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响我国航运业发展的若干因素及对策

时间:2019-05-12 01:14: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影响我国航运业发展的若干因素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影响我国航运业发展的若干因素及对策》。

第一篇:浅析影响我国航运业发展的若干因素及对策

上海海事毕业设计(论文)

摘 要

航运业是服务贸易一种,包括国际海上运输、航运辅助服务以及港口服务。随着国际贸易的日益扩大,航运业由于其价格低、载货量大等优点,成为国际贸易货物运输的重要渠道,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巨大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航运业存在的问题,提出航运业未来的发展对策。

关键字: 航运业,发展,对策

Abstract

The shipping industry is a kind of trade in services, including the international maritime transport, shipping support service and the port service.With the growing of international trade, shipping industry because of its low price and large quantity of cargo, etc., and become the international carriage of goods trade the important channel, to the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a great role.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tage our country shipping business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shipping industry.Key words: shipp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上海海事毕业设计(论文)

目 录

引言..........................................................................1 1 我国航运业的发展现状........................................................1 1.1航运公司不少,但组织规模较小,缺乏必要的竞争实力.......................1 1.2我国国际航运公司缺乏专业化分工.........................................2 1.3船舶老旧、吨位小、船型和技术设备落后...................................2 1.4航运公司管理水平总体较低,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2 1.5我国航运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短缺...........................................3 2 中国航运业面临的发展机遇....................................................3 2.1航运需求持续旺盛,市场规模不断扩大.....................................3 2.2科学发展为我国航运业指明了航向.........................................4 2.3港口业与航运业互动合作,为航运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4 2.4航运政策的调整,促进航运业的发展.......................................5 3 我国航运业的发展对策........................................................5 3.1更新营销观念...........................................................6 3.2加强航线合作与联盟,化解经营风险.......................................6 3.3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是发展航运业的关键.................................7 3.4与客户共赢,满足客户的需求.............................................7 3.5合理规划船型结构,关注中小型船舶发展...................................8 结束语........................................................................8 [参 考 文 献].................................................................8

上海海事毕业设计(论文)

引言

中国历史上是一个航运大国,也是个航运强国。600年前的郑和下西洋揭开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光辉篇章,而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作为先行军的中国航运业以其锐不可挡之势迅猛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升。随着经济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的不断深化使航运市场一体化进程日趋加快,航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国航运业不仅要在本国市场与国外竞争者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同时还不得不在国际航运市场上与其竞争对手展开无情的市场争夺战。2008年的冬天,次贷危机转化全球的金融危机,对航运业来说真是可谓朔风刺骨,寒气逼人,其影响颇为深远。但2009年,中国经济克服不利因素,整体运行态势良好,外贸进出口与较大幅度增长,这为我国航运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我国航运业现状的认识及存在问题的分析,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航运业未来的发展对策。我国航运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有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和12.3万公里的内河航运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我国航运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实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为我国航运事业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动力。中国外贸出口货物的84%由航运完成。中国国际海运船舶占世界商船队总量的5.3%,集装箱位占世界总量的5.0%,船队总运力在世界商船队中排名第五位,成为世界航运大国之一。航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然,我国的航运业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1航运公司不少,但组织规模较小,缺乏必要的竞争实力

目前从事干散货经营的航运公司,其规模和实力大多比较小,网络化的经营组织尚未形成。如在中国境内登记注册从事国际海上运输的航运公司290家,除中远、中海集团等少数企业拥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实力外,其他航运公司规模普遍弱小,平均船舶运力不足1万载重吨,且单船公司占全部航运公司的60%以上,不能发挥规模经营并取得规模效益优势,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国内航运公司从事国内航运的企业5000多家,拥有船舶17万艘,近2000万吨,1

上海海事毕业设计(论文)

其中运力超过10万载重吨的船公司约巧家,运力超过100万载重吨的只有中海集团和长航集团。由于公司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规模经济效益难于发挥,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强。单船公司比例大,加剧了市场活动中的无序竞争,不利于规范、维护航运市场的秩序。

1.2我国国际航运公司缺乏专业化分工

由于缺乏一遇到某种运输市场供求关系改善,很容易造成一哄而起,容易形成低水平航运的恶性竞争,不便于形成专业特色和市场竞争优势,不利于建立规范的航运市场秩序,不利于企业经营中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没有专业化分工的市场,其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必然缓慢,从而不能形成必要的市场进入技术壁垒,而进入壁垒低,又为过度进入和过度竞争埋下了“隐患”。

1.3船舶老旧、吨位小、船型和技术设备落后

中国国际航运船舶平均船龄为15.7年,其中原油船12.2年,集装箱船13.5年,多用途船、散货船、成品油船为15-17年之间,客船、冷藏船、液化石油气船、杂货船平均在19-23年之间。沿海航运中80%左右的散货船、油船和40%左右的杂货船龄在20年以上,其主力型散货船、原油船和大吨位杂货船的平均船龄均在24年以上,内河运输船队中的老龄化更为突出。国内航运中98%的动力是机动船,主要为散货船队、杂货船队和油船队,其中1-5万吨重的散货船和油船是沿海船队的主力船型,均占总载重吨的80%左右。内河航运中,长江水系的机运船和驳船运力相当,船型大多为散杂货船,除油船规模大些外,其他专用船队规模均很小,机型复杂;珠江水系分节驳船占一半以上,分节驳顶推船型为主要方式。这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航运的快速、高效、安全运行,不利于航运业的快速健康发展,降低了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和社会经济效益。

1.4航运公司管理水平总体较低,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多数航运公司内部管理章程没有形成,经营管理粗放,且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很难提供规范化的运营服务,服务质量较低。我国航运的管理水平,科学的物流理论的运用,合理的操作流程的研究普及度也很不够。因此,要保持和促进我国航运的良好发展势头,就要认真研究解决目前航运存在的突出问题。

上海海事毕业设计(论文)

1.5我国航运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短缺

我国航运的快速发展,对专业人才提出了巨大需求,同时由于我国有着低成本的人才资本优势,跨国公司采取人才本地化策略,使得人才更加匮乏。主要表现在:人才总量相对不足,结构不尽合理,创新能力亟待提高;人才工作的制度和机制不够健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目前我国仍然缺乏规范的专业人才培育途径,专业人才的供需矛盾更突出,阻碍着干散货船舶经营的快速发展。中国航运业面临的发展机遇

