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同心齐创强优化教育促发展

时间:2019-05-12 00:55: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内外同心齐创强优化教育促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内外同心齐创强优化教育促发展》。

第一篇:内外同心齐创强优化教育促发展

内外同心齐创强 优化教育促发展

——恩平市君堂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发展教育,为政之本。一直以来,君堂镇党委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认真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大办人民满意教育,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整合教育资源,深化教育改革,全力推进“教育强镇”创建工作。全镇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方案》,现将我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自评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君堂镇地处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位于江门的西南部、恩平市的北部,毗邻东成、圣堂、沙湖、牛江四镇。国道G325线贯穿君堂全境,是从广州进入恩平的首站,是恩平对外的第一窗口,是恩平的主要交通枢纽,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恩平母亲河——锦江河流经镇中心,贯穿江洲、君堂两圩,形成一河两岸的布局,是宜商宜居的中心镇。

君堂镇是著名的侨乡,辖区面积100.6平方公里,下辖20个村(居)委会,常住人口4.8万,旅居海外侨胞5.3万多人,主要分布在委内瑞拉、美国、加拿大、英国、香港、澳门、台湾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君堂镇是革命老区,抗战时期,郑锦波、郑鼎诺、郑玛等革命先驱活跃于独醒中学、新塘村委会、杨屋村委会、潢步村委会等革命根据地,为解放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君堂镇是航空之乡,中国近代航空史上杰出的女飞行家张瑞芬和抗日空军英雄岑泽鎏均生于斯,受同乡中国的第一位飞机设计师冯如影响,为国争光,备受世人赞誉。

君堂镇的人文景观令人称道,自然风光更是浑然天成,如诗如画。镇内锦江河两岸桃红柳绿,风景宜人,其中“恩平八景”之一——“江洲

榕荫”便坐落于江洲长堤,27棵古榕树,枝繁叶茂,树荫覆盖面积达3000平方米,天然的绿色长廊是君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近年来,我镇外资、民资企业迅速发展,建成了占地3000亩的工业园,众多境内外企业纷纷落户,现已形成建材、纺织、制衣、玩具等支柱行业。纺织制衣业是我镇特色产业,是江门市纺织专业技术创新中心试点单位,镇内有纺织制衣企业30多家,随着著名的波顿时装有限公司、波顿纺织有限公司落户,使我镇形成纺织制衣产业链;全镇物流业兴旺,以江洲圩为中心,形成了江洲圩、君堂圩、均安圩三位一体的物流网络,带动全镇物流业的发展,构筑恩平市北片的物流中心新格局。全镇商贸服务行业繁荣,打造了一条集房地产、工业、饮食、娱乐、服装和陶瓷制品展销于一体的波顿商贸长廊。全镇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现已建成了多个优质水果、无公害蔬菜、桑蚕基地,种植水果达15000亩,鱼塘4000亩,桑3000亩,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品牌口碑,正向现代农业迈进。

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认真实施 “经济强镇,科教兴镇”发展战略,努力打造宜居宜商新城镇,经济社会稳步发展。2013年生产总值16.85亿元,同比增长15%;农村人均纯收入7800元,同比增长15%,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我镇党委、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围绕创建省教育强镇的总目标,不断加大投入,加强管理,教育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目前,全镇有中学3所,完全小学4所,在校中小学生4712人,其中小学生2586人,中学生2126人。有专任教师393人,其中小学教师194人,中学教师199人。有幼儿园2所,小学附设幼儿班11个,全镇在园(班)幼儿1249人,幼儿专任教师48人。有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专(兼)职教师12人。形成了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和成人教育协调发展的全民教育体系,不断提高教育的综合实力,实

现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前,全镇中小学已全部创建成为“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履行政府职责,全力推进创建教育强镇工作

1、党政重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重教兴学,国运兴昌。”一直以来,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以发展教育为己任,坚持“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问题优先解决、教育经费优先保证”的教育优先发展思路,以创建“教育强镇”为切入点,加大投入,营造氛围,举全镇之力发展教育,为创建教育强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我镇坚持把教育发展纳入到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我镇“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教育事业发展列为重要内容,制定并实施了《君堂镇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君堂镇学校布局调整实施方案》、《君堂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实施方案》。同时,镇政府建立了领导班子任期和年度教育发展目标责任制,把教育工作列为每年年度考核内容之一,严格考核班子成员、各职能部门履行教育工作职责情况。镇党委政府与各村委、学校分别签订“义务教育防流控辍”等教育工作责任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2)教育问题优先解决。建立和健全了教育工作议事制度,凡是涉及教育的问题,镇党委、政府常务会议总是优先安排、优先研究讨论。每年镇党委、政府多次统筹召开教育工作会议,研究教育发展方案,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镇分管教育的领导定期向主要领导汇报工作。镇党委书记、镇长及相关领导经常深入学校调研教育工作,现场办公,对学校用地、规划建设、经费投入、教师待遇、学校安全等重大问题进行调研、指导、帮助解决,扎扎实实地为教育办好事办实事。2014年,镇党委、政府领导到校调研、指导、检查

17次。特别是创强期间,镇党政领导经常深入教育“创强”工作一线调研、督导,及时、主动解决“创强”过程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如大江中心小学新建科教楼工程,镇党委、政府领导,多次到校现场办公,帮助学校解决征地、用地等民事纠纷,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实施,科教楼已竣工并交付使用。此外,在校舍报建证照问题、教育实践基地问题、成人文化学校校舍问题、创强建设项目的资金及手续审批问题,开设创强绿色通道。在明确2014年 “创强”目标后,镇把教育“创强”作为今年工作的第一要务,列入年度民生工程范畴,确定为优先发展的“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李立新同志为组长,党委副书记、镇长唐俊稂同志为副组长的“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统筹协调组、宣传组、资料组、基地建设组、经费保障组、接待组、交通安全组及学校、幼儿园、社区建设督导组等7个分工小组,建立了镇、村(居)委会和学校三级联动工作责任制,使全镇上下形成了教育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中小学校全力抓,村(居)委会干部配合抓”的良好局面。

(3)教育经费优先落实。教育要发展,投入是保障。对于教育经费投入,我镇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健全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教育财政制度,建立教育经费持续增长机制,确保教育投入“三个增长”落实到位。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全镇小学生均教育经费分别是4916元、6165.4元和7199.5元,生均公用经费分别是450元、550元和750元;全镇中学生均教育经费分别是4771.4元、5383.6元和8102元;生均公用经费分别是1537元、1739元和2123.8元,全镇生均教育经费及生均公用经费实现了逐年增长。

在政府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时,我镇积极打好侨牌,发挥侨乡办学热情高涨的优势,争取社会团体热心人士和港澳华侨捐资助学。2011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14308.397万元发展教育,其中接受社会

团体和社会热心人士捐资助学资金达333.597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330.647万元,用于助学2.95万元。教育经费的优先落实,为我镇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2、加强宣传,积极营造创强氛围。

实施“创强”工程以来,我镇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根据《君堂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实施方案》精神,结合本镇的实际,制订创强工作方案,开展多渠道、多视角、多层次的宣传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14年7月31日,我镇隆重召开镇党委政府领导、干部职工、各村两委领导、各中小学教师参加的“君堂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动员大会”。会上,君堂镇镇委书记李立新、镇长唐俊稂对君堂镇创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作了重要讲话。会后,全镇掀起人人支持创强、人人参与创强的热潮。同时,全镇各部门通力合作,充分利用镇政府、村委会、学校宣传专栏等阵地,出版创强专栏、印发创强简报,在镇村人流较多的地方、各主要路口、村居委、学校等悬挂创建教育强镇的宣传标语、横幅,向群众派发宣传资料等,通过加大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氛围,让创强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二)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全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实施布局调整工程,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根据君堂镇办学规模小、布局分散,办学条件简陋、效益低,区域教育水平存在差距等问题,我镇从实际出发,结合地理条件,综合考虑人口变化趋势、交通状况等因素,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教育发展趋势,贯彻上级城镇化建设要求和学生就近入学读书政策,在反复调研、充分论证和做好宣传工作的基础上,确立了“三中四小二幼一成校”的布局调整目标,即[经布局调整后我镇保留三所中学:独醒中学(完中)、均安中学和江洲中学;四所完全小学:君堂镇中心小学(含塘库校区)、大江中心小学(含堡城校区、中安校区)、杨屋小学(含石潭校区、琅哥校区、清湖校区)和新塘小学;两所幼儿园:君江中

心幼儿园和市小太阳双语幼儿园响山分园(民办);一所农村成人技术学校]。近年来,我镇先后顺利撤并了2所中学和9所小学,从2009年全镇5所中学和19所小学,撤并到现在3所中学和4所小学,我镇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得到顺利稳步完成,2014年9份月前已按上级文件精神完成了我镇学校布局调整任务,干部群众满意,家长满意。通过布局调整工作,全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趋于科学合理,教育教学资源进一步整合优化,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与社会效益,为实现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基础。

