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低碳昆明建设实施方案 - 昆明市人民政府
低碳昆明建设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经济繁荣、生态良好、美丽宜居的低碳昆明,完成《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低碳昆明的意见》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在充分应用《低碳昆明建设基础情况调查研究报告》成果的基础上,依据各部门职责,结合国家及云南省低碳发展目标和昆明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要求
低碳昆明建设分为全面推进(2011年~2015年)和巩固提高(2016年~2020年)两个阶段。
全面推进阶段:到2015年,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到1.011吨标准煤(按2005年可比口径计算),全市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30%以上并符合云南省下达的目标任务,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量中所占比重达到10%以上。
巩固提高阶段:到2020年,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到0.882吨标准煤(按2005年可比口径计算),全市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以上并符合云南省下达的目标任务,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量中所占比重达到15%以上。
二、主要任务及分工
(一)深入调研、科学规划、完善体系 1.调查研究碳排情况。
对昆明市2005年全社会能源消耗及二氧化碳排放等主要指标进行回顾调查和研究。依据昆明市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对2015年和2020年社会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进行预测评估。
责任领导:王道兴副市长 牵头单位:市环保局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统计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规划局 责任人:刘跃进、徐晓青、胡炜彤、陈浩、李亮 2.编制低碳城市建设规划。
根据昆明市环境和资源约束性指标,建立低碳城市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2011年底前编制完成《昆明低碳经济总体规划》。
责任领导:黄云波副市长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工信委、市规划局 责任人:胡炜彤、刘跃进、陈浩、李亮 3.完善能耗统计体系。
按用能领域和能源品种开展昆明市能耗普查,扩大我市能耗统计范围,建立和完善市级能耗统计制度和技术体系。到2012年底,实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碳排放统计数据联网直报,对主要碳排放领域实行行业内部通报制。
责任领导:周小棋副市长 牵头单位:市统计局
责任单位:市统计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环保局 责任人:徐晓青、胡炜彤、陈浩、刘跃进
(二)调整用能、提高能效、优化结构 1.调整能源结构。
(1)全力配合国家及我省能源开发建设。积极配合乌东德水电站、缅气入昆、石油炼化等项目的建设,最大限度地提高水电、太阳能、风能、天然气、石油制品等对我市的能源供给保障率。到2015年,实现水电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7%以上,天然气使用量占能源消费总量3.5%以上。
(2)挖掘我市自身水电资源开发利用潜力。继续寻求新的水电资源,加快中小水电项目建设,到2015年,实现全市中小水电总装机容量达100万千瓦以上。
(3)充分发挥太阳能、风能资源优势,着力发展新能源和能源替代项目。开发石林、富民、寻甸、东川、禄劝、嵩明、宜良等县(区)太阳能及风能资源,到2015年,建设一批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项目。加快嵩明县、寻甸县生产规模各10万吨/年的燃料乙醇生产项目建设,以昆明北部干热河谷地区为重点,发展小桐子种植业,建设生物柴油原料基地。
责任领导:黄云波副市长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水务局、市林业局、市农业局、市住建局、14个县(市)区政府、三个开发(度假)区管委会、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昆明倘甸产业园区管委会
责任人:胡炜彤、陈浩、储汝明、曾令衡、郭焕波、尹旭东、李彤、吴涛、刘毓新、郭希林、王冰、王剑辉、缪军、岳为民、杨相来、左广、徐毅清、毕春华、毕昆闽、唐琪、罗建宾、董保同、张宁、陈国惠、夏俊松
2.提高工业能效。
(1)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考核评价制,推进合同能源管理、能源审计、清洁生产、节能对标管理等工作。
(2)针对黑色冶金工业,建设干熄焦装置,大型高炉配套炉顶压差发电装置;充分利用高炉、焦炉以及转炉煤气资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3)针对化学工业,大型合成氨装置采用先进节能工艺、新型催化剂和高效节能设备,加强余热回收利用,降低能源消耗。
(4)针对有色金属工业,采用先进的富氧闪速工艺替代传统工艺,淘汰能耗高的工艺设备。
(5)针对电力工业,不再新建火电机组,推动在运火电机组采用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提高机组发电效率。
到2015年,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到1.34吨标准煤,国家级园区万元GDP平均能耗低于1.1吨标煤,工业园区清洁能源使用率大于20%。
责任领导:黄云波副市长 牵头单位:市工信委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发改委、市环保局、14个县(市)区政府、三个开发(度假)区管委会、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昆明倘甸产业园区管委会