航运业作为世界经济重要的基础性和服务性行业,是实现国际贸易的重要保障,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坚实基础,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航运业为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巩固世界主要贸易大国的地位提供了便利的运输服务,其兴衰荣辱与国内外总体的经济、贸易、社会和政策法规的发展态势关系密切。由此而论,中国航运业面临着许多有利的发展机遇。

2.1航运需求持续旺盛,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保持高速发展,我国生成的海运量呈现快速增长,国际、国内航运需求旺盛。中国已成为全球航运市场最具活力和增长潜力的市场之一,并成为驱动全球海运需求增长和推动全球航运市场步入一个较长的繁荣期的主要动力来源。

从国际需求来看,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际分工基本格局是原材料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流动,制成品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流动。而80年代后跨国公司的出现使跨国投资增长,发展中国家用自有原料或进口原材料进行生产。制成品尤其劳动力密集型制品开始由发展中国家大量向发达国家出口。目前,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是世界制造中心之一,2008年,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58.7亿吨,比上年增长11.5%;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9.2亿吨,增长7%,连续4年保持世界第一。据初步预测,未来15年内的中国集装箱运输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到2010年中国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1.4亿TEU。中国作为世界经贸大国的地位将进一步凸现,将为航运业发展提供巨大需求动力。

从国内需求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的的快速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的推进,我国内需的 3

上海海事毕业设计(论文)

不断扩大,各类资源需求量快速上升,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强烈的需求和广阔的空间,特别是煤炭、石油、铁矿石和集装箱运输需求继续上升。同时,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实施,势必对航运业提出更大的时代需求。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在未来较长时期内将以钢铁、化工、汽车、机械、有色金属等为代表的重化工业作为主导产业,重化工业是能源和原材料资源的消耗大户,以石油、煤炭、矿石为主要货种的重点物资运输必将大幅攀升。而以制造加工业为依托、特别是其中适箱产业为依托的内外集装箱运量更将快步进入全面起飞的新阶段。伴随着国内航运需求的迅速,一个规模庞大的国内航运市场已形成。

2.2科学发展为我国航运业指明了航向

今天的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了,国际地位提高了,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了,同外部世界的联系更紧密了。我们搞航运的人都发现,近年来在国际贸易中“中国因素”已成为各种经贸指标、数据、分析中的最大亮点和关键因素,充分显示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的力量。业从侧面充分表明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和相应的科学理论体系,使中国航运业的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全球科学技术领域的交流合作和日益进步,现代航海技术、管理技术和高新技术等在航运业的广泛应用,使航运服务的便捷、高效和低成本成为可能,从而给航运业带来巨大的推动力。航运企业应充分发挥在行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加强航运科技成果的交流共享和推广应用,特别是应加强船舶建造和航海技术的研究,并用现代信息化改造业务、再造流程,提高航运服务质量、效率和竞争实力。

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为我国的航运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而随着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在航运科学管理技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的加强,中国航运业将进一步分享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的新成果,推动了我国航运业运输方式、运输工具、运输组织和管理理念的革命性变化,实现了航运业技术进步和设备更新改造,促进了航运业的集约增长。

同时,我国航运业更加重视世界航运的节能环保工作,更多地加强航运节能减排方面的技术交流和合作,积极有效协调行动,有利于建设我们共同的碧海蓝天。

2.3港口业与航运业互动合作,为航运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港口的发展已经与中国航运业共命运。港口业和航运业的互动合作有利于这两大行业的双赢和可持续发展。航运企业与港口合作可以扩大港口处理能力,使 4

上海海事毕业设计(论文)

港口获得稳定、优质的港口服务并能有稳定的收益。而对于航运企业来说与港口运营商合资可以开发新的市场,更好地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投资风险。

2.4航运政策的调整,促进航运业的发展

海运业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受到各海运国家的重视和扶持, 并相应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但随着国际海运自由化进程的不断发展, 取消贸易壁垒和贸易保护, 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呼声日益高涨, 迫使各海运国家重新审视其海运政策, 并不同程度地进行了调整和修改。

为了适应开放的需要,中国自1995年开始,对国内航运业进行了从宏观到微观的多个层面的改革。经过多年的改革,中国航运政策基本形成了一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与中国经济相适应的,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的航运政策,而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自觉地按照WTO反歧视和最惠国待遇原则一视同仁地对待国内外航运企业,自然选择了偏向自由化的航运政策,以竞争促进本国航运业的发展。中国采用自由化航运政策,有自然的要素禀赋;而且,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逐渐形成,为航运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货源。因此,在理论上,中国是适合采取自由化航运政策的。

中国自由化航运政策的逐步形成,真正始于1992年《中美航运备忘录》的签订。自《备忘录》签订后,中国航运市场陆续对外开放,并且走在许多行业的前面,开放的力度比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还要大。目前,在集装箱班轮运输领域,外资班轮公司承担运输的中国境内出口货物量在80%左右,有100多家班轮运输公司在中国从事进出口海上运输服务;在干散货运输方面,如铁矿石运输达到70%以上;原油运输占到90%。对外开放使我国航运业和物流业打破传统垄断,走向了市场化,并且使中国国内的同业竞争达到了国际水平,它使中国航运业在全球的竞争力逐步增强。我国航运业的发展对策

作为世界航运大国,中国航运业经过50多年的努力奋斗,无论在船队规模,还是市场综合服务竞争能力都赢得了相当的国际地位。但随着世界政经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国际航运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国际航运业也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尤其是在危机面前,也是给予中国航运业转型的机会,在全球经济体重新洗牌的现状下,中国航运业其实也有了难得思考的机会。我们需要反思过去几年来全球航运业的超常规发展是否透支了航运业未来的繁荣,要反 5

上海海事毕业设计(论文)

