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行政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时间:2019-05-12 01:36: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依法行政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依法行政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一篇:依法行政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关于加强我市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建议

民革香坊一支部:侯 坤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目标,各地也纷纷贯彻落实,我市也应该按照四中全会公告的精神,加强依法行政和建设法治政府做出具体部署。

一、我市在依法行政和建设法治政府中存在的问题

(1)对依法行政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缺乏行动的自觉性,对依法行政重视不够。对一些执法不严格、不依法行政的现象视而不见,纠正不力。对依法行政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研究,工作被动。

(2)立法滞后。依法行政的一些具体业务领域尚未制定专门法律,在许多方面也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缺乏科学、完善的上位法,不能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

(3)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行政等问题不容忽视。主要体现在行政机关执法人员法制观念有待加强,缺乏职权法定意识、程序法定意识、权责统一意识,加之业务素质有待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尚待养成,以致在依法履责方面时有问题发生。

(4)行政管理制度和机制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和完善。如行政系统各层级管理职能配置不尽合理,职能偏弱、权责不清;一些管理职能取消或改变许可、审批管理方式的后续监管措施有待落实;行政执法的监督制约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依法行政制度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二、推进落实依法行政和建设法治政府的建议

从认真解决我市在依法行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入手,努力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真正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只有这样才能潜移默化地为经济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法治引导和示范,为保障经济健康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保驾护航。

(1)转变观念,培养法律意识;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根据法律意识主体和水准的不同,法律意识可分为一般性法律意识、理论性法律意识和职业性法律意识。一般性法律意识主体是普通公民,是由普通公民在日常生活中根据个人生活经验和所受法律教育的影响,自然形成的法律意识。理论性法律意识是从事理论研究者通过对国内外法律进行研究而形成的较为全面和深层的法律认识。而职业性法律意识是指具体法律工作者的法律意识。国家公务员的法律意识属于上述职业性法律意识的一种类型。公务员的法律意识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广泛影响于社会,形成一种无形力量,作用于众多的普通公民,从而影响着人们对法律的态度和看法。由于行政活动几乎遍及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行政机关的形象和公务员的法律意识对社会一般法律意识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它既有助于树立法律的权威和良好形象,强化人们对法律和行政机关的信任,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的人事任免前的法律考试一定要认真和严格,让被任命者真正的做到学法、懂法、守法、执法。

(2)加大行政立法工作和制度建设力度,使行政系统各项工作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推进依法行政,制度建设是前提。行政制度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法治的落实,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加大力度,突出重点,加强协调,根据改革要求和工作需要,完善实施《行政许可法》的配套法规、规章,同时,对现有的一些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抓紧进行废、改、立。要完善依法行政的各项制度,将执法和行政管理工作制度化。

(3)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和监督工作。合法行政是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之一。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各级行政机关要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在依法行政过程中既不能失职不作为,也不能越权乱为。现在更加突出的问题不是无法可依,而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因此,有必要在行政系统强调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严肃行政纪律,依法追究违法行政、违法决策者的责任。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制度,将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4)行政执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逐步实现行政行为的规范化和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法制化。行政执法机关要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和行政处罚法,行政机关要始终把确保公开、公平、公正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推行部门执法责任和行政公示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和首问责任制,用制度规范执法主体和执法程序。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经济、社会和文化事务管理职责,要由法律、法规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手段。行政机关违法或者不当行使职权,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力和责 任的统一。依法做到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为此,行政机关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一切行政行为都必须符合法律规范,切实做到依法办事、严格程序,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同时,继续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包括机构设置、管理权限及办理公务的法律、法规、办事程序和办理结果等事项向社会公开,使机关办事明白,群众感觉放心。

(5)严格执法责任,杜绝违法行政

“徒法不足以自行”,再好的法律不严格执行,都只能是一句空话。目前我国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有些执法人员认为行政机关只要是与违法现象做斗争,只要是处理违法个人或组织,就是履行职责而不管自己是否有权力管理和处理这些违法现象。殊不知行政机关和国家公务员在同违法现象做斗争时,也必须有法定职权;即使有权管理和处理,还必须按法律规定的方式、程序进行,否则也是违法的。行政机关和国家公务员不能以非法对抗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违法,不能因相对人的违法而使自己的违法行为合法性。某些国家公务员责任意识淡薄,总以为职权为自己所享有,可以行使也可以不行使。因此,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追究行政违法者的责任势在必行。

行政执法责任制,就是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要求,确定负责实施的行政机关,明确执法责任。行政执法责任制包括:明确划分行政执法机关的职责权限,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职能部门、岗位和执法人员;将执法任务、执法标准和执法程序具体化,明确考核标准和奖励办法;建立执法过错追究制度,廉政勤政制度,执法人员考核奖惩制 度等。对不依法行政和违法行政的,不仅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而且要追究执法部门领导的责任,该批评教育的批评教育,该给纪律处分的给予纪律处分,该追究法律责任的坚决追究法律责任,确保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依法执政,就是要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党严格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保证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党对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要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善于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不断推进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也是转变政府职能的核心问题。依法行政,首要的问题是行政权力的法定化。必须明确,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只能在宪法和法律、法规的范围内活动,依法决策,依法处理问题,自觉地把行政行为纳入法制化轨道。这就是江总书记讲的“实现国家机构组织、职能、编制、工作程序的法定化。”在政府行政领域的主要方面,包括政府职责的划分、行使的范围、运行的程序等都要法定化,都要有法可依.

