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信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初信初访办理工作的办法
《国家信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初信初访办理工作的办法》
(国信发〔2014〕13 号)
为进一步加强初信初访办理工作,规范工作程序,压实首办责任,提高办理质量和效率,根据《信访条例》和《关于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的意见》等法规文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本办法所称初信初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网上投诉、电话、走访等形式,首次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建议或者投诉请求,依法应当由有关行政机关作出处理的活动。
采用前款规定的形式,反映的情况,提出的意见、建议或者投诉请求,称初信初访事项。
第二条 初信初访办理工作,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原则,实行首办负责制。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按照《信访条例》规定的程序、期限,负责受理、转送、交办信访人提出的初信初访事项,并进行协调、督办。
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以外的行政机关按照《信访条例》规定的程序、期限,负责受理、办理法定职权范围内的初信初访事项,并书面答复信访人。包括以下两种情形:
(一)信访人首次向本机关提出的信访事项;
(二)本级或上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首次转送、交办的信访事项。信访人向不同行政机关或同一行政机关不同部门提出信访事项的,先 行收到的机关或部门先行受理,并录入信访信息系统。
第四条 对属于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职权范围内的初信初访事项,以及已经或者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初信初访事项,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不予受理,但要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并告知信访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
对采用走访形式跨越本级和上一级机关提出的初访事项,上级机关不予受理,按照《国家信访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程序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的办法》处理。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收到初信初访事项,应及时在信访信息系统中录入信访人姓名(名称)、住址、联系方式、投诉请求、意见建议以及相应的事实、理由等主要内容,做到要素完整、客观、准确。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收到初信初访事项,应在15日内区分不同情况,按下列方式处理,对具备回复条件的,要以电话、书面等形式向信访人反馈:
(一)对投诉请求类初信初访事项,转送、交办给有权处理机关办理。
(二)对意见建议类初信初访事项,其中有利于完善政策、改进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上报本级人民政府作为决策参考,或转送有权处理机关研究。
(三)对揭发控告类初信初访事项,按照纪检监察工作相关规定和干部管理权限,报送有关负责同志或转送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处理。
(四)对情况重大、紧急的初信初访事项,应当及时提出建议报请本 级人民政府相关负责同志决定。
对网上投诉的初信初访事项,应缩短转送、交办期限,提高工作效率。第七条 有权处理机关收到初信初访事项,应当在15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并向信访人出具是否受理告知书。
对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和人事分离、人户分离、人事户分离的初信初访事项,按照《信访条例》第二十四条和《国家信访局协调“三跨三分离”信访事项工作规范》明确的原则和程序划分责任、受理办理。
第八条 有权处理机关应按照规定的时限和程序办理初信初访事项,向信访人出具处理意见书,并告知请求复查(复核)的期限和机关;依照《信访条例》有关规定,做好复查(复核)工作,并出具复查(复核)意见书。
有权处理机关出具的是否受理告知书、处理意见书、延期告知书、复查(复核)意见书应当要素齐全、格式正确、事实清楚、依据充分,并及时送达信访人或有关人员,严格履行签收等手续。相关文书及送达凭证均要及时录入信访信息系统。
有权处理机关应当按期向交办机关反馈处理意见、督促处理意见的执行,并做好信访人的政策解释和教育疏导工作。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有权处理机关应为信访人查询初信初访事项办理情况提供便利。对纳入满意度评价范围的初信初访事项的办理过程、处理结果,应通过互联网等方式予以公开,以便于信访人依据查询凭证查询并作出评价。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负责督办本级和下级有权处理机关初信初访事项的受理办理情况。对不按规定登记录入、应当受理而 未受理、未按规定期限和程序受理办理、不反馈办理结果或不执行处理意见的,群众评价“不满意”且确因工作不当引发信转访、重复信访或越级走访的,应当及时督办并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信访条例》和《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规定》等法规文件,向有关地方和部门提出责任追究建议。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对收到的初信初访事项应当但未按规定登记、转送、交办,或者应当履行督办职责而未履行的,由其上级机关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按前款所依照的法规文件追究责任。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应定期考核下一级机关的初信初访办理工作,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有关考核情况。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信访局(办)制定信访工作具体考核意见或办法,应加大初信初访办理工作的考核比重。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国家信访局负责解释。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4年11月1日起施行。国家信访局负责人就贯彻落实