责任人:陈浩、胡炜彤、刘跃进、李彤、吴涛、刘毓新、郭希林、王冰、王剑辉、缪军、岳为民、杨相来、左广、徐毅清、毕春华、毕昆闽、唐琪、罗建宾、董保同、张宁、陈国惠、夏俊松
3.优化产业结构。
(1)优化产业结构。加大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力度,着力培育发展现代农业、新兴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三次产业间的融合和互动发展,加快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双轮驱动的产业新格局。
责任领导:黄云波副市长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农业局、市旅游局、市环保局、市交通运输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金融办
责任人:胡炜彤、陈浩、郭焕波、黄峻峰、刘跃进、王忠、刘燕琨、洪莺、洪维智(2)提升优势产业。优化提升烟草及配套、有色冶炼、化工、现代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光电子信息、能源、建材等优势产业的规模、技术水平与效益。重点培育30家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
责任领导:李文荣常务副市长 牵头单位:市工信委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发改委、市环保局、14个县(市)区政府、三个开发(度假)区管委会、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昆明倘甸产业园区管委会
责任人:陈浩、胡炜彤、刘跃进、李彤、吴涛、刘毓新、郭希林、王冰、王剑辉、缪军、岳为民、杨相来、左广、徐毅清、毕春华、毕昆闽、唐琪、罗建宾、董保同、张宁、陈国惠、夏俊松
(3)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加大农村户用沼气、太阳能、生物质能、液化气等新型清洁能源的推广力度。围绕节水、节地、节肥、节药、节能开展农业清洁生产;推进农业园区建设、农业休闲旅游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到2015年,农村户用沼气池“一池三改”普及率高于19%,节煤节柴灶推广率高于22%,农用化肥施用强度低于250公斤/公顷(折纯)。
责任领导:李喜副市长 牵头单位:市农业局
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市科技局、市水务局、市供销社、14个县(市)区政府、三个开发(度假)区管委会、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昆明倘甸产业园区管委会
责任人:郭焕波、刘燕琨、储汝明、张文俊、李彤、吴涛、刘毓新、郭希林、王冰、王剑辉、缪军、岳为民、杨相来、左广、徐毅清、毕春华、毕昆闽、唐琪、罗建宾、董保同、张宁、陈国惠、夏俊松
(4)深化“绿色饭店”创建工作。按照《昆明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达到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条件的新、改、扩建酒店项目,建设再生水利用设施。规范餐具洗涤企业准入标准,到2012年,实现三星级以上酒店全面禁用一次性物品。到2015年,实现星级饭店、A级景区用水用电量降低20%(在2010年基础上)。
责任领导:阮凤斌副市长 牵头单位:市商务局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节水办、市旅游局 责任人:洪莺、龚询木、黄峻峰
(5)打造昆明“碳中和”旅游业。促进旅游产品的低碳转型升级,由传统观光型向生态复合型转变,推出特色鲜明的精品旅游片区、低碳旅游线路,A级景区内提供免费自行车。通过生态保育措施增长碳汇,逐步实现“碳中和”旅游。
责任领导:杨皕副市长 牵头单位:市旅游局
责任单位:市旅游局、市商务局、市园林绿化局、市交通运输局 责任人:黄峻峰、洪莺、洪维智、王忠
(三)建筑、交通、生活低碳化 1.打造城市低碳建筑。
(1)制定相关管理办法。依据国家相关标准、规范及管理办法,将新建项目的建筑节能设计纳入项目审批范围,到2012年,制定并出台昆明市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管理办法,逐步对全市已有的主要公共、大型商用、学校、医院建筑和一定规模以上新建建筑进行能效测评。
(2)推行建筑能效标识,树立绿色建筑新标杆。到2012年,完成全市已有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单体建筑面积为2万平方米以上的)的统计调查,到2015年完成已有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能效测评;从2013年起,所有新建(改建、扩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申请节能示范工程建筑和申请绿色建筑标识的建筑进行能效测评,领取建筑能效等级证书,从2015年起,所有新建(改建、扩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和一般公共建筑必须进行能效测评,领取建筑能效等级证书。
(3)开展建筑节能改造,助推建筑绿色升级。到2020年底前,完成建筑能效等级最末等的高耗能主要公共、大型商用、学校、医院建筑和国家机关办公楼的建筑节能改造。
(4)推广节能建材,提倡一次性环保装修。到2012年,在示范小区和保障性住房中推广新型节能建材、一次性环保装修;从2020年起,所有具备使用条件的新建建筑必须使用新型节能建材,商品住宅必须实施一次性环保装修才允许销售。
(5)普及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协调好建筑绿化与建筑太阳能利用的空间需求,到2015年,主城规划区内所有新建商品住宅必须进行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和施工,具有太阳能光热利用需求和利用条件的所有新建建筑太阳能光热利用普及率在城市规划区内达95%,城镇达65%,农村达25%,太阳能集热设施保有量达35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优先采用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
(6)提高城市屋顶绿化水平。推行城市建筑生态绿化建设,开展屋顶绿化活动,市规划局在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方面进行完善,市住建局出台建筑单体进行屋顶绿化的相关规定,市园林绿化局出台屋顶绿化的相关规范。从2010年起,凡有条件的新建建筑应实施屋顶绿化。
