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厂务公开现状中存在的不足及对策 乌东德分公司大全
浅谈厂务公开现状中存在的不足及对策
实行厂务公开是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进一步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企业,加强企业管理,稳定职工情绪,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发展,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劳动法》、《公司法》、《工会法》分别规定了:企业不分所有制都要实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主体是职工;组织者是工会;责任主体是企业。三部法都明确规定了企业必须“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组织、实行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和监督的权利”,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又提出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加强社会组织民主机制建设,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这些要求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坚定立场,把完善基层民主制度纳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厂务公开对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 9
(一)有利于提高领导的权威性和号召力。厂务公开需要一种气度,需要一股勇气,需要坦坦荡荡的胸怀。凡是不愿或不敢实行厂务公开的企业领导者,往往是把企业看作“家天下”、“自己的”,什么事情只有自己清楚或少数人清楚,别人或大多数人不必知道,这样即使没有做什么亏心事,也会使职工认为这样的领导者心胸狭窄,作风霸道,个人独裁。这类领导者肯定是让职工不满意的,也就无从谈起在职工中会有多高的权威性和号召力了。
(二)有利于激发职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职工对企业有知性权、参政权。由于分工不同,领导者拥有决策权、分配权、执行权、管理权等,这一系列权力的行使是否合民意、得民心,一是看其公平公正、正确科学性;二是看其透明度。通过厂务公开,就可以让职工了解企业事务,发表意见和建议,监督领导者行使权力过程中做到公开公正,正确科学,使职工真正有企业主人翁的感觉,才能让职工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家,把企业的各项工作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做,这样才能在企业内部的各项工作中形成领导者和职工之间的良性互动,营造企业内部良好工作氛围,激发职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的极大发挥,同时也是提高领导班子领导水平、防止出现重大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让职工了解情况,参与企业的管理和决策,形成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是提高领导班子领导水平、实现企业长治久安的重要环节。
(三)有利于建设和谐企业。切实做好厂务公开,把企业中
/ 9
的热点、难点问题,关乎职工的切身利益的事、企业中容易激化干群矛盾的事向职工彻底公开,做到透明、公正公平,给职工一个明白,这样才能避免企业内部矛盾的发生,营造出企业内部和谐的良好氛围。
(四)有利于企业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的推进。厂务公开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也是企业科学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正逐步转化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
(五)有利于党风廉政建设。厂务公开是增加企业事务透明度,促进企业规范化、制度化运作,防止暗箱操作或不按规章办事的重要手段,使那些私欲严重,想违法违纪的人望而却步,从而达到减少或杜绝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二、厂务公开存在的问题
一是认识上的不到位。一些企业领导干部和职工群众对厂务公开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有的领导认为企业已有了职代会这一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没有必要再下力气搞厂务公开;由于用工形式多样化的原因,现在聘用、派遣员工的主人翁身份感欠缺,存在感不强,对企业发展漠不关心或有种无能无力的感觉,认为公开与否与己无关。
二是机制建设和作用发挥流于表面。厂务公开基本制度成了花架子,领导机制不得力、公开机制不正常,监督机制难作为,实际工作质量不高。
/ 9
三是公开形式与公开内容程度上的不平衡。厂务公开仍停留在通过职代会公开上,对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地公开不够重视,公开途径偏窄,职工了解厂情不多。公开的内容避重就轻、避实就虚,好的公开多,不足之处公开少。还没做到全部公开。没有真正把职工普遍关心的企业发展的重点、难点、热点等问题公开,有的只公开事情结果和相关数字,不公开过程,为什么这样,结果怎么来的解释不多,使职工不明就里。让职工难以了解真实情况。
四是公开范围还需进一步拓宽。实践操作中厂务公开重千部轻群众。在厂务公开进程中,许多内容都是通过会议公布的,干部参加会议多,知道的多、普通群众参加会议少,知道的少。同时由于认识程度的局限,一层一层传达,容易使“信号”衰减。
