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账准备会计规定

时间:2019-05-12 01:05: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呆账准备会计规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呆账准备会计规定》。

第一篇:呆账准备会计规定

呆账准备的会计规定

2006-2-10 17:13:47来源:纳税服务网作者:【大中小】

一、不良贷款

(一)不良贷款的分类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仅按贷款期限将贷款分为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未按贷款的风险程度进行贷款分类。2001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的通知》(银发[2001]416号),公布了《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决定自2002年1月1日起,在所有银行全面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按照《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规定,评估银行贷款质量,采用以风险为基础的分类方法(简称贷款风险分类法),即把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

1.正常贷款。正常贷款是指借款人能够严格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即有充分把握按照足额偿还贷款本息的那部分贷款。一般情况下,这部分贷款应占银行贷款的绝大部分。具体判断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特征:借款人还本付息情况正常;借款人的财务状况良好;借款人进行正常经营活动的外部坏境良好;抵押、担保等手续完备,符合法律规定,但在目前情况下尚不需要考虑这方面的问题。

2.关注贷款。关注贷款是指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有关因素包括借款人的正常经营活动受到一些不利影响、借款人的财务状况有恶化的迹象、贷款项目出现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归还的调整等,这些因素需要引起银行的密切关注,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或继续恶化,贷款将会出现问题。3.次级贷款。次级贷款是指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已无法保证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具体可根据以下特征来判断:借款人未能按照归还贷款本息;借款人的财务状况恶化或有明显的恶化趋势,比如借款人的盈利水平、现金流量明显下降,主营业务收入明显低于预期水平,还款能力明显降低,负债总额大幅度增加等。

4.可疑贷款。可疑贷款是指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相对而言,可疑贷款具有次级贷款的所有特征并且程度更加严重。

5.损失贷款。损失贷款是指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比如,借款人长期拖欠贷款本息;借款人已停业或已宣告破产,以其停业或破产财产不足以抵偿贷款本息;抵押物、质押物等已被银行依法进行处置,或已对担保人行使了追索权,但所得款项仍不能抵偿借款人拖欠的贷款本息等。

对贷款采用五级分类方法源自美国,是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对商业银行进行现场检查时所使用的评价贷款质量、评估呆账准备金的系统方法。五级分类标准为国际清算银行所采用,同时还被列入了1988年通过的《巴塞尔协议》(即《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产计算和资本标准的协议》的简称)。由于其在执行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一直是国际银行业广为接受的标准。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重新修改的有关贷款会计处理方式的指导文件中,将贷款风险分类管理作为商业银行开展信用风险管理的最低标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对各成员国是否采用审慎科学的贷款分类管理方法也非常关注。近年来,一些外国金融监管当局在审查我国商业银行在其境内设立分支机构时,已经要求商业银行提供贷款五级分类资料。随着我国加入WTO,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将有更多的国内银行走向国际金融市场。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对贷款质量进行五级分类和披露,有利于我国银行业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

(二)贷款期限分类

现行财务制度按贷款期限将贷款期限将贷款分为四类,即正常、逾期、呆滞和呆账贷款,其中除正常贷款外,其他三类合称不良贷款,通常称“一逾两呆”。

按风险程度或时间分类的主要区别:

1.分类的目的不同。按贷款风险分类法的目的是既评价贷款质量,同时又估价呆账准备,帮助银行建立符合审慎会计原则的呆账准备金的计提和冲销制度;而按时间分类法的目的仅仅是评价贷款的质量。

2.分类的标准不同。按贷款风险分类法评价贷款质量所依据的标准是多维的,这些标准大致可归纳为:借款人偿还贷款本息的情况;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包括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特别是现金流量及其变化趋势;借款目的及其使用;借贷风险及其控制;信用支持状况等;而按时间分类法评价贷款质量所依据的标准是单一的,仅以时间作为评价贷款质量的标准。

3.强调的重点不同。贷款风险分类法强调的是借款人的第一还款来源,强调随时掌握借款人的经营、管理和财务状况,强调按照审慎的会计原则计提呆账准备;而按时间分类法只强调借款人是否如期偿还。

4.各自的优点不同。贷款风险分类法是建立在动态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对各种因素的分析,判断贷款的实际损失程度,有利于银行及时发现贷款发放后出现的问题,能更有效地识别贷款的内在风险,有效跟踪贷款质量,从而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按照时间分类法的主要优点是简单明了,易于操作和掌握。

5.贷款风险分类法主要存在评价标准繁多、难以量化、难免过份依赖主观判断,操作比较复杂等缺点;而按照时间分类法的主要缺点是依靠时间因素判断贷款质量,往往导致评价结果不能真实反映贷款的实际风险程序,评价滞后于贷款实际情况,因此,对贷款损失程度估价不合理,评价结果对贷款管理的帮助是有限的。

根据税收制度规定,只有贷款呆账损失才能在税前扣除,而呆账的认定条件和标准,税收制度也有专门的规定,因此,金融企业无论如何分类,但关于呆账贷款的税前扣除,均应按税收制度的规定执行。

二、呆账准备

由于金融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发生坏账损失、呆账损失以及长期投资减值、固定资产减值、无形资产减值或转让损失等,因此,《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可根据实际损失数额和减值程度计提相关的准备金,计入成本费用。但是,按照现行税法规定,企业按规定计提的各项准备有的可在税前扣除,且没有差异,比如:未到期责任准备、未决赔款准备等;有的虽然可以在税前扣除,但存在一定限制,比如:呆账准备、坏账准备、投资风险准备等;有的不能在税前扣除,如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关于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差异,前面已有论述,这里不再多述,下面仅就金融企业提取的呆账准备及与呆账准备、投资风险准备等与税务之间的差异作一些讲解。

(一)坏账准备 1.坏账损失。坏账是指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的应收账款(含拆出资金、应收保费等,但不包括贷款的应收利息)。由于发生坏账而产生的损失,称为坏账损失。

