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云南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实施办法(试行)
云南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实
施办法(试行)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工作 的总体要求,督促各地认真做好中小学(幼儿园)(以下简 称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按照《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 室关于印发<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暂行办法>的通知》(国教督办〔2016〕4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督导目的和原则
为进一步促进各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学校落实安全 管理职责,推动建立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安全保障体 系和运行机制,提高学校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切实防范事故 灾难,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和健康成长,省人民政府教育 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将开展学校安全工作专项督导。
学校安全工作专项督导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统一领导。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把学校安全工作作为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定期开展督导检查。
(二)注重实效。完善学校安全工作专项督导形式、内 容和方法,因地制宜,确保学校安全工作专项督导取得实效。
(三)公开透明。坚持标准与方法公开、组织与人员公开、过程与结果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二、督导时间和督导对象
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每年下半年组织对各州、市人民政府及辖区内的学校安全工作开展专项督导。
三、督导内容
(一)组织管理
1.州、市人民政府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工作组织管理体系,督促县级人民政府落实学校安全工作管理与监督责任情况。
2.有关职能部门落实学校安全工作资金与资源,开展安 全管理培训与指导,监督学校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落实 岗位安全职责,配备安全保卫人员情况。
(二)制度建设
1.州、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学校安全工作的法 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工作治理 机制,制定完善本地方学校安全标准体系,开展学校安全事 项认证情况。
2.有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完善落实学校安 全工作监督、管理,加强学校及周边安全综合治理,建立学生安全区域情況。
3.学校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应急机制,按照《中 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工I规范(试行)》要求,落实人防、物防、技防“三防”建设和安全管理各环节、岗位职责情况。
(三)预警防范
L有关职能部门建立隐患排查与整治的学校安全预警机 制5及时发布安全预警公告情况。
2,有关职能部门制定学校安全风险清单,开展学校安全
检查与动态监测,及时分析和评估安全风险,提出预警
信息
情况。
3.学校建立健全及落实安全教育、曰常管理、体育运动、校外活动、公共安全事件、校车安全、食品安全、卫生防疫、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和预防情况。
(四)教育演练
1.教育部门按照《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指导 学校加强安全教育,落实安全教育进课堂,保障安全教育所 需资金、教学资源和师资情况。
2.有关职能部门指导和参与学校安全教育,开展安全防 范进校园活动情况。
3.学校按照《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开展安 全教育,定期组织地震、火灾等应急疏散演练情况。
(五)重点治理
1.有关职能部门加强对溺水、事故、学生欺凌和暴力行 为等重点问题的预防与应对,及时做好专项报告和统计分析,指导学校履行教盲和管理职责情現。
2.教育部门会同公安等部门及时打击涉及学校、学生安 全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建设平安校园情况。
3.教育部门及学校健全未成年学生权利保护制度,防范、调查、处理侵害未成年学生身心健康事件,开展心理、行为咨询和矫治活动情况。(六〉事故处理 理与责任追究机制情况。1.州、市人民政府建立健全学校安全事故应对、处2.有关职能部门及时组织实施救援,落实事故调查、责 任认定和善后处理,追究事故有关单位及责任人行政、刑事 责任情况。
3.教育部门及学校妥善处理安全事故纠纷,维护学校正 常教育教学秩序情况。
四、组织实施
(一)日常监督。各级督学要充分发挥责任督学作用,强化日常检查,及时发现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促进学校安 全工作有序进行。
(二)州、市自评。州、市人民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于 每年9月底前对照《云南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 督导评估指标细则(试行)》(详见附件),对下级及辖区 内的学校安全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并将自查报告在当地政府 及州、市教育行政部门网站上进行公示,公示期满后报省人 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三)省级督导检查。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 室根据日常监督与州、市自查情况,随机抽取督学和专家组 成督导检查组,随机确定督导对象,釆取听取汇报、查阅材 料、重点检查、随机抽查.、个别访谈等方式,于每年下半年 组织开展省级实地督导。
督导检查组进行综合评议后形成省级督导意见并进行反馈,州、市人民政府对省级督导检查组反馈意见有异议的,须在督导意见反馈后15日内作出说明;无异议的,须按照整改要求和建议及时整改,并在督导检查结束后30日内向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书面报告整改情况。需要 立即整改的重大安全隐患,须在督导检查结束后15日内向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报告整改情况。
五、评估标准
对学校安全工作的专项督导采用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 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定量评估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个等级,具体如下:评估分值在95分(含95分)以上,为优秀;评估分值在85-95分(含85分)之间,为良 好;评估分值在70-85分(含70分)之间,为合格;评估分值在70分以下,为不合格。
