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法与贵阳市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的区别

时间:2019-05-14 18:36: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物法与贵阳市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的区别》,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物法与贵阳市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的区别》。

第一篇:文物法与贵阳市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的区别

一、新文物法条目中市条例提法不完整和缺少的条目:

第一章第三条、第四条、第七条、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

第二章第十四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

第三章

第四章条、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三条、第四十五条、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第四十九条。

第五章第五十条至第五十八条。

第六章

第七章法律责任中一是市条例罚则不全,二是处罚项目力度不足、如罚款额度小,惩处方式少。

二、市条例与新文物法提法不 统一的条目

第一章第二条、第六条(市第四条)。

第二章第十三条(市第十二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市第十五条1款)、第十七条(市第十六条)、第十八条2款(市第十七条)。

第三章第二十九条(市第十八条)。

三、市条例与新文物法不符的条目

市条例第二章7、8、9、10条,第三章13、16(2)、19、20条,第四章25、26、27、28、29、30、31条,第五章32、33、34、35条,第六章41条。

第二篇: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界对文物的关注度逐渐提升。文物代表着一种历史文化,特别是对于博物馆中的文物,需要实施综合管理,必要时还可以采用文化保护理念作为工作思想,丛而科学性的加强对文物陈列的有效管理。文章概述了博物馆文物保护发展背景,分析了博物馆文物陈列与保管面临的现状,阐述了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的相关措施,从而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借鉴价值。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陈列;文物保护;问题分析

1研究背景

文物保护相关学科广泛,性质不同,导致文化遗产的种类也较为复杂。由于经济和人力的条件限制,全国大多数博物馆都很难组建文物保护团队,更不用提专业的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了。完善文物保护专家队伍是博物馆,特别是基层博物馆的当务之急。文物保存的良好程度决定着文化遗产的正确研究方向,也就意味着只有将文物保护好了,后续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进程。我国拥有历史悠久发展历程,而古老的文物只有处在较好的环境下保护,才能更好的借助文物的研究,正确的向后人们表现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所带来的文化价值。最终使国人更好的了解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以及向外国展示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博物馆对文物的良好保护才是实现博物馆自身价值的根本途径。因此,需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可以加深理解文物保护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水平,提高文物保护的意识,这对于提升科学技术水平、艺术文化素养具有重要价值;另一方面,保护文物,人人有责,作为博物馆工作人员,更要坚持这一信念。博物馆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馆藏文物的科学管理是学术研究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另外,博物馆是向游客展示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主要阵地,良好的馆藏陈列有助于更好地向民众传播文化知识。

2博物馆陈列的文物保护所面临的现状分析

2.1博物馆从业人员责任心有所欠缺

文物蕴含着历史的兴衰,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智慧财富,博物馆是文物收藏的主要空间。文物保存环境的细微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造成质的影响,从而对文物造成一定损害。如今,博物馆从业人员即使熟练掌握了基本的文物保护工作,但缺乏文物保护的细致思维,不能留心观察和记录文物的状态,也会使文物保护质量下降。就现在的情况来看,博物馆的从业人员虽然在思想上加深了对文物保护的意识,但是落实在具体的文物陈列工作中时还是有所欠缺的,主要体现在对陈列文物细节变化的观察不够认真仔细,缺乏耐心和细心[1]。例如,可以通过在博物馆展览过程中,对于一些书画类的文物,可能存在掉粉、褪色的现象,但是从业人员没有注意这个现象,也就无法做到及时处理。由于古代书籍或画等极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所以长时间的存放可能会出现粘连在一起的现象,而相关工作人员缺乏从业责任心,丛而忽略这个问题。在日后的工作中很可能会在翻看时不注意把字画撕开,致使文物的相关内容受损。因此,就需要加强博物馆从业人员责任心的建设。

2.2博物馆陈列文物保护工作不到位

在文物的保护工作中,因为很多博物馆的建筑面积特别小,所以文物的保护措施和方法较为老旧。另外,博物馆的环境条件差,导致较多的文物并没有《文物保护法》的相关按照标准进行存放,大多是从业人员随意摆放,丛而导致很多有研究价值的文物得不到及时保护。由于博物馆文物展览期间可能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丛而导致文物的破坏。对于一些较容易受到环境因素影响的文物,如纸质类文物,对保存环境的湿度、温度、光线较为敏感,特别是如果所处环境过于潮湿,就会导致褶皱等现象,影响其清晰度和观赏价值。

2.3博物馆文物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近年来,我国逐级加大对文物保护的力度,发展博物馆基础设施建设,许多文物展馆的面积不断扩大,展示手段不断升级。但是,一些文物的受损状况依然与文物展柜的不合理设计有一定的关系。比如,博物馆文物展柜是透明材质,文物容易受到紫外线辐射,加速氧化,造成损害,不利于文物的保存。针对光线影响,博物馆的展览柜台设计应提出优化方案,借助科学技术手段,合理提升展馆基础设施水平。但即使有国家财政拨款,一些地级市的基层博物馆仍然因资金短缺而无法实现文物的全方位保护[2]。

3博物馆文物保护意识研究分析

目前,我国文化遗产活动的开展一般和地方基层博物馆的文化遗产保护活动同时进行,但是对文物保护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对文物保护意识的认识不足,都导致了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的开展不顺利。因此,对博物馆文物保护意识的研究上需要从两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3.1培养工作人员的文物保护意识

