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贵阳市元旦期间文物消防安全工作情况报告
贵阳市元旦期间文物消防安全工作情况报告
省文物局:
根据黔文物发〔2007〕100号〘关于加强全省文物古建筑、博物馆(纪念馆、陈列室)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我局积极行动,认真落实通知精神,对全市文物古建筑、博物馆(纪念馆、陈列室)消防安全工作进行了全面认真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现将这一阶段的消防安全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全面部署,建章立制,排查消防安全隐患。开展全市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大检查,整改文物古建筑、博物馆(纪念馆、陈列室)安全隐患。为此,我局下发了〘关于转发省文物局〖关于加强文物古建筑、博物馆(纪念馆、陈列室)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的通知〙,要求全市文物系统各有关部门、单位紧急动员、督促管理,切实加强文物古建筑日常安全防范管理,建立长期有效的安全体系,在各文物景区、景点实行文物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季报制度。同时按照文物消防安全的相关规定在12月14日至12月29日期间开展全市性的文物古建筑、博物馆(纪念馆、陈列室)消防安全大检查。12月28、29日,贵阳市文化局检查组由分管全市文物工作的副局长杨亚林带队,局文物处、市文物管理所负责人参加,对贵阳市区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甲秀楼、文昌阁、阳明祠、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达德学校旧址、大觉精舍等处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对各景区景点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检查中未发现大的安全隐患。检查组要求各景区景点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特别是节假日期间要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加大巡查力度。至12月底,我市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检查已基本结束,各区县(市)检查组均对本辖区内文物古建筑、博物馆(纪念馆、陈列室)消防安全工作进行了认真检查,对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文物古建筑博物馆(纪念馆、陈列室)管理使用单位或使用人也提出了整改意见,要求加强整改落实。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2
第二篇:贵阳市消防安全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贵州省
【发布文号】贵阳市人民政府令2013年第13号 【发布日期】2013-12-04 【生效日期】2014-02-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贵阳市人民政府
贵阳市消防安全管理办法 贵阳市人民政府令第13号
《贵阳市消防安全管理办法》已经2013年12月2日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2月1日起施行。
代市长 刘文新 2013年12月4日
贵阳市消防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进一步提高消防安全管理能力,有效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消防安全管理,应当遵守本办法。森林等消防工作,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消防安全管理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立足自防自救,实行统一管理。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公安机关对本行政区域内消防安全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公安派出所按照职责权限具体负责实施。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城乡规划、教育、卫生、旅游、文化、商务、住房和城乡建设、人民防空、民政、交通运输、体育、城市管理、督办督查等有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社区服务管理机构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消防安全的相关工作。
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及村(居)委会应当依法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和义务,做好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纳入本级人民政府目标管理,与其所属部门、派出机构、企事业单位及村(居)委会签订目标责任书,每年进行一次考核,考核情况作为本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派出机构、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派出机构、企事业单位及村(居)委会主要负责人为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本行业、本单位消防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为主要责任人。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有权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公安派出所及其他有关部门投诉、举报。
第二章 一般规定
第七条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加强与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消防安全信息沟通,及时将消防监督管理中认定的重大火灾隐患等情况报告所在地人民政府,并通报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理。
第八条城市市政消火栓的规划、建设、使用、管理和维护按照本市市政消火栓管理的相关规定执行。
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和村庄消防供水设施由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建设、管理和维护。
