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来宾市民族文化情况汇报
来宾市文化建设情况汇报
来宾市是壮族始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壮族先人在此繁衍生息。红水河、柳江河穿境而过,流经忻城、合山、兴宾、象州、武宣等县市区,河水哺育了沿岸子民,同时也沉积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资源。全市汇集了壮族文化、瑶族文化、盘古文化、庄园文化、奇石文化等,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更是丰富多彩,其中很多属于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好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既是发展区域文化、建设特色文化名城的客观要求,也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举措。建市几年来,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新建市的文化建设,特别是近三年来加大了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在繁荣农村文化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全国产生了示范效应,得到了自治区党委和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
一、历届党委政府全力推动,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来宾虽然建市时间不长,但市委、市政府重视文化工作,尤其是本届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对文化工作高度重视,市委张秀隆书记多次亲自率队到国家文化部工作,亲自策划和推动“三求”文化惠农工程,杨和荣市长亲自策划盘古文化、麒麟山文化的挖掘。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刚一闭幕,市委就要求文化部门拿出市委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推动来宾文化大
发展大繁荣的意见,并已经行文下发。我市成为全区最早提出、也是唯一提出贯彻六中全会具体实施意见的地级市。在党委、政府的全力推动下,在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文化建设也同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三求”文化惠农工程成绩斐然,我市成为全区和全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标兵
2009年下半年起,市委、市政府正式实施“三求”文化惠农工程,经过两三年的努力,“三求”工程使农村文化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农民获得了真真切切的实惠。据统计,全市全面推进行政村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综合楼建设,已完工557个,已投入使用405个;已建有灯光球场856个;已建有村级文艺舞台754个;共组建了1155支篮球队、851支文艺队;共开展各类体育比赛1.2万场次,其中篮球比赛1万多场次。开展文艺演出3600多次。放映电影3505场次,观众达100多万人次。我市的“三求”工程得到文化部的重视和关注。今年以来,文化部共有三批19人次(其中司级以上领导10名,处级领导9名)到我市调研“三求”文化惠农工程建设,副部长杨志今、常务副部长欧阳坚先后到我市调研,对“三求”文化惠农工程都给予了高度评价。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我市的做法也给予了肯定,自治区人民政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全区推广来宾的经验。2011年3月上旬,自治区人民政府把我市作为广西唯一的一
个市向国家文化部、财政部申报创建国家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列为全国28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之一。目前,创建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今年4月顺利通过了国家中期督查,年底将迎接国家验收。
(二)大力实施文化品牌战略,来宾文化魅力初步彰显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地方文化资源的挖掘,致力打造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重点打造土司文化品牌、瑶族文化品牌、麒麟山壮族始祖品牌、盘古文化品牌、红水河文化品牌等,民族文化的影响力逐步提升。1.土司文化挖掘取得丰硕成果
1996年忻城莫氏土司衙署正式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我市目前唯一的“国保”文物单位。忻城土司文化陈列馆已建成开馆。已经整理出版了《忻城土司文化探究》、《壮乡故宫》、《忻城莫氏土司官族诗文选注》、《土司制度研究论文集》、《走进莫老爷故乡》、《忻城莫氏土司500年》、《广西忻城土司文化故事集》等专著。2011年8月底在桂林成功举办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土司文化与社会边疆研讨会,壮族土司文化影响进一步扩大。现正进一步加大土司文化保护力度,壮族土司建筑艺术已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1年自治区发改委已立项,同意投资1200万元对忻城土司衙署进行抢救性修缮和改造,目前已通过项目规划设计评审。
2.瑶族文化品牌成功打响
