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根治围标串标对策举要
根治围标串标对策举要
王秀峰 周青 周英才
〖摘要〗 根治招投标活动中的围标、串标现象是规范我国市场经济竞争环境的重要方面。围标串标的本质是非法逐利。根治的方法就是杜绝非法获利渠道,追讨已获非法利益,并且惩罚当事人。建立全国统一的征信体系、实行电子远程招投标等等措施有望根治围标串标。〖关键词〗 招投标 围标 串标 治理 诚信
围标,通常是指几个投标人之间相互约定,一致抬高或压低投标报价进行投标,通过限制竞争,排挤其他投标人,使某个利益相关者中标,从而谋取非法利益的手段和行为。或者是一个承包商同时使用几个企业的名义去投标, 自己与自己竞争, 无论哪一家企业中标, 最终还是由围标人中标。围标的特征是投标人之间的横向联合,手法相对简单,牵涉面相对较窄,较易预防。
串标,通常指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一个或多个投标人、甚至招标监管部门、交易平台之间达成一种利益共同体,通过提前拟定有倾向性的招标文件、泄露或内定评委名单,甚至故意打错投标人得分等手段排挤其他投标人中标,从而谋取非法利益的手段和行为。串标的特征是多个招投标主体之间的多层次、多方位、多手段的一种纵向联合,牵涉面广,治理起来相对复杂。
围标串标者一方面通过不合法手段人为增大自己的中标机会,损害其他投标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串标者往往在投标时采用同时报高价、同时报低价等手段串通报价,或哄抬价格给招标人造成经济损失,或为了中标故意压价,不考虑成本,给质量、安全带来隐患;三是串标行为经常与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相伴而生,既增加招标人的管理风险,又成为挂靠、转包等的滋生根源。
围标串标的出现使得招投标成了走过场的一个形式,不仅没有起到优胜劣汰的目的,反而为违法者提供了程序合法的外衣,严重破坏招投标的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原则,严重损害了招投标活动在公众心目中的纯洁和神圣,打击了公众对政府政策的信任心,干扰了招投标行业的竞争秩序,侵害了其他招投标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还助长了腐败现象的蔓延。随着招投标的普遍推行,其表现形式也日趋复杂,造成的危害也日趋明显,致使大量国家、集体和公共利益受损。可以说,围标串标是市场经济活动的毒瘤,如不有效遏制,将严重威胁着招投标市场的健康发展。如何防范与根治招投标活动中的围标串标现象,建议着重抓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统一规范的征信体系
围标串标的根源是招投标领域乃至整个社会的诚信缺失。
我国我省我市都在积极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工作。2006年11月15日《山西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公布。2013年08月15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公布。2014年4月12日《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出台。相比较,山东荣成市、浙江义乌等城市步伐较快,已经开始试行、示范。有理由相信在不久以后,社会征信体系会覆盖全国范围。
建设社会征信体系就是对社会法人和自然人信用评级,记录在案,就是要让守信者在土地出让、工程招标、政府采购等各方面都受到各项优待;让失信者寸步难行,信用级别为C级的,将被列入黄名单,为期两年;信用级别为D级的,将被列入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开,有效期为5年,限制或禁止经济活动。社会法人和自然人拥有的信用证既像身份证又像驾照的分,讲诚信、守规矩的人不吃亏,不守信、耍滑头、违规的人没了空子钻,躲不了惩罚。
建设社会征信体系一定要政府先行。政府向社会公开并在各个部门之间打通数据,达到互联互通的能力是独有的。政府拥有的大数据也“最具有价值”,较少出现互联网所产生的大数据中“渣滓”多的问题。形成跨部门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格局后,进一步建成全国跨地域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在招投标、交通、医疗等重要领域实现公共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这样,就可以避免招投标活动参与者在一个地方受到惩戒,换个地方照样畅通无阻。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缺失诚信的行为必须受到应有的惩罚。
2、打破地域、行业保护
地方保护又称地域封锁,是滥用权力排斥或者限制外来竞争者的行为,其结果就是人为地分割市场,阻碍经济资源的正常流动;行业保护又称为行业壁垒、部门垄断,是行业主管部门为了保护其行业内企业的利益而实施的排斥或限制其他行业竞争者参与的行为。可见,两者都是垄断——权力部门的垄断。垄断必然会产品垄断性价格,权力垄断企业凭借优势地位,控制着商品的价格和数量,制造有利于自己“卖方市场”状态,维持大大高于竞争性市场的产品和服务垄断性价格,攫取超额垄断利润。权力垄断破坏正常的市场竞争,使市场竞争进入无序的状态,从而使市场供求规律和优胜劣汰机制完全失效。并且,权力垄断凭借权力的强制力,衍生一定的“特权阶层”,很容易形成权力寻租,导致腐败,只要存在权力垄断就不会有真正的完全的市场经济。显然,这与招投标的原则是背道而驰的。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凡是市场自身能够解决的问题,政府就要止步。所以,在招投标 活动中必须打破地域、行业保护。让政府权力部门只负责制定市场游戏规则,而不能参与游戏活动。
