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白内障护理论文
白内障手术护理论文
白内障(Cataract)是发生在眼球里面晶状体上的一种疾病,任何晶状体的混浊都可称为白内障,但是当晶状体混浊较轻时,没有明显地影响视力而不被人发现或被忽略而没有列入白内障行列。根据调查,白内障是最常见的致盲和视力残疾的原因,人类约25%患有白内障。早期症状: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有时出现眼前固定性黑点,就像有苍蝇来回飞一样
1临床资料
2345例白内障患者,其中男872例,女1473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96岁,平均67.7岁,城镇496例,农村1849例。所有患者都成功摘除白内障,除33例因高度近视不能植入人工晶体外,其余均植入人工晶体。脱盲率为99.45%(2332/2345),脱残率为96.38%(2260/2345)。
2入院安排
本次入院患者特点为城市多以个体形式入院,农村多以村、乡为单位入院,且大多无家属陪伴。本院对此作出床位分配计划:城市以插入式为主入院,农村则集中安排几个相邻病房,这样可减少农村患者的陌生感和恐惧感。
3护理及体会
3.1护理评估内容
1)基本情况:年龄、家族史、现病史、过敏史、生活习惯等。2)患者目前的自理能力程度。3)患者对疾病的理解与反应,对手术的认识和期望值。4)全身检查:血压控制在150/95mmHg(1mmHg=0.133kPa)以下,空腹血糖控制在8.0mmol•L-1以下,血小板大于70×109L-1;了解有无发热,腹泻,感冒,精神异常,月经来潮,颜面疥、痤及全身感染情况,了解心脏病患者病情是否稳定及哮喘患者能否平卧半小时以上。5)眼部检查:眼别,视力,眼压,角膜曲率,眼A、B超,泪道冲洗。
3.2术前护理 3.2.1心理护理
由于大多患者来自农村,远离家乡和亲人,对环境陌生,有的患者还有迷信观念,有的患者听不懂普通话,手术可能引起患者心理和生理上的应激反应[2],因此本院安排能讲当地方言的护理人员为他们的责任护士,把当日需行手术的患者集中起来,用方言详细说明白内障的形成、发展过程、治疗方法、预后及有关注意事项。在讲解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察言观色,对有顾虑和思想过于紧张的患者给予耐心解释和开导,也让心态较好、乐观的患者和曾经在本院做过手术的患者帮助开导。这样一方面可以借力使力,减少患者的思想负担;另一方面也使本院的医护人员与患者的距离拉近,进一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对手术的配合。
3.2.2术前准备
1)术前1d用抗生素滴眼液滴眼,每小时1次到睡前,手术当日给予剪睫毛、冲洗泪道及结膜囊,用无菌纱块遮盖,以预防感染。2)嘱患者做好个人清洁卫生,对自理能力差者,护理人员协助其洗头、洗澡,帮其洗衣服等。3)教会患者手术时有咳嗽、喷嚏冲动时张口呼吸,用舌头顶住上腭,以缓解冲动,避免手术意外及术后出血。4)对高血压患者术前1h测量血压,美多丽眼液点眼散瞳,每5min1次,约5次,使瞳孔充分散大,并用胶布以“+”的形式作好眼别标记,以区别其他眼科手术以“=”为标志的形式标记。5)手术室准备:手术室室温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可以保证老年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处于一种相对舒适的状态。6)器械准备:手术器械及相应物品均高压灭菌,对周转率高的器械采用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灭菌时间只需8min),对不能高压灭菌的器械给予2%戊二醛浸泡灭菌12h。浸泡的器械使用前用NS充分冲洗,以免未冲洗干净的戊二醛损伤角膜内皮和其他眼部组织。
3.3手术衔接及核对
针对白内障手术时间短且量多的情况,安排专人接送患者,专人检查患者的手术部位、眼别标记、瞳孔扩大情况,询问患者有无大、小便等。手术室护士熟悉手术操作步骤,合理安排患者的衔接,二次查对以上术前准备完善情况,同时准备好患者的人工晶体。这些都对手术的顺利进行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3.4术后护理
手术完毕后平稳护送患者回病房,取平卧位,休息片刻后给予测量血压,对于血压>160/100mmHg的患者,遵医嘱给予降压药。嘱患者勿碰撞头部、大声谈笑和用力擤鼻、撕脱眼罩、食用坚果类食物等。告之患者感觉术眼胀痛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术后第1天遵医嘱给予点眼、半遮盖等治疗,倾听患者主诉并及时给予解答,观察体温变化和全身症状。
3.5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注意眼部卫生、按时点药,教会患者正确点眼的方法。再次告知注意事项,嘱其按时复查,每人发放一份“白内障术后注意事项”,并告知经管医生和责任护士的联系方式。
