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数据统计
##年一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数据统计
内容提示:资本充足指标中,一季度商业银行核心资本为55980亿元,附属资本14819亿元,资本扣减项3834项,表内加权风险资产449785亿元,表外加权风险资产71843亿元,资本充足率12.7%,核心资本充足率10.3%。市场风险指标中,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4.2%。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年3月末我国境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4382亿元,比##年末增加103亿元;不良贷款率0.9%,比##年末下沉0.1个百分点。其中:次级类贷款1801亿元,可疑类贷款1909亿元,损失类贷款672亿元。一季度不良贷款率0.9%,较##年一季度的1.1%下降0.2%。在不良贷款率中,次级类贷款率0.4%,可疑类贷款率0.4%,损失类贷款率0.1%。
分机构类型看,##年一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分机构指标中,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994亿元,不良贷款率1%;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608亿元,不良贷款率0.6%;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59亿元,不良贷款率0.8%;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74亿元,不良贷款率1.5%,外资银行不良贷款余额48亿元,不良贷款率0.5%。
##年一季度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为12594亿元,较##年一季度的亿元增加2621亿元,拨备覆盖率为287.4%。一季度商业银行流动性比例为45.7%,而##年一季度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例为41.3%。一季度商业银行存贷比为64.5%,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为3%。一季度商业银行净利润为3260亿元,资产利润率1.4%,资本利润率22.3%,净息差2.8%,非利息收入占比20.6%,成本收入比29.5%。
资本充足指标中,一季度商业银行核心资本为55980亿元,附属资本14819亿元,资本扣减项3834项,表内加权风险资产449785亿元,表外加权风险资产71843亿元,资本充足率12.7%,核心资本充足率10.3%。市场风险指标中,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4.2%。
与商业银行相关的报告《 ##-2016年中国商业银行动产质押业务行业市场调查及前景研究报告》 动产质押业务,是指企业将动产(包括商品、原材料等)存放在银行指定或认可的仓库作为质押物,质押物在银行监控下流动,据此向银行申请贷款(或办理银行承兑汇票)的融资方式。
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6年中国商业银行动产质押业务行业市场调查及前景研究报告》共十一章。首先介绍了中国商业银行动产质押业务行业的概念,接着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动产质押业务行业发展环境,然后对中国商业银行动产质押业务行业市场运行态势进行了
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动产质押业务行业面临的机遇及发展前景。您若想对中国商业银行动产质押业务行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该行业,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第一章 动产质押贷款业务简介
第一节 动产质押的定义及方式特点
一、动产质押贷款定义
二、动产质押贷款主要业务模式
三、物流金融视角下的业务分类
第二节 动产质押相关阐述
一、质物
二、动产质押合同
三、动产质权特征
四、质押担保的范围
五、动产质押融资设定
六、与权力质押
第二章 ##-##年中国商业银行动产质押业务发展环境解析 第一节 ##-##年中国商业银行动产质押业务经济环境分析
一、中国宏观经济指标运行
二、金融市场运行
三、银行业发展变化情况
第二节 ##-##年中国商业银行动产质押业务政策环境分析
一、财政政策
二、货币政策
三、汇率情况
四、刺激内需的政策
第三节 ##-##年商业银行动产质押业务市场环境分析
一、国家重拳出击支持房地产市场回暖
二、汽车行业呈现了快速复苏的态势
第三章 ##-##年国工商争行业动产质押业务现状综述 第一节 ##-##年中国商业银行开展动产质押业务阐述
一、工商银行推进动产质押业务快速发展
二、商业银行发展动产质押业务受三大条件限制
三、动产质押——工商银行又推新业务
四、我国动产担保贷款额占担保贷款总额比重
第二节 ##-##年中国商业银行力保动产质押业务健康发展措施
一、工行开展动产质押业务检查 确保信贷资金安全
二、工商银行拓宽动产质押贷款业务监管渠道
三、工行与资产监管公司合作拓展动产质押贷款业务 第四章 动产质押授信业务风险分析
第一节 动产质押贷款基于质押物的风险
一、权属风险
二、价值风险
三、保管风险
四、意外风险
六、处置风险
六、重复质押风险
第二节 银行动产质押授信业务主要法律风险
第三节 银行动产质押授信业务主要操作风险
一、质物交付失当而致使质押未生效
二、监管失灵致使质物流失的风险 第五章 动产质押授信业务风险防控
第一节 动产质押贷款操作流程的分析及优化
一、动产质押贷款业务模式
二、动产质押业务宏观流程及风险初步防控
第二节 动产质押贷款的贷前风险防控
一、质押物的初步选取
二、质押物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三、企业资质的严格审核
第三节 动产质押贷款的贷中风险防控
一、审慎选择质押率,找准贷款安全边际
二、质押物交付过程中风险防范
三、动产抵押贷款审查中的风险防范
四、动产质押模式的优先选择
第四节 动产质押贷款的贷后风险防控
一、贷后质物的第三方监管风险防控
二、贷后动产质押贷款质权的行使
第五节 我国动产质押担保贷款物流金融服务实例简介
一、深圳发展银行“现货动态质押”业务
二、中国工商银行娄底市分行“动态商品质押贷款”模式
三、张店农合行质押贷款业务风险评估指标 节 积极发展基于物联网的动产质押的监管
章 基于供应链的新型动产质押融资模式风控探讨
第一节 供应链融资理论概述
第二节 基于供应链的动产质押融资模式作用机制及法律关系辨析
第三节 商业银行基于供应链的动产质押融资操作障碍分析
一、银行与物流企业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
二、现行法制环境不利于银行质权保护
第四节 现阶段基于供应链的动产质押融资风险化解策略
一、与征信机构保持紧密联系
二、与核心企业建立
合作关系
三、增加核心企业的物流监管责任
四、建立供应链融资创新与服务支持系统
第五节 供应链动产融资业务案例分析
第七章 ##-##年中国主体商业银业动态产质押业务同比分析 第一节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分析
一、中国工商银行
二、中国银行
三、中国农业银行
四、中国建设银行
第二节 股份制商业银行分析
一、招商银行