招标公告应该发布在全国的、指定的大型媒体上,以保证更多的潜在投标人能够看到。参与投标的企业越多,围标串标的成本越高、操作越难,每个投标企业都有机会在更大的范围内参与竞争,能够更好的实现优胜劣汰的过程。
招标代理机构如果能公平的、通过正常的竞争,面向所有招标单位提供服务,就可以减少招标代理与招标人及其他招投标参与者的串通可能。
组建跨地区、跨行业的综合评标专家库也有利于打破地域、行业保护。整合全国范围的评标专家资源,实现资源共享,采用计算机自动抽取评标专家以及语音自动通知等功能,会强化评标工作的保密性。同时,因评标专家抽取的随机性与地域的不确定性,评标专家不受地域范围和行业范围的限制,熟面孔会减少,有助于避免人为因素对评标专家的影响,专家会站在一个比较客观公正的角度来评价招标项目的投标文件,因而使得招标项目能够健康运行,大大提高评审结果的客观公正性。
3、快速推行电子招标投标
电子招标投标的技术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在网络上执行在线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和监察等一系列业务操作的条件已经成熟,应尽快推广使用。
电子招标投标的优点很多,仅就与治理围标串标有关的举例如下:
1)在开标活动之前,任何人都不知道投标单位共有多少家和他们是谁,完全避免围标串标操作的可能性。
2)实现全国范围电子异地远程评标,有助于打破地域差别和时空限制,评标专家名单保密性好,减少人为干预。减少专家路途往返时间和费用,降低招投标社会成本。
3)系统在充分保障招标信息及时、开放、透明的同时,也能保证投标、评标等相关信息严格保密安全。可以严格设置阅读、操作的权限和时间,保证电子文件和操作流程只能依据规定设置的权限和时间进行阅读及有痕迹的修改。并且事后不可篡改、销毁、抵赖,可提供追查的证据。
4)投标方能通过网络获取招标信息、网上报名、招标文件直接从网上下载、投标人自行踏勘现场、网上组织答疑等办法,减少了潜在投标人聚集、信息传递和串通的机会,严防围标串标。还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时间和经济成本。
5)满足招标项目后续信息管理的要求,并满足其他不同主体、不同层次在招投标活动中科学决策和规范管理的要求。6)实现全程无纸化办公,不仅大幅度降低纸张资源消耗,减少标书制作成本。同时电子投标书可以被系统自动分析生成提醒评委的信息,比如,①两家以上投标单位投标文件所生成的电脑信息或加密锁等信息基本一致的;②电子清标辅助校验发现招标方与投标方或投标方之间加密锁及电脑机型号相同的;③使用盗版计价软件不显示加密锁号的;④投标文件正副电子版都无法打开的等等;以上情形经评标委员会认定均为废标。
7)根据九部委《标准施工招标文件范本》编成专用标书模板,可自动编辑和生成招标公告、资审文件、招标文件、投标文件、评标报告等文件,文件格式统一,利于监管。针对招标人需要根据工程特点编制的“专用条款”,最大限度地消除了招标人人为设置招标门槛、量身定做甚至操纵招标的现象,打破了招投标人之间的利益链。
需要注意的是,①各地区、各行业的电子招投标系统要能互联、兼容、整合、易用、安全、可靠和协调;②电子招投标系统功能要采用强制性和推荐性相结合,并留有前瞻性和可扩展性。
4、招标负责人终身责任制
围标串标的主要受益人除了中标人外往往就是招标单位的负责人。由于他们收受了投标人的大额贿赂,才敢铤而走险,合伙作案。为了内定中标者,弄虚作假、明招暗定,招标负责人与投标人或者招标代理机构相互串通,掩人耳目,更改招标书和打时间差,拖延开标日期,有的项目招标负责人还缩短投标人编制标书的时间,进行假招标,对评委“晓之以礼,动之以情”暗中打招呼,使评委能够按既定的意向评标。现场评标时被看好的企业若不是招标负责人的初衷,就当场不定标,而是由招标负责人派人将评委拉到酒店进行所谓的“封闭评标”,……
实行招标负责人终身责任制,就是让所招标的工程始终有人负责。不仅是中标人施工企业对工程质量终身负责,而是招标单位的负责人也对工程质量终身负责。让国家或集体投资的钱、建设工程质量的好坏、工程价款的多少和招标负责人自己切身利益建立正面联系或者叫做阳光联系。招标负责人如果敢于收受投标人给予的种种好处,对工程质量、造价问题没有足够的认识,串通“内定”工程中标人,干预招投标合法过程,导致出现违法问题,一旦发现必定给予追究和惩罚。
5、控制围标串标欲望,轻则获制,重则获罪
围标串标欲望和围标串标需投入费用成反比,投入费用越大,投标人围标串标的欲望也就越小。投标人数越多,保密工作做得越细,围标串标的费用也就越高,他们的欲望就越小。
围标串标的发生概率和法律的查处和惩罚力度的大小更是有直接的关系。当惩罚损失超 过围标串标预期收益所能承担的最高限制时,围标串标人会选择退出围标串标。当围标串标不被查处的概率很大时,围标串标的欲望就很强烈。因此,加大围标串标的监察惩罚力度是降低围标串标发生的重要举措。现行法律规定,围标串标一经查实“中标无效,处中标项目金额千分之五以上千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单位罚款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取消其一年至二年内参加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投标资格并予以公告,直至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招标投标法》第53条)。”“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刑法》 第223条)。”实践中看,处罚还是偏轻了,震慑力不足。适当加大处罚力度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6、规范招标代理机构的行为
