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及监管

时间:2019-05-14 01:34: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及监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及监管》。

第一篇: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及监管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及监管 班级:姓名:学号:

不良贷款指存在潜在风险的贷款,如借款人不能或有迹象表明不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足额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金和利息,则该资产形成银行的不良贷款。根据贷款不同的风险程度,我国将其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其中后三者被认为是不良贷款。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以及由之引起的金融动荡是世界性的难题,特别是自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风暴后,各国银行体系的稳定性受到了严峻挑战,银行的不良资产和脆弱的银行体系是爆发此次危机的根源。所以,在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之下,我国商业银行对于不良贷款的处置应该防患于未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如何防范和化解这个问题迫在眉睫。近期,随着商业银行半年报的推出,今年首批上市的四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和余额均显示出较大幅度的上升。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银行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出现“双升”

由于存贷利差缩小,各大商业银行在2012年后即出现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恶化的倾向。华夏银行出现不良贷款余额上升,兴业、浦发、平安三家银行出现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的“双升”。

2.不同类型和地区的银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分机构看,以工农中建交为代表的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基数较大,新增较少;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基数较小,新增较多;受政策影响各城市商业银行及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及新增数都较大。

分地区看,江浙沪地区是浦发银行贷款的主要投放地,也是其不良贷款的高发地,其他地区的贷款质量基本保持稳定。

分行业看,不良贷款通常高发于制造业、批发零售行业和零售业等资金链条较紧凑的领域。

从不良贷款的行业分布看,制造业、批发零售行业和零售业等不良率有较为明显的增加。

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

1.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不健全,责权划分不明晰,金融监管乏力。2.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主要产生在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大量而且严重的短期行为和整体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是造成大量银行不良资产的一个重要原因。3.法律制度不够健全,社会信用环境不佳。

二、如何处置不良贷款

(一)行政手段

1.注入公共资金,鼓励国有商业银行在资本市场上筹资。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带有明显的计划色彩,因此依靠财政注资来部分解决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符合历史的事实。国家鼓励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通过上市,在本市场筹集了大量资金,在投资者同意的前提下,将筹集到的资金部分用于清理不良贷款,有利于减轻银行的债务负担,提高经营效益,以便更好地回报投资者。努力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一是完善地方政策法规,改善信用环境以支持金融债权人的不良资产处置工作;二是在培育不良资产处置市场方面,需要吸引大量的民营企业、外资投资主体和个人等进入市场,地方政府应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法规予以支持,以切实改善不良投资交易环境;三是在规范不良资产处置中介市场方面的作用;四是利用政府行政资源的特殊优势,充分发挥其在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的作用。比如在金融债权人处理债务人抵押的国有划拨土地问题上,在确定安置企业职工和清偿金融债务比例,在土地重新规划整合与利益分配等方面,政府的作用是决定性的;五是直接参与不良资产项目的处置。地方政府的参与有时会更有利于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促使其重组成功。

3.进一步发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不良贷款处置中的作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自成立以来,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收购资产处置任务已完成过半,在不良资产的管理和处置中,运用了多种技术、手段和方法,对不良资产的处置已具备相当的经验。因而,借助于资产管理公司这样专业机构的力量,对于全面解决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我们应进一步发挥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不良资产方面的作用。

(二)市场手段

1.不良贷款打包出售。参与债权交易的银行,根据自己的债权情况,可在经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专业市场上挂牌出售债权,出售债权的价格可依据债权的风险程度以及所附带的现金流确定,出售方银行与购买方可通过招标竞价等公开透明的方式确定最终的转让价格,以防范道德风险的产生。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出售方可迅速收回资金,提高其流动性,购买方可以低于债权账面价值买断出售方债权,实现出售方和购买方的双赢。

2.产权多元化。通过市场化解不良资产的最主要的手段莫过于产权多元化的市场基础与组织结构。对于资本金普遍不足、不良资产比例过高的国有商业银行而言,在政府注资后引入外资、国内机构企业、甚至个人投资者是增加银行资本金、促进产权多元化的必要手段。因此,产权结构多元化对于银行治理结构的完善、信贷业务的预算约束硬化、阻断政府干预、消除银行的政策性职能提供制度基础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而在一定程度上,产权多元化相对于现有不良资产存量的处置更为重要。只有在银行形成理性与审慎的经营风格后,银行才能被赋予贷款豁免等更多的自主处置手段,社会信用环境才能得到改善,不良资产的处置速度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不良资产的产生才会得到有效抑制。

三、不良贷款的监管 积极纠正自身异化行为。

要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加强风险意识。必须通过招标的方式,确定专业的评估机构对不良贷款及其抵押物进行价值评估,彻底摆脱暗箱操作和道德风险。

3、要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利用现行的各种处置方法,用足用好各项政策,把不良贷款降到最低水平。