第二篇:关于依法行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必要前提和实现基础,离开了依法行政,依法治国便成了一个空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依法行政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就目前来看,依法行政难,执行难的问题仍不容忽视,尤其是在城市管理执法中,仍然存在着大量的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查处和强制性执行。研究探讨这些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

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已成为当前必须重视的一个课题。

一、依法行政的历史与现实

依法行政是一个与社会形态、经济建设、文明程度动态发展相适应的历史演变过程。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价值的历史文化,这些文化不仅锻造了令中华民族引以为荣的“贞观之治”和“康乾盛世”,而且也对世界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我们也不得不看到,这种历史文化就其本质来说,仍就是一种封建专制文化,其本质就是为维护封建统治阶段利益服务的,所谓“刑不上大夫”、“利不与官争”就是这种封建文化的最好注脚。这种封建专制文化对近代法制的演化进程造成了极大的桎梏,影响和束缚了法制社会的进程。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我国推进依法治国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制度保证。但由于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再加上长期的“左”的错误思潮干扰,极大地制约了依法治国的进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序幕,从而为推进依法治国战略,提供了现实条件。特别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确立和扎实推进,有力地促进了依法治国的进程,依法行政也成了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

具体到城市管理工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化城市管理的需求,对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传统的城市管理体制进行必要的改革,被纳入整个体制改革的一部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城市管理监察组织应运而生。从北京市城市管理监察组织成立8年来的实践看,体现了国务院提出的“统一、精简、高效”的组建原则和相对集中行使处罚权的基本要求。在体制上较好地解决了交叉执法、多头执法的弊端,较好地发挥了综合执法的合力优势;在机制运作上,形成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格局,管理主体、责任主体、监管主体进一步明晰化;在管理效果上,城市管理的水平逐年呈上升趋势,城市环境秩序有了显著改善。

二、目前依法行政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社会主义经济目标的确立和有力推进,促进了依法治国的进程,为依法行政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体制保障和政策支持,使依法行政工作摆脱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桎梏,并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社会生活正在步入规范化、法制化、经常化的管理轨道。但从依法行政和依法对城市管理的实践看,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依法行政的良好社会环境还有待加强。就城市管理监察行政执法的现实环境看,应该说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通过开展执法公示教育,城管法规进社区活动,通过各种媒体多种形式进行城管法规宣传等方式,依法行政、依法执法的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但依法行政、依法执法的良好社会环境氛围还没有得到根本好转。一是经常性的法规宣传还做的不够,社会公众的遵纪守法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大批外来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给依法行政、依法执法造成了新的困难。从海淀一名副分队长在执法中被违法经营者刀刺身亡的现实看,执法环境在某些方面还有不断加剧的趋势。

(二)社会保障和求助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改革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从而提高社会生产效益,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使人民更加富裕、国家更加富强。因而改革的过程就是利益的再分配过程。但是由于一些社会问题尚未得到合理、妥善地解决,使行政执法处于两难境地。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间竞争愈来愈激烈,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从理论上讲是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但是由于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没有跟上,目前已有的一些措施也很不完善,某些企业停产、转产或被其他企业兼并后,企业为了减轻压力,要么裁减职工,要么只发给职工基本生活费,有的甚至连基本生活费也发不了,只能将库存的积压产品发给职工,让职工自己去销售,以充抵工资。这种状况,势必会造成街面商摊的不断增加,市场混乱的局面日益加重。从依法执法的角度讲,对街面的无照摊贩应坚决取缔,没收非法所得;可是这些人从某种意义上讲已经生活无着落了,又怎么能承受罚款处罚呢?如果不实施处罚,法律的严肃性又如何体现呢?部分农民失去了他们世代赖以生存的土地,他们要生存,要改变生活现状,仅靠政策的部分补偿是远远不够的,因而他们只有选择进城打工,甚至违法做生意、搞经营。城市规模的扩展,实现了一大批城市边缘地区农民企盼多年的农转非梦想。但现实中由于先天不足,他们在实现就业、子女入学、购买住房等多方面切

身利益上与城市居民相比处于明显的劣势。为了弥补这种不足,他们也不得不选择其他方式(包括从事违法经营)来缩小这种事实上的差距。人员流动政策的放宽、内地与沿海、城市与边远山区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反差,促成了大量欠发达地区农民向沿海地区和大城市的无序涌入。当他们从落后的农村来到繁华的都市之后,由于“农民身份”、“政策歧视”、“都市习俗”等诸

多限制,使他们想掏到第一桶金的梦想很快就化为泡影,因而他们不得不去从事一些与城市管理法规规定相违背的违法行为。如无照经营、散发小广告、提炼地沟油、倒卖宠物、各种非法收购等。这些人成了事实上的社会弱势群体,使依法行政、依法对他们中出现的违法行为实施处罚,成了一个棘手的老大难问题。