4术后注意事项
4.1 阅读和看电视的时间应控制,每隔1小时应到户外活动或闭眼休息10~15分钟。晚上或光线较暗时,看书时间不应过长,应合理安排阅读和休息。
4.2 有远视、近视或散光的老年人应到医院检查,配戴合适的远视镜和老花镜,以减少视疲劳。
4.3 定期复查术眼,同时尽量避免碰撞术眼,以免切口愈合不良而裂开。术后3个月内,避免揉擦、碰撞术眼。眼前房人工、带虹膜隔人工晶状体植入者需长期避免用手揉擦眼镜,以免人工晶状体与角膜磨擦而损伤角膜内皮。
4.4 做了白内障手术的眼睛应滴用抗生素和激素眼药水1个月左右,以抗感染。4.5 定期到医院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观察白内障发展情况。若出现眼睛疼痛、发红、看灯光有彩色光环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4.6 保证睡眠充足,有失眠症或神经衰弱者应用镇静安眠药或中成药调理
第二篇:白内障护理查房
白内障护理查房
介绍病人:
今天我们查房的目的是共同探讨学习白内障的护理,解决手术前后的健康教育问题。白内障是因为各种原因引起的晶状体混着,导致视力下降的一种眼病。原因有: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外伤、中毒、辐射等。下面看下眼球的结构。
查体:
下面我介绍一下患者的情况 患者:女性:71岁。于2013年10月28日入院,2013年7月起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右视物模糊,重影,不伴有右眼胀痛及眼球按压痛,间接头痛、头晕,无单眼多视现象无恶心、呕吐、虹视等伴随症状,患者于2013年7月在本院做“左眼白内障手术”。否认眼部外伤史,经门诊医生检查以右眼白内收住入院。下面由责任护士进行查体
夹好体温计,测量血压,脉搏,呼吸,由于患者患有帕金森症故患者可自行行走困难。手脚抖动较为严重,专科查体:检查视力左眼0.6、右眼0.1,右眼睑未见红肿,无内翻倒睫,泪小点位置和大小正常,泪囊区无红肿,扪压泪囊区未见明显分泌物反流,泪道冲洗通畅,球结膜未见充血,结膜囊未见分泌物,周边角膜透明。取下体温计。
问病史: 糖尿病11年余,现自行注射胰岛素(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早18u、晚8u,目前血糖控制尚可。有高血压病史26年,最高时候可达到
比较严重,故在手术室过程中轻轻按压腿脚,减轻患者活动,减少手术风险。随时查看心电监护仪,在手术过程中未发现异常情况,经过8分钟后手术顺利完成,患者右眼结膜囊内遵医嘱涂上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右眼用无菌纱布块进行包扎,并用脱敏胶布固定,为防止患者在睡觉期间手揉患侧眼睛,故加固眼罩。监测生命体征均为正常。经过第三次查对后用轮椅推至病区。
手术后治疗:
患者于2013年10月29日18:35分进入病区,测得体温:36℃,脉搏:76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60/90mmHg,给予眼科二级护理,15分钟巡视一次病房,防止压疮的发生。由于患者血压较高患者服用降血压药,患者平卧于病床上,并给予低流量吸氧,一个小时后监测血压恢复正常。当天无特殊治疗,手术后第二天早进行右眼小换药,去除纱布块,清楚眼部分泌物及药物。测得视力右眼0.2、左眼0.6,经过医师查房后诊断为轻微角膜水肿,恢复几天就可消肿,第二天起遵医嘱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一天3次,双氯芬酸钠滴眼液一天3次,重组牛碱性生长因子滴眼液一天3次,聚乙二醇滴眼液一天3次,维生素C和吲哚美辛片一天3次一次1片。每早进行小换药一次。并随时监测血压和血糖情况。
术后宣教:
1、饮食指导:术后给予易消化、清淡的软食,可多选择含蛋白质、维生素C及锌丰富的食物,如肉类、谷类、蛋类、乳类、豆类、水果等有利于伤口愈合,不吃煎炸烧及辛辣食品,以防结膜分泌物增多,引起眼部感染。由于患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固以进低盐、低动物脂肪食物为宜,严格控制总热量的摄入,防止加重糖尿病或诱发酮症酸中毒,影响术后切口愈合
2、心理护理:告知患者手术很顺利,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3、生活指导:告知患者术后不得揉擦双眼,不能用毛巾和纸巾的物品擦拭眼睛,不能用自来水清洗眼部,防止术后发生感染。术后不能低头、弯腰、用力等,在患者穿鞋时患者家属或护士帮助其穿鞋等。防止人工晶体移位或掉入玻璃体腔内,造成严重后果。少数民族患者禁止做礼拜。
4、手术第一天,尽量减少活动,减少说话。第二天可适当活动,活动量也不可过大,第三天可正常活动。但是行走时也要注意不能低头。