思全球经济放缓下的尴尬境况,要反思航运业未来发展何去何从。

3.1更新营销观念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各个行业都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如何采取新的管理措施,切实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其关键是要看企业营销观念更新的程度。中国航运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航运公司,虽然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在经营理念上已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但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们的管理方法,尤其是市场营销观念已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营销观念的守旧已成为影响中国航运企业经营效率与效益的主要因素。因此,营销观念的更新是推动航运公司经营发展的根本。航运公司要通过改革创新,及时掌握市场的竞争要素与竞争态势,铸造高效能的运营体系,不断培育适应市场竞争的企业精神。首先品牌的形成是提高船公司竞争力的关键。目前,在国际航运市场上各大船公司的硬件设施都已大幅度地扩充,所提供的运输服务产品差异并不大,船公司若想领先,只能凭借其服务水平取胜。尤其是国际大型班轮公司近年来都加大了提高服务质量的力度,其服务品牌效应已为其获取了巨大的市场效益。可以说,扩大船公司服务品牌已成为中国航运市场营销策略的第一选择。

其次,运价策略是确保企业获取良好经营收益的根本性要素,中国航运公司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相对稳定的收益,关键是要看本身对运价策略的执行程度。因此中国船公司在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创造品牌优势,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的同时,应始终将运价杠杆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以求制订更加科学、合理的运价。

在新的国际竞争环境下,我国航运企业只要真正重视研究分析国际航运市场营销环境、了解并掌握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变化对本公司的影响、充分认识自身市场营销的竞争地位、及时制定并实施企业市场营销的发展战略、科学合理地做好各自市场营销策略的选择,相信中国船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必将有一个新的飞跃。

3.2加强航线合作与联盟,化解经营风险

航运企业要在适当的时候,积极寻找兼并对象,通过业务上的先期合作以及文化上的相互融合,最终达到收购兼并的目标。航运企业之间,航运企业与有需求的有关企业之间加强合作,在国际经济和航运形势好的时期可以获得双赢,在经济危机时期可以降低成本,分散风险,提高竞争力。另外,航运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是规避风险的必要措施,航运企业在确保运输 6

上海海事毕业设计(论文)

核心业务发展的同时,通过收购、兼并、参股等多种方式,开发、参与多种商品或劳务的生产与营销,增强在“供应链”上的竞争优势,巩固航运主业的地位。

航运行业整合已是大势所趋。中国政府在《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中,也已明确了中国国有经济要对航运业等七个重要行业保持绝对控制力。同时,也表明了将央企重组并形成国际性大型企业集团的态度。在提升中国航运企业国际竞争力、保障中国运输安全的背景下,未来航运企业整合将为大势所趋。特别是在当今世界运输市场上,联盟与合作带来的合力优势远大于单个企业的优势。

3.3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是发展航运业的关键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了新一轮航运人才尤其是高端航运人才大流动,有利于航运业集聚人才。为此,航运企业要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为契机,积极培养、全面引进航运人才队伍,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储备人才。努力走产、学、研相结合造就人才的路子。交通运输业作为一门学科,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等特征。航运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包括研究人才、管理人才、规划设计人才和实际操作人才等。运输业学科的专业性及其所需要人才的多样性,决定了产、学、研相结合造就人才的方向性。因而,应重视和加强科研机构,把科研机构的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并把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到企业中去,三者相结合造就人才队伍,从整体上提升中国航运业经营水平。

3.4与客户共赢,满足客户的需求

承运人与托运人合作,可以帮助合作双方共同管理快速增长的成本。比如汉堡南美与客户之间建立了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理解他们的需求并且在能源以及多式联运价格飞涨的时期与他们一起控制共有的成本,这样合作双方在全球市场中便都能保持竞争力。马士基物流主要依靠其三个业务战略来打造全球网络——提供最好的客户建议;卓越的营运和成本管理;吸引并开发最好的人才,而这一切都是为满足客户现在和将来的需求而设计的。

特别是在目前严重的金融危机下,货源是关系到航运公司命运的重要因素,因此航运公司要充分考虑货主的利益,与货主公司进行合作,在满足货主利益的同时,保证本公司的货物来源。合理的出让一部分利益给货主或许是航运企业目前比较好的手段,双方加强合作,共同面对危机,实现双赢。

上海海事毕业设计(论文)

3.5合理规划船型结构,关注中小型船舶发展

过去几年,运力在8000TEU以上甚至超过9000TEU的超大型集装箱船订造活跃,中小型集装箱船投资相对萧条,超大型的集装箱船虽然在运输成本上有优势,但突入其来的金融危机,使得集装箱运量大幅下降,大型集装箱船的载箱量一跌再跌,在低载箱量的情况下,大型集装箱船的缺点逐渐显现出来,使得其规模效应难以显现。

中小型船舶比大型船舶在运输服务上更具柔性,特别是在当前不景气的情况下,航运公司的服务质量是确保货源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大型船的投入应用,需要完善的支线网络进行喂给,而目前主要的区域支线船舶都面临老化问题;另一方面,一些小港和偏港在近几年发展迅猛,也需要中小型船舶去挂靠。

结束语

2010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第32个年头,我们即将进入第二个30年,当我们来到改革开放第二个30年开端的时候,新世纪的中国航运业面临着诸多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战略选择,作为航运业的决策者和经营者必须全面认识和把握其发展特点和规律,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通过融资的手段找到切入点,找到一些和自己上下游能够相关联的行业或者企业,进行合作,就能够实现低成本扩张,以达到融资目的,同时也要拓思维、创新经营模式和服务方式,寻找适应自己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空间,明确未来的战略取向,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中国航运业的蓬勃发展是造就世界航运业黄金时代的重要动力,只要我们秉承和发扬郑和下西洋一往无前的航海精神,联袂共赴,就必将在新世纪不远的未来,从今天泱泱的世界航运大国走向巍巍的世界航运强国。

[参 考 文 献]

[1]樊百川.中国轮船航运的兴起[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7月,46-47.[2]王杰、王琦.国际航运组织的垄断与竞争[M].山东:大连海事学院出版社,2000年12月,40-42.[3]汪传旭.国际航运市场与政策[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年6月,122-124.[4]赵刚.航运企业经营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年11月,100-103.[5]李连寿.航运市场营销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85-89.[6]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2007中国航运发展报告[J].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年5月,6-7.上海海事毕业设计(论文)

[7]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2008中国航运发展报告[J].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年5月,18-19.