去年5月下旬在金秀县举办首届瑶族文化高峰论坛暨广西来宾金秀圣堂旅游节,参加的中外瑶族专家学者达115人,收集瑶族方面的研究学术论文95篇。现正对金秀瑶族博物馆进行改扩建,六巷坳瑶博物馆已开馆。围绕金秀“三圣”(圣山、圣水、圣都)所作的城乡风貌改造和旅游开发取得初步成效,金秀作为“世界瑶都”的地位初步形成。3.壮族始祖麒麟山人文化品牌打造开局良好。已经完成麒麟山壮族文化园的整体规划。目前,壮族始祖麒麟山人文化相关文史材料正在收集整理,麒麟山人遗址等相关设施正在修整。每年清明前后都在麒麟山脚举行公祭壮族始祖仪式。
4.盘古文化发掘和研究进展顺利。
几年来,组织专家对来宾境内盘古神话现象进行了发掘研究,得出了“中华盘古创世神话的根在来宾”的结论。完成了《盘古》专题片的制作。投资近200万元兴建兴宾区甘东盘古庙已竣工使用。
5.以举办节庆形式打造红水河文化品牌
自2010年开始,至今已成功举办两届天下来宾•红水河民族文化艺术节。第一届出席开幕式的有自治区领导、各地的领导、嘉宾共600名,开幕式现场观众13000人,邀请红水河全流域的37个市、县来参加。活动内容丰富,有开幕式
晚会、旅游文化舟系列活动、狂欢巡游、闭幕式晚会、多彩美食展、绣排球大赛、经贸洽谈会、奇石书画展、农机展销等十项内容。2011年第二届天下来宾•红水河文化艺术节规格更高,与国家水利部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自治区文化厅联合主办首届中国山水城市发展论坛。这是建市以来,第一次由国家部委、自治区文化厅和我市共同主办的大型活动。各界嘉宾共657人光临指导。其中省部级领导8人,院士1人。本届艺术节文化氛围更浓,期间举办了“灵蕴千年”红水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演,共演出节目18个,其中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9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4个,对民族文化的传承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我市成为红水河流域唯一抢占“红水河文化”商标名称的城市。这对于提升我市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此外,奇石文化品牌、武宣庄园文化品牌、兴宾布伢文化品牌、象州温泉文化品牌也初步打响。
(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认真整理,为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坚实基础
建市以来,市委市政府以及文化主管部门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2004年,出台了《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和《来宾市人民政
府关于切实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等4个文件,分别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目标、方针、原则、工作机制、保障措施等方面做出了明确具体规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奠定了战略框架。在政策法规的推动下,各级党委、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明显增强,纷纷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金秀瑶族自治县工作力度较大,启动“十个特色村落、百栋特色民居”的民族建筑大保护工程,并将保护与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旅游产业、城镇建设规划,建设了瑶族博物馆、坳瑶生态博物馆等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和民族文化展示场地。
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投入不断增加。自2005年起,全市文保工作专项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2008年至今市本级财政每年预算安排1-2万元作为文物专项经费。金秀瑶族自治县投入大量资金,用于长鼓舞、原生态瑶歌、瑶族服饰、瑶族饮食等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仅2010年就拿出100万元用于征集文物和非遗调查。
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深入推进。2005年6月,文化部部署了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我市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将普查摸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共出动普查工作人员180多人次,调查项目涵盖10大门类250多项,走访传承人100多人次,收集实物138件,拍摄项目录像300多小时、照片3800多张,记录文字资料30多万字,培训普查工作人员210多人次,圆满完成普查任务。2010年又参与了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在实地调查工作中,我市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完成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第三阶段工作,共收集非物资文化遗产资源信息、线索24000多条。通过普查,各地采集、记录和整理了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征集了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珍贵实物,在所有收集的各类珍贵实物中,壮、瑶等少数民族地区的珍贵实物约占60%。目前,全市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6项,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3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7项。这些抢救性工作,较好地保护了我市的民族文化资源。