《国家信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初信初访办理工作的办法》
答记者问
一、请问为什么要出台这个《办法》? 答: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改革信访工作制度,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改革信访工作制度,及时就地化解社会矛盾”。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要按照“三个到位一个处理”(群众诉求合理的解决问题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行为违法的依法处理)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合法诉求,抓紧制定出台相关办法,切实解决好初信初访问题。去年以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了《关于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意见》和《关于创新群众工作办法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的意见》。这些都为我们出台这个《办法》提供了依据。
我们出台这个《办法》的目的,主要是突出“为民”和“依法”。“为民”就是要强调首办责任,着力推动第一时间把群众的合理合法诉求解决到位,把初信初访问题及时解决在群众家门口和问题属地,减少群众的来回奔波,降低群众的信访成本,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依法”就是强调运用法治思维,从制度机制上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信访工作环境。《办法》进一步严格规范初信初访办理工作流程,突出强调程序规范,做到程序与实体并重;进一步明确信访工作机构职能,要求按照诉访分离要求,坚持“法定途径优先”;压实有权处理机关责任,要求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政策办事,遵守法律政策底线。《办法》与去年以来我局出台的各项改革信访工作制度措施相衔接,全面规范信访事项办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推动有权处理机关提高群众反映的初信初访问题的一次性办结率,防止信访事项“空转”。
二、《办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办法》全文共13条。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内容:一是进一步明确初信初访和初信初访事项的概念,明确信访工作机构和有权处理机关在初信初访的受理、办理工作中的职责。二是要求各级信访工作机构及其他行政机关依法按程序规范受理、办理初信初访事项,向信访人出具相关文书等。三是要求对信访工作机构和有权处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初信初访办理工作中违反相关规定的情况,提出改进工作建议和追究相应责任。四是要求通过开展初信初访办理情况群众满意度评价,加大公开力度,推动及时就地解决初信初访问题;五是配套保障措施,要求在信访工作考核措施中重视初信初访办理工作,适当增加考核分值,保障初信初访办理工作各项责任落实到位。
三、《办法》制定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答:《办法》制定的法律依据,最主要是《信访条例》、《关于创新群众工作办法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的意见》和《关于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意见》,同时还吸纳了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实行责任追究的两个法规性文件和国家信访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程序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的办法》、《国家信访局协调“三跨三分离”信访事项工作规范》等相关规范性文件的要求。比如,《办法》明确的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在初信初访的受理、办理工作中的职责,是根据《信访条例》第六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规定提出来的;《办法》提出对不同类型初信初访事项按不同方式处理,是根据《信访条例》第六条、第 二十一条、第二十九条规定,经细化后提出来的;《办法》明确的向信访人送达受理告知书、处理意见书、延期告知书、复查(复核)意见书,并履行签收手续的要求,是对《信访条例》相关规定的进一步细化,等等。
四、《办法》主要从哪些方面加强初信初访办理工作?
答:从今年启动群众满意度评价体系试点工作以来和《信访条例》执法检查情况看,初信初访办理工作质量和效率有所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初信初访问题解决不到位,一些信访事项办理超过法定期限,做出的处理意见避实就虚、避重就轻、敷衍了事,导致初转重、信转访;一些信访工作机构对有权处理机关督促检查不够、未转交到有权处理机关解决问题;一些有权处理机关没有按规定出具书面文书,或答复主体错位、要件不全,等等。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重点从进一步明确信访工作机构和有权处理机关的职责、进一步严格细化初信初访办理工作流程、进一步压实有权处理机关的责任、进一步通过外部监督评价推动及时就地解决问题等四个方面来加强工作。
五、《办法》是如何进一步明确信访工作机构和有权处理机关职责的? 答:为了更好地落实有权处理机关解决信访问题的主体责任、发挥信访工作机构协调推动解决信访问题的作用,利于把初信初访问题解决在责任属地、解决在初始和萌芽状态,《办法》进一步明确了有权处理机关和信访工作机构在初信初访办理工作中的职责。突出强调了解决初信初访问题、出具处理意见书的主体是有权处理机关,明确提出按照《信访条例》规定的程序、期限,有权处理机关负责受理、办理法定职权范围内的初信初访事项,并书面答复信访人,包括信访人首次向本机关提出的和本级或上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首次转送、交办的信访事项。同时,明确提出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主要负责及时受理、转送、交办信访人提出的 初信初访事项,协调、督促有权处理机关切实承担起化解法定职责范围内的初信初访事项,不能越俎代庖、替代包办。
六、《办法》是如何压实有权处理机关责任的?