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重大节假日和火灾多发季节,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本行业、本单位实际,组织开展每年不少于4次的消防安全检查,对突出火灾隐患进行专项整治,对区域性火灾隐患进行重点整治,对重大火灾隐患进行挂牌督办。列入挂牌督办的重大火灾隐患,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在挂牌督办之日起15日内责成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或者责任单位制定整改措施,明确责任人、整改期限、资金及组织保障,及时消除火灾隐患。逾期不整改的,由同级人民政府督办督查部门及时督促整改。
因历史原因未办理消防许可手续造成重大火灾隐患的,由所在地人民政府组织城乡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人民防空等有关部门和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论证后,由有关部门或者责任单位制定整改方案并实施。
对消防车道、消防供水、消防安全布局等涉及城乡消防规划在短期内难以整改的重大火灾隐患,由所在地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制定改造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十条教育、卫生、旅游、文化、商务、住房和城乡建设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本市七类行业消防安全管理标准,对本系统、本行业的有关单位履行消防安全责任进行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不断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和能力。
学校、医院、养老院、福利院、城市客运场(站)、体育场馆等人员密集场所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此类场所的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对无力整改的火灾隐患负责筹措资金或者采取有效措施整改。
第十一条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检查中发现依法取得消防安全检查合格证的公众聚集场所不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又不整改的,应当依法注销消防安全检查合格证,及时向社会公告,并在注销消防安全检查合格证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通报有关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二条社区服务管理机构、物业服务企业、村(居)委会应当加强其管辖或者服务区域内居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在社区、居民住宅区、村寨内设置固定消防宣传栏,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宣传,重点对本区域内的老、弱、病、残等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和帮助,并对这类人员建立相应档案。
第十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居民住宅区内或者商住楼内设置液化石油气、氧气、乙炔等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的经营点、储存点。
第三章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
第十四条高层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备案及备案抽查、消防安全检查等应当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
高层建筑的业主是该建筑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其使用人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和合同约定履行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责任。
第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高层建筑,由建设单位承担消防安全责任:
(一)建设单位擅自将未依法进行消防验收、备案的高层建筑交付使用的;
(二)日常消防监督检查中发现因建设单位原因导致高层建筑不符合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的;
(三)未交付使用的。
第十六条同一高层建筑有2个或者2个以上业主、使用人的,业主、使用人应当对其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明确消防安全管理单位或者委托物业服务企业(以下统称“管理单位”)进行统一管理,并报所在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公安派出所备案。
高层建筑共有部分的消防安全未实行统一管理的,其所在地的公安派出所、乡(镇)人民政府、社区服务管理机构或者村(居)委会应当督促并协助业主和使用人按照前款规定落实消防安全责任人。
第十七条管理单位在其管理范围内履行消防安全职责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照国家、省的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明确消防安全专职管理人员和消防设施管理、维护专职技术人员;
(二)对其管理范围内的公共消防设施、设备、器材等实行标识化管理,建立并落实对其管理、检查、检测、维修、保养、归档等各项工作制度;
(三)在办公或者住宅区出入口、电梯口、防火门等醒目位置设置火灾危险性、安全逃生路线、安全出口和消防设施、器材使用方法等提示、警示标志;
(四)对建筑消防设施、电气线路等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检测报告存档备查,并报送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
(五)利用办公或者住宅区域内的道路施划停车位,不得占用消防车通道,不得影响消防车登高作业,并报所在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和公安派出所备案;
(六)消防控制室实行24小时双人值班制度,值班人员持证上岗;
(七)及时劝阻、制止违反消防安全规定的行为,发现火灾隐患及时整改,对劝阻、制止拒不整改的,及时报告所在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或者公安派出所;
(八)制定并落实火灾应急疏散预案,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属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并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
(九)定期向业主、使用人通报消防安全管理情况;
(十)利用广播、电视、视频、公告栏、网站等宣传消防安全知识;
(十一)其他依法应当履行或者约定履行的消防安全职责。
高层建筑的业主、使用人应当明确其专人配合管理机构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第十八条消防控制室应当存放以下消防安全资料:
(一)建筑物的总平面布局图、建筑消防设施平面和安全出口布置图、建筑消防系统图、重点部位和水泵接合器位置图及室外消火栓位置图;
(二)消防系统竣工图纸、各分系统控制逻辑关系说明、设备使用说明、系统操作规程和系统及设备、设施维护保养信息等;
(三)包括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志愿或者专职消防人员等内容的消防安全组织结构图;
(四)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灭火及应急疏散预案等;
(五)职工消防安全培训及应急预案演练记录;
(六)值班及设施、设备运行和消防安全检查、巡查等情况记录;
(七)设备运行状况、接报警记录、火灾处理情况、设备检修检测报告等资料;
(八)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参加消防安全培训所取得的培训合格证书。前款规定资料应当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整理归档保存。
第十九条高层建筑使用燃气应当采用管道供气方式。禁止在高层建筑地下部分使用液化石油气。在高层建筑内使用其他易燃易爆危险品以及设置使用其他易燃易爆危险品的设施、设备,应当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
第二十条在高层建筑内设置人员密集场所的,应当配备缓降器、软梯、防毒面具、防烟面罩等避难救生设施。
高层建筑的业主或者使用人应当自备救生绳、口哨、手电筒等自救工具。第二十一条高层居民住宅楼的业主、使用人,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义务:
(一)严格遵守电气安全使用规定,不得超负荷用电,不得使用不合格电器产品以及与线路负荷不相匹配的保险或者漏电保护装置;
(二)严格遵守燃气安全使用规定,不得擅自拆、改、装燃气设备和用具;
(三)严格执行室内装修防火安全规定,不得影响消防设施、器材、安全疏散设施的正常使用;
(四)严格执行易燃易爆危险品管理规定,不得存放汽油、香蕉水等易燃物品或者违法燃放烟花爆竹;
(五)保持楼梯、走道和安全出口畅通,不得在这些区域堆放物品、存放车辆或者设置其他障碍物;
(六)保护消防设施、器材,不得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
(七)学习和掌握必要的消防常识和灭火逃生技能,及时报告火警,依法积极扑救初起火灾;
(八)发现违规用火、用电或者损坏消防设施、器材等行为的,及时报告管理单位;
(九)其他依法应当履行或者约定履行的义务。
第二十二条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公安派出所、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辖区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指导和监督检查,重点加强对在出租房屋内设置人员密集场所、仓库、生产车间等的监督检查。
社区服务管理机构应当严格按照《贵阳市消防条例》的规定履行消防安全责任。
第二十三条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对本辖区内高层建筑制定灭火救援预案,实行信息化管理,并定期组织灭火救援预案演练,熟悉高层建筑灭火救援的内外环境,不断完善预案。
灭火救援预案的主要内容应当包括:高层建筑的基本情况、固定消防设施设备状况、外部消防水源分布和使用方案、重点部位消防力量部署、灭火救援战术措施、应急疏散组织程序和措施、通信联络、安全防护救护程序和措施等。
第二十四条高层建筑的业主和使用人应当为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制定灭火救援预案及演练提供便利。
公安消防队、政府专职消防队因防火、灭火救援需要,到辖区单位进行现场查看或者模拟训练的,有关单位应当支持配合。
第二十五条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高层建筑户外广告牌、店铺招牌和相应景观照明设施设置的监督管理工作,使其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第四章 小型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
第二十六条小型人员密集场所(以下简称“小场所”)内装修、放置物品、安装设施等,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采用易燃材料装修,符合消防技术标准;
(二)场所内电器产品、燃气用具的安装、使用及其管线的敷设符合消防技术标准,设置空气开关等保护措施,并定期检查、维护保养;
(三)场所内疏散楼梯的数量、宽度符合消防安全要求,不得使用木质等可燃、易燃材质的楼梯,在安全出口和疏散走道内设置疏散指示标志;
(四)设置室内消火栓有困难的,可设置消防卷盘和消防应急照明灯具;
(五)按照75㎡/每具的标准配置4kg以上手提式ABC干粉灭火器,面积小于150㎡的灭火器数量不应少于2具,小型旅馆每层楼配置不少于2具4kg的ABC干粉灭火器;
(六)无室内消火栓系统的四层及四层以上小型旅馆,在每层楼梯间的休息平台安装消防卷盘,其水源可由市政管网或者屋顶水箱供给,屋顶水箱容积不小于1m3。第二十七条小场所依法设置临时夹层的,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楼板采用钢筋混凝土或者经过防火处理的钢板;
(二)用于居住的夹层,建筑面积应当小于15㎡,设置与室外连通的安全出口或者有不小于0.5m×0.8m的逃生、救援出口,并配置有效的逃生设施,居住人员不得多于2人;
(三)用于经营或者储存物品的夹层,不得用于居住,并设置不少于2 个与场所内其它部位或者室外连通的疏散出口。
禁止在临时夹层内设置生产车间、集体宿舍和公共娱乐营业用房。
第二十八条小型公共娱乐场所和提供住宿的宾馆、饭店、酒店、旅馆、旅社,每层楼应当配备不少于1名的疏散引导员,在工作期间佩戴专用标识,负责防火巡查和紧急情况下人员疏散、救助、灭火等工作。
小型公共娱乐场所包房区每5个包房应当配备不少于1名的疏散引导员。
第二十九条商业服务网点和营业性餐饮服务、公共娱乐、生产加工等小场所,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使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时,应当符合燃气和安全生产的管理规定,按量使用,不得将燃气软管大面积串联或者并联使用;使用其他燃料的,应当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二)厨房烟道、燃油管道应当每季度检查、清洗一次,并做好检查、清洗记录;
(三)除需留宿1至2名值班人员外,不得留宿他人;
(四)小型商业服务网点不得以店代库、超储经营。
第三十条洗浴、足疗、健身房、美容美发等小场所,除单独分隔的值班用房外,不得擅自设置留宿包房或者区域。
第三十一条小场所从业人员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熟练掌握消防基本常识和防止火灾、逃生自救等基本技能,严格执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
(二)适时检查本岗位设施、设备、场地的消防安全情况,发现隐患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排除隐患;
(三)熟悉本工作场所灭火器材、消防设施及安全出口的位置,发生火灾时及时组织、引导人员安全疏散,并参加有组织的初起火灾扑救;
(四)指导、督促场所内人员遵守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劝阻影响消防安全的行为。第三十二条行业协会应当将小场所消防安全纳入行业自律范围,督促和指导本行业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第五章 罚 则
