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建筑业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胡锦涛总书记视察xiexiebang.com重要讲话、全国“两会”和省委七届十次全会精神,总结“十五”建筑业改革发展成就,部署“十一五”和今年建筑业工作,振奋精神,鼓舞士气,凝聚力量,开拓创新,提升我省建筑业发展水平,为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贡献。建设
部和省政府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黄卫副部长和苏增添副省长分别到会发表重要讲话,对我省“十五”建筑业改革和发展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指明“十一五”发展的方向,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
一、“十五”建筑业工作回顾
“十五”期间,特别是闽政[2003]18号文件下发以来,全省建筑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奋发有为,抓住机遇,加快改革,推动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一年一个新台阶,三年实现产值翻一番,省外产值翻两番多,提前两年实现省政府提出的建筑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的目标。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支柱产业、富民产业的地位和作用凸显。
(一)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
“十五”期间,建筑业累计实现总产值3214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29,比“九五”增长162,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总值近7;累计上缴税收126亿元,比“九五”增长180。2005年,全省资质内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804亿元,其中完成省外产值230亿元,占总产值28.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亿多平方米,比增35.7;实现利润18亿元,比增14.4;上缴营业税、所得税35亿元,比增20.9,营业税居全省各行业第二位。产业集中度进一步增强,2005年福州、泉州、厦门、漳州四市分别完成产值332亿、132亿、130亿、60亿元,四地市产值占全省总产值80。总承包“20强”企业完成产值232亿元,占全省产值29,比增32。民营“20强”完成产值147亿元,占全省产值18,比增68;六个“建筑之乡”共完成产值152亿元,占全省产值20。我省建筑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确立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支柱产业的地位。
(二)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建筑业是我省传统产业,也是富民产业。2005年全省建筑业从业人员120万人,占社会劳动力6.4,其中农民工占90。一个农民外出打工,就解决一家人的生活问题。惠安和永泰等县建筑业从业人数约占全社会从业人数近1/3;惠安县有十几万农民在外从事建筑业,上杭县才溪、南阳等建筑业劳务输出重点乡镇,有2/3劳动力外出从事建筑业;上杭、惠安、永泰等“建筑之乡”外出农民家庭2/3的收入来自建筑业。由闽籍开发商在湖北开发的一个房地产项目,就带动2000多xiexiebang.com人就业。建筑业为转移农村劳动力、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发挥重大作用。许多农民在外创业成功,在家乡修桥铺路,建校助学,投资实业,回报社会。据不完全统计,惠安县建筑企业家回乡办企业762家,总投资4.7亿元,捐助家乡公益事业达3.6亿元,如惠东建筑公司企业家张木法个人捐款累计总额达2760万元,为繁荣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做出很大贡献
(三)带动相关行业协调发展
建筑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随着我省建筑业强劲发展,我省施工承包的专业范围已延伸到60多个门类,与勘察设计咨询、房地产、建材、劳务及各类中介服务等形成产业链,建筑业可带动50多个相关行业发展。如xiexiebang.com石材、瓷砖、钢材、木材、水暖器材、家具、厨具等随着建筑业发展已经遍布全国市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进京闽籍企业有1800多家,北京木材市场几乎都由莆田人经营,50以上石板、瓷砖市场为泉州人经营;闽籍企业在上海建材年营业额超过600亿元,石板材、瓷砖、水暖器材等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湖北50以上石板材、瓷砖、水暖器材等市场经营商来自我省南安、晋江。
(四)企业改制目标基本实现
自2003年省政府18号文件出台以来,共有300多家国有、集体企业完成改制,新设立企业全部为非公经济性质。国有、集体企业与民营企业比重由“九五”末的78:22调整为目前的12:88,建筑业企业产权制度发生根本性转变。2004年省三建顺利完成改制,为国有大型企业改革树立了榜样。2005年又有闽西建筑公司、省机械化公司、三明市建筑工程公司等老国有企业完成民营化改制,省六建和省四建改制工作也取得实质性进展。龙岩市有96、泉州市有91建筑企业完成改制。上杭、永泰两个“建筑之乡”全面完成改制。各地市改革都取得不同程度进展。改革促进企业活力增强,走在改制前列的闽南公司和九龙公司,2005年跃居我省总承包“20强”企业排行榜第一、二位。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省现有建筑业企业2335家,其中施工总承包企业936家,专业承包企业1200家,劳务分包企业199家。一级以上资质企业177家,是“九五”的3.6倍,二级企业845家。总承包企
业和专业承包企业中二级以上企业共有1048家,占49。勘察设计企业696家,其中甲级资质104家,占15。惠安闽南建筑公司获国家特级房屋建筑总承包资质,是民营建筑企业发展的一大突破。企业竞争力大为增强,开拓省外市场连年取得新进展。有210家施工企业分布在全国30个省、市、区,以粤、赣、沪、鄂、京为重点的区域性市场已经形成。省外产值
由2002年的48亿增长到目前200多亿元。以惠安、上杭、永泰为代表的“建筑之乡”拓展省外市场成效突出,三个“建筑之乡”2005年完成省外产值72.7亿元,占全省省外产值32。
(五)建筑市场秩序逐步规范
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秩序为目标,出台《xiexiebang.com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投标活动行政监督试行办法》等配套文件,全面推行工程量清单招标,探索科学合理的资格审查和评标方法;出台《xiexiebang.com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投标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中标法规定(试行)》,有效规范经评审最低价中标行为。各地加强有形建筑市场建设,拓展服务功能,建立公开信息、公平交易、公正服务的服务平台,确保工程交易活动有序、集中、公开、透明。
清欠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截止2005年春节前,全省共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6.7亿元,基本完成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截止2005年12月31日,已清理拖欠工程款49.8亿元,清欠比例87。其中政府投资项目清欠24.31亿元,清欠比例97.5;房地产和其他社会项目清欠25.51亿元,清欠比例79,完成去年国务院、省政府下达的清欠阶段性目标。
(六)工程质量安全形势稳定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紧紧盯住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保底线”,强化目标责任制管理,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全省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十五”期间,共有223项工程被评为省优质工程(其中省优质工程143个,省优质专业工程80个);56个工地被评为省级文明工地;xiexiebang.com会堂等14个工程获得了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施工百亿元产值死亡率逐年下降,连续8年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目标。
(七)建筑科技和人才工作取得新成果
