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镇原县企业改革金融债权保全情况的调查

时间:2019-05-12 01:01: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镇原县企业改革金融债权保全情况的调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镇原县企业改革金融债权保全情况的调查》。

第一篇:对镇原县企业改革金融债权保全情况的调查

对镇原县企业改革金融债权保全情况的调查

中国人民银行镇原县支行

李玉杰

李文睿

张武强

一、基本情况

目前,新一轮企业改制工作己全面推开,镇原县政府出台了《加快企业改制工作的实施方案》,确定了58户改制企业,其中供销系统有农副公司、生资公司、土畜产公司、干果日杂公司及20个基层供销社;商业系统有百货公司、五金公司、食品公司、饮食服务公司、山岔批发公司、糖酒批发公司、屯字批发公司、平泉批发公司、孟坝商综公司、煤碳公司、副食厂;经贸系统有嘉合啤酒有限公司、艾波瑞珂果品有限公司、造纸厂、五金厂、农机厂、砖瓦厂、针织厂、复烤厂、印刷厂;粮食系统有粮油贸易公司、粮油加工厂;计委系统有药司、物资公司、外贸公司;同时,还有城建局下辖的建筑公司、自来水公司;水利局下辖的寺马电站、民政局下辖的民政福利公司、乡镇企业局下辖的乡镇企业公司、经协委下辖的经协公司、交通局下辖的运输公司、劳动就业局下辖的劳动服务公司。

据调查统计,至11月底,这57户企业共计结欠县辖金融机构贷款8091.1万元,利息1772.1万元。其中工行贷款5094万元,利息674万元;农行贷款2342.2万元,利息689.7万元;建行贷款136万元,利息3.4万元;农村信用社贷款498.9万元,利息405万元;农发行贷款20万元。同时,还欠资产管理公司资金9151.7 万元,其中华荣公司914.8万元,长城公司8148.4万元,信达公司88.5万元。其中,欠债大户有:嘉合啤酒有限公司、造纸厂、艾波瑞珂果品有限公司,其分别欠工行贷款3180万元、1049 万元和632万元,占该行贷款总额的比例分别为47.7%、15.7%和9.4%,欠贷款利息分别为151万元、414万元和102万元;名存实亡的有:乡镇企业供销公司、物资公司、经协公司等,这些企业己不存在、但欠债额度却很大,如:乡镇企业供销公司欠农行贷款485万元,利息409万元;物资公司欠农村信用社贷款175.6万元,利息190.9万元;经协公司欠农行及信用社贷款75万元,利息45万元;资产负债率在100%以上的企业就多达35户,主要有果品厂、针织厂、副食厂、外贸公司、百货公司、五金公司、饮食服务公司、农副公司、三岔批发公司、屯字批发公司、平泉批发公司、乡镇企业公司、民政福利公司、外贸公司、食品公司以及20户基层供销社,这些企业或因产品不能适销对路,或因管理手段落后,或因设备陈旧,又无力进行技术改造等原因,经营严重亏损,依靠拖欠银行贷款苟延残喘。

二、改制方案

镇原县本次企业改制方案是以庆阳地委行署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的意见》为指导,以“动产权、转机制、变身份、增效益”为主基调,以产权制度改革和劳动人事制度改革为重点,以股份制改造、兼并、划转、合并、联营、承包、租赁、整体拍卖及整体拍卖合伙经营为主要形式,以本县实际情况为立足点而制定的,对每户改制企业以及企业改制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操作细则。如:在劳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取消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领导人的行政级别,并对产权转让企业的劳动合同制工人、征地工、劳动部门备案的计划内临时工人及未参加1995年劳动合同制改革的全民工、集体工均实行 职工身份置换,置换标准以企业净资产的多少而定,按基数加工龄进行、以每个职工2000元为基数,每年工龄加500—1000元,最高不超过3000元为标准补偿;在企业改制形式方面,制定了“一企一策,稳健推进”的办法,县企改领导小组通过资产评估、实地考察、严密论证,决定对供销系统的20户基层供销社及农副公司、生资公司、土畜产公司、干果日杂公司;商业系统的山岔批发公司、屯字批发公司、糖酒批发公司;经贸系统的果品厂、外贸公司、五金厂30户资不抵债额度大、救活无望的企业实施依法破产。对五金公司实行整体出售,对饮食服务公司实行股份民营制,对价值较高,整体拍卖不现实的百货大楼实行分楼层拍卖,合伙经营。总之,每户企业的改制方案和改制形式都是针对该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的。

三、存在问题:

(一)破产企业过多,信贷资产损失惨重。本次企业改革确定了30户破产企业,占改制企业总数的52.6%,这些企业均为负债累累,资不抵债,救活无望的企业,共计结欠金融机构贷款本息4236万元,其中贷款2984.9万元,利息1251.1万元。从破产企业的现有家底来看,既便使严格按照破产财产的受偿顺序执行抵贷财产分配,债权金融机构的贷款抵偿率也不足40%,更何况由于破产法的不完善和不健全,使得企业在破产清算操作中有意钻各种法律、法规的漏洞,明显出现了置银行贷款于不顾的势态,再加上司法机构受地方保护主义思想的影响,常常网开一面,打“擦边球”,以牺牲债权金融机构的利益为代价来照顾企业的利益,所有这些,更加剧了不规范破产的风险,使保全金融债权成 为一名空话。

(二)企业资产评估、审计工作不够抓实,存在完任务、赶进度的现象。一是专业审计人员少,审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从调查情况来看,审计小组人员主要来自人大、工商、税务、粮食等部门,在这些人员中,真正搞过审计工作的人员很少,相当一部分人员是现买现用,边学边干,这难免会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二是审计工作存在完任务,赶进度的现象。审计工作本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需要履行核查帐务、清点实物、调查取证、评估登记等一系列手续,不能操之过急,但该县为了赶进度,采取限时间、定任务的办法,在不到5天时间,就审计了16户企业,这样的进度,只能保证审计工作的进度,却难以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三是审计工作的质量不高。从调查情况来看,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较大,低值高估、高值低估等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时有发生。

(三)宣传工作不到位,职工抵触情绪较大。由于企业改制前未能就改制原因、方案、目的、以及职工与企业的劳动关系等有关问题在职工中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解释,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加之企改前拖欠的职工工资、劳保、住房公积、医疗费等问题未能得到及时解决,致使部分企业职工产生了抵触情绪,影响了企业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改制企业对落实金融债权问题缺乏具体措施。在57户改制企业中,剔除30户破产企业、2户名存实亡企业,剩下26户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不算太低,均有净资产,但从这些企业的改制方案来看,其资产包括按评估价转制后的收入全部用于置换职工身份,很少涉及银行贷款的归还问题,而政府部门对金融债权 的落实问题只是口头上承诺,未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督促企业严格落实金融债权。

四、人民银行的工作情况

近年来,人行镇原县支行一直致力于维护金融债权、消除金融风险隐患的工作。特别是新一轮企业改制工作展开以来,该行更是把打击逃废债行为,维护金融债权作为一切工作的重心,采取有效措施,坚持常抓不懈。一是建立了由辖内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参加的维权工作行长联席会议制度,针对企业改制过程中反映出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召开行长联席会议,互通信息、交流经验、统一部署,统一行动、研究对策、制定措施。二是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对维权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该行采取与政府部门勤联系、勤座谈、勤汇报的方法,积极争取政府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并就维权工作的具体措施向县政府及地区中心支行上报了专题报告。三是深入调查、摸清底数。该行组织人员对辖内与维权工作有关的各种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摸清了改制企业逃废金融债务的心理和各种表现,并采取主动出击,先发制人的办法,从源头治理逃废债行为,切实维护金融债权;四是建立逃废债企业(个人)公开曝光和联合制裁制度。大力发挥债权管理委员会的作用,建立了逃废债企业(个人)名单,对列入逃废银行债务企业(个人)名单的债务人,进行公开曝光,并由债权管理委员会通知各商业银行给予不发放新贷款、不办理结算、不提取现金的联合制裁措施。对逃废债务企业法人实行跟踪制裁,逃废债企业法人代表无论到哪里担任主要负责人,金融机构均不对其所在企业提供贷款,促使企业法人提高信用等级。

五、对策建议

依法维护金融债权,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不仅是金融部门的神圣职责,也是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共同愿望和责任,为此,建议社会各界共同关注金融债权的维护工作。

(一)政府在制定本地区、本部门企业改制的政策措施时,要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规范企业改制、维护金融债权的法律、法规和文件进行,充分吸纳金融单位参加,听取金融部门的意见和建议,把维护金融债权作为本次企业改革的中心议题,加大行政、经济检查力度,加强社会监督,督促企业规范改制行为,并将落实金融债权情况列为企业改制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来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记入企业信用档案,定期公布,使逃废债企业无生存空间。

(二)认真整改企改前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努力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企改领导小组应尽快组建富有经验、精明强干的审计队伍,对资产评估审计过程中存在问题较多的企业进行重新审计,对于债务人与审计人员内外钩结,有意隐埋、转移财产,企图逃废金融债务的行为要严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确保审计工作的严肃、客观、公平、公正。同时,要对改制企业的法人代表进行离任审计,特别是对巨额亏损、巨额贷款损失且有逃废债行为前科的改制企业的法人代表要进行全面审计,对确因法人代表个人行为造成企业巨额亏损的,要追究领导责任,对中饱私囊、收受回扣、置国家、企业及职工利益与不顾,肆意侵吞国有资产形成企业巨额亏损的企业法人代表,应移交检查机关立案调查,事实确凿的要依法从严追究其刑事责任。

(三)依法规范企业破产行为,减少信贷资产损失。一是人民法院在审理企业破产及改制案件时,要严格按照(2001)105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在审理企业破产和改制案件中,切实防止债务人逃废债务的紧急通知》的文件的有关要求,认真做好对清算组的监督和指导工作,对企业破产及贷款纠纷诉讼案件,要做到及时受理、及时审查、及时执行,抓“典型”,拨“钉子”,攻“难关”,最大限度地保护债权人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二是应积极推行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使大量的法律关系简单、事实清楚、根本无争议的金融债权可以不通过诉讼及审理,直接进入执行程序,这样可以缓解法院的压力,提高办事效率;三是对债权金融机构有较完备的破产企业贷款抵押手续的,企业拍卖、转让抵押物应优先归还金融机构贷款,不能让破产企业偿到甜头;四是司法部门应依法办事,独立公正地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力,排除来自地方行政的或个人关系的各种干拢,公正审理企业破产案件,帮助金融机构依法治贷收贷。