(三)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仍不容忽视。传统管理观念是在潜意识中长期受传统文化影响而形成的具有排斥性和顽固性的一些保守观念。目前在依法行政中受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有三种。一是思想观念与新形势要求还存在着一定差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改革开放以及市场经济的运作与发展,必须用法制去引导、规范、推动和保障,在改革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形成的新形势下,如何适应新形势要求,推动依法行政,坚持依法执法这个问题,在一些行政执法单位和部分人员的思想认识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思想观念的转变上还不能适应当前新形势要求,认为依法行政、依法执法还是老一套的东西,对行政执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了解不多、重视不够、研究不深,因而在处理问题时,还沿用过去的一些做法和手段,缺乏创新精神,社会效果不明显。二是社会公众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心态观念影响。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劫富济贫”、“不患贫、就患不均”等传统道德观念,至今仍被一些人视为正确与否的是非观。只要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有一点小矛盾,极易引起群众围观。围观者往往是只看一点、不看全面,只讲现象、不讲本质,一味替被管理者说话,干扰了依法行政工作的有序进行。三是只要不偷盗抢劫就不算违法的原始观念影响。这种观念与违法经营者自身素质有一定的内在关联。持这种观念的人,大多是经营者本身,他们认为靠本事吃饭、凭出力挣钱,只要不是干偷盗抢劫的事,摆个摊、挣个辛苦钱养家糊口算不上什么违法。实践中,经常遇到类似的场面:违法摆摊设点的,一但被查处就以我不知道这是违法行为为由拒绝接受处理;或者以我又没杀人放火,凭什么扣东西还罚钱,来胡搅蛮缠,致使行政处罚很难顺利地进行下去。这种固有的原始心态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外来务工人员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

(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后被忽略问题的影响。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是依法对城市实施有效管理重大举措,通过几年的实践,成果是显而易见的,较好理顺了城市管理体制不畅、职责不清的问题,克服了交叉管理、多头执法的弊端,节约了人力资源,降低了行政成本。但在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背后,有一个被长期忽视的问题,这就是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同时,也相对集中了社会的交点、热点问题。之前由十几个部门分散处置矛盾的压力、风险,集中到了城管执法部门一个单位,这样就使得城管监察组织不但要集中行使十多个方面的行政处罚权涉及的繁重执法任务,同时还要面对有效化解诸多方面矛盾的双重压力。

上述问题的存在,不是一种单纯的社会现象,而是一种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深层次问题长期淀积的结果,必须用历史的观点对其加以分析,用发展的观点来加以解决。

三、解决上述存在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通过对依法行政历史的回顾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本人认为依法行政是一个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互动过程,因此,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为目标来对待和处理这些问题。既不能背离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搞一刀切、一锅煮,又不能瞻前顾后、裹足不前、等待观望。目前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在发展中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和质量。

(一)强化法制宣传,全面增强广大群众的法制观念,为依法行政夯实基础。进行法规宣传教育,是增强社会公众法制观念、提高法制意识的重要途径,是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对社会公众事业管理的有效形式。几年来,我们在城管法规宣传中,以城管法规进社区、进学校、进工地、进“门前三包”单位、开展执法公示教育以及在新闻媒体上开辟专栏、专刊等形式,进行法规宣传,收到了明显社会效益。但法规宣传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面对社会各个层次受众对象的系统工程,不可以一蹴而就,必须动员全社会要广泛参与,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要建立和完善法规宣传长效机制。结合“五五”普法宣传,既要有宣传日、宣传周、宣传月这样相对固定的大规模宣传活动,又要有各部门、行业依照自身职能的定向性宣传,同时还要有各街道居委会、各社会单位、农村基层组织的自觉性宣传。在宣传形式上,既要有新闻媒体覆盖面广的宣传,又要有图文并茂,群众喜闻乐见的展板、墙报、板报等传统形式宣传,努力形成机制健全、宣传经常、各方参与、形式多样的法规宣传格局,不断增强社会公众遵纪守法的法律意识,广泛参与的责任意识,努力营造“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良好执法环境的形成。

(二)加强社会救助制度的研究,扩大救助的覆盖面。从现实情况看,大量的违法经营、非法建设等问题的产生,均与社会救助制度不完善、不到位有直接的关系。如城乡结合部的违建出租房,事实上成了农转非后一些居民生活来源的一部分,要拆除这些违建,就等于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因此要依法拆除这些违法建设,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类似情况还可以举出很多。因此,完善救助制度,提高低保水平,扩大社会保险等是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涌入,应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疏就是要取消对他们的一些歧视性政策,比如在子女就学、劳动待遇等方面,给予一些政策倾斜,不能与当地居民所享受政策待遇的差距过大,并纳入规范管理;另一方面,通过出台一些地方性政策,把外来人员控制在城市资源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尽最大可能减少因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管理不规范、监管不到位而导致的违法经营、环境秩序混乱、社会治安等问题的发生。

