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借用资质进行围标串标行为责任的追究办法
关于借用资质进行围标串标行为责任的追究办法
(讨论稿)
第一条 为规范招标投标活动,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项目(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咨询、施工、监理)的招标投标活动,适用本实施细则。
第三条 投标单位应当持有依法取得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内承揽工程。禁止投标企业超越本企业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或者以任何形式用其他投标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项目。禁止投标企业以任何形式允许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使用本企业的资质证书、营业执照,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
第四条 禁止中标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转包给他人,禁止中标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他人。
第五条 建筑工程总承包单位可以将承包工程中的部分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分包单位;但是,除总承包合同中约定的分包外,必须经建设单位认可。总承包的,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必须由总承包单位自行完成。建筑工程总承包单位按照总承包合同的约定对建设单位负责;分包单位按照分包合同的约定对总承包单位负责。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就分包工程对建设单位承担连带责任。禁止总承包单位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禁止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
第六条 投标人不得相互串通投标报价,不得排挤其他投标人的公平竞争,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的合法权益。投标人不得与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串通投标,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
第七条 投标人不得以低于成本的报价竞标,也不得以他人名义投标或者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骗取中标。
第八条 全面推行计算机辅助评标。实行计算机对技术标、商务标的的辅助评审,提高评标效率和质量,加大围标串标的成本和难度。通过计算机辅助评标系统自动进行投标文件的雷同性分析,并作为围标串标的直接认定依据。
第九条 保证投标文件内容的真实性,实行投标业绩、荣誉证书等证明文件公示制度,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第十条 对于被确认为正式投标人的投标企业不参加投标的记不良行为,中标后弃标的投标企业,依法没收其投标保证金,记录在诚信手册上,并给予相应的处罚。
第十一条 在我市参加招标投标活动的委托人、建造师(项目经理)、“五大员”、项目总监、监理工程师、项目技术负责人等项目组成人员必须是已建立诚信档案的人员。
第十二条 对投标人出现围标、串标、陪标、违法分包、转包、虚报工程造价、偷工减料及行贿等行为的,一经发现,一律记录存档,并按规定通报给有关部门或向社会公布,建立“不良记录”清出市场制度。
第十三条 建设单位、施工企业、监理单位和招标代理机构、评标专家发生不良行为的,一经查实,一律实行招标投标限制。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对当事人的各项违法违规行为,合并从重给予处罚。
第十四条 全力查处挂靠、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中标单位现场到位人员与合同及招投标文件是否一致,对于擅自改变投标文件中的项目负责人等主要人员的,要严肃查处。对发现存在挂靠及围标串标行为的,及时依法处理。
第十五条 对中标项目施工现场应实行动态跟踪监管,检查合同履约情况,检查工程款的支付和流向。尤其是对中标价明显偏低的项目要进行重点跟踪监督,严格控制设计变更,防止恶意低价竞标、标后高价结算。
第十六条 采用施工合同履约担保和工程款支付担保的形式,约束合同双方的行为。所有单项合同在200万以上的项目都必须强制办理合同履约担保和工程款支付担保,担保书原件由招标办收押并监督双方的合同执行情况,待工程结束工程款付清后担保才能释放。第十七条 对于利用个人相关资质参与围标串标及其它违规违法活动的直接责任人,招投标监管部门应及时调查核实,并视情节轻重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对于参与串通投标的单位和个人主动检举揭发的,可以据情实行免责制。同时,招投标监管部门还应主动联合纪检监察、工商行政和司法等部门,形成多部门联动预防和责任追究机制,建立防治围标串标行为的管理平台,将围标串标行为纳入信用管理体系,实行公告制度。
