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协发布2014―2015年度学科进展研究成果

时间:2019-05-12 01:00: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科协发布2014―2015年度学科进展研究成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科协发布2014―2015年度学科进展研究成果》。

第一篇:中国科协发布2014―2015年度学科进展研究成果

中国科协发布2014―2015年度学科进展研究成果

4月6日,2016中国科协学术建设发布会在中国科技会堂举行。中国科协副主席、学术与学会工作专门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李静海,中国科协副主席、学术与学会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冯长根出席发布会。发布会由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章良主持。

陈章良指出,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是我国科技团体的中坚力量,学科类别齐全,学术资源丰富,汇聚了跨学科、跨行业、跨地域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具有推动学科发展的组织和人才优势。他特别提到,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切实增强科协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调动激发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党委和政府及社会各界提供不同形式高质量科技类社会化公共服务产品,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助力创新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优化学术环境的指导意见》,要求着力构建符合学术发展规律的科研管理、宏观政策、学术民主、学术诚信和人才成长环境,引导科技工作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我国创新文化建设,为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陈章良说,中国科协将持续开展学科发展研究,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与渗透,培育学科新的生长点,促进学科繁荣,为提升我国原始创新能力、促进科技事业发展、提升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供坚实的学术基础。

李静海详细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交叉学科研究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并从科学总体发展趋势总结了各学科共同的特点;在全面总结学科进展的同时,指出了学科发展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中所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他表示,近两年我国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交叉学科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多突出性的科研成果,各学科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国家科研投入不断增长,学科队伍不断优化和成长,学科平台建设更加完善,国际合作和交流增强,学科优势和特色显著,实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学科间交叉融合孕育着创新,正在逐步改变学科结构。

他同时指出,我国学科发展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基础学科受重视程度不够、公众理解科学程度不够、科技成果转化难、学科划分存在一定局限性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学科的创新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李静海提出五个方面的政策建议:一是改革评价体系、加强基础学科建设;二是优化学科布局、促进学科交叉;三是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融合,四是协调科技政策与经济政策、共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五是增强原始创新意识、营造原始创新文化。

在发布会的互动环节,与会记者围绕当前学科发展前沿、科技热点、科学普及等问题,如无人机发展、核安全、环保、海洋科学、指挥与控制学、测绘地理信息科技等踊跃提问,领域内的专家分别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答。发布会现场气氛热烈。

把握学科发展态势和规律,深度解析科学问题,发现潜在的突破口,明确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方向,优化科技资源,谋划学科布局,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对我国创新体系建设具有重大导向和支撑作用。为推动我国学科发展,促进学术交流,传承学术文化,推动学术共同体建设,中国科协2006年起建立学术建设发布制度,组织全国学会通过对相关学科在发展态势、学术影响、代表性成果、国际合作、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最新进展的梳理和分析,以及与国外相关学科的比较,总结学科研究热点与重要进展,提出各学科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策略,引导学科结构优化调整,推动完善学科布局,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均衡发展。

2006-2015年,中国科协先后组织110个全国学会,开展了220次学科发展研究,编辑出版系列学科发展报告220卷,有600余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约2万位专家学者参与学科发展研讨,8000余位专家执笔撰写学科发展报告。十年来,因涉及学科众多、内容丰富、信息权威,中国科协学科发展研究及发布已形成规模和特色,逐步显现出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持久的学术影响力,不仅吸引了国内外科学界的广泛关注,更得到了国家有关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为国家规划科技创新战略布局提供了重要参考。

2014年,中国科协组织中国化学会、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等33个全国学会,分别就化学、空间科学、海洋科学、心理学、环境科学技术、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学、实验动物学、神经外科学、机械工程学、农业工程学、动力与电气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测绘科学技术、航空科学技术、兵器科学技术、稀土科学技术、核科学技术、深层油气地质学、粮油科学技术、指挥与控制学、农学、水产学、园艺学、畜牧学、作物学、中西医结合消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营养学、体育科学、免疫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图书馆学、密码学共33个学科的发展状况进行系统研究,形成了《2014-2015学科发展研究报告》,其中包含33卷学科发展报告以及1卷学科发展报告综合卷,共计1000余万字,凝聚了1200多位专家学者的心血。

本次发布会是中国科协举行的第8次学术建设发布会。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是我国科技团体的中坚力量,学科类别齐全,学术资源丰富,汇聚了跨学科、跨行业、跨地域的高层次科技人才。近年来,中国科协通过组织全国学会开展学科发展研究,逐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研究、编撰和服务管理团队,具有开展学科发展研究的组织和人才优势。

中国科协学术与学会工作专门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科技部、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自然基金委、国防科工局等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本次学科发展研究的全国学会首席专家,包括11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有关院所、部分在京重点院校、主要图书馆和出版社的负责同志,有关全国学会及科技期刊代表,有关新闻媒体、网站记者等400余人出席了发布会。

第二篇:中国科协全国五项学科竞赛条例

中国科协全国五项学科竞赛条例

一、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全国五项学科竞赛,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的适用范围是全国五项学科竞赛(以下简称学科竞赛)。其名称分别是:

1、数学:

全国高中数学联赛

中国数学奥林匹克

2、物理学: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省级赛区)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

3、化学: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

4、信息学: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

5、生物学: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

第三条 学科竞赛是一项面向全国中学生的竞赛活动,其宗旨是:向中学生普及科学知识,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为他们提供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促进大、中学校教学改革;通过竞赛和相关的活动培养和选拔优秀学生,为参加国际学科竞赛选拔参赛选手。

第四条 学科竞赛属于课外活动,坚持学有余力、有兴趣的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方式。

二、竞赛的组织机构

第五条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第六条 主办单位:各有关全国性学会,分别是: 1.中国数学会:数学竞赛; 2.中国物理学会:物理学竞赛; 3.中国化学会:化学竞赛; 4.中国计算机学会:信息学竞赛;

5.中国植物学会和中国动物学会:生物学竞赛。

第七条 主办单位的职责:制定本学科竞赛的(章程)(或条例)、负责本学科竞赛的组织、命题、成绩认定、奖励和惩处、选定承办单位、工作人员聘任、上报竞赛成绩等工作。

第八条 联席会议:由主管单位召集学科竞赛主办单位参加的会议,其主要任务是协调五学科竞赛、交流信息、研究在竞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第九条 省级赛区主管机构: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牵头,联系当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各有关省级学会,成立省级五项学科竞赛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省竞赛管委),负责省级赛区学科竞赛的领导和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为:

1、监督、协调本省五项学科竞赛的各项组织工作。

2、监督赛区实施单位的工作,接受、处理与学科竞赛有关的申诉与投诉。第十条 省级赛区组织实施单位:省级竞赛及其相关活动以省为单位组织实施。省级赛区的竞赛事宜由赛区相应机构负责。省级赛区根据本条例和各学科竞赛的规定组织实施本赛区的竞赛,其主要任务是:根据主办单位的要求发放竞赛通知、设立考点和任命各考点负责人;接收和分发题卷和保密保管工作;根据规则组织竞赛并保证赛场的秩序;收集竞赛答卷并负责保密保管;根据主办单位拟定的评分标准评判成绩;将竞赛结果按规定报告主办单位,等等。省级赛区组织实施单位除对主办单位负责外,还应接受省竞赛管理委员会的领导、监督与管理。

三、竞赛的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 报名与资格认定:省级竞赛的报名及资格认定工作根据各学科竞赛章程(条例)由省级实施单位负责,全国竞赛(决赛)由主办单位负责。

第十二条 竞赛时间和地点:各省可根据参加竞赛的学生人数的多少和地域分布设立多个分赛点与考场。各赛区的竞赛时间必须按照主办单位的规定统一进行。全国竞赛(决赛)的时间、地点由主办单位确定。

第十三条 命题:全国学科竞赛的命题工作由主办单位负责。竞赛大纲由主办单位确定并予以公布。具体命题工作可由主办单位组织专家承担,也可以征集试题,最后由主办单位确定考试题目。

第十四条 试卷管理

1、全国五项学科竞赛试卷与评分标准必须按有关保密规定进行印制、分发、保管。

2、试卷由主办单位统一监制。未经主办单位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复印试卷。

3、分装:由主办单位统一印制试卷袋,试卷袋正面应印有能填写赛区、考点、考场、试卷份数、品种类、竞赛时间、考场监考人拆封时间与签名等项目。试卷必须由主办单位按考场统一分袋包装,并提供一定比例的备用卷。试卷袋分装后加盖密封专用章。

4、分发:省级赛区试卷由主办单位分发。应于竞赛前十天用保密方式寄送至各省竞赛管委,由各省竞赛管委责任人签收并保管。各省竞赛管委和省赛区组织实施单位可于竞赛前用保密方式寄送至各分赛点实施单位,并由各分赛点实施单位责任人签收并保管;或于竞赛的前一天由赛区委派的巡视员送达并由分赛点责任人签收。

5、保管:竞赛试卷、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应存放在保密室内,保密室应具备防盗、防火、防潮、防鼠功能,配备防盗门窗。

6、拆封:竞赛前15分钟方可将试卷分发给监考教师,监考教师须检查试卷袋密封是否完好。赛前5分钟,监考教师应在赛场当着选手的面将试卷袋拆封并在试卷袋规定处签名。统一竞赛前,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擅自拆封试卷袋。

第十五条 考场设置与考试实施

1、笔试的赛点设置:应选择管理严格、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为赛点。各赛区所辖各县级市可以向赛区实施单位申报,经批准后设立分赛点。必须由省竞赛管委指定相关人员出任分赛点的责任人。

2、笔试的赛场设置:赛场应设置在环境安静、整洁卫生、采光通风和桌椅条件良好的教室。赛场内课桌的放置要做到单人单桌,桌面靠走道一侧的上角依次粘贴参赛证号标签。赛场顺序采用统一连续编排方式。编排时应将各校选手混排。

3、实验的赛点设置,原则上应集中在一个具有实验条件及组织能力的学校或单位,实验前须检查所有机器、设备、器材,使之处于完好状态,并有一定数量的备用。

4、监考教师:应选择责任心强、熟悉监考业务的教师担任监考。在监考时应佩戴监考标志,模范地遵守竞赛纪律。有本校选手参加本场竞赛或有亲属参加竞赛的教师不得参加监考工作。

5、赛前准备阶段:

(1)赛前30分钟,监考教师向赛点负责人报到,各赛点负责人应强调监考纪律与要求等。赛前15分钟,监考教师领取试卷袋、草稿纸与竞赛记录表等进入赛场。

(2)竞赛前10分钟,选手进入赛场。监考教师监督选手不得将书、书包、通讯设备等与竞赛无关的物品带入赛场。

(3)赛前5分钟,监考教师当众启封试卷袋,清点试卷。检查试卷,若发现试卷有差错,应及时换取备用试卷,并向赛点负责人报告。

(4)竞赛铃响,监考教师分发试卷、草稿纸,然后宣布选手开始答卷或进行实验。要求选手一律使用蓝色或黑色钢笔或圆珠笔进行竞赛卷面答题,字迹端正。

6、竞赛阶段:

(1)开考30分钟以后迟到的选手不得进入赛场。竞赛开始60分钟之内不得离开赛场,离开后不得在赛点禁区内逗留。

(2)监考时,监考教师应集中精力,忠于职守,关注赛场内的动态,关心选手的健康和情绪等。

(3)监考教师要严格竞赛纪律,制止违反竞赛纪律的行为,对违反竞赛纪律的选手,要将违纪情况如实填入《竞赛记录》,并在竞赛结束后及时向有关负责人员报告。

(4)监考人员对试题的内容不作任何解释,但选手对试题印刷文字不清之处提出询问时,应予以当众答复。

(5)竞赛结束前15分钟,监考教师应向选手提示时间,并提醒选手注意保存实验结果。

(6)竞赛终了信号发出后,监考教师应令选手立即停止答卷或停止实验,将试卷和答卷纸(或实验报告)放在桌上,待监考教师逐一核收后,方可让选手有序地离开赛场。

7、竞赛结束阶段:(1)竞赛结束后,监考教师应认真填写监考记录,并分别整理试卷和答卷纸,或回收实验结果,交各赛点负责人验收。

(2)验收后,按规定应对试卷或答卷纸(或实验报告)装订、密封,并由赛点负责人签名。装订时不得露出密封线内的内容。

8、巡视员: 为了更进一步加强对学科竞赛活动的规范组织实施,在有条件的赛区设立巡视员制度。巡视员分为省级与市级,其中省级巡视员由省竞赛管委选派,市级巡视员由经省竞赛管委认定的主赛点组织部门委派,协同该分赛考点的责任人保障赛事正常进行。

第十六条 评卷

1、阅卷工作由实施单位统一组织实施,应于竞赛结束后的一周内完成阅卷工作。阅卷前,应先检查试卷是否沿密封线装订,保证有关选手的信息不得在阅卷时暴露。

2、阅卷组长应由责任心强、专业知识扎实、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选择工作认真负责的教师参加评卷工作。

3、评卷要坚持“严肃、认真、公正、准确”的原则。评卷前,可组织阅卷教师认真研究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并组织试评。在此基础上做到统一标准。阅卷过程中,遇有疑难问题,须集体讨论后再处理。遇重大问题,应向上级实施单位请示。