“十五”期间,省厅颁布建筑地基基础等9部技术政策公告,推广新技术类116项,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17项;取得一大批建筑科技成果,69项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9项;121项成果列为建设部科技成果推广项目;10项全国科技示范工程通过验收。一批基础设施、建筑工程的勘察设计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共有326项获国家、部、省优秀勘察设计奖。其中19项获国家金银奖,26项获建设部优秀奖。建筑节能工作全面启动并得到建设部通报表扬。开展企业信息化试点,xiexiebang.com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ERP系统实施项目达到国内建筑企业的领先水平,填补国内同行企业ERP系统应用的空白,xiexiebang.com安装信息化及电子商务项目入选国家电子商务专项,成为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唯一入选企业。
建筑队伍素质不断提升。全省已通过考试考核一级建造师1895人,二级建造师7594人,共有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建造师和监理工程师16258人,项目经理31896人。完成建筑生产操作工人岗位技能培训鉴定11万人次,建立执业注册人员和项目经理继续教育制度,完成项目经理继续教育7.86万人次。
过去五年,是我省建筑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建设部长期关心指导,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新闻媒体大力支持,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全系统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我谨代表省建设厅党组,向为建设事业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全系统干部职工,向长期支持建设事业发展的各级党委、政府,省直相关部门、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五年,全省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推动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了一些经验:一是始终坚持建筑业是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的意识,咬住发展不放松;二是始终坚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动力,促进企业创新体制机制;三是始终坚持“走出去”战略,支持企业开拓省外境外市场;四是始终坚持两条“保底线”,确保工程质量和干部队伍安全;五是始终坚持转变职能、转变作风,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建筑业改革发展还面临不少问题:一是建筑企业体量偏小,整体竞争力偏弱,难以应对WTO后过渡期市场竞争的严峻形势;二是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低、依靠资源要素投入拉动增长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三是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部分老国有建筑企业举步维艰;四是行业整体效益有所下降,企业发展外部环境不宽松;五是创优意识谈薄,安全投入不到位,工程质量安全形势严峻,个别地区出现工程质量滑坡趋势;六是发展不平衡,部分地方领导尚未把建筑业发展摆到议事日程,个别“建筑之乡”停滞不前;七是不少企业对WTO后过渡期最后一年的机遇缺乏紧迫感等。上述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一五”期间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建筑业改革与发展,以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为主线;深化以企业产权改革为核心的各项改革,推进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和质量品牌战略,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和企业自主创新;建立防欠长效机制,治理非法转包挂靠;加大金融、财政支持和法律援助力度,营造建筑业发展良好环境,不断提升我省建筑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建筑业发展壮大,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二)目标任务
“十一五”期间,我省建筑业发展的目标任务:
---扩大产业规模。到2010年全省建筑业总产值力争达到1800亿元,其中资质内建筑业企业产值达到1500亿元,省外、境外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达1/3以上;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30万人,全社会建筑业从业人数达到150万人。
---完善建筑市场机制。进一步完善建筑业法规和政策,健全有形建筑市场,建立建筑行业信用体系和保障体系,形成规范的建筑市场准入、清出和公平竞争机制。
---深化各项改革。重点推进原省属国有施工企业和水利、交通、电力等行业的施工企业改革,全面完成施工企业改制和勘察设计单位改企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优化建筑业结构。形成以二级以上高等级企业为主体,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比例合理的企业结构体系。重点培育40家产值超10亿元的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其中10家企业超20亿元。提高产业集中度,10企业的产值占建筑业总产值70以上。培育8-15家特级总承包企业,扶持一批具有xiexiebang.com特色的“专、精、新、特”专业企业,大力发展劳务分包企业。
---健全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工程质量普遍提高,每年争创省优以上工程100项、省级以上文明工地50项。施工安全状况明显好转,建筑施工百亿元产值死亡率逐年下降。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人才资源开发为核心,以提高一线操作人员技能为基础,以企业家、专业技术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拓宽人才培养和评价考核渠道,全面建立劳动合同制度,激活用人机制。推行执业资格和持证上岗制度,提升企业人才队伍素质。
---提高建筑科技进步和节能降耗水平。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增长方式,提高机械化施工水平,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完善工程标准体系,大力推广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材料,实施城镇新建居住和公共建筑节能50的标准。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开局年要开门红
2006年是WTO后过渡期的最后一年,也是建筑业“十一五”规划开局年。建筑行业干部职工要提高紧迫感,抢抓机遇,加快改革与发展。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优化产业结构,拓展省外境外市场,扶持“建筑之乡”更多地转移农村劳动力,促进建筑业又快又好发展,为“十一五”开好局,起好步。2006年全省建筑业总产值力争完成1200亿元,其中资质内建筑企业完成960亿元。为实现上述目标要求,今年要切实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深化改革,推动建筑业实现新跨越
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是为了促进建筑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建筑业企业改制已进入攻坚阶段,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务必坚定信心,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改革,全面完成省政府18号文件确定的目标任务。要以省属国有企业和交通、水利、信息等行业企业改革为重点,通过中外合资、收购、兼并等多种途径进行股份制改造,鼓励引入省外、境外战略投资者,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积极推动已改制民营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经营管理机制创新,进一步增强企业竞争力。积极稳妥推进勘察设计单位改企建制,鼓励勘察设计企业与建筑企业联合重组,实现设计施工一体化发展;引导勘察设计企业向专业设计事务所或大型综合性工程公司等方面发展;大力发展由注册建筑师或注册工程师牵头的专业设计事务所。
