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省62市镇入围新型城镇化试点名单[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2 00:46: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2省62市镇入围新型城镇化试点名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2省62市镇入围新型城镇化试点名单》。

第一篇:中国2省62市镇入围新型城镇化试点名单

中国2省62市镇入围新型城镇化试点名单

2015-02-07

新型城镇化试点名单2省62市镇入围 62+2试点名单公布(图)新型城镇化试点名单2省62市镇入围,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4日披露《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全文。江苏、安徽两省和宁波等62个城市(镇)将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为全国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

官方要求,上述地区将从2014年底前开始试点,并根据情况不断完善方案。到2017年各试点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2018—2020年间,官方将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试点地区的成功经验。

《方案》显示,开展此次试点主要有五方面任务。其一是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按照户籍制度改革要求调整户口迁移政策,出台具体可操作的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落户标准,并向社会公布。建立居住证制度,以居住证为载体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

建立健全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根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类,明确成本承担主体和支出责任。按照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原则,合理确定各级政府在教育、基本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方面的事权,建立健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分担机制。

二是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把地方政府债务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编制公开透明的城市政府资产负债表,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管理制度,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债等多种方式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三是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具体试点工作按中央批准的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实施。

四是探索建立行政管理创新和行政成本降低的新型管理模式。按照城市设置与简化行政机构联动原则,在符合行政区划合理调整的前提下,选择部分有条件的地方进行撤镇设市设区试点,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积极借鉴经济发达镇行政体制改革试点的经验,探索更加精干、高效的组织构架和行政体制。推进扩权强镇改革,促进这些镇更好地吸纳人口、增强经济实力,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充分发挥其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五是鼓励试点地区从推进新型城镇化实际出发,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体制机制、农业现代化体制机制、城市“多规融合”制度、城市生态文明制度、城市社会治理体系,以及新型城镇化标准体系建设和创新城市、智慧城市、低碳城市、人文城市建设等方面开展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改革探索。

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正式启动 64试点名单披露

近日,国家发改委等11部委在系统内部联合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下称《试点方案》),提出将江苏、安徽两省和宁波等62个城市(镇)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2014年9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工作座谈会,会议确定新型城镇化建设从省、市、县、镇不同层级、东中西不同区域共62个地方开展试点,并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重点。

根据《试点方案》,各试点要在2014年底前开始试点,并根据情况不断完善方案,到2017年各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2018-2020年,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试点地区的成功经验。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在2015年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透露,在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之外,国家还将推进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在发改委内部,城镇化综合试点由发展规划司牵头,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由体改司牵头。”发改委的一位官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只是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下称《城镇化规划》)的诸多举措之一。目前,国家已经制定并实施《关于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的分工方案》,并正在落实《推进“三个1亿人”城镇化实施方案》。62+2试点名单

2014年6月,国家发改委等11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

根据《通知》,国家希望各地提出符合条件的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地级市、县级市、建制镇等,从不同层面选择试点地区,每个省(区、市)的报送数量原则上控制在4个以内,应包含不同层级城市(镇)。对此,各地申报热情高涨,包括湖北、甘肃等地的申报数量突破了《通知》要求的上限。

国家发改委共收到169个市、县、镇的申报方案。《试点方案》提出,综合考虑申报地区的工作基础和试点工作方案,兼顾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和不同层级城市(镇),最终确定了64个试点地区名单。

具体包括:两个省,即江苏和安徽;3个计划单列市,即宁波、大连和青岛;7个省会城市,即石家庄、长春、哈尔滨、武汉、长沙、广州和重庆主城九区;25个地级市(区、县),即北京通州区、天津蓟县、吉林省吉林市、黑龙江齐齐哈尔市、黑龙江牡丹江市、上海金山区、浙江嘉兴市、福建莆田市、江西鹰潭市、山东威海市、山东德州市、河南洛阳市、湖北孝感市、湖南株洲市、广东东莞市、广东惠州市、深圳市光明新区、广西柳州市、广西来宾市、四川泸州市、贵州安顺市、云南曲靖市、甘肃金昌市、青海海东市、宁夏固原市。

同时,试点地区还包括25个县级市(区、县),即河北定州市、河北张北县、山西介休市、内蒙古扎兰屯市、辽宁海城市、吉林延吉市、浙江义乌市、福建晋江市、江西樟树市、山东郓城县、河南禹州市、河南新郑市、河南兰考县、湖北仙桃市、湖北宜城市、湖南资兴市、海南儋州市、四川阆中县、贵州都匀市、云南大理市、西藏日喀则市桑珠孜区、陕西高陵县、青海格尔木市、新疆伊宁市、新疆阿拉尔市;2个建制镇,即浙江苍南县龙港镇和吉林安图县二道白河镇。

