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时间:2019-05-12 01:13: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主要因素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影响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第一篇:影响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影响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表外业务在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重要性不断增加表外业务收入占银行总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而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比较缓慢整体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外资银行我国的商业银行必须加大表外业务的发展实现经营多元化拓展新的利润渠道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

关键词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金融

20世纪80年代以来表外业务在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重要性不断增加表外业务收入占银行总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而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比较缓慢整体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外资银行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和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金融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传统的存贷业务的盈利空间越来越小我国的商业银行必须加大表外业务的发展实现经营多元化拓展新的利润渠道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

1影响我国银行表外业务的主要因素

1.1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

长期以来我国的商业银行习惯了政府的指令性安排市场竞争意识差盈利观念淡薄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开放商业银行的经营观念有所改变但是仍是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传统的存贷等表内业务上对表外业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表外业务的创新发展缺乏动力没有形成对表外业务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1.2分业经营管理体制的约束

《商业银行法》规定银行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商业银行在涉及证券保险业务领域时不能提供相应的综合理财业务分业经营极大的限制了表外业务的拓展空间割裂了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的联系使商业银行经营的表外业务品种单一

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受到很大的局限

1.3金融市场欠发达

我国金融市场相对不发达企业债券市场和商业票据市场在规模流通机制等方还都很不完善;股票市场虽然历经改革有所发展但仍然存在市场分割投机严重等问题;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开辟无疑与利率和汇率市场化及人名币走向完全自由兑换的进程密切相关担保类承诺类等表外业务与企业债券市场商业票据市场的兴衰高度相关而更高层次的表外业务如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服务理财顾问服务等要以高度发的的金融市场特别是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为依托金融市场的不发达严重阻碍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

1.4外部信用环境欠佳

狭义的表外业务是指有风险的表外业务如担保类承诺类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类的服务开展此类的表外业务要求缔约双方有良好的信用习惯否则会使银行承担过高的风险我国社会信用意识淡薄社会生活中信用机制不健全我国银行与企业之间甚至银行与银行之间债务拖欠时有发生这种不良的外部信用环境也是银行表外业务缓慢发展的原因之一

1.5专业的人才和技术的缺乏

银行本身是一个高技术高智能型行业而表外业务更是知识与技术密集型的产品集合了对人才技术机构网络信息和信誉于一体的要求涉及金融财会法律税收等领域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拓展需要大批复合型金融人才他们需要熟悉国际金融业务精通先进电子技术掌握现代管理和法律法规知识这就对银行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但目前我国的金融从业人员中普遍存在这“三多三少”的问题即懂一般操作的人多精通管理的人少;懂传统业务的人多精通金融创新类表外业务的人少;懂单项业务的人多精通计算机外语和国际业务的人少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经营及管理人员的数量与素质明显不足在技术支持方面商业银行虽然进行了电子化革命拥有较位先进的网络服务系统但是于表外业务快速发展的要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如软件程序开发能力不足计算机应用配套能力差管理信息系统有待完善等2加快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表外业务的对策

(1)允许商业银行适度的混业经营我国金融机构实

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现状,限制了银行、证券、保险企业之间的业务互通,使得商业银行拓展表外业务受到诸多制约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是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的趋势面对金融业开放后激烈的市场竞争扩大商业银行业务范围允许商业银行适度混业经营可以提高银行的收益率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发挥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范围经济效应

(2)改变经营观念积极稳妥的发展表外业务银行树立多元化的经营管理理念以表外业务为发展方向实施多元化战略可以改善财务收入结构,开辟新的收入来源,提高综合经营效益,从而彻底改变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片面依赖存贷利差收益、收入结构过于单一的经营状况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首先根据我国商业银行针对表外业务品种单

一、服务质量低的现状,应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不断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客户的需求,甚至创造出客户的需求;其次,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包括庞大的机构网络资源、现有的客户资源、几十年经营积累起来的信用资源以及相对优势的人力资源;同时挖掘潜在的资源,包括潜在的市场资源、西方商业银行的经验资源、信息技术资源和我国特有的文化资源等,尽力拓展表外业务发展的空间最后,要充分利用

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分业经营限制将逐步被打破的良好契机,不断开拓表外业务的新品种

(3)加强科技投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我国商业银行要改变当前的用人机制,大量培养和引进表外业务人才一方面可以从现有人员中选拔精通业务、善于钻研的人员,安排到表外业务岗位上,对他们进行表外业务方面较高层次的知识培训,为表外业务的拓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可以面向社会、大专院校、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等,引进一些具有较高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充实到表外业务发展的人才队伍中来,以促进表外业务的管理与发展同时商业银行应加快电子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开拓创新,始终保持超越同业的技术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4)加强对表外业务的风险防范和金融监管加强对金融法律法规的建设保证表外业务的发展有法可依表外业务经营状况透明度低银行股东和其他外部人员不容易获得表外业务的真实信息比较难以有效监督银行内部对表外业务的风险也较难以控制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首先应从管理制度入手,如建立信用评估制度、业务风险评估制度、双重审核制度等,明确表外业务运作中的岗位分工和岗位职责,确立严格的业务程序和业务条件,将具有信用风险的或有资

产业务实行统一授信管理,使各项业务的操作者、监督者和风险管理者相互制衡和相互约束;其次,要不断建立和完善会计信息系统,增加表外业务报表,以及时向金融管理当局报告交易情况和统计数据,强化交易透明度;最后,要加强对表外业务的内部审计,确保各项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得到切实有效执行金融监管机构应根据市场情况、金融业发展状况和客户需求,严格审查国有商业银行拟开办表外业务特别是金融衍生业务的风险防范措施、成本和收益预测、管理人员配备情况、业务支持系统、操作规程和相关内控机制建设情况,并以此作为表外业务市场准入的基本条件;要完善表外业务报告制度,规范表外业务信息披露

参考文献

[1]陈浪南.商业银行经营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2]谢启标.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金融论坛2006(9).

[3]陈可陈尧.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前景研究[N].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2).8

第二篇:浅析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及对策思考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及对策思考

目 录

摘 要:....................................................................................................................................................1 关键词:..................................................................................................................................................1

一、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内涵及现状..............................................................................................1

(一)表外业务的内涵......................................................................................................................1

1、表外业务的含义........................................................................................................................1

2、表外业务的特征........................................................................................................................1

3、表外业务的分类........................................................................................................................2

(二)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现状......................................................................................................2

2、表外业务发展状况....................................................................................................................2

3、表外业务发展中的问题............................................................................................................2

二、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所面临的风险..........................................................................................3

(一)市场风险..................................................................................................................................3

(二)违约风险..................................................................................................................................3

(三)操作风险......................................................................................................................................4

(四)流动性风险..............................................................................................................................4

(五)道德风险..................................................................................................................................5

三、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6

(一)经营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6

(二)盲目追求利润..........................................................................................................................6

(三)信息披露不全且滞后..............................................................................................................6

(四)风险控制机制不全..................................................................................................................7

四、防范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的对策思考..............................................................................7

(一)完善相关法制建设..................................................................................................................7

(二)健全内部风险控制系统..........................................................................................................7

(三)加强信息披露,强化信息透明度.............................................................................................7

I

(四)强化资本充足率的动态监管机制..........................................................................................8

(五)建立健全的表外业务风险监管体系......................................................................................8

(六)完善表外业务核算与管理......................................................................................................8

1、表内科目复式记账核算方式:...............................................................................................9

2、表外科目复试记账核算方式:...............................................................................................9

3、表外科目单式记账核算方式:..................................................................................................9

五、结语..................................................................................................................................................9 参考文献..................................................................................................................................................9 ABSTRACT:.........................................................................................................................................10 KEY WORDS:......................................................................................................................................11 致谢........................................................................................................................................................11