二、深圳发展银行
三、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四、民生银行
五、光大银行
六、交通银行
七、中信实业银行
八、兴业银行
九、广东发展银行
十、华夏银行
第三节 城市商业银行分析
一、上海银行
二、北京银行
三、宁波市商业银行
四、南京市商业银行
五、其他城市商业银行
章##-##年中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整体运行态势分析 第一节 ##-##年中国商业银行运行总况
一、从六家银行年报看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现状
二、银行负债业务发展情况分析
三、2010年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发展情况分析
第二节 ##-##年中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市场运行动态分析
一、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余额大幅增长
二、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余额在该行总贷款中所占比重不断提升
三、个人信贷业务产品种类日趋丰富
四、个人信贷业务参与主体呈现多元化。
第三节##-##年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规模分析
一、个人房贷的迅速崛起成为新增贷款的重要部分
二、汽车贷款业务增速情况
第四节 ##-##年中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面临机遇和挑战
章 ##-##年中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产品深度剖析 第一节 ##-##年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产品同业分析
一、种类多样化
二、市场细分化
三、产品创新化
四、服务层次化
第二节 ##-##年商业银行个人汽车贷款产品同业分析
一、创新经营模式
二、变换营销策略
三、拓展业务范围
四、加强合作力度
第三节 ##-##年商业银行个人经营性贷款产品同业分析
一、贷款对象基本条件对比
二、贷款金额与贷款利率对比
三、贷款期限和还款方式对比
第四节 ##-##年商业银行个人信用贷款产品同业分析
一、贷款门槛对比
二、贷款额度对比
三、贷款费用对比
四、贷款对象对比
第十章 ##-##年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创新研究 第一节 ##-##年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创新分析
一、产品创新:农业银行推出房贷组合拳
二、利率创新:深发展“点按揭”
三、模式创新:中信银行“二手房直通车”
四、方式创新:兴业银行“随薪供”
五、方式创新:渣打银行(中国)“活利贷”
第二节 ##-##年商业银行个人汽车贷款业务创新分析
一、模式创新:招商银行车贷新方案
二、产品创新:银行“车库车位”贷款业务
三、商业银行个人经营性贷款创新分析 第三节 工商银行“百荣模式”个人经营贷款
一、模式创新:中国银行“信贷工厂”
二、产品创新:招商银行个人“生意贷”
三、业务创新:民生银行“商贷通”业务
第四节##-##年中国商业银行其他个人信贷业务创新分析
一、担保方式的创新
二、网络贷款模式
第十一章 ##-2016年中国商业银行动产质押业务发展前景预测 第一节 ##-2016年中国商业银行发展前景预测 第二节 ##-2016年中国商业银行动产质押业务前瞻
一、谈我国动产质押融资功能的缺失与前景
二、县域中小企业动产质押融资业务前景预测
三、动产质押业务健康发展图表目录:(部分)
图表:2005-##年中国GDP总量及增长趋势图 图表:2010.09-##.09中国月度CPI、PPI指数走势图 图表:2005-##年中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趋势图 图表:2005-##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趋势图 图表:1978-2010中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走势图 图表:2010.9-##.9年中国工业增加值增速统计 图表:2005-##年中国全社会固定投资额走势图 图表:2005-##年中国财政收入支出走势图 单位:亿元 图表:近期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对美元)
图表:2010.9-##.9中国货币供应量月度数据统计 图表:2005-##年9月中国外汇储备走势图 图表:1990-##年央行存款利率调整统计表 图表:1990-##年央行贷款利率调整统计表 图表:中国历年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情况统计表
图表:2005-##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趋势图 图表:2005-##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走势图 图表:2005-##年中国货物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走势图
图表:1978-2009年中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及自然增长率走势图 图表:1978-2009年中国总人口数量增长趋势图 图表:2009年人口数量及其构成
图表:2005-2010年中国普通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及普通高中招生人数走势图
研究
图表:2001-2010年中国广播和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走势图 图表:1990-2010年中国城镇化率走势图
图表:2005-2010年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走势图 图表:略…… 更多图表见报告正文
第二篇:数据统计
一.数据统计(2013年北一经营情况)
收入:4096267元 其中自营3296845元
成本:自营部分 直接成本72.1%,水电、社保、维修、其他成本8.52%
员工工资成本:17.53%毛利:19.5%
档口收入:799422元 提点净收入:103785元
二.情况分析
1.员工工资发放比例过高。
2.毛利率偏低。
3.餐厅员工个人人均产值未足1.2万元,用工过多。
4.餐厅辅助成本过大,(主要是水电、社保、维修)。
分析原因:
1.两个假期拖后腿,特别是寒假值班,收支严重不平衡,特别是辅助成本过大。
2.由于餐厅自身面积大,设计不合理,导致餐厅固定支出加大,特别是员工的人数增
多。
3.由于餐厅定位于双效兼顾,突出服务,服务性、公益性品种过多,导致利润点低。
4.餐厅有浪费情况,要加强细节管理。
三.工作思路(2014年北一预估情况)
根据餐饮中心的要求(强推一碗制及半份菜两项工作),结合北一餐厅实际情况(经营模式的转变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工作:
自营部分分成4个小组:
1.大伙组:常规大伙部分的经营,人员 14人 ; 人均产值 1.3万;毛利率19-21%
2.白案水煮组:人员2人;人均产值 2万;毛利率23-25%
3.红案外卖组:人员5人;人均产值2万元;毛利率28-30