《企业会计制度》第四十七第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分析各项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并预计可能产生的坏账损失。对预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企业应当制定计提坏账准备的政策,明确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提取方法、账龄的划分和提取比例,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报有关各方备案或审批,并备置于企业所在地。坏账准备计提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在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时,企业应当根据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等相关信息予以合理估计。

除有确凿证据表明该项应收款项不能够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外(如债务单位已撤销、破产、资不抵债、现金流量严重不足、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导致停产而在短时间内无法偿付债务等,以及3年以上的应收账款),下列各种情况下不能全额提取坏账准备:

(1)当年发生的应收款项;

(2)计划对应收款项进行重组;

(3)与关联方发生的应收款项;

(4)其他已逾期,但无确凿证据表明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企业的预付账款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预付账款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当将原计入预付账款的金额转入其他应付款,并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

企业持有的未到期的应收票据,如有确凿证据证明不能够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时,应将其账面余额转入应收账款,并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

应当指出,对已确认为坏账的应收账款,并不意味着企业放弃了追索权,一旦重新收回,应及进入账。

2.坏账的核算方法。坏账的核算方法有两种,即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直接转销法是指在实际发生坏账时确认坏账损失,计入期间费用(管理费用),同时注销该笔应收账款。直接转销法忽视了坏账损失与赊销业务的联系,在转销坏账损失的前期对于坏账的情况不做任何处理,显然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及收入与费用相配比的会计原则,而且核销手续繁杂,致使企业大量的陈账、呆账、长年挂账得不到处理,虚增了利润,也夸大了前期资产负债表上应收账款的可实现价值。因此,新制度要求企业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对预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备抵法是按期估计坏账损失,形成坏账准备,当某一应收账款全部或者部分被确认为坏账时,应根据其金额冲减坏账准备,同时转销相应的应收账款。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有三种,即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和销货百分比法。

(二)呆账准备 1.会计规定。《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对贷款呆账准备的计提仅作了原则性规定,没有对每一类贷款规定具体的计提比例。根据《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第四十八条规定,金融企业应当在期末分析各项贷款(不包括保户质押贷款和委托贷款,下同)的可收回性,并预计可能产生的贷款损失。对预计可能产生的贷款损失,计提贷款损失准备。贷款损失准备应根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贷款本息的偿还情况、抵押品的市价、担保人的支持力度和金融企业内部信贷管理等因素,分析其风险程度和回收的可能性,合理计提。

贷款呆账准备包括专项准备和特种准备两种。专项准备按照贷款五级分类结果及时、足额计提;具体比例由金融企业根据贷款资产的风险程度和回收的可能性合理确定。特种准备是金融企业对特定国家发放贷款计提的准备,具体比例由金融企业根据贷款资产的风险程度不和回收的可能性合理确定,以预防国家风险。

关于对贷款呆账准备的计提问题,《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与原制度规定迥然不同。按照原制度规定,从1993年起,贷款呆账准备金计提比例的办法统一改按年初贷款余额的0.6%全额提取,并从1994年起每年增加一个千分点,直至历年结转的贷款呆账准备金余额达到年初贷款余额的1%为止。从达到1%的年度起,贷款呆账准备金改按年初贷款余额1%的差额提取。根据财政部1998年〈关于修改金融机构应收利息核算年限及呆账准备金提取办法的通知〉的规定,从1998年1月1日起,贷款呆账准备金由按年初贷款余额1%的差额提取改按本年末贷款余额(不含委托贷款和同业拆借资金,包括抵押贷款等)1%的差额提取,并从成本中列支,当年核销的贷款呆账准备金在下年予以补提;以金融企业实际核销呆账损失超过1%的部分,即呆账准备出现红字,当年可全额补提呆账准备金。执行上述规定后,银行贷款呆账准备金计提仍不足。这样,贷款呆账准备金不能起到贷款损失准备的应有作用,不利于金融企业的稳健经营和防范金融风险。针对上述问题,2001年度财政部对金融企业财务和会计的有关规定均进行了调整。

2.财务规定。在财务上,根据财政部〈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及呆账核销管理办法〉(财金[2001]127号)和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财务制度有关规定,金融企业呆帐准备提取比例最低为1%,最高为了00%,具体由金融企业根据贷款风险情况自行确定。另外,根据财政部财金[2001]127号文的有关规定,金融企业应将提取的坏账准备、投资风险准备和呆账准备统一合并为呆账准备。

3.金融监管部门规定。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银行发[2002]98号)有关规定,商业银行在提取一般准备以外,要按照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的结果,按照每笔贷款损失的程度,逐笔提取相应的专项准备。该指引提供的有关参照计提比例为:

正常类贷款:不计提呆账准备;

关注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

次级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5%;

可疑类贷款:计提比例为50%;

损失类贷款:计提比例为100%。

同时该指引还规定,根据地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一些其他国家的做法,对次级类贷款和可疑类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比例可根据贷款损失的程度,上下浮动20%。

(三)投资风险准备 根据〈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和〈保险公司财务制度〉有关规定,金融企业可按上年

末长期投资余额的0.3%提取投资风险准备金;年末余额达到上年末长期投资余额的1%时,实行差额提取。〈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则不允许企业直接提取投资风险准备,而是将企业投资区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其中,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熟低的原则计价,并确认投资损失;长期投资可根据谨慎原则,合理估计长期投资可能发生的损失,并对可能发生的各项长期投资损失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呆账损失认定的条件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对贷款呆账损失的认定仅作了原则性规定,具体由金融企业根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贷款本息的偿还情况、抵押品的市价、担保人的支持力度和金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等因素合理判定。而企业财务制度和税法却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一)财务制度规定

1.金融企业财务规定。根据财政部〈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及呆账核销管理办法〉(财金[2001]127号)第三条规定,金融企业经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实施必要的程序之后,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债权或者股权可认定为呆账:

(1)借款人和担保人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并终止法人资格,金融企业对借款人和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债权;

(2)借款人死亡,或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宣告失踪或者死亡,金融企业依法对其财产或者遗产进行清偿,并对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债权;(3)借款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且不能获得保险补偿,或者以保险赔偿后,确实无力偿还部分或者全部债务,金融企业对其财产进行清偿和对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债权;

(4)借款人和担保人虽未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但已完全停止经营活动,被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注销、吊销营业执照,终止法人资格,金融企业对借款人和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债权。

(5)借款人触犯刑律,依法受到制裁,其财产不足归还所借债务,又无其他债务承担者,金融企业经追偿后确实无法收回的债权;

(6)由于借款人和担保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金融企业诉诸法律,经法院对借款人和担保人强制执行,借款人和担保人均无财产可执行,法院裁定终结执行后,金融企业仍无法收回的债权;

(7)由于上述(1)至(6)项原因借款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金融企业对依法取得的抵债资产,按评估确认的市场公允价值入账后,扣除抵债资产接收费用,小于贷款本息的差额,经追偿后无法收回的债权。

(8)开立信用证、办理承兑汇票、开具保函等发生垫款时,凡开证申请人和保证人由于上述(1)至(7)项原因,无法偿还垫款,金融企业经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垫款;

(9)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具有投资权的金融企业的对外投资,由于被投资企业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并终止法人资格的,金融企业经清算和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股权。

(10)经国务院专案批准核销的债权。2.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财务制度规定。〈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财务管理实施办法〉第四十七第关于贷款呆账的认定条件如下:

(1)借款人和担保人被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但经有关部门认定已完全停止经营活动,被县或县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注销或吊销营业执照,终止法人资格,行社对借款人和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贷款。

(2)借款人死亡或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宣告失踪或宣告死亡,行社依法对其财产或遗产进行清偿后,未能收回的贷款;

(3)借款人和担保人虽未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但经有关部门认定已完全停止经营活动,被县或县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注销或吊销营业执照,终止法人资格,行社对借款人和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贷款;

(4)借款人和担保人虽不符合(3)规定的条件,但经有关部门认定借款人和担保人事实上已经破产、被撤销、解散,已完全停止经营活动在2年以上,行社对借款人和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贷款;

(5)借款人和担保人不能偿还到期贷款,行社诉诸法律,经法院对借款人和担保人强制执行,借款人和担保人所属财产不足执行或无财产可供执行,法院裁定终结执行后仍无法收回的贷款;

(6)借款人触犯刑律,依法受到制裁,处理的财产不足归还所欠贷款,又无另外债务承担者,确认无法收回的贷款;(7)由于上述(1)至(6)项原因借款人和担保人不能偿还到期贷款,行社依法取得抵债资产,其抵债资产的计价价值小于贷款本金的差额,经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部分与贷款本息之和的差额;

(8)行社因开立信用证、办理承兑汇票、开具保函、信用卡透支等原因发生垫款时,凡开证申请人、持卡人和保证人由于上述(1)至(7)项原因,无法偿还垫款,行社经依法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垫款;

(9)其他经国家税务总局允许核销的贷款。

3.农村信用社财务制度规定。〈农村信用合作社财务管理实施办法〉第四十五条关于贷款呆账的认定条件如下:

(1)借款人和担保人被依法宣告破产,进行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

(2)借款人死亡或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宣告失踪或宣告死亡,以其财产或遗产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

(3)借款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且不能获得补偿,确实无力偿还的部分或全部贷款,或者以保险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

(4)贷款人依法处置贷款抵押物、质押物所得价款不足补偿抵押、质押贷款的部分;

(5)贷款本金逾期2年,贷款人向法院申请诉讼,经法院裁判后仍不能收回的贷款,或不符合上述规定的条件,但经有关部门认定,借款人或担保人事实上已经破产、被撤销、解散在3年以上,进行清偿后,仍未能还清的贷款;(6)借款人触犯刑律,依法受到制裁,处理的财产不足归还所欠贷款,又无另外债务承担者,确认无法收回的贷款;

(7)其他经国家税务总局批准核销的贷款。

四、呆账准备资产的提取范围

(一)财务规定

根据财政部财金[2001]127号文的规定,提取呆账准备的资产具体包括:

贷款(含抵押、质押、担保等贷款)、银行卡透支、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垫款、信用证垫款、担保垫款、担保垫款、进出口押汇、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不包括采用成本与市价熟低法确定期末价值的证券投资和购买的国债本息部分的投资)、拆借(拆出)、应收利息(不含贷款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应收保费、应收分保账款、应收租赁款等债权和股权。

对由金融企业转贷并承担对外还款责任的国外贷款,包括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外国买方信贷、外国政府贷款、日本国际协力银行不附条件贷款和外国政府混合贷款等资产,计提呆账准备。

金融企业不承担风险和还款责任的委托贷款及代理贷款等资产,不计提呆账准备。

五、呆账的核销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金融企业按照一定比例提取的贷款损失准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发生贷款损失冲减已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如果已冲销的贷款损失,以后又收回的,其核销的贷款损失准备应予以转回。

第二篇:59.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管理办法

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管理办法(财金[2005]49号 2005年5月17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防范经营风险,增强金融企业抵御风险能力,准确核算损益,促进金融企业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金融企业是指除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外,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城乡信用社等经营金融业务的企业。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呆账准备,是指金融企业对承担风险和损失的债权和股权资产计提的呆账准备金,包括一般准备和相关资产减值准备。

本办法所称一般准备,是指金融企业按照一定比例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用于弥补尚未识别的可能性损失的准备。

本办法所称资产减值准备,是指金融企业对债权和股权资产预计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部分提取的,用于弥补特定损失的准备,包括贷款损失准备、坏账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其中,贷款损失准备是指金融企业对各项贷款预计可能产生的贷款损失计提的准备,坏账准备是指金融企业对各项应收款项预计可能产生的坏账损失计提的准备。

