全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以下简称资产清查)工作。为保证资产清查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开展资产清查工作的重要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权建设和国家机器运转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管理和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全面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举措,是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必然要求,对进一步推进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资产清查工作,摸清行政事业单位“家底”,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有利于为资产管理基础数据库提供初始数据,有利于为科学编制部门预算、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创造条件。
二、认真组织开展好本部门、本地区的资产清查工作
本次资产清查以2006年12月31日为清查基准点,资产清查的范围为全省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按照“统一政策、统一方法、统一步骤、统一要求和分级实施”的原则,各级政府按行政隶属关系分别组织开展本地、本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境外机构的资产清查工作由其派出单位组织开展。
根据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总体要求,本次资产清查于2006年12月至2007年7月在全省范围内统一组织开展。资产清查具体的工作按照《河南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方案》(附后)和《河南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实施办法》(另行下发)等有关要求进行。
三、切实加强对资产清查工作的组织领导
为切实做好资产清查工作,省政府建立河南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财政厅,负责资产清查的日常工作。各市、县人民政府、省直各部门要设立相应工作机构,组织好本地、本部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各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由资产、财务、纪检、人事、基建、后勤等相关部门组成的资产清查组织机构,组织实施本单位资产清查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范围广,时间要求紧,工作任务重,事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工作的质量,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和紧迫性,认真准备,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各有关方面要积极配合,通力协作,按期圆满完成资产清查各项工作任务,确保清查结果真实、可靠,有关数据准确无误,做到账账、账实相符。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附件
河南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编制2007年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的通知》(国发〔2006〕37号)和《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的有关要求,根据财政部关于开展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的工作安排和省政府的部署,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将于2006年12月至2007年7月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实施。为确保我省资产清查工作顺利进行,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全面摸清家底。对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情况、财务情况以及资产情况等进行全面清理和清查,真实、完整地反映单位的资产和财务状况,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奠定基础。
(二)建立监管系统。通过资产清查,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数据库提供初始信息。在此基础上,建立全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动态监管系统,实施动态管理,为加强资产管理提供信息支撑。
(三)实现两个结合。建立起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运行机制,为财政部门编制2008年及以后预算、加强资产收益管理、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创造条件。(四)完善管理制度。对于资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要在全面总结、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整改措施和实施计划,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
二、清查基准日和范围
(一)清查基准日
此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统一以2006年12月31日为资产清查基准日。
(二)清查范围
1.2006年12月31日以前经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成立的、执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各类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2.执行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并同财政部门有经费缴拨关系的社会团体等单位。
行政单位附属的未脱钩经济实体、执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以及事业单位兴办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不列入此次清查范围,但须根据本方案规定由行政事业单位填报相关数据。
三、工作原则和方法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按照“统一政策、统一方法、统一步骤、统一要求和分级实施”的原则,由各级政府按行政隶属关系组织本级政府管辖范围的行政事业单位具体开展。各主管部门按照财务隶属关系负责组织所属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省资产清查办对省直部门和各省辖市、各有关县(市)的资产清查结果进行统一汇总。(一)对于近三年已经比较细致地进行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地方、部门(单位),经同级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可以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按照此次资产清查的统一政策和要求对其资产清查结果进行补充、调整,审核更新有关数据后,汇总上报。
(二)省本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首先由部门(单位)进行自查,然后请社会中介机构对自查结果进行专项审计及相关工作。各部门(单位)向省资产清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以下简称资产清查办)报送的资产清查结果报告,应当包括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审计报告。参与资产清查审计工作的社会中介机构由省资产清查办统一招标确定。地方各级政府组织开展本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时,自行确定中介机构参与工作的方式。
