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前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风险诱因及防范对策分析
当前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风险诱因及防范对策分析
摘要:银行承兑汇票就是,承兑银行向开立存款账户的存款人签发,然后再向开户银行进行申请款,经过银行严格的审查同意以后,能够在规定期限内,完全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具有长期性的汇票。在银行具体经营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从而制定完善的防范策略,重点防范承兑风险、诈骗风险、贴现风险,保证银行这正产运营,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因此,本文针对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诱因以及相应的防范对策展开论述。
关键词: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诱因;防范对策 引言
一、研究背景
自从银行承兑汇票应用以来,成为重要的融资工具,为商业银行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收益,可以帮助企业丰富结算方式,不断增加融资渠道,有效的降低融资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另外,承兑汇票具有信贷功能和资金属性,便于银行与企业之间的资金往来,提升资金流动的速度。对于银行进行调控和增加存款而言,承兑汇票都成为银行重点开拓的业务点,推动了承兑汇票业务的迅速发展,扩大了承兑汇票贴现和转贴现的规划,对提升企业支付结算效率、增加融资渠道以及保证信贷资产质量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随着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深入开展,虽然获得了巨大的收益,但是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对银行信贷业务发展和企业融资产生了不利影响。一旦银行签发承兑汇票,相当于银行成为了购货方的信用担保,但是在购货方没有按照规定日期完成付款,银行不得不垫付票据资金,在资金周转遇到困难的前提下,就会增加银行的金融风险。在企业进行贸易往来过程中,承兑汇票相当于把银行的银行信用转移到商业信用上来,导致在实际业务开展过程中,银行为了获得更多的信贷收益,就会不断放宽承兑汇票业务的标准,甚至不审核承兑汇票业务的真实性,利用相应的保证金增加存款收益,使得银行信贷和存款规模出现虚假繁荣,对银行的未来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并且对基层行而言,受到经济利益的影响,基层行就会利用异地贴现票源,不断简化实际操作程序,再加上管理不完善,没有对票据真实性进行全方位的考察,盲目的扩大票据业务经营范围,增加实际业务开展的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对银行其他业务的正常开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大额支付系统款行业务逐渐实现了即时入账的情况,极大地提升实际也去操作的效率,推动了当前异地贴现业务的发展,在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大额系统一定汇款量成倍增加,从而加剧了银行资金流动的风险。因此,本文针对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问题展开论述,重点分析银行承兑票业务风险的诱因,然后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为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管理展开论述。
二、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发展现状
根据我国制定的相关规范,承兑汇票主要分为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都具有远期付款的性质。其中银行承兑汇票的就是由债权人开出的要求债务人付款的命令书。银行承兑汇票具有结算功能和融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当前银行结算手段,不断完善银行信用,明确了实际结算的手段,在推动企业商业流转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可以为客户提供短期贷款业务,帮助企业进行非现金结算,从而促进企业短期资金融通。就目前而言,银行承兑汇票具有一下几方面特点:第一,不会受到金额起点的限制,具有短期融资的功能,能够满足多种类型经济活动的需要,并且投入的成本比较低。第二,具有增信的作用。在银行承兑汇票到期以后,银行需要无条件付款,这样一来,企业的商业信用,就能转化成银行信用,从而推动各类经济贸易发展。第三,具有很强的流动性,银行承兑汇票可以进行背书转让或者申请贴现,比商业承兑汇票更具有流动性。
在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建立了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从而降低了实际运行成本和伪造风险。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了《关于规范和促进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发展的通知》,要求银行金融机构可以采用线上和线下两种清算方式,同时规定,除银行等金融机构和财务外的债券市场交易主体的其他金融机构可以通过银行业金融机构代理加入电票系统,开展电票转贴现、提示付款等规定业务但是在科技不断迅速发展的前提下,有的不法分子利用虚假背景,根据不同银行信息不对称的其概况,利用银行开具的银行承兑汇票进行诈骗,给银行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最近,根据新浪网报道,济南警方经过一年时间,破获了涉案金额99亿元特大“保兑仓”的业务类票据诈骗案,犯罪嫌疑人通过虚构贸易背景,伪造某大型企业分公司公章,与当地多家银行签订三方“保兑仓”协议,骗取了多家银行开具银行承兑汇票票面总金额99亿余元,后指使他人冒用中国某公司名义将截留上述票据,贴现后用于挥霍及从事期货交易等高风险活动,造成这些银行损失9亿余元。
三、我国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发展的特点
就目前而言,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我国票据市场逐渐形成,朝着规模化的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并且呈现出独有的特点。
第一,形成了区域性的票据市场。在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实际开展过程中,其中在一级市场中,一个核心产品就是要做好承兑工作;在二级市场中,核心产品就是贴现。从银行整体承兑汇票市场来看,我国已经建立了区域性的票据市场,并且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以贴现和票据回购业务发展最为迅速。第二,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呈现出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的趋势。在当前商业银行迅速发展的前提下,为了不断增加收益,很多商业银行都建立了票据中心经营管理机构,极大地提升票据业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推动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朝着规模化的方向发展,为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收益,推动银行票据业务的发展,不断创新管理新模式。第三,票据呈现出现融资化的发展趋势,并且比例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票据资产流动性不断增强,交易额不断增加,导致利率变化迅速,交易对象范围不断扩大,产生巨大的资产波动,进一步影响到银行货币利率和货币的供应量。第四,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发展,推动了当前银行信贷结构的调整,帮助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不断增加银行的贷款和存款业务,使得很多短期贷款主要以融资方式呈现,大大增加了银行保证金的存款数量。因此,银行在具体承兑汇票业开展过程中,需要结合结合汇票的特点,做好汇票市场的管理,降低实际开展的风险,从而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创造更多的经济利润。