第三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不履行消防安全工作职责,造成火灾事故或者其他危害后果的,严格追究有关负责人和其他责任人员的火灾事故责任。第三十四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非经营性质的处1000元以下罚款,对经营性质的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一)违反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对高层建筑共有部分未进行统一管理,或者未报所在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公安派出所备案的;
(二)违反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在高层建筑内设置人员密集场所未配备缓降器、软梯、防毒面具、防烟面罩等避难救生设施的。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未在消防控制室存放有关消防安全管理资料的,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六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非经营性质的处1000元以下罚款,对经营性质的处2000元以下罚款:
(一)未按照第二十六条第(五)项规定标准配置灭火器的;
(二)无室内消火栓系统的四层及四层以上小型旅馆未按照第二十六条第(六)项规定安装消防卷盘和设置屋顶水箱的;
(三)小场所依法设置、使用临时夹层不符合第二十七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规定之一的;
(四)违反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在临时夹层内设置生产车间、集体宿舍和公共娱乐营业用房的。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实施行政处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违反本办法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违反本办法规定,其他法律、法规、规章有行政处罚规定的,依法处罚。违反本办法规定,构成犯罪,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本办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七类行业,是指校园、医院、宾馆(饭店)及A级旅游景区、文化娱乐场所、易燃易爆场所、建筑工地和商场、市场、饭店、洗浴场所。
(二)高层建筑,是指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或者十层及十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
(三)使用人,是指以承租或者承包、受委托经营等方式使用高层建筑房屋及其附属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的单位及个人。
(四)小型人员密集场所,是指依据本省地方标准DB 52/T 800—2013《小型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规范》,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单位或者场所: 1.建筑面积在 300 ㎡以下的商店等小型商业服务网点;
2.建筑面积在 300 ㎡以下的小型饭店、酒店等小型营业性餐饮场所; 3.客房数在 30 间或者床位数在30 张以下的小型旅馆;
4.设置在建筑物首层、二层、三层且总建筑面积在200 ㎡以下的洗浴、足疗、美容美发美体、酒吧、茶社、棋牌室、咖啡厅、健身俱乐部等小型公共娱乐场所;
5.床位数在 50 张以下的乡(镇)、社区卫生院及其他小型医院(诊所)、疗养院、养老院、福利院;
6.学生床位数在 50 张以下的寄宿制学校和托儿所、幼儿园,学生人数在300 人以下的非寄宿制学校,学生人数在100 人以下的非寄宿制托儿所、幼儿园;
7.总建筑面积在 300 ㎡以下且根据国家规范要求不需要设置自动消防设施的非易燃、可燃材料的小型生产加工场所;
(五)临时夹层,是指在建筑物、构筑物内依法设置的单个自然层中临时搭建的楼层。
(六)消防卷盘,即消防软管卷盘,是指由阀门、输入管路、软管、喷枪等组成,并能在迅速展开软管的过程中喷射灭火剂的灭火器具。第三十九条本办法自2014年2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文物消防安全责任书
消防安全责任书
甲方:深圳市大鹏新区大鹏古城博物馆 乙方:
为保证文物保护单位安全和开发利用的顺利开展,切实落实消防安全工作,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为大鹏所城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双方特签定此安全责任书。
一、甲方责任与义务:
①甲方应严格执行文物保护法及文物保护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及时检查乙方的安全工作的落实情况,协助解决消防、避雷、等各项工作。
②甲方提供干粉式灭火器120个给乙方。
③甲方对乙方建设过程中违反文物安全规定的行为予以劝止,及时上报相关行政主管部门。
二、乙方责任与义务:
①乙方必须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建立健全现场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工作规范,服从大鹏古城博物馆的各项安全管理规定,接受监督部门的监督;制订出切实可行的防火和安全保卫工作制度,做到措施得力,制度完善、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安全可靠;确保不发生火灾、确保不发生文物损坏和被盗事件、确保不发生重大责任事故。
②对甲方提供消防器材要加强管理和维护,乙方员工要会正确使用要灭火器,灭火器填充更换等由乙方负责。
③乙方必须接受甲方的安全监督,配合甲方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对发现的问题立即解决、处理;并加强人员管理,采取措施确保不发生违法、违规等事件。乙方负责对所属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使其了解文物保护法及相关消防规范、安全预案等。
④乙方应制定相关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并积极参加文物保护单位义务消防队伍,提高现场消防自救能力;现场发生火警应立即采用电话(119)报告火警,马上报告甲方,并组织义务消防队及现场人员扑救失火;乙方应设置专职的安全保卫人员,由于乙方人员违规操作、违章用电等引起的一切事故由乙方负责。
⑤乙方工作、生活范围内的人员和财产安全由乙方自行负责。本责任书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一份。自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 乙方:
法人(委托人): 法人(委托人): 经手人: 经手人: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第四篇:浅谈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
浅谈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
摘要:古建筑是过去人们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人们可以通过对古建筑的瞻仰来缅怀历史文化,古建筑文化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当今有很多古建筑在保存方面岌岌可危,存在很多消防安全上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
一、引言
对古建筑开启防火措施是很重要的,古建筑通常是由木材搭建而成,在很多古建筑中,使用木材的几率十分的大,平均每平方米都会使用一立方的木材,这些木材直接加大了失火事件产生的几率,假如发生了火灾,无法进行充分的散热,将会直接导致失火事件的产生,古建筑设置的起点一般都特别高,平时风吹日晒的几率十分的大,建筑材料中的木材早已风干,十分容易着火,此外,强大的风力也给失火提供了可靠的条件。
二.文物古建筑火情的危险性
我国受损的古建筑很大一部分都是因为火灾的影响,即使存留至今的古建筑,也有不少曾经历过火灾,我们通过分析得出一些古建筑容易起火的原因。
1.负荷高,抗火级别低;对于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保护所用照明灯具不准靠近;配线的主线路宜采用地下电缆输入,配线方式一般以一座殿堂为一个单独的分支回路,独立设置控制开关,并安装熔断器作为过载保护。古建筑的材料多数都是木头,火灾的负荷情况要远远高于我们国家目前的要求,危险性是十分高的,由于长时期存在空气中,已经处于风干的状态,水分的含量特别少,而且其中很多一部分木材并没有很好地质地,所以只要一碰到火源,就会直接导致火灾的产生。古建筑中的木质材料燃烧的可能性十分的大,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传递火焰,起火之后,整个房子就像密封一样,这直接导致了后期火势迅猛,烟雾全部聚集在屋子的上方,温度急剧升高,很多的古建筑都设置在山上,只要发生火灾,或是就会以迅猛的形式发展。
2.没有设置防火距离,进而容易引发连续烧的现象,在我们国家古建筑大部分是以单体的形式进行组合而成的一个大的庭院,比较有代表性的模式就是四合院,这种情况十分容易导致连续燃烧的情况产生,假如一个区域出现火源,会很容易蔓延到与之距离相近的其他建筑。
3.消防装置太少,救助困难。我们国家的古建筑十分的分散,大部分都处在郊区,这对发生火灾后的施救工作十分不利,而且极个别的建筑处在地理环境十分险峻的山林地带,即使有个别地理位置比较好,处在城市的周边,也因为窄小的门和很高的围墙而无法顺利的开展后期的施救工作,发生火灾的时候,除了会损害建筑,还会对建筑中保存的塑像和书籍造成不好的影响,这些书籍都是很重要的财富,一旦损毁将会直接导致文化的缺失。
4.古迹的管控和使用不合理,有一些古迹单位在权职分配上还存在很多不足,责任和义务并没有落实到个人,将注意力放在了古建筑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上所能带来的利益,而不是工作人员的管理等等。有些文物古建筑为了方便旅客,都会在周围设置旅馆,小店等等,这些店铺的接线板故障也会直接导致火灾的产生,此类人为的失误都是后期火灾产生的诱因。
三.文物古建筑防火措施
1.加强消防组织建设,健全规章制度
为了应对这种问题,古建筑单位在内部应该建立防火小组,在外部可以建立与之相对的防火组织,单位的最高领导是防火活动的最高负责人,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权利和职责应该落实到具体个人,让周围的单位和组织自行合作,协调相关的工作,以相关的规定为主,使消防措施逐步被完善,不断地进行业务上的训练,让灭火的能力大大得到提高,此外,以古建筑相关的管理规则为准则,建立相关的制度,使得最终的消防管理工作能够有章可循,将火灾可能引起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2.积极地开展火源管控活动
在古迹被保护的区域内,要对火源严加管理,坚决禁止在建筑的内部使用煤气管线。此外,对于古迹内的布局也要多加留心,一切都要遵循着防火的规定。对于游览区的吸烟现象要严加控制,对于香火香炉等等也要做好监管工作,安排专人进行值班检查,对于灰尘及时的清理,如果,有的宗教地点必须点灯,那必须对点灯的安全性做到保证,比如,可以在灯的外面用玻璃罩住,并且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看管。
3.按安全技术规程设置电器照明设施
对于十分重要,具有研究意义的古建筑要进行设备上的管理,就比如在内部进行电气线路的安装,必须严格遵照消防部门和公安机关的指令,应该采用铜芯绝缘线套金属管来进行电气线路的敷设,对于电线直接敷设在可燃构件应该明令禁止,严令禁止电水壶等大功率电器的使用。
4.古建筑不准任何单位个人恣意占用作为他用
对于易燃,易爆的物品更应该定期排查,对于可燃物,在殿堂内应该专门安排房间进行安放,对于他的搬出工作进行搬移和催促,当因为特殊需要,古建筑要被用作拍摄的时候,需要向文物管理部门和公安消防部门进行汇报,得到允许后,方可进行。
5.防止雷击起火
重要的古建筑必须安装避雷线,避雷针等等避雷装备。主要安装的地方应该是比较容易受到雷击的部分。两根以上的引下线,并且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18m。二类防雷古建筑每根引下线应该控制10n以下的冲击接地电阻。三类防雷古建筑应该保证小于 30Ω的冲击电阻。确保它的安全性,在每年雷雨交加的季节进行维修。
6.加强消防设施建设,开辟消防通道
对于消防车无法到达的缺水的地区,应该主动设置消防水池,水量应该常年充足,保证水量超过3个小时,为了及时进行失火补救,还应该在古建筑旁配备便携的灭火器,其中非常重要的建筑,还可以进行自动灭火系统和自动报警系统的安装,有条件的古建筑应视情开辟消防通道,便于消防部队及时到达火场,为及时扑灭火灾创造条件。
四.结语
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要将消防相关的规划放到各项活动中并且要进行贯彻执行,目前规划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对于防火技术的开发和利用。相关机构也要尽快的设置管控措施,确保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和发展顺畅。
参考文献
[1]文物古建筑火灾特点与消防安全对策分析[Z].[2]古建筑火灾特点及防火对策[Z].[3]浅谈文物古建筑消防隐患及预防对策[Z]
第五篇: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范文
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征求意见稿)
2009年,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市委坚强领导、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和上级法院的关心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精神,紧扣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大局,切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纵深推进“六型法院”建设,全市法院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市中级法院受理各类案件
件,审、执结