第二章 呆账准备的提取

第四条 金融企业承担风险和损失的资产应提取呆账准备,具体包括贷款(含抵押、质押、担保等贷款)、银行卡透支、贴现、信用垫款(含银行承兑汇票垫款、信用证垫款、担保垫款等)、进出口押汇、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不含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或公允价值法确定期末价值的证券投资和购买的国债本息部分的投资)、拆借(拆出)、存放同业款项、应收利息(不含贷款、拆放同业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应收租赁款、其他应收款等资产。

对由金融企业转贷并承担对外还款责任的国外贷款,包括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外国买方信贷、外国政府贷款、日本国际协力银行不附条件贷款和外国政府混合贷款等资产,也应当计提呆账准备。

金融企业不承担风险的委托贷款等资产,不计提呆账准备。

第五条 金融企业应当于每年终了根据承担风险和损失的资产余额的一定比例提取一般准备。一般准备的计提比例由金融企业综合考虑其所面临的风险状况等因素确定,原则上一般准备余额不低于风险资产期末余额的1%。一般准备由金融企业总行(总公司)统一计提和管理。

金融企业应当按季对各项债权和股权资产进行检查,分析各项债权和股权资产的可收回性,根据谨慎性原则,合理预计各项资产可能产生的损失。对预计可能发生的贷款损失,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对预计可能产生的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对预计可能产生的长期投资损失,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第六条 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范围为金融企业承担风险和损失的贷款(含抵押、质押、担保等贷款)、银行卡透支、贴现、信用垫款(含银行承兑汇票垫款、信用证垫款、担保垫款等)、进出口押汇、拆出资金、应收融资租赁款等。

贷款损失准备包括专项准备和特种准备两种。

专项准备是指金融企业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对贷款资产进行风险分类后,按贷款损失的程度计提的用于弥补专项损失的准备。专项准备的计提比例由金融企业根据贷款资产的风险程度和回收的可能性合理确定。

金融企业可参照以下比例计提专项准备:

关注类计提比例为2%;次级类计提比例为25%;可疑类计提比例为50%;损失类计提比例为100%。其中,次级和可疑类资产的损失准备,计提比例可以上下浮动20%。

特种准备是指金融企业对特定国家、地区或行业发放贷款计提的准备,具体比例由金融企业根据贷款资产的风险程度和回收的可能性合理确定。

第七条 坏账准备的计提范围为存放同业款项、应收债券利息、应收股利、应收经营租赁款、其他应收款等各类应收款项。

金融企业可参照《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对计提坏账准备的资产进行风险分类,并根据风险分类结果参照贷款专项准备计提比例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金融企业在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时,应当根据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等相关信息予以合理估计。

第八条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为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不含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或公允价值法确定期末价值的证券投资和购买的国债本息部分的投资)。

对于有市价长期投资可以根据下列迹象判断是否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一)市价持续2年低于账面价值;

(二)该项投资暂停交易1年或1年以上;

(三)被投资单位当年发生严重亏损;

(四)被投资单位持续2年发生亏损;

(五)被投资单位进行清理整顿、清算或出现其他不能持续经营的迹象。

对于无市价长期投资可以根据下列迹象判断是否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一)影响被投资单位经营的政治或法律环境的变化,如税收、贸易等法规的颁布或修订,可能导致被投资单位出现巨额亏损;

(二)被投资单位所供应的商品或提供的劳务因产品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被投资单位财务状况发生严重恶化;

(三)被投资单位所在行业的生产技术等发生重大变化,被投资单位已失去竞争能力,从而导致财务状况发生严重恶化,如进行清理整顿、清算等;

(四)有证据表明该项投资实质上已经不能再带来经济利益的其他情形。第九条 金融企业必须根据资产的风险程度及时、足额提取呆账准备。呆账准备提取不足的,不得进行税后利润分配。

第十条 金融企业总部及分支机构应于每季度终了后30天内向主管财政部门提供其呆账准备提取情况(包括计提呆账准备的资产分项、分类情况、资产风险评估方法、呆账准备计提比例及变更情况),并按类别提供相关呆账准备余额变动情况(期初、本期计提、本期转回、本期核销、期末数)。

第十一条 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负责对当地中央管理的金融企业分支机构呆账准备提取的监督管理,对未按规定足额提取呆账准备,应当及时进行制止和纠正。

第三章 账务处理

第十二条 金融企业按规定提取的一般准备作为利润分配处理。一般准备是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

第十三条 金融企业提取的相关资产减值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已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资产质量提高时,应在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范围内转回,增加当期损益。

第十四条 对符合条件的资产损失经批准核销后,冲减已提取的相关资产减值准备。对经批准核销的表内应收利息,已经纳入损益核算的,无论其本金或利息是否已逾期,均作冲减利息收入处理。

已核销的资产损失,以后又收回的,其核销的相关资产减值准备予以转回,超过本金的部分,包括收回表内应收利息和表外应收利息,计入利息收入。转回的资产减值准备作增加当期损益处理。

第十五条 资产减值准备以原币计提,即人民币资产以人民币计提,外币资产以外币或折合美元计提,人民币和外币资产减值准备分别核算和反映。

第四章 附则

第十六条 金融企业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办法,报主管财政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5年7月1日起施行。以前有关规定与本办法有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三篇: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管理办法 财金

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管理办法 财金[2005]49号

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管理办法 财金[2005]49号

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管理办法

财金[2005]49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防范经营风险,增强金融企业抵御风险能力,准确核算损益,促进金融企业稳健经营和健

康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金融企业是指除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外,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城乡信用社等