II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及对策思考

摘 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金融自有化的推动下国有商业银行面对银行间竞争力加大和顾客需要多样化的局面,成本低、风险低、收益高、潜力大的表外业务成为银行业务中新的利润增长点。提高资本和资产比率,大规模的从事表外业务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但是表外业务也潜藏风险,尤其是一些金融衍生产品的杠杆作用,以小博大,一旦发生风险,将会给商业银行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加强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监管、实施有的风险监管对策使银行的表外业务风险最小化、收益最大化成为商业银行业务管理中的关键。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现状,面临的主要风险入手,针对风险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表外业务;发展现状;风险成因;对策

一、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内涵及现状

(一)表外业务的内涵

1、表外业务的含义

表外业务是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现行会计准则不计入资产负表,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能够影响银行当期损益的业务。表外业务通常是收非利息收入业务,它主要依靠银行的信誉,通过一部分的人力,物力,工具和承担一部分的经济责任来收取手续费和佣金从而增加资产收益提高银行盈利水平。广义的表外业务还包括结算,代理,咨询等业务。①

2、表外业务的特征

表外业务不应用或不直接应用银行资金来提供服务。商业银行在办理这类业务时没有发生实际的货币收付,没有垫付任何资金,实现了对非自身资金资源的充分利用;表外业务操作灵活,这种灵活性使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得到了广阔发展的空间;金融衍生工具业务资金成本低,属于以小博大的高收益,如果银行对这类业务监管不利或存在投机心理,后果将会非常严重;此外表外业务透明度低,监管难度大,可能会给银行带来很大的风险隐患。

鲍静海.商业银行业务经营与管理[M].云南邮电出版社 ,2003,9

3、表外业务的分类

按巴塞尔委员会相关规定表外业务大体上分为四类:第一类是银行提供的各类担保和类似的或有债务。如跟单信用证担保,票据承兑担保,备用信用证,有追索权的债券转让;第二类是贷款或投资的承诺业务,如贷款限额,循环贷款承诺销售与回购协议票据发行便利等;第三类是创新金融工具业务如外汇期货业务,货币与利率互换,金融期货,期权合约等;第四类是客户资产管理的中介。

(二)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现状

1、发展表外业务的原因

从20 世纪80年代起发达国家表外业务开始迅猛发展,瑞士银行在1982年到1983年检表外业务收益占银行总收益的60%。从目前国际情况来看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呈扩大趋势,美国7大银行的编外业务比传统的贷款业务多出1倍来。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专业银行企业化,商业化的改革不断深入。资本证券化,资本充足率比率限制,表外业务能够提高自生竞争力,使我国商业银行自生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所以表外业务在我国形成并迅速发展起来。

2、表外业务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里,我国商业银行从引进国外银行的表外业务到自行开发适合我国金融环境的新产品,逐步发展壮大起来。自1979年10月中国银行首次开发信托租赁累表外业务以来,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不断借鉴吸收国外商业银行的先进经验开发了保函,商业票据承兑,贴现,代客外汇卖卖,代理发行债券,信用证,循环包销便利,贷款承诺,远期交易等表外业务。我过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从存款导向阶段,以维护客户关系,稳定和增加存款为目的过渡到收入导向阶段,以防范风险增加收入为目的。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在20多年里不断创新发展,从整体上看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起步晚,远远落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表外业务形成的利润平均不到10%。

3、表外业务发展中的问题

① 王俊豪.财经论丛[J].财经论丛编辑部,2011,(01)

首先,表外业务创新力度不足。为了满足顾客多样化的需求,以及提高竞争力,表外业务的创新成为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但是我国表外业务现在大多以传统的结算代理担保业务为主,咨询基金业务占比较低,投资银行业务甚至存在亏损。其次,表外业务发展不平衡。我国表外业务市场需求面太窄,外汇衍生保值,理财,投资银行等业务需求还没有形成规模。地区发展不平衡,表外业务多集中于经济和劳动力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及偏远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对表外业务的认识还停留在定义层面难得获得广泛的开展。再次,表外业务管理不规范,由于我国各商业银行对表外业务的操作和使用还较为匮乏,因而在各商业银行的内部就缺乏相应的专门机构进行营销和管理。

二、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所面临的风险

表外业务提供的是非资金金融业务。大多数情况下金融机构只充当为客户提供保障和规避风险的中介机构,并且编外业务大多以银行的行用作为信用支付保证,潜在风险远远大于表内业务风险,具体风险包括:

(一)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利率,汇率发生了不利于银行的波动,可能会是银行遭到损失的风险。利率汇率等变动较为频繁,这类风险在一个行业务中较为明显。是典型的系统风险,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风险和商品风险。互换交易,远期利率协议,期权交易,票据发行便利等业务都会使商业银行面临市场风险,如银行与某公司签订互换合约,银行支付给公司固定利率以换取某公司的浮动利率,若银行及时找到固定利率支付者签订另一互换合约。①这时,商业银行持有敝口的商互换头寸,若市场利率下降将导致银行收入减少,而支出却不变从而招致损失。总之,市场风险是银行表外业务的主要风险,涉及面广泛。稍有不慎就能使银行遭受损失甚至倒闭。

(二)违约风险

违约风险是信用风险的一个层面,它是指由于交易兑现主观或客观的原因不履行合约使银行在表外业务中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信用违约掉期产品作为金融创新产品,看起来减少了持有金融资产方对违约风险的担心,为保险公司或对冲基金提供了新的利润来源。但次级衍生品自身具 ① 朱红岩,吴延普.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化解对策[J].济南金融,2009,(2)

有高杠杆作用,存在着放大风险的潜在性。完全柜台交易没有政府监管,导致规模无限制的膨胀,这个损失将远远超过预计的范围。没有中央清算系统,没有集中交易的报价系统,没有准备金保证要求,没有风险对家的监控追踪。信用违约掉期看不见摸不着,一个买家背后可能存在着不止一个操作者,很难找到由谁来负责赔偿。一旦违约,所有相关的金融机构及投资者将受到损失。信用违约掉期已异化为信用保险合约买卖方的对赌行为。如果监管机构对此进行管制,这些赌徒将面临巨大的债务,债务通过信用违约掉期的杠杆效应传下去,将风险扩大让更多的投资者受到损失。

(三)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

1995年震惊世界的金融事件莫过于英国老牌银行——巴林银行倒闭。尼克李森:国际金融界“天才交易员”,曾任巴林银行驻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总经理、首席交易员。1994年下半年,李森认为,日本经济已开始走出衰退,股市将会有大涨趋势,在银行未授权的情况下大量买进日经225指数期货合约和看涨期权。然而1995年关西大地震,股市暴跌,李森所持多头头寸遭受重创,损失2.1亿英镑。李森为反败为胜,大量补仓日经225期货合约和利率期货合约。这是以“杠杆效应”放大了几十倍的期货合约。每跌一点,李森先生的头寸就要损失两百多万美元。2月24日,当日经指数再次加速暴跌后,李森所在的巴林期货公司的头寸损失,已接近其整个巴林银行集团资本和储备之和,一个有着230年历史的老牌银行毁于一旦。

表外业务,尤其是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变化很快,交易员有很大的自由度。交易员的业务水平,风险意识,整体观念,心理承受能力直接关系到其从事表外业务的盈亏。目前我国表外业务在业务管理操作技术水平方面还有欠缺,行业制度建立还不足以涵盖全部信用品种,金融产品推陈出新,商业银行上级行指令性任务指标要求基层行完成计划常常是业务和操作偏离规定和相关制度。员工业务素质不高和不按规定办理业务形成的操作技能风险是商业银行内部经营不得不防的重要问题。

(四)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某些金融工具按其市场价格或接近市场价格迅速转让变现而是银行面临资金头寸短缺或低价转让资产而是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十大银行之一的大陆伊利诺伊银行制定了一系列雄心勃勃的信贷计划。信贷员有权以低以竞争对手的利息发放大额贷款,从1977到1981贷款以平均每年19.8%的速度增长。但是,急剧的资产扩张蕴藏着潜在危机。其并没有稳定的核心存款来源,主要由出售短期可转让定期存单、吸收欧洲美元和工商企业及金融机构的隔夜存款来支持。又向一些问题企业发放了大量贷款,其问题贷款的份额越来越大。1982年,该银行没有按时付息的贷款额占总资产的4.6%。1983年,该银行的流动状况尽一步恶化,在1984年的头3个月,问题贷款的总额已达到23亿美元。第一季度的银行账务报表中出现了亏损。5月11日,该银行从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借入36亿美元来填补流失的存款,以维持必须的流动性但没有根本解决问题,大陆伊利诺伊银行的存款还在继续流失,在短短的两个月内,该银行共损失了150亿没有的存款。1984年7月,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不得以接管该银行。