四、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诱因
在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开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潜在的风险,从而增加了银行的经营风险,对银行各项业务的展开,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下面针对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实际情况,针对存在的风险展开论述。
(一)风险转移因素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银行承兑汇票具有独立性和无因性的特征,属于或有负债或者或有资产,作为银行,需要承担到期无任何附加条件责任。但是当申请企业到期,并没有支付相应的资金,需要由实际签发的银行进行垫付,银行不能进行推脱。但是到期没有能解付的承兑票款就会直接转化为企业的逾期贷款,导致企业的商业信用风险转移成银行信用风险。
导致风险的因素有很多,在企业实际发展过程中,有的企业为了逃离债务,不能按照相应的约定,向银行转入资金,导致出现银行垫付的情况。在进行汇票开具过程中,规定的期限与企业资金周转资金期限存在很大的出入,从而使得企业资金在短期内不能回收,只能让银行进行垫付。同时由于银行没有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导致地担保抵押手续不完整,并且保证金收取比例不合理,一旦利用贷款资金或者抵押物充当保证金,就会增加实际运行的风险。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有的银行为了一己之私,与申请企业勾结,出现伪造银行承兑汇票的行为,从而诈骗银行的资金,大大增加了实际经营的风险。出现以上行为主要原因就是当前我国政府没有结合当前票据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信用机制,导致银行内部信息不对称,从而增加了出现风险的概率。
(二)对银行承兑汇票融资功能理解不到位
在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开展过程中,为了发挥结算和短期融资的功能,从而满客户基本的授信需要,做好资金周转,帮助企业降低实际经营的财务成本。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前提下,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为企业提供了便利,为银行创造了更多的经济价值。并且与企业进行的短期的流动资金贷款相比,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大大降低了企业经营的成本。
就目前而言,在实际过程中,我国银行承兑汇票按照票面的万分之五,收取相应的手续费,极大地减少实际费用成本。并且从授信方面来看,缴存的保证金与企业相应的信用等级发生联系,尤其对大型企业而言,授信评级越高,相应的保证金比例就会越高。对于其他中小企业而言,交付的保证金是银行主要的存款来源,为了获得更多的收益,需要交付至少一半的保证金。一旦企业没有在半年内承兑汇票以后,为了维护企业自身的利益,就可以利用当前商业银行低贴现利率继续拧融资,从而提升银行承兑汇票工作的基本需要,为银行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满足企业和银行双面需要,企业就就不会进行流动资金贷款,相应承兑汇票就会增加。但是根据实际的工作运行流程,银行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润,就会增加保证金存款,就会忽略对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管理,无法真实客观的审核票据贸易业务的真实性,对票据融资功能认识不到位,不断扩大其融资功能,导致许开银行承兑汇票的情况时有发生,从而增加了银行信贷的安全隐患。并且随着票据融资违规范围不断扩大,导致大量的违规资金进入到股市,增加了整个金融市场安全运营的风险。在实际过程中,利用银行承兑汇票违规行为,进入到股市的主要方法包括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同一法定代表人下属的几家公司,通过虚开承兑协议,首先利用贴现,将资金转给另一方;然后再注册几家贸易公司,签订虚假的协议,进行非法的金融活动。
(三)商业银行表内外授信管理存在问题
在以往承兑汇票业务管理过程中,对表内外业务授信管理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导致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出现变相融资套现的问题,从而对影响到银行资金流动性,降低了银行的资产质量,导致银行出现了风险倒逼和旧票换新票的问题,影响到商业银行业务的正常开展。为了规范金融市场秩序,保证银行业务正常开展,我国政府出台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规定,不断严格汇票管理标准,有效避免潜在的风险,在当前企业实际经营发展过程中,受到经营因素的影响,虽然融资性票据发挥着企业流动资金的功能,但是受到业务量不断增加的影响,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会受到企业的牵制,增加了信贷退出概率,就会暴露出大量的问题,导致保证金比例不断提升,进一步压缩银行的贷款存量,降低了银行的利润。
(四)银行指标考核与银行承兑汇票比例不合理
在银行实际发展过程中,为了增加企业的经济利润,降低风险,需要对基层行和贷款指标进行相应的考核,导致在银行都非常重视利润考核,往往忽视对银行承兑汇票风险的管理,主要由于以下几个方面因素造成的。第一,基层行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没有建立长远的发展规划,出现了两级分化的情况,对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基层行盲目扩大承兑汇票的数量,从而增加银行的保证金存款,为银行创造更多的经济利润。一旦银行承兑汇票的数量超出了企业实际经营的现金流量,或者在短期内没有保证金的支付能力,导致银行经营出现问题。第二,对信用级别低的企业,银行需要降低企业保证金的比例,这样既可以增加营销的客户,这样就会增加潜在的经营风险。在进行信用等级评定过程中,银行存在重放轻收的问题,相应的考核指标不完善,从而忽略了银行信贷行为和客户评价的真实性。同时信贷人员为了获得更多的营销客户,就会划分相应的客户登记,对并且不断朝着相应的等级靠拢,从而降低了客户评价的真实性,无法为银行授信控制量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从而增加了企业实际经营的风险。
(五)内部控制不完善
在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具体开展过程中,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具体包括银行内部风险管理、信贷审批以及会计核算等,增加了实际业务开展的风险点,主要由于以下几个因素造成:银行没有对企业进行深入的调查,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企业生产效果过程的分析,无法保证企业资金的有效回笼,下游客户落实不到位;在实际签发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对应的授信权限进行,导致企业签订地点抵押手续不完善,不能按照银行既定的标准收取相应的保证金。同时在印发、密封等使用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相应的规范和程序,从而严重违反了银行有关承兑票汇管理和使用的标准。在贷款产生以后,相应的管理不到位,银行业务管理人员,没有针对企业实际经营情况、资金流动情况、企业到付款能力进行全面合理的分析,从而增加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风险。另外,在实际经营和管理过程中,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查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首要的一点,就是无法确定企业商品贸易的真实性,并且缺乏合同真伪辨别能力,从而影响到业务的正常开展。