责任领导:陈勇副市长 牵头单位:市住建局
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规划局、市园林绿化局、市城管综合执法局、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14个县(市)区政府、三个开发(度假)区管委会、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昆明倘甸产业园区管委会
责任人:尹旭东、李亮、洪维智、陈春、沈苏昆、李彤、吴涛、刘毓新、郭希林、王冰、王剑辉、缪军、岳为民、杨相来、左广、徐毅清、毕春华、毕昆闽、唐琪、罗建宾、董保同、张宁、陈国惠、夏俊松
2.建设低碳交通。
(1)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到2012年,基本形成“4环17射8联通”的城市主骨架网络,保证昆明新机场、快速轨道交通Ⅰ期建设任务,完成滇中城际高速铁路规划;到2015年底,二级以上公路(不含村道)比重达20%以上,路网(不含村道)路面铺装率达70%以上,构筑市域1小时交通圈(不含东川),建成总长约400公里的滇中城市群高速铁路交通圈。
责任领导:黄云波副市长 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住建局、市城管综合执法局、市公安局、市轨道交通公司、云南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昆明铁路局
责任人:王忠、尹旭东、陈春、杨从义、马天文、刘明、李智刚
(2)完善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管理制度。在2011年内,实施对黄标车辆分时段、分区域、分路段限行。
责任领导:王道兴副市长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公安局 责任人:刘跃进、杨从义
(3)推广新能源公共交通工具。到2012年底,推广使用750辆节能与新能源公共汽车,200辆节能与新能源出租车;到2015年,营运客车能源消费总量中替代燃料占比(折算成标准煤)提高到4%左右。
责任领导:黄云波副市长 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环保局、市公交集团公司 责任人:王忠、刘燕琨、杨从义、刘跃进、张同贤
(4)坚持“公交优先”战略,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加快城市公共交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公交换乘无缝对接,形成“一个体系、三个层次、四套系统、分级衔接”的公共交通系统结构。到2012年,公共汽车万人拥有量达12标台以上,公交专用道达60千米以上。到2015年,城市居民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45%以上,城乡公交“镇镇通”覆盖率达100%,“村村通”达90%以上。
责任领导:黄云波副市长 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规划局、市住建局、市公交集团公司、14个县(市)区政府、三个开发(度假)区管委会、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昆明倘甸产业园区管委会
责任人:王忠、李亮、尹旭东、张同贤、李彤、吴涛、刘毓新、郭希林、王冰、王剑辉、缪军、岳为民、杨相来、左广、徐毅清、毕春华、毕昆闽、唐琪、罗建宾、董保同、张宁、陈国惠、夏俊松
(5)加强智能交通建设,营造低碳化交通环境。编制昆明智能交通系统专项规划,完善实时交通信息采集系统,构建智能化交通信息服务平台。到2015年,全市出行信息服务系统覆盖率达70%以上,节能驾驶培训普及率达95%以上,ETC覆盖率达45%以上。
责任领导:赵立功副市长 牵头单位:市公安局
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规划局、市公交集团公司 责任人:杨从义、王忠、李亮、张同贤 3.引导绿色消费,推行低碳生活。
(1)建立消费品“碳标识”制度,推行低碳消费。以“中德低碳产品认证合作项目”为基础,依靠项目取得的成果,建立我市消费品“碳标识”制度。从2012年起,在本地生活消费品生产加工企业内推行产品“碳标识”制度,在生活消费品批发、零售业内开展鼓励“碳标识”商品上架行动,到2015年,实现全市大型商场、超市同类上架商品“碳标识”率不低于25%的目标,推进以顾客为导向的低碳产品采购和消费模式。
责任领导:李文荣常务副市长 牵头单位:市工商局
责任单位: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商务局、市科技局、14个县(市)区政府、三个开发(度假)区管委会、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昆明倘甸产业园区管委会
责任人:湛江、彭琪、洪莺、刘燕琨、李彤、吴涛、刘毓新、郭希林、王冰、王剑辉、缪军、岳为民、杨相来、左广、徐毅清、毕春华、毕昆闽、唐琪、罗建宾、董保同、张宁、陈国惠、夏俊松
(2)打造低碳生活示范区。到2012年底前,采用节能灯替代白炽灯、二次加压水泵节能变频改造、高透光低辐射玻璃替代窗门用普通玻璃等技术手段,在主城四区完成40个现有社区、小区公共及户内用能系统节能改造示范;开展以社区为单元的“低碳家庭”创建评比活动,对“碳足迹”少的家庭进行奖励;争取到2015年,实现现有社区、小区公共及户内用能系统节能改造覆盖率达60%以上(以2010年为基准)。
责任领导:陈勇副市长 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水务局、14个县(市)区政府、三个开发(度假)区管委会、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昆明倘甸产业园区管委会
责任人:尹旭东、储汝明、李彤、吴涛、刘毓新、郭希林、王冰、王剑辉、缪军、岳为民、杨相来、左广、徐毅清、毕春华、毕昆闽、唐琪、罗建宾、董保同、张宁、陈国惠、夏俊松
(3)推行“绿色办公”计划。在机关办公楼节能改造的基础上,通过健全机关物能消耗管理制度、选择节能办公设备、采购再生办公用品、推行无纸化办公、提供桌面节能照明设施,以及培养干部职工随手关水断电等“低碳”办公习惯,进一步降低机关公共及个人办公物能消耗。
责任领导:市政府赵学锋秘书长 牵头单位: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
责任单位: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14个县(市)区政府、三个开发(度假)区管委会、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昆明倘甸产业园区管委会