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初步建立。目前全市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2人。对已故艺人散失的资料部分进行了搜集整理保存;对部分年事已高的老艺人和项目传承人进行了抢救性录制音像资料。五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平台日益拓展。重大活动方面,先后举办了第一届、二届红水河文化艺术节,在活动总体内容中安排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2010年我市组团赴港交流演出,2012年春节组团赴韩国进行文化交流,其中把我市壮、瑶族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目带到香港、韩国表演,引起轰
动,扩大了来宾的影响力。全市建有民族民俗馆所5个,为非物质文化提供了展示平台。
(四)对民族文化进行了一定的开发和利用
市本级和各县(市、区)注重挖掘本地文化资源,利用本地特色文化元素,与旅游开发、城乡风貌改造等经济建设结合起来,使民族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如市本级,市政府提出建设“特色文化名城”的战略,在引水入城的景观设计和城区标志性建筑立面设计中,强调引入民族文化元素,使城市面貌更具民族特色。金秀、忻城等县在城乡风貌改造中注重民族文化元素的利用,取得了成功。金龟岛民族风情园和凤凰文化产业园的规划设计中都能较好地体现壮、瑶等民族文化元素。金秀县开发的盘王谷度假区,在设计和装修上都能较好地体现瑶族风情,将成为旅游的热点。武宣东乡的下莲塘刘氏庄园已经列为全区特色文化名村,目前已完成改造设计规划,即将得到旅游开发和利用。忻城的莫土司衙署修缮工作正在推进,必将有力推动壮乡旅游。合山正在推动矿山博物馆建设,有力带动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旅游业。
二、积极培植文化产业,文化实力持续增强
由于历史等多方面原因,我市文化产业基础薄弱,2010年全区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198.7亿元,约占全区GDP的2.6%。而我市仅为0.7%。目前全市文化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市本级正在积极推进金龟岛民族风情文化博览园和凤凰文
化产业园两个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目前,金龟岛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凤凰文化产业园项目已签订合同,正在进行前期工作。这两个项目占地各在5000亩以上,总投资各在40亿以上,建成后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极大幅度地提升文化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从而改变我市文化产业簿弱局面。同时,我市编制完成了“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培育发展了2家较大的娱乐场所,3家上规模上档次的网吧;广西海洋世纪音像有限公司初具规模;富兴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厂房建设已经完成,正在进行试生产。据2011年末统计,全市目前有印刷企业31家,资产总额3340万元,年销售收入2083万元。
三、我市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来宾是一个新建的欠发达市,民族文化工作起步晚、时间短,加之投入,力度不够,还存在较多问题。
(一)思想观念不适应。一些干部群众对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和对民族文化保护的紧迫性认识不足,认为文化是“软”的东西,文化建设是“软”任务,文化工作是文化部门一家之事,缺乏文化工作的自觉性。
(二)机构队伍不健全。文化部门编制紧缺,人少事多,加之缺乏全面系统的业务培训和正常的进出机制,专业人员极其匮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要求。
(三)经费投入不足。文化建设需要大量资金作支撑。但由于各级财政紧张,文化经费较少,无力开展深入挖掘工作。
(四)宣传工作较弱。全市没有形成对民族文化的大力宣传氛围,路牌宣传、影视宣传、媒体宣传都跟不上,民族文化有“养在深闺无人知”的尴尬。
对以上问题,一定要对症下药,认真研究解决。一是加强思想学习和教育,把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十七届六中全会的精神上来,切实提高对文化建设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增强文化工作的自觉性;二是加强文化队伍建设,配足编制,配强人员,建设一支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三是切实增加文化工作的投入,为文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四是加强宣传,形成全党重文化、全民抓文化的强大合力。
第二篇:车民小学民族文化最新汇报9
探寻民族文化传承新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榕江县车民小学民族文化进校汇报材料)
民族文化进校园不仅是促进其传承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更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和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好路子。多年来,我校充分挖掘、开发和保护优秀民族文化,在全校内广泛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并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我校此项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是一所大型的村级完小,位于榕江县城北端的车江大坝千户侗寨,距县城仅一桥之隔,全校老师33人,学生1000余人,侗族学生占总数的97.6%。学校自1912年建校以来,已经走过90多年的历程,曾是贵州国立师范的村寨教学实验区,历史悠久,为榕江县乃至黔东南地区输送了大批的人才。2009年,通过了省对我校的“两基”复查和“普实”验收,学校义务教育阶段普及程度、师资水平、办学条件等达到验收标准,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逐步提高,教师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在新的机遇面前,学校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二、我校民族文化进校园基本情况