(三)加强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后相关问题保障措施的研究,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在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后,其综合执法优势是不言而喻的,但由相对集中导致的矛盾集中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北京市城管系统每年遇到的暴力抗法事件都在百余起左右,城管队员在执法中遇到管理相对人围攻、谩骂的事时有发生,近期海淀城管执法人员被相对人刺杀身亡事件的背后,折射的是城管执法的无奈和保障机制的缺失。近年来,在北京市城管执法局和市公安局的努力下,城管和公安与2004年正式建立了配合协作工作机制,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这种机制还不够完善。建议在三个方面加以改进。一是通过相关渠道,推动北京市城管综合执法的立法工作。从法律的角度在确定城管队伍地位作用、职责权限的同时,明确城管执法允许采取的强制性手段、措施;二是强化公安机关配合城管组织执法的工作力度,增加公安驻城管警力人数;三是加强与街道、社区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与配合,进一步整合街道、社区的管理资源,不断夯实社区管理基础,为全面落实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提供保证。

(四)不断强化原管理和执法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形成合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从原职能部门划转后,并不意味着原职能部门管理职能的连带划转,相反原职能部门的管理还应进一步得到强化,使前期管理的规范性、基础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与后期依法进行监管查处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形成衔接有序、配合有力的合力监管工作机制,通过发挥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提升整体管理效绩。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综合素质。行政执法队伍是行政执法的基础,行政法规的各项规定最终是要通过每一名执法人员的行为去体现,执法人员的水平、执法队伍的战斗力直接影响着行政法规的具体实施和执法效果。一是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培训,为依法行政提供政治保障。通过学习政治理论,提高执法队伍的政治理论水平,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躬身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亲民、为民、利民的执法理念贯穿到执法的全过程;二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为依法行政提供能力保障。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依法行政实际,通过加大法规培训力度、举办相关知识讲座、强化临场实践指导、定期外出参观学习等方式,使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意识,综合业务技能有一个大的提高,确保依法行政进展有力、执行有据、推进扎实、效果显著;三是强化监督检查,从制度上保障依法行政落到实处。通过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监督制度、创新监督机制、优化监督方法等措施,为依法行政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执法是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必须作为一项长期重要课题,认真加以研究,认真总结新的经验,推动依法行政工作的有序进展。

第三篇:依法行政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内容提要

依法行政,是指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权限,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项社会事务,依法进行有效管理活动。它要求一切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都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在法定职权的范围内,充分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行政职能,做到既不失职、又不越权,更不能非法侵犯公民的合法利益,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依法行政。一是依法行政的内涵;二是实行依法行政的必要性;三是目前我国在依法行政中存在的问题;四是做好依法行政的对策。依法行政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马佩

党的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并明确提出“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推进依法行政。”十六届四中全会由进一步提出依法执政,以及国务院出台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均对依法行政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国的依法行政还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因此,深入分析我国依法行政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对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依法治行政的研究,对于实现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化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依法行政的内涵

依法行政,是指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据宪法和 法律赋予的职责权限,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项社会事务,依法进行有效管理活动。它要求一切国家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都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充分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行政职能,做到既不失职,有不越权,更不能非法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

二、实行依法行政的必要性

我们的国家是法治的国家,依法治国尤为重要。然而,依法 行政与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紧密联系的,没有依法行政,依法治国很难实现。只有实现依法行政,我们的国家权力的行使才意味着实现法治化,才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人民的合法权益也才能得到切实保护,从而真正实现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因此实行依法行政至关重要。

1、依法行政对于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和尊严,维护宪法的 权威性具有重要作用。

一是维护法制的统一性。法制的统一是国家统一的基本条件。依法行政原则契合了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二是维护法律的尊严。法律在实施过程中其尊严要靠行政机关和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去维护。因此,要保障法律尊严,就必须要求行政机关特别是行政领导遵守法律,行政机关的一切行为都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三是维护宪法的权威。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依法行政要求行政机关在法治进程中必须守法,当然必须遵守宪法的规定,从而保障、维护了宪法的权威。

2、依法行政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障改革开放的顺利 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各级政府只有通过依法行政,才能把我们党建成依法行政的执政党,通过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法法制化、规范化。此外,中国加入WTO,改革开放将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 局下更加扩大,我国的经济发展将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洪流之中。在改革开放中,既要保护我国自身的合法权益,又要维护投资方的合法权益。外国人到中国来投资,首先考虑的事投资环境,而在投资环境中,对投资者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法治环境。所以改革开放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政府必须依法行政。

3、依法行政对于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具有重要作用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遵守法律的情况进行了 了解和督促,称为行政监督。包括:行政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政治监督和社会监督。依法行政基本原则既对行政机关的抽象立法活动提出了要求。同时也对违法的行政行为提出了承担法律责任的要求。因此依法行政基本原则对于监督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4、依法行政对于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作用 依法行政基本原则要求行政机关的职权存在于使用合法,从 而防止行政权无效、违法的运用,从表面上看是对行政机关提出的要求,但这种要求的根本在于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因此,依法行政基本原则虽然直接对行政机关行政行为进行监督,但客观上时对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维护和救济。

三、我国在依法行政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在我国,依法行政尚处在初级阶段,行政法治还面临十分艰巨的任务,无论是观念上还是制度上都面临着挑战。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在思想意识方面,有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有 些领导干部的观念与依法行政的要求不相适应

