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议银行承兑汇票与虚开发票之间的联系及应对措施
浅议银行承兑汇票与虚开专用发票
之间的联系及应对措施
随着各种经济活动的频繁,银行承兑汇票越来越多地被广泛使用在企业间的贸易交往中。它具有信用好、承兑性强、流通性强,灵活性高、节约资金成本等一系列优点,是当前企业贸易结算的重要方式,但是它的一系列优点也为不法分子虚开增值税发票所利用,成为“粉饰” 虚开增值税发票资金流的“智能帮凶”。如何尽快熟悉银行承兑汇票的相关知识,掌握银行承兑汇票在虚开增值税发票中的应用方式,研究应对措施,是当前摆在国税干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承兑汇票的基本知识
银行承兑汇票概念:银行承兑汇票是由在承兑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存款人出票,向开户银行申请并经银行审查同意承兑的,保证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对出票人签发的商业汇票进行承兑是银行基于对出票人资信的认可而给予的信用支持。我国的银行承兑汇票每张票面金额最高为1000万元。银行承兑汇票按票面金额向承兑申请人收取万分之五的手续费,不足10元的按10元计。承兑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承兑申请人在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未付款的,按规定计收逾期罚息。
银行承兑汇票票面内容: 表明“银行承兑汇票”的字样、无条件支付的委托、确定的金额、付款人名称、收款人名称、出票日期、出票人签章。欠缺记载上述规定事项之一的,银行承兑汇票无效。
银行承兑汇票的变现及转让方式:一是到期兑付,银行承兑汇票期限6个月。二是贴现。银行银行承兑汇票贴现是指银行承兑汇票的贴现申请人由于资金需要,将未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转让于银行,银行按票面金额扣除贴现利息后,将余额付给持票人的一种融资行为。三是背书转让。银行承兑汇票背书是银行承兑汇票流通的主要方式。持票人可以将汇票权利转让给他人或者将一定的汇票权利授予他人行使。目前,我国银行承兑汇票背书最常见的方法是在票据背面或粘单的背书栏内签章,背书是一种要式形为,背书必须记载下列事项:被背书人名称、背书人签章。,未记载上述事项之一的,背书无效。
二、承兑汇票在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中的应用方式
新形势下虚开专用发票的作案手法已经从开假票、大头小尾票等传统的手法转到真票虚开的形式上,这种发票都能通过税务机关的增值税交叉稽核系统,再配合以企业的假账,传统的检查方法根本无法查出其犯罪证据,在这种情况下,国税机关往往突破常规,从资金流和物流入手进行检查,现金结算、往来挂账成为检查虚开案件的突破口,而银行承兑汇票以其灵活多样的兑现方式,在虚开发票资金流的环节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虚开发票的犯罪活动中起着牵线搭桥的作用。主要方式有:
一是利用真银行承兑汇票虚构资金流向。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受票方为了掩饰假进项发票的真相,在支付资金时,开出银行承兑汇票,注明银行承兑汇票受票人为增值税专用发票开票方,然后再由增值税专用发票开票方单位背书给第三方、第四方返回原企业,做成了假资金结算。
二是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票方虚假背书,将银行承兑汇票转回增值税专用发票受票方。增值税专用发票受票方将持有银行承兑汇票交给开票方,由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票方的财务部门在承兑汇票背面加盖财务印章并复印后,原件由增值税专用发票受票方持有,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票方凭复印件入账,银行承兑汇票持有人就是支配人,也就是说资金也回流到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受票方公司,由其支配使用。
三是直接利用虚假银行承兑汇票入账。增值税专用发票开票方直接将过期银行承兑汇票复印件反复复印、修改入账,虚构了企业的资金流向。
三、银行承兑汇票能够虚构金流向原因
银行承兑汇票为何能够频频成为虚开增增税发票犯罪分子虚构资金流,究其原因,不外乎它的灵活多变的特点和日益盛行的地下交易市场。
一是企业做账时银行承兑汇票背书都是复印件,造假的可能性和可操作性强。银行承兑汇票的对付期一般是6个月时间,在此时间之内可以任意的背书转手、买卖以及贴现。因为银行承兑汇票无论是到期兑付、被书转让,还是贴现,以及在地下交易市场变现,其原件都不在企业留存,一律以复印件入账。正是因为这一点,银行承兑汇票才成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分子用作入账凭证的首选。
