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斌杰在软件正版化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全文)

时间:2019-05-12 01:17: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柳斌杰在软件正版化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全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柳斌杰在软件正版化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全文)》。

第一篇:柳斌杰在软件正版化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全文)

柳斌杰在软件正版化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全文)

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全面开创软件正版化工作新局面

——在全国软件正版化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柳斌杰

2007年12月10日 同志们:

今天召开的全国软件正版化工作会议,是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组《2007年知识产权行动计划》的安排,经国务院同意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总结近年来全国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的经验,表彰先进,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进一步推进全国软件正版化工作深入开展。

我受“推进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的委托,向大家报告工作。

一、近年来全国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的回顾

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与灵魂,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民族软件产业的发展,制定了若干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政策。2000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印发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规定了一系列有关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投融资、产业技术、税收、出口、人才等优惠政策,特别强调任何单位在其计算机系统中不得使用未经授权许可的软件产品,对全社会提出了使用正版软件的要求。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提出了一整套有利于我国软件发展的产业政策和知识产权保护措施,要求各行业主管部门采取有效措施,为促进软件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要求各级政府认真落实软件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措施,积极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要求各级版权行政管理部门加大软件版权保护力度,坚决打击针对软件的侵权盗版行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和各级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有关鼓励和发展软件产业的战略部署,加强软件版权保护,积极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全国软件正版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政府部门软件正版化工作顺利完成。

2001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政府机关要带头使用正版软件清理盗版软件的通知》,要求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带头使用正版软件,同时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参照该通知精神,制订具体措施,做好地方各级政府清理盗版软件、使用正版软件工作。通知下发后,国务院各部门进行了软件使用的自查清理工作,财政部为采购正版软件提供了专项资金,国管局通过政府采购为各部门购置了正版软件,国家版权局、信息产业部组织举办了更换安装正版软件的业务培训,国家版权局、信息产业部、财政部、法制办、国管局组织联合验收组,对国务院各部门更换盗版软件工作进行了检查验收。在国务院办公厅的领导下,通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国务院各部门于2002年4月全部实现了通用软件正版化的工作目标。

2004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在总结中央政府部门开展软件正版化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政府部门软件正版化工作,并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发出了《关于地方人民政府使用正版软件的通知》,再次就开展政府部门软件正版化工作进行了部署。吴仪副总理亲自领导并多次在国务院有关会议上强调指出,国务院各部门和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软件正版化工作,要从“建立诚信政府、促进民族软件产业发展”的高度,保证在国务院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政府部门软件正版化工作。

国家版权局、信息产业部、财政部、法制办、国管局等有关职能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地方人民政府使用正版软件的通知》精神,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团结协作,认真做好推进地方政府部门软件正版化工作的组织领导、政策引导、产品推荐、业务培训、经费预算、政府采购、监督检查和考核验收各项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沟通协调,建立工作机制。为加强对地方人民政府软件正版化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国家版权局、信息产业部、财政部、法制办、国管局等五部门根据国务院有关领导的指示精神,于2004年7月建立了“推进地方人民政府软件正版化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制订了《关于推进地方人民政府软件正版化工作的实施方案》,并定期研究和分析各地开展政府部门软件正版化工作的情况,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工作机制。

二是履行职责,做好服务。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地方人民政府使用正版软件的通知》划定的职责分工,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共同研究制订工作方案,狠抓工作落实。国家版权局、信息产业部、财政部等部门联合组织了推进地方人民政府软件正版化培训活动,举办了五期“软件正版化工作培训班”;信息产业部组织推荐并公布了《政府使用正版软件产品推荐目录》;财政部专门安排了软件正版化专项工作资金,为有效开展政府软件正版化工作提供了物质保障;国家版权局编写了《政府部门软件正版化工作手册》,为推进政府部门软件正版化工作提供了政策指导。

三是加强合作,积极督导。2004年8月至12月,五部门先后派出13个联合督查组,对全国31个省(区、市)开展软件正版化工作的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和督导,对经费落实情况进行了重点检查,确保购置正版软件的资金全部到位。2005年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部际联席会议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要求,把督导地市人民政府软件正版化工作纳入2005年国务院“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督查工作”内容,先后派出了5个联合督查组,对云南、贵州、重庆、河南、湖北、山东、山西、新疆和辽宁九省(区、市)地市政府部门开展软件正版化工作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督查,有力地推动了各地政府部门软件正版化工作的进程。为了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费困难问题,国家版权局、信息产业部组织动员相关软件企业,向西藏、青海和宁夏三个省级政府部门以及新疆、甘肃、陕西、内蒙、山西、云南、贵州等省区的地市政府部门捐赠了通用办公软件。

四是明确责任,狠抓落实。推进地方人民政府使用正版软件,各省级人民政府作为责任主体和行为主体,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地方人民政府使用正版软件的通知》精神,成立了推进政府部门软件正版化工作领导机构,制订了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确定了具体的工作目标。北京、上海、辽宁、吉林、山西、河北、江苏、浙江、江西、广东、广西、贵州等省(区、市)政府的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领导亲自主抓软件正版化工作。多数省(区、市)都召开了软件正版化工作会议,对省级以下政府及其各部门软件正版化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特别要求各级政府保证采购正版软件所需资金要到位,有的省(区、市)直接启用省长备用金用于购置正版软件。各级政府的版权、信息产业和财政部门根据本级政府的实际,认真做好组织协调、软件需求统计、软件产品的评估与推荐、采购资金筹措等项工作,为完成国务院规定的工作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全国31个省(区、市)、5个计划单列市以及333个地级市,分别于2004年12月和2005年12月全部实现了通用软件正版化的工作目标。

开展政府部门软件正版化工作,是在保护知识产权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依法行政、提高执政能力、建设诚信政府、树立国际形象的重大举措,难度大、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国务院各相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努力,我们用不到三年的时间完成了中央、省、地市三级政府部门软件正版化工作,为带动全社会使用正版软件产生了积极的示范作用,不仅提高了全社会的版权保护意识,营造和倡导了尊重知识产权的社会氛围,也极大地鼓舞了民族软件企业的信心。政府部门软件正版化工作的顺利完成,为在全社会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氛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推进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为了进一步扩大软件正版化工作取得的成果,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我国基本实现政府部门软件正版化目标的基础上,于2006年全面启动推进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

2006年4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访美期间,庄重承诺中国政府将全面推进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他指出,中国保护知识产权、打击盗版侵权行为的立场是坚定的,“中国将继续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各种行为,依法保护各国知识产权权利人在华合法权益。去年,中国政府部门已完成了软件正版化工作。今年,我们将全面推进大型企业的软件正版化工作”。这充分显示了我国政府保护知识产权、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的态度和决心。

根据国务院的工作部署和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组《2006年知识产权行动计划》的安排,2006年4月,国家版权局、信息产业部、商务部、财政部、国资委、全国工商联、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九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关于推进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对推进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要求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结合本地工作实际,制定贯彻落实《实施方案》的具体工作计划,切实做好推进企业正版软件工作。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全面启动。

为加强对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的组织领导,保证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的顺利进行,2007年2月,国务院批准同意由国家版权局、信息产业部、商务部、财政部、国资委、全国工商联、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九部门建立“推进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加强了对开展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的组织协调力度。

各省(区、市)人民政府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重新调整加强了软件正版化组织领导机构,将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纳入工作日程,制定了推进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方案,明确了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工作职责,积极推进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湖南等地以省政府名义召开了全省推进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会议,分管省领导主持研究部署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多数省(区、市)根据其实际情况,确定了本地区首批完成软件正版化的大型企业名单。

一年多来,“推进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行职责,落实年度工作计划,筹建专家咨询组,与各地政府部门和各行业主管部门合作开展了200余次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培训,参训企业数量近5600多家,培训人员近13500人。国资委、商务部、银监会、保监会、全国工商联的主管领导亲自主抓本行业软件正版化工作,工作成效显著。中央和省级政府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的指导、督查和检查验收,对列入首批完成使用正版软件的1500家企业进行了指导和检查验收,督查企业近3600家,查处违规企业近1100家。在各级政府和各行业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全国已有近1500家大型企业完成了软件正版化工作,另有1300家企业列入了首批完成软件正版化工作名单,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三)打击非法预装计算机软件专项行动成效显著。

开展软件正版化工作离不开一个良好的软件生产和市场环境。软件属于智力和知识密集型产品,研发投入大、市场风险高、复制简单方便,很容易成为侵权盗版的对象。当前,针对软件的侵权盗版的现象在国内还普遍存在,有的地区甚至还十分猖獗,从总体来看我国软件版权保护的社会环境还未得到根本性改善,软件侵权盗版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进一步加大软件版权保护力度,营造健康规范的市场环境,是保证我国软件产业健康发展十分突出的任务,也是推进软件正版化的基本前提。

吴仪副总理多次强调,要加强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要制订相关的政策措施保护软件产业的健康发展,要加大打击软件侵权盗版的工作力度,营造良好的软件产业发展的社会环境。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加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打击软件侵权盗版行为”的指示精神,国家版权局、信息产业部、商务部、财政部、公安部等有关部门紧密配合,采取有效措施,为加强软件版权保护做了富有成效的工作。从2003年开始,国家版权局会同信息产业部、公安部、工商总局等部门,连续三年开展了打击软件盗版专项治理行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05、2006年,国家版权局、信息产业部、公安部连续开展的打击网络侵权盗版专项行动,2006年,全国“扫黄”办、国家版权局等十部委开展的“反盗版百日行动”,都将打击软件盗版作为治理重点。2006年和2007年,国家版权局连续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集中打击非法预装计算机盗版软件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计算机生产、销售等领域未经授权预装盗版软件的非法行为,重点治理了大型计算机电子商城预装销售盗版软件行为,各地版权部门通过与计算机电子商城管理方签订执法责任书、积极推动计算机硬件销售企业与软件商签订销售正版软件协议等多种方式,建立软件销售与守法责任制,规范生产、销售计算机预装正版操作系统软件的行为,为软件产业的健康发展,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市场环境。

