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加快金融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

时间:2019-05-12 01:40: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十三五”加快金融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十三五”加快金融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

第一篇:“十三五”加快金融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

“十三五”加快金融服务业

发展问题研究

金融服务业是现代市场经济的血脉,是各种社会资源的货币形式进行优化配置的重要领域,因此,大力发展金融业对于促进我县经济快速增长,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建设和谐秀美富裕文明智慧幸福的新肇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金融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金融机构体系进一步完善。肇源县金融机构相对齐全,截止2014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共有8家,分别是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县龙江银行、新站龙江银行、邮储银行,哈尔滨银行。营业网点有37处,县城19处,农村18处。农民自助服务终端42处。非金融机构有127家,分别是小额贷款公司3家,典当行1家,非融资性担保公司6家,投资咨询公司115家,民间借贷服务中心1家,农业物权融资公司1家。

(二)金融业务规模不断壮大。2014年末,肇源县各项存款余额68.3亿元,比2010年末增长25.2亿元,增长58.5%;各项贷款余额36.4亿元,比2010末增长14亿元,增长62.5%。金融业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贡献逐年增大,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三)金融改革创新稳步推进。2014年组建成立了东北

三省首家民间借贷服务中心,于2014年5月11日正式开业运营,中心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借贷自愿、企业化管理的模式开展工作,主要以小微企业和“三农”客户为主体,撮合供求双方达成资金借贷交易,并对达成交易的民间借贷进行备案登记。截止2014年末,累计登记业务465笔,总登记金融1.3亿元,其中借入登记216笔,累计金额达7858.5万元,借出登记249笔,累计金额达4749万元,成交131笔,累计金额达1264万元,成交月利率在15‰—20‰之间;2014年组建成立了肇源县物权融资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是由省金融办2014年4月8日批准,采取政府引导、民营企业注资的有限责任公司,开展农村物权保证贷款工作。2014年10月,物权融资公司已同信用社和邮储银行签订了“土地流转保证贷款业务合作协议”。截止2014年末,农业银行向农民发放土地流转贷款2800万元。

二、金融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监管机制不完善。金融机构的设立和管理由国家银监局负责,非金融机构的设立与管理政出多门,有的由发改局批,有的由服务局批,有的由金融办批,还有的由工商局批,导致融资服务监督管理混杂。不同部门的职责职能都不相同,监督管理主体责任也不一样,把控金融风险分散、难度加大。

(二)缺乏健全的社会征信体系。从全县范围看,由于

缺乏可操作性的社会信用评价制度、评价机制,非金融机构未纳入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造成小微企业、农户建档工作量多、涉及面广、流程繁琐。从而影响到小微企业、农户的信用评价和授信工作。信息不对称、信用信息缺失现象也普遍存在。

(三)金融产品和服务载体不足。目前,民间借贷服务中心仅办理城镇房产、车辆、工资卡等抵押贷款业务,单笔借贷资金最高限额50万元,金融产品创新少,难以形成资金合力。农业物权融资平台也只开展土地流转抵押业务,林权、草原经营权、农机具所有权、水域养殖权、房屋所有权还没有开展。同时,平台内外部的服务载体还不够完善。如民间借贷服务中心没有信用担保机构,农业物权融资还缺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等,这些都制约了众多小微企业和农户的资金需求。

三、加快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政策扶持,优化金融业发展环境。深入落实《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省金融保险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黑政发„2014‟30号,更好地发挥金融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支持作用,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县域金融业的发展。

(二)调整优化信贷结构,转变银行业发展方式。促进银行业机构不断开拓信贷服务领域,增加有效信贷投放,稳步扩张全方位支持经济发展。鼓励和引导银行业机

构通过争取总行支持、引入异地资金、盘活存量资金等方式,有效增加资金供给,实现信贷投入较快增长。对规模大、实力强、前景好的企业或政府主导的大型基础设施重要建设项目,推动和协调银行机构到总行申办直接贷款。保证“十三五”期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对信贷资金的合理需求,增加资金管理灵活性,确保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足,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发挥好金融配置资源的重要作用。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保证重点建设项目贷款需要,重点加强对社会民生、全民创业、个人消费、节能环保等方面的信贷支持、进一步改善对“三农”和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不断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和效益。