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有些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不强。而长期历史积淀形成的人治观念,仍在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中占有相当大的影响。在新形势下,不善于用法律的手段管理国家事务、文化、经济事业和社会事务。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因为:(1)由于我国缺乏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传统,人们的民主法制观念单薄,特别是一些非常有害的观念或思想,严重阻碍着依法行政的实现。它们是:一是人治观念。有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有些领导干部对依法行政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有的是不重视,总认为依法行政不管用,按法定程序办事太麻烦。因此,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依法行政还多是说在嘴、写在纸上,并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上:有些领导干部甚至“以言代法”、“以权压法”,臵法律于不顾。二是治民不治官德观念。有些领导干部往往把自己摆在了超越法律之上的约束,从而无视法律的规定。三是法律工具主义观念。将法律仅视为一种治人的工具,而不具有法律的目标价值观念。甚至认为,当对自己有利就拿来使用,对自己不利时就不执行。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依法行政观念的根植和依法行政方略的推行。

(二)在行政体制方面,现存的行政执法体制不顺,出现 执法冲突问题,影响了法律、与规章的执行效果

我国现行的行政执法体制不顺,具体表现在:一是政企不分,政 事不分。从法理上说,执法主体只能是国家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企事业单位不能拥有执法权,然而目前行政执法主体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的现象并不少见。以政企不分为例,工商部门管市场,有办市场:城建部门管理城市建设,自己也搞城市建设,并进行自我质量监督;种子公司既是种子的生产经营者,又是种子生产经营的管理者,又是种子生产经营的管理监督者,等等。这种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局面,人为形成监督不力。二是部门之间缺乏协调。行政执法部门纵向集权,条块分割,部门壁垒,相互之间缺乏协调配合,结果造成执法工作形不成合力,相互掣肘,办事效率不高。三是管理系统交叉过多,职责不清。如对个体户的管理,涉及到工商、税务、物价、卫生等多家执法部门,由于对同种法律行为有多种不同执法依据的交叉,客观造成少数行政执法者有利争着抢、无利互推等不作为、乱作为或难作为。

(三)在行政强制执行方面,行政强制行为不够规范 一是行政强制措施的设定权不明确。除法律明确设定行政强制措施外,法规和法律中也都设定了行政强制措施,甚至一些规章以下的规范性文件还设定了行政强制措施;二是行政强制措施的具体形式繁多,同一类行政强制措施有多种表述,缺乏规范;三是行政强制措施的主体过乱。未经法律授权,一些没有行政强制权的行政机关也使用行政强制措施;四是我国法律对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缺少程序性的规范,行政机关在实施过程中随意性很大;五 是行政强制执行制度亟待完善。我国现行的行政强制执行制度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为主,行政机关自己执行为辅的制度。目前,行政机关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程序繁琐,时间长,往往造成“执行难”,影响了行政效率。

四在行政监督方面,现行行政执法监督制约机制落实不够好,存在执法有权无责问题。

目前,我国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形成了自己的体系,这一体系包括权利机关的监督、审判机关的监督、检察机关的监督、专门机关(审计监察)监督、行政机关自身的监督、党的监督以及新闻舆论、人民群众、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等社会监督。应该说,我国的监督体系是比较全面和严密的,它在实际工作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实践中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以及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表明了行政权力监督制度落实不到位,执法中权责脱节。实践中出现的“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滥用权力等现象,都是因为监督机制难以保障严肃执行造成的。(2)行政执法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直接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也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依法行政水平的一个重要窗口。然而,当行政执法有权无责时,执法行为必将偏离法律的轨道,变得随心所欲,侵害国家、社会和群众的利益。在有些地区和部门,一些长期存在的执法违法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就拿执法创收问题来说,很大程度上就暴露了执法中权责脱节的问题,行政机关和执法人员只有权力,没有责任。再次如 执法随意问题。在一些地区、一些执法单位和执法人员随意执法是一个公开的事实,乱罚款、乱收费、乱审批,无所顾忌。还有如粗暴执法问题,有些地方的城管执法人员对沿街摆摊的小贩,经常不问青红皂白强行扣车、扣货,甚至公开辱骂相对人。这些违法执法行为都是在广大群众的眼皮下进行的,究其原因,核心就是执法者没有责任观念,更没有责任约束,习惯于抖威风、耍特权,甚至把执法变为谋取非法利益的手段。

(五)在社会事务管理方面,存在执法趋利问题,部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执法不严,甚至以权谋私,严重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政府管理任务的繁重,现代行政权力急剧膨胀,介入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可以说行政权力无处不有,无处不在。由于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不同,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不同,法律意识不同,执法趋利倾向严重扭曲了行政执法既定的目标追求,导致行政机关及执法人员以追求利益而执法,出现大量行政违法行为。如在具体执法过程中,行政“执法活动中乱立章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干扰执法、越权执法、滥施处罚、以罚代法、以罚代刑、贪赃枉法、不履行法定职责等执法违法的现象仍然存在,有些现象表现得还相当突出。”(3)甚至有的干部贪污受贿,成为人们的罪人等等。这些违法行为严重地侵犯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人身权、财产权。这些情况如果不能坚决地予以纠正和克服,势必会影响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四如何做好依法行政的对策

