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城林业局第三中学教育信息化应用专项督查自查报告

时间:2019-05-12 01:38: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东京城林业局第三中学教育信息化应用专项督查自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东京城林业局第三中学教育信息化应用专项督查自查报告》。

第一篇:东京城林业局第三中学教育信息化应用专项督查自查报告

东京城林业局第三中学教育信息化应用专项督查自查报告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总局关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等相关、文件的精神,我校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项督导检查的通知》(黑政教督委[2015]8号)要求,认真自查,本着求真务实的原则,坚持在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作到以合理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为指导方针,围绕信息化环境建设、师资建设和普及信息技术教学与应用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做了一定的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把握机遇,加快建设,努力营造信息化教育教学的新环境。

1.理清思路,明确目标

信息化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有力武器,是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课程改革的趋势所在。在学校的四年规划中,针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我们提出要加大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与开发,建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信息技术工作领导小组。我们通过网管员的培训,了解了学校网络的建设与促进学校管理之间的关系;通过自学,初步掌握了网络应用的基本技术,为推进学校全体教师的计算机能力提高起了培养作用。通过学习,我们认为信息化教育的重点并不是要让师生学会使用因特网,掌握计算机技术本身,而是要通过计算机与网络的强大功能探索新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培养出能适应信息时代需求的具有较强信息能力的新型人才。这才是我区大力开展信息化教育的目标所在。

2.珍惜资源,合理应用

在区有关部门的关心下,我们学校现有2间计算机房,面积为90平方米,共有计算机178台(含库存待处理机器),实际使用学生机88台,教师计算机30台,生机和师机比例分别为6:

1、2:1。我们学校为了方便教师和学生教学用书和学习用书,打破借阅的常规,我们学校还在总部新建设了一个电子阅览室。学校为上校本课程的教师人人配备了一个64MB的闪存盘,方便教师们储存网上下载的资源,制作课件后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今年一年级二期课改全面推广,学校又为一年级每位语、数教师购买了教学软件,以便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近年来学校对信息化建设投入的经费达上万元(初步统计)。学校拓宽校园网的节点分布,使办公室电脑也能作到联网。我们建立新江宁小学的《教学资源建设管理规范》、《教学资源建设人员职责及评比办法》、《网络设施维护工作管理规范》、《网络管理人员工作职责》、《电教设施管理规范》,使工作有依据,评定有标准。

3.开发资源,提高效益

网络作为新兴事物,很多教师都能迅速地接受它,利用它的资源为教学所用,但是只是较多地作为电子黑板,于是,我校网管室把“以网上下载,市场购买和自行制作”为建立学校网站教学资源信息库的主要途径,教师制作的优秀课件可以资源共享,学校的门户网站也建立了许多的教育网站链结,方便教师浏览和借鉴最新的理论和观念,使“二期课改”的理念成为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的理论支撑,成为师资队伍自培途径的一个补充。

4.扎实培训,优化队伍

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具备现代化信息素养,与网络信息平台具有亲和力的现代化师资队伍。我校通过三方面的工作积极开展教师信息化技能培养的工作:第一是依托教育学院的计算机能力测试和未来因特网教育培训;第二是工会积极开展各种基本计算机能力的校内培训和各项比赛,优胜者进行奖励;第三是通过区校的教学比武和区“赛马场”活动,促使教师结合课堂教学的需要,进行网络教学,课件制作的自我培训。作到以课件制作驱动,以理论培训支撑,以课程整合发展。

二、不断探索,认真实践,努力实现素质教育的新突破。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最终对象是学生,因此我们认为它必须以各种形式,贯穿于素质教育的整个实施过程,促进教育的深刻变革和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1.学生学的转变

在教学思想上必须实现三个转变: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变,内容设计向过程设计的转变,单学科教学向多学科整合教学的转变,在教学模式上向学生的自主学习、资源性学习,协作性学习转变。这些转变使信息化教学成为可能,而信息化教学的推进又使网络的教学成为可能。实现了教学信息化以后的平台不再是讲台、课本、教师,而是互联网,跨越了时间和空间,进而实现了教学平台的跨越。现在,我们学校的所有一年级四个教师都实现了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的基于资源性的学习成为可能。而我们有的学生就是在老师布置的课后上网查资料,或者是在学校提供的联网计算机上进行相关知识的搜索,对学校门户网站和科学院特色网站的浏览,都使学生增进了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学生在学习中,老师提供的是交互式的、自主化的学习环境,教师一方面可以示范,一方面可以借助“分组讨论“、“开展学生之间的协同学习”,适时地了解学生学习中的思维和学习进程,恰当地进行学习过程的调控。

2.教师教的转变

课程不再是老师灌输的知识,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的过程,是课程内容持续生成和转化的过程。比如我们学校校本课程的教学中,老师都是要求学生在课前、中、后进行相关内容的网上收集,然后按照要求作成小报、PPT等进行展示,进行知识的分享。通过教育信息化的工作逐步推进,我们学校教师对于教学的传统观念发生了变化:黑板不是教学板书的唯一,电脑实物投影不再是简单的书本知识的再现,教师手中不再只依赖粉笔。教学的信息让学生自己去搜集,获取有用的信息,然后教师帮助他们一起去整理信息,分析信息是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具体体现。

教师在应用教学软件或是课件时,将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通过大屏幕解决,使教学内容及过程形象、直观、生动,易于教学双方的情感交流,生动的讲授加上恰当的现代媒体的辅助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通过信息化的教育,教师可以使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相结合。例如在信息科技课上,老师可以一边利用电子黑板进行示范遥控演示,一边可以利用监控功能将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管理,还可以利用转播功能将学生练习中的典型问题进行全班解析。这样,将诸多的教学环节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优化了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3.学校管理的转变

由于建立了学校的门户网站,从学校的管理机构来说,资料的上传、下载,教师的学习疑难的解答,网上教研的开展和监控等,都成为学校管理的有利途径。

信息了解的适时性:

教师能通过学校的门户网站了解学校一周工作安排,通过与教育局网站的链结,了解教研和学习的信息,避免中间环节的拖延,防止遗漏重要信息;而教导处等部门就可以利用网管的优势了解教师平时浏览的网站内容,帮助学校了解老师的所思、所需,提供今后工作开展的思路。

资料上传的及时性:

由于我校各个组口都建立了表格下载和上传的窗口,因此每月老师需要上交的资料,有的就可以通过电子表格直接传送给有关部门,不仅可以方面教师,同时可以使管理部门工作效率得以提高;

论坛应用的亲和性:

在学校建立的交互式的网上论坛,不仅可以方便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教师和家长、教师和教师之间的交流,还可以为领导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学校的管理层可以通过点击浏览教师之间的学习讨论的内容,还可以参与谈论,及时地解答教师的疑惑,不仅方便,还由于可以使用“昵称”屏蔽自己的真实身份,让领导真正地走入群众的心中,让学校管理更具人性;

4.课程整合的转变

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到学习工具的一种阶段发展理念,而不是专门讲授计算机的程序设计,是将计算机结合到我们的课程中去。整合的研究探索最终不是教师单向传授知识的演示工具,是把外部世界引入课堂,为学生直接获取大量信息提供帮助,把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以各学科的学习作为载体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为目的的新的课程。