责任人:沈苏昆、李彤、吴涛、刘毓新、郭希林、王冰、王剑辉、缪军、岳为民、杨相来、左广、徐毅清、毕春华、毕昆闽、唐琪、罗建宾、董保同、张宁、陈国惠、夏俊松
(4)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推进“静脉”产业建设。以本地可再生资源回收龙头企业为基础,持续完善昆明在全国率先开展的以社区回收网点为基础、以集散交易市场为核心、以深加工综合利用处理为目的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通过采用废旧物资直接换鲜花、日用品、旅游、家政服务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加强废旧金属、塑料、碎玻璃、纸张、橡胶、家电等生活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
责任领导:阮凤斌副市长 牵头单位:市商务局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市城管综合执法局、14个县(市)区政府、三个开发(度假)区管委会、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昆明倘甸产业园区管委会
责任人:洪莺、胡炜彤、陈春、李彤、吴涛、刘毓新、郭希林、王冰、王剑辉、缪军、岳为民、杨相来、左广、徐毅清、毕春华、毕昆闽、唐琪、罗建宾、董保同、张宁、陈国惠、夏俊松
(四)创新机制、加强保障、广泛宣传 1.创新机制,政府主导,全民参与。
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形成政府统筹低碳经济、企业发展低碳产业、公众实践低碳生活的低碳城市建设体系。(1)制定行业准入、高耗能行业能耗标准,以及低碳技术引进培育等指导性政策,鼓励和促进全市经济低碳化发展。
责任领导:黄云波副市长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科技局、市环保局 责任人:胡炜彤、陈浩、刘燕琨、刘跃进
(2)加大财政对低碳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对符合发展低碳经济的项目,以项目为载体,按现有资金管理办法和渠道进行申报,财政予以优先支持。
责任领导:李文荣常务副市长 牵头单位:市财政局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委 责任人:余汝兴、胡炜彤、陈浩
(3)深入推进中低产林改造和新的林地管理、林木采伐政策,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积极发展碳汇林业。
责任领导:李喜副市长 牵头单位:市林业局
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市国土局、市规划局 责任人:曾令衡、周兴舜、李亮 2.加强技术及人才保障。
积极参与国内外低碳技术的交流合作,引进消化吸收先进的节能、生产工艺技术及设备,加速低碳技术成果转化及应用。制定和实施低碳昆明人才培养计划,外引内联相互派遣访问学者,在我市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中培养一批高端专业技术人才。
责任领导:李茜副市长 牵头单位:市科技局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工信委、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科协
责任人:刘燕琨、范光华、陈浩、胡炜彤、刘跃进、王月冲 3.深化宣传引导。
(1)编撰、印发《低碳生活手册》、《昆明低碳办公准则》,创建“低碳家庭”样板,在政府机关取得明显节能降耗效果基础上,向全社会推广绿色办公。
责任领导:王道兴副市长 牵头单位:市环保局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市科技局、市科协 责任人:刘跃进、沈苏昆、刘燕琨、王月冲
(2)加大低碳宣传力度。在各类媒体开辟“低碳之窗”、“低碳与生活”等专栏,承办“国际低碳城市发展论坛”,举办“低碳经济会展”。提高社会各阶层的低碳认知。
责任领导:李茜副市长
牵头单位: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
责任单位: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14个县(市)区政府、三个开发(度假)区管委会、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昆明倘甸产业园区管委会
责任人:厉忠教、李彤、吴涛、刘毓新、郭希林、王冰、王剑辉、缪军、岳为民、杨相来、左广、徐毅清、毕春华、毕昆闽、唐琪、罗建宾、董保同、张宁、陈国惠、夏俊松
(3)在全市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师范教育、成人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地方高等教育、社会力量办学的教育中,将节能、低碳等内容纳入学校教学,引导学生树立节能低碳环保观念。在学生校外活动实践基地建设中,增加和强化节能低碳环保科普实践活动内容。
责任领导:杨皕副市长 牵头单位:市教育局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商务局、市科协、市环保局、14个县(市)区政府、三个开发(度假)区管委会、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昆明倘甸产业园区管委会
责任人:宋栋、范光华、洪莺、王月冲、刘跃进、李彤、吴涛、刘毓新、郭希林、王冰、王剑辉、缪军、岳为民、杨相来、左广、徐毅清、毕春华、毕昆闽、唐琪、罗建宾、董保同、张宁、陈国惠、夏俊松
(五)碳汇建设
1.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保证生态用地面积。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和修订时,协调相关规划,保留连片的生态功能用地,维护自然山水格局和自然地貌特征,按照土地适应性,合理化土地利用,发挥不同地类的生态功能,使城市绿色空间得到扩展。2010~2020年期间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责任领导:黄云波副市长 牵头单位:市国土局
责任单位:市国土局、市规划局、14个县(市)区政府、三个开发(度假)区管委会、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昆明倘甸产业园区管委会 责任人:周兴舜、李亮、李彤、吴涛、刘毓新、郭希林、王冰、王剑辉、缪军、岳为民、杨相来、左广、徐毅清、毕春华、毕昆闽、唐琪、罗建宾、董保同、张宁、陈国惠、夏俊松