为了进一步巩固我国政府部门软件正版化工作取得的成果,并从源头上防止软件侵权盗版,2006年3月,国家版权局、信息产业部、财政部、商务部等部门先后联合颁布了《关于政府部门购置计算机办公设备必须采购已预装正版操作系统软件产品的通知》和《关于计算机预装正版操作系统软件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在购置计算机办公设备时,必须采购预装正版操作系统软件的计算机产品,购置计算机办公设备,必须提供必要的购买软件的配套资金;要求版权、信息产业和财政等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认真做好购置预装正版操作系统软件的计算机产品的资金保障、政府采购和监督检查工作,确保各级政府部门使用正版软件;要求在我国境内生产的计算机,出厂时应当预装正版操作系统软件,进口计算机在国内销售,销售前应当预装正版操作系统软件;要求操作系统软件提供者应采取积极措施,支持计算机生产企业预装正版操作系统软件,通过制订预装软件价格和服务条款,使计算机生产、销售企业能够以优惠的价格和良好的服务获得授权;要求进口计算机时需向信息产业部提供与其进口计算机数量相符合的正版操作系统软件的授权文件,为我国软件产业的健康发展,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

软件产业具有开发投入大、研发成本高、容易被复制的特性,其发展特别依赖于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近年来开展的软件正版化工作,为促进软件产业的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使我国民族软件产业的振兴呈上升的良好发展态势,我国的软件产业发展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如金山软件公司自软件正版化工作开展以来,已经在国务院57个部委的政府采购中中标,该公司自主创新、独立研发的Office软件产品被广泛使用。在2006年的第三轮全面采购中,金山WPS Office产品首次超过国外产品,一举获得了56.2%的政府采购份额,并在国家57个部委及28个省、200多个城市的政府办公中获得广泛应用。广州中望龙腾公司软件销售额已连续几年在国内市场递增100%,在国外市场递增300%,出口达60多个国家。软件正版化工作得到了国外软件企业的普遍好评。

在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中,各级政府以及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积极探索,努力创新,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也涌现出一批在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企业。这次会上我们将对中国移动等166家企业授予“全国软件正版化工作示范单位”称号,以示表彰。也借此机会,向全国各地所有参与软件正版化工作中的同志们表示感谢,感谢大家在软件正版化工作中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二、深刻认识软件正版化工作对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第一个要求加以强调,这也是对加强版权保护、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对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是鼓励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需要。

软件产业作为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产业集群和信息产业的核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处于基础性和战略性的重要地位。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保障。只有形成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才能切实体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劳动,才能激发民族的创新精神。

当前,软件的侵权盗版行为还十分猖獗,不仅严重侵犯了软件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给软件开发者造成巨额经济损失,而且大大挫伤软件开发者的积极性,影响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严重阻碍我国软件产业乃至整个信息产业的发展。提倡使用正版软件,严厉打击软件侵权盗版,为软件创新成果提供法律保障,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加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对鼓励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有着根本性的意义。

(二)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是发展我国民族软件产业的必然要求。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发展高新科技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和基本要求。各国为了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提升国际竞争力,抢占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列入国家发展战略来推进。软件产业作为高新技术的典型代表,已经在推动各国现代化进程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显现出强大作用,各国都将其作为重点产业来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一贯高度重视软件产业的发展。2000年以来,国务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促进软件产业发展和打击软件侵权盗版的政策文件,从宏观政策、投融资政策、产业技术政策、采购政策、税收政策以及版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一整套有利于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实践证明,民族软件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良好的政策环境,更需要良好的法制环境。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软件盗版率每增长10个百分点,就会造成软件销售直接损失近40亿元人民币,造成软件产业综合经济损失近70亿元人民币。可见,侵权盗版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加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有利于建立公平规范的市场竞争秩序,推动我国民族软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优化投资环境、树立良好国际形象的必要条件。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除了充分发挥人才、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外,法律制度和法律环境也是重要因素。科学合理的法律制度和良好的法律环境能吸引大量的外部投资和引进科技含量高的技术和产品。引进高新技术和高科技产品需要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如果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不高,侵权盗版盛行,投资者缺乏安全感就会望而却步。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好与坏、强与弱、健全与缺失,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履行国际义务、开展对外经贸关系的重要因素。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对于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广泛开展对外经贸交流,认真履行国际义务、做“负责任”的大国的影响日益突出。因此,加强版权保护,打击侵权盗版,推进软件正版化,关系到扩大对外开放、投资环境和促进对外经贸交流,关系到树立我国良好国际形象和国际信誉问题。

加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不是一件单纯的业务工作,要从事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事关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事关促进民族软件产业发展、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高度认识问题,才能切实把这项工作做好,对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三、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扎实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政府高举保护知识产权大旗,坚决打击侵权盗版行为,大力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在国务院的领导和部署下,通过各级政府和各行业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我们不但实现了政府部门软件正版化的工作目标,而且全面启动了推进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全国软件正版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软件正版化工作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认识还不到位,个别地方政府对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相当数量企业知识产权法律意识淡薄。

(二)有些地方机构不健全,对正版化工作组织协调力度不够,工作中存在推诿现象。

(三)部分地方软件正版化工作目标不明确,措施不得力。

(四)对推进软件正版化取得的成果缺乏后续跟踪监督检查,软件正版化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尚未形成。此外,有些软件正版化培训活动流于形式,没有取得实效;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存在地区之间、企业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有些地方的软件经销商借软件正版化之机,擅自篡改软件授权许可证,采取非法手段欺骗用户,牟取暴利,等等。这些问题既有主观上的问题,也有工作上的问题,必须下大力气整治和解决。

软件正版化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别是目前正在推进的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与政府部门软件正版化工作相比较,范围更广、数量更多、难度更大、任务更重。各级政府和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新要求,充分认识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的重要意义,充分估计软件正版化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以更大的决心、更坚定的态度、更足够的勇气、更有效的措施继续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加强软件版权保护,为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鼓励软件产品的开发与创新,促进民族软件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推进软件正版化的自觉性。

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软件产业作为国家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充分认识开展政府部门软件正版化,是坚持依法行政、提高执政能力、建设诚信政府、引导社会行为、鼓励民族创新、促进产业发展、信守国际承诺、树立国际形象的需要;充分认识推进企业软件正版化,是增强市场主体的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公平意识、竞争意识,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需要。要把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作为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内容,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民族软件产业发展的高度扎实推进这项工作。各级政府要将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纳入政府部门工作业绩考评体系,切实增强政府部门的工作责任感,不断提高政府部门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的自觉性。

(二)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是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的重要组织保障。各级政府要加强推进软件正版化的组织领导工作,重新整合本级政府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的领导机构。将“推进政府部门软件正版化工作领导小组”和“推进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领导小组”整合成统一的“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要由各级政府的分管领导亲自挂帅,版权、信息产业、财政、法制等有关部门,以及国有、民营、外资、金融等行业主管部门为成员,并成立开展日常工作的领导小组办公室,形成运转有效、协调有力的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的领导机构,进一步健全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机制。各级政府部门要认真研究,形成科学合理的工作思路、制订切实可行的总体规划,突出工作重点,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

(三)明确工作职责,形成工作合力。

在开展软件正版化工作中,特别是在推进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中,要按照国家九部门《关于推进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的实施方案》的要求,形成“统一领导、行业监管、属地管理、协会辅助”的工作格局。在前一阶段的工作中,我们之所以能取得一定成效,很重要的一条成功经验,就是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中央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密切合作,建立了运转有效、协调有力的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机制。因此,各省、中央各职能和行业主管部门以及各行业协会,要根据其管理权限和管理职责,各司其职,分工协作,提高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的执行力。要明确各级政府责任主体和工作目标的责任。要充分发挥职能和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协调、公共服务、宣传普法、督导检查功能,提供有效的软件产品推荐、软件资产管理、法规政策咨询、专项业务培训等公共服务,加强软件正版化的检查、督促和验收工作。要发挥行业协会的辅助功能,动员和整合社会资源积极支持和参与软件正版化工作,形成推进软件正版化的工作合力,努力开创软件正版化工作的新局面。

(四)巩固工作成果,扩大工作领域。

近年来,各级政府在开展软件正版化工作中投入了极大的精力,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进一步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各级政府要善于总结和推广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在巩固政府部门软件正版化工作基础上,大力推进企业软件正版化。做好政府正版化工作,一是要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将正版化工作延伸到各级政府的所有部门和机构;二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政府部门购置计算机办公设备必须采购已预装正版操作系统软件产品的通知》精神,在购置计算机设备时,必须提供必要的购买软件的配套资金,必须采购预装正版操作系统软件的计算机产品,全面实现政府部门使用正版软件的目标。推进企业软件正版化,一是要坚持“以大型企业为重点,以国有、外商投资、民营大型企业在先,中小企业在后依次推进” 的原则,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二是要坚持“阶段性目标”原则,各地和各行业每年都要明确企业完成软件正版化工作的指标数量;三是要巩固和推进并举,力争经过五年左右时间的努力,使我国企业使用正版软件状况有根本性变化。

(五)加强监督引导,规范企业行为。

开展软件正版化工作,特别是推进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是一项非常艰巨复杂的任务。企业往往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对推进软件正版化缺乏原动力,这在客观上增大了软件正版化工作的难度。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在推进企业正版化工作中要加强对企业的引导和监督,要从教育入手,增强企业尊重知识产权、守法诚信的经营理念,提高企业使用正版软件的自觉性。对坚持依法经营,使用正版软件的企业,政府部门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彰;对经宣传教育仍不及时整改的企业要在社会上进行曝光,对情节严重的要依法查处。各级政府部门要建立软件正版化的长效管理机制,在大型企业中推进知识产权管理、软件资产管理和检查验收回访等项制度。对申请上市的公司,使用正版软件应该作为重要条件之一。通过完善宣传教育和监督引导等各项制度,进一步规范企业软件正版化行为。各级政府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把软件正版化服务工作作为工作重点,给予企业积极的支持和帮助,推动企业建立起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构筑企业自身的知识产权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体系。同时,通过不断加强宣传培训工作,大力普及宣传著作权法律知识,着力提高软件企业和广大社会公众的版权保护意识。

(六)加强市场监管,营造良好的软件正版化社会环境。

各级版权行政管理部门要在大力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的同时,切实做好软件市场监管工作,加大版权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软件侵权盗版的违法行为。要继续治理软件零售、预装市场,加大对通过互联网大量非法复制、传播未经授权的软件盗版行为的打击力度。对销售盗版软件、违法预装盗版软件以及通过网络非法复制、传播盗版软件等各类软件侵权盗版行为要依法查处,构成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在全社会形成抵制和打击软件盗版行为的良好氛围,优化软件市场的环境和秩序,为大力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同志们,软件正版化工作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促进民族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国际关注,国内重视。我们肩负的责任十分重大,我们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但我们坚信,只要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乘着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东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促进社会和谐,就一定能把软件正版化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在2012北京国际出版论坛上的讲话 柳斌杰(本站推荐)