目前,绝大部分工程项目都要通过招标代理完成发包交易,招标代理机构的行为已成为影响工程招投标质量的关键因素。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部分代理机构有的打着政府管理部门的旗号承揽业务;有的用违规压价等不正当手段打开市场;还有的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帮助业主有倾向性的选择中标单位,其实就是成为了串标的参与者或组织者;再有的甚至采用零代理费用等行为扰乱市场价格后,又与其他招标人、投标人串通谋取中标,以获取非法的利益补偿等等。所以,必须要加强从业资格管理。在资格审批中严格资格标准,做到符合条件的保留、优秀的升级、较差的淘汰,引入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积极探索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确保招标代理队伍的质量。
另一方面,对于代理机构的工作成果,目前还没有一个很好的、可操作的、量化的评价标准是招投标管理部门的不足。循规蹈矩的代理机构必须得到鼓励和支撑,才能生存下去。只有奖优罚劣,才能引导招投标代理机构逐步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
总之,招投标制度是比较成熟而且科学合理的工程承发包方式,能够优化资源配置,为业主选择好的承包人或供货商,也是保证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的最佳办法。杜绝招投标活动中的围标串标,重在切断利益链条,明确监管职责、操作细则,加大惩罚力度。我国卓有成效的反腐败为此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迅速推广着的电子招投标平台为此提供了有效的一种具体方法,我们一起努力,一定能够迎来健康的、朝气蓬勃的招投标状态。作者基本情况:
1.王秀峰(1977.4——)
工作单位
融·空间设计机构 联系方式*** 2.周青(1984.5——)
工作单位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联系方式*** 3.周英才(1957.4——)
工作单位
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联系方式 0351-3340367
第二篇:串标和围标是什么意思
串标和围标是什么意思?两者有何区别
围标也称为串通招标投标,它是指招标者与投标者之间或者投标者与投标者之间采用不正当手段,对招标投标事项进行串通,以排挤竞争对手或者损害招标者利益的行为。
围标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招标者与投标者之间进行串通。主要表现形式有:实施排挤竞争对手的公平竞争的行为,招标者在公开开标前,开启标书,并将投标情况告知其他投标者,或者协助投标者撤换标书,更换报价;招标者向投标者泄露标底;投标者与招标者商定,在招标投标时压低或者抬高标价,中标后再给投标者或者招标者额外补偿;招标者预先内定中标者,在确定中标者时以此决定取舍。
二是投标者之间进行串通。主要表现形式有:投标者之间相互约定,一致抬高或者压低投标报价;投标者之间相互约定,在投标项目中轮流以高价或低价中标;投标者之间先进行内部竞价,内定中标人,然后再参加投标。
二者各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这种不正当竞争是通过不正当手段,排挤其他竞争者,以达到使某个利益相关者中标,从而谋取利益的目的。
串标:投标单位之间或投标单位与招标单位相互串通骗取中标就是,串标是一种投机行为,其根源是工程建设领域乃至整个社会的诚信缺失。由于政府、企业、公众的诚信问题,工程建设上的种种不良、不法行为屡见不鲜,串标只是其一。
串标行为的分类
(1)投标者之间串标:投标人之间相互约定抬高或压低投标报价;投标人之间相互约定,在招标项目中分别以高、中、低价位报价.投标人之间先进行内部“竞价”,内定中标人,然后再参加投标;某一投标人给予其他投标人以适当的经济补偿后,这些投标人的投标均由其组织,不论谁中标,均由其承包。
(2)投标者与招标者串标:招标人在开标前开启投标文件,并将投标情况告知其他投标人,或者协助投标人撤换投标文件,更改报价;招标人向投标人泄露标底;招标人商定,投标时压低或抬高标价,中标后再给投标人或招标者额外补偿.招标人预先内定中标人;招标者为某一特定的投标者量身定做招标文件,排斥其他投标者。
第三篇:围标串标认定办法
湖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围标串标行为认定处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市场秩序,有效遏制招标投标活动中的围标串标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对本省行政区域内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施工、监理以及货物等招标投标活动主体各方及其有关人员的围标串标行为的认定和处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围标串标是指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或评标专家与投标人之间,或者投标人与投标人之间采用不正当手段,对招标投标事项相互串通、挂靠等,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其他当事人合法利益的行为。