五是公开渠道还需进一步畅通。公开的内容生涩多、形象少。专业术语、财务报表,缺少详细说明,使没有专业知识的普通群众看了也不明白。公开渠道上老传统多、新载体少。厂务公开要为职工群众所接受、所信服,传统模式就要不断有新的发展和改变。而会议、简报等公开渠道在现在的信息社会已显得落后、单一。
三、厂务公开问题对策探讨
(一)处理好厂务公开与职代会的关系
职代会制度是企业民主管理的基本制度,厂务公开为我们找到了新形势下既坚持职代会制度,又促进职代会制度建设的有效
/ 9
途径。可以说厂务公开既突破了职代会在时间、人员、内容等方面的限制,又能够及时通过各种灵活有效的形式,随时公开厂情,使职工知厂情、监厂事的权力行使能够经常化、制度化。厂务公开在内容、程序、监督保障机制等方面既依附于职代会,又不同于职代会。厂务公开制度在落实职代会赋予的权力的同时,又丰富和拓展了职代会的内容和形式,提高了职代会的质量和实效,促进了职代会制度的巩固和提高,使职代会制度更好地适应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需要。
(二)做好职工代表的培训工作,提高职工代表参政议政素质。
加强对职工代表的培训,是提高职工代表素质及促进职代会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
1.是高度重视,整合力量,把提高职工代表参政议政素质作为重要的工作来抓。有了这样的意识铺垫,才会真正重视这项工作,才能抓紧、抓好和抓出实效来。
2.是明确目标,双管齐下,加快提高职工代表参政议政能力的步伐。首先要在每一届工会的任期中要有职工代表素质培养的明确目标和完整的培训计划,在代表当选后要限定一个时间,通过培训尽快取得“上岗证书”。其次,还要利用现在强调厂务公开的有利氛围,组织职工代表参加“源头”会议或通过其他必要的途径了解“源头”状况,使职工代表更快、更好地得到锻炼,学会更全面地从“双维护”的角度正确行使代表的权利。
/ 9
3.职工代表培训应包括:①进行增强主人翁责任感教育。组织职工学习《职工代表大会条例》,树立职工代表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全面正确地理解职工代表的权利和义务,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②进行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教育,增强政策观念和法制观念,才能在企业民主管理中提出正确的意见和建议,作出正确的决策。③进行企业管理的专业知识的教育,只有这样,职工代表在参加审议和决定企业重大问题时,才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三)是处理好厂务公开与加强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关系 厂务公开是落实职工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权利,更好地发挥职代会作用的必然要求。坚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需要积极推行和深化厂务公开工作。注重在思想上破除厂务公开监督工作的认识问题,解决厂务公开监督机制不健全,弄不清楚谁监督谁,为什么监督和如何监督的问题。对每年一度的民主评议领导干部的内容、程序、结果、奖惩及干部任用情况等方面都纳入了厂务公开的范围,使厂务公开真正地做到真实、客观、及时、全面,使企业领导对员工反映的问题做到能正确对待、认真整改,不搞“暗箱操作”,提高企业决策和管理透明度。从而加强职工对勤政廉政的监督力度,并且有效地消除领导与职工之间的猜疑和误解,赢得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使厂务公开拆出干群之间的“隔心墙”,架起“连心桥”。
厂务公开离开了员工的参与和监督,就失去了他的作用和实
/ 9
际意义。要采取有效激励措施,加强对员工的引导,吸引和激发他们参与厂务公开的热情,依靠员工把厂务公开工作向部门、班组延伸,拓展公开面,扩大知情权,最终把员工对厂务公开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厂务公开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
严格考核、规范运作。在广泛征求职工群众意见、定期调整厂务公开内容、补充完善有关规定的同时,公司党委班子要经常听取工会厂务公开的进展情况,及时处理各种“疑难杂症”。严格按标准检查工作,看公开了什么,公开到什么程度,公开是否及时,程序是否合法。对公开效果不好的,要限期整改。要把厂务公开与安全生产等一并纳入一票否决的管理范围内。要建立厂务工作评价体系。把厂务公开内容、形式、时间、程序要求具体化;把公开过程、质量、效果的要求具体化,让职工群众评价,主管部门严格考核。注重公开的实效性。厂务公开要真正到位,必须吸引职工关注企业兴衰,关注企业发展。因此,要发挥各方面的优势,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宣传厂务公开的意义;通过研究创造新形式、新思路,使厂务公开由生产经营延伸到党风廉政建设、干部队伍建设、企业改革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方面上来。要根据职工对公开的合理要求,动员各部门制定操作性强的公开标准,做到临时情况随时公开,规范性工作定期公开,重点工作重点公开,形成各方面齐心协力抓公开的良好局面。
(四)是处理好厂务公开的内容、形式与层次的关系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需要公开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
/ 9