首先我们要求教师作到把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如同教师使用粉笔黑板一样地有机融合。但是不排除传统媒体,该用什么,就用什么。

其次我们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基于计算机文化的智能知识结构的形成,也就是说要有意识地将学生在学科学习中通过任务驱动方式学习信息技术,在学校的校本课程中,我们老师都要求学生学会质疑一个小问题,解决一个小问题的课题小研究开展学习,这种学习需要学生搜集大量的资料,学会归纳和整理,组合应用作品来展示自己的认知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在这一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动手实践、创新意识随着课程的开展而不断地发展。

另外,教师创设虚拟情景,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借助媒体的多元呈现,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索的学习能力,借助论坛和多形式的作业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述自己的思想,形成个性化的观点和知识结构,提供给学生反馈的机会,调整老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学习起点及路径。

最后,充分发挥网络在校本培训中的作用。我们注意到,网络教学注重网上学习和交流,而校园网络是校本培训的一个主渠道。为此,我们在“校校通”工程建成开通后,马上建设开通我校的校园网站。教师学习、培训后能够在我校的校园网上进行相互学习,交流教学设计。教师们的体会是:“信息化教育给我们一种全新的理念,网络时代让我们拥有无限的空间。时代变了,对教师的要求也变了。我们的教师不能像以前所描述的那样“燃尽自己,照亮别人”,而应是“挂在互联网上的明灯,不断充电,永放光芒”。

5.教师培训的转变

以前的培训知识依托于教育学院,现在学院给了我们更多的自主,于是我们积极开展教师计算机培训活动活动,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措施:

首先,由骨干教师先行培训,协同年轻计算机教师一同摸索成功的经验。在主讲教师的引导下,老师们就学习方法、内容、资源、技术、教案、作品设计进行交流、切磋,为日后的全员培训开了一个好头。

第二,加强日常研讨,不断进行反思,使培训效果更趋完善。培训前,我们强调充分的集体备课,着重解决观念转变和技术支持的问题;培训中教师们尊重主讲教师,充分发扬民主,充分讨论,主讲教师针对各个教师的不同特点,因势利导,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我们认为参加培训的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利于教师们在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有利于教师本身观念的不断更新。因此,在培训结束后,参加培训的教师都要进行一次“回顾与展望”的研讨活动。研讨活动都以研究为主,有理念的学习,有个案的分析,有决策的探讨。教师们事先进行认真的准备,畅谈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以及遇到一些问题。

第三,举行竞赛、小结及经验交流活动。我们采取聚餐沙龙、座谈会等相对宽松形式,通过交流和研讨,使教师们的教学经验、反思心得都能以成果的形式得到收获和交流。让好的老师的作品启发其他的教师,对教师进行技术和思路上的帮助。

我们觉得,单纯的教育理论、教育技术培训难于直接与教师学科教学融合,在教师培训中往往有隔靴挠痒之感。通过教育信息化的培训,并不是直接通过教育理论、教育技术的学习,而是学习者在思想上产生震撼,从而主动探索出一条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的途径,在不自觉中实现了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课程的整合。

我们立足计算机培训通过启发式、互动式等“大脑风暴”手段,使接受培训的教师通过学习,既熟练地掌握了计算机操作方法,又提高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能力,实实在在地收到了成效。

三、完善建设,服务师生,推进信息化教育建设

1.我校推进信息化工作建设的成果

教学环境得到了优化: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不仅牵扯到老师的培训工作,使教师的观念得到一个质的跨越,另外学校还要建立一个整合程度比较高的计算机化教学环境,让科学技术成为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第一生产力。学校配备了计算机房,不仅对学生开放,更欢迎老师来使用,同时学校办公室的计算机进行联网,教师可以随时上网查阅资料,上传和下载;教师里配备了实物投影仪、手提式计算机、投影仪等,让教师教学时随时使用;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浏览查阅资料,丰富知识。由于信息化学习的特点决定了很多信息具有获取的随意性,因此我们还开展了有关“网络安全”的教育,让学生学会抵制不良网站,学校网管室还进行了有害信息的技术屏蔽,保障学生的安全。现在,学校的校园网成为了交流的平台,为师生提供信息化处理的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和学习对象资源,逐步开始实现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处理智能化。

信息化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培养老师和学生的信息化能力不仅仅体现在老师和学生操作能力上,而是对信息的处理和应用,具有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从学校的课程设置来说,既有地方性课程--《小学信息科技》和《IT》课,又有学校性课程—研究所的校本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都牵扯到信息能力的应用、收集和处理的问题,学生从会上网,会收集,到会应用,到最后从信息中自主发现学习和合作探讨学习、实践创造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正逐渐地在我们学校的学生生上体现出来。就拿今年的信息科技的测试来说,我们学生的合格率达93%多,高于区的2个百分比。学生制作电脑小报、个人网页,教师制作课件和个人网页的质量和数量正在稳步上升。

课堂的教学手段得到了丰富:

学校参与因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率达到100%,学校工会和行政举办了的课件评比,十余位教师获奖。参与区的课件评比和信息技术整合,五位教师、两名学生获得了等弟奖。学校网站也曾被评为区优秀网站。上学期,教育局组织的“赛马场”活动,学校几乎每门学科都有教师参加。

我们常说:学以致用。教师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学习了多媒体的技术,就是要在教学中体现出来,我们知道把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整合后的教学产生的效果,和那种教师在台上演示电脑,学生在下面认真听的所谓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不一样的,孰优孰劣一目了然。于是我们就提倡真正的多媒体教学是互动的,学生能参与现场演示和应用的。于是在课堂上,我们的老师就自己设计了课件,用FLASH PHOTOSHOP等技术为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学服务,呈现出一种数字化的情景,让学生不在是简单地看黑板老师进行演示,而是参与设计、填色、作曲,尝试参与和成功的喜悦。

交流的平台得到了拓展:

电话、家访是老师和家长联络的主要形式;和学生坐下来谈心更是老师常见的交流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手段是需要继承和发扬的,但是教育信息化也包含了交流的“与时俱进”,还“网上论坛”进行交流不受形式、时间、人数的限制,真正可以在遵守社会公德的情况下畅所欲言。在学校门户网站的建设上我们设置了师生、生生、家校交流的平台,还做了教学资源网站的联结,同时学校的管理也能有效地通过网络进行实施。

2.今后推进信息化工作建设的思考

信息化教育能适合各种学科并满足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需求。如何结合现有的教育情况,以超前的胆略和创新的精神大力开展信息化教育,急需我们教育工作者思考、实践、探索和总结。

(1)加强师资培训是开展信息化教育的基础

在教师培训上,使教师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真正把计算机当作自己备课、授课、组织学生活动的工具;还要加强教师的学科修养,帮助教师更进一步地把握学科教育的目的和本质;更要增强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手段的意识,找到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点,从而为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开辟道路。