4、评卷采用流水作业法,一律使用红笔。评卷记分只记得分,完全答错和未答的记“0”分。每题得分必须记在题首成绩栏内,评卷人在相应部位签名。

5、在评卷过程中,相关负责人应对阅卷情况进行检查和抽查,及时纠正错评、漏评和记分错误等现象。阅卷结束后,应进行组内交叉复查,确保阅卷质量。

6、在评卷中如发现答卷雷同,经评卷组确认为舞弊行为的,按舞弊规定处理。

7、成绩登录:初评后须再经复查,然后统计出总分后方可拆封。启封后的成绩必须如实登录,不得变动。合分和核分以及电脑录入的工作必须由相关负责人带领2-3名工作人员一同进行。如发现分数有误需要更动,应由相关责任人等三人以上签名,并记录在案,然后上报说明。录入工作结束后,参与此工作的人员不得将未经公布的成绩外传。

8、成绩表:评分完成后,应打印成绩表。成绩表应包含有序号、地区、姓名、性别、学校、分项成绩、总分等栏目,并具有打印的日期、页码等必不可少的相关信息。每个页面必须有评分负责人、录入员、校对员的签名。此成绩表一式叁份,其中一份应存档备查。

第十七条 奖项评定

1、全国竞赛及省赛区竞赛的成绩判定办法、获奖比例及人数由主办单位确定。

2、省赛区竞赛获奖标准由主办单位确定,竞赛一等奖人数由主管单位实行总量控制。

3、全国竞赛的证书和省赛区竞赛一等奖证书由主管单位统一印制。省级竞赛二、三等奖证书由主办单位统一印制。

4、全国竞赛(决赛及省级竞赛一等奖)的获奖证书由主管单位和主办单位共同颁发,省级竞赛二、三等奖证书由主办单位颁发。

5、竞赛的主管单位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公示一等奖获奖选手的名单。

四、竞赛守则和纪律

第十八条 参加竞赛活动的全体工作人员要认真执行竞赛条例及各项制度和规定,做到认真负责,廉洁奉公。

第十九条 工作人员不得收受任何与竞赛有关的单位或个人的礼品或非劳务性酬金。第二十条 任何人在了解了即将启用的竞赛试题后,在开赛前不得向任何人泄露、不得暗示有关试题的任何信息。在了解了答案后,在正式公布前不得向任何人泄露。

第二十一条 在正式公布前,不得向任何人以任何方式透露竞赛成绩和结果。

第二十二条 命题人命题后不得参与任何与竞赛有关的辅导。参与命题和试卷发放过程中的所有人员必须保密,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二十三条 竞赛和命题实行回避制度。当年有子女或其他亲属参加竞赛者,须主动事先声明并予以回避。

五、监督

第二十四条 竞赛的组织者和参加者均须遵守竞赛条例和相应规则,并应接受监督:

1.主办单位的工作由主管单位监督。

2.省竞赛管委的工作由主办单位和其上级领导机关监督。3.省赛区实施单位的工作由主办单位和省竞赛委监督。

4.省竞赛管委负责人对省级竞赛的事务负责并监督和管理所负责的赛区。5.任何个人和组织都可以对竞赛的组织单位和个人进行监督,并有权按照程序进行投诉。

第二十五条 如发现参赛学生有违规行为,可向省级竞赛组织者具名举报,组织者必须受理,根据实际情况和规则对违规者进行处理,且为举报人保密。

第二十六条 如发现当地竞赛组织者有违规行为,可向其上一级竞赛组织者报告,该竞赛组织者必须受理,并对情况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依照规则进行处理。

六、处罚

第二十七条 被处罚的行为包括:参赛学生违规、赛场工作人员失职、省级竞赛负责人失职、组织机构失职。下列行为,均属违规或失职行为。

1.参赛学生违规行为是指,在规定参赛学生应独立解题(或独立完成任务)的场合:

(1)将不允许夹带的物品带入考场并经监考人指出后不予改正;(2)以不正当的方式提前得到竞赛题目或与竞赛题目有关的信息;(3)赛前及赛中为其他参赛学生提供与竞赛题目有关的信息;(4)未经许可通过用各种途径和介质将竞赛答案带入考场;(5)不遵守赛场规定并可能影响公平竞赛的其他行为。

2.赛场工作人员的违规或失职行为是指,在参赛学生独立解题时:(1)发现参赛学生有违规行为而不制止、不上报;(2)提前将竞赛题目泄漏给参赛学生;

(3)不按规定为参赛学生提供与竞赛题目有关的信息;(4)不按规定保存和上交竞赛结果;(5)擅自更改参赛学生的竞赛结果;(6)其他可能影响公平竞赛的行为。

3.省级竞赛负责人的违规或失职行为是指,在参赛学生独立解题时:(1)未经主办单位许可擅自复制试卷;(2)提前将竞赛题目泄漏给参赛学生;(3)发现参赛学生有违规行为而不按规定惩罚;(4)发现赛场工作人员有不规范行为不制止且继续聘用(5)擅自更改参赛学生的竞赛结果或成绩;(6)不按规定上报竞赛结果;

(7)对于发现的违规或失职行为不向主办单位报告。4.省级组织机构的违规或失职行为是指:(1)未经主办单位许可擅自复制试卷;

(2)竞赛组织者中的成员提前将竞赛题目泄漏给参赛学生或省赛区;(3)擅自更改参赛学生的竞赛成绩;(4)未按照规定将有关情况上报主办单位。5.主办单位的违规或失职行为是指:

(1)竞赛命题人员在命题后为参赛学生辅导;

(2)竞赛组织者中的成员提前将竞赛题目泄漏给参赛学生或省赛区;(3)擅自更改参赛学生的竞赛成绩;

(4)没有按照规定将竞赛结果和有关情况上报主管单位。第二十八条 对违规或失职行为的处罚

1.在省级竞赛中发现参赛学生有违规行为,取消该参赛学生当年成绩,从次年算起禁赛两年。

2.在全国竞赛中发现参赛学生有违规行为,取消该参赛学生当年的成绩,从次年起三年内不得参加五项学科竞赛中的任何一项竞赛。

3.有失职行为的赛场工作人员将立刻失去监考者的资格,主办单位予以通报批评。

4.有失职行为的省级竞赛负责人及工作人员,主办单位将立刻撤消其负责人资格,主办单位予以通报批评。

5.发现省级竞赛组织者集体违规,主办单位要求该省赛区主管单位改组竞赛组织机构。

6.上述1-5行为均由相应的主办单位记录在案,同时上报主管单位备案。7.主办单位中的成员(包括命题者)如有第二十七条第五款1.2.3中所列行为,由主办单位取消当事人参与竞赛工作的资格。

8.对于主办单位的集体失职,主管单位除提出警告外,有权取消对该主办单位的经费支持,并有权收回其主办权。9.对于有事实根据的真实署名投诉,接受投诉者必须受理,并对其真实性展开调查。受理投诉的单位有义务为投诉人保密。受理投诉的单位将不予受理匿名和没有事实根据的投诉。