要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要进一步推进普法教育,树立法制观念,强化法律意识。依法行政作为依法治国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战略层次上的要求,反映了各级行政机关工作方式的根本转变,是从全局和长远的高度统管各级政府、各部门的各项工作。依法行政决不是政府诸多工作中的一项,而是要求各级政府、各部门行使行政管理职权都必须纳入法法化的轨道,同时我们必须明确,依法行政的要求是在我国当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提出来的,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督促、支持和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在法制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开展,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4)各级政府各部门的领导同志务必顺应历史的潮流,努力学法用法,认认真真地把依法行政的各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摒弃“人治”思想,树立法制观念,强化法律意识,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只有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增强了,法律素质提高了,依法行政才能有保障,依法治国才有希望。

(二)要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清除执法壁垒 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能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各级政府应按照新一轮机构改革的要求,把职能转换到经济调节、市场监 督、社会管理和公关服务上来。要明确政府与市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限制政府对行政执法的干预,按照《全国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所提出的执法财政经费保障机制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科学稳妥推进,确保收到实效。以此来动摇执法壁垒的要基,确保行政执法的相对独立性,使行政机关能能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管理社会事务。

(三)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规范具体行政为 行政机关既要依法积极履行职责,及时查处违法行为,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制度。只有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才有行政执法权。没有执法资格人员不得从事行政执法工作。二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管理,把执法人员的入口关。行政执法人员必须具备执法的资格,持证上岗,亮证执法,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加强监督考核。三是严格遵守行政絷地程序。注重调查取证,认定事实清楚。要注意保存证据,在行下诉讼中或行政复议中,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负有举证责任,并不得补充搜集证据。四是规范行政强制措施。进一步明确强制措施设定权、具体形式、执行主体和执行程序。五是适用执法依据正确。要做到严格执法,就必须注意适用执法依据正确,而适用执法依据正确,就应当了解掌握法律条文的内容,弄清执法依据之间的效力关系以及依据冲突的解决原则。

(四)要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 党的十六大指出: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提高执法水平,确保法律的严格实施。(5)行政执法监督包括许多方面,有权力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新闻舆论的监督,以及国家专门行政机关的监督和行政机关自身内部的层级监督等等,其中层级监督是行政机关监督的理重点。要做好层级监督,一是要严格实行下午执法责任制。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三次人代会上指出: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坚决克服多头执法、执法不公现象。强化执法问责制,对执法过错要依法追究。(6)因此,我们首先要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监督的各项制度,依法界定行政执法职责,科学设立执法岗位,规范执法程序。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评议考核机制和执法过错或错案追究责任制。(7)其次要认真组织实施各项制度,纳入目标管理,加强考核奖惩,使各项制度落实到实处,使执法责任制的实施取得实效。二是要做行政复议工作。对行政相对人提出的复议申请,行政机关要认真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处理,并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复议决定,对行政机关做出的违法具体行政行为坚决予以纠正,决不搞“官官相护”。三是要对行政执法的日常监督进行检查。各级政府和部门要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民主监督,审叛机关的司法审查监督,强化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监督,完善行政赔偿、补偿制度,强化社会监督。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和不当行政行为,切实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政府机关的良好形象和威信。

(五)要进一步加大惩治力度,坚决做到违法必纠 违法必纠,这是法律体身的要求,也是有效地制止违法行为发生的有效措施。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行使法律所赋予的行政职权,代表国家依法对各项社会事务进行管理,其职务行为直接关系到法律的尊严,关系到法律的尊严,关系到国家的形象,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的实现。因此,对于在依法行政中出现的违法行为或者是犯罪行为,必须加大惩治力度,坚决予以严惩,决不能姑息迁就。要按照《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对侵害人民群众人身权、财产权的行政工作人员,必须进行追偿和追惩。既要追究经济责任,又要追究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以此来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通过追偿和追惩治,一方面教育本人,使其今后不再违法,另一方面教育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遵纪守法。这样全国上下才能形成依法行政和依法治国的局面。

综上所述,我国要实现依法行政,必须革除一切与依法行政的要求不相适应的旧观念,必须理须现行行政执法体制,必须进一步规范具体行政行为,必须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必须加大违法违纪行为的惩治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为解决我国依法行政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创造条件,不断推进依法行政的进程,实现依法治国的宏伟方略。参考文献

(1)温家宝: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

(2)参照北京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行政执法问题研究》,2005年,第44页

(3)张民锋、傅斯米:《当前行政执法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载北京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行政执法问题研究》,第51页

(4)《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建设的决定》

(5)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议事业新局面》

(6)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第四篇: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家庭生活影响

在大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家庭生活往往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模式,这些孩子聚在一个集体里,会出现人际交往不良的现象。因为是一个孩子,所以孩子享受的是父母带来的呵护及溺爱,从小缺乏集体环境而导致缺乏合作精神。家长的过分抱办让独生子女上大学后缺乏为人处事的能力,还有在家里父母总是怕孩子吃亏,慢慢的就养成孩子自私的心理。并且有些家长本身人际关系就不好,由于长期的渲染,致使孩子也反感与人交往。

(二)校园环境影响

大学具有比较开放的学习环境,生活在其中的学生吸纳多方面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处理不当就会产生矛盾。与中学比,大学的管理模式比较松散强调的是个人的兴趣与发展。中学时期宿舍比较集中或居家,每天的安排有固定的规律,熟悉的面孔,相同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全国各地,生活习惯、家庭背景、性格、甚至语言等有一定差别,造成交往复杂困难。另外,在大学习不再是唯一目标,大学生行为目标多元化,也是导致人际关系复杂难处的一个原因。

