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过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调查

时间:2019-05-13 08:06: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过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调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过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调查》。

第一篇:我过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调查

我过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调查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从起步到今天,已经基本上走完了它的磨合期,克服瓶颈的制约进入加速发展的阶段,让其对扩大内需产生强大的拉动力量。为了引导居民正确认识并逐步接纳个人贷款消费方式,实现拉动内需的目的及银行拓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领域以实现自身利益的需要,银行业应积极向社会推广个人消费信贷模式。

据中国银监会初步统计,截至2010年二季度末,我国境内商业银行(包括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不良贷款余额4549.1亿元,比年初减少425.2亿元;不良贷款率1.30%,比年初下降0.28个百分点。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达186.0%,比年初上升31.0个百分点。从不良贷款的结构看,损失类贷款余额649.1亿元;可疑类贷款余额2226.7亿元;次级类贷款余额1673.3亿元。

分机构类型看,主要商业银行(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839.8亿元,比年初减少424.7亿元,不良贷款率1.30%,比年初下降0.29个百分点。其中,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247.7亿元,比年初减少379.5亿元,不良贷款率1.46%,比年初下降0.34个百分点;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92.1亿元,比年初减少45.1亿元,不良贷款率0.80%,比年初下降0.16个百分点。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60.7亿元,比年初减少16.2亿元,不良贷款率1.11%,比年初下降0.20个百分点。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88.2亿元,比年初增加17.1亿元,不良贷款率2.34%,比年初下降0.43个百分点。外资银行不良贷款余额60.4亿元,比年初减少1.4亿元,不良贷款率0.72%,比年初下降0.14个百分点。

同时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6月末,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在内的我国境内商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达134.3%,比年初上升17.9个百分点。

分机构类型看,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4435.8亿元,比年初减少429.5亿元,不良贷款率1.74%,比年初下降0.70

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763.5亿元,比年初减少444.8亿元,不良贷款率1.99%,比年初下降0.81个百分点;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672.3亿元,比年初增加15.2亿元,不良贷款率1.03%,比年初下降0.32个百分点。

其他商业银行中,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485.1亿元,比年初减少0.3亿元,不良贷款率1.85%,比年初下降0.48个百分点。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92.8亿元,比年初增加1.4亿元,不良贷款率3.20%,比年初下降0.74个百分点。

不过,数据显示,境内外资银行不良贷款余额67.7亿元,比年初增加6.7亿元,不良贷款率1.03%,比年初上升0.19个百分点。

中国收紧政策下中小企业融资更加困难.中国银监会周四晚间称,将逐步实施对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差异化监管政策,其中包括发行专项金融债进一步拓宽小企业金融服务的负债渠道、放宽小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等举措.银监会相关负责人称,为激励商业银行开展小企业金融服务,还将适当调整非现场监管指标,对小企业不良贷款比率实行差异化考核方式,适当放宽对小企业不良贷款比率的容忍度等.“支持大中型商业银行推广'信贷工厂'模式,实现小企业金融业务的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批量化.”上述人士称,银监会将继续对小企业信贷增长进行动态监测,完善对小企业的信贷保障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鼓励中小银行有序实践“地缘信贷模式”.为收紧流动性,央行自去年初以来,已经三次加息,并八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9.5%历史高位,银行放贷“冲动”受到抑制.此前,中国证券报称,为引导信贷资金流向中小企业,监管机构正在研究适当降低小企业贷款和涉农贷款计入银行一般风险资产权重,目前这一权重约为100%;如果该权重降低,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现有资本充足率水平,一定程度缓解银行再融资压力.银监会提供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末,中国银行业小企业贷款馀额达到

7.27万亿元,占全部企业贷款馀额的24.01%.共有109家银行设立了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主要银行业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的新增贷款已超过全行新增小企业贷款的60%,部分银行小企业贷款占其全部贷款馀额的比重已达80%以上.(春节前后过山车式的行情让很多人看不懂。就在所有人都认为上证综指2656点的缺口必补之时,指数又掉头向上,并有突破平台之势。

个人认为,虽然股票市场的此轮反复有宏观数据好于预期的因素,但最为重要的还是资金面变化的过于剧烈,这大大加剧了股票市场的震荡。实际上,去年12月下旬的下跌与今年1月下旬的下跌类似,均与资金面的异常紧张直接相关。2010年12月下旬,资金银行间市场7天回购利率一度超过6%,而隔夜的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也达5%的高位;今年1月下旬,资金的紧张程度更是史上罕见:7天回购利率突破8%的历史高位,而隔夜SHIBOR则在1月27日达7.9997%,而且,隔夜SHIBOR连续停留在5%以上高位的天数达9天!从SHIBOR于2006年诞生的那天起,隔夜利率超过8%的只有一天,即2007年10月中石油A股申购日,但是,当时利率连续超过5%的天数只有两天。

或者可以说,这样的资金紧张程度堪比金融危机。实际上,在次贷危机最严重的时刻,由于金融机构均担心资金可能受到损失而不融出资金,LIBOR(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大幅走高,但隔夜LIBOR最高也只达到6.88%的水平。而彼时彼刻,我国隔夜SHIBOR仅为3.2%。金融机构资金紧张如此,股市又怎能不暴跌?

除了对资本市场产生过大的冲击以外,这一轮货币紧缩政策还有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存贷款利率作为我国基准利率的地位。

按理说,基准利率应该是金融市场上具有普遍参照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资产价格均可根据这一基准利率水平来确定。而在去年12月下旬以来,货币市场利率剧烈波动,很显然,商业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已经无法对其它利率起基准作用,而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化,也与其脱钩。

现状说明,我国货币市场的利率正在对经济和金融市场发生越来越重大的基准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并最终过渡到让货币

市场利率成为基准利率。如果能实现像美国等金融市场领先的国家一样,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定在一个市场化的利率之上,资金面的变化就趋于可控,金融市场的运行将会平稳很多。

而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完成之前,在货币调控上,我们也可以在调控手段上进行一些改进,以避免政策对资金面、对市场产生过大影响,比如: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幅度可以从每次0.5个百分点降为0.25个百分点,提高频率。另外,在货币市场波动过大的情况下,央行及时通过公开市场进行货币的吞吐,以稳定市场。

回到股票市场的话题。虽然由于节后资金面快速放松,市场随之出现了明显的反弹,但依然有很多人担心,货币政策今年可能收得过紧,从而导致经济下滑。个人认为,要判断货币政策是否超调,最重要的就是看清政府调控的底限。这个底限不是CPI,也不是GDP,而是不良贷款。由于2008年底至2009年,我国商业银行发放了大量为配套4万亿元投资计划的贷款,而这些贷款均为中长期贷款,只能不断发放。如果一旦停贷,项目就会成为烂尾工程,而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也会大幅回升。这是政府所不能容忍的。

由此判断,今年贷款投放最终的运行结果还会比较正常,个人预计,全年贷款发放量还会在7.5万亿元至8万亿元之间,这比市场目前的预期还高一些。从目前看,市场对于宏观经济的复苏基本已没有太大分歧,那么,资金面就是行情能否真正产生的关键,而在本轮宏观调控未结束之前,资金面的波动还会出现,但像节前这样的紧张恐怕不会再有。

第二篇: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

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

届:

2015届

业:

工商管理

学生姓名:学

号:

2011610023

指导老师:

李淑钗

称:

讲师

2016年3月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

[摘要]近年来银行不良资产持续膨胀,巨额不良贷款的存在依靠银行自身的力量难以解决,并且制约金融体制的改革和进一步对外开放,在一定条件下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会危及国家金融安全。伴随着金融全球化的进程和加入WTO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银行业的风险也将随之加大。我国长期以来积累的不良贷款主要是由于旧有体制造成。除此之外,政府、银行和企业作为利益相关者也对不艮贷款的形成负有一定责任。随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和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不良贷款呈现出新的特色。笔者就不良贷款成因的特殊性、不良贷款治理过程、及其治疗后果等思路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论文首先阐述了商业银行的重要地位和历史包袱;其次分析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原因;最后,给出了降低不良贷款的对策;论文认为,我们应该减少政府对银行的干预,让商业银行真正按商业原则经营,成为真正的银行。

[关键词] 不良贷款;成因;债转股;对策

The causes of non-performing loan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non-performing assets of banks and huge non-performing loans relies on the presence the bank's own strength is difficult to solve, and control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reform and further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in certain conditions the systemic risks in the banking system will endanger the country's financial security.With the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process and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after the pace of China's financial system reform to accelerate the, banking risk also will subsequently increase.China's long-term accumulation of non-performing loans is mainly due to the old system.In addition, the government, banks and enterprises as stakeholders on the formation of Gen loan bears some responsibility.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Asset Management Co financial and Commercial Bank shareholding reform, non-performing loans has shown new features.The author put forward his own views on the particularity of bad loans, the management process of bad loans, and the results of treatment and so on.First of all,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mportant role and historical burden of commercial banks;second,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non-performing loans of commercial banks.At the end of the paper, reducing non-performing loans measures.Author considers that we should reduce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in the banking, commercial bank according to the real commercial principles, business and become the real bank.[Key words] Loans Causes Debt Countermeasures

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一、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原因探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一)政府行政干预不良贷款是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二)银行的负债经营管理不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三)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行为对不良贷款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危害探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一)不良贷款危及国家金融安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二)不良贷款影响商业银行的改革进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三)不良贷款阻碍银行业及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三、降低不良贷款的对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一)运用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来平衡不良贷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二)采用债转股解决银行不良贷款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三)利用上市将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降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结

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致 谢 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参考文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近几年来,由于国家财力所限,只能依靠银行扩大信贷投放资金,一些企业盲目扩大投资,造成企业利润率低,重复贷款,占了大量银行贷款。银行信贷质量的下降增加了通货膨胀的风险。目前四大银行的不良贷款总量偏大,不良贷款结构严峻,关注类贷款大量增加,不良贷款的表现形式也更加复杂,信贷风险期不仅仅表现在表内业务的长短期贷款上,表外业务如梦担保等中间业务所包含的信贷风险也不断增加。巨大的不良贷款酝酿着经济危机,因此,分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找出合理的对策,是很有必要的。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改革发展,商业银行纷纷大量的发放贷款,把钱大量的贷给了国内的大企业、房地产商,使国内的房地产价格和股价飞速上涨,接着又以这些高估了的房地产和股票作抵押继续向这些企业贷款。我国的不良贷款问题由来已久。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资料表明,2006年底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余额为 5.3 万亿元,不良资产比重在 20%以上。2007 年底根据“一逾两呆”的分类标准,我国银行的不良贷款比重已达 25%。可以说,我国银行系统不良贷款的问题已到十分严重的地步,而作为主体的商业银行的形势更为严峻。2013年初,我国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额为 3.2 万亿元,其中四大商业银行就占1.8 万亿元。2014年末,主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为 2.44 万亿元,比年初减少1906亿元,不良贷款的比例为 17.80%,比年初下降 5.32个百分点。其中,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仍达 20.36%,政策性银行不良贷款率为 17.39%,股份制银行不良贷款率为 7.92%。笔者认为,这些数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银行业贷款质量的稳步提升,但是由于 2013 年我国新增贷款 2.99 万亿,也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稀释不良贷款的作用,因此不良贷款率的进一步降低,仍然是我国银行业改革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目前随着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的扩大,不良贷款率在下降,可见贷款规模同不良贷款率呈反比的,但我们也不能简单的将两者的关系理解成:贷款规模越大,则不良贷款率越低;贷款规模越小,则不良贷款率越高,归根结底,不良贷款率的高低从根本上还是跟信贷质量有着最密切的联系。其中,表1为2014年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增长率和不良贷款上升率。

一、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原因探析

(一)政府行政干预不良贷款是主要原因

四大商业银行都是国家独资银行,政府常常干预不良贷款。2004年,中国政府出资救助四大银行,但异乎寻常的注资方式和非常规的渠道(动用中国的外汇储备)使一些分析师认为,这仅仅会助长银行长期以来的盲目放贷行为。最重要的问题是,此次注资限定不能用于冲减不良贷款。这笔资金是以美元方式注入的,这对调整银行的资本机构是有益的,但对冲销人民币不良贷款毫无用处。从这可以看出,银行内大量的不良贷款中行政干预发放的贷款的比例是相当高的。可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政府有时把商业银行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部分,经济过热时让其压缩贷款,经济萧条和需求不足时又让其增加贷款。在财政收入大幅提高的同时,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投资需求进一步膨胀、货币信贷增长仍然偏快、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等问题。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为了防止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缓解不良贷款,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健康发展。但我们不应忽视准备金率上调的隐性含义,即经过了这些宏观调控举措,中国的经济仍处于过热的风险之中。上调准备金率造成的严重后果之一,是银行被迫调整资产负债表,被迫将越来越多的资产转为央行的负债,无法自由放贷、自定利率的结果是使得银行资产劣质化,导致银行不愿意吸引过多的存款,然而不良贷款又没有办法真正的下降。

第二,中央级政府把商业银行贷款于财政资金的替代。例如在安排大型项目建设计划时,部分资金缺口留给商业银行贷款安排;援助性贷款,例如灾后贷款、工人安定团结贷款;政策性的扶贫贷款,等等。

第三,地方政府的干预手段和形式很多。各级政府通过指令性贷款、强制贷款、关系贷款、强制担保等手段干预金融机构的业务。例如通过现场办公,帮助项目取得银行贷款,导致政企不分,官商套取贷款不还,有些行为实际上是严重的金融腐败。各级地方政府想方设法向银行施加压力,以便为本地区争取到更多的政策性贷款;在清理银行不良债权的过程中,则对本地企业竭力维护,甚至帮助企业通过破产清算等途径逃废银行债务。利用地方司法部门帮助地方企业逃废贷款债务

(二)银行的负债经营管理不当

“银行是企业,不是政府的提款机。”这话听起来有些刺耳,但实际上,目前商业银行仍在不同程度上扮演着提款机的角色。本来银行就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货币资本商品的企业。但由于货币资本商品是价值形式,与千差万别的普通商品不同,资本商品具

有同质性,体现了购买能力。这种同质性在经济运行中货币的数量多少,直接影响市场供求,这就使银行具有二重性,既是企业,又直接影响经济供求总量的平衡,具有宏观经济调控的功能。在公有制银行体制下,各级行长必然以贷款为筹码作交易,交易对象可能是各级政府,高级官员,也可能是非政府企业或个人。决策权过分集中,对经营决策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组织结构不合理,依然具有行政色彩,机构庞杂,环节众多,责权不明确;稽核审查制度不健全,不规范的信贷行为时有发生。

此外,没有规范的财务会计制度和财务统计信息披露制度。金融机构内部上下之间也不知道真实信息,业务经营的透明度极差,违规经营、账外账现象普遍。此外,商业银行“自愿”的不良贷款。有许多贷款在发放之时就知道收不回来,从银行方面看完全是“自愿”造成不良贷款。这里边有个人行为,也有机构行为,有与地方政府、企业的交易行为,也有以贷谋私、违法行为。