2.加快林业生态建设。
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珠江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植被恢复、退耕还林还草和自然生态保护区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实施市域森林系统建设、城市面山生态修复、城市生态绿化隔离带、绿色通道、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城镇村庄绿化、区域低效林改造、石漠化治理、荒山造林等生态建设。到201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实现47.65%以上,活立木蓄积量达到5400万立方米以上。
责任领导:李喜副市长 牵头单位:市林业局
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市国土局、市农业局、14个县(市)区政府、三个开发(度假)区管委会、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昆明倘甸产业园区管委会
责任人:曾令衡、周兴舜、郭焕波、李彤、吴涛、刘毓新、郭希林、王冰、王剑辉、缪军、岳为民、杨相来、左广、徐毅清、毕春华、毕昆闽、唐琪、罗建宾、董保同、张宁、陈国惠、夏俊松
3.全面推进城乡园林绿化建设。
继续做好见缝插绿、破墙透绿、合理播绿、全民植绿、城乡园林绿化及生态建设整体推进工作,提高城市垂直绿化水平。逐步实现科学合理的绿地系统架构和清晰地绿地网络,生态环境逐渐进入良性发展。到2015年,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2平方米以上。到2020年,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5%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5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
责任领导:陈勇副市长 牵头单位:市园林绿化局
责任单位:市园林绿化局、市林业局、14个县(市)区政府、三个开发(度假)区管委会、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昆明倘甸产业园区管委会
责任人:洪维智、曾令衡、李彤、吴涛、刘毓新、郭希林、王冰、王剑辉、缪军、岳为民、杨相来、左广、徐毅清、毕春华、毕昆闽、唐琪、罗建宾、董保同、张宁、陈国惠、夏俊松
4.加强湿地系统保护和恢复。
以滇池高原湿地保护区为中心,以滇池湖滨“四退三还一护”生态建设为重点,加快湿地系统的恢复和保护。在保护好现存自然湿地资源的基础上,对遭到不同程度破坏并退化的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生态修复,开展全市湿地资源清查,建立湿地生态监测系统。到2015年,完成滇池核心区33.3平方公里天然湿地的恢复工作。
责任领导:李喜副市长 牵头单位:市林业局
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市滇管局、市环保局、14个县(市)区政府、三个开发(度假)区管委会、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昆明倘甸产业园区管委会
责任人:曾令衡、柳伟、刘跃进、李彤、吴涛、刘毓新、郭希林、王冰、王剑辉、缪军、岳为民、杨相来、左广、徐毅清、毕春华、毕昆闽、唐琪、罗建宾、董保同、张宁、陈国惠、夏俊松
三、考核与问责
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度假)区管委会和市级各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分管领导直接负责,切实落实低碳昆明建设工作任务。各级各部门要制定本地区、本单位、本系统具体工作方案,对下达的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人,认真组织落实,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总负责,做到责任、措施、投入“三到位”。
市政府目督办负责将低碳昆明建设任务纳入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以低碳城市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为依据,健全目标责任制度,逐级强化考核,严格实行奖惩;市监察局负责对工作不力、未能通过考核的部门及领导进行问责。
第二篇:低碳建设
低碳城市建设“从概念到实践”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国近200余个城市提出了建设低碳城市的口号,各地的热情都很高。但如何让低碳城市建设完成“从概念到实践”的转化,还需要很长的过程。前不久,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低碳城市工作组成立,据了解,工作组将致力于低碳城市建设的实施方案、项目管理咨询、融资平台建设等一系列可有效推动低碳城市建设的基础性实践研究。据该工作组组长许翼介绍,目前我国低碳城市建设相关评价机制不健全,相关评价依据比较模糊。一些城市的决策者对“碳减排”背后的气候变化及能源安全的相关背景缺乏了解,缺乏对低碳经济紧迫性的认识,对低碳城市的内涵、建设路径及可能遇到的困难没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往往是将低碳城市建设简单等同于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等内容,仅停留在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层面,缺乏系统性的安排。许翼认为,在发展低碳城市的过程中,各地应该充分认识建设低碳城市的地域性特征。建设低碳城市,各地应该充分结合自身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文化传统和经济基础等各方面的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比如现在很多城市一提发展低能耗产业就去搞太阳能和风电,根本不考虑本地在产业基础、人力资源结构和其他禀赋上的优势,看见别人这么干自己也这么干,一拥而上的后果就是太阳能和风电产业发展产能过剩,这本身就是巨大的浪费。许翼介绍,工作组目前正筹划编制《低碳城市建设指导意见》,将汇集国内外的低碳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不止列举他们的成功举措,也分析他们的实践成果。