“入选的两个省级试点,主要是因为它们工作基础相对较好,积极性比较高,试点愿望比较强。其中,安徽是国家开发银行在全国第一个金融支持城镇化试点省份,双方正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开发园区产城一体化、现代农业、保障性住房、土地整治和土地储备等领域开展合作。”发改委的前述官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同时镇级试点也只有两个,这是因为镇级试点涉及到“镇改市”的内容,而“镇改市”意味着行政区划改革和行政编制改革,需要稳妥推进。《试点方案》提出,国家将实行改革试点进展情况年度评估报告制度,并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试点范围。“我们初步考虑,在对第一批64个试点进行首次进展情况年度评估之前,不会扩大试点范围。”国家发改委的一位官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

试点的五大主要任务

《试点方案》提出,上述试点地区既要统筹兼顾重点试点任务,又应从本地实际出发,选择本地区亟需突破的发展和改革瓶颈,通过综合和分类改革的结合,率先实验,强力推进。

为此,《试点方案》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五大主要任务。首先,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按照户籍制度改革要求,调整户口迁移政策,出台具体可操作的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落户标准,并向社会公布。建立居住证制度,以居住证为载体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

11部委要求试点,建立健全由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根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类,明确成本承担主体和支出责任。按照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原则,合理确定各级政府在教育、基本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方面的事权,建立健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分担机制。

其次,《试点方案》要求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把地方政府债务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编制公开透明的城市政府资产负债表,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管理制度,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债等多种方式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依据城市规划编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融资规划,针对不同项目性质设计差别化融资模式与偿债机制。理顺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价格形成机制,放宽准入,完善监管,制定企业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办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行。

《试点方案》提出的第三项试点内容为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具体试点工作按照中央批准的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实施。

2014年12月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但该意见至今尚未对外公布。

第四,探索建立行政管理创新和行政成本降低的新型管理模式。按照城市设置与简化行政机构联动原则,在符合行政区划合理调整的前提下,选择部分有条件的地方进行撤镇设市设区试点,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积极借鉴经济发达镇行政体制改革试点的经验,探索更加精干和高效的组织架构和行政体制。推进扩权强镇改革,促进这些镇更好地吸纳人口、增强经济实力,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充分发挥其在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示范带动作用。对此,发改委规划司城镇化处官员邬曦曾撰文指出,把符合条件的县和建制镇设为市的过程中,探索大部门制、开发区管理模式等的横向整合,控制行政机构和人员编制,优化行政层级和区划的纵向设置,提高行政效能。赋予吸纳人口多、经济实力强的镇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权。

最后,11部委要求试点地区综合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具体来说,鼓励试点地区从推进新型城镇化实际出发,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体制机制、农业现代化体制机制、城市“多规融合”制度、城市生态文明制度、城市社会治理体系以及新型城镇化标准体系建设和创新城市、智慧城市、低碳城市、人文城市建设等方面开展多种改革探索。

试点配套政策待出

“为了推动试点的开展,国家也将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目前已经明确的主要有两项,一是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二是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的具体办法。”发改委前述官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

《试点方案》提出,要完善转移支付办法,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中央和省级财政安排转移支付时要考虑常住人口。省级政府举债使用方向要向试点地区倾斜。国家开发银行要发挥金融支持作用,运用信贷等多种手段支持城市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等工程建设。鼓励公共基金、保险资金等参与具有稳定收益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运营。

此外,国家发改委将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进行跟踪监督,开展年度评估考核,建立试点动态淘汰机制。

第二篇:集体土地流转新型城镇化试点

权威人士3日透露,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所有权确权工作有望于11月前完成。在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土地制度改革有望得到进一步推进,但可能不会突破现有法律框架。

业内人士介绍,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包括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三部分。截至去年底,全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所有权累计确权登记发证约620万宗,发证率达94.7%,部分地区已全部完成。今年8月底,国土部发文表示,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所有权确权工作进行抽查。

由于权属关系复杂,涉及历史遗留问题,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工作进展相对缓慢。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有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土地制度改革不断推进,这项工作可能会提前完成。

上述权威人士表示,随着农村土地确权工作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所有权确权工作有望于11月前完成。不过,要实现城乡土地同权同价,以及城镇建设用地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自由交易,恐有一定难度。

未来数月,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等可能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其中,一些东部城市可能会被纳入试点。“扩大试点”有可能成为土地制度改革突破口,进而带动制度破局。

按照国土部工作安排,今年将研究出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指导意见、部署开展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以及总结推广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经验和做法。

为配合土地制度改革,《土地管理法》修订工作可能在年内取得进展。

福建新闻网福州7月16日电(记者 孙贤迅)新型城镇化试点今年7月起在福建全面启动。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6日宣布,福建最早实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石狮市进行全域城市化发展改革试点。

石狮是福建聚集外来人口较多、产业支撑较为扎实的新兴城市。福建首选石狮为城镇化试点,主要是在经济和社会转型上进行探索,以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稳步推进“人的城市化”,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孟芊告诉中新社记者,石狮全域城市化改革试点,重点在人口、土地、规划和行政等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着力破解制约城市化发展的结构性、制度性障碍。