第十八条 招标投标案件查处中,行政执法机关一旦发现有涉嫌犯罪情形的,在报经批准后,将有关案件资料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察。案件涉及公职人员或国家公务员违反党纪政纪的,将有关案件资料移送纪检监察机关查处;触犯刑法的,追究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 发包单位将工程发包给不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承包单位的,或者违反本法规定将建筑工程肢解发包的,责令改正,处以罚款。超越本单位资质等级承揽工程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以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未取得资质证书承揽工程的,予以取缔,并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以欺骗手段取得资质证书的,吊销资质证书,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投标企业转让、出借资质证书或者以其他方式允许他人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对因该项承揽工程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造成的损失,中标单位与使用本单位名义的单位或者个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第二十一条 承包单位将承包的工程转包的,或者违反本法规定进行分包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
承包单位有前款规定的违法行为的,对因转包工程或者违法分包的工程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造成的损失,与接受转包或者分包的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第二十二条 在工程发包与承包中索贿、受贿、行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分别处以罚款,没收贿赂的财物,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对在工程承包中行贿的承包单位,除依照前款规定处罚外,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
第二十三条 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和吊销资质证书的行政处罚,由颁发资质证书的机关决定;其他行政处罚,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部门依照法律和国务院规定的职权范围决定。被吊销资质证书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第二十四条 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或者与招标人串通投标的,投标人以向招标人或者评标委员会成员行贿的手段谋取中标的,中标无效,处中标项目金额千分之五以上千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单位罚款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取消其一年至二年内参加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投标资格并予以公告,直至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五条 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报价,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利益,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投标人与招标人串通投标,损害国家、集体、公民的合法利益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第二十六条 单位犯上述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规定处罚。
第二十七条 投标者串通投标,抬高标价或者压低标价;投标者和招标者相互勾结,以排挤竞争对手的公平竞争的,其中标无效。监督检查部门可以根据情节处以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八条 本实施细则由市萍乡市建筑工程施工招标投标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实施细则自 年 月 日起实施。
第二篇:围标串标认定办法
湖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围标串标行为认定处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市场秩序,有效遏制招标投标活动中的围标串标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对本省行政区域内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施工、监理以及货物等招标投标活动主体各方及其有关人员的围标串标行为的认定和处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围标串标是指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或评标专家与投标人之间,或者投标人与投标人之间采用不正当手段,对招标投标事项相互串通、挂靠等,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其他当事人合法利益的行为。
第四条 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活动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认定其与投标人有围标串标行为:
(一)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编制的招标公告、招标文件、资格审查文件专门为某个特定投标人“量身定做”或设有明显倾向性条款的;
(二)在规定的投标截止时间前开启投标文件的;
(三)在规定的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后,协助投标人撤换 17
第三篇:串标和围标是什么意思
串标和围标是什么意思?两者有何区别
围标也称为串通招标投标,它是指招标者与投标者之间或者投标者与投标者之间采用不正当手段,对招标投标事项进行串通,以排挤竞争对手或者损害招标者利益的行为。
围标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招标者与投标者之间进行串通。主要表现形式有:实施排挤竞争对手的公平竞争的行为,招标者在公开开标前,开启标书,并将投标情况告知其他投标者,或者协助投标者撤换标书,更换报价;招标者向投标者泄露标底;投标者与招标者商定,在招标投标时压低或者抬高标价,中标后再给投标者或者招标者额外补偿;招标者预先内定中标者,在确定中标者时以此决定取舍。
二是投标者之间进行串通。主要表现形式有:投标者之间相互约定,一致抬高或者压低投标报价;投标者之间相互约定,在投标项目中轮流以高价或低价中标;投标者之间先进行内部竞价,内定中标人,然后再参加投标。
二者各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这种不正当竞争是通过不正当手段,排挤其他竞争者,以达到使某个利益相关者中标,从而谋取利益的目的。
串标:投标单位之间或投标单位与招标单位相互串通骗取中标就是,串标是一种投机行为,其根源是工程建设领域乃至整个社会的诚信缺失。由于政府、企业、公众的诚信问题,工程建设上的种种不良、不法行为屡见不鲜,串标只是其一。
串标行为的分类
(1)投标者之间串标:投标人之间相互约定抬高或压低投标报价;投标人之间相互约定,在招标项目中分别以高、中、低价位报价.投标人之间先进行内部“竞价”,内定中标人,然后再参加投标;某一投标人给予其他投标人以适当的经济补偿后,这些投标人的投标均由其组织,不论谁中标,均由其承包。
(2)投标者与招标者串标:招标人在开标前开启投标文件,并将投标情况告知其他投标人,或者协助投标人撤换投标文件,更改报价;招标人向投标人泄露标底;招标人商定,投标时压低或抬高标价,中标后再给投标人或招标者额外补偿.招标人预先内定中标人;招标者为某一特定的投标者量身定做招标文件,排斥其他投标者。
第四篇:8、围标串标认定处理办法
桃江县政府投资建设工程项目 围标串标行为认定和处理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我县招标投标市场行为,预防和遏制围标、串标行为的发生,维护交易各方主体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等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围标、串标是指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评标专家、投标人等利害关系人,采用相互串通、资质挂靠等不正当手段,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其他当事人合法利益的行为。
第三条 对我县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中围标、串标行为,由公管办组织协调,各行业监督部门依法实施查处。
第四条 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属于以不合理条件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
(一)就同一招标项目向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提供有差别的项目信息;
(二)设定的资格、技术、商务条件与招标项目的具体特点和实际需要不相适应或者与合同履行无关;
(三)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以特定行政区域或者特定行业的业绩、奖项作为加分条件或者中标条件;
(四)对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采取不同的资格审查或者评
标标准;
(五)限定或者指定特定的专利、商标、品牌、原产地或者供应商;
(六)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非法限定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的所有制形式或者组织形式;
(七)以其他不合理条件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第五条 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虚假招标或与投标人串通招标行为:
(一)先行开展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活动及材料、设备采购,而后组织招标的,或以其他借口补办招投标手续的;
(二)在招标公告、资格审查(预审)文件和招标文件中抬高投标人资质等级或设置多项资质等级标准和要求投标人提供类似工程业绩等不合理条件,排斥潜在投标人的;
(三)应当接受而不接受,应当拒绝而不拒绝投标人资格审查文件或投标文件的;
(四)预先约定投标人中标,或与特定投标人商定,投标时压低或抬高投标报价,中标后再给予投标人额外补偿的;
(五)在开标前泄露投标文件内容或者授意投标人补充、修改投标文件内容,或在投标截止后,允许特定投标人撤换投标文件或更改投标文件的;
(六)直接或者间接向投标人泄露应当保密的招、投标或开、评标活动信息的;
(七)组织、授意或者暗示其他投标人,为特定投标人创造条件或提供方便的;
(八)明示或者暗示资格审查委员会或评标委员会,对投标申请人或投标人进行区别对待或倾向性评审的;
(九)以胁迫、劝退、补偿等方式,使特定投标人以外的其他投标人放弃投标或者使中标人放弃中标的;