另外,工作组还将编订《低碳城市建设推荐技术目录》,因为低碳城市建设工作的专业涵盖范围很广,无论是新城建设、旧城改造,还是示范社区园区建设,甚至再细微到单体节能改造,这些工作都是以项目形式存在的,而且很多都是大型的项目。建设低碳城市从政府的管理功能看,还包括了社会意识引导、低碳政策与法规制定、低碳产业扶持和低碳技术推广、耗能状况监测和监管等方面。从政府的行政功能看要关注市政公用设施的减排,比如公用建筑节能、低碳交通、智能电网、低碳照明、新能源市政设施等。
欧洲很多国家为什么漂亮,因为他们保留了许多原生态的建设理念,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低碳城市建设“从概念到实践”也许就是这样。
第三篇:低碳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绿色办公、低碳生活校园建设实施方案2011.6.1
1为全面落实市教育系统绿色办公、低碳生活理念,积极响应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公共机构节能活动精神,推动低碳生活的落实,进一步引导全校师生树立低碳生活理念、倡导低碳生活方式,为把我校建设成为低碳校园而努力奋斗,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打造低碳校园、提高生态文明意识为目标,动员广大师生积极参与低碳行动,大力倡导低碳生活理念,普及低碳生活常识,努力营造节能减排的良好习惯。
二、活动目的建设“绿色办公、低碳生活”,旨在促成校园的基础设施、日常运营以及师生的生活理念、生活方式向低碳环保的方向转变。通过方案实施,教育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活动,让师生拥有科学的低碳理念,并付诸于实际行动,培养师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节能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
三、活动形式
(一)理念宣传教育
1、分级部召开一次教职工会议,组织学习《节约能源法》《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倡导低碳生活理念,引导广大师生争做低碳生活的先行者。
2、上好一堂节能宣传课,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节能习惯。
3、张贴宣传标语。
具体措施:
1、采取低碳宣传栏、手抄报、知识咨询等形式宣传低碳常识和理念;倡导节能减排的校园文化。
2、通过校园广播、橱窗、校报、等多种平台宣传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
3、学生以主题班会等活动形式,开展低碳知识学习,普及低碳常识,提高对低碳的认识。
(二)低碳校园文化培育
大力推行低碳生活方式,引导广大师生争做低碳生活的有为者。以活动为载体,以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宣传为入手点,在全校开展主题形式多样的活动,宣传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从观念和行为上影响师生的日常在校生活、工作行为细节,将校园文化逐步引导到崇尚健康环保的新生活方式中去。通过丰富多
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师生践行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低碳生活”,营造浓郁的“低碳”校园意识和文化氛围。
具体措施:
1、组织师生开展知识竞赛、征文、演讲等活动形式宣传低碳理念,使低碳理念深入人心。
2、以无车日、无烟日、世界环境日等重大节庆日及与环保低碳相关的纪念日为契机,集中开展一些宣传低碳理念的活动。
3、与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利用每年的暑假开展低碳宣传实践活动和低碳体验行动,通过他们将环保理念带到农村和不发达地区。利用假期主动到社会上大力宣传环保节约和“低碳生活”,通过多种途径让人们接受和践行“低碳生活”。开展社会调查体验对比等形式,对照低碳生活方式,找出自身与其不相一致的行为习惯,并加以改进,并通过自身示范、宣传扩大影响,辐射到家庭社区。
(三)低碳生活践行
积极应用低碳生活技巧,引导广大师生争做低碳生活的创新者。积极探寻和总结低碳生活小窍门,征集应用低碳生活金点子;引导师生自觉学习运用生活领域中的节能环保新技术,推广使用新能源、新材料;使用并开发有效的节电、节油、节气、节煤、节水和资源回收及废物利用的方法,把建设低碳校园与建设文明单位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师生低碳生活能力和水平,做低碳生活的创新者。
具体措施:
1、开展“垂直绿化、从我做起”护绿行动,在保护校园树木的同时大力开展环保的宣传,营造一个低碳环保的生活环境。
2、要在学生中开展低碳创意大赛和发明大赛,学生技能大赛和创业创新大赛中要融入低碳概念,让低碳理念和行动融入学生学习和生活中。
3、加强制度建设与保证,进一步梳理学校管理制度,通过不断完善形成一整套与创建低碳环保校园相配套的制度体系,如学生的起居规范、作息规范、就餐规范、出行要求等。
4、引导师生在使用电器、照明、用水用电、垃圾分类、旧物利用、生活饮食、交通出行等日常生活中做到节能减排减碳,抵制各种不良生活习俗,做低碳生活的守护者。
四、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低碳校园建设是引领人类社会文明,创新社会风尚的一项活动,能够为国家和世界的可持续发展
贡献一份力量。各级部要统一认识,将其摆上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整合资源,力求实效。在实施低碳校园建设过程中,要从知识教育、主题宣传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推动低碳发展,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开展丰富多彩活动,在学校营造一种低碳学习的文化氛围。以低碳校园建设为抓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切实加强学生“养成教育”,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促进学生道德和素质的提升。
第四篇:低碳生活实施方案
“倡导低碳生活,培育低碳一族”活动实施方案