据透露,此项试点主要突出人口管理、产业布局、规划建设、土地管理、公共服务、社会保障、行政管理和城市管理“八个一元化”改革,逐步实现传统产业转为现代产业,传统农业转为现代都市农业,农村居民转为城市居民,外来人口转为本地市民,村委会转为居委会,乡镇转为街道,城乡二元土地管理制度转为全域城市化土地管理制度,具体包含户籍、产业、规划、土地、公共服务、行政管理六个方面。

在土地方面,石狮将完善土地市场运作体系。福建省政府支持石狮市向国土资源部申报列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试点,将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纳入国有建设用地交易平台,统一管理、直接入市,实现土地同地同权同价。

福建一些沿海县、市聚集了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山区一些县、市,则成为人口净流出地区。孟芊称,福建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将从多个层面选择若干试点,进行多样化的探索。

目前,福建还积极推进德化县、光泽县等城镇化试点方案和相关工作。(完)

昨日,记者从省发展改革委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获悉,经省政府同意,石狮市全域城市化发展改革试点方案近日由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标志我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全面启动。

石狮全域城市化改革试点,将重点推进人口、土地、规划和行政等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着力破解制约城市化发展的结构性、制度性障碍。通过人口管理、产业布局、规划建设、土地管理、公共服务、社会保障、行政管理和城市管理“八个一元化”改革,逐步实现传统产业转为现代产业,传统农业转为现代都市农业,农村居民转为城市居民,外来人口转为本地市民,村委会转为居委会,乡镇转为街道,城乡二元土地管理制度转为全域城市化土地管理制度。

“石狮是我省聚集外来人口较多、产业支撑较为扎实的新兴城市。选择石狮作为城镇化试点,顺应厦漳泉大都市区建设的总体趋势,有利于在经济和社会转型上进行有效探索,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稳步推进人的城市化,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全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孟芊表示。

石狮全域城市化改革包含六个方面主要内容——

户籍方面。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解决“人户分离”问题。实施统一的居住证制度,逐步推动就业、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向居住证申领人群全覆盖。

产业方面。按照“升级淘汰落后,改造代替关停”的思路,加快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引导城区传统企业退城入园、退二进三。培育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型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等海洋产业,推动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设,培育现代化物流中心,发展滨海旅游,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建设闽南地区消费中心。

规划方面。编制全域一体空间统筹规划,建立生态控制线管理体系,严格限制城市建设无序蔓延。探索“多规合一”规划管理模式,推进生态控制线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等多规融合试点。强化规划实施管理的约束性,做到“一张图作业”。

土地方面。完善土地市场运作体系,支持石狮市向国土资源部申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试点,将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纳入国有建设用地交易平台,统一管理、直接入市,实现同地同权同价。探索征地制度改革,实行“人地挂钩”政策,根据吸纳外来人口的数量,确定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开展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

公共服务方面。建设一体化的基础设施体系,实现供水、供电、燃气、信息通信、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联网对接,打造智慧城市,形成全域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体系。建立均衡优质的区域教育体系,提高示范性幼儿园覆盖率,所有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实现标准化。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改革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机制,构建全覆盖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多元化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建立针对不同人群、不同方式的住房补贴制度。

行政管理方面。根据全域城市化进程和管理服务人口规模,按照“综合化、扁平化”思路,整合行政职能,调整党政机构设置。适时推进镇改街、村改居、社区重划等行政区划调整。启动人事制度改革,深化公务员分类管理和薪酬制度改革,探索实行政府聘员制度。

“我省正在研究制定城镇化相关政策,进一步推进城镇健康发展,新型城镇化试点是重要抓手之一。我省将从多个层面选择若干试点,进行多样化探索,发挥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打造一批可学可看可推广的典型,为全省城镇化健康发展积累经验、提供标杆。”?孟芊表示。

据悉,目前德化县、光泽县等城镇化试点方案和相关工作正在积极推进。我省将按照“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原则,陆续推动部分具备条件的区域开展不同主题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农民工重要聚集地开展农民工市民化试点,产业化程度较高的县市开展产城融合发展试点,山区一些县市以发展现代农业、开展土地流转、建设重点生态功能区等为主题开展新型城镇化试点。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将出新规

本报讯 在深圳获批就存量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交易进行试点之后,作为全国土地主管部门的国土资源部,已经开始考虑在全国范围内对农村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和入市交易进行改革——这项工作已经列入国土资源部2013年工作重点。

目前,国土资源部已经部署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的研究工作,并有可能在2013年出台。“指导意见”有望就土地利用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范围以外的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的有偿出让、交易方式、收益分配方式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

按照中国现行土地管理制度,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尚不能自由流转。

有望直接入市

由于征地补偿按照土地生产价值确定,而交易价格由市场价值确定,从而形成了“土地价差”,导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无法分享其间的土地增值收益。

“国土资源部正在着手准备制定‘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指导意见。”2013年1月23日,山西、山东等省国土资源厅的官员分别向记者证实,国土资源部已就此问题向地方国土厅局主要负责人进行通报,并将其作为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一项工作。

对于上述说法,国土资源部一位不愿具名的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在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部署的2013年重点工作中,确实包括“指导意见”的研究、制定和起草。在对该项工作提出要求时,徐绍史表示“研究出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指导意见”。