第二篇:浅谈我国航运业的发展

浅谈我国航运业的发展

方海东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信息系物流3091班,江苏

南通2260101)摘要;航运业是服务贸易一种,包括国际海上运输、航运辅助服务以及港口服务。随着国际贸易的日益扩大,航运业由于其价格低、载货量大等优点,成为国际贸易货物运输的重要渠道,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巨大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航运业存在的问题,提出航运业未来的发展对策。

关键字:航运业 发展 对策 我国航运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有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和12.3万公里的内河航运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我国航运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实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为我国航运事业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动力。中国外贸出口货物的84%由航运完成。中国国际海运船舶占世界商船队总量的5.3%,集装箱位占世界总量的5.0%,船队总运力在世界商船队中排名第五位,成为世界航运大国之一。航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然,我国的航运业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1.1航运公司不少,但组织规模较小,缺乏必要的竞争实力

目前从事干散货经营的航运公司,其规模和实力大多比较小,网络化的经营组织尚未形成。如在中国境内登记注册从事国际海上运输的航运公司290家,除中远、中海集团等少数企业拥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实力外,其他航运公司规模普遍弱小,平均船舶运力不足1万载重吨,且单船公司占全部航运公司的60%以上,不能发挥规模经营并取得规模效益优势,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国内航运公司从事国内航运的企业5000多家,拥有船舶17万艘,近2000万吨,其中运力超过10万载重吨的船公司约巧家,运力超过100万载重吨的只有中海集团和长航集团。由于公司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规模经济效益难于发挥,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强。单船公司比例大,加剧了市场活动中的无序竞争,不利于规范、维护航运市场的秩序。

1.2我国国际航运公司缺乏专业化分工

由于缺乏一遇到某种运输市场供求关系改善,很容易造成一哄而起,容易形成低水平航

运的恶性竞争,不便于形成专业特色和市场竞争优势,不利于建立规范的航运市场秩序,不利于企业经营中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没有专业化分工的市场,其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必然缓慢,从而不能形成必要的市场进入技术壁垒,而进入壁垒低,又为过度进入和过度竞争埋下了“隐患”。

1.3船舶老旧、吨位小、船型和技术设备落后

中国国际航运船舶平均船龄为15.7年,其中原油船12.2年,集装箱船13.5年,多用途船、散货船、成品油船为15-17年之间,客船、冷藏船、液化石油气船、杂货船平均在19-23年之间。沿海航运中80%左右的散货船、油船和40%左右的杂货船龄在20年以上,其主力型散货船、原油船和大吨位杂货船的平均船龄均在24年以上,内河运输船队中的老龄化更为突出。国内航运中98%的动力是机动船,主要为散货船队、杂货船队和油船队,其中1-5万吨重的散货船和油船是沿海船队的主力船型,均占总载重吨的80%左右。内河航运中,长江水系的机运船和驳船运力相当,船型大多为散杂货船,除油船规模大些外,其他专用船队规模均很小,机型复杂;珠江水系分节驳船占一半以上,分节驳顶推船型为主要方式。这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航运的快速、高效、安全运行,不利于航运业的快速健康发展,降低了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和社会经济效益。

1.4航运公司管理水平总体较低,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多数航运公司内部管理章程没有形成,经营管理粗放,且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很难提供规范化的运营服务,服务质量较低。我国航运的管理水平,科学的物流理论的运用,合理的操作流程的研究普及度也很不够。因此,要保持和促进我国航运的良好发展势头,就要认真研究解决目前航运存在的突出问题。1.5我国航运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短缺

我国航运的快速发展,对专业人才提出了巨大需求,同时由于我国有着低成本的人才资本优势,跨国公司采取人才本地化策略,使得人才更加匮乏。主要表现在:人才总量相对不足,结构不尽合理,创新能力亟待提高;人才工作的制度和机制不够健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目前我国仍然缺乏规范的专业人才培育途径,专业人才的供需矛盾更突出,阻碍着干散货船舶经营的快速发展。2 中国航运业面临的发展机遇

航运业作为世界经济重要的基础性和服务性行业,是实现国际贸易的重要保障,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坚实基础,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航运业为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巩固世界主要贸易大国的地位提供了便利的运输服务,其兴衰荣辱与国内外总体的经济、贸易、社会和政策法规的发展态势关系密切。由此而论,中国航运

业面临着许多有利的发展机遇。

2.1航运需求持续旺盛,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保持高速发展,我国生成的海运量呈现快速增长,国际、国内航运需求旺盛。中国已成为全球航运市场最具活力和增长潜力的市场之一,并成为驱动全球海运需求增长和推动全球航运市场步入一个较长的繁荣期的主要动力来源。

从国际需求来看,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际分工基本格局是原材料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流动,制成品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流动。而80年代后跨国公司的出现使跨国投资增长,发展中国家用自有原料或进口原材料进行生产。制成品尤其劳动力密集型制品开始由发展中国家大量向发达国家出口。目前,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是世界制造中心之一,2008年,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58.7亿吨,比上年增长11.5%;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9.2亿吨,增长7%,连续4年保持世界第一。据初步预测,未来15年内的中国集装箱运输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到2010年中国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1.4亿TEU。中国作为世界经贸大国的地位将进一步凸现,将为航运业发展提供巨大需求动力。

从国内需求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的的快速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的推进,我国内需的不断扩大,各类资源需求量快速上升,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强烈的需求和广阔的空间,特别是煤炭、石油、铁矿石和集装箱运输需求继续上升。同时,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实施,势必对航运业提出更大的时代需求。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在未来较长时期内将以钢铁、化工、汽车、机械、有色金属等为代表的重化工业作为主导产业,重化工业是能源和原材料资源的消耗大户,以石油、煤炭、矿石为主要货种的重点物资运输必将大幅攀升。而以制造加工业为依托、特别是其中适箱产业为依托的内外集装箱运量更将快步进入全面起飞的新阶段。伴随着国内航运需求的迅速,一个规模庞大的国内航运市场已形成。2.2科学发展为我国航运业指明了航向