(二)建立抑制不良贷款增量的有效机制。

1、实施银行决策失误追究制度,以个人责任成本制约权力失衡。让承担责任的大小,同其权力的大小成正比。

2、化被动监督为主动管理,建立对贷款单位从贷款发放起始至贷款本息全部收回截止的全过程的贷款使用情况日常硬约束管理制度。

3、改革贷款风险管理制度,变侧重贷前测控为全过程控制。目前各行贷款风险意识显著加强,但主要侧重于贷前测控。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贷前、贷时是效益好的单位,贷后有可能因市场变化或经营管理不善而变成效益差的单位,因而发放贷款的风险度有可能增大。因此,只有对贷款进行全过程监控,贷后定期(如分月或分季)和不定期(如当单位出现重大变故时)进行信用等级评定、贷款风险度和还贷能力测算,并以此作为调整贷款投向、是否采取信贷措施的依据,才有可能较好地防止新的不良贷款的产生。

第二篇: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抵押物处置现状及对策研究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抵押物处置现状及对策研究

当前,我国经济增速下行明显,行业风险、区域风险叠加,信用风险突出,银行业经营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与此同时,银行不良贷款快速、大幅上升,很多银行被动成为 “ 房东”,手中掌握的抵押物也越来越多,但抵押物处置执行的进展却十分缓慢,有些抵押物即使产权清晰、状况良好也很难处置,很多时候银行迫不得已,只有通过资产转让或核销方式来化解不良贷款,导致银行正常经营受到一定的影响,营业利润也受到较大侵蚀。

一、不良贷款抵押物处置时存在的主要困难

目前,抵押物在执行中遇到的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

(一)抵押人、借款人失联或不配合,人为拉长抵押物处置时间

当抵押贷款逾期且催收进展缓慢、银行不得已进行诉讼并通过法院处置抵押物时,抵押人往往以种种理由推脱、搪塞,很不配合,或者试图通过各种途径阻碍司法执行,拖延抵押物的处置。例如:拒绝签收法院相关文书,导致银行存处置环节需要进行公告,或者不断向法院提出异议或上诉来拖延处置时间,进而影响抵押物的处置效率。

(二)抵押物非贷款银行首封,需要首封法院推动才能进行司法拍卖

由于多种原因,一些借款、担保企业在银行的抵押物往往被多家执法机构查封,如果抵押物被他人首封,抵押银行即使抵押手续完备也不能独立推动司法拍卖。此外,个别债务人为了在后期处置中掌握一定的谈判权,在风险暴露前就采取措施对抵押给银行的抵押物进行恶意查封。商业银行对此些情况反响不断。

(三)抵押物土地、房产被分开抵押,需与其他抵押权人合并处置

由于抵押手续不够规范,一些借款人在取得土地证后将土地抵押给甲银行,用甲银行的贷款进行项目建设,待项目建成后,又将办妥产权证的房产抵押给乙银行,在乙银行办理贷款,一旦借款人发生风险,无论是甲银行还是乙银行都将无法单独处置抵押物。

(四)抵押物拍卖变现时,法院对银行受偿范围进行了限定

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一是受偿范围仅限于房产登记部门登记的债权金额,包括利息或实现债权的费用;二是表现为即使房地产价格有所上涨,仅能就当时登记的债权受偿,且受偿金额不能超过授信时的评估价格。

(五)抵押物上附有租赁,从而给正常拍卖造成障碍

银行贷款的抵押物上通常会附有租赁合同,由于法律上有“买卖不破租赁”的规定,即: 如租赁合同发生在借款人向银行借款前,或租赁合同是经银行同意的,即使抵押物进行拍卖,此前的租赁合同仍然有效。该项规定保护了承租人的权益,但也为一些抵押人为阻止银行处置抵押物而编造虚假租赁提供了空间。

(六)抵押物为唯一居所或有人居住,法院一般不支持推动执行

对于住宅进行抵押的贷款,可能会遇到抵押人用唯一居所抗辩执行的问题。例如,曾有一名客户,其贷款抵押物为一套别墅,但在执行时,由于被执行人提出,该抵押物为其唯一居所,即使该房产为别墅,借款人有较强经济实力,法院也不支持推动执行。此外,法院在执行中,对有人居住的抵押房屋,不管是其他民间借贷债务人或是租赁户,甚至抵押房屋中存有物品,法院大多不愿推动执行拍卖。

二、加快抵押物处置的主要途径

针对上述问题,商业银行应加强与当地政府、法院和债务人沟通,努力寻找解决途径:

(一)约定逾期贷款诉讼文书的合同送达条款

针对近期出现频率越来越多的逾期贷款当事人失联或者拒不配合,致使法院诉讼文书难 以送达的实际情况,银行应在贷款合同和抵押合同上明确约定,若贷款逾期银行选择诉讼时法院诉讼文本的送达途径、送达方式和送达地点,加快诉讼进程,提高诉讼效率,推动抵押物的处置进度。