在现行土地管理制度下,包括集体建设用地在内的所有农村土地均须通过征地转为国有建设用地后,才能入市,一旦“指导意见”出台实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将有望突破现有体制,获得直接入市交易的空间。

“土改”新起点

由于农村集体土地流转问题涉及环节较多,“指导意见”有望成为一系列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突破点”。

在部署研究出台“指导意见”的同时,国土资源部还部署了包括“征地制度改革”“农村宅基地改革”等一系列有关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工作。“有的是加强研究,有的是部署试点,工作都围绕着改革展开。”一位地方国土厅官员告诉记者。

多位地方国土厅基层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尽管征地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改革的对象不同,但在范围上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征地范围缩小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扩大需要同步推进。

对此问题,国土资源部已经有所考虑。

“指导意见”中除对范围、程序、交易等环节进行规定和规范外,还将涉及流转收益分配的方式等问题,“这对于其他农村土地产生的补偿、收益的分配等问题,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前述国土资源系统的专家称。(据《中国经营报》)

第三篇:浅析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特点

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浅析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特点

作者:刘宁

摘 要: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从以工业经济为主要推动力转变为工业经济和城镇经济共同推动的过程。城镇化对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世界形势、国情因素和体制三个方面分析了新型城镇化的特点,这是中国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主要依据。

关键词:城镇化; 世界形势; 国情;制度

一、中国城镇化的世界形势和时代背景

1.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国可以发挥比较优势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同时促进和带动自身的产业升级,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城镇化的发展。

2.全球资源枯竭环境恶化

传统发达国家城镇化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都是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是在农业经济时代开始的,当时自然资源丰富,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还未开始利用或刚被开采不久。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始于20世纪末,此时全球已经开始面临化石能源枯竭,环境不断恶化的问题。

3.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当今世界正在向信息时代迈进,信息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血液”、“润滑剂”;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地渗透到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信息产业正逐步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首先,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刻的改变着产业结构,第一催生了一些新的行业,如互联网行业、信息咨询行业等;第二使服务业空前繁荣,极大改变了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其次,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刻的影响着城镇化发展,如智能城市、数字城市概念的提出,对城镇化的空间布局,网络交通都有着一定的要求。

二、中国城镇化现阶段的国情因素

1.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我国有14亿人口,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0%,目前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是一大优势。但是,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因此,要增强人均意识,大力节约各种资源;同时还应有计划的对人中实行调节和控制。因此决定了城镇化必须是环境友好型的。

2.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低,国民素质有待提高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和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都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在很多地方都应该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并培养相关人才。同时,现阶段中国国民素质还有待提高,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这也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所以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国民尤其是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

3.特殊的工业化进程

一般来说城镇化的发展是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而不断推进的,工业化的进程对于推动城镇化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一般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是工业化初期,以轻工业为主导;第二是,工业化中期,以重工业为主导;第三是工业化后期,以服务业为主导。特殊国情和世界形势的原因,我国的工业化第一阶段是为了巩固国防,解除

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西方世界的威胁和封锁,因此我国工业化的起点是重工业而非轻工业;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以后的轻工业发展阶段;第三阶段是进入21 世纪开始的重新重工业化阶段;第四阶段是重工业化以后服务业为主发展阶段。虽然打下了比较好的重工业基础,但造成“重工业太重、轻工业太轻、农业落后、服务业太少”的畸形产业结构和严重的短缺经济。

三、中国特殊的体制与制度

1.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要求了从根本上不能走和资本主义国家相同的道路。

2.独特的城乡二元结构

二元社会结构”是学术界对中国城乡关系和城乡格局的概括性表述。它指的是在整个社会结构体系中,城市社会为一元、农村社会为另一元的城乡分离状态。我国的情况就是如此。二元的城乡结构是造成城乡之间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之一。首先是城乡之间的户籍壁垒,这样人为的将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划分为两类拥有不同社会身份的人群,同时限制了城乡之间人口的自由流动。其次是由于户籍壁垒带来的不公平的资源配置制度,目前国家每年为城镇居民提供上千亿元的各类社会保障(养老、医疗、失业、救济、补助等),而农民生老病死伤残几乎没有任何保障,农民还要上交乡村统筹为五保户、烈军属提供补助救济。

3.不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采用的是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强调行政指令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而忽视市场和价格规律,带来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等问题,致使经济发展的无效率。改革开放以后,新一代领导集体,开始有计划的进行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实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我国的经济体制中既存在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仍然过多的问题,也存在政府宏观调控的科学性、有效性、权威性需要提高的问题,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更加尊重市场规律,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同时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完善政府的宏观调控,把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更好地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祝影.知识经济与人口压力:21世纪中国城市化发展理念[J].经济地理,2001,(6).[2]苗丽静.城市化:我国发展知识经济的现实选择[J].城市研究,1999,(5).[3]W.A.刘易斯.劳动无限供给下的经济发展[A].载现代国外经济学说论文选[C].第8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4]朱农.中国劳动力流动与“三农问题”[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5]简新华,刘传江.世界城市化的发展模式[J].世界经济,1998.(4)