10.被处罚方可向其上一级单位或主办单位提出申诉,主管单位为最终裁决单位。

七、经费

第二十九条 主管单位每年对全国学科竞赛拨付专项活动补助费,经费实行专款专用,由主办单位负责分配、使用,每年须将使用情况报告主管单位。

第三十条 全国性学会每年的学科竞赛活动经费可通过各种途径自筹。但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得摊派。参赛队和参赛学生应交纳的费用由主办单位根据竞赛成本核定。不得以赢利为目的超标准向学生收取费用。

第三十一条 所有竞赛经费的预算、决算应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审计。

八、竞赛的申办

第三十二条 任何一个省、市、自治区的赛区实施单位,在得到赛区主管机构的同意后,都有义务和资格申请承办由本条例确认的相关的竞赛活动。

第三十三条 申办须在举办年的三年前不晚于年底向主办单位以书面方式提出。申办报告应包括申请报告和承办方案。

第三十四条 主办单位在收到正式申请报告后,应对申办单位进行全面考察,然后确定其主办权。第三十五条 承办单位的选定主要考虑申办单位的学术基础、组织能力和财政支持,此外还要考虑承办地的地域分布。在同等条件下,没有承办过的省有承办优先权。

九、条例的制定、修改和解释

第三十六条 本条例由中国科协青少年部负责起草和修改。

第三十七条 本条例的制定和修订过程中,听取五项学科竞赛主办单位的意见。

第三十八条 各学科竞赛章程(条例)由主办学科竞赛的全国性学会制定,中国科协批准后,由主办单位公布实施。

第三十九条 本条例由中国科协负责解释,自正式发布之日起实行。

(2005年4月14日印发)

第三篇:开题以来的进展情况以及初步的研究成果

开题以来的进展情况以及初步的研究成果

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现象往往表现为作业量过多,作业形式单一;教师对作业批改后情况缺少有效反馈和利用。本课题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作业的有效上,具体指向:

1、教师作业设计针对性不强,未能很好起到巩固旧知、复习新知的作用;

2、课内外作业系统性不够完善,不利于学生融会贯通,全面掌握知识;

3、学生作业缺少趣味性、选择性和良好习惯,造成心理上负担过重;

4、学生作业反馈不够科学,教师往往通过布置作业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而不是指导课堂教学。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提出了“小学作业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的课题。本课题于2009年4月正式开题,预期到2011年6月结题,历时两年时间。现将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整理汇报如下:

一、健全组织,有序开展

《以校为本实施新课程的策略改进研究》是徐汇区“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我校子课题于2009年4-6月启动。课题工作组专门召开了教研组组长以及教学人员课题会议,共同探讨课题的研究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怎样进行研究,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以什么形式呈现研究成果等问题,在大家的共同讨论下,我们初步形成了方案,拟订了语文、数学、英语组的三个子课题,分别由教导处和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大组长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各学科备课组长全员参与。本课题组织管理网络采用多层各级分管制,课题负责人负责整个课题研究工作,并组织管理好各个子课题的正常活动,子课题负责人负责每一子课题的正常开展,并组织管理好本子课题的研究工作。我们注重过程管理,坚持每月一次的例会制度,及时总结研究情况,以指导下一阶段的工作。2009年5月,我校举行了开题仪式。

二、调研分析,排查问题

在课题研究初期,我们对本校学生作业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

1.学校分管教学的人员深入课堂进行广泛听课,调阅学生作业,发现作业设计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是作业形式单调,要求雷同。

2.组织教师广泛讨论,排查学生作业低效或无效现象产生的原因。教师在相互讨论及共同研讨中,排找出以下原因:①教师对新课程课标的研读不够深入,只从课程标准中获得关于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基本理念等,而对如何根据教学内容,落实教学目标的方法的学习研究较少。对新的教学理念的理解不透彻,作业设计中不能体现学生差异性。②对教学“六认真”的要求落实不到位。如对作业的设计只是限于对教学内容的巩固与熟练。③对学生研究不够。不同学生对同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不同;同一学生对不同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不同。不能有效地挖掘学生潜能。一句话,不能“以学定教”。④缺乏锐意改革的精神。一些教师担心运用分层作业,会打击部分学困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越学越差。固守传统教学方式,一味求实。因而使课改走进“穿新鞋,走老路”,学生思维得不到活跃,学习能力得不到提高,反而制约了学生素质的提高。3.对学生进行调查访谈。分班级召开学生座谈会,进行问卷调查等。从各个环节了解学生的感受。学生对教师在学习兴趣的激发上满意度不高。

三、强化学习,更新理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针对新课程改革的这些基本理念,我们以为:作业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展现个性化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必要补充,学校、教师不可忽视甚至无视作业的设计、布置、批改与反馈。作业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无论从作业设计、布置、批改与反馈,都是对“教”的反馈,是对“学”的检验。好的作业,不仅可以巩固一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开发智力,拓展知识面,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我们教学的各个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构建作业的新形式,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讲究作业策略,优化作业方法,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我们认为,作业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或干预下,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作业的设计、布置、批改(批阅)、反馈(反思)等环节,由学生独立运用和亲自体验知识、技能的教育过程,也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通过作业教学,学生能体验、理解、巩固、反思所学知识技能,产生新的学习欲望。新课程实验中作业教学应坚持主体参与的开放性、形式的趣味性、内容的综合性、作业评价的丰富性的原则,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因此,我们开展的实验研究,更主要的还是得先更新我们教师的观念。我们认为我们的教师首先就必须得具备与现代素质教育宗旨相吻合的教育观、学生观、管理观、质量观、人才观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我们的研究。我们的教师平时应该厚积,即不断地学习。学习怎么开展课题研究,学习新课程的理念,学习一切有利于课题开展、学生发展的知识„„为此,每学期前的假期教师校本培训都安排各学科《课程标准》内容的学习以及对课程标准解读的一些文献的学习,帮助教师深刻理解课程标准。每周的业务学习组织教师进行有关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利用集体备课进行深入的研讨,让教师学习运用新理念进行作业设计的技艺。经常组织教师外出观摩,区级的教研活动、本市及大市级的教研活动,我们都力争参听观摩的名额,让更多的教师能够走出见世面、取真经。这些外出学习的教师返校要及时回报学习收获。此外还要求教师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教育书籍及报刊杂志,并做好学习笔记,定期进行交流评比。鼓励教师参加大专、本科函授,以及各级教育部门举办的专题培训。各种学习活动不仅提高了教师的科研素质,更使他们逐步具备一个学者的气质。

四、开展实践,探索方法 研究的途径:

我们提出“提升作业环节实效的实践与研究”为主题的校本培训,旨在以训促教,以教促学,以“作”促学,通过对作业教学这个课题的探索尝试,提高教师设计作业、布置作业、批改作业、作业反馈的综合能力。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在其研究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形成成果,并加以推广,使之产生效益。