(二)对非首封的抵押贷款或疑难问题要主动反映、积极沟通

从银行自身来说,发生风险后应采取快诉、快封,争取首轮查封,对于执行中需要政府、其他查封人或抵押人配合才能推动执行的,要加强与法院和相关当事方的沟通。对抵押物非首封难以执行的问题,商业银行应统一向监管机关(如当地银监会、人民银行、银行业协会等)报告,请监管部门出面与司法机关沟通,甚至可以请监管部门以提案的形式提交人大或政协,以期尽快解决首封法院怠于推动执行的问题。当前,商业银行应主动与基层法院沟通,讲究沟通效率,争取理解和支持,从基层法院的层面来加快非首封抵押物的执行。

(三)审慎办理附有租赁的抵押贷款

商业银行在办理附有租赁的抵押贷款时,应该对租赁合同仔细甄别、审慎办理。在贷款时,除了对相关当事人告知外,在抵押合同中还应对抵押人后续对外租赁时设置一定的约束条款。对抵押物上租赁事实的确认,除了通过租赁合同鉴定外,可通过租金支付交易、是否纳税等进行确认。司法执行中可一并对租金进行查封以维护银行利益。在抵押物的拍卖过程中,积极做好抵押物的营销,包括对承租人的营销,也是提高拍卖成功的关键因素。

(四)对于唯一住宅作为抵押物的抵押贷款要有所限制

商业银行在为客户办理住房抵押贷款业务时,一方面,要尽量避免出现唯一住宅抵押的问题,应要求授信申请人在申请贷款时提供有不低于两套居所的证明,并书面承诺在抵押贷款还清前不得转让,并明确约定,转让第二居所时应提前还清住房抵押贷款,商业银 行在贷后管理中对此也要定期予以关 注;另一方面,抵押贷款风险发生后,应加强与债务人的沟通和谈判,如置换面积较小住房、帮助抵押人租赁住房或尝试通过减免少量债务等方式实现快速清收。

第三篇:关于处置不良贷款的若干探讨定稿

关于不良资产处置的若干探讨

刘文治

摘要:2004年,中国银监会决定全部转入贷款五级分类定义,即把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贷款,后三类贷款合称为不良贷款。由于我国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贷款这一资产项目,因此本文所指的不良资产主要是指不良贷款。从以往经验来看,联社对于不良资产的处置通常采用分散处置模式,即由联社自己解决问题资产。

关键字: 银行业 不良资产处置 清收

近期,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规模已经超过了 1.4 万亿,同时受经济周期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我国银行业不良率在加速提升,不良贷款增速进一步加快,2014 年不良贷款增速超过了 20%。我们估计 2016 年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规模将超过 2 万亿。

与此同时,我农信社作为县域、村镇金融主力军,不良贷款也深受国内金融大环境之影响,总额居高不下且有逐年增高之势。尤其是我联社不良贷款总额在七县一市各信用联社行列名列前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创收和员工薪酬,成为信用联社发展和改制的一大瓶颈。据风险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信用联社不良贷款总额高达4.7亿元人民币,较年初上升约45%,清收进度缓慢并且效率不高,难度极大,清收工作不尽如人意。

一、不良资产综述

(一)相关概念介绍

我国在推行贷款五级分类之前,基本是按照财政部金融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贷款被划分为正常贷款、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呆账贷款四类,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简称“一逾二呆”)。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方法。2004年,中国银监会决定全部转入贷款五级分类定义,即把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贷款,后三类贷款合称为不良贷款。为保证不良资产数据的真实性和透明度,从2004年开始,不良资产按五级分类法由银监会每季度在其网页正式发布。每家银行的年报必须按照银监会信息披露法规如实披露。由于我国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贷款这一资产项目,因此本文所指的不良资产主要是指不良贷款。

(二)诉讼时效

不良资产清收的诉讼时效为2年,2年之内可以因法定事由而中止、中断、延长。中断与银行催收密切相关。中断即已经过的诉讼实效归于消灭,从中断时起重新起算诉讼时

效。《民法通则》140条规定了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包括:(1)起诉。此所谓起诉,还包括申请发支付令、申请仲裁;(2)以其他方式主张权利。包括通知、催告义务人履行义务;(3)借款人同意履行义务。包括借款人承认债务,要求缓期履行,提供担保等等。

我联社在实践中催收具体做法:

1、由信贷员提前告知(打电话)借款人或者担保人贷款到期日并要求提前还清本息;

2、上门催收并要求借款人在我行的催收函上签字盖章。若催收函未能加盖公章,其有权签字人应是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经过书面授权的内部职工;

3、对于催收无果,贷款已逾期的贷户,经由本社贷款审批委员会研究并上报联社酌情予以起诉,强制执行。

(三)、国内以及我联社不良资产的现状 1、国内现状

2010-2014年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规模和增速

2012-2015年中国商业银行不良率(%)

2、临夏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现状

(四)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

(1)宏观经济政策不稳定,经济起伏剧烈。

我国宏观调控经历了从计划和财政调控为主,转向以金融货币调控为主;投资模式也由原先的计划财政主导型直接投资模式,转变为金融主导型间接投资模式。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中,许多国有企业关、停、并、转,以及国有企业的亏损、兼并、破产等形成的不良债务转化为银行的不良贷款。