第四篇:中国新型城镇化六大内涵

中国新型城镇化六大内涵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提出了“中国梦”的说法。就在一天前,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会见会见世界银行官员时说:“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城镇化”。他尤其强调,这有利于中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之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新型城镇化的设想是多样的,各种流派和观点各有侧重、有些甚至是互相排斥的,但无论怎样,新型城镇化的核心离不开“创新、和谐、公平、自由”等词汇。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归根到底是人的城镇化,其能否托起“中国梦”,关键取决于能否深层次地理清和解决好以下六个问题,这些也是新型城镇化的深层路径内涵:

第一,从硬件环境建设到软件政策创新与提升的变迁

新型城镇化到底包含什么?仅仅是城市基础设施加强和城区生态环境的改善这些硬件建设?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是旧式城镇化的升级版和“鬼城”的初级版。毫无疑问,新型城镇化还包括其他重要内容:经济、人口和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协调发展,最终形成新型城镇化的过程。可以想象,新型城镇化的铺开将带来史上最大最广泛的政策创新时期。

在打破城乡两元方面,新型城镇化必然要逐步完成:首先是城乡空间一体化;其次是城乡市场和产业结构一体化;最后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这三个阶段。农村政策创新方面着重体现在与城市的全要素对接:如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城乡规划统一化、机制体制的一体化等。

从合并乡镇,到扩权强镇,再到撤镇设市,包括浙江在内的不少地区一直在探索小城市发展的思路,试图找到镇域城镇化发展模式的路径。政策创新一直在探索,未来的趋势应该是将区域中心城市和大城市发展成为城市群,把有条件的东部地区中心镇、中西部地区县城和重要边境口岸逐步发展成为中小城市。数据显示,全国20多个城市群、18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和1万多个城镇的建设发展都将与新型城镇化关联。

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现行的土地和户籍管理制度是两个主要的障碍。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改革应协调联动,户籍上,让农民工就地市民化并和城市市民享受同样的社会保障体系;土地上,提高农村征地补偿达到同级城市的参考标准,逐步实现城乡土地同权同价。在新型城镇化下,应该重新反省已有的土地财政政策的种种弊端,要把财政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放在土地财政改革上,着眼点就是让土地的成本大幅下降,让城市土地真正成为外来人口落户的载体,使其安居乐业,只有这样,城市发展才能享受中国人力资源的巨大红利,抑制“刘易斯拐点”的过早到来。没有土地财政的改革,新型城镇化过程就会被牵绊并止步不前。

第二,从身份天壤之别到幸福以人为本的体现

未来,新一届政府的思路可能不仅包含新型城镇化,还有民生幸福的概念,而城镇化的最终目的必然是以人为本,以注重和提高人的发展和幸福感知为诉求,这是相辅相成的。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然而,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中国的城镇化发展中有太多的反其道行之的现象,如在城市中,年轻人的就业和创业环境恶劣,“官二代”、“富二代”这些名词凸显出社会公平竞争的问题严峻,这足以说明平等公平透明的环境是何等重要,如果年轻人没有上升的通道,必然引发不公,激发社会矛盾。

包括个人所得税在内,目前的很多政策是打击踏踏实实干活的白领和农民工,相当一部分年轻人成为了现行土地财政政策为源头导致的“房奴”、拍卖车牌制度导致的“车奴”和各类消费型银行贷款的“银奴”,这些人成为了中国最先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一群人。

大量找工作的异地大学毕业生涌入京、津、沪、深等机会较多的城市寻找工作,使当地劳动力市场形成供远远大于求的态势,竞相压价导致人力资源回报大幅降低,较低的工资回报和较高的生活成本最终导致部分白领逃离这些全国中心城市,返回家乡工作。

老龄化社会的养老难题也在长期困扰着城市,尤其是长期奉行独生子女政策和社会化养老产业幼稚的情况下,必然使城市和家庭的负担加重,衰减城市发展的活力。另外,城市贫富区域自然分割所导致的“城中村”、棚户区的脏乱差与市中心高档社区的优美环境的反差,折射出的恰恰是城市中财富分配不均带来的城市空间差异。

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也是一个棘手问题。2011年外出农民工超过2.5亿人,约六成是长期在城市生活的新一代农民工,他们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却在各类权益和保障上被视为都市另类而被城市拒之门外,成为“城市游牧一族”。同时,他们远在外地的留守子女儿童在教育和成长上面临失管、失教和心理失衡问题。

城市里的白领越来越成为“垮掉的一代”,城市里的第一代农民工则成为是被牺牲掉的一代。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这些问题能不能得到破解,将决定其最终的成败得失。第三,从分裂的城乡到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形成城市使生活美好和幸福。在城市中,人的幸福感一般来说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社会服务业的发达与否,服务业越是发达,人的幸福感越是高;另一个是社会主流价值观形成与否,如果社会形成了主流价值观,那么各阶层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上的冲撞就会越少,显然幸福感就越大,但是从这一点上来看,中国分裂的农民或农民工与城市的市民,即“农村中国”与“都市中国”这两型社会之间显然带有强烈的对峙、隔着深深的鸿沟和难以融合的价值观差异。