①查漏补缺式学习培训。根据个人的知识结构水平与课题研究的需要,针对个人知识的缺陷、不足进行学习、培训。以自学和个别辅导为主进行。

②知识系性统学习培训。主要是针对改革实验理论的学习培训。一方面,学校力所能及地购买相关的专著,另一方面,学习者主动通过网络查询下载,从杂志报刊中选择,收集形成学习资料。通过自学,做笔记、写心得体会、相互交流,集中讨论的形式完成学习、培训任务。

③问题式学习培训。针对课题改革实验中个人、班级或集体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集中集体的智慧,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达到学习、培训的目的。

④专题式学习培训。对我们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或需要进行新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我们采用以专题的形式,请专家到校或外出学习、培训。⑤行动研究式学习培训。行动研究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师专业成长和在职培训模式。主要解决我们在作业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或学习培训难以解决的问题,在有关教育研究专家的指导下进行诊断、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制定解决问题的具体计划或方案,并对实施的结果进行评估,如果评估的结果不佳或出现新的问题,则再进行诊断、分析、研究,进一步制定新的方案,进行实施、评估,如此循环,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提高,使作业教学行为得到改善和提高。

⑥写作式学习、培训。要求每一个成员分阶段、分专题或具体问题写研究心得、体会或者研究论文,便于个人的总结、提炼与反思。研究的内容:

①作业设计:依据、遵循的原则、内容的选择、形式的安排等; ②作业布置:作业的选择、作业的分层、作业的要求等; ③作业批改:批改方式、作业评价、总结、分析与评讲等;

④作业反馈:反馈教学效果、反馈学生学习质量、反馈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等。

研究成果展示:

①总结自己作业教学各环节的经验:各子课题负责人组织本课题成员,总结自己的经验、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讨论,提炼出本学科作业的设计、布置、批改与反馈的思路,进行实验、修正。

②借鉴他人作业教学各环节的经验:他人在作业教学中的经验,进行分析、讨论、提炼。

③完善各学科作业教学的设计、布置、批改与反馈的操作思路、经验:根据学科性质,通过总结、收集、分析、讨论、提炼、实践,形成具有指导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有关作业设计的依据、原则、形式、内容;作业布置的要求、技巧;作业批改的方法、形式;作业反馈信息的处理等系统的操作办法或程序。

五、存在问题

1.课题组成员课题研究的整体能力与素质不是太高,理论素养相对较薄弱,对课题的理论构建能力显得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学习与培训。

2.繁重的事务,课务,使少数教师不能有更充足的精力投身到教育教学研究之中,给研究工作的深入带来困难。3.少数课题组成员课题研究的主动性不足,研究不够深入,不够重视平时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4.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还发现少数学生缺乏一定的学习主动性,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不能形成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六、下一步研究计划

1.继续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实验,并加大对课题的管理力度,规范课题研究实验工作的管理。注意及时收集课题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2.引领我校教师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

3.定期举办课题研究交流、展示活动。及时总结成功的做法,交流、推广经验,发挥课题研究的示范辐射作用,以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整体提高。

4.注意边研究边推广,让课题研究和实施新课程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推进我校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课题概述

对教师来说,布置作业就是检查教学效果和获得信息反馈、指导学生的一个重要手段;对学生来说,完成作业是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巩固。

然而,对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优化化学作业,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等,却依然关注不够。现在初中生的化学作业形式呆板,内容枯燥,要求划一,评价单一,作业量与质的巨大反差形成了十分明显的负面效应,它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作业”是一个薄弱环节、一个忽视的环节,多数教师对这一环节重视得不够,研究得不深。在新一轮的”减负”活动中,市教研室建议,教师要精选课堂训练及作业,保证训练与作业内容与课堂教学紧密相连。要适当采取分层作业的形式,供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用;作业形式要多样,既有书面形式,又有口头训练、社会实践等。

基于此,我们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理念,我们提出了《优化初中化学作业,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这一课题,旨在从最基本的作业入手,认真研究学生的作业规律,切实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化学作业“高耗低效”现象,提高作业质量,实现“减负提质”。研究目标:

1、通过对初中化学作业内容的研究,加强作业设计内容的应用性开发,促使作业贴近生活,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学校所学知识的价值。

2、通过对初中化学作业形式的研究,减轻学生学习上过重的负担,使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书本走向生活,从封闭走向开放,提高学生在学习上的兴趣、主动性、自主性、积极性。

3、通过对初中化学作业评价的研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使学生获得不同的成就感,起到激励教育的作用。在评价方式上,提倡多元评价,淡化单一的、终结性评价,发挥作业对学生成长的教育发展功能。

4、通过研究,为学校的化学教学、优化化学作业探索有效的方法和途径。研究内容:

1、优化作业形式的研究。尝试改变作业的形式,注重灵活多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包括:优化初中化学基础性作业设计的研究;优化拓展性作业设计的研究;优化开放性作业设计的研究;优化合作性作业设计的研究;优化实践性作业设计的研究;优化探究性作业设计的研究。

2、优化作业内容的研究。在设计作业的内容时,既要注重加强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的训练,也要突出化学学科的实践性和科学性,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3、优化作业评价的研究。作业的评价,立足于鼓励、激发、引导,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综合教师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逐步实现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学生作业的数量、时间、评价、作业效果。通过调查了解到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文献研究法: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并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来研究分析,在具体理论研究的指导下,研究作业,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实验法:课题组成员即按照课题研究目标,有计划地创设条件,设置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以主动引起或改变某些客观对象,从而分析研究,主动揭示其因果关系。

4、行动研究法:运用具体的思路方法和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实践和研究。

5、个案研究法:通过个案追踪调查分析,了解作业的方式、效果,便于针对性研究。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课题研究时间:二年,即2007年8月——2009年8月。

(二)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步骤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07年8月——2007年12月)

主要工作:(1)选题、成立课题组。(2)申报课题。(3)开题论证。(4)课题组教师学习相关理论、收集信息、借鉴经验、确定初步的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08年1月——2009年3月)主要工作:(1)2008年1月——6月:

①通过问卷、座谈、调研等形式对学生、家长、教师进行调查:a、对现阶段化学作业内容、形式和数量的意见;b、对今后化学作业的要求,希望和看法。

②课题组教师以基础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开放性作业、合作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探究性作业设计研究的要求,以某个知识点、以某单元内容、以某类型知识开展一种或几种优化课内作业设计或优化课外作业设计的研究,并写出研究课例及阶段小结,课题组进行阶段研究总结,写出中期研究报告。

(2)2008年7月~2009年3月。

在总结前期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组织对教材的系统的作业设计研究,并对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归纳。要求课题组教师每人上一节优化课内作业设计的汇报课,并写出教案或案例。课题组作好教学录像,写出阶段小结。