化,职工关注的热点也随之转移。员工究竟希望公开什么?而事实上,企业的发展前途、经济效益是广大职工的关心之最。因此,要把职代会作为厂务公开的基本形式、把职工代表组长联席会议、职工代表参加的总经理办公会、干部会议、行政领导与职工代表交流会等作为厂务公开的补充形式基础上,把厂务公开网上专栏列为厂务公开通报的辅助形式。对企业重大决策、生产经营管理方面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方面的问题,以及与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公开。在厂务公开的内容上,要根据实际,界定公开范围,将企业的年度目标任务、年度发展计划、企业重大改革方案、生产经营状况以及员工薪酬调整和奖金分配方案,职代会民主评议领导干部情况等都列入厂务公开的范围。尤其是要突出职工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突出涉及员工切身利益,需要让员工清楚的问题;突出容易引发矛盾的问题;突出关系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体现职工民主权利、民主决策的问题。对公开内容分形式、分层次、分阶段公开,要基本做到内部事务常规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分阶级公开;热点问题及时公开;对不同情况分内容、分层次、分形式及时公开,以切实落实了职工的“知情权”。
完善以网络公开为辅助的重要形式。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网络公开正以其便捷、快速的优势成为厂务公开的另一个重要载体。要充分发挥网络公开的优势,全面建立完善网上公开运行机制,进一步扩大厂务公开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拓展以其他公开为
/ 9
补充的日常形式。在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基本形式和网络公开重要形式的同时,积极开辟职代会联席会、职工代表座谈会、职代会监督评议员会议、领导干部接待日、民管会等其他日常工作形式,填补职代会闭会期间以及职代会形成决议后具体实施方面可能出现的空白和不足,成为职代会制度的重要补充。从而解决职工群众反映的厂务公开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
虽然企业发展是多种原因和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单单是厂务公开一个方面的作用,但是可以肯定,厂务公开所带来的凝聚力,能够提高企业抵御任何困难和风险的能力,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厂务公开工作既面临着新的形势,又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新的特点,公开的透明度越高,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就越高。厂务公开工作在实施过程必将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对促进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起到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借鉴优秀经验和做法,在实践中边推进、边完善,边创新、边提高,力争把厂务公开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一定能够发挥其在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进程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 9
第二篇: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厂务公开的重要意义
开展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是职工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基本保障,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作。开展厂务公开工作不仅可以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还可以推动企业健康和谐的发展,实现互惠互利的共同体。开展厂务公开工作制衡了企业管理者的权利,有利于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和职工参与度,防止企业领导人员权利的失控、决策失误,从而实现科学决策,正确决策促进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企业缺少监督制衡管理者权力的机构。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赋予企业经营管理者越来越多的权力,有的企业经营者独断专横,决策轻率。仍然保持过去那种我说了算,我管理你服从的长官意志愚民作风;由少数几个人决定企业的重大事项,盲目上项目,搞合资联营,致使巨额投入化为泡影,企业陷入巨大的债务泥潭,如果当时把这些纪律,通过厂务公开的形式,让职工有个知情权,让他们有个适应的过程,就不会发展到这个程度。
2、厂务公开缺乏进一步制度化和具体化。图形式走过场。一些企业,厂务公开的制度和细则都健全,但随意性很强,公开一部分保留一部分,得过且过;深化不到位,缺乏进取意识,对于厂务公开的进一步深化,不去深入的研究往往这样的工作态度造成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渠道不畅,只注重了形式而没有注重效果,使厂务公开工作走了过场,起不到真正的作用。
3、厂务公开的形式不完善,有些企业安于现状,缺乏进取意识,只注重厂务化公开的基本形式,注重表面形式,致使厂务化公开条件受限得不到有效的扩展。
三、强化厂务公开的对策
一、建立相应的监机构制衡管理者的权利。企业首先要成立行政主管为组长的厂务公开领导小组和相应的办事机构,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落实责任。其次是设立以工会主席为组长的监督检查组,负责对厂务公开工作的时间是否及时、内容是否准确、程序是否合规、员工反映的问题是否得到妥善处理作出解释,进行监督检查和信息反馈。
第三篇:厂务公开中存在的问题应予重视
厂务公开中存在的问题应予重视
自实施厂务公开制度以来,企业加强了企业民主管理,为企业职工、股东提供了参与经营管理的平台,取得了实效。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认识还不到位。一些企业领导和职工群众对厂务公开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有的领导认为企业已有了职代会这一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没有必要再下力气搞厂务公开;一些职工在企业改制后,认为自己与企业管理者之间是雇佣关系,公开不公开与自己没有关系。由于各个层面对厂务公开的关注程度和管理意识不够,造成厂务公开动力不足。