(四)有关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切实维护金融债权。工商部门对借款企业和担保企业在其改制及变更登记过程中,要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即凡是未落实金融债权,未得到金融部门许可的,不予办理有关手续,在进行企业注销登记时,要求企业提供债权金融机构的证明,防止企业逃废债。土管部门要加强对金融部门的配合,对于以土地抵顶贷款的,要尽快办理交割手续,协助金融机构提高不良贷款的清收效率。

(五)金融机构要加强内控和服务,明确各职能部门在纠正和打击逃废金融债务中的工作职责和要求,并把此项工作作为考 核干部的重要内容,同时,要牢固树立为经济发展服务的观念,强化金融服务意识,努力改进金融服务,积极支持企业改革和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要理顺银行和企业的关系,使银企双方在自谋利益的基层上建立一种双向选择、平等互利的市场经济关系,并要逐步实现信贷资金商品化,按市场要求来配置信贷资产,实现银企“双赢”。

五、大力整顿社会信用环境,树立诚实守信的社会道德观念。地方政府要把整治信用环境工作纳入“两个文明”建设之中。用整治社会信用环境的工作成果来考核评价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把贷款风险控制率、利息回收率纳入政府责任目标考核体系,每年与乡镇各有关部门签订责任书,并与经济工作同检查、同总结,确保整治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要通过长期开辟信用建设公益广告及利用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集中宣传诚实守信典型,把是否讲信用作为评选先进、树立典型的一个重要条件,实行一票否决。并在全县范围内深入持久地开展创建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和信用单位的活动。对在创建信用单位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县上每年组织评选表彰奖励一批,以弘扬正气,树立起诚实守信的社会道德风尚。

二○○一年十二月七日

第二篇:金融债权保全证明

金融债权保全证明

XX工程公司在我行开立基本结算账户。截止到2012年11月26日,XX工程公司在我行未办理各项信贷业务,无逾期(垫款)和欠息记录,资金结算方面无不良记录,执行结算纪律情况良好。

XXXXXXX银行 2012-11-26

第三篇:全县民营企业改革调查汇报

全县民营企业改革调查汇报

工作汇报 查阅次数:38次 发布人:范文网编辑

推荐阅读:

一、我县民营企业发展状况㈠、现有营企业概况:㈡、对我县民营企业发展现状的评价:

1、县委、县政府对我县民营企业发展高度重视。近年来,把发展民营经济纳入“353”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之一,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一、我县民营企业发展状况 ㈠、现有营企业概况:

继国务院“两个36条”及实施细则和市委、市政府加快民营经济发展“1+3”政策体系措施后,在本月初召开的全县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上,县委、县政府表彰了一大批优秀民营企业家、优秀民营企业、优秀微型企业和优秀个体工商户,并出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为民营企业大干快干开启一扇致富门。

民营经济产值达342亿

近年来,荣昌民营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从重工业仅有煤炭开采、土陶生产,轻工产品仅有夏布、折扇生产等已经发展成为机电制造、轻工建材、农副产品深加工、生物科技、电子信息等五大主导产业。

截至2011年底,我县民营企业户数达到2664户、雇工人数30191人,个体工商户达到24018户、从业人员40658人;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达到305户,产值达到342.1亿元,同比增长54.1%。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43.6亿元,占GDP的69.19%。民营经济缴纳税收13.6387亿元,占总税收入的83.4%,出口总额达到2.83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128.08%,总量居全市同类考核组第一,增幅居第三位。

多举措突破发展“瓶颈”

融资难、融资成本高,一直是困扰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

“我们积极引进股份制银行针对中小企业设计的贷款新模式,先后引入民生银行、汇丰银行、恒丰银行、浦发银行、厦门银行到我县放款,并与银行协商推出了‘联保贷’、‘统贷统还’、‘订单抵押’等17个品种。”县工商联负责人说,不到一年时间,贷款规模达到1.6亿元,惠及82个企业。除在银行系统寻求突破外,县工商联还积极引进外地担保公司,努力扩大担保规模,其中重庆中色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将在2年内为我县民营企业提供10亿元融资信用担保,合作仅1个月,就为我县近10户民营企业提供了5450万元融资信用担保。

“建立商会也是我们努力发展民营经济的途径之一。”县工商联经济部部长杨玉成介绍说,“商会是企业与政府、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企业抱团发展比单个发展经济实力更雄厚,发展更快。”据了解,目前我县共有16个镇街商会、2个行业商会,其中远觉镇商会与旅游商会将于今年8月份左右挂牌成立。此外,浙商目前在我县投资人数已经过百,投资企业达到50多家,应他们要求,浙江商会也将于今年内正式成立,这也是我县第一个外省在荣昌成立的独立商会。

民营经济迎来新一轮大发展

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宏观条件下,我县四部门均制定实施意见,为民营经济打开新一轮发展大门。

县国家税务局:从今年起,从事蔬菜**、零售民营企业销售的蔬菜免征增值税;新办微型企业2015年前免征管理、登记、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符合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条件的民营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经有关部门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民营企业,减按15%的优惠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县地方税务局:从今年起至2015年底,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含6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民营企业缴纳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困难的,经审批后可给予一定减免。

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民营公司以实物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能依法转让的财产作价出资,可延长不超过法定一年的出资期限,试行注册资本货币“零首付”;信息技术和文化创意人员可直接向创业所在地工商所申请创办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类微型企业;开通“12315”24小时咨询服务热线,为民营市场主体提供申请注册、登记、变更、年检等服务。

县商业委员会:倾力打造三大百亿级市场,交易额“十二五”末突破50亿元。推进重点边贸集镇专业市场建设,大力建设发展具有较强集聚辐射能力的盘龙生姜及夏布、清江仔猪、河包粉条等特色农产品、工业品**市场。

据了解,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到2015年占全县GDP将力争达到73.01%,民营经济产业活动单位达到4万个,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增加8万人,全县民营企业上市达到2家以上;到2017年,全县民营经济产业活动单位将达4.5万个,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将达到18万人。(蒋海粒)

㈡、对我县民营企业发展现状的评价:

1、县委、县政府对我县民营企业发展高度重视。近年来,把发展民营经济纳入“353”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之一,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支持民企发展,特别是在县财政可支配资金困难的情况下,近三年县财政已累计给民营企业兑现了各项奖励资金530万元,并挤出400万元投资创办了民营企业信用担保公司,为民企解决融资难问题。在《调查问卷》中:认为我县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较优惠的占23%,一般的占50.6%;认为政策措施已落实到位的占19.5%,部分落实到位的占65.5%;认为因党政重视原因才到来投资办企业的占35.6%。

4、民营企业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企业发展出现了新特点。以资源为依托,民营资本投资兴建的小水电和石材加工企业遍地开花。整合钨资源上大项目,吸引大型国有企业资本的投入。以城镇建设为载体,促进了我县民营建筑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带动了建材业的发展。解放思想,招商引资,打破国有资本对公益事业和市政工程的垄断经营局面,吸引了大量的民营资本投入我县教育、医疗、药品经营等公益事业领域和城镇建设、市政工程建设领域。工业园区建设,催生了一批新的民营企业,也为万顺特艺等老民营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创造了发展条件。“国退民进”不仅促进了国有、集体企业的改制工作,还裂变出了一批新的民营企业。商业企业、饮食服务企业正在向上规模、上档次方向发展,服装加工业已形成较强的发展势头。以货源组织、货物运输、仓储保管一条龙服务为特征的物流服务企业正在发展和成长,通过艰辛的培育,商贸市场的开发建设正在趋向成熟,民营资本向旅游业投资也初现倪端,茶叶、蚕桑、养猪、花卉等种养业个体专业户,有的已通过股份制扩张向企业化经营发展。

5、以中小信用担保机构为标志的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社会中介服务的机构已经开始萌生。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有所松动,房地产开发业在发展中得到了金融机构较好的信贷支持,一些经营状况较好的企业也得到了金融机构一定的信贷扶助。特别是我县几家金融机构在自身转制处理不良贷款过程中,尽可能为我县部分民营企业免、缓了部分债务,为这些企业今后的发展减轻了压力。

6、民营企业的自身素质也发生了一定变化。原有企业许多由个人独资经营转为股份制企业,特别是琴海、珠江、赣宁、绿冬、石顺等几户老企业规模扩张,资本增大,经营范围扩展,抗风险能力增强。新增企业大部分属股份制企业。承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已经造就了一批不甘贫穷,有强烈创业心、进取心、成就感的民营企业家。他们那种强烈的创业之心、立业之志,将是我县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内在动力。

二、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根据调研情况分析,我县民营企业在发展中也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是: ㈡民营企业在发展中,缺乏用科学发展观进行整体规划和战略思考。从整体来看,我县民营企业没有突出主导产业,没有发挥我县的比较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经济。特别是招商引资工作,在实际操作中尚存在急功近利问题,只求量上有突破,质上严重发育不全。如宁州工业园的开发建设,虽已引进47家企业,但至今能开工生产的没有几家,实际达产达标的一家也没有。厂房建成还未交付,老板走了,留下一堆债务的有之;开工不几天就停产的有之;企业建成后,拿不到生产许可证而不能投入生产也有之。该园建设投资大,土地成本价格高,而入园企业纳税少,回报率低。

㈢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不够优惠或执行力度不大。如我县民企用地的土地价格与周边县市比较没有多大优势,民企税费负担也不轻,之所以我县许多人带着资金到浙江温州、广东深圳等地办厂,就是因为那里的政策更优惠。我县有关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缺乏政策导向作用,如利用资源开发能够获得暴利的企业,与从事其他投资风险大获利少的企业所能得到的政策在支持、扶助力度上是相等的。政策的执行力度也不强,无监督、检查措施,靠企业多方申请讨要,且中间审批环节太多,一件好事,有的变成了一件烦人的事。有的政策条块打架,涉及部门利益时,就受到阻挡,执行不能及时到位,有的还是记的欠帐。有的政策缺乏可操作性,如工业园定为零规费区,但政府文件中并没有标明所有规费不缴纳。在招商引资政策中出现的内商、外商优惠有别,使本土企业在同行业中处于一种不平等的地位。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优惠政策的可信度。