第四条 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活动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认定其与投标人有围标串标行为:
(一)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编制的招标公告、招标文件、资格审查文件专门为某个特定投标人“量身定做”或设有明显倾向性条款的;
(二)在规定的投标截止时间前开启投标文件的;
(三)在规定的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后,协助投标人撤换 17
第四篇:工程施工招标“串标、围标”问题及对策分析(初稿)
工程施工招标“串标、围标”问题及对策分析
自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实施以来,公路建设项目招投标工作不断得以完善,“公开、公平、公正”的建设市场初步形成。而随着《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7年版)和《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9年版)的相继推出,标志着国家对公路工程招投标的管理已经进入了一个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新阶段。
1.工程施工招投标现状
招投标制度作为工程承包发包的主要形式在国际国内的工程项目建设中已广泛实施。作为一种富有竞争性的采购方式和市场经济的重要调节手段,招投标制度不但为业主选择好的供货商和承包人,而且能够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其本质特征是“公开、公平、公正”和“充分竞争”。实践证明,招投标制度是比较成熟而且科学合理的工程承发包方式,也是保证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的最佳办法。
但由于机制不完善,法制不健全,致使当前的招投标现状仍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1.1围标、串标现象严重
一些部门滥用权利,将建设工程内定给某些施工单位中标,其他单位只是陪衬;或者是投标人之间进行串标,相互约定提高或压低投标报价,而获取中标资格,使招投标成为徒具形式的空壳,无法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1.2承包单位转包问题
“转包”现象的存在是现今“豆腐渣工程”存在的一个根源。有的企业中标后,直接转包或违法分包给其他单位,从中收取管理费,以包代管,而对工程质量、安全不从事管理、不负责任。这种转包的现象,使得一些资质不够,没有施工经验的企业,进入施工现场,为质量安全问题埋下隐患。
1.3评标办法不够科学,专家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我们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评标办法,以至于有些单位,单纯着重报价高低,且整个评分方法重定性评分,轻定量评分。专家评标水平和职业素质有待提高。
1.4招标代理机构的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
由于我国招标代理业务起步晚,招标代理市场发育尚不完善,一些相关的配套制度还不健全,致使一些代理机构在实际工作中缺乏自律,步入误区,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帮助业主选择有倾向
性的选择中标单位的结果。其次对于代理机构的工作评价,还没有一个很好的可操作、量化的评价标准。
1.5对招投标过程中的违法、违纪现象执法监察力度不大。在这些问题中,尤以围标、串标行为对社会危害最为严重。
2.围标、串标问题分析及对策
2.1表现形式
围标、串标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1)一家投标单位为增大中标几率,邀请其他公司或企业“陪标”,以增大自己的中标几率,邀请的“陪标”单位越多,中标几率越大。
(2)几家投标单位互相联合,形成较为稳定的“串标同盟”,轮流坐庄,以达到排挤其它投标人,控制中标价格和中标结果的目的,然后按照事先约定分利或支付串标和陪标人的一定费用。
(3)个别项目经理或社会闲散人员同时挂靠若干家投标单位投标或直接借几家投标单位的资质参与投标,表面上是几家施工单位在参加投标,实际是一人在背后操纵。
(4)串标者在投标时采用同时报高价、同时报低价等手段串通报价,目的是想高价中标或低价中标后提供劣质产品或服务。
2.2原因分析
(一)经济利益是投标人围标、串标的根本动力。
经济利益的驱使,导致诚信的丧失。任何公司来竟标,都是为了经济利益,不愿意浪费时间、精力和投标费用。所以,有的公司和企业为了中标,不择手段,甚至可以丧失诚信。
(二)对围标、串标的阻力不够。
(1)对围标、串标违法行为“界定难”和“处罚难”。
我国招投标相关法律法规规定都是以“指导性”或“粗略型”条款为主,由此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对围标、串标行为的界定,找不到相关明确的法律依据,只能凭工作经验进行职业判断。即使认定为围标、串标违法行为,也不能及时以有力的书面材料证明其行为违法。
(2)相关部门的职能职责不尽明确和完善。
目前,对招标工作的监督,包括现场监督,只能涉及招标程序是否合法等表面现象,其现实作用并不大。招标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环节,但各部门具体监督职能和责任不明确,造成对招标过程的监督工作极为缺失。
(3)惩处机制不健全,惩处力度不够,违法风险成本低。
目前,《招标投标法》等法律法规对围标、串标行为的法律责任有明确的规定,但涉及工商、司法、招投标监管以及各行业行政主管等多个部门。监督和处罚的脱节,造成监督没有力度,处罚无从下手。