(三)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行为对不良贷款的影响

从宏观体制上讲对不良贷款的影响,计划经济体制下资金实行供给制,无风险约束的影响。银行的放款意识不强,只是政府部门的出纳;另一方面,企业经营由政府计划,产品的销售也由计划决定,企业没有压力。但自从实行改革以来,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竞争和优胜劣汰的机制使企业受到市场的冲击,有些负债经营的企业大量亏损,在银行的账户上则表现为不良贷款的增加。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银行替财政还账。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上,以往受体制的约束,国有企业只重视向国家上缴利润,忽视自身积累,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缺乏资金。现在,面对市场竞争,要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难以得到上级拨款,只有依靠银行大量贷款。一旦企业效益滑坡,债务负担就会增大。可以形象地说,传统的利润分配体制对企业的“抽血”,在新体制下由银行承担了“补血”、“输血”的任务。同时,传统财政体制下不重视呆帐的冲销,银行提取的呆帐准备金比例也很低,冲销就更少,致使呆帐越积越多。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提高了呆帐准备金的提取比例,但也很有限,实际上不仅无法对付过去遗留的呆帐,也难以应付不断新增的呆帐,因为国有企业中仍存在一大批没有转轨变型的企业,不良贷款仍在大量出现。

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危害探析

我国不良贷款已成为我国金融机构沉重的包袱,成为我国金融体系安全稳健运行 的最大隐患,是我国最大的金融风险源。有以下几点。

(一)不良贷款危及国家金融安全

中商业银行,无论是国有商业银行还是股份制商业银行,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银行的贷款产生不良,就意味着贷款利息不能按时或足额收回,甚至本金也难以或无法收回时,这就导致银行的利息收入减少,另外由于贷款本金可能也无法收回这就从一矩意义上在潜在地吞 着银行资本金。因此,不良贷款过高是金融风险的一种表现方式,当金融风险达到某个临界值的时候,就会引发金融危机。因此为了避免金融危机的发生,必须进行金融体制的改革。金融体制的改革最主要的是银行体制的改革,大量银行不良贷款的存在,为中国银行体系的稳定带来隐患,也大大的阻碍了中国金融体制的改革进程。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率已经上升到很高水平,明显高于警界线,直接危及到国家金融安全。但这样不仅不利于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还蕴藏着一定的金融风险,影响到我国银行业的支付能力及金融稳定,危及国家金融安全。尤其是以国家信誉作担保的商业银行如果在不良贷款等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之前,就进行股份改造,这种由巨额不良贷款带来的支付能力不足而引起的流动性风险更会暴露无遗。虽然为提高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政府先后采取了注资、剥离等措施,但这都不是从根本上解决不良贷款的问题。面对外资银行大批量入住中国金融市场,如果我国银行业在处理不良贷款问题上仍組酷不前,势必将影响我国银行业的自主与安定。

(二)不良贷款影响商业银行的改革进程

事实上,银行的资倍取决于它的资金经营及实力,如果银行不良贷款增多,收益能力下降,必然影响到银行的资倍状况,现金流入减少,筹资成本增加严艰到支付困难就会发挤兑,引发银行危机,迫使银行倒闭。从2006年的12月13日开始,外资银行在人民币业务方面将可以享受和商业银行完全相同的待遇。换句话说,所有商业银行可以经营的人民币业务,不管是面向企业客户还是个人客户的业务,外资银行全部可以经营。从那一天开始,每一个中国人都可以把自己的人民币存到花旗,汇丰,渣打等任何一个银行,没有人能够阻止。这些国际银行巨头和国内的银行比较起来,国际银行巨头的知名度和信誉度更有优势。由于外国银行与商业银行相互竞争,再加上国内股票市场活跃度加大,商业银行的存款来源就大面积缩水。“投资”这两字,已成为很敏感的话题。商业银行既受到外资的竞争,又因为股票市场火暴,所以本身存款大福度的缩水,目前最主要的是努力增加业务,维持生存,已经顾不上提高其竞争力。

(三)不良贷款阻碍银行业及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当前,有存才有贷,银行贷出去的款项主要来自储户的存款,如果不良贷款过多,银行原本计划将到期的贷款收回用以支付到期的存款,但由于无法收回或不能按时收回,导致无法支付,从而发生支付危机。不良资产的存在是长久以来的事,但银行之所以一直都没出现存款支付问题,是因为其有强大的靠山——国家,才能吸收到大量的新存款来支付旧存款。这一方面使得银行产生依赖性,不去想办法吸收存款,而是“守株待兔”地等储户来存钱,久而久之将会导致银行内部人员丧失工作热情和创新意识,一切变得机械。而且,假如当某天有不可抗拒的情况发生,如战争,天灾等,将会使得银行的新存款急剧下降,旧存款的支付面临困难,借款人到期得不到存款用以维持生产经营,由各行业组成的链条只要断掉任何一节,其他的也将无法继续转动,从而导致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受阻。

三、降低不良贷款的对策

在改革中就必须从多方面入手,综合加以治理。既要注重源头的控制,防范新的再度产生或扩大,同时,又要做好现有存量风险的化解,两者都不可偏废。

(一)运用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来平衡不良贷款

目前,国内银行控制不良贷款比例要求提高,即便银行能够很好地识别不良贷款的风险,但如何对风险予以确切地定价也是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后摆在我国银行面前的一个挑战。在公开交易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集合竞价的竞争性定价中,投资者只是价格的接受者。但利率市场化后的银行不同,尽管存在竞争,但在对某一具体的企业发放贷款时的风险定价的竞争并不是完全的,银行并不是价格的被动接受者。但在利率管制下,中国的银行业没有对风险进行自主定价的余地,因此,长期以来,中国的银行并没有开发出相应的风险定价技术。合理的风险定价既要保证银行所承担的风险得到应有的补偿,同时也应保证风险定价不要太低而产生新的逆向选择。于是就让市场这只看见的手来发挥作用吧。

随着中国进入WTO,经济转型步伐的加快和经济全球化压力,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运用财政政策解决银行体系的不良贷款问题,应逐步成为财政政策的重点。任何解决银行不良贷款的方案,都必须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即在中国现有的银行体系中,不良贷款实际上是银行资产的亏空。然而单靠银行的自身盈利能力难以消解数额巨大的

贷款呆、坏账。剥离银行的不良资产,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政府为防范金融风险而实行的金融调整政策。通过设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接收、管理、处置银行划转不良贷款,最大限度地保全资产,减少国有资产损失并通过合并收购、资产重组、债转股和股票上市等方式盘活不良贷款所对应的不良资产,以实现在一定时期内逐步化解银行不良贷款问题。

(二)采用债转股解决银行不良贷款问题

企业重组是从根本上解决不良贷款问题核心的环节。只有企业搞活了,企业的经营状况才能发生转变,相应的银行的不良贷款就会逐级向好的方面转化。对于由银行不良贷款所构成的企业,国家实行特殊的企业重组和改造政策,这包括:第一,允许这些企业突破所有制结构限制,实行合并与收购,把它们作为国企改革的优先发展部门。第二,允许这些企业依据行业特点和产品特点进行民营改造,或者实施职工持股制度。第三,允许出售存量资产。由国家统筹分类不良贷款所对应的企业资产状况,对于重叠的企业和产品可以按行业和地域重组;对于需要退出的行业,可以折价变现等。第四,允许这些企业优先实施激励机制,如四中全会文件中所提出的年薪制,股票权制和利润挂购分成的奖励制度。奖励比例可以提高,足以对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节约成本,开拓市场起到激励与约束作用。