4.服务组(半数人员算到自营部分): 人员13人,工资2.1万,按15%返回比例需
要14万销售来支撑。
形势评估:
自营部分:收入32.2万/月*9=289.8万毛利23-25%。
(备注:人均产值1.2万元,员工工资原情况下)
工作要求:
1.形成激励机制,多劳多得。
2.严格执行小组承包,单独核算。
3.为了提高积极性,降低员工风险,建议设保底工资。
4.承包小组细则借鉴于北二特色中炒组。
档口部分:(共13个档口)
1.根据2013年和2014年档口的数量和经营模式及品种结构来预估:
收入1.5*30*9=405万
净提点40.5万
2.工作要求:按照各自所签合同来协调管理。
北一餐厅:陈捷
2014年3月22日
第三篇: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
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
目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
届:
2015届
专
业:
工商管理
学生姓名:学
号:
2011610023
指导老师:
李淑钗
职
称:
讲师
2016年3月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
[摘要]近年来银行不良资产持续膨胀,巨额不良贷款的存在依靠银行自身的力量难以解决,并且制约金融体制的改革和进一步对外开放,在一定条件下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会危及国家金融安全。伴随着金融全球化的进程和加入WTO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银行业的风险也将随之加大。我国长期以来积累的不良贷款主要是由于旧有体制造成。除此之外,政府、银行和企业作为利益相关者也对不艮贷款的形成负有一定责任。随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和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不良贷款呈现出新的特色。笔者就不良贷款成因的特殊性、不良贷款治理过程、及其治疗后果等思路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论文首先阐述了商业银行的重要地位和历史包袱;其次分析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原因;最后,给出了降低不良贷款的对策;论文认为,我们应该减少政府对银行的干预,让商业银行真正按商业原则经营,成为真正的银行。
[关键词] 不良贷款;成因;债转股;对策
The causes of non-performing loan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non-performing assets of banks and huge non-performing loans relies on the presence the bank's own strength is difficult to solve, and control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reform and further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in certain conditions the systemic risks in the banking system will endanger the country's financial security.With the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process and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after the pace of China's financial system reform to accelerate the, banking risk also will subsequently increase.China's long-term accumulation of non-performing loans is mainly due to the old system.In addition, the government, banks and enterprises as stakeholders on the formation of Gen loan bears some responsibility.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Asset Management Co financial and Commercial Bank shareholding reform, non-performing loans has shown new features.The author put forward his own views on the particularity of bad loans, the management process of bad loans, and the results of treatment and so on.First of all,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mportant role and historical burden of commercial banks;second,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non-performing loans of commercial banks.At the end of the paper, reducing non-performing loans measures.Author considers that we should reduce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in the banking, commercial bank according to the real commercial principles, business and become the real bank.[Key words] Loans Causes Debt Countermeasures
目
录
引
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一、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原因探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一)政府行政干预不良贷款是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二)银行的负债经营管理不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三)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行为对不良贷款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危害探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一)不良贷款危及国家金融安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二)不良贷款影响商业银行的改革进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三)不良贷款阻碍银行业及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三、降低不良贷款的对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一)运用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来平衡不良贷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二)采用债转股解决银行不良贷款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三)利用上市将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降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结