优化企业结构。坚持质量并举,注重质的提升,鼓励做大做强总承包企业,做专做精专业企业,优化企业结构。要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积极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骨干企业晋升特级,扶持成长性好、扩张力强、拓展省外市场成效显著的企业晋升一级,今年争取晋升特级企业2-3家,晋升一级企业20-30家,多渠道建立和发展劳务分包企业,逐步形成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的合理结构体系。要引导建筑施工企业积极进行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开展总承包相关工程业务的探索,鼓励以工艺为主导的专业工程、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和基础设施工程,推行工程总承包建设方式。大型施工企业要拓展企业功能,完善项目管理体制,使之发展成为具有设计、采购、施工管理、试车考核等全过程服务能力的综合型工程公司。引导三级企业、劳务分包企业和部分较弱的二级企业联合重组,促进各类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引导强势企业强强联合,对弱小企业采用购并、控股、参股等方式,尽快形成强势板块。要根据建筑业分工不断细化的趋势,以经营特色明显、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为标准,选择一批专业企业进行重点培育。继续重点培育隧道、矿山、石雕、仿古和防腐保温等在全国有知名度的特色专业企业发展壮大。促进房屋建筑类企业与市政、交通、路桥等专业企业相互参股、渗透或结成战略伙伴,进一步增强专业施工能力。
转变增长方式。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发展思路、创新经营机制。要强化集约经营意识,依靠提高科技水平和劳动者素质、科学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加快技术创新,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提高建筑业特别是勘察设计业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优势企业,从自身实际出发,制定发展战略,不断引进应用先进施工技术和机械设备、先进施工管理方法,有条件的企业要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提升技术实力和参与市场竞争水平。引导企业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一业为主,前伸后延,多元经营,因地制宜地发展房地产业、建材业等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技术创新、集约经营、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升级,努力提高利润率和劳动生产率,实现建筑业从规模扩张向内涵拓展转变。
(二)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省外境外市场
适时调整市场布局。随着国内外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要在巩固、扩大省内市场份额基础上,着力提高省外、境外市场开拓的广度和深度,为“十一五”乃至更长时间拓展我省建筑业生存空间寻求市场支撑。要继续巩固粤、赣、鄂、京、沪等市场,同时要加快天津等环勃海经济区、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西部能源基地等国家重点建设市场的占领。省厅将全力支持我省企业进入这些有具大潜力的市场。
整合资源优势拓展市场。要按照“资源共享、互利互惠”的原则,以厅驻外办事处为依托,把闽籍建筑企业的资金、技术、施工能力和劳动力等多方面的资源整合起来,形成我省建筑业的优势资源,联手拓展省外市场。采取有效措施,改变闽籍企业在部分省市区规模偏小、品牌不响、过于分散的状况。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把大力发展境外工程承包纳入建筑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为企业营造宽松的跨国经营环境。建设、交通、水利、电力等相关部门要形成合力,促进生产要素突破行业、部门、地区和国界自由流动,让企业靠市场调节来驱动自身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要重视寻找跨国经营的战略合作伙伴。国际工程承包商有适应国际建筑市场竞争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融资能力、技术专利和健全的全球性经营网络,我省企业要抓住国际工程承包商希望与国内大型建筑企业合作开拓中国市场的机会,通过设立合资、合作企业或以联合投标承包等方式来加强合作,在巩固国内市场地位的同时开拓国际工程承包市场。要加强企业对外业务的培训指导,帮助一级及以上总承包企业及时申请获得对外承包工程经营资格,为拓展境外市场奠定坚实基础。
(三)标本兼治,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规范入闽企业管理。针对目前入闽企业“大牌子、小队伍”,难以监管,对我省建筑市场造成冲击的情况,加强入闽企业的监督管理,规范企业行为。借鉴先进省市的经验做法,省里拟出台加强入闽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的规定,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和信用评价制度,加强对企业信用评价管理,信用评价不合格的企业不得参加工程招投标和承接工程。切实加强项目标后施工现场监管,杜绝转包、挂靠和出卖资质证书行为。
全面完成清理拖欠工程款任务。2006年是落实国务院提出的三年内完成清欠任务的最后一年,清欠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一定要加强领导,加大工作力度,以房地产项目的清欠为重点,力争在第三季度之前基本偿清。在完成2006年清欠目标的同时要实现工作重心由清欠向预防新欠转移,通过建设诚信机制、推行担保制度,建立从源头上防止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长效机制。
进一步规范招投标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9号)精神,以规范招投标活动为切入点,开展治理建设领域商业贿赂专项行动。各地要成立专门机构,制订实施方案,确保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加强对政府和国有资金投资以及国有资金控股投资工程施工招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制订招投标文件示范文本,改进材料价格信息发布,编准编实预算价,推行优质优价。加强有形建筑市场的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加强“两场”联动。
建立和规范劳务分包制度。建立和规范劳务分包制度,有利于构建合理的行业组织结构,加强劳务管理;有利于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组织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利于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省厅拟出台xiexiebang.com省建筑劳务分包管理办法,把劳务企业审批权下放给设区市和“建筑之乡”建设主管部门,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在我省建立起基本规范的建筑劳务分包制度。积极组织实施农民工培训“阳光工程”,加强农民工等的劳务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规范用工行为,切实维护建筑领域农民工合法权益,争取转移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贡献。
(四)推行优质优价,强化工程质量安全
推行建设工程优质优价。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据地震部门预报,近年我省周边地区地震频发,有向我省地震敏感区域延伸的迹象。鉴于一些地方出现工程质量滑坡的趋势,全省建设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加大防震抗震意识,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要鼓励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创建优质工程,在全省推行建设工程优质优价。大型公共建筑、标志性、纪念性建筑等重要性建设工程应当创建优质工程。对实行优质优价的工程项目,各级审批和备案部门应当在施工许可、预售许可和备案审查等环节提供便捷服务,缩短办理时限。实行优质优价的工程应当在招标文件、施工合同中明确创优质所增加费用的计算办法,将优质优价落到实处。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优质优价工程项目监管,建立优质优价项目信用档案,对创优质优价业绩好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并作为评选优秀企业和优秀项目经理的重要条件。为鼓励我省建筑企业发展壮大,每年将评选20—30家创优质工程、信誉好的优秀企业,列入投标省内重点工程预选企业名单,在市场准入方面予以优先。
改进工程监管方式。加强施工现场检查,对事故多发地区、企业实行差异化管理,重点加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乡镇和各类开发区等“四个部位”监管。严肃违规项目的查处和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建立事故多发地区和重大事故企业领导约谈制度。进一步完善建筑施工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实施科技兴安战略,提高行业质量安全技术水平。强化防灾抗灾和安全生产预警机制,增强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严格安全生产许可管理,将安全生产条件作为建筑市场准入的重要内容,并依法清除不具备安全条件的建筑企业。发挥监理企业和检测机构在工程质量控制中的作用,鼓励检测机构到现场直接抽样,引导、督促监理企业和检测机构进一步完善内部质保体系,加强对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旁站、检查、检测、验收工作。重点开展混凝土、钢筋连接、脚手架、井字架等垂直运输设备、临边洞口防护等专项治理。加强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建房抗震防灾等结构质量安全的指导。