二是运行管理不规范。有些企业建立的厂务公开基本框架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领导机制不得力、公开机制不正常、监督机制难作为,实际工作质量不高。由于机制的缺陷,厂务公开运行几年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完全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三是公开内容不全面。少数企业公开的内容避重就轻、避实就虚,没有真正把职工普遍关心的企业发展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公开,有的只公开事情结果和相关数字,不公开过程,让职工难以了解真实情况。
四是公开形式比较简单。一些企业仍停留在通过职代会的单一形式公开,公开途径少,未向职工将厂情以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全方位地进行公开,职工了解厂情不多。
五是基础工作比较薄弱。少数单位不重视厂务公开基础资料的建设,有关厂务公开的资料没有装订成档,十分零散,对公开后职工反映的情况也没有及时进行梳理归类,整改、反馈工作未跟上。使职工、股东反映的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通过公开没有达到维护职工利益、促进企业管理的目的。
基层建议:一是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应定期组织企业领导认真学习有关厂务公开的政策、法规精神,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公开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同时,要加强对企业职工的宣传教育,培养其自觉参与经营管理的意识,促进企业发展。
二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进一步加强各基层工会厂务公开协调领导机构的建设,明确和规范有关责任,加强对厂务公开的领导。认真落实职代会的各项职权,努力把厂务公开的要求融入依靠职工办企业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之中,坚持行之有效的厂务公开领导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各种监督制约和保证机制,切实保障职工民主权益。三是完善机制,形成合力。总工会等相关部门加强检查指导,规范厂务公开的内容、程序和要求,加强制度建设,努力使厂务公开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建立起工会牵头、企业运作、职工监督的较为完善的厂务公开工作机制,使各方面作用得到发挥,形成共同推进厂务公开的合力。
第四篇: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存在问题、深层原因及解决对策
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存在问题、深层原因及解决对策
摘要:厂务公开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当家作主的体现。为保证厂务公开民主管理顺利开展,必须彻底进行企业经营管理者人事管理体制改革,推行企业经营管理者人事管理民主化,上级主管部门既要重视下级单位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更要为下级单位开展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创造条件,这样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才能被彻底贯彻落实。
厂务公开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当家作主的体现。近年来,在推行厂务公开的工作实践中,还存在着思想认识未能统一,制度不健全,操作不规范走过场等问题,究其原因与我们现行的领导组织管理及监督制约体系分不开,我们必须采取必要的对策去认真解决存在问题,进一步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监督的工作。本文试从如下方面进行探讨。
一、厂务公开工作存在的问题
厂务公开,总的要求是除了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保密事项和企业的商业秘密外,其他重大事项都要公开。包括企业重大问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重要问题、涉及职工切身利益方面的问题、与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密切相关的问题等等。其中企业经营管理和企业改革发展中的难点、职工群众关注的热点及企业领导廉洁自律的关键点,是厂务公开的重点。
近几年来,国有企业在不断深化改革,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积极推进厂务公开、健全民主监督是深化国企改革的实际行动。在这过程中,作为企业工会组织突出履行维护职能,依法开展了民主监督。多数企业在厂务公开工作中求真、求实,取得较好的成效,真正做到职工知厂情、监厂事、参厂政;“用班子一个清白,换群众一个明白,用班子一个明白,还职工一个放心”。但有的企业厂务公开还很不规范,存在怕公开、怕不好协调,不愿、不想、不敢公开的现象,使厂务公开这一“阳光工程”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主要表现在:
(一)某些领导思想上认为是一种约束,没有真正重视
有的企业在推行厂务公开过程中,不是自觉的去公开,而是应付上级检查,奉命搞公开。这些企业领导忙于事务,假若工会或纪委不去催促,不少行政领导是不会主动公开。有的企业领导对早已众所周知的问题兴师动众地公开,对不为人知的内幕仍然暗箱操作;有的企业经营者对重大的投资盲目决策,不按决策程序决策,不经职代会审议,不搞集思广益,个人说了算,一意孤行,造成投资收不回,使企业背上沉重包袱。有的没有把企业的难点、职工群众关心的焦点、企业廉政建设的关键点作为重点问题给予公开,实行群众监督的思想淡化。