㈣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的治理,还存在诸多深层次的问题。一是政府决策层工作效率低,责权划分不明确,在微观调节上忙碌多,民营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如有家企业的项目环境评估问题已经请示一年多了,但至今无答复。二是我们有些部门公务人员自身工作状态差,对上被动应付,对下不求不理的作风比较严重,缺乏那种主动上门服务,忠实履行自身职能,想民企所急,解民企所难的真诚服务精神,特别是有些管理部门缺乏大局意识,总强调部门规章,一触及部门利益时,往往绿色通道就被关闭。三是部门单位从自己的利益出发,随意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乱设关卡和搭车收费。如新办企业或开店铺申办营业执照,提出要社区签字,先收取“门前五包”押金,方能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年检;房管局为加强店铺管理也要签字,才能允许工商部门发证。我县个协凭借其依托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管私营企业、个体户自愿与否,都强制入会、强制收费,并搭乘工商营业执照年检之车收缴,此问题不少民营企业和政协委员都反映多年。还有一些部门借监管、验收之权向企业要赞助。四是现在许多服务工作浮在面上的多,深入企业体内的少。特别是现在从上到下都从原行政管理机构中脱胎组建了一些中介服务组织,原被取消的行政收费项目,摇身变成了中介服务收费,部门以条块规章强制企业接受其胎生组织的高价中介服务,使民企有苦难言。五是目前我县对民营企业的监管,职能多头行使,但很不到位,基本处于一种有执法监督,缺乏长效服务型管理的状况。六是没有建立规范的行业管理和行业自律。行业管理和行业自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一种主要管理模式,我县曾设立过制砖业协会、屠宰业同业工会、建筑业协会,但由于没有得到重视和推动,都已基本流产。有些由于管理不到位,协调、引导的服务工作也就往往处于被动、应付、无力状态。七是硬环境建设也未到位。如我县石英资源丰富,如因我县的输变电线路达不到开发该产业的电负荷要求,使石英开发这个每年可增加财政收入3至5千万元项目至今不能就位。

㈥民营企业自身素质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大部分企业规模小、资本结构单一,都是采用家族式或家长式的管理模式和治理机制,集责、权、利于业主一人之身,无法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与运行的要求。部分民营企业主自身素质应对不了市场经济下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缺乏科技意识、管理意识、法律意识、道德意识、奉献意识和社会意识。有的还固步自封,看不到自身的弱点,不易接受新事物。在经营上还是一些小农经济思想在支配自己的行为,在企业管理、科技进步、创产品品牌、新产品开发、规模扩张等现代企业发展要素方面动脑筋少,下苦功少,总想在机遇上找出路,在关系上做文章,在酒席上找窍门,遇到问题怨天忧人的情绪较为严重,致使企业在逆境中无法前行。特别是部分企业过分依赖政策优惠、政府扶助,自立自强、自我发展的意识不强。大部分企业都是走一步看一步,没有自身的战略思维,没有长远的计划安排,没有培养和创立结合自身实际、显示自身特色的经营理念,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没有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缺乏科学发展观。大部分企业不是用制度去规范管理,而是管理杂乱无章,管理人员很不稳定,各项企业管理基础工作都未建立,完全由业主随意而为,没有治理机制、教育机制、激励机制。员工没有形成团队意识,完全处于雇佣地位,没有积极性。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缺乏是民企的普遍现象,虽然业主也意识到这一问题,但没有自我培育人才的意识。在人才引进、人才使用上总想十全十美,一本万利,没有聚贤求人的气魄,没有努力创造一个人才生存、发展的环境,形成现在这种越是人才紧缺的企业越是无人登门的现象。民营企业职工的权益保障基本上处于一种有法未依的状况,大部分企业都没有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职工的社会保障几乎是块空白。

三、对鼓励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建议

根据国务院“36条意见”和我县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对鼓励引导和支持我县民营企业发展,我们建议:

㈠制订战略规划,实施政策引导

认真搞好我县民营企业发展战略的“十一五”规划,并制定相关的政策,进行宏观调控和引导,使我县民营企业的发展工作步入有序、科学、健康的发展轨道,提高民营企业的发展质量。政策上要坚持四个基本取向:一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消除各种体制障碍,确立民营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使各类企业能获得平等待遇,实现公平竞争;二是进一步实施大开放战略,打破垄断,突破体制、政策障碍,全方位、多领域扩大对民营经济的开放力度,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构筑更宽的平台;三是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利用政策引导,使我县民营企业在产业结构、行业布局、自身责任上与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经济实力所能、国家经济政策所允更加合拍,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更紧密结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轨道上,获得持续发展;四是要强化政策的引导力度,资源配制、信贷调控、税费减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策调控民营经济的主要手段,应充分利用这些手段来引导民营企业朝着健康、有序、合理、高效的方向发展。㈡发掘比较优势,调整产业结构

我县是个人口大县,有着丰富的劳力资源和80万人口的生活必需品消费市场;我县是个农业大县,种养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我县矿产、森林、旅游、水电、蚕桑等资源丰富,依靠这些资源的开发和深加工,可以形成产业链,形成产业群。这些都是我们发展民营企业的比较优势,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比较优势去鼓励和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为充分发挥我县的比较优势,调整我县民企的产业结构,提升民企的发展素质,建议实施有效措施,从以下十个方面鼓励引导民企发展:鼓励发展科技型民营企业,推动科技创新;鼓励各类仁人智士以个人才智和科技入股民营企业,推进民企技术进步、管理提升;鼓励各类资源深加工企业的发展,形成资源开发产业链;鼓励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鼓励日常生活食品和日用品加工业的发展,将家门口的市场做活;鼓励民营资本投资农业产业化开发,发展农、副产品加工销售企业,通过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带动农村种养业的发展;鼓励民营资本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社会事业;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和城镇公用事业领域;鼓励民企通过联营合股方式实行企业联合,在资源配置、资金扶助、服务措施上实施扶强、扶大的倾斜策略,使一些素质较好的企业尽快做强做大,成为顶梁柱;鼓励发展本土企业,给本土企业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的发展平台,使他们获得更快的发展。㈢加大扶持力度,增强企业生机。

建议对我县民营企业的扶助政策进行一次深入实际的调研,作出一些必要的调整。一是将政策扶助与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紧密结合起来,重点扶助那些社会效益好、发展前景好、创新能力强、但自身投资收益小的企业,使有限的财力扶助产业更大的鼓励推进作用;二是扶助政策要充分显示引导力度,对一些朝阳产业和社会贡献大的企业,要放水养鱼,加大扶助力度,不仅将他们扶上马,还要想法送一程;三是要加强扶助政策的公平、公正、公开力度,不能看人、看事个别立策,应将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汇编成册,公之于众,让民营企业能充分地了解和享受;四是要加强政策的可操作性和连续性,强化各项政策的监督力度和执行力度,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特别是要提高政策的诚信度和严肃性,定了的政策要兑现,立了的规矩要遵守,承诺的事情要算数,能办的事情不要拖,应负的责任不要推,不可为的事情不要讲。

㈣加强诚信建设,改变融资环境。针对我县融资难的特点,我们建议要从下列几个方面努力改变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一要积极推进信贷诚信体系和社会信用环境的建设,使诚信者得到各方面更多的支持,不守信用者及时受到必要的法律制裁,使其处于无立足之地;二是金融机构要加强信贷政策的宣传,加强民企信贷业务的指导,改进服务方式,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帮助民营企业完善信贷业务基础工作;三是民营企业自身加强企业管理,健全财务、资产、资金管理制度,真实地反映各种数据,提高自身的诚信程度,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确保金融机构的信贷安全;四是政府及各部门要积极支持和配合金融机构的信贷监管工作,依法保护金融机构的利益,在资产评估、抵押担保登记、抵押资产处置、债务追偿诉讼等诸方面予以密切配合,给予真实、可靠、快捷、有效的服务,改变上级金融机构对我县信贷诚信环境的不良印象;五是加强与外地民资、外资金融机构的联系,引进他们来我县开展金融业务,扩大民企的融资渠道;六是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以其为中介,激活民间资本,发展民间融资业务,充分利用民间资金来支持民企发展。㈤创新服务举措,建立长效机制。

要实施“两个加强”:一是加强和改善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服务,从深层次问题着手,继续整治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为推进民营企业发展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公共服务平台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并建议根据民企所需的共性服务内容,建立一个非经营性的服务中心,组织一些专业人才,为民企提供低收费性的服务。同时,要对中介服务收费进行清理,规范标准,建立市场竞争机制,解决裁判员与运动员同为一体的问题;二是加强和改进对民营企业的监管。政府应在依法行政,强化对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实施法律监督的前提下,改进对民企的管理方式,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弱化政府对民企微观、中观管理职能,推进行业协会、民间商会建设,让出治理空间,发挥行业协会的微观管理作用和商会的中观调节作用。要建立民营企业发展工作长效协调机制和定期的部门联系会议制度,改变现在民企管理职能多头行使的现状,使民企发展的引导、协调工作能落到实处,使民营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一个规范的方式来及时处理。特别是要严肃整治那种不顾大局的小团体主义,在机关部门干部中强化鼓励、支持、引导和推进民企发展的全局意识,使各部门的依法行政与建立宽松环境的矛盾在执政为民、使进全民创业的基础上高度统一。㈥加强素质建设,引导企业自强

一要引导企业清醒地明确自身定位,既要有企业意识,更要有社会意识;二要引导民营企业主提高自身素质,要扩大自己的视野,练就自己的“慧眼”,捕捉自己的发展机遇;三要引导企业主科学地制订企业发展战略。企业要想生存发展,仅靠业主个人的意志和聪明才智已经远远不够,必须要有一个具有前瞻性、符合企业实际而又遵循时代前进方向的发展战略作为经营指导;四要引导企业加强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做到惟才是举,惟贤是用,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五要引导和帮助企业提升企业管理,加快技术进步,完善企业内部治现机制,建立科学的管理方式;六要引导企业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不是去捡别人的口号,而是靠企业在自己实践中提炼出来的优良的思想作风、道德风范、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等,这是企业的品牌,与产品品牌一样是企业的一份珍贵财富,是需要加以不断完善和弘扬的。

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工作,特别是要尽快改善民企职工合法权益的保护状况,使《劳动法》等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政策和法律在民企中得到贯彻、执行。要进一步推进党、团、工会组织建设,加强民企中党、团、工会组织工作,对完善内部管理,调动员工积极性,协调企业各方关系,促进和谐建设,共同推进企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此次调研所收集反映的情况证明,我县民营经济已实实在在成长为我县经济崛起的支柱和脊梁,只要我们认真按照国务院“36条意见”中提出的四个“进一步”的要求,努力做好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的工作,我县民营企业定能获得持续健康更快的发展。

荣昌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浏览次数:1 日期:2012年2月20日 11:11