六、结果运用
(一)建立工作问责机制,专项督导结果作为评价政府教育工作成效的重要内容。对职责落实不到位的,将通报批 评;对学校安全工作不力或出现严重问题的,将进行问责。(二)对督导评估结果为“不合格”的县、市、区,将在 全省范围内进行通报批评。对学校安全工作中出现的特大、重大学校安全责任事故,以及严重违法、违纪、违规问题,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开展调查处理。对违纪问题线索,交由纪检监察机关进行调查,严肃追究有关单位和责任人责 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D
附件:云南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评估细则(试行)
第二篇:云南省土地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云南省土地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第三章土地的利用和保护
第四章国家建设用地
第五章乡(镇)村建设用地
第六章奖惩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土地管理,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和我省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云南省区域内的一切土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使用土地都应当执行《土地管理法》和本办法。
第三条土地是国家的宝贵资源,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各级人民政府应采取行政、经济和法律的综合手段,依法统一管理和使用土地,保护耕地,维护排灌工程设施,改良土壤,提高地力,防治水土流失,制止荒废、破坏耕地的行为。严禁乱占耕地和滥用土地。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置土地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土地的统一管理工作。
县人民政府委派土地管理员负责区(镇)的土地管理工作,并协助乡(镇)人民政府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
(一)宣传、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土地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
(二)主管本区域内土地的调查、登记、统计和发证等工作;
(三)负责审查、上报、批准本区域内土地的征用、划拨工作;
(四)组织有关部门编制本区域内的土地开发、利用总体规划;
(五)对本区域内的土地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做好协调工作;
(六)制止乱占耕地和滥用土地,会同有关部门查处违法占地案件,调处、解决土地纠纷;
(七)统一征收土地管理的各项费用,并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八)参加城乡建设项目的选址,初步设计的会审,并参加竣工后的工程验收;
(九)办理奖惩事宜。
第二章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第六条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集体所有。
第七条全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可以依法确定给单位或者个人使用。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有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土地的义务。
第八条集体所有的土地依照法律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由村农业生产合作社等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已经属于乡(镇)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可以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
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已经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可以属于各该农业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
第九条集体所有的土地,由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登记造册,核发《土地所有证》,确认其所有权。[!--empirenews.page--] 全民、集体所有制单位和个人依法使用的国有土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登记造册,核发《土地使用证》,确认其使用权。
依法改变土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必须到土地管理部门办理权属变更登记手续,更换证书。
第十条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全民、集体所有土地(包括村民使用的自留山、自留地、承包地、宅基地等,下同)不准买卖、出租或者以其它形式非法转让。
村民使用的集体所有土地以及单位、个人使用的国有土地,只能按照规定的用途使用,不得随意变动。
第十一条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按下列程序处理:
(一)争议双方在同一乡(镇)的,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处理;
(二)争议双方不属同一乡(镇),而又在同一县(市)的,由所在县(市)土地管理部门处理;
(三)争议双方不属同一县(市),而又在同一地、州、市的,由有关县(市)土地管理部门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报请地、州、市土地管理部门处理;
(四)争议双方不属同一地、州、市的,由有关地、州、市土地管理部门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报请省土地管理部门处理。
争议双方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或者土地管理部门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30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解决以前,任何一方不得改变土地现状,不得破坏土地上的附着物。
第三章土地的利用和保护
第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土地管理部门应建立土地调查、统计制度,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符合国土规划。城市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在城市规划区内,土地利用应当符合城市规划。
在江河、湖泊的安全规划区内,土地利用应当符合江河、湖泊综合开发利用规划。