经营金融业务的企业。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呆帐准备,是指金融企业对承担风险和损失的债权和股权资产计提的呆账准备金,包括一般准备和相关资产减值准备。本办法所称一般准备,是指金融企业按照一定比例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用于弥补尚未识别的可能性损失的准备。本办法所称资产减值准备,是指金融企业对债权和股权资产预计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部分提取的,用于弥补特定损失的准备,包括贷款损失准备、坏帐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其中,贷款损失准备是指金融企业对各项贷款预计可能产生的贷款损失计提的准备,坏账准备是指金融企业对各项应收款项预计可能产生的坏账损失计提的准备。

第二章呆账准备的提取

第四条 金融企业承担风险和损失的资产应提取呆账准备,具体包括贷款(含抵押、质押、担保等贷款)、银行卡透支、贴现、信用垫款(含银行承兑汇票垫款、信用证垫款、担保垫款等),进出口押汇、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不含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或公允价值法确定期末价值的证券投资和购买的国债本息部分的投资)、拆借(拆出)、存放同业款项、应收利息(不含贷款、拆放同业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应收租赁款、其他应收款等资产,对由金融企业转贷并承担对外还款责任的国外贷款,包括国际金融组织贷歉、外国买方信贷、外国政府贷款、日本国际协力银行不附条件贷款和外国政府混合贷款等资产,也应当计提呆账准备。

金融企业不承担风险的委托贷款等资产,不计提呆账准备。

第五条 金融企业应当于每年终了根据承担风险和损失的资产余额的一定比例提取一般准备。一般准备的计提比例由金融企业综合考虑其所面临的风险状况等因素确定,原则上一般准备余额不低于风险资产期末余额的1%。一般准备由金融企业总行(总公司)统一计提和管理。

金融企业应当按季对各项债权和股权资产进行检查,分析各项债权和股权资产的可收回性,根据谨慎性原则,合理预计各项资产可能产生的损失,对预计可能发生的贷款损失,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对预计可能产生的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对预计可能产生的长期投资损失,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第六条 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范围为金融企业承担风险和损失的贷款(含抵押、质押、掘保等贷款)、银行卡透支、贴现、信用垫款(含银行承兑汇票垫款、信用证垫款,担保垫款等)、进出口押汇、拆出资金、应收融资租赁款等。

贷款损失准备包括专项准备和特种准备两种。

专项准备是指金融企业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对贷款资产进行风险分类后,按贷款损失的程度计提的用于弥补专项损失的准备。专项准备的计提比例由金融企业根据贷款资产的风险程度和回收的可能

性合理确定。

金融企业可参照以下比例计提专项准备:

关注类计提比例为2%;次级类计提比例为25%;可疑类计提比例为50%;损失类计提比例为100%。其中,次级和可疑类资产的损失准备,计提比例可以上下浮动20%。特种准备是指金融企业对特定国家、地区或行业发放贷款计提的准备,具体比例由金融企业根据贷款资产的风险程度和回收的可能性合理确定。

第七条 坏账准备的计提范围为存放同业款项、应收债券利息、应收股利、应收经营租赁款、其他应收

款等各类应收款项。

金融企业可参照《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对计提坏账准备的资产进行风险分类,并根据风险分类结果参照贷款专项准备计提比例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金融企业在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时,应当根据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等相关信息予以合理估计。

第八条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为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不含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或公允价值法确定期末价值的证券投资和购买的国债本息部分的投资)。对于有市价长期投资可以根据下列迹象判断是否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一)市价持续2年低于账面价值;

(二)该项投资暂停交易1年或1年以上;

(三)被投资单位当年发生严重亏损;

(四)被投资单位持续2年发生亏损;

(五)被投资单位进行清理整顿、清算或出现其他不能持续经营的迹象。对于无市价长期投资可以根据下列迹象判断是否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一)影响被投资单位经营的政治或法律环境的变化,如税收、贸易等法规的颁布或修订,可能导致被投

资单位出现巨额亏损;

(二)被投资单位所供应的商品或提供的劳务因产品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从

而导致被投资单位财务状况发生严重恶化;

(三)被投资单位所在行业的生产技术等发生重大变化,被投资单位已失去竞争能力,从而导致财务状况

发生严重恶化,如进行清理整顿、清算等;

(四)有证据表明该项投资实质上已经不能再带来经济利益的其他情形;

第九条 金融企业必须根据资产的风险程度及时、足额提取呆账准备。呆账准备提取不足的,不得进行

税后利润分配。

第十条 金融企业总部及分支机构应于每季度终了后30天内向主管财政部门提供其呆账准备提取情况(包括计提呆账准备的资产分项、分类情况、资产风险评估方法、呆账准备计提比例及变更情况),并按类别提供相关呆账准备余额变动情况(期初、本期计提、本期转回、本期核销、期末数)。

第十一条 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负责对当地中央管理的金融企业分支机构呆账准备提取的监督管理,对末按规定足额提取呆账准备,应当及时进行制止和纠正。

第三章账务处理

第十二条 金融企业按规定提取的一般准备作为利润分配处理。一般准备是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

第十三条 金融企业提取的相关资产减值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已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资产质量提高时,应在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范围内转回,增加当期损益。

第十四条 对符合条件的资产损失经批准核销后,冲减已提取的相关资产减值准备。对经批准核销的表内应收利息,已经纳入损益核算的,无论其本金或利息是否已逾期,均作冲减利息收入处理。

已核销的资产损失,以后又收回的,其核销的相关资产减值准备予以转回,超过本金的部分,包括收回表内应收利息和表外应收利息,计入利息收入。转回的资产减值准备作增加当期损益处理。

第十五条资产减值准备以原币计提,即人民币资产以人民币计提,外币资产以外币或折合美元计提,人

民币和外币资产减值准备分别核算和反映。

第四章附则

第十六条 金融企业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办法,报主管财政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5年7月1日起施行。以前有关规定与本办法有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四篇:贷款损失准备与呆账准备的差异分析