其次,对企业资金使用监督不到位,在企业使用银行贴现资金过程中,由于缺乏银行的监管,很难查实资金的使用范围和用途,增加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管理的难度。最后,银行需要对贴现票据进行严格的插叙,需要真伪的辨别,在通常情况下,会出现票据背书不连续或者有误的问题,从而不断增加银行经营的实际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因素:第一,银行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在具体银行承兑业务开展过程中,违反相应的操作规范和标准,无法明确相应的防堵责任。并且银行缺乏相应监督和管理机制,无法真正规范银行高层管理人员的行为,虽然有的商业银行认识到监督的重要性,但是很多都是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的措施,导致监督措施很难落实到位。第三,银行防伪技术有待提升。在当前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情况下,银行对票据防伪技术不断提升,利用紫外新能够进行照射、签发以及查询,但在实际签发过程中,签发没有对票据真伪做出明确的要求,只能答复票据中的内容。因此,很多不法分子,利用当前的先进技术,在充分了解银行基本业务基础上,伪造大量的银行承兑汇票,从而给银行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且随着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发展,票据克隆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不法分子利用票据小额增大和拆分手段,获得非法的利益,从而增加了银行票据业务的经营风险。第三,银行员工风险教育不到位。在银行开展具体的承兑汇票业务过程中,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收益,但是往往忽视了对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中充斥着各种思想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不法分子丧失了自己的职业道德,出现腐化问题,不仅增加了道德风险,而且进一步增加了银行业务风险。另外,银行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对财务会计管理不完善,并且没有结合当前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发展,对专业的业务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导致实际票据防伪技术不高,不具备高超的真假辨别能力,从而增加了银行汇票业务的操作风险。
五、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点分析
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有的银行认识到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存在的风险,就会结合业务实际发展情况,完善内部风险管理标准,建立行之有效的承兑、贴现以及转帖管理机制,从而做好银行承兑汇票的审查工作,为银行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但是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诱发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存在很大风险,比如欺诈行为、管理薄弱以及资金套取等风险,下面就分别展开论述。
(一)承兑阶段
1、有的企业没有真实的贸易背景,就会通过以下几种方式,第一,企业在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过程中,会出现凑发票的情况,就是利用同类商品交易的增值发票。第二,有的企业在银行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以后,就会到其他银行办理商业承兑汇票业务。第三,部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用经销协议代替商品购销合同,未涉及商品交易标的物及金额。
2、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是指企业向开户行申请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过程中,作为银行承兑汇票出票人按照自己在开户行(承兑行)信用等级的不同所需缴纳的保证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承付的资金。但是在承兑过程中,企业由于经营管理问题,无法按时交付保证金,从而增加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风险。
3、在进行贷后管理过程中,如果客户保证金办理的是存单质押,需要银行工作人员把存单及时入库,避免出现遗失或者损坏的情况。在处于银行承兑汇票以后,要做好相应的整理工作,对客户行贷进行跟踪检查,随时掌握客户的动态,及时有效发现存在的问题,降低潜在的风险。
4、会计流程不合规。银行承兑汇票清单记录存在错误,导致收款人账号与银行承兑汇票出现不一致的问题。在银行承兑汇票签发以后,会计人员没有严格按照银行规定,录入到银行信贷管理系统,没有做好信贷管理和统计分类工作,会计签发不合理,没有做好临柜复审等工作,从而导致银行统计数据与实际金额不一致。因此,银行需要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完善会计操作规范,提升风险防范和自身监督能力。
5、在银行承兑汇票承兑过程中,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技术性,需要控制好各个环节,一旦出现失误,就会出现资金损失,增加银行信贷风险。作为银行票据业务办理人员,既要掌握好国家相关经济政策,又要针对实际情况,了解实际票据、信贷、计算以及法律等专业知识,但就目前而言,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管理法律不完善,风险体制不健全。
(二)贴现阶段
1、从贸易背景真实性方面来说,有的步法分离利用票据进行恶意诈骗,需要银行在贴现阶段,做好相应的风险防范。比如有的具有“贴现资源”金融机构开展“地下钱庄”,通过虚构合同和增值税发票,在成立空壳公司,在寻找相应的机会进行贴现,在扣除贴现资金费用以后,交付背书企业。或者金融机构在直接售后票据以后进行贴现。因此,为了降低潜在的贴现风险,需要做好汇票贸易背景的核查,从而降低贴现风险。
2、从贷后流向的合规性方面来说,银行没有针对做好票据贴现业务资金流向监督和管理,导致企业贴现资金流入股市、房市等其他领域,贴现资金回流到出票人手中。同时,还有的企业利用虚构贸易背景套取银行信贷资金,无法从根本上上控制好资金的流向,增加了银行信贷风险。
3、从票据真伪的辩别方面来说,不法分子利用虚票据行为屡见不鲜。有的不法分子,通过伪造、变造、克隆以及以假换真等手段,骗取银行资金,从而导致银行出现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票据纠纷。就目前而言,票据市场流通的主要以银行承兑汇票为主,但是银行根据申请人提供的资料很难真正掌握承兑人的信用情况,从而增加了贴现风险。在2017年3月,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票据承兑诈骗案。某公司通过虚构上游合同,伪造下游合同,成功骗取银行承兑汇票1亿元,主要用于公司的日常经营和归还银行欠款,并且的承兑汇票到期以后,公司按期汇款。由此可知,在日常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开展过程中,管理不够完善,经营存在漏洞,存在一定的金融风险。
六、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防范的措施
为了保证银行各项业务正产开展,需要结合具体的实际业务情况,分析潜在承兑汇票业务存在的风险,不断规范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内容,为银行创造更多的经济利润。
(一)政策风险和信用风险防范
1、在进行政策风险防范过程中,银行业务管理人员需要认真学习票据法等法律,加强对一线业务人员的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和和职业敏感度,能够结合国家既定的政策,采取相应的规避措施,推动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发展。
2、采取信用风险防范措施