(三)利用上市将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降低

商业银行要改造成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的银行,确非易事,不是一上市就能行的。虽然上市不能够完全的解决目前不良资产的存量问题,但为了上市,商业银行需要实施“多管齐下”的措施,提高资本充足率,降低不良资产率。所以上市可以部分解决不良资产问题和补充资本充足率,然而上市的目的决不仅仅是解决不良资产和补充资本金。而要通过上市进行股份制改革、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以控制和解决不良资产的增量问题,从而提升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所谓上市喜人,就是中行、交行、建行在香港上市后,招行、工行也跑步进入香港市场,从这些国内银行2006年的中期报表来看,其资产迅速上升,资本充足率都达到了10%以上,而不良贷款率则下降4%。上市是一把双刃剑,从正面看,可以改善银行的股权结构、增强资本实力、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商业银行通过上市成为公众公司后,其公司治理和经营管理将会完全暴露在资本市场和社会舆论的严格监督之下,处理得好,将大大推动银行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锻炼和提高银行的市场适应能力,有利于银行的长远发展;处理得不好,则将在严酷的竞

争中被市场所淘汰。由此可见,商业银行通过上市,在资本市场的监督和检验下,对现有运行机制和股权结构进行彻底的改造,巩固财务重组和公司治理改革的成果,防止不良贷款出现反弹,使我国的不良贷款真正的降下来。

综上所述,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的产权结构和政府角色定位,同时,银行本身的产权关系的模糊、资本非人格化,公司治理结构缺陷和经营管理不善等内部机制上的漏洞,是造成不良贷款产生的又一重要原因。因此,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可分为政策性不良贷款和经营性不良贷款两类。其中政策性不良贷款是由于政府行为在信贷分配中过度介入,因政策不合理所形成的不良贷款;经营性不良贷款则是由于银行在信息不完全、信贷评估失误以及内部控制不严所造成的结果。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由于多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上一直受到政府的巨大干预。而银行本身的经营管理结构和机制不够现代化,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不断升高。以至于开始全面影响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所以,我们应该减少政府对银行的干预,让商业银行真正按商业原则经营,成为真正的银行。同时在银行内部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在根本上解决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

致 谢 语

本论文是在老师指导下得以完成的,老师对课题的选题、指导等各个环节都注入心血,在我的整个论文过程中给予全程的指导。老师经验丰富、治学严谨、待人真诚、和蔼可亲,他的为人师表以及对科学一丝不苟的作风让我获益匪浅。老师不仅对工作认真负责,还时刻关心我的学习、工作、生活,使我得以顺利地完成此次毕业论文。在此毕业论文完成之际,谨向我的指导老师致以由衷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参考文献]

[1]胡兵.论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化解[D].西南财经大学,2000.[2]易红.论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防范与法律救济[D].湘潭大学,2003.[3]陈红艳,张琳,孙玉玲.商业银行贷款集中的实证研究-基于羊群效应视角[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01:86-89.[4]梁秋霞.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2,01:69-74.[5]张婕妤.试析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J].知识经济,2012,01:62-63.[6]罗丽萍,劳颖.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探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12:54-56.[7]王海兵,郎铸.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3,11:55-59.[8]方秋月.关于不良贷款“撇账出表”的思考[J].金融会计,2015,03:27-32.[9]李宏瑾.不良贷款、经济增长与制度[J].金融评论,2014,05:1-15+123.[10]刘毅,孙碧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清收中的虚假诉讼研究[J].南方金融,2015,03:90-95.[11]舒冰青.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4,18:30-31.[12]段浩.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法律规制[J].运城学院学报,2015,02:68-71.

第三篇:浅谈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催收和管理

浅谈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催收和管理

摘要:随着我国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银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在净利润增长放缓的同时,银行业所承受的资产质量压力却有增无减。截止2015年9月,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为1.8万亿,比年初增长了3222亿,是去年全年增量的1.25倍,并已经连续14个季度持续攀升。银行不良贷款加速上升,不仅吞噬了银行利润,而且也带来了经营上的巨大风险。可见,妥善处理好不良贷款是当前时期保障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必由之路。

结合工作实际,谈一谈如何做好不良贷款的催收和管理:

一、发出催收通知

对于各类贷款,在到期前信贷人员要根据规定的时间,向借款人及时发出还本付息通知单。

二、转化不良贷款

不良资产转化的主要方法有 :

(一)督促企业整改。如果在贷款期间就已发现预警信号,如借款人经常超限额透支、存货积压、应收账款金额增大及周期延长等,银行应立即与借款企业联系,并针对不同的预警信号,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例如,对经常超限额透支的客户,可先以电话方式、后采取书面形式通知客户,希望客户不再发生违约透支行为,否则银行将退回客户的支票或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对存货积压的客户,银行可建议客户根据存货积压原因,或拓展、疏通销售渠道,或调整、改进产品的品种结构、性能,或提高产品质量;对应收账款异常的客户,应建议客户调整赊销策略,积极催收货款。总之,当银行发现预警信号后,应第一时间采取措施,提醒并督促企业调整经营策略,改善财务状况,不能因为贷款尚未到期或借款人尚能支付利息而掉以轻心。原因在于当贷款真正逾期或无法支付利息时,挽回银行信贷资产损失的难度将更大;

(二)积极催收。当借款人未按时支付利息,或未能根据借贷合同规定的日期还款时,银行应立即通过电话与借款人联系并催收。倘若借款人回避,或既不还本付息又不与银行联系,银行应向借款人发出措词严厉的信函或电传,敦促借款人尽快还本付息。如借款人仍未还本付息,或以种种借口拖延不付,银行应派人上门催收,或约见借款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商谈落实贷款的还本付息事宜;

(三)借贷双方签订处理协议。协议内容可以包括:

1、追加新贷款:在借款人提出要求增加新贷款时,银行应重新审核当初企业在申请原贷款时提交的贷款申请报告、项目评估报告、信贷员或审批小组的评估报告,查明贷款不能按时还本付息或贷款额不能满足项目资金需求的真正原因。若是由于申请及审批时不可预见的情况变化导致的资金不足,但项目或产品本身仍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或市场潜力,若追加一部分贷款就能使项目上马或产品投产,并在一定时间内能收回全部贷款的本息的前提下,银行可根据自身信贷资金额度的实际情况,在允许的范围内考虑给予追加新贷款 ;

2、追加担保品。确保抵押权益,追加保证人;

3、参与借款企业的管理。对于不能按期还本付息的借款者,尤其是对于那些经营管理混乱、计划决策屡屡失误、管理班子涣散、领导能力薄弱的企业,银行应要求参与借款企业的管理,帮助其提高经营管理水。例如,银行可以让银行官员参加企业的董事会或高级管理层,参与企业重大决策制定,要求特派员充当审计员,甚至可能要求保留或撤换企业现有的管理班子; 银行还能要求借款者精简人员,从而压缩成本开支等等。银行参与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企业改变原来管珲混乱的状况,制定正确的经营决策,实行科学有序的管理,提高企业的营运效率和盈利能力,从而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助于银行收回贷款。

三、重组不良贷款

针对借款人经营困难,但又具有诸如技术、资产、品等方面的优势,可借助多方面的力量,推动借款人与其他企业兼并、合资、合作,或进行股份制改造,帮助企业寻找适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新体制,借以对不良贷款进行重组,落实新的债务人,确保信贷资金安全。

四、清收不良良贷款

(一)行政清收。主要是信贷营销人员通过正常的行政手段做好催收工作。当借款合同中列明的违约事件发生时,银行应立即以书面形式正式通知借款人,告知其已发生违约行为,责成其限期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纠正,并应同时书面通知贷款保证人。发出违约通知书后,信贷营销人员应密切注意借款人的反应,了解其是否采取补救办法,主动上门催收,监督其纠正。同时,应向本行信贷营销部门领导汇报,研究催收对策,采取防范措施,以确保贷款的收回。

(二)依法催收。依法催收是指信贷营销人员依靠法律手段做好催收工作,具体包括:

1、依据借款合同,冻结借款人在我行开立的存款账户,保证所有款项只汇入不正出,从该账户扣款归还贷款本息,直至贷款全部还清为止。或主动从借款人在其 金融机构中的存款账户中扣收款项 ;