(2)贷款审批机制不完善,监管乏力。

农村信用社经营方式存在一些体制上的、管理上和技术上的缺陷。主要体现在改革滞后,经营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缺乏利润目标约束、内部风险控制制度,贷款项目评估和审查制度比较薄弱,财务会计制度不规范、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以及人事制度僵化等,使其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经营原则难以落实到位。甚至长期存在冒名贷款和贷款用途不符等现象,直接导致不良贷款的产生

(3)社会信用意识淡薄,企业盲目扩张。

一方面由于服务对象多为农民,文化程度低,甚至很多客户没有接受过学校教育,信用保护意识极度匮乏,不懂得征信记录的重要性,很多情况下对于贷款逾期行为不够重视,抱有侥幸心理,认为能逃过债务,更有甚者对于逾期债务置之不理。

另一方面,伴随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联社信贷规模水涨船高,与联社实际情况脱轨,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存贷比失调的现象,潜在的为将来发展埋下隐患。

(4)清收力度不够强

当前,金融机构业务创新活跃,但也出现了违规经营和金融风险在各个行业传递与扩散的情况,而金融监管的法规建设和操作方式相对滞后,难以及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注重了信用规模的扩张,但忽视了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建设。借债不还,银行难以保全资产。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联社对于不良资产的清收工作不够重视,听之任之。信贷员催收不力,有些甚至不闻不问。对于符合强制执行的不良贷款没有及时执行,日积月累,不良规模急剧壮大,清收工作捉襟见肘。

二、不良资产处置

不良资产的处置有分散处置与集中处置两种模式,我联社通常采用分散处置模式,即由信用联社自己解决问题资产。

上个月我联社贷款分管副主任马志勇同志、市场部经理徐晓峰同志和风险部经理张文智同志参加了农信社临夏州稽核审计中心主办的关于清收不良贷款工作动员会后,我县联

社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周密安排部署,营造良好氛围,形成工作合力,县联社清收不良贷款工作全面铺开。根据县联社要求,每个基层网点会计负责与每周十二点前上报不良贷款收回情况,及时掌握动态数据。

实施农信社银行化改革既是贯彻落实上级的安排部署,更是打造县域经济金融支撑、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县联社充分认识其目的意义,高度重视,通过各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促进农商行组建和不良贷款清收工作顺利推进。具体做法列举如下

第一,采取催收追讨、诉讼等手段依法收贷。

对不按规定归还贷款的债务人,进行必要的信贷制裁或依法起诉。对资不抵债,不能偿还债务的企业依法破产,按规定条件、程序冲销呆账。譬如,对于逾期的小额信用贷款,先由信贷员电话通知到期时间并敦促及时还清本息,催收无果的直接上门调查,必要时依法提起诉讼;对于保证贷款,提前告知担保人到期时间,电话催收,催收无果的告知其连带责任,直至上门催收;对于抵押贷款,提前告知其贷款逾期的后果,符合一定条件的执行抵押物变现等。因我联社绝大多数网点深入乡镇村庄,服务群体多为农民,信用质量不高且很少有抵押物有利于变现清偿,导致辖内绝大多数贷款为保证贷款,处置方式单一,催收追讨效果不明显,清收难度异常巨大。

第二,提高群众的信用防范意识,建立健全贷款审批机制和不良贷款监管机制,防止产生更多新的不良贷款。

大力加强信用知识宣传,提高民众对于征信记录的爱惜意识。建立健全贷款管理责任制度,包括贷款风险责任制度、审贷分离制度、贷款“三查”制度及贷款抵押制度等,使新增贷款建立在严格风险管理的基础上

第三,精确掌握金融相关法律法规,使得不良贷款处置有法可依。

在全社会大力普及宣传金融法律知识,真正树立金融法治观念。法律要适应金融创新的发展。金融创新是当今金融业的一大特色,《商业银行法》应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尤其是创新的经营行为作出补充规定和相应的支持。对《破产法》、《商业银行法》、《担保法》《贷款通则》等法律法规进行系统的学习,从法律上明确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权利,并赋予其更多的处置不良资产的途径和手段。

第四篇: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初探

不良贷款清收处臵工作探析

2004年,国务院第57次常务会议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陆续开办新业务,我行由单纯的粮棉油业务拓展到涉农领域业务,为农发行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传统的粮油购销企业由于历史原因包袱较重,随着粮食市场改革进一步深化,国有粮食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将包袱转移到了农发行,使得政策性贷款不良贷款比重较大,同时由于发展业务心切,加之长期从事粮棉油业务的影响,在评估、调查不太熟悉的情况下,简评估、粗调查,使一些贷款条件不成熟的项目进入了农发行门槛,以致使部分企业贷款形成了不良。