作为银行,要建立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在实际办理过程中,需要明确合同管理内容,控制好合同内部要素,保证银行承兑的额度与企业实际经营发展的情况保持一致。银行要严格控制承兑总量,建立完善的审批机制,协调好各方面之间的关系,明确管理人员的责任。另外,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完善会计内部控制机制,控制好实际业务开展的各个流程,做好具体的风险防范工作。银行要按照按照规定,做好基本的规范管理,设置定期检查机制,对做好承兑汇票检查和登记工作,的重点做好印鉴的管理。为了保证担保落实的有效性,银行要不断完善企业信用等级管理制度,根据评定的结果,然后向企业收取相应承兑保证金,坚持专户管理的方式,避免出现混乱的问题,保证承兑汇票业务的正常开展。
(二)管理风险和操作风险防范
银行在具体开展承兑汇票业务过程中,需要分析潜在风险的因素,重点控制中间的薄弱环节,建立坚固的“防火墙”,从而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第一,要保证票据的真实性,提升银行内部专业的鉴别技术,从根本上消除票据伪造的行为。第二,要根据实际承兑汇票业务开展情况,不断规范票据要素、行为以及背书的标准,避免出现不必要票据纠纷问题。第三,银行要根据承兑企业的信用问题,做好基本的授信管理,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首先由总行对银行的信用等级进行评估,确定最终的授信额度,再根据各个银行机构具体办理实际票据贴现业务,然后进行评估,对额度进行精确的分析,从而降低贴现带来的经营风险。第四,要结合实际情况,银行要不断提升票据业务统一管理的水平,及时有效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票据,消除在银行考核指标存在的弊端,从而降低银行不良资产率和资金损失率。
(三)欺诈风险和道德风险防范
第一,银行需要不断加强对内部员工的培训力度,提升员工防范实际风险的能力,同时要不断引进先进的防伪技术,切实提升工作人员防伪意识,有效降低欺诈风险。同时要加强对内部员工的思想道德培训,不断完善实际考核的指标,提升员工道德风险的防范。第二,银行要积极组织承兑汇票业务等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灵活多样运行学到的知识,能够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发现票据业务存在的风险。第三,要重点加强对银行内部控制,不断完善票据审查标准,重点做好空白凭证的管理与使用,不断加强监督检查的力度。第四,要采用职责分离的管理的方式,重点做好内部牵制工作,保证内部岗位的相对独立性,从根本上消除协同作弊行为,根据承兑汇票业务具体开展情况,明确相应的管理责任,有效的降低欺诈风险和道德风险。
(四)电子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管理
为了有效降低电子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存在的风险,需要建立完善网络互联平台,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电力商业汇票系统经营者的监督力度,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性。中国人民银行针对电子银行汇票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需要银行在进行业务开展过程中,接入ECDS系统,提成银行系统的安全性和故障恢复能力,并且要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在进行ECDS系统设置过程中,需要控制操作权限和操作节点,做好病毒防范工作。2016年,我国出台了电子银行承兑汇票管理办法,要求出票、承兑、背书、保证、提示付款和追索等业务,需要通过电子商业汇票系统进行办理。为银行规范电子银票操作行为和降低实际操作风险,提供了借鉴和帮助。电子银票的应用,需要建立完善的认证机制,有效避免票据被克隆、伪造以及损毁等问题的,可以加快票据的流转速度,提升金融管理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当前银行票据业务的发展,票据承兑、贴现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优化了银行内部资产负债结构,为银行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但是随着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应用逐渐广泛,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票据诈骗案,给银行带了巨大的损失,严重影响了的银行票据业务的长远发展。因此,为了有效规避银行承兑汇票风险,银行要结合自身经营情况,做好信贷管理,规范会计工作流程,消除中间存在的薄弱环节,分析银行承兑汇票风险的诱因,最大限度降低银行承兑汇票承兑风险和贴现风险,维护银行的经济利益。参考文献:
[1]王茹.恒丰银行R分行票据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6.[2]周晓芬.我国商业银行国内信用证业务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15.[3]吕从华.浅议银行承兑汇票风险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4,(12):12+27.[4]王晓娜.基于会计视角的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4.[5]吴丹.银行承兑汇票承兑业务风险管理体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4.[6]王毅.商业银行银行承兑汇票融资业务风险管理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7]吴越.我国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中的风险及防范[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3,(08):89-90.[8]李艳梅.当前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风险诱因和防范对策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3,(10):265.[9]龙忠起.我国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风险与防范研究[D].长江大学,2013.[10]许祥彬.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发展与风险防范[J].中外企业家,2012,(17):61-64.[11]崔文静.光大银行商业汇票业务操作风险及防范对策[D].宁波大学,2012.[12]张敏敏.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与风险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13]金红.中行大连分行票据融资业务风险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14]管勇.银行承兑汇票在我国彩电业中应用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
第二篇:银行承兑汇票存在的风险及防范对策[模版]
浅谈银行承兑汇票存在的风险及防范对策
随着我国票据业务的迅速发展,承兑、贴现、转贴现规模成倍增加。有效改善了银行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进一步增强了盈利能力,促进了经营流动性、安全性和效益性的统一。
银行承兑汇票作为一种票据业务对加速资金周转和商品流通,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受到银企双方共同的青睐。但是,随着银行承兑汇票的广泛应用,利用银行承兑汇票作案的案件越来越多,使有关各方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了银行汇票业务的健康发展,成为商业银行新的风险表现形式。因此,如何有效防范票据风险,维护金融机构的正常经济秩序,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存在的主要风险
虽然目前各商业银行都基本建立了票据业务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完善了银行承兑汇票承兑、贴现及转贴现授权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了对银行承兑汇票真伪及贸易背景真实性的审查,但在票据业务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许多风险和问题。