答:《办法》着重从三个方面来强化有权处理机关初信初访办理工作的责任。一是严格流程。要求有权处理机关不但要及时将收到的初信初访事项相关信息录入信访信息系统,而且从初信初访事项的受理、办理、复查、复核直至送达的各个环节,均要在规定期限内向信访人出具书面文书、履行签收手续并录入信访信息系统,书面文书还必须要素齐全、格式正确、事实清楚、依据充分。同时,还应当按期向交办机关反馈处理意见、督促处理意见的执行等。二是加强督办。《办法》强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要加强对本级和下级有权处理机关受理、办理情况的督查督办工作。对不按规定登记录入、应当受理而未受理、未按规定期限和程序受理办理、不反馈办理结果或不执行处理意见的,群众评价“不满意”且确因工作不当引发信转访、重复信访或越级走访的,应当及时督办并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信访条例》和《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规定》等法规文件,向有关地方和部门提出责任追究建议。三是科学考核。《办法》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应适当增加分值,定期考核下一级机关的初信初访办理工作,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有关考核情况。
七、《办法》着重压实有权处理机关的责任,会不会因此忽视了信访工作机构的责任?
答:《办法》在压实有权处理机关责任的同时,也对各级信访工作机构的初信初访办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并强调了责任追究。一是分类处理,提高效率。除了要求将收到的初信初访信访事项及时录入信访信息系统外,强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收到初信初访事项,应在15日内区分投诉请求类、意见建议类、揭发控告类和重大紧急类等不同情况分别处理,准确转送、交办到有权处理机关或向有关领导报送信息,对具备回复条件的,还要以电话、书面等形式向信访人反馈。对网上投诉的初信初访事项,还应缩短转送、交办期限,提高工作效率。二是追究违反工作纪律的责任。对收到的初信初访事项应当但未按规定登记、转送、交办,或者应当履行督办职责而未履行的,由其上级机关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按相关法规文件追究责任。另外,对信访工作机构的初信初访办理工作同样要纳入考核范围。
八、《办法》是如何通过外部评价和监督推动加强初信初访办理工作的?
答:2014年元月1日起,国家信访局开展信访事项办理群众满意度评价试点工作,对初次登记受理的非涉密署名的求决类来信、来访和网上投诉事项,依托全国信访信息系统实行群众满意度评价,推动了初信初访事项的及时就地解决。为巩固和扩大工作成效,《办法》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有权处理机关应为信访人查询初信初访事项办理情况提供便利。对纳入满意度评价范围的初信初访事项的办理过程、处理结果,应通过互联网等方式予以公开,以便于信访人依据查询凭证查询并作出评价。今年年底,新的全国网上信访信息系统将建成使用,形成“网上受理、网下办理、网上回复”的信访事项办理机制,进一步扩大纳入满意度评价的初信初访事项范围,实现办理过程和结果可查询、可跟踪、可督办、可评价、可考核,接受群众评价和监督,扩大群众参与度,打造公开透明的信访工作新模式,形成倒逼效应,推动提高初信初访办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初信初访问题及时就地解决,以更好地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
第二篇:国家信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初信初访办理工作的办法
国家信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初信初访办理工作的办法
国家信访局
国家信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初信初访办理工作的办法
国信发〔2014〕13 号
为进一步加强初信初访办理工作,规范工作程序,压实首办责任,提高办理质量和效率,根据《信访条例》和《关于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的意见》等法规文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本办法所称初信初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网上投诉、电话、走访等形式,首次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建议或者投诉请求,依法应当由有关行政机关作出处理的活动。
采用前款规定的形式,反映的情况,提出的意见、建议或者投诉请求,称初信初访事项。
第二条 初信初访办理工作,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原则,实行首办负责制。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按照《信访条例》规定的程序、期限,负责受理、转送、交办信访人提出的初信初访事项,并进行协调、督办。
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以外的行政机关按照《信访条例》规定的程序、期限,负责受理、办理法定职权范围内的初信初访事项,并书面答复信访人。包括以下两种情形:
(一)信访人首次向本机关提出的信访事项;
(二)本级或上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首次转送、交办的信访事项。
信访人向不同行政机关或同一行政机关不同部门提出信访事项的,先行收到的机关或部门先行受理,并录入信访信息系统。
第四条 对属于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职权范围内的初信初访事项,以及已经或者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初信初访事项,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不予受理,但要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并告知信访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
对采用走访形式跨越本级和上一级机关提出的初访事项,上级机关不予受理,按照《国家信访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程序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的办法》处理。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收到初信初访事项,应及时在信访信息系统中录入信访人姓名(名称)、住址、联系方式、投诉请求、意见建议以及相应的事实、理由等主要内容,做到要素完整、客观、准确。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收到初信初访事项,应在15日内区分不同情况,按下列方式处理,对具备回复条件的,要以电话、书面等形式向信访人反馈:
(一)对投诉请求类初信初访事项,转送、交办给有权处理机关办理。
(二)对意见建议类初信初访事项,其中有利于完善政策、改进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上报本级人民政府作为决策参考,或转送有权处理机关研究。
(三)对揭发控告类初信初访事项,按照纪检监察工作相关规定和干部管理权限,报送有关负责同志或转送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处理。
(四)对情况重大、紧急的初信初访事项,应当及时提出建议报请本级人民政府相关负责同志决定。
对网上投诉的初信初访事项,应缩短转送、交办期限,提高工作效率。
第七条 有权处理机关收到初信初访事项,应当在15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并向信访人出具是否受理告知书。
对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和人事分离、人户分离、人事户分离的初信初访事项,按照《信访条例》第二十四条和《国家信访局协调“三跨三分离”信访事项工作规范》明确的原则和程序划分责任、受理办理。
第八条 有权处理机关应按照规定的时限和程序办理初信初访事项,向信访人出具处理意见书,并告知请求复查(复核)的期限和机关;依照《信访条例》有关规定,做好复查(复核)工作,并出具复查(复核)意见书。
有权处理机关出具的是否受理告知书、处理意见书、延期告知书、复查(复核)意见书应当要素齐全、格式正确、事实清楚、依据充分,并及时送达信访人或有关人员,严格履行签收等手续。相关文书及送达凭证均要及时录入信访信息系统。
有权处理机关应当按期向交办机关反馈处理意见、督促处理意见的执行,并做好信访人的政策解释和教育疏导工作。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有权处理机关应为信访人查询初信初访事项办理情况提供便利。对纳入满意度评价范围的初信初访事项的办理过程、处理结果,应通过互联网等方式予以公开,以便于信访人依据查询凭证查询并作出评价。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负责督办本级和下级有权处理机关初信初访事项的受理办理情况。对不按规定登记录入、应当受理而未受理、未按规定期限和程序受理办理、不反馈办理结果或不执行处理意见的,群众评价“不满意”且确因工作不当引发信转访、重复信访或越级走访的,应当及时督办并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信访条例》和《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规定》等法规文件,向有关地方和部门提出责任追究建议。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对收到的初信初访事项应当但未按规定登记、转送、交办,或者应当履行督办职责而未履行的,由其上级机关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按前款所依照的法规文件追究责任。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应定期考核下一级机关的初信初访办理工作,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有关考核情况。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信访局(办)制定信访工作具体考核意见或办法,应加大初信初访办理工作的考核比重。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国家信访局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4年11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做好基层单位初信初访工作的一些思考