(3)在实施过程中,每月(特殊情况除外)组织一次课题组教师交流作业设计的信息,调整实地方案,并聘请专家指导。

3、总结阶段(2009年4月~2009年8月)。

主要工作:(1)收集整理各种原始资料,汇编成册。(2)教师撰写研究论文,并汇编成册。(3)进行研究总结,撰写课题结题报告。(4)申请结题。研究进展

自2007年12月课题立项以来,我们扎扎实实开展了以下一些工作。

一、课题组成员的学习情况。

1、加强了理论学习,提升课题研究的内涵。老师们教育观念的转变是课题研究的关键,而教育观念需要自我的认同、内化才能变成自觉的行为。课改为我们提供了机遇,本课题是紧密结合课改而提出的。因此平时,我们以学习教育理论为重点,采用自学和辅导相结合的办法,学习新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及作业相关理论,把握选题方向。

2、制定了严格的科研制度,强化了教育科研的质量意识。课题组每月一次活动,做到主题明确,高效率学习;在交流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以不断满足自己的内在学习需要,形成良好的研讨氛围。根据研究课题每月摘录一篇理论文章,撰写一篇学习心得或研究随笔。我们注意及时总结,在回顾工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不断完善,每阶段的课题阶段性总结都是对工作的提升和反思,便于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二、阶段性的研究内容

根据本课题研究目标,我们着重就作业的内容、形式、批改、评价以及过程管理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这一阶段,按照新课改的精神,我们着重研究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化作业练习的内容。

1、作业练习具有针对性、实效性。以往的作业,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尽量给学生布置多的作业”,有这类想法的教师、家长认为作业的内容并不重要,关键的是要有一定的“量”,“量变”必定能导致“质变”。我们优化作业练习的内容,使它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课外作业的布置必须具有明确的要求,明确指向教育目标,与课堂教学配套。无论是课堂、课后练习的选择与设计都应针对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使得每次作业的布置具有针对性、实效性。

2、从学生实际出发,切合学生学习实际。在当前,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基本上都是一些理论性或知识性的作业。这类作业数量多、难度大、质量低,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针对这一弊端,一项重要的措施就是减少学生知识性作业的数量,优化其质量。避免过多无意义的重复,减少过难、过易等脱离学生基础的作业。

3、作业练习走向生活化。找寻教学内容与生活的结合点,依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合学生的实践性作业,加强知识性作业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的作业回归生活世界。生活世界是生动、鲜活的,作业与他们的生活世界紧密相连,毫无疑问,这样的作业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意识到他们正在学习的知识的价值,学生也会对学校学习产生一种积极的态度,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所以,教师合理地利用社会资源和学生自身的资源设计作业,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4、作业练习走向个性化。改变作业布置“一刀切”的状况,教师关注到了学生的学习差异,使作业练习具有选择性。也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能力的差异,智力发展水平的不同,把一个班上的学生划分为几个层次,然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作业数量、难度和完成时间等方面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差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中等生也能向前迈进,优等生免受“饥饿”之苦,各层次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获得发展。我们设计了快餐型作业:就是像快餐店里的套餐一样,把作业设计成ABC三种,A套餐多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B套餐的题型较高一层次;C套餐的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能力的不同和自己的需要去选择做哪一套餐的题目。它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尊重了学生们的选择,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5、作业内容具有开放性。可以就某一章节的内容请学生提出问题、设计问题。学生必须先思考、理解才出题目,教师可以从题目中找到学生思维的轨迹。又如让学生自编化学测验卷。把自编测验当作作业,重在帮助学生学会内容整理,逐步在题型与内容上建立联系。它的优势是发挥了以往考试评价中未曾发挥的交流作用;学生在编题过程中学会了知识的归类和整理,这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知识的运用过程。

(二)作业形式的多样化。

以往的作业偏重于书面的抄背、偏重于问题的解答,形式单一,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我们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研究多种形式的课外作业,根据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特长,赋予作业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应鼓励学生可以用实验等来表现,“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全方位、多角度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用多种表现手段来展示其学习、思考的结果,完成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作业”。

1、从课外作业的时间长短来看,我们把作业分为以下几类

(1)即时型作业:

就是一些简单的巩固性练习必须在校内完成。真正做到四个及时:及时布置(新的知识点一讲完就布置),及时收缴(当天的作业当天或当堂就要交)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就是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作业的情况反馈给学生)。

这一类型的作业最大的优势在于:由于学生必须在校内完成作业,就极大程度地杜绝了回家抄袭作业的可能。也由于反馈及时,教师能在最短的时间里,真实地、准确地发现学生知识的缺陷和教学上存在问题,以达到教学信息反馈,及时改进教学工作和教学方法。

(2)延时型作业:

延时作业只是从完成时间来定义,它不能在第二天就完成。例如,给学生布置一些调查型的任务,这一方面可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另一方面也可增强他们对已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并得出结论或表达自己看法的能力。

2、从课外作业的操作来看,我们把作业分为以下几类(1)书面型作业

这类作业还是必不可少的,每天教师根据所传授的新知识,布置适量的配套作业,有利于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

(2)实践型作业

它的宗旨是: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使作业和生活接轨。例如,在分子运动一节中,让学生回家敲碎鸡蛋观察蛋清和蛋白。实践型作业对学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提高能力的作用明显,学生情绪体验强烈,因为传统作业在知识运用上强调的是一种虚拟情景,而实践性作业强调的是写实情景。

(三)、作业练习的组织形式、指导方法的研究

1、组织形式的研究

新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新课程的生成性、建构性,也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学会合作。学生面临的作业更多的是探究性作业,作业过程需要学生密切合作。另外,从作业的时空来看,课程的开放性,使大量的作业已不再是个人能独立完成的,而需要与他人协同合作。作业中加强合作已成为学生作业的重要理念。

我们尝试着进行了小组合作,形成了基本的程序:确定共同作业目标—成员分解目标,搜集信息—确定方案,完成部分任务—小组加工形成共同作业结果—组际集体交流—评价达标情况。在具体的操作中,形成以下策略:编成各种合作小组完成不同的作业

1、按座位分组

2、合理搭配分组

3、按兴趣编组;学生明确在小组中的作业职责,主动完成作业;选择不同的作业课题,搜集信息,提升能力;对进行多元评价,重在过程,体现合作成效。

2、指导方法的研究

以往的作业,巩固知识的作业较多,老师都是直接批改,错了让学生订正。可是现在的作业和以前的大不一样,实践型作业、专题研究型作业比较多,我们认为,教师在作业布置后,还必需加强做作业方法的指导,不能简单直接批改对或是错。我们倡导教师和学生一起做作业,为学生提供高水平的示范。