二是银行承兑汇票变现灵活的优点,足以掩盖虚开发票资金流向异常事实。根据国税发[1995]192号文件第一条第三项规定: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支付货款、劳务费用的对象。纳税人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支付运输费用,所支付款项的单位,必须与开具抵扣凭证的销货单位、提供劳务的单位一致,才能够申报抵扣进项税额,否则不予抵扣,犯罪嫌疑人为了达到票货款一致,在资金运作上大做文章。他们在汇票上假借背书转让,表面上体现是票面汇给开票单位,开出汇票与付款方向一致,造成虚假业务的表面真实性,实际上这张汇票经过几次背书转让后,最终又回到付款方下属机构或另外设立的私人银行帐号,而将货款直接用现金付给实际销货方,与开票方只不过按票面金额的3%-5%付给手续费,是一种更加智能型犯罪。
三是税务人员对金融知识掌握较少。对于金融部门结算方式,票据办理流程、违规处理掌握太少,不能在日常监控和税务稽查中运用自如,很容易给不法分子造成可乘之机。
四是银企利益驱动催生银行承兑汇票地下交易市场。少数金融部门为了片面追求票据业务规模及表外业务收益,降低票据业务准入门槛,对其贸易真实性审查不严,相关要素不齐全,不能严格履行票据承兑的相关程序。银行承兑汇票一般都是企业向银行先支付50%的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而后由银行开出供企业使用,银行承兑汇票相当于就是实际的流通货币,而且是企业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1倍的数额。这样一来,节省了大笔现金。正是基于这种银企各取所需的吸引,联手共同推进了我国银行承兑汇票的广泛运用,繁荣了买卖银行承兑汇票的地下交易市场。在地下交易市场,承兑汇票直接作为一重要商品买卖,不留任何痕迹即能变现。造成企业使用银行承兑汇票存在不规范行为。为了方便,不加盖背书,不按规定到银行办理银行承兑汇票的贴现,给违法人员提供了便利。
四、有关应对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为了加强专用发票管理,减少税款流失,维护市场秩序,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完善:
(一)税务人员加强金融系统的结算方式和票据使用知识的学习。针对税务人员金融知识匮乏的问题,采取聘请金融专业人士讲课,亲临现场参观学习等方式使税务人员对票据知识有个全面了解。更好的运用到日常监控和税务稽查工作中去。
(二)以制度完善规范企业银行承兑汇票取得和使用。对于利用银行承兑汇票结算的,一律要求能够显示被背书人名称、背书人签章,凡是不能显示背书痕迹或背书痕迹不连贯的,该笔承兑汇票不得作为银行存款计算视同现金计算。
(三)建立银行承兑汇票异常反应机制的函调管理。在日常监控中对平时并没有业务往来的企业,发票金额接近最高限额,又是以银行承兑汇票进行结算,就应对银行承兑汇票转让对象进行重点跟踪,金额较大的,要抽查一定比例进行调查,要严格审核背书是否真实。根据背书转让的企业资料,发函核实,以求证这些企业之间业务真是性。另外可以通过承兑银行查出汇票的最终承兑地,通过对该汇票的原始凭证的检查可以一步步地推出其资金的流向。
(四)加强银行承兑汇票审核。以银行承兑汇票背书方式支付货款的,可按如下程序对其进行审核:纳税人在汇票背书前应持汇票原件及复印件报主管税务机关,经审核人员核对后在复印件上加盖“与原件相符”印章后退回企业,复印件粘贴在抵扣联后作备查资料留存。纳税人申报抵扣时还应提供销售方收到该汇票的证明及汇票承兑银行的电报证明复印件等。
(五)建议税务、银行两部门间能尽快建立起一个协作平台,加强税务机关与银行信息资源共享,才能全面、及时地对纳税人的付款情况实时监督,能够使税务部门方便、迅捷地查清每笔资金的真实性和具体流向,提高管理和检查效率,降低检查成本。
(六)建议金融管理部门,尽快整顿金融市场,切断私下票据交易行为,维护正常使用票据的相关主体的利益,保证银行承兑汇票的顺利流通,不给违法分子一可乘之机。
第二篇:营改增企业虚开发票态势分析和应对措施
营改增企业虚开发票态势分析和应对措施
随着今年5月1日起,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等全部营业税纳税人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由缴纳营业税改为缴纳增值税,“营改增”由试点到全面推开历时四年半终于修成正果,必将对经济发展、税收情况、财政体制和税收体制的改革产生深远影响。营改增的全面实施,必将使国税工作面临很多新课题,从税务稽查角度上说,也必将产生一些新违法问题和违法手段,特别是虚开发票问题,使税务稽查工作面临更多的挑战。因此,稽查部门必须顺势而为,未雨绸缪,提前研究、预判将要出现的新问题、面临的新挑战,制定防范措施,如此才能做到临危不乱、从容应对。
下面,结合前期营改增试点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税收违法问题,分析营改增纳税人虚开发票产生原因和特点,并提出防范措施,为今后营改增企业的稽查提供参考。