2、加大资金投入,实施标准化建设工程。

我镇把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与基建工程建设结合起来,并以此作为一件重大民生实事来抓好抓实,成效显著。近年来,全镇通过争取上级专项资金、社会个人团体和港澳华侨捐资助学等渠道,筹集资金3145.469万元用于学校校舍建设和校舍维修等校园基础工程,其中君堂中心小学投入360万元,新建科教楼1幢,建筑面积2001平方米;投入205万元新建师生饭堂1幢,建筑面积1053平方米;大江中心小学投入360万元,新建科教楼1幢,建筑面积3210平方米,投入40万元,新建师生饭堂(钢架棚)1间;杨屋小学投入177万元,新建科教楼1幢,建筑面积983平方米;新塘小学投入43万元,新建功能楼1幢,建筑面积234平方米;江洲中学投入200万元,新建岑维休纪念楼1幢,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投入65万元,新建师生食堂1幢,建筑面积400平方米;独醒中学投入220万元,新建体育馆1幢,建筑面积700平方米。此外,为大力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还对全镇各中小学教学楼及场室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夯实了学校办学基础。今年独醒中学投入100万元,升级改造400米运动场和足球场;中心小学投入50多万元建设运动场、跑道。同时,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实验室、会议室、电脑室、仪器室、图书阅览室、心理咨询室、音乐舞蹈室、少先队部室等功能室。此外,全镇中小学投入

1000多万元用于设备设施的更新和配置,新添置各类图书64500册及常规教学仪器、信息化教学设备设施及健身器材一大批。现我镇中心小学占地面积、建筑面积、藏书册数、常规教育教学仪器设备数据及生均数据,均已达到了“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的标准要求,全镇中小学创强经费达4434.5301万元。

3、实施信息化教育工程,促进全镇教育现代化。镇党委、政府以标准化学校建设为标准,以均衡发展为指引,以优化教育资源为目标,积极争取上级政府、教育部门和华侨、港澳同胞、社会热心人士的大力支持,近三年来投入近600多万元进行信息化教育工程建设,先后为各校配置了电脑、教学平台、校园电子摄像监控、校园广播系统等设备设施,新建校园电子摄像监控8套,校园广播系统7套、新建电脑室11间,新建多媒体综合电教平台82个,全镇学校已接通互联网,各教师办公室均配置了电脑,规划建设了校园网;全镇教师办公电脑384台,学生上课电脑494台,小学四年级起均开设信息技术课;中心小学基本实现了教师办公电脑化和课堂教学信息化,完小以下教学点也按省台帐标准完善了教学设施设备,镇教育现代化建设得到有效改善和推进。

(三)加强教育管理,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1、以人为本,大力实施强师工程,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教育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大力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实施强师工程,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1)注重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提高教师福利待遇,确保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我镇积极配合上级政府部门按月按时足额发放教师工资,教师的收入逐年提高,近三年我镇教师人均年收入分别为4.39万元、5.13万元和5.16万元,基本实现“两相当”。积极落实教师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福利待遇。2009年起实行

了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和2013年起实行了农村山区教师津贴制度,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奖教奖学制度,设立奖教奖学专用经费,近三年全镇共设立奖教奖学金达83.9万元,每年用于奖励在我镇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以及优秀学生。我镇各校都设立奖教奖学基金,其中最突出的是岑岳华奖教奖学基金、唐氏晋阳堂奖教奖学基金,郑瑞伦奖教奖学基金等,资金来源主要是海外侨胞及社会热心人士、团体捐赠。奖教奖学制度的设立带动了君堂社会各界奖学助学的良好风尚。每年教师节前,镇、村两级主要领导到学校慰问教师,形成了良好的尊师重教的氛围。君堂镇中心小学被评为2012年恩平市教育系统发动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

(2)搭建发展平台,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广阔舞台。一是努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提高学历层次。2014学年,我镇小学专任教师有194人,学历达标率100%,大专以上学历的有188人,占96.9%;中学专任教师有199人,学历达标率100%,本科以上学历的有185人,占92.9%;中学高级教师11人,占5.5%。我镇小学副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137人,占66.2%。二是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了信息技术教育初级和中级培训。目前,全镇85%的中小学教师都能利用多媒体进行上课,68%的教师能制作课件和会用计算机处理日常教学管理及资料整理工作,有效地提高了教师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能力。三是重视组织教师内外交流学习。近年来,镇通过开展校本教研、“千校扶千校”、“大手牵小手”等渠道,多次组织教师到广州、深圳、佛山、中山、江门等地学校学习。2011年以来,全镇组织28批次,教师589多人次到外校交流、学习。同时,通过“请进来”的方式,邀请原广东省教育学院刘劲予院长、全国优秀教师、省特级教师岑运洪校长等教育泰斗到我镇学校送讲座、送示范课、观摩课达13节次。通过交流、学习,教师开阔

了视野,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学校管理水平。四是重视名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名师是一所学校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抓名师就是抓教育质量,就是抓教育事业发展。因此,我们努力营造有利于名师群体成长的良好环境,创造有利于名师健康成长的有效机制,建立有利于名师各尽其才的用武之地。全镇每年都有计划地开展名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名班主任等评选活动,以榜样带动全体,加大投入教研经费,确保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在教学过程中,对有潜质的青年教师如甄结红、岑清霞、邓小明等进行重点培养,安排这些教师多参加各项教研活动,让这些教师承担专题研究和教改实验,并对其加强指导,他们已经成为教学的领头雁。由于重视教师的培养,全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不断提高。2011年以来,我镇教师在恩平市级以上各学科教学比赛中共有20名教师获得奖励。被评为江门市级优秀教师有5人,恩平市级优秀教师有120人。

2、德育为先,切实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1)构建德育教育网络。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我镇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重视发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突破口,以学生道德实践为载体,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密切结合,优势互补,构建和谐互动的德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

(2)创新德育内容和形式。我镇各校坚持开展中小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活动、禁毒教育活动、感恩教育活动、励志教育活动、安全教育活动等德育活动,采取以学生、情境、活动为中心的新模式,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现实,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努力提高学校德育效果。

(3)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全镇中小学均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加强师资培训,认真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提高学生认识自我,增强自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重视学生完美人格的形成,注重中小学生的心理疏导。

由于我镇德育工作到位,广大中小学生的行为品德表现良好。近三年,小学生操行评定优良率分别为96.2%、96.4%和96.6%,中学生德育优良率分别为98.1%、98.2%和98.8%;小学后进生转化率分别为97%、98%和99.5%,中学后进生转化率分别为96%、100%和100%。2011年江洲中学和均安中学被评为“恩平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2012年君堂中心小学和独醒中学被评为“恩平市德育示范学校”。2014年,在恩平市中小学优秀校训评比中,大江中心小学和江洲中学均获得一等奖,在恩平市中小学优秀校徽、校歌、校旗评比中大江中心小学和江洲中学均获得二等奖。

3、强化措施,切实抓好安全教育与管理。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我镇党委政府坚持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积极履行安全职责,切实抓好安全管理。以持续开展创建平安校园为载体,建设平安、健康、文明、和谐校园。同时,政府注重加强联动,切实抓好学校综治维稳工作。建立和完善学校综合治理的制度,充分发挥镇“中小学校综合治理和维稳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高度重视家长接送车的管理,切实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和防溺水的意识,定期组织派出所、文化、交通、卫生、电信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加强检查和整治,努力净化教育社会环境,为教育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近三年来,君堂镇师生的违法犯罪率为0、犯罪率为0,学校无发生重大的责任事故。

4、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近年来,我镇严格执行教育部颁发的课程设置计划,开齐开足课程课时,按省要求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小学四年级起开设信息技术课,认真上好美、音、体课。

近年来,全镇各中小学校全面打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提出“做最好 的自己”的办学口号,师生面貌焕然一新,“尊重、关怀、信任、乐观”的理念逐步成为我镇校园文化的主流。各学校全力以赴狠抓教学改革,抓教学常规,抓课堂教学,抓教育科研,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校教学质量。2012年起全镇积极推进“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探索高效课堂的新路子。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开始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镇中心教研组主动把握教育改革的主流方向,稳步推进课改工作向纵深发展,提出语文科以“以读为本,自主、合作探究、主体性发展学习”、数学科以“先学后教,启发式学习”和英语科以“游戏愉快学习”的教研导向,现在我镇课堂教学模式突显三大亮点:一是课改逐渐显现效益,课堂上主动自主的学习、扎实有效的合作、深入细致的探究、生动活泼的展示、精彩激烈的辩论,使课堂面貌焕然一新;二是课改面进一步扩大,以君堂中心为中心向面上学校辐射;三是围绕“高效”,解决了课改操作层面的关键问题,实实在在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使课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经过课堂教学改革,学校课堂焕发了新的生命力,课堂效率明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此外,镇各校完善教学常规制度,强化过程管理。一是学校建立了学生电子档案,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跟踪;二是进一步健全了教师业务档案、完善了教师命题作业制度,改进了单元测试、期中测试、期末测试的管理措施,做好每次测试的质量分析工作;三是建立培优和学困生辅导计划。四是抓好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体系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江门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体系实施方案》,重点抓好“教研督导、教研评价、教学评价、学业评价、家校互动、学科竞赛评价”等六大基本模块评价体系的建设;五是抓好教学常规的检查督导。全镇中小学认真落实《恩平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镇中心小学多次组织对全镇小学进行以推广经验、查找问题、完善管理为主线的常规教学工作检查,找出学校教学管理中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召开专

题会议,总结通报检查情况等,使学校常规教学管理落到实处,全镇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成绩斐然:获国家级奖8人、省级奖90人、地市级奖40人、县市级奖63人。