博物馆工作人员应加强对文化科学保护的认识,增强综合基础能力的培养,比如《文物保护法》的学习以及专业修复技术能力。一方面,通过定期组织博物馆工作人员学习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进而从根本上将文物保护意识灌输到相关工作人员的头脑中;另一方面,文物管理人员要在日常保管与陈列文物过程中,定期观察文物的变化情况,随时做好修复文物的准备。另外,还需要掌握专业修复设备的使用和专业的修复技能。

3.2博物馆工作人员需要掌握文物的实时展示

博物馆工作人员需要实时掌握文物状态,才能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避免文物损害。在文物展览监测的过程中,需要按照《文物保护法》的相关标准,最大限度完善文物展览的细节。因此,博物馆工作人员需要提前做好文物防护的准备措施,预先规划文物展示和储存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损害,以便加强对文物的保护。最后,博物馆展示还需要全天监控文物的实时状态。

4博物馆陈列的文物相关保护方案的研究

基于文物保护的博物馆文物展示,制定文物保护计划是建立完整的博物馆文物展示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从6个方面进行分析。

4.1确保博物馆的温湿度适宜

文物保护对展柜的温度、湿度有严格要求,必须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合理控制。博物馆文物要时刻保持适宜的展示环境,从而尽可能减少对文物的损害。博物馆文物展柜的温度需要保持在15~25℃之间,湿度为40%~65%之间。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必须相互匹配[3],否则,对文物的保护都是不利的。只有温度和湿度处于规定的范围,才能确保文化遗产展示环境的稳定性。根据行业规范,博物馆的温度和湿度由中央空调调节。部分博物馆展馆的温度控制通过特殊的温湿度控制设备直接调整,一般处于恒温恒湿状态。但是,一些基层的博物馆没有足够资金购买专业设备。因此,只能通过对陈列文物的密封展示柜内的气温进行调节来维持,一般在展示柜里放置化学调湿剂等进行调节[4]。

4.2文物陈列展示柜密闭性原则的分析文物展柜的密闭性对于文物保护至关重要。进入博物馆的游客不可避免地影响馆内空气流通。相关工作人员在购买或设计文物展示柜时,首要考虑的问题是密封性的优劣。因为只有确保文物陈列柜的密封性能,才能保证隔离外部环境对文物的影响,避免文物受到损害[5]。例如,由于文物的长期陈列以及陈列展示柜密闭性较差的原因,可能会导致文物发生霉变,丛而对文物本身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针对这种情况的发生,大多数的文物博物馆一般是采用杀菌剂来防止文物发霉现象产生。但是面临一个缺点,因为长时间的使用防霉剂,其中一些霉菌可能会产生抗体,导致使防霉剂失去效果。一方面,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及时更换防霉剂;另一方面,增强文物陈列展示柜密闭性,从源头上控制。

4.3文物展馆内的光源控制原则的分析

为了确保文物的安全,有必要将所有热源远离博物馆文物,所谓的热源还包括一般的加热设备。博物馆展馆的照明一般由光纤照明灯具组成,因此对光源控制也需要按照严格的标准执行,特别是文物展示柜的玻璃必须能隔离阳光紫外线。

4.4展馆除尘指标原则的分析

展馆除尘需要制定规范和标准。博物馆向公众开放时,除了影响室内空气,还会带来一些灰尘和其他污垢,这会导致文物加速腐蚀,如青铜器表面氧化和斑块生长加速。因此,加强清洁博物馆内的灰尘和其他污垢是十分必要的。除了定期除尘博物馆外,还应在经济允许的范围内安装空气净化器等除尘设备。最后,文物陈列需要放置在密封的陈列柜内,能够确保文物与外界隔绝[6]。

4.5展馆内绿色材料应用原则的分析

用于文物展示的建筑材料应该符合绿色环保的标准。除了直接热源、光源和空气污染外,还有其他建筑材料,它们含有甲醛等化学物质可能会对文物造成损害。因此,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筛选博物馆文物展馆的建筑和装饰材料。

4.6展馆内加强文物修复和保护原则的分析

在展馆内加强文物修复和保护原则的分析,可以确保文物的有效存留。一方面,加强博物馆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引导从业人员转变传统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实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完善;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博物馆专业人才的专业知识培养,使他们充分了解文物价值,并利用现代修复技术保护学术文物。馆内工作人员应做到对文物陈列情况的实时掌握,工作人员要实时掌握文物陈列的变动情况,并且及时根据突发或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应对和解决的方案,加强对博物馆文物陈列的监控,时刻在文物陈列工作中落实文物保护规范,完善文物陈列工作中的各个细节。

5结束语

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文物保护工作比较重要,在实际工作中人们也逐渐认识到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所以在进行文物保护工作时要通过文物保护的先进意识来对其进行指导。本文主要介绍了博物馆文物保护中面临的现实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做出简要分析。因为要从根本上解决对文物的保护,就需要科学培养工作人员的文物保护理念,从而不断提高文物保护技能。从而更好的为博物馆展出的文物进行综合化全面的保护措施,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牛文静.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意识问题分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6):10-11.[2]李博.文物保管和文物陈列中的保护意识分析[J].工业C,2016(6):34.[3]于晓敏.浅谈保管和陈列中的文物保护意识[J].中华民族博览,2017(5):220-221.[4]陆春红.保管和陈列中的文物保护意识[J].中文信息,2016(2):106-107.[5]唐锋.保管和陈列中的文物保护意识[J].人间,2016,20(12):20-22.[6]胡开红.博物馆陈列中的文物保护[J].经贸实践,2016(7):33-35.