(2)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今后开展信息化教育的核心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过程的结合。课程整合是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同时也是一项艰难的工作。我们与其把整合称为是一门技术,还不如说是一种态度。因为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除了需要时间和精力外,还要求教师以一种崭新的观念来看待所教的课程,并不断地注意是否有某种技术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教师要明确课程的目标,了解技术在这方面的能力。要建立每一个教室都有一个整合程度极高的计算机化教学环境,为教师开展整合教学提供环境。如:在教室里配置计算机、大屏幕投影机、实物展示台等设备,方便各学科教师随时使用;学校配备计算机房,使学生能非常方便地使用计算机,通过与计算机对话实施个别化学习;在教室里、走廊上布置计算机角,学生根据学科教学的目标要求,通过浏览查阅资料、丰富知识。最后要找到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点,有效地实施教学,实现技术学习与学科教学目标双达成。

(3)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的收集和分析能力

我校积极开展的红领巾科学院校本课程中需要学生利用因特网搜集和分析处理信息,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很多学生只能利用学校的计算机进行,学生的应用能力还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不能独立进行,而开展信息化教育的最终目标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让学生学会资源利用,主题探究与合作学习还是需要一些时日的。

(4)对外交流的平台要扩展

学校的网站尽管有家长的参与,师生的交流,但是由于很多家长受到经济和文化水平的限制,不能参与交流,只是在论坛中作为旁观者或是根本无法独立开机,点击浏览,我们只能通过学校提供资源教会家长初步和网络接触,同时我们认为网络是世界的,是属于外部的开放世界,要积极和社区进行互动,互相交流,这是我们下一阶段要做的。

东京城林业局第三中学

2015年10月18日

第二篇: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专项督查自查报告

滠口中学教育信息化应用专项督查自查报告

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中,教育信息化是推行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也是从内涵上落实教育现代化本质要求的必然选择。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的精神,我校根据有关专项督导的要求,认真自查,本着求真务实的原则,坚持在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做到以合理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为指导方针,围绕信息化环境建设、师资建设和普及信息技术教学与应用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做了一定的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把握机遇,加快建设,努力营造信息化教育教学的新环境。1.理清思路,明确目标

信息化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有力武器,是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课程改革的趋势所在。在学校的四年规划中,针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我们提出要加大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与开发,建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信息技术工作领导小组。我们通过网管员的培训,了解了学校网络的建设与促进学校管理之间的关系;通过自学,初步掌握了网络应用的基本技术,为推进学校全体教师的计算机能力提高起了培养作用。通过学习,我们认为信息化教育的重点并不是要让师生学会使用因特网,掌握计算机技术本身,而是要通过计算机与网络的强大功能探索新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培养出能适应信息时代需求的具有较强信息能力的新型人才。这才是我区大力开展信息化教育的目标所在。

2.珍惜资源,合理应用

在区有关部门的关心下,我们学校现有2间计算机房,面积为90平方米,共有计算机100多台(含库存待处理机器),实际使用学生机50台,教师计算机近20台。学校为教师申请了360云盘,方便教师们储存网上下载的资源,制作课件后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今年搬进新校园后,又为每个教室安装了电子白板。近年来学校对信息化建设投入的经费以万元计。学校拓宽校园网的节点分布,使办公室电脑也能作到联网。我们建立了滠口中学的《教学资源建设管理规范》、《滠口中学“班班通”设备管理使用制度》、《网络设施维护工作管理规范》、《网络管理人员工作职责》、《电教设施管理规范》,使工作有依据,评定有标准。

3.开发资源,提高效益 网络作为新兴事物,很多教师都能迅速地接受它,利用它的资源为教学所用,但是只是较多地作为电子白板,于是,我校网管室把“以网上下载,市场购买和自行制作”为建立学校网站教学资源信息库的主要途径,教师制作的优秀课件可以资源共享,学校利用武汉教育云网站也建立了许多的教育网站链结,方便教师浏览和借鉴最新的理论和观念,使“二期课改”的理念成为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的理论支撑,成为师资队伍自培途径的一个补充。

4.扎实培训,优化队伍

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具备现代化信息素养,与网络信息平台具有亲和力的现代化师资队伍。我校通过三方面的工作积极开展教师信息化技能培养的工作:第一是依托教师计算机能力测试和未来因特网教育培训;第二是工会积极开展各种基本计算机能力的校内培训和各项比赛,优胜者进行奖励;第三是通过区校的教学比武活动,促使教师结合课堂教学的需要,进行网络教学,课件制作的自我培训。作到以课件制作驱动,以理论培训支撑,以课程整合发展。

二、不断探索,认真实践,努力实现素质教育的新突破。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最终对象是学生,因此我们认为它必须以各种形式,贯穿于素质教育的整个实施过程,促进教育的深刻变革和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1.学生学的转变

在教学思想上必须实现三个转变: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变,内容设计向过程设计的转变,单学科教学向多学科整合教学的转变,在教学模式上向学生的自主学习、资源性学习,协作性学习转变。这些转变使信息化教学成为可能,而信息化教学的推进又使网络的教学成为可能。实现了教学信息化以后的平台不再是讲台、课本、教师,而是互联网,跨越了时间和空间,进而实现了教学平台的跨越。现在,我们学校的所有教师都实现了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的基于资源性的学习成为可能。而我们有的学生就是在老师布置的课后上网查资料,或者是在学校提供的联网计算机上进行相关知识的搜索,对武汉教育云网站和特色学校网站的浏览,都使学生增进了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学生在学习中,老师提供的是交互式的、自主化的学习环境,教师一方面可以示范,一方面可以借助“分组讨论“、“开展学生之间的协同学习”,适时地了解学生学习中的思维和学习进程,恰当地进行学习过程的调控。

2.教师教的转变

课程不再是老师灌输的知识,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的过程,是课程内容持续生成和转化的过程。比如我们学校校本课程的教学中,老师都是要求学生在课前、中、后进行相关内容的网上收集,然后按照要求作成小报、PPT等进行展示,进行知识的分享。通过教育信息化的工作逐步推进,我们学校教师对于教学的传统观念发生了变化:黑板不是教学板书的唯一,电脑实物投影不再是简单的书本知识的再现,教师手中不再只依赖粉笔。教学的信息让学生自己去搜集,获取有用的信息,然后教师帮助他们一起去整理信息,分析信息是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具体体现。

教师在应用教学软件或是课件时,将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通过大屏幕解决,使教学内容及过程形象、直观、生动,易于教学双方的情感交流,生动的讲授加上恰当的现代媒体的辅助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通过信息化的教育,教师可以使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相结合。例如在信息技术课上,老师可以一边利用屏幕演示进行示范遥控演示,一边可以利用监控功能将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管理,还可以利用转播功能将学生练习中的典型问题进行全班解析。这样,将诸多的教学环节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优化了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3.学校管理的转变

由于建立了学校的教育云门户网站,从学校的管理机构来说,资料的上传、下载,教师的学习疑难的解答,网上教研的开展和监控等,都成为学校管理的有利途径。

①信息了解的适时性:

教师能通过学校的门户网站了解学校一周工作安排,通过与教育局网站的链结,了解教研和学习的信息,避免中间环节的拖延,防止遗漏重要信息;而教导处等部门就可以利用网管的优势了解教师平时浏览的网站内容,帮助学校了解老师的所思、所需,提供今后工作开展的思路。