我校民族文化进课堂1984年开展以来,至今已有26年。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不懈的努力,我校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民族文化在我校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传承。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了民族文化进课堂领导小组,工作由校长直接负责组织管理,加强领导、监控。小组成员的团体协作、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保证民族文化进校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制定工作方案
每学年,学校按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整套的学习计划,并且在课务安排方面也作了相应的调整,低年级保证每班都能进行双语和侗歌教学,高年级至少每周安排一节双语课和民族文化课,保证双语课和民族文化课在我校正常进行。另外,我校课务安排周二、三、五下午第四节课是作为“金蝉” 歌队的学习排练课,更好地加深孩子们学习文化知识的力度。
(三)落实教材
目前我校民族文化进校主要是以《长大要当好歌手》作为具体教材进行教学,所选用的教材均采用双语,既有侗文书写的歌词,又译配有汉语歌词,可以用两种语言演唱,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边教侗文一边教汉字,同时还教侗汉结合的歌曲,这样既弘扬了侗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同时又提高侗族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广大老师在长期的学习及工作中也逐步学会了侗族歌曲。在上级有关部门领导的大力帮助下,我校也在不断寻求其它教材进行补充,除《长大要当好歌手》是我们固定的教材外,我们还在不断挖掘新的侗族乡土教材,如《侗歌一百首》、《榕江乡土教材》、《牛腿琴、琵琶弹唱教材》、《侗族刺绣》、《侗族少儿舞蹈》等等。另外,为完整地把车江侗族古歌整理出来,经过2年多的搜集、整理,现在一本由省教育厅出资、车寨几位老人搜集、学校负责编辑整理的《车江侗歌》书,已于08年9月出版,作为学校民族文化进校教学补充教材。此书出版后,不仅发放给侗族村寨的村民,作为他们日常练歌的文本,而且也发放给我县各侗族学校,作为这些学校用
来教学生民族文化的补充教材。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以民族语言为教学语言,学生可以在母语的帮助下,逐步学习汉语言与其他科学文化知识,并顺利过渡到汉语言的学习环境,以民族语为母语、对汉语接触较少的学生,减少了因直接进入汉语言环境导致的语言障碍而带来的学习困难,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完善师资
一是大力推荐中小学教师赴省州参加民族地区学校双语教学的专业培训,如我校的杨丽、杨晓丹、潘美琼、杨昌文、杨娟等,他们大都是参加过省、州、县侗语、侗歌、民族舞蹈、民族民间文化师资培训过来的骨干教师;二是聘请资深的双语教师和民间歌师来学校教歌。这些年,我校专门聘请了双语教师杨艳红和民间歌师杨勇全到学校进行授课,张勇、杨光茂等老歌师一直担任我校的民族文化进校的指导顾问。通过这一举措,使之能更好地传授民族文化知识和技能,有效地拓宽学生学习民间民族文化的路子,加强了我县双语教学和弘扬民族文化进校的宗旨,全面系统地传授文化知识和传承民族文化。
(五)教学硬件不断增设
在省民委、省教育厅等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我们为了更好地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利用省民委、省教育厅等单位下拨的资金建造了一幢一层楼的专用排练厅,并配备了简易琴房和服装室,不断为学生购置了服装、银饰、琵琶、牛腿琴、钢琴、电子琴、芦笙、木鼓等,并购置了一整套学校经常性大型活动所用的音响设备和编写教材等,初步解决了学校开展工作急需。
三、取得的成果
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课程、课时、教师、教材四到位的原则,通过实施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我校多年来获得同级同类学校教育
教学质量一等奖,多次受到县人民政府及教育局表彰。学校入学率与巩固率得到有效加强,既有利于民族教育的普及,又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成效十分显著。在老师的精心培养下,民族文化进校工作稳步推进,20多年来,学校培养了一大批热爱民族文化艺术的接班人,参加过大大小小的各项演出活动,如我校金蝉歌队的队员曾参加过全国民族杯小歌手邀请赛、中国少儿歌舞录像会演、贵州省少儿艺术节等,均获得很好的名次,小歌手陈琼仙等参加中国少儿艺术团赴法国交流演出,为学校争得荣誉,为民族争了光彩。2008年11月25日,我校金蝉学生代表县教育部门参加全州民族民间文化进校教育系统大合唱比赛,荣获三等奖。2010年9月25日-10月5日,学校金蝉歌队队员代表黔东南州赴上海世博会进行侗族文化展演。2010年10月29日-10月31日,我校金蝉歌队队员代表榕江县队参加全州中小学生文艺汇演,获得全州小学声乐组一等奖。2007年12月,学校被省教育厅、省民委确定为首批民族文化进校的项目学校,2008年12月,又被省教育厅、省民委、省人事厅评为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活动先进集体。
