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道桥镇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建设实施方案
三政发(2011)35号
三道桥镇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建设
实施方案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居民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健康理念和食品安全意识也在逐步增强,社会对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实施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建设,是加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维护社会安定和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畜产品生产,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
为规范和整顿我镇的农畜产品生产、经营行为,建立健全农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完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我镇决定实施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建设,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农业部关于加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农业部《关于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坚持“政府主导、部门推动、立足现有、因地制宜”的原则,以服务当地农户、加强农畜产品质量监管与无公害农畜产品生产技术推广为目的。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建成一个镇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实质性改善二道桥镇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水平,大幅度提高全镇农畜产品快速检测能力,为提高全镇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拓宽特色优势农畜产品市场创造良好条件,对加快我镇农畜产品升级步伐,增强农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农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带动全镇经济繁荣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工作任务及目标
通过项目的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能够检测农田土壤、灌溉及养殖用水中主要易于变化的常规污染与肥力指标和农产品中高毒农药的定性速测,提高检测能力。重点提升所辖区域内主要农、畜、水产品等方面的检测能力,农畜产品检测种类达到20多种,检测准确率达到98%以上,提高检测速度。并及时向农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和消费者提供安全、标准和品牌等方面的信息。
三、建设内容
1、配备3名专职人员;
2、建设40平方米检测房,配备农畜产品质量安全速测和农业生态环境监测所需的基本设备,拟购置配备2台多功能快速检测仪,一台电脑及打印机,数码相机一部,冰箱一台以及档案柜、检测桌椅、玻璃仪器、检测药品等。
3、购置一辆检测车(微型面包车)。
以上建设内容共需投资30万元,其中:检测房4万元,检测车10万元,速测仪2台1.8万元,照相机0.5万元,电脑0.8万元,打印机0.4万元,药品0.5万元/年,冰箱、档案柜、检测桌椅、玻璃仪器需3万元,专职人员培训费4万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工作经费5万元/年。
四、管理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刘子平(政府镇长)副组长:郝买清(政府副镇长)成 员:周慧智(农科站站长)
李整亮(畜牧站站长)王 英(农业助理)
2、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工作职责。主要职能是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行业标准,主要以开展现场快速检测、指导地方农业生产为目的,直接面向广大农业生产者和农产品消费者,重点承担对所在镇、村社生产基地、农贸市场的农产品进行快速检测,并向旗质量安全检测站报告检测结果;;负责整理、上报、公布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对批量外调的农畜产品进行检测,对于可能存在安全隐患而又不能进行快速检测的产品进行抽样封存,并送旗质量安全检测站进行检测。
3、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相关人员的监管素质和能力。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法律、法规政策培训,重点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
年10月28日
三道桥镇人民政府2011
第二篇:三道桥镇集镇建设简介
三道桥镇集镇建设简介