(二)个别企业民主管理弱化,职代会处于软弱无力状态。
有的企业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不向职工公开,如工资奖金分配问题、住房分配问题、福利费用开支问题等。有的企业职代会开了,工作报告作了,民主评议干部评了,业务招待费公开了,但仅仅是图形式,走过场,在日常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中,不能贯穿于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行政权威与职工民主管理权威不能有效结合,民主评议干部与组织部门考核干部脱节,民主评议结果不能作为奖惩任免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评议结果不公开,不向职工代表反馈,使职代会的民主管理工作成为形式。
(三)公开制度不健全,内容形式操作不规范
有的企业厂务公开制度不健全,随意性很大。有的企业党政领导一肩挑,任领导小组长同时兼监督小组长,致使厂务公开失去有效的监督制约,流于形式。有的企业以为有了职代会就算厂务公开了,在实际操作上不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形势的发展变化去考虑,安于现状,不对内容、形式、程序、制度等进行不断的修改完善,致使内容和形式不切企业实际和需要,程序上简单草率,制度上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
(四)职工无知情权,缺乏监督约束机制
有的企业领导以横向联营、多种经营为名,为配偶、子女、亲属经商办企业提供便利条件,中饱私囊。厂务公开的监督约束较多的是借助企业内部的监督和群众的监督,虽然这两种监督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震慑力很有限,在厂长(经理)权力高度集中的情况下,谁又敢真正去监督自己的顶头上司?上级布置厂务公开时,也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即安排工作多,督促监督少,特别是对搞假公开、造成企业重大损失的人和事没有一个严厉的惩罚措施。
(五)职工认为与己无关,参与监督意识谈薄
有的职工对实行群众监督存在种种疑虑,感到无家可当,无主可做,认为依靠职工办企业只是句口号,在现行的企业制度运作下,企业真正推行厂务公开是不可能的,特别是企业内部体制改革以后,部分职工的个人利益受到冲击,使之思想情绪比较低沉,个别人还有消极怠工现象。还有些职工认为:工人政治地位低,见识少,提意见多容易在改革中被优化,因而在参与企业决策中,只是举举手,不敢发表自己的主张和见解。因此他们对前途悲观失望,对主人翁权利视而不见,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无从谈起。
(六)企业一些重大经济活动透明度还不够
有些企业没有按规定吸收职工代表参加董事会、监事会,有的虽然吸收了,但由于一些重大事项的处理情况透明度不高,职工群众甚至中层管理人员不知情,因而无法实施有效的监督,使监督流于形式。
(七)还有许多企业没有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
有的企业经营管理者收到上级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有关文件没有在干部职工中传达,目前还没有推广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
二、厂务公开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监督时间不长,企业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企业内部和外部原因,也有客观和主观的原因。
(一)客观原因:
1、领导组织体制上的不完善,使管理不到位。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由于推进厂务公开有一个过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管理体制、监督机制不可能在短期内建立和完善,行政行为、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严密规范和有效约束。在体制上国企管理存在多头管理,政府一直把国企领导人作为党政干部来管理,并按行政官员的要求考核评价企业经营管理者,使管理者眼睛只朝上。企业经营管理者人事任免始终由上级管理部门任免,这样一来就存在人事管理制度所带来不民主管理的诸多问题,企业经营管理者人事管理体制没有民主化,一般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不可能做的好。
2、监督制约机制不顺,使监督制约乏力。现在的监督机构,大都在本单位的领导下工作,形成下级监督上级或同级监督的格局,实际是无法监督。有的决策者,既是执行者又是监督者,客观上造成企业领导人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同属一个利益共同体,监督制约相当乏力。
3、激励机制的不完善,使工作没有积极性。由于厂务公开工作是近年一项新的工作,未能与领导者的任期责任薪酬有很直接的挂钩,工作好坏与重视与否不影响领导者的业绩与收入,只要在决策中不出差错,责任不会追到身上。
4、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最重要的一点是会冲击企业经营管理者个人利益。企业重大问题决策往往带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个人利益重大决策;企业经营管理者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带有个人利益;企业经营管理者个人收入有诸多不能公开,如请客送礼公私不分、公车私用、公费旅游以及各种红包等好处费。工薪收入往往只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冰山一角。企业经营管理者是厂务公开工作的执行者,他们能把自己的利益公开吗?