第三篇:可移动文物普查中的文物保护与安全

可移动文物普查中的文物保护与安全

【摘要】可移动文物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家系统工程,政策性强,受到社会各届的广泛关注,它具有不可再生性。2014年开始的可移动文物普查,是我国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是一项国家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和专业工程。在普查工作中,收藏单位和普查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应高度重视,确立安全第一的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对文物加强管理,妥善保护,确保文物安全无事故。

【关键词】可移动文物普查保护安全

可移动文物是国家重要的文化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2014年开始的可移动文物普查,是我国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是一项国家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和专业工程。

确保可移动文物普查中的环境安全

可移动文物普查的文物操作作业包括提取、运输、鉴选、鉴定、测量、拍摄、资料

整理记录、登录、收件、归箱等步骤,因而应该有足够收纳接收、拆卸、暂置、包装、运输等上述细节步骤的活动空间,并保证室内环境的安全、宁静、整洁、明亮,适宜文物的存放。

1.1 确保普查工作场地安全

应根据收藏单位的具体情况选择在能够保障文物和人员安全,且便于操作的空间进行工作。以在安防、消防设施齐全的房间为妥。工作场地内应为操作人员和设备留出足够操作的空间,应清理周边的无关物品。注意检查防潮、防尘等条件,及各种安全隐患等。工作场地严禁违规使用不合格的或存在安全隐患的电源、电缆、各种电器。严禁吸烟和使用火源。工作场地内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工作现场不能存放、进食各类饮料和食物。进入工作场地内的暖水瓶、水杯、各种文件、办公用具、与文物操作相关的设备设施等物品的放置,均应远离文物本体。工作现场最好铺上地毯,以防文物意外摔落。

无论工作是否完毕,需要离开操作现场时,必须签字或做记号于未完之箱柜,加以签封。

1.2 对普查工作人员进行安检

普查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有预防性的保护意识,随时具备保护文物的责任感,以防患于未然。在对可移动文物进行相关操作时,为保障信息、文物和人员的安全,应由收藏单位的安全保卫部门负责对进入工作场地内的人员进行选择和监控,无关人员不得进入。

普查工作人员每次到收藏单位进行普查工作时应由2名及以上人员同去同返。提取文物时应由收藏单位人员主要操作,一名普查人员进行指导和监督,另一名普查人员进行详细记录,必要时协助收藏单位人员操作。当2名及以上的普查工作人员在场时,方可在收藏单位的监督和指导下,相互监督、相互协助进行操作,并在工作完成后当天将文物返回库房。

1.3 工作人员穿着与服饰要求

进行文物操作时应着装简单,无过多装饰,做到行动灵活,不刮蹭文物。文物操作人员手上不得佩戴金属等硬质首饰。确保普查设施设备安全

普查工作需要设施设备与工具一般有以下几种:手套、口罩、台灯、手电、铅笔、橡皮擦、红(黑)色油性签字笔,订书机设施、回纹针、直尺、三角尺、卷尺、工程尺、美工刀、测径器、放大镜、剪刀、标签、胶棒、封条、墨水、油漆、防酸纸、温湿度计、计算器、电脑、平台车、档案柜、保险箱、大型加衬垫海绵的工作台、摄影器材等。工作场地内一切设施设备及使用,均以不威胁文物安全和人身安全为前提条件。

普查工作所用的设施设备应逐一登记造册,定点存放;并设专人进行统一管理,负责发还,并作详细记录,做到管理有序。定期对设备工具等进行清点、检查,出现问题时及时修理。专业设备的使用由专人负责,安排专业适岗人员操作。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人员和文物安全。

2.1 工作台

放置文物的工作台应坚固、平稳、宽阔、有很好的承载能力。台面上需铺毡子等软垫,防磨防滑。工作台上放置的铅笔、手电、照相机等硬物及剪刀、刀具等尖锐物品应远离文物本体。工作台上不得放置玻璃杯、水瓶等物品。

注意检查工作台的承载能力,不得放置超过其承载重量范围的物品。

2.2 其他设备设施与工具的检查

对设备设施均应检查其坚固性、承载范围、稳定性、安全性等内容。不得使用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设施。严格遵守各设备设施的使用说明和规范,不得超范围、超条件使用。同时,还要防止设备设施出现故障而损伤文物及污染文物(脱色、漏液等)。设备设施出现问题时,应及时上报,并及时维修并更换。

2.3 手套、口罩

对书画、善本古籍、织绣、出土文物及金属类文物进行操作时均应准备手套、口罩,防止汗液、湿气沾染文物。手套以吸汗、不磨损文物为标准。

文物操作人员的防护措施

3.1 落实对环境、设备和人员等因素的检查,排查隐患

切实落实好对前述各项因素的检查、整改工作,排查防范安全隐患。同时要防止人为盗窃抢劫破坏活动。

3.2 专业设备、特种设备的使用

专业设备使用由专人负责,安排专业适岗人员操作;特种设备使用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按规定持证上岗。必须严格遵守各种设备设施的操作规程,保证人员和文物安全。