件,同比分别
%和
%;全市各级法院受理案件
件,审、执结
件,同比分别
%和
%。
一、坚持为大局服务,依法保障经济社会发展
一年来,市中院更加注重推动科学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监督指导基层法院积极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供法治服务。
努力为中央“三保”决策提供司法保障。调整审判思路,应对金融危机,积极发挥审判工作服务“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作用,建立靠前衔接市委、市政府“应挑战、保增长、重民生、推改革、促开放、善领导”的审判机制,成立工作小分队深入到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的行业和企业,制定关于依法振兴工业经济的工作方案,开通非公经济主体涉诉立案“绿色通道”,慎用查封、扣押、冻结等司法强制措施,帮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全力保中央、保省委、市委工作部署和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一年来,全市法院共审结金融纠纷、房地产纠纷、企业改制、股权转让等案件
件,标的金额
亿元,同比分别
%和
%。依法严惩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共审结此类案件
件,同比
%。
努力为“三农”工作提供司法保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针对“三农”工作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涉农案件新特点,及时制定关于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司法保障的实施意见,制定关于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工作方案,加强对农民工特别是返乡农民工维权案件的审判工作,建立农民工维权诉讼“绿色通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快立、快审、快结、快执”。严厉打击制售假农药、假化肥、假种子等坑农害农行为,维护农村经济秩序,为农村改革发展创造良好法治环境。一年来,全市法院共审结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涉农案件
件,同比分别
%和
%。
努力推动环保司法新机制建设。全面发挥环保法庭、审判庭保护环境的好作用,积累环保案件审理的好经验,探索环保案件管辖的好机制,建立环保案件全程回访制度,在环保审判引入“外脑”,组建环保审判专家咨询委员会,并在咨询委员会成员中依法聘任专家担任人民陪审员,直接参与环保案件的审理;坚持抓典型案例,抓重点突破,以公益诉讼为突破口,大胆探索,开创了中国社团组织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先河。环保“两庭”成立至今,共受理各类环保案件
件,审结
件。
努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依法严惩各种刑事犯罪,突出打击重点,毫不动摇地严打“两抢一盗”犯罪,积极参与扫黑除恶等专项斗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两级法院共审结各类刑事案件
件,同比上升
%,判决罪犯
人,其中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至死刑的罪犯
人。同时,贯彻依法从宽处理的一面,共对
名被告人判处缓刑;坚持罪刑法定原则,重事实、重证据、重程序,对不构成犯罪的名被告人依法宣告无罪。继续加大对经济犯罪、商业贿赂和职务犯罪的打击力度,共审结此类案件
件。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对服刑人员的回访考察,以案讲法,做好预防犯罪工作,审结减刑、假释案件
件,同比
%,净化社会环境。努力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充分发挥行政审判职能作用,把环城高速公路、贵广快速铁路等重点工程涉及的房屋拆迁补偿等涉房类案件指定由南明区法院集中审判,为重点工程建设提供优质快捷的司法保障,为环城高速公路顺利通车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积极开展行政审判“白皮书”活动,强化行政审判动态分析管理,为领导决策和改进工作提供参考,努力服务依法行政,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一年来,市中院受理各类行政案件
件,结案
件,同比分别
%和
%。全市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件,审结
件。
二、坚持为人民司法,依法维护当事人权益
全市法院始终把维护人民权益作为法院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把“司法为民”要求落到实处。
高度重视审理“民生”案件。认真执行劳动合同法,审结劳动争议案件
件,同比
%。着力化解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难点问题,审结医疗、住房、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案件
件,同比
%。依法保护公民人身财产权益,审结人身损害、宅基地纠纷、相邻关系、财产权属确认案件
。依法保护妇女、儿童、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和睦,审结婚姻、赡养、抚养、继承等案件
件。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依法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
高度重视破解执行难问题。全面排查执行积案,集中开展清理执行积案专项活动,全市清理执行积案
件,占全省积案总数的37.8%,我市“清积”工作走在全省前列。针对执行难的诸多原因,重点建立执行案件流程管理、考评激励、监督制约三大机制,会同公安、工商等部门联动执行,加大执行力度,采取公开被执行人失信记录、强制申报财产等措施,敦促被执行人履行义务,依法查处拒不执行、暴力抗拒执行等行为。两级法院去年执结案件
件,执结率为
%,执结标的额同比
%,执行工作取得显著成绩。高度重视解决涉诉信访问题。在“事要解决、息诉罢访”上下功夫,从各个环节全程治访,积极探索涉诉信访长效机制,实施判后答疑、重大案件跟踪督办、领导包案等制度,启用“百姓·书记市长交流台”综合服务系统,实现视频接访和远程接访。坚持一手抓办案质量,从源头上预防涉诉信访的发生,一手抓涉诉信访的处理,引导群众理性表达诉求,充分运用教育、协调、救济等手段,解决涉诉信访难题,接处涉诉信访
件,同比
%,经依法审查,决定立案再审的案件有
件,审结
件,同比分别
%和
%。
高度重视运用调解手段化解矛盾纠纷。围绕“司法关注民生,调解促进和谐”的工作思路,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原则,把调解贯穿立案、审判、执行全过程。市中院总结出劳动争议案件“八字调解法”和一般案件“二十四字调解法”,全面推进民事案件调解工作,强化轻微刑事案件、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调解,充分发挥行政案件协调机制的作用,加强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等方式的衔接,完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加强对人民调解组织的工作指导,依法确认人民调解协议的效力。全市法院经调解、撤诉审结的民事案件