(二)主观原因:
1、观念上转变不牢固。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的观念没有转变,总认为现在监督部门、监督机构太多了,束缚了企业领导的手脚,威胁了领导个人的权威,因而对公开工作不重视不支持。
2、政治素质不高。有的领导理论功底和理论素养不高,服务宗旨不明确,不能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去看问题,那种所谓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的“三拍”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特别是行政领导容易产生认为搞好生产经营就行了,搞公开是多余的,敷衍了事,弄虚作假。
3、权力观错位。企业领导人不能正确看待和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放松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造,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败思想,就会蜕变,就会滥用职权,以权谋私。
三、解决厂务公开工作存在问题的对策
从以上存在的问题看,要使厂务公开工作顺利推向深入,需要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统一认识,明确责任
厂务公开的实施过程,是不断统一思想、深化认识的过程。因此要把统一干部职工对厂务公开的思想认识放在首位,并贯穿于推行这一制度的全过程。主要抓好两个环节:
一是认真组织学习。在解决思想认识的过程中,联系企业实际和干部职工的思想实际,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党的一系列重要文件精神,以深入贯彻党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推进政治文明,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为重点,从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和党风廉政建设、调动职工主人翁积极性、推进企业改革、实现脱困目标的高度,不断提高对实行厂务公开制度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二是明确责任。建立一套由党组织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有关方面合力推进,职工群众全员参与的厂务公开运行机制。
(二)落实职工群众的民主权利,发挥职代会作用
职代会是一项国家法律法规所确定的企业基本制度。以职代会为基本载体实行的厂务公开制度只有与职代会制度融为一体,纳入依法治厂范围,才能不受企业领导者个人的开明程度所局限,不由领导干部的调整变化所左右,不因人为的意志所改变,只有做到组织网络化,行使职权规范化,各项工作制度化,开展活动经常化,使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活动贯穿于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和合法权益就得到保障。此外,要坚持职代会民主评议企业领导人员制度,进一步规范评议的程序和形式,通过适当的方式公开测评结果,建立职代会对民主评议不合格企业领导人员提出免职建议制度。
(三)规范运作,管理到位
厂务公开的内容,应该始终围绕着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热点问题,涉及职工切身利益、需要让职工清楚明白的问题,容易引发矛盾和滋生腐败现象的问题,企业改革、发展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大问题,体现职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民主权利的问题进行公开,并根据各自企业实际确定好重点公开内容。在公开形式上,除了职代会这个基本形式外,还可以采取厂务会、联席会、厂情发布会以及广播、告示、公开栏、网络等。在公开程序上,凡属公开的事项,必须先由专项工作小组拿出预案,经厂务公开领导小组研究确定,再交监督小组进行审核后予以公开。凡未经厂务公开监督小组进行审核的内容均不得公开。同时把厂务公开的时间规范为长期公开、定期公开、随时公开等不同层次,做到及时有效。
规范和强化厂务公开的管理,是推行厂务公开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因此在内容管理上,要注意真实、全面、具体,把复杂问题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地进行公开,让职工真清楚、真明白、真满意;在形式管理上,规定在公开栏旁设立意见箱,由纪检部门专人定期开启,及时整理反馈,不定期采取职工座谈会、问卷调查、民意测验等形式,收集职工意见和建议,及时了解和掌握职工的知情度和满意度;在程序管理上,强调监督小组不仅要搞好公开后的监督而且要直接参与公开的全过程,对通过公开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彻底地给予解决,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在监督管理上,聘请厂务公开监督信息员,赋予他们调查权、监督权、建议权和批评权,拓宽群众监督的渠道。在资料管理上,要建立厂务公开档案,将每次公开的内容、时间、承办部门及人员、职工提出的问题及处理结果等整理成文字材料,归档备查。
(四)健全监督约束机制,严格考核制度