出院指导:
1、患者出院以后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得私自减量加量和停药。
2、出院后15内不得用用水清洗眼部,也不能洗头,不得用毛巾、纸巾等未灭菌的物品擦拭眼部,防止感染。
3、注意饮食控制,应清淡饮食,糖尿病饮食和高血压饮食。
4、定期门诊复查,复查的时间分别是出院起算7天、15天、1个月、3个月进行复查,及时了解眼部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定期到医院检查,若出
第三篇:2015护理技术工作报告---白内障
2015年护理技术业绩工作总结
晶状体混浊称为白内障,是由许多原因如老化、遗传、代谢异常、外伤、辐射、中毒和局部营养不良等可引起晶状体囊膜损伤,使其渗透性增加,丧失屏障作用,或导致晶状体代谢紊乱,使晶状体蛋白发生变性,形成混浊。白内障是老年人的多发病,是眼科的常见病,手术是白内障患者复明的主要治疗方法。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越来越多,严重的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我科2005年开始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2014年实现了白内障小切口摘除术到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的过渡,期间联合“县残联”及“卓如慈善基金会”为广大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复明手术,通过术前术后积极的护理干预降低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白内障手术病人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我科白内障患者大多来自贫困的农村,对自身疾病及手术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担心手术能否成功以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这种恐惧的心理如不及时解决,会影响手术的效果。因此,护士应以热情、诚恳的态度,主动与患者交谈,倾听其诉说,用关切的言语向患者介绍手术的方法和过程,解释白内障手术是眼科中最常见的一种手术,目前本院手术技术比较成熟,成功率很高,增强他们的应对手术的信心,从而正确对待病情,消除焦虑恐惧心理,用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白内障大多为老年患者,心理随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差,因此患者入院后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交谈,介绍住院环境,宣传卫生健康知识,对不能人工晶体植入要给予安慰,告诉其手术后配镜也能较好的矫正视力,向患者介绍手术的大致过程,医生的技术等以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2、安全护理:患者均为老年人,行动、感觉、知觉方面比较迟缓,因此,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护理人员应及时清除病房内的障碍物;嘱咐患者穿防滑的拖鞋;教会患者正确使用热水,防止烫伤;加强巡视,告诉陪护人员注意事项。
3、术前准备:术前应详细了解患者视力下降的原因,患病时间,有无青光眼、高度近视、泪囊炎及结膜炎、角膜炎等外眼病史,并详细了解有无糖尿病、肾炎等病史。这些对手术治疗效果以及有无手术禁忌症有着重要的影响。术前应做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生化、出凝血时间、空腹血糖、心电图、胸片等必要的常规检查,使手术达到最好的效果。术前还应检查视力、验光、测眼压、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角膜内皮检查、角膜曲率、眼科AB超声检查等眼科常规检查,选择合适人工晶状体。指导患者仰卧位头不动的情况下训练上下左右方向转动,以适应手术的需要。术前3天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点术眼一天四至六次。术前一日晚为患者用生理盐水冲洗泪道及结膜囊,观察有无分泌物流出。晚间协助患者搞好个人卫生,保证充足的睡眠;对于入睡困难者,给予安定5mg或鲁米那片5mg口服。术日晨间测量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有糖尿病的患者还需要测指尖血糖,生命体征正常,血糖控制在8.0mmol/l以下方可手术。术前1小时,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点术眼,共4~6次,使瞳孔散大到6~8mm。术前半小时肌肉注射苯巴比妥注射液0.1g;用250ml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48万u冲洗术眼结膜囊,并用无菌纱布遮盖。嘱患者保持眼部卫生,避免用手或不清洁的手帕揉擦眼睛。