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全省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并层层分解,跟踪督查落实,强化建设各方主体质量安全职责,切实将责任制目标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企业、落实到人员,以形成全省目标责任制保证体系。以落实企业质量安全责任主体为重点,推进企业建立质量保证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逐步提高行业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一级以上企业应积极开展ISO9000质量等体系论证。按照《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全省建筑施工企业要大力开展建筑施工标准化活动。要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以建立一个平台(网络),两大系统(项目管理系统和经营管理系统)为突破点,逐步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五)开展银企合作和法律援助,支持企业发展
积极开展银企合作。资金是企业发展生产、拓展市场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当前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省厅已同中国建设银行xiexiebang.com分行签署支持建筑业发展的合作框架协议,有条件的企业要主动对接,加强银企合作,争取好的银行信用等级和授信额度,增强市场竞争能力。银行业要从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发展的良好前景,来认识投资建筑企业的价值,通过支持建筑企业做大做强,达到互利共赢。
推行工程担保制度。实行工程担保是一种国际通行做法,通过经济杠杆约束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行为,使“守信者得偿酬,失信者受惩罚”,能有效地解决市场信用关系和工程质量安全等问题。建立以专业担保为主体,行业自保、企业互保为补充的工程担保体系,培育发展专业担保公司。开展对企业的信用等级评价,对诚信记录好、信用等级高、综合实力强的企业可选择企业内部自保或企业互保等担保方式,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有效防范经营风险。今年着重抓好厦门等城市的试点,以点带面,然后在有条件地市逐步推开。
加强政策法律援助。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加剧,工程建设中经济纠纷明显增多。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要以贯彻落实《关于严禁政府投资项目使用带资承包方式进行建设的通知》(建市[2006]6号)为契机,开展对“阴阳合同”的专项治理,为建筑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要加强对招投标文件合法性监督,推行招标文件法律意见书制度。鼓励建筑企业聘请法律顾问或成立法律顾问机构。省厅已成立建设专业行业法律服务团,为我省建筑企业提供专业法律支持,切实维护我省建筑企业的合法权益。省厅拟将综合实力强的建筑企业列为重点法律服务单位,对其提供法律服务或担任政策法律顾问,并于4至5月份赴省外为开拓省外市场的建筑企业服务。
(六)推进科技进步,提升行业竞争力
提升科技含量。继续开展科技示范工程,重点推广应用“建筑业10项新技术”,精心组织现有示范工程,认真落实新技术应用计划,带动本单位施工技术、项目管理、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夯实建筑业科技管理基础,加强建筑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强产学研合作,鼓励依托科研院校开展技术创新,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建立技术研究中心,提高行业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完善企业技术标准,及时将施工中形成的成熟工艺总结形成具有自主产权的施工工法。积极创新节约型项目管理,通过节水、节电、节材和节地等措施,减少施工能耗。严格按照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进行施工,确保建筑节能工程质量。
壮大建筑人才队伍。在行业科技进步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是人。一个企业不仅要有高人一着的决策者和先人一步的领跑者,还应有一大批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通法律的经营管理者、能够了解和掌握先进技术的技术人才。要通过举办专题论坛、企业家峰会等形式,促进全行业精英人才队伍的快速成长。要把专业技术人才放到工程承包及施工第一线去锻炼成长,增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在实践中创新能力。
重视熟练工人和中高级技工教育培训。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把“建筑农民工”改变成现代产业工人。要建立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物质激励机制和评优评先的精神激励机制,倡导“人本主义”管理模式的企业文化认同机制及以培训、考察、学习为手段的职工学习奖励机制,形成引得进、留得住、用得活的企业人力资源。
(七)创新管理机制,改善市场环境
建立行业信用管理体系。建立建设领域信用体系是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重要内容,也是保证建筑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举措。要研究制订各类企业和中介机构信用等级评定标准,落实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办法。要将招标投标当事人在招投标和合同履行阶段的各种失信行为和违法违规行为记入信用档案,将其信用状况与其投标工作挂钩,并建立企业不良记录统一对外披露机制,让信用好的企业多中标,信用差的企业受到制裁。
完善审批机制。加强厅政务中心软硬件建设,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更好地为建筑企业和有关个人提供行政许可的咨询、受理、审核和批准等一条龙服务。丰富“绿色通道”的审批内容,更好地为进入“绿色通道”的骨干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省厅拟赋予厅驻外办更多的职能,延伸驻外办的服务范围,为闽籍企业拓展省外市场提供支持。
发挥建筑行业协会作用。引导行业协会积极参与建筑业信用体系建设,协助政府部门研究制定信用标准,参与信用征信和评价等工作,及时反映企业的诉求,为企业提供服务。建立完善行业自律机制,建立行业内部监督和协调机制。
加强机关作风和行风建设。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要将主要精力放在谋划全局、把握方向、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标准和提高监督执法能力上,进一步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和工作方式方法,提高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水平。要加强信息统计工作,客观全面地反映建筑业的发展状况。坚持和完善建筑业经济形势分析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全省建筑业改革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形成促进发展的合力;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主动协调财税部门,减轻建筑企业的税收负担,避免对劳务企业重复征税,为建筑业的发展营造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要研究企业改制后党员、党组织机构的实际情况,提出改进和加强全省建筑行业党的建设意见,使全系统基层党组织建设更加适应新形势;要认真组织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要求,深入开展“诚信为民”树形象活动,加强干部职工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机关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