另外:行政处罚力度不足,串标人违法成本偏低。这就造成风险和利益的严重失衡,对不法行为的处罚如同隔靴搔痒,难以有效遏制《招标投标法》少数不法企业的投机心理。政府用违法风险成本去遏制违法行为的目的完全没起作用。
(4)失信惩戒机制严重缺失。
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我国诚信体系起步较晚,目前各地政府对诚信档案管理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在本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各地的诚信档案未能连轨,缺乏统一部署,标准不一致,信息不统一,投标人在一个地方受到惩戒,换个地方照样畅通无阻。所以,投标人因诚信的缺失本应受到的惩罚也没有实现。
(5)招标人“反围标、串标”意识淡薄。
不少招标人认为招标就是程序,违法查处是监督部门的职责,在招标过程中缺乏责任心,对很容易发现的串标围标苗头和迹象漠视纵容,变相滋长投标人的投机心理。
此外,有的招标人在临近项目开展才实施招标工作,虽然发现招标过程中的围标、串标现象,但由于“时间紧”,担心流标或废标,而再次组织招标时间来不急,所以,有意忽视招标过程中的围标、串标现象。
2.3对策研究
(一)围标、串标必须满足以下几个先决条件,才能构成事实:(1)数量较小的潜在投标人已确定;(2)投标人的信息资料被泄漏;
(3)出现围标发起人(标头),产生并掌握投标资格人信息;
(4)围标发起人用各种手段迫使其他投标人与之达成围标协议,组成围标联盟;(5)围标发起人全权操作投标过程,以“合法”手段“赢”标。以上五个条件缺一不可,围标、串标的预防也应从以上五个条件入手。
(二)遏制投标人围标、串标的几个措施(1)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
针对以上问题,国家和地方应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围标、串标”行为界定,划清监管部门职能职责,加重违法行为处罚,增加违法风险成本,增强社会监督机制等。
例如,2010年1月,《广州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法》正式出台实施。该办法以立法形式列举了11种串通投标情形,并规定存在所列情形经认定应作出行政处罚,为发现和查处围标、串标行为提供法律保障。
(2)建立部门监督和社会监督“联防”的机制。
围标、串标现象与招投标监管力度有直接关系。一方面应加大对围标、串标行为的查处力度,建立起公安、工商、行业主管部门联合查处机制,形成监管合力;其次,公开监管部门的投诉和举报电话或信箱,让广大社会公众参与到监督中来。对围标、串标行为,有必查,查必究,究必严。
(3)提高招标技术和管理水平,不给围标、串标可乘之机。
针对可能存在的围标、串标行为,招标人应当树立防串标、反串标意识,精心组织每一个招标环节,通过招标程序设置,在确保真正的投标人正常参与的前提下,让串通投标者防不胜防,疲于应付,来不及串通足够的投标者。
例如:扩大招标信息公告范围,让尽可能多的潜在投标人获得信息;采用资格后审制度;对投标单位信息实行严格保密,让围标、串标者无所适从;投标保证金的收取、退付实行“投标人帐户对保证金帐户”并采用电汇等方式等。
(4)抓诚信,构建招投标诚信体系,营造诚信投标的积极氛围。
目前围标、串标行为之所以有泛滥趋势,与诚信体系的缺失有很大关系。失信惩戒制度是解决围标、串标的良药,应当迅速由行业主管部门或协会牵头,建立健全统一的招投标诚信体系信息平台,让投标人一处失信,处处受制,形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良好局面。
(5)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
招标行业人员包括:各单位负责招标工作人员、交易中心的人员、招标监督管理的人员、评标专家等。这些人员除了要求其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很强的拒腐蚀能力,保持工作的独立性、公正性和正义感;还必须要有招投标的相关专业知识,如对相关法律法规和招投标程序的了解和掌握运用,还要具备识别招投标过程中围标、串标等不法行为的能力和意识。
3.深圳市和内蒙古具体措施
3.1深圳市具体措施
深圳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起步较早、发展迅速,在2001年、2004年、2008年陆续修订和完善工程施工招投标管理规定,实现了三次重大的制度创新;并于2009年实行网上投标和电子评标技术,这些制度和技术创新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围标、串标行为的发生。
(一)串通投标的直接认定制度
2008年5月,深圳市出台《关于加强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的若干规定(深府[2008]86号文)》,对“围标、串标”行为进行了界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评标委员会集体表决后认定,作串通投标处理,并提请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做出处罚:
(1)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内容存在非正常一致的;(2)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错漏之处一致的;