(三)经过清查后的固定资产,要按照财政部的统一要求建立健全账卡,为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奠定基础。
(四)资产清查工作结束后,各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河南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核实暂行办法》(另行制定)的有关规定,对资产清查结果逐步予以核实认定。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清查结果核实、资产损溢认定等方面的具体权限,由同级政府根据此次资产清查工作的具体情况另行确定。
四、工作内容和步骤
根据《河南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实施办法》(另行下发)有关规定,做好基本情况清理、账务清理、财产清查和完善制度等项工作。具体步骤如下:
(一)准备阶段(2006年12月―2007年1月)
1.拟定我省有关资产清查的工作文件。
2.组织征订资产清查工作软件和印制资产清查报表及有关资料。
3.成立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联席会议及办公室。组织召开全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动员大会。
4.各级、各部门成立资产清查工作领导班子和工作机构,制订资产清查工作方案,布置开展资产清查工作。
5.参加财政部组织的业务培训并做好对省直各部门(单位)和各省辖市、各有关县(市)的业务培训。
6.各级资产清查工作机构组织确定参与本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专项审计工作的中介机构。
(二)实施阶段(2007年2月―6月)
1.部门(单位)自查(2月―3月)。各行政事业单位按照《河南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实施办法》要求,认真进行清理清查。
2.社会中介机构专项审计(3月―4月)。中介机构专项审计工作与部门(单位)自查交叉进行。省级部门的资产清查专项审计,由省资产清查联席会议办公室委托中介机构进行,市、县级资产清查专项审计按照自行确定的中介机构参与工作的方式进行。4月20日前各行政事业单位将自查结果连同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审计报告一并报主管部门审核。4月底前各主管部门将审核后的清查结果和专项审计报告汇总上报同级资产清查办,同时将固定资产建档建卡,输入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
3.清查结果汇总上报与部门(单位)建章建制(5月)。
(1)各级资产清查办逐级汇总上报清查结果。各省辖市务必于5月30日前将清查结果报省资产清查办。
(2)各部门(单位)根据资产清查工作情况,建立完善各项资产管理规章制度,明确资产管理机构和人员。
4.组织验收检查与上报全省清查结果(6月)
(1)各级资产清查办组织力量对本级各部门(单位)资产管理机构建设情况、固定资产建档建卡情况及建立完善规章制度情况等进行验收检查。
(2)省资产清查办对全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数据进行审核、汇总、分析,按时向财政部报送全省的资产清查结果。
(三)总结阶段(2007年7月)
1.各级分别召开资产清查工作总结大会,对本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进行总结、表彰。
2.对全省资产清查工作进行总结。
五、经费保障
按照现行财政体制,除省财政承担省本级和省对各省辖市、有关县(市)财政部门的培训和资产清查报表的印制经费外,各级财政分别负担本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所需经费。省本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专项审计费用,由省财政统一向中介机构支付,中介机构不得向审计对象收取任何费用。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省政府建立河南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分管副省长为召集人,省财政厅、监察厅、审计厅、编办、统计局和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财政厅。各级政府都要相应成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组织,切实加强对资产清查工作的领导。主管部门和单位要建立健全由资产、财务、纪检、人事、基建、后勤等相关部门组成的资产清查组织,负责实施本部门、本单位的资产清查工作。
(二)精心组织。各地、各部门要做好动员、培训工作,认真学习相关文件,并结合本部门本单位实际制订资产清查的具体实施方案,保证工作顺利完成。
(三)严肃纪律。各地、各部门在资产清查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实反映本部门、本单位的资产管理情况和存在问题,不得瞒报虚报,不得干预社会中介机构依法执业。社会中介机构应当客观公正地出具专项审计报告等鉴证材料,严格履行保密义务。对于资产清查工作中出现的违纪违法行为,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四)工作督导。各地、各部门要加强对本地、本系统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监督指导,及时汇报和督促本地、本部门的资产清查工作进展情况。省资产清查办将通过《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简报》等方式对全省资产清查工作进展情况及时予以通报,并组织监督检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管理办法2012
北京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管理办法》的通知
京财资产[2012]1号
颁布时间:2012-1-4发文单位:北京市财政局
市级各部门,各区县财政局:
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真实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和财务状况,提高资产使用效益,根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我们制定了《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如有问题,请及时向市财政局反映。
附件: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管理办法
北京市财政局
二○一二年一月四日
附件:
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真实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和财务状况,提高资产使用效益,根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各级各类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行政事业单位。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是指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根据政府以及财政部门专项工作要求或特定经济行为需要,按照规定的政策、工作程序和方法,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账务清理、财产清查,依法依规认定各项资产损溢,真实反映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占有使用状况的工作。
第四条 行政事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资产清查:
(一)根据国家、市、区(县)各级政府及其财政部门专项工作要求,被纳入统一组织的资产清查范
围的。
(二)进行重大改革或者改制的。
(三)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造成资产严重损失的。
(四)会计信息严重失真或者国有资产出现重大流失的。
(五)会计政策发生重大变更,涉及资产核算方法发生重要变化的。
(六)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认为应当进行资产清查的其他情形。