3.3 对不确定因素做防范

当可能出现雷电、动物(如昆虫,老鼠、蛇)等易造成精神恐慌的不确定因素时,应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无法克服时,应暂停工作或改善工作环境。根据实际情况,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做好预防工作,并制定相应的工作预案。

遵守文物操作规范

在可移动文物普查中,普查内容涉及文物尺寸、质量及照片影像资料等可移动文物的基本信息,这些信息的取得都涉及到对文物的操作。这是普查中对文物安全保护的关键环节。因此,提用、整理或挪移文物等操作过程中,必须精神集中,有计划地进行,保证文物安全,不得图省事,怕麻烦。

4.1 提用前的准备

工作人员应遵守相关服饰规定。检查环境和设备设施是否安全良好。进行文物操作时按文物保护需求佩戴手套、口罩,且手中不得拿笔,防止接触和污损藏品。

工作人员进行文物操作前征得收藏单位的许可,仔细查看文物完残状况进行操作,不可直接触摸破损部位,以免损伤文物。

在近文物处进行文物记录时应一律使用铅笔。

4.2 提用操作

文物操作人员应集中精力,有条不斋,审慎细致地进行工作,以确保文物安全,避免人为因素造成对文物的损害。如因各种原因无法专心操作时,工作可暂停。

普查工作人员应在收藏单位的工作人员将带有包装的可移动文物置于工作台上,并从囊匣等包装物中取出文物后,方可接触并操作文物。操作完成后,普查工作人员不得再接触文物,应由收藏单位的工作人员对文物进行清点、包装并搬离工作场地。

接触文物时,必须取下手表、戒指等饰物,以防碰撞发生。应戴手套,双手捧持,或一手紧抱,一手托底,轻拿轻放。严禁单手搬边,提梁携耳,一手持柄或两手同时揽抱多件文物。避免文物磕碰、跌坏、挤压、摇晃、滚动。禁止堆叠。

移动文物时应使文物在工作台面范围内,不触及文物的脆弱处或断裂处。双手力量宜平均。保持器物重心的平稳和移动时的安全。对于体积较大、较重,或不便于持拿的文物,应利用必须的工具安全移动。

手持文物时要稳走、轻放;不得做快跑、急转身等危害文物安全的动作。

传递文物时应先将文物放置在工作台上再由他人取走,不得采用以手递方式传递。

对文物进行测量、拍摄等工作时应注意对文物的保护,最好用皮尺进行测量,如需用卷尺测量时应将卷尺的手腕带套在手上防止卷尺脱落损伤文物。

在工作台上操作时,文物不得拿离台面过高。书画类文物应洁净的台面上观看,由两人缓缓打开画轴。纸质、织物、金属类文物操作时需带手套和口罩。不得过近观看,防止呼出水气或打喷嚏污损文物。

悬挂文物前应先检查墙面、挂钩及文物上的悬挂处是否牢固及其承载度,并检查墙面是否干燥、洁净,防止文物受损、受潮和污染。

从高处提取文物时,应事先检查升降梯状况,保证升降梯的安全。当从俯视的角度观察文物和拍摄时,应注意人员向前探出身体部位,防止人员坠落、跌倒,同时防止照相机、闪光灯及其他器材从空中坠落损坏文物。

小件、易碎、易磨损的文物要先用软纸包装,再装用盒内,以防散失磨损。

清洁文物时,需先检查文物是否有伤残。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清洁工具和清洁方法,妥善操作,以免损伤文物。

可移动文物在提取操作过程中会面临掉落、磕碰、挤压、震裂、、被抢,交通事故、装卸事故等安全威胁,这些威胁主要来自操作人员、文物装具、运输工具、运输环境等四个方面。

为避免出现事故,普查工作人员应了解可移动文物移动过程中的诸安全隐患,懂得文物移动的程序与技术规范,合理选择移动文物的其他参与者。

移动中应注意以下原则:不能使用外行人搬抬与包装文物,不能单人移动文物,文物移动中要选择正确的部位和正确的方式,要选择专业的文物包装与运输公司运送文物,文物移动中要有一安数量的安保人员护送,选择熟练的司机。

4.3 文物出入库手续及操作

可移动文物普查需要提用藏品时,必须填写提用凭证。一级藏品、保密性藏品、经济价值贵重的藏品,经主管副馆长或馆长批准,其他藏品经保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始得办理出库手续。用毕应及时归库。用毕送回时,保管员按提用凭证进行核对验收,验收后,在提用凭证入库栏签字,将文物放回原处。出入库时的操作也必须按照文物提用操作的相关规定进行,不得有任何的疏忽大意,以免对文物造成损害。

普查数据的保护与安全

5.1 普查数据的保护

5.1.1 保密原则与保障措施

收藏单位收藏的可移动文物不仅是收藏单位的重要资产,也是国家重要的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源。为确保国家和收藏单位合理和正当的相关权益不受侵害,本次普查各个阶段得到的综合数据和基础资料均属于保密范畴,各级可移动文物普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都要加强保密观念。