农村精英流失造成“农村失语”问题。长久以来农村积贫积弱的现实,使农村出生的大量精英最终离开农村,人才的匮乏使农村失去了与城市比肩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使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等产业止步不前,这必然导致农村成为越来越严重的弱势地区,加重了“农村失语”问题,部分农民遭受到特权阶层的侵害后,缺乏基本的表达申诉能力和法律援助渠道,最终造成群体性事件。在现实情况下,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如何保证农村、农业和农民的观点得到表达,如何平衡好城镇的观点与三农观点,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农民的土地不能随意变成资产流转,造成农民在农村必须依附土地并靠劳力生存,而传统城镇化过程中,用城市人单方面的观点来规划和发展农村,难免忽视农村特色和农民习俗,用很低的补偿金把农民“赶上楼”,损害农民的利益,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圈地运动”,是另一种版本的“劫贫济富”,新型城镇化如何避免陷入这样的逻辑将需要实践来检验。第四,从消耗型城市化要素供给方式到城市可持续发展方式的实践

这里面涉及一大堆的问题:新型城镇化由谁来主导以及如何主导?依然是之前惯用的强势地方政府通过土地出让和融资平台双箭齐发的主导模式?是否仍然是新一轮的基础设施投资热潮和GDP崇拜泛滥最终造成城市资源供给的不可持续?以前是造地运动,现在换成造城运动吗?政府在城镇化过程中的角色是无形的手还是“到处乱摸的手”?

新型城镇化必将更关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甚至从某种角度来说,新型城镇化就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公约子集。中国传统城市发展的三大动力: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化——工业反哺农业和区域一体化——周边借势与融合,未来将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嫁接,由新型城镇化来换档提速和版本升级。新型城镇化需要找到城市发展的长期动力和城市发展的核心能力,在该城市发展所处的阶段背景下同时关注城市的发展水平、持续水平和资源能力的协调水平三大维度,从而指导城市的决策者建设新型城镇。

第五,从产业粗放模式到“产城融合”模式的升级

新型城镇化必然涉及城市产业的发展及其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而中国大大小小的各类城镇势必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走向“产城融合”的新阶段。从早期成本效率为追求的工业集中阶段,到目前竞争优势为追求的产业集聚阶段,再到未来创新驱动为追求的新城区新社区阶段,是“产城融合”的标准路线图。基于此,该路线图也指出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未来城市应更注重以下一些要素的提升,包括市场规范、人文特色、生产性服务业和企业家群体等这些关乎城市根植性优势与区域创新优势的软性指标。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往往难以复制并有可能形成各个城市的差异化发展能力。短期看需求,长期看供给,新型的城镇发展需要培育自身独特的核心能力,从而形成真正的长期发展驱动力,仅仅靠短期投资热潮和GDP崇拜是无法达成的。

第六,从粗放型社会管制到高效性社会治理的提升

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对城市的公共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首先是爆发公共安全和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概率在加大,其次是外来人口激增带来社会保障和治理压力在加大,新型城镇化或许将倒逼政府对城市的公共管理从当前的粗放型社会管制提升到未来的高效性社会治理阶段。

中国城镇化率超过50%后将会经历一段快速的城镇化阶段,即是一个人口快速导入城市的阶段,一方面是城乡一体化带来的农村人口入城,另一方面是由区域一体化产生的产业转移、承接或升级带来的产业人口迁移。高效性社会治理的难点是如何做到城镇人口持续和有序的导入。房地产及市政基础设施配套的合理化,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引进政策的完善,城市壮大后新老社区管理模式的创新,促进农民进城就业和市民创业的力度,加强城乡统一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等,都是十分重要的课题。

第五篇:关于樟树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探索

精准定位 规划引领

——关于樟树市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探索

刘建民 杨国文

总书记强调,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涉及面很广,要积极稳妥推进,越是复杂的工作越要抓到点子上,突破一点,带动全局。2015年初,国家发改委等11部委联合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提出将江苏、安徽两省和宁波、樟树等62个城市(镇)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樟树作为江西省唯一的县级市被列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让进城落户人口进得来、住得下、有保障,是新型城镇化成功最关键的所在。近年来,樟树市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科学合理规划布局,始终坚持差异化的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走出了一条具有樟树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路子。

一、主要做法

樟树市位于江西中部,总面积1291平方公里,人口60万,辖19个乡镇(街道)。樟树市因树而得名,因酒而立市,因药而扬名,因盐而闻世,重点从“探索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建立多元化城镇化投融资机制、发展农业现代化”三个方面开展试点探索。