二、术中护理
手术室护士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要向患者讲清术前铺消毒巾、消毒剂会有一定的刺激和异味,口鼻被消毒巾覆盖会感到气闷,适应一会就好,如确感不适可提出。白内障手术是在局麻下进行,手术时感受有点痛要忍住,造成不要摇头,用力闭眼,以免引起眼部出血。告知患者手术开始后不要咳嗽,打喷嚏,憋气等,患者如术中想要打喷嚏或咳嗽时,可用舌头顶住上腭,不可用手做动作以免污染消毒巾,避免影响手术。术中做好巡视,体贴安慰患者,及时解决患者需要,消除患者恐惧感,缓解其紧张情绪;注意患者有无因铺盖无菌巾造成呼吸不畅,嘱患者张口呼吸,缓解憋气症状,必要时给予吸氧。
三、术后护理
1、一般护理:术后宜卧床2h,但并不需绝对卧床,可进行一般的起居活动。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尤其是双眼白内障视力下降或术后包扎双眼生活不能自理者,注意安全协助生活护理,术后给于易消化无刺激饮食;禁吸烟、饮酒,保持大便通畅,使患者在良好的环境下早日康复。指导患者减少头部活动,不要大声说笑、用力咳嗽、剧烈运动等。以避免切口裂开、人工晶体脱位、前房出血等并发症。术后应进半流质饮食,宜吃易消化的食物,忌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告知患者不能用手揉眼或私自拆开敷料,经常巡视病房观察敷料包扎、渗血、渗液等情况。
2、病情观察与眼部护理:术眼预防感染,遵医嘱应用抗生素眼药水。注意观察术眼敷料有无渗血,渗液以及疼痛情况,如术眼疼痛,眼睑水肿,脓性分泌物,视力下降应警惕眼内感染,要通知医生及时治疗。术后用纱布包眼一天,要防碰撞;要保持术眼敷料清洁干燥,不松脱。术后第一天由医生除去,即可正常视物,注意时间不宜过久,要多休息,注意视力,眼压情况,有无眼痛、头痛等症状,按医嘱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等点眼。
3、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术后一般要使用抗生素,糖皮质等药物,护理人员要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对用药后出现的不适要及时与医生联系。
4、术后进行各项眼部治疗动作要轻柔,勿压迫眼球并严格无菌操作。
5、术后心理护理:手术结束后,护士应以亲切和蔼的语言进行安慰鼓励,告诉他手术进行得很顺利,目的已达到,以缓解紧张恐惧心理,使他们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有利于疾病的早日恢复。
四、出院指导
我科白内障手术患者多为长期生活在贫困农村的老年患者,生活水平相对低下,卫生条件相对较差,有劳动能力的均参与家务,田地间的劳作,因此,在出院指导时,重点强调预防感染及防止外伤。术后一周内洗脸、洗澡时避免污水入眼。注意改变用手帕擦眼睛的习惯。术后三月内避免提取重物,防止眼外伤及碰撞,避免揉擦术眼以免引起手术切口裂开,出血,晶体脱位。有便秘和咳嗽者宜用药物加以控制。向患者及家属强调预防感染的重要性,示范正确点眼药水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手法要轻,切勿碰伤切口。手术后避免一切可能引起眼球受压或被感染的因素,如咳嗽,剧烈运动等。患者出院后要继续用药,未做人工晶体植入要告之术后3个月配镜,出院后3至7天复查,如有眼部特殊不适或变化要及时就诊,对于有全身疾病的患者要继续治疗。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具有切口小、无需缝合、愈合快、角膜散光小、视力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易为患者所接受。术前充分的准备是眼科手术成功基础,做好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安全护理,能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的情绪。术前对患者病史的全面掌握,常规检查和眼科常规检查,患者术中需要的配合方法,术前术眼的清洁,生命体征、血糖的监测及散瞳准备。由于患者术中都比较紧张,护士把手术的简要过程告诉患者,说明手术是在麻醉下进行的,不会引起疼痛或仅有少许不适,应尽量放松。术中不要剧烈咳嗽和随意乱动,如有特殊不适及早告诉医生。术后的护理是围绕病情观察和对手术并发症进行的,准确的掌握和判断并发症的早期症状和体征,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相应的措施,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后远期的并发症发生在出院之后,详尽的出院指导是可减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总之,保持良好的心态,稳定的情绪,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必要条件,术中、术后的患者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第四篇:老年性白内障的护理查房