(三)加强金融配套设施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整合信息资源,建立全县金融信息联系机制,在工商、税务、公安等政府机关、金融监管部门和各金融机构之间搭建渠道通畅、传递高效的金融信息网络,促进信息共享,逐步完善个人和企业征信系统,完善信用评级,形成信用约束机制,提高信贷风险控制水平,争取在“十三五”期间投放一部分信用借款,充分发挥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效性,创造诚实守信、公平有序的金融市场环境。

(四)积极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

探索建立农村信用担保机制。探索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用担保机制,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担保市场,建立主要服务农村地区的担保机构。重点扶

持和发展农民互助性质的担保组织,建立多层次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扩大担保物范围,提高担保服务质量,切实发挥担保的功能,对于财产权益归属清晰、风险能够有效控制、可用于贷款担保的各类动产和不动产,都可以用于贷款担保,解决担保难的问题。

第二篇:我国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问题研究[定稿]

我国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问题研究

摘要:在网络舆情的形成和发展背景下,探讨网络舆情的主体和内容特征,分析旅游网络舆情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旅游相关部门在旅游网络舆情的引导力度小、旅游网络舆情监测技术落后、网络舆情管理机制缺失等方面。并据此提出掌握舆情动态,提高监测技术与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旅游;网络舆情;舆情导向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4-000387-02

引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媒体发展,游客可通过旅游网站或社交软件等传播平台,将旅游行程中的情绪,如对政府和企业的过失行为和应对措施进行评价和发布,可能会演变为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旅游形象带来巨大损害。现有相关论文研究成果指出,政府应该加强建立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其作用是及早发现危机的苗头,并对可能产生的现实危机的走向、规模进行预判,及早通知各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做好应对危机的准备。张平军(2014)认为网络舆情危机事件是否得到及时处理会影响游客和公众对旅游危机事件的感知,甚至决定旅游危机事件负面影响的大小,以及旅游危机事件对旅游形象和政府公信力负面影响程度的大小。但也有专家提出,只有政府建立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相对于旅游市场风险的预测是不够的,而且实施的难度也很大。本文正是基于此不足,拟在加强危机预警的同时,更加应该去适时引导网络舆情,来营造健康的旅游网络环境。文章首先简述了网络舆情的形成发展和舆情导向现状,在此基础上揭示目前舆情导向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一、旅游网络舆情的现状

(一)网民规模及自媒体平台数量快速增长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占总网民数的88.9%。每一个网民都可以同时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接受者。加上信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商业旅游网站和政府旅游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庞大的网民基数与网络传播平台数量,共同造就了现有网络舆情具有传播面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这些网络平台强大的交互性即信息共享和交流,出行的游客对整个旅途过程中涉及的吃、住、行、游、购、娱会在相应的旅游网络平台或者其他点评平台上进行反馈,这是传统媒介如广播、电视、报纸等所不具有的特点,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舆情导向的不确定性。

(二)网络舆情形成的聚焦效应不断增强

网民是网络舆情的主体。网民在线不仅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而且凡是社会上能引起讨论和热议的事情都是他们关注的焦点。网络民众借助互联网积极发言,持续关注,甚至会改变事件的走向,影响事件的结果。据CNNIC报告,网民的年龄结构逐渐呈现低龄化趋势,其学历结构也继续向低学历人群扩散,并且在其职业结构中,中学生群体占比最高。所有证据表明,网民群体逐渐趋向大众化。这些庞大的网民数量相互之间的关系,就如一张网,单体网民尽管并不掌握舆论主导话语权,但他们的观点一旦聚集于某一方向,往往能够迅速形成一个强大的舆论场,可能正面也可能负面地影响信息的传播和相关群体的利益。

(三)网络舆情的内容缺乏完整性

自媒体平台发布信息有时只是一两句话、一张图片、不能全面的表述事件的完整过程,而回应者也大多偏向于选择性接受。随后,大众的好奇和从众心理会进行大规模回复转发,网上舆情迅速形成。一些旅游者在旅游网站或社交平台上发布的内容有可能只是有感而发,或者只针对特定条件下的某一个单体旅游事件,发表一些带有主观性、片面性、从众性的自由评论。如此,某一热点事件再叠加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在网络上的传播就会具有偏差性。