(3)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报价或者报价组成异常一致或者呈规律性变化的;(4)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由同一单位或者同一个人编制的;(5)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载明的项目管理班子成员出现同一人的;(6)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相互混装的;
(7)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由同一台电脑编制或者同一台附属设备打印的;(8)不同投标人委托同一人投标的;
(9)不同投标人使用同一个人或者企业资金交纳投标保证金或者投标保函的反担保的;(10)不同投标人聘请同一人为其投标提供技术或者经济咨询服务的,但招标工程本身要求采用专有技术的除外;
(11)评标委员会认定的其他串通投标情形。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发现前款所述情形的,可直接认定投标人的围标串标行为,并依法作出处罚。
(二)采用资格后审制度
资格后审是指由招标人代表与有关专家组成的资格后审委员会在开标后评标前对投标人进行的资格审查。
采用资格后审,可以不限制投标人的人数,从而消除了围标,串标的第1条件(数量较小的投标人),并且投标人是不确定的。从理论上讲,只要投标人不能确定,投标人再少也不会发生围标,串标现象。资格后审还“淹没”了投标人的信息,从而切断了串标需要的信息链,从而阻止串标,围标。采用资格后审制度,招标人不集中组织现场踏勘和答疑。因此,开标前投标资格
人的身份和数量无法确定,从而消除产生围标、串标的第1、2两个条件,遏制围标、串标的发生。
为了确保“淹没”投标人的信息,还要采取一系列与资格后审相配套的措施,消除一切可能产生的,泄漏投标人信息的一切环节。这些措施有:
(1)招标文件通过网络直接下载电子版,不记名、不限制,保证潜在投标人信息不泄漏。(2)所有疑问通过因特网无记名提出,所有答复也在网上向所有人回复,并不组织现场踏勘,以阻断投标人之问的信息传递。
(3)通过网络递交投标文件电子版,实行电子评标系统,投标人的信息只有在开标时才明朗化,消除了围标,串标必须满足的时间要求。
(三)施行预选承包商制度
政府投资工程预选承包商制度是深圳借鉴香港、新加坡等地“政府工程牌”经验,率先在全国建设工程领域推出的一项重大改革措施。其核心内容就是,由政府投资工程预选承包商资格审查委员会每年一次对申请承接政府投资工程的承包商进行资格审查,符合条件的进入名单,国有资金投资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建设工程的建设单位应当从政府投资工程预选承包商资格审查委员会编制的预选承包商名录中选择确定投标人或者承包人。预选承包商制度,不仅为提高政府投资工程质量提供了制度保障,而且对于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促进建筑市场健康发展具有巨大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深圳市在2005年出台了《深圳市政府投资工程预选承包商名录管理规定(试行)》,文中规定了预选承包商的申请条件、录取办法、监督管理等内容。
在2008年出台的《关于加强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的若干规定(深府[2008]86号文)》中,对预选承包商制度做了进一步界定,将承包商履约评价作为预选承包商录用、评标择优的重要依据,同时规定投标人“承诺投标中不提供虚假材料、不参与围标串标等,并声明一旦违背承诺,将无条件接受招标人、政府投资工程预选承包商委员会、主管部门作出的取消中标资格、解除合同、拒绝后续工程投标、清出预选承包商名录、不准继续在本市承接工程或者执业等处理”。
3.2内蒙古遏制围标、串标的具体措施
造成建筑市场招投标中围标、串标违法行为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就是成本较低,有利可图,内蒙古自治区着重在增加围标、串标成本上下功夫,采取一系列措施打击围标、串标等违法行为。
(一)投标人法定代表人亲自参与
招标公告中可要求投标人的法定代表人亲自前往购买招标文件与签订合同协议书(中标后)
两个过程。投标人申请购买招标文件时需携带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原件、企业资质证书副本原件、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副本原件、基本帐户开户许可证原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原件等文件,招标人将在纪检监察人员的监督下对其法定代表人进行现场拍照记录,在开标时将通过公安部门的身份查询系统核实法定代表人的身份。
(二)提交信誉保证金
在提交80万投标保证金之外,投标人需提交70万元的信誉保证金,一旦投标人出现串通投标、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招标人可没收其信誉保证金。而且,要求投标保证金和信誉保证金必须从投标人注册地开户银行电汇或银行保函形式提交,增加相互转账的风险和成本。
通过以上两项措施,可以有效增加投标人围标、串标成本,从而遏制围标、串标等违法行为。此外,在计算评标基准价时,可随机抽取下浮比率,从而增加投标人中标的随机性,这也是内蒙古自治区、福建省等地的常规做法。
4.结语