从2012年营改增试点以来,税务部门即对营改增行业虚开的风险较为重视,并相应开展了专项行动。据公开媒体报道,2013年,公安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针对“营改增”试点行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组织专项打击,行动主要针对“营改增”试点行业,集中打击一批职业犯罪团伙、“中间人”和以虚开为目的设立、没有真实货物或劳务交易 的“空壳公司”,破案7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13名,涉案金额合计12.17亿元。另据报道,2013年全国税务系统营改增试点行业专项整治工作成效明显,全国共组织检查营改增试点企业7000户,查补税款3.9亿元,移送公安机关251户,抓捕犯罪嫌疑人223人。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营改增纳税人虚开发票态势确实比较严重。
一、营改增纳税人虚开发票违法活动的成因。
(一)行业特殊性是虚开代开时有发生的内在因素。交通运输业、建筑业、房地产业历来即有其行业特殊性,社会车辆靠挂运输公司、无资质的施工队靠挂有资质的建筑公司早已司空见惯,并为相关部门所默认。靠挂人只从被靠挂对象开具发票,缴纳税款和一定数额的管理费,成本费用不取得发票,不进行财务核算,难以查处,且按销售额征收营业税,不会造成下一环节少缴税款,税务部门的管理力度也不大,虚开、代开现象较为普遍。改征增值税后,税种有变化,但其经营模式没有根本变化,虚开代开的行为相应转移到了增值税发票当中。
(二)纳税人的惯性思维是虚开代开的主观因素。营改增企业征收营业税期间,企业经营人员对虚开代开发票视若常理,并不认为是违法行为,认为只要缴了税,开多少自己说了算,并不考虑是否发生了真实业务。改缴增值税以后,依然故我,没有对增值税专用发票虚开的严重后果给予高度 重视。增值税的“老户”对增值税的管理是相对熟悉的,也知道其中的风险。但对于“营改增”过来的“新户”,就未必会像“老户”那样了解增值税的法规了,也不一定清楚“违反增值税法规最高可判死刑”的条款。如果“新户”感到税负加重,他们或许会通过不正当的渠道去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来减轻企业税负,而且,这个现象是必然存在的,而且只能多不能少,正所谓:无知者无畏。
(三)市场对虚开发票有需求是虚开发票的外在因素。市场对虚开发票的需求是其滋生蔓延的土壤,增值税专用发票既能抵扣进项又能虚列成本,不法企业趋之若鹜。据报道,无锡市国税局稽查局成功查处了无锡某运输有限公司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该案牵出江西4家虚开运输发票单位,涉及无锡市受票单位800多户,涉案金额1.2亿,查补入库2200多万;5名涉案人员被采取强制措施,其中1人已被判刑。4家虚开,800家受票,可见市场需求之大。
(四)纳税人对增值税监控体系和惩处措施认识不到位助长了其违法行为。和营业税相比,增值税管理突出的特点是国家通过“金税工程”系统利用覆盖全国税务机关的计算机网络对增值税专用发票和企业增值税纳税状况进行严密监控,是“以票控税”的典型税种。“营改增”不仅改变了企业的整个会计核算体系,同时带来了开票系统、报税系统、认证抵扣、税款缴纳等操作方面的一系列新问题,虚开 发票的违法风险很大,处罚措施也很严厉。目前,在刑事立法上,针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定罪量刑都较为严厉,有统计显示,企业负责人涉税犯罪,70%以上涉及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可见,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违法成本是相当大的,而营业税纳税人对此都没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
二、防范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措施
在营改增进程中,虚开发票案件出现了多发和高发的态势,这很正常,也是必然要出现的问题,这就需要稽查部门在过去打击虚开发票案件的经验基础上,针对营改增企业的特点和虚开倾向,分析虚开发票行为的新变化,强化措施,严加防范和打击,使虚开发票违法犯罪行为得到应有惩处,确保营改增顺利推进,维护正常的纳税秩序。
(一)加强研判,提高效能。
对“营改增”推行过程中发现的新型违法犯罪手段和模式,结合检查工作,加强调查研究,总结提炼技战法,特别是对“非法取得货运行业一般纳税人资格”、“配票”、“代开”、“低税负率报税”等犯罪手法,及时拟定相应打击和防范对策,创新检查模式,提高对此类违法犯罪的发现、控制和打击能力。
(二)加大打击,确保效果。
稽查部门要根据虚开增值税与用发票犯罪行为的特点,从查阅财务账目入手,运用审计方法,有针对性的对涉案企 业进、销等业务环节开展调查工作,从中发现犯罪线索和查清犯罪事实。对“营改增”中出现的各类涉税违法犯罪苗条要高度重视,坚持采取“零容忍”策略,坚持露头就打,以防止危害蔓延。针对本地区“营改增”的突出犯罪问题,集中力量采取统一行动,专项打击,适时发起集群战役,对试点过程中行业性地区性的虚开违法犯罪实施规模化、深层次、全链条打击,以取得最大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