老年性白内障的护理查房
概念
老年性白内障是后天性白内障中最常见的一种,多发生在40~50岁以上的老人。晶状体本身逐渐混浊,而全身和局部未查出明显病因者。常为双侧发病,可先后或同时发生,从发病到成熟可历时数月至数年。根据混浊发生的部位,老年性白内障可分为二类:核性及皮质性。皮质性分为周边皮质型及后囊性皮质型两种 2
病因
老年性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后天性白内障,根据初步的调查研究认为,老年性白内障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
1、阳光和紫外线:多年来,人们已注意到阳光参与人类白内障的形成。
2、外界温度:国外学者普查了在高温下工作的60岁以上的工人,发现白 老年性白内障内障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3、环境缺氧:当环境缺氧,机体得不到充分的氧供给时,会影响机体代谢。
4、营养因素:通过动物观察,发现某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与白内障形成有关。如果能针对病因采取防护措施,老年性白内障是有可能预防的白内障早期的症状可能有视物模糊、色调改变、怕光、眼前黑点、复视(看物体时有双影)、晶状体性近视等;晚期症状则为视力下降,最后只能在眼前辨别手指或仅剩下一点光感。
主要症状
白内障早期的症状可能有视物模糊、色调改变、怕光、眼前黑点、复视(看物体时有双影)、晶状体性近视等;晚期症状则为视力下降,最后只能在眼前辨别手指或仅剩下一点光感。
白内障的主要症状是视力减退,视物模糊,由于白内障部位及程度的不同,其对视力的影响也不同,若白内障长在晶状体的周边部,视力可不受影响,若混浊位于晶状体的中央,轻者视力减退,重者视力可能只看见手动或光感,此外还可表现为近视度数加深,需要经常频繁更换眼镜;单眼复视或多视症,眼前固定性黑影或视物发暗,畏光等症状,一般情况下白内障眼无红痛症状。
老年性白内障,从初起到完全成熟,时间长短不一,一般2~5年,少则数月,长者可达十数年,可停止了某一个阶段,静止不变
病例
谢仙桃,女,78岁,2013-01-04入住我院。主诉:右眼视力下降一年余。患者于1年前在无明显诱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渐进性视力下降,呈逐渐性下降,表现为眼前遮挡,不伴眼红、眼痛、畏光、流泪,一直未于诊治.近3个月来,视力下降明显,看不清眼前物体,今为进一步治疗而来我院。T36.8.℃,P72次/分,R20次/分,BP120/70mmHg.专科查体:vod:4.1 vos4.4双眼瞳孔直径3mm.光反射灵敏,双眼晶状体棕褐色混浊+++,眼底看不清.诊断为“右眼老年性白内障”,2013-01-06给予局麻下行右眼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成功顺利。术后给予抗炎,对症治疗,患者情况良好。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2、协助病人做好术前检查,做好个人卫生,洗头,洗澡及修剪指甲
3、做好术前的宣教工作,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4、术前给予冲洗泪道,剪睫毛,做皮试.5、术晨进入手术室前做准备给予洗眼和散瞳,一般瞳孔为5-6mm为宜,滴用麻药测生命体征
术后护理:1护理诊断:有外伤的危险:与视力下降有关
护理措施: 将用固定摆放,活动空间不留障障物,避免跌倒,教会病人使用呼叫器,鼓励其寻求帮助,入厕必须有人陪同
护理评价 : 患者生活部份能自理。
2护理诊断:潜在并发症: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晶状体过敏性葡萄膜炎,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
护理措施: 定期门诊随访,嘱病人出现头痛,视力下降,恶心呕吐等,立即来院就诊,可能现出急性青光眼。
护理评价:未出现并发症.护理诊断 :急性疼痛:与手术机械性损伤
护理措施:遵医嘱给予消炎痛等对症支持治疗
护理评价 : 患者疼痛减轻 护理诊断:有感染的危险:与手术创伤,切口感染有并关