件,占全部民事案件的%,同比
%。
三、坚持从严治院,加强人民法院自身建设
一年来,全市法院更加重视思想政治、司法能力、纪律作风和反腐倡廉建设,涌现出创新管理、秉公办案、一心为民、清正廉洁的 个优秀集体和
名先进个人。
重点增强政治意识和党员干警先锋模范意识。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指导思想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新时期人民法院工作主题,市中院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强化法院班子把握方向、民主决策、科学管理的能力。大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在审判执行一线开展“党员示范岗”等措施,把党的先进性体现在执法办案和司法为民的各项工作中。
重点抓好中层干部和法官司法能力建设。去年4月,贵阳中院公开竞争选拔出25名中层干部,并对现任中层正职干部进行届中轮岗。广辟途径培养干部,通过岗位练兵、专题研讨等平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培训形式,推动培训工作由理论型向理论与实务结合型转变,由知识型向知识与能力结合型转变,去年推举
人次到国家法官学院、省法院培训,选派2名优秀法官上下挂职锻炼,努力提高法官司法能力。
重点解决司法不廉、司法不公问题。认真执行党纪国法和最高法院“五个严禁”,坚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使党风廉政建设横到底,纵到边,不留死角,不留空隙,中院推选11位中层干部直接担任司法廉政监察员,坚持用铁的纪律保障司法廉洁,严肃处理了3名违反“五个严禁”规定的基层法院法官,查处追究刑事责任1人。加强对重点岗位、重点案件的纪检监督,共对
件评估、拍卖、鉴定案件进行了现场监督,确保廉洁司法。
重点解决基层保障问题。中院坚持服务基层,全市审判庭、人民法庭“两庭”建设取得新进展。科学配置人民法庭,做好在息烽流长、修文六桶等全市远郊地区新建12个基层法庭的前期筹备工作,加强人民法庭“公正、廉洁、为民”庭训建设和“五化”建设,积极参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通过优化审判资源配置、推广先进调解经验等做法,促进基层社会稳定。全市26个人民法庭共办结案件
件,同比分别
%和
%。
四、坚持改革创新,深化工作机制和制度建设
从实际出发,深化司法改革,努力保障社会公平正义,这是市中院的坚定态度,努力建设公正高效权威司法制度。深化司法便民举措。市中院推出38条司法便民举措,在全市各基层法院建立“五个特色巡回法庭”,加强巡回审判,就地立案,就地审判,就地调解,就地结案,就地执行;加强立案信访“窗口”建设,实行导诉、答疑、调解等“一站式”服务;采取上门立案、预约开庭、减免诉讼费等措施,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方便,减轻诉累。
深化审判监督管理。加强法院院长、庭(局)长对审判权、执行权的监督,案件质量有了新的提高,两级法院一审案件上诉后二审维持率同比提高
个百分点,改判发回率同比下降
个百分点;创新建立法律文书送达前纠错机制,设立“五重关卡”,加大对“瑕疵”法律文书的惩罚力度,贵阳中院裁判文书差错率已实现“零差错”的目标。及时采纳市政协委员建议,在全市法院推行商事裁判文书上网制度,将审结的知识产权和涉外商事案件判决书全部上网公开,其他具有典型教育意义和普法教育作用的商事判决书,也公布在法院外网上。
深化少年审判、量刑规范化建设。在全省率先开展全市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指定管辖的基础上,市中院组建独立建制的少年审判综合庭,并在今年9月1日起正式受理涉少刑事、民事、行政案件,推进少年审判综合发展。贵阳中院作为全省首家开展量刑规范化试点工作的中级法院,在法律、司法解释框架内,结合实际制定了量刑指导意见,创新规定了故意杀人等八类重点犯罪和70周岁以上老年人犯罪的量刑调节幅度,着力抓好占全市法院一审刑事案件
%的盗窃、抢劫等五类常规案件的量刑平衡问题,确保量刑规范化改革稳步推进。
五、坚持自觉接受监督,切实维护司法公正
坚持党的领导,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全市法院始终坚持把法院工作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重大部署、重点工作和重要问题及时向党委汇报。认真贯彻《监督法》,研究部署落实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精神,全面梳理人大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切实制定改进措施。积极配合市人大、市政协开展法院执行、环保审判执法检查,人大、政协在监督检查中给予大力支持,推动解决审判、执行工作和法院自身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
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不断完善对代表建议、委员提案的受理、办理、反馈等流程管理,强化实施建议、提案督查督办制度,做到件件有结果,事事有反馈,确保办理质量和效率。市中院办理人大代表建议
件、政协委员提案
件。完善代表、委员联络制度,通过邀请视察工作、旁听庭审、半年工作通报、反馈整改措施等,加强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经常性沟通。去年,市中院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
次,寄送反映法院各方面工作的信息简报、《贵阳审判》等
份。
依法接受检察机关及各方面监督。严格依法审理各类抗诉案件,全市法院共审结检察机关对生效裁判提起的再审抗诉案件
件,其中,原判正确予以维持的件,改判
件,发回重审
件,以调解、撤诉等方式结案的 件。认真听取检察机关提出的检察建议,及时检查和纠正案件审判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在中央、省市报纸、电视、电台、网络四块阵地开展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宣传报道,加强网络跟踪监测,取得积极宣传效果。
过去的一年,全市法院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是党的领导、人大监督和政府、政协及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为促进法院工作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我们解决了许多困难和问题。在此,我代表全市法院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人民法院工作与党和人民的要求还有差距,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少数法官服务大局、保障科学发展的自觉性还不高;有的法官司法能力不强,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办法不多;有的法官司法为民意识不强,对人民群众诉求态度冷漠,作风推诿拖拉现象仍然存在,严重损害司法公信力。