第五条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由财政部门、主管部门或行政事业单位按照统一的政策、制度组织
实施。
第二章 机构及其职责
第六条 财政部门是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综合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国家及上级财政部门有关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的规定和工作要求,制定本地区和本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二)负责审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立项申请。
(三)负责批复财政部门组织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结果,批复主管部门及行政事业单位组织的、超过主管部门审批权限的资产清查结果,核准账销案存事项。
(四)负责分析、汇总本地区或本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结果。
第七条 主管部门按照财务隶属关系负责组织本部门所属单位的资产清查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审核本部门所属单位的资产清查工作立项,并向同级财政部门提出申请。
(二)负责制订本部门资产清查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对所属单位资产清查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三)负责批复审批权限范围内的本部门及所属单位组织的资产清查结果,并报财政部门备案;对超
过审批权限的,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批复。
(四)负责分析、汇总本部门及所属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结果,并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资产清查工作报
告。
(五)组织本部门及所属单位依据已批复的资产清查结果进行账务处理,对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数据进
行调整。
(六)负责核准审批权限范围内的账销案存事项。
第八条 行政事业单位负责本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具体实施。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向主管部门提出本单位资产清查立项申请。
(二)负责制订本单位资产清查实施方案,组织开展资产清查工作,并向主管部门报送资产清查工作
报告。
(三)依据已批复的资产清查结果进行账务处理,调整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并报主管部门备案。
(四)负责按照北京市财政局《关于下发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账销案存资产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京财绩效[2006]2819号)要求建立核销资产备查账,每年年底前对备查账中业务事项的清理结
果报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核准。
(五)负责按照财政部《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财会字[1998]32号),对资产清查资料进行分类整
理,建立资产清查档案资料库。
第三章 内容及程序
第九条 资产清查工作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清理、账务清理、财产清查、损溢认定、资产核实和制度完
善等。
基本情况清理是指根据资产清查工作的需要,对应当纳入资产清查工作范围的所属单位户数、编制和
人员情况等基本情况的全面清理。
账务清理是指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各类库存现金、各种银行账户、有价证券、资金往来、会计核算科目
基本账务情况进行全面核对和清理。
财产清查是指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各种资产进行全面的清理、核对和查实。对清查出的各种资产盘盈和盘亏、报废及坏账等损失按照资产清查要求进行分类,提出相关处理建议。
损溢认定是指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在所属单位进行基本情况清理、财务清理、财产清查的基础上,依据有关规定,对清理出来的有关资产盘盈、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进行认证。
资产核实是指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在损溢认定的基础上,依据有关规定,对单位资产清查结果予以审
核批复。
制度完善是指针对资产清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全面总结、认真分析,提出相应整改措施和实施
计划,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
第十条 财政部门组织资产清查工作,应报本级政府批准;主管部门组织资产清查工作,应向财政部门申请立项;行政事业单位组织资产清查工作,应当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财政部门申请立项。资产清查立项申请应当说明资产清查的原因、范围以及基准日等内容。
第十一条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除国家另有规定外,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成立机构。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开展资产清查工作时应成立资产清查工作机构
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二)单位自查。清查单位要按照资产清查工作实施方案,根据国家和北京市资产清查政策,结合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对自查过程中清理出的资产盘盈、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提出处理意见,并编制资产清查报表和撰写自查报告。
(三)专项审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由社会中介机构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自查结果进行专项审计,出具审计报告。
(四)结果批复。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和审批权限对清查单位报送的资产清查结果进行
核实,并予批复。
(五)账务处理。主管部门及所属单位依据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批复文件进行账务处理,调整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并将结果报财政部门资产管理机构备案;建立经批准的账销案存事项的备查账,按年进行清理,经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核准后进行账务处理。
第十二条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报告主要包括:
(一)自查报告。包括资产清查基准日、范围、内容、实施过程、基准日资产占有使用及财务收支状
况、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等。
(二)数据报表。包括资产清查报表及相关材料。
(三)证明材料。申报处理的资产损溢和资金挂账等情况,并附有关凭证材料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
材料。
(四)审计报告。社会中介机构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的结果,应出具经注册会计师签字的资产清
查专项审计报告。
(五)其它需提供的备查材料。
第十三条 财政部门组织开展的资产清查工作,由财政部门统一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专项审计及相关工作。主管部门或行政事业单位因特定经济行为需要组织开展的资产清查工作,由主管部门或行政事业单位自行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专项审计及相关工作。除涉及国家安全的特殊单位和特殊事项外,单位的自查结果须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专项审计及相关工作,出具社会中介机构审计报告。