(三)强化协作,协调联动。
对营改增试点行业出现的违法犯罪线索,公安、国税部门要建立早期研判机制,对一些情况明、脉络清的线索,公安经侦部门要提前介入,协同国税稽查部门,发挥各自优势,形成打击全力,做到发现一起,严处一起,发现一批,惩治一批,把违法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强化税警联动机制,协助税务机关对有发票违法前科的企业开展检查,关注其实际税负率与发票使用数量等情况,遇有异常及时通报、快速反应。集中梳理、排查一批重要线索,建立健全规范的涉税案件移送、线索移送、调查取证、案情通报等制度,建立重大涉税案件联合办案机制,合力打击虚开代开、真票假开、假票真开等违法犯罪行为。
(四)预警关卡前移,防患未然。
建立警税协作长效机制,构建便利的警税线索交流渠道;按照不同的风险点,向税收征管部门提出预警防控措施,提 醒税收征管部门对重点行业的重点单位提高警惕。比如交通运输企业的货运行业,一旦发现有违法违规线索,及时通知税务稽查部门和公安经侦部门,形成打击合力。另外公安和国税、地税部门要建立长效的协作机制,形成数据共享,线索交流畅通渠道。税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发现涉及违法犯罪行为的线索可以及时有效的传递给公安部门,公安经侦部门一旦在侦查办案过程中发现涉嫌行政违法的线索也可以及时高效地移送到税务部门,从而能将警税职能有效结合起来,形成打击合力,更好的惩治“营改增”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违法犯罪行为。
(五)扩大宣传,引导公众。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纳税企业对“营改增”相关政策的认知度。同时,通过网络、短信、广播、报纸等媒体平台,对“营改增”试点的一些纳税知识和涉税犯罪的危害以及典型案例进行宣传,扩大社会影响,提高企业、群众的纳税意识,发动群众积极举报“营改增”相关犯罪线索幵及时兑现奖励、核查线索。加大曝光力度,曝光重大典型案例,落实黑名单和联合惩戒制度,深入开展宣传报道,营造强大声势,推动形成全民参与、自觉抵制虚假发票的舆论氛围,打击震慑虚开发票违法犯罪行为。
第三篇:发票管理应对措施
当前,发票违法活动出现了一些新动向,制售假发票和非法代开虚开发票成为久治不愈的顽症。发票管理中多发性问题成为税收执法矛盾焦点。深入分析发票管理和执法中的突出问题,研究应对措施,制定规范管理、综合整治办法,对提高税收管理质效,及时化解执法风险,有效打击发票违法,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发票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发票打假任务更加艰巨。表现在:一是制售假发票和非法代开虚开发票活动猖獗。一些不法分子利欲熏心,利用手机短信、互联网、电子邮件、邮递等现代信息手段,以及街头小广告等交易方式,大肆推销假发票和非法招揽代开发票业务。二是买假用假违法行为屡禁不止,且有曼延之势。一些不法分子通过非法途径取得或使用假发票,严重干扰乱了经济税收秩序。假发票泛滥不仅使税收执法隐患增大,同时也为财务造假、偷税逃税、贪污贿赂、侵吞国家资财等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了条件。三是发票犯罪手段、方式具有隐蔽性、多样性。一些制假贩假犯罪团伙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作案,而且专业分工明确,涉及面广,游移不定,隐蔽性强,容易逃避执法机关的监控和追踪。另外,普通发票采用的防伪技术低,防伪措施不防伪,使消费者和税务机关无法从直观上鉴别真假发票,都加大了执法机关的打假难度。
(二)经营者和纳税人用票不规范,利用发票偷税问题较为普遍。依法诚信纳税在部分纳税人头脑中还没有真正形成。对发票违法行为,“查出来倒霉,查不出来赚了”的思想还有一定市场。一些用票单位管理制度不健全,发票管理混乱,给地税部门加强发票检查带来很大困难;有的纳税人真票假开、瞒收虚开,采取不开具发票,开具假发票,不按规定开具发票,以各种理由拒开发票,或使用其他收据代替发票等方式,以达到偷税目的。
(三)地税机关对发票的管理、检查力度不够。首先是认识不到位。部分地税机关对当前存在的制售和使用假发票、白条入帐、拒开发票、不使用发票等现象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其次是管理缺位。在对发票的日常管理中,地税机关内部管理衔接不畅,征收、管理、稽查部门之间缺少很好的协调,配合不够密切,还没有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个别单位的发票单靠办税厅“一家”管理,由于人力所限,在对超期领用发票催缴、过期发票缴销以及发票核查比对等环节,易出现管理漏洞。第三是检查力度不够。地税系统目前尚未建立强大快速的真假票检验系统和协查系统。在征管和稽查执法中,往往只侧重涉税的检查,忽视日常发票检查,开展经常性发票专项检查较少。发票审核往往流于形式,对领购发票异常的纳税人缺乏有力监控,对接受单位发票的合法性缺乏经常性检查。执法人员发现纳税人有发票违法违章的行为,也由于多种原因,未能完全按《征管法》和《发票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处罚。加之检查缺少有效手段,致使对发票违法的查处、打击不够有力,没有形成有效的震慑作用。