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致 谢 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参考文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引
言
近几年来,由于国家财力所限,只能依靠银行扩大信贷投放资金,一些企业盲目扩大投资,造成企业利润率低,重复贷款,占了大量银行贷款。银行信贷质量的下降增加了通货膨胀的风险。目前四大银行的不良贷款总量偏大,不良贷款结构严峻,关注类贷款大量增加,不良贷款的表现形式也更加复杂,信贷风险期不仅仅表现在表内业务的长短期贷款上,表外业务如梦担保等中间业务所包含的信贷风险也不断增加。巨大的不良贷款酝酿着经济危机,因此,分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找出合理的对策,是很有必要的。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改革发展,商业银行纷纷大量的发放贷款,把钱大量的贷给了国内的大企业、房地产商,使国内的房地产价格和股价飞速上涨,接着又以这些高估了的房地产和股票作抵押继续向这些企业贷款。我国的不良贷款问题由来已久。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资料表明,2006年底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余额为 5.3 万亿元,不良资产比重在 20%以上。2007 年底根据“一逾两呆”的分类标准,我国银行的不良贷款比重已达 25%。可以说,我国银行系统不良贷款的问题已到十分严重的地步,而作为主体的商业银行的形势更为严峻。2013年初,我国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额为 3.2 万亿元,其中四大商业银行就占1.8 万亿元。2014年末,主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为 2.44 万亿元,比年初减少1906亿元,不良贷款的比例为 17.80%,比年初下降 5.32个百分点。其中,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仍达 20.36%,政策性银行不良贷款率为 17.39%,股份制银行不良贷款率为 7.92%。笔者认为,这些数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银行业贷款质量的稳步提升,但是由于 2013 年我国新增贷款 2.99 万亿,也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稀释不良贷款的作用,因此不良贷款率的进一步降低,仍然是我国银行业改革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目前随着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的扩大,不良贷款率在下降,可见贷款规模同不良贷款率呈反比的,但我们也不能简单的将两者的关系理解成:贷款规模越大,则不良贷款率越低;贷款规模越小,则不良贷款率越高,归根结底,不良贷款率的高低从根本上还是跟信贷质量有着最密切的联系。其中,表1为2014年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增长率和不良贷款上升率。
一、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原因探析
(一)政府行政干预不良贷款是主要原因
四大商业银行都是国家独资银行,政府常常干预不良贷款。2004年,中国政府出资救助四大银行,但异乎寻常的注资方式和非常规的渠道(动用中国的外汇储备)使一些分析师认为,这仅仅会助长银行长期以来的盲目放贷行为。最重要的问题是,此次注资限定不能用于冲减不良贷款。这笔资金是以美元方式注入的,这对调整银行的资本机构是有益的,但对冲销人民币不良贷款毫无用处。从这可以看出,银行内大量的不良贷款中行政干预发放的贷款的比例是相当高的。可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政府有时把商业银行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部分,经济过热时让其压缩贷款,经济萧条和需求不足时又让其增加贷款。在财政收入大幅提高的同时,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投资需求进一步膨胀、货币信贷增长仍然偏快、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等问题。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为了防止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缓解不良贷款,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健康发展。但我们不应忽视准备金率上调的隐性含义,即经过了这些宏观调控举措,中国的经济仍处于过热的风险之中。上调准备金率造成的严重后果之一,是银行被迫调整资产负债表,被迫将越来越多的资产转为央行的负债,无法自由放贷、自定利率的结果是使得银行资产劣质化,导致银行不愿意吸引过多的存款,然而不良贷款又没有办法真正的下降。
第二,中央级政府把商业银行贷款于财政资金的替代。例如在安排大型项目建设计划时,部分资金缺口留给商业银行贷款安排;援助性贷款,例如灾后贷款、工人安定团结贷款;政策性的扶贫贷款,等等。
第三,地方政府的干预手段和形式很多。各级政府通过指令性贷款、强制贷款、关系贷款、强制担保等手段干预金融机构的业务。例如通过现场办公,帮助项目取得银行贷款,导致政企不分,官商套取贷款不还,有些行为实际上是严重的金融腐败。各级地方政府想方设法向银行施加压力,以便为本地区争取到更多的政策性贷款;在清理银行不良债权的过程中,则对本地企业竭力维护,甚至帮助企业通过破产清算等途径逃废银行债务。利用地方司法部门帮助地方企业逃废贷款债务
(二)银行的负债经营管理不当
“银行是企业,不是政府的提款机。”这话听起来有些刺耳,但实际上,目前商业银行仍在不同程度上扮演着提款机的角色。本来银行就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货币资本商品的企业。但由于货币资本商品是价值形式,与千差万别的普通商品不同,资本商品具