同志们,全省建筑业“十一五”和今年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让我们以新的姿态,锐意进取,齐心协力,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为我省建筑业实现新的跨跃,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在全县建筑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一年来,我县建筑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县建筑业继续保持良好增长态势,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主要经济指标取得新突破,建筑业总产值突破40亿元大关,完成增加值12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达到7.19%,支柱产业地位更加突出,并第二次荣获了xx省“建筑之乡”的称号;二是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县属建筑企业改制基本完成,建筑企业的结构体系更加完善,xx集团等一批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得到增强;三是市场拓展取得新成效,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基础上,又开辟了一批新的市场,经营方式从劳务承包发展到工程总承包,经营范围更加多元化;四是工程创优能力得到新提高,文明工地创建成绩显著,优质工程比上年明显增多,建筑安全生产保持平稳态势。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全县建筑行业广大干部职工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全县建筑业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下面,就如何进一步加快我县建筑业发展,全力推进我县由“建筑大县”向“建筑强县”的转变,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要做强建筑业发展的龙头。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把培育发展建筑企业大企业、大集团作为建筑业发展的重点,制定出台扶持政策措施,做大做强长安集团、汉中集团等具有国家一级资质的优势企业。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推进强强联合、资质升级,争取多组建几个建筑企业大集团,打造铜山建筑业发展的“航空母舰”。积极引导和鼓励建筑企业深化改革,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在多元化发展上求拓展。在稳定土建施工的同时,积极实施“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的企业发展战略,大力拓展市政基础工程、道路桥梁、装饰装璜、防腐保温、设备安装、园林绿化等新领域,逐步涉足一些高附加值的产业,改变单一经营的格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小型建筑企业要根据自身特点,坚持走专业化协作、小而精、小而专的道路,主动和产业龙头企业搞好协作配套,提高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二要做大建筑业发展的市场。近几年来,我县建筑行业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有效巩固了传统市场,开辟了新兴市场,促进了全县建筑业的快速发展。纵观建筑业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今年拓展我县建筑业新市场、实现建筑业发展新跨越,面临着前所未的机遇。国家(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将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开发天津滨海新区等战略,承办奥运会、世博会和南水北调、京沪高速铁路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我县新城区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为我县建筑业发展提高和转型升级提供了难得的条件。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建筑企业要抢抓机遇,把开拓市场、扩大市场份额作为实施建筑强县战略的核心措施来抓。主动加强与国内外一流建筑企业的交流合作,积极探索新的合作方式、合作途径、合作内容,通过合资合作和联合投标承包等方式,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要做响建筑工程的品牌。应该说,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们树起了一批精品工程、优质工程,提高了我县建筑业的声誉和影响力。在建筑界,最有说服力的除了资质外,就是品牌和形象工程。因此,在新开辟的市场和竞争力较强的市场,我们一定要善于研究,有重点的投放人力、投放精力、投放资金,把品牌工程做好,这将会使我们长期受益。如何做好品牌工程,我想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对规模大、有影响的项目要组织重点攻关。对在一个地区有影响、有特色,对一个系统单位举足轻重的工程,既要看经济效益,更要看社会效益,要组织重点攻关、重点突破,不惜一切代价拿下。二是要组织优势力量施工。项目拿到手后,如果不能做好,不但不能树形象,而且还会砸牌子,因此,工程的质量、安全、速度一定要保证。三是要加强项目配套管理。一个工程施工质量再好,但如果施工现场一塌糊涂,配套管理跟不上,也会影响信誉,因此要注意对施工现场进行净化、绿化、美化,树立企业形象。四是要善于推介宣传。要加强品牌工程的包装策划,对外进行宣传推介,扩大我县建筑企业的知名度。
四要做好建筑市场监管和行业管理。县建管局等部门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加大对非法承包、层层转包、违法分包等行为,尤其是“三无工程”的监管力度,维护规范好建筑市场秩序。要尽快建立健全建设手续联办制度,进一步规范建设单位和各施工单位的行为,严格按照建设程序办事,认真履行报建、招投标、合同鉴证、施工图审查、质量监督制度、安全监督、施工许可
和竣工验收备案等手续,对违反操作程序的,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加强建筑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对企业诚信度的考核考评,逐步从定性考核向定量考核过渡。要积极推行企业信用等级评定、评价,强化行业自律,促进企业诚信守法经营。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场清出机制,严把准入和清出两道关口,以惩戒失信行为为抓手,对失信企业采取记录、警告、处罚、取消
市场准入资格等措施,促进建筑市场秩序的持续好转。要建立完善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符合我县特点的行业管理体系,对建筑行业管理部门给予必要的支持,确保机构正常运转和履行工作职责。引导各级建筑业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积极发挥职能,加强行业自律,维护企业权益。
五要做优建筑业发展的环境。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镇、各有关部门要更加重视建筑业的发展和提高,结合本地实际和部门职责,将建筑业发展纳入重要日程,认真研究解决建筑业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为建筑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建筑业重点镇的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过问建筑业工作,分管同志要集中精力抓好落实。各管理部门要主动为企业服务,深入基层和企业,建立健全与企业的沟通协商机制,切实帮助基层和企业解决发展难题,形成有利于建筑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树立为民、利民、便民的良好形象。二要落实好扶持建筑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省政府已经出台了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具体的扶持政策措施,各镇、各部门要按照政策规定认真抓好落实。三要全面加强建筑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督促企业层层建立责任制,落实安全生产措施,深入开展建筑安全生产专项治理活动,全面排查安全生产隐患,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四要积极维护建筑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在巩固清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成果基础上,各镇、县各有关部门要全面落实各项长效管理政策措施,防止产生新的拖欠,从源头上解决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要认真抓好建筑从业人员的权益保护工作,依法查处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行为,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同志们,加快实现由建筑大县向建筑强县转变,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团结和带领建筑行业的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促进建筑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提高建筑业发展水平,为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再作新的更大贡献。