三道桥镇位于杭锦后旗的中西部,距旗政府所在地陕坝镇16公里,周边与二道桥镇、双庙镇、沙海镇、陕坝镇接壤,杨家河纵贯全镇,全镇设1个居委会,15个村委会和1个居民委员会,162个村民小组。全镇总人口30209人,总户数7741户,辖地面积21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6万亩。
我镇集镇范围包括三道桥和大树湾两个街道,加上三道桥绕城公路、利一路、三达路、永进路等我镇的街道约有4.8公里。
今年以来,我镇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以为民办实事、好事为突破口,全力实施集镇“新、亮、美、齐”工程。一是在集镇环境整治上下大力气。在3月份,组织全镇领导干部,利用10天的时间,集中对集镇的垃圾点、道路、树池、居民巷道内的生活垃圾进行了清理,对主干街道东西出口处的坑、洼路面进行了平整,对影响集镇镇容的广告牌、破旧垃圾池进行了彻底清理。并形成长效机制,规定镇机关领导干部对集镇街道每月至少进行一次集中扫除,竭力使集镇干净整洁的面貌长久保持下去。6月份镇党委政府在资金短缺的请况下决定对街道两侧近12000平方米实行硬化,全部用工字砖进行了铺设,并用马路牙对街面所有的树池进行了衬砌,对各个路口实施混凝土浇筑,并在各个路口安装了防护栏,严禁车辆进入除道路以外的硬化区。二是在设施配套上狠下功夫。投资10万元,在集镇主干道、大树湾街道新安装47盏路灯,通过自控开关,定时供电,使集镇街道全面亮起来。新安装垃圾池53个,果皮箱26个,并且对垃圾池进行统一涂色,按序编号,粉刷宣传标语,对果皮箱统一规格,设立公益广告栏,为集镇街道增添色彩。投资226万元对集镇进行改造,在街道两侧新做下水2.8公里,铺设管道2.8公里,新做污水井38座,收水口41处,检查井55个,彻底解决集镇雨水淤积严重,生活污水排输不畅的问题。修建公共厕所2座,实施街道两侧硬化1.7万平米,目前工程已经开工,计划9月份完工。我们还将对集镇迎街店面的牌匾以适当补贴的办法进行统一规格、统一标准,实现整齐划一。在此之前,我们为把集镇工作真正抓在手上,成立了由镇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其他班子领导为成员的集镇改造和创卫工作领导小组,由街道办和城镇管理办具体负责街道日常事务。向驻镇单位和集镇居民发放了《致集镇居民的一封公开信》,实行了环境卫生驻镇各单位分片包干制度和各住户、各经商户门前“三包”责任制度。招聘了3名责任心强的保洁工,每天早晨八点之前和下午六点钟以后,为集中清理垃圾和街道打扫时间,平时实行见脏就清的工作机制。
第三篇:关于发展二道桥镇流通协会调查报告
建协会,活流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二道桥镇位于杭锦后旗西南部,是杭锦后旗的产粮大镇。全镇有17行政村,170村民小组,7961户农户37288口人。全镇辖地面积为38万亩,耕地面积为18万亩。
近年来,我镇涌现出一大批以流通为主的女经纪人,在她们的带动下,流通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流通女经纪人迅猛增加,流通业已经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2005年,全镇从事流通业的流通大户有320户,从业女经纪人1500人,她们自发的组建了流通协会,在协会的带动下,农产品购销辐射巴市全境及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等周边旗县市。2007年,购销各类农产品总量达到6000万公斤,实现交易利润1500万元,上缴税金78万元。
一、流通协会的形成和发展
我镇流通协会是在流通队伍逐步扩大和农民经纪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自发性地组织起来的。
1989年,二道桥镇姜有生、闫振江等十几个购销户积极开展农副产品贩运和流通,有力地促进了二道桥农产品市场的发展,随着市场的发展,农业产业基地的加强,产品交易量的扩大,加入流通队伍的人员越来越多,很快由89年的十几户发展到98年的90多户,参加流通的人员发展为几百人。随着流通队伍的发展壮大,在市场交易中经常出现一些问题,特别是掺杂使假现象较为严重,同时各流通户为争抢外地客户,采取相互杀价及其他不正当手段,既影响了流通户的效益,又不利于市场稳定,还影响了整个二道桥产品的信誉。一些流通户对市场信息不加研究分析,盲目的给生产者提供信息,致使一些生产者的产品不能及时卖出,并且卖不上好价钱。在这种情况下,姜有
生、闫振江、高二柱、段仁元等流通大户,提出组建流通协会,整顿流通队伍,规范经营行为。在镇党委、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扶持下,选举成立了流通协会,并以地域划分设立了九个流通分协会,明确了协会的任务是营销和积极发展加工企业,为生产者提供比较准确的市场信息,进一步规范了协会会员的行为。要求凡是二道桥流通户出售的商品,都要注有二道桥品牌的商标,并且要注明流通户的电话号码、公司名称,以便提高二道桥品牌的知名度,用制度规范交易行为。通过以上作法,二道桥的流通加工业也有了大发展,交易辐射面进一步扩大,新增了十几个50万元以上的加工企业,并且带动了一批运输、建筑等服务行业的发展。
从99年之后,农产品市场在全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过去的卖方市场明显变为买方市场,特别是2000年,全国出现食用葵花大丰收、产品过剩之时,由于巴市的葵花生产大范围发生锈病,造成巴市食用葵花质量低、成本高,难与全国大市场食用葵花竞争。在这种形势下,流通协会开始反思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农产品流通工作。大家一致认为,协会的组织机构要重新调整,由原来总协会下按行政区域划分分协会改为总协会下按流通营销产品划分四个分协会,即:瓜籽类协会、粮食类协会、瓜果蔬菜类协会、畜禽交易类协会。有的协会内部还有细的分工,如瓜果蔬菜类协会又分瓜类、蔬菜类、枸杞、苹果类。同时,总协会和分会都下设信息、科技、营销三个部。这样调整的目的,既能更好的发挥总协会协调统揽全局的作用,又能充分发挥各分协会在总协会章程范围内,各自独立发挥自身优势的作用。