一、不良贷款成因分析

1、长期以来,农发行按照政策支持粮、棉保护价收购或准政策性收购,企业亏损挂账多,使我行背上了沉重的挂账包袱。同时不良的信用环境也助长了企业弄虚作假骗贷,甚至私自售粮挪用银行贷款的行为。

2、贷款运行机制不完善。农发行作为政策性银行,承担着支持粮棉收购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任务,在当前中央和全国上下致力于建设和谐社会和新农村的背景下,不能出现新的粮食、棉花“卖难”问题,否则,农发行难辞其咎。但目前的社会信用、金融信用及失信制裁体系尚未成熟,尤其对控制企业挤占挪用收购资金问题缺乏具体有效的政策制约,企业失信、违约成 本也太低。企业出现违规后,农发行没有可以用以进行有效处罚的手段,也没有一个政府部门能够立即“站出来”牵头主持予以处理,农发行仅有的停贷措施又不能轻易使用。

3、从目前武威分行情况看,国有粮食企业改制后,企业经营观念还没有得到彻底转变,从目前情况看,部分企业的改制,无非是原来企业的“翻版”,与新的形势下农发行新的信贷营销管理观念存在着不相适应的问题。部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抱守固有观念,缺乏竞争意识、危机意识,满足于传统的购销业务,不适应当前的市场化经济体制。在此情况下,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作为农发行的贷款客户,农发行必然成为执行政策和防范风险的双重被动者,如果严格按照企业风险承受能力发放贷款,全市相当一部分国有粮油购销企业因不具备贷款条件而难以取得贷款,可能引发农民“卖粮难”问题;如果降低贷款条件又可能助长企业非理性经营等行为,就可能进一步加大信贷风险。

4、受市场影响,借款人可能是内部经营不善、产品市场萎缩,亏损严重,企业资不抵债,故意逃废银行债务,缺乏还款意识。

二、当前不良贷款清收处臵工作的现状及难点

(一)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营举步维艰,不良贷款现金清收难度加大。长期以来,农发行的贷款主体集中在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随着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的深化,多数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营基本停滞,已无清收潜力。其余正常经营的企业由于受国家宏观 调控政策、粮棉油市场价格、自身经营机制等多种因素制约,经营利润微薄,自身消化能力有限,不良贷款现金清收难度越来越大。

(二)不良贷款处臵手段单一。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臵不良贷款的手段有依法清收、以物抵债、债务重组、债权转股权、打包出售、资产证券化、信托处臵、破产清算等。而农发行不良贷款处臵手段仅局限于现金清收、呆账核销、以物抵债及表外欠息减免。手段的单一性严重制约着农发行不良贷款的清收处臵进度。

(三)监管不力,致使农发行丧失最佳处臵时机。一是少数行仍存在“重贷轻管”的现象,贷后监管工作薄弱,不能及时发现贷款使用和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二是极少数行为了完成不良贷款“双降”和收息任务,放新收旧,掩盖了贷款的真实风险。当企业经营和支付发生危机时,已错过了清收处臵的最佳时机。

(四)信贷资产的法律保护缺失。主要表现在:一是虽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主渠道作用淡化,但作为政策性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依托国家赋予其粮食购销的特权,资金运用仍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使得政策性信贷资金安全难以得到保障,这也是农发行信贷资金被挤占挪用的根源所在。二是在国有粮食企业改制过程中,农发行债权的法律保护相对薄弱,农发行对企业改制过程中的经营活动缺乏有效的法律监督依据。三是出于对社会稳定等 政治因素的考虑,地方政府和司法部门对地方利益的偏袒现象仍然存在。农发行主张债权,依法起诉后,往往是赢了官司赢不了钱,保全信贷资产显得尤为艰难。

(五)以物抵债难,变现更难。一是在借款人和担保人无力偿还到逾期贷款时,银行为保全信贷资产,不得不降低以物抵债的门槛,导致其接受的抵债资产存在先天缺陷。如接受的房地产缺乏权属证明,不具备法定转让条件;有的抵债资产产权不明确,存在纠纷,根本无法处臵变现等。二是评估机构在自身利益的驱动下,高估抵债资产的价值,使银行在收取抵债资产时就蒙受了潜在的损失。三是由于接受的抵债资产大多质次价高,在处臵变现上涉及部门多,手续繁杂,抵债资产变现极其困难。四是银行受经营范围的制约,在收取抵债资产后,在规定时期内被动处臵变现,无法对抵债资产商业价值进行充分的调查论证和信息披露,使银行在处臵抵债资产时失去部分应得的收益。

(六)税收政策、法律法规支持不够,加大了不良资产处臵成本和难度。一是在不良资产处臵上,农发行与资产管理公司享受着不平等的政策待遇。资产管理公司在处臵抵债资产时享受免征增值税、营业税、契税、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多项优惠。而农发行在不良资产处臵上优惠政策很少,在接受和处臵抵债资产时重复征税,不良贷款处臵成本较大。如抵债资产从取得到处臵变现,需要交纳的税费多达10余种,占抵债资产价值的20%~40%。二是不良资产处臵面临诸多法律问题。恶意逃废银行债务 是形成不良贷款的主要原因,而目前法律尚未明确恶意逃废债务的行为人该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对其缺乏有效的约束、制裁,隐匿、转移财产行为屡有发生,使不良贷款有效处臵难以实现。