——2012年2月9日在荣昌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荣昌县人民政府县长 谢金峰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07年换届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团结带领83万人民,按照“3456”工作思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圆满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五年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五大显著变化。

——过去的五年,是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的五年。201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207.55亿元,比上年增长17.3%,是2006年的3.1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1253元,增长16.5%,是2006年的3倍;县级财政收入36.24亿元,增长20.7%,是2006年的10.9倍;工业增加值105.49亿元,增长22.6%,是2006年的4.2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42亿元,增长45%,是2006年的7.6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16亿元,增长18.1%,是2006年的2.4倍;进出口总值2.84亿美元,增长128%,是2006年的8.5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9295元,增长16.1%,是2006年的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8356元,增长23.7%,是2006年的2.4倍。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市38个区县排位较2006年前进了4—5位。

——过去的五年,是城乡品质明显提升的五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市政府正式批复荣昌为渝西川东区域中心城市。大力实施“北拓、东扩、西进、南延”城市发展战略,城市主骨架由2006年的14平方公里拓展到4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由2006年的14万人增加到26.5万人。城镇化率由2006年的33%增长到42.7%。投入13亿元,新改建镇村公路1100公里,基本实现“半小时荣昌、20分钟镇村”目标。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成功创建新农村电气化示范县。新建移动基站280个,移动通信网络实现全覆盖。淘汰关闭3家水泥厂。新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1座。建成污水处理厂8座。城镇饮用水水质明显改善。

——过去的五年,是产业发展明显加快的五年。成功争取成为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核心区,“三大体系、三大基地”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扶持发展了生猪、笋竹两大农业主导产业,一镇一品、多镇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农业特色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强化招商引资,着力打造了生物科技、机电制造、轻工建材(照明电器和水暖卫浴)、电子信息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五大主导产业,逐步形成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突出建设了老城区、北部新城“两大商圈”。重点打造中国(荣昌)畜牧产品交易市场、汇宇建材家私市场、五洲国际商贸城,不断完善水口寺、东门、民生、百安星城等农贸市场,积极扶持重百、新世纪、永辉、老百姓、苏宁、国美等连锁超市,流通体系不断完善,业态不断丰富,活力显著增强。

——过去的五年,是社会民生明显改善的五年。在全市率先实施以扶助“贫弱困”、保障“医教乐”、关爱“老妇小”为主要内容的“333”惠民工程。认真落实“民生十条”、“共富十二条”。五年来,完成民心工程41件,民生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一半以上。城乡学生免费享受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中小学校D级危房全部消除,农村小学和幼儿园学生全部免费饮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免费提供3600部亲情电话。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实现均等化。整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五大保险基本完善。初步建立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制度,建设城市廉租房2406套、12万平方米。有效解决了24万人饮水困难问题。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310万元,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56万人。

——过去的五年,是发展环境明显优化的五年。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明显。完善了政府重大决策程序规定和议事规则,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透明度进一步增强。加强行政复议,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建成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和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不断简化办事程序,取消行政审批项目146个。整合应急资源,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相继开展“作风建设年”、“优化发展环境年”和“环境提升年”等活动,机关工作作风不断改进。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市县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445件、政协提案1777件,办复率100%。加强廉政建设,累计查处违纪违法案件233件。五年来,招商签约项目1036个,实际到位资金230亿元。先后被评为“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最佳投资环境城市”。

2011年,是十五届县人民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也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一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先导,按照“3456”工作思路,努力推进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保持又好又快发展。

(一)兴工强县取得新突破。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及时调整和完善了扶持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深入开展“双百工程”活动。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03亿元,增长50%。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75.78亿元,增长47.7%。工业入库税金6.09亿元,增长18.5%。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5户,累计达到311户。万元GDP能耗下降4%。生产要素保障有力。成立了五大生产要素保障领导小组。加大电力协调力度,建成了黄金坡220千伏、吴家和荣隆35千伏变电站,全年没有出现拉闸限电。实施了张邓线天然气管道改造和城区天然气管道安装工程,快速推进城东CNG加气站和城市天然气储气站建设,生产生活供气紧张局面逐渐得到缓解。加大银企对接力度,增加银桥担保公司资本金,帮助29户中小企业融资2亿元。全面清理处置园区土地,协商解除合同5个,依法收回闲置土地1宗,调整用地1宗,优化节约用地1200余亩。园区发展势头强劲。“一区三园”实现总产值300亿元,增长55%;实现增加值80亿元,增长24%;入驻企业285家,新建成投产13家。新建标准厂房30万平方米,道路7.2公里,天然气管网5.6公里。表面处理项目有序推进,电镀加工项目成功落地。广顺工业园、杜家坝工业园初具规模,盘龙、河包、吴家、荣隆等镇街特色产业基地初步形成。招商引资成果丰硕。成功争取将荣昌工业园区确定为全市第11个IT产业配套基地。招商引资签约90亿元,实际到位77亿元,增长73%。五大主导产业签约项目106个,实际到位66亿元。引进上亿元的项目20个,其中10亿元以上的项目1个。新项目投资强度每亩超过270万元,土地利用率、产出率和园区产能不断提高。

今年,我们要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强兴工业,突出抓好五大主导产业。

夯实工业基础。围绕“一区三园多点”工业发展格局,进一步强化工业园区承接产业功能,加大水、电、气、用工、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和协调力度。出台园区企业人力资源保障优惠政策。积极推进武城110千伏变电站和安富片区电网改造。完成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表面处理、物流工业园、园区道路及标准厂房建设步伐。新建6公里园区道路及2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平整土地1500亩。突出五大主导产业。全力落实“1555”工业发展举措,着力打造生物科技、机电制造、轻工建材(照明电器和水暖卫浴)、电子信息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五大主导产业,努力建设千亿级承接沿江产业转移示范区。用好用活1000万元工业发展基金,重点扶持一批成长型企业。确保工业总产值增长30%。强化招商引资。充分发挥五大主导产业领导小组作用,坚持“招大商、大招商”,重点围绕五大主导产业及其产业链招商,形成产业集聚效益和联动效应。完成招商引资新签项目40个以上,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2个,10亿元以上项目1个。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认真策划、包装、申报项目,积极争取上级资金,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做大做强现有工业企业。全年新开工项目100个,实现工业投资100亿元。

重庆荣昌工业园区是重庆市首批批准的16个市级特色工业园区之一,是被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规划面积25.5平方公里,现已建成11平方公里,已入驻企业近250家,建成投产企业近200家,是荣昌工业经济的核心增长极。

上海铭源集团、广东雷士照明集团、广东地中海卫浴、美国嘉吉公司农标普瑞纳、重庆力帆摩托车制造公司、重庆华森制药公司、华西希望集团、安徽华泰集团、四川巨星农牧集团、浙江汇宇集团、四川铁骑力士集团等世界500强和国内民营企业500强的企业已入驻园区,初步形成了以生物医药(兽药)、饲料、机电、照明电器、水暖卫浴、食品加工为支柱产业的工业体系及产业集群。

杨庆育: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重庆直辖以来,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不错:2011年,全市非公经济占GDP的比重为61.7%,在25个有统计数据的省区市中居第4位,其中民营经济占GDP的48.9%,也位居全国前列。《意见》中有一段话描述民营经济的作用:它是全市经济生力军、改革开放助推器、扩大就业主渠道、优化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力量、社会和谐建设者。

但与民营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民营经济还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增加值占比高但绝对量小,规模还不到浙江的1/3,广东的1/5;数量多但竞争力不强,主要集中在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的传统行业,总体竞争力偏弱;小企业多,大企业、大品牌少;汽摩、餐饮、房地产等“老面孔”多,新行业、新企业涌现少。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组成中最有活力的部分,充分调动民营经济的积极性,使其发挥更大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

重庆日报:重庆即将迎来直辖15周年生日,市政府在此时出台《意见》,有什么特殊考虑?对于重庆下阶段的发展有怎样的战略指导?

杨庆育:市政府出台《意见》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方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另一方面是基于重庆自身发展的需要。

从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和十七大报告可以看出,非公有制经济(民营和三资)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到成为“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两个“毫不动摇”,表明其重要性和地位一直在不断提升。2005年国务院出台“非公36条”,2010年再次出台“新36条”,并要求有关部委出台实施细则。目前,国家部委相继出台了17个配套文件和实施办法,多个省市也出台了落实“新36条”的相关细则鼓励和引导当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从我市的情况看,民营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从税收、出口、就业以及企业“走出去”各方面看,民营经济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进一步充分调动民营经济的积极性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重庆及时出台《意见》,正是顺应大势,让重庆民企赶上全国民营经济竞相发展的热潮。

另一方面,直辖15年的重庆,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期,近几个月来,我市通过与央企的战略合作,国有经济将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以笔电基地建设为契机,全市利用外资也会有一个快速的增长;因此,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有利于构建国资、民资、三资“三足鼎立”协调推动重庆科学发展的新格局,这是重庆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

根据大量调研掌握的情况,《意见》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政策措施,实实在在地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

重庆日报:《意见》出台经历了哪些过程?

杨庆育:遵照张德江书记的指示,今年3月底,市政府责成市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局、金融办、工商联等多个部门集中力量研究《意见》,起草班子打破常规,首先赴浙江广东等地进行调查研究,借鉴他山之石;认真听取处于一线的民营企业家的意见,掌握基层情况;市领导带队赴永川、荣昌等区县调研民营经济的发展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市委统战部、市发展改革委、市工商联等主持了多次民营经济发展座谈会,面对面听取100多家民营企业意见。初步成稿后,市政府领导又组织了多次讨论,并向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作了专门的汇报。从3月底到文件出台的60多天里,文件形成30余个版本,基本上2-3天修改一稿。

重庆日报:《意见》将从哪些方面推动民营经济的发展?

杨庆育:在调研的基础上,最终出台的《意见》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政策措施——扩大投资领域、放宽经营条件、创新金融服务、加强财政支持、改善发展环境。

这些政策中,有的是“照搬”国家政策和直接借鉴一些省对民营经济的扶持政策,有的则是创造性地贯彻国家政策和创新借鉴其他省市的政策。比如“照搬”的有国家“新36条”提出的开放电信市场、今年国发14号文件提出的面向小微企业的采购项目不低于预算总额的18%等。我们创新的政策则包括“新36条”提出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油气勘探开发领域,《意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支持投资煤炭、页岩气开发等领域,另外,国发14号文提出适当放宽小额贷款公司单一投资者持股比例限制,《意见》也把上限提高到了50%,高于国家政策的标准。沿海省市提出的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经短期研究,《意见》就直接取消了15项,还将取消一批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

将《意见》中的政策用好用活用足需要多方面的积极性。一是政府“有形之手”要引导和扶持;二是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三是作为市场主体,企业自身要学习和研究政策,把握好政策机遇

重庆日报:《意见》中的政策有哪些针对性和亮点?