各级农、林、牧、渔场和水利管理单位,应当根据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因地制宜地制订本单位的土地利用规划。
第十三条一切建设用地,都必须遵循经济合理、珍惜耕地的原则,提高土地利用率。可利用荒山、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可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良田好地。
风景游览区、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内的土地,应当严加保护,一般不得征用。
县级人民政府对当地名、特、优农产品基地,城市郊区的蔬菜基地,应划定为保护区,并报经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对划定的保护区,一般不得征用,非征不可的,土地管理部门必须落实新的基地。
第十四条用地单位经批准征用的耕地或者其他有收益的土地,满一年未使用的,征收该地年产值四倍的荒芜费。集体或个人承包经营的耕地,弃耕荒芜一年的,征收该地年产值二倍的荒芜费;弃耕荒芜两年的,征收该地年产值四倍的荒芜费,并由生产合作社收回土地使用权。
第十五条县级人民政府对所辖区域内的国有荒山、荒地负责统一管理和开发治理,对开发后用于农、林、牧、渔业生产的土地,由县级人民政府统一安排使用。[!--empirenews.page--] 第十六条经批准在土地上采矿、取土、挖沙、烧砖瓦的,土地使用后,由用地单位或者个人负责复垦,恢复利用。
第十七条建设用地,必须按照国家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护有关规定,防止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造成环境污染或者水土流失的,应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处理。
建设用地,需要砍伐林木的,按照《森林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办理。
第十八条建坟或者建公墓的,应当利用荒山荒地,不得破坏林木。禁止占用耕地、林地建坟。
第十九条城市、村(镇)建设用地规划,应与改造旧城、旧村(镇)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原有的宅基地和空闲地。村(镇)建设没有规划的,一律不准占用耕地。
第二十条按照《土地管理法》第十九条规定收回土地使用权的国有土地,应按规定的审批权限,有偿划拨给符合用地条件的单位使用,或者暂借给农民耕种,但不准在土地上建永久性建筑物和种植多年生作物,国家建设需要时,无条件收回。
第四章国家建设用地
第二十一条国家进行经济、文化、国防建设以及兴办社会公共事业,需要征用集体所有土地或者使用国有土地的,必须是经过批准列入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正式建设项目或者国家准许建设的项目,建设单位方可申请用地。
国家建设征用土地,由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统一负责办理征地手续。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直接向生产合作社协商征地、购地、租地或采取其他形式占地。
经批准的用地,建设单位不得擅自改变用途或转让,非改变不可的,必须重新办理报批手续。未经批准的用地,不得擅自占地建设。
国家建设征用土地,被征地单位应服从国家需要,不得阻挠。
第二十二条征用土地的程序:
(一)申请选址。建设用地单位必须持有国务院主管部门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主管部门批准的计划任务书或者其他批准文件,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提出用地申请,经审查批准后,方可进行选址。在城市规划范围内,由土地管理部门会同城市规划部门组织选址,建设地址经选定后即可初勘,进行初步设计。
(二)核定用地面积,签订协议。建设地址选定后,建设单位应持经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初步设计的批文(包括总平面图、地形图)以及水资源、三废治理等资料,交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核定用地面积。经审定后,由土地管理部门主持用地、被征地单位按规定签订补偿、拆迁、安置的协议,并由用地单位填写《用地报告书》。
(三)划拨土地。征地报告经批准后,根据批文和建设进度,由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土地管理部门一次或分期划拨土地,并督促被征地单位按时移交土地。土地移交后,用地单位应及时到当地土地管理部门办理《土地使用证》。
第二十三条征用土地的审批权限:
(一)征用耕地三亩以下(菜地一亩以下),其他土地十亩以下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州、市人民政府备案。县级人民政府每次批准的耕地和其他土地的总数不得超过十亩。
(二)征用耕地五亩以下(菜地二亩以下),其他土地二十亩以下的,由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省人民政府备案。州、市人民政府每次批准征用的耕地和其他土地的总数不得超过二十亩。[!--empirenews.page--]
(三)征用耕地五亩以上,一千亩以下,其他土地二十亩以上,二千亩以下的,由省人民政府批准。省人民政府每次批准征用的耕地和其他土地的总数不得超过二千亩。
(四)征用耕地一千亩以上,其他土地二千亩以上的,按照《土地管理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报国务院批准。
第二十四条&nb sp;一个建设项目所需土地,应根据总体设计一次报批,不得化整为零。分期建设的工程可以分期征地。修建铁路、公路干线所需土地,可以县境为段,分段报批和办理征地手续。严禁早征迟用、少征多用、征而不用。
抢险、救灾或紧急军事需要等特殊情况急需用地时,属于临时用地的,可以先使用,并及时报告县级人民政府;属于永久性用地的,经县级人民政府同意后,可以先使用,并按规定的审批权限,补办征地手续。
第二十五条征用土地的各项补偿费的标准:
(一)征用菜地、水田,按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下同)的六倍补偿;经济作物地、园地、鱼塘、藕塘、苇塘按五倍补偿;雷响田、旱地、经济林地按四倍补偿;轮歇地、竹林地、草场、牧场按三倍补偿;
(二)征用耕种三年以上的开垦荒地,按旱地补偿标准补偿,征用耕种三年以下的开垦荒地,按上年产值的三倍补偿;
(三)被征用土地上有青苗的,一般不得铲除。需要铲除时,随同建设用地报告办理审批手续,经批准铲除的不论是否在成熟期,均按当季一茬实际产值补偿。不铲除的,不得支付青苗补偿费;
(四)被征用土地上的房屋,需要拆迁的,一般由用地单位建还同等数量、标准的房屋;也可由原房主利用拆除房屋的旧料自行迁建,用地单位付给一定的补偿费。补偿费(包括人工、补充材料等费用)应根据当地工料价格、房屋种类等情况具体议定;
(五)被征用土地上的坟墓、零星树木(包括果树),予以拆迁和砍伐,其补偿费标准由州、市人民政府规定;
(六)国家建设划拨成片国有林地和征用集体林地的补偿标准按《森林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办理;
(七)国家建设划拨国营农、林、牧、渔场土地的补偿标准,按本条第一至第四项的规定办理;
(八)国家兴建大、中型水利、水电等工程,需要征用土地的,其补偿费标准和移民安置,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九)征用集体的打谷场、晒场等生产用地,原来是水田的,按水田补偿标准补偿;原来是旱地的,按旱地补偿标准补偿。打谷场、晒场的工本费,折价补偿。
征用无收益的土地,不予补偿。