(七)风险监测体系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监测深度不够,缺乏对客户所处行业及二级行业的监测,缺乏对跨地区、跨行业的集团客户的监测。二是监测内容单一,缺乏对各个行业、各类贷款产品的违约概率和贷款损失率的监测。三是监测手段滞后,缺乏一套完整的信贷风险监测预警系统。

(八)专业人才匮乏。农发行在如何挖掘不良贷款的内在潜力和外部资源等方面尚未培养起自己的专业队伍,缺乏精通不良贷款处臵技术和操作的专业人才。

三、不良贷款清收处臵的对策建议

(一)突破思想束缚,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一是树立在发展中化解不良贷款的理念。要引导各级行树立“以营销促发展”的经营理念,充分挖掘客户资源,大力培育优质客户群,以新增优良资产来稀释、降低不良贷款占比,优化信贷资产结构。二是树立不良贷款商业化经营的理念。在不良贷款清收处臵中,要把不良贷款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与经营,通过对不良贷款企业和担保人的生产经营、担保情况、偿债能力的尽职调查,梳理分类,按照“依法合规、审处分离、集体决策、规范操作”的原则,制定处臵流程和方案,采取合适的处臵方式,将不良贷款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三是坚持业务发展和风险防控工作并重。按照“双降 工作导向不偏离,决心不动摇,力度不减弱”的要求,抓住业务拓展的机遇,争取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进一步做好不良贷款处臵工作。

(二)批量集中处臵政策性不良贷款,加快不良贷款处臵步伐。一是对存量不良贷款要按照政策性和商业性分项管理,分清财政消化和企业消化,采取不同的方案和措施予以清收。二是对政策性财务挂账,在国家和地方财政尚不能及时、足额消化的条件下,建议组建政策性资产管理公司,将这部分不良贷款予以剥离。

(三)抓住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时机清收盘活不良贷款。一是对尚处在改制中的粮食企业,坚持“债随资产走”的原则,鼓励其走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的路子,恢复生产经营,提高盈利能力,盘活农发行不良贷款。二是对改制到位的企业,签订还本付息协议,落实还款计划,根据企业资产状况和经营前景,给予适当的信贷支持,增加“造血”功能,帮助其搞活经营并做大做强,在以后经营的过程中逐步偿还不良贷款。

(四)创新不良贷款清收处臵途径。一是各级行要正视不良贷款规模大、占比高的现状,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主动把握机会,做到不良贷款处臵工作依法合规,有实有据,良性运转。二是创新机制,整合资源,营造不良贷款处臵的大信贷氛围。结合不良贷款处臵“多头关联、相互制约”的实际,树立“着眼全局、相互配合、多方协调、提高效率”的大信贷观念,综合 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推动不良贷款处臵工作的全面开展。三是创新处臵手段,探索处臵新模式。研究和实践一切有利于不良贷款处臵的合法手段,充分借鉴国内外金融机构先进的处臵手段和经验,采取分散自主处臵和集中批量处臵相结合,灵活运用依法清收、呆账核销、以资抵债、表外利息减免、破产清算等常规处臵手段,积极探索打包出售、分包托管、资产证券化、信托处臵等新模式,提高不良贷款的处臵效率。

(五)积极争取不良资产处臵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一是政策支持。建议出台相关政策,提供适当财政支持,由政府引导农发行实现不良贷款的大规模处臵,彻底解决不良贷款隐患。二是税费优惠。建议比照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农发行在处臵不良贷款过程中给予税收优惠。三是建议以立法的形式规范政策性银行不良贷款管理,通过相关的法律规定切实保护政策性银行债权利益。

(六)加强信贷管理。一是要做到业务发展和不良贷款处臵并重,培育“风险与收益匹配”的价值取向,规范经营行为,防止以信贷资本为代价,过分追求当期收益,积累信贷风险,产生大量新增不良贷款。二是坚持“既有进,又有退”的信贷策略,严格贷款资格认定、客户评级及授信管理工作,不断培育巩固优良客户,果断淘汰劣质客户。三是坚决杜绝滥用借新还旧,隐匿潜在的贷款风险,造成信贷资金的沉淀和损失。

(七)改进信贷风险监测,强化风险预警机制。一是延伸监 测深度,拓展监测范围。贷款质量监测要“纵到底,横到边”,对机构的监测要直接到经营行,对行业的监测要直达二级行业。要进一步细化对信贷产品的监测,将违约概率和损失率纳入监测指标体系,提高信贷风险定价的科学性。二是推进“两个转变”,丰富监测内容。首先,实现由对单一对象的风险监测向对资产组合风险监测的转变。基于信贷风险在行业之间、区域之间和产品之间的相关性,运用科学手段判别其相关程度,从而将单个行业、单个区域、单个产品的风险监测提升到信贷资产组合风险的监测,以便更为科学、准确地判断资产整体风险程度;其次,实现由单纯的风险监测向风险与收益的整体监测的转变。风险与收益是信贷资产的正反两面,只有对风险与收益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更为理性地识别风险、控制风险和承担风险;再次,基于CM2006系统、开发信贷风险管理系统,集风险监测、风险预警、不良资产处臵为一体,运用科学的数学计量模型,整体评价信贷资产风险以及不良贷款处臵时机。