(一)企业在办理承兑汇票业务中存在欺诈行为
由于票据业务的迅速发展,利用票据诈骗资金是当前金融业务中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风险点,票据诈骗手段越来越隐蔽,方法也越来越多,若银行审查不严或操作不当,就会形成风险。主要表现在:一是伪造变造银行承兑汇票,一方面,利用高科技手段彻底伪造或利用银行承兑汇票具有付款期限较长、金额大和可反复多次转让等特点。先签发真的银行承兑汇票,再根据真的银行承兑汇票伪造内容完全相同的假银行承兑汇票即克隆票;另一方面,用在数额较小的真银行承兑汇票上改动出票金额变造票据。二是票据调包,以“做生意”的幌子,用事先伪造好的假票据替换掉真票据。三是伪造商品交易合同、增值税发票,或关联企业签订没有真实贸易背景的商品交易合同,骗取银行承兑汇票,进行贴现,套取银行资金。
(二)银行承兑汇票作为融资工具,其操作风险越来越突出
由于银行间竞争日益激烈,各行为争揽业务而满足单个大型企业的资金需求,使某些企业过量办理承兑汇票,造成票据集中到期,导致银行垫付资金。具体表现为:一是银行在签发承兑汇票时放松了对申请人的资格审查,大量签发、承兑无真实贸易背景或不能确认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违规办理承兑业务;二是银行为了多办贴现业务,放松了贴现审查条件,疏于贴现资金流向监控,造成贴现资金用于不当用途,使银行信贷资金遭受一定的风险和损失;三是当天承兑、当天贴现,融资目的越来越明显,银行方面承担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三)商业银行对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加大了银行承兑汇票的经营风险
个别商业银行受利益机制驱动,放松了内控管理,淡化了风险意识,在票据业务经营过程中,为企业滚动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为无效商品交易合同的企业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为超商品交易金额的企业签发银行承兑汇票,承兑汇票出票人和贴现申请人为非贸易合同的签订人,为贸易合同不真实或无贸易合同和增值税发票办理贴现,存在较大的风险;此外由于银行审查制度执行不力,企业又通过贷款方式,利用信贷资金偿还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使票据风险转移到信贷风险上。
(四)关联企业利用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套取银行资金
经过近几年的检查中发现,关联企业之间以虚拟交易合同和增值税发票申请签发和贴现银行承兑汇票较普遍,涉嫌套取银行资金,有的已形成风险。一是出票人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当日或近几日,关联企业作为持票人向银行申请承兑汇票,贴现后,将资金转回出票人;二是企业集团向下属企业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下属企业将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后,将资金转回企业集团;三是同一法人代表的企业之间签发银行承兑汇票,持票人在银行承兑汇票签发后办理贴现,将资金转给出票人。
(五)票据市场的盲目发展和非理性竞争加大了利率风险
票据业务由于其周转速度快,资金融通便利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客户的欢迎,也成为各家商业银行竞争的业务领域,盲目发展和非理性竞争造成票据贴现利率非理性的变动,造成贴现利率低于转贴现的情况,甚至出现过个别低于再贴现利率的违规行为。不合理的利率水平不仅加大了商业银行利率风险,也使商业银行利润空间大为缩小。有的银行贴现业务量较大,但由于资金不足,难以筹到足够的低成本资金,为保持与重大客户良好的合作关系,在资金紧张时不惜以高利率拆借资金用于贴现业务,实际上已违背了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二、根据银行承兑汇票存在的不同风险种类、特点和性质,应分别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一)针对银行承兑汇票存在的票据诈骗风险,应采取以下措施
1.尽快补充修订有关票据法律法规,完善对贴现、再贴现业务中有关银行承兑汇票规定,承认空白背书的法律效力,增加禁止汇票回头背书规定的有关法律法规,对恶意扰乱票据市场的行为制订具体制裁规定,同时制订详尽的有关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操作规程,加强内控制约。
2.进一步提高银行承兑汇票的防伪、防诈科技含量,以机器鉴别票据真伪代替肉眼判断,使犯罪分子无可乘之机。配备各个商业银行的印模与票样,减少跨系统银行承兑汇票识别难度。同时要加快电汇票业务的推广力度,从使用纸质票据逐步过度到使用电子票据,从而最大程度杜绝“假票”和“克隆票”带来的威害。
3.做好宣传培训,提高经办人员的业务素质。各金融机构要高度重视票据支付结算工作,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使之掌握《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及有关业务知识,掌握结算票据的各防伪特征,提高防伪反诈意识,增强识别伪造、变造、复制票据的能力。对企业要做好宣传工作,有条件的可组织企业有关人员进行《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培训,以提高企业经办人员的业务素质。
(二)针对银行承兑汇票存在的承兑风险,应采取:
1.银行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信贷资金风险控制机制,要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列入信贷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授信管理,从签发汇票的环节上控制承兑风险。严格控制承兑总量,防止过量承兑造成的承兑风险;建立银行承兑汇票信贷承办人负责制和审批制,承办人要认真审查承兑申请人的交易合同是否具有真实的商品交易关系;审查承兑申请人的资信情况,对符合条件可以办理银行承兑汇票的申请人,必须签订银行承兑协议书,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并且还应该要求承兑申请人提供抵押担保,若该笔银行承兑汇票款项转为逾期,信贷承办人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建立监测每一个出票企业经营风险的预警系统,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跟踪检查,建立、健全承兑汇票保证金制度,从而最大限度地规避金融风险。
2.要建立严密、科学、规范的会计内部控制系统。银行承兑汇票属于重要
票据,在整个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流程中,潜藏的内部风险主要有:会计签发、信贷审查、临柜复审等环节。因此,银行内部控制管理就应当包括信贷内部控制管理、会计内部控制管理等各个环节。应加强会计部门独立的防范风险、检查监督能力,而不仅仅起到银行会计核算作用。还应加强对银行空白承兑汇票的管理,逐步地用计算机签发汇票代替手工签发。同时,要加强会计检查辅导工作,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作为一项重点业务进行检查,及时堵塞漏洞,防止经济案件的发生。
3.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票据业务合规性管理,规范票据市场秩序,加大宣传和指导检查力度,强化对不规范办理票据业务的查处力度,对无法证实交易真实性的票据,一律不得办理贴现、再贴现,加强对票据承兑行和贴现行票据真实性情况的现场检查,建立对违规票据行为定期通报及处罚制度,切实维护商业票据的信誉和流通秩序,促进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健康发展。
(三)针对银行承兑汇票存在的贴现风险,应采取:
1.把握票据的真实性。社会上不乏票据诈骗活动,如伪造票据、变造票据、“克隆”票据、“以假换真”调换票据和伪造增值税发票、交易合同、查询答复书等,以此骗取银行资金,因此,必须严格把握所贴现的票据的真实性。
2.把握票据的有效性。银行对所贴现的票据,应当在票据的各要素、各个票据行为尤其是背书的规范性、有效期限等多方面严格把握票据的有效性,避免资金损失和票据纠纷。
3.把握承兑人的信用状况。用于贴现的商业汇票有两种,一是商业承兑的,一是银行承兑的。不光对前者要把握承兑人的信用状况,对后者也应当认真对待。当前票据市场上流通的绝大部分是银行承兑汇票,这是因为银行的信用比较可靠。但银行信用也是分等级的,有的信用等级较好,有的较差,对不同的银行所承兑的汇票进行贴现时,贴现银行同样应当认真评估,区别对待。具体做法可由该行总行(或委托专业公司)专门对全国各家银行的信用等级进行综合评估,将评估结果提供本行各分支机构在办理票据贴现时掌握,这样可以有效提高票据贴现的安全度和效率。