在2012北京国际出版论坛上的讲话 柳斌杰(2012年8月28日)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很高兴能在2012年北京国际出版论坛上和中外出版界的朋友们见面。首先,我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2011年对世界出版业而言是充满挑战的一年。传统出版业经历了寒冬的考验,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数字出版业继续加速发展,技术创新和信息服务优势进一步显现。可以说,在更新理念、革新模式、创新技术的过程中适应市场,国际出版业进入了真正的、根本性的数字化转型阶段。传播技术的持续创新与变革,读者需求和阅读环境的变化,是推动国际出版业走向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模式更新的直接原因。加快传统出版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新兴数字出版产业,成为当前国际出版业的共同选择和追求。

下面,围绕此次论坛,我以《中国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为题,与同行们共同探讨和交流数字出版问题。

一、国际出版业数字化新态势

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网络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和信息获取方式,也深刻影响着出版业的发展模式。2011 年,世界出版业的数字化变革更加明显,上升的势头很猛。

(一)数字出版在世界各地呈现蓬勃发展之势。资料显示,2011 年美国电子书净收入达到20.7 亿美元,较2010年翻了一番,英国电子书全年消费总额同比增长366%,德国电子书的销售额比2010年增加了一倍。世界主要出版集团的数字出版营收在2011年都呈现出较大幅度增长,培生集团来自数字服务的营收同比增长18%;兰登书屋电子书销售额英国占到总体销售的15%,美国占到总体销售的21%;哈珀柯林斯英国公司去年上半年电子书销售额同比翻了7倍;西蒙 舒斯特全年电子书销售占到公司总收入的17%。除传统出版企业在数字出版领域取得不俗业绩外,过去的一年,苹果、亚马逊等公司继续向出版产业链上下游扩张,扩大优势。国际知名网络公司,如谷歌、微软、雅虎、脸谱等在数字出版领域也都成效斐然,进一步助推了数字出版产业的整体发展。

(二)出版机构在并购中加速向数字化转型。正是基于数字出版平台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的特点,国际上的知名出版机构,正在通过重组和合作等方式建立数字出版平台。2011年,德国出版业共发生并购合作225起,同比上涨10%。并购过程使得不少中小型出版机构获得了新的活力,越来越多的出版机构愿意把更多的资本和精力投入到电子书出版中。2011年4月西蒙 舒斯特、企鹅集团与阿谢特实施联盟行动,合作投资成立了新网站。全球最大的连锁书店——巴诺书店在2011年将斯特林出版公司售出,将更多注意力放在平板电脑的研发和推广上。2012年3月,拥有244年的大英百科全书公司宣布停止纸质印刷版,转变成一个数字学习产品的创造者。美国专业出版集团——约翰 威利父子出版公司也在同期宣布将把与公司长远战略不符的一些独立出版公司售出,并收购一家数字出版公司。日本的讲谈社、小学馆、集英社等20家出版社正在筹划成立合资公司,目标是将所有出版物数字化。这些迹象表明,传统出版机构越来越意识到数字出版产业在未来整个出版业格局中的战略性地位和作用,正加速向新兴产业转型,开拓发展新路。

(三)市场压力推动数字出版全速前进。2011年,网络书店的业务兴旺与实体书店经营困难形成鲜明对比,图书经营市场压力加大。受世界经济下滑压力影响,传统出版业在世界各国表现难如人意。据最新公布的全球出版业50强数据显示,2011年,排在前10位的国际出版集团图书销售总额比2010年下降7%,50家出版集团的总收入比2010年下降2.4%。出版业的景气度,直接表现在实体书店销售额的下滑。数据显示,2011年,英国连锁书店和独立书店在图书销售中所占的比重与六年前相比,分别下降了5个百分点,而亚马逊在图书市场的份额已经增至30%,并且电子书的销量已经超过了传统纸质书的销量。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电子书的销量在全世界强劲增长。为缓解市场压力,一些传统书店特别是专业和学术类书店也都开始积极探索数字转型销售电子书,从事数字出版服务成为新的发展方向。

(四)移动阅读终端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自2010年苹果iPhone4和iPad发布以来,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为代表的智能移动终端产业呈现井喷式增长。苹果、谷歌、微软等公司在这一新兴市场得到了飞速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美国所有图书出版商的总收益为390亿美元,而苹果公司的现金储备已达到1000亿美元。在这个领域,谁掌握着先进技术,谁就将主导和引领整个市场。而缺少创新的公司将被市场无情淘汰出局。随着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未来的阅读终端市场将在深度阅读的细分人群中得到继续繁盛。

二、中国出版数字化的新进展

2011年,数字出版业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高速发展,在中国也不例外。在中国政府大力支持下,数字出版产业高速增长,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数字出版业已经成为中国新闻出版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的主要方向。大力发展数字出版产业,已成为中国新闻出版业竞争发展的新亮点。

一是数字出版产值再创新高。2011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继续保持强势增长,全年总收入规模达1377.88亿元,同比增长31%。值得注意的是,过去的一年,数字报纸、数字学术期刊、数字图书和互联网文学、游戏动漫出版均保持了高速的增长势头,平均增长幅度超过25%,这显示着数字出版中内容产业取得了长足进展。

二是数字出版新技术应用不断加快。2011年,中国最大的数字出版云计算中心在天津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正式上线运营,北大方正、同方知网等多家公司也及时提出了云出版解决方案。将多媒体数字技术与纸质印刷出版物相结合的多媒体印刷读物(MPR)技术在去年也获得了较快的应用,中国教育出版集团、中国出版集团、南方出版传媒公司等多家传统出版机构都成功开发了MPR出版物。此外,伴随数字终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阅读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阅读终端产品在中国得到快速推广,中国地区的销量更是超越全球平均增长幅度。数字出版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助推了中国数字出版产业的整体发展。

三是数字出版重大工程研发稳步推进。2011年初发布的《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共批准重大工程31项,其中直接支持数字出版的有17项,这些工程的实施将带动数字出版上台阶。此外,跨平台阅读技术、结构化版式技术、MPR技术、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内容加工技术、云出版服务技术、电子纸显示屏技术等数字出版关键技术都加大了研发力度,并取得了显著进展,对产业升级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四是数字出版基地集聚效应明显。2011年,随着天津、湖北、广东、陕西、江苏等5家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获批,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总数已达到9家。目前,各个基地依托自己的优势开始向差异化、特色化、高端化发展,上海张江的游戏、金融和超算服务,天津和重庆的云计算服务、杭州的移动阅读和网游动漫服务、扬州的数字教育和电子书包等都具有了各自的特色。2011年,这9家基地共实现营业收入419.71亿元,占数字出版营业收入的30.5%,产业集聚效应

明显。目前,基地的政策,吸引了大批的企业、技术、资金和人才,正在从“单一基地”模式向“一基地多园区”模式发展,基地的管理也正在从“管委会”模式向公司制模式转型,更显市场活力。

五是大型数字内容投送平台加快构建。2011年,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数字出版发行渠道得到进一步完善,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三大移动运营商基于移动阅读终端的数字内容分销平台已经初具规模,当当网、卓越亚马逊、京东商城等网上书店也在加速布局数字出版分销平台。由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等共同打造的卫星和有线电视网的新型阅读平台已经部分使用,电子阅报栏和数字图书馆进入社区,为各种数字出版物开辟了新的传播渠道,有效缩小了城乡获取知识的落差,也带动了全民阅读的普及。数字内容投送平台的建设,不仅加深了数字出版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融合,同时也为满足不同读者对数字内容的不同需求打下了坚实基础。

六是数字阅读消费需求日益旺盛。截至2011年年底,中国网民总数达到5.36亿,手机网民总数达到3.56亿。网民规模的不断扩大,为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数字阅读需求。同时,从阅读消费需求看,数字阅读方式渐成主流,2011年《第九次国民阅读调查》相关数据显示,中国18至70周岁国民综合阅读率为77.6%,其中数字阅读方式接触率为38.6%。这就是发展的潜力。

尽管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在2011年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不仅传统出版企业数字化步伐较慢、数字出版标准不统一、数字出版人才匮乏等这些数字出版老问题依然存在;而且,主流数字出版产品创新不足、核心技术研发力度不够、数字出版产业过于分散、数字硬件产品同质化竞争等一些新问题也凸显出来。总体看,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迅猛、前景光明,但仍然处于调整转型的初级阶段,仍需继续努力奋斗。

三、中国出版业数字化转型之路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出版业已经成为依托内容创新和技术支撑的产业。数字出版作为新兴产业,代表着出版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潮流,传统出版企业要高度重视、积极参与,抓住机遇、加快转型,不断研发新技术,推出新产品,拓展新业态,实现新发展,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出版业的数字化之路。

(一)大力整合出版资源,加快培育数字出版核心产品。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的数字内容产品。没有优质的内容作支撑,数字出版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传统出版机构在内容资源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要利用各种数字内容生产、转换和加工平台,对内容资源进行全方位、深层次、针对性的整合、开发和利用,加速存量出版资源的数字化,打造优质的数字出版内容产品。出版传媒集团要通过整合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数字出版业务和出版、印刷复制、发行等资源,加快推动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深度融合与良性互动,形成覆盖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各种新型传播平台的数字出版产品体系,实现全媒体、全产业链发展。在此基础上,要加快推进国家数字出版内容资源库建设,大力发展网络出版、电子书、精品学术期刊数据库等优势产业,建立健全涵盖各领域的国家数字内容资源库,大幅度提升数字出版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二)推动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加快培育现代数字出版企业。当前,中国出版业正在进行深刻的体制变革,绝大多数出版机构在完成转企改制的基础上,正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从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技术手段、推动科学发展入手,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改造传统基础设施,不断提高出版企业的科技应用和现代化水平。要加快推动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出版单位数字化改造,积极采用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和现代化生产方式,改造传统创作、生产和传播模式,建立新型内容生产方式和数字化传播载体、传播渠道。要加快推动印刷、复制和发行企业数字化改造,加快印刷复制装备制造业的自主研发,大力发展数字印刷,加快建设规模化数字出版物投送平台。要推动大型出版传媒集团与高新技术公司对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联合攻关,加强数字内容加工、存储、传输、阅读等新技术和装备的应用,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不断提高数字出版创新水平。要积极探索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新途径,加快发展以有声阅读、电子书、电子书包、数字报、精品学术期刊数据库等为代表的数字出版新产品,及以网络出版、手机出版、云出版等为代表的新业态,培育一批以数字化引领、全媒体经营为特征的新型数字出版传媒集团,以新技术新业态提升出版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实力。