随着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进入2001年,畜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在全镇农民大力发展肉羊、奶牛产业的同时,流通协会的领域也在不断拓宽,流通协会购销范围涉及到畜牧产业上来。
二、流通协会发挥的服务功能
流通协会运行以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为农民搞好服务:
一是信息服务。协会会员和部分流通大户开通了葵花互联网、信息终端接收,实现了葵花网上交易。协会主要从各级政府、网络通信和自身营销等渠道以及对全国市场的考察获取信息,然后研究讨论、加工整理后,通过会员和政府宣传到各协会基地,引导基地农户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由于信息提供的比较准确,全镇的农副产品销路畅通,产品质量好、价格也高。
二是科技服务。协会主动借镇、村、社每年科技培训之际,聘请农业科技人员,有针对性进行科技讲座。同时,在生产中树科技典型,推广科技成果,使生产者和会员的科技知识都得到提高,科技成果在全镇尽快得到了应用。
三是营销服务。在总协会的协调下,各分协会积极组织营销,流通协会的辐射范围覆盖到巴市全境及鄂尔多斯市、新疆、甘肃等地,购销点达200多个,协会同时协调铁路部门,采取货物就近站台上货的办法,保证了货物的及时运输。在收购时,采取分级筛选机等设备,以质论价,严把收购质量关,并且为客商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客商对资金汇兑、食宿、通信、交通运输及人生安全等方面都感到非常满意,用外地客户地话说,二道桥镇不仅产品质量好,而且流通环境也非常好。
三、流通协会的取得的成效
流通业的发展和协会的建成,促进了农产品交易市场的发展,使农村经济由自主性生产转变为商品性生产,农产品流通在贸工农一体化中龙头作用的增强,加快了全镇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一是促进流通,解决农产品卖难。流通协会的组建和经纪人队伍的扩大,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畜产品流通不畅的问题,使很多产品打开了通往外地市场的通道,通过流通协会的带动,二道桥镇协会会员与四川、安徽、湖南、湖北、江西等十几个省市的客商建立了常年的合作伙伴关系,加快了农产品流通速度,扩展了流通领域,减少了货物积压,加速了资金周转。现在,全镇从事流通业的流通大户有320户,从业人员达到2100人,从业人员全部被发展成为协会会员。对农民来说,只要按照协会的要求去安排生产,农产品既能销出去又能卖上好价钱。经过我们对1998—2005年7年农产品价格的测算,全镇及周边地区农民仅价格因素,每年人均可增收180—240元。
二是促进结构调整,发挥了市场导向作用。经纪人队伍通过其广泛的社会联系,可以获得大量的种养信息,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协会与农户的合作,在种植业上我镇逐步形成花葵、番茄等主导产业。
三是促进招商引资,带动当地农业生产不断发展。由于流通协会和经纪人队伍一头连着市场,一头牵着广大农户,由于本身具仍一定的资金积累,在农产品流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他们在外界的信息传递,引进资金。如通过会员招商引资新建了富生购销大楼,鑫荣购销大楼,双保面粉加工厂,富源农副产品购销公司等企业,带动了全镇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四是促进技术、信息传递,解决农户技术、信息滞后的问题。通过流通协会和经纪人的传授,使农民能够迅速地获得市场信息和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并通过邻里效应,掌握一定的科技本领,在信息、技术上与从前相比有了很大提高。如在去年的科技培训会上,通过流通协会会员何桂梅的讲解在葵花种植中需要把好“品种、稀植、区域代种植,轮作倒茬、分级收割分级脱粒”五关,农民都能按照技术标准去种植,使花葵品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四是带动了小城镇经济的发展。由于流通业的带动,协会会员通过加强流通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企业规模,改变了集镇的面貌,促进了集镇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协会会员资金实力的增强,富生商贸大楼、双保面粉加工厂、鑫荣购销部等企
业扩大了生产规模,不但改变了对外的形象,同时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一大批农民离开土地从事二、三产业。目前,全镇从事二、三产业的人数达2000多人,大批农村劳动力在流通大户处实行季节性务工,据统计,每到收购季节全镇有5000人到流通大户家打工。
四、流通协会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流通协会存在规模小、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程度低,运行机制不健全。特别是会员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联系,各自为战,会员间的利益关系不紧密,还属于松散型,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严重地制约了流通协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二是流通协会会员主体的素质还不高,流通领域内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竞争。
三是流通协会的交易品种单一,还没有形成多方位、多品种、全开放的市场,龙头带动作用还不强。
这些问题都应在下步工作中逐步解决完善。