一个健康的招投标制度应该是按照“公开、公正、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针对当前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完善法规、明确职责、健全机构,强化过程监督等措施,才能更好地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从源头上遏止腐败,净化建筑市场,促进建筑市场秩序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不断提高工程招投标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第五篇:浅谈政府采购工作中的围标串标问题及对策
浅谈政府采购工作中的围标串标问题及对策
宜宾县政府采购工作已经开展了近六年,机构和制度建设越来越完善,操作程序也越来越规范,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围标串标现象无法杜绝且越来越具有隐蔽性。现就这些现象的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作一些简单分析,谈谈自己的一些肤浅的看法。
一、政府采购中围标串标的形式:
1、一家投标单位为增大中标几率,邀请其他公司或企业“陪标”,以增大自己的中标几率,邀请的“陪标”单位越多,中标几率越大。
2、几家投标单位互相联合,形成较为稳定的“串标同盟”,轮流坐庄,以达到排挤其它投标人,控制中标价格和中标结果的目的,然后按照事先约定分利或支付串标和陪标人的一定费用。
3、个别项目经理或社会闲散人员同时挂靠若干家投标单位投标或直接借几家投标单位的资质签定假的《授权委托书》去参与投标,表面上是几家施工单位在参加投标,实际是一人在背后操纵。
4、串标者在投标时采用同时报高价、同时报低价等手段串通报价,目的是想高价中标或低价中标后提供劣质产品或服务。
二、串标围标行为存在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利益是投标人围标串标的根本动力。经济利益的驱使,导致诚信的丧失。任何公司来竟标,都是为了经济利益,不愿意白费时间、精力和投标费用。所以,各公司和企业为了中标,不择手段,甚至可以丧失诚信。
(二)、对围标串标的阻力不够。
1、政府采购工作的法律依据不完善和充分,导致对围标串标违法行为的“界定难”和“处罚难”,给予围标串标可乘之机。我们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不是很明确和细致,都是“指导性”或“粗略型”的条款,在实际工作中很难把握和操作,更是难以执行。如:政府采购招投标中的围标串标行为如何界定,就找不到相关明确的法律依据,只能凭工作经验进行职业判断。但是即使明显地判断出该招标中有围标串标行为,我们却不能立即出具相关的书面资料以“围标、串标”为由将其“出局”,因为必须慎重:如果依据不充分,我们反会被投标人“投诉”。而我们只能从其他途径去找投标人的漏洞和不规范的地方,以别的方式让其“出局”。因无法鉴定投标人的围标串标违法行为,致使其最终无法受到应有的惩处,这样就更助长围标串标者的侥幸心理,让我们的工作很是“被动”和“无奈”。
2、相关部门的职能职责不尽明确和完善。目前我县政府采购工作的监督工作主要是政府采购监督中心在负责,而我们中心的人力和精力(整个中心只有两个人员而且还是兼职)都只能让我们的工作停留在下采购计划和现场监督的那么两个环节。下计划时只能凭借各采购人自己报的预算和他们了解的大致市价来下计划,无法去调查和核实其上报的采购价格是否合理;另外,现场监督也只能涉及其采购招标程序是否合法等的这些表面现象,其作用并不大。而政府采购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环节,其监督管理工作不仅是政府采购监督管理中心一个部门的事,所以,监督工作也应该贯穿在各个环节当中。那么各个环节涉及的各个部门的职能和责任应该明确并且要相互协调配合。例如:采购单位在招投标的过程中,集中采购机构在招投标各个环节中,以及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在下预算、计划和现场监督、事后监督过程中,应该明确各部门的具体监督责任和职能,还应该明确各环节相关人员违法违纪相应的惩处,以提高其责任心,在约束别人的同时也约束好自己。
3、惩处机制不健全,惩处力度也不够。目前,《招标投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刑法》等法律法规均对串标围标行为的法律责任有明确的规定,涉及工商、司法、招投标监管以及各行业行政主管等多个部门。政府采购工作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监督和处罚的脱节,势必造成监督没有力度,处罚无从下手的局面。政府采购监管部门发现串标围标行为只能向有处罚权的部门提出处罚建议,更不要说对外地企业的处罚了。再者,串标围标行为十分复杂,如何界定,由谁界定,谁牵头查处等等,诸多问题没有明确规定,各部门在技术操作上无所遵循,不可避免的存在都管都不管的情况。另外:行政处罚力度不足,串标人违法成本过低。如《招标投标法》规定: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或者与招标人串通投标的,处中标项目金额千分之五以上千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处单位罚款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而政府采购的处罚没有具体规定,还只能参照《招标投标法》的相关规定,操作起来很难把握。且政府采购的标的远远小于工程的标的,所以处罚的金额远远小于其违法所得的利润,这就造成风险和利益的严重失衡,对不法行为的处罚如同隔靴搔痒,难以有效遏制《招标投标法》少数不法企业的投机心理。又如,“情节严重的,取消其一年至二年内参加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投标资格并予以公告,直至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这个“情节严重”没有详细的标准,在实际操作中也就很难界定,人为操作的空间很大,“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也就不足为奇了。政府用违法风险成本去遏制违法行为的目的完全没起作用。