贷款损失准备与呆账准备的差异分析

2003-11-3 11:4 《上海会计》·苏喜兰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新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对贷款业务的内容作了重大改革:全面推行商业银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将不良贷款从原来的“两呆一逾”贷款改为次级、可疑和损失类贷款;规范了抵债资产取得和处理的会计处理;明确了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核销及报表列示等内容。这些变化充分体现了稳健性原则,有利于增强金融企业的风险意识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作为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新制度用贷款损失准备取代了原来的贷款呆账准备,两者实质上存在诸多差异。本文拟对此进行分析,以便正确理解和运用新制度。

一、计提范围不同

贷款损失准备或呆账准备是商业银行从事贷款业务过程中,对预计不能收回的贷款进行补偿的专项基金。金融企业应在期末分析各项贷款的可收回性,预计可能产生的贷款损失并对其计提贷款损失准备。贷款损失准备包括一般准备、专项准备和特种准备。一般准备是根据全部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从税后利润中计提的、用于弥补尚未识别的可能性损失的准备;专项准备是指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对贷款进行风险分类后,按每笔贷款损失的程度计提的用于弥补专项损失的准备;特种准备是针对某一国家、地区、行业或某一类贷款风险计提的准备。

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资产,是金融企业承担风险和损失的贷款,不仅包括抵押贷款、质押贷款、保证贷款和无担保贷款,而且包括银行卡透支、贴现、信用垫款(如银行承兑汇票垫款、担保垫款、信用证垫款等)、进出口押汇、拆放资金等。此外,对金融企业转贷并承担还款责任的国外贷款,也应计提贷款损失准备。而贷款呆账准备的计提范围不包括抵押贷款和拆出资金等项目。

二、计提比例不同

贷款呆账准备的计提比例为年末贷款余额的1%(从1998年起)。而新制度对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只作了原则性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提出了计提专项准备的参考比例:关注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次级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5%;可疑类贷款计提比例为50%;损失类贷款计提比例为100%.同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借鉴别国的经验,对次级类贷款和可疑类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比例可根据贷款损失的程度上下浮动20%,使贷款损失准备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每一类贷款的具体计提比例由金融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表1即反映了这一政策的灵活性。

特种准备由银行根据不同类别(如国家、行业)贷款的特种风险情况、风险损失概率及历史经验,自行确定计提比例。一般准备年末余额应不低于年末贷款余额的1%.表1 我国四家上市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比例

┌──────┬────┬───────┬───────┬───────┐

正常

关注

次级

├───┬───┼───┬───┼───┬───┤

│ 中报 │ 年报 │ 中报 │年报 │ 中报 │年报 │

├──────┼────┼───┼───┼───┼───┼───┼───┤

│中国民生银行│2001│ 0

│ 1% │ 0

│ 5%

│ 2% │25%

│ ├────┼───┼───┼───┼───┼───┼───┤

│ │2002│ 1% │

│ 5% │

│ 25% │

├──────┼────┼───┼───┼───┼───┼───┼───┤

│ 上海浦东 │2001│ 0

│ 1% │ 1% │ 2%

│ 2% │35%

│ 发展银行 ├────┼───┼───┼───┼───┼───┼───┤

│ │2002│ 1% │

│ 2% │

│ 35% │

├──────┼────┼───┼───┼───┼───┼───┼───┤

│深圳发展银行│2001│ 0

│ 1% │ 0

│ 2%

│ 2% │25%

│ ├────┼───┼───┼───┼───┼───┼───┤

│ │2002│ 1% │

│ 2% │

│ 25% │

├──────┼────┼───┼───┼───┼───┼───┼───┤

│ 招商银行 │2001│ ① │ 2% │

│ 2%

│ │35%

│ ├────┼───┼───┼───┼───┼───┼───┤

│ │2002│ ② │ │ 2% │

│ 35% │

└──────┴────┴───┴───┴───┴───┴───┴───┘

┌──────┬────┬─────┬───────┐

│ │ │

可疑 │ 损失 │

│ │ ├──┬──┼───┬───┤

│ │ │中报│年报│ 中报 │年报 │

├──────┼────┼──┼──┼───┼───┤

│中国民生银行│2001│ 35%│50% │ 100% │ 100% │

│ ├────┼──┼──┼───┼───┤

│ │2002│ 50%│ │ 100% │

├──────┼────┼──┼──┼───┼───┤

│ 上海浦东 │2001│ 35%│70% │ 100% │ 100% │

│ 发展银行 ├────┼──┼──┼───┼───┤

│ │2002│ 70%│ │ 100% │

├──────┼────┼──┼──┼───┼───┤

│深圳发展银行│2001│ 20%│50% │ 100% │ 100% │

│ ├────┼──┼──┼───┼───┤

│ │2002│ 50%│ │ 100% │

├──────┼────┼──┼──┼───┼───┤

│ 招商银行 │2001│ │65% │

│ 100% │

│ ├────┼──┼──┼───┼───┤

│ │2002│ 65%│ │ 100% │

└──────┴────┴──┴──┴───┴───┘

①本行数字取自招股意向书。

②其中,贷款的损失计提比例为1.5%,贴现的损失计提比例为1%.三、计提时的会计处理不同

计提贷款呆账准备时,应借记“营业费用”科目,贷记“呆账准备”科目;而贷款损失准备既包括从损益中提取的专项准备和特种准备,还包括从净利润中计提的一般准备,其计提时的会计处理分别为借记“营业费用——贷款损失准备”、贷记“贷款损失准备——专项准备(特种准备)”;借记“利润分配——一般准备”,贷记“贷款损失准备——一般准备”。金融企业提取的一般准备,在计算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时,按《巴塞尔协议》的有关原则,纳入银行附属资本。