②资料上传的及时性:

由于我校各个组口都建立了下载和上传的窗口,因此每月老师需要上交的资料,有的就可以通过电子文档直接传送给有关部门,不仅可以方面教师,同时可以使管理部门工作效率得以提高; ③论坛应用的亲和性:

在学校建立的交互式的网上论坛,不仅可以方便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教师和家长、教师和教师之间的交流,还可以为领导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学校的管理层可以通过点击浏览教师之间的学习讨论的内容,还可以参与谈论,及时地解答教师的疑惑,不仅方便,还由于可以使用“昵称”屏蔽自己的真实身份,让领导真正地走入群众的心中,让学校管理更具人性。

4.课程整合的转变

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到学习工具的一种阶段发展理念,而不是专门讲授计算机的程序设计,是将计算机结合到我们的课程中去。整合的研究探索最终不是教师单向传授知识的演示工具,是把外部世界引入课堂,为学生直接获取大量信息提供帮助,把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以各学科的学习作为载体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为目的的新的课程。

首先我们要求教师作到把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如同教师使用粉笔黑板一样地有机融合。但是不排除传统媒体,该用什么,就用什么。

其次我们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基于计算机文化的智能知识结构的形成,也就是说要有意识地将学生在学科学习中通过任务驱动方式学习信息技术,在学校的校本课程中,我们老师都要求学生学会质疑一个小问题,解决一个小问题的课题小研究开展学习,这种学习需要学生搜集大量的资料,学会归纳和整理,组合应用作品来展示自己的认知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在这一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动手实践、创新意识随着课程的开展而不断地发展。

另外,教师创设虚拟情景,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借助媒体的多元呈现,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索的学习能力,借助论坛和多形式的作业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述自己的思想,形成个性化的观点和知识结构,提供给学生反馈的机会,调整老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学习起点及路径。

最后,充分发挥网络在校本培训中的作用。我们注意到,网络教学注重网上学习和交流,而校园网络是校本培训的一个主渠道。为此,我们在“校校通”工程建成开通后,马上建设开通我校的校园网站。教师学习、培训后能够在我校的校园网上进行相互学习,交流教学设计。教师们的体会是:“信息化教育给我们一种全新的理念,网络时代让我们拥有无限的空间。时代变了,对教师的要求也变了。我们的教师不能像以前所描述的那样“燃尽自己,照亮别人”,而应是“挂在互联网上的明灯,不断充电,永放光芒”。

5.教师培训的转变

以前的培训知识依托于上级教育部门,现在我们有了更多的自主,于是我们积极开展教师计算机培训活动活动,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措施:

首先,由骨干教师先行培训,协同年轻计算机教师一同摸索成功的经验。在主讲教师的引导下,老师们就学习方法、内容、资源、技术、教案、作品设计进行交流、切磋,为日后的全员培训开了一个好头。

第二,加强日常研讨,不断进行反思,使培训效果更趋完善。培训前,我们强调充分的集体备课,着重解决观念转变和技术支持的问题;培训中教师们尊重主讲教师,充分发扬民主,充分讨论,主讲教师针对各个教师的不同特点,因势利导,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我们认为参加培训的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利于教师们在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有利于教师本身观念的不断更新。因此,在培训结束后,参加培训的教师都要进行一次“回顾与展望”的研讨活动。研讨活动都以研究为主,有理念的学习,有个案的分析,有决策的探讨。教师们事先进行认真的准备,畅谈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以及遇到一些问题。

第三,举行竞赛、小结及经验交流活动。我们采取聚餐沙龙、座谈会等相对宽松形式,通过交流和研讨,使教师们的教学经验、反思心得都能以成果的形式得到收获和交流。让好的老师的作品启发其他的教师,对教师进行技术和思路上的帮助。

我们觉得,单纯的教育理论、教育技术培训难于直接与教师学科教学融合,在教师培训中往往有隔靴挠痒之感。通过教育信息化的培训,并不是直接通过教育理论、教育技术的学习,而是学习者在思想上产生震撼,从而主动探索出一条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的途径,在不自觉中实现了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课程的整合。

我们立足计算机培训通过启发式、互动式等“大脑风暴”手段,使接受培训的教师通过学习,既熟练地掌握了计算机操作方法,又提高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能力,实实在在地收到了成效。

三、完善建设,服务师生,推进信息化教育建设 1.我校推进信息化工作建设的成果 ①教学环境得到了优化: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不仅牵扯到老师的培训工作,使教师的观念得到一个质的跨越,另外学校还要建立一个整合程度比较高的计算机化教学环境,让科学技术成为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第一生产力。学校配备了计算机房,不仅对学生开放,更欢迎老师来使用,同时学校办公室的计算机进行联网,教师可以随时上网查阅资料,上传和下载;教室里配备了电子白板设备等,让教师教学时随时使用;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浏览查阅资料,丰富知识。由于信息化学习的特点决定了很多信息具有获取的随意性,因此我们还开展了有关“网络安全”的教育,让学生学会抵制不良网站,学校网管室还进行了有害信息的技术屏蔽,保障学生的安全。现在,学校的校园网成为了交流的平台,为师生提供信息化处理的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和学习对象资源,逐步开始实现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处理智能化。

②信息化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培养老师和学生的信息化能力不仅仅体现在老师和学生操作能力上,而是对信息的处理和应用,具有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从学校的课程设置来说,既有地方性课程,又有学校性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都牵扯到信息能力的应用、收集和处理的问题,学生从会上网,会收集,到会应用,到最后从信息中自主发现学习和合作探讨学习、实践创造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正逐渐地在我们学校的学生身上体现出来。

③课堂的教学手段得到了丰富:

学校参与因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率达到100%,学校工会和区教育局举办了的教学比武评比,十余位教师获奖。

我们常说:学以致用。教师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学习了多媒体的技术,就是要在教学中体现出来,我们知道把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整合后的教学产生的效果,和那种教师在台上演示电脑,学生在下面认真听的所谓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不一样的,孰优孰劣一目了然。于是我们就提倡真正的多媒体教学是互动的,学生能参与现场演示和应用的。于是在课堂上,我们的老师就自己设计了课件,用FLASH PHOTOSHOP等技术为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学服务,呈现出一种数字化的情景,让学生不在是简单地看黑板老师进行演示,而是参与设计、填色、作曲,尝试参与和成功的喜悦。

④交流的平台得到了拓展:

电话、家访是老师和家长联络的主要形式;和学生坐下来谈心更是老师常见的交流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手段是需要继承和发扬的,但是教育信息化也包含了交流的“与时俱进”,而“网上论坛”进行交流不受形式、时间、人数的限制,真正可以在遵守社会公德的情况下畅所欲言。在学校门户网站的建设上我们设置了师生、生生、家校交流的平台,还做了教学资源网站的联结,同时学校的管理也能有效地通过网络进行实施。

2.今后推进信息化工作建设的思考

信息化教育能适合各种学科并满足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需求。如何结合现有的教育情况,以超前的胆略和创新的精神大力开展信息化教育,急需我们教育工作者思考、实践、探索和总结。