五、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提高对农村组织化程度重要性的认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农村组织化是一条有效的途径。过去在卖方市场时期,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不突出,农民种什么、种多少、怎么种,完全由小市场来控制,组织不组织农民影响不明显。但随着买方市场的到来,结构调整就变成了一种长远的战略性调整。这种调整不仅要靠政府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更需要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农民成了市场和结构调整的主体,因此,只有把农民组织起来,使组织化渗透到生产、加工、流通和各个环节,才能保证结构调整的稳定性、持续性和可操作性,促进农牧业产业化健康发展。
二是建章立制,规范运作。首先,制定出台《协会章程》,做到有章可循。其次,不断健全完善内部机制,建立健全合作经济组织内部的民主管理制度。第三,要明晰组织内部的产权关系。在运作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下列原则:一是自愿参加的原则,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二是民主管理的原则。三是报酬适度。四是必须加强教育的原则。不论是协会还是合作组织,都应对农民进行科技、法制、政策、信誉教育。
三是加大引导扶持力度,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的支持与帮助,组织引导,培植典型,组织观摩、交流,总结推广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循序渐进地扶持一批具有引导和示范作用的专业合作组织,确保其实现良性运转,使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真正成为农民适应市场经济的桥梁和纽带。
四是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应当从当地农牧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商品生产的发展需要出发,适合什么形式的合作就搞什么合作,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规范,使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第四篇:二道桥卫生院预防.doc 2014[范文]
二道桥卫生院预防《艾梅乙》母婴传播工作计划
为落实《艾梅乙防治条列》,实现《中国预防艾梅乙行动计划(2014)的目标》,切实保护广大妇儿童的健康,结核我乡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工作目标
建立切合乡实际的预防《艾梅乙》母婴传播的管路模式和服务模式,最大程度的减少通过母婴传播的儿童《艾梅乙》感染,降低《艾梅乙》对我乡妇女,儿童的影响,提高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
1、人员培训:承担预防《艾梅乙》母婴传播服务的人员培训覆盖率达到90%
以上。
2、健康教育:孕产妇预防《艾梅乙》母婴传播和知识点知晓率达到85%以上。
3、咨询与检测:婚前保健人群,孕产妇预防《艾梅乙》母婴传播咨询率达到
90%以上;婚前保健人员,孕产妇预防《艾梅乙》病毒抗体检测率分别达到85%以上。
二、具体措施
预防《艾梅乙》母婴传播阻断工作与妇幼保健常规工作相结合以妇幼保健网络为平台,建立预防《艾梅乙》母婴传播常规化工作机制,将预防《艾梅乙》母婴传播工作纳入生殖教育和妇幼保健服务过程中,形成以妇女、儿童预防《艾梅乙》母婴传播综合关怀和支持体系。
1、预防《艾梅乙》母婴传播工作与生殖保健服务相结合我院医务人员在生殖保健医疗保健服务中,应注意妇女《艾梅乙》感染的可能途径和感染状况,将预防育龄妇女《艾梅乙》感染以及减少《艾梅乙》感染妇女非意愿妊娠与生殖健康医疗服务密切结合。
第五篇:二道桥镇创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镇实施方案
二党发(2010)15号
二道桥镇创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示范镇实施方案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经济结构和农民就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劳务经济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杭锦后旗创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旗实施意见》,加快我镇城镇化步伐,统筹城乡就业,强化就业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结合全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实际,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实施就业优先发展战略,以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充分转移就业为目的,以强化技能培训为重点,不断拓展内转外输渠道,努力提升市场化、组织化程度,逐步建立以基础管理、技能培训、职业介绍、权益维护和跟踪管理服务于一体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新格局。
二、创建目标