(三)加快重大工程建设和技术研发,推动出版产业跨越发展。近年来以搜索引擎、手机出版、电子阅读器等为主的数字出版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推动数字出版产品形态日益丰富和数字阅读需求不断提升,有力促进了出版产业的发展与进步。未来几年,要通过各方努力,充分发挥出版传媒企业、技术提供商、平台运营商等多方合力,联合攻关,在云出版技术、卫星数字发行技术、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多媒体技术、阅读终端技术等重要领域取得新突破,掌握一批数字16

出版、新媒体领域的核心技术,努力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出版技术支撑体系。要在大型综合性出版物投送平台、全民数字阅读、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工程、电子书包及配套资源数字化工程等重大工程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加快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运用,构建开放式、综合性、多功能集成的出版物流通信息平台,打造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有线电视网和直播卫星网等多网覆盖、技术先进、传输快捷的数字出版内容传播体系和集出版、物流、集中配送、电子商务于一体,线上线下流通相结合的现代出版物流通体系。通过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引导性和带动性的国家级数字出版重大工程,有效推动了出版产业整体实现战略转型、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四)加快数字出版政策扶持引导,构建良好发展环境。一个产业要健康发展,必须有良好的市场环境做保障。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扶持和引导。近年来,新闻出版总署鼓励出版企业积极开展数字出版业务,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发展电子书产业的意见》、《关于加快出版传媒集团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快我国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涉及推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今年6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保护音像表演外交会议在中国成功举办,《音像表演北京条约》成功缔结,反映了国际社会对近年来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高度肯定。目前国家版权局正在组织对《著作权法》进行第三次修订,年内还将出台《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等一批规范性文件,数字出版资源配置和产业发展环境将得到进一步优化和改善。同时,新闻出版总署还将继续完善对数字出版的资源投入机制:

一是将数字出版列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重点支持对象,优先支持数字出版重点项目进入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争取更多的国家资金支持。

二是充分发挥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吸引金融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投资数字出版产业;近年来,新闻出版总署先后与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金融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数字出版等文化企业重大项目的实施、重点产品的推广和企业自身发展所需的资金提供数千亿元的贷款,支持企业投资发展数字出版。

三是推动技术企业与出版企业的深入合作。新闻出版总署还先后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签署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支持电信运营商为国内新闻出版企业提供网络技术和数字产品运营服务,参与数字出版业务相关经营活动,并积极推动构建健康的网络传播环境。

四是充分发挥产业基地的带动作用。不断加快推进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建设,培育新的增长点。在加强总体布局、建成9家国家数字出版基地,3家音乐产业基地和2家印刷包装产业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基地建设水平,强化基地的孵化作用和带动功能,集中打造一批数字出版龙头企业、研发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工程,加快推进传统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提高出版产业的集中度和专业化协作水平。

(五)加强国际出版业交流与合作,推动数字出版跨国界发展。传统出版物在“走出去”方面易受语言、内容、渠道和营销网络等诸多因素制约,而数字出版依托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无国界出版,局限性较小,优势明显。要充分发挥数字出版自身的优势,进一步加强国际出版业交流与合作,在产品、技术、人才、项目、渠道和市场等方面寻求新的突破,不断创新“走出去”的形式。要进一步加强数字出版产品国际合作力度,鼓励中外出版企业共同研发、出版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能够产生稳定流量的数字出版产品,鼓励大型网络游戏出版企业以版权输出、出版合作和直接投资等方式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合作,鼓励出版机构与技术提供商、渠道运营商、网络服务商、终端制造商等国际知名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将技术实力与内容资源有效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推动数字出版产业良性发展。要进一步加强渠道合作,在巩固和利用好现有海外出版物营销渠道的基础上,鼓励中外出版企业积极开拓网络书店、在线阅读等新型出版物销售渠道,鼓励中外出版企业开展深层次战略合作,合资打造数字出版产品国际营销网络,推动数字出版产品进入国际主流市场,构建国际立体营销网络和国际交易平台。要进一步加强人 员交流,推动国际出版人才培养,把内部培育与外部 引进结合起来,选择一批中坚力量出国培养深造,有计划引进一批懂出版、懂技术、懂资本运作、懂市场 营销的高端人才参与中国数字出版业发展。

女士们、先生们:

当前国际出版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和调整,数字化也为出版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不仅出版产品的形态在变,商业运作的模式在变,产业格局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在出版业政策和技术创新的双重驱动下,出版业的数字化进程在不断加速,出版业正面临着新一轮的升级换代。这就需要我们不断适应新环境、新形势、新变化,紧紧抓住科技创新,依靠科技带动,不断推动出版产业焕发新的活力,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第三篇: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2012年2月18日在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努力开创新闻出版改革发展奋发进取的新局面

——在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新闻出版总署党组书记、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 柳斌杰

(2012年2月18日)

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是在我国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开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在全党全国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文化改革发展会议,意义十分重大。新闻出版行业一定要深入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和李长春同志的重要批示以及刘云山同志、刘延东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六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

抓住三大机遇实现六大突破

●加强引导,创作生产了一批咨政育人的精品力作;深化改革,在三个方面取得新突破;加快建设公共服务体系;科学发展,新闻出版产业快速成长;坚持开放,新闻出版走出去整体推进;关注民生,集中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过去的一年,我国新闻出版战线紧紧抓住落实“十二五”规划、庆祝建党90周年和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三大机遇,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千方百计加快发展,使新闻出版领域改革发展形成了奋发进取的新局面,六项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是加强引导,创作生产了一批咨政育人的精品力作。周密实施国家重点出版、文艺精品扶持、原创优秀少儿作品、网络文学出版、名报名刊培育等创新工程,全年出版有关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及反映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等方面的精品出版物2000多种,《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孙中山传》、《朱镕基访谈实录》等时政图书成为出版新亮点。组织出版了一批宣传六中全会《决定》的精品力作,集中论述文化改革发展的图书和理论文章水平达到新高度,特别是反映中国发展道路的哲学政治、文学艺术及科学技术、青少年教育等1397个代表国家水准的重点出版项目圆满完成,几万种图书进入国际市场。

二是深化改革,在三个方面取得新突破。深入推进报刊出版单位体制分类改革,列入首批改革的中央各部门各单位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工作全面展开,一部分省市已经完成任务,其余的已批复了方案,确定了“时间表”。深入推动出版传媒企业进入第二步改革,以“三改一加强”为重点,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联合重组,中央三大国有大型出版传媒集团公司组建和股改工作已经完成。深入拓展投融资渠道,凤凰传媒、浙报传媒、长江出版集团、中原出版传媒等一批出版传媒企业成功上市。到目前,全国已组建120多家骨干新闻出版企业集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三是加快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全面提速,全年新建农家书屋24.86万个,全国累计建成农家书屋50.5万个,已覆盖84%的行政村,数字农家书屋试点工作稳步推进。中西部免费赠报和城乡阅报栏(屏)工程逐步推开,西部农村发行网点建设取得新突破。少数民族新闻出版“东风工程”扎实推进,二期建设投资达15亿元,出版系统援藏援疆工作力度加大,根本改变了这些地区的舆论格局。全民阅读五年规划顺利实施,各地城乡掀起读书热潮,2011年全国有7亿多人参与全民阅读活动。发动社会各界开展“爱心辞典”和课外读物捐赠活动,城乡互动,共建书香中国。

四是科学发展,新闻出版产业快速成长。新闻出版业200多个项目获中央和地方资金支持,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达9.3亿元,地方和企业投资达上千亿元。全国58个省市级印刷园区总投资210亿元、新增产值217亿元,新建成9个全国数字出版基地和3个音乐生产基地,发挥了技术、人才、产业聚集效应,新增生产能力可达3000多亿。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大中华文库》项目和四大科技创新工程深入实施。云出版、快阅读、电子刊等战略性新兴出版传媒产业快速增长。统计快报显示,2011年新闻出版行业总产出超过1.5万亿元。

五是坚持开放,新闻出版走出去整体推进。按照全面布局、整体推进的走出去规划,以创造和输出版权、国际传播力工程、“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重点企业与重点项目奖励计划等工程或项目为平台,扎实推进产品、服务、渠道、资本走出去。2011年,中国出版物国际营销网络构建成效显著:与拉加代尔集团旗下3100家书店合作开辟国际主流营销渠道,开展百家海外华文书店联展活动,开设了亚马逊“中国书店”,这三大举措使中国进入了世界市场。中国原创网络游戏输出100多项,海外收入达到3.6亿美元。我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六是关注民生,集中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我们把治理中小学教辅出版发行工作等七个突出问题当做大事来抓。以“治散治滥、打盗打非”为重点,整合全系统力量,依法查处重点违法违规案件89起,规范中小学教辅出版发行秩序。以专项行动查处侵权盗版案件3381起,侵权盗版高发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打击“两非一假”,开展报刊记者站治理“百日行动”,199家记者站被依法处罚。“新闻造假”、“新闻敲诈”和“有偿新闻”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得到初步治理。以改革的办法整治学术期刊违规行为,健全学术期刊编辑准入制度,学术出版违规行为得到遏制。

围绕两大重点 推进九项工作

●全面落实《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继续积极推进报刊出版单位的改革;进一步深化出版企业的改革;加快推进出版传媒企业集团建设;改革投融资渠道;培育新闻出版产业新的增长点,加快产业基地、产业园区和产业带规划建设;加快推进新闻出版业科技创新;大力推进新闻出版走出去;加快构建现代出版物市场体系。

深入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和迎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是2012年新闻出版工作的两大重点。今年上半年,我们按照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的工作任务,集中抓好六中全会的贯彻落实,推动新闻出版改革发展。下半年围绕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落实推出精品力作、营造舆论氛围和优化市场环境等重大项目和重要工作。

一是全面落实《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认真抓好列入《纲要》的80多项涉及新闻出版改革发展的重点工作、30多个重大工程项目。目前已经召开了工程协调会,结合《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加强统筹协调,三分之二的重大工程项目已经落实了领导责任、资金、进度,确保实实在在的发展。