(1)加强师资培训是开展信息化教育的基础 在教师培训上,使教师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真正把计算机当作自己备课、授课、组织学生活动的工具;还要加强教师的学科修养,帮助教师更进一步地把握学科教育的目的和本质;更要增强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手段的意识,找到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点,从而为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开辟道路。

(2)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今后开展信息化教育的核心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过程的结合。课程整合是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同时也是一项艰难的工作。我们与其把整合称为是一门技术,还不如说是一种态度。因为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除了需要时间和精力外,还要求教师以一种崭新的观念来看待所教的课程,并不断地注意是否有某种技术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教师要明确课程的目标,了解技术在这方面的能力。要建立每一个教室都有一个整合程度极高的计算机化教学环境,为教师开展整合教学提供环境。如:在教室里配置计算机、大屏幕投影机、实物展示台等设备,方便各学科教师随时使用;学校配备计算机房,使学生能非常方便地使用计算机,通过与计算机对话实施个别化学习;在教室里、走廊上布置计算机角,学生根据学科教学的目标要求,通过浏览查阅资料、丰富知识。最后要找到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点,有效地实施教学,实现技术学习与学科教学目标双达成。

(3)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的收集和分析能力

我校积极开展的红领巾科学院校本课程中需要学生利用因特网搜集和分析处理信息,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很多学生只能利用学校的计算机进行,学生的应用能力还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不能独立进行,而开展信息化教育的最终目标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让学生学会资源利用,主题探究与合作学习还是需要一些时日的。

(4)对外交流的平台要扩展

学校的网站尽管有家长的参与,师生的交流,但是由于很多家长受到经济和文化水平的限制,不能参与交流,只是在论坛中作为旁观者或是根本无法独立开机,点击浏览,我们只能通过学校提供资源教会家长初步和网络接触,同时我们认为网络是世界的,是属于外部的开放世界,要积极和社区进行互动,互相交流,这是我们下一阶段要做的。

第三篇: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专项督查自查报告

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专项督查自查报告

首先,由骨干教师先行培训,协同年轻计算机教师一同摸索成功的经验。在主讲教师的引导下,老师们就学习方法、内容、资源、技术、教案、作品设计进行交流、切磋,为日后的全员培训开了一个好头。

第二,加强日常研讨,不断进行反思,使培训效果更趋完善。培训前,我们强调充分的集体备课,着重解决观念转变和技术支持的问题;培训中教师们尊重主讲教师,充分发扬民主,充分讨论,主讲教师针对各个教师的不同特点,因势利导,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我们认为参加培训的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利于教师们在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有利于教师本身观念的不断更新。因此,在培训结束后,参加培训的教师都要进行一次“回顾与展望”的研讨活动。研讨活动都以研究为主,有理念的学习,有个案的分析,有决策的探讨。教师们事先进行认真的准备,畅谈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以及遇到一些问题。

第三,举行竞赛、小结及经验交流活动。我们采取聚餐沙龙、座谈会等相对宽松形式,通过交流和研讨,使教师们的教学经验、反思心得都能以成果的形式得到收获和交流。让好的老师的作品启发其他的教师,对教师进行技术和思路上的帮助。

我们觉得,单纯的教育理论、教育技术培训难于直接与教师学科教学融合,在教师培训中往往有隔靴挠痒之感。通过教育信息化的培训,并不是直接通过教育理论、教育技术的学习,而是学习者在思想上产生震撼,从而主动探索出一条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的途径,在不自觉中实现了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课程的整合。

我们立足计算机培训通过启发式、互动式等“大脑风暴”手段,使接受培训的教师通过学习,既熟练地掌握了计算机操作方法,又提高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能力,实实在在地收到了成效。

三、完善建设,服务师生,推进信息化教育建设

1.我校推进信息化工作建设的成果

教学环境得到了优化: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不仅牵扯到老师的培训工作,使教师的观念得到一个质的跨越,另外学校还要建立一个整合程度比较高的计算机化教学环境,让科学技术成为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第一生产力。学校配备了计算机房,不仅对学生开放,更欢迎老师来使用,同时学校办公室的计算机进行联网,教师可以随时上网查阅资料,上传和下载;教师里配备了实物投影仪、手提式计算机、投影仪等,让教师教学时随时使用;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浏览查阅资料,丰富知识。由于信息化学习的特点决定了很多信息具有获取的随意性,因此我们还开展了有关“网络安全”的教育,让学生学会抵制不良网站,学校网管室还进行了有害信息的技术屏蔽,保障学生的安全。现在,学校的校园网成为了交流的平台,为师生提供信息化处理的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和学习对象资源,逐步开始实现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处理智能化。

信息化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培养老师和学生的信息化能力不仅仅体现在老师和学生操作能力上,而是对信息的处理和应用,具有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从学校的课程设置来说,既有地方性课程--《小学信息科技》和《it》课,又有学校性课程—研究所的校本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都牵扯到信息能力的应用、收集和处理的问题,学生从会上网,会收集,到会应用,到最后从信息中自主发现学习和合作探讨学习、实践创造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正逐渐地在我们学校的学生生上体现出来。就拿今年的信息科技的测试来说,我们学生的合格率达93%多,高于区的2个百分比。学生制作电脑小报、个人网页,教师制作课件和个人网页的质量和数量正在稳步上升。

课堂的教学手段得到了丰富:

学校参与因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率达到100%,学校工会和行政举办了的课件评比,十余位教师获奖。参与区的课件评比和信息技术整合,五位教师、两名学生获得了等弟奖。学校网站也曾被评为区优秀网站。上学期,教育局组织的“赛马场”活动,学校几乎每门学科都有教师参加。

第四篇: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专项督查自查报告

治河中学教育信息化应用专项督查报告与思考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县教育局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工作的精神,我校根据有关专项督导的要求,认真检查,本着求真务实的原则,坚持在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作到以合理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为指导方针,围绕信息化环境建设、师资建设和普及信息技术教学与应用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做了一定的工作。

一、把握机遇,加快建设,努力营造信息化教育教学的新环境。

1.理清思路,明确目标

信息化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有力武器,是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课程改革的趋势所在。在学校规划中,针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我们提出要加大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与开发,建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信息技术工作领导小组。我们通过网管员的培训,了解了学校网络的建设与促进学校管理之间的关系;通过自学,初步掌握了网络应用的基本技术,为推进学校全体教师的计算机能力提高起了培养作用。通过学习,我们认为信息化教育的重点并不是要让师生学会使用因特网,掌握计算机技术本身,而是要通过计算机与网络的强大功能探索新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培养出能适应信息时代需求的具有较强信息能力的新型人才。这才是我校大力开展信息化教育的目标所在。

2.珍惜资源,合理应用

在有关部门的关心下,我们全镇现有4间计算机房,面积为240平方米,共有计算机228台(含库存待处理机器),实际使用学生机188台,教师计算机40台。治河中学为全体教师人人配备了一个8G的内存盘,方便教师们储存网上下载的资源,制作课件后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我们建立新的《教学资源建设管理规范》、《教学资源建设人员职责及评比办法》、《网络设施维护工作管理规范》、《网络管理人员工作职责》、《电教设施管理规范》,使工作有依据,评定有标准。