1、人为核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是深化户籍改革。樟树市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农民进城安家落户,并在就业创业、子女就学和户籍迁移等方面给予倾斜。凡在城镇有合法稳定收入或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的人员,本人及其配偶、子女、父母等均可申请登记落户或挂靠。建立城乡统一的居民户口登记制度,大力推进户口“一元化”登记工作,在全市范围内逐步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户口的区分。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全市已吸引本市农民、外来经商务工等各类人员2000多人到城镇落户。二是打造双重身份。让进城落户的农民兼具农村村民与城镇居民双重身份。一方面,进城落户的农民与城镇居民同样享受城镇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另一方面,仍然保留其农村原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各项惠农补贴等基本权益,进城落户的农民城里就业有工资,农村产权有收益,双重身份带来双重收益。三是加大民生保障。让进城落户人员享有基本保障。住房方面,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采取多种方式保障进城人员基本住房需求,全面推进保障性住房“三房合一”和“租售并举”,农民进城购房政府给予一定补贴。养老方面,着力探索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职工养老保险的衔接办法,探索实行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联动机制,试点推行城乡居保保费银行代扣代缴等工作,不断完善全市城乡养老保障体系。医疗方面,让转移人口与流入地居民均等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同等享受重大疾病免费救治政策。教育方面,将转户人员子女和来樟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畴,与城镇居民子女同等享受义务教育待遇。技能培训方面,大力实施农业转移人口技能培训和素质提升工程,通过举办返乡农民工SYB创业培训班、联合企业举办职业技能培训、邀请专家开展专业技术培训等形式,让广大农民群众掌握一门就业本领。2014年,樟树举办各类创业就业培训98期,培训农民工5000余人次,新增城镇就业人数5144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6902人。

2、钱为关键,投资融资渠道多元化.樟树市大力创新“1+N”模式,解决“钱”从哪里来。“1”即以财政投入来带动。强化政府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探索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通过本级安排、争取上级支持、整合项目资金等通道,建立完善财政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强力资金保障。从2012年起,樟树在全省率先启动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市财政每年安排1100万元专项补贴。全市范围内按路程远近实行1、2、3元客运票价。从2015年开始,再次加大财政投入,每年安排1756万元专项补贴,全市范围内无论远近乘车只需1元钱。城乡客运一体化极大缩小了城乡间的时空差距,刺激了群众进城消费的欲望,农民进城赶集、务工、购房的明显增多。“N”即多形式、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模式。通过争取政策性融资、争取商业银行融资、探索债券融资、激活社会资本融资等方式,积极探索建立政府、企业、个人、社会共同参与,信贷、债券、社会资本等多渠道进水的投融资体系,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樟树争取到国开行和农发行城镇化建设资金11亿元;争取到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等商业银行为昌樟高速公路连接线、新(老)城区雨污分流管网等项目建设贷款资金11.4亿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私合营等模式,累计吸纳社会资本达12亿元,分别用于支持污水处理厂二期、药都大桥、高速公路连接线等重大项目建设。为落实国务院《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和《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江西农发行省市县三级共同推进江西唯一县级试点樟树市的整体城镇化建设项目,贷款额度将达27亿元。项目实施后,能加快推动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区域产业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可实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8万多人,带动3万人就业,实现7.5万人的城镇化。

3、业为根基,因地制宜加速一体化。

按照构建现代城镇体系的要求,以樟树市城区为中心,临江镇为副中心,沿105国道大力发展医药流通及相关产业,沿樟观线大力发展保险设备制造产业,沿清宜线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基地种养业,沿葛玄路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通过产城互动,引导人口和生产要素向沿线集镇聚集,提升城镇辐射带动能力。一是打造农业“两区”亮点工程。农业“两区”建设即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在阁山镇8个村(居)、118个自然村,按照“确五权六阶段三十七个步骤”,率先在江西全省开展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等农村产权进行确权登记颁证。2014年,省委强卫书记到樟树进行考察调研,对樟树农业“两区”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并称将来还要来看。农村综合改革实验,创新地开发了农村产权制度管理软件系统,搭建起农村产权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使农村静态“资产”变为动态“资本”进入市场。如开展了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工作,与农行、农商行分别签订了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合作框架协议,累计发放贷款2000余万元。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围绕打造全省乃至国家一流园区的目标,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为核心,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吸引了一大批国内知名涉农企业纷纷落户。江枳壳种植示范及精深加工、蓝莓种植示范及精深加工、中国药用植物园、果园谷等11家产业化龙头企业项目先后签约入园并开工建设,总投资额达25.4亿元。二是加大特色产业开发扶持力度。樟树产业特色分明,为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在油茶和中药材产业方面,市财政每年安排600万元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油茶产业进行引导扶持。目前,全市已累计发展油茶林面积18.5万亩,其中高产油茶8.5万亩,年产茶油1200吨,产值近亿元,同时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8万亩。休闲农业方面,以樟树文化、民俗古居、自然生态和特色产业为依托,开发以阁皂山景区、古海旅游景区为重点的乡村山水游。2015年上半年,休闲农业共接待游客5万多人次,实现综合产值6000多万元。绿色有机、富硒农业方面,全市已通过认证的绿色食品59个,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企业达11家,通过认证的有机食品26个,企业5家,打造出了四特东方韵、玉珠大米、春丝面条(米粉)、春旺山茶油等一批叫得响的绿色品牌。三是加快推动镇村联动建设发展。把镇村联动建设打造成推动城镇化建设的延伸点、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打造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新型平台,使农民身份向“非农”身份自然过渡,实现“就近市民化”和“就地市民化”。阁山镇是樟树市的主要工业区和旅游开发区,紧挨城区,资源禀赋,辖区内有重大旅游项目2个、工业企业20余家,该镇一方面引导农民到企业务工,一方面鼓励有实力的村民到集镇发展加工、餐饮及旅游服务业,使农村人口向集镇聚集。目前,该镇有2300余农户实现了家门口就业,3000余农民通过洗脚上岸实现创业致富。2014年,该镇实现财政收入1.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万元。