二、旅游网络舆情导向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负面舆情严重影响社会正确的认知取向

网络的虚拟性造就了很多“网络水军”,其个人身份信息隐匿,倾向于肆无忌惮的发表个人言论。某些情况下,网民出于个人泄愤或恶意破坏,发表负面言论,造成中伤或人身攻击,再经由网络迅速传播后,形成恶性循环。就旅游网络舆情而言,当发生旅游危机事件时,大众大部分基于旅游者角度思考问题,发表看法,于是舆论出现一边倒现象,即为旅游者抱不平,谴责导游及旅行企业不良行为。不论事实真相如何,一边倒的现象本身就令人折舌。这种周而复始的旅游负面舆情如果不加正确引导,便会导致大众对旅游整个行业产生误解。

(二)旅游网络舆情引导力度小

互联网信息传播途径多变复杂,政府也不再是惟一甚至主要的信息出口,因此对于网络舆情的控制权趋于被动,但旅游信息传播速度与波及面却日益增大,大量的信息糅合随时可能爆发为舆情危机事件。此时,相关部门不能及时处理,往往只能被动应付;其次,相关部门与网络公众的沟通力度不足,不能有效整合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且往往不同部门内部人员对外信息传播的口径不一致,致使政府的公信度再次降低。

(三)网络舆情监测技术落后

旅游网站类型繁多、信息量庞大,点评信息更是繁杂多样,网络舆情监控系统不能够将同一主题的所有信息全面有效的收集到一起;至于旅游网站以外的媒体舆情信息,如自媒体平台的舆情信息,因为分布于不同的即时通讯工具中,发布信息内容追求个性化,其传播路径及渠道则更加复杂,预警与监测难度也成倍增加,现有旅游网络舆情监控系统并不具备对以上内容自动监测、敏感过滤、聚类分析、主题检测和统计报告的功能,不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在处理旅游网络舆情问题都急需此类技术的应用。

(四)网络舆情管理机制的缺失

目前关于网络舆情方面的研究文献数量日渐增长,但研究成果的滞后性及其成果转化的后续激励机制相对缺乏,能够真正落实到位的寥寥无几。总体来说,我国尚且处于网络舆情管理的初始摸索阶段,尚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网络舆情管理体系。从微观来看,关于网络舆情的管理工作也缺乏较为系统的管理队伍,特别是舆情引导队伍力量薄弱,缺少舆论的把关人,缺少意见领袖,单一的凭借网络媒体的自发调节远远不够。

三、网络舆情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在当前的网络舆情管理中,网管的监管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都有待提高,重视网络舆情引导,将舆情引导与应对处理放在同一位置,在引导中正确处理问题,在处理中理性引导网民,发挥网络优势,创建风清气正的舆情平台。

(一)及时掌握舆情动向,主动引导舆情方向

旅游行业部门应当更加重视网络舆情的正能量和负能量,如果政府不能慎重对待,极有可能引发民众不满将导致舆情朝着恶化的方向发展。因此,旅游部门与旅游相关部门首先应时刻关注网络上旅游舆情动态,第一时间内准确、及时、全面掌握旅游舆情动态,及时把握旅游最新资讯;其次,在某一旅游热点事件出现时,应第一时间查明事实,公布真相,预防和阻止负面舆情的产生与传播,避免坐视不管的态度,应时采取报纸公示或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及时以官方角度正式回应质疑声,阻止捕风捉影的虚假信息的流出;再次,面对舆论危机时,政府抓住机会,利用信息化技术和网络平台,推进网络问政,避免、化解社会矛盾,以此提高政府的公信度和执政力。

(二)建立科学、快速的监测技术与应对机制

网络舆情起源于网络,因此监管首先从舆论源头开始,加强监测系统的识别功能。首先,在信息发布主体的身份识别方面,建立统一并唯一的用户网络识别码或实名制网络评论功能;其次,在内容监控方面,研究建立网络评论内容的评价标准体系,设置内容的关键词或敏感字检测法进行实时过滤和监测,由监测系统对新出现的评价内容进行自动评判并是否允予通过;再次,可开设主题讨论区,检测监管系统对舆论话题的主题进行实时监测,同时使用聚类分析法、统计报告等方式对其进行阶段性监控,对涉及敏感字或敏感词的评价内容,设立专业人工服务平台,经由工作人员进行评定是否可以发布。