收藏单位申报的材料作为可移动文物普查研究所用,未经国务院批准,不得违规使用。

对涉及国家机密的收藏单位进行普查时,更要严格遵守相关单位的保密制度,服从其管理。

本次普查工作的相关人员,应依法对本次普查工作中的相关资料内容进行保密工作。各普查机构的上下级之间、普查机构与普查人员之间都应签订《可移动文物普查保密协议》后方可开展工作,协议中应规定以下内容:(1)普查各阶段所获得各种信息的的保密期限。(2)要求普查员在保密期限内不能通过任何途径将可移动收藏单位的所有信息泄漏给第三方,同时对所有申报文物将予以保密,所有记录的信息文件、资料不得备份。(3)规定如出现泄漏事件,将按照保密协议的条款追究相关普查人员的法律责任。

5.1.2保密工作的要求

(1)加强保密制度的建设和学习。各级可移动文物普查机构必须依法制定严格的保

密制度,各种数据要有专人负责,妥善保管,不得自行修改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依法搜集、整理的普查资料;不得扩散遗失,不得篡改普查资料,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及其他单位和个人伪造普查资料,;要建立保密执法检查制度,制定必要的工作程序和监督机制;要组织普查人员重点学习普查保密规定,了解违反规定需承担的法律责任,提高普查人员的信息保密意识。

对于收藏单位的“保密性藏品”无论上是否被认定为可移动文物,均应对其信息及收藏情况进行保密。(2)严格操作规程,遵守保密纪律。普查的方法步骤、操作过程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方案、细则和其他有关政策、规定进行。(3)依法公布数据。数据公布必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并经上一级可移动文物办公室批准,各级普查机构未经允许,不得随意对外公布收藏单位及其藏品,可移动文物的清查摸底和普查登记及其他各种数据,各阶段收集的涉及收藏单位、个人情况的资料一律不得对外公开,不得以任何方式透露给其他机构。涉密的数据资料公布前应进行脱密处理。(4)加大保密宣传力度。要重点宣传普查数据保密规定和被普查对象的如实申报义务。针对普查对象担心的各单位机密等问题,要认真开展对相关法律法规及已出台的各项普查政策的宣传,为可移动文物普查创造良好的文物申报环境。同时要正确把握舆论导向,数据使用要坚持内处有别,在内部指导工作中使用的一些数据,不能对外公开,更不得任意炒作,以免对普查造成不利影响。

5.2 普查数据的管理与安全

普查数据应尊重知识产权,严禁随意下载,注意妥善保存,不得损毁、不得遗失,提用数据应的登记。纸质媒介的数据应及时整理、归档并指定专人专柜妥善保存。电子媒介的数据应及时更新和备份保存。

普查过程中意外情况的处理

对人员的处理:如因普查工作人员疏忽失职,导致文物破损,应查明原因,视情节轻重,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逐级上报,予以适当处理。

对可移动文物的处理:对发生了意外的可移动文物,应准确记录,拍摄受损部位及受损状况等照片,由受过专业训练的维护人员,使用适当的材料,配合良好的技术,对其进行适当修复,拍摄修复前与修复后的文物照片,并重新拍照(正面全形标准照)。做好书面处理报告,按“附录信息”中“8破损记录”、“

9、修复记录”进行记录。同时加强维护,使其处于稳定、安全及舒适的状态,以便普查工作中随时提供使用。

参考文献:

[1]国家文物局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办公室.《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手册》,内部资料.[2]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4月第一版.[3]安廷山.《中国纪念馆概论》.文物出版社,1996年8月.[4]国家文物局.《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手册》.群众出版社,1992年10月.作者简介:孙丽美(1966―)女,辽宁锦州人,本科,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文物保护

第四篇:涉县文物收藏与管理

涉县文物收藏与管理

卷二十八 文物古迹第六章 文物收藏与管理

第一节 文物收藏 旧时,境内没有专门的文物管理机构,单靠群众推首维护,章法不全,难禁破坏,更有战争频仍,致境内各种文物或火毁,或圮废,或流失。民国31年(1942年)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成立后,对文物保护引起重视,多次开展爱惜文物、保护文物的宣传教育。民国37年(1948年)4月13日,太行行署据在土地改革中所发现文物需及时保护情况发出教字(第38号)命令,涉县政府发出民字(第3号)命令《颁发太行区文物搜集与保管方法》,要求各区、村将发现的历史文物,交送到太行区文物保管委员会。其搜集范围如下。

一、书籍1.古版书籍、抄本、宗教经典、县志、风土志等。2.经史子集、杂税、词、剧本、野史、医药学、舆地图表、动物、植物、矿物及农业、工业应用科学等。3.贵重图书资料,包括外文书刊、图表等。