承担资产清查专项审计及相关工作的社会中介机构应当依法设立,并具备与所承担工作相适应的专业
人员和专业执业能力。
资产清查工作专项审计费用,按照“谁委托,谁付费”的原则,参照国家有关标准由委托方承担,并列
入单位部门预算。
第四章 审核批复
第十四条 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分级管理”的原则,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结果由市、区(县)
分级审核批复。
第十五条 市级财政部门组织的资产清查,清查结果经主管部门审核、社会中介机构审计,由市财政局
批复。
第十六条 市级主管部门或市级行政事业单位组织的资产清查中,经社会中介机构审计认定的资产盘盈、10年以上资金挂账、价值50万元以下存货损失、单位价值50万元或批量价值100万元以下固定资产损失,由主管部门批复。同时,报财政部门备案。
经社会中介机构审计认定的货币资金损失、有价证券损失、对外投资损失、无形资产损失、10年(含10年)以下资金挂账、价值50万元(含50万元)以上存货损失,房屋、土地、车辆损失以及单位价值50万元(含50万元)或批量价值100万元(含1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损失,由主管部门审核,报财
政部门批复。
第十七条 区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结果的审批权限由区县财政部门研究确定。
第五章 工作纪律
第十八条 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对资产清查工作的组织领导,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依法办事,严格把关,严肃工作纪律。
第十九条 社会中介机构应当严格履行保密义务,按照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履行必要的程序,认真核实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资产清查材料,并按规定进行实物盘点和财务核对,出具鉴证意见和审计报告。
社会中介机构及有关当事人在资产清查中与单位相互串通,弄虚作假、提供虚假鉴证材料的,由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法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资产清查中有意瞒报、弄虚作假、提供虚假会计材料,采取私分、低价变卖、虚报损失等手段侵吞转移国有资产的,由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责令其改正,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构
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在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结果进行审核过程中营私舞弊,造成重大后果的,由有关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中有关资产损溢认定和资产核实工作,按照《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资金核实暂行规定》(京财绩效[2006]1690号)执行。
第二十二条 执行企业财务和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不执行本办法。
第二十三条 各区县财政部门可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订具体的实施细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30日后实施。
第五篇:110112--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通知
关于开展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生态化工园区、沿海经济区、县各委办局、县各直直属单位:
为全面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益,进一步推动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经研究决定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以下简称“资产清查”)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资产清查工作目标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公共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清查主要要达到以下目标:
(一)进一步摸清行政事业单位家底,做到帐实相符,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奠定基础。
(二)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数据库提供初始信息,为实施资产动态管理提供信息支撑。
(三)建立起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运行机制,为编制以后地方预算、加强资产收益管理、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和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创造条件。
(四)在全面总结、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为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打下基础。
二、清查基准日和范围
(一)清查基准日。此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以2010年12月31日为资产清查基准日。
(二)清查范围1、2010年12月31日以前经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成立,执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和会计制度的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2、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同财政部门有经费缴拨关系的社会团体等单位。
清查的具体对象包括各部门和单位占有和使用的各类资产。
三、清查方法和要求
县直各部门既要完成本部门的资产清查工作,还要对本部门所属单位的资产清查进行组织、指导、督促和检查。
各镇、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生态化工园区、沿海经济区负责组织本级政府管辖范围的行政事业单位清查工作。
方法上采取:一是盘点建卡。对本部门、本单位各项资产进行实物盘点,建立固定资产登记卡片,使所建卡片与实物一一对应,保证卡片信息完整。二是登记台帐。按照资产盘点卡片登记资产管理台帐。三是核对账务。将资产帐与财务帐、资产帐与实物进行认真核对,确保真实准确。四是填制报表。根据清查结果和核对后的台帐数据填列《资产清查表》(附后)(《资产清查表》电子表格邮箱:
xsczgz@163.com,密码:86883570,请下载)。五是上报资料。请各镇、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生态化工园区、沿海经济区、县直各部门和单位于2011年3月31日前将《资产清查表》和清查情况说明报县财政局国资科,同时报送电子表格。
未按时完成清查工作和报送资产清查报表及相关资料的,由县财政部门视情况停拨或缓拨有关经费。
此次资产清查结果将作为基础数据进入我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并建立相关制度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请各镇及县直各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资产清查工作,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保证清查工作顺利完成。
以上通知,请遵照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