在资本证券化浪潮中,看似增加了融资者的流动性,转移了风险实质却增加了流动性风险。表外业务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不得不谨慎对待的风险之一。

(五)道德风险

商业银行道德风险是指银行从业人员在其自身需要得不到有效满足,并受其思想状况、道德修养、价值取向的影响和左右,为满足自身需要,未使其业务行为最优化,从而引起或故意导致金融运行处于风险状态的可能性。

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铜价快速攀升,各大机构纷纷预测上涨之后国际铜价将步入下跌时期。国际大投资银行也大多预测2005年铜价会下调。实际情况却是铜价的逆市上涨,2005年11月达到期铜市场的最高纪录。“国储铜”事件正是发生在这时期。国家物质储备局为缓解当前国内铜供应紧张的状况,国储调节中心受国储局委托拍卖2万吨国家储备铜。在此后短短的一个月内,国储局举行了四场现货铜拍卖会,拍卖起价一次比一次高,给市场带来的冲击一次比一次大,尽管国储局声称抛售铜的目的在于满足国内铜的需求,平抑铜价,但市场更愿意相信国储局此举是在缓解其在期货市场的损失所带来的压力。11月13日开始外电纷纷披露,国储局交易员刘其兵在铜期货市场上通过LME场内会员

SEMPRA,建立空头头寸约15万至20万吨。自9月中旬以来,国际基金不断以推高铜价的方式逼空国储局,铜价每吨上涨约600多美元。不断走高的国际铜价无疑会给国储局造成巨额亏损,所以国储局不得不通过不断抛售国内现货来缓解压力,挽回损失。“国储铜”事件的发生并不是偶然的,它与国储局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

道德风险对表外业务的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威胁,对表外业务稳定健康发展有严重阻碍作用。

三、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经营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长期处于没有法律法规具体引导和规范的状态,2000年10月2001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陆续颁布《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反风险管理指引》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才结束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制度上的空白。①长期以来受传统银行经营理念和相应经营环境的影响,我过商业银行奉行以规模扩张为导向,以利差收入为住的经营模式。表外业务只是服务于存贷业务的发展需求,属于从属地位。因此表外业务发展缺乏主动性,管理方式上多数是粗放式分散化管理内耗比较严重。

(二)盲目追求利润

巴塞尔协议规定,到1992年底从事国际金融的银行要把资本对风险的比率提高到8%,为了到达这一要求而又不影响银行收入,西方银行大规模的开拓和发展对资本没有要求的表外业务。商业银行为规避资本充足率的要求,把目光投向没有资本要求的表外业务,充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业务资金成本低的特点,以小博大充分的利用其较高的财务杠杆,又不致力其风险控制,特别是金融衍生工具的盲目过度创新和没有规范的应用。影响全球的2008年金融危机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使用,盲目的最求利润就有脱不了的干系。

(三)信息披露不全且滞后

表外业务不能够满足传统意义上的定义,确认,计量标准而无法在会计表中予以反映。其透明度低,金融管理部门难以准确把握其风险。由于这些局限性,表外业务的信息披露成为全世界商业银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相关法律对表外 ① 陈永蓉,李江红.外资银行表外业务发展及监管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09,(3)

业务信息披露多在披露时间,报送对象,编制过程方面有所要求,而不是对信息披露本身的具体要求,表外业务信息披露几乎无法律可依循。其次,缺乏对风险管理的定量信息。由于我国在风险管理方面起步晚,衡量和监管方面的技术和方法掌握不多,缺乏大量的管理数据,无法提供国际标准要求的大部分定量信息。

(四)风险控制机制不全

中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在走向市场化的过程中开始实施内部控制,但金融风险没有降低。传统的内控模式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思路和方式与风险控制的方向相背离,内部控制低效或失效。具体来说导致内部控制低效的成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第一,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环境;第二,缺乏内部控制的测试评价系统;第三,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系统。我国商业银行对表外业务的界定不明确,在管理上将表外业务等同于中间业务。在定价上没有考虑银行承担的风险值。在保护上仅仅规定了内部的直接责任,审核责任,领导责任。没有对风险较大的表外业务指定相应的保护设施和担保条款。在会计处理上没有专门的会计制度,无法正确确认收入和支出。

四、防范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的对策思考

(一)完善相关法制建设

表外业务的发展过程始终存在法律、法规滞后于业务发展的情况,因此有关管理当局在倡导发展表外业务的同时,应尽快借鉴国际上相关的管理制度,制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关于表外业务操作的具体管理规定。随着金融创新活动的增加,使得金融机构之间业务区分日益模糊,业务交叉逐步增多。为了保证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平稳发展,人民银行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表外业务法规。

(二)健全内部风险控制系统

中国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的内部控制系统需要根据COSO报告的要求重新构建。具体来说:内部控制应当渗透到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内部控制应当以防范风险、审慎经营为出发点;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部门应当独立于内部控制的建设、执行部门。在构建中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系统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内部控制系统的实际情况,在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的基础上增加目标设置,事件确定和风险应对等。

(三)加强信息披露,强化信息透明度

首先,金融机构应该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披露表外业务的范围和性质,披露其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和风险管理办法。其次金融机构应该披露其内部风险衡量方法和管理体现。改进和完善商业银行信息管理系统。各商业银行应尽快完善表外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和报告制度,成立专门的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对表外业务进行核算和统计。定期对表外资产进行质量分类,增加诸如表外业务垫款率、表外业务不良率等风险核算指标,以充分揭示表外业务真实的资产质量和潜在风险;完善表外业务及其信息披露法律法规体系。以《商业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为准绳,在已有的《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 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更为具体的操作指引,建立多层次的、完善的、具可操作性的表外业务信息披露规范体系。

(四)强化资本充足率的动态监管机制

表外业务通过一定的信用转换可以计量和分配风险资本,因此提高商业一拿很难过的资本充足率也是表外业务规避风险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提高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来有效强化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商业银行任何能引起资本损失的业务都能通过资本充足率缓冲。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需要加强资本充足率的监控管理。我国商业银行应通过多途径解决资本充足率来源问题。一是银行自身的收益形成资本;二是由国家和和政府等控制人直接进行注资来充实;三是通过可转债,次级债,增资扩股等形式。

(五)建立健全的表外业务风险监管体系

一是监管制度体系不断完善,银监会陆续出台市场准入、业务监管等方面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二是监管手段和工具持续改进,发展并完善银行业非现场监管信息系统、现场检查系统、银行风险早期预警系统、违约客户风险监测系统等监管系统,健全监管技术手段和指标体系,提高风险分析和监管能力;三是加强资本和流动性监管。及时补充资本,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资本约束机制;四是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监管并重,风险监管的有效性全面提高①;五是坚持风险隔离和风险监管全覆盖。适时强化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监管,探索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六)完善表外业务核算与管理

① 王沁宇,中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问题浅析[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0,(03)

会计核算的基本职能是“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的总结”。权益所有者、潜在投资者、政府和社会监督管理层等,都有知情权。将表外业务全部纳入会计核算的范畴,会计信息才能反映出商业银行的经营全貌。

1、表内科目复式记账核算方式:

在进行会计处理时,把它纳入表内科目核算,使之与表内业务一样能够得到充分反映。按业务内容设置配对的资产负债对应科目,业务发生时,用复式记账方式在配对的对应科目中平行登记表外业务账务,表外业务账务参与表内科目的试算平衡;这类表外业务纳入试算平衡表底稿的编制内容,同时也纳入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内容。

2、表外科目复试记账核算方式:

由表外科目转入表内科目核算,是合理解决衍生金融工具业务核算问题的有效方法。衍生金融工具作为一种既具投资性,也具投机性的新型金融工具,用历史成本或公允价值作为核算依据,不仅无法体现交易标的物价值变动的准确性。纳入表外科目核算,可以将难以准确反映的交易标的物的价值变化及风险状况。

3、表外科目单式记账核算方式: 主要适用于或有负债类表外业务。我们在反映它为银行创造的经营收入的同时,对其业务内容及可能存在的业务风险也应给予充分反映。应设置表外科目,采用单式记账方式进行会计核算。在具体会计处理方面,可按业务种类设置表外科目,当业务发生时,记相应科目的借方。会计信息反映方面,在试算平衡表和资产负债表的补充资料中将这一表外业务信息予以充分披露。

五、结语

综上所述,发展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是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大势所趋。但就目前的国内环境和表外业务现状来看,其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且一系列的风险也影响其健康快速的发展。我过各商业银行应该积极的针对风险提出相应对策,促进其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鲍静海.商业银行业务经营与管理[M].云南邮电出版社 ,2003,9

[2].刘园.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及风险管理[M].北京对外贸易大学出版社,1998 [3].王俊豪.财经论丛[J].财经论丛编辑部,2011,(01)[4].张兴胜.我国商业银行信息公开披露问题研究[J].金融论坛,2009,(07)[5].朱红岩,吴延普.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化解对策[J].济南金融,2009,(2)[6].陈永蓉,李江红.外资银行表外业务发展及监管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09,(3)[7].杨家才.银行风险指标动态监管[J].中国金融,2010,(2)[8].刘宇.上市银行信息披露现状及监管创新[J].中国金融,2010,(6)[9].耿欣昶,金文犀.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及对策[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07)[10].魏玉敏,影响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主要因素及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08,(07)[11].洪纯,试析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现状及风险防范[J].金融纵横,2010,(04)[12].王沁宇,中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问题浅析[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0,(03)[13].吴杰.浅析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及控制[J].知识经济, 2010,(05)

Elementary analysis China Commercial Bank's off-balance sheet business risk and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 since the nineteen eighties, the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face more competition and the diversity of customer needs as the promotion of finance.The low cost, low risk, high income, high potential off-balance sheet business in banking business become the new profit growth point.Increasing capital and asset ratio, mass in off-balance-sheet business has become the represent the general trend.But the off-balance-sheet business also has risks, especially the financial derivative products leverage which have small broad, once they meet to risk,it will cause huge loss.Therefore, strengthening the off-balance sheet risk regulation, implementing some risk supervision countermeasure to make banks' off-balance-sheet business risk minimizatied, profit become the key of commercial bank business management.This text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for risk from the commercial bank's off-balance sheet business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and the major risks faced.Key words: table business;development status;risk factors;Countermeasures

致谢

写到这里已是论文的结篇之词,敲击键盘的手指变得有些沉重起来。翻看着这厚厚一叠的文字,想起曾经为了要写六千字的论文而发愁,我不禁对自己微笑了。四年的大学时光转瞬即逝,十六年的学子生涯亦将挥手告别。这一路走来的点滴片段,此时此刻如同影像般在心底回放,无论快乐、忧伤、收获还是挫败,都是那样的珍贵与温暖。

我深深地感谢指导老师叶育甫给予我的悉心指导、多方面的入微关怀和帮助。老师渊博的知识、扎实的理论功底、高深的学术造诣、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胸怀宽宏的高尚品质,让我受益匪浅,终身难忘。从叶老师这里,我真正领略到了“发诸于心,行诸于事,见诸于成果”的实践哲学。

第三篇: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研究

21.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研究

---写作提示:本题不要写成中间业务。需要搞清楚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区别;要多写现状,多分析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

摘要

本论文首先系统的介绍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概念、分类、来源、发展趋 势和特点。然后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的开展情况从品种和数量两个角度 做了相关分析。最后,从理论上预测国内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趋势,并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表外业务的紧迫性,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表外业务的优势和相关的发展瓶颈,从而试图提出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一些基本发展思路。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表外业务 分析及建议

目录

前 言.......................................................................................................1

第一章 表外业务介绍.........................................................................................1.1 表外业务的概念.............................................1.2 表外业务的分类...........................................1.3表外业务的产生和发展..........................................................................第二章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分析................................................................2.1 从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来看表外业务的发展.......................................2.2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的现状.......................................................第三章 发展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综合分析及建议

3.1 我国商业银行拓展表外业务的必要性..........................................3.2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的优势...........................................................3.3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的劣势...........................................................3.4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需注意的几个问题.......................................3.5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分阶段发展表外业务的建议.......................................第四章结 论.....................................................................................................参 考 文 献...........................................................................................................致 谢.....................................................................................................................摘 要.......................................................................................................................前 言

第一章 表外业务介绍

1.1 表外业务的概念

所谓表外业务(Off-Balance Sheet Activities,OB),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不记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能增加银行收益的业务。表外业务是有风险的经营活动,形成银行的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其中一部分还有可能转变为银行的实有资产和实有负债,故通常要求在会计报表的附注中予以揭示。

1.2 表外业务的产生和发展

商业银行有着悠久的历史,有据可考的最早的有固定场所的银行是1157年意大利的威尼斯银行(BANK OF VENICE)。商业银行的历史是充满了进取和变革的历史,为了适应经济和政策环境的改变,商业银行不断改进服务模式,增加服务项目。进入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商业银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强的管制;不断加剧的竞争和脱媒;金融创新和技术进步。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也因此有了巨大的转变,表外业务(Off-balance-sheet Activities)的发展壮大就是转变之一。表外业务的产生和发展,既有其内部动力,又有外部作用。1978 年2 月,美国西北大学召开了一个关于存款机构资产证券化和表外业务发展与风险的研讨会,会上有的学者将表外业务产生和发展的动因归结为一个模型:

TRICK + Rational Self-interest = OBSA + Securitization 即 TRICK + 理性的自我利益 = 表外业务发展 + 证券化上式中,TRICK 中的T 代表技术(Technology);R 代表管制(Regulation);I 代表利率风险(Interest);C 代表争取顾客所进行的竞争(Competition forCustomers);K 代表资本充足率(Capital Adequacy)。也就是说,表外业务和证券化是由TRICK 驱动的,是商业银行寻求盈利机会的一种努力。商业银行作为企业,是微观经济个体,它的目的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或风险最小化。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银行必须确保其金融资产的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表外业务就是这“三性”的统一。

1.3 表外业务的分类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仍在蓬勃发展中,新的业务不断产生,原有的业务也在 不断演变,这就给对其进行分门别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目前,表外业务的分 类方法有很多,但每一种分类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国际银行业对此尚无 统一的结论,这里主要介绍三种流行的分类方法。

(一)根据巴塞尔委员会对表外业务广义和狭义概念的区别,按照是否构 成银行或有资产或有负债,可以将表外业务分为两类

① 或有债权/债务类表外业务(即狭义的表外业务)② 金融服务类表外业务(Financial Services)

(二)按照是否含有期权,可以将表外业务分为两类 ① 含有期权的表外业务(Option-like OBS)② 不含有期权的表外业务(No-option OBS)

(三)按照业务性质,可以将表外业务分为四类 ① 贸易融通业务 ② 金融保证业务 ③ 金融衍生工具业务 ④ 中介服务业务

第二章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分析

2.1 从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来看表外业务的发展

2.1.1 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

1948 年的冬天,在原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的基础上组成了中国人民银行。在解放以后,随着我国银行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一些专业银行也相继成立。1951 年农业合作银行成立,1954 年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成立,1963 年中国农业银行成立,但后来均被撤消。至1979 年以前,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内唯一的银行,基本上承揽了全部金融业务。初步形成中央银行监管下的银行体系是在1979 年至1995 年间。随着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和发展,企业对银行资金需求的增大使我国金融业有了较大的发展空间。70 年代末和80 年代初先后恢复了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1984 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执行中央银行职能,同时分设中国工商银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业务的恢复打破了中国人民银行完全垄断的局面,初步形成中央银行监管下的专业银行运作体系。中信实业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等10 余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也纷纷成立,外资银行相继进入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开放城市开展业务,此外外资银行也纷纷登陆并与中资银行合作开办中外合资银行。1995 年随着商业银行法的实施,我国的银行业逐渐形成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中央银行监管下的商业银行运作模式的现代银行体系。