(四)优化作业批改与评价

1、对作业进行研究性批改。

长期以来,教师不关注学生思维的轨迹。优化作业批改就是要讲究研究性的批改。首先,关注学生问题解决的结果,如书面作业的书写是否规范,答案是否正确,说话、演讲能力水平如何。其次,关注学生思维的方法,从而更有效地纠正学生思维上的障碍,如关注学生的解题过程,关注学生从作业里反映出的不良的学习习惯,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2、作业评价的人文关怀。

作业评价重激励与指导,教师要多写批注,多给予学生人文关怀。做作业和批改作业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交往形式,是一种人文活动。作业本是教师和学生思想碰撞、情感交流的一个平台。“在此,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才华、学识、风度和修养,体验到民主的氛围、平等的交往、纯真的情趣和进步的快乐。”知识显现是作业的主要内容,但完成作业的过程,学生的观念想法、价值判断以及种种情绪都蕴藏其中。一本看似单一的作业本其实蕴涵着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反映着学生的心理世界。对于教师来说,它提供了稍纵即逝的教育良机。因此,教师批改作业时,不应仅仅从知识学习的结果来评价学生的作业,给学生的作业写个分数就完事,而应及时抓住学生的思想动态,主动介入学生的心灵世界,指点迷津,分享他的成功快乐,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可见,用倾注爱心的评语能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流,从而来感化学生、激励学生,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学习兴趣,也有利于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这样的批改无疑会成为学生人文素养形成的重要的增长点。

3、作业评价的迅速及时

在校内完成的即时型作业,真正做到四个及时:及时布置,及时收缴(当天的作业当天或当堂就要交),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就是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作业的情况反馈给学生)。有的作业在课堂上直接校对,学生的印象就比较深刻,错误的思维方法可以及时纠正。作业批改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老师批改后讲解,或是先讲解后批改,或是批改讲解后再批改。

4、重视学生错题的积累

错误本身也是一种资源,抄录大量学生容易犯的错题,把它们积累起来,研究学生思维上的错误点,对指导教师以后的上课和作业指导很有帮助。在课题研究的下一阶段,我们将重视这一工作。

专题性、实践性的作业,我们在探究课上展示,我们准备研究制定体现课外学习活动的观察评价表,对其情感、方式方法、作用水平进行全面的评价。

(五)优化作业练习的管理。

在学校行政的有力措施下,作业布置从关注“量”向重视“质”的转变。美国教学问题专家哈里斯·库柏的研究表明:作业在改进学生的学习技能、发展学生的自导性和责任心等等方面有正面功效,可是,只注重“量”而不重视“质”的作业负面效果更明显,危害更大:它会压跨学生,并使他们感到厌烦,没时间去从事更为主动的追求,并导致学生为按时完成作业而作弊或抄袭。因此,作业布置应适量。这样,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充分发展他们的天性,锻炼他们的能力。在“质”方面,应考虑什么类型的作业有利于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成绩;什么类型的作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等。

三、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1、加强对当前学生作业情况调查研究。

经过几个月的研究,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研究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我们开展对各年级学生作业态度、兴趣、质量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有越来越多的同学认为我们的作业布置比较合理。无论是课堂、课后练习选择和设计,同学们认为作业布置在强调针对性、系统性、层次性、实践性、选择性、多样性、探索性上都做的较好,大部分学生很满意。

2、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带动了课堂教学的优化。

在研究实践中,教师努力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为自己的教育行为,升华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学生在作业时,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积极地走向课外、走向社会进行实践,最大限度地开发、挖掘学生的潜在创造力。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教师自身的素养也同样得到了发展。一年来,我们或多或少积累了优化作业练习的一系列方法。存在问题和困难

目前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超前准备作业,只能是总体上的一种预设,教师对教材细节把握难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对学生学习上可能存在的难点预测也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太准确的情况,因此作业设计的“优化”程度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2、教师对优化作业设计和辅导工作有具体的实践,但撰写研究心得和论文的积极性不足,缺乏经验的提升。

3、特别是今年,开始使用新教材,可以借鉴的参考资料较少。中考题型又将发生变化,教师在平时的作业的难易程度很难把握。下阶段研究重点和计划

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应精心组织,不仅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升华,而且也要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我们将大胆改革,努力创新,从作业形式、内容着手,积极引入现代教育理念,构建人文交互动性作业的评价机制,形式上追求活泼多样,内容上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作业紧密联系实际,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入社会。下阶段,我们想仍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优化课外作业的布置:

1、把“自主”设计在家庭作业中

学生对于作业,总是处于被动接受任务的境地。学生必须严格地按照教师所作的规定完成作业,没有选择权。在新课标下,如何改变过去作业不足之处,调动学生积极性,张扬主体性,释放创造性呢?我们认为,“自主”应当成为学生家庭作业设计的重要原则。教师考虑家庭作业时,要针对学生的差异,设计多梯级的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还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和完成方法。

2、把“兴趣”设计在家庭作业中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的内心有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发现、研究、探索者。”作为教学工作者,一定要发现、鼓励、发展学生的这种需求,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要让学生有兴趣,教师设计的作业就应该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

3、把“合作”设计在家庭作业中

新课程改革纲要已明确指出,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新课程的生成性、建构性,已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学会合作。学生面临的作业更多的将是探究性作业,光靠一个人的力量往往不够,因此作业过程需要学生密切合作。另外,从作业的时空来看,课程的开放性,使大量作业已不在是个人能独立完成的,而需要与社区、家庭以及他人协同合作,所以,传统的独立完成作业的观念将受到挑战,而合作性作业将成为学生作业的重要理念。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优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由支配,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舞台上,都能成为一个出色的表演者。

二、优化作业的布置形式与内容

1、作业形式多样,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

实践证明,采取丰富多采的教学方法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参与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这让我想到作业也不应只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环境中获取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并积累大量的愉快而幸福的经历。

2、作业应注意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性

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应精心组织,不仅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升华,而且也要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这样,真正把静止不动的作业变成动的、活的、有用的。才能有效的促进课堂教学,真正让学生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此外,教师在作业布置后,还必需加强做作业方法的指导,不能简单直接批改对或是错。我们倡导教师和学生一起做作业,为学生提供高水平的示范。这种作业的过程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是不一样的。这是我们这一阶段研究的目标。

错误本身也是一种资源,抄录大量学生容易犯的错题,把它们积累起来,研究学生思维上的错误点,对指导教师以后的上课和作业指导很有帮助。在课题研究的这一阶段,我们将重视这一工作。

三、关于作业批改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评价主体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以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老师多方参与,综合评价。在评价中,既要评价结果,更要评价过程。要研究改进作业练习评改和评价方法,研究错在何处。(审题、选择知识、构思布局、表达叙述),评价要多作激励性的批注,特别是对差生。要研究优化作业练习批改如何和课堂教学相衔接。