二是继续积极推进报刊出版单位的改革。按照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原则,按两个思路进行。一是继续推进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力争在十八大召开以前基本完成中央确定的改革阶段性任务。上半年完成列入首批转企改制的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任务,启动第二批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工作。制定出台《关于非法人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实施办法》和学术期刊体制改革方案。鼓励和支持省级报业集团和出版集团所属非时政类报刊与本区域地市报刊进行战略合作、资源整合,组建大型报刊业集团,做大做强。二是继续深化党报党刊发行体制改革。坚持实行编辑宣传、发行经营两分开,重点是剥离副业、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按照中央15号文件要求,在管理体制、人事制度、收入分配、社会保险、社会监督等关键环节创新体制机制,明确服务规范,增强发展活力。一般时政类报刊社、公益性出版社也要深化改革,增强面向市场、面向群众提供服务的能力。鼓励各级党报组建社会化的发行公司,创新体制机制,提高发行时效和覆盖范围。支持党报党刊与邮政部门、大型出版发行企业或物流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建立完善成熟的营销网络,增强主流出版媒体的舆论影响力和信息传播能力。

三是进一步深化出版企业的改革。已完成转企改制任务的出版企业要尽快进入第二步改革,以“三改一加强”为抓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探索建立符合现代企业要求、体现新闻出版企业特点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探索建立新闻出版管理制度与现代企业制度有机衔接的机制。

四是加快推进出版传媒企业集团建设。出台新的举措,以强有力的政策鼓励出版传媒企业进行跨媒体、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界发展,加快新闻出版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打造和培育5艘-10艘国家出版传媒“航空母舰”,其中包括国家三大出版集团、两大物流公司和地方出版、报业、印刷集团。

五是改革投融资渠道。改革单一的政府投资模式,吸收社会资本,壮大发展实力。支持符合条件的国有大型出版传媒集团上市融资,鼓励和引导中小出版企业在中小企业板及创业板等市场上市,支持国有出版传媒企业以各种形式与民营出版传媒创意发行公司合作,引领社会力量共谋发展,开辟多层次融资渠道,壮大新闻出版产业实力。

六是培育新闻出版产业新的增长点,加快产业基地、产业园区和产业带规划建设。重点支持数字出版、音乐制作、版权创意、绿色印刷等产业基地建设,三年内产业基地生产能力要增长3000亿元以上,充分发挥产业基地的增长极和示范辐射作用。今年开展产业基地(园区)发展情况考评工作,完善基地(园区)重点企业发展的引导机制、重点项目推动机制、信息沟通交流机制,充分发挥产业基地人才、技术、资金、政策的集聚效应,实现跨越式发展。

七是加快推进新闻出版业科技创新。重点支持云出版建设,加快数字内容传播平台、内容资源整合、关键技术研发、重要技术标准、重大项目建设,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技术改造,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改造传统基础设施,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应用高新技术的能力。加快新媒体、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在新闻出版生产、传播能力上实现新突破。

八是大力推进新闻出版走出去。加大对新闻出版企业走出去的扶持力度,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支持重点主流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版权贸易能力,扩大新闻出版产品出口,拓展走出去国际营销渠道,推出一批具有国际 竞争力的新闻出版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利用国际平台传播中华文化。鼓励和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到境外兼并、重组、投资,建社建站、办报办刊、开厂开店。鼓励有条件的新闻出版企业在境外以参股、控股等方式扩大发展空间,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九是加快构建现代出版物市场体系。发展以跨地区连锁经营、集中配送、电子商务为特征的现代物流,建设大型现代新闻出版流通体系,打破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和城乡分离的市场格局。加强新闻出版资本、版权、信息、技术、人才等要素市场建设,促进要素市场与出版物销售市场、有形市场与网上交易相结合,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健康繁荣的现代出版物市场体系。加快建立信用监管制度和失信惩戒制度,构建以职业道德为基础、以行业自律为支撑、以法律为保障的市场诚信体系。

落实四项要求 实现四个目标

●继续高举旗帜,巩固发展思想文化主阵地;深化改革,当好改革创新的排头兵;科学发展,成为文化产业的主力军;强化管理,创造繁荣发展的好环境;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必须要在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取得新进展;在进一步深化改革、构建富有生机活力的体制机制、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做大做强新闻出版业方面迈出新步伐;在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催生新的文化业态、抢占新闻出版科技制高点方面取得新突破;在打造一批有实力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出版发行企业、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方面取得新成效。

去年12月23日和12月28日,李长春同志就新闻出版工作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加快改革发展作了重要批示。他指出:新闻出版总署“在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文化改革发展方面采取了得力措施,起到了领跑作用”,希望新闻出版总署“继续高举旗帜,巩固发展思想文化主阵地;深化改革,当好改革创新的排头兵;科学发展,成为文化产业的主力军;强化管理,创造繁荣发展的好环境;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他强调:2012年的新闻出版工作要突出“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必须要在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取得新进展;在进一步深化改革、构建富有生机活力的体制机制、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做大做强新闻出版业方面迈出新步伐;在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催生新的文化业态、抢占新闻出版 科技制高点方面取得新突破;在打造一批有实力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出版发行企业、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方面取得新成效。”

年初召开的全国新闻出版工作会上,与会同志集中学习了李长春同志和刘云山、刘延东同志的重要批示,一致认为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闻出版行业进一步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动力。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真心实意地把“主阵地、排头兵、主力军、领跑者”四项要求,作为我们行动的准则,把“新进展、新步伐、新突破、新成效”作为我们今年必须达到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是把六中全会精神落到实处:

一是努力形成正确引导新闻出版产品创作生产新机制,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主阵地。一切内容的创作、生产、传播都必须有利于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贯穿、体现到新闻出版全过程,组织生产出更多引领社会思潮的优秀产品。要从政策导向、职业准入、内容设计、选题策划、编辑加工等环节入手,建立前端保障机制,多出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多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新闻出版产品。要坚持“三贴近”,深化“走转改”,充分发挥人民文化创造性积极性,在服务人民群众中实现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要完善新闻出版产品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让反映主流价值取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文化精品不断涌现,留下更多经得起历史检验、具有传承价值的新闻作品和出版产品,丰富中华民族的当代精神。

二是创造新闻出版发展新优势,努力担当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要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充分运用“两只手”实现产品结构、企业结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的优化,科学配置出版资源,确保重点门类,培育新闻出版产业新优势。要加快整体布局,建设一批规模较大、各具特色的数字出版、音乐生产、版权创意、绿色印刷等产业基地、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形成新的增长点。要加速推动传统新闻出版业与科技融合,促进传统产业升级转型,大力发展新技术、新载体、新业态,进一步造就出版传媒技术新高地。要发展城乡新闻出版消费市场,特别是拓展社区、农村市场和海外市场,扩大消费热点,使新闻出版市场从主要依靠城市消费拉动向城乡消费并重、内需外需协调拉动转变,进一步提高新闻出版市场竞争力。

三是完善新闻出版繁荣发展新体制新机制,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要推动新闻出版体制向纵深改革,今年完成中央确定的经营性单位转企改制任务。按照“三改一加强”要求,深化转制后企业改革,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建立 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培育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出版传媒集团,努力壮大市场竞争主体。要深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打造好服务主体。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通过上市融资、资本重构、项目支持、对外开放、资源倾斜等措施,重点培育造就一批新闻出版产业重要的战略投资者,努力打造投资主体。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切实转变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努力打造依法管理主体。

四是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加快构建新闻出版公共服务新体系。要以国家重点出版工程、少数民族新闻出版“东风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全民阅读工程、基层阅报栏工程、文化环保工程等为抓手,着眼文化长远发展、立足群众基本需求,继续完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实现由“点”到“面”到“线”的联通。要从工作措施、政策支持和长效机制上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要加快建设新闻出版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产品供给、保障渠道,加快建设新闻出版公共服务资源和传输平台。要坚持面向全社会,多管齐下,共建共用,使政府主导、企事业力量和社会参与紧密结合,把服务群众的好事办实。

五是提高管理科学化水平,全力创造文化繁荣发展好环境。要坚持依法行政,不断完善与新闻出版强国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新闻出版法律法规,力争在行政管理、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反腐倡廉等领域尽快形成制度体系,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要创新管理理念,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着重提高把握政治方向的能力、服务工作大局的能力、政策调控的能力、舆论引导能力和依法行政能力。今年的伦敦书展“市场焦点”主宾国活动、国际音像表演著作权外交大会以及国内重大节点的市场环境整治,都是对我们管理者的重大考验,我们应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做好工作,决不辜负党中央的期望。

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清醒的文化自信、坚定的文化自强意识,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确定的各项任务,走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征程,用文化改革发展的新成果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第四篇: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2011年12月22日在全国新闻出版走出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专题

大力提升我国新闻出版业的国际竞争力

——在全国新闻出版走出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 柳斌杰

(2011年12月22日)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我们新闻出版战线的重大任务,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华文明对人类进步事业有所贡献的重要途径,党中央对此始终高度重视。

今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在集中全党智慧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党中央全面、深刻分析和审视当代中国所面临的形势任务,对文化改革发展所作出的重大决策。《决定》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不仅为新闻出版业下一步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加快推动新闻出版业走出去带来了巨大的动力。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我们召开走出去工作会议,全面总结“十一五”时期新闻出版业走出去工作取得的经验,表彰先进、树立榜样,研究部署新形势下如何推动新闻出版业走出去工作,这对贯彻落实好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实施好《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和《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走出去发展规划》,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加快推动我国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不断提升我国新闻出版业的国际传播力、竞争力和影响力,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十一五”时期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成效

“十一五”期间,我国新闻出版业全面实施走出去战略,版权输出、产品出口、数字传播、加工外贸和对外投资总体规模扩大,领域拓宽、形式多样,影响力显著增强,涌现了一批走出去的品牌产品和骨干企业,新闻出版业国际化进程明显提速,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

(一)版权贸易逆差不断缩小,输出数范围逐步扩大。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版权贸易逆差情况大为改观,从2002年到2010年,我国版权输出数量逐年增长,特别是2009年-2010年两年间更是实现了快速增长。2010年全国共输出出版物版权5691种,引进出版物版权16602种,版权贸易逆差从“十五”末的7.2:1缩小到“十一五”末的2.9:1,五年间版权输出总量增长275%。作为版权贸易主体的图书版权输出结构不断优化,特别是与重点发达国家之间的版权贸易逆差实现较大转变,对美、日、加、英、法、德、俄等重点发达国家的图书版权输出总量比“十五”末增长近14倍。对港澳台地区的版权输出依赖程度明显降低,占版权输出总量的比例从2005年的59%下降到了2010年的34%。版权输出的产品形态越来越多元化,从过去比较单一的图书、期刊版权拓展到报纸、音像电子、数字版权等多种形态。