今天的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了,国际地位提高了,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了,同外部世界的联系更紧密了。我们搞航运的人都发现,近年来在国际贸易中“中国因素”已成为各种经贸指标、数据、分析中的最大亮点和关键因素,充分显示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的力量。业从侧面充分表明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和相应的科学理论体系,使中国航运业的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全球科学技术领域的交流合作和日益进步,现代航海技术、管理技术和高新技术等在航运业的广泛应用,使航运服务的便捷、高效和低成本成为可能,从而给航运业带来巨大的推动力。航运企业应充分发挥在行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加强航运

科技成果的交流共享和推广应用,特别是应加强船舶建造和航海技术的研究,并用现代信息化改造业务、再造流程,提高航运服务质量、效率和竞争实力。

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为我国的航运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而随着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在航运科学管理技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的加强,中国航运业将进一步分享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的新成果,推动了我国航运业运输方式、运输工具、运输组织和管理理念的革命性变化,实现了航运业技术进步和设备更新改造,促进了航运业的集约增长。

同时,我国航运业更加重视世界航运的节能环保工作,更多地加强航运节能减排方面的技术交流和合作,积极有效协调行动,有利于建设我们共同的碧海蓝天。2.3港口业与航运业互动合作,为航运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港口的发展已经与中国航运业共命运。港口业和航运业的互动合作有利于这两大行业的双赢和可持续发展。航运企业与港口合作可以扩大港口处理能力,使港口获得稳定、优质的港口服务并能有稳定的收益。而对于航运企业来说与港口运营商合资可以开发新的市场,更好地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投资风险。2.4航运政策的调整,促进航运业的发展

海运业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受到各海运国家的重视和扶持, 并相应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但随着国际海运自由化进程的不断发展, 取消贸易壁垒和贸易保护, 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呼声日益高涨, 迫使各海运国家重新审视其海运政策, 并不同程度地进行了调整和修改。

为了适应开放的需要,中国自1995年开始,对国内航运业进行了从宏观到微观的多个层面的改革。经过多年的改革,中国航运政策基本形成了一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与中国经济相适应的,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的航运政策,而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自觉地按照WTO反歧视和最惠国待遇原则一视同仁地对待国内外航运企业,自然选择了偏向自由化的航运政策,以竞争促进本国航运业的发展。中国采用自由化航运政策,有自然的要素禀赋;而且,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逐渐形成,为航运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货源。因此,在理论上,中国是适合采取自由化航运政策的。

中国自由化航运政策的逐步形成,真正始于1992年《中美航运备忘录》的签订。自《备忘录》签订后,中国航运市场陆续对外开放,并且走在许多行业的前面,开放的力度比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还要大。目前,在集装箱班轮运输领域,外资班轮公司承担运输的中国境内出口货物量在80%左右,有100多家班轮运输公司在中国从事进出口海上运输服务;在干散货运输方面,如铁矿石运输达到70%以上;原油运输占到90%。对外开放使我国航运业和物流业打破传统垄断,走向了市场化,并且使中国国内的同业竞争达到了国际水平,它使中

国航运业在全球的竞争力逐步增强。3 我国航运业的发展对策

作为世界航运大国,中国航运业经过50多年的努力奋斗,无论在船队规模,还是市场综合服务竞争能力都赢得了相当的国际地位。但随着世界政经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国际航运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国际航运业也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尤其是在危机面前,也是给予中国航运业转型的机会,在全球经济体重新洗牌的现状下,中国航运业其实也有了难得思考的机会。我们需要反思过去几年来全球航运业的超常规发展是否透支了航运业未来的繁荣,要反思全球经济放缓下的尴尬境况,要反思航运业未来发展何去何从。3.1更新营销观念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各个行业都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如何采取新的管理措施,切实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其关键是要看企业营销观念更新的程度。中国航运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航运公司,虽然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在经营理念上已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但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们的管理方法,尤其是市场营销观念已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营销观念的守旧已成为影响中国航运企业经营效率与效益的主要因素。因此,营销观念的更新是推动航运公司经营发展的根本。航运公司要通过改革创新,及时掌握市场的竞争要素与竞争态势,铸造高效能的运营体系,不断培育适应市场竞争的企业精神。

首先品牌的形成是提高船公司竞争力的关键。目前,在国际航运市场上各大船公司的硬件设施都已大幅度地扩充,所提供的运输服务产品差异并不大,船公司若想领先,只能凭借其服务水平取胜。尤其是国际大型班轮公司近年来都加大了提高服务质量的力度,其服务品牌效应已为其获取了巨大的市场效益。可以说,扩大船公司服务品牌已成为中国航运市场营销策略的第一选择。

其次,运价策略是确保企业获取良好经营收益的根本性要素,中国航运公司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相对稳定的收益,关键是要看本身对运价策略的执行程度。因此中国船公司在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创造品牌优势,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的同时,应始终将运价杠杆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以求制订更加科学、合理的运价。

在新的国际竞争环境下,我国航运企业只要真正重视研究分析国际航运市场营销环境、了解并掌握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变化对本公司的影响、充分认识自身市场营销的竞争地位、及时制定并实施企业市场营销的发展战略、科学合理地做好各自市场营销策略的选择,相信中国船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必将有一个新的飞跃。3.2加强航线合作与联盟,化解经营风险

航运企业要在适当的时候,积极寻找兼并对象,通过业务上的先期合作以及文化上的相互融合,最终达到收购兼并的目标。航运企业之间,航运企业与有需求的有关企业之间加强合作,在国际经济和航运形势好的时期可以获得双赢,在经济危机时期可以降低成本,分散风险,提高竞争力。另外,航运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是规避风险的必要措施,航运企业在确保运输核心业务发展的同时,通过收购、兼并、参股等多种方式,开发、参与多种商品或劳务的生产与营销,增强在“供应链”上的竞争优势,巩固航运主业的地位。