二、碑贴真、草、隶、篆各种碑,不论原拓、临摹墨迹、或零卖或珂罗版印等。

三、古书画凡名人书画屏、对、中堂、手卷、抄本、奏摺、扇面等。

四、古美术品陶瓷器、砖瓦、钟鼎、器皿(铜铁器等)及雕刻塑像、铸造图章等作品,有历史及艺术价值者。

五、古衣冠甲胃、服用器皿、生产工具等,可代表一时代者。上述文物的搜集,按太行行署规定,专县两级不设专门组织,由党委宣传部门、政府教育科共同负责,并责成专人搜集整理。同年7月8日,县政府又重申《搜集历史文物的命令》,并下发各村。民国38年(1949年)8月19日太行行署奉命撤销,太行区文物保管委员会将所收藏的历史文物(包括涉县部分)分别转交太原博物馆、中国军事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等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文化馆负责历史文物与革命文物的收藏,展览。管理形式基本沿袭土地改革中文物搜集方法。80年代后,县文物保管所根据国家及省文物保护工作(条例),着重于收集革命文物,并在原一二九师旧址陈列馆展出。1990年底,本县收藏的历史文物共计63种,95件;革命文物20余种,213件。比较珍贵的有:新石器时代的石铲,石斧;商代的石铲;战国时代的潢形饰、铜鼎、铜镞、铜壶、铜监、鍪、铜钱、铜鬲、双耳铜舟、双耳三足盘、铜衔;汉代的铜镜、甲骨夹板、铁环刀、铁犁铧;清代布圣旨等,抗日时期刘伯承师长在赤岸村的办公用椅、薄一波用过的马蹄表、黄镇的衣物、西达兵工厂制造的山炮弹等。第二节 文物管理 旧时各村均有香火维首,主持庙宇兴建、修缮,以及捐资摊派等事务,各寺院财产均有造册登记。抗日战争爆发后,县辟为抗日根据地,抗日政府开始主持文物管理。民国33年(1944年)12月19日,据太行行署指示,抗日县政府对境内县公产庙宇进行清查登记,期间发现有私拆村庙,将木料移作它用或焚毁等现象,特发《禁止拆毁各村庙宇》通令。民国35年(1946年)冬,县政府报请边区政府批准,开挖更乐村探花赵鸿举和西戌营盘李姓孝廉墓穴,其出土文物在更乐大庙展出月余。民国37年(1948年),县政府将所有文物(包括土改中缉私之文物),一并交于太行区文物保管委员会。同年12月,第七区公所对各村烧毁新旧书籍事件加以严禁。1949年10月,县文化馆专人管理文物工作。明确规定,对必拆之古寺庙实行层层报批,对私自占用文物、保护地和一切文物走私者实行严厉打击。1952年文化馆改为科,仍有专人处理文物事务。1956年高级社时,大部分寺庙被集体生产组织占用,且缺乏修缮。据此,在县第三届人民代表会议上,先后有四合、东峧、后岩、高家庄村代表,对白果寺、鹿耳寺、跃玉寺、南井寺、娲皇宫等严重倒塌无人修缮问题提出议案。县虽作出“谁占用谁修理,谁负责保护”答复,但仍有占而不修的现象。“文化大革命”中,县文化馆将展出文物收存,陈列馆室关闭,使馆藏文物无损,但不少古建筑及石碑等均损失惨重。为加强一些重要文物的保护,1975年3月,县革委向省文化局、地革委请求拨款3万元,木材8立方米,将西达兵工厂旧址(窑洞),一二九师政治部礼堂旧址,刘伯承、邓小平等旧居,左权将军墓遗址,娲皇宫局部等7处进行修缮。1978年10月,县文物保管所成立,隶属县文教局。1979年,据110处文物古迹管理任务,在一些村雇用100名义务保护员。同年元月,利用原一二九师司令部会议室成立革命文物陈列馆,并在娲皇帝宫设文物管理点。1981年,县革委重新公布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西戌镇筹措资金130万元,对昭佛寺进行了部分修缮。1990年,文物保管所人员增至24名,从事全县文物的调查、整理、存档、收藏、监护等。1995年,文物保管所协助张家头乡对长生寺进行了重点维修,并将车行道修筑寺前,与天桥断连为旅游区。1996年,文物保管所人员增为39人,文物管理趋于正规。1981年涉县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

序号 名称 时代 地址 保护单位 备注 一二九师政治部礼堂 1943年 王堡村中 县保 1982年升省保2 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 抗日时期 赤岸村中 县保 1982年升省保3 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旧址 抗日时期 弹音村中 县保 4 太行行署旧址 抗日时期 下温村 县保 5 响堂铺伏击战地址 1938年 响堂铺 县保 序号 名称 时代 地址 保护单位 备注6 西达兵工厂窑洞旧址 1944-1949年 西工厂 县保 1982年升省保7 冀南银行总行旧址 1938-1948年 索堡村中 县保 8 中原新华日报印刷厂 抗日时期 中原完定寺内 县保 9 左权将军墓 抗日时期 石门村西1公里 县保 1982年升省保10 涉县抗战烈士纪念塔 1946年 涉县革命烈士陵园 县保 11 涉县革命烈士纪念亭 抗日时期 涉县革命烈士陵园 县保 12 烈士纪念园 抗日时期 东鹿头村中 县保 13 东鹿头烈士陵园 抗日时期 东鹿头村中 县保 14 青塔烈士墓 1941年 青塔水库岸上 县保 15 清泉寺 汉 石岗村南 县保 1982年升省保16 完定寺 明 中原村内 县保 17 玉泉地 金 温村村西 县保 18 觉慈寺 元 悬钟村内 县保 19 莲花寺 元 古台村西3公里 县保昭福寺 明 西戌村西 县保 21 长生寺 清 张家头村北2.5公里 县保 22 崇庆寺 明 井店村中 县保 23 娲皇宫 北齐 索堡村东北2公里 县保