(八)加强不良资产处臵队伍和机构建设。一是要充实、壮大不良贷款处臵队伍,配备足够的懂法律、懂业务、懂技术的专职人员。二是建立省、市、县行三级处臵机构,在狠抓清收处臵的同时,应加强督导,加强与外部有关同级部门的沟通与联系,为不良贷款处臵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制订、完善不良资产处臵专项奖励办法,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信贷人员处臵不良贷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五篇:清收处置XX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清收处置XX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XX农村商业银行是XX县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多年来,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宗旨,截至2020年11月末,XX农村商业银行共有营业网点XX个,在岗员工XXX人,各项贷款余额XXX亿元,贷款份额占全县金融机构的42.43%,各项存款余额XXX亿元,存款份额占全县金融机构的33.12%。2014年改制以来,业务规模和市场份额多年来居县域金融机构首位,有力地支持了我县经济建设,发挥了金融主力军作用。但受经济下行、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目前农商行不良贷款占比高、余额大,金融风险隐患较为突出。

为防范化解农商行风险,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根据《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防范化解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指导意见》(X政办〔2020〕3号)文件,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防范化解农商行风险协调会会议有关精神,化解农商行不良贷款占比高、余额大、金融风险隐患较为突出问题,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清收处置农商行不良贷款专项行动,对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国家公职人员等群体拖欠贷款进行彻底清收;对农商行涉诉类贷款给予重点帮助;对恶意逃废债行为实施联合惩戒。打造诚信XX,树立国家公职人员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形象,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成立组织

为帮助农商行做好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工作,成立XX县清收处置农商行不良贷款专项行动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全县农商行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工作。

三、清收范围

全县农商行所有不良贷款,做到应收尽收,对以下贷款重点清收,集中处置:

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自借及担保不良贷款。

全县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村(社区)、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及其家属(以下简称“公职人员”)、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其家属(以下统称“两代表一委员”)逾期拖欠农商行贷款和为他人担保逾期未还的贷款。

四、工作措施

各乡镇、县直有关单位要站在更加有效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营造良好金融环境的高度,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帮助XX农商行做好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工作,支持农商行更好的发挥服务“三农”主力军作用。

第一阶段:2021年4月1日至2021年4月31日

明确重点,对国家公职人员、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乡镇和村组集体等群体拖欠贷款进行全面排查催收,落实清收处置进度。

1.对拖欠XX农商行贷款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村(社区)、公职人员、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代表等群体,督促其限期还贷,公职人员不良记录未纳入征信的,县农商行及时补录征信系统。按照《监察法》《公务员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要求,对有能力不还、有欠贷事实拒不认账等恶意拖欠贷款的,按照相关规定给予处分;对涉嫌违法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21年4月31日前,县农商行向借款(担保)单位和借款(担保)个人送达贷款催收通知书和担保贷款催收通知书,界定偿还责任,并取得催收回执。对收到催款通知书10日内,配合处置或主动归还贷款的单位和个人,利率给予适当优惠,不执行加罚息。

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自借和担保贷款的偿还责任界定:借款人按催收通知书偿还贷款本息;目前暂无能力偿还的,要结清利息,制定书面分期还款计划。为他人担保贷款的担保人,应督促借款人偿还贷款本息,对借款人逾期不能归还的,担保人应承担相应责任。

2.截至2020年12月末,XX农商行涉及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乡镇和村集体组织自借不良贷款金额6381.13万元,由审计局审计确认。其中主要集中于乡镇及村集体贷款,最早借款日期1961年,涉及政府部门调整、主要负责人调整等多种原因,迟迟未能归还到位。

考虑到以上历史遗留不良贷款(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与乡镇和村组集体自借不良贷款)由原借款单位归还难度大,要确保2021年4月底清偿到位,可通过XX农商行向XXXX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放10年专项贷款方式予以置换,利率按现LPR基础利率减100BP执行(现LPR基础利率为4.65%,减100BP执行3.65%)。对企业有固定资产或其他资产的,可将其资产处置变现纳入未来还本付息资金来源上。具体金额以审计局审计结果为准。

第二阶段:2021年5月1日至2021年5月28日

强化执行,对XX农商行涉诉类贷款给予重点帮助。2021年4月31日前,各乡镇人民政府要积极配合县法院、县检察院等司法机关对XX农商行涉诉类贷款进行处置,县农商行配合与司法机关对存量涉诉类贷款进行梳理,确定任务目标。2021年5月1日至2021年5月28日落实对以上梳理涉诉类贷款处置。一是对法律关系清晰的农商行涉诉类贷款案件,协调人民法院依法快速立案、审判、执行、结案,提高审结、执结率。二是对农商行已经胜诉而未执行的案件,协调人民法院加大执行力度,强制执行。