总之,我校民族文化进校工作的实施与坚持,不仅在提高学生学习文化课的兴趣及质量上发挥了较大的作用,更为传承与发扬民族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全校广大教师将不负众望,扎实进取,开拓创新,为促进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而继续努力。
榕江县车民小学 2010年12月23日
第三篇:来宾市兴宾区教育局范文
来宾市兴宾区教育局 关于转发《来宾市兴宾区机关事业单位
人事调控工作暂行规定》的通知 广西壮族 自治区
各中小学、幼儿园:
现将《来宾市兴宾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来宾市兴宾区机关事业单位人事调控工作暂行规定的通知》(兴政办发[2010]29号)文件转发给你们,请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
有空编且紧缺学科专业教师,2010年秋季学期需要增加教师的学校,请与人事股联系,按《来宾市兴宾区机关事业单位人事调控工作暂行规定》的要求,做好用人用编计划,于本月十八日前报给我局审核,以便统一上送区人社局、区编委办审定。
以上通知请贯彻执行。
来宾市兴宾区教育局
二0一0年七月七日
来宾市兴宾区人民政府
办 公 室 文 件
兴政办发〔2010〕29号
来宾市兴宾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来宾市兴宾区机关事业单位人事调控工作
暂行规定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直属各单位:
《来宾市兴宾区机关事业单位人事调控工作暂行规定》已经区二届人民政府第4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〇年四月一日
来宾市兴宾区机关事业单位人事调控工作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机关和事业单位人事调控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广西壮族自治区干部调配工作规定》(桂人计〔1993〕01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实施细则》(桂人发〔2006〕22号)和《来宾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实施细则》(来政人发〔2006〕25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我区按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和事业单位中除区委管理的干部以外的工作人员调控。
第三条 机关和事业单位调进人员,必须严格控制在编制(岗位)空缺内,按空缺岗位类别、等级和任职资格条件进人,满编或者超编的单位除指令性安排和政策性安置以外一律不得进人。
第四条 机关和事业单位调进人员,应根据工作需要,要有利于调整人才结构和优化配置,有利于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第五条 调控工作应坚持以工作需要为主,适当
照顾夫妻关系(夫妻双方同在区内单位工作除外,下同)和家庭特殊困难需要。
第六条 人事调控工作严格执行有关干部回避制度。
第七条 人事调控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公务员流向同类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事业单位;
(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流向同类单位、事业单位;
(三)事业单位在编在职人员流向其他事业单位;
(四)按干部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和权限确定的事业单位领导干部;
(五)经公开考试的录(聘)用人员;
(六)符合我区引进各类高层次或急需紧缺人才规定条件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及确需随调安置的配偶;
(七)符合国家、自治区有关指令性、政策性安置的人员。
第八条 机关事业单位有空编的应优先考虑引进高层次人才、公开招考大专以上毕业生、安置军转干部及夫妻两地分居三年以上的人员。
第九条 区外调进人员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调进人员年龄一般控制在35周岁以下,岗位急需紧缺人才、业务骨干年龄不超过45周岁;
(二)调进人员一般应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调进专业技术岗位的应同时具备中级以上职称。
第十条 引进紧缺人才、业务骨干及引进高层次人才的随调人员的年龄、文化程度、专业技术职称可适当放宽,但放宽条件按调入人员比例控制在总人数的10%之内。
第十一条 工勤人员原则上不从区外调入。
第十二条 人事调控一般采取公开考试和直接考核的方式进行。公开考试分为面向社会公开考试和面向在职在编人员考试两种。面向社会公开考试由用人单位主管部门和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人社局)共同组织实施;面向在职在编人员考试由用人单位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直接考核由用人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负责。
第十三条 下列人事调控采取面向社会公开考试的方式进行。
(一)事业单位九级以下职员岗位、十一级以下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统称为初级岗位)需要进人的;
(二)需要向社会公考的主任科员以下的非领导
职务公务员(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下同)。
第十四条 下列人事调控采取面向在职在编人员考试的方式进行。
(一)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人员流向差额或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十级以上专业技术岗位(以下简称为中级岗位)的;