杨庆育:针对性主要有三方面:金融、财政和税费政策。比如金融方面,《意见》规范了银行收费,严格限制收费项目,还放宽了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限制,从两家银行扩大到多家银行。财政的支持力度也很大,《意见》明确表示,财政将设立每年20亿元的专项资金,在市级财政专项资金中对民营经济的支持规模最大。民营企业上市、技术改造、有订单的流动资金贷款贴息以及“走出去”发展等,都可以申请补贴,财政将通过减免、补助和奖励等方式进行支持。此外,《意见》将税收补贴政策覆盖到“十二五”期间新办的鼓励类民营企业,自登记之日起两年内享受与其缴纳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和营业税地方留成部分等额的财政补贴,税交得越多,财政补贴就越多,这也是一条“放水养鱼”的政策。

重庆日报:重庆从2003年开始,陆续出台了《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非公有制经济中长期规划》,今年又出台《意见》。如何保障这些政策都得到有效的落实?

杨庆育:这需要发挥好多个积极性:一是政府部门要落实好《意见》的各项规定,市政府将把政策分解到有关部门,使企业能够对接政策;同时通过投诉机制、查访机制、追责机制来督促政府有关部门落实。二是全社会要形成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共识和合力,要大力宣传发展民营经济的方针政策,要营造民营经济发展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要努力倡导尊重创业、尊重劳动的风尚。三是民营企业自身要学习和研究政策,与时俱进地把握好机遇,将现有的政策用好用活用足。比如我国做得比较强的大型民营企业,都设置了专门的政策研究机构,我市的民营企业在这方面也应该努力,通过多个积极性的合力,使企业吃透政策、用好政策、得到实惠,让政策发挥最大的效益。记者 郭晓静

第四篇:广东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情况调查

广东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情况调查

广东省工商业联合会

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它既满足了民营企业低成本扩张,为自身的发展奠定物质、人员等基础,又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国有企业的经营不善,包袱沉重,资金短缺等问题,盘活了国有存量资本,同时还吸纳了大量的原国有企业职工转岗就业,为社会的稳定做出巨大的贡献。近几年来,我省民营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紧紧抓住形势发展变化所带来的机遇,通过收购、参股、租赁、兼并以及吸纳下岗工人等形式,积极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走出企业发展的新路子。

一、成功的经验

1、妥善解决国有企业遗留的问题 民营企业参与改革的国有企业一般都经营困难,效益不佳,包袱沉重,资金短缺,甚至资不抵债,遗留问题很多。理顺划清债权债务关系,妥善处理原有职工安置等问题是改革的关键。汕头大印象集团在参与汕头酿酒厂产权改革过程中,首先就为汕头酿酒厂偿还了历年拖欠的各种债务,对该厂职工基本实行全员安置,吸纳了原厂近80%的下岗职工再就业,使企业避免了各方面的干扰,轻装上阵,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引入先进的管理机制 管理是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的最基本手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管理出效益”。海南省海口饲料厂原是由海南省粮食厅属下的国有企业,1995年建成投产,总投资1000万元,年生产能力10万吨。但由于效益不佳,管理松懈,年年亏损,濒临倒闭。广东恒兴集团收购该厂后,进行了资产重组改造,并进行了一系列结构调整,从管理上狠下工夫,制定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行恒兴管理模式,很快使生产经营走上正轨。短短几年里,该厂的生产能力比原来提高了60%,年产配合饲料18万吨,创税利8000多万元。

3、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注重产品研发和质量提升 韶关市劲力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是通过租赁韶关市机械厂发展起来的。该公司在进行一系列体制改革的同时,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技术革新,设备改造,并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促使产品上水平、上档次,很快打开销路,使企业生产经营进入良性发展轨道。2002年实现税利600多万元,不仅保证了职工的工资、社保、医保按时发放和缴纳,还偿还了原机械厂100多万元的债务。潮州市金汉集团在兼并了广东电气控制设备厂后,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引进技术设备,研发了当前全国电网改造需要的10多项技术,先后在深圳地铁、广州白云机场、苏丹电站等10多个项目中中标,使企业第一年就出效益。2002年销售额达到6000多万元,相当于兼并前电控厂历史最好销售额的3倍多。

二、存在问题

1、思想观念滞后,影响改革的进行 现在社会上仍普遍存在着惧怕民营企业收购、兼并国有企业的思想。国有企业职工怕失去国家对企业、职工承担无限责任的“铁饭碗”;领导怕担负前人置业,后人败家的责任;主管部门怕国有资产流失。因而使改革不能大胆推进。

2、政策落实不到位 各地政府虽出台了一些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但在执行过程中,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办证审批、贷款等方面仍受诸多限制,存在办证难、立项难、交费多等问题,影响了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的积极性。

3、存在“拉郎配”和卸包袱的现象 参与改革转制的国有企业多是长期亏损,资不抵债,工人待业,濒临倒闭的贫困企业,成为当地政府的包袱。为了卸掉这些包袱,有些地方领导不辞辛劳,物色对象,在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间牵线搭桥,一旦双方同意,即在未理清债权债务的情况下,匆匆宣布改制,给企业留下后遗症。当企业开始运转,有了效益后,原来的债权人则找到民营企业主追债,甚至起诉到法院。严重影响了民营企业的正常经营,也影响了投资者参与改革转制的信心。

4、原国有企业职工安置难 在被收购的企业中,因原国有企业职工工龄一次性买断后解除劳动合同,再按不同类别重新安置,对改制后的企业干扰较少。但在租赁和承包的企业中,原国有企业职工则难以处置和安排。因原国有企业职工享受全民合同制职工待遇,在民营企业租赁或承包后,原企业并没有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有些人因此不承认自己是民营股份制企业的职工,甚至个别人还说:要给共产党当工人,不给老板当工仔、不服从管理的情况经常出现,使改制后的企业无法正常经营。

5、贷款难 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的民营企业,大部分是靠自筹资金运作,在支付了这种或那种的费用后,投入生产的后续资金出现短缺,此时向银行贷款却相当困难。不少民营企业家在投入巨额资金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后,却未能从银行贷到一分钱。有的银行还要求先偿还原国有企业的债务。这样,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后续经营,束缚了转制企业的上规模、上档次,有的甚至失去了发展的机遇。

三、几点建议

1、继续完善和落实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的各项政策。在全部承担债务的情况下,民营企业可以享受企业内部职工购买的同等优惠,以鼓励民营企业一次性购买国有企业产权;在民营企业承担全部债务的情况下,对资不抵债或资债相当的企业,实施“零兼并”;对安置原企业职工的,可享受安置下岗职工的有关优惠政策;经银行评定取得优秀信用等级或确认为有较强实力的民营企业收购国有企业,或以其他形式进行产权交易的,民营企业在贷款方面应享受和国有企业一样的待遇,等等。

2、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国有经济在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的步伐,为民营企业的发展腾出更大的空间,使国企改革和民营企业的发展互相促进。

3、加强组织领导,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化,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必然更多,政府应加强此方面的领导,防止政出多门,互相争权或扯皮,防止“三乱”现象的出现,切实维护投资者的利益。

4、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产权交易体系,使产权交易公开、公正、公平地进行。做好资产评估、清算、交易和鉴证等方面的服务工作。

第五篇:关于全县粮食企业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尽快实事求是地推进“两个置换”--关于全县粮食企业改革的调查与思考7月14日至8月15日,由县委办、县政府办牵头组织有关部门的同志组成的联合调研组,深入全县15家粮食企业和县直有关部门,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实地查看、填表格等方式,对粮食系统的人员、资产、库存、债务等情况进行了比较全面周密的调查,并对粮食企业改革的紧迫性、可行性、稳定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一、基本情况 全县现有粮食企业15家,其中购销企业11家(10个中心粮站和1个粮食储备库,即桃花江、牛潭河、浮邱山、修山、三堂街、鸬鹚渡、马迹塘、武潭、石牛江、灰山港中心粮站和桃花江国家粮食储备库)、附营企业4家(灰山港米厂、城关米厂、县粮贸公司、县饲料厂,后三家已进入破产程序);粮食系统共有干职工1816人(在职1484人、离退休332人),其中各企业共有职工1741人(在职1437人、离退休304人)、局机关共有干职工75人(在职47人、离退休28人);有粮食点库52个,仓容12万吨;截止到2003年6月底,粮权属县政府的帐面库存粮食4.4万吨,其中陈粮(可食用)2.8万吨、陈化粮(不可食用、工业用粮)1.6万吨,实际库存约为3.4—3.7万吨;全系统帐面总资产29292.5万元,总负债32336.8万元,负债率为110.4%;固定资产帐面净值4215万元,评估价总现值11644万元,其中抵押给县农发行的资产5651万元;1998年6月至2003年6月全系统累计新亏损5712万元,1998年5月底以前亏损16384万元。