2.1.2 我国商业银行主要业务

负债业务及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我国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本上分为各项存款、债券、对国际金融机构负债、货币发行和银行自有资金五大类,其中各项存款在银行的资金来源中所占的比例最大。至2000 年第一季度末,各项存款占整个银行资金来源的87%,其次是货币发行及央行的资金来源,再次是自有资金债券和对国际金融机构的负债所占比例较小。资金来源是银行的血液,传统负债业务的创新则成为银行扩大资金来源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电子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模式出现由单一的柜面储蓄、企业存款方式转向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中心依靠银行卡、ATM 自动取款机、自动存款机、自助银行、网络银行、电话银行等先进工具和手段来吸收企业存款。我国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项目即资产业务主要包括各项贷款、黄金占款、外汇占款、在国际金融机构资产和财政借款等。至2000 年第一季度末,我国银行的各项贷款占整个银行资金运用的85%。银行的资产业务是银行负债及自有资金的运用,这既会给银行带来盈利,也会带来风险。随着银行间金融竞争的加剧,各大银行不断加强资产业务,开辟新的利润渠道。近年来,除了原先的企业贷款,银行不断开展银团贷款、多家银行参与贷款项目、兼并收购等提供贷款、保理贷款、企业应收账款抵押贷款等一些新型的企业贷款业务,还大力拓展按揭贷款、助学贷款、汽车贷款等各种形式的个人消费贷款。第三种业务就是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由于我国金融体系仍属分业管理体系,所以近年来,尽管表外业务有所发展,但从总体上看,业务面不广,服务品种少,收益比例低,无法与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相比。

2.2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的现状

第一,我国现在开展的表外业务大都比较单一,一般是与贸易服务密切相关。常用的有以下类型:贷款承诺,银行承兑汇票,银行保函和信用证。国外流行的票据发行便利、资产证券化、互换、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都没有开展。同时表外业务开展范围局限于少部分外贸企业和国有企业,表外业务规模小效益较差。

第二,我国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缺乏合理的组织和有效的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目前,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从上到下缺乏主管机构和总体规划,在实际工作中造成无章无序,无标准可行,缺乏规范性的管理。在组织结构上商业银行还没有设立相应的专门机构。在业务操作程序上,许多业务品种没有完整统一的操作方法。在开展业务的手段上各商业银行不是通过增加业务品种,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来吸引顾客,而是采取各种不正当的竞争手段。

第三,我国中央银行监管重表内,轻表外的情况依然存在。对表外业务监管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相关规定只散见于一些其他的法规条例中,同时我国对表外业务监管与国际惯例还有较大差距。随着金融衍生工具不断创新、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0,我国在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模式下,如何处理各机构之间的协调,避免监管盲区和重复监管,是摆在监管当局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第三章发展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综合分析及建议

3.1我国商业银行拓展表外业务的必要性

1、适应利率下调,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的需要

1996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连续八次降低存贷款利率,6个月以内的短期贷款利率从1997年的7.65%降低为2002年的5.04%;6个月至1年期短期贷款利率从1997年的8.64%降低为2002年的5.31%;1年至3年期的中长期贷款利率从1997年的9.36%降低为2002年的5.49%。3年至5年期的中长期贷款利率从1997年的9.9%降低为2002年的5.58%。银行的低利率降低了银行资金的边际利润,使银行存贷利差不断缩小。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获利的空间已十分有限,必须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去开拓各种非利息业务,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2、化解不良贷款,减少金融风险的需要

从银行信贷资产的质量来看,世界前20家银行的平均不良资产率仅为3.27%,其中花旗银行和美洲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分别为1.4%和0.85%。而我国银行业2001年按新的贷款分类法统计,银行的不良资产率仍在25%左右,除了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例居高不下外,新兴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例也在急剧攀升。银行业显露和潜在的金融风险已十分突出,再加上缺乏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的有效措施,严重阻碍了银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这就需要利用表外业务来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

3、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资产报酬率的需要

随着银行成本增加,收益下降,单纯的传统业务已难以满足客户多层次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和银行收益的保证。国有商业银行由于规模过大,分支机构和从业人员过多,人均创利1.19万元,人均费用却达8.58万元。其他商业银行由于分支机构和从业人员过少,人均创利40多万元,人均费用也高达18万元之多。所以银行必须降低运营成本。如果要在不增加或降低运营成本的情况下,为客户提供多功能、多元化、国际化的服务,表外业务因具有低成本和提高资产报酬率之功效,不失为理想之选。

4、利用表外融资技术,增加资金来源的需要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企业从市场上筹集资金,直接以机构投资者身份与经纪商进行股票和债券交易,不再完全依赖商业银行贷款。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如保险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的快速发展,分流了一部分商业银行的资金。为了竞争资金来源,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开展表外融资技术,如贷款出售、发行备用信用证等业务,增加其资金来源。

5、通过业务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商业银行的业务包括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三个方面,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表内业务,而且也要重视表外业务的发展,抢占适应持续发展要求的空间。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拓展,是其银行经营国际化、资本证券化、业务表外化的三大发展趋势之一,也有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第四篇:商业银行表外业务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

一、西方银行表外业务概述

(一)表外业务的含义

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Off-Balance Sheet Items,简称OFSI),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无法在资产负债表内充分反映的业务,它本身往往并不形成新的资产或负债,不改变资产与负债的现状,但这种影响在业务过程中一般具有不确定性,即形成“或有项目”。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不需要运用自有资金,而仅仅依靠银行的信誉,依靠付出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来收取手续费和佣金,以改变当期损益和营运成本,提高银行盈利水平。

表外业务是一种与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相互联系又有差别的业务,它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共同构成现代商业的银行的三大支柱产业。

(二)表外业务的分类

通行的做法是根据其对银行资产负债的影响将众多的表外业务划分为四类:(1)传统中间业务: 最典型的就是银行结算业务,另外还包括投资银行业务,如证券承销、投资咨询、信托、租赁、委托存贷款、代理等业务,这类业务是商业银行利用其物质技术和丰富的信息资源提供金融辅助性业务,从而带来手续费收入;

(2)承诺类(Commitments):就是银行向客户承诺在未来某个时候,当客户需要资金时保证向其贷款,从而建立了一种潜在的借贷关系。即使客户没有向银行实际借款,银行也收取承诺费。承诺类业务主要有备用透支、贷款额度、票据发行便利、回购协议、循环包销便利、普通跟单信用证、贷款抵押等,这类业务形成商业银行的或有资产;

(3)担保类(Guarantees):就是银行担负起为被担保方偿付债务的责任。一旦被担保方违约,银行必须代为履约,可能因此遭受损失,而更多的情况是转化为银行对被担保方的一种追索权。担保类业务主要有:带追索权的资产出售、银行担保、履约担保、还款担保以及备用信用证等;

(4)交易类(Transactions):此类表外业务是指与汇率、利率有关的协议,几乎覆盖了全部的金融衍生工具,主要有:金融期货、期权、货币与利率互换、股票指数交易等,这类业务本身只改变资产结构而不改变资产总量,但其损益最终要反映到资产负债表上来。

二、西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迅猛发展的动因及特点

(一)西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迅猛发展

在50—60年代, 西方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处于从属于资产负债业务的地位,表外业务量占全部业务总量的比重仅为5%左右。八十年代以来,伴随着金融创新的浪潮,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发展迅速。

首先是表外业务规模迅速发展。以美国银行业为例,该国花旗、美洲等五大银行集团1985年表外业务活动量近6000亿美元,而同期表内业务总资产为5300亿美元,总资本为250亿美元,表外业务量已经超过表内业务总资产,表外业务与其总资本之比为24∶1;1988年五大银行集团表外业务总量已达2.2万亿美元,而同期它们资产负债表项下资产总和为7800亿美元,资本总和为450亿美元,表外业务分别是表内资产和资本总和的3倍和49倍;年中表外业务增长速度年平均高达542%,而同期表内资产年均增长仅为9%,资本总额年均增长216%。另外日本商业银行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展表外业务以来,表外业务每年以40%左右的速度增长。