(十)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招标人与投标人之间的其他串通投标行为。
第六条 招标代理机构有本办法第五条第2—10款情形之一的,属与投标人串通招投标行为,受招标人指使、授意的,属与招标人串通招投标行为。
第七条 投标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投标人围标或串通投标行为:
(一)投标人之间相互约定中标人的;
(二)投标人之间相互约定抬高或压低投标报价的;
(三)为谋取特定投标人中标或者排斥其他投标人而采取联合行为的;
(四)投标人之间约定部分投标人放弃投标或者放弃中标的;
(五)由同一单位或同一人持不同投标人的资格审查文件或投标文件参加投标的;
(六)不同投标人的资格审查文件或投标文件相互混装的;
(七)不同投标人的资格审查文件或投标文件,其内容存在
异常一致的;
(八)不同投标人的资格审查文件或投标文件错、漏之处出现一致的;
(九)不同投标人的资格审查文件或投标文件由同一单位或同一人编制的,或者出自同一电子文档的;
(十)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载明的项目管理人员(注册建造师和五大员)出现同一人的;
(十一)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报价、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及组成,出现异常一致或者呈规律性变化的;
(十二)不同投标人的投标保证金出自同一单位或同一银行帐号的;
(十三)投标人以威胁、恐吓等手段,迫使其他投标人放弃投标的;
(十四)经评标委员会推荐中标排序的投标人放弃中标的;
(十五)投标人违反开标现场纪律,扰乱开标会场秩序的;(十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况。
第八条 投标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弄虚作假行为:
(一)使用他人名义参加投标的;
(二)使用伪造、变造或持无效的资质证书、营业执照、安全生产许可证、资格证书、印章、印鉴参加投标的;
(三)伪造或者提供虚假企业施工业绩、财务状况、信用等级等证明材料的;
(四)伪造注册建造师(项目经理)、项目管理人员(五大员)资格证书、施工业绩和劳动关系证明等其他材料的;
(五)隐瞒招标文件要求提供的信息或者提供虚假引人误解的其他信息的;
(六)经批准采用资格预审的招标项目,资格预审合格的投标人,不购买招标文件、不提交投标保证金、不提交投标文件,且不说明正当理由而放弃投标的;
(七)投标人购买了招标文件或提交了投标保证金,应参加开标会投标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和拟派注册建造师不参加开标会的(以下情况除外:因重病或重伤[凭县级以上医院证明]不能履职或死亡的;被司法机关羁押或限制自由的;被行业监督部门停止执业资格的;因不可抗力等特殊情况的);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况。
第九条 投标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以他人名义投标的行为:
(一)通过受让或者租借等方式从其他单位获取资格或者资质证书投标的;
(二)由其他单位或者其他单位负责人在自己编制的投标文件上加盖印章或者签字的;
(三)法定代表人的委托代理人、注册建造师(项目经理)或项目管理人员(五大员)不是本单位人员的;
(四)投标保证金不是从投标人企业所在地基本帐户转出的;
(五)工程款、农民工工资等收支费用不在本单位核算,而由项目负责人直接支配和核算,且项目负责人不是本单位人员的;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以他人名义投标的其他行为。投标人不能提供其委托代理人、注册建造师(项目经理)、项目管理人员(五大员)的劳动合同、上不少于6个月的社会保险缴费凭证等证明材料的,视为本条第(三)项规定的情形。
第十条 资格审查委员会或评标委员会成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串通评标行为:
(一)私下接触投标人的;
(二)对特定投标人投标文件中的重大偏差,提出符合性评审意见的;
(三)对特定投标人以外的其他投标人提出不公正评审意见的;
(四)对特定投标人的投标文件应当判定废标而不废标的或任意扩大其他投标人废标范围的;
(五)向其他投标人透露评审情况或应当保密的其他情况的;
(六)对第七条中涉及投标人的围标、串标行为,在评审过程中应发现而未发现的。
第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四条规定,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的,责成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改正,并对招标代理机构记不良行为记录一次,情节严重造成不良后果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第五十一条,依法进行处理。
第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五条规定,对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虚假招标或与投标人串通招标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五十条、第五十三条,依法进行处理。
第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规定,对投标人参与围标、相互串通投标或与招标人串通投标,或以他人名义投标或弄虚作假行为的,对投标人记不良行为记录一次,列入不诚信企业,没收其投标保证金。情节严重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五十三条、第五十四条,依法进行处理。