(二)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流向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中级岗位的;
(三)区外和乡(镇)事业单位人员流向城区事业单位(不含教育系统)中级岗位的;
(四)区外和乡(镇)中小学教师流向城区中小学校和城厢、良江、凤凰、桥巩、迁江、石陵等中小学校中级岗位的;
(五)因机构改革需要分流安置的人员。
第十五条 下列人事调控采取直接考核的方式进行。
(一)符合我区引进各类高层次或急需紧缺人才规定条件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及确需随调安置的配偶;
(二)符合国家、自治区有关指令性、政策性安置的人员;
(三)从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或参照公务员法管
理的单位流向事业单位的;
(四)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公务员因工作需要进行轮岗交流的;
(五)乡(镇)之间流向同级同类机关或事业单位(不含需要公开考试的乡镇中小学校)中级岗位的;
(六)确需特殊照顾的夫妻关系和困难家庭的;
(七)按干部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和权限确定的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调配。
第十六条 调动人员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一般不得调动:
(一)见习(试用)及服务期未满的;
(二)未具备岗位所需任职资格条件的;
(三)正在接受有关部门审查处理期间。
第十七条 人事调控应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用人单位于每年10月15日前申报下一的用人用编计划,经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报区人社局、区编委办审定;
(二)属公开考试的按有关规定和《简章》要求办理;
(三)属调动的由用人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拟定调动对象;
(四)用人单位对拟调对象按照德、能、勤、绩、廉进行综合考察,查阅个人档案,核实个人身份和任职资格条件,形成综合考察材料,报主管部门审核汇总;
(五)用人单位填写《编制使用审批表》, 经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报区机构编制部门审签;
(六)用人单位主管部门将调控对象综合考察材料、体检表、计划生育情况证明、相关证件及其复印件、商调人员流动登记表等材料报区人社局;
(七)区人社局调取拟调控对象个人档案,经审查符合调控条件的,在《编制使用审批表》签署意见;
(八)区机构编制部门按管理权限将《编制使用审批表》送交区编委会讨论,编委主任签字后由区人社局办理调配手续。
第十八条 调出区外单位的人员,由区人社局负责办理调出手续。
第十九条 人事调控手续完成后用人单位应及时到区机构编制部门办理编制增减手续。
第二十条 人事调控实行政策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结果公开。各部门各单位特别是人事调控部门要严格遵守组织人事纪律、机构编制纪律和调控规定,坚持原则,公道正派,依法办事,为政清廉,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第二十一条 调配、安置、交流的人员应服从组织安排,按规定时间办理行政关系和工资转移等手续,不服从调配的或不按期报到的或虽已报到但不去上班的,要严肃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要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二条 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规定和上级机关下达的调配指令和任务。对指令性调配人员,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不接收。
第二十三条 人事调控工作中,涉及职务、工资、福利待遇等问题时,分别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办理。
第二十四条 本暂行规定从下发之日起实行,之前我区有关规定与本暂行规定相抵触的,按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由区人社局商区编委办解释。
主题词:人事
调控
规定
通知
抄送:区委各部门,各人民团体。
区人大办,区政协办,区法院,区检察院。
来宾市兴宾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0年4月1日印发
(网络传输)
第四篇:车民小学2016民族文化进校汇报材料
榕江县车民小学2016民族文化进校
汇报材料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下,在各界的共同爱护和支持下,我校民族文化传承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受到学校师生的欢迎、家长的支持和社会的认可,民族文化传承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民族文化在我校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传承。
一、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了民族文化进课堂领导小组,工作由校长亲手抓亲自组织管理。
(二)制定工作方案
学校按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整套的学习计划,保证每班都能进行双语和侗歌教学,全校每班至少每周安排一节双语课和民族文化课,保证双语课和民族文化课在我校正常进行。并安排周一、三、五下午第四节课是作为“金蝉”歌队的学习排练课,有效地加深孩子们学习力度。
(三)落实教材
学校在开展民族文化进校的工作中,不断挖掘新的乡土教材,如《长大要当好歌手》、《侗歌一百首》、《榕江乡土教材》、《牛腿琴、琵琶弹唱教材》、《侗族刺绣》、《侗族少儿舞蹈》、《侗族经典歌曲》、《车江琵琶古歌》等等,作为补充教材。