5、。

1、教师评改

作业评价重激励与指导,教师要多写批注,多给予学生人文关怀。教师的每一次作业批改,都应当及时抓住学生的思想动态,主动介入其学习生活乃至心灵世界,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育他们热爱生活,鼓励他们勤奋学习,解答他们的疑难困惑,指点他们走出挫折,为他们提出合理建议,分享他们的成功快乐,等等,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这么一来,做作业和批作业就成为一种人文活动,是一种师生共同进行学识交流、情感沟通、志趣相融、教学相长的发展过程。在这里,学生和教师之间是那么地默契,是最真诚的朋友和伙伴。在这里,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才华、学识、风度和修养,体验到民主的氛围、平等的交往、纯真的情趣和进步的快乐,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心智发展和人格的完善。普通的作业活动,成为学生人文素养形成的重要方式。

2、学生评改

作业除了老师评改外,还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展览、小组评改、同桌对评等多种形式,在评改中让学生发现别人的优点,找出自己的不足,从而取长补短。

总之,通过主体评价与客体评价有机结合,实现评价多元化、民主化、多层次化,从而让学生在一个充满自信生长环境中得到可持续性发展。

回顾前一段时间的工作,我们感到,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下,在学校科研室的帮助在,在课题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的研究已有了良好的开端,并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课题组成员更要脚踏实地,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及时总结经验,制定下一步工作的计划,使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能更有效的开展下去,努力提高自身的科研

第四篇:【指南进展】幼儿骨折的骨骼检查指南发布

【指南进展】幼儿骨折的骨骼检查指南发布

2014年06月27日09:49来源:睿医资讯

一个专家小组发布了新的骨骼检查(SS)指南,指导临床医师如何判断受到虐待或遭遇意外的2岁以下儿童是否存在骨折现象。这项指南旨在减少不同医院间进行SS的频率差异、减少因种族和社会经济差异而导致的操作不足或过度操作、并增进虐待案例的侦查工作。来自费城儿童医院的Joanne N.Wood及其同事对新指南进行了详细解读,文章6月16日在线发表于《儿科学(Pediatrics)》杂志。

专家小组由代表多个学科的13名专家组成,专家们进行了一项文献综述,根据回顾情况设定了一系列临床场景,之后进行了一系列讨论及电子通讯,认定了SS适用的或需进行SS的场景。专家们最终总结了240个场景,SS适用于其中191个场景(80%),而这其中有175个场景(92%)需要进行SS.对于常规体检或影像学检查未能发现陈旧创伤的案例,美国儿科学会(AAP)反对进行放射性暴露,但对于疑似遭到躯体虐待的2岁以下儿童,AAP则建议进行SS.今年早段时间,AAP发表的更新指南报告了在确定可能的虐待案例时应考虑的因素,这项新制定的应用场景指南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补充。

大体上,指南制定小组在以下方面达成了一致:

1)当因虐待、家庭暴力、或被玩具或其他物品击中而导致骨折时,应进行SS;

2)肋骨骨折和无创伤致骨折病史的患儿应进行SS,除外≥12个月龄会走路的儿童骨折,或桡骨/尺骨或胫骨/腓骨发生buckle骨折;且

3)对于12个月龄以下的儿童,几乎应全部进行SS

专家组还达成一致,若非疑似遭到虐待,患者在以下2种情况下不应进行SS: 1)12-23个月龄的儿童发生胫骨/腓骨远端螺旋形骨折,具有在奔跑/步行中跌倒的病史,或

2)12-23个月龄会走路的儿童桡骨/尺骨远端具有buckle特征,具有跌倒时手掌外旋支撑的病史。

第五篇: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 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

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 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2017年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状况

教育部、国家语委日前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17年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状况。教育部语用司、语信司司长田立新表示,目前语言文字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语言服务能力全面加强,重大工程取得新突破。语言文字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高站位、全覆盖、广动员、深合作的“大语言文字工作”格局初步确立,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普通话普及攻坚迈出坚实步伐

“普通话普及攻坚步伐坚实。”田立新介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全面启动,县域普通话普及状况调查和达标验收深入推进,27个省(区、市)的2193个县域完成田野调查。各省(区、市)共培训农村青壮年、农村教师和少数民族教师近40万人次,比上年增加近4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测试人数继续增加,全年共有666.54万人次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比上年增加62.24万。

“2017年,我国加快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积极推动将普通话纳入国家扶贫攻坚工程,加强普通话推广宣传与培训,推动普通话水平测试,进一步促进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田立新说。

田立新介绍,下一步将进一步落实《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面向农村和民族地区推出《普通话1000句》,作为推普攻坚的重要资源。同时,把推普纳入到教育扶贫的绩效考核当中去,进一步提升地方政府对推广普通话在扶贫攻坚中作用的认识。

语言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主动关注国家战略、社会发展与民生建设中的语言需求,全面提升语言文字服务能力,是“十三五”时期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任务。田立新介绍,2017年,我国在“一带一路”语言服务、北京冬奥会语言服务、外语服务、特殊人群语言服务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在外语人才培养方面,全国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的外语本科专业覆盖83个外语语种,比上年增加11个。“国家外语人才动态数据库”已收录全国121所高校2.7万多名高端外语人才信息,以及近900所高校2010年以来的外语专业师生信息。

在公共服务领域外文译写规范建设上,英文译写规范的9个分则以及俄文、日文译写规范正式发布,出版了《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指南》和《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一本通》,并启动了公共服务领域英、俄、日规范译文数据库建设。

此外,我国积极为冬奥会提供语言服务,启动《北京冬奥会语言服务行动计划》,开展语言技术集成及服务、优化奥运语言环境、外语志愿者培训等工作,面向全球读者推出“冬奥汉语30句”。积极为特殊人群提供手语盲文等语言服务,《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国家通用盲文方案》将于7月1日起正式实施。

弘扬传播优秀中华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传播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是我国语言文字事业的重要任务。田立新介绍,甲骨文研究与应用专项工作开局良好,甲骨文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火爆荧屏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收视人次达11.63亿;“第十九届齐越艺术节暨全国大学生朗诵大会”吸引全国159所高校1000多部作品参与;中华经典资源库四期和五期建设全面完成;部编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数量分别增加至51.7%和30%。

作为汉语国际教育的重要载体,孔子学院继续稳健发展,2017年新增14所孔子学院和40个孔子课堂,累计在146个国家(地区)设立孔子学院525所、孔子课堂1113个。全年各类汉语考试考生人数达650万,同比增长8.33%。

语言文化传承传播离不开语言资源的科学保护。数据显示,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1500个计划调查点中已有1073个通过结项验收,完成率超过2/3;工程标志性成果《中国语言文化典藏》(20册)正式出版;“中国语言资源采录展示平台”正式上线,收录展示了620个调查点3300多位发音人的音视频资源。

下载中国科协发布2014―2015年度学科进展研究成果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科协发布2014―2015年度学科进展研究成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