有同质性,体现了购买能力。这种同质性在经济运行中货币的数量多少,直接影响市场供求,这就使银行具有二重性,既是企业,又直接影响经济供求总量的平衡,具有宏观经济调控的功能。在公有制银行体制下,各级行长必然以贷款为筹码作交易,交易对象可能是各级政府,高级官员,也可能是非政府企业或个人。决策权过分集中,对经营决策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组织结构不合理,依然具有行政色彩,机构庞杂,环节众多,责权不明确;稽核审查制度不健全,不规范的信贷行为时有发生。
此外,没有规范的财务会计制度和财务统计信息披露制度。金融机构内部上下之间也不知道真实信息,业务经营的透明度极差,违规经营、账外账现象普遍。此外,商业银行“自愿”的不良贷款。有许多贷款在发放之时就知道收不回来,从银行方面看完全是“自愿”造成不良贷款。这里边有个人行为,也有机构行为,有与地方政府、企业的交易行为,也有以贷谋私、违法行为。
(三)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行为对不良贷款的影响
从宏观体制上讲对不良贷款的影响,计划经济体制下资金实行供给制,无风险约束的影响。银行的放款意识不强,只是政府部门的出纳;另一方面,企业经营由政府计划,产品的销售也由计划决定,企业没有压力。但自从实行改革以来,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竞争和优胜劣汰的机制使企业受到市场的冲击,有些负债经营的企业大量亏损,在银行的账户上则表现为不良贷款的增加。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银行替财政还账。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上,以往受体制的约束,国有企业只重视向国家上缴利润,忽视自身积累,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缺乏资金。现在,面对市场竞争,要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难以得到上级拨款,只有依靠银行大量贷款。一旦企业效益滑坡,债务负担就会增大。可以形象地说,传统的利润分配体制对企业的“抽血”,在新体制下由银行承担了“补血”、“输血”的任务。同时,传统财政体制下不重视呆帐的冲销,银行提取的呆帐准备金比例也很低,冲销就更少,致使呆帐越积越多。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提高了呆帐准备金的提取比例,但也很有限,实际上不仅无法对付过去遗留的呆帐,也难以应付不断新增的呆帐,因为国有企业中仍存在一大批没有转轨变型的企业,不良贷款仍在大量出现。
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危害探析
我国不良贷款已成为我国金融机构沉重的包袱,成为我国金融体系安全稳健运行 的最大隐患,是我国最大的金融风险源。有以下几点。
(一)不良贷款危及国家金融安全
中商业银行,无论是国有商业银行还是股份制商业银行,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银行的贷款产生不良,就意味着贷款利息不能按时或足额收回,甚至本金也难以或无法收回时,这就导致银行的利息收入减少,另外由于贷款本金可能也无法收回这就从一矩意义上在潜在地吞 着银行资本金。因此,不良贷款过高是金融风险的一种表现方式,当金融风险达到某个临界值的时候,就会引发金融危机。因此为了避免金融危机的发生,必须进行金融体制的改革。金融体制的改革最主要的是银行体制的改革,大量银行不良贷款的存在,为中国银行体系的稳定带来隐患,也大大的阻碍了中国金融体制的改革进程。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率已经上升到很高水平,明显高于警界线,直接危及到国家金融安全。但这样不仅不利于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还蕴藏着一定的金融风险,影响到我国银行业的支付能力及金融稳定,危及国家金融安全。尤其是以国家信誉作担保的商业银行如果在不良贷款等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之前,就进行股份改造,这种由巨额不良贷款带来的支付能力不足而引起的流动性风险更会暴露无遗。虽然为提高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政府先后采取了注资、剥离等措施,但这都不是从根本上解决不良贷款的问题。面对外资银行大批量入住中国金融市场,如果我国银行业在处理不良贷款问题上仍組酷不前,势必将影响我国银行业的自主与安定。
(二)不良贷款影响商业银行的改革进程
事实上,银行的资倍取决于它的资金经营及实力,如果银行不良贷款增多,收益能力下降,必然影响到银行的资倍状况,现金流入减少,筹资成本增加严艰到支付困难就会发挤兑,引发银行危机,迫使银行倒闭。从2006年的12月13日开始,外资银行在人民币业务方面将可以享受和商业银行完全相同的待遇。换句话说,所有商业银行可以经营的人民币业务,不管是面向企业客户还是个人客户的业务,外资银行全部可以经营。从那一天开始,每一个中国人都可以把自己的人民币存到花旗,汇丰,渣打等任何一个银行,没有人能够阻止。这些国际银行巨头和国内的银行比较起来,国际银行巨头的知名度和信誉度更有优势。由于外国银行与商业银行相互竞争,再加上国内股票市场活跃度加大,商业银行的存款来源就大面积缩水。“投资”这两字,已成为很敏感的话题。商业银行既受到外资的竞争,又因为股票市场火暴,所以本身存款大福度的缩水,目前最主要的是努力增加业务,维持生存,已经顾不上提高其竞争力。
(三)不良贷款阻碍银行业及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当前,有存才有贷,银行贷出去的款项主要来自储户的存款,如果不良贷款过多,银行原本计划将到期的贷款收回用以支付到期的存款,但由于无法收回或不能按时收回,导致无法支付,从而发生支付危机。不良资产的存在是长久以来的事,但银行之所以一直都没出现存款支付问题,是因为其有强大的靠山——国家,才能吸收到大量的新存款来支付旧存款。这一方面使得银行产生依赖性,不去想办法吸收存款,而是“守株待兔”地等储户来存钱,久而久之将会导致银行内部人员丧失工作热情和创新意识,一切变得机械。而且,假如当某天有不可抗拒的情况发生,如战争,天灾等,将会使得银行的新存款急剧下降,旧存款的支付面临困难,借款人到期得不到存款用以维持生产经营,由各行业组成的链条只要断掉任何一节,其他的也将无法继续转动,从而导致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受阻。
三、降低不良贷款的对策
在改革中就必须从多方面入手,综合加以治理。既要注重源头的控制,防范新的再度产生或扩大,同时,又要做好现有存量风险的化解,两者都不可偏废。
(一)运用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来平衡不良贷款
目前,国内银行控制不良贷款比例要求提高,即便银行能够很好地识别不良贷款的风险,但如何对风险予以确切地定价也是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后摆在我国银行面前的一个挑战。在公开交易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集合竞价的竞争性定价中,投资者只是价格的接受者。但利率市场化后的银行不同,尽管存在竞争,但在对某一具体的企业发放贷款时的风险定价的竞争并不是完全的,银行并不是价格的被动接受者。但在利率管制下,中国的银行业没有对风险进行自主定价的余地,因此,长期以来,中国的银行并没有开发出相应的风险定价技术。合理的风险定价既要保证银行所承担的风险得到应有的补偿,同时也应保证风险定价不要太低而产生新的逆向选择。于是就让市场这只看见的手来发挥作用吧。