(三)健全管理制度,强化管理队伍

将理论转换为实践,步步落实网络管理机制,招揽熟悉网络舆情平台的社会志愿者,积极投身参与网络舆情健康发展事业,做到线上监测与线下信息反馈相结合,在摸索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政府部门也应不断的完善法律法规,统一管理机制,使得网络舆情更加规范化。政府以及企业都应重视监测技术专业人员的培养、训练此类人才,此外相关管理部门可聘用高知识化的专业管理人员,对网络舆情进行专业分析评判,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定时召开网络会议,交流思想,管理部门制定期限检查制度,抽调检查管理人员工作进程,相互督促,调动积极性。

四、结论与展望

在旅游网站舆情导向力度小、监测技术落后、管理机制缺失的情况下,旅游途中产生的矛盾常借助网络平台作为发酵载体,滋生出负面的舆情,从而对旅游市场造成严重危害,对社会风气形成不良影响。因此有关旅游方面的舆情监测和引导,是旅游网络舆情治理的重中之重。本文基于此提出网络舆情导向调整与优化设计方案,如主动引导舆情方向,加强旅游部门与旅游相关部门网络舆情导向力度,建立科学、快速的监测技术与应对机制,健全管理制度,强化管理队伍等,以此来规避网络舆情危机。更多的议题仍值得进一步的讨论与研究。

第三篇:加快我区金融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

加快我区金融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09-3-3 9:38:35 访问次数:254次 [字号:大 中 小]

随着我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吸引各金融机构纷纷落户,余杭金融服务业发展得到了迅速提升。截止2008年底,全区拥有区级银行业机构达21家,营业机构网点(含银行二级支行)183家,从业人员2449人;各项存款余额728.54亿元,比年初新增130.88亿元,增长21.9%,比上年多增30.4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570.56亿元,比年初增加111.21亿元,增长24.2%,比上年多增6.53亿元;实现账面利润21.48亿元,比去年增加6.38亿元,增长42%,不良贷款率0.6%,比年初下降0.14个百分点。

保险方面,共有主要机构39家,其中财险公司25 家,寿险公司14家,共实现保费收入约7亿元。担保业蓬勃发展,余杭区担保协会有18家担保公司,目前已有20家。2007年18家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22.01亿元,累计担保60亿元。通过担保贷款服务,受保中小企业当年增加销售收入24.75亿元,企业增加利税2.94亿元。企业发展速度加快,增加就业人员3268人。另外我区还有证券营业机构三家,包括财通证券、金通证券、银河证券;期货营业机构1家;创业(风险)投资公司数家,典当公司若干家,金融服务业体系日趋完善。

根据2008年4月召开的全区服务业大会提出,到2010年,我区要实现金融业增加值30亿元,力争在杭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部落户余杭,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到1000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750亿元,银行资产不良率控制在1%以下,累计新增上市公司6家,基本形成监管有力、规范诚信、运行安全的现代金融市场体系,进一步提高对周边县市的金融集聚辐射能力,努力成为杭州都市经济圈的区域性金融副中心。

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进一步推动我区金融服务业发展,促进金融和经济良性互动,现就进一步加大对金融服务业的扶持力度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与建议:

一、强化区金融服务协调机构的职能,推动我区杭州都市经济圈的区域性金融副中心建设

充分发挥政府在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中的推动作用,积极为我区各类金融机构及从业人员营造良好的发展和工作环境,进一步加强与金融管理部门和经营机构的沟通联系。

相关部门应发挥服务协调职能,要不断完善支持金融业发展政策,加大我区金融业对外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力度,积极支持、协助人行、证监、银监、保监等金融监管部门依法防范化解地方金融风险。要努力接轨省市地方金融市场,完善政府与各金融机构的协调机制,为我区金融机构提供良好的综合服务。继续做好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和上市公司的工作指导和服务协调,继续做好进一步推动我区企业上市工作,特别是重点行业优质企业的上市推荐工作,加大支持扶持力度。