在全县建筑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第三篇:在全市建筑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建筑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二○一一年十月十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很高兴今天来参加我们海宁建筑业的工作会议。我们规划建设局和建筑业协会组织得很好,带我们来直辖市山城重庆,应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考察机会,更是一次难得的聚会,看到我们在座的各位老总,我也感觉很亲切。我们省、嘉兴、海宁各级领导很重视这次会议,我们省厅的樊厅长、柴局长,嘉兴建委的姚书记、汪主任,我们海宁市的沈主任、高主席都亲临了今天的会议,有这么多的领导关注我们的建筑业发展,我觉得很感动,更深受鼓舞。
应该说,今天的会议不仅是一次深化认识、统一思想、振奋精神、鼓舞干劲的重要会议,也标志着我们海宁建筑业发展迈上了一个持续、健康发展的新轨道,上了一个新的层次。刚才我们吴局长就“十一五”期间的工作和“十二五”规划的方向,我们今后的主要工作任务进行了动员和部署,讲得都很好,我也很赞同。下面我想就全市建筑业的发展和建筑业企业当前应当关注,主要应开展的工作,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认真分析形势,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刚才听了我们吴局长的介绍,整个海宁建筑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成绩有目共睹,我们在座的各位老总,我们的行业管理部门都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和辛劳的汗水。有关的数据这里我就不再重复了,表扬的话我也不再多讲了。我觉得我们建筑业工作总的形势,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形势好,困难多,任务重。
形势好。一是今后一个时期固定投资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势头,10月1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刚刚发布的《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1年秋季报告》中认为,2011年我国经济运行继续朝宏观调
1控的预期方向发展,预计2011年GDP的增长速度将达9.4%左右。二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全面展开,必将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三是东部地区要率先发展,西部要大开发、东北要振兴、中部要崛起;珠三角、长三角要加快发展,特别是以天津为核心的环勃海地区将迅速崛起,这些为我们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商机。从长远来看,今后的三五十年,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时期,无论怎样宏观调控,城市道路桥梁、基础设施建设等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建筑业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产业。
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对建筑业非常重视,在建筑业改革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候,市委、市政府都能适时出台政策,支持建筑业健康发展。2006年出台了《加快海宁市建筑业发展实施意见》、2008年出台了《关于促进海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2009年又新修订出台了《关于促进海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的实施细则》等扶持建筑业发展的政策和意见,使我们企业享受到了更多的政策优惠。同志们,无论从宏观形势,还是从政策环境来看,对我市建筑业来说,都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好时机。
困难多。我们建筑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随着我国加入WTO后的全面开放,建筑市场投资主体多元化进程加快,工程项目竞争日趋激烈,建筑业企业面临着比以往更多的风险。二是与一些大企业、大集团相比,我们一些企业在科技人才方面的差距还不小。三是我们有些企业跟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还存在传统式、粗放式管理形态。四是建筑市场诚信体系不很完善,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纠纷时有发生,等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任务重。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央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提出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的发展要求。从“又好又快”转向“积极稳健、审慎灵活”,树立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标杆,对建筑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建筑强市的目标,对我们建筑业工作委以重任,寄予厚望。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还有许多事情要做,还有许多市场要开拓,还有许多科技的高峰要攀登,还有许多企业实力要增强,我们一定要认清身上的担子有多重,责任有多大,进一步振作精神,开拓进取,绝不能辜负市委、市政府的信任。
同志们,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市建筑业具备了较强的实力,已经有了一定的产业规模、技术力量和行业品牌,高资质企业逐年增多,专业分布面越来越广,在我们嘉兴,乃至全省、全国都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只要我们统一思想,认清形势,树立信心,努力拼搏,就一定能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着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建设一流的现代化建筑业企业。“十一五”的成绩已经属于过去,“十二五”发展规划各项目标的实现,需要我们继续开拓和努力。从国际、国内的宏观环境看,未来的经济发展将对建筑的环境和品质要求也将更高,促使建筑业向低碳、节能、绿色、环保、科技等方面转型发展、提升发展、创新发展。为此,我们要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和要求,加快转变建筑业企业发展方式,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模式,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扩大海宁建筑业的知名度,进一步培育出我们海宁建筑整体品牌,向加快建设成为“建筑之乡”的目标稳步迈进。
一要加快结构调整。我们的建筑业企业要及时适应市场变化,在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和先机。要根据国家投资重点领域,调增资质承接能源、交通、电力、铁路等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项目,拓宽业务范围。有实力的企业要发挥自身优势,收购、兼并相关行业、专业的企业,通过重组、整合优质资产和优势资源,提升企业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施工能力,拓展业务。我们的行业主管部
门要发挥我市特色专业企业的优势,大力扶持经营特色明显、市场前景广阔的专业企业发展。大力发展劳务分包企业,形成与总承包企业相对稳定的劳务队伍。建设部新颁特级企业资质标准,对企业资信、人员、科技进步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要积极采取措施扶持本市的龙头企业向特级企业资质达标。
二要大力拓展市场。龙头、骨干企业要进一步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实现经营决策机制创新,以加强科学决策和管理。要及时掌握投资动态,跟踪重点工程项目,通过优势互补,战略合作等方式,加强与能源、交通、电力、铁路等行业企业尤其是央企的项目合作,开展联合投标,参与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建设。加强与浙商、台商和大项目业主的合作,带动企业拓展省内外市场。充分发挥 ”“人缘、地缘、亲缘”优势,加强多方面、多层次的合作与交流,开拓市场新领域。要创造条件,承接工程总承包项目,采用BT、BOT、BOOT、EPC等建设方式,延伸产业链,有效拓展高端建筑市场。要积极落实省厅与人行、银监会、建行出台的扶持建筑业企业融资的政策,增加授信额度,拓宽融资渠道,增强资金实力,为承接更多项目提供保障。