2、依据抵押或质押合同的规定。如款项不足以抵偿拖欠的贷款,应继续向借款人追索。只要贷款未全部还清,仍应对其计息(含处置期间);

3、依法起诉,破产清偿。

五、核销不良贷款

不良贷款核销是指商业银行对不良贷款中的呆账贷款,对于企业破产清偿后已无可偿还资产的贷款,符合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规定核销条件的,应按照规定层层上报分行、总行及财政部门,经批准后,可利用计提的呆账准备金进行冲销。对冲销过的贷款,仍要接照有关规定进行追索。

第四篇:浅谈不良贷款尽职调查

浅谈不良贷款尽职调查

(一)不良贷款尽职调查是银行不良资产评估定价的基础,尽职调查工作质量的好坏、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对银行资产信息真实性、完整性的判断和把握,并进而影响到不良资产的定价,因此科学、有效地搞好银行不良资产尽职调查是对银行不良资产进行合理定价的必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一、对不良贷款尽职调查的理解

不良贷款尽职调查,又称细节调查、审慎调查,它是资产重组、银行不良资产买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国银监会、财政部联合颁布的《不良金融资产处置尽职指引》对资产的剥离、转让和收购、管理、处置等制定了一系列尽职要求。如资产的数据核对、债权或担保情况的调查,贷款档案资料整理;不良贷款形成原因的分析,对不良贷款状况的权属关系、市场前景等方面进行的调查。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发布的《金融不良资产评估指导意见(试行)》中提到使用交易案例比较法应通过尽职调查获得必要的资料信息,对分析对象和参照物之间进行比较因素调整。

对于不良贷款尽职调查的任务和目的,主要是分析借款人、保证人和抵押物的现状对资产价值及风险进行全面、客观的调查,评定过去、现在和可预见的将来相关交易发生后带来的利益和价值。

二、不良贷款尽职调查的程序

不良贷款尽职调查的组织工作通常是由买方或卖方独立开展。一般尽职调查的程序:

(一)分析不良贷款的债权金额和权证,选取样本。债权余额的分析主要是本息结构、债务人行业和地域分布、贷款方式和分类等。

(二)审查信贷档案资料真实合法有效性。

(三)与信贷员或管理人员座谈。

(四)走访债务人、保证人,并委托中介机构现场勘查抵押物、质押物等。

(五)综合不良贷款尽职调查内容撰写尽职调查报告。

三、不良贷款尽职调查的内容

不良贷款尽职调查的内容包括不良贷款基本信息、借款人信息、保证人信息、贷款信息、抵押质押物信息以及其他相关信息等调查内容。

(一)贷款基本信息调查。

主要审核借款人本金、债权总额和保证人、抵押物等是否与信贷档案资料相符。

(二)借款人信息调查。

主要是调查借款人的企业背景,企业性质;借款人经营现状及收入来源;调查借款人现有管理层怎样,是否有较强的还款意愿,并愿意配合;调查借款人财务状况怎样,能否获知借款人近三年的财务报表,是否盈利;调查借款人的债务结构怎样,能否获知借款人债权人名单和债务大小、性质,调查借款人是否存在对外担保等或有负债。

借款人是否存在还款计划,借款人的还款思路和优先程度如何,影响借款人还款意愿的因素可能有哪些,调查借款人是否存在着严重的职工问题,如职工安置费和拖欠职工工资、集资款等。是否已有方案解决该类问题,当地政府对此的支持程度。调查债务方是否已经破产或正在申请破产,是一般性破产还是政策性破产,破产工作进度如何,清算委员会或债权方委员会是否已经提出获批准了清算、还款计划。调查借款人是否存在对外债权和收益,包括债务人名称、金额、到期日、债务人主要财产,收益类型、预期收益时间、金额等。调查借款人的股东和产权结构如何,列出所有的股东及其持有的股权比例。借款人的其他债务,包括债权人名称、金额、到期日、是否有抵押以及诉讼纠纷。调查借款人是否存在任何独立于抵押物之外的可回收资产,如固定资产现状、地址、面积、股价以及追索途径等。调查借款人与银行联系情况,最后一次联系时间、银行对其以往的催收情况。自然人或个人贷款要列出借款人的年龄、联系方式、家庭成员。

(三)保证人信息调查。

主要调查保证是否有效和保证人的保证方式;保证人与借款人的关系,保证人是否有还款记录等。由于篇幅因素,保证人信息其他项同以上借款人信息调查。

本文转自中瀚石林

第五篇: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解决措施

戴相龙:转换商业银行经营机制 解决不良贷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1年11月01日 17:28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1月1日电(记者张旭东):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今天在此间表示,当前金融全球化趋势在逐步加强,全球金融市场的效率在得到极大提高的同时,全球金融风险也随之加大。当前要解决我国的银行不良贷款问题,根本出路在于转换商业银行经营机制。

戴相龙今天在“2001不良资产处置国际论坛”演讲时说,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金融全球化趋势也在逐步加强。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90年代后期,一些国家和地

区相继爆发金融危机,银行不良资产问题成为困扰和束缚许多国家和地区金融业发展的桎梏。

在我国,金融业存有的一个重大风险就是国有独资银行不良贷款比例过高。

戴相龙说,不良贷款数额较大,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有一部分,是我国计划经济在转向市场经济过程中必须要付出的改革成本。近年来,为解决不良贷款问题,我国已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已出现一些积极的变化,新增贷款质量普遍提高。到今年9月底,不良贷款比例已比年初下降2.6个百分点,而且今后几年将继续保持下降的趋势。不良贷款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下降,国家处置不良贷款的能力不断增强,但降低不良贷款的工作仍然十分艰巨。

他说,解决银行不良贷款问题,要采取综合措施。除了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整顿社会信用、完善金融法规外,根本出路在于转换商业银行经营机制。根据我国“十五”规划,将分步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进行综合改革,有条件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可以改组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商业银行要加强内部管理,大幅度减少新增不良贷款,依法收回和处置已发生的不良贷款。债务人按期归还贷款有困难,经债权银行同意,可以延期还款,可以提出债务重组方案,也可以依法申请破产。但不能对债权人提出的偿债要求置之不理,不能躲避债权人。否则,执法部门将依法处置。为了准确反映资产质量,争取从明年开始在全国正式实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十五”时期,要监督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将不良贷款比例平均每年下降2至3个百分点。为防止道德风险,国务院已决定和公布,不再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追加剥离不良贷款,现有不良贷款由商业银行依法处理。

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专门处置不良资产,是国际通用的做法,已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资产管理公司的工作对改善企业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我国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运行过程中也遇到处置不良资产的市场环境较差,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经营权限和处置手段不够,不良资产处置效益较低等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如不尽快解决,将严重影响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运作和发展。

戴相龙表示,此次不良资产处置国际论坛在我国召开,各国专家共同交流处置不良资产的经验,这对我国加速有效处置不良资产提供了学习机会。他说,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与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在进一步加强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监管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更好地发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作用。

据悉,由我国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联合举办的本次不良资产处置国际论坛是我国首次举办的不良资产国际性会议,上次“亚太地区不良资产处置论坛”去年在韩国汉城举办。(完)

当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特点是:不良贷款数额巨大、逾期时间长、清收难度大以及投放点集中等.这些不良贷款的产生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它包括体制因素、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因素、银行内部因素以及企业因素等.面对这些不良贷款,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第一,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理解与支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降低不良贷款.第二,建立贷款质量目标管理责任制,把降低不良贷款比例的任务落到实处.第三,严格把好新增贷款质量关,优化增量,用增量来促进活化存量.第四,建立不良贷款转化机制.第五,积极参与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把贷款债权债务落到实处.第六,加强业务培训,强化风险意识,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素质.上楼主要说的是对策,我就说说原因吧