二、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金融信用环境

(一)切实做好金融业发展的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

以区金融办为平台,对全区金融业发展进行统筹协调、服务,加强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及企业之间的交流沟通,形成共促发展的良好氛围。健全与银行、保险、证券、担保、创投业的协调沟通机制,收集工作情况,了解和反馈意见、建议。

(二)加强和推动银政合作、银企合作、银项合作,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各乡镇(街道、开发区)和区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银企、银项合作机制,积极推荐优质项目,搭建并完善政府融资信用平台,争取每年融资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认真组织好既定项目的实施工作,尽快发挥项目效益;加强协调配合,认真组织好项目的申报审批和储备工作,争取银行更多的资金支持。金融机构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强化服务功能,创新金融产品,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在支持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同时,积极探索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企业要加强同金融机构的联系,强化管理,诚实守信,争取金融机构的理解、支持和帮助,并共同维护银行合法权益。

(三)以“信用余杭”为切入点,加强企业诚信、个人诚信和银行诚信等诚信体系建设

加强对全区金融工作的领导,构建政府、人民银行、监管部门、金融机构间的金融稳定信息沟通与协商平台,形成金融监管合力;建立地方金融机构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风险处置制度,完善金融风险应急处理预案,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四)进一步加大打击逃废银行债务的力度,切实维护金融企业的合法权益

各乡镇(街道、开发区)和区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协助银行压降不良贷款。进一步加大打击逃废银行债务的力度,法院、公安、监察、税务、国土等部门要探索建立金融案件立案、执行的绿色通道,积极协助金融机构采取法律手段加大金融债务的清收力度,维护金融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建立激励机制,出台配套支持措施,促进金融业支持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完善金融业考核奖励制度,扩大覆盖面,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开展对金融机构支持我经济转型、产业升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业绩评价。设立“支持金融服务业发展专项基金”,资金主要用于:鼓励金融机构业务创新和增加对我市信贷资金的投入;表彰奖励对我区重点建设项目、重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银行信贷、直接融资、保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的金融企业

(二)依托副城良好的经济基础、商务环境和便捷交通

在临平副城世纪大道地铁站附近规划建设金融集聚功能区,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向核心区块集中,增强金融服务功能。对进驻该服务区的金融企业在房屋租赁或购买方面给予一定优惠。

四、改革促发展,不断提高金融业竞争力

(一)积极鼓励金融创新

对国家的金融改革措施和金融创新产品,积极争取在我区先行试点和推行。鼓励金融机构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力度,鼓励和支持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创新合作模式,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和服务。

(二)推进余杭农村合作银行的改革与发展

要创新经营机制,提高经营效益,把余杭农村合作银行办成服务“三农 ”的银行,促使其走上良性的发展道路并争取择机上市。

(三)重视政策性金融的作用

要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的合作,搭建并完善政府融资的信用平台。加强协调配合,认真搞好项目的申报审批工作,积极争取政策性银行在支持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方面的资金投放。

(四)拓展融资渠道,实行多元化融资战略,大力推进企业改制上市,为全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

贯彻落实促进企业上市融资扶持政策,坚持采用主攻国内主板、兼顾海外市场、鼓励收购兼并等多轮驱动方式推进企业上市。继续加大对龙头企业培育扶持力度和现代企业管理提升力度,建立完善区企业上市后备资源库,加强企业上市融资的培育及培训。通过多种扶持措施,鼓励和支持区内企业做强做大,积极争取上市融资。同时要积极推动区内包括城建、农林、农副产品物流等大型国有企业集团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筹集更多资金以推动企业自身做大做强。

(五)加快保险业发展。要充分发挥保险分散风险、经济补偿、资金融通、社会管理、保障经济的重要作用

提高整个社会保障水平,构建和谐的生活环境,增强企业和个人抵御风险的能力。深入开展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索建立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管理体系。积极探索充分利用商业保险机构在网点覆盖、人力资源、风险管控方面的优势,参与我区社会基本医疗和基本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建立我区“政府保障为主,商业保险为辅”的社会保障体系