四、呆账核销程序不同

贷款呆账核销的程序是,银行分支机构对符合呆账条件的贷款,经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审核后,报各总行审批,统一核销,并报财政部备案。对总行本级和直属机构贷款呆账的核销,由总行根据呆账核销条件和国家下达的呆账核销计划进行审批,年终决算时一并报财政部备案。而按照新制度的规定,金融企业应建立贷款损失核销制度,及时对损失类贷款或贷款的损失部分进行核销。如果已冲销的贷款损失以后又收回,其核销的贷款损失准备应予以转回。这种做法更符合谨慎性原则,有利于银行稳健经营,提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

五、报表揭示的方式及内容不同

新制度要求在资产负债表中应计贷款与非应计贷款分别列示。非应计贷款是指贷款本金或应收利息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应计贷款是指非应计贷款之外的贷款,包括不到期的各种贷款和逾期90天之内的贷款。“贷款损失准备”在资产负债表中列入资产项目,作为贷款总额的减项。关于这一点,目前上市银行在报表中的列示方法完全一样,见表2.表2 2002年(中报)资产负债表部分项目列示

┌──────┬──────┬──────┬──────┐

│深圳发展银行│浦东发展银行│ 招商银行 │ 民生银行 │

├──────┼──────┼──────┼──────┤

│中长期贷款 │中长期贷款 │中长期贷款 │中长期贷款 │

├──────┼──────┼──────┼──────┤

│ 逾期贷款 │非应计贷款 │逾期贷款 │逾期贷款 │

├──────┼──────┼──────┼──────┤

│非应计贷款 │ 减: │呆滞贷款 │呆滞贷款 │

├──────┼──────┼──────┼──────┤

│ 减: │贷款损失准备│呆账贷款 │呆账贷款 │

├──────┼──────┼──────┼──────┤

│贷款损失准备│ │ 减: │ 减: │

├──────┼──────┼──────┼──────┤

│ │ │贷款损失准备│贷款损失准备│

└──────┴──────┴──────┴──────┘

笔者认为,深圳发展银行、浦东发展银行的处理与新制度要求基本一致,而招商银行与民生银行的列示方式及内容则与原制度贷款呆账准备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揭示要求相同。

同时,按照新制度要求,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还应分别披露一般准备、专项准备和特种准备的期初、本期计提、本期转回、本期核销和期末数,说明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范围和方法。根据个别款项的实际情况认定的准备,应说明认定的依据。

六、对经营成果的影响不同

贷款呆账实际发生后,要经过各级审批后才予以确认,统一核销;而贷款的收益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定的。这样确认的贷款收益和贷款损失就违背了配比原则,必然造成高估利润,以此为基础进行纳税和利润分配必然是一种超分配。而新制度规定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与核销的办法更符合稳健原则和配比原则,可避免虚增利润情况的发生。

七、对纳税调整的影响不同

会计制度规定的计提呆账准备的基数与比例和税法允许扣除的规定标准一致(从1998年起,均为年末贷款余额的1%),一般不存在纳税调整问题。如前所述,贷款损失准备扩大了计提基础,并且比例由企业自行确定,这样与税法规定标准不一致,需要进行纳税调整。

八、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不同

呆账准备的计提,按期末贷款余额的1%(1998年起)计提,会计人员只需照此办理即可;而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比例,由金融企业根据贷款资产的风险程度和回收可能性合理确定。贷款风险程度和回收可能性应根据借款人的财务状况、贷款本息的偿还情况、抵押品的市价、担保人的支持力度、借款目的及其使用、信贷风险及其控制、金融企业内部信贷管理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运用自己广博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加以判断。

第五篇:会计毕业材料准备

会计接本毕业材料准备

提交材料:

1.英语

(二)未参加考试,英语四、六级证书如果有,提交原件和复印件(二份);如果英语

(二)已经考过70分及以上者本项可以不用提交;

2.已考过的自学考试的课程(自己考的,不是在我们接本系统里面报名考试但专接本有这门课程考试的)成绩单原件和复印件(一份),到你原报名考试的招办去打印;

3.身份证复印件(复印件二份,需要正反面复印在一张纸上,有照片的正面在上,反面在下);

4.专科毕业证书原件和复印件(复印件一份);

5.毕业证电子照片(因为有入学时拍的电子照片,只要按照要求修改就可以,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到原来拍摄照片的照相馆修改格式,免费的),以自己的准考证命名,并把电子照片自己保存一份,本项工作不管本次是否申请毕业都必须最迟在2014年4月考试结束时完成。

附:毕业电子照片标准

·图片尺寸(像素):192×144(高×宽)·大小:约30K、格式:JPG ·成像区全部面积48mm×33mm;头部宽度21mm-24mm,头部长度28mm-33mm;下额到头顶25mm-35mm;像长35mmX45mm;头顶距离顶部约占照片高度的3/10 ·被摄人服装:白色或浅色系、免冠 ·照片背景:单一蓝色 ·照片文件名用准考证号。

6.没有考过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考过计算机二级的,提供国家二级计算机证书原件和复印件(复印件二份),如果已经通过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考试的可以不用提交;

7.个人自我评价一份(400字,从思想表现、学习表现、生活表现来写),本项工作提交电子文档到班长那里汇总好后给我;

8.原专科成绩单一份并盖教务处章,本项工作原经管学院学生不需要自己完成,学院统一打印;原非经管学院学生到原学院教学秘书处打印。9.准考证考完(凡能毕业的,不需要再考的人)上交,如果准考证丢失的必须补办后上交;

10.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注意是学历表而不是学籍表,下载打印的方法附在后面,大家按照要求注册提交下载打印,本项工作由于有时效性,有效期较短,所以在确定申请毕业提交毕业材料时再从网上注册下载打印提交。

*以上材料请在论文答辩时,一并交齐,如果因为缺少相关材料影响申请毕业,后果自负。

2014年2月28日

另外,大家在办理毕业申请之前,住校同学必须办理好相关离校手续,结清相关费用方可申请毕业,如果有欠费未清交同学不得申请毕业。

注:后面还有附件内容,是关于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的,一定继续看下页的文件 关于助学专业、专接本考生本科毕业登记资格