耕地的年产值,由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根据统计年报数据,算出征地前三年该耕地的平均年产量(包括各类作物主、副产品产量)或者分区域定出年产量,乘以当年国家的比例价和收购价(没有比例价和收购价的农产品按当年当地的集市贸易价格)计算。[!--empirenews.page--] 第二十六条征用土地的安置补助费标准:
(一)被征地生产合作社人均耕地(包括自留地,下同)在一亩以上,蔬菜生产合作社人均菜地在五分以上的,需要安置的每个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为被征耕地每亩年产值的二倍;
(二)被征地生产合作社人均耕地在一亩以下,蔬菜生产合作社人均菜地在五分以下,需要安置的每个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为被征耕地每亩年产值的三倍。但是,每亩耕地、菜地的安置补助费,最高不得超过其年产值的十倍;
(三)征用园地、鱼塘、藕塘的安置补助费,为该地、塘每亩年产值的五倍;
(四)国家建设划拨国有农、林、牧、渔场土地的安置补助费,为该地每亩年产值的三倍。
征用集体的宅基地、林地、新开垦的荒地及其他单位、个人使用的国有土地不付安置补助费。
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不包括开始协商征地方案后迁入的户口),按照被征用耕地数除以征地前人均耕地数计算。
第二十七条依照本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的规定支付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尚不能保持群众原有生活水平或者土地已被征完、基本征完的,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可适当增加安置补助费。但是,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不得超过被征用土地年产值的二十倍。
第二十八条各项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除被征土地上属于个人的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付给本人外,由被征地单位用于发展生产和安排因土地被征用而造成的多余劳动力的就业和不能就业人员的生活补助,其使用情况应当逐级汇总上报土地管理部门,不得移作他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
第二十九条凡是征用城市近郊区的菜地,均应缴纳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由州、市、县人民政府统一管理,专款专用。昆明市官渡、西山区每亩缴纳一万元;昆明市其余各县、东川市、开远市和州人民政府、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每亩缴纳七千元;其他县(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每亩缴纳五千元。
占用耕地,从事非农业建设的,应当缴纳土地使用费、使用税和耕地垦复基金。
第三十条对因征地而造成多余劳动力的安排办法:
(一)征地后,被征地生产合作社人均耕地在五分以上,蔬菜社人均菜地三分以上的,多余劳动力由被征地生产合作社自行安排;社员承包的土地被征用后,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调整。
(二)征地后,生产合作社人均耕地五分以下,蔬菜社人均菜地三分以下的,多余劳动力通过发展农副业生产和举办乡(镇)村企业等途径加以安置;安置不完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会同劳动人事部门,组织用地单位及有关单位将符合条件的人员安置到用地单位或者其他全民、集体所有制单位,并将相应的安置补助费转拨到接收劳动力的单位。
(三)被征地生产合作社土地已被征完的,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原有的农业户口可以转为非农业户口,其劳动力由当地劳动人事部门分别安排到用地单位,或者安排到全民、集体所有制单位就业。原属集体所有的财产和所得的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由县级人民政府和有关乡(镇)社处理,用于被征地生产合作社群众发展生产和安置劳动力及不能就业人员的生活补助,不得私分或挪用。[!--empirenews.page--]
(四)被安排到用地单位及其他全民、集体所有制单位就业的,其工资待遇按国家现行规定办理。
(五)在城市近郊区,根据已批准的规划,近期内土地将被征完的生产合作社,参照本条第(三)、(四)项的办法,按照逐步征地数量和人口结构的比例办理农转非,安置劳动力。
第三十一条工程施工临时用地,应尽量在征用的土地范围内安排。确实需要另行增加临时用地的,由建设单位持设计部门提出的临时用地总平面图,随同建设用地报告一并办理报批手续,其使用期限不得超过工程建设的期限。
临时用地的补偿,属耕地的按该地占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逐年给予补偿;非耕地的,不予补偿。在临时用地上不得修建永久性建筑,使用期满后,用地单位应当及时归还给土地所有者,属耕地的,还应当恢复生产条件。
第三十二条凡经批准征用集体耕地的,应如实调减被征地面积实际负担的农业税。征用土地时,未收获当年大春作物的,当年调减;已收获了当年大春作物的下年调减。对征用土地比较集中,农民口粮达不到征地前三年平均水平的生产合作社剩余农田的农业税折征代金。口粮不足部份,由农村回销粮中实行定销解决。上述调减的农业税,属那级的工程,由那级调减,并在年终逐级汇总上报。
第三十三条城市集体所有制单位建设用地,视同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办理。
全民所有制企业或城市集体所有制企业与农村经济组织共同投资举办的联营企业,需要使用农村集体所有制土地的,其建设项目必须按基本建设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并按本办法规定的审批权限办理用地手续。经批准使用的土地,可以按国家建设征用土地的规定实行征用,也可以由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协议将土地的使用权作为联营条件。
第三十四条土地管理部门根据不同的土地类别,按面积向使用土地的单位一次性征收土地管理费。
第三十五条农民进城经商、从事服务性行业等,需要使用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时,须持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的证明和县级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批准文件,向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按本办法申请办理征地手续。经批准征用的土地,所有权属国家。
第三十六条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设用地,按《土地管理法》和本办法办理征地手续。
第三十七条过去征地中的历史遗留问题,仍按当时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五章乡(镇)村建设用地
第三十八条对农村非农业建设用地和个人建房用地,一律实行申请、审查、批准、登记、发证制度,由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分别发给《集体土地使用证》和《宅基地使用证》。
第三十九条乡(镇)村建设应当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制定规划。
第四十条农村居民建住宅,应当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空闲地。使用耕地的,经乡级人民政府审核后,报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批准;使用原有的宅基地、村内空闲地或其他非耕地的由乡级人民政府批准,报县土地管理部门备案。