教育科研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提高教育质量、加快学校形成办学特色,实现教育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我镇中小学成立了教育科研领导小组,通过整合学校资源,建立教育科研网络,组建教研队伍,全方位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引导学校领导和教师树立科研兴教观念,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和改革试验,大力倡导“问题即课题、教学即教研、成长即成果”的教学理念,引导教师立足课堂,研究课堂;立足学生、研究学生;立足学法,研究教法。逐步形成“校校有课题,人人搞科研”和“以研促教、以研促学、以研促改”的新局面。通过师生们的共同努力,全镇教研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君堂中心小学梁永雄校长主持的江门市级德育科研课题《恩平市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于2013年12月已经完满结题;镇中心小学的六个科研课题于2014年5月成功申报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立项,进入具体研究实施阶段;2013年独醒中学7个课题在市级申报并通过立项,其中有1个课题申报江门市课题并通过立项,有2个课题申报省级课题并通过立项,有1个省级课题正在结题中。由于我镇教学常规工作规范,教科研工作扎实,教学改革稳步推进,全镇教学成效明显。2011以来,全镇有省级立项课题有9个,地市级立项课题有2个,市级科研课题19个;教师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获奖)的论文有7篇,省级发表(获奖)的论文有31篇,有25篇教师论文获得江门市奖励。

5、注重实效,抓好学校体卫艺术教育工作。

我镇认真贯彻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将体卫艺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的设施设备、器材配备基本齐全,满足了体育、卫生、艺术教育教学的需要。镇每年举行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和其它单项体育竞赛活动。积极开展大课间、兴趣小组等阳光体育活动,确保学生在校每天有1小时以上的体育活动时间,为学生主动和谐发展提供了空间和机会。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分别为95%、97%和98%,中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分别为95%、96%和96%;小学生优秀率分别为35%、39%和41%,中学生优秀率分别为30%、36%和40%。近年来,全镇中小学生参加体育类比赛屡获殊荣:2011年,君堂中心小学和江洲中学分别获得恩平市“千明杯中小学”少先队鼓号花样操比赛(小学组)三等奖和(初中组)一等奖;君堂中心小学获得恩平市“富基.锦绣家园杯”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乡镇小学组团体总分第一名。2012年,君堂中心小学获得“建行杯”恩平市中小学生篮球赛乡镇小学组男子第三名,在2012年恩平市“千明杯”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中,君堂中心小学获乡镇小学组团体总分第二名,独醒中学获得高中组第二名,江洲中学和均安中学获得初中组第六名;在2012年“建行杯”恩平市中小学生篮球赛中,独醒中学高中组男子、女子分别获得第五名;2013年,君堂中心小学获得恩平市中小学生篮球赛乡镇小学组女子第二名,在2013年恩平市“明亮眼镜杯”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中,君堂中心小学获乡镇小学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在2013年“锦江国际新城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赛中,独醒中学获全市初中组第一名,君堂中心小学获得小学组第二名。

全镇中小学每年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2011年以来,全镇参加市以上举办的艺术汇演有100多人次获奖。各校每年组织学生健康体检及体质健康测试,做好季节性传染病防控工作。全镇中小学按要求开设健康教育课,做到有课本、课时、教案、教师和有考核,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和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自觉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全镇中小学生近视新发病率控制在3%以下,学生常见病的指标均达到卫生部、教育部的要求。

6、凸显特色,积极推进特色学校建设。

我镇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才和阵地优势,积极在全镇中小学校大力推进特色学校建设。镇政府每年春节都举行中国象棋邀请赛,邀请全国象棋冠军许银川等国家级象棋大师到我镇交流指导,并聘请象棋大师为学校顾问,学校制订了《中国象棋特色学校的建设规程》,其中江洲中学和大江中心将中国象棋等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文化体育项目列入学校校本课程和第二课堂活动并给予推广,在春节活动和香港、广州等学校、团体的交流中进行交流展示时获得了一致的好评。中国象棋已成为我镇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新特色、新亮点。此外,君堂镇学校体育基础扎实,独醒中学为江门市体育特色学校,田径、足球等体育项目多次获江门市奖励。君堂镇中心小学为恩平市体育强校,篮球、乒乓球等体育项目走在市前列。2014年大江中心小学被评为“恩平市体育特色学校(中国象棋)”,江洲中学和大江中心小学被评为“江门市绿色学校”。

(四)实现统筹兼顾,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民教育体系建设,积极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主体,成人教育、社区教育为补充,涵盖不同人群的全民教育体系,促使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协调发展。

(1)基础教育巩固提高。我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教育均衡发展,认真贯彻《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和农村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生活费补助政策,确保学生依法享受义务教育。三年来,义务教育阶段困难学生有5334人次获得生活费补助共73.71万元。积极解决流动人口及归侨子女入学问题,确保外来适龄儿童入学等,不断巩固提高学龄前三年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果。近三年来,全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均为100%,升学率均为100%,年辍学率为0.15%、0.14%、0.12%,“三残”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为98%、99%、99%,年辍学率为1.4%、1.3%、1.1%;15周岁人口以上的青壮年非文盲率达100%。

(2)学前教育迅速发展。我镇在抓好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坚持学前教育事业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努力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学前教育体系。严格落实幼儿园审批、登记注册和年审制度,加大扶持力度,为幼儿园排忧解难,不断规范办园行为。我镇盘活原来旧君堂镇府用地,新建了君江中心幼儿园,按标准化幼儿园配置设备设施;在江洲圩新建了君江中心幼儿园江洲分园;取缔了无证村办响山幼儿园,引进恩平市小太阳双语幼儿园,将其成功升级为市小太阳双语幼儿园响山分园,大大改善了原镇幼儿园落后的办学条件,有效解决了农村幼儿入园难问题,得到社会群众的高度认可。近三年来,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为95%、98%、99%。

(3)成人教育多元开展。成人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为更好适应新时期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我镇于2010年成立了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每年不定期开展计算机、纺织、栽培、饲养等实用技术培训。近三年来,全镇组织各类成人教育培训班累计20期,受训8550人次,培训为36%、36.8%和37.5%。此外还邀请专家、致富能手开办专题讲座,组织群众认真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突出抓好农民生产技术技能培训,为新农村建设活动培养了一批农民科技种养骨干,提高了农民群众致富本领,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

(4)社区教育谱写新篇。社区教育是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我镇历来重视社区文化建设,把社区教育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充分开发社区资源,发挥社区教育效能,构建和谐社会环境。一是加大投入社区建设。2011年以来,全镇共筹资300多万元投入村、社区文化设施建设。主要用来修缮村委办公楼,改善村级办公环境条件,投入环卫清洁工程,新建农家书屋文化室,混凝

土篮球场,休闲康乐设施等,一系列的文化设施的建成,为广大群众提供了良好的文化、休闲、娱乐的场所。二是建设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共建立蓝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基地、波顿时装有限公司的德育、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基地2个,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教育实践基地进行实践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社会实践能力。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我镇坚持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积极鼓励、引导群众开展各项健康文明的文化活动。充分利用社区群众相对较聚集的特点,积极鼓励引导群众开展健康文明的文体活动,把活动舞台搬进社区。君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社区群众活动活跃,我镇除了协助群众自发组织的各项文化活动外,还适时地利用中国传统节假日举办文艺晚会、卡拉OK比赛、象棋赛、篮球赛、拔河赛等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此外,深入开展文明村、文明户的创建评比活动,加强对群众的爱国主义、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的教育,并通过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法律下乡活动等,对群众进行思想观念、科普知识、法律知识、文化艺术、婚育新风进家庭等方面的宣传教育。一系列健康的群众性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效地促进了群众素质的提高。近年来,我镇社区活动文化建设硕果累累:堡城村被评为第一条“广东省文明村”,全国人大代表黄海燕研发太空农业合作基地新型产品饮誉国内外……

三、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我镇创建省教育强镇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帮助下,在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支持和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发达地区的教育水平、与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与人民群众日益增强的教育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如:由于本镇经济发展仍滞后,对教育的投入仍然不够,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社区教育、成人教育还有待挖潜,等等。今后我镇将重点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一是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尤其要加快教育现代化装备建设,不断优化办学条件,进一步促进君堂镇教育优质、均衡、快速发展。

二是继续抓好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进一步加大成人、社区教育的资金投入,加强管理,提升我镇全民教育水平。

“好风凭借力,奋飞正当时。”迎接省教育强镇的督导验收,是检验君堂镇教育发展的良机,更是提升君堂镇教育质量的契机。我镇将以这次教育创强为新起点,焕发新精神、激发新动力,进一步推动我镇教育优质、均衡、协调发展,不断推进教育现代化,使君堂教育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

四、自评结果

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督导验收方案》各项指标要求,我们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进行了自查自评。自评结果如下:

政府责任67.2分,教育管理18.8分,办学水平12分,合计总分98分。必达指标全部达标。

综上所述,我镇已经达到广东省教育强镇的指标要求,谨向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请给予督导评估验收。

恩平市君堂镇人民政府

二○一四年九月

第二篇:凝心聚力齐创强优化教育促发展

凝心聚力齐创强 优化教育促发展

——合水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

自 评 报 告

合水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五年六月

凝心聚力齐创强 优化教育促发展

——合水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自评报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近年来,我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理念,举全镇之力,积极创建省教育强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了我镇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现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街道)督导验收方案》各项指标体系,对我镇教育创强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合水镇位于和平县南部,辖区内有12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目前总人口2.95万人。近年来,随着金华悦度假村、和平县财富文化庄园等建设项目落户合水镇,全镇围绕经济发展这一中心,坚持“保稳定、谋发展、惠民生”的工作思路,突出抓好“农业强镇,商贸活镇,旅游兴镇”三大战略,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2013年,全镇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14363万元,同比增长10%;其中农业总产值7262万元,工业总产值669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51元,同比增长14%;2013年财政总收入630万元,比上年增长63%。全镇经济形势良好,实现了稳定,持续增长。