随着中国进入WTO,经济转型步伐的加快和经济全球化压力,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运用财政政策解决银行体系的不良贷款问题,应逐步成为财政政策的重点。任何解决银行不良贷款的方案,都必须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即在中国现有的银行体系中,不良贷款实际上是银行资产的亏空。然而单靠银行的自身盈利能力难以消解数额巨大的
贷款呆、坏账。剥离银行的不良资产,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政府为防范金融风险而实行的金融调整政策。通过设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接收、管理、处置银行划转不良贷款,最大限度地保全资产,减少国有资产损失并通过合并收购、资产重组、债转股和股票上市等方式盘活不良贷款所对应的不良资产,以实现在一定时期内逐步化解银行不良贷款问题。
(二)采用债转股解决银行不良贷款问题
企业重组是从根本上解决不良贷款问题核心的环节。只有企业搞活了,企业的经营状况才能发生转变,相应的银行的不良贷款就会逐级向好的方面转化。对于由银行不良贷款所构成的企业,国家实行特殊的企业重组和改造政策,这包括:第一,允许这些企业突破所有制结构限制,实行合并与收购,把它们作为国企改革的优先发展部门。第二,允许这些企业依据行业特点和产品特点进行民营改造,或者实施职工持股制度。第三,允许出售存量资产。由国家统筹分类不良贷款所对应的企业资产状况,对于重叠的企业和产品可以按行业和地域重组;对于需要退出的行业,可以折价变现等。第四,允许这些企业优先实施激励机制,如四中全会文件中所提出的年薪制,股票权制和利润挂购分成的奖励制度。奖励比例可以提高,足以对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节约成本,开拓市场起到激励与约束作用。
(三)利用上市将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降低
商业银行要改造成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的银行,确非易事,不是一上市就能行的。虽然上市不能够完全的解决目前不良资产的存量问题,但为了上市,商业银行需要实施“多管齐下”的措施,提高资本充足率,降低不良资产率。所以上市可以部分解决不良资产问题和补充资本充足率,然而上市的目的决不仅仅是解决不良资产和补充资本金。而要通过上市进行股份制改革、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以控制和解决不良资产的增量问题,从而提升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所谓上市喜人,就是中行、交行、建行在香港上市后,招行、工行也跑步进入香港市场,从这些国内银行2006年的中期报表来看,其资产迅速上升,资本充足率都达到了10%以上,而不良贷款率则下降4%。上市是一把双刃剑,从正面看,可以改善银行的股权结构、增强资本实力、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商业银行通过上市成为公众公司后,其公司治理和经营管理将会完全暴露在资本市场和社会舆论的严格监督之下,处理得好,将大大推动银行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锻炼和提高银行的市场适应能力,有利于银行的长远发展;处理得不好,则将在严酷的竞
争中被市场所淘汰。由此可见,商业银行通过上市,在资本市场的监督和检验下,对现有运行机制和股权结构进行彻底的改造,巩固财务重组和公司治理改革的成果,防止不良贷款出现反弹,使我国的不良贷款真正的降下来。
结
论
综上所述,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的产权结构和政府角色定位,同时,银行本身的产权关系的模糊、资本非人格化,公司治理结构缺陷和经营管理不善等内部机制上的漏洞,是造成不良贷款产生的又一重要原因。因此,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可分为政策性不良贷款和经营性不良贷款两类。其中政策性不良贷款是由于政府行为在信贷分配中过度介入,因政策不合理所形成的不良贷款;经营性不良贷款则是由于银行在信息不完全、信贷评估失误以及内部控制不严所造成的结果。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由于多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上一直受到政府的巨大干预。而银行本身的经营管理结构和机制不够现代化,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不断升高。以至于开始全面影响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所以,我们应该减少政府对银行的干预,让商业银行真正按商业原则经营,成为真正的银行。同时在银行内部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在根本上解决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
致 谢 语
本论文是在老师指导下得以完成的,老师对课题的选题、指导等各个环节都注入心血,在我的整个论文过程中给予全程的指导。老师经验丰富、治学严谨、待人真诚、和蔼可亲,他的为人师表以及对科学一丝不苟的作风让我获益匪浅。老师不仅对工作认真负责,还时刻关心我的学习、工作、生活,使我得以顺利地完成此次毕业论文。在此毕业论文完成之际,谨向我的指导老师致以由衷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参考文献]
[1]胡兵.论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化解[D].西南财经大学,2000.[2]易红.论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防范与法律救济[D].湘潭大学,2003.[3]陈红艳,张琳,孙玉玲.商业银行贷款集中的实证研究-基于羊群效应视角[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01:86-89.[4]梁秋霞.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2,01:69-74.[5]张婕妤.试析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J].知识经济,2012,01:62-63.[6]罗丽萍,劳颖.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探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12:54-56.[7]王海兵,郎铸.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3,11:55-59.[8]方秋月.关于不良贷款“撇账出表”的思考[J].金融会计,2015,03:27-32.[9]李宏瑾.不良贷款、经济增长与制度[J].金融评论,2014,05:1-15+123.[10]刘毅,孙碧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清收中的虚假诉讼研究[J].南方金融,2015,03:90-95.[11]舒冰青.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4,18:30-31.[12]段浩.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法律规制[J].运城学院学报,2015,02:68-71.