第一点原因,就是银行贷款审批程序流程不完善,漏洞百出。就是说银行的放贷制度不透明,无相互制约与审查。

第二,银行部分事后监督与审计不到位,内部管理实行家长制,一把手制度,一切听令于一把手。事后的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与监督成为摆设。

第三,历史原因:在计划经济中。从事政策性银行的职能未能完全褪去,历史上为响应政策而不惜牺牲正常的放贷程序,而累计下来的政策贷款。第四,国有企业的倒闭改制。以前,银行都是支持大型国企,由于国企管理复杂,财务状况无法摸清楚,再加上国企私有化中存在的暗箱操作,最后资产流失后,银行无法追回贷款。

第五,听命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出于对地方经济负责的动机,千方百计的涉及到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之中,并介入银行的放贷行为,以支持其地方发展。这个过程中,由于银行迫于压力而放弃部分对放贷企业的事先审查与监管,而造成不良贷款。

第六,银行自我的新业务开拓能力,盈利能力不足造成的。传统银行业务已经无法支撑银行的后续与可持续发展,但中国现今任然缺乏高等的金融人才,在银行业务创新与开拓方面,面临巨大挑战。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博弈分析

无忧会计网 www.xiexiebang.com

时间:2008-6-3 10:21:00 作者:刘儒?#092 来源:《浙江金融》2008年第4期

不良贷款是指借款人未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或者已有迹象表明借款人不可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而形成的贷款。我国自2002年全面实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该制度按照贷款的风险程度,将银行信贷资产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不良贷款主要指次级、可疑和损失类贷款。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提供的数据,到2006年6月末,我国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12827.2亿元,占全部贷款比例为7.53%。其中,次级类贷款余额为3066.7亿元,占全部贷款比例为1.8%;可疑类贷款余额

为5038.9亿元,占全部贷款比例为2.96%;损失类贷款余额为4721.6亿元,占全部贷款比例为2.77%。从不良贷款所处的机构来看,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10557.6亿元,占全部贷款比例为9.47%;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1221.2亿元,占全部贷款比例为3.09%;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845.4亿元,占全部贷款比例为6.72%;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166.4亿元,占全部贷款比例为6.64%;外资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36.6亿元,占全部贷款比例为0.87%。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以及占全部贷款的比例仍然较高,与《巴塞尔协议》要求的不良贷款比例5%还有相当差距。

居高难下的不良贷款已经形成商业银行资产流动性的硬约束,并成为影响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障碍。然而,基于公众对国家信用的信任和不断增加的增量存款,暂时没有出现流动性问题。一旦风险累积到一定的程度,会导致金融体系信用链条收紧,进而形成系统性的支付危机。因此,研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出治理不良贷款的具体措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银行与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博弈关系入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对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有所帮助。

一、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博弈分析

在银行和企业的博弈对局中,局中人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通常是由于企业对所欠债务拖欠不还而形成的。我们可以把企业拖欠债务造成的后果加以公式化并进行最优化分析。

假定企业贷款的成本函数为

其中,Q,表示企业的贷款数额,W表示企业还款的拖延期。dCH/dQH>0,表示贷款数额增加将会引起企业还款成本的增加(要支付更多的利息)。dCH/dW≤0,表示拖延期越长会使企业还款成本下降(可用这笔款项进行投资以获得更多利润抵减还款成本)。

假定银行借款给企业的成本函数为

其中,QA表示借款数额。dCA/dQA>0,表示银行借出款项数额增大,将会引起银行成本的增加。dCA/dW>0,表示企业拖欠期的增加将会使银行成本增加。

企业与银行的利润函数分别为:

其中,PH企业的投资利润率,PA为银行的贷款利率。分别求企业与银行的利润最大化,得到企业与银行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对于企业而言,利润最大化的两个必要条件是:

对于银行来说,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是: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企业与银行博弈的焦点在于拖延期W。银行只能受企业拖延期W的损害而不能控制这一拖延期。①②③式表明,企业在利润最大化的均衡点上,为拖延行为所付出的代价为0,所以企业的这种行为会一直持续下去。但是,我们知道,企业的拖延期越长,银行遭受的损失越大。从宏观的角度看,必须对企业拖欠债务的行为进行控制。

二、企业之间的博弈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让我们来建立一个企业拖欠银行债务的企业之间的博弈结构。我们发现,企业在进行债务是否偿还决策时,也面临着类似于“囚犯难题”(prisoner′s dilemma)的困惑:企业理性的微观抉择必然导致宏观国民经济发展的延缓。

我们假定,只有两个企业,甲和乙,这两个企业的目标都是企业利润最大化。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都将选择最有利于本企业发展的策略。我们还假定企业的抉择只有两种,还款与拖欠。如果企业都选择还款策略,也就是按照与银行达成的借款条款及时还款,这将使得整个社会保持良好的信用状况,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维持较好的市场秩序,从而使每个企业都受益。此时,两企业都获得5分的收益。相反,如果两个企业都仅从本企业利益出发,采取拖欠的策略,那么两者都不仅得不到还款产生的好处而且还必须分担由于拖欠而导致宏观经济发展延缓所产生的成本,均得到10分的损失。如果甲企业采取拖欠的策略,而乙企业采取还款的策略,那么,企业甲用这笔款项进行投资得到10分的收益,并分担拖欠产生的成本2分,总和获利8分。企业乙采取还款的策略,提供了还款的好处,却承担了还款的成本(比如,再借款以还款),并且还要承担企业甲拖欠所产生的宏观经济发展延缓的成本,从而得到的损失是14分。反之,如果甲企业采取还款的策略,乙企业采取拖欠的策略,那么甲得到的损失是14分,而乙企业获得的收益是8分。

首先,让我们考察策略组A。两企业都选择还款,双方均获利5分,这是有利于宏观国民经济发展的最优策略。但是,这一策略组并不稳定,因为在一方选择还款策略不变的情况下,另一方就有选择拖欠的经济动因,这时选择拖欠就有收益8分的可能性。所以,从理性行为来看,任何一个企业均有可能选择拖欠。也就是说策略组A是不稳定的。

对于策略组B来说,甲选择还款,乙选择拖欠。乙获利8分这是它的最优选择,乙没有改变策略的动机。但是甲就有改变选择的经济动因,因为这时如果它也选择拖欠,那么策略组变为D,这时它的损失就会减少4分。同样对于策略组C来说,甲没有变更策略的经济动因,但是乙却有变更策略的动因。因此B和C策略组均有着内在的不稳定性。这一模型分析的现实意义在于宏观上需要各企业都守信用及时还款,但是有些企业采取了还款的策略,有些企业采取了拖欠的策略,采取拖欠策略的企业没有经济上的动因去改变自己选择,采取还款策略的企业却有改变策略的经济动因,其结果是:许多企业不顾宏观经济的恶化而采取了拖欠的策略!