第四十一条农村居民建住宅用地标准:[!--empirenews.page--]
(一)城市近郊区人均占地不得超过十八平方米,每户最多不得超过八十平方米;
(二)坝区人均占地不得超过二十平方米,每户最多不得超过一百平方米;
(三)山区、半山区农村居民建住宅用的标准,由州、市人民政府制定,并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原宅基地已达到标准的,不得再申请宅基地,出卖、出租住房者不准再申请宅基地。
居民迁居拆除房屋后腾出的宅基地,必须限期退还生产合作社,不准私自转让。
经批准使用的宅基地,两年不使用的,由原批准部门收回,并注销《宅基地使用证》。
第四十二条回乡落户的离、退休干部、职工因建房需要宅基地的,按本办法的规定执行。
回乡定居的华侨、台湾和港澳同胞的建房用地,参照本办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适当放宽。
以上两款建房占用耕地的,均按国家建设征用土地的补偿标准补偿。
第四十三条改造旧村、建设新村腾出多余宅基地用于农业生产的,免征农业税五年。
第四十四条乡镇企业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计划任务书或者其他批准文件,向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请,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办理,其补偿标准和安置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乡镇企业建设用地,必须按照不同行业 和经营规模严格控制。不得把生产、营业用地用于扩大宅基地。
第四十五条乡(镇)村非农业建设用地,国家不调减农业税。被用地单位的农业税由乡(镇)自行解决。
第四十六条国营农、林、牧、渔场、水利管理单位利用本单位的土地从事非农业建设的(包括职工建房用地),按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四十七条乡(镇)村建设用地,应当征收土地管理费。
兴建学校、敬老院以及烈属、残废军人建房用地的,免征土地管理费。
第六章奖惩
第四十八条对贯彻执行《土地管理法》和本办法,在保护和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以及进行有关的科学研究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三篇: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实施办法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实施办法(试行)
根据中央综治办、教育部、公安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的意见》(公通字„2010‟38号)及自治区综治办、教育厅、公安厅《转发中央综治办教育部公安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的意见>的通知》(桂公转„2010‟67号)文件精神,结合《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教育部第23号令)等法律法规,为进一步加强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维护校园安全长效工作机制,从根本上预防涉校涉园重大恶性案件事故的发生,确保校园及周边良好的治安秩序,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建立完善安全工作机制和制度
1.各学校幼儿园要成立安全工作领导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安全工作计划及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
2.各学校幼儿园根据《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幼儿园实际情况,制定并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3.根据学校幼儿园安全工作职责,制定并完善学校安全工作考核目标。
4.学校幼儿园要明确安全责任,细化分工,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
5.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建立学校幼儿园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二、加强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1.各学校幼儿园要与公安、司法、消防等部门联系,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师生法制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
2.学校幼儿园要与卫生防疫部门等联系,开展疾病防控专题培训,做好卫生预防和卫生保健工作,落实疾病预防控制措施。
3.配合相关部门对校园周边有关经营服务场所进行专项整治,维护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良好环境。
4.密切家校联系,建立健全家校联系档案,通过家校配合扎实做好学生校内外安全管理工作。
5.配合相关部门切实做好学校幼儿园防震减灾、地质灾害预防及避险逃生等教育。
三、强化日常安全管理,构建和谐平安校园
1.学校幼儿园要建立低年级学生、幼儿上下学时接送制度,不得将晚离学校的低年级学生、幼儿交与无关人员。
2.学生在教学楼活动和晚自习时,学校安排人员值班巡查,防止发生拥挤踩踏伤害事故。晚自习时在学生没有离校之前,学校要有负责人和教师值班、巡查。
3.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商业性或具有危险性等与教学无关的活动。
4.教师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和工作纪律,不得侮辱、殴打、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
5.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的,应当及时告诫、制止,并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沟通联系,共同做好教育工作。
6.加强对学校专(兼)职安全协管员的管理,明确其工作职责、任务及要求,切实做好安全保卫工作,确保校园平安稳定。
7.坚持每天在早读前、午休、晚放学、课外活动、晚自习、内宿生睡眠前等关键时间段,学校负责安排人员值班、巡视,杜绝发生意外伤害事故。
8.加强对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异常心理状态学生的管理,防止这些学生在校园内发生意外伤害事故。
9.加强对集体活动的管理,对组织大型学生集体活动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按照“谁主办、谁负责,谁批准、谁负责”的要求,明确安全防范责任,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10.加强体育课的管理,绝不允许在没有教师组织带领下开展体育课活动。
11.做好学校基础设施及教学设备的检查与维修,消除安全隐患,杜绝因设施、设备存在隐患而造成安全事故发生。
12.加强对教师教学组织纪律的管理,确保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责任到位,实施到位。
13.抓好学校食堂工作人员的管理,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条例》的要求从事膳食服务工作,严防食物中毒事故发生。