4.把握操作的合规性。当前,国内商业银行普遍认为票据贴现业务风险较小,办理简便,成本低,收益快。较之贷款业务而言,银行更乐于以票据贴现方式融资给企业。而且通过银行间及企业的配合,以多次承兑、贴现、多次循环对开银行承兑汇票的方式,派生出数倍、数十倍的金额巨大的存款及票据业务,“创造”出大量的信用,这对于银行完成“业绩”意义重大。因此,票据贴现业务日益为银行所热衷,变通的做法也越来越多,由此带来了巨大的风险。防范票据贴现业务的操作风险是刻不容缓的。完善内控制度,严格按程序审批和办理贴现业务,杜绝“先贴现,再补议”的现象;杜绝自己承兑又自己贴现的行为;要求申请人提供交易合同和增值税发票,确保汇票的真实贸易背景;防止滚动承兑和贴现进行长期融资。
综上所述,银行通过重点加强对承兑和贴现两个过程的主要风险点的控制,将有效防范企业票据风险,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票据纠纷和资金损失,保障和促进票据业务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篇: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操作风险分析及建议
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操作风险分析及建议
银行承兑汇票是一项传统的表外信贷业务,在巩固和营销优质客户、为客户提供配套金融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部分行业和区域风险不断暴露,给我行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安全运营带来较大隐患。经办行在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调拨、领用、出售、出票、承兑、保证金管理、到期付款等关键环节和重点流程操作中,若存在严重违规行为或把关不严,将会给我行带来较大风险。现将稽核中发现各关键环节的典型案例予以汇总和剖析,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及建议,为进一步加强内控管理,促进我行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一、关键环节风险分析
(一)调拨、领用环节
1.案例:未严格审查银行承兑汇票签发相关资料,持出票日期为次日的《银行承兑协议》及审批材料,办理空白银行承兑汇票的调拨及领用手续。
2.风险:二级分行相关部门及经办行未严格审核信贷审批材料即办理银行承兑汇票的调拨、领用手续,不仅影响会计档案资料完整性和有效性、引起账务信息不准确、账实不符等情况,而且容易为账外经营等重大违规行为的发生埋下隐患。
(二)出售、出票环节
1.案例:某支行柜员在客户未到场的情况下,违规办理了银行承兑汇票空白凭证的出售、出票。出票完成后,客户才到场在汇票上加盖单位预留印鉴,并在补登的“重要空白凭证使用登记簿”上签收;空白银行承兑汇票领用后、在出售给客户之前即交客户签发;出售给客户的银行承兑汇票未在当天完成出票,空白银行承兑汇票交客户带走;柜员对于填写有误的银行承兑汇票作废后未及时装入当日凭证。
2.风险:经办人员及会计主管制度执行不到位,违反操作流程,在客户未到场时违规办理银行承兑汇票出售及出票,出票后才交申请人签章的逆流程操作,使重要单证管理失控,存在被调换、克隆、丢失或违规使用等较大的风险隐患;一旦出现差错极易引发纠纷,不利于银行维权举证,易造成我行的资金损失,并影响我行声誉。
(三)承兑环节
1.案例:柜员办理承兑时串户,发现后冲正,仅对串户的两份银行承兑汇票手工作废处理。未及时更改银行承兑协议及保证金质押合同,且银行承兑协议签订未列明银行承兑汇票号码。
2.风险:柜员违反银行承兑操作流程和相关制度规定,与客户签订的银行承兑协议及保证金质押合同存在重大瑕疵,极易引起客户投诉及产生资金纠纷,隐藏我行资金损失的风险。
(四)保证金管理环节
1.案例:保证金来源于信贷资金;柜员办理承兑业务时,保证金账号录入错误。2.风险:银行承兑汇票的保证金来源于信贷资金,易导致银行垫款而产生信用敞口风险;保证金录入错误,一方面出票人保证金账户未及时冻结,可能导致我行债权落空,发生承兑垫款风险;另一方面错误冻结其他客户账户,影响客户资金使用,极易引起客户不满,对我行信誉造成损害;
(五)到期付款环节
1.案例:银行承兑汇票到期当日,柜员提前将银承保证金手工解冻,然后将该资金划转至单位活期结算账户(已开通网银),使该笔承兑保证金处于失控状态;或到期当日系统批处理未成功,柜员没有及时转出保证金且没有监控承兑汇票到期待转户账户余额,导致垫款,并造成银承到期垫款转入逾期贷款户。
2.风险:因柜员操作不当致使银行承兑汇票资金失去保证或导致垫款,会引起客户投诉,也极易产生资金损失风险
二、改进措施及建议
(一)强化空白承兑汇票管理,确保空白银行承兑汇票领用、出售等环节必须手续严密,操作规范。
1.经办行向二级分行领用空白银行承兑汇票必须按规定出具审批单和已签订的承兑协议,二级分行应严格审查一致;经办行向客户出售的空白银行承兑汇票必须与承兑协议、审批单相匹配,禁止在承兑协议签订前向客户出售空白银行承兑汇票。
2.各行应严格遵守银行承兑汇票操作流程,严控空白银行承兑汇票的出售、作废等环节风险,先出售后签发,对作废的票据要及时收回作废处理,避免银行承兑汇票流失在外。
(二)强化保证金管理,一方面要加强对保证金来源的审查,确保保证金来源正当合法,不得以现金直接存入保证金账户,严禁以贷款、贴现资金作为保证金;另一方面严格保证金账户专户管理规定,做到客户办理的承兑保证金与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一一对应,并按要求进行账户冻结。
(三)严格按照《中国建设银行商业汇票承兑业务操作规程》以及CCBS操作流程办理银行承兑到期当日的收款,对于系统能自动批处理的业务,尽量减少人工干预正常批处理;对于系统未能自动处理的到期收款,柜员需要启动“4121银行承兑到期收款”交易,系统自动按出票人存款账户、保证金账户顺序扣款。关注银行承兑到期后系统批处理前后打印的相关资料,及时处理挂账和垫款,可建立承兑垫款每日监控制度,防范资金风险。
(四)加大银行承兑业务专项检查的力度,重点检查银行承兑汇票领取、保管、使用、作废、出售等各关键环节,关注柜员操作流程,客户到场办理情况,彻底消除风险隐患。
(五)认真组织柜员进行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制度的学习,提高柜员业务技能。要教育柜员进一步增强风险意识,严格按章操作,在保障业务发展的同时,有效规避风险事故。
第四篇:当前银行卡业务风险及其防范
当前银行卡业务风险及其防范
随着银行卡业务的迅速扩张和竞争的日趋激烈,全国各地有关银行卡方面的投诉、纠纷、案件频发,银行卡业务风险处于多发、高发期。为此,银监会对当前银行卡业务风险进行了专门调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建议。
一、银行卡业务主要风险类型及其特征
(一)外部欺诈风险。在各类银行卡风险中,外部欺诈风险是目前最严重、危害最大的一类风险。欺诈目的的实现渠道主要有三种:ATM机取现、POS机套现(消费)或网络(电话)转账。从欺诈的手段看,主要是伪卡欺诈、直接骗取客户资金和利用ATM机骗卡三类。
(二)中介机构交易风险。中介机构交易风险主要是指特约商户非法交易或违章操作引起持卡人或发卡机构资金损失的风险。中介机构的交易风险主要体现为两类:一类是部分不法商户提供信用卡套现交易,为犯罪目的的实现提供了渠道,引发交易风险;另一类是中介机构或者个人不规范(甚至是非法)的信用卡营销行为引发的风险。
(三)内部操作风险。内部操作风险是指银行工作人员违规操作或操作失误造成银行资金损失,或者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与不法分子勾结、串通作案,引起发卡行或客户资金损失的风险。与外部欺诈风险和中介机构交易风险相比,此类案件不具有普遍性,但是由于是内部专业人员作案,手段更加隐蔽,对银行声誉的影响也更严重。
(四)持卡人信用风险。当前各行在信用卡业务的发展上,重规模、轻质量,不能有效区分潜在客户,对客户授信未予以严格把关,发卡对象有向高风险群体扩展的现象,过度消费、透支炒股等高风险事件时有发生。另外,不少银行向收入不稳定人群(包括没有固定收入的青少年和在校生等)发放信用卡,也埋下了较大的风险隐患。这些均反映出部分商业银行盲目追求发卡量而对申请人状况审查不严或者降低门槛的问题。
二、如何有效防范银行卡业务风险
(一)完善银行卡业务内控制度,提高制度执行力。银监会成立以来,先后发布了授信尽职、外部营销、银行卡安全管理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和风险提示,各银行机构应查漏补缺,进一步建立健全内控机制,根据银行卡种的属性、业务种类及其风险特点制定相应的业务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各行应从各类风险事件中吸取教训,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确保内控制度的落实,把银行卡业务的审计工作纳入到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整体计划中,结合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建立合规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