(四)完善师资
为了更好地完善师资力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学校不断推荐教师赴省州参加民族地区学校双语教学的专业培训,二是聘请资深的民间双语教师和民间歌师来学校教歌。三是利用上级下拨的一些资金补助民族文化教师课时,这样更好的促进工作的开展。更好地传授民族文化知识和技能,拓宽学生学习民间民族文化的路子,全面系传承民族文化。
(五)教学硬件不断增设
不断为学生购置了服装、银饰、琵琶、牛腿琴、钢琴、电子琴、芦笙、木鼓等设备,解决了学校开展工作急需。
(六)加大力度,协调有关部门一起,把工作做好
在实施这方面工作的同时,积极争取各级单位和民间组织的大力支持,为侗族大歌传承提供了有效的保证。正因为这些单位和各界人士的支持,为车民小学现在取得的成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七)积极配合学校搞好金蝉艺术团成立“五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纪念活动。通过举办这些活动,取得很好的社会效果。
二、取得的成果
自1984年开展民族文化进校以来,30多年来,学校培养了一大批热爱民族文化艺术的接班人,参加过大大小小的各项演出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学校争得荣誉,为民族争了光彩。近年来,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5年6月,被县文化局评为全县民族文化进校先进学校。2007年12月,学校被省教育厅、省民委确定为首批民族文化进校的项目学校;2008年11月13日我校被列为州级项目学校。2008年11月25日,我校金蝉歌队学生代表县教育部门参加全州民族民间文化进校教育系统大合唱比赛,荣获三等奖。2008年12月,又被省教育厅、省民委、省人事厅评为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活动先进集体。2010年9月25日-10月5日,金蝉歌队队员代表黔东南州赴上海世博会进行侗族文化展演。2010年10月29日-10月31日,金蝉歌队队员代表榕江县队参加全州中小学生文艺汇演,获得全州小学声乐组一等奖。2011年3月10日,我校在贵州省中小学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动中,荣获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教学成果奖和二等奖。2011年6月,我校百人合唱团演唱的红歌《侗家儿女心向党》、《红星歌》,被省宣传部、省文明办选定报送到中央电视台央视网进行全国红歌展播。2011年12月学校40名学生参加全省“祖国好、家乡美”文艺展演活动,获全省中小学生声乐组一等奖,并参加全省“祖国好、家乡美”现场电视颁奖晚会。2011年12月,被黔东南州教育局评为全州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学校。2012年12月,学校又被省民委、省文明办、省教育厅等单位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2013年2月,我校金蝉歌队 参加黔东南州春节联欢晚会。2013年8月,我校金蝉歌队 参加黔东南州第八届民族体育运动会演出。2014年11月28、29日参加全省百村侗族大歌比赛,我县少儿组有7个队进入少儿组前15名优秀歌队称号。2015年5月,受上海之声组委会邀请,我校金蝉歌队将赴上海参加上海国际音乐节,声乐和琵琶弹唱各获得一等奖。2015年6月,参加全州民族文化展演活动,获州级三等奖。2015年6月,参加全省“童心向党”文艺比赛,获一等奖。2015年12月,参加全省百村侗族大歌比赛,获优秀歌队称号。经过多年努力,学校先后荣获贵州省首批民族文化进校项目学校,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学校,贵州省民族文化进校先进成果学校,全省普实示范先进学校,全省侗汉双语实验基地;黔东南州先进艺术教育特色学校,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教育示范基地,州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学校,州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先进学校,州民族文化进校先进集体;县级教育常规管理先进学校,小学英语实验学校,县文明校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课程教材改革教学联合体学科实验学校等荣誉称号。
总之,我校是我县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的阵地,尽管前面的道路坎坎坷坷,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加强民族文化传承工作,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相信,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第五篇:民族文化风情
“民族风•师大情”民族风情文化周 活动目的及意义:促进民族团结,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化,展现时代风华。活动计划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民族风情文化周”启动仪式
活动时间:2013年6月5日。
活动内容:1少数民族服装秀、2少数民族舞蹈、3“民族风情文化周”启动仪式
第二部分:“文化走廊系列活动
活动时间:2013年6月6日
活动内容:(1)民族宗教、文学、风俗、工艺品、服饰、饮食、歌曲、舞蹈、历史、影视、习俗、手工艺品展示;(2)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公共区域展示;(3)少数民族食品品尝(是否实施根据外联情况决定)。
第三部分:“影映民族”系列活动
活动时间:2013年6月7日.活动内容:(1)少数民族优秀影视作品展播;(2)民族风情、文化摄影展;
第四部分:民族文艺系列活动
活动内容:少歌舞数民族文艺演出;文艺晚会暨“民族风情文化周”闭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