审核工作的相关说明

根据教育部关于前置学历审核的要求,从2013年12月1日起,助学专业、专接本本科毕业登记工作的相关要求将发生变化,具体说明如下:

从2013年12月1日起,凡在我省申请自学考试本科段毕业的考生,必须提供原学历的《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以下简称《备案表》)或《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以下简称《认证报告》)。如原学历可在学信网上查询,学生提供《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如原学历在学信网上查询不到,学生提供《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

一、专接本毕业

1、各专科学校在办理毕业登记时须将这其中一份材料附在考生的毕业材料中。

2、主考学校、省教育考试院在进行毕业会审时,如考生的毕业材料中没有《备案表》或《认证报告》,则不能通过审核,并注明原因。

3、集中会审结束时,各市考办须将本科毕业生的所有材料整理交接给考务科,以便考务科扫描存档。

二、助学专业(含二学历)毕业生

1、各主考学校在办理毕业登记时须将这其中一份材料附在考生的毕业材料中。

2、市考办、省教育考试院在进行毕业会审时,如考生的毕业材料中没有《备案表》或《认证报告》,一律不能通过审核,并注明原因。

3、集中会审结束时,各主考学校须将本科毕业生的所有材料整理交接给考务科,以便考务科扫描存档。

4、对于已经取得过我省自学考试毕业证书考生,在申请本科毕业时,如毕业信息在多证成绩中能查询到,则不需要再提供上述材料;如查询不到,则须按上述要求提供相应材料。

5、专科、本科同时办理毕业生考生,须在本科材料中注明:专、本同时毕业。

三、其他注意事项

1、因办理《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需要一定周期,请各主考学校、专科学校尽快通知相关学生办理学历证明材料。

2、《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的样本见附件。

四、常见问题: 1、2013年12月1日起办理自学考试本科毕业审核需要提供哪些材料?

答: 本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全部准考证、免考和本科段报考资格审批表、原学历的毕业证书复印件和学籍卡复印件、原学历的《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一份或《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2、为什么要对报考自学考试本科段的考生进行前置学历审核? 答:为杜绝假文凭的泛滥,维护考生的合法权益,保障用人单位的利益,甄别高等教育文凭、证书的真实性。

3、对报考自学考试本科段考生的前置学历有哪些要求? 答:报考自学考试本科段的考生在申请本科毕业前,必须已取得国家承认学历的国民教育系列各类高等学校颁发的专科(及专科以上)毕业证书,毕业证书的电子注册号码必须能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上查询到,否则无法进行自考本科段毕业证书电子注册,并将被取消毕业资格。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4、什么是“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

答:2001年教育部发布《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管理暂行规定》(教学[2001]4号):2001年起,国家对高等教育学历证书实行电子注册制度,未经注册的学历证书,国家不予承认。2005年教育部发布公告(教学[2004]25号):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http://www.xiexiebang.com)是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证书查询唯一网站。

5、如何查询本人的毕业证书是否在学信网注册?

答:⑴ 登录“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的学历查询页面(http://www.xiexiebang.com/xlcx/)采取“本人查询”的方法:进行实名注册,登录学信档案,即可查询本人(2002年以来)学历证书信息。

⑵登录“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的学历查询页面(http://www.xiexiebang.com/xlcx/),采取“零散查询”的方法:进入“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证书查询系统”,根据学历证书的证书编号、姓名,查询2002年以来的学历证书信息。根据网页上告之的方法,按有关操作步骤开展查询。

6、什么是《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如何申请? 答:《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是根据《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管理暂行规定》(教学[2001]4号)对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审核备案的结果。它是在学历网上查询系统的基础上,利用全国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数据库,为企业、个人或相关机构提供多种形式的学历查询结果,并提供权威、便捷的在线验证服务。

具体

使

见http://www.xiexiebang.com/xlcx/bgys.jsp

7、“学信网”上查不到自己的毕业证书怎么办?

答:对于未能在“学信网”上查阅到电子注册备案表的自考生,可到各省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机构办理学历认证,并获得认证报告。

8、江苏省的学历认证由哪个单位负责?

答: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南京市上海路203号)。联系电话:025-83335114;考生也可登录其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查询相关学历认证事项。

附件1 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样本

附件2:

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样本

下载呆账准备会计规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呆账准备会计规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2财政部2005年金融企业呆账准备计提管理办法

    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由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

    会计面试准备资料

    会计面试常见问题技巧大全 在会计面试之前也应该做些准备,首先了解应聘单位的企业性质,然后再看公司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例如会成本核算,你应该在这时多了解成本的内容,有些公司需......

    呆账清理方案

    呆账清理方案 一、出现呆账的原因 呆账是坏账的温床,企业如果有大量的呆账,就一定会产生大量的坏账。中国的税收政策是不给企业做坏账的,有些企业家担心做了坏账以后会影响企业......

    呆账核销操作实务

    呆账核销操作实务 一、 呆账核销的理解 1、 2、 3、 4、 5、 6、 呆账 呆账核销 呆账核销的基本原则 呆账核销中权力机构、审议机构与执行部分职责 呆账核销管理办法2010年......

    呆账管理细则

    呆账管理细则 第一条 本公司为处理呆账,确保公司在法律上的各项权益,特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各分公司应对所有客户建立“客户信用卡”,并由业务代表依照过去半年内的销售实绩及......

    会计档案管理规定

    会计档案管理规定 为提高我校财会档案工作质量和科学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财会档案的作用,逐步实现财会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普通高等学校......

    会计上岗证规定

    北京市会计从业资格管理业务流程说明北京市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持证人员(以下简称“持证人员”)可通过北京会计网(http://.cn)“从业资格管理”系统办理注册登记、变更、补证、调入......

    会计档案管理规定

    档案管理规范及系统操作手册 目 录 1. 会计档案管理相关制度...................................................................................................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