在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同时,我镇通过不断加大教育投入、调整学校布局、整合资源配置、加强学校管理,建设优质学校,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教育事业得到

健康快速发展。自启动创建教育强镇以来,本着“经济发展、教育先行”的工作理念,通过几年的努力,全镇形成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成人教育等各类学校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全镇现有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教学点10个,公办中心幼儿园1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现有在校初中生395人,小学生1179人,在园幼儿430人。全镇教师204人,其中本科学历22人,专科学历98人,中师学历104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目前,全镇各中小学均为标准化学校, 中心幼儿园为规范化乡镇中心幼儿园。

二、主要做法、成效和特色

(一)党政重视,积极推进教育创强工作

1.领导重视,完善领导机制。创建教育强镇是落实“科教兴镇”战略的重大举措,镇委、镇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依法履行政府职能,把创建教育强镇作为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民生工程。为了如期实现创建省教育强镇目标,全镇上下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形成争创教育强镇的共识和合力。县、镇等领导经常深入学校一线调研,召开现场办公会议,查看校园安全,倾听教师心声。几年来,镇委、镇政府在学校发展用地、改建扩建校舍和场地、学校布局调整、功能场室建设等方面统筹策划,确保了教育项目顺利实施。同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合水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实施方案》,并建立了以镇委书记任组长的合水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

设创建省教育强镇办公室。为了加快创强工作力度,领导小组经常召开碰头会,及时研究和解决教育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推进“创强”工作。

2.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浓厚创强氛围。认真贯彻和落实全省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和河源市创建教育强市的决策部署。镇委、镇政府多次召开镇党政班子联席会议、镇干部职工大会、村干部大会、全镇教师大会,研究部署创强工作,动员引导全镇干部、教职员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创建教育强镇的目标上来。近三年来,全镇上下认真学习上级关于教育强省、教育强市、教育强镇有关精神,增强创建教育强镇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出版创强专栏、印发创强简报等形式,广泛宣传创建教育强镇的目的意义,进一步把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的精神宣传到村、到户、到企业、到学校、到单位,让“创强”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并积极投身到创强行列中来。

3.进行综合治理,创建平安和谐校园。长期以来,镇委镇政府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秩序和保护师生、学校的合法权益,为学校提供安全保障。为营造教师安教、学生乐学的温馨校内外学习环境,制订了《合水镇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成立了以镇主要领导为组长,综治、公安、教育、工商、卫生等部门一把手和中小学校长为成员的整治领导小组,依法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坚决取缔学校周边网吧、桌球室、游戏机室等娱乐场所。对学校周边200米范围内的小店、书店、音像店进行

重点清查,对无牌摊贩、乱停放车辆进行重点整顿,坚决制止和从重、从严、从快处理扰乱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不法事件,排除安全隐患,净化校园内外环境,营造良好教育氛围,促进学校平安、和谐发展。

4、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适龄儿童入学。镇委、镇政府坚持依法履行义务教育职责,认真贯彻免费义务教育政策法规。党政领导班子带头进村入户,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劳动法》,制订《合水镇关于帮扶经济、生活、行动困难学生的工作方案》和《合水镇防流控掇工作实施方案》,想方设法扶助由于经济、生活等带来入学困难的适龄儿童、少年。为使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就近接受义务教育,各村委制订了《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的村规民约》,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并制订了《合水镇关于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的工作方案》,让外来子女能在居住的路段就近入学,确保适龄儿童免试就近接受义务教育,保证全镇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辍学率控制在0.55%。此外,把孤儿、烈士子女、残疾人子女、无经济来源家庭子女列为特种帮扶对象,由镇委、镇政府牵头,通过工会、民政、团组织联系并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对特困贫困生进行长期扶助,确保一个都不能因经济困难而失学。

(二)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合水镇为建设标准化学校,确保如期完成“创强”工作目标,不断加大政府对教育经费的投入,调整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确保教育优先均衡发展。

1.布局调整,资源整合。我镇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总体规划是:把原合水中学和中心小学调整合并为合水学校,按九年一贯制标准化学校标准建设,共享综合楼、食堂和运动场,把合水学校做强做大,真正实现中小学教育资源共享,合水学校分中学部和小学部管理,小学部建成完全小学;依照坚持以人为本、为民便民、就近入学的原则,对全镇村小进行“撤高留低”,保留中和、珊坪、兴径、彰洞、丰岭、金坑、丰

一、大罗、西坑、三联10个教学点;将全镇四至六年级学生撤并到合水学校小学部就读,两公里外学生寄宿在校。

2.想方设法,积极筹措资金。教育强镇建设,改善硬件设施是关键。全镇以创建省教育强镇为契机,向全镇人民宣传创教育强镇的重大意义,印发捐款倡议书,全面发动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教育资金。一是领导干部做好带头作用,先在镇政府、镇直单位、各村/居委会、中小学校内掀起捐款热潮;二是积极争取扶持我镇各村的挂钩单位、镇内企业、外出乡贤的大力支持;三是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历届毕业生和校友踊跃捐款。因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宣传到位,社会各届捐资助教热情高,社会各界乡贤慷慨解囊,已经筹集400多万元教育创强项目建设资金

3.加大教育投入,实现“三个增长”。镇委、镇政府始终牢固树立“科教兴镇”的思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切实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规划,不断加大教

育投入,实现了“三个增长”。一是对教育的投入实现逐年增长,2013年投入300万元,2014年投入1050万元,2015年投入1415万元。二是中小学生生均教育事业费实现逐年增长,2012年1022元,2013年1325元,2014年1489元。三是中小学生生均公用经费实现逐年增长,分别为2012年550元、750元,2013年750元、1150元,2014年950元、1550元。

4.完成标准化学校建设。创建教育强镇是以标准化学校建设为基础的,为了对现有的中小学校进行全面的标准化建设,完善办学条件,我镇总投入2754万元用于新建和修缮各所学校校舍及其他各项建设。一是投入200万元进行征地。因为征地涉及林业局下属企业原凉果厂,权属关系十分复杂,利益纠纷较多,既要与县政府和林业局进行沟通协调,又要安置下岗职工12户住房及解决社会保险等,需要投入150万元,但我镇通用各种人脉资源,用尽各种办法,只用了3各月就完成征用土地8500万平方米;同时投入50万元,用了一个月完成征用校园规划范围内民房300平方米,使得合水学校校园面积几乎扩大了一倍。二是投入1227万元新建维修校舍,如投入737万元新建教学楼、综合楼、厨房等5栋3400平方米;投入490万元对13所学校的校舍(教学楼、宿舍楼、厕所等)进行升级维修。三是投入740万元新建运动场,对全镇学校没达标准的运动场重新规划建设为标准的塑胶跑道运动场(含推土附属工程)。四是投入397万元进行校园文化展示、校园绿化、校园亮化等工程。五是投入495万元配套设施设备,完善全镇中小学校的功能场室,全镇中小学增

加配置计算机教室至2间,计算机70台,保证教学时一生一机,教师人手一机;各校配备标准的音乐室、美术室、体育室、实验室、图书阅览室,使中小学功能室(场)、仪器设备达到标准化配置;中小学常规教学仪器设备达标率为100%,全镇各校的实验开出率达100%。多媒体教室占总课室达到50%,镇域内所有学校接通互联网和实现“校校通”;各中小学校体育卫生基本条件和艺术教育基本条件达标率均达到100%;投入50万元为全镇中小学校购置了2万多册图书及配套装备。三年来,我镇各校按照规定每年补充新图书,生均图书馆藏量、新增率实现逐年增长,全镇中小学图书拥有量达4.3万册,小学生均24册,初中生均36册。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我们认真执行校长负责制和教师聘任制,按条件、按职数配齐领导班子,从以下几方面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一是提升学校领导班子的管理水平。组织参加各类培训班,每月阅读一本教育专著,更新教育观念,提高班子治校能力。二是建立健全的领导班子管理制度。领导班子每周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教育教学问题。实行领导任期目标责任量化追踪,要求每位领导参与值日,每位班子成员任课,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8节,主管教学副校长和教务主任听课不少于22节,深入教学一线,服务教学。三是实行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对班子成员进行任期目标考核,并着眼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推进队伍的年轻化、专业化建设。四是强化领导的表率作用。要求班子成员严格自律,廉洁奉公,求真务实,以高尚的师表凝聚人心,激励师生斗志,推动学校不断向前发展。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首先是对教师加强法治教育。依法治校。通过每两周一次的政治学习经常性的重申文明执教、依法行使教师权利、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等具体行为要求;我们引导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劳动法》等与教师职业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帮助教师理顺享受教师权利和履行教师义务之间的辩证关系,二是完善制度,搭建平台,学校积极寻求各种途径,本着“展教师青春风采,扬教师个性魅力,促教师后续动力,增学校发展后劲”的目的,由教导处牵头进行教师技能大赛活动,教研组长组织开展公开课,并评出语文、数学、综合一、二、三等奖,给予教师工作的肯定。同时开展“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法,邀请教育专家来学校作专题讲座,拓宽教师视野,选派教师参加各类各项培训和到其它学校参观交流学习,提高教师技能。另一方面,组织教师课件制作比赛、多媒体教学比武、教学经验交流和教研组经验交流,每月开展教师展示课、优质课和教案评比活动,评选“教学能手”、“教坛新秀”等;举办“结对子”、“传、帮、带”、“赶、帮、超”、“星级教师评比”等活动,全面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三是走教师专业成长之路,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理性思考,学会反思。大家知道,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法宝就是: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专家引领。使自己能在教室专业成长之路上