做好基层单位初信初访工作的一些思考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利益格局的逐步调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不断呈现,信访工作形势严峻。在新形势下把握好信访工作特点,剖析其形成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与社会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近日,带着这个课题,结合嫩江实际,对我县信访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现状和特征
近两年来,我县通过不懈努力,实实在在地解决了一批信访问题,信访积案由2007年的400多件减少到现在的30多件。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从信访内容看,范围不断扩大,类型越来越多。一是农村的土地纠纷、经济纠纷、干部违纪、税费征收退耕还林政策兑现、农业税减免和粮食补贴不到位等问题;二是企业改制过程中运作不规范,没有按政策解决职工安置、拖欠工资发放、生活待遇、养老统筹、医疗保险等问题等问题;三是城市建设拆迁和国家重点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补偿纠纷问题;四是涉法涉诉问题;五是社会保障问题;六是部门或干部为政不廉不公问题。
(二)从上访形式看,群体行为不断,规模有所扩大。群众联名来信增多,签名人数增加;群众集体上访现象居高不下,规模不断扩大。
(三)从上访性质看,非正常上访增多,负面影响增大。部分上访群众无视《信访条例》,情绪激烈、行为出格,围堵行政大楼、拦截领导车辆、谩骂接待人员、打横幅举标语,要挟党委政府,影响正常交通和机关办公秩序,造成的负面影响较大。今年1-4月份,我县共发生进京到省访66批97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42.5%,信访案件呈高发多发态势,访量排在全省第二位,全市第一位,形势非常严峻。
(四)从上访时机看,“择机上访”普遍存在,防不胜防。部分上访者明知无理却抱着试试看、碰运气的念头,选择在国家重大政治活动、重要节日、上级领导检查工作或调研期间,新领导上任之际或班子换届选举之时,搞突击上访,特别是越级上访、群体上访,制造较大影响。
(五)从处理角度看,难度越来越大,时限较难确定。主要是历史遗留问题,因时过境迁、政策演变、证据遗失、当事人难寻等原因,处理起来比较困难。如林、农土地纠纷,企业改制后相关职工经济的补偿等问题。
二、问题的成因
我县信访问题的成因较为复杂,分析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对信访责任落
实不到位,对信访诉求不用心、不用情、不用力;二是个别部门领导对上级政策掌握得不全面、不深入、不细致;三是个别部门因为历史积案沉重而懈怠工作;四是对非法访的打击力度不够;五是责任追究还不完全到位;六是缺乏解决非法访、缠访及涉法涉诉访的有效办法。主要体现在:
(一)个别乡镇和部门在工作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制造了矛盾,导致群众频繁上访。一是普法不深入。公民的法制意识淡薄,加之个别工作人员不学法、不懂法、不依法行政,用老观念解决新问题,使本来可以通过法律程序很快得到解决的问题却不依法办理而造成到处上访。二是干部作风漂浮。少数干部不关心群众疾苦,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变上访为下访,作风漂浮,使本来可以及时妥善解决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造成当事人长期上访。三是以言代法。凭领导“口谕”办事,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二)个别乡镇和部门对来信来访的接待与处理不当,也是诱发上访问题不可忽视的因素。一是个别信访工作人员政策水平差、业务素质不高、缺乏接待艺术,回答问题不认真,漏洞多,差错多;处理问题简单草率,甚至把上访者看成对立面推出门了事,使上访人心理上受到刺激或得不到满意答复而长期上访;二是有些基层领导存在急躁心理,简单地答复上访人愿到哪里告就到哪里告去,人为造成越级上访和重复上访;三是没有重视和处理好初信初访工作,使一些本来很简单的问题由于没有及时妥善处理或久拖不决而逐渐变得复杂起来,造成上访者在基层求助、申诉无门,开始越级上访;四是上访者多头上访,接待部门和接待领导答复不一,导致问题复杂化,矛盾激烈化,使上访人员乘机钻空子,抓“把柄”,进而形成上访老户。
(三)依法规范信访秩序方面尚未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对于违反《信访条例》,不到规定地点非正常上访、越级上访、重复缠访、行为过激闹访和以各种利益诱访、煽访、串访、借访敛财等行为尚未健全相应的防控和处理机制,对违法上访行为打击力度不够,致使信访工作秩序不够规范,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四)部分上访群众存在思想误区,导致信访工作难题不断。一是信“上”不信“下”,有问题不找基层政府和具体部门,认为只有找上面的大部门、大领导才能解决问题;二是信“多”不信“少”,不论什么事,多找几个部门和领导反映总不会错,“多多益善”;三是信“闹”不信“理”, 不管有理无理,先闹再说,认为“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四是信“访”不信“法”, 即使是典型的涉法问题,也要到政府部门上访,甚至长期持无理诉求与政府打“持久战”。