(二)出版实物出口稳步增长,部分产品在海外创出品牌。

出版产品出口是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中坚力量,尽管近年来受到数字化浪潮、金融危机和人民币升值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但新闻出版产品出口仍继续保持增长。2010年全国出版物进出口经营单位累计出口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96.5万种次,出口总量为1047.5万册(份、盒、张),出口金额为3758.2万美元。与“十五”末相比,出口数量增长近30%,金额增长7.4%,输出品种保持了大于引进品种的势头。目前,我国出版物已进入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海关报告显示,今年又是突飞猛进的势头。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一些重点产品在海外市场创出了品牌。

(三)数字出版产品出口势头强劲,境外收益不断提高。

数字出版产品出口是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新领域,发展迅猛。借助国外技术平台,我国数字出版产品大量输出海外,一些学术期刊的海外下载量、国际影响因子和国际投稿量明显增加。2010年我国期刊数据库的海外付费下载收入近千万美元,电子书海外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网络游戏出口额突破2亿美元。依靠雄厚的资金实力,一些重点数字出版企业实现了在国际市场中的广泛覆盖和收益倍增。截至2010年年底,清华同方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海外机构用户数量超过1000家,分布在38个国家和地区,五年累计出口额达3227万美元;汉王电纸书海外销量突破5万台;完美世界公司开发的10款民族游戏用户遍布四大洲60多个国家地区,海外收入超过9000万美元;盛大网络文学在线阅读,读者分布在几十个国家。

(四)印刷加工外贸产值逐年增加,顺差优势明显。

印刷加工外贸既是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一种模式,也是我国新闻出版国际劳务输出的重要渠道。2010年,我国印刷加工服务出口收入总计为661.65亿元人民币,占印刷工业总产值的8.6%。占全国印刷总产值3/4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印刷产业带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印刷加工基地。广东、北京、上海的印刷外贸集散地功能明显,输出规模逐年增长。中国印刷集团公司、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深圳雅昌彩色印刷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年出口额都达到了千万元乃至上亿元。

(五)国际投资成果丰硕,在外企业竞争力逐步形成。

资本国际输出、在境外办实体是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高级模式,要求企业不仅有国际化发展眼光,有境外本土化运作经验,还要有境外投资的实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新闻出版企业已在境外投资或设立分支机构459项,其中,从事图书出版的分支机构28个,从事期刊出版业务的分支机构14个,报刊及新闻采编分支机构275个,数字出版子公司15个,出版物发行网点65个(包括网络书店4个),印刷或光盘复制工厂45个,出版教育、培训、版权、信息服务机构7个。另外,通过收购或参股建立的海外网点有10个。走出去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得到提升,跨国发展的经验也更加丰富。

(六)走出去渠道不断拓展,传播力不断增强。

借助国外主流零售渠道,覆盖海外高端读者和主流人群,是我国新闻出版业拓展国际营销渠道的一个重大突破。“十一五”期间,经过“中国出版物国际营销渠道拓展工程”的助推,我国新闻出版产品成功进入国际知名图书连锁机构,一批优秀外文图书已经逐渐进入法国拉加代尔集团的3100多家国际书店销售网络,近万种图书通过“全球百家华文书店中国图书联展”被推介到五大洲的数十个国家。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和美国亚马逊公司联手启动的亚马逊“中国书店”合作项目,目前已有两万余种中国图书上线至美国亚马逊网站,并将在一年内达到10万种的规模。不少出版企业还十分重视与世界跨国出版传媒企业建立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将中华文化内容源源不断地传播到世界各地。

(七)国际书展参展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中国主宾国活动成为亮点。国际书展是版权输出及实物出口的重要平台。自2005年以来,我国每年举办和组织参加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书展、书市,改变了过去年年“人变书不变”的状况,注重图书品牌和商业利益,参展水平不断提高,版权输出和实物出口逐年增加。这期间,先后在法国、俄罗斯、韩国、德国、希腊、埃及等国家举办了国际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特别是在2009年德国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举办期间,我国参展团共签署版权输出合同2417项,相当于2008年的5倍多,超过当年版权输出总量的一半。2011年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中国展团实现了版权输出2424项,再创历史新高。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经过多年培 育已经成为世界四大书展之一,2011年博览会期间实现版权输出1652项,版权引进与输出之比为1:1.46,实现我国图书版权输出的重大突破。国际书展及中国主宾国活动已成为中国出版物版权输出的重要平台,有力地推动了中外出版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八)走出去人才队伍日渐壮大,素质逐步提高。

几年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各种方式,开展了走出去专门人才培训,举办国际高层出版论坛,取得了较好成效。目前,各个出版集团和较大规模的出版单位都有专门的国际机构和人员,专职负责出版走出去工作。每年重要国际书展的参展人员也相对比较专业化,与几年前的状况相比大有改观。出版领域的版权贸易人才、出版翻译人才、外向型经营管理人才等人才队伍正在日渐壮大,一些企业也有外籍员工,成为走向国际的新力量。

总体说,“十一五”时期新闻出版业走出去工作成效显著、成果丰硕。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广大新闻出版单位努力实践和不懈探索的结果,是新闻出版战线广大干部职工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十一五”时期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经验

“十一五”期间,新闻出版系统按照“高举旗臶、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进一步培育走出去主体,完善走出去政策,实施走出去项目,搭建走出去平台,扩充走出去队伍,不断创新合作模式,拓展国际渠道,积累了宝贵的国际化运作经验。总结五年来走出去工作的成功经验,对我们加快推动“十二五”时期新闻出版走出去工作,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一)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支持是根本保证。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走出去工作,并在国家层面对走出去战略进行了重要部署。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发展和新变化,对文化走出去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继续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增进人民之间的友谊,推动国家关系的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新要求,再次强调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进一步提出要“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在坚定不移地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同时,党中央、国务院还在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等重要文件中明确了一系列支持文化走出去的方针政策,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出 去的实践。中央领导非常重视新闻出版业走出去,对走出去工作不断给予关怀与支持,每次北京国际书展,中央领导都亲自到场指导。特别是2009年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多位中央领导同志先后几十次就活动的整体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并就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及时研究、大力支持,使该项活动最终取得圆满成功,在国际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有效展示和弘扬了中华文化精神。

(二)争取扶持政策是走出去的基本条件。

党中央高瞻远瞩地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新闻出版总署就把政策制定作为基本条件。经过努力,中央有关部门从出版产品和服务出口、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出版走出去的政策措施,如财政部等部门印发了《关于鼓励和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若干政策》、《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关于支持文化企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商务部等部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目录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金融支持文化出口的指导意见》,等等。这些政策从财政、金融、税收、信贷等多个方面对走出去产品、企业和项目给予大力扶持,极大地调动了走出去企业的积极性,为新闻出版业走出去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三)深化新闻出版业改革是走出去的强大动力。

十六大以来,我国新闻出版业深化改革,以转企改制为突破口着力培育新型市场主体,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激活了走出去的动力。目前,经营性图书和音像出版单位已基本完成转企改制,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全面启动,120多家新闻出版企业集团成功组建,49家新闻出版企业成功上市。民营文化工作室有序参与出版策划服务,非公有资本和外资已全面进入印刷、复制、发行和新媒体硬件制作等领域,参与国际竞争是企业内在的发展冲动,不再是“被”走出去。经过改革,制约新闻出版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得到进一步消除,新闻出版业的实力和竞争力不可与往昔同日而语。目前,我国日报总发行量居世界第一位,图书出版品种和总印数居世界第一位,电子出版物总量居世界第二位,印刷业年产值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新闻出版业总产出达到1.27万亿元。这就为新闻出版业走出去夯实了基础、铺平了道路、积聚了力量。如果没有改革,哪有条件和实力走向国际市场?哪有动力和能力参与世界出版业竞争?只有改革后的企业才有动力。

(四)加强规划引导是落实走出去战略的关键环节。

为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加快推动新闻出版业走出去,新闻出版总署高度重 视政策导向和规划引导,一方面鼓励企业积极用好中央有关扶持政策加快走出去,另一方面在新闻出版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加快推动新闻出版体制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中出台了多项走出去的引导措施。特别是今年,新闻出版总署还专门制定下发了《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走出去发展规划》,提出对实现走出去的新闻出版企业,在出版资源上给予优先配臵和政策倾斜;支持出版集团公司和具有一定版权输出规模的出版社成立专门针对国外图书市场的出版企业,经批准可配备相应出版资源;对列入走出去重点工程中的出版项目所需出版资源给予重点保障;对走出去成效显著的完全外向型的非公有制企业给予特殊扶持政策,等等。在《关于加快我国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有效利用国家和相关部委的现有政策的同时,进一步优化新闻出版资源配臵。对新增或续批的中外版权合作期刊,在原创中国内容被国外合作期刊转载的数量上作出明确规定;在出版单位等级评估办法中增加新闻出版产品与服务出口年收入、从事国际业务拓展人员数量两项走出去相关指标;在出版物进出口经营单位的考核指标中,明确出口金额增长幅度须大于进口金额增长幅度,并按出口实绩配臵进口权限,在职称考评和“中国出版政府奖”等各种奖项的评定中增加走出去的内容等。这些引导措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实践性,有力地推动了新闻出版业走出去战略的落实。

(五)实施重大工程是落实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举措。

为有效推动新闻出版业走出去,新闻出版总署实施了一系列走出去重点工程。《大中华文库》工程、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中国出版物国际营销渠道拓展工程、重点新闻出版企业海外发展扶持工程、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重点企业与重点项目奖励计划等工程的实施,目标明确、扶持到位,有效调动了新闻出版企业走出去的积极性。《大中华文库》已推出87种汉英对照版和15种汉韩对照版,56%的产品销往国外,成为国际著名大学、图书馆的必备中国书。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致力于通过学术作品和文学作品的版权输出与合作出版,向国际市场全面、深入、准确地介绍当代中国的发展和中华文明的精髓,鼓励出版物面向发达国家主流读者发行,借助发达国家的全球影响力来扩大中国文化影响。工程入选项目学术和文学水平高,市场定位准,受到国外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学者的重视,产生了良好的带动和辐射效应,目前已有400多种获得资助的中国图书在海外出版发行。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已在40多个国家推出千余种中国图书。中国出版物国际营销渠道拓展工程通过实施“借船出海”战略,构建包含国际主流营销渠道、海外主要华文书店、重要国际网络书店等在内的国际立体营销网络,破解了多年来困扰中国出版物走 出去的渠道难题,推动更多的中国优秀出版物走向世界。可以说,走出去重大工程的实施,实实在在地带动了新闻出版业走出去。