第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规定,资格审查委员会或评标委员会成员与招标人或投标人串通评标的,对评标专家记不良行为记录一次,网上公示,情节严重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五十六条,依法进行处理。
第十五条 行业监督部门,将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企业和个人及时记入诚信档案。建立投标企业、招标代理机构和相关人员“黑名单”制度,对列入“黑名单”的单位和个人,实施重点监管。
第十六条 发展改革部门、监察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投诉招投标活动中的围标、串标行为时,应当及时组成联合调查组进行核实认定,并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作出处理决定。
第十七条 对投标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投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等有关规定处理。投诉人不得以
投诉为名排挤竞争对手,阻碍招投标活动的正常进行,对虚假、恶意投诉,应依法予以严惩。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管理人员失职行为责任追究办法(试行)
中铁二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管理人员失职行为责任追究办法(试行)
局监〔2007〕83号
来源:纪委办公室 提供:藏伟忠提供 2010-09-03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强化管理人员在管理活动中的责任意识,有效防范失职行为,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运营质量,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结合集团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范围内各级任命的所有管理人员。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失职行为,是指企业管理人员不履行、不正确履行职责,致使企业经济利益和企业信誉遭受损害的行为。具体解释见释义。
第四条 对失职行为责任人的处理,应综合考虑损失数额、社会不良影响程度、历史原因与现实情况等因素,并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事实为依据,以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为准绳;
(二)权利和责任相统一的原则;
(三)公平公正、一视同仁的原则;
(四)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 机构与职责
第五条 集团公司成立以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任组长,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总工程师、总会计师、总经济师、工会主席和相关职能部门领导组成的责任追究领导小组,其职责:
(一)负责制定、修改本办法;
(二)组织和指导责任追究工作的开展;
(三)评估失职行为对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信誉影响,对领导干部或责任人根据责任划分,针对相应条款提出处理意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提交相关会议研究决定。
第六条失职行为责任追究办公室设在集团公司监察部,其职责:
(一)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二)组织调查组进行调查核实;
(三)拟制调查报告;提出初步处理意见;
(四)受理失职行为的举报、投诉;受理当事人的申诉。
第三章 失职行为责任主体
第七条 凡属未完成生产经营指标;在安全、质量、以及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造成企业经济利益受损,给企业信誉造成不良影响的直接责任者、主要领导责任者、重要领导责任者将受到责任追究。
第八条有关责任人员的区分
直接责任者是指在其职责范围内,不履行、不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对造成的损失或者后果起决定性作用的人员;
主要领导责任者是指在其职责范围内,对造成的损失或者后果负直接领导责任的人员; 重要领导管理责任者是指在其职责范围内,对应管理的工作或者参与决定的工作不履行、不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对造成的损失或者后果负次要领导责任人员。
第九条 经济损失、信誉损害区分标准
(一)较大经济损失,较大信誉损害是指造成以下结果之一的:
1、工程安全、质量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含)以上30万元(不含)以下,一次发生负伤5人(含)以上、重伤3人(含)以下;受到集团公司主管部门通报批评的、受到所在地县级新闻媒体曝光的;
2、物资设备招标采购、商贸活动中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含)以上30万元(不含)以下;
3、工程投标或工程管理、资金管理活动中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含)以上50万元(不含)以下。
(二)重大经济损失,重大信誉损害是指造成以下结果之一的:
1、工程安全、质量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含)以上100万元(不含)以下,一次死亡1-2人(包括当时死亡或伤后一个月内死亡)的;受到铁道建筑总公司主管部门通报批评、或受到所在地市(地)级新闻媒体曝光的;