3.开发资源,提高效益

网络作为新兴事物,很多教师都能迅速地接受它,利用它的资源为教学所用,但是只是较多地作为电子黑板,于是,我校网管室把“以网上下载,市场购买和自行制作”为建立学校网站教学资源信息库的主要途径,教师制作的优秀课件可以资源共享,学校的门户网站也建立了许多的教育网站链结,方便教师浏览和借鉴最新的理论和观念,使“二期课改”的理念成为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的理论支撑,成为师资队伍自培途径的一个补充。

4.扎实培训,优化队伍

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具备现代化信息素养,与网络信息平台具有亲和力的现代化师资队伍。我校通过三方面的工作积极开展教师信息化技能培养的工作:第一是依托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的计算机能力和未来因特网教育培训;第二是学校信息化办公室积极开展各种基本计算机能力的校内培训和各项比赛,优胜者进行奖励;第三是通过县校的教学比武活动,促使教师结合课堂教学的需要,进行网络教学,课件制作的自我培训。作到以课件制作驱动,以理论培训支撑,以课程整合发展。

二、不断探索,认真实践,努力实现素质教育的新突破。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最终对象是学生,因此我们认为它必须以各种形式,贯穿于素质教育的整个实施过程,促进教育的深刻变革和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1.学生学的转变

在教学思想上必须实现三个转变: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变,内容设计向过程设计的转变,单学科教学向多学科整合教学的转变,在教学模式上向学生的自主学习、资源性学习,协作性学习转变。这些转变使信息化教学成为可能,而信息化教学的推进又使网络的教学成为可能。实现了教学信息化以后的平台不再是讲台、课本、教师,而是互联网,跨越了时间和空间,进而实现了教学平台的跨越。现在,我们镇四所中小学校的所有教师都实现了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的基于资源性的学习成为可能。而我们有的学生就是在老师布置的课后上网查资料,或者是在学校提供的联网计算机上进行相关知识的搜索,对学校门户网站和科学特色网站的浏览,都使学生增进了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学生在学习中,老师提供的是交互式的、自主化的学习环境,教师一方面可以示范,一方面可以借助“分组讨论“、“开展学生之间的协同学习”,适时地了解学生学习中的思维和学习进程,恰当地进行学习过程的调控。

2.教师教的转变

课程不再是老师灌输的知识,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的过程,是课程内容持续生成和转化的过程。比如我们学校校本课程的教学中,老师都是要求学生在课前、中、后进行相关内容的网上收集,然后按照要求作成小报、PPT等进行展示,进行知识的分享。通过教育信息化的工作逐步推进,我们学校教师对于教学的传统观念发生了变化:黑板不是教学板书的唯一,电脑实物投影不再是简单的书本知识的再现,教师手中不再只依赖粉笔。教学的信息让学生自己去搜集,获取有用的信息,然后教师帮助他们一起去整理信息,分析信息是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具体体现。

教师在应用教学软件或是课件时,将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通过大屏幕解决,使教学内容及过程形象、直观、生动,易于教学双方的情感交流,生动的讲授加上恰当的现代媒体的辅助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通过信息化的教育,教师可以使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相结合。例如在信息科技课上,老师可以一边利用电子黑板进行示范遥控演示,一边可以利用监控功能将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管理,还可以利用转播功能将学生练习中的典型问题进行全班解析。这样,将诸多的教学环节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优化了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3.学校管理的转变

由于建立了学校的门户网站,从学校的管理机构来说,资料的上传、下载,教师的学习疑难的解答,网上教研的开展和监控等,都成为学校管理的有利途径。

信息了解的适时性:

教师能通过学校的门户网站了解学校一周工作安排,通过与教育局网站的链结,了解教研和学习的信息,避免中间环节的拖延,防止遗漏重要信息;而教导处等部门就可以利用网管的优势了解教师平时浏览的网站内容,帮助学校了解老师的所思、所需,提供今后工作开展的思路。

资料上传的及时性:

由于我校各个组口都建立了表格下载和上传的窗口,因此每月老师需要上交的资料,有的就可以通过电子表格直接传送给有关部门,不仅可以方面教师,同时可以使管理部门工作效率得以提高;

论坛应用的亲和性:

在学校建立的交互式的网上论坛,不仅可以方便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教师和家长、教师和教师之间的交流,还可以为领导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学校的管理层可以通过点击浏览教师之间的学习讨论的内容,还可以参与谈论,及时地解答教师的疑惑,不仅方便,还由于可以使用“昵称”屏蔽自己的真实身份,让领导真正地走入群众的心中,让学校管理更具人性;

4.课程整合的转变

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到学习工具的一种阶段发展理念,而不是专门讲授计算机的程序设计,是将计算机结合到我们的课程中去。整合的研究探索最终不是教师单向传授知识的演示工具,是把外部世界引入课堂,为学生直接获取大量信息提供帮助,把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以各学科的学习作为载体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为目的的新的课程。

首先我们要求教师作到把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如同教师使用粉笔黑板一样地有机融合。但是不排除传统媒体,该用什么,就用什么。

其次我们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基于计算机文化的智能知识结构的形成,也就是说要有意识地将学生在学科学习中通过任务驱动方式学习信息技术,在学校的校本课程中,我们老师都要求学生学会质疑一个小问题,解决一个小问题的课题小研究开展学习,这种学习需要学生搜集大量的资料,学会归纳和整理,组合应用作品来展示自己的认知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在这一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动手实践、创新意识随着课程的开展而不断地发展。

另外,教师创设虚拟情景,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借助媒体的多元呈现,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索的学习能力,借助论坛和多形式的作业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述自己的思想,形成个性化的观点和知识结构,提供给学生反馈的机会,调整老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学习起点及路径。

最后,充分发挥网络在校本培训中的作用。我们注意到,网络教学注重网上学习和交流,而校园网络是校本培训的一个主渠道。为此,我们在“校校通”工程建成开通后,马上建设开通我校的校园网站。教师学习、培训后能够在我校的校园网上进行相互学习,交流教学设计。教师们的体会是:“信息化教育给我们一种全新的理念,网络时代让我们拥有无限的空间。时代变了,对教师的要求也变了。我们的教师不能像以前所描述的那样“燃尽自己,照亮别人”,而应是“挂在互联网上的明灯,不断充电,永放光芒”。5.教师培训的转变

以前的培训知识依托于教育学院,现在学院给了我们更多的自主,于是我们积极开展教师计算机培训活动活动,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措施:

首先,由骨干教师先行培训,协同年轻计算机教师一同摸索成功的经验。在主讲教师的引导下,老师们就学习方法、内容、资源、技术、教案、作品设计进行交流、切磋,为全员培训开了一个好头。

第二,加强日常研讨,不断进行反思,使培训效果更趋完善。培训前,我们强调充分的集体备课,着重解决观念转变和技术支持的问题;培训中教师们尊重主讲教师,充分发扬民主,充分讨论,主讲教师针对各个教师的不同特点,因势利导,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我们认为参加培训的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利于教师们在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有利于教师本身观念的不断更新。因此,在培训结束后,参加培训的教师都要进行一次“回顾与展望”的研讨活动。研讨活动都以研究为主,有理念的学习,有个案的分析,有决策的探讨。教师们事先进行认真的准备,畅谈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以及遇到一些问题。