(三)大学生自身因素

1.行为障碍

(1)任性: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优越,从小父母对其几乎是有求必应,导致不太顾及环境和他人,行事任性。这种任性,出于同龄人中,则容易产生矛盾。大学生本应心思细密,对他人的反应感受敏锐,但这种任性,会使得他们丧失了解读他人心理的习惯与能力。他们的行为原则是“我愿意、我乐意、我喜欢”。存在这种社交行为的大学生往往要求别人迁就自己。

(2)退缩:这是腼腆的大学生常有的社交行为障碍。性格上内向,使他们在交往中不敢采取主动,而是守株待兔。他们往往缺乏自信,过度防范,这使他们及时有心仪的交往对象,也不会主动出击。这种态度其实也令他们烦恼,面对失去的机会他们也会痛恨不已。

2.能力缺陷:

(1)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不畅,语言表达能力是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因素。例如,有人语言表达不准确,常常词不达意,别人就不能确切理解其含义或容易引起误会,而且引起对方的反感。

(2)交往能力:每个大学生的交往能力都是不同的,性格外向的学生比性格内向的学生,更喜欢主动结识新朋友,具有更多的人际交往的锻炼机会,使他们交往能力不断提高。

3.性格障碍

(1)以自我为中心:只关心自己的兴趣和利益,不为他人的处境着想;对他人缺乏责任感;对别人的进步和成绩怀有很强的嫉妒心。

(2)不尊重别人:对他人缺乏同情心,不关心他人的悲欢情绪;总喜欢控制和支配别人。

(3)自私:学习成绩好,但不肯帮人。

第五篇:浅谈劳动竞赛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浅谈劳动竞赛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

对策

“>

开展劳动竞赛是工会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调动和发挥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手段。这几年,在各部门的配合下,劳动竞赛在完成生产任务、提高经济效益、推动两个文明建设进程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在形式、内容、效果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适应的问题,需要认真重视、分析,加以解决。

一、竞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劳动竞赛如何适应企业改革与现代市场竞争的形势需要,是我们当前需要探讨的课题。就目前我们企业 的劳动竞赛状况来看,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是劳动竞赛的内容和范围局限于生产环节,没有实现从体力型竞赛向智力型竞赛、单纯生产型竞赛向生产经营复合型竞赛的转变。

二是少数单位的劳动竞赛还存在着目标大、内容虚、管理松的弱点。有的流于形式,敷衍了事;有的只说不做,应付上级;有的虽然做了,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不深入,不实际,不注意总结经验。

三是竞赛形式千篇一律,大同小异。年初上级下发通知、提出要求、喊出口号,便只等基层上报结果,疏于检查指导、总结推广经验。

四是没有使企业文化融入劳动竞赛之中。企业文化是我们企业多年来经

过顽强拼搏而得来的宝贵的财富,如何在劳动竞赛中使我们的企业文化发扬光大,两者相得益彰,同步发展,是我们每个竞赛组织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使劳动竞赛能够适应企业同步发展时代需要。

二、问题形成的原因

一是传统的劳动竞赛是“大生产”式的群众性生产活动,尤其是在我们企业以劳务密集型为主的发展阶段,体力型竞赛自然成为主导。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型、智力型的竞赛活动越来越多地要求我们在开展竞赛活动中,把创新意识和先进的管理经验融入其中,要求不仅是指挥者、管理者还是一般作业者都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但目前在作业层中,一些员工的知识层次较低,不能满足施工生产的要求。

二是企业的中心工作是生产经营,劳动竞赛是为生产经营服务。但由于工会不是直接主抓生产的部门,对基层的生产经营实际情况掌握不准确,对一些技术含量较高工程不能给予直接指导,所谓外行领导内行,不会抓或不敢抓,所以由工会牵头主抓,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验收的组织格局,必然将造成“大虚松”的缺点,产生管理上的脱节,从而影响到竞赛的效果。

三是劳动竞赛是一个传统项目,在做法上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思路,所以往往在形式上缺乏新意。劳动竞赛年年搞,每年的内容一成不变,往往造成基层一些单位认为发不发通知一个样,都是自己搞。穿旧鞋走老路,没有新鲜感。因此,从领导者的主观上就产生了厌倦心理或应付态度。直接影响了竞赛的组织开展以及最终的效果。

四是现代企业十分重视企业文化 的培养,而传统的竞赛更重视物质成果的量化,使劳动竞赛没有跟上国企改革的步阀。竞赛的目的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热情,在一定时期内完成生产任务。同时在“比、学、赶、帮、超”的竞赛氛围中,形成一种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甘于奉献、乐于助人的企业精神。而多年来我们在开展竞赛中只注重了前者,忽视了后者的积累和宣传教育。

五是在我们开展的劳动竞赛经常与各基层单位的业主开展的“百日大干”、劳动竞赛等活动相冲突。基层更重视业主的活动而无暇顾及本单位上级的活动。

四、对策

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就是要使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在新时期内推陈出新,在企业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保持生机和