(四)发票有奖举报引发的税务行政复议、诉讼案件增多。近几年来,全省各地出现了一批以赢利为目的的发票举报团伙,他们利用税务部门制度或管理上的漏洞,有的甚至采取非正当手段取得证据进行发票举报获取奖金,税务机关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引发行政复议、诉讼案件。据有关部门通报,2005年以来,省内各地出现的发票举报团伙,引发行政复议、诉讼案件十余起。
(五)消费者索取发票的积极性不高,维权意识不强。一是因个体消费不存在报销问题,大多数人没有形成索取发票的习惯,即使有的消费者提出索票要求,往往也因店家以各种理由搪塞或以价格上的一定优惠作交换,而放弃了索票的权利;二是税务机关对消费者索取发票的宣传缺乏广度和深度,缺少有效控管、制约手段。有些消费者虽然知道索取发票,但因对发票方面的知识了解有限,缺少辨别合法有效发票的知识,所以在消费后只要店主给发票就行,也不管发票是否合法有效,更不能从维护国家经济秩序和维护消费者自身权益的角度,积极索取发票。
二、进一步规范发票管理的建议
解决当前发票管理与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应采取“规范管理、严查监控、部门协作、综合治理”措施,不断深化“以票管税”,全面提高普通发票管理水平。
(一)加强部门协作,建立专项整治发票违法犯罪长效机制
当前要深入开展打击制售假发票和非法代开发票专项整治活动。各级地税机关应充分认识制售假发票和非法代开发票的危害性、紧迫性,认清发票打假任务的艰巨性,加强与公安、国税等相关部门的配合协作,联合协查,形成部门合力协税治税、严查重打发票违法行为的专项整治工作机制。要贯彻“破大案、打团伙、捣窝点、破网络”的方针,将大要案件和职业犯罪团伙作为主要打击对象。成立税警联合专案组,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集中力量,严加整治,有效遏制制售假发票和非法代开发票犯罪势头。要坚持日常打假与重点稽查打假相结合,对发票举报线索和发现的制售假发票犯罪蛛丝马迹,及时查处,保持高压态势,把打击发票违法犯罪作为一项长期的、经常的、重要的任务常抓不懈。
(二)重引导抓规范,建立内外互动的“以票管税”机制
消费者的索票、维权意识不强,经营者用票不规范,纳税人诚信纳税意识差,是普通发票管理的症结和难点。因此,各级地税机关应把加强发票管理与优化纳税服务结合起来,着力提高纳税人依法纳税和消费者主动索票意识。要重视发票的法制宣传,向广大纳税人和公民广泛宣传发票相关知识,增强依法取得、使用发票的自觉性,提高识别假发票的能力,警示使用假发票的后果。同时,加大对利用发票偷税逃税违法犯罪案件的曝光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进一步加强纳税服务工作,大力开展发票兑奖、有奖举报和发票查询比对等活动,引导消费者把积极索取发票作为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手段,让消费者索票真正“热”起来,维权真正“活”起来,促使纳税人增强规范使用发票、依法诚信纳税观念,为税务部门实行“以票管税”奠定基础。
(三)征管查联动,建立职责细化的管票控税机制。针对目前发票管理缺位、执法不严、查处不力的现状,着重抓好基础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
1、在发票管理环节。一是要把发票日常管理作为税收精细化、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各征收单位、税收管理员、办税服务厅人员,要重视对纳税人发票使用情况和纳税的审查,通过对发票和纳税人纳税资料的审查比对,分析纳税人的纳税情况,发现疑点,加强跟踪管理。二是要坚持发票管理与税收征管相结合,着力加强餐饮、服务、娱乐业发票定额管理和定期检查核销,有效控管税源;着力加强建筑安装、房地产、货物运输等行业发票管理,促进征管难点问题的解决,堵塞征管漏洞。三是要把发票管理与优化纳税服务、规范税收执法相结合,转变发票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搭建12366服务热线和电子税务服务平台,接受发票比对、咨询、投诉、举报,为纳税人及消费者提供释疑解难的实时在线服务,以满足纳税人的服务需求,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和谐征纳关系的建立。要通过整顿发票管理秩序,优化税收法治环境,提高税务机关执法服务的水平。