1982年升省保24 成汤庙 金大定 井店飘荡 县保 25 老爷庙 明 老爷庙村中 县保 26 宣帝庙 清 连泉村北0.5公里 县保 27 大庙 唐代始建 更乐村中 县保 28 乐楼(龙王庙)明 原曲村西南角 县保 29 会仙馆 清 宋家村西1公里 县保 30 娲皇宫 明、清 河南店村 县保 31 玉帝庙 明 白芟村中 县保 32 奶奶庙 河南店村 县保 33 玉帝、上帝灵霄宝殿 清 后牧牛池要东3公里 县保 34 更乐地震碑 道光十一年 大庙院内拜殿左前5米 县保

大庙地震记 明 更乐大庙院内石碑 县保 36 地震记 道光十年 台村北队 县保 37 地震石碣 康熙 井店成汤庙山门前石柱上 县保 38 连泉地震碑 清 连泉村北山上05公里 县保 39 地震石碑 清 前牧牛池南2.5公里峪寺 县保 40 千佛洞 明 曲里村西4公里 县保 1982年升省保41 朝阳洞 明 桃城村西3公里 县保 42 毗卢阁 唐 王堡村西50米 县保 43 北齐碑 北齐武平4年 东安居北0.5公里半山古佛寺

县保 44 北宋石柱 北宋 东达村北约0.5公里 县保 45 大观圣作之碑 宋大观 汽车五队住院 县保 后迁娲皇宫46 宝云寺石碑 北齐 木井村西 县保 47 涂家坟 清 白芟村北半山坡上 县保 48 名士杨左义友之墓 五代十国 江家庄村东1公里 县保 49 砖瓦古坟墓 宋代 下温村南2公里 县保 50 崔家老坟 宋代 北原村北1.5公里 县保 51 老槐树 战国 固新村 县保 52 关帝庙(老爷庙)清 北岗村内 县保

第五篇:中国文物保护与管理的法规及其法律体系

中国文物保护与管理的法规及其法律体系、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的法律和公约、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中国文物保护和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和管理现状及问题、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和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大遗址”保护的理念和实践及问题、历史街区保护和管理的目标以及存在的问题、民间文物管理的现状

一、文物的价值观问题。

1、文物有什么价值?为什么要保护文物?

2、我国目前落后的文物价值观及其对我国的文物保护和利用的影响。

3、国际先进的文物价值观及其对我国的文物保护和利用的启示。

4、如何提高我国公众和各级政府的文物价值观?

二、中国文物保护与管理的法规及其法律体系

1、新中国文物法制建设及其评述

2、当代中国文物法制体系评论

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三、外国文化遗产保护立法解读

1、《西班牙历史遗产法》

2、《希腊古物法》

3、《埃及文物保护法》

4、《日本文化财保护

四、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2、世界文化遗产的定义和标准

3、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原则

4、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评估与监测

5、世界文化遗产的国家保护和国际保护

6、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的现状、问题和政策思考

五、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和管理

1、《保护历史城镇和城区宪章》

2、历史文化名城的定义、特点和类别

3、历史文化名城的规划

4、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管理

5、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管理的现状、问题和政策思考

六、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与管理

1、文物保护单位的定义、公布、分级和分类

2、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的划定、档案记录和机构设置

3、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和管理的基本原则

4、《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威尼斯宪章》)

5、古建筑和纪念建筑的维修和利用

6、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与管理的现状、问题和政策思考

七、“大遗址”保护的理念和实践

1、大遗址面临的威胁

2、大遗址保护中的主要难题和矛盾

3、大遗址保护规划的案例分析:河姆渡遗址和吐鲁番地区文物保护规划

4、大遗址保护的政策思考

八、历史街区的保护与管理

1、《历史园林保护宪章》(《佛罗伦萨宪章》)

2、《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

3、历史街区保护的基本原则

4、历史街区保护的目标

3、历史街区保护和管理中存在的现状、问题和政策思考

九、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

1、文物旅游开发利用的现状

2、文物旅游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3、国有文物的国家所有权

4、如何处理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的关系

十、民间收藏文物的管理及其法规

1、私人收藏文物的管理

2、民间文物市场管理

3、文物拍卖管理和《关于加强文物标卖标的的鉴定管理的通知》

十一、文物的出境管理

1、《文物出境鉴定管理办法》

2、《关于文物出口鉴定标准的几点意见》及其参考标准

3、《关于古旧书籍出口鉴定问题》

5、文化部对建国后已故著名书画家作品限制出境的鉴定标准

十二、防止非法贩运文化财产

1、文化财产及其非法贩运

2、《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

A 国家一级采取的步骤

B 国际一级采取的步骤

C返还或归还文化财产

3、《关于被盗或非法出口文物公约》

十三、考古发掘管理

1、《关于适用于考古发掘的国际原则的建议》

2、《考古遗产保护与管理宪章》

3、我国的考古发掘管理

十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

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范围

2、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3、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

一、中国博物馆发展政策

1、遵循发展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坚持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