14.强化对学校幼儿园各项安全工作的督查指导,按照《河池市学校及班级安全工作日志》扎实开展工作。
15.根据安全防范需求,加大经费投入,购置必需的“三防”设备,完善学校幼儿园安全设施、设备,加强对校园重点部位、重点时段的监控,做好安全防卫工作。
四、强化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防护能力
1.各学校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设置要求,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学生自我防护能力。
2.每学期初、期中及放假前,学校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同时使学生及监护人了解相关的学校安全规定和安全制度。
3.加强对学生在校期间用水、用电、防火、防盗及人身防护等方面的安全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技能,应对不法侵害。
4.积极开展交通安全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和行为规范,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5.强化消防安全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提高学生防火意识和逃生自救能力。
6.根据学校安全现状,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戏水、游泳的安全防范教育,杜绝学生溺水事故发生。
7.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应急演练活动,学校每周坚持利用课间操组织师生开展一次针对洪水、地震、火灾等突发性事故的紧急疏散演练,使师生掌握避险、逃生、自救的方法。
8.强化爱国卫生教育,扎实开展卫生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讲究卫生习惯,建立学生健康档案,认真做好学生疾病或季节性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9.学校对教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每月不少于一次,通过安全培训,使教职工熟悉安全规章制度,掌握安全救护常识,学会指导学生预防事故、自救、逃生、紧急避险的方法和手段。
10.学校幼儿园根据实际情况,每学期召开学生家长委员会不少于一次,使学生家长明确学校安全工作的要求,增强其法制观念,提高法制意识,强化对其子女的安全管理,同时主动为其子女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11.各学校要开辟安全宣传栏,定期出版有关安全知识板报,不断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五、加强校园周边安全防范管理,维护学校安全稳定。
1.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校园安全专项整治,特别是对非法经营的小卖部、饮食摊点、网吧、游戏厅以及危及校园安全的建筑物等进行专项整治。
2.在公路沿线的学校,主动争取公安、建设和交通部门依法在学校门前道路设置规范的交通警示标志、减速带等设施。
3.在交通复杂路段的学校上下学时间,学校要安排教师到校门口交通道维护交通秩序,确保学生上下学安全,同时教育学生不要乘坐
没有资质的车辆。
4.学校每学期要召开一次安全工作协调会议,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听取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关于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确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各项安全工作制度,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秩序。
六、明确职责,强化管理,狠抓落实,确保平安
1.学校校长是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对学校安全工作负全面责任。主持制定学校安全工作计划,与各职能部门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指导、督促学校安全工作。
2.分管安全工作领导是学校安全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具体负责学校安全工作的管理协调工作,指导督查各部门落实安全工作职责,组织开展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协调和落实校园周边治安秩序的整治和其他相关工作。
3.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法纪和安全教育,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有效排查调解师生间、同学间的矛盾纠纷,加强家校联系,与家长密切配合,切实做好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
4.任课教师要整顿课堂秩序,严肃课堂纪律,对迟到、早退、缺席的学生认真做好记录,发现学生有危险行为要及时制止、处理,并将情况通报班主任和分管安全领导。组织学生从事社会实践、校外等活动,必须要有安全防范措施,并报经批准后方可进行。
5.体育教师在上课和从事体育活动前,必须认真检查场地、设施、器械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掌握学生身体状况,对特异体质学生要安排适合的体育项目,上课和体育活动时不能擅自离岗。在体育课上出现意外,应报告相关分管领导,并立即组织施救。
6.实验教师要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严防火灾、中毒和违规操作引发事故,实验室中易燃、易爆及有毒物品的要实行专人专柜和双人双锁管理,专人领用并做好使记录。
7.专(兼)职安全协管员负责校门值班和校园巡逻工作,严格学校门卫出入登记制度,严禁外来闲杂人员进入校园,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重点时段、重点部位的安全监控巡逻,发现异常情况要妥善处理并及时报告。
8.学校宿舍管理员督促学生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每天检查寝室内外有无不安全因素,随时做好安全教育,及时有效处理好突发事件并向领导报告。
9.食堂工作人员必须身体健康,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严格把握食品准入关,落实食品采购索证、加工、留样等制度,严禁“三无”或
变质霉烂食品进入食堂,加强食堂卫生安全防范工作,防止发生食物中毒事件。
七、安全事故处理
1.发生安全事故或自然灾害时,学校幼儿园要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向上级汇报,并组织教职工参与抢险、救助和防护,保障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
2.发生学生伤亡事故时,学校幼儿园要要立即向当地政府、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汇报,按照《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规定的原则和程序等,及时实施救助,并进行妥善处理。
3.发生师生伤亡等安全事故时,学校幼儿园要要立即向当地政府、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汇报;属于重大事故的,教育局按照有关规定及时逐级上报。