二、粮改刻不容缓

(一)从国家宏观政策与全国改革形势来看,粮改刻不容缓。“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安谷则昌,绝谷则危”,粮食作为事关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其生产与流通历来为我党所重视。由于粮食的总供给不足,从1953年至1984年实行的是统购统销政策与国家垄断经营制度。1985年初,国家宣布取消统购,实行合同定购。1986年实行购销双轨制,并对粮食购销体制改革进行试点。1990年国家建立粮食专项储备制度,1994年又建立了中央和省两级粮食市场风险基金,加上地方粮食储备体系也逐步形成,国家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大大增强。1996年,全国粮食突破5万亿吨大关,粮食出现阶段性与结构性过剩,从此粮食由过去的特殊商品变成一般性商品,粮食行业的垄断地位不断受到市场化与社会化的猛烈冲击。由于库存的大幅度增加而引起的财政补贴亦大幅度增加,一度达到了中央财政的四分之一,可以说是不堪其重负,改革是唯一出路。1996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发出《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发〔1996〕16号),1998年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系统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1998〕15号),推出了“三项政策、一项改革”的举措,其主要内容就是“保护价收购粮食、顺价销售、收购资金封闭运行、加强企业自身改革”。在“三项政策”中,关键的是顺价销售能否成功实现,而市场经济是以效益为前提的,保护价虽保障了农民利益,但当保护价高于市场价时,顺价销售无法实现,由此产生了两种不良后果:一是粮食购销价差的巨额亏损再一次成为国家财政的沉重包袱;二是粮食购销企业躺在国家政策性补贴上吃大锅饭,不愿面对市场,不具备竞争能力,形成了“职工靠企业,企业吃政府”的不正常现象。因此,国务院相继发出国发〔1999〕11号、20号、〔2000〕12号、〔2001〕28号等一系列文件,要求各地加快粮食企业改革。特别是国发〔2001〕28号《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改革的总目标是建立完善的粮食储备体系与粮食市场体系,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围绕此目标,国家先后在湖北、湖南、河南、吉林等产粮区开展以“两放开,一调整”为内容的补贴改革,即放开粮食收购价格、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将保护价中的间接补贴转为向出售优质农产品的农民进行直接补贴。“直补”的实质就是购与销都以市场说了算,在刺激农民调整产品结构的同时,国家力图将粮食企业逼入市场。近年来,上海市合并78家粮食企业,将7000万元国有资产民营化,重组后的优质企业吸引资金1.7亿元;2002年山东吸引资金11亿元专门进行出口粮油贸易;自湘政发〔2002〕5号、湘政办发〔2002〕37号文件下发后,全省有40个县市进行了粮食企业改革,699家企业被改制改组,分流7.3万人,涌现出了长沙凯雪、盛湘米业、衡阳金雁等一批上规模有品牌有产销网络的产业化集团。据国务院有关专家预测,明年我国将全面放开粮食市场。面对风起云涌的改革大潮与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我县国有粮企如不奋起直追,必将被淘汰出局。

(二)从我县粮食企业实际情况来看,粮改刻不容缓。据调查情况来看,15家粮食企业前景堪忧,主要存在着三大困难:一是实力小,难以打出品牌。15家企业用于经营的资产主要是仓库与门店,现值4546万元。由于每个企业都是独立的法人实体,平均经营性资产不过300余万元。在粮食部门提出的“桃花米业”、“修山面业”、“康佳宝”三大品牌中,“康佳宝”为原饲料厂的快餐米粉名称,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从未进行过批量生产,饲料厂从1995年起陷入瘫痪,资产负债率达500%,于去年8月获准申请破产;“修山面业”为修山的私营业主所有,根本与粮食企业无关;“桃花米业”由城关米厂的7名职工出资50万元组成的“桃花米业有限公司”而来,虽具经营活力,但规模较小,品牌非国企所有。二是人员多,收支矛盾突出。15家企业共有在职职工1437人,月工资总额为76.5万元,每月应缴社保金21.3万元,仅每年的工资与社保就需1175万元。而每年的收入主要是政策性补贴、少量的门店收入和微量的经营性收入,共计600万元左右。为解决这一矛盾,4家附营企业只有几个留守人员,其余发给每月50元不等的生活费(饲料厂什么也没有)后自谋生路;11家购销企业1275名在职职工仅2

52人上岗,下岗人员按粮食局制定的标准每月发给20—200元左右的生活费。即使如此,企业的收支矛盾依然突出,如财务状况较好的桃花江中心粮站共有干职工244人,其中在职199人、离退休人员45人。在职人员中,上岗者39人、分流者132人、内退20人、拿50%工资者8人,每年社保、工 资及其他费用共需104万元,而收入仅26万元,财务状况之差可见一斑。三是债务重,经营举步维艰。全系统2003年6月末帐面总资产29292.5万元,其中:货币资金(现金、银行存款)158万元、固定资产净值4215万元(经国土、房产部门评估作价,总现值为11644.6万元)、库存粮食5028万元、应收补贴款13676万元(其中98年审计认定挂帐补贴13078万元)、往来款项1478万元(其中个人欠款143.6万元)、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2452万元、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204万元、待摊费用583万元、在建工程182万元;全系统2003年6月底帐面总负债达32336.8万元,其中:银行贷款26592万元,包括农发行提供贷款24484万元(中央挂帐贷款13297万元、中央储备贷款1622万元、建仓贷款640万元、保护价贷款4705万元、非保护价贷款354万元、费用贷款225万元、自营消化挂帐贷款462万元、损失损耗占贷48万元、附营业务占贷1494万元、挤占挪用占贷218万元、陈化粮价差占贷663万元、陈粮价差占贷758万元)和农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提供贷款2100万元(浮邱山217万元、储备库粮贸站660万元、城关米厂196万元、饲料厂306万元、粮贸公司207万元、局机关383万元),以及应付(其他应付)帐款5330万元。资产负债率达110.4%。同时,县财政负担的粮食亏损及补贴包袱重,其中:①92年4月—98年5月审计认定挂帐13078万元(其中由县财政负责消化的挂帐本金为8598.7万元,按上级政策规定,自2004年起在10年内消化完),贴息总额为756万元(99年负担贴息10%计52万元、2000年负担贴息20%计101万元、2001年负担贴息30%计151万元、2002年负担贴息40%计201万元、2003年负担贴息50%计251万元);②98年6月——2003年6月,我县粮食企业累计亏损5863万元,目前因国务院、省政府对这一阶段的亏损暂未部署审计检查与界定,故县财政应负担多少亏损尚不得而知;③2003年我县粮食风险基金包干总额中,由县财政负担18%部分计91.4万元(包干期一般为三年一定,第一轮包干县财政已负担276万元);④粮食下放补贴(扶持性补贴)每年为137.5万元,其中粮食行政事业单位经费43万元、离退休人员经费94.5万元;⑤由县财政承诺挂帐的陈化粮销售价差926万元、陈粮销售价差686万元(目前实际承诺1442万元);⑥需县财政支付的等量对冲粮食价差70万元;⑦需县财政支付的粮食促销奖励98万元;⑧据初步估算,仅粮食短库原因及实行粮改后因买断粮权而带来的潜在亏损近3000万元。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亏损?一方面是机制太呆板。在粮食市场一步步放开的同时,企业购进、卖出粮食都由上级下达计划,还是一种典型的计划经济模式,比方说市场粮价存在着起落的时间差,正常的做法应是低价时购进、高价时抛出,但由于企业没有购销自主权,上级下达的计划又错过了销售旺季,出现了销售任务经常完不成的现象。有的企业为了完成任务,在2月份粮价较好时卖出,作为5月份销售任务完成,这种作法却被严厉禁止,鸬鹚渡粮站遭工商、公安等部门的处罚就是一例。另一方面是缺少资金。在沉重的债务压力下,企业不可能有充足的资金来进行购销,只得求助于农发行。即使农发行爽快地给予贷款,但农发行的资金要封闭运行,实行库贷挂钩,销多少货就要还多少贷,加上购销利微,扣除利息、运输、损耗等费用后所剩无几,有的甚至是赔钱赚吆喝,所以出现了企业对经营不感兴趣的怪现象。有的企业为了面子上过得去,总是汇报一年产生了多少经营利润,但知情者嗤之以鼻:“那是哄上级开心的!”综前所述,我县粮食企业照目前这种状况拖下去,必死无疑,如趁现在还有部分资产,进行彻底改革,则尚存一线生机。许多企业干职工已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的改革要求非常迫切,一致的心声就是改革宜快不宜慢。

(三)从保护库存与国有资产来看,粮改刻不容缓。企业效益低下,为了生存,为了干职工最起码的生活费,不得不将手伸向库存粮食。至2003年6月,粮权为县政府所有的保护价帐面库存粮食4.4万吨,其中陈粮2.8万吨、陈化粮1.6万吨。这次调查发现,除三堂街、鸬鹚渡等少数粮站外,大部分粮站存在偷卖库存粮食现象。为了应付县农发行每月的例行查库,企业可做两套什物帐,给你看的那套帐什么问题也没有,到仓里去看的话,单凭肉眼无法判断这仓谷是500万斤还是300万斤。对粮食行业这一公开的秘密,有的企业负责人遮遮掩掩,有的则干脆告诉调研组:“我总不能个人带钱来给职工发工资、给公家办事吧?”事后再次核实时也直言不讳地承认:“这是无奈之举。”尽管查得很厉害,但从2002年3月至2003年6月县农发行就发现了7起偷卖粮食事件,偷卖数量约3000吨。而未发现的应远远高于农发行的预计,累计亏空库存可能在7000—10000吨之间,所以现在的全县实际库存应只有3.4—3.7万吨。对偷卖行为可定性为“法无可迶而情有可原”。对企业资产,大张旗鼓进行变卖的还较少,不过有的干职工已放风说,粮食卖完后几下子就可将企业资产掏空,因而从保护国有资产出发,改革宜早不宜迟。

三、粮改有关的政策法规 粮改的核心是“人员置换身份,企业置换产权”,必然涉及劳动关系解除、经济补偿、社保与医保、“三条保障线”等多方面的政策、法规。

(一)劳动关系解除 劳动关系解除有约定解除与法定解除两种。按照《劳动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解除关系即为约定解除。对法定解除《劳动法》有三条规定:

1、《劳动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2)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4)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2、《劳动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应当提前三十日用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1)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2)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3)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3、《劳动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应当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可以裁减人员。《劳动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单方解除劳动合同:(1)患职业病或者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2)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3)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按上述规定,我县粮食企业可以通过“法定解除”方式与职工终止劳动关系。全县粮食企业可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有1347人,其中暂缓解除者69人。这69人含“三期”妇女29人,重病、职业病和住院职工40人(此40人病症均未经有关部门鉴定,尚不能列为不可解除关系者,但粮改前应对此40人可否解除劳动关系作出结论),69人的解除缓冲期为6个月。各企业55岁以上的男职工与45岁以上的女职工共有90人,按规定不能解除劳动关系,由各企业负担社保与生活费至退休时止。

(二)经济补偿 用人单位依据《劳动法》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经济补偿。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规定,对劳动者的经济补偿金,由用人单位一次性发给。其补偿标准是:

1、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费,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约定解除)

2、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按其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同时还应发给不低于六个月工资的医疗补助费。患重病和绝症的还应增加医疗补助费,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百分之五十,患绝症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百分之百。(●法定解除)

3、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时间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法定解除)

4、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必须裁减人员的,用人单位按被裁减人员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支付经济补偿金。在本单位工作的时间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法定解除)经济补偿金的工资计算标准可按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合同前十二个月的月平均工资(据调查,2002年益阳市国有企业人平月工资673元,桃江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均月工资765元,全县地方企业在岗职工人平月工资547元,全县地方企业在职职工人平月工资251元,全县粮食企业在职职工人平理论月工资532元)。另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精神(中发〔2002〕12号)和我省《关于规范企业经济性裁减人员的实施意见》(湘劳社发〔2000〕188号)及益劳社发〔2002〕66号文件规定:“裁减人员属1986年以前参加工作,本人申请自谋职业的,可支付一次性安置费,具体支付时应体现工龄差别。一次性安置费标准:每满一年工龄计发相当于1个月企业所在地区上社会平均月工资的安置费,但最多不超过36个月。”(●法定解除,据调查,除90名内退人员外,各粮食企业可领取安置费的职工为454人,总工龄为11336年)