(六)支持担保企业做大做强,引导担保产品多样化

鼓励担保公司扩大业务领域,丰富担保品种。扶持担保企业增大注册资本,扩大担保额度。加强行业自律,建立资质评级制度,促进担保行业快速健康发展。

(七)、积极鼓励创投业的发展壮大

通过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积极引导各类创业投资企业投资在我区设立与发展,积极做好创业投资备案工作,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五、密切协作,积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金融工作的领导,督促地方金融机构规范管理,强化监督,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建立地方金融机构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风险报告制度和分析制度,制定金融风险应急处理预案,及时发现和处置风险。人民银行和银行监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金融业风险的监测,密切与政府有关部门的联系,建立沟通及时、反应迅速、配合密切、步调一致的金融稳定协调机制,形成监管合力,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同时要与公安、工商、司法等部门密切协作,严厉打击各类金融违法行为,引导社会公众自觉抵制非法金融活动,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维护金融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第四篇:加快发展服务业

●加快发展服务业

提高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发展水平,改造提升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发展壮大健康产业、社区服务、养老服务等新型业态,加快培育和扶持具有地方特色的家庭服务业。支持发展信息服务、创意设计、会展、服务外包、科技服务、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突出发展物流、文化、旅游和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挖掘整合旅游资源,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重点培育文化体验游、休闲度假游、保健康复游等特色产品,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建设中原历史文化旅游区、黄河文化旅游带和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化旅游带等一批重点旅游景区和精品旅游线路,建成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旅游目的地。支持完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加快推进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建设,适时申请开展电子商务国际结算业务。支持设立创业投资基金。推动保险业创新发展,开展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等试点。支持郑州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加快广播影视、演艺娱乐、新闻出版、动漫游戏、文化创意等重点文化产业发展,推进数字出版基地和动漫基地建设,扶持具有中原特色和国家水准的重大文化项目,创作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打造全国重要的文化产业基地。支持开展文化改革发展综合试验,探索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作用有机统一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机制,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措施。加大金融对中原文化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加快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推动文化市场开放,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性文化建设。

第五篇:现代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

现代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

[摘 要]服务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服务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总体规模小,发展水平落后;服务业内部部门发展不合理,结构失衡;发展滞后,比重偏低;服务支撑体系不完善等,对此必须进行坚决整顿和规范。

[abstract]Service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arket econom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China's service industry is currently the main problems are: the overall size of the level of development is lagging behind;Services internal departments unreasonable structural imbalance;development lags behind the proportion of low;service support system is imperfect, which must be resolutely rectify and norms.[关键词]服务业 比重 发展水平协调 完善

[keywords]serviceproportiondevelopmental levelcoordinateperfection

服务业活动是工业企业价值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服务业与工业像唇齿一样相互依赖着。拥有日益增多的专业化厂商并以人力资本作为主要的投入品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特征,工业企业通过购买服务提供者的服务,能够使社会所拥有的人力资本源源不断地参与到工业生产过程。因此,服务业是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引进工业生产部门的推进器,它在相当程度上构成了这些资本进入生产过程的桥梁。但在我国,本应作为中间投入的服务多由企业自身完成,大量可以通过社会分工节省成本的机会没有被恰当地利用。当既有的服务业需求(如广告、会计、咨询顾问、信息系统、银行投资与市场调研等)变得日益复杂时,专业化的服务便显示出其远大的发展前景。

一、目前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状况

如今,在我国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经超出发达国家工业化时期最高值的同时,我国服务业占GDP比重不仅低于中等收入和发达收入国家,甚至低于低收入国家。2005年至2010年,服务贸易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增长是逐年降低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十一五”规划中服务业指标未达标的问题,这与营业税改革不到位密切相关。”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必须痛下决心,改革营业税。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服务业发展也成了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魏建国建议,从国家战略的角度大力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这不仅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提高服务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

对此,《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已经提到,在“十二五”期间要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探索适合新型服务业态发展的市场管理办法,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

目前,我国服务业中除商贸餐饮、居民服务和公路运输外,多数行业市场化程度相当较低。“条条”管理形成的政企不分、行业垄断现象比较严重,市场准入的限制比较多,竞争不充分。改变服务业进入难、管理松的状况,实行公开透明和宽准入、严管理的政策,增加

竞争主体,提高竞争力。要加快形成公开、公平、透明的市场准入政策,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以参股、控股、收购、租赁等形式进入这些服务行业。