要强化企业内部的监督制约机制,变软监督为硬监督,纪检、监察部门要真正负起责任;变浅层次监督为全过程、全方位、多层次监督,尤其要强化群众监督。要制订严格的厂务公开评价考核标准,把职工群众的满意度作为重要内容之一,采取民主测评的方式,对企业厂务公开进行民主评议。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严肃法纪,对那些搞假公开、营私舞弊、损害企业利益的企业经营者和管理人员要坚决查处。企业主管部门要把是否实行厂务公开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和经营业绩的重要内容,干部主管部门也要把是否实行厂务公开作为奖惩任免企业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对企业领导人违反职代会决议和厂务公开有关规定,导致矛盾激化,影响企业和社会稳定的,上级主管部门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五)提高职工自身素质,树立主人翁意识
要教育职工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参与和支持改革,作企业的主人,确实把自己摆在主人翁位置上,行使主人的权利,履行主人的义务,当好自己的家,说主人话,想主人事,尽主人责,不断增强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能力。要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厂务公开的重要性、必要性,深刻认识厂务工作虽然不是万能,但是其他工作不能代替的,可以推动搞好其他工作。并以此引导全体职工来关注厂务公开,支持厂务公开,监督厂务公开。要不断提高职工代表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做到知厂情,参厂政,监厂事,对半公开、假公开现象敢于批评,对真正的厂务公开勇于坚持。
四、结论
为保证厂务公开民主管理顺利开展,必须彻底进行企业经营管理者人事管理体制改革,推行企业经营管理者人事管理民主化,企业经营管理者竞争上岗,企业民主选举产生企业经营管理者;上级主管部门制定企业经营管理者人事管理制度,对企业经营管理者任职条件、考核制度、民主选举办法、管理制度、绩效管理办法、聘任制度等;推行企业经营管理者个人收入绩效管理办法,通过公开民主的考核办法的考核结果来确定管理者各自的个人收入;上级主管部门既要重视下级单位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更要为下级单位开展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创造条件,这样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才能被彻底贯彻落实。
第五篇:关于政务公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关于政务公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近年来,政务公开在推动各级领导干部阳光用权、提升效能、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公开表面化、形式化的倾向仍存在于少数部门,主要表现为“五多五少”:形式多实质少,结果多过程少,原则多细节少,公众被动接受多、主动申请获得少,“正面”信息多、“负面”信息少。本文以我县为例,就政务公开中存在的问题、产生原因和对策进行探讨。
一、存在问题
(一)工作进展不平衡。一是“两头热,中间冷”。往往是各县级部门对政务公开工作的热情较高,主要领导对公开的形式、内容等多次进行安排部署,干部群众对政务和村务公开的呼声也较高,但少数基层站所、窗口服务单位、镇村对公开认识不足,持观望态度;二是“温差较大”。各单位、镇村之间受主要领导的思想认识、单位的经济条件以及负责公开具体工作的人员素质的影响,导致政务公开工作发展不均衡。在县人民政府网政务公开栏目链接到的37个乡镇和部门中,有的部门公开内容详实丰富,部门动态、机构设置、文件发布、行政许可、人事公开、财务公开等内容一应俱全,且有专人实时动态监管,有的部门却只有单位简介,其它栏目都成了盲区,且常年无人更新;三是“时冷时热”。同一个单位或村在不同阶段开展不平衡,少数部门在安排政务公开时搞“一阵风”,工作部署之初干劲十足,公开内容较全面,更新较及时,但时间一长就变样了,内容陈旧,无人更新,往往是单位领导重视时连开“夜车”,第二天栏新、内容新、形式更新,领导不过问,则无人问津,甚至有少数单位政务公开栏已沦为小广告张贴栏。
(二)公开内容的深度、广度不够。一是公开脱离重点,做表面文章。从县政府门户网站、子网站公开的具体信息看,应重点公开的政务信息存在“三多三少”,即:公开政策法规多,公开涉及资金管理、救助补助的少;公开部门职能、机构设置的多,公开部门履职信息少;公开工作事项多,公开具体措施和效果少。有的单位在面对反映权力运作的重点内容时设法回避,对干部关心的人事安排问题,搞“暗箱操作”,对群众普遍关注的重点项目建设、集体土地出租、集体资产流向等搞半公开、假公开或只公开总目不公开细目,甚至合并项目公开、转移项目公开,公开内容失真。有的单位为了显示政绩,只公开成绩,不公开问题。二是只公开结果,不公开过程,以事后公开代替事前、事中公开。部分单位在面对城乡低保、危房补助、项目建设等重大决策时只公布结果,对于决策过程却只字未提,导致政府公信力一降再降。特别是在面对突发性事件、群体性事件时,少数部门主要领导的第一反应是低调处理,往往留下一段官方信息的真空期或模糊期,从而导致谣言四起,对事件本身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公开载体较滞后。目前我县各部门的政务公开一般采用公示栏、广播、会议、文件等传统公开方式,虽有少数部门开设有网络公开平台,但和全省其他县区政务网站相比较而言,从网站内容、网站功能、网站质量、公共设施、公众参与程度等11个指标来看,我县仍处于发展型网站,在跨网站链接、时间便利性、弱势群体可访问性、受理速度等方面仍较为滞后,如不具备弱势群体的访问和服务功能,对一些调查、投诉、提问等交流平台的问题处理速度较慢,一些问题虽然显示状态为已处理,但并不能看到具体回复情况,在线处理业务和投诉的功能也相对较差。
(四)公开工作的程序不规范。政务公开工作要求按照“提议—审查—确定—公开—反馈—建档”的程序进行,有的单位公开内容未通过规定程序审查,仅由办事人员找出相关内容,主要领导一批,字一签,有的字还没来的及签就上墙公示了。有的单位认为公示上墙就万事大吉,没有建档,没有主动接受群众的质询,往往是只公开不反馈,只开花不结果。部分单位政务公开的时间和次数随意性较大,半年甚至一年才公开一次。往往是上级不检查不公开。有的单位以“定期公开”为借口,对一些突发性、临时性的事务没有及时公开,造成年初工作年终公开。
二、原因分析