跑得更快更远。四是打造学习型的教师工程。“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就应该具有良好的素质和深厚的知识。只有学习型的教师,才能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超越自我。为适应人类的知识快速增长和加速更新,教师不能再把单纯的知识传递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而应把形成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方法以及灵活的知识迁移的能力作为主要任务,教师对学生获取知识过程的关心应甚于对他们掌握知识结果的关心。去年我镇全体教师参与国培计划,成绩显著。三年来全镇受训教师达430人次。

(四)实施文化育人,凸显教育特色

自县教育局于2010年9月提出文化育人理念以来,全镇各校将其作为夯实教育强镇建设内涵质量的重要举措,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1.实施艺术教育。合水中学根据学校艺术师资较强实际,大力推进艺术教育。目前,学校建立有合唱队、田径队、“杨帆文学社”、校园之声广播站、剪纸艺术兴趣小组、绘画兴趣小组书法兴趣小组等社团,各社团都配有指导老师,做到有计划的开展活动。学校每年举办一届艺术节、一次“元旦”文艺晚会,给广大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个性得到发展。此外,定期开展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拔河等各种体育竞赛,保证每天锻炼一小时,学生体育健康水平逐年提高。通过上述艺术文化活动开展,提升了师生艺术素养,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尤其是促进

了学生的多元发展和健康成长。

2.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合水中心小学根据当地崇文重教传统历史悠久实际,极力利用本地传统文化资源,落实文明礼仪教育。一是组织学习《弟子规》《客家家训》《客家谚语》等,用传统礼仪教育熏陶学生;二是根据当地传统文化资源编印校本教材《合水中心小学礼仪手册》,成为每位新生或新学期开学的必修课;三是组织开展礼仪小标兵、礼仪小明星、礼仪小博士等评比活动,推动活动深入开展;四是充分依托本校12个社团开展文明礼仪从我做起系列实践活动;五是举办文明礼仪讲座、学术研讨等活动,不断提升传统文化教育成效,完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

3.推进学区教研。本镇中小学注重教育科研工作,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学区教研,以研促教,不断提升内涵建设成效。如举办“同课异构”研讨活动、学区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优秀教师送课下校活动、校本课题研究研讨活动、星级教师比武活动等等,通过学区系列活动提升教研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目前,教师教研积极性大为提升,教研成果转化率大幅提高,尤其是中心小学,在参加县教育局举办的学科竞赛中,优秀率列全县乡镇首位。

(五)统筹发展,完善教育体系

建设教育强镇必须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努力构建多形式、多层次的现代教育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我镇积极统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成人教育工作,努力构建现代和谐的、科学的全民教育体系。

1.科学发展幼儿教育。我镇在抓好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认

真贯彻《幼儿园管理条例》,促进幼儿教育发展。一是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新建了1所镇中心幼儿园。二是将辖区另外2所幼儿园纳入镇中心小学统一管理,全部持证开办,各类场室、保教、体育、卫生、设施设备和图书馆藏量等严格按标准进行配置。三是不断推进规范化幼儿园建设,使镇内民办幼儿园规范化建设逐年得到提高。确保我镇幼教事业逐步走向了有序化、规范化的道路。通过努力,全镇学龄前儿童入园率达95%。

2.巩固义务教育成果。我镇党委、政府认真大力抓好九年义务教育基础教育。一是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提高内涵建设。落实家访制度,切实抓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工作,严禁开除学生,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从严抓好“防流控辍”工作。二是严格落实免除学杂费制度和困难学生“两免一补”工作,确保学生依法享受义务教育权利。三是积极开展助学活动,重点解决困难家庭子女读书费用问题,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四是积极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确保外来适龄儿童能够入学。由于措施得当,效果明显,全镇小学入学率达100%;初中入学率100%,辍学率为0.55%。

3.办好成人学校。我镇召开专题会进行部署,召集有关人员联合有关职能部门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协同县劳动保障部门建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配合县科技、畜牧局成立立了农村果业、大棚种植、养殖等培训基地,通过培训,提高了劳动者素

质,增强了农民就业能力,帮助了一大批农民脱贫致富。

4.广泛开展社区文化教育。我镇结合实际,以社区为依托,以提高村(居)民整体素质为宗旨,运用多种手段抓好社区教育。一是深化素质教育活动。我镇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卫生村、文明村的创建活动,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 现代公民教育活动。近年来,合水村、兴径村、珊坪村、金坑村相继被评为“文明村”、“卫生村”。二是完善镇、村两级文化基础设施,如“村村通广播”工程、“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为丰富群众文化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

三、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

我镇在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的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与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与经济的发展仍不够协调平衡,学校的设施设备有待进一步完善,办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优化,高素质教师还不多,教科研能力有待提高。

针对以上薄弱环节,我们将采取得力有效措施予以整改和提升:一是履行政府责任,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要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努力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增加教师福利待遇,不断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二是依法治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立足本镇的实际,规范科学的管理,注重抓好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做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这两个阶段的衔接过渡工作,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促进教学质量上新台阶;三是实施“名师工程”,加强教育教学科研。进一步加大教育科研工作的力度,坚持以教研促教,以教研兴校,向科研要效益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我镇整体办学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四、自评结果

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督导验收方案》,我们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自评。自评结果如下:政府责任得分64分,教育管理与素质教育得分31分,合计得分95分,且必达条件全部达标,已经达到省教育强镇的指标要求,谨向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请给予督导验收。

和平县合水镇人民政府

二O一五年六月

第三篇:新龙小学——教育促发展,创强助腾飞

教育促发展 创强助腾飞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我进入学校的门口由衷发出的“感叹”!你看,那宽敞的校园一片盎然,漫步而行,我感觉就像来到了大草原,那郁郁葱葱的草儿迎风摇曳,害羞的野花深藏其中,那盛开的笑脸,在灿烂的阳光下争奇斗艳。蝶儿、蜂儿在虫儿那美妙的伴奏下在乐园里翩翩起舞。时值八月,一阵南风掠过,我的心却像刚从冰桶里捞出来———冰凉冰凉的。这就是我的学校,一个处在大山的怀抱偏远学校,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可地处偏远山区,很多村民选择了搬迁,造就了今年在校生几十人。学校的楼房因多年失修,满目疮痍。

今年八月,我临危授命担任学校的校长,面对现实我看到了希望———因为东风来了,教育创强的东风来了!政府给了我们指导方针,上级领导给我们做舵手,给我们引领方向。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创强没有资金那就是一句空话。积善成德功垂千秋,助人成才惠及四方。由于教育创强工作涉及面广、投入资金多、资金缺口大,仅靠政府的财力难以完成此项民心工程。来到学校的第一时间就是利用各种渠道,积极配合中心学校、村委会工作,做到:“众志成城,筹集资金”,镇委镇政府、中心学校开了无数次创强校长会议,要求各校要行动起来,先筹集前期资金,心动不如行动,经我和村委会多次协商,来一次“人民教育人民办,教育创强人人参与”,“有钱出钱,无钱就宣传”等群众运动。集腋成裘、积沙成塔,学校教师和村委会成员利用假日,先从在本村的群众集起,逐户逐家发动,特令我感动的是大水口村的族老九叔,他生活困难且疾病缠身,当我和村委会成员到他家时,二话不说就拿出200元交到我手上,我的眼泪立即溢满了我的眼眶,手一直颤抖,心想:有这样的群众支持,何愁创强任务不能完成?同时我十分震撼,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对得起我们的群众,办好教育,培养好他们的子弟,我们老师和村委会成员用了整整三个星

期,逐户逐户宣传发动,披星戴月,那时刚好是冷雨纷飞,北风呼呼地吹着,我们不计辛苦,不计报酬自掏腰包吃饭,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搞好创强工作,惠及千家万户。

艰苦奋斗,自己动手。在创强中,我校全体教师除了自己热心捐款外,在工作上,不是等、靠、要,而是主动做好各项创强的具体工作。如四室一场的清理和布局工作,利用下午课后的空余时间,牺牲星期

六、日的休假时间,各尽所能,风云际会,八方云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大家分工合作,各展其能。几个月下来,楼房穿上了新衣,校园换了新颜。洁白的墙体,米黄色的墙裙就像那待嫁少女身上的金腰带.......振兴教育事业,人人有责!创建教育强镇,人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我们的力量汇聚,让我们的善举构筑起教育大发展的宏伟篇章。我们相信,有你们的鼎力支持和帮助,我镇的教育水平和综合实力一定会实现赶超跨越,我镇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你们倾情教育的高风懿德将成为一代代莘莘学子励志进步、回馈社会、反哺桑梓的万世楷模!