3、服务当代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

4、服务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5、服务对外文化交流和配合中国的外交

6、适应小康社会人民休闲、娱乐和精神生活的需要

二、中国博物馆宏观管理体制及其改革思考

1、现行中国博物馆宏观管理体制的弊病

2、中国博物馆宏观管理体制改革思考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博物馆发展

三、中国博物馆事业法制建设和规章与制度

1、新中国博物馆事业法制建设概况

2、中国博物馆事业法制建设评述

3、当代中国博物馆事业法制建设的任务和方向

四、现代博物馆的经营理念

1、确立正确的博物馆的经营理念的重要性

2、从博物馆职能看如何经营博物馆

五、博物馆的宣传与推广

1、博物馆的宣传推广的作用

2、博物馆的宣传推广的内容

3、大众传媒与博物馆宣传

4、各种大众传媒使用的原则和方法

5、非大众传媒在博物馆宣传推广中的应用

六、博物馆的行销策略

1、博物馆行销的理念

2、博物馆行销的方法

七、博物馆的教育活动

1、现代博物馆的教育特色与教育使命

2、博物馆教育活动的类型和方式

3、辅助学校的教育活动

4、社会服务的教育活动

八、博物馆的接待服务工作

1、博物馆的接待服务工作的重要性

2、博物馆的接待服务工作的内容

3、博物馆观众接待中的生活服务

4、博物馆观众参观中的导引服务

5、博物馆观众参观中的教育服务

九、博物馆社会资源的利用

1、人力资源的利用

2、地域资源的利用

3、资金经费资源的利用

十、世界著名博物馆的经营之道

1、英国维多利亚—艾尔伯特博物馆的经营之道

2、从卢浮宫引商入室看博物馆的经营

3、古根海姆博物馆的经营之道

十一、博物馆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1、国际文化交流的原则

2、国际文化交流的准备

3、国际文化交流的作用和意义

十二、上海博物馆——中国博物馆经营的成功典范

十三、中国博物馆建设管理

1、博物馆新建、改造和扩建工程中的建筑筹划管理

2、博物馆新建、改造和扩建工程中弱电和智能化系统筹划管理

3、博物馆新建、改造和扩建中展览项目的筹划管理

十四、中国博物馆信息化建设

1、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2、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中国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思考

十五、行业博物馆:中国博物馆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1、行业博物馆发展的意义和必要性

2、行业博物馆的投资和经营定位

3、行业博物馆的内容策划和功能定位

4、发展我国行业博物馆的政策思考

中国文物保护与管理的法规及其法律体系、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的法律和公约、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中国文物保护和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和管理现状及问题、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和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大遗址”保护的理念和实践及问题、历史街区保护和管理的目标以及存在的问题、民间文物管理的现状

三、文物的价值观问题。

5、文物有什么价值?为什么要保护文物?

6、我国目前落后的文物价值观及其对我国的文物保护和利用的影响。

6、历史文化名城的定义、特点和类别

7、历史文化名城的规划

8、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管理

九、“大遗址”保护的理念和实践

5、大遗址面临的威胁

6、大遗址保护中的主要难题和矛盾

7、大遗址保护规划的案例分析:河姆渡遗址和吐鲁番地区文物保护规划

8、大遗址保护的政策思考

4、文物旅游开发利用的现状

5、文物旅游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6、国有文物的国家所有权

4、如何处理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的关系

十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

4、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范围

5、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6、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

6、博物馆的宣传推广的作用

7、博物馆的宣传推广的内容

8、大众传媒与博物馆宣传

9、各种大众传媒使用的原则和方法

10、非大众传媒在博物馆宣传推广中的应用

下载文物法与贵阳市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的区别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物法与贵阳市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的区别.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计划成本法与实际成本法的区别(合集五篇)

    计划成本法与实际成本法的区别 [ 标签:计划成本法,成本法,区别 ] 匿名 回答:3 人气:662 解决时间:2009-03-26 18:22 满意答案 好评率:100% 一,计划成本法 1,对所有原料品种自制......

    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领导与管理的区别面对正向我们阔步走来的信息时代。杰克.维尔奇有一句名言,“多一点领导,少一点管理”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也在他新近出版的《大抉择》中说:“美国不......

    一般管理与领导的区别

    第十五篇车间主任领导力提升第一章车间主任的权力和影响力权力类型一般管理与领导的区别关于管理与领导,历来有不少争议,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二者的区别日益凸显出来:职能不同关于......

    经营与管理的区别

    经营与管理的区别1.经营是市场功,管理是内功,要外抓市场,内抓企业。 2.具体内容不同:经营指商品经营,资产经营,资本经营;管理指制度管理,机制管理,企业文化。 3.搞好两者的关键和重点......

    经营与管理的区别

    经营与管理的区别(2008-11-16 21:27:58) 标签:经营管理 收敛性 企业管理工 作 经营意识 扩张性 财经 执行、有效地调整而所进行的系列管理、运营之活动。分类:商业精神 经营管......

    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在管理学中,管理可以分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可以看出,领导是管理的组成之 一。领导是带领、引导和激励下属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很多人习惯把管理......

    财富管理与投资的区别

    财富管理与投资的区别 在从事财富管理的这几年中,每当有人问我是做什么的,如果我回答“财富管理”,他们总会说:“喔,您是做投资的,最近股票怎么样呢?” 刚开始的时候,我总想用最简......

    领导与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领导与管理 领导和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表面上看,两者似乎没有什么差别,人们通常将它们混为一谈。但实际上,两者既有紧密联系,又有很大差异。领导和管理都有着丰富的内容。从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