通过创建就业示范镇,进一步完善我镇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我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新农村建设工作。年内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3930人;其中六个月以上2965人,六个月以下965人;转移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总数达90%以上,其中有组织劳务输出达60%以上;劳务收入达到4000万元以上;积极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参加培训率达80%以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230人,培训后80%实现就业。
三、创建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0年4月)。对照创建标准对我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现状进行调查摸底,成立创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镇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创建责任和任务。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0年5月——10月)。召开创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镇领导小组和全镇创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镇动员会,部署安排创建工作,按照标准和要求,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措施,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广泛宣传创建成效,积极推进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三)自查迎检阶段(2010年11月)。根据创建活动开展情况,对照标准要求,进行自查自评,提出意见,并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四)接受考核阶段(2010年12月)。召开创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镇领导小组会议,指导协调各部门做好全镇创建工作总结、台帐整理,全面迎接检查考核。
(五)巩固提高阶段(2010年后)。根据上级检查考核意见,进一步完善新一创建工作意见,在整改的基础上继续强化创建工作,巩固创建成果,保持全镇就业形势稳定。
四、具体措施
(一)精心安排,加强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成立创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领导小组,负责全镇农村劳创建工作的调查研究、制定规划、综合协调和检查考核;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承担领导小组综合协调的日常工作任务,加强对村劳动保障工作站的指导,建立相关考核制度和工作激励、奖励制度,充分调动村劳动保障协理员工作积极性,利用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对全镇农村劳动力的现状进行认真摸底调查,充实完善农村劳动力资源台帐、转移培训台帐和转移就业台帐,为全面落实就业政策、制定转移就业方案提供依据。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主要承担本部门相关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教育培训和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具体工作任务。
(二)加强宣传,营造创建氛围。要充分利用广播、公开栏、墙报等形式,大力宣传创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镇的重要性,广泛宣传促进就业政策。充分发挥镇劳动社会保障事务所和村劳动保障工作站的作用,强化服务功能,把就业信息和促进就业政策宣传到每一个农村劳动力中,使他们能及时了解就业信息和就业政策,知晓率达到95%以上。充分发挥外出打工者“传、帮、带”作用,加大异地转移就业力度。
(三)落实政策,优化创建环境。
一是落实优惠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大“SYB+实训模块+小额担保贷款+后续服务”的推行力度。开展创业指导服务,为自主创业的农村劳动力提供创业信息、创业策划、项目推荐、企业管理、政策咨询、创业贷款、跟踪指导等服务,提高创业成功率。二是认真开展免费职业介绍服务。三是建设庆丰农民工创业园区,将园区创业全部纳入小额贷款、利息补贴、培训补贴等优惠政策的落实范畴,积极开展各类免费培训。四是加强对“零转移家庭”和困难就业群体的帮扶,实现“零转移家庭”的动态销零。
(四)加强培训,提升就业能力。
坚持以“培训促就业、以就业带培训”的方法,不断创新培训模式,鼓励农村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和自身综合素质;充分发挥村劳动保障工作站作用,坚持“先培训后输出”的方针,结合“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农业科技推广等活动,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农村劳动力培训,进一步提高转移就业的质量和稳定性,提高就业能力。
(五)依托企业,提供就业岗位。
积极主动的深入企业,开展企业用工调查,了解企业招用工情况,及时搜集发布企业用工信息,有计划、有组织的协调引导用工企业录用当地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中共二道桥镇委员会 二道桥镇人民政府 2010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