4、失信惩戒机制严重缺失,串标围标行为畅通无阻。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我国诚信体系起步较晚,虽然不少地方政府对失信惩戒制度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在本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缺乏统一部署,标准不一致,信息不统一,投标人在一个地方受到惩戒,换个地方照样畅通无阻。我县的政府采购目前还没有为在我县参与过投标的供应商和企业建立诚信档案,与各地的诚信档案也未能连轨。所以,在县外其他地区有过围标串标记录的投标人到我县投标,我们也没有具体依据禁止其参与竟标。所以,投标人因诚信的缺失本应受到的惩罚也没有实现。
5、招标人反串标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大大提高了串标围标行为成功率。不少招标人认为招标就是程序,违法查处是监督部门的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在招标过程中缺乏责任心,对很容易发现的串标围标苗头和迹象漠视纵容,变相滋长投标人的投机心理。
6、采购人对货物的急切需求,故意忽视招标过程中的“陪标”现象。如:有的采购人,在临近项目检查验收时才来报计划采购,时间要求很紧。在采购过程中要求“尽快”。虽然发现了招标过程中的一些“陪标”迹象,也由于“时间紧”担心此次流标或废标后,再次组织采购时间来不急,也觉得很麻烦,所以,有意地忽视投标人的“陪标”、“串标”。
三、串标围标的对策分析。
(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并加大宣传力度,形成社会强大的社会氛围。
征对以上问题,我国有关部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着力建立健全政府采购的相关法律法规,让我们的工作能够找到合理的具体的依据。例如:各部门的监督职能职责,具体违法行为的界定,具体的惩罚条款,尤其要加重处罚,增大违法风险成本;并且加大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法律法规,并懂得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利益、怎样同违法行为作斗争,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建立部门监督和社会监督“联防”的机制。串标围标现象与招投标监管力度有直接关系。一方面应加大对串标围标行为的查处力度,建立起公安、工商、行业主管部门联合查处机制,形成监管合力;其次,公开监管部门的投诉和举报电话或信箱,让广大社会公众参与到监督中来。对串标围标行为,有必查,查必究,究必严。
(三)搞好政府采购招标信息公告,扩大竞争的充分性。要充分利用公告媒体的威力,严格按照法定时间期限公告,让尽可能多的供应商获得信息,参加投标。从实际效果看,投标竞争越充分,串标围标成本越高,成功几率越小。只要投标人数量多到让串通投标者徒劳的程度,那些想搞“猫腻”的单位自然望而却步。
(四)抓技术,提高招标技术和管理水平,不给串标围标行为可乘之机。
针对可能存在的串标围标行为,招标人应当树立防串标、反串标意识,精心组织每一个招标环节,通过招标文件的制定,评标办法的设置,投标报名的资质预审,必要时可请专家参与。在政府采购的各个环节,审查,开标、评标的组织,层层设防,不给串标行为可乘之机。如在招标公告环节尽量扩大信息公告范围,让串标围标者劳而无功;在发售标书环节,严格审查证书、业绩原件和报名条件;对投标单位信息实行严格保密,让串标围标者无所适从;对技术不复杂的一般工程项目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评标;在评标过程中严格审查“雷同卷”;投标保证金的收取、退付实行“投标人帐户对保证金帐户”并采用电汇等方式等。通过招标程序设置,在确保真正的投标人正常参与的前提下,让串通投标者防不胜防,疲于应付,来不及串通足够的投标者。在签订合同和使用验收过程中,对串标者要保留追究权,不论是在投标时发生还是其中标后被发现,都应认真追究法律责任。
(五)提高政府采购人员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
政府采购是一个对人员素质要求很高的职业。这个行业的人员包括:各采购单位负责采购工作的“政府采购协管员”、采购中心的人员、采购监督管理的人员、评标专家、验收人员等等。这些人员除了要求其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很强的拒腐蚀能力,保持工作的独立性、公正性和正义感;还必须要有政府采购的相关专业知识,如对相关法律法规和政府采购程序的了解和掌握运用,还要具备识别政府采购过程中围标串标等不法行为的能力和意识。用自己的坚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过硬的专业技术,去干好政府采购工作,去与政府采购的不法行为作斗争,还要在工作中不断地积累,不断地总结,还要主动思考,探索,提升自己也推动政府采购工作更加完善,上新的台阶。
(六)抓诚信,构建招投标诚信体系,营造诚信投标的积极氛围。目前串标围标行为之所以有泛滥趋势,与诚信体系的缺失有很大关系。失信惩戒制度是解决串标围标的良药,应当迅速由行业主管部门或协会牵头,建立健全统一的招投标诚信体系信息平台,让投标人一处失信,处处受制,形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