4.发生季节性疾病或传染病时,学校幼儿园要要立即向当地政府、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汇报,及时采取防控措施,确保校园不出现大面积传染性疾病。
5.学校幼儿园要严格遵守逐级汇报制度,杜绝瞒报、谎报、漏报、缓报或越级上报现象。
八、奖励与责任
1.教育局对于认真履行职责,在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学校或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对未认真履行职责,疏于管理、工作不力而导致安全责任事故的,实行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并给予通报批评和相应处罚;对因玩忽职守、失职、渎职而造成重大事故的,要依法严肃查处。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教育局
二〇一〇年十月十三日
第四篇:济源市中小学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实施办法(范文模版)
济源市中小学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挂牌督导是指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为区域内每一所学校设置责任督学,对学校进行经常性督导。
第二条
实行挂牌督导是转变教育管理职能、加强对学校监督指导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学校和社会联系、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有效方式。挂牌督导有利于延伸教育督导触角,帮助学校总结经验,彰显亮点,及时发现和解决学校改革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有利于端正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第二章 督学责任区
第三条
实行督学责任区制度。按照全面覆盖、就近督导原则,兼顾学校地域分布、办学规模状况,将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划分为5个责任区,分别为中心片区、东片区、南片区、西片区、西北片区。
第四条
督学责任区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主持责任区日常督导工作。每个督学责任区明确组长、副组长各1人,配备责任督学若干名,每名责任督学原则上负责3-5所学校。
第五条
责任区学校在显著位置统一悬挂责任督学标牌,标明责任督学的姓名、照片、联系方式和督导事项。第三章 责任督学聘任与管理
第六条
责任督学聘任。责任督学由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聘任、管理,颁发督学证,任期三年。
第七条
责任督学任职条件:
(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热心教育督导工作。
(二)熟悉教育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三)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者从事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教育研究工作10年以上,工作实绩突出。
(四)具有中学一级或小学高级教师及以上职称。
(五)坚持原则,办事公道,品行端正,廉洁自律。
(六)身体健康,能够保证履行督学职责和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
第八条
责任督学管理。对新任责任督学进行入职培训,每年对在职责任督学定期进行业务培训。
第九条
建立责任督学定期交流制度,原则上每年轮岗交流一次。
第十条
建立责任督学考核制度。每对责任督学履行职责、开展工作和完成任务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对考核优秀的督学,给予表彰奖励。对玩忽职守、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等行为,干扰学校正常工作或在督导活动中造成不良影响的,取消督学资格;对违规违纪的责任督学进行纪律处分或责任追究。
第四章 责任督学职责
第十一条
责任督学应积极履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的督导职能。
第十二条
责任督学基本职责:
(一)对学校依法依规办学进行监督。
(二)对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进行指导。
(三)受理、核实相关举报和投诉。
(四)发现问题并督促学校整改。
(五)向市政府教育督导室报告情况,并提出意见或建议。第十三条
责任督学对以下主要事项实施经常性督导:
(一)校务管理和制度执行情况。
(二)招生、收费、择校情况。
(三)课程开设和课堂教学情况。
(四)学生学习、体育锻炼和课业负担情况。
(五)教师师德和专业发展情况。
(六)校园及周边安全、学生交通安全情况。
(七)食堂、食品、饮水及宿舍卫生情况。
(八)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情况。
(九)完成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五章 责任督学工作要求
第十四条
责任督学进校督导出示督学证,可采取随机听课、查阅资料、列席会议、座谈走访、问卷调查、校园巡视等方式开展经常性督导。
第十五条
责任督学对每所学校实施经常性督导,每月不少于1次,每学期至少向市政府教育督导室提交一份调研报告。
第十六条
责任督学在督导结束后,将督导结果当场向学校反馈,并填写督导记录。
第十七条
发现危及师生安全的重大隐患,责任督学应及时督促学校和相关部门处理;对各种突发事件或重大事故,责任督学应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及时了解并上报有关情况。
第十八条
责任督学要依法督导,客观公正,廉洁自律,对有可能影响公正督导的情形要实行回避。
第十九条
中心校和市直学校明确1名副校长负责学校督导工作,中心校辖区内的初中、小学各指派一名学校中层领导作为责任督学的联络员。
第六章 保障措施
第二十条
学校必须接受责任督学的监督和指导,按要求提供情况和进行整改。对拒绝、阻挠责任督学依法督导的学校和不按要求整改的学校,予以通报批评;对学校主要负责人和其它责任人员提出相应处分建议。
第二十一条
责任督学有相对独立的办公场所,办公室配备办公桌、计算机、打印机、照像机等基本办公设施设备。
第二十二条
预算专项经费,落实责任督学电话、交通等工作补助,确保督学工作正常开展。
第二十三条
市政府教育督导室每月召开一次督学责任区组长会议,总结推广试点经验,研究解决督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或建议。
第二十四条
建立问题协调解决机制。每月将责任督学发现的问题提交教育局班子会专题研究,根据督学提出的意见或建议,逐一分解到相关科室,限期整改,督办落实。
第二十五条
教育行政部门要重视督导结果和责任督学建议,将其作为对学校综合评价、评优评先、主要负责人考评问责的重要依据。在后备干部推荐、学校干部任免、教师考核等方面,充分听取责任督学的意见。
本《实施办法》由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济源市中小学幼儿园责任督学分区一览表
2013年12月2日
济源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2013年12月2日印发
第五篇:云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实施办法(试行)