(一)个别干部的“官本位”意识严重。一方面,少数干部对政务公开的认识不到位,怕暴露问题、怕揭短、怕麻烦、怕引发矛盾,引起上访,从而不愿或不敢公开;另一方面,受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臣民意识”、“服从意识”思想的影响,少数干部“只唯上不唯下”,把政务公开当作上级部门交给的任务,一切按要求行事就可以了,至于是否达到了公开的效果则无关紧要。
(二)群众对政务公开的参与度不够。一是部分群众缺乏常念“紧箍咒”的意识,对政务公开工作参与热情不饱满,监督意识不浓厚,监督的气氛不活跃。往往对公开泰然处之,漠然置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二是部分群众缺乏念好“紧箍咒”的能力,由于知识结构、能力素养的参差不齐,很多群众对财务收支状况、资产流向等公开内容一知半解,只知道公开了,具体公开效果如何往往说不清。
(三)知识结构受限。我县现在处于领导岗位的,特别是单位正职人员,都在30岁以上。根据《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30岁以上的网民占总网民的63.9%,而党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仅占整体网民的0.5%,这些数据从侧面反映出还有部分领导干部不会上网或者忙于应酬疲于上网,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政务公开与现代科技的有效结合。
(四)管理人员匮乏。目前我县各部门管理政务公开的工作人员多为兼职,尤其是镇村一级,工作任务繁杂,往往是一人身兼数职,加之干部队伍的青黄不接,导致公开工作疲于应付,无力创新。特别是要实现政务信息电子化,就势必要加强机关网站的建设,除了有服务器、电脑、光纤接入等硬件设备和一流的软件编程人员外,更需要有一流的组织、指挥、协调、推进网站栏目设置和内容建设的领导者。资金、技术和人员的限制让很多部门对电子政务望洋兴叹。
三、对策措施
(一)抓好政务公开的关键环节。一是强化公开重点,根据各部门的权力运行流程图和廉政风险防控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政务公开内容,实行“套餐+自选”的公开方式,把人权、事权、物权、财权等容易滋生以权谋私、滥用权力等消极腐败问题的事项和环节作为公开重点;二是创新公开形式,把传统公开方式与现代科技手段结合起来,既用好会议、文件、简报、公开栏等传统手段,又要积极探索运用网络、电视、电子显示屏等信息手段实行公开的方式,县级各部门可较多运用电子显示屏、互联网、电视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公开,乡镇和社区可以采用政务公开栏、远程教育等形式,村组可运用公示栏、村民大会、广播、党员活动室等形式;三是规范公开程序,各部门在政务公开的过程中要加大对群众反映意见建议的收集整理、整改落实和反馈工作。
(二)完善政务公开制度。一是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精简审批事项,该下放的下放,该调整的调整。减少审批环节,按照能减则减、能合则合的原则,简化审批手续。压缩审批时限,进一步创新审批机制,推行联合审批,建立帮办领办机制;二是加快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将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转让、产权交易、政府集中采购等全部纳入,做到“统一交易平台,统一发布信息,统一评标专家库,统一收费标准、统一交易规则,统一管理监督”;三是积极做好政务大厅建设,推行“一站式”服务,由窗口办事机构统一受理各类行政审批,办理结果统一窗口发送达申请人。统一部门业务办理、受理标准,明确办理各种业务所需提交的基础材料、办事依据和办理时限等,积极推出各种便民措施,如办理结果手机短信通知,办理过程、结果网上查询,行政审批事项网上预约登记等,提高政务公开水平;四是适度推进“三公”经费公开,加快推进覆盖县镇村三级的“电子政务”网络,对各部门的公务接待、公车管理等定期在全网公开。
(三)加快电子政务网站建设。一是加大对部门互联网建设硬件设施的资金技术投入力度,大力发挥网络系统信息量大、更新快捷、查询便捷、互动性强、传播广泛的优势,将其作为政务公开的主渠道,完善、充实网站政务公开栏目和行政管理系统政务公开版块,定期登载政策法规、办事程序、信息动态等,推行网上答疑、网上受理投诉,做到经常性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分期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发挥信息系统中在政务公开中的核心作用;二是加强对政务信息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尤其是提升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和突发事件过程信息公开能力,确保各部门政务公开的专业化和规范化。
(四)强化对政务公开的监督检查。一是将政务公开工作纳入贯彻落实“八项规定”长效督查内容,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经常性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监督检查与责任追究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对各重点部门、重点岗位和服务窗口政务公开工作的督查,严格责任倒查,对发现不公开、假公开、半公开的,取消单位和主要负责人年终考核的评优评先资格,对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连续两次发现者,在本党风政风行风评议中扣减相应分值;二是建立政务公开的社会监督体系,设置举报电话、举报箱、投诉举报信息平台,广泛接纳群众对政务公开的意见、建议和投诉;三是建立政务公开民主评议制度,邀请服务对象定期进行评议,评议结果在全县进行排名通报;四是邀请党风政风行风监督员,采取明察暗访、定期例会、电话征求意见等办法,对政务公开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