2、在制度建设上,要完善“四项制度”。一是完善集中管理制度。应用发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发票从批印、销售、使用、缴销全部流程由市局集中管理,内部发票数据资源共享,市局发票管理人员随时监控下属各分局的发票管理情况。二是实行税控开票制度。推广应用税控收款机是税务机关及时、准确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信息,强化税源监控,堵塞征管漏洞的重要手段,应着力在餐饮、服务、娱乐、房地产等行业,大力推广税控收款机,以发票控管税源。三是规范代开发票制度。严格执行代开发票管理有关法规,规范对易漏难管税源以及货物运输业、房地产业等行业纳税人自行开票、代开发票管理办法,防止虚开、乱开和引税源、拉收入等违法违规问题的发生。四是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实行基层分局长、发票管理责任人、税收管理员三级责任制,制定发票管理工作标准,严格考核奖惩和责任追究。
3、在发票检查环节,着重强化“两项措施”。一是稽查部门办案时,注重对发票的检查,以发现案件线索。要加大发票协查力度,坚持日常打假与重点稽查打假相结合,对发票举报线索,及时查处,对制、售假发票犯罪应严打重罚,保持高压态势。二是征收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发票违规违法的专项检查和重点整治。选择重点行业发票或重点区域开展专项检查,发现线索或疑点,及时排查、比对和整治。要重点整规不合法发票市场。对不符合规定的发票和其他凭证,包括虚假发票和非法代开发票,严格核查把关,监督企业不得作为记帐凭证,不得用以税前扣除和抵扣税款,促进税收秩序的整顿规范和优化,提高征管质效。
(四)突出工作重点,规范行业发票和代开发票管理。(1)要强化对建筑安装业和房地产业的发票管理,对企业使用发票情况加强监控检查,严格以票控税。房地产企业在销售房屋收取定金、预收款项时,必须开具专用税务收据或到税务机关统一代开发票。对出租房屋的纳税人收取租金时,必须向承租人开具税务发票或到主管地税机关代开发票。(2)加强货物运输业“代开票”和“自开票”纳税人的管理。由地税机关代开发票的,要严格执行“先征税再开票”,并据以填写“代开货物运输业发票清单”的规定;对自开发票纳税人实行限额分类管理。在申报营业税时,必须同时报送营业税申报表和货物运输业发票清单,并切实加强对发票清单的审核,以及加强对所开具发票金额与其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收入额的比对。(3)对服务业和娱乐业,要继续推行有奖发票,大力推广安装税控装置。(4)对涉税行政事业单位、执法单位停车场等所有涉税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纳入地税发票管理。(5)要进一步规范代开发票管理。加强同国税部门的协调,严格执行国家代开发票的相关规定。纳税人到地税机关要求代开具发票时,要严格审核确认申请开票人应当提供的身份证、经营业务证明、税务登记证等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对限额以上或以下企业实行限额分类管理。对应当缴纳税款的,在开具发票的同时,要足额征收税款,并严格执行“双向注号”和登记台帐制度,严厉打击利用发票偷逃税行为。基层分局不得违规为非本地经营的单位代开工程结算发票;不得违规为外地车辆从事的外地运输业务代开发票;不得随意扩大代开发票范围。严禁混税种、混收入级次或引税源、乱拉收入等违法问题的发生。
(五)完善配套措施,切实提高发票科学管理水平。
1、针对普通发票管理中存在问题,加强发票管理调研,积极推进发票管理机制创新,完善管理办法和检查手段;
2、加强发票承印企业的税务行政许可审批,支持发票承印企业采用信息化防伪技术,提高发票科技含量;
3、建立识别真、假发票的电话语音查询或网上查询系统,为社会提供便利的查询途径;
4、完善发票举报奖励办法,堵塞制度和管理漏洞,防范因执法管理不当引发税务行政复议、诉讼案件,有效化解执法风险。选择部分行业、个别票种逐步推行“有奖”发票,鼓励广大消费者举报假发票,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来参与发票管理,协助税务机关打击各种发票违法行为。
《2009年发票管理应对措施》来源于,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尽在。欢迎阅读2009年发票管理应对措施。
第四篇:刑事案件虚开发票罪量刑与立案标准
刑事案件虚开发票罪量刑与立案标准
虚开发票罪,是指为了牟取非法经济利益,违反国家发票管理规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和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以外的发票的行为。犯本罪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虚开发票罪构成要件
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为复杂客体,主要包括国家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税收征管制度。