三要多创精品工程。我们企业要走出去,在全国各地多承接体量大、影响广的标志性工程,都要争取创当地的省级优质工程,都要做当地的精品工程、形象工程。勘察设计、工程监理企业也要树立精品意识,努力提升勘察设计监理水平。我们的业务主管部门要有计划,早落实,把任务分解落实到企业,落实到项目,落实到人,努力创出一批品牌,做出一批精品,提升海宁全市建筑业的对外影响力。
四三要树立诚信形象。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诚实守信、按合同办事,这是最基本的原则。我们现在大部分建筑企业在市外、省外有工程、有业务,都要讲合同、守信用,都要做诚信企业,树立起海宁建筑业整体的诚信品牌。无论在哪里,人们一提起海宁建筑企业,都翘大拇指,都说海宁企业是讲诚信的。我们应该
有这样的意识,这样的品牌。我们要舍得投入,舍得花钱,多渠道、多层次地宣传推介自己,打响自己的品牌。各企业要积极行动起来,上下同心,一起努力,抱团发展,不断推进海宁建筑业品牌建设。
三、创新品牌服务理念,全力提升建筑业行业监督管理水平。一是完善政策扶持激励机制。加强建筑龙头企业、骨干企业的培育和建设,深入调研出台扶持政策和配套措施,从政府层面进一步完善扶优扶强、优惠倾斜、奖励政策。在适度提升建筑产业集中度的基础上,促进各类各级建筑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
二是打造优质高效品牌服务。要树立品牌服务理念,着力打造政府主管部门的优质高效服务品牌。在及时为建筑业企业在资质升级、招标投标、市场信息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进一步加强调研,研究和破解行业和企业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继续推进和完善银企合作机制,积极发展融资担保机构,以缓解企业的融资困难。建立人才服务机制,帮助企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抓好与外地相关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为企业拓展市场牵线搭桥。完善保证金制度,尽力为企业减轻负担。加强宣传推介服务平台建设,畅通新闻媒体渠道,极力营造有利于建筑业发展的舆论宣传氛围,促进海宁建筑业快速健康发展。
三是优化建筑发展法制环境。着力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出发,积极引导建筑企业建立健全预防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注重从源头上解决民工工资足额发放的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化解矛盾纠纷,防止各类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积极营造一个公平正义的法制环境,切实为我市建筑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
四是加强行业协会和队伍建设。在人员、经费、管理等方面大力支持建筑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协会在指导行业发展、开拓省外市场的咨询服务作用;通过建设全行业的中高级专业人才库,搭建与周边先进县(市)、地区交流互动、考察调研的学习
平台,培养、造就一支的科技带头、创新实干的专家型队伍和一批管理效益显著、资质等级更高、经营业绩出色的龙头企业。
同志们,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展望新的“十二五”期间,建筑业发展将处于一个重要的发展转型期。面对目前存在的困难和挑战,我们要变挑战为机遇,化压力为动力,创新机制,敢闯新路,提升素质,做大做强,努力实现新发展、新跨越,为加快我市的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四篇:在全市建筑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全市建筑业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既是一次总结交流大会,也是一次加快发展的动员大会。刚才,潘市长代表市委、市政府作了工作报告,回顾总结了上半年全市建筑业发展情况,研究部署了下半年加快建筑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市建管局仇局长、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徐局长分别作了专题发言。希望各镇、各部门、各企业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当前,我市建筑业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去年,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市建筑业突破百亿元大关;今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全市建筑业要“大干三五年,实现双百亿”的奋斗目标。全市建筑业在实现超百亿这个平台上,如何保持既快又好的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在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市委十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际,建筑业也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关键要在提高“四个能力”上下功夫、求突破。
二是要进一步提高结构调整能力。加快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加快我市建筑业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市建筑业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建筑队伍和施工能力主要在房屋建筑类等方面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调整结构、提升运行质态上下功夫,努力在以下三个方面求突破:一要在规模工程上求突破。规模工程是标志工程、形象工程。做好一个规模工程,就能拓展一方市场、树起一方信誉。我们要充分发挥建筑业的整体优势,加强资源整合和要素集约,形成企业集群,增强竞争合力。建设、江建集团、江苏华江、扬州五建等优势企业要共举“旗”,打好“牌”,共同争取总承包工程、标志性工程和大体量工程,实现规模化经营,组团式作战。下半年要力争新接10万平方米以上工程5个,其中20万平方米以上工程3个。二要在产业延伸上求突破。加快产业延伸是我市讨论了多年的一个话题,但至今尚未有大的突破。据统计,目前全市建筑业多元化经营产值仅占施工总产值的15%左右。各建筑施工企业特别是规模企业要在巩固土建的基础上,发挥企业资质高、实力强、信誉好的优势,主动适应国家投资重点向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和新兴产业转移的趋势,大力拓展水利电力、设备安装、装饰装璜、道路设施、园林绿化、市政路桥、生态环保等产业领域,打造新型产业链。同时,要利用建筑业与房地产业之间的联系,积极介入,参与竞争,开辟新的经营空间。今年全市多元化经营产值占施工总产值的比重要力争提高到20%以上。结构调整是一个大的课题,要突出主业,拓展相关产业,凡是产业关联大、有效益的都可以去做。三要在资本运作上求突破。面对当前部分建设单位的垫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的实际,各建筑施工企业特别是规模企业要认真研究对策,主动调整经营思路,提高资本运作能力。要强化企业财务控制,抓好债权清理,提高资金周转效率。要以深化改革为契机,内外联合,增资扩股,增加企业资本总量。要加强企业内部制度建设,规范内部管理行为,特别是在强调做大做强的形势下,我们如何既要打好“牌”,用好一级资质,又要明确各挂靠单位的责权利的关系,加强监控,避免投资风险。各金融机构要一如既往地提供支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实现银企“双赢”的有效途径。
四是要进一步提高改革创新能力。建筑业是致富百姓的有效途径,是乡镇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推动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位置。各镇、各部门单位务必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狠抓关键,务求突破。一是发展要有新思路。针对当前建筑业发展的新形势,各级领导干部以及建筑企业负责同志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拓宽眼界,真正做到抓重点、抓关键、抓难点,推动建筑业改革发展。要善于把握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业的发展规律,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加强对企业改革、市场开拓、管理规章等方面的领导与指导,不断提高驾驭和领导建筑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建筑企业负责人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凝心聚力谋发展,多为职工办实事。要围绕打造建筑强市、挤进全省前3强的目标,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科学预测发展变化,进一步细化、靠实建筑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各项专业规划。