第四篇:浅谈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催收和管理
浅谈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催收和管理
摘要:随着我国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银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在净利润增长放缓的同时,银行业所承受的资产质量压力却有增无减。截止2015年9月,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为1.8万亿,比年初增长了3222亿,是去年全年增量的1.25倍,并已经连续14个季度持续攀升。银行不良贷款加速上升,不仅吞噬了银行利润,而且也带来了经营上的巨大风险。可见,妥善处理好不良贷款是当前时期保障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必由之路。
结合工作实际,谈一谈如何做好不良贷款的催收和管理:
一、发出催收通知
对于各类贷款,在到期前信贷人员要根据规定的时间,向借款人及时发出还本付息通知单。
二、转化不良贷款
不良资产转化的主要方法有 :
(一)督促企业整改。如果在贷款期间就已发现预警信号,如借款人经常超限额透支、存货积压、应收账款金额增大及周期延长等,银行应立即与借款企业联系,并针对不同的预警信号,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例如,对经常超限额透支的客户,可先以电话方式、后采取书面形式通知客户,希望客户不再发生违约透支行为,否则银行将退回客户的支票或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对存货积压的客户,银行可建议客户根据存货积压原因,或拓展、疏通销售渠道,或调整、改进产品的品种结构、性能,或提高产品质量;对应收账款异常的客户,应建议客户调整赊销策略,积极催收货款。总之,当银行发现预警信号后,应第一时间采取措施,提醒并督促企业调整经营策略,改善财务状况,不能因为贷款尚未到期或借款人尚能支付利息而掉以轻心。原因在于当贷款真正逾期或无法支付利息时,挽回银行信贷资产损失的难度将更大;
(二)积极催收。当借款人未按时支付利息,或未能根据借贷合同规定的日期还款时,银行应立即通过电话与借款人联系并催收。倘若借款人回避,或既不还本付息又不与银行联系,银行应向借款人发出措词严厉的信函或电传,敦促借款人尽快还本付息。如借款人仍未还本付息,或以种种借口拖延不付,银行应派人上门催收,或约见借款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商谈落实贷款的还本付息事宜;
(三)借贷双方签订处理协议。协议内容可以包括:
1、追加新贷款:在借款人提出要求增加新贷款时,银行应重新审核当初企业在申请原贷款时提交的贷款申请报告、项目评估报告、信贷员或审批小组的评估报告,查明贷款不能按时还本付息或贷款额不能满足项目资金需求的真正原因。若是由于申请及审批时不可预见的情况变化导致的资金不足,但项目或产品本身仍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或市场潜力,若追加一部分贷款就能使项目上马或产品投产,并在一定时间内能收回全部贷款的本息的前提下,银行可根据自身信贷资金额度的实际情况,在允许的范围内考虑给予追加新贷款 ;
2、追加担保品。确保抵押权益,追加保证人;
3、参与借款企业的管理。对于不能按期还本付息的借款者,尤其是对于那些经营管理混乱、计划决策屡屡失误、管理班子涣散、领导能力薄弱的企业,银行应要求参与借款企业的管理,帮助其提高经营管理水。例如,银行可以让银行官员参加企业的董事会或高级管理层,参与企业重大决策制定,要求特派员充当审计员,甚至可能要求保留或撤换企业现有的管理班子; 银行还能要求借款者精简人员,从而压缩成本开支等等。银行参与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企业改变原来管珲混乱的状况,制定正确的经营决策,实行科学有序的管理,提高企业的营运效率和盈利能力,从而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助于银行收回贷款。
三、重组不良贷款
针对借款人经营困难,但又具有诸如技术、资产、品等方面的优势,可借助多方面的力量,推动借款人与其他企业兼并、合资、合作,或进行股份制改造,帮助企业寻找适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新体制,借以对不良贷款进行重组,落实新的债务人,确保信贷资金安全。
四、清收不良良贷款
(一)行政清收。主要是信贷营销人员通过正常的行政手段做好催收工作。当借款合同中列明的违约事件发生时,银行应立即以书面形式正式通知借款人,告知其已发生违约行为,责成其限期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纠正,并应同时书面通知贷款保证人。发出违约通知书后,信贷营销人员应密切注意借款人的反应,了解其是否采取补救办法,主动上门催收,监督其纠正。同时,应向本行信贷营销部门领导汇报,研究催收对策,采取防范措施,以确保贷款的收回。
(二)依法催收。依法催收是指信贷营销人员依靠法律手段做好催收工作,具体包括:
1、依据借款合同,冻结借款人在我行开立的存款账户,保证所有款项只汇入不正出,从该账户扣款归还贷款本息,直至贷款全部还清为止。或主动从借款人在其 金融机构中的存款账户中扣收款项 ;
2、依据抵押或质押合同的规定。如款项不足以抵偿拖欠的贷款,应继续向借款人追索。只要贷款未全部还清,仍应对其计息(含处置期间);
3、依法起诉,破产清偿。
五、核销不良贷款
不良贷款核销是指商业银行对不良贷款中的呆账贷款,对于企业破产清偿后已无可偿还资产的贷款,符合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规定核销条件的,应按照规定层层上报分行、总行及财政部门,经批准后,可利用计提的呆账准备金进行冲销。对冲销过的贷款,仍要接照有关规定进行追索。
第五篇:商业银行统计工作制度
商业银行统计工作制度
第1章 总则
第1条 为进一步提高商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村本行)金融统计水平,及时、准确地完成金融统计工作任务,充分发挥金融统计对本行经营管理决策的服务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同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银行业监管统计管理暂行办法》以及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人民银行相关统计制度的规定,结合本行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 本制度所指点统计是本行及所属支行、部门以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以内部管理信息系统为依托,对本行及所属支行、部门各项经营情况和风险状况进行调配、分析、评价和预警,提供统计信息和统计咨询意见,满足监管工作要求,提供经营决策依据。
第3条 本行及所属支行、部门在各项金融统计工作中必须遵守本制度。
第二章 统计工作的基本要求
第4条 统计工作的本原则是统一规范、准确及时、科学严谨、实事求是。
第5条 统计工作要以会计信息为基础,以会计报表为主要依据,调查,收集相关信息数据,确保统计数据来源的真实、准确、完整。
第6条 各类统计报表及其数据间必须相互核对平衡一致,亚禁出现错报、渥漏报、虚报、估报、瞒报等现象。