三、对策与思考
(一)提高认识,坚持群众路线,实现“三个转变”
1.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了解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密切关注群众的思想动向,有针对性地解决好群众反映的问题,从而实现变群众上访反映问题为领导干部主动下基层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2.变被动应付为主动预防。各职能部门、基层单位,特别是信访部门,要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拓宽信息渠道,了解社情民意,及时获得预警性、超前性、深层次的上访信息。
在此基础上,客观分析问题,制定工作预案,服务领导决策,把信访苗头消除在内部、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初始。
3.变单纯信访为综合治理。信访工作涉及的工作领域和人群十分广泛,信访部门是集中信访问题的地方,但信访问题最终要靠“小事”部门发挥主体作用而解决,信访部门只是起到综合协调作用。只有各部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配合到位,才能真正解决群众的信访问题。
(二)端正思想,增强责任意识,强化“三种机制”。
1.强化“领导责任机制”。一是落实领导干部岗位责任制,按照“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完善责任制,明确责任人,纳入考核内容,并入目标管理;二是落实领导干部职务责任制,领导干部坚持阅批群众来信、接待群众来访、处理信访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以及召开协调会议,及时发现、研究、协调和处理各种信访问题;三是落实领导干部包案责任制,定期排出疑难信访问题,由党政领导分工负责包案处理,对所包案件,领导同志要亲自挂帅,组织查处。
2.强化“分级负责机制”。“分级负责、归口办理”是信访工作的基本原则。对群众上访的问题,必须落实制度,分解到位,责任到人,逐级解决;即根据信访事项及案情程度,按照归口办理的方法,确定具体办理部门及人员。各级要将信访工作纳入部门单位全年目标考核内容,明确目标任务,强化督促检查,实行一票否决;做到信访工作与部门中心工作一同部署、一同检查、一同评比,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促进信访工作的有序运作。
3.强化“信访督查机制”。督促检查工作是信访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通过有效的督查工作,使群众信访问题得以尽快解决,改变过去存在的信访问题决而不行、拖而不办、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新户拖成老户的情况。信访部门要加大建立和健全信访督查机制力度,采取事前督查、跟踪督查、事后督查的方法,加强对信访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的督查,推动有关职能部门加快办事节奏,提高工作效率,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减少推、拖、顶、踢现象。
(三)完善措施,围绕中心任务,推进“三项工作”。
1.构筑全方位、网络化、大信访的工作格局。首先,各部门领导对信访问题要引起足够重视,把预防、控制、化解群体性矛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分析研究本地、本部门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及时加以妥善处理。其次,信访部门要充分发挥联系群众的主渠道作用,认真负责地做好群众来信来访的处理工作。第三,各部门要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积极参与和配合信访部门,认真及时地解决群众反映的应由本部门解决的问题,真正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信访网络体系,形成“大信访”工作格局。
2.加大宣传疏导工作的力度。一是要认真宣传国家《信访条例》、《治安管理处罚法》及有关信访政策法规,教育群众要依法有序上访,要让群众明白处理信访问题在基层而不是在上级、解决信访问题靠法规而不是靠领导。二是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使有过高要求和过激行为者放弃过高要求、纠正过激行为,接受合理解决办法。三是疏与堵相结合。对于一般性的群众上访,采取教育疏导的方法,以求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对于妨碍公共交通、影响机关正常工作秩序的上访,必须坚决批评制止,依法严厉打击。
3.加强职能部门的制度和纪律建设。一是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信访工作的有关制度,把各自范围内的信访问题解决好。二是要坚持科学决策,按规律办事,防止出现因为部门决策失误而使群众利益遭受损失的现象。三是要自警自律,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增强为民意识,不断提高执政水平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克服官僚主义和主观随意性。严禁工作方法简单、工作拖拉等现象的发生,做到“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事好办”。