(二)加强发卡环节风险管理,严把风险源头关。发卡机构应遵循“了解你的客户”和“了解你的业务”的原则,对申请人的资料进行严格的资信审核,确认申报材料的真实性。针对当前不少银行发卡业务外包的现状,发卡机构应慎重选择发卡营销外包服务商,并严格约束与外包商之间的外包关系,对于发卡营销外包服务商或单位批量提交的申请资料,发卡机构应加大资信审核力度。
(三)加强收单环节风险管理,防范交易风险。一方面,收单机构应加强对特约商户资质的审核,强化对特约商户的风险控制,防范特约商户
套现等风险。另一方面,收单机构应建立健全对特约商户和POS机具的管理制度,根据银行卡受理市场的有关规定,按照“一柜一机”的要求布放POS机具,并严格按照相关业务规范设置商户编码、商户名称、商户服务类别码、商户地址等关键信息,为发卡银行对交易风险度的判断和对交易的正常授权提供准确信息。另外,收单机构还应建立健全日常监控机制,对商户的交易量突增、频繁出现大额或整数交易等可疑异常现象,收单机构应及时进行监控和调查。
(四)加强ATM机等自助设备管理,防范欺诈风险。一要切实加强对银行自助设备的日常检查。银行机构要严格落实ATM机等银行自助设备的检查制度,定时对自助设备工作区域进行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尤其要加强自助银行区域的安全管理。二要定期检查监控录像设备和相关录像资料。各银行机构必须在自助设备营业场安装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报警系统、24小时监测系统等。要完善相关制度,按制度规定调阅银行自助设备区域的全套录像资料,重点查看有无可疑人员在银行自助设备上安装物件,并做好调阅情况记录。
(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一方面,银行机构要高度重视对干部员工的教育和思想动态管理,加强内部员工的合规和职业操守教育,重视对有异常活动员工的排查。另一方面,银行机构应通过多种渠道对公众进行有关银行卡知识的宣传,使公众了解银行卡的基本常识。要采取多种形式向客户提示犯罪分子利用银行卡作案的新手段和新动向,提高客户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六)加强协作,建立健全银行卡风险防范合作机制。一方面各银行
机构应加强与银联、公安机关的合作与沟通,建立良好的信息共享机制。“银行卡风险信息共享系统”是中国银联建立的包括不良持卡人、黑名单商户等银行卡重要负面信息的系统,发卡机构和收单机构在办理相关业务时应积极利用该系统,对确认的不良持卡人、商户名单应及时报至该系统,以实现信息共享,共同防范风险。另一方面,银行业协会要加强协调,充分发挥银行卡专业委员会的职能,督促各会员行严格执行监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和同业约定,共同营造有利于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第五篇: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的风险与防范a
分析了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的风险成因,探讨了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的汇票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以及票据价格风险等,提出了通过有效的审查制度、完善相关规定来其防范其风险的具体实施策略,指出健康的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市场的建立与发展以及正常的市场秩序仍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 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 风险 防范
近年来,各级银行依法开办银行承兑汇票的贴现、转贴现、再贴现业务(以下简称贴现业务),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为票据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银行承兑汇票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和应用程度的日益提高,随之而来的票据诈骗不断发生,且呈愈演愈烈之势,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本文探讨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的主要风险以及防范措施。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的风险成因 1.1 对票据业务相关规定认识不够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切实加强商业汇票承兑贴现和再贴现业务管理的通知》以及银监会对各家商业银行通报中,反复而明确地规定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必须具有真实的贸易背景。然而在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经营中,一些银行营销人员、管理人员有意无意地违背制度与规定办理票据贴现业务,致使融资性票据暗中发展,其根源与银行工作人员对我国票据市场发展错误认识相关的。目前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还处在不成熟、功能不完善的“初级阶段”,特别是商业承兑汇票由于相应的法律制度不健全、缺少对企业资信情况的准确定位、信用环境没有得到真正的改善等原因所占票据市场比重太小,而银行承兑票据业务成为企业进行结算的一种主要手段。与我国票据市场相比,西方发达国家的票据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一些有资信的大企业的商业承兑汇票占据了票据市场的主流,其中无贸易背景的融资性票据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错误地认识正是没有深入地了解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没有了解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中货币政策对票据市场的引导,违背了国家对票据业务相关制度与规定制定的初衷。1.2 对票据贴现业务存在风险认识不足
银行经营商业汇票业务要视同贷款业务进行管理,对经营客户的资格、资信、经营与管理等情况应该掌握了解,对经营客户的商品交易严格进行审查。但在实际业务中,有些行认为银行承兑汇票由承兑行把关审查贸易背景的真实性,由承兑行对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进行承兑,因此贴现银行只要将贴现资金安全收回,不在意企业是否有真实的贸易背景,疏忽对企业一些细小环节的认真审查,为承兑行发生垫款形成损失,产生法律纠纷留下了隐患。1.3 银行经营思想存在误区
一是目前票据市场同业竞争较为激烈,特别是一些优质的客户成为各家银行竞争的焦点,稳住优质客户可以为银行带来稳定的存款,还可以通过办理票据贴现业务赚取可观的利润因此银行在与优质客户办理业务时,往往妥协,放宽条件。二是重经营轻管理的思想仍然存在。各家银行每项业务的经营都有一些硬性的指标,这些硬性指标与每个行的整体利益息息相关,为完成这些指标,一些行过于重视经营而轻视管理,使内控制度的执行没有真正地得到落实。
1.4 企业经营利益的驱动
企业要发展、要扩张,资金的需要是必要条件。《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贴现利率采取在再贴现利率(年贴现率2.95%,月利率为2.475‰)基础上加百分点的方式生成。银行一年期流动资金贷款月利率为4.575‰,贴现月利率平均按3‰计算,企业申请贴现与贷款相比将节约成本35%,对大企业的贴现率则更低。同时与审批严格的贷款相比,票据承兑与贴现办理手续相对简便。因此企业会挖空心思办理贴现资金,特别是贴现业务频繁的企业,可以保持一个稳定的贴现金额供企业长期使用。1.5 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素质有待提高
汇票业务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要求工作人员有敬业精神,对票据严格审查。由于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业务水平差,在实际业务操作中“小错”不断,大的方面不坚持原则,对企业的欺骗行为视而不见,致使企业瞒天过海。2 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的风险分析 2.1 汇票风险