航运行业整合已是大势所趋。中国政府在《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中,也已明确了中国国有经济要对航运业等七个重要行业保持绝对控制力。同时,也表明了将央企重组并形成国际性大型企业集团的态度。在提升中国航运企业国际竞争力、保障中国运输安全的背景下,未来航运企业整合将为大势所趋。特别是在当今世界运输市场上,联盟与合作带来的合力优势远大于单个企业的优势。3.3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是发展航运业的关键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了新一轮航运人才尤其是高端航运人才大流动,有利于航运业集聚人才。为此,航运企业要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为契机,积极培养、全面引进航运人才队伍,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储备人才。努力走产、学、研相结合造就人才的路子。交通运输业作为一门学科,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等特征。航运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包括研究人才、管理人才、规划设计人才和实际操作人才等。运输业学科的专业性及其所需要人才的多样性,决定了产、学、研相结合造就人才的方向性。因而,应重视和加强科研机构,把科研机构的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并把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到企业中去,三者相结合造就人才队伍,从整体上提升中国航运业经营水平。3.4与客户共赢,满足客户的需求

承运人与托运人合作,可以帮助合作双方共同管理快速增长的成本。比如汉堡南美与客户之间建立了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理解他们的需求并且在能源以及多式联运价格飞涨的时期与他们一起控制共有的成本,这样合作双方在全球市场中便都能保持竞争力。马士基物流主要依靠其三个业务战略来打造全球网络——提供最好的客户建议;卓越的营运和成本管理;吸引并开发最好的人才,而这一切都是为满足客户现在和将来的需求而设计的。

特别是在目前严重的金融危机下,货源是关系到航运公司命运的重要因素,因此航运公司要充分考虑货主的利益,与货主公司进行合作,在满足货主利益的同时,保证本公司的货物来源。合理的出让一部分利益给货主或许是航运企业目前比较好的手段,双方加强合作,共同面对危机,实现双赢。

3.5合理规划船型结构,关注中小型船舶发展

过去几年,运力在8000TEU以上甚至超过9000TEU的超大型集装箱船订造活跃,中小型集装箱船投资相对萧条,超大型的集装箱船虽然在运输成本上有优势,但突入其来的金融危机,使得集装箱运量大幅下降,大型集装箱船的载箱量一跌再跌,在低载箱量的情况下,大型集装箱船的缺点逐渐显现出来,使得其规模效应难以显现。

中小型船舶比大型船舶在运输服务上更具柔性,特别是在当前不景气的情况下,航运公司的服务质量是确保货源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大型船的投入应用,需要完善的支线网络进行喂给,而目前主要的区域支线船舶都面临老化问题;另一方面,一些小港和偏港在近几年发展迅猛,也需要中小型船舶去挂靠。

结束语

2010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第32个年头,我们即将进入第二个30年,当我们来到改革开放第二个30年开端的时候,新世纪的中国航运业面临着诸多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战略选择,作为航运业的决策者和经营者必须全面认识和把握其发展特点和规律,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通过融资的手段找到切入点,找到一些和自己上下游能够相关联的行业或者企业,进行合作,就能够实现低成本扩张,以达到融资目的,同时也要拓思维、创新经营模式和服务方式,寻找适应自己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空间,明确未来的战略取向,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中国航运业的蓬勃发展是造就世界航运业黄金时代的重要动力,只要我们秉承和发扬郑和下西洋一往无前的航海精神,联袂共赴,就必将在新世纪不远的未来,从今天泱泱的世界航运大国走向巍巍的世界航运强国。

[参 考 文 献]

[1]樊百川.中国轮船航运的兴起[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7月,46-47.[2]王杰、王琦.国际航运组织的垄断与竞争[M].山东:大连海事学院出版社,2000年12月,40-42 [3]汪传旭.国际航运市场与政策[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年6月,122-124 [4]赵刚.航运企业经营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年11月,100-103 [5]李连寿.航运市场营销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85-89 [6]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2007中国航运发展报告[J].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年5月,6-7 [7]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2008中国航运发展报告[J].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年5月,18-19

第三篇:影响我国超市发展的因素及对策探析

影响我国超市发展的因素及对策探析

——以无锡超市为例

一、我国超市的发展及现状

中国超市是从上世纪80年代起步的,当时还是一些较为传统的食杂店形态。到上世纪90年代初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连锁企业的分店规模一般不超过10家。90年代后期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阶段,综合超市、大型超市、便利店等业态开始出现,外资也开始大量进入,家乐福、沃尔玛等跨国企业在沿海地区快速布点。

根据统计,2006年底我国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业集团(企业)数为477家,比2005年增加了71家。其中内资企业422家,同比增加了66家;港澳台商投资及外商投资企业55家,增加了5家。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业门店数全国共23233个,比2005年的18924个增加了4309个。门店数最多的为江苏省,达到5000多家,浙江、上海分别为2000多家,北京、山东、湖北、河南分别为1000多家。其余省份相对较少,尤其西部很多省份都不到30家,地区分布极其不平衡。

根据这些统计数据我们可以发现近几年中国零售业发展迅速,尤其是本土超市大多以连锁店的形式快速地进行规模扩张,竞争者与日俱增。由于竞争的加剧使得行业利润逐步下滑,外资卖场也加快进入国内市场的步伐,国内的本土连锁企业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和发展,本土超市就必须对市场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制约本身发展的因素和瓶颈,制定相应的对策,使得自身得到发展和壮大,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影响我国超市发展的因素分析——以无锡超市为例

众所周知,一个超市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在于其顾客的多寡——“顾客是上帝”——只有这些“上帝”愿意光顾你的这家超市,那么你才是成功的。而又是什么影响了我们这些“上帝”的选择呢?