2、物资设备招标采购、商贸活动中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含)以上50万元(不含)以下;
3、工程投标或者工程管理、资金管理活动中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含)以上100万元(不含)以下。
(三)巨大经济损失,巨大信誉损害是指造成以下结果之一的:
1、工程安全、质量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含)以上300万元(不含)以下,一次死亡3人至9人的;受到省部级主管部门通报批评的、或受到所在地省级以上新闻媒体曝光的;
2、物资设备招标采购、商贸活动中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含)以上;
3、工程投标或者工程管理、资金管理活动中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含)以上500万元(不含)以下。
(四)特别巨大经济损失,特别巨大信誉损害是指造成以下结果之一的:
1、工程安全质量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含)以上,500万元(不含)以下,一次死亡10人以上;受到国家机关主管部门通报批评的、受到中央新闻媒体曝光的;
2、工程投标或者工程管理、资金管理活动中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含)以上。第十条 直接经济损失,是指与责任者的行为有直接因果关系而造成财产毁损的实际价值。
第四章 失职行为追究
第十一条 根据失职行为的性质、情节轻重和危害程度,给予失职责任者以下处分和处罚:
(一)责令书面检查并通报批评;
(二)调离工作岗位;
(三)行政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引咎辞职、撤职、留用察看、开除,同时附带经济处罚。第十二条 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对直接责任者处以责令书面检查并通报批评或行政记过处分,按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的5%进行处罚;对主要领导责任者处以责令书面检查并通报批评或行政警告处分,按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的2%进行处罚;对重要领导责任者处以责令书面检查并通报批评。
第十三条 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对直接责任者处以行政记过、记大过或降级处分,按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的2%进行处罚;对主要领导责任者处以行政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并按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的1%进行处罚;对重要领导责任者处以责令书面检查并通报批评,并按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的0.5%进行处罚。
第十四条 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对直接责任者处以撤职、留用察看直至开除处分,并按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2%进行处罚;对主要领导责任者处以调离工作岗位、行政降职或撤职的处分,并按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的1%进行处罚;给予重要领导责任者行政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并按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的0.5%进行处罚。第十五条 造成特别巨大经济损失的,除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外,对直接责任者处以留用察看或开除处分,并按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的3%进行处罚;对主要领导责任者处以降职、撤职或留用察看的处分,并按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的2%进行处罚;给予重要领导责任者调离工作岗位、行政降职或撤职处分,按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的1%进行处罚。
第十六条 管理人员由于失职行为,未完成上交款指标第一年按《生产经营责任状》处罚执行,并给予黄牌警告;第二年仍未完成上交款指标除按年初签订的《生产经营责任状》班子成员按未完成上交款的2%罚款外,单位主管领导引咎辞职或撤职,其他班子成员视状况进行调整。
第十七条 管理人员由于失职行为,出现业主来电来函告急按第十二条执行;黄牌警告,限期不能改变面貌的按第十三条执行;被停止省(市)内工程施工资格的,按第十四条规定执行;被降低资质等级或吊销资质证书的,被吊销安全施工许可证的按第十五条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 铁路施工质量信誉评价中影响集团公司信誉的按局工管〔2005〕112号《集团公司 集团公司党委关于强化铁路项目管理、切实维护企业信誉的决定》执行。
第十九条发生较大经济损失与信誉损害追究项目部、指挥部领导责任;发生重大以上经济损失与信誉侵害,根据事故发生所辖地区有关部门出具的调查报告追究相关领导责任;安全质量事故负次要责任的处理,比照此规定降一格处理。