二、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总体规模小,发展水平落后。

从全世界经济发展情况看,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呈上升趋势。而中国服务业虽然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总体水平仍然不高。以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衡量,2003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2%,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0%以上的水平,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也在45%左右。另一方面,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较低,2003年底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国内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为29.3%,远低于发达国家的70%~80%,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50%左右水平。与其他产业相比,我国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差别很大,发展的不平衡对服务业整体的提升会产生影响。另外,受现有基础和一些传统因素的影响,现代服务业发展所需的市场环境、制度环境等还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服务业满足巨大市场需求的供给压力仍然相当大。

2.服务业内部部门发展不合理,结构失衡。

从总体上看,中国服务业内部结构落后,旅游、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等传统服务业比重过高,而保险、金融、咨询、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仍然是以传统服务业为主体的结构。而目前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内部结构中,新兴服务业所占的比重已经明显超过传统服务业的比重,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这个发展趋势也较为明显。

长期以来,一些应当作为产业化经营的服务业领域,被当作公益型、福利型的事业来办,因此服务业的许多行业缺乏自我发展活力,“大而全”、“小而全”的自我服务仍有存在,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步伐还较慢。

3.当前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比重偏低,还有很大的体制性政策性制约因素。

我国长期以来的工业化政策,忽视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发展缓慢,服务业发展速度低于经济增长的平均水平,导致经济结构中服务业所占比重明显偏低。同时,国家对现代服务业的一些行业(如邮政、电信、金融)的准入限制,使非公有制经济很难进入,导致这些行业缺乏竞争,经营机制僵化,从而严重地阻碍了服务业的发展

4.服务支撑体系不完善。

现代服务业对工业的支持是综合的、配套的、快速反应的体系,能有效满足制造业的服务需求。设计、生产、营销、配送、支持产品等是制造业链条上的不同环节,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其中,服务业的效率对整个链条的效率影响很大。因而各个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都把服务放在重要的位置,通用汽车的利润来源构成中服务所占比重在90%以上。但由于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制造业产前、产后服务体系跟不上,致使整个服务链条脱节,影响了制造业的效率。服务的低效率,已经成为制造业发展的瓶颈。

三、对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1.积极推进体制改革,促进我国服务业的市场化改革

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底子薄,经济处于转轨期,政府角色转换不到位,过多的行政垄断与市场准入限制,金融体制改革不彻底等,因此,要进行体制创新,以形成服务业良好的投资与发展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中最有活力的部分。国有经济在一些新兴服务行业的垄断,严重抑制了民营经济在服务行业的发展潜力。放开市场准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释放民营经济在服务业领域的竞争与发展能力,势必会快速推动我国服务业各个领域的发展。在发达国家,多数企业已经把服务业作为企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加以重点培育。因此,我们要在战略高度上认识服务业,积极发展服务业。

(1)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越来越紧密地相互融合,使得产业经济活动中服务业比重逐步上升,附加价值提高,加工制造环节附加价值比重下降。随着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和专业服务外置化趋势的发展,产业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设计策划、技术研发、物流等商务服务业的支撑,单纯靠扩大加工规模降低成本的空间不断缩小,附加价值越来越有限,只在制造环节下工夫,依赖无限供给的低成本劳动力优势,走为跨国公司“代工”的路子,发展战略上会受到很大局限。因此,在我国打造国际制造业中心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制造业与服务业日益融合的国际趋势,把大力发展信息服务、现代物流、技术咨询、广告营销、金融中介等相关新兴服务业,加速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专业化分工合作,作为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2)积极培植生产型现代服务业,加速经济增长。传统服务业要提升,新型服务业则需要培植。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是一种互动互补的关系,因此,要发展现代服务业,就必须与工业实现“捆绑式发展”。随着世界逐步进入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单纯的加工制造业将逐渐失去竞争力,利润空间也不断萎缩,要突破这种局面,就应把发展的重心转移到服务业上来。近年来,制造业的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设计策划、技术研发等服务业的支撑。所以,应在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的同时,重点抓好研发中心、公共数据服务中心、产品设计创意中心等特色产业载体的建设,加快发展软件服务业,发挥信息服务对经济发展具有的倍增效应.(3)以产业协调发展为前提,实现服务业跨越式发展。与第二产业蓬勃发展的势头相比,第三产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明显滞后,要合理定位布局,加快载体建设,加大内外资引进力度,大力发展与制造业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同时加快发展与新型城市化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实现跨越发展,全面形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吻合、与现代制造业相配套、与城市化进程相协调、与城乡居民需求相适应,优势明显、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服务业体系。