各企业要结合自身特点,科学定位发展方向,抓紧落实发展措施。二是改革要有新突破。机制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活力所在。各镇、各部门单位要以市场化为取向,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积极推进建筑业各项改革。要学习借鉴周边县(市)的成功经验,加强调查研究,制定实施方案,理顺体制关系。要引导已改制企业完善决策、经营、用人、分配、监督等机制,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特别是建设、江建集团如何建立产权明晰、机制合理的现代企业制度,是我们面临的刻不容缓的一项任务,希望各有关方面深入调研,稳步推进。三是服务要有新举措。推进建筑业加快发展,离不开各级、各部门单位的重视、关心和支持。各级党政部门和相关单位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建筑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做到多研究、多参与、多支持、多服务。各镇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抓住乡镇区划调整的契机,进一步整合建筑业的资源,制定建筑业的发展规划。市直各相关部门单位要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从维护全市建筑业的整体利益出发,努力在市场开拓、资金投入、职工培训、人才分配、社会保障、权益维护、安全生产、税费优惠等方面给予指导和服务。市建管局要切实履行职能,负起责任,积极整合建筑业资源,引导企业共打“牌”,形成大合唱,奋力闯市场。要指导和帮助企业做好理论学习、业务培训、结构调整、资质晋升、人才引进、技术应用、设备更新、管理创新、安全生产等工作,努力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各建筑企业间要加强沟通和联系,密切前后方关系,积极寻求多种社会资源支持和促进建筑业的发展。
同志们,新的目标鼓舞人心,新的任务催人奋进。让我们抓住新一轮发展机遇,立足新起点,争创新优势,扎实推进建筑业发展新跨越,为实现“大干三五年,奋力争进位”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第五篇:在全市建筑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全市建筑业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既是一次总结交流大会,也是一次加快发展的动员大会。刚才,潘市长代表市委、市政府作了工作报告,回顾总结了上半年全市建筑业发展情况,研究部署了下半年加快建筑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市建管局仇局长、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徐局长分别作了专题发言。希望各镇、各部门、各企业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当前,我市建筑业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去年,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市建筑业突破百亿元大关;今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全市建筑业要“大干三五年,实现双百亿”的奋斗目标。全市建筑业在实现超百亿这个平台上,如何保持既快又好的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在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市委十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际,建筑业也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关键要在提高“四个能力”上下功夫、求突破。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市场攻坚能力。随着建筑领域的全面放开放活,公正、公开、公平的市场机制正在形成,建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近几年,我市建筑业市场份额在不断扩大、市场信誉在不断攀升,但我们也要看到,我们在发展,其他地区也在奋力赶超,周边的部分县(市)发展得更快。今年上半年,通州的施工产值已达63亿元,超出我市10亿元,海门的施工产值也已超过我市。如果我们盲目乐观,安于现状,就会掉队落伍,很有可能与先进地区差距越拉越大。各地要结合我市建筑业发展实际,分析市场信息,加强市场研究,及时调整战略,研究制定出新的市场开拓战略,努力寻找新的亮点和增长点。市场开拓的着力点主要是三个方面:一要全力提升规模市场。随着市场壁垒的消除、门槛的降低,我市建筑业的主要市场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将会受到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认真总结发展经验,积极寻找应对之策,学他人之长、创自己之新,不断巩固和扩大现有的传统市场份额。北京市场要借助奥运建设高潮期,乘势向周边地区延伸。上海、南京、深圳等市场要进一步扩大战果,提高抗御市场风险能力。今年北京、上海、西安、深圳等市场要力争超10亿元。建筑业与其他企业不同,生产基地、服务对象、市场都在外面,所以我们要把建筑业市场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攻占大的市场上来,放在成规模、成气候的市场上来。这几年,西安市场就是最好的证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规模越来越大,质态越来越好,另外,规模比较大的二级城市空间也非常大。我们的施工企业要有精神、勇气、信心去攻占大的市场。二要全力抢占新兴市场。顺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战略的深入实施,抢抓机遇,大力开发新兴市场。当前,各建筑企业特别是重点企业要抽调精兵强将,到西部、东北等热点市场去抢占滩头阵地,由点到面扩张规模,逐步把专业队伍、劳务队伍带过去。西部市场要以西安为基地,进一步向周边拓展延伸,有重点地培大育强西宁、银川、重庆等市场。今年西部市场规模要力争突破15亿元。东北市场要以长春、大连、沈阳、哈尔滨等中心城市为依托,选准市场切入点,先涉足、后立足,努力形成新的发展亮点。三要全力开拓一般市场。在主攻重点市场、品牌市场、规模市场的同时,要进一步放大人才、技术、装备、品牌等优势,向一般市场挺进,努力把目前的一般市场培育成未来的新兴市场。当前,尤其要抓住各地城市化加快推进的有利时机,认真开展市场调研,及早组团进入。今年,全市力争形成亿元以上市场12个。
二是要进一步提高结构调整能力。加快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加快我市建筑业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市建筑业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建筑队伍和施工能力主要在房屋建筑类等方面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调整结构、提升运行质态上下功夫,努力在以下三个方面求突破:一要在规模工程上求突破。规模工程是标志工程、形象工程。做好一个规模工程,就能拓展一方市场、树起一方信誉。我们要充分发挥建筑业的整体优势,加强资源整合和要素集约,形成企业集群,增强竞争合力。建设、江建集团、江苏华江、扬州五建等优势企业要共举“旗”,打好“牌”,共同争取总承包工程、标志性工程和大体量工程,实现规模化经营,组团式作战。下半年要力争新接10万平方米以上工程5个,其中20万平方米以上工程3个。二要在产业延伸上求突破。加快产业延伸是我市讨论了多年的一个话题,但至今尚未有大的突破。据统计,目前全市建筑业多元化经营产值仅占施工总产值的15%左右。各建筑施工企业特别是规模企业要在巩固土建的基础上,发挥企业资质高、实力强、信誉好的优势,主动适应国家投资重点向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和新兴产业转移的趋势,大力拓展水利电力、设备安装、装饰装璜、道路设施、园林绿化、市政路桥、生态环保等产业领域,打造新型产业链。同时,要利用建筑业与房地产业之间的联系,积极介入,参与竞争,开辟新的经营空间。今年全市多元化经营产值占施工总产值的比重要力争提高到20%以上。结构调整是一个大的课题,要突出主业,拓展相关产业,凡是产业关联大、有效益的都可以去做。三要在资本运作上求突破。面对当前部分建设单位的垫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的实际,各建筑施工企业特别是规模企业要认真研究对策,主动调整经营思路,提高资本运作能力。要强化企业财务控制,抓好债权清理,提高资金周转效率。要以深化改革为契机,内外联合,增资扩股,增加企业资本总量。要加强企业内部制度建设,规范内部管理行为,特别是在强调做大做强的形势下,我们如何既要打好“牌”,用好一级资质,又要明确各挂靠单位的责权利的关系,加强监控,避免投资风险。各金融机构要一如既往地提供支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实现银企“双赢”的有效途径。
三是要进一步提高争创品牌能力。品牌是企业走向市场、拓展市场的重要支撑和根本保证,也是企业最宝贵的战略资源。近年来,我市建筑大军在全国各地建设了一大批优质工程、精品工程,先后七次参与获得建筑业最高奖——鲁班奖,数千次获得省、市级工程质量奖。应该说,在各大重点市场我市建筑业是有信誉、有位置的。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