第三,举行竞赛、小结及经验交流活动。我们采取聚餐沙龙、座谈会等相对宽松形式,通过交流和研讨,使教师们的教学经验、反思心得都能以成果的形式得到收获和交流。让好的老师的作品启发其他的教师,对教师进行技术和思路上的帮助。

我们觉得,单纯的教育理论、教育技术培训难于直接与教师学科教学融合,在教师培训中往往有隔靴挠痒之感。通过教育信息化的培训,并不是直接通过教育理论、教育技术的学习,而是学习者在思想上产生震撼,从而主动探索出一条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的途径,在不自觉中实现了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课程的整合。

我们立足计算机培训通过启发式、互动式等“大脑风暴”手段,使接受培训的教师通过学习,既熟练地掌握了计算机操作方法,又提高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能力,实实在在地收到了成效。

三、完善建设,服务师生,推进信息化教育建设

1.我校推进信息化工作建设的成果 教学环境得到了优化: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不仅牵扯到老师的培训工作,使教师的观念得到一个质的跨越,另外学校还要建立一个整合程度比较高的计算机化教学环境,让科学技术成为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第一生产力。学校配备了计算机房,不仅对学生开放,更欢迎老师来使用,同时学校办公室的计算机进行联网,教师可以随时上网查阅资料,上传和下载;教室里配备了高性能一体机等,让教师教学时随时使用;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浏览查阅资料,丰富知识。由于信息化学习的特点决定了很多信息具有获取的随意性,因此我们还开展了有关“网络安全”的教育,让学生学会抵制不良网站,学校网管室还进行了有害信息的技术屏蔽,保障学生的安全。现在,学校的校园网成为了交流的平台,为师生提供信息化处理的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和学习对象资源,逐步开始实现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处理智能化。

信息化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培养老师和学生的信息化能力不仅仅体现在老师和学生操作能力上,而是对信息的处理和应用,具有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从学校的课程设置来说,既有地方性课程--《小学信息科技》和《IT》课,又有学校性课程—研究所的校本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都牵扯到信息能力的应用、收集和处理的问题,学生从会上网,会收集,到会应用,到最后从信息中自主发现学习和合作探讨学习、实践创造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正逐渐地在我们学校的学生生上体现出来,教师制作课件和个人网页的质量和数量正在稳步上升。

课堂的教学手段得到了丰富:

学校参与信息化教育培训率达到100%,学校信息办和行政举办了的课件评比,十余位教师获奖。参与县局的课件评比和信息技术整合,五位教师获得了1、2等奖。学校网站也曾被评为区优秀网站。教育局组织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学校都有教师参加。

我们常说:学以致用。教师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学习了多媒体的技术,就是要在教学中体现出来,我们知道把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整合后的教学产生的效果,和那种教师在台上演示电脑,学生在下面认真听的所谓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不一样的,孰优孰劣一目了然。于是我们就提倡真正的多媒体教学是互动的,学生能参与现场演示和应用的。于是在课堂上,我们的老师就自己设计了课件,用PPT等技术为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学服务,呈现出一种数字化的情景,让学生不在是简单地看黑板老师进行演示,而是参与设计、填色、作曲,尝试参与和成功的喜悦。

交流的平台得到了拓展:

电话、家访是老师和家长联络的主要形式;和学生坐下来谈心更是老师常见的交流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手段是需要继承和发扬的,但是教育信息化也包含了交流的“与时俱进”,还“网上论坛”进行交流不受形式、时间、人数的限制,真正可以在遵守社会公德的情况下畅所欲言。在学校门户网站的建设上我们设置了师生、生生、家校交流的平台,还做了教学资源网站的联结,同时学校的管理也能有效地通过网络进行实施。

2.今后推进信息化工作建设的思考

信息化教育能适合各种学科并满足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需求。如何结合现有的教育情况,以超前的胆略和创新的精神大力开展信息化教育,急需我们教育工作者思考、实践、探索和总结。

(1)加强师资培训是开展信息化教育的基础

在教师培训上,使教师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真正把计算机当作自己备课、授课、组织学生活动的工具;还要加强教师的学科修养,帮助教师更进一步地把握学科教育的目的和本质;更要增强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手段的意识,找到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点,从而为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开辟道路。(2)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今后开展信息化教育的核心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过程的结合。课程整合是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同时也是一项艰难的工作。我们与其把整合称为是一门技术,还不如说是一种态度。因为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除了需要时间和精力外,还要求教师以一种崭新的观念来看待所教的课程,并不断地注意是否有某种技术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教师要明确课程的目标,了解技术在这方面的能力。要建立每一个教室都有一个整合程度极高的计算机化教学环境,为教师开展整合教学提供环境。如:在教室里配置计算机、大屏幕投影机、实物展示台等设备,方便各学科教师随时使用;学校配备计算机房,使学生能非常方便地使用计算机,通过与计算机对话实施个别化学习;在教室里、走廊上布置计算机角,学生根据学科教学的目标要求,通过浏览查阅资料、丰富知识。最后要找到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点,有效地实施教学,实现技术学习与学科教学目标双达成。

(3)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的收集和分析能力

由于条件的限制,很多学生只能利用学校的计算机进行,学生的应用能力还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不能独立进行,而开展信息化教育的最终目标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让学生学会资源利用,主题探究与合作学习还是需要一些时日的。

(4)对外交流的平台要扩展

学校的网站尽管有家长的参与,师生的交流,但是由于很多家长受到经济和文化水平的限制,不能参与交流,只是在论坛中作为旁观者或是根本无法独立开机,点击浏览,我们只能通过学校提供资源教会家长初步和网络接触,同时我们认为网络是世界的,是属于外部的开放世界,要积极和社区进行互动,互相交流,这是我们下一阶段要做的。

第五篇: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专项督查自查报告

金堂县福兴镇初级中学校信息化环境下的留守儿童

实施总结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他们是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守在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在校学生。他们给我们的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考,于是我从2009年开始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进行研究,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摸准信息,建立“台帐”,确立工作目标

我首先对我班留守儿童进行摸底调查,建立留守儿童信息管理库,做到四“清楚”:清楚留守儿童的姓名、性别、年龄和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清楚留守儿童病史状况;清楚留守儿童父母的务工地点和联系方式;清楚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姓名、地址、联系方式。做到心中有数、工作明确,并及时分析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对策,切实解决留守儿童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的困难。

研究中,确定了我班10名留守儿童为调查研究对象。他们的家庭教育大致有这样几种结构类型:

1、“单亲教育”型。

父母双方缺一的家庭我们称之为“单亲教育”型,这样的孩子,我们称为“半留守儿童”。父母一方外出,另一方留下来与儿童一起生活,而且父亲外出的比例大大高于母亲外出的比例,“留守儿童”能够与父亲一起生活的比例太小,如此大面积的缺失“严父”的角色,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成长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2、“隔代教育”型。