(三)社会保险

1、缴费对象与标准: ①国务院《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国务院1999年1月22日第259号令)和其他有关规定,基本养老保险费征缴范围是: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其缴费比例为:职工个人为本人上月平均工资的8%;单位为职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之和的20%。②按湘劳社险〔2001〕95号、湘劳社发〔2002〕68号文件规定,自谋职业者(含个体工商户)“其缴费基数为本人上月平均工资收入,但最高不超过当地上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最低不低于当地上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无法确定月平均工资收入的,以当地上职工月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缴费比例为基数的21%。” ③按照国发〔2000〕8号《关于切实做好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及湘政发〔2000〕15号、益政发〔2000〕18号文件规定:“除参保特困企业外,所有参保企业必须按时足额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由政府认定的特困企业及其职工,必须先按缴费基数的11%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其余暂时挂欠,待企业效

益好转好或资产变现时再予补缴。”

2、社保关系接续 根据《破产法》及湘劳社发〔2002〕188号等文件规定,企业在破产、改制时必须为职工缴足至宣告破产或解除劳动关系当月的社保费,并可为职工预交一定年限的社保费。“被裁减人员离开企业时,其过去的社会保险缴费年限和个人账户继续保留。由单位招用再就业的,新的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应按规定继续缴纳社会保险费;自谋职业的,可以按照个体工商户参保办法参加社会保险。继续参加社会保险并按规定缴费的,其前后缴费年限合并计算。”“凡预缴了养老保险费的人员,如被新且建单位或其他企业招聘,除个人应缴部分外,其他该由单位或企业(主)缴纳的部分,应如数按月退给本人。” 未继续参加养老保险中断缴费的,“①1996年1月1日前参加工作的,则将按湘劳〔1996〕336号文件规定,每少缴一年,核减视同缴费工龄的20%(原投保合同制工人除外)。②1996年元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的,按湘政发〔1997〕43号文件规定执行,即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以上的职工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者,如不继续缴纳养老保险费,将中止其养老保险关系,本人退休后,不享受基础养老金待遇,其个人帐户储存额一次性退给本人。”

3、离退休人员人均预期10年余命金 按照国发〔2000〕8号、湘政发〔2000〕15号、益政发〔2000〕18号规定:“国有企业在破产过程中,出售国有资产的所得收入,原则上必须为该企业离退休人员预留10年的基本养老金。”湘劳社发〔2003〕142号文件规定:“企业实施破产关闭和改制重组,必须为其已离退休人员留足人均预期10年余命计算的基本养老金,并一次性拨付给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凡未按上述规定留足有关费用而形成的缺口,不得列入当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所需费用由批准关闭破产方案的同级政府负责。”

(四)医疗保险 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和《湖南省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施意见》(湘政发〔1999〕15号),我市出台了《益阳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施办法》(益政发〔1999〕13号),该《办法》第十三条规定:“企业破产或拍卖清算时,首先应留足在职职工当年和退休人员以后10年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在职职工只能享受当年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退休人员按规定终生享受。”2003年6月30日出台的湘劳社发〔2003〕142号文件规定:“企业实施关闭破产和改制重组,必须为其已离退休人员留足按本企业在职工工资总额6%计算10年的基本医疗保险费。” 我县医保从1997年开始,2001年出台《桃江县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施办法》(桃政发〔2001〕2号),一直是按“谁交费谁享受,当年交当年享受,不交费不享受”的原则进行的,至2003年7月全县共有203个单位26336人参保,但所有粮食企业从未参保,如按湘劳社发〔2003〕142号文件标准,粮食企业应为304名离退休人员缴纳550.44万元医保金。

(五)“三条保障线” 国企下岗职工进入由中心足额发放基本生活费、进中心协议期满(3年)后尚未实现就业的按规定领取失业保险金、领取失业保险金24个月后进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领取最低生活保障费,此即“三条保障线”。由于对第一条保障线现今不再办理,粮企职工涉及的主要是失业保险与低保。

1、失业保险 1999年1月,国务院以第258号令形式颁布了《失业保险条例》;2001年3月省政府以第144号令形式颁布了《湖南省实施〈失业保险条例〉办法》,对失业保险的享受条件、享受时间、享受标准等内容作出了明确规定。①享受条件主要是三个。一是足额缴纳了失业保险费。缴纳标准为职工月工资总额的3%,其中2%由单位负担,1%由个人负担。二是与单位解除了劳动关系。三是未领取安置费。据湘劳社发〔2002〕188号文件规定,领取一次性安置费的人员不享受失业保险待遇。②享受时间与缴费时间挂钩。缴费时间满一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时间为4个月,以后每增加一年缴费时间则增加2个月领取时间,但最长不超过24个月领取时间(折合11年缴费时间)。③享受标准为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我县的标准为每人每月180元。至2003年7月我县参保企业183个,参保人数(不含粮企)22944人,滚动结余643万元。各粮食企业历年共缴失业保险费23万元,至今欠缴133.4万元,按规定应收滞纳金325万元。据一般情况来看,失业保险缴纳难度较大。一是企业无力交。各企业负债累累,运转艰难,再拿出458.4.万元交失业保险可以说是难上加难。二是企业不愿交。一方面从理论上看,享受失业保险人员应是40岁以上者。各粮企企业40岁以上者为437人,除90名内退人员外,尚有347人,如果享受失业保险的为200人,扣除每人每年60元的手续费后,应发放失业保险费84万元(按24个月计);如果享受失业保险的为300人,应发放失业保险费126万元。即使不收滞纳金,各企业应缴133.3万元,各企业不会很热心。另一方面,从实际情况看,按规定领取了安置费的454人不能享受失业保险,而40岁以上者都包括在这454人之内。最后结果是,失业保险交了,但能享受的人廖廖无几。三是职工不愿享受。据测算,职工个人最多可享受失业保险4200元,最少可得安置费9900元,职工会主动要求领取安置费而非失业保险。综上所述,失业保险以不缴纳为宜。

2、低保 1997年,国务院相继发布了《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国发〔1997〕29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国务院第271号令),明确低保原则是应保尽保。至2002年底我县有9360户、14135人加入低保,发放低保补助374万元。我县低保标准为120元,即家庭人平纯收入低于此数时,由民政部门补足缺口,全县补助标准为人平每月26元。目前,各粮食企业共有128户、216人纳入低保。

四、对粮食局《方案》的分析近几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县粮食局以加快发展为主题,大

命金。理由有三:①根据市委、市政府《决定》,是否缴纳余命金可由县粮改领导小组自行决定;②缴纳余命金容易引发不稳定事件,我县粮食企业较困难,部分企业连在职职工的社保都交不起,要为离退休人员交10年余命金是不太可能的,就实际而言,可变现资产交不起余命金,如强行缴纳必然减少在职人员的补偿,1437名在职职工会群起反对。二是将交给医保所的医保金打折转成职工的医药费补贴,实际上是将医保金直接发给个人,减少改革阻力。三是增加了职工的7.5年社保,即企业为职工交纳了15年社保。此方案优点:①有一定的预留空间,具可行性。②稳定性强,重点考虑了在职职工利益。弊端:预留空间不大,将影响实际操作,尤其是资产调剂方面有一定阻力。

4、第四种方案,按60%的变现率,以资产代缴部分社保(变现资金3596万元)。暂定社保现金缴纳部分为11%,资产替代部分为9%。①解除者工龄补偿:1151万元; ②解除者安置费:623万元; ③解除者7.5年社保:1347×550×12月×7.5年×11%=733万元; ④内退人员社保金:314年×550×12月×11%=22.8万元;内退人员生活费:113万元; ⑤在职人员医药费补贴:143.7万元; ⑥欠缴社保金:170.38万元; ⑦变现费用:5%,计180万元。以上7项共计3136.88万元。此方案中由资产替代的社保为618万元,替代资产先从未抵押资产开始,如不足,则需与农发行协商动用一部分抵押资产,抵押部分的债务暂挂。优点:①整体成本小于变现数,有可行性;②对在职职工的利益照顾较多,方案的稳定性很大;③有460万元的预留空间,容许有7.6%的资产变现意外或成本提高意外,可操作性较强。如实际情况无大的意外发生,则预留资金的未用完部分应补入社保的9%,有多少补多少。弊端:资产代缴社保打的政策擦边球,本来按省市有关规定是不允许以资产替代社保的,但在资金的确短少的情况下只能如此,实际中亦有先例可循。反过来,如果把社保按20%交足,而1437人有相当一部分无法按标准给予补偿,则影响的是整个改革的进行与大局的稳定。当然这部分资产变现会给有关部门的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但在大局稳定与少数部门的工作难度之间,我们只能选择前者。

5、第五种方案:预案,拟以未变现资产弥补职工补偿金。由于风险意外与变现率的不确定性,使第四种方案有可能难以实施到底。一方面,如果变现率进一步下降,则改革收入不足;另一方面,即使变现率如数实现,也有可能意外支出增加,导致出现较大的收支缺口。因而必须制定风险预备方案。此方案以第四方案为基础,以未变现资产来弥补职工补偿金不足。①弥补资产来源。先从5993.6万元资产中的未变现部分开始,如不足,则从抵押资产中抽调。②弥补比例。由于未变现资产与抵押资产在拍卖市场上难以实现价值,将这样的资产抵给解除关系者,难免会遭其抵制或不愿意,因而可适当将弥补比例提高,一般以3∶1为宜,因为粮仓等抵押资产如改变用途几乎不值什么钱。意外情况下还可将弥补比例提高,只要能走人就行。③弥补数额。如资产变现出现意外,估计变现缺口不会超过500万元,按3∶1的比例,最多需1500万元未变现资产;即使将弥补比例进一步提高,未变现资产应付此缺口亦绰绰有余。综观上述五种人员置换方案,相对而言第三、四方案的可行性较大。

(二)产权置换方案 从调研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县市区的“两个置换”只有人员置换搞得较好而产权置换不彻底,因而粮改效果大打折扣。从理论上来说企业改革只减人不动产权,是换汤不换药。如果我县只是将企业在数量上减少,而性质上无变化,谁能保证企业会起死回生?一旦有事最后解决麻纱甚至承担责任的还是政府。因此必须动产权。为防患于未然,企业产权置换的指导思想是尽可能民营化,并应因企施策。