其次,表外业务收入占银行净收入迅速增长。80年代末90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从表外业务获得的收入已成为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基本与表内业务收入持平,有的甚至超过了表内业务收入。据有关资料介绍,1992—1993年,瑞士银行表外业务盈利占其利润的60—70%;1992年,德国银行表外业务收入为302亿马克,占总利润的62%;法国银行表外业务收入是总利润的77%。

由此可见, 表外业务不仅已成为国际性大商业银行与表内业务同等重要的业务,是银行收入的重要来源,而且已成为现代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发展的趋势之一。

(二)西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迅速发展的原因

1.内因:商业银行内在本质所产生的追求利润的动力

现代商品经济迅猛发展,生产力高度发达,交换关系和金融关系日益复杂并已渗透于全部经济生活,一方面导致银行从传统的资产业务中获取的收入日益减少,迫使银行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却使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创新有了肥沃的土壤和广阔的空间。特别是经济货币化向金融化发展之后,许多新的表外业务需求随着金融化程度的提高而不断产生,这对商业银行是一种难得的发展机遇,因为每一种新的需求都意味着有潜在的市场或客户,都存在着盈利来源。

商业银行通过新的表外业务发展可获得较高的规模经济报酬。银行开办表外业务的“生产”成本低,利润丰厚。因为表外业务具有“或有的”的性质,很多情况下,银行无需动用营运资金而获得承诺费、担保费、期权费等收益。如在承诺类表外业务中,如果客户最终没有向银行提出借款的要求,那么银行无需动用营运资金而获得承诺费。在担保类业务中,如果买主不爽约,或者在金融衍生工具类表外业务中,如果汇率、利率的变动在有利银行的范围内,结果也是如此。因此,银行能否以尽可能低的成本提供表外业务,对于承诺、担保类,关键在于银行能否最低限度地保留应付或有负债所需的备付金,从而把机会成本降至最低。这取决于银行预测客户将来需求状况或违约的概率的能力。对于金融衍生工具类表外业务,则取决于银行预测未来利率、汇率水平的能力。更进一步地说,关键在于银行管理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信用风险的水平,包括风险的预测、风险资产的定价、风险的规避与控制。

2.外因:是指来自外部经营环境及其竞争的压力,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银行客户对表外业务的需求剧增

本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利率、汇率变动加剧,波幅增大,人们渴求能规避转移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的金融工具。于是,金融期货与互换等金融衍生工具应运而生,金融衍生工具类的表外业务有了广阔的市场。首先,从承诺类表外业务的需求看,随着西方发达国家企业之间生存发展的竞争加剧,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加,资金需求的额度、时间也难以预知,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流动性风险;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企业如果不为不确定的生产经营活动预先筹资而事后筹资,必将面临着利率风险,导致筹资成本增加。为避免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客户迫切要求银行向其提供贷款承诺。其次,从对担保类业务的需求看,随着企业经营的综合化、多角化和国际化的加深,交易双方关系的复杂多变性、信息不充分性和非对称性成了现代市场经济的常态,商品卖主远远比不上银行更能洞悉其客户(买主)的资信状况,尤其是在国际贸易中。因此,客户迫切需要通过银行提供的担保业务来消除日益增长的信用风险。存在开展表外业务金融的内在驱动力

(2)非银行机构间的竞争加剧

二战以后,西方各国对商业银行经营的限制较严,而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限制却放松,这就使得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在50年代大量出现。非银行金融机构利用对其利率限制相对于商业银行较松的优势,以变相提高利率的手段从商业银行夺走了大量存款。而通货膨胀和旺盛的资金需求又使得美国联邦基金市场和欧洲货币市场的利率不断上升,加上货币市场相互基金等金融工具的出现使得小额存款者也有了间接投资货币市场的机会,从而商业银行的存款又大量地流向了货币市场。而金融市场趋向完善发达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筹资者便乐于绕过银行,直接从金融市场以较低成本融资。其结果是银行的存贷业务日渐缩小(所谓“脱媒”现象)。这种不公平的竞争使商业银行的存款大量流失,严重地影响了贷款业务的开展,商业银行传统的利润来源———借贷利差也大为降低。

最近几年来,不仅各种非银行机构介入商业银行贷款资产业务领域,而且由于电脑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传统式分行网络在金融服务传递渠道中的作用减弱,通讯公司和软件公司也可参与银行业务,一些国家的制造商和零售商通过内部银行直接向消费者提供消费信贷和信用卡产品,争夺银行部分零售服务客户。激烈竞争使商业银行传统的负债业务与资产业务分流,营业收入渠道收窄,存贷款业务量相对比重、利差收入和盈利水平下降。例如美国银行体系持有的资产占美国金融资产的比重从五十年代的75%降至近年的25%;德国银行业的平均资本收益率从1984年的21%降至近年的11.8%,三大银行的资产收益率从1991年的0.95%降至1994年的0.79%;西班牙的商业银行平均资产收益率从1990年的1.53%降至1995年的0.69%,同期平均资本收益率从10%降至5%。为了弥补利差收入的损失,商业银行便积极寻求其他的收入来源,开展既不直接运用银行自身资金,又能为银行带来手续费收入的表外业务,就成了商业银行在上述不利的竞争环境下增加利润的有效选择。

(3)银行同业间的竞争

随着传统的存贷款、资产负债业务发展的空间越来越有限,为求得生存和发展,西方各国商业银行开始调整其经营目标和发展战略,开始在更高的层次上展开竞争。由以往注重外延式发展的战略转变为注重内涵式发展的战略;由以往以贷款等资产规模扩大作为增加盈利的主要手段,转变为资产、负债业务与表外中间业务并举、不断提高表外业务收入占比、获取规模经营效益的目标。不仅重视运用货币资金资源,开展传统的存贷业务,而且充分挖掘和利用机构网络、专业人才、科技知识、先进设备、市场信息、商誉信用等经营要素之潜能,拓展新兴的表外业务,以达到边际利润最大化。另外,由于融资方式多元化,金融市场上直接融资比重上升,公司、企业和私人客户客观上也需要银行扩展、延伸中介职能,为其提供多功能的服务。商业银行进行表外业务创新不仅符合这一趋势,满足客户需求,而且拓展了业务经营空间和盈利渠道,符合集约化经营战略目标。

(4)金融监管的强化

金融监管从两个方面促进了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一方面,各国金融当局对银行都有一系列的严格的监督制度,特别是近年来,国际上普遍适用的管制措施也不断出现, 如巴塞尔协议中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和资产风险系数管理的规定,这就限制了银行扩大业务的能力,因此银行势必要千方百计在遵守管制的前提下,不增加资本以扩大业务,提高资本收益率;另一方面,因表外业务发展太快,金融当局尚来不及准确评价其风险及可能产生的影响,因而尚无明确的管理方针和措施,宽松的环境孕育了表外业务。当然,随着表外业务的发展和表外业务风险的加大,对表外业务的国际金融监管也迅速发展。例如在1987年12月,西方10国中央银行巴塞尔委员会就开始探索对表外业务进行有效监管。实践上证明表外业务监管能保证银行机构的稳定,从而使银行表外业务健康快速发展。

(三)西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特点

下面我们将从业务内容、科技含量、专业人才、风险监管等几个方面,对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表外业务进行考察和分析,可以概括出如下走势与特点:

第一,表外业务内容异彩纷呈。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金融衍生产品的广泛应用。传统的金融产品主要有三类:债务或利率,外汇或汇率,股票或股价指数;金融衍生产品也可概括为三大类:期货(Futures)、期权(Options)和掉期(Swap),但是金融工程师却可以在这些基础上,通过各种派生技术进行组合设计,构造出品种繁多,特性各异的金融衍生产品:

首先,衍生产品与传统基础工具组合,如期权衍生产品与基础工具可以衍生出货币期权(Currency Options)、利率期权(Interest Rate Options)、指数期权(Index Options)等亚品种衍生物,而像指数期权这一门类,在美国就又有石油指数期权、金银指数期权、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期权等形形色色、数不胜数的品种;

其次,衍生产品之间再组合,构造出“再衍生工具”,例如期货和期权组合构造出“期货期权”(Future Options),掉期与期权组合构造出“掉期期权”(Swaption)。

另外,金融衍生产品自身也可以通过设定一些附加行使条件,改变个别参量和性质,衍生出许多再衍生产品,比如“两面取消期权”(Binary double barrier knock out option)、“走廊式期权”(Corridor Option)、“彩虹期权”(Rainbow Option)等,这些不但使业外人士如堕云里雾中,就是专业人士也经常看不懂。

第二,表外业务科技含量高。

以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成果的开发和广泛运用为标志的当代新科技革命,不仅改变了金融观念和金融运作,而且直接推动了表外业务创新,掀起了一场商业银行功能革命,使金融发展进入一个更高层次和阶段。西方商业银行电子化经过了几个阶段: 最初是以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操作,大批量、高速度地处理统计、记帐、转账、支票等业务,使资金转移和业务处理实现了电子化;

紧接着是对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外业务实行联机作业,各银行通过通讯线路将主机、分级和终端机联为一体,对存款、贷款、票据、汇兑、结算、代理、信托等业务进行综合营运,使银行经营管理实现了电子化;

而后是实现银行各管理部门的电脑自动化服务;近年建立电脑自动转账网络和金融信息高速公路,通过全国性和世界性的银行电脑网络,把银行、企业、家庭、市场联为一体,完成各种金融业务和金融交易,实现了金融活动的电子网络化。西方新技术革命为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创新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使银行业务功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它改变了传统的业务处理手段和程序,存、贷、汇、取、证券买卖、市场分析、行情预测均通过计算机处理,电子化资金转移系统、电子化清算系统、自动付款系统等金融电子系统的创建,形成了国内外纵横交错的电子化网络,资金的调拨、转账、清算、支付和金融、经济信息的传递、储存、记录、分析等都可通过电脑完成。

新科技成果的运用,大大降低了表外业务创新的平均成本,有利于发挥创新的规模效益优势;新科技成果的运用,不仅可以使银行迅速提高经营效率和业务处理能力,还能开辟新的资金来源或业务机会,创造出新的市场,给银行家提供寻求新的潜在收益的机会和途径。因此,西方商业银行十分重视并大力推广运用高新科技。

第三,表外业务专业人才出类拔萃。

由于大部分表外业务,尤其是融投资中介和金融衍生工具等业务,均具有高科技、高智力、高风险的性质,必须涉及专深的业务知识和丰富的操作经验,因此,西方商业银行都很重视培养和拥有一大批高层次的专门人才。如蜚声国际的摩根·斯坦利(Morgan Stanley)和西蒙兄弟(Salmon Brother)等西方国家投资顾问公司,主要任务是寻求公司并购机会、定价和融资;公司改组和资本结构的改变等,其所提供的咨询服务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成果,因而,必须具备强烈的现代人才观,把高素质人才视为商人银行业的立足之本,对员工的素质要求近乎苛求和完满。其专业人才结构包括:

⑴开拓型人才。主要从事收购机会确认、目标企业评估、收购战术策划、交易成本拟定等全面的收购战略研究,促使企业资产重组,社会可支配资源向高效企业集中,企业经营向新方向开拓进取。

⑵分析型人才。主要从事业务组合和市场一般战略分析;作为战略选择的收购分析;不同收购类型的价值创造分析和收购的价值链分析;跨国收购的障碍分析等,从而对收购的目标公司作出审慎分析和评价。

⑶创造性人才。主要从事融资方式创新和并购产品创新,通过科学的创造性思维,对研究对象提出具有突破性、超前性和预见性的认识。

⑷工程型人才。主要工作是正确运用金融组织、金融工具和金融工艺方法,创造性地解决公司理财、金融交易、风险管理等金融工程应用中融投资服务问题。⑸复合型人才。主要从事各种经济金融现象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研究。必须具备全面深厚的经济理论素养、哲学素养和文化素养。西方国家商业银行所拥有的一大批出类拔萃的专门人才在金融领域的创造性思维劳动,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创新推进到一个崭新的时代。

第四,表外业务风险监管毫不松懈。

西方国家商业银行在积极开拓表外业务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并注重该项业务的风险性及其强化管理的重要性。表外业务曾被视为不形成资产负债的安全性业务,但是现在其风险性逐步显露出来。在表外业务创新中涌现出许多新型表外业务,如借款承诺、借款担保、备用信用证、备用信贷安排、期货、期权、掉期等衍生金融交易,这类业务因收益可观、灵活性强、管制相对宽松等优势,在商业银行业务中的比重日渐提高。

表外业务虽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中,但其随时都可转化为真实负债或资产,故同样存在清偿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结算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担保、承诺和金融衍生工具等涉及或有负债、或有资产,以及与利率、汇率相关的或有项目,在表外业务中占据很大比例。这类创新型表外业务出现的本意主要是减少或回避金融风险,但大量的过度投机使之成为新的风险滋生地。其风险的最大特点是潜伏性、杠杆性强,一般不反映在表内,但这些潜在风险因交易量倍增而累积,随时可能转化为现实风险,一旦爆发出来就会给金融业造成巨大损失甚至致命打击。

巴林银行倒闭等金融**,为各国商业银行和监管当局敲响了警钟:防范金融风险不可存在丝毫侥幸和懈怠!为了有效地控制和管理表外业务风险,1988年6 月的《巴塞尔协议》对各种表外资产统一规定了风险转换系数,从而在性质上将表外资产转换成与表内资产一致的资产。西方各国在依据《巴塞尔协议》调整自身资本充足率的同时,亦纷纷提出根据其它性质的风险而作出的资本标准。对表外(表外)业务的风险监管日趋于严密和严格。

第五篇: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

发布日期:2009/9/1210:37:55来源:[决策与信息]作者:[吴波]

摘要: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银行业发展的重点。从发展规模看,不少西方国家大银行的表外业务量已大大超过其表内业务量;从收益看,不少银行的表外业务收入远远超过其表内业务收入。这类业务我国刚刚引入,但其风险很大,因此要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加强风险监管。

受国际金融创新发展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顺应时代发展和金融环境变化的需要,目前正加快表外业务的发展,以拓展新的利润增长渠道。由于表外业务在一定程度上是暂时的,它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变为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而在资产负债表中得到反映。因而,表外业务潜藏着较大的风险。本文从分析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特征入手,结合我国目前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的现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一、表外业务概述

表外业务(off—balancesheetactivities,简称OBS)是指不列入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但有可能在财务报表脚注中进行反映的交易活动。这是一个描述性的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表外业务是指所有不列入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经营活动,包括商业银行从事的无须列入资产负债表脚注中的金融服务类业务。其内涵与中间业务基本相同。狭义的表外业务是指按照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不涉及资产负债表内金额的变动,但构成商业银行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的业务。狭义的表外业务按照业务性质来分,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类:担保类业务、承诺类业务和金融衍生交易类业务。与商业银行传统的表内业务相比,表外业务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对自身资本金利用较少、业务灵活自由,受限制较少、报表反映不全,透明度差及金融杠杆性高,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等。

本文所讨论的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只涉及狭义的表外业务,对广义的表外业务所包括的金融中介服务,因为其经营主要是以收取手续费为目的,银行几乎不承担任何资金损失的风险,所以不列入本文讨论范围。

二、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现状

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程度远远高于我国商业银行,在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已经位居银行业务的主流,从资产状况来看,花旗、美洲等大银行的表外业务比贷款业务多出一倍多;从收入状况来看,美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为42%,瑞士为55.4%,德国为60%①,有的银行(如花旗)甚至一度达到80%。而我国即使国际化程度最高,表外业务发展最快的中国银行表外收入为23.28%②。还有相当多的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收入占的比例仅在个位数徘徊。