从现代税收制度来看,发票是在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济活动中,开具、收取的收付款凭证。从发票的功能来看,发票既是会计核算的原始凭证,也是税务稽查的重要依据。虚开发票的行为,在没有产生商品购销或者提供服务的情况下,就开具了交易内容并不存在的凭证,使得会计核算与现实交易存在误差,严重影响会计核算的真实性,使国家对国民经济发展相关数据的掌握存在偏差,因此,虚开发票的行为,侵犯了国家的财务管理制度。此外,发票是国家进行税务稽查的重要依据,通过虚开发票,可以使不法经营者多列成本,减少所得税等税种的应纳税额,达到偷逃税款的目地,从而侵犯了国家的税收征管制度。
客观要件
虚开发票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和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以外的发票,情节严重的行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形:
一是为他人虚开。行为人在没有销售商品或者没有提供服务的情况下,为他人开具发票;或者是行为人虽然销售了商品或者提供了服务的情况下,但为他人开具交易内容或交易数量、金额不实的发票。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都是使用合法持有的发票为他人虚开,这是虚开发票的主要形式。
二是为自己虚开。行为人在没有商品交易或是提供或接受服务的情况下,为自己开具发票。由于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其他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发票可以用来骗取出口退税或者抵扣进项税款,为自己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和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的情况也较为常见。而普通发票并没有这种可以用于牟利的骗敢出口退税和抵扣税款的功能,因此在虚开发票罪中,为自己虚开发票的情况并不多见。但即使出于其他目的为自己虚开发票难以达到抵扣税款以牟利的目的,也违反了发票管理制度中关于如实开具发票的规定,情节严重的,亦构成虚开发票罪。
三是让他人为自己虚开。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行为人为了实现自己侵占或贪污资金、套取财政资金等不法目的,通过支付“手续费”等形式要求他人为自己虚开发票。二是行为人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让他人为自己虚开发票给商品购买者或接受服务者。这种做法,往往是行为人没有开具发票的资格,或者是利用不同行业的税率差异来偷逃税款。比如娱乐业的营业税税率为20%,让他人为自己虚开营业税税率只有5%的餐饮业发票提供给消费者,可从中偷逃大量税款。
主体要件
自然人和单位都可以成为虚开发票罪的主体。
本罪的主体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虚开发票的单位和个人。这些单位和个人,为了谋取“手续费”等非法利益,开具虚假或者不实的发票。
二是非法获得虚开发票的单位和个人。这些单位和个人通过获取虚开的发票来获得非法经济
利益或者掩盖自己的违法行为。
三是虚开发票和购买虚开发票的中介者。司法实践中介绍他人虚开发票也是常见、多发的情况,是打击虚开发票犯罪的重点。通过介绍,行为人将虚开发票者和发票使用者连接起来,促成虚开发票交易的行为。随着虚开发票违法行为的多发,甚至出现了所谓“代开发票”的组织化运行。有人专门负责联络虚开发票者,有人通过网络或发小广告联络购买者,为购买者提供各种发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发票犯罪。对于介绍他人虚开发票的行为人,可以将其作为虚开发票罪的共犯处罚。
主观要件
虚开发票犯罪为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违反税收法律制度,还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和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以外的其他发票。间接故意和过失不能构成本罪。
关于虚开发票犯罪是否必须以牟利为目的,有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刑法条文没有规定以非法牟利为目的,因此,本罪不以非法牟利目的为构成要件,只要虚开行为达到情节严重,就应定罪处罚。另一种意见认为,不能一概而论。虚开发票不是违法者的最终目的,往往是作为出售或者实施逃税等其他非法牟利犯罪的桥梁和中介,最终还是以谋取非法经济利益为目的。由于虚开发票罪主要侵害的是国家税收征管秩序,如果没有牟利的目的,那么持有伪造发票的行为对国家税款的征收就没有威胁,也不会对国家税收征管秩序造成大的影响,其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如果情节显著轻微,可以不作为犯罪处理。因此,虽然《刑法修正案