1、地理位置因素

通常大型超市选择在城乡结合部的主干道附近。这样既避免了市中心和市区的交通拥挤,又因土地价格相对便宜,降低了投资风险。同时,选址还适应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提前占据区位优势。其辐射半径可达数十千米。

无锡大润发超市地处梁青路与青祁路路口。它的选址极佳,周围是很多的居民区,而且距离大学城及梅园的几所高校很近,占据了大学生这个巨大的市场。根据调查结果统计,在来大润发超市的消费者中有大约70%来自滨湖区,10%来自南长区,北塘区和锡山区分别占8%,崇安区和惠山区分别占2%。

家乐福(清扬路店)位于无锡南长区清扬路39号,是清扬路和永乐路交界处,地理位置也比较优越,也是居民密集区。根据调查有42%的顾客来自滨湖区,40%的顾客来自南长区,北塘区和崇安区分别占8%,锡山区占2%。

我们可以看出超市绝大多数的顾客来自超市附近的区域,由此得出超市的选

址非常重要。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新进入无锡市场的沃尔玛超市,由于“阳光城市家园”的入住率不是很高,所以显得比较冷清。

2、价格因素

无论什么时候价格都是不可避免的影响客流量的因素。物美价廉的商品永远都受到大家的欢迎,尤其是在这种大众消费的超市里。顾客在超市经常购买的商品中,日用品、一般食品、果菜占的比例最大,分别为48%、27%、14%。这些商品在质量相对无差别的情况下,对价格富有弹性。而参加调查的顾客的收入情况为:收入在1000元/月以下的占39%,1000-2000元/月的占42%,2000-3000元/月占17%,3000元/月以上占8%。可以看出来超市的大多数消费者是工薪阶层,对价格有相当高的敏感度,所以各地的超市进行促销的时候发生大家疯抢的场面也不足为奇。推出特价商品也一直是各家超市吸引顾客的主要手段之一。如家乐福超市的低价承诺“如您发现五公里内有同类超市相同产品价格低于本店,我们将补您五倍差额”就是很好的吸引顾客的营销方法。

3、交通因素

交通便利与否对于一家大型超市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一家超市的交通不便利,它的客流量就绝对不可能多。

通过调查显示,顾客去超市的主要交通方式是乘公交和电瓶车。其中大润发的消费者选择公交的占40%,电瓶车的26%;家乐福的消费者选择公交的占52%,电瓶车的31%。虽然各大超市相继开通了各个路线的免费接送班车,来弥补公交路线的制约和不足,但是由于往返时间和停靠站点的限制,免费班车并不是顾客的主要交通方式。大润发选择免费班车的顾客占9%,而家乐福的只占到2%。我们发现电瓶车的停车场都比较拥挤,应该加强对电瓶车停放的管理有效地利用场地。

举例来说:最近由于取消了95路在大润发的返程停靠站,这使得我们大学城的同学们从大润发回学校时很不方便。而105路开通了大站车,把到乐购、家乐福的时间大大缩短,很多的同学于是选择了乐购、家乐福,因为这里有105路公交车停靠站,往返都比较方便。

4、购物环境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消费环境的选择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一些收入较高的群体,购物环境可能超过其他因素而成为影响其选择超市的最主要原因。人们希望享受每一次消费过程,不愿被拥挤、喧杂等环境影响了心情。《超市购物环境标准》对超市卖场环境、营销设施设备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及量化指标,此外还强调了超市购物环境的人性化要求。如在调查结果中显示有14.6%的消费者认为大润发超市最满意的地方就是它的购物环境。大润发在各个节假日里把店面用各种装饰材料来装饰,播放着各种优美的音乐,营业员穿着节日的服装,这都会使消费者拥有愉快的心情,使其高兴而来满意而归,达到双赢的目的。

例如在调查过程中“对超市最不满意的地方”有72%的顾客选择是收银台拥挤,这个现象在各个超市都普遍存在特别是人流高峰时段。超市应该想办法予以缓解,比如可以分时段的增加开放收银台,提高收银员的收银效率。如果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顾客满意了,老顾客留住了,还会通过消费者的口头宣传带来更多的顾客。

5、服务态度

超市给人的感觉不应该仅仅是低价的形象,低价能够吸引顾客,但却不能长

久留住顾客。为顾客提供周到的服务,营业人员对待顾客有良好的服务态度,这些都会给消费者留下良好的印象,反之如果在消费过程中,消费者对某次服务不满意或者受到营业人员冷言冷语的不礼貌对待,那么这个影响将永远留在顾客的心里,甚至永远的失去这个顾客。例如大润发超市为顾客提供了免费办理会员卡、免费安装空调、免费修改裤长等十项免费服务,在调查过程中有13%的被调查者表示对大润发最满意的地方是它的服务。

三、内资超市与外资超市的优劣势比较

在1992年以前,因为禁止外商进入零售业,我国超市业也是一直处于相对封闭式的发展状态。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中国政府承诺,2002年前,开放所有省会城市,允许外商控股;到目前为止,世界50家最大的零售商,己有半数以上进入中国,如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德国的麦德龙、荷兰的万客隆、日本的伊藤洋华堂、吉之岛、马来西亚的百盛等。与外资超市相比,内资超市有着明显的不足,但也具有自身的优势。

1、我国超市的主要劣势:

(1)超市规模小,不能形成规模经济

近几年来,我国的超市业得到迅猛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的超市相比。规模小是我国超市业存在的主要不足之一。由于资金、体制、经验等方面的制约,我国的超市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无论我国超市企业的连锁店数量和销售额还是超市的单体规模都很难与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等外资超市相比。就目前来看,我国的超市领头羊华联超市有近千家连锁店,而每个店的年平均销售额才1000万元左右。超市业的经营发展是讲求规模的,这样的小店连锁,虽然整体规模上去了,但单店的盈利能力有限,且不具有竞争优势。

(2)销售力、整体营销水平较弱

外资超市在营销方面十分注重,成立专门机构进行研究,不断改进促销方法。例如他们在实施价格促销策略时,往往会将其与其他促销手段结合起来运用。他们还尤为重视特价品的陈列,将最吸引人的特价品放置在商场入口特设的陈列架上,其余分别陈列在店内各处,力求使消费者走完商场一周,才能全部看完商场推出的特价品,这样无形中延长了消费者的逗留时间,促使消费者在寻找特价商品时顺便购买其他的非特价品。国内超市也经常开展各种促销活动,遗憾的是他们一方面促销方法单一,没有变化;另一方面没有将这些活动有效地整合起来,因而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这种整合营销能力的缺乏也使得超市核心竞争力大大削弱。

2、我国超市的主要优势:

(1)本土优势

比起外国的超市我们更熟悉当地的文化风俗,更了解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消费心态,能更好的与消费者进行沟通。只要发挥好我们这方面的优势,在营销、促销方面加以有效利用,会比外资超市达到更好的效果。