再来看看策略组D,甲乙企业均选择拖欠。对此,如果一方的策略不变,另一方也就没有改变策略的经济动因,因为只要变更选择,最后的策略组就是B和C,它的损失就从10分增加到14分。因此,谁也不会首先去改变自己的策略。也就是说,策略组D是一个具有内在稳定性的策略组合。

模型分析找到了企业拖欠银行债务的症结所在。那么,我们如何来克服企业的这种行为呢?虽然博弈模型分析本身也有解决办法,这就是理性的企业在经过若干次选择拖欠策略后,可能会意识到这种策略的严重后果,经过多次协商,使采取拖欠策略的企业变更策略,也就是说企业之间多次博弈之后可能会回到策略组A,但多次博弈给社会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而且企业之间达成协议的可能性也很小。并且这一策略的有效运作在理论上必须以博弈的无限次来保证,从实际情况来看,无限多次的博弈是不可取的。所以模型所提供的解决办法不是现实的解决办法。

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治理措施

企业都知道自己拖欠银行债务的行为会影响宏观经济的发展,但出于本企业利益的考虑,理性的企业都不愿首先还款。要打破企业失信的囚徒困境,仅仅依赖内在因素,如企业的道德品质等,在目前的市场经济转型时期,无疑是一项很高的要求,这样约束企业行为的外部因素就显得很重要。

(一)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为商业银行提供良好的信用环境。一是大力开展全民诚信教育,提高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提升企业经营者的商业道德素质,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氛围;二是建立国民信用体系,建设全社会共享的信用数据库网络,建立企业的信用档案,将其银行贷款、信用状况、偿债能力等进行

纪录,实施相应等级管理,并进行商业化,使银行、公司或业务对象可以依法付费查询。

(二)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保护债权人利益。能否解决好银行不良贷款问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是否有一个利于保护债权人利益的司法环境。政府应该加强金融立法工作,出台保护银行债权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企业逃避银行债务的行为,对那些不讲信誉,逃避银行债务的企业予以通报,并在贷款和结算等方面给予处罚,保障银行的正常经营。

(三)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完善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商业银行的出资制度和法人财产制度推动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出资人以股东形式拥有银行的终极所有权,股东的出资形成银行的法人财产。可以在银行建立起国家所有权与银行法人财产权相分离又相互制约的权利结构,既保证了所有权在经济上的规范实现,又能够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高效流动;同时,有助于明晰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关系。在权、责、利的激励、约束下,从管理上有效地控制风险,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有效防范内部道德风险。同时,在一定意义上阻断国家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直接干预,形成有效的银行法人治理结构,保证商业银行的运作效率。

(四)强化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制度,严格贷款审查。一是建立健全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合理运用信用风险化解技术,尽力减少信用风险;二是借鉴外资银行“四只眼原理”来进行贷后管理,即建立一支专业的贷后检查队伍,使其成为银行贷款管理的第二双眼睛,直接面对客户监控贷款,了解企业经营情况,掌握贷款的风险状况,及时化解可能出现的风险:三是增强银行的信息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保证制衡机制的正常运作;四是按照“审慎监管”的原则,全面实施银行资产五级分类法,针对不同资产可能面临的损失提取相应的呆账准备金;五是进一步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完善内部稽核与监察体系,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确保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提高盈利能力。

(五)制定对失信企业约束惩罚机制。根据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依法设立的惩罚措施能够防止大多数商业欺诈和不良投机行为,让遵纪守法的企业得到保护和发展,将不守信用的企业在市场中摒弃,根据其情节严重程度,在一定的时段内阻止他们再度进入市场。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管理和研究

所谓银行不良贷款,主要是指银行不能正常收回或已收不回的贷款。贷款是银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之一,所有商业银行都要不断地大量发生贷款业务,而这就难免发生一定数量的不能按期收回或收不回的贷款。因此存在不良资产几乎是所有商业银行的共同问题。

加入WTO以后,我国金融业面对金融全球化趋势,扩大对外开放已是不可避免,面临的金融风险必然加大。在我国,金融业存在的一个重大潜伏风险就是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过高,它综合反映了国民经济深层次的矛盾。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是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等各方面因素(如经济干预、金融三乱、管理松驰、企业亏损、信用缺失、决策失误等)所致,是由于宏观与微观、主观与客观、内部与外部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产生原因

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除了部分国有企业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经营和财务管理遇到困难以外还可以分为外部经济环境和商业银行内部的因素。

第一.外部经济环境为不良信贷资产的产生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条件。

1.市场机制的不健全扭曲了政府、企业、民众的经济行为。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地方政府或多或少地充当了同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调解人,过多干预银行事务,从而变相误导了银行的经营作为,扭曲了部分贷款的合理投和向。同时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基础薄弱,市场机制不够健全,政府、企业和民众对商业银行经营行为商业化、贷款市场化、交易的诚信原则不能很好理解和贯彻,从而形成的经济、金融、法律、社会和民事环境,银行的权益受到伤害,不良贷款日积月累,积重难返。

2.一些国有企业资本金严重不足,银行贷款被用作铺底资金。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占用的资金是不等量的,其最低额是企业必须经常占用,在需在资金最少的时候也不会空闲出来,这种最低限额的铺底资金,应该使用资本金,而不宜使用银行贷款,使用了贷款就无法归还。改革开放以来,财政安排的经济建设资金绝大部分用于基本建设方面,老企业需要增加的流动资金几乎完全依靠向银行贷款,甚至于有的新企业基本上是使用银行贷款建成的。这就使得一些国有企业负债过高,大量银行贷款无法到期收回。

3.信用观念的扭曲。由于企业拖欠贷款的现象存在多年,而且大多数拖欠者都没有受到利益的损害,有些甚至还得到了好处,天长日久就使得人们的信用观念转变、扭曲、颠倒,加之少数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维护社会信用不力,默许一些国有企业把自己的损失转嫁给国有商业银行,而国有商业银行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不正确的观念,对贷款能否及时收回注意不够,对到期的贷款催收的工作也抓得不紧,这些都严重损害了银行的利益,致使银行的不良贷款加重。

第二.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因素对不良贷款的增加和膨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贷款管理机制落后,自我约束力不够。近十几年来,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突飞猛进,但不容忽视的是,在贷款管理上存在着重数量规模,轻质量效益的粗放经营倾向,重贷轻管,重放轻收,跟踪不到位,约束力不够,特别是违规操作比较多。可以说贷款管理机制的落后、管理环节上的薄弱是不良贷款产生的一个根本原因。

2.贷款风险监测机制不健全。认为信贷管理重物不重人,缺乏对企业法人或经营主管的品质、素质和个性等方面的综合考虑:信贷风险监测制度不完备,限于风险贷款的统计工作,缺乏贷前、贷中和贷后环节的风险评估,不能做到及时掌握贷款企业的资产、负债、盈亏情况的变化:预警机制没有建立,很大程度上不能有效监测信贷风险。

3.防范和化解不良信贷资产,对国有商业银行来说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眼睛向内,找准突破口,多管齐下,标本兼治,更新观念,把不良信贷资产提升到一种可挖掘利用资源的高度加以认识。

二.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存在带来的后果

2006年外资银行在中国正式享受国民待遇,国有商业银行将面临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如果不良贷款比例不降下来的话,银行的经营效益首先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不良贷款的贷款利息难以收回,银行还须支付储户存款的利息,另一方面,银行大量的资产沉淀在不良贷款上,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大大地降低,影响银行的经营效益。随着银行商业化进程加快。银行的政府色彩将会越来越淡,银行要凭自身在社会上的信誉,靠银行的经营效益和服务质量来蠃得客户,如果不良贷款 的比例高而效益下降,银行就会难以生存,将会在和外资银行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1.不良贷款的存在不利于银行业及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银行发放贷款的资金主要来自存款,不良资产过多,许多贷款无法收回或不能按期收回,就有无法支付到期存款、发生存款支付危机的可能。我国商业银行现在存款支付没有发生问题是因为有多年来形成的良好信誉,加之有国家作为其强大后盾,能吸收到大量新的存款,可以利用新存款支付老存款。如果情况发生变化,某家银行的新存款减少,老存款的支付就可能出现困难。如果国有商业银行出现支付困难,则我国银行甚至于整个国民经济就可以出现动荡。