(八)》并没有将“以营利为目的”或者“为牟取经济利益”作为虚开发票罪的主观要件,但是不以牟利为目的的虚开发票的行为是否能认定为本罪需要审慎认定。[2]
认定
行为人以偷逃税款为目的,使用虚开的发票虚列成本,以此降低公司、企业的账面利润,偷逃企业所得税的行为,触犯了虚开发票罪和逃税罪两个罪名。在这种情况下,存在着如何对行为人定罪处罚的问题。
法条竞合是指行为人实施一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数个在犯罪构成上具有包容关系的刑法规范,只适用一个刑法规范的情况。由于使用虚开发票偷逃税款的行为包括了两个犯罪行为,即虚开发票的犯罪行为和虚列成本偷逃税款的犯罪行为。而且这两个行为之间没有包容关系,即逃税罪不必然是通过虚开发票的行为才能实现,也可以通过少列收入等形式来实现;而虚开发票不必然是为了逃税的目的,虚开发票还可以用于贪污公款等其他非法目的。因此,该行为触犯的两个罪名并非法条竞合。
行为人以偷逃税款为目的,其虚开发票的手段行为又触犯了虚开发票罪的,应属于刑法理论中的牵连关系。对于行为人触犯的具有牵连关系的虚开发票罪和逃税罪,按照刑法理论,不实行数罪并罚,而是“择一重从重处罚”,即按照其触犯的数罪中最重的一个罪所规定的刑罚从重处罚。
由于逃税罪和虚开发票罪均有两个量刑档次(逃税罪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以及三年以上t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虚开发票罪为二年以下有期徒删、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和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且法定刑也基本相当,故在定罪时适用哪个罪名还要根据其手段行为(虚开发票)和目的行为(逃税)的情节所适用的法定刑幅度中选择一个较重的法定刑幅度来确定罪名。如果两个行为中有一个行为适用的是较高的量刑档次,另一个行为适用的是较低的量刑档次,则以适用较高量刑档次的行为触犯的罪名来定罪;如果两个行为均适用较高或者较低的量刑档次,因逃税罪的法定刑略重,应以逃税罪来定罪。考虑到以虚开发票的方式偷逃税款的行为触犯了两个罪名,其社会危害性较之一个罪名更大,只按一罪处理对犯罪有所轻纵,应当在确定适用法定刑较重的罪名的基础上从重处罚,才能实现罪刑的均衡。[3]
立案标准
虚开的税款数额在一万元以上或者致使国家税款被骗数额在五千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虚开税款数额1万元以上,应当依法定罪处罚;
虚开税款数额10万元以上,属于“虚开的税款数额较大”,虚开税款数额50万元以上,属于“虚开的数额巨大”。[4]
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八)》第三十三条:在刑法第二百零五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二百零五条之一:“虚开本法第二百零五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发票,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
第五篇: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重复使用增值税发票的案例
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重复使用增值税发票的案例
一、案例经过
某贴现企业在支行办理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10笔,票面合计金额600多万元,贴现资金转入协议指定账户。经查阅商品购销合同及增值税发票复印件(因贴现企业未能提供商品购销合同及增值税发票原件),检查组对增值税发票复印件全部录入计算机进行筛选,发现有多张增值税发票重复使用,涉及金额300多万元。
二、案例分析
根据《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对贴现申请人资格及资料进行严格审查,审查重点是贴现申请人与出票人或直接前手之间是否具有真实的商品、劳务等交易关系,票据、交易合同和税务发票的日期、金额等要素是否相互对应。
三、案例启示
审查贴现企业“商品购销合同及增值税发票”是确认交易双方具有真实交易背景的重要环节,审查履职不到位,增值税发票重复使用,存在较大风险隐患。票据贴现经办行应严格执行《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认真履行审查职责,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杜绝增值税发票重复使用现象,防范各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