父母双方都外出、儿童不能与父母中的任何一方在一起生活,只能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我们称之为“隔代教育”型,这样的孩子,我们称之为“全留守儿童”。

3、“寄养教育”型。

父母双方都外出,把孩子寄养在亲戚或朋友家的,称之为“寄养教育”型。调查访谈中我了解到,父母离开时将孩子托付亲戚照管的约占20%,有的亲戚一家人甚至还要照管好几家的孩子。

二、主要工作措施

措施一:架设“心桥”,加强亲子间的沟通和交流。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是其他任何感情所不能取代的。即使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婆外公全身心地泡在孩子身上,也无法取代父母之爱。我们的家长恰恰忽视了这一点。他们经常千里迢迢给孩子寄来钱或许多价值昂贵的物品,却长年没给孩子一个电话、一封信,造成孩子情感饥饿。我通过牵线搭桥,动员家长多关注孩子的情感问题,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并为亲子沟通提供条件。

1、让电话传情。我为“留守儿童”设立公共电话,开通“亲情热线”,让亲子间能够随时随地进行沟通交流。

2、让鸿雁传情。我通过组织学生“与远方的家长说说心里话”和“提倡写思念日记”等活动,让他们把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发泄出去。这样既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又解决了他们对父母的思念之情。

所有这些方式,加强了亲子间的沟通,解决了家庭教育和孩子们感情的饥饿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例如:肖##今年7岁了,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奶奶照顾三个孙子的生活,小肖##我行我素,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常常不做,在班级里,一则年龄小,二则学习成绩不好,又缺乏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根据肖##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让他的奶奶一定要与老师更好的配合,严格管教孩子。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就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针对肖##惰性强的缺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看到他认真劳动时,就给予鼓励;主动帮助教师拿教具等则给予肯定,经与家长沟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帮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我于是耐心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

经过近一年的了解及教育,肖##有了一定的进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肖##对教师尊重,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成绩逐步提高。对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任性、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在班上还很调皮,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他会有较大的进步。

措施二:举办“留守儿童家长学校”,提高监护人的家庭教育素质。

1、举办“祖辈家长学校”。

祖辈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主力军,可他们的生活方式、教育方式,却难以适应现代孩子的教育。为了提高他们的素质,我专门举办“祖辈家长学校”,对他们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引导老人们逐步接受新的观念和方法,能够了解和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更好地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与教育,从而更好地履行监护人的责任。

2、家校联系,进一步教育孩子。

学校的教育必须和家庭教育联系起来,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在教学中,我采用家校联系卡,在使用家校联系卡的时候,我时刻遵循着如下的原则:(1)、针对问题,注重及时性——“有事就联系,没事就休息”。(2)、指导为主,注重可操作性——“不是说教,更不是告状”。(3)、及时反馈,注重连续性——“紧抓不放、常抓不懈”。这一种形式得到了家长的欢迎和支持,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使我和任课教师工作更加得心应手。(4)、家访制。在一学年内我对每生家访不少于一次。

例如:段##,男,8岁,父母在深圳打工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由奶奶照料。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我发现在孩子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1)、行为习惯差,个人卫生差,上、下课都特别好动,无法克制和约束自己的言行。

(2)、懒惰心理。学习上有四怕:怕用功、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只想在家随心所欲地玩。

(3)、缺乏良好的班级意识。小到一次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显得没热情,总想逃避,参与意识淡薄。

我通过观察、家访、与其奶奶交谈等各种方式接触留守孩子段##和他的家人,我发现他身上的这些问题主要来源于三方面:

(1)、长辈关心不当。奶奶对孩子是打心眼里爱,但是缺少严格的管教,什么事都依着孩子,导致段覃浩作业不认真完成,老师催促他交作业就抄袭别人的作业。

(2)、粗暴的教育方式。由于家庭的这种特殊性,段覃浩自小和家长很少进行情感上的沟通,遇事缺乏耐心,常用一种粗暴的态度来处理事情。

(3)、内心深处自卑,由于他的成绩一直较差,平时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使他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害怕竞争,害怕失败,不愿参加任何集体活动。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发现他身上的问题主要源于家长和他的不自信,于是我决定从他的家长和本人两方面入手采取措施。

一方面,帮助家长走出爱的误区,我利用课余时间和他的奶奶交谈,同时我对段##的奶奶提出建议: ①在孩子犯错时应该让他接受正确的批评,让他认识到错误,鼓励他改正。

②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教会他如何解决的办法,先让孩子自己钻研,借助字典、词典这些必备的工具书解决,实在不懂的让他问老师和同学,不能养成不做作业和抄袭他人作业的坏习惯。

③父母要经常回家看望孩子或经常给孩子打电话,多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并对孩子取得的微小进步给予肯定,这样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另一方面,帮助孩子树立自信,融入集体,找到和同龄人交往的快乐

①利用表扬树立信心。针对孩子平时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和成功都给予表扬,让他体会到从未有过的成功和喜悦,逐步树立自信。

②针对实际,设立小目标。在孩子走出低谷后,我立即把他的注意力转到学习上,使他知道学生要以学习为主,按时上学,完成作业是一名合格学生最起码的任务。

经过我和孩子奶奶的密切配合对他进行教育,近段时间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①虽然在生活上仍有依赖性,但我知道他一直都是自己努力去做。

②他已认识到按时完成作业是每个学生必须做到的,尽管他的作业书写和质量有待提高,但能按时完成作业确实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下载东京城林业局第三中学教育信息化应用专项督查自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东京城林业局第三中学教育信息化应用专项督查自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信息化专项教育自查报告20161101

    二初中教育信息化专项教育自查报告 我校根据教育局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指导精神,结合学校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学校信息化发展现状为基础,以信息化建设确定为学校管理和学校发展的主......

    中学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总结

    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学校深入贯彻落实省、市教育管理部门关于教育信息化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特别是教育局积极组织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平台应用活动中,结合学校实际,成立信......

    中共东京城林业局第三中学委员会2011年关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施计划[共五篇]

    中共东京城林业局第三中学委员会2011年关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施计划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党组织内和党员中营造终身学习......

    中学规范办学行为专项督查自查报告

    中学规范办学行为专项督查自查报告 为了贯彻《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减负万里行”活动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端正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促进我校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和谐、......

    东张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自查报告

    浮山县东张小学关于教育信息化工作 汇 报 材 料 东张小学坐落于浮山县城南,占地9312平方米,建筑面积6633平方米,现有12个班级,学生461名,教职工41名。学校教育的和谐,需要规范科......

    白鱼湾中学教育信息化自查报告

    白鱼湾中学教育信息化自查报告 为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加快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步伐,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指导下,我校在领导班子的正确带领下,积极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本着“为......

    东喻小学2017春季开学工作专项督查自查报告

    东喻小学2017年春季开学工作专项督查自查报告 根据辽教电〔2017〕8号《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做好2017年春季开学工作专项督导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和宏伟......

    金山中学2015春季开学工作专项督查自查报告

    金山中学2015春季开学工作专项督查自查报告 根据国教督办函【2015】2号《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15年春季开学工作专项督导的通知》和吉政教督团字【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