2.不良贷款的存在会助长企业互相拖欠贷款,使社会信用恶化。企业相互拖欠贷款和国有企业拖欠国有银行贷款,是当前社会信用恶化的两种主要表现,而且它们的根源是相通的、互为因果的。企业相互拖欠,销货企业不能及时收回销货款,归还银行到期贷款,银行的不良资产就会增加。反之,银行不良资产增加,等于接受了被拖欠企业转嫁过来的损失,减轻对企业催收贷款的促进和推动力度,等于银行放纵和助长了企业相互拖欠贷款。因此,只有采取坚决措施解决企业拖欠银行贷款问题,才能促进和推动企业间清理贷款拖欠,使整个社会信用状况得到了改善。

3.不良贷款的存在损害了银行和经济的发展。经济要加快发展,必须要有相应的信贷支持。如果银行的不良资产越来越多,则银行不仅要用于贷款的资金减少,而且不敢放手发放信贷,从而对经济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银行不良资产的增加,对银行业务的发展危害也很大。一些国有企业信用状况不好,主要表现为对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不守信用,而对外资银行却是守信的。加入WTO后,我国同外资银行的竞争加剧,外资银行必然千方百计地同我国商业银行争业务。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整顿国有银行同国有企业的借贷关系,彻底消除企业拖欠银行贷款的 现象,则我国商业银行将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4.不良贷款的存在使银行改革无法进一步深入。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方向是四家国有商业银行逐步实现股份制,已实行股份制并具备上市条件的其他商业银行逐步实行股票上市。实行股份制和股票上市需要增加透明度,公开资产负债和财务状况,达到有关标准。如果不能把不良资产降下来,就达不到上市标准,就不可能上市,即使上市了,股票的出售也将成为问题,这就会推迟我国银行业的改革进程。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银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为了迎接竞争,把我国商业银行建设成世界一流的银行,就必须采取坚决措施,解决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过多的问题,如不尽快解决,将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

三.运作盘活不良贷款的方式方法

要充分应用市场和法律手段,采取多种形式消化不良资产,通过落实债权,建立不良资产垡回收责任制,依法处置贷款抵押品及垡企业资产,出售债权或更换债务人,资产证券化,减免贷款本息及核销等方式,盘活不良资产。

1.银行自身成立专门机构或指定专人催收,加大对不良资产的冲销力度。银行应成立专门机构,调集专人催收,对主动想办法归还拖欠贷款的企业,应积极给予其所需的新的贷款的支持,以鼓励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风气。对已无收回可能的不良资产,用各种方法冲销,适当提取呆帐准备金,增大冲销力度。

2.国有企业可实行股份制改革。国有企业银实行股份制的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企业经营机制,公开发行股票在,用所得资金冲销不良资产,偿还银行贷款,还可以使企业增加资本金,降低负债率。

3.在企业、银行界和全社会开展遵守信用的学习和教育活动。应 采取有效措施,使破坏信用的企业借不到款,打击逃债赖债,破坏信用的行为。对情节严重的逃债赖债行为,依法办理,并形成声势,给意欲破坏信用者以震慑。

4.国有商业银行应逐步实行股份制。国有商业银行应变成真正经营货币的企业,实行自主经营,不再承担政策性贷款的业务,实行政企分开,建立健全股东监督制度,以提高新增贷款的质量。

5.对不良贷款进行分层处理,对现有的不良资产不能简单粗放地处理,而要细化分类,对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不良资产在采取措施时要因地制宜,找准突破口,6.调整信贷结构,对不良资产增加审查环节。对不良贷款单纯地围追堵截,终究是亡羊补牢的措施,应增大对新增贷款客户的营销、评估、预警、审批、贷后管理。回收监测、中间业务服务等各个环节的管理,确保注入的贷款是安全、有效的。

7.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约束人的行为。权力和责任永远是相伴相随的,构建讲效果和节约的市场经济的贷款营销理念,责任到人,逐级考核,合理奖惩。建立和完善信贷经营管理体制,形成审批。经营。风险控制相互制约,权、责、利相结合,分级管理。分级经营的新型信贷经营管理体制,实行审批个人负责制,使权责统一。

四.借鉴美国如何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方法

我国商业银行大量不良资产的存大大增加了我国的金融风险,因此探索处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有效方法,对于尽快处理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1.美国政府机构处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采取的措施。面对日益深化的银行业危机,美国政府部门采取了包括收购和接管、存款清偿以及营业银行救援三种方式。美国政府依靠公开拍卖和暗盘竞标的方式,将其接管的大批破产商业银行的资产(贷款和不动产)出售给了民间企业,并与民间投资者共同组成合资公司,美国政府作为有限公司的合资者,以其所持有的破产金融机构的资产作为股本投入,并负责安排融资:民间投资者则作为一般合资人注入现金股本,并提供资产管理服务。另外美国政府还通过签订资产管理合同和资产证券化的方式,成功地处置了商业银行的大量不良资产。

2.美国商业银行处理不良资产的措施。在银行业危机中,美国一些大银行内部也产生了大量不良资产问题,它们依靠自身的力量解决了这些不良资产,摆脱了困境。

提取坏帐准备金。坏帐准备金的足额提取增强了银行消除贷款损失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调整债权结构。根据贷款出现的问题的原因和程度,银行与债权人重新协议商业银行贷款条件,或减免利息,或延长贷款期限,或追加担保和资产抵押,以尽量增加项目的潜在价值,提高商业银行的优先清偿地位。

通过法律手段。商业银行通过法律手段,取得贷款抵押物的所有权,并以资产拍卖收入偿付贷款损失。

好银行加坏银行模式。将母银行的不良资产按公平市价连同已经分配好的储备一并转让给一家单独成立的子公司,母银行由于转让了不良资产而成为资产优良、资产充足的好银行,而子公司由于接受了不良资产而成为坏银行。

3.美国处理不良资产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首先是政府机构的主导作用。美国机构从全国性和制度性的角度出发,在处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加快了处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步伐,大大减弱了银行倒闭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动荡。改善了银行的经营环境,增强了银行处理不良资产的能力。

其次是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为迅速处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提供了法律上的支持和保障。

再次是及时地解决。面以严重的银行业危机,美国政府采取措施,及时对商业银行进行解决,处理得及时,效果明显,还创造出新的处理措施使不良资产得到很好的解决。

这些富于创新的措施和手段为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市场,在追求不良资产处理速度的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对于新的措施可以对我国处理不良资产的措施带来一些新的方向和解决途径。

下载我过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调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过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调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及监管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及监管 班级:姓名:学号: 不良贷款指存在潜在风险的贷款,如借款人不能或有迹象表明不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足额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金和利息,则该资产形......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数据统计[5篇范文]

    ##年一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数据统计 内容提示:资本充足指标中,一季度商业银行核心资本为55980亿元,附属资本14819亿元,资本扣减项3834项,表内加权风险资产449785亿元,表外加权风险......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识别和控制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识别和控制 摘要:不良贷款并不是在一夜之间形成的,在正常贷款向不良贷款的转化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预警信号。因此,及时捕捉预警信号、尽早发现不良贷款,并......

    银监会: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较二季度微升

    银监会: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较二季度微升银监会11月15日公布,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4788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95%,较二季度的4564亿元和0.94%均有小幅上升。分机构来看,2012......

    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责任追究管理办法汇总

    附件: XX农村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责任追究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强化信贷资产管理责任,有效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全面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影响因素(推荐五篇)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影响因素 及防范策略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不断发生对各国经济造成巨大的震荡,造成各国国民经济的大......

    商业银行及选址调查

    商业银行及选址调查 一、教材总结及应用 分支机构的位置、设计以及其提供的服务等,首先取决于客户的偏好,其次是管理者和雇员的意愿。对于分支机构而言,客户和雇员同等重要。对......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对策及信贷管理制度研究

    文章标题: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对策及信贷管理制度研究内容提要:首先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现状不容乐观。本文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特点和形成原因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