(四)创新方法,突出重点问题,抓好“五个一批”。
1.兑现政策落实一批。政策法规,是大部分上访群众提出诉求的法律依据,对符合政策,诉求合理,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信访案件,要设法将政策落实到位,彻底解决问题,降低信访总量。
2.落实资金办理一批。对合情合法合理的经济案件,如部分群众家庭困难、企业军转干部安置、下岗职工经济补偿等问题,要设法从财政、民政中挤出部分资金,加以解决。
3.做好思想工作稳定一批。耐心做好上访群众的思想工作,对上访群众反映的问题,可以逐步解决的,要制定分步实施方案,限期解决;暂时无法解决的,要作好解释说明工作,稳定上访群众情绪,切实防止越级上访和其它非正常上访现象发生。
4.抓好防范消除一批。坚持定期或不定期地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对一些可能到市赴省进京上访的重点信访对象,要实行24小时监控,严抓防范。
5.严格依法打击一批。对涉法涉诉的有关案件,要进行清理复查复核,按照有错必改的原则,逐一抓好落实;对少数无理取闹或采取过激行动,造成恶劣影响,特别是进京非正常上访人员,该教育的教育,该处罚的处罚,触犯法律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篇:初信初访首办责任制暂行办法
元华镇初信初访首办责任制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强化各级纪检监察机构认真受理和办理初信初访的责任意识,提高初信初访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努力减少重复、越级信访,及时就地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控告申诉工作条例》、《监察机关举报工作办法》、《关于加强纪检监察基层信访举报工作的意见》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区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的实际,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实行初信初访首办责任制,以基层为重点,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第三条 初信初访首办责任制,是指纪检监察机构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成(包括直接受理和上级交办)初次提出的检举、控告和建议、意见,按照职责分工,明确责任、及时规范办理,将信访事项解决在首次办理环节的责任制度。
第四条 首次办理信访事项的单位和具体承办人,分别是首办责任单位和首办责任人。
第五条 实行初信初访责任制,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二)要事先办、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的原则;
(三)严格责任追究,承办责任人和责任领导对办理结果负责的原则。
第六条 初信初访事项的首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落实如下首办工作责任。
(一)认真受理,及时告知。各乡镇(街道)纪(工)委,区级各部门纪检组织必须认真受理各类初信初访。对上级交办初信初访件和由本级受理的业务范围内的重要初信初访,应当日登记、当日呈送主要领导人阅批交办;对业务范围外的初信初访,要及时移送有关部门(有联系方式的,在移送有关部门的同时,要告之信访人),对来人急访或反映的内容非常紧急的信访,必须在当日内移送有关部门,并告之来访人员。严格落实乡镇(街道)纪(工)委书记和区级各部门纪(工)委书记、纪检组长(员)接访约谈制度,及时落实初信初访的化解责任。
(二)严格时限,高效办理。反映的问题比较单一的信访件,应由分管领导牵头研究和审定处理意见,并在15日内办结;上级交办件及本单位直接受理的重要初信初访件,应由承办单位主要领导主持研究或亲自协调,落实包调查、包处理、包稳定工作,处理意见和反馈报告要由主要领导亲自审定,并在一个月内办结;反映的问题特别复杂的信访件,应在两个月内办结,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如需超过三个月,应及时报告区纪委监察局负责人或交办机关(交办领导)。2 个别特殊的信访件,按照领导或区纪委监察局的时限要求进行办理。
(三)回访督办,案结事了。首办责任单位应在初信初访件办结后10日内,对信访人进行回复,掌握动态;交办单位在初信初访件办结反馈后15日内回访信访人,了解情况,督促措施落实。各乡镇(街道)纪(工)委,区级各部门纪检组织初信初访件按期办结率和回复率(有联系方式的信访人)均应达到100%,回访率应不低于80%,息访息诉率应不低于80%。初信初访首办工作纳入年终信访目标考核。
(四)果断处置,维护稳定。各乡镇纪委(街道)纪(工)委,区级各部门纪检组织在受理初信初访中,如发现当事人有过急行为或苗头,应果断处置,控制事态,并及时通报所在单位党政组织或当地公安部门,共同做好疏导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第七条 初信初访首办责任追究主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国务院《信访条例》、中纪委《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信访局《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规定》,对责任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通报批评、组织处理或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对应该受理的初信初访不予受理,或对信访问题推诿、敷衍、拖延不办,造成不良影响的;