1、维持原状型: 储备库具有购销企业与储备企业的双重性,由于存有中央储备粮,政策上不能改制成民营企业,因此储备库应作为全县唯一的国有粮食企业存在,人员置换后企业性质不变。人员置换方式是先全员置换,再竞争上岗。对做大做强储备库有2种设想:一种以储备库为核心,组建全县国有性质的购销公司、下设网点,将原未处置的粮仓等国有资产全部划归储备库经营管理,与民营企业展开竞争;另一种是储备库基本维持现状,但将原各粮站承担的政策性业务全部划入,这样有利于国有企业的壮大,真正形成龙头企业,发挥起粮食流通主渠道的作用。

2、破产重组型: 城关米厂、县饲料厂、县粮贸公司3家企业已进入破产程序,由于法院收费方面的问题没解决而未能终结。县委、县政府应督促双方尽快了妥,终结后根据实际情况重组为民营企业。

3、整体出让型: 灰山港米厂共有31名职工,175万元资产,无贷款,无外债,只欠干职工集资款30多万元。干职工强烈要求共同进退,整体买下米厂资产重组经营。对这种要求应予积极支持,尽量整体出让。

4、未定型: 由于人员置换成本完全来自于资产置换,从理论上看资产有可能全部变现,但事实上除储备库与灰山港米厂外,其他企业应有部分资产一时无法置换产权。对这些剩余资产的处置可采取四种方式:第一种是自营型,以这些资产为基础,吸纳社会资金,按现代企业制度,组成新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从业人员从原粮企职工中竞聘产生,企业负责人由县粮食局任命,并经职代会批准。第二种是租赁型或租营结合型,即将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资产租赁出去,企业不开展经营活动或只进行部分经营活动。第三种是参股型。把新企业的资产全部折成股份,以民营企业为主参股经营。第四种是混合型,即可能含有以上各种经营形式综合而成。对剩余资产到底采取哪一种方式,应视各企业实际情况而定。

六、其他问题的处理

(一)“老粮”问题 2002年3月的锁定库存为74456吨,其中损失损耗4317吨(尚未确认);2003年6月锁定库存为44103吨,其中陈化粮16181吨。对库存陈粮的处理,可用2种方式解决。①买断粮权。粮食企业对这种方式非常感兴趣。全县库存陈粮约28000吨,其成本为每吨1140元,大约只能以每吨600元的价格卖给企业,28000吨粮

食的价差亏损为1512万元。如果用目前每年508万元粮食风险基金弥补,连利息在内大约需要3年才能消化这笔亏损。但粮食风险基金存在变数,一是不知能维持多久,二是不知是否始终是508万元,随着库存的减少,基金也相应减少。从长远来看,这笔亏损有可能最终得由县财政承担。因此,买断粮权对企业有利对财政有害。②借给企业。我县退耕还林项目争取得好,按有关规定农民每退耕还林1亩面积,政府须补给农民300斤粮食,并规定这些粮食从政府的保护价粮食中予以解决。至2003年全县退耕还林面积已达3.1万亩,2004年将增至6万亩,即使今后不再争取退耕还林资金,这6万亩面积8年共需保护价粮食72000吨,解决28000吨老粮问题指日可待。具体办法是:将“老粮”借给资产充足、资信良好的国企经营,政府不负担保管、销售等方面的任何费用,企业逐年如数归还新粮。退耕还林资金是按每100斤谷折70元下拨的,扣除每100斤6元的市场风险补贴(放在县财政),可以按每100斤64元结算,而保护价粮的成本只有57元,这7元差价给企业。如此一来,企业会乐开花,县财政不产生亏损,农发行的资金也有着落,是个一举多得的好事。经探讨,此设想受到储备库的热烈欢迎。对陈化粮的处理,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主要是2条(湘粮调联〔2002〕74号、益粮调联〔2003〕02号),一是严格监管,上级部门下达计划后县级方可进行处理;二是价差由县财政弥补。因历来的处理都是按此二条进行,此不多论。对库存粮食不论“卖”还是“借”,必须在改革完成前进行一次彻底的清仓查库。除去正常损耗外,对人为短库额应以财政欠拨款抵扣。如此款不足,则从企业资产中予以扣回。

(二)老帐问题 至2003年6月,粮食系统的贷款总额为26592万元,其中农发行贷款24484万元,其他银行贷款2100万元。①至2003年6月,粮食系统累计亏损为22096万元,其中1998年5月全国粮食大审计认定由省财政还本付息的亏损为4698.3万元,由县财政负责消化并贴息的亏损为8598.7万元,待认定亏损为3306万元(1999年认定1302万元由企业负担),1998年6月至2003年6月尚未认定的新亏损为5712万元。如果粮食库存以“买”的方式处理,潜在亏损为2200万元。即至2004年底,累计亏损将达24296万元。②对前述的“8598.7万元”(目前暂挂在各企业),上级要求的贴息任务是1999年负担贴息的10%计29万元,2000年负担贴息的20%计55万元,2001年负担贴息的30%,计83万元,2002年负担40%计110万元,2003年负担50%计137万元,此贴息已由省财政在我县下拨款中逐年扣除。从2004年开始,县财政须分10年清偿此“8598.7万元”本金(即每年清偿十分之一),据市财政局证实,已决定从明年起每年从上级下拨款中扣除。③目前县财政欠拨企业的有关补贴、粮食促销奖金、对冲粮食价差共670万元,欠农发行陈化粮价差及陈粮价差共1612万元,应配套粮食风险基金91.4万元(18%),合计2373.4万元。对如何归还农发行贷款,有两种处置方案:第一种是抵挂结合。现在各企业抵押在农发行的资产为5651万元,如变现率允许,把已抵押资产用于冲减债务。从农发行统计情况看,农发行贷款中应由企业负责的有自营消化挂帐贷款462.5万元,附营业务占用贷款1494万元,挤占挪用贷款218.3万元,建仓贷款640万元,4项共计2814万元,此数额应从企业抵押资产中冲减。由于企业动用了属于县政府的库存粮食,每吨均价为1100元,假定盗卖了1万吨,则企业应赔给县财政1100万元,而县财政的欠拨款只有670万元,余下的430万元由企业以抵押资产弥补,县政府以此资产抵减相应债务。在粮改时成立一个新的粮食购销公司,把剩余老帐挂在该公司帐上。第二种是只挂不抵。我县不属产粮大县,南县、沅江、赫山等县的挂帐是我县的4至5倍。由于数额巨大,县级财政不可能进行消化,最后只能由上级财政兜底,所以对挂帐我县不必过分忧虑。由于牵涉1998年后新增亏损与潜在亏损的审计认定问题,粮改前县财政应与企业结清帐,企业与农发行结清帐就可以了,余下的帐务由新购销公司挂欠。其他银行贷款,应由企业负担。

(三)改革步骤与配套措施 这次改革可分四步进行。

1、充实班子,制定改革方案。进一步充实“桃江县粮食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粮食、财政、劳动和社保、国土、房地产、农发行、公安、检察、纪检等单位负责人为当然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于这次调查涉及单位较多,时间仓促,许多情况需进一步了解。县粮改办成立后,应组织专门力量对全系统的资产与库存进一步查实,在此基础上制定更符合实际的改革方案。各企业成立留守班子,负责企业的改革工作,按照县粮改领导小组出台的方案制定实施细则。

2、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改革氛围。由于粮食部门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部分干职工的思想非常保守,观念陈旧,对粮改顾虑重重;还有部分干职工狮子大开口,提这要求、那要求。因此务必搞好宣传解释工作。要广泛宣传改革的目的与意义,让职工明白非改不可,改革越快越好;要召开企业党员、干部会议,统一思想,促使他们积极参与改革,主动促进改革;要通过面对面逐个谈心和上门做工作等方法,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直到做通工作为止。

3、广辟资金来源,搞好“两个置换”。所有门店、车间、厂房、仓库、地产等均由各企业收回进行处置;职工拖欠的公款、占用的公物,一律收回,金额较低的从补偿金中予以扣除,金额巨大又拒不清欠者由执法部门依法追缴;未进行房改的公房,经评估作价优先售给原住户;房改后,产权不足100%的必须补足,或抵扣补偿金。设立改革资金专户,所有改革收入列入专户管理。对人员置换与产权置换情况须秉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实行“阳光操作”,有关人员置换方案、企业财产、帐务、企业重组方案等均向干职工公布,确保“两个置换”顺利进行。

4、补充完善,不留尾巴。整个改革宜在2004年12月以前结束,确保无遗留问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指导企业做好职工的分流

下载对镇原县企业改革金融债权保全情况的调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镇原县企业改革金融债权保全情况的调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全县粮食企业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尽快实事求是地推进“两个置换”--关于全县粮食企业改革的调查与思考7月14日至8月15日,由县委办、县政府办牵头组织有关部门的同志组成的联合调研组,深入全县15家粮食企业和县......

    大张楼镇原民办代课教师调查摸底工作小组大全

    大张楼镇原民办代课教师调查摸底工作小组 第二阶段部分工作安排 各中小学、幼儿园: 原民办代课教师调查摸底工作是确保社会和谐,造福人民的好事,证明他们曾经任教是我们许多在......

    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调研思考

    国有企业改革是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提高企业发展活力和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改革。**市自1998年就拉开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序幕,目前已处于攻坚阶段,如......

    关于全县粮食企业改革的调查与思考(合集五篇)

    尽快实事求是地推进“两个置换”--关于全县粮食企业改革的调查与思考7月14日至8月15日,由县委办、县政府办牵头组织有关部门的同志组成的联合调研组,深入全县15家粮食企业和县......

    对政府不良金融债权打包转让合同的法律思考

    对政府不良金融债权打包转让合同的法律思考 字体大小:大 | 中 | 小 2007-07-28 19:55评论:0随着国务院和财政部要求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必须在2006年底前对不良金融债权处置......

    对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对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阳泉信和资产......

    对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几点思考(推荐阅读)

    对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几点思考 【摘 要】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许多艰难和挫折走到今天,仍然有许多问题摆在大家面前亟待解决,本文笔者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分析......

    对城市供水企业改革改制的反思

    对城市供水企业改革改制的反思 近几年来,城市供水企业改制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形式上先从“厂网分开”到“出售水厂”,再到整体转让产权和投资多元化,体现了“摸着石头过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