(六)新闻出版企业主体作用是走出去的实践力量。

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新闻出版企业市场主体作用越来越大,它们不仅创造走出去的产品,而且寻求国外发展空间,直接在海外布点,投资、合资、合作,甚至并购国外出版公司。近年来,安徽出版集团在俄罗斯创建的新时代印刷有限公司业务已经拓展到了全俄境内的10个州,企业综合实力位居俄罗斯中央区前列。人民卫生出版社投资收购了加拿大BC戴克出版公司的全部医学图书资产。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在英国注册成立了第一家以出版英文图书为主的专业出版社,而且实现了当年赢利。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先后与牛津大学出版社等十多家国际著名出版公司合作,出版了100多种对外汉语教材,销往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应用人数超过1亿。接力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的儿童系列书,都进入几十个国家。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出版的《狼图腾》已向全球输出25个语种的版权,全球销量15万册。中华书局出版的《于丹〈论语〉心得》已输出28个语种的版权、33个版本,海外总销量达到30.4万册。一批具有实力和竞争力的新闻出版骨干企业通过成功实施以进带出战略、“借船出海”战略、本土化战略,成为走出去的典范。要知道:微软、苹果、好莱坞就是美国文化的推动者。中外这些企业的成功经验证明,企业主体作用的发挥,是走出去的实践力量。我们要用这些典范带动其他新闻出版单位的外向型发展。

(七)科技创新是走出去的重要支撑。

当今时代,人类社会已经进入技术创新不断涌现、结构调整不断加快的重要时期。科技竞争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成为新闻出版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新闻出版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出版物的传播手段更加多样,传播渠道更加通畅,传播能力不断增强,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出版物通过新型出版方式和互联网等传播载体在海外传播成为可能。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出版传媒集团主要业务均已融入互联网,并开展了大规模的电子商务,数字产品和服务收入在业务收入中的比重正在不断上升。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总产值每年均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以国际学术出版平台、网络游戏出版、手机出版、互联网出版等为标志的新型出版业态异军突起。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丰富了出版形态,拓展了传播渠道。我们要大力使用这些跨国界出版平台和技术,为新闻出版走出去构建重要支撑。

三、充分认识做好“十二五”新闻出版业走出去工作的紧迫性

(一)应对变局、抢抓机遇,刻不容缓。

当前,新闻出版业数字化、国际化、全球化趋势进一步走强。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出版业兼并、收购、重组步伐不断加快,国际出版传媒格局出现新变化。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正在进行重新配臵,对国际出版市场份额的争夺更加激烈。这对推动我国新闻出版业走出去,加快海外并购、拓展海外市场、抢抓海外资源,扩大国际出版市场份额,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正在不断提升,国际社会渴望了解中国的愿望正日趋强烈。在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下,新闻出版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一枝独秀的中国出版物市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世界上几乎所有国际大型出版传媒集团都以不同方式在我国设立了相关机构。这对我国新闻出版走出去,在国际上进一步赢得话语权、掌握主动权提供了有利条件。受互联网等新兴文化产业的冲击,世界范围内出版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一批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企业正向内容产业进军,国际出版传媒企业也加快了数字化转型步伐,一个全新的出版产业正在形成,新兴业态的发展成为国际出版业增长的新动力。这对我国新闻出版走出去,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提出了挑战也提供了机遇。及时应对、乘势而上就能前进,迟迟不动、坐失良机就会落伍,拉开的差距还会加大,甚至既走不出去,也守不住阵地。

(二)排除困难、解决问题,时不我待。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新闻出版业走出去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我们生产的高质量作品仍然较少,一些出版物出口量虽然较大,但一时还难以进入国外主流渠道;版权引进和输出逆差仍旧存在,差距虽呈逐年下降态势,但总体状况仍未根本改变,输出到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版权数量仍然偏少;一些企业对走出去的规律认识把握不够、动力不足,影响了走出去的效果;我国尚未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出版传媒骨干企业,在国际竞争中难与国际大型出版传媒集团相抗衡;一些优惠政策尚未完全到位,走出去企业境外经营依然困难重重;外向型出版人才,尤其是从事海外投资和经营管理的领军人物仍然严重缺乏,等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困扰和阻碍着新闻出版业的国际化之路,亟须我们开拓思路、创新举措,切实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克服困难,打开局面。

(三)国际较量、实力竞争,只争朝夕。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 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个别国家对我国国情的曲解,对中华文化固有的偏见,对世界范围内客观存在着的不同文化价值取向的交锋和对立心理,使我国新闻出版业走向世界增加了阻力和难度。与西方主要媒体和出版传媒集团强大的整体实力相比,我国新闻出版业的整体实力、影响力和竞争力都还较小。在新一轮国际竞争面前,我国新闻出版业在内容的原创性、人才、技术、设备、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实力较弱,竞争力不强。新闻出版业走出去必须立足国际较量、实力竞争,只争朝夕地追赶发达国家。

(四)明确使命、深化认识,加快步伐。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对新闻出版业走出去提出了新的历史使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必须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加快推动新闻出版业走出去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必然要求;是发展国家公共外交、促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理解和认同的重要途径;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打造新闻出版强国,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重要举措;是新闻出版业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手段;是积极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的现实需要。全行业一定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精神和要求上来,进一步加深对建设文化强国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切实增强推动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开放的眼光、更加务实的作风,加快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不断提升我国新闻出版业的国际影响力。

四、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开创“十二五”时期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新局面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时度势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并提出到2020年,我国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等6个方面的奋斗目标。新闻出版业作为我国先进文化的主阵地、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发展文化产业的主力军,应当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历史进程中作出更大的贡献。2010年年初,在总结“十一五”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规划“十二五”时期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时,经中央领导同志批准,新闻出版总署党组提出了巩固新闻出版大国地位、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的战略目标,得到了全行业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也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今年4月,新闻出版总署正式发布了《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和《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走出去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新闻出版业要通过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提升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到“十二五”末,新闻出版业要向全世界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和六到七家实力雄厚、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要在30个左右的重点国家和地区完成市场布局;使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政策体系更加完备,版权贸易逆差进一步扭转,新闻出版企业实力大大增强,新闻出版业的国际传播力、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一个覆盖广泛、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的新闻出版业走出去新格局基本形成。要实现上述目标,全行业必须共同努力,做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不断开拓进取,创新走出去的思路。

要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创造更多优秀版权产品,加快推动版权走出去,不断提高版权输出的数量和质量,优化版权输出的区域结构、语种结构、内容结构和市场结构。要加快推动数字出版产品走出去,鼓励和扶持新闻出版企业生产更多外向型数字出版产品,推动数字出版重点企业和产业基地走出去。要加快推动传统出版产品走出去,充分调动各种所有制企业产品出口积极性,使实物出口数量和金额继续保持增长。要加快推动印刷业走出去,鼓励印刷企业拓展海外印刷业务,扩大加工贸易,开拓国际新兴市场。要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投资境外新闻出版业、生产出口新闻出版产品,为新闻出版业走出去作贡献。要继续探索其他走出去的方式和途径,面向世界、开拓未来。

(二)加快内容创新,打造一批有影响的品牌产品。

没有品牌产品是走不出去的,这是实践的结论。由于缺少一批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中国品牌出版产品,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我们要加大对国际市场的研究,加强内容自主创新,力争在新闻报刊、大众图书、专业图书、教育图书、大众消费类期刊、专业类期刊、学术类期刊等重点领域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国际知名品牌。要重点推出一批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反映当代中国精神风貌和学术水准、贴近国外受众文化需求和消费习惯的品牌产品。要借鉴国际文化传媒市场运作模式,推动国内名刊名报名著进入欧美主流社会。要通过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法兰克福国 际书展、伦敦书展和重要国际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等国际大型展会和文化活动,不断提高中国文化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三)加快科技融合,推动数字出版产品走出去。

相对于书报刊等纸介质产品,数字出版产品容量大、速度快、覆盖面广,更容易进入海外市场。“十二五”时期是数字出版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要鼓励新闻出版企业积极利用新技术改进新闻出版产品形态,加大数字出版产品的版权输出和国际传播。鼓励和扶持新闻出版企业生产更多外向型数字出版产品和传播平台,重点支持电子图书、数字报刊、网络动漫、网络游戏、数据库出版物、手机出版物等数字出版产品进入国际市场。要搭建数字出版走出去内容投送平台,加快数字内容资源整合,发挥规模优势,全面提升我国数字出版产品的核心价值和数字出版企业的国际传播力。

(四)整合优势资源,构建立体化国际传播渠道。

深入实施中国出版物国际营销渠道拓展工程,进一步拓展国际主流营销渠道。在投资建设、巩固发展自主经营渠道的同时,也要积极实施“借船出海”战略,一是加强与全球性和区域性大型连锁书店的合作,利用国外的主流渠道;二是积极利用海外资金、人才、管理经验等要素,整合和巩固海外华文出版物营销网络和渠道,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三是利用国际新型传播渠道,扩大市场覆盖面。要积极运用新技术,搭建数字内容资源跨境投送平台,加大对数字出版产品的输出,积极开拓网络书店等新型出版物销售渠道。通过大力构建包括国际主流营销渠道、海外主要华文书店、重要国际网络书店在内的中国出版物国际立体营销网络,推动更多优秀中国出版产品走向世界。

(五)鼓励联合重组,打造一批外向型骨干企业。

要加快推动新闻出版企业跨区域跨行业跨媒体跨所有制经营和重组,切实提高新闻出版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着力打造一批实力强大、竞争能力突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综合性跨国出版传媒集团。重点扶持一批外向型骨干企业,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到境外建社建站、办报办刊、开厂开店;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新闻出版企业以多种方式兼并、收购境外新闻出版企业,壮大企业自身实力;鼓励有条件的新闻出版企业通过上市、参股、控股等多种方式,扩大境外投资,参与国际资本运营和国际企业管理;引导各种所有制企业有序到境外投资合作,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防范和化解境外投资风险。