三是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和暴力抗拒执行的,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加强配合,加大惩处打击力度,灵活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依法强制执行。

四是法院要加强与金融机构、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的配合,将财产变现或实现债权作为突破口,丰富调查手段,实现涉诉案件快速执结。

第三阶段:2021年6月1日至2021年6月15日

严肃纪律,督促还贷。对有还款能力仍拖欠贷款(自借或担保)恶意不还的国家公职人员,由组织、人社等部门联合对其采取“三停五不”措施(即停岗、停职、停薪;不提拔、不调动、不评先、不加薪、不晋级)。“三停”期间,其所得收入除保留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工资外,其余部分由所在单位扣划还贷。“停薪”时,经当事人同意后,财政部门核发工资的工作人员,由财政部门依照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扣划工资人员名单按月扣划,转入农商行账户用于冲减其贷款本息;非财政部门核发工资的工作人员,由其工作单位依照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扣划工资人员名单按月扣划,按月转入农商行账户用于冲减其贷款本息。对相关单位弄虚作假不予扣划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违规违纪和拒不归还贷款的国家公职人员,纪检监察机关要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触犯法律的要移交司法机关,对工作中发现党员干部涉嫌违规违纪的线索及时移交纪检监察机关。

第四阶段:2021年6月15日—2021年6月31日

总结验收、表彰奖励。2021年6月对清欠工作进行总结。县政府将对在清收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在清收工作中工作不力,清收效果差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对相关责任人员严肃追究责任。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清收处置不良贷款的重要意义,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日程,进行专题研究,采取有力措施,重点帮助支持。

(二)加大宣传力度。

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本次清收行为的宣传力度,宣传部门要协调新闻媒体对拖欠贷款、恶意逃废农商行债务的欠贷人进行公开曝光,充分借助社会舆论力量督促借款人归还贷款。法院要继续加大对失信被执行人的曝光力度,定期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失信人员高消费活动及融资活动,形成震慑力。

(三)做好配合督导。

县政府领导小组要及时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各尽其责,协同发力,通过采取联合惩戒措施,帮助县农商行做好清收处置工作,同时,要加大检查督导力度,确保清收工作扎实推进,取得预期成效。

附件:XX县清收处置农商行不良贷款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附件

XX县清收处置农商行不良贷款专项行动

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XX(县政府县长)

副组长:XX(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成员:XX(县政协副主席、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

XX(县法院院长)

XX(县检察院院长)

XX(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公务员局局长)

XX(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XX(县公安局政委)

XX(县人社局局长)

XX(县财政局局长)

XX(县住建局局长)

XX(县审计局局长)

XX(XX集团董事长)

XX(县人行行长)

XX(县农商行董事长)

XX(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XX(XX镇镇长)

XX(XX镇镇长)

XX(XX镇镇长)

XX(XX镇镇长)

XX(XX镇镇长)

XX(XX乡乡长)

XX(XX镇党委副书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县财政局(金融办),由XX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XX、XX同志任副主任。负责全县清收工作的统一调度,定期通报考核。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协调配合,为清收处置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经济开发区、各乡镇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协调推动辖区清收处置工作有效开展。

下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及监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及监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

    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 届: 2015届 专业:工商管理学生姓名:学号:2011610023 指导老师:李淑钗 职称: 讲师2016年3月我国商业银行不......

    浅谈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催收和管理

    浅谈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催收和管理 摘要:随着我国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银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在净利润增长放缓的同时,银行业所承受的资产质量压力却有增无减。......

    打包处置不良贷款经验

    打包处置不良贷款经验首先,选定拟打包处置不良贷款的范围,在此基础上成立调查小组,对拟打包处置的不良贷款进行尽职调查。按五级分类形态分为可疑或损失类不良贷款,符合以下六大......

    不良贷款处置的经验

    不良贷款处置经验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多年来形成的不良信用风气的影响,这种不良风气就像“瘟疫”一样在社会上“传播”、形成不少贷户恶意逃债、赖账的发生......

    不良贷款资产处置主要处置方法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曾今国有商业银行的降低不良贷款率主要利用......

    如何处置现有的不良贷款

    如何处置现有不良贷款 (一)体内消化 1.强化管理。分清造成不良贷款的原因,加强信用社内部管理。首先,加强与当地党政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其理解、支持,协调清收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

    关于国有商业银行股改过程中个人不良贷款处置有关问题的通知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国有商业银行股改过程中 个人不良贷款处置有关问题的通知财金〔2005〕第114号2005年11月10日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解决措施

    戴相龙:转换商业银行经营机制 解决不良贷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1年11月01日 17:28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1月1日电(记者张旭东):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今天在此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