第四篇:优化设置强功能 组织联动促发展

优化设置强功能

组织联动促发展

澜沧县委

【概况】

澜沧县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地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3州(市)交汇处,县域面积880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0万,境内居住着拉祜、佤、哈尼、彝、傣等20多个少数民族,是云南省25个边境县之一,县境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80.563公里。全县共有25个党委,40个党总支,549个党支部。全县共有党员13986名(农村党员8780名),少数民族党员10129名,占党员总数的72.42%;党员总数占全县人口的2.88%。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澜沧县基层党建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为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下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需要,澜沧县坚持以学习实践活动为推手,认真研究新情况,牢牢把握新特点,全面落实省委加强基层党建“八抓”工作任务,紧紧围绕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强组织、建阵地、聚人心、固边疆”的目标要求,以改革的精神大胆探索,不断完善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突出重点,整体推进,边疆党的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村稳定和农民增收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亮点】

一、形式多样,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

按照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党员开展活动、有利于党员发挥作用和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的原则,根据村寨实际,采取“村企联建”等方式,灵活设置基层党组织。坚持从组织规模、党员人数、构成差别的实际出发,采取“建、挂、联”三种形式,从动态中寻求党组织设置的最佳切入点。建,即对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自然寨,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党组织;挂,即对规模较小、仅有个别党员的自然寨,把党员挂靠到附近村寨组建联合党支部,让其过正常组织生活;联,即对同一区域内暂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但行业、产业相同或相近的几个单位,将其联合起来组建党组织,采取“支部+协会”模式组建“产业党支部”。另外,按行业、产业等“功能型”及党员特长情况灵活设立党小组,为不同类型、专长各异的党员找到了事业的凝聚点和作用发挥的切入点。如:上允镇下允村党总支部下设的党小组中,由种菜大户党员等组成“种植党小组和运输服务党小组”;由离退休老干部和议事能力较强的党员组成“参政议政党小组”;由政策观念强、善于学习、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党员组成“政策宣教党小组”;由懂技术、会经营的党员组成“双培双带党小组”;由懂法律、敢于同坏人坏事做斗争的党员组成“治安普法党小组”;由办事公道、群众基础好的党员组成“民事调解党小组”;由头脑灵活、资金充足的党员组成“市场信息党小组”。使党组织的活动自发地与产业化生产经营实际相结合、党员之间通过相互交流致富经验,分析掌握市场行情,探讨产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激活了农村的生产要素,实现了农村党建和经济工作的良性互动。

二、完善机制,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不断加强各种机制建设,建立“功能型”党支部发挥作用的长效机制。指定了村级党总支工作责任制度、党总支议事原则、党建工作例会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着力解决党支部书记发展和待遇问题,加大从党支部书记中选拔后备干部的力度,建立党支部书记人才库和推荐机制,营造“干好有希望,退下来有保障”的用人氛围;通过中央转移支付和县财政给予一定报酬,从2009年起,县财政将拿出200万元为村党组织科技扶贫员、村民小组长、党小组长等增加报酬。针对新设立的村党支部存在的学习无计划、教育无目标、活动无场所、经费无保障、管理无机制、工作无成效的“六无”问题,以村党支部阵地建设为突破口,在东岗、上允等乡(镇)的村党支部设立“党员活动中心户”120户。在“中心户”的创建和管理过程中,推行“四联动”,即:县委统筹部署考核、县属单位捐送书籍、乡(镇)党委组织创建、村级党组织妥善管理使用,“中心户”设备配发采用县级和乡(镇)各负责40%,“中心户”负责20

%,做到了机构不散、管理不乱、教育不松、活动不断、设施不缺。自设立“党员活动中心户”以来,农村党组织阵地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党员干部教育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管理轨道,为更好地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搭建了平台。

三、创新载体,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针对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缺少有效载体的问题,通过量才分类、设岗定责等方式,将农村党员设为政策法律宣传岗、村务参谋岗、治安防范岗、科技示范岗、扶贫帮困岗、种植结构调整示范岗等4大类18个岗位,通过党组织设置调整,带动全县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20个乡(镇)党委对5644名农村无职务党员进行设岗定责,上岗党员3686名,上岗率为65.31%。把党员活动创造性融入生产经营,既充实了党员活动的内容,又促进了经济发展,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更好地适应了当前农村市场经济和产业化的发展趋势。如:勐朗镇城子小组女党员王成兰定在科技示范岗,在她的带领下,城子小组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科学养猪和发展种植业,杂交稻亩产比常规稻增产40%至50%,猪的育肥率由1年半减为6-8个月左右。以党小组为纽带,通过党员“1+2”帮联活动,加大了帮带培养的力度和学习交流的机会,既在致富能人中培养发展了党员,加大了扶贫帮困的力度,同时还培养扶持了一批新的致富典型,在党员致富能人中培养了一批后备干部队,形成“双培、双带”的良性互动机制。2009年以来,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从致富能人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802名,发展新党员528名,在群众中培养各类致富典型251户,把830名党员培养成为致富能手,把200名致富能手发展成为党员。建立“党员培训卡”、“党员便民服务卡”、“党员结对帮扶卡”、“党员目标责任卡”、“无职务党员设岗定责卡”、“一帮一发展党员卡”,架起了党员与群众的“连心桥”。积极开展“四个联系”、“三个帮扶”和“支部联线手拉手”活动,即:机关党组织联系扶贫挂钩点党组织、机关党组织联系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党组织、机关党组织联系边境一线农村党员、富裕党员联系困难党员;县级单位和正科任实职领导干部帮扶挂钩村、县级单位和副科任实职领导干部分别帮扶村民小组、县级单位和部门一般党员帮扶到挂钩户、“一对一”指定机关支部与农村新调整改设党支部手拉手,通过组织联网、阵地联建、党员联动、活动联谊、发展联姻、实事联办,实现共炼党性、共建队伍、共促发展、共助互帮。积极帮助扶贫对象想办法、出主意、找项目、教技术,提高困难户自我造血功能,各单位都建立扶贫挂钩档案。全县党员干部与困难党员和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4754对。

【启示】

澜沧县改进了党组织设置形式,理顺了农村基层各种组织的关系,建立了一个纵横交错、比较完善、隶属关系清楚、能覆盖各个层面的党组织和党员管理网络体系,使党员无论在哪里工作和学习,都能找到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增加广大党员互相交流沟通的机会,履行党员义务,享受党员权利,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同时,党支部能及时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加强对广大党员群众的组织、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全面了解社情民意,充分汲取群众智慧,进而不断改进和提高党建工作水平,进一步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第五篇:凝心聚力齐创强 优化教育促发展——东源县顺天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

凝心聚力齐创强 优化教育促发展

——东源县顺天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发展教育,为政之本。一直以来,顺天镇党委政府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臵,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科教兴镇”战略;以追求教育公平和优质教育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不断完善学校硬件建设,大力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注重学校内涵发展,努力营造尊师重教氛围,积极打造学习型乡镇;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扎实推进了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方案》,我们认真进行了自查整改,现将我镇创建教育强镇的工作自评报告如下:

一、基本概况

顺天镇地处河源市东源县北部、灯塔盆地腹地、万绿湖畔,粤赣高速公路、省道官汕公路横跨全境,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地理位臵优越,是广东省移民大镇。全镇区域面积116平方公里,下辖11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2.3万人,总劳动力1.15万人。近年来,顺天镇紧紧抓住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有利机遇,发挥资源优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手段,以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全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2010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实现1.8亿元,比增19%(其中农业总产值7768万元,比增

7%;工业总产值1.04亿元,比增29.7%);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5566元,比增7%;本镇财政收入达432万元,比增14.8%;实现税收收入575万元,比增22%;固定资产投资1.07亿元,比增30%;实际利用外资1072万元,比增34%。

我镇党委政府在狠抓经济建设的同时,坚持走“科教兴镇”之路,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指导思想,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改革力度,切实做到了普教、幼教、成教工作一起抓,推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目前,我镇有初级中学1所,完全小学1所,幼儿园1所。现有在校中小学生1608人,在园幼儿345人。全镇现有教职工149人,其中中小学教职工129人,幼儿园教职工20人;另有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成人学校教师7人。基本形成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在全镇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顺天中学、顺天镇小学分别于2005年、2006年被评为“河源市一级学校”,并于2011年被评为“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幼儿园也于2009年被评为“河源市一级幼儿园”,2010年被评为“全国民办教育先进单位”;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也于2011年11月被评为河源市示范性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我镇被东源县人民政府评为“尊师重教先进单位”。

二、主要做法和成绩

创建教育强镇是巩固发展“两基”成果,落实“科教兴镇”战略的重大举措。实施教育创强以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创建教育强镇目标,艰苦创业,真抓实干,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形成了“务实进取,优先发展教育”的共识和合力,使我镇的

教育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我镇创建教育强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党政重视,落实措施,确保教育优先发展

顺天镇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以发展教育为己任,把创建教育强镇作为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做到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加强督查,全面落实。

1.提高思想认识。顺天镇党委政府始终牢固树立“经济要发展,教育应先行”的思想,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把教育纳入全镇社会经济发展长远规划,真正树立起经济与教育同步发展的战略思想,把教育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不断完善教育发展规划。每年都多次召开教育工作专题会议,及时研究和解决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制订教育发展规划,积极采取措施,巩固和提高“两基”、“两全”工作成果,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为教育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今年,我镇抓住创建教育强镇的大好时机,进一步完善了《顺天镇教育环境建设规划》,科学规划学校布局,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将教育工作作为镇领导班子、村干部及相关部门领导的任期目标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教育强镇,已成为顺天镇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首要策略。

2.加强组织领导。为了切实加强对创强工作的领导,镇委、镇政府及时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及分管领导为副组长,中小学校长、部门负责人、村党支部书记为成员的创建教育强镇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