汇票风险是指汇票本身的格式规范以及关于汇票的相关法规条款等造成的风险,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由于票据法规不尽完善,现行的《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等法律法规对于银行承兑汇票所做出的相关规定并不完善,导致银行工作人员在实际处理承兑汇票贴现业务时难以把握,主观性较强;其次,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相关规定不详实。部分银行在实际处理承兑汇票贴现业务时采取票据回购的方式,并且票据的真实性由银行自己查询,却未能对查复书格式和签章做出明确统一的规定,且查询程序简单、查询内容不详、格式样张繁杂、不统一,特别是当银行工作人员风险防范意识较差时,票据风险将因此而随之产生;再次,票据风险的产生还在于金融结构内部控制不严。汇票属外部传递凭证,尽管各银行承兑汇票上已采用钢印、联行印章、压印金等防伪措施,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法分子的造假水平越来越高,编造汇票以骗取银行资金的诈骗行为举不胜举。2.2 信用风险
与国外同类金融业务相比,我国银行承兑业务的收费水平普遍极低,对于不同的时间期限、客户信用等级别和保证金比例,均按照票面金额的0.5‰收费,其不仅有欠公平与合理,并且不足以用来补偿风险损失。《商业汇票办法》明确规定,“银行对已承兑的银行承兑汇票负有到期无条件付款的责任,不得以交易纠纷和本身承承兑的责任拒付票款,并且对经背书转让取得汇票的权利人不得提出抗辩”,该规定表明,承兑汇票到期时,如果承兑申请人账户上无足额款项时,承兑银行必须向收款人或持票人无条件垫付此款,然后将此垫款转为逾期贷款,自行向承兑申请人清收。显然,尽管银行以获取贷款利息为最终目的,但在实际的承兑汇票业务中银行将不可避免地处于被动发放贷款的地位,能否顺利回收贷款并获取利息这一问题与信用风险相伴而生。特别是普遍较低的保证金收费标准不足以弥补信用风险损失,无疑更加重了信用风险问题的严重性。2.3 操作风险
(1)在银行金融业务恶性竞争条件下,银行在实际处理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时,片面追求客户量与表层业绩,仅仅要求客户提供增值税发票和商品交易合同复印件,缺乏对汇票及合同的真实性、相关业务的交易背景以及客户资信和客户实际资金需求的必要性考核,从而引发风险。同时操作风险还包括部门银行员工在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中“投机取巧”、钻业务操作中的空挡,与客户窜谋而骗取资金等风险。
(2)在部分银行提供给客户的善意服务中,为体现出银行特有的工作热情与对客户的人文关怀,仅由一名银行工作人员(比如客户经理)持客户银行承兑汇票为其办理贴现业务,未坚持双人办理和双人保管制度,在查询、办理过程中易造成银行承兑汇票丢失和发生道德风险。除此之外,亦存在个别企业为达到融资目的,有意重复使用贸易合同和增值税发票,套取银行承兑汇票贴现资金的风险。2.4 票据价格风险
票据价格风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在宏观经济环境波动的条件下,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已交易完毕后票据价值发生变化而对银行收益或资本造成的风险损失;二是贴现银行为追求利息收入以愿意以低于成本的价格为企业办理贴现业务;三是银行在确定贴现业务的价格后以低于正常利率的某一利率办理贴现业务,而将其中差价作为“佣金”返还给客户。对于票据的价格风险,第一种风险属于系统风险,它由整个社会、经济等的不确定因素所导致,人为因素通常无法有效降低和避免。对于票据的后两种风险,其显然属于非系统风险。导致该风险的做法在业界已得到默认和具体实施,并已成为各大银行吸引顾客、拓展业务的竞争手段之一。值得说明的是,这一做法并不利于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的规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银行将最成为这一举措的最终受害者。防范和消除后两者风险还需要各银行的自律行为以及相关法规制度的出台。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的风险防范
3.1 有效的审查制度
(1)银行应尽可能对企业承兑汇票业务真实性、资金需求合理性、票据有效性的详细审查,以防止部门企业的恶意欺诈行为。特别是在非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等交易活动无法开具增值税发票,在形式上缺少相应的跟单资料证明其真实交易关系或债权债务关系,以致不利于贴现业务的开展这一形势下,审查制度的健全与实施显得尤其必要和重要。
(2)对于票据规范性、完整性的详细审查。针对目前犯罪分子利用假银行承兑汇票诈骗资金活动较为猖獗的状况,各行要积极利用查询、查复手段,证实票据的真伪。银行内部查询承兑汇票一律使用K类电报或通过行内电子汇兑系统办理,严禁将查询、查复书直接交付客户自行办理。对金额巨大的,必要时直接当面查询。同时建议人民银行总行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尽快建立全国统一联网票据业务信息查询和监控系统。
(3)对于员工业务技能与职业操守的审查。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注重人员培训。一是针对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政策性强、风险大的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对职工进行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的政治思想教育,增强法治观念和风险防范意识,对主要人员不仅注意其八小时内的表现,还要了解八小时以外的情况,对有问题经教育无效者,要调离其岗位。二是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其知识性、专业性、操作性强,要求办理业务的当事人具备较高的素质、信誉、法纪意识。因此,必须对银行有关业务人员进行全面、持续的票据知识宣传培训,使之熟练掌握出票、承兑、背书、保证、付款等票据行为的做法及相应的法律责任和主要防伪特征。惟有如此,银行承兑汇票的使用和流通,才有坚实的社会基础。三是实施奖惩,建立激励机制,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对严格执行制度、认真审核票据、成功堵截假票、避免资金损失的,给予相应的奖励;而对审查不严、或不按规定进行操作导致受理假票据并造成一定资金损失的,给予相应处罚,形成犯罪的要移交司法部门处理。以此来有效地调动广大业务人员防范假票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 完善相关规定
目前关于汇票贴现业务的法规制度并不健全,而信用机制仍有待加强,导致在实际业务处理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因此很有必要通过完善制度创新和法制建设来解决目前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其具体对策建议如下:一是在现行的有关汇票法律法规框架内,积极完成《票据法》的修订工作;二是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的发展已成为银行调整信贷资产结构和进行流动性管理的重要手段,对此银行业界在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加强风险监管力度以及行业自律的同时,同时亦应该注重建立信息共享制度与合作竞争制度;三是鼓励和支持银行建立票据专营机构,充分发挥市场中介作用,提高票据业务效率;四是建立规范的会计内部控制系统,采取多种技术措施,辨别票据真伪。结语
从根本上降低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的风险还需要培育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一方面取决于企业自身的自律行为,另一方面还需要政府、工商、公安、税务、银行等结构通力合作,实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除此之外,在需要向全社会进行有关汇票贴现业务的专业知识与法规知识宣传,提高全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可见,健康的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市场的建立与发展以及正常的市场秩序仍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