(二)因工作不负责任,造成漏登、漏报重要信访情况或者故意泄露、隐匿、销毁信访材料的;
(三)对信访人进行刁难、威胁、压制、打击报复的;
(四)调查群众初信初访反映的问题不深入、不细致,应该查清而未查清或者故意隐匿事实情节,导致不能正确处理,引起群众越级重复信访的;
(五)对初信初访反映的问题,不按有关的政策、法规处理,造成不良后果的;
(六)对上级交办、督办的信访案件不认真办理,未按规定时限办结上报,并且不能说明未办结上报理由的;
(七)其他因工作失误或主观故意造成群众集体访、越级访等不良后果的;
(八)未及时向信访人或交办单位回复反馈的,造成群众越级重复信访的;
(九)有其他违纪或严重渎职行为的。
第八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区纪检监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
第九条 本暂行办法由中共眉山市东坡区纪委、眉山市东坡区监察局负责解释。
第十条 本暂行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五篇:2016国家信访局《信访事项简易办理办法(试行)》
《信访事项简易办理办法(试行)》
(国信发〔2016〕8号)
来源: 国家信访局 添加时间: 2016年07月12日 15:00 信访事项简易办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进一步深化信访工作制度改革,推动及时就地解决信访问题,根据《信访条例》和《信访事项网上办理工作规程(试行)》等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信访事项简易办理是指各级信访工作机构和行政机关按照工作职责,针对诉求简单明了的信访事项,简化程序,缩短时限,更加方便快捷地受理、办理。
第三条 信访事项简易办理应当遵循依法合规、简便务实、灵活高效的原则。
第四条 下列初次信访事项适用简易办理:
(一)事实清楚、责任明确、争议不大、易于解决的;
(二)提出咨询或意见建议、表达感谢,可以即时反馈的;
(三)涉及群众日常生产生活、时效性强,应当即时处理的;
(四)行政机关已有明确承诺或结论的;
(五)其他可以简易办理的。
第五条 下列信访事项不适用简易办理:
(一)上级信访工作机构、行政机关交办的;
(二)可能对信访人诉求不予支持的;
(三)已经进入或依法可以通过法定行政程序处理的;
(四)涉及多个责任主体或集体联名投诉的重大、复杂、疑难等不宜简易办理的。
第六条 信访事项是否适用简易办理,由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决定,县级以上信访工作机构和上级行政机关可以提出简易办理建议。
第七条 县级以上信访工作机构和上级行政机关对提出简易办理建议的信访事项,可以通过信访信息系统直接转送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并抄送下一级信访工作机构;不具备直接转送条件的,各中间层级单位应当依次在收到信访事项之日起1个工作日内通过信访信息系统完成转送。
第八条 对适用简易办理的信访事项,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应当在收到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可以当即决定的,应当当即告知信访人。
除信访人要求出具纸质受理告知书的,可以当面口头或通过信息网络、电话、手机短信等快捷方式告知信访人。告知情况应当录入信访信息系统。
第九条 对适用简易办理的信访事项,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应当在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意见。可以当即答复的,应当当即出具处理意见。
除信访人要求出具纸质处理意见书的,可以通过信息网络、手机短信等快捷方式答复信访人。答复情况应当录入信访信息系统。
第十条 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在办理过程中,发现不宜简易办理或简易办理未妥善解决的,应当经本机关负责人批准,按《信访条例》规定的普通程序继续办理。属上级信访工作机构或者行政机关提出简易办理建议的,应当向提出建议的单位反馈情况并说明理由。
按《信访条例》规定的普通程序继续办理的信访事项,办理时限从按照简易办理程序受理之日起计算。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信访工作机构和行政机关应当对简易办理工作加强指导和监督。对可以简易办理的信访事项推诿拖延,或者以简易办理为名损害信访人权益的,要督促限期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追究信访工作责任。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国家信访局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6年7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