云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人才发展规划,加力推进人才强省战略的实施,引导省内外院士专家及其创新团队来帮助我省发展,拟在我省有条件的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共同组建院士专家工作站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理委员会”),负责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在省科技厅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办公室(以下简称“工作站办公室”),作为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办事机构。
第三条 以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成果转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十二五”期间,重点在我省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100个左右院士专家工作站,着力解决我省创新能力不强、创新创业人才不足的问题,搭建高层次创新创业平台,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模式和长效机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推进创新型云南建设。
第二章 工作体制
第四条 管理委员会负责院士专家工作站规划、政策的制定,协调解决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工作站办公室负责院士专家工作站的组织实施工作。第五条 工作站办公室的主要职责:
(一)承担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按照规划和工作要点抓好落实,向管理委员会提出需要审定的重大事项建议;
(二)负责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联络,向有关单位提供院士专家信息;
(三)负责组织协调院士专家与建站单位对接、建站等工作;
(四)负责受理建站申请,组织专家评审、检查评估等管理工作;
(五)帮助协调解决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运行中的有关问题;
(六)完成管理委员会交办的其他任务。
第六条 获准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单位的主要职责:
(一)与院士专家共同制定近三年的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签订相关技术合同;
(二)负责为院士专家工作站提供必要的办公、研究和实验条件,提供研发及成果转化经费,后勤服务保障等;
(三)配合工作站办公室做好院士专家工作站的检查、评估、考核等工作;
(四)定期上报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工作运行情况;
(五)与院士专家及其团队共同申报科技计划项目,并组织实施;
(六)与院士专家及其团队共同协商解决运行中的有关问题。第七条 院士专家工作站的主要职责:
(一)为建站单位解决重大关键技术难题,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组织院士专家及其团队与建站单位研发人员开展联合攻关,获取自主知识产权,共同研发重大新产品,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
第三章 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必备条件及要求 第八条 申请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在云南省行政区域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生产经营和事业发展状况良好,有一定的经营规模;
(二)拥有专门的研发机构,研发团队结构合理,研发实力较强;
(三)与拟引进的院士专家签有3年及以上的合作协议,有明确约定的重大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或重大新产品研发的具体任务和目标、知识产权归属及受益分配等事项。
第九条 拟建站院士专家近5年来,至少有1项技术成果在国内成功转化;建站后三年内至少有1项重大技术成果可以在云南转化应用。
第四章 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建立及管理
第十条 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建立采取申报制:
(一)由符合条件的单位,与拟引进的院士专家共同向工作站办公室提出申请,并填写《云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申请书》;
(二)工作站办公室按照本办法第八条的规定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由工作站办公室推荐,并经院士专家管理委员会审定同意,获准建站,并授予“云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
第十一条 同时与多个单位开展合作的院士专家,不便在某一家单位建站的,可以以云南省应用技术研究院为依托单位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
第十二条 实行院士专家工作站运行报告制度。院士专家工作站于每年12月15日前向工作站办公室提交《云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工作总结报告》。若有影响院士专家工作站正常运行的重大事件发生,须在1周内向工作站办公室提交书面报告,工作站办公室在收到报告15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意见。
第十三条 院士专家工作站因客观原因需要进行合并、重组、撤销的,应由合作双方共同向工作站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请,报管理委员会批准。
第十四条 工作站办公室对院士专家工作站实行动态管理,院士专家工作站运行周期为三年,运行结束后组织考核,并在云南省科技厅门户网站公布考核结果。
第十五条 对合作期满、考核合格并明确还需继续运行的院士专家工作站,由建站单位和院士专家共同向工作站办公室提出申请,管理委员会按本办法有关规定重新审批。
第五章 支持及约束
第十六条 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专项经费。对经批准建立的院士专家工作站,每年分别给予60万元、30万元的经费补助,主要用于院士专家工作站条件改善、日常运作等。
第十七条 建站单位与院士专家合作的技术成果,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的,省科技厅将优先立项支持。
第十八条 省科技厅优先推荐院士专家工作站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申请国家有关科技计划,若获得科技部立项支持,省科技厅将予以一定比例的配套经费支持,按照《云南省科技厅联合支持国家项目工作流程》执行。
第十九条 对于建站单位在申请建站和运行过程中,有弄虚作假行为的,管理委员会将宣布该站停止运行,取消其三年内申报院士专家工作站及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资格。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云南省科技厅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