第二十条项目亏损,是指因项目管理者的责任使项目实际支出的成本费用超过按规定编制的项目成本以上的部分,其责任追究按《中铁二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对经营亏损有关人员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处理,由于不可抗拒或国家重大政策的调整而造成经济损失或项目亏损的,不作为违规违纪问题处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管理人员由于失职行为,造成经济损失、质量安全事故、企业信誉受损,二种(含)以上损失行为同时发生的,对直接管理者、分管领导者、主要领导责任者按择一重处。
第二十二条 失职行为责任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从轻处理。存在不可抗力因素,致使不能正确履行职责的;积极配合调查并主动检举同案其他严重失职、犯罪行为的;主动挽回了经济损失、有效阻止了危害结果发生的。
第二十三条 工程投标、工程管理、物资设备招标、安全、质量事故、财务、审计、成本部门,或事故调查组在履行工作职责后,必须如实对预计和已经发生的经济损失以及事故发生单位概况、发生经过、事故救援情况、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事故发生原因、性质、责任认定、事故责任人的处理建议、事故防范整改措施形成逐级审批的书面报告,连同有关证据材料统一由监察部存档备查,并作为行使处罚追究权利的有效法律依据。
第二十四条 追究过程及结果公开透明,平等接受群众监督;被追究责任当事人对责任追究处理决定有异议的,可在决定通知本人后5日内向集团公司责任追究领导小组或办事机构申请复议(节假日顺延)。第二十五条 集团公司此前有关规定与本办法有抵触的,按本办法执行。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解释权为集团公司监察部。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7 年6月6日起实施。
附件:释义
一、经营管理工作中的失职行为:
1、单位私自复印、传借、丢失集团公司资信证件,造成企业损失的;
2、组织或个人操作不当,工作不负责任,造成资格预审未通过或投标失败的;
3、经营承揽活动期间不顾大局,不服从集团公司统一协调,对内部单位拆台、压价,给集团公司的声誉和经济造成损失的;
4、报价不合理,以低于运营成本中标,造成经济损失的;
5、运用不正当手段经营、违规操作,给企业声誉和经济造成损失的;
6、未完成集团公司经营指标任务的。
二、生产管理中的失职行为:
1、因指挥不当发生安全、生产事故造成经济损失的;
2、出现不合格工程,未能通过集团公司或相关部门检查验收的;
3、施工的工程、设备存在缺陷,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的;
4、未按规定进行业务检查,导致隐患未被及时发现,或者因对检查发现的问题不及时进行有效整改,导致企业利益受到损害的;
5、无正当理由拖延工期,给企业造成损失的;
6、单位生产管理不善,造成亏损的。
三、技术管理中的失职行为:
1、单位技术管理体系、规章制度存在缺陷导致损失的;
2、技术方案存在问题导致安全、生产、质量事故的;
3、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的审定把关不严造成损失的;
4、条件出现变化,设计变更不及时导致损失的;
5、质量管理体系没有通过验收的;
6、单位发生其他技术管理失误的。
四、合同管理中的失职行为
1、签定经济合同不进行资信调查,盲目签约的;
2、签定经济合同不按规定送审或不按审查意见修改,擅自签约的;
3、合同内容存在严重缺陷,故意过错或被对方利用签订了不平等合同、开口合同、无效合同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的;
4、合同履行把关不严,造成资金流失或标的物与合同规定严重不符的;
5、发现对方预期违约,不及时索赔、不行使抗辩权的。
五、财务管理中的失职行为
1、违反集团公司规定,擅自对外提供担保、造成企业经济损失的;
2、单位对外欠资金不及时清理的;
3、故意、不作为使企业丧失债权的;
4、隐瞒帐户、公款私存及私自设立小金库的;
5、管理不善造成专项资金超支的;
6、未按规定程序审批,擅自越权办理捐赠、赞助的;
7、假借投资、合作等名义转移企业资产或采用关联交易等手段转移企业利润的;
8、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弄虚作假、提供不实会计信息或考核结论的;
9、潜亏挂帐、故意隐瞒收入和利润的;
10、预算执行不力,财务管理不严,造成经济损失的;管理不善致使单位资产流失或被盗窃、贪污、诈骗的;
11、本单位发生贪污、回扣、挪用企业资金造成损失无法收回的;
12、违反规定擅自集资,拆借资金造成损失的;
13、擅自提高职务消费标准或利用职务之便进行非职务消费的;
六、物资管理中的失职行为
1、单位采购、抵债物资质次价高的;
2、设备、材料、配件供应不及时或规格型号不配套,影响生产的;
3、采购设备、材料、配件因质量问题影响使用或不能使用的;
4、因计划不周形成物资长期积压的;
5、采购、运输、保管过程中管理、操作不当,造成物资毁损、丢失的;
6、验收把关不严,致使不合格物资入库或进入生产环节造成经济损失的;
7、违反规定预付货款造成企业经济损失的;
8、单位采购过程中,不按规定程序办理、营私舞弊,给企业造成严重损失的。
七、其他失职行为
1、违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集团公司管理制度、发展规划、发展目标发生政策偏差造成经济损失或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
2、在大学生招聘、人员调动、聘(解)用、考核、干部提拔、责任追究工作中不按程序办事造成不良后果的;
3、擅自更改本单位党委会(党总支、党支部会议)、经理办公会或其他领导小组决议造成不良后果的;
4、严重失职,管理不力,致使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存在严重缺陷的;
5、利用职权为配偶、子女、亲友及身边工作人员经商、劳务分包、办企业提供便利和优惠条件,给企业造成损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