体抓、职能部门和学校全面落实的组织体系,并结合我镇实际,制定了《顺天镇创建教育强镇工作方案》,真正把创强工作落到实处。

3.加大宣传力度。为了营造浓厚的“创强”氛围,我镇制定了《顺天镇创建教育强镇的宣传方案》,召开了顺天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动员大会、顺天镇“创强”工作座谈会、顺天镇教育系统“创强”工作研讨会、顺天镇学生接送问题研讨会等会议;各村(居)委会也层层召开会议进行动员发动。全镇共悬挂张贴大小标语80多条,树立大型宣传广告牌1幅、灯柱宣传牌88个,出版专栏5期、创强简讯31期、宣传片2期,发放《致学生家长一封信》2200份;并利用宣传媒体,广泛宣传创强的意义、目标和任务,使创建教育强镇、发展教育事业的理念深入人心,营造了人人关心教育、人人支持教育、全社会参与“创强”的良好氛围。

4.确保经费投入。顺天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的思想,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规划,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实现了“三个增长”:一是教育财政拨款实现逐年增长,2009至2011年分别为226.37万元、360.83万元、1089.6万元,年均增长130.7%;二是中小学生均教育事业费实现逐年增长,2009至2011年,生均教育事业费依次为1146.17元、1977.15元、6776.11元,年均增长157.6%;三是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实现逐年增长,2009至2011年分别为480.34元、550.68元、672.71元,年均增长18.4%。四是教育附加费征收率实现100%,全部用于教

育。教师工资及时发放,个人工资、医疗福利和社会保障待遇也逐年增长。近三年来,镇政府多方筹资,共投入了1676.8 万元用于各学校的基建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和校园环境建设工程,完成了中小学校舍改造和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的完善和更新。

(二)政府主导,全面发动,营造良好氛围

发展教育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我镇各级各部门把创建教育强镇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落实措施,各司其职,激发了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教育发展的热情,营造了浓厚的“创强”氛围。

1.明确分工,落实责任。顺天镇创建教育强镇工作领导小组,根据《顺天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方案》,建立了党政领导联系学校责任制,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挂钩联系学校,坚持每月一次以上深入学校听取学校“创强”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帮助学校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建立了党委政府、学校与社会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制订了领导任期责任考核制度,明确了镇、村、学校三级教育工作责任,有力地保证了教育的优先发展。

2.部门配合,齐抓共管。全镇各职能部门依法履行教育职责,为“创强”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镇财政所及时足额划拨教育经费,做好经费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确保教育经费专款专用、专项专用;城建规划、国土部门认真配合做好学校各工程项目的立项、规划、用地、报建等工作,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优先、优惠政策;交通、综治、卫生、安全生产等部

门大力整治学校周边环境,排除安全隐患;派出所、司法等部门委派得力干部到学校担任法制副校长,抓好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文化、工商等部门大力清理校园周边违规经营的游戏机室、网吧等娱乐及商业性经营场所,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了一片净土。近三年来,顺天镇师生的违法率为0、犯罪率为0,学校无发生重大的责任事故。

3.倾力支持,关心教育。我镇历来尊师重教的氛围浓厚,全镇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尊师重教,关心教育、支持教育蔚然成风。镇府、学校每年教师节期间召开表彰会和教师座谈会,表彰先进鞭策后进,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镇府还大力筹集奖学资金,每年暑假对高考优秀学子进行表彰、扶助,并动员村、企业等社会力量设立各种奖教奖学基金,开展奖教奖学活动。大部分的村委会都设立了奖学金奖励本村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现在,我镇不管是民营企业老板,还是普通的老百姓对教育都非常热心,积极支持学校建设,资助贫困学生上学等等。自2008年至今年9月,共接受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捐资累计达到48.9万元。今年11月26日,历时半年精心组织策划的“顺天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恳亲会”如期召开,共有700多位外出乡贤、社会热心人士出席会议并慷慨解囊,共募集“创强”资金860多万元,为我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此外,各村(居)委会积极落实措施,全力保障适龄儿童、少年依法入学。近三年来,全镇小学生年辍学率为0,中学生年辍学率在2%以下。镇党委政府还非常重视解决外来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开设绿色通道,优先安排

学位,让外来工子女免试就近入学。

(三)科学发展,优化整合,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 我镇坚持科学发展,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加大力度整合优化教育资源,逐步改善和优化了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走内涵发展之路,提高了办学效益,促进了全镇教育均衡发展。

1.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臵。我镇学校布局调整有“起步早、力度大、亮点多”的特点。截止今年9月,全镇已形成了“一中一小一幼一成”的特色办学格局,成为全市“麻雀学校”撤并最彻底的一个乡镇,有效地推动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协调均衡发展。

2003年前我镇有13所小学,小学学校布局分散,办学规模偏小,功能场所欠缺,设备比较落后,专业教师缺乏,素质教育难以开展。为了优化教育资源配臵,提高办学效益,镇党委政府出台了《顺天镇小学布局调整方案》,对已不能适应教育发展要求且分散偏小的学校进行全面调整。从2003年开始,首先撤并了横塘小学的六年级;2004年至2008年陆续撤并了全镇面上小学的五、六年级;2009年至2010年又成功撤并了岩石小学和牛潭小学;今年我镇又乘“创强”东风,在充分征求意见、赢得群众支持的基础上,将全镇所有教学点全部撤并至中心小学统一办学。今年9月份起,中心小学一至四年级实行专车接送,五、六年级学生实行寄宿。在撤并过程中,我镇重点抓好了广大学生家长普遍关注的车辆接送这一关键环节,严格把好“六个关”(即宣传关、资质关、方案关、安全关、利益关、奖惩关),由镇、村和学校共同牵头组织,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发动6名车主(司机)自主联合成立顺创汽车联营车队,以联营形式进行运营接送学生,从思想认识和实际行动上消除学生家长的顾虑,保证学生平安、准时上下学,从而实现了撤并工作“零投诉”、“零上访”。

2.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近三年来,县镇切实加强对教育的投入,教育事业经费总投入达2839.2万元,其中镇政府三年来共筹资1676.8 万元,高起点、高规格推进教育设施设备现代化建设。主要是:投入400多万元为顺天中心小学新建一栋综合教学大楼,并对食堂进行了加层;投入150多万元完成了顺天中学教学楼、男女生宿舍楼厕所改造、翻新等工程;投入100多万元,搞好了学校运动场改造工程;投入 77万元完善了中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投入30多万元,完成了中学的教学楼、男女生宿舍楼、教师家属楼等4幢楼房的补漏工程;投入40多万元,美化中学、中心小学校园环境、完善校园围墙;投入20多万元修建顺天中学、中心小学校园下水道建设等地下工程;等等。可以这样说,今年我镇“创强”工作的投入,是顺天镇有史以来最大的一项投入。我们按照广东省教育强镇的配备要求,投入90多万元,完善全镇各中小学教学功能场室、常规教学器材和体育、音乐器材;投入170多万元,按1:1的标准为全镇所有教学班(共36个班额)全部配备了多媒体教学平台,按2:1的标准为每两位教师配备了1台办公电脑,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在全市农村学校(幼儿园)中率先铺设了塑胶跑道。目前在我镇来说,全镇最好的建筑在学校,全镇最优美的环境在学校,全镇最先进、最齐全的办公设

施也是在学校,镇政府至今还在陈旧的C级危房中办公,但我们再苦、再穷、再困难,就算砸锅卖铁,我们也要优先发展教育。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设良好育人环境。我镇大力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学校文化内涵,积极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达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统一,使校园成为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学习生活教科书,让学校的每面墙壁、每块绿地、每个角落都成为会“说话”的老师,提升了师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实现了“文化育人”的目标。中心小学教学楼与生机盎然的绿地花园融为一体,营造了简洁清新的育人环境;中学依山傍水,绿树成荫,读书环境宁静幽雅;文化长廊在名家书画作品、学校师生艺术作品的点缀下,散发出浓浓书香,美化了学生心灵,陶冶了学生情操。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引导学生勤学善学乐学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品德高尚、素质过硬、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为此,我们始终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摆在重要位臵,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来抓。

一是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我们按照政治坚定、德才兼备、进取创新、勤政廉政、绩效明显的要求,通过民主测评、组织考察、讨论决定等程序,选好配优学校领导班子;积极组

织学校领导班子参加各类培训;不断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要求班子成员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严于律己、率先垂范;推进校长目标考核制度,不断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

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加强制度管理。建立教师目标管理考核评估制度,制订《师德实施细则》、《教师考核评价方案》、《教学奖励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和方案。每学期依据方案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考核,对表现好、业绩突出的教师予以表彰和奖励。其次,加强师德建设。坚持政治和业务学习制度,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文化业务,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增强教师教书育人、诲人不倦的工作责任心。修订并印发《顺天镇中小学贯彻〈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实施细则》,从思想素质、业务素质、教育教学等方面作了明确的要求。开展以“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强化集体意识、责任意识、团结意识、竞争意识,真正做到爱而不放、严而不松,在“爱”与“严”之间找到切合点,树立了以安教、乐教、勤教为荣的高尚师德。第三,加强岗位培训。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高等院校函授、自学考试或电大进修等,不断提高学历层次和文化业务素质,促进师资水平的整体提高。目前,全镇幼儿园专任教师20人,学历达标率90%(其中大专12人占60%);小学专任教师80人,学历达标率100%(其中大专44人占55%,本科7人占8.8%);中学专任教师人数44人,学历达标率95.5%(其中大专22人占50%,本科20人占45.5%)。第四,扎实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结合校本教研活动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市、县各学科的教研活动、优质课评比、论文、案例、课件等各种比赛,使教师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各种学习培训活动的开展,培养了一大批骨干教师和优秀班主任,全镇有88人次获县级以上表彰。教师队伍文化结构不断优化,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5.以人为本,五育并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大计,质量为本。我镇始终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学校管理内涵,打造优质学校作为核心工作来抓,坚持德育为本,教学为主,严谨务实,勇于创新,全面提升了我镇中小学校的办学水平。