第7条 统计工作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实现自动化、系统化和网络化。
第8条 统计工作应加强信息透明度建设,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及时规范地进行信息披露。
第三章 统计机构及工作岗位设置
第9条 风险管理部门下属调统中心是本行统计工作的牵头部门,负责本行统计工作的协与管理。
第10条 各职能部门及各所属支行是本行统计工作的具体实施部门,负责相关统计信息的收集、汇总、上报。
第11条 各统计部门应紧密配合,加强内部协调,严禁出现推诿现象,保障本行统计工作的有序开展。
第12条 本行职能部门统计工作职责:
(一)贯彻落实和项统计管理办法和统计制度;
(二)督促各职能部室及时报送各类报表,对报送的各类报表进行数据平衡性、完整性、真实性、合规性等方面进行检查,确保不发生报送后错误;
(三)负责填报各种统计报表,严格按照上级单位制定的统计指针定义和口径,准确,及时地填报各类统计报表扩统计调查表,并在规定时间风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四)经常就统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研,完成统计分析,及时发现统计工作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五)组织开展统计检查活动,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统计检查工作;
(六)组织开展统计培训工作;
(七)按规定向本行股东和公众披露本行相关统计信息;
(八)做好统计资料整理和存盘管理工作;
(九)为满足经营管理工作需要开展其它统计工作。
第13条 统计工作职责:
(一)保证统计人员基本稳定,若确需调整,应征求本行职能部门意见,新统计人员必须经过培训符合上岗条件,方能重事统计工作,统计人员的调整不能影响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督促统计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以规定的方式保质保量完成日常统计数据报送工作,按时完成对相关业务的统计分析。
(三)建立健全 的,统计原始记录,统计台帐,保证统计资料准确可靠。提供的各类统计资料必须实事求是,按规定及时、准确、完整地填报统计数字,不得虚报、瞒报、伪造统计资料。
(四)报送的各类统计数据、报表应加盖业务章、主要负责人印章和统计员签章。
(五)对临时和专项统计调查工作,各部门应按时完成,对需要各部门协同完成的统计工作,由调统中心统 一牵头做好统计协调与分工。
(六)对统计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迥相关职能部门反映;对如何完善统计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七)做好统计资料整理和存盘管理工作。
第4章 统计人员
第14条 第十四条 总行各职能部门以及各支行根据业务类别和统计工作的要求设置统计岗位,配足配齐统计人员,明确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
第十五条 本制度所指统计人员是指本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相关统计工作人员以及各支行行长、会计主管、信贷人员。
第十六条 本行各职能部门以及各支行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统计工作负主要责任,对本单位统计数据的真实性负责,要定期对统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及时调整、优化统计工作岗位的人员配置。对统计工作人员实行AB角,即统计得复核人员。
第十七条 统计人员应符合以下要求:
(1)坚持实事求是,恪守职业道德,对单位领导强令或授意篡改统计资料或者编造虚假统计资料的行为,应当拒绝、抵制,依照本制度如实报送统计资料,对所报送的统计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2)具备执行统计任务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根据业务发展情况,不断增加自身业务素质,满足统计工作的要求。
(3)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能够按照有关要求保质保量的完成各项统计工作。
(4)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能够根据统计资料分析业务经营进展情况,撰写质量较高的统计分析材料。经考核不适宜担任统计工作的人员,应及时进行调整。
第十八条 统计人员调动或者离职,应当有符合规定条件的人员接替,必须办理交接手续。
第十九条 统计人员的权利:
(1)要求有关单位如实提供数据和信息;
(2)检查统计资料的准确性,要求有关部门和人员改正不确实的统计资料;
(3)拒报不符合规定的统计报表,检举和揭发违反统计法律、规定、制度的行为。
统计工作人员依照有关统计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行使上述权利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第五章 统计数据管理
第二十条 统计资料是指用于编制统计报表的各种原始报表、台帐等相关资料以及在统计活动中形成的统计报表。
第二十一条 统计资料的保管参照本行会计档案管理的相关要求办理。
第二十二条 统计人员应按期将统计资料分类装订成册,资料必须完整,有封面,封底及数据目录,各类统计数据存放应整齐划一,入库上架妥善保管,严防损坏和丢失,做好防火、防盗、防潮、防霉、防鼠,确保安全。
第二十三条 建立统计资料查阅登记制度,在登记 簿上详细记载相关调阅内容。
第二十四条 统计资料需要移交时,填写移交清单,交接逐份清点无误后,履行交接手续。统计数据移交需由本单位或部门负责人监交。
第6章 奖励与惩罚
第二十五条 本行根据有关规定对要统计工作中做出重要贡献和突出成绩的统计人员或集体给予奖励。奖励分为荣誉奖励和物质奖励。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本行根据相关规定,视情节轻重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1)虚报瞒报、伪造篡改及无理拒报统计资料的;
(2)在接受统计检查时,拒绝提供情况或提供虚假情况以及转移、隐匿、毁弃原始统计记录、统计报表和统计有关的其它资料的;
(3)拒不接受或阻挠、抗拒统计检查的;
(4)屡次漏报、迟报、错报统计资料,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恶劣影响的。
第二十七条 支行负责人对拒绝、抵制篡改统计资料或者对拒绝、抵制编造虚假资料行为的统计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按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统计人员泄露本行商业秘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按规定给予行政处分。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本制度由总行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修订。
第三十条 本制度从印发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