我国许多的商业银行仅仅把表外业务作为吸引存贷款的辅助工具。把表外业务看成一种附带服务,不重视其营利性。任意降低收费标准甚至不收取费用。使得银行的表外业务收益与成本无法有机结合。也增大了表外业务的经营风险。同时表外业务与传统存贷业务相比,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较高的风险。因而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对风险欠敏感,不能很好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不仅加大了操作风险,也加大了从业人员的道德风险。正是由于以上诸多因素的制约,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三、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开展所面临的风险

近年来,商业银行表外业务规模日益扩大,表外业务在为商业银行带来巨额收益的同时,也加大了商业银行的风险。如何对表外业务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在利用其为银行增加可用资金和收入来源的同时有效防范其带来的潜在损失,是商业银行发展表外业务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

与西方国家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相比,我国表外业务的发展仍处于初步阶段,潜伏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突出

按照银行业务双人复核的原则,前后台职员须互相监督才能完成一项业务,而票据的承兑和贴现还需要向对方银行复核,这是银行为了防止业务风险和防止票据诈骗所必须坚持的业务程序和内控制度。而实际上,有些商业银行在表外业务运作中,由于管理不严,操作的透明度不高,又没有遵循严格的业务程序,使得票据诈骗活动屡屡得逞,这并不是票据造假逼真、诈骗手段高明,更多的是管理和操作上的问题,是内控和约束机制不健全造成的。有些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对承兑和贴现的票据审查不严,擅自放宽业务条件,对不具有贸易基础的商业汇票办理承兑和贴现,甚至是银行内部人员与犯罪分子内外勾结,弄虚作假,违规办理票据的承兑和贴现,给银行造成巨大的损失。

2.风险控制机制系统不健全

风险控制制度在我国银行业内部控制制度中是一道非常明显的薄弱环节。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是数据基础管理工作极为落后。我国企业界整体缺乏诚信,加之商业银行信息管理起步较晚,缺乏连续性的数据,而且数据质量(真实性和完整性)也不高。无法对客户进行有效的信用评估。其次商业银行对风险的评估手段落后。对企业的只有简单的定量评估,大部分为可调整性强的定性分析,没有建立有效的分析模型对风险进行全方位的定量分析,评估结果参考性不强。第三对已识别的风险无法做到准确评估和有效控制,监控手段、措施不适当,不能发挥作用。如对集团客户风险和关联企业风险,因关联关系复杂、多头授信,银行无法获得全面准确的信息,不能准确评估风险程度。一旦风险暴露,已经无法控制。或者控制方法不适当,最终只能是银行自行承担巨额损失。

3.内部审计机制不健全

目前,商业银行省级分行稽核部门作为同级行的内部职能机构,人员任用、工资、福利待遇均由省分行管理,绩效也由省分行考核。内部审计部门没有做到全系统垂直管理,片面服从本单位领导,只向本单位领导负责。难以保持审计的独立性。同时内部审计实施也缺乏权威性,往往只是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督促整改。很少给予处罚。

4.银行监管措施滞后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大规模发展只是近几年的事情,它在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我国银行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没有出台严格的监管法律法规。正是我国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监管严重滞后,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都不同程度地潜伏着风险。如遇到国内经济金融的波动和国际金融风险的影响,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将会很快由潜伏状态外在化,引发我国的整体金融风险,甚至是诱发金融危机。

5.用人机制存在偏差,对从业人员道德修养认识不到位

商业银行在用人机制上过分的考虑业绩因素,往往忽视了思想道德素质等指标,在对所谓的“能人”管理上,因其突出业绩,而一味迁就,放松了对这些人的管理。此外,部分岗位人员不具备与风险防范和内部控制相适应的能力。多数基层支行只重视业务人员上岗操作技能。政治素质和职业操守教育与培训跟不同步。有的商业银行对业务人员的培训达不到要求。业务人员对业务的自我学习不够,对风险不敏感,造成很多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及时堵住。

六、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建议

针对我国商业银行所存在的问题,在前面的探讨后笔者认为可以用管理、财务、金融等方面的内容来减少甚至是规避表外业务的风险。

(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标准

我国的表外业务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法律、法规滞后于业务发展的情况。因此有关管理当局在倡导发展表外业务的同时,应尽快借鉴国际上相关的管理制度,制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关于表外业务操作的具体管理规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应会同有关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发展表外业务的操作程序、服务标准、收费标准等做出统一规定,将表外业务的发展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二)充分发挥会计的核算和监督作用

1.调整会计制度,使其能反映和监督银行表外业务

表外业务的确认、计量与报告问题是传统的会计理论无法解决的。传统的会计理论强调“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原则”。按“权责发生原则”,资产与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带来的资源与发生的现有义务,而表外业务的实质是企业现在拥有的权力或承担的义务,在将来会造成现金流入或流出。所以难以将其确认为资产或负债,必须运用新的确认原则。按“历史成本原则”,财务报表记载的是一种账面成本,而许多表外业务表现为一种合约,它只产生相应的权利和义务,而交易和事项并未发生,自然无历史成本而言。显然,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基础不可能也不应该是财务会计的唯一计量属性,必须以多种计量基础对金融工具进行不断的确认和计量。因此,有必要在遵循会计原则的基础上,完善银行表外业务的核算方法体系。

2.规范表外业务核算体系,明确表外业务核算对象

监管当局应对表外业务进行统一分类,规定统一的会计核算方法,核算体系应实现如下目标:真实、正确、全面反映表外业务的活动;适应表外业务发展的特点;直观反映风险;与国际惯例接轨。

(三)完善表外业务信息披露方法

政府应加快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信息披露制度化建设工作。2002年5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规定》。但规范相对宽松,具体披露事项的披露细节性要求也不够明确,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此外我国现行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对表外业务披露的规定应再予以细化,规范表外业务信息的披露范围、内容、原则及披露标准,尽快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同时应强化信息披露真实性要求。提高信息披露标准,严格信息披露程序,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对在银行表外业务披露中的重大虚假披露事件的当事人应制定严格的惩罚制度,适当的时候可以要求引进社会权威信用中介机构,对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加以审计,以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性。

(四)强化对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的监督和管理

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的《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结合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信息系统状况,制定一套专门针对集团客户在内的管理企业授信业务风险管理制度,并注意防范内部关联方互保的风险。此外,还应加强和其他金融机构和各相关部门的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建立关联企业贷款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对关联交易、关联互保等市场风险的有效约束,防止“多头”授信和过度贷款情况的发生。

基于我国现有的经济金融发展水平和制度条件,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表外业务必须根据经济金融改革与发展的要求、银行经营行为的规范化程度和风险控制水平、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金融监管效率与质量的提高以及法律体系的健全程度等的发展变化,有步骤稳健进行。在发展表外业务时,风险管理也要同步开展。真正做到“内控先行,关注风险,提高收益。

下载影响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主要因素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影响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主要因素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比较缓慢,整体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外资银行。我国的商业银行必须加大表外业务的......

    第七章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

    第七章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 (一)不定项选择题: 1.表外业务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是———— A 高杠杆作用 B 流动性强 C 透明度高 D 盈利性好 2.备用信用证业务通常涉及到三方当事人......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影响因素(推荐五篇)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影响因素 及防范策略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不断发生对各国经济造成巨大的震荡,造成各国国民经济的大......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会计处理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会计处理 (2010-10-22 21:28:59) 【摘 要】本文根据国际通行的银行表外业务定义,详细分析了表外业务的特征,并结合我国银行表外业务现状总结了其会计处理的......

    商业银行如何协调发展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

    商业银行如何协调发展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请举例说明。 管理金融1301B 20*** 李勇雪 表外业务只是中间业务的一部分,不能反映所有中间业务的特点。确切地说,除信用证、......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定义与分类(大全)

    表外业务定义与分类 表外业务是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不记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能增加银行收益的业务。 一、表外业务按其业务内容可分为: 1......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 中国人民银行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及其他有关......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表外业务管理研究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管理研究 一、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与表外业务管理 二、国内外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管理实践 三、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管理的理论研究 四、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管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