2.加快内部结构调整,推进服务业的协调发展

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存在严重的结构问题,这一方面与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低下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我国经济整体结构存在的问题有关。因此,一方面要通过体制创新,解放经济内生的活力;另一方面,也要实行不同的产业政策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1)在体制上,要打破行政垄断。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充分、层次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即在于存在行政垄断等体制性障碍。因此,通过市场化改革,降低进入壁垒,通过引进竞争者

和竞争机制来破除制约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性因素是当务之急。

(2)在机制上,要构建专业化分工体系。从经济演化角度看,生产者服务的发展原本就是代表着社会专业化分工的深化与泛化。因此,通过各种政策、措施和环境的引导,从机制构建起整个社会的专业化分工体系,无疑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所必需的。

(3)在政策上,要给予平等制造业的发展条件,消除歧视。现代经济发展的实践已经表明,没有生产者服务支撑的商品生产业既是难以持续,也是难以形成竞争力的。发展条件的平等,将会促使制造业更好的发展。

3.加快科技进步,提高服务业生产效率

(1)一国科学技术的水平决定了其服务业发展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我国服务业水平低,与外国服务业相比,最大的劣势就是技术手段和管理水平上的差距较大。因此要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服务产业。随着社会产业规模的扩大和科学分工的合理化,科技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仅成为上农业进步的第一生产力,也是服务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尤其是金融、咨询、信息等行业,没有高科技手段是难以实现的。

(2)科技进步是服务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依靠力量,这也是工业化国家在国际服务业中占绝对优势的原因所在。我们要把那种认为服务业就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传统观念改变过来,真正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服务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的观念;也要大力提高服务业的科技素质,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培养智力型服务人才,大力加强服务领域的科研工作,加强对服务从业人员的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和了解新科学、新技术。

(3)此外,应积极推广新科技、新知识,对不同行业,分别提出科技含量的标准,从制度上确保科技的推广,加大对服务业科技的投入。

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3%,比2009年下降了0.4个百分点。在此背景下,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到,要加快发展服务业,并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提升到“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的高度。《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还特别指出,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旅游业。“服务业将迎来难得机遇。”社科院财贸所服务经济研究室主任夏杰长分析称,宏观政策环境有利于服务业发展、服务业国际转移的深度和广度将加速拓展。与此同时,明显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也进一步拓展了服务业发展空间,我国服务业的将会更完善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浅议我国服务行业的发展》康学敏文献来自:管理世界2000年第04期

[2]《服务行业排队论问题分析》张蕊文献来自: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06期

[3]《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

央委员会 2010年10月18日

下载“十三五”加快金融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十三五”加快金融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金融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关于金融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各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 为落......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兰州建设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迫切需要,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摆上重要战略位置,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全市加快服务业发展标语

    全市加快服务业发展标语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大力推进服务业发展,加快石嘴山市经济结构调整 3、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服务业......

    如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如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江山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在哪里,如何发展?这是陈书记的第五问。本人认为现代服务业是发展前景广阔,增长潜力巨大的重要产业。要进一步创造有利于现代服务业......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淮海街道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先进事迹材料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培育现代服务业重大增长极,是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

    加快我区金融服务业发展对策建议

    关于支持我区金融服务业发展的若干建议樊城区财政局当前,发展金融服务业是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加快金融服务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

    浙江省金融服务业发展策略研究(修订版)

    摘 要 当今的金融服务业竞争已进入全面化、多样化的时代,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服务企业就要从整体努力,灵活利用各种策略来创造竞争优势,促进金融服务业发展,这样才能......

    乐山市服务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乐山市服务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产业是国民经济中按照一定的社会分工原则,为满足社会某种需要而划分的从事产品和劳务生产及经营的各个部门。根据澳大利亚经济学家费夏(Fis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