护理措施 : 2周内不要让脏水或肥皂水进入术眼,4周内不要对手术眼施加压力,并预防外伤,勿大声说话或咳嗽,减少眼部运动.护理评价: 患者切口愈合,无出血无感染发生
护理诊断:焦虑:担心手术后视力未提高
护理措施:给予心理安慰
护理评价 :视力有所提高 护理诊断:知识的缺乏:缺乏有关白障自我保护的相关知识
护理措施:术后应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感冒,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眼部避免强光刺激,少看电视,按医嘱正确使用滴眼液.护理评价:掌握有关白内障自我保健知识.术前健康教育
1、注意用眼卫生,避免用手揉眼睛,防止结膜感染(红眼病);预防感冒、咳嗽,以免影响术后恢复。
2、如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内科疾病,则应在各项指标控制在接近正常的范围内。3.做好眼科各项检查,术前1-3天术眼常规滴消炎药水,每天3次。
4.饮食选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忌食辛辣和刺激性食物,戒烟酒。
5.常规复方托品酰胺眼水滴眼散瞳,为保证手术效果,瞳孔直径以5-6mm为宜。散瞳前应详细询问有无表光眼病史。然后用无菌纱布遮盖术眼 术后健康教育
1、患者平卧休息,以防术眼擦伤或被意外碰撞。术后按医嘱点眼药水,注意如用二种眼药水,每次使用需间隔五分钟以上。
2.掌握防止咳嗽、打喷嚏震动眼部的3种方法:a 张口深呼吸。b 舌尖顶住上颚。c 指压人中。
3.少做低头、弯腰提重物的动作。避免屏气用力大便。
4、注意用眼卫生,不用手揉眼、防止脏水进入术眼引起术眼感染。
5、不用力闭眼,防止伤口裂开及出血。
6、选择清淡易消化富含蛋白的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忌食辛辣和刺激性 食物,戒烟酒。
第五篇:白内障手术后护理的10大原则及
白内障手术后护理的10大原则及
家庭护理措施
做完白内障手术,需要术后很细心的护理自己的眼睛,那么,白内障手术后,如何护理自己的眼睛好呢?
白内障手术后,白内障患者一定要注意以下10个问题:
1、术后两周内不要将脏水或肥皂水进入手术眼,4周内不要对手术眼施加压力(揉眼)及外伤。
2、出院后白天按时滴眼水,晚上涂眼膏。
3、术后一周内洗脸、洗澡时避免污水入眼。
4、术后复诊时间:术后第一天、术后第六天、术后第十四天、术后第三个月。
5、术后一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和负重,以免用力过度,眼压过高而引起手术切口裂开,有便秘和咳嗽者,宜用药物加以控制。
6、术后3个月内,避免揉擦、碰撞术眼。眼前房人工、带虹膜隔人工晶状体植入者需长期避免用手揉擦眼镜,以免人工晶状体与角膜磨擦而损伤角膜内皮。
7、手术后有可能一时视物不清,出现眼花、轻度异物感、眼眶淤血等症状。如发生明显眼疼、恶心、呕吐、不要紧张,立即到医院就诊。
8、糖尿病患者注意控制血糖,定期复查视力及眼底等情况。
9、幼儿做白内障手术后需及时配镜及做弱视训练,定期复查手术,当天尽量多休息,避免低头,拿重东西。
10、术后适当补充营养,忌烟酒,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少吃刺激性食物,增强体质,预防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避免咳嗽便秘等。
白内障的家庭护理措施有哪些?引起白内障的原因很多,有先天性、外伤性、老年性和并发性,40岁以上者没有其他疾病原因引发的白内障属老年性白内障。那么白内障的家庭护理措施有哪些?家庭护理应掌握以下要点:
一平时可以滴白内停眼药水或吃些明目的中药,以延缓其发展,同时注意爱护眼睛,不使视力过度疲劳,并防止眼外伤。
二 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治疗,但应等待最佳的手术时机。在老年白内障的初发期或膨胀期手术,晶状体如同豆子用水浸泡之后一样,用手一搓,豆皮便会破碎脱落,故若在此时手术摘出,往往不易彻底干净;在过熟期,因晶状体液化,体积小而更软,囊膜亦已破裂,故若手术亦不易摘出。所以,理想的手术电动机是成熟期和接近成熟期,此时期应接受手术治疗,不可犹豫。
三 手术后因为没有了晶状体,眼就失去调节力,看不清近处东西,因此需要配戴远视和近视两副眼镜;白内障摘除后如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会有一些并发症。如有不适,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四 单侧性白内障摘除术后,不大可能配戴大度数的眼镜,安置角膜接触镜(即隐型薄膜眼镜)可矫正视力。但隐型眼镜应定期取下清洁,防止角膜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