倡导低碳行为、提升公民节能减排意识,已成为各国应对全球变暖的重要措施。低碳生活,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为积极响应2010年“地球一小时”活动的开展,努力营造“倡导低碳生活,培育低碳一族”的环保氛围和节能意识,以参与保护环境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为契机,广泛开展“争做低碳环保卫士,从身边小事做起”为主题的“倡导绿色”活动。具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培养群众健康的生活习惯为重点,在全乡范围内开展扎实有效的“倡导绿色”活动。积极倡导绿色生活理念,养成低碳生活习惯,形成低碳生活共识。通过各种生动、喜闻乐见的教育和宣传形式,树立低碳环保意识,关注节能减排方式,培养珍惜能源、爱护环境的良好品质,使全乡成为低碳环保的实践和示范窗口,为建设文明康乐、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二、活动目标
1、宣传倡导低碳生活理念,引导全乡干部职工争做低碳生活的先行者。通过多种宣传形式,积极推广低碳生活行为,增强低碳生活自觉性。积极倡导低碳生活,形成低碳生活共识;将科学使用资源、保护地球家园、节能降耗的低碳生活方式贯穿给每一位干部职工,做低碳生活的先行者。
2、大力推行低碳生活习惯,引导全乡干部职工争做低碳生活的有为者。以做“低碳一族”,打造节约型乡镇、环保家庭活动为载体,从生活中的每一天和每一件小事做起,从节约“一张纸、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米”做起,大力推
9月27日晚20时30分至21时30分,开展“仰望星空,守望家园”,共同迎接“地球一小时”活动。期间,要自觉关掉电灯、断开所有家用电器的电源,如手机充电器、电视机、微波炉、MP3播放器、电脑显示器、打印机甚至照明灯等,以此表达保护人类共同生态家园的信心和决心。
四、活动要求
(一)加强领导,形成共识
“低碳教育”主题活动是在全社会开展环保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具体举措,是深化节能减排行动的一个实际行动。乡政府成立组织机构,落实专人负责。加强对低碳教育活动的组织领导,确保将该活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1、领导小组 组 长:盛海霞
2、工作小组
成 员:郭晓毅 常锋
(二)加强沟通,形成合力
切实加强乡政府与家庭、村委会的沟通与交流,深刻认识开展“倡导低碳生活”活动对开创健康、绿色、幸福家庭生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发全乡干部职工,引导干部职工家庭、牧民群众自觉投入到这项活动中来。
(三)加强宣传,形成效应
借助各种载体加强对低碳教育活动的宣传。对先进人物及时做好表彰,对典型经验及时进行推广,使低碳生活成为人们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文明社会的主流声音。
第五篇:XX社区低碳试点建设实施方案
xx镇xx社区低碳试点建设
实施方案
低碳发展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实现2020年二氧化碳减排目标的唯一途径,同时也是社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转型、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为做好xx社区低碳试点工作,探索社区低碳发展的新途径、新模式,根据《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关于低碳社区试点试点建设指南的通知》要求,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xx镇是一个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城郊镇、交通重镇,镇区位于博乐市以XX公里处,东距XX公里。全镇辖区总面积X平方公里,辖X个行政村,总人口X人,其中少数民族占人口总数的X%,耕地面积X亩。xx社区位于镇区以东X公里处,距市区X公里,占地面积约X平方公里,X个自然村。社区常住人口约X户X人,由汉、蒙、维、哈、回组成。
二、社区基础条件
(一)社区建筑节能改造。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企业和社会公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体系和社会氛围,广泛开展低碳发展理念和低碳文化教育,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引导社区居民对老旧建筑进行低碳化改造、建筑节能、外墙保温改造等。
(二)社区低碳出行。倡导人们在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从传统的高碳模式向低碳模式转变,尽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鼓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或以步代车。倡导生活简单、简约化,减少“面子消费、奢侈消费”。推进住房节能装修。引导采用节能的家庭照明方式和科学合理使用家用电器。
(三)优化社区能源结构。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两个结构。大力推进清洁能源工程,推动能源生产结构向煤炭和水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并举的方向发展。加快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在生产、生活领域积极推广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的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三、低碳社区试点建设的目标
(一)总体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展低碳社区试点的要求,以培植全镇生态经济社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加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优化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和增加森林碳汇,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低碳发展的体制机制,走出一条符合xx社区实际的低碳发展之路,为全区低碳发展探索经验并发挥示范作用。