(六)加强国际合作,提升新闻出版业国际竞争力。

开展国际合作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共享世界文明成果有效形式。新闻出版企业是国际合作的主力军,在国际化的大趋势下,要继续扩大国际合作 的领域和范围。在保持原有版权合作、项目合作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对文学类、科技类、少儿类、学术类等出版物的版权合作,不断提高版权合作的质量。要继续加强同发达国家、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力度,探索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方式。鼓励新闻出版企业在动漫网游、期刊数据库、电子书等方面,加大对传统出版产品和数字出版产品的版权、技术、资源和人才等方面的合作力度。

五、努力为新闻出版业走出去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持续推动新闻出版业走出去,在出台《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走出去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新闻出版总署历时一年多,又制定了《关于加快我国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若干意见》,吸纳了诸多专家学者和新闻出版企业的建议和意见,对当前我国新闻出版业走出去面临的态势与机遇、主要目标与重点任务及推动走出去的主要措施等问题进行了细化,使走出去工作更具可操作性。下一步的关键是要抓好落实。全行业要把中央和相关部委有关走出去的各项扶持政策落到实处,要把总署出台的《规划》和《意见》落到实处,形成新闻出版业走出去良好的发展环境,戮力同心,再创走出去的新辉煌。

(一)做好走出去布局规划。

“十二五”时期,新闻出版业要加快完成走出去的国际布局,从战略高度对全球布局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和重点部署。要以发达国家、周边国家和地区为重点,以发展中国家为基础,以海外重点市场为依托,在30个左右的国家和地区有计划地进行布局布点,建立起覆盖广泛、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的走出去新格局。鼓励新闻出版企业走出去,在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立分支机构,加强与世界发达国家新闻出版企业的深层合作,生产出更多符合当地需求、有国际影响力的新闻出版产品,不断将中华文化推向国际主流市场。要加大对周边国家和地区走出去的力度,进一步加强沟通和了解,稳定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区域,加强承载中国优秀文化的新闻出版产品的带动力,使走出去工作出现新的成效。要重视对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覆盖,加大新闻出版走出去在发展中国家的扶持力度,争取以优秀新闻出版产品的传播增进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了解和支持,扩大我国在发展中国家中的影响力。要增强对海外华文市场的联系,准确了解消费需求,加强与港澳台地区出版企业的合作与交流,联手开发国际市场,共同发展民族出版产业,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二)切实完善走出去体制机制。

“十二五”时期,新闻出版业走出去要加快建立完善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新闻出版走出去运行体制和政策扶持、项目带动、平台 支撑相结合的走出去运行机制。要实施差异化战略,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文化需求,采取不同的走出去策略和方式。要实施多元并举,鼓励出版集团、专业出版社、数字出版企业和民营企业挖掘自身独特优势,拓展不同领域的国际市场。要实施本土化战略,注重与海外资金、技术、渠道、人才等要素相结合,开发推广适合当地阅读和消费习惯的出版物产品。要实施以进带出战略,借助国际合作企业的资源优势,带动出版物走出去。要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发挥高新技术的平台和渠道优势,推动出版物走出去。

(三)健全走出去机构。

各地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要把推动新闻出版业走出去作为“一把手”工程,建立健全对外合作机构,指定领导专职负责走出去工作。重点地区和外向型企业要增加人员编制,理顺工作机制,确保经费支持。要做好走出去的相关指导、协调和管理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水平,为推动走出去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鼓励和支持企业在自愿基础上成立新闻出版产品和服务出口促进组织,加强行业自律,扩大对外宣传,维护企业权益,提供政策咨询和信息服务,帮助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充分发挥投资促进机构、版权代理机构、人才培训机构、法律咨询机构、会展服务机构等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走出去发展规划,出台目标明确、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要加大对走出去工作的宣传与奖励,及时总结和推广各地区、各单位、各部门在走出去方面的典型经验,对走出去的优秀出版物、重点出口企业及版权输出优秀单位和个人给予重点奖励。

(四)落实走出去经济政策。

加快推动新闻出版业走出去,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支持文化企业走出去的相关财政、金融、税收等经济政策,充分用好各部门设立的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国家出版基金、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扶持资金、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等,做好走出去项目的申请、申报和组织等相关工作。要认真落实总署为推动新闻出版业走出去设立的相关扶持政策,特别是做好《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走出去发展规划》和《关于加快我国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若干意见》这两个政策性文件的落实,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和沟通,落实配套资金和相关政策,确保各项规划任务的完成。

(五)建设利用好走出去平台。

要充分发挥会展平台作用,努力打造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法兰克福国际 书展、伦敦书展等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出版、版权交易平台,下工夫办好大型国际书展的中国主宾国活动。探索以新疆、西藏、广西、云南、内蒙古和吉林等边疆省(区)为中心、建设辐射周边国家的新闻出版国际合作交易平台。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构建翻译人才库、版权交易信息库、重点项目库、中外作家库,搭建多语种的国家级走出去信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市场供求、版权贸易、政策咨询、法律服务、翻译服务等全方位信息服务。

(六)抓好走出去工程。

要认真做好“十二五”规划中有关走出去重点工程的实施与推广。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要重点扶持外向型文学类、学术类精品出版物的翻译、出版、营销、推广,完善输出出版物境外销售额和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要巩固品牌效应,完善长效机制。中国出版物国际营销渠道拓展工程要着力拓展国际主流营销渠道,扩大海外华文书店规模,挖掘国内外网络书店潜力,切实促进新闻出版实物产品出口。要加大“中外图书互译计划”实施力度,继续与30个重点国家签订双边出版交流与合作协议,不断扩充“中外互译图书”系列,办好“中外互译图书”展和“中外互译图书”双边出版经验交流会。要继续做好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推荐工作,结合项目库建设,确保新闻出版领域重点支持企业和项目逐年递增。要着力实施新闻出版企业海外发展扶持工程,结合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和国家出版基金,着力培育保障国家文化和意识形态安全、占领境外战略制高点的重点企业。要实施边疆地区新闻出版业走出去扶持计划,充分利用新疆、西藏、云南、广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与周边国家密切的经贸往来关系,扩大新闻出版产品与服务对周边国家的输出,对在境外建立或举办的出版物零售点和展览给予资金支持。

(七)培养走出去人才。

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离不开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十二五”时期,要以外向型的经营管理人才、版权贸易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翻译人才的培养为重点,构建新闻出版业走出去人才培养体系。要实施走出去领军人才引进计划,鼓励新闻出版企业聘用和引进符合走出去人才标准、拥有国际业务拓展经验的外向型新闻出版经营管理人才,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其薪酬待遇给予相应的资助和补贴。要重点培养外向型专业技术人才,建立中外新闻出版企业专业技术人才交流培训机制,通过考试选拔外向型新闻出版专业技术人才,分期分批输送到重点跨国出版传媒集团中进行培训。要大力培养版权贸易人才,加大对版权贸易人才的培训力度。要实施翻译人才培养计划,建立中外翻译人 才数据库,分期分批资助入库翻译人员赴境外就其所在专业翻译领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同时,还要注重对国外人才与“海归”人才的引进,吸纳国际出版业的高端人才到中国发展,充分发挥国外作者、翻译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对新闻出版走出去的重要作用。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为新闻出版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为继续推动新闻出版业走出去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和更为宽广的空间。全系统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贯彻落实,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把中央精神贯穿到推动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全过程,不断攻坚克难、开拓创新,为实现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走出去的各项目标任务而努力,为早日建成新闻出版强国而奋斗!

第五篇:柳斌杰在第五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颁奖仪式上的致辞

柳斌杰在第五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颁奖仪式上的致辞

(2011年8月30日)

值此第十八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开幕前夕,我们在这里隆重热烈地举办第五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的颁奖仪式,共同见证和分享各位获奖人的荣誉与喜悦,并由衷地感谢这些国际出版人、翻译家、作家们,为中国图书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中国出版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出版在体制改革、事业和产业发展、技术进步、对外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绩。在体制改革的推动下,中国的出版社已经逐步适应了市场经济体制,正在融入国际市场体系。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出版图书最多的国家之一,我们以开放的态度,积极汲取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每年引进规模可观的世界各国的优秀图书,所有国际畅销书在中国几乎同步出版。中国已经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建立了出版交流合作关系。近几年,中国政府大力推动中国图书的版权贸易与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这个过程中,为中国图书走向世界默默付出努力的外国翻译家、作家和出版家们功不可没。

今年有5位国际友人荣获中国政府的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他们中有多年从事中国文化传播的翻译家,有致力于中外出版合作的出版家,还有始终关注中国道路、中国发展的著名作家。几十年来,他们为推动中国与世界的沟通、相互了解和多种文化交流合作发挥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中国人民感谢他们!同时,我们也期待着有更多的外国翻译家、作家和出版家,积极参与到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推动多元文化相互理解、相互学习、相互融合,在共同繁荣中创造新的文明。

图书是人类文化知识的基本载体,是文化传承的基本途径,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交流的重要媒介,它能拉近心灵的距离,消除误解与偏见,让人类的友谊真正建立在文化的认同与理解之上。让我们携手同心,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与世界和平发展而共同努力!

下载柳斌杰在软件正版化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全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柳斌杰在软件正版化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全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2012年1月4日在全国新闻出版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登5则范文

    在全国新闻出版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登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 柳斌杰 2011——主阵地 排头兵 主力军 领跑者 2011年是我国新闻出版改革发展的重要一年。全年工作围绕发展规划......

    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同志们: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中纪委第五次全会、省纪委、市纪委六次全会和国家总局、省局、市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0年度分局党风廉政建设和政风行风建......

    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本站推荐]

    同志们: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中纪委第五次全会、省纪委、市纪委六次全会和国家总局、省局、市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3年度分局党风廉政建设和政风行风建......

    在公司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在公司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管道公司“三基”工作已召开了三次年会。第一次“三基”工作会议,主要解决了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确定了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工作机制,......

    在建筑业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同志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胡锦涛总书记视察xiexiebang.com重要讲话、全国“两会”和省委七届十次全会精神,总结“十五”建筑业改革发展成就,部......

    在全县卫生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在全县优秀党员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的报告同志们:金鸡劲舞辞旧岁,银犬高歌迎新年。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2005年工作,表彰先进,部署安排2006年工作。首先,我代表卫生局和局党组向......

    在全县创建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文章标题:在全县创建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全面开展“两城四县”联创工作同志们:昨天,全县三级干部大会刚刚召开,今天接着又召开全县创建工作会议,这是春节以来的......

    在全县组织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同志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州组织工作会议和县十三届二次党代会精神,总结回顾XX年的工作,安排部署XX年的工作任务。下面,我讲两个问题。一、XX年组织工作回顾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