一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我镇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大力推进德育观念人性化、管理科学化、教育情感化、活动实践化,逐步形成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良好格局,学校德育工作有了新的跨越。各学校以活动为载体,在开展好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学生评比和升旗仪式、家长会等德育常规活动的基础上,结合主题班会、团队活动、节日纪念等活动的开展,通过开展知识竞赛、文艺演出、禁毒、法制教育、交通安全宣传活动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全面加强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增强德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呈现出德育活动系列化、固定化、生活化、特色化的新趋势。各校通过开展“文明学生”、“优秀学生”、“校园心声”、广播“悄悄话”、信箱心理咨询服务活动、“书香校园”、“绿色学校”、“向不文明行为告别”“重阳敬老”等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学生课余

生活,培养了学生个性,挖掘了学生潜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多模式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顺天中学、中心小学均聘请司法所长为学校法制副校长,开设了心理健康课,并设有心理健康咨询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目前全镇有德育基地、劳动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3个,并充分利用基地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等第二课堂活动等。近三年来,我镇学生德育考核优良率:小学达92%以上,中学达88%以上;后进生转化率:小学达92%以上,中学达90%以上。

二是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立校之本,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我镇各学校始终坚持以“办优质教育”为目标,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课改为核心的原则,认真落实教学常规,扎实开展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做到五个“坚持”,即坚持按教育部颁布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坚持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内容;坚持抓好“备、讲、批、辅、考”各个常规教学环节,提高效率;坚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近三年来,全镇小学语文、数学毕业考试合格率均达90%以上,初中毕业生考试各科合格率均达91%以上。

三是加强教育科研,提升教育水平。我镇中小学成立了教育科研领导小组,通过整合学校资源,建立教育科研网络,组建教研队伍,全方位开展教育科研工作。我镇在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的基础上,大力倡导“问题即课题、教学即教研、成

长即成果”的教学理念。引导教师立足课堂,研究课堂;立足学生、研究学生;立足学法,研究教法。设立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五导”阅读教学模式探索》、《作文“三步”法》等课题;近三年来共立项课题有国家级1项,市级2项,县级4项。我镇还积极改变教研活动的模式,把教研活动准备过程变成教师们互相学习、交流研讨、共同提高的过程。全体教师通过积极参与教研活动,畅所欲言,激活了思维、激发了潜能、张扬了个性,教育理念不断更新,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正是这一项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教研活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教师创造了一次次成功的机会,推进了教学向纵深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还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撰写教学论文。近三年来全镇教师共发表市级论文45篇,其中今年在市级刊物上发表论文31篇,另外,2011年11月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6篇。

四是发展体艺教育,打造活力校园。“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我镇以建设“活力校园”为载体,各中小学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举办了学校运动会、文艺汇演,组织了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等各种类型的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个性,挖掘学生潜能,增强了校园活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近三年来,全镇共有11人次获得国家级竞赛奖项,1人次获省级竞赛奖项,62人次获市级竞赛奖项,48人次获县级竞赛奖项。上学,我镇小学生体育课考核合格率为97.9%,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为

95.8%,优秀率为34.3%;中学生体育课考核合格率为95%,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为97%,优秀率为31 %;中小学生近视眼学年新发病率控制在3%以下,学生常见病控制指标达到卫生部和教育部的要求。

五是围绕主题教育,培育办学特色。近年来,我镇各学校始终坚持“用现代学校的办学理念、与时俱进的办学宗旨、素质教育的办学模式”,全力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优质化、特色化进程。顺天中学以德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特色为龙头,在以往抓纪律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环境卫生、文明礼仪、安全、学习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树立良好校风。通过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各班在环境卫生、文明礼仪、安全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等方面有了大进展,校风、校容、校纪有了较大改观,目前该项活动已建立长效机制。镇中心小学以“朝阳少年读书活动”和“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为特色,在全市首开先河全校全面开展了课间“球操”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茁壮成长。全镇学校以活动为载体,“一校一特色”的教育已成为我镇教育领域中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

六是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构建和谐教育格局。我镇坚持以“办优质教育”为目标,扎实推进全民教育,推动教育协调发展,开创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均衡发展的新局面,为构建顺天和谐的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1)巩固提高基础教育。党的十七大指出“教育公平是

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我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教育均衡发展,认真贯彻《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严格落实免除学杂费制度,确保学生依法享受义务教育;切实解决困难家庭子女读书问题,确保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积极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确保外来适龄儿童入学等,不断巩固提高学龄前三年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果。近三年来,全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升学率均为100%,非正常辍学率为零,“三残”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为98.4%、毕业率100%,非正常辍学率为1.6%;学前教育三年入园率达88%以上;15周岁人口以上的青壮年非文盲率达100%;17周岁初等教育完成率99%、毕业率达100%。

(2)重视办好成人教育。为更好适应新时期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我镇于1992年成立了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每年不定期开展计算机、栽培、饲养等实用技术培训。近三年来,全镇组织各类成人教育培训班30 多期,受训32478人次,年均培训面达35.8%。此外还邀请专家、致富能手开办专题讲座,组织群众认真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突出抓好农民生产技术技能培训,为新农村建设活动培养了一批农民科技种养骨干,提高了农民群众致富本领,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

(3)大力开展社区教育。我镇坚持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积极鼓励、引导群众开展各项健康文明的文化活动。充分利用社区群众相对较聚集的特点,积极鼓励引导群众开展健康文明的文体活动,把活动舞台搬进社区。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

见的文艺活动,深受群众欢迎,大大丰富了社区村民的文化生活,同时又营造了一种独特的社区文化,提升了小区生活的质量和档次。深入开展文明村、文明户的创建评比活动,加强对群众的爱国主义、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的教育,并通过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法律下乡活动等,对群众进行思想观念、科普知识、法律知识、文化艺术、婚育新风进家庭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素质。协助各村(居)委建立村级文化室,完善文体娱乐设施,目前全镇共有村级文化场室11所、篮球场15个、乒乓球台23张、图书阅览室9 间,这些文体设施为群众提供了必要的文化、休闲、娱乐场所。通过举办文艺汇演、篮球比赛等活动,极大地活跃和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体生活。

三、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我镇创建省教育强镇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帮助下,在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支持和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发达地区的教育水平、与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如:教育的投入仍然不够,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社区教育、成人教育还有待挖潜,等等。今后我镇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尤其要加快教育现代化装备建设,不断优化办学条件,进一步促进顺天镇教育优质、均衡、快速发展。

二是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努力打

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

三是继续抓好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进一步加大成人、社区教育的资金投入,加强管理,提升我镇全民教育水平。

四、自评结果

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督导验收方案》的各项标准,我们认真进行了自查自评,必达条件已达标,自评总分是484.5分,其中政府责任150分,支持教育122分,发展水平212分,奖励加分0.5分,自评分占总分的96.9%。

据此,我们认为,顺天镇教育发展水平已达到省教育强镇验收标准,谨向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请给予评估验收,并请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多提宝贵意见。

中共东源县顺天镇委员会 东源县顺天镇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十二月

下载内外同心齐创强优化教育促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内外同心齐创强优化教育促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创强情况汇报

    教育创强情况汇报 黄埠镇在2012年被县委、县政府定为第三批创建教育强镇的乡镇。我们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县委、县政府创建教育强镇的重要决策部署,充分领会到创建教育强镇的......

    教育创强讲话稿

    (校长创强演讲稿) 教育创强,我能做些什么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百年大计,教育为本。2012年7月,茂名市作出了在2015年建设成为广东省教育强市的战略决策。教育“创强”不是政府的......

    肇庆市教育创强情况

    近日,市教育局召开2012年教育“创强”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全市今年教育“创强”各项工作,提出要全力确保在今年底实现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工作目标 2011年,我市有30个镇(街)完成创建......

    优化资源创特色 提升内涵促发展[定稿]

    优化资源创特色 提升内涵促发展 学校走内涵发展道路是实现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甘肃省高台县南华初级中学秉承“育人为本,德育为首,质量为先”的办学理念和“全心......

    优化服务创品牌提高效能促发展

    优化服务创品牌提高效能促发展 臧梅荣 一个品牌就是一叶风帆, 一个品牌就是一面旗帜, 一个品牌更是一个承诺。当前,创建优质服务品牌已经成为税务部门尤其是税务代理部门在服......

    创先强党建争优促发展——01(精选合集)

    创先强党建争优促发展 ——江西万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万年水泥厂党委 先进基层党组织案例材料一、基本情况 江西万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万年水泥厂党委隶属江西万年青水泥......

    三创三争 强基固本促发展

    三创三争 强基固本促发展 高楼乡党委书记 王本奎党的建设是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平台。近年来,高楼乡党委紧紧围绕‚强基固本、服务群众、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目标要求,以强化......

    人大发力强监督 优化环境促发展

    人大发力强监督 优化环境促发展 20亿元的乐吉陶瓷项目落户宜丰;投资8000万美元的裕盛公司正式建成投产;投资12亿元的锂电产业项目昶煜单晶铜科技项目建设紧锣密鼓……今年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