二、几点启示

启示一:新型城镇化要坚持以人为核心。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最重要的是要让进城落户的农民安居乐业、享受与市民同等的权益。因此,推进新型城镇化首先应坚持以农民为主体,按照尊重意愿、自主选择,因地制宜、分步推进的原则,以农业转移人口为重点,兼顾我市异地就业人员和城郊农业人口,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让进城的农业转移人口享受与市民一样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社保等方面的权益。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城镇具有人情味,促进新老市民快速融合。

启示二:新型城镇化要坚持四化同步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要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实现四化同步发展。新型城镇化应以农业现代化为根基,以工业化为根本推动力,以信息化为新动力。农业现代化是根基。没有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发展就失去了人口支撑、食品、粮食支撑。工业化是根本推动力。只有二、三产业发展了,才能吸纳更多农民进城,才能实现融合发展,才能避免有城无市、有镇无产的空城。信息化是新动力,是提高经济效率、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治理能力的有效手段。

启示三:新型城镇化要坚持制度创新保障。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制度创新保障,就是要让有进城愿望的农民离得开、进得来、住得下、能就业、有学上、有保障,实现从农村到城里扎根的转变。当前,要以户籍制度、土地出让制度、城镇化资金保障机制和城镇行政管理体制为重点进行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就是把那些附着在户籍制度的服务剥离开来,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成本共担、协同推进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土地制度改革就是在保护耕地基础上保护农民利益、节约用地。为此,要建立城镇用地规模结构调控机制、健全节约用地制度、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深化征地制度改革、强化耕地保护制度等。创新城镇化资金保障机制,就是解决钱从何而来的问题。为此,要加快财税体制和融资机制改革,创新金融服务,放开市场准入,逐步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资金保障机制。

启示四:新型城镇化要坚持城乡发展一体化。

党的十八大首次明确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不仅要消除影响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阻碍,即城乡二元结构,而且还要选择正确的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路径,这条路径应该是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城乡发展一体化。所以在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同时,要更多地关注农村、农业、农民,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新型城镇化应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要同步推进社区服务,为群众就业和生活提供便利条件。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土地流转要坚持自愿、有偿的原则,确保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害,确保不擅自改变农地用途。

作者:刘建民系樟树市委党校副校长 *** 杨国文系樟树市委党校理研室主任*** 地址:樟树市共和东路156号樟树市委党校

下载中国2省62市镇入围新型城镇化试点名单[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2省62市镇入围新型城镇化试点名单[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建设工作工作总结

    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建设工作工作总结按照要求,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建设工作,现将2018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主要开展工作试点任务1:整合现有的农村......

    以试点创新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

    以试点创新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 李铁 “小政府大社会”应是未来县以下行政机构改革的重要方向。行政能力越强,对于土地财政越依赖,它的资源获取过程中就更多的依靠等级化的权力......

    省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方案(草案)

    省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方案(草案) (2015年10月-2017年9月)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靠单一的产品是不能满足市场发展需求,作为企业就要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以企业研发......

    中国好声音第二季入围名单(推荐5篇)

    “中国好声音”选手选拔大洋洲总决赛“巅峰之夜昨晚在悉尼完美落幕。经过激烈的角逐,10名实力唱将将代表大洋洲赴中国参加第二季中国好声音的比赛。获胜的10名选手分别为:赵牟......

    第三届中国大学生微电影节入围名单

    第三届中国大学生微电影节入围名单 来源:中国大学生微电影节 2014-05-28 最佳微电影: 《马尚友》系列剧微电影毛毛和丫丫 《触》 1314sz所罗门的箴言 caoguofeng默MUTE CTV《......

    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简析

    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简析 时间:2015-03-20 14:10:20 来源:城市化杂志作者:顾晴 为贯彻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发〔2014〕4号)和《关于落实中央经......

    县关于国家新型新城镇化综合试点情况汇报

    县发改委关于国家新型新城镇化 综合试点工作情况汇报近几年来我县大力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区、景区、园区的“一三区”生态旅游精品城市为重......

    全面推进国家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会议讲话

    本文系邮箱投稿,仅供学习参考,请勿照搬照抄!抢抓机遇城乡统筹全面推进国家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XX区总面积XX平方公里,辖X个街道X个镇,X个村(居)。XX是千年古县、XX文化的发现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