(二)阶段目标。通过开展低碳试点工作,全镇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得到控制,经济发展质量得到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得到增强,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低碳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低碳法规保障体系、政策支撑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初步建立,形成具有特色的低碳发展模式,创建全镇低碳示范点。xx镇党委政府计划,从2015年起,在全辖区持续组织开展“践行低碳生活、创建绿色家园”活动,力争到2016年,碳排放量比2014年减少60%。初步建立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市场机制和有利于低碳 发展的体制机制,低碳发展转型取得初步成效,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四、低碳社区试点建设内容
xx社区倡导绿色理念,即“少开空调,多开窗”、“一水多用”等绿色生活理念,极推进低碳节能社区建设,采取以下主要做法:
(一)以低碳理念统领社区。为社区办公楼、居委会更换节能灯,健全办公用纸台帐登记与督查机制,督促社区重点能耗单位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在用电、用水处张贴节约标志,落实下班后关闭电脑、电灯的检查制度,逐步形成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在社区居民中普及垃圾分类意识,宣传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的区别,配备分类垃圾箱;面向社区居民、家庭开展“低碳生活”金点子征集活动,征集节能减排环保小窍门。征集的成果,及时在社区科普宣传栏中汇总公布,并编辑制作成“社区居民低碳生活小窍门”宣传小册子,发放到社区家庭中。
(二)培育低碳文化和低碳生活方式。集中在社区和村委会、小区广场,利用宣传栏、横幅进社区开展“节能减排”宣传活动,让低碳生活常识普及到社区每户家庭,提倡长效机制。社区工作者积极发挥组织引导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在知识普及、宣传引导、生活服务上引导居民,采用节能装修材料、选购节能家电以及简约包装商品,鼓励采用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拼车等低碳出行方式,全面推进太阳能利用,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重,使大家自觉从自己做起、从家庭做起、从点滴做起,应用低碳生活技巧,让低碳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三)推行低碳网格化管理模式。结合xx社区实际制定了“美丽xx〃低碳社区”网格化管理方法,对网格内环境卫生进行监控,对社区低碳化进行巩固。将街道所辖范围共划分9个网格,网格管理人员按照职责分工承担其网格内环境卫生及社区低碳管理的职责,为网格内居民提供精细化贴身服务,保证辖区环境卫生、低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解决做到“社区有网、网中有格、以格定岗、人在格上、事在网中、人尽其责”的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实现了以制度管人巩固活动成效的工作目标,有力促进辖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动态化建设。
(四)建设高效低碳的基础设施。合理配置社区内商业、休闲、公共服务等设施,提升社区总体服务效率,降低碳排放水平。科学布局社区内公共交通、慢行交通设施,大力发展低碳公共交通工具。加强社区低碳生活配套设施建设,统一规划建设社区公共自行车租赁和电动车充电设施,鼓励在社区发展公共自行车租赁。完善社区排水、污水处理,建设社区垃圾分类收集、分选回收、预处理和处理系统。社区采用太阳能公共照明系统。
(五)营造优美宜居的社区环境。遵从自然规律,社区绿化尽量采用原生植物,建设适合本地气候特色的自然生态系统。加强社区生态环境用水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尽量采用雨水、再生水等非传统水源。加强社区文体娱乐场所等公共服务场所建设。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xx镇成立以镇长为组长,分管副书记为副组长,负责文化、综治、卫生、环保等部门的干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打造低碳生活管区、提高生 态文明建设水平为目标,动员社区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低碳生活,大力倡导低碳生活理念,普及低碳生活常识,付诸低碳生活行动,推进低碳生活方式转变,加快低碳社区建设。
(二)争取资金支持。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州、市的资金支持,引导社区居民参与低碳产业发展、低碳产品应用和低碳新技术推广,在政府采购、城镇建设等方面,优先考虑低碳产品。在财政预算内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开展试点的相关工作,重点支持低碳科技研发应用和公益性低碳项目建设。
(三)建立多领域合作体系。加强目标责任管理,强化统计、监测、评价和考核工作,确保低碳试点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加强低碳领域各类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积极引进先进的节能、环保、新能源等先进技术。
(四)加大低碳宣传,提高低碳意识。一是扩大示范效应,营造创建氛围。政府机关要率先垂范,开展创建低碳型机关活动,全力打造低碳社区。二是提高低碳意识,倡导低碳生活。镇区学校要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及低碳社区建设内容渗透到教育教学中,从小培养儿童青少年的节约、环保和低碳意识。企事业单位、村镇等要组织开展经常性的低碳宣传,广泛宣传建设低碳社会的重要性、紧迫性。开展低碳(绿色)机关、村镇、学校、医院、饭店、家庭等创建活动。推进住房节能装修,引导采用节能的家庭照明方式和科学合理使用家用电器,使大家自觉从自己做起、从家庭做起、从点滴做起,应用低碳生活技巧,让低碳成为一种生活习惯。通过大力宣传先进低碳示范社区的好经验、好做法,并结合自身实际,提高争创意识,强化争创手段,提高创建水平,力争早日达到低碳社区的目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