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全市法院面临着新挑战和实际困难。2009年,全市法院审、执结案件数是十年前的 倍,在数量大幅增长的同时,案件类型更加多样,处理难度越来越大,但人员数量仅增加了
倍,案多人少的矛盾更加突出;个别基层法院人才流失、法官断层现象依然存在,审判激励机制没有经费保障。对这些问题和困难,我们将在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切实采取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2010年,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关键一年,也是我市开展“三创一办”工作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法院工作,对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面胜利、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将认真贯彻全国、全省政法工作会议和市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以迎难而上的精神和勇气,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和措施,着力抓好五项工作,努力开创全市法院工作新局面。
一是强化业务建设,着力化解矛盾纠纷。及时高效审理案件,依法惩处各种刑事犯罪活动,继续严惩“两抢一盗”犯罪,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加强民事行政审判,创新司法举措保障“二环两路”工程建设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加强环保司法,重点打击盗伐滥伐林木、破坏环境资源刑事犯罪,绝不让犯罪分子在经济上占便宜;继续采取挂牌督办、带案下访、巡回接访等措施,再化解一批多年申诉的案件,进一步清理涉诉信访案件和执行积案。
二是强化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政治业务素质。两级法院要强抓新机遇,提高执行力,切实加强班子建设,市中院班子不仅要从严治理本院,而且要从严管理基层法院班子和全市法院干警,充分发挥上级法院监督职能,在事前监督、主动监督上下功夫。加强法院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扎实开展大培训活动,建立定期培训制度,创新法官培训方式,不断提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修养。
三是强化廉政建设,着力保障司法廉洁公正。按照构建“六型”审判机关的要求,坚持 “院长管院、从严治院”,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自觉抓好廉政勤政建设。以查处“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为重点,毫不动摇地贯彻执行党纪国法和最高法院“五个严禁”,建立健全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大力推行廉政监察员和司法巡视制度,促进司法廉洁。
四是强化创新落实机制制度,着力保障工作高效有序。坚持以创新强管理,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手段求发展。加强诉调对接机制,在案结事了上下功夫。依托审判工作,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加强对被判处缓管免人员以及刑释解教人员的跟踪帮教,深入推进社区矫正试点,加强司法建议和法制宣传工作,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强化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做好审判绩效考评工作,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完善司法公开制度,强化民意沟通机制,努力推广网络远程审判。
五是强化基层基础保障,着力推进法院纵深发展。充分发挥基层法院和人民法庭“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前沿阵地作用,及时把各类矛盾化解在基层。继续推行法官遴选、上下级法官双向挂职锻炼,使基层法官水平有提高,经验更丰富。紧紧依靠党委、政府的支持,着力解决基层法院案件大幅度上升,案多人少的问题,着力解决审判人才激励机制缺少物质保障问题,保证全市审判机关严格公正高效司法。
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面对服务科学发展的新要求,面对法院自身建设的新任务,我们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本次大会决议,更加自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更加自觉地接受人大及各方面的监督,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团结前进,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由于尚未到统计截止时间,故文内数据没有填写)
附件:《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草案稿)》有关用语说明
1、劳动争议案件“八字调解法”和一般案件“二十四字调解法”:市中级法院不断加强“法官进言”、“民事调解标兵排行榜评比活动”引导激励机制,创造性地总结出劳动争议案件“八字调解法”,即“信任”调解法、“联动”调解法、“双赢”调解法、“诉访”相济调解法。一般案件“二十四字调解法”:即“选择语言、拉近距离”调解法,“因势利导、因人施策”调解法,“找准时机、快慢相继”调解法,这些举措获得省高级法院行文在全省各级法院推广学习借鉴。
2、“五个特色巡回法庭”:(1)在农忙时期,基层人民法院设立“夜间法庭”,方便农村当事人诉讼。(2)在旅游旺季,基层人民法院设立“旅游巡回法庭”,及时化解旅游纠纷,为“爽爽贵阳”营造良好旅游环境。(3)针对交通事故多发特点,基层人民法院设立“交通事故巡回法庭”,深入交警事故处理部门所在地巡回审判,为交通事故当事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务。(4)加强环保审判,设立“环保审判巡回法庭”,主动到全市环保纠纷发生地就地立案、就地审判、就地宣传。(5)加强未成年人涉诉审判,设立“未成年人案件巡回法庭”,集中审理全市涉及未成年人的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进行特别保护和优先保护,做到立案优先、审理优先。
3、“五个严禁”:为强化公正司法,严格办案,全市两级法院认真落实最高人民法院“五个严禁”,一是严禁接受案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的请客送礼;二是严禁违反规定与律师进行不正当交往;三是严禁插手过问他人办理的案件;四是严禁在委托评估、拍卖等活动中徇私舞弊;五是严禁泄露审判工作秘密。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凡违反上述规定,依纪依法追究纪律责任直至刑事责任。从事审判、执行工作的,一律调离审判、执行岗位。
4、“五重关卡”:为打造精品法律文书,市中级法院推出裁判文书送达前纠错机制,坚持法律文书承办人制作、签发人审核、检查组指正核查、签发人责令更正、承办人更正送达“五重关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