活力,发挥更大的作用。

⒈要用创新思维指导劳动竞赛。“创新是企业前进和发展的不竭动力”。目前,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开展劳动竞赛,就要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这个核心,按照“做企业之需,想职工所想”的原则选好竞赛的主攻方向,使竞赛活动真正成为广大职工施展才能、创造业绩的舞台。一是要引入竞争意识。随着企业股份制改造、企业主辅分离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职工原来手中的“铁饭碗”早已不存在。每一名劳动者,都要立足岗位,学好本领,才能在企业中竞争上岗并占有一席之地。而劳动竞赛正是检验员工能力的水平的标尺,鞭策员工不断学习和进步的动力。把竞争意识引入劳动竞赛,才能赛出水平,避免流于形式。二是要强化学习观念。现代社会里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只有不断的加

强学习才适应时代、企业和社会发展需要,要把“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作为劳动竞赛的高层次要求。在竞赛中,营造一种只争朝夕、不进则退的学习氛围,引导职工学习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职工的自身素质和岗位竞争力。

⒉要用新形式丰富劳动竞赛。竞赛年年搞,但形式内容差不多,没有抓住职工的兴趣,难以调动职工的工作热情。新时期我们要把劳动竞赛融入新的元素。

一是要灵活多样。竞赛形式要实现多层次、多类型、多渠道。要充分利网络资源,扩大活动的参与面与奖评的效果。竞赛的范围可以涉及到多层次,不仅限于操作层,还要引入管理层。认真开展各环节、全方位的劳动的竞赛,形成从生产到管理、从单项到综合各个环节的竞赛格局。竞赛的效果可以用多角

度衡量,注重刚性指标同时,也不能忽视柔性成果。

二是要突出特色。竞赛活动要有让员工有心动的亮点和新鲜感,使竞赛听起来心动,做起来有劲,增强职工参与的热情。

⒊要用新内容深化劳动竞赛。劳动竞赛不仅要注重形式,还要深化内容。要用“三个代表”的理论指导劳动竞赛,其中最根本的就是要代表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

一是突出经济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企业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过程中,提高施工项目的科技含量是企业致胜的关键。所以我们要把企业的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融入劳动竞赛,用科学的进步推动企业的发展。

二是要突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

化是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理念及行为规范,是企业在建设和发展中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现代社会的企业管理模式已经从制度化管理向制度化与人性化相结合的管理转变,企业文化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所以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要突出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文化在劳动竞赛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⒋要用新机制组织劳动竞赛。

一是要健全组织,形成新的劳动竞赛领导格局。把由工会牵头主抓、党政工团配合的组织机制,变成由工会宣传发动、相关业务部门主抓、工党政工团配合,工会表彰验收的组织机制。随着企业改革中利益格局的调整,企业内部的利益关系也在发生变化,领导者和企业全体员工的命运紧密相连,由工会主抓变成相关业务部门管理主抓,能够更

深入发现问题、更直接的解决问题,对竞赛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切中要害,便于工作的开展,避免流于形式。

二是要量化考核。竞赛要制定严密科学的考核方案,细化每一项考核程序,坚持以量化考核为主,综合考核为辅的原则。力争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力求实效。

三是要奖罚分明。竞赛,顾名思义,就是超常规的做法,按部就班不行。竞赛中员工要付出超长规的努力才能完成任务。奖罚分明就是要该奖必奖,该罚必罚,毫不手软。通过竞赛让员工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素质,通过召开表彰大会、物质奖励、张贴光荣榜等形式,积极营造一种“先进光荣、落后可耻”的氛围,使竞赛充分发挥激励作用。

下载依法行政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word格式文档
下载依法行政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前干部作风中存在问题及原因(推荐五篇)

    当前干部作风中存在问题及原因 查找出的主要问题 一是极少数党员干部党性观念淡薄。有令不行、令禁不止,忘记自己的党员身份,缺乏宗旨意识,没有甘当民儒子牛的精神,把自己等同一......

    浅谈劳动竞赛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开展劳动竞赛是工会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调动和发挥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手段。这几年,在各部门的配合下,劳动竞赛在完成生产任务、提高经济效益、推动两个文明建设进程中,都......

    浅谈劳动竞赛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中铁十三局二公司工会开展劳动竞赛是工会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调动和发挥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手段。这几年,在各部门的配合下,劳动竞赛在完成生产任务、提高经济效益、推动......

    浅谈劳动竞赛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浅谈劳动竞赛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中铁十三局二公司工会开展劳动竞赛是工会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调动和发挥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手段。这几年,在各部门的配合下,劳动竞......

    论文依法行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定稿)

    关于依法行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依法行政是现代法制国家政府行使权力时普遍奉行的基本原则,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和根本标志。只有依法行政,才能保证各项工......

    对县级政府依法行政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对县级政府依法行政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清水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张宁 县级政府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的基础环节,是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的前沿阵地,同人民群众的接触最经常,联系......

    我国当前依法行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依法治国已经成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而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当前依法行政中存在着若干亟待解决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以及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对......

    依法行政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

    全县依法行政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2005年以来,县监察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提高行政机关为民服务水平为根本,通过维护行政纪律,推进依法行政,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