(2)政府支持

我国超市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有着行政的干预。政府对超市的发展予以指导和政策扶持,这种特性决定着中国超市的发展在速度和进程上可能要远远超过其它国家。比方说,国外超市从食品基础上分离成长出小型便利店,又发展到GMS

和仓储式超市,其间花了不少时间,而在中国,这些超市形态的出现其间只花了五年时间。

四、对策及建议

1、主动寻找市场机遇

我们通过调查得知选址是成功与否的先决条件。选择在哪里开店不仅仅局限于某个城市,而应该从全国范围来看。由于我国对外资超市的开放较晚,而我国又是地域广阔的国家,外资主要还是先进入了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但在西部地区以及一些处于二三线的城市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二三线城市超市业发展有良好前景。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国内一线市场已经处于一个基本饱和状态,网络资源有限,发展空间较小,竞争激烈,进入成本也高,与其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大城市“肉搏”,不如以退求进。此外还有更广阔的农村市场,这是沃尔玛的成功之路,我国超市也可以借鉴它的成功经验,调整战略,营销手段等来适应农村市场。这样可以避开竞争激烈的城市寻找市场的突破点,挖掘潜在市场,主动出击占领市场。

2、规模化经营

降低价格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主要手段,但不能以降低利润为代价来取得价格上的低廉,那么就必须考虑如何降低成本。规模化是商业企业实现效益、降低成本的基本。我们本土超市想与大型外资超市竞争,必须走规模化经营的道路。据专家预测,对于300-500平方米的营业面积而言,只有当连锁店超过15家,才能实现规模经济。小规模经营不仅在进货方面形成不了批量优势,难以降低成本,而且由于定位雷同,在满足顾客需求方面也受到了限制,很难同大型国外超市竞争。我国超市应综合运用不同手段实行大规模连锁,比如通过自建、兼并、联合等方式。通过大规模经营,一方面可以实现进货的批量优势,降低成本,从而在价格上也取得了优势;另一方面可以形成自己统一的配送中心,实现集中采购、集中库存、集中运输、统一配送,从而节约了营运成本。

3、改变经营观念

目前许多超市还没有形成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理念。盲目的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对消费者的需求和投诉不闻不问,久而久之失去了很多的顾客。尤其是本土超市,在外资大卖场进入后,价格上不再占有优势,这时,富有个性的优质顾客服务才是竞争优势。

我们必须改变经营观念,时刻以顾客为中心,提高服务质量,改善购物环境、加强营业人员的素质培训,把“令消费者满意”作为经营的最终目标。假使消费者有一次的消费经历不满意那么将有可能永远的失去这个顾客,老百姓的口碑远比花费百万千万做的广告有效得多,他可能向周围的人抱怨,于是又失去了更多的顾客。超市是人们消费频率很高的场所,51%的被调查者表示大约一个星期来超市购物一次,这样计算下来失去一名顾客的损失就相当大。如大润发超市的会员制度,定期的推出会员价商品,发放促销彩页,及时妥帖的处理顾客的投诉都是培养忠诚顾客的途径。

4、差异化经营

大型综合超市成为中国零售业中的第一主力业态只化了约6年的时间,而又过了几年在中国主要的一线城市逐步地进入了饱和期。我们发现这些大型综合超

市无论是规模,产品,营销,基本上已经没有本质的区别了。

除了加强本身的实力与其正面竞争之外,我们还可以寻找其他的突围方法。比如特色经营,小型化经营,24小时经营等。弥补这些空白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也会拥有一席之地。最好的例子就是我们学校里的水果超市,虽然永安超市里也有水果出售,但对于一些只想买水果的同学就不愿意去永安超市,因为我们的购买目的很明确,不必要浪费更多的时间在我们不需要的商品上面。

总之,面对强大的外资企业中国商家不应该怕,而应通过转变经营观念,改变经营方式,用现代营销理念指导自己的经营管理,勇敢地迎接挑战。

第四篇:我国区域商贸流通效率影响因素和发展对策

我国区域商贸流通效率影响因素和发展对策

内容摘要:探讨影响区域商贸流通效率的因素,有利于对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脉络有更加全面和清晰的认识,从而针对性地提出对促进我国区域商贸流通效率提高的发展对策。本文从商贸流通效率概念入手,通过对我国区域商贸流通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探讨提高我国区域商贸流通效率的对策。

关键词:商贸流通 效率 区域差异 影响因素 对策

改革开放后的短短三十多年里,我国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业王国,而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商贸流通业。但近年来,我国商贸流通效率的问题逐渐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尤其区域间商贸流通效率的不平衡发展,对我国经济的转型与宏观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已经产生深刻性的影响。近年来,学者们对国内物流效率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关注和研究,他们指出与发达国家商贸流通效率相比,我国商贸流通效率存在明显的不平衡趋势,且这一趋势日渐明显。其中商贸流通效率最高的地区为经济最为发达的东部地区,而商贸流通效率较为低下的地区则以中西部地区为主。区域商贸流通效率问题的日益凸显,长期对我国国家竞争优势也具有较大程度上的影响,推高通胀、阻碍产业升级、导致国家竞争优势的削弱等都是我国商贸流通效率问题的突出表现。如何提高我国区域商贸流通效率,促进我国商贸流通业平衡发展,是当前我国商贸流通业面临的一大挑战。而在探讨我国区域商贸流通效率提升对策前,我们首先应对商贸流通效率的概念及影响我国区域商贸流通效率的因素有一定了解。

商贸流通效率概念及我国区域商贸流通效率现状

(一)商贸流通效率概念

作为商品流通运行的组织载体,商贸流通产业不仅包括批发、零售日常用品,还包括住宿与餐饮等服务业,与此同时还包括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商贸流通中的流通顾名思义是商品的流通,即一系列商品的交换,通过商流、信息流、物流等将商品转换为相应的效益等。其中商流是指商品所有权在实体经济中转移所引起的所有商务活动;物流是指商品实体空间在实体经济中转移所引起的所有经济活动;信息流则指商流、物流在实体经济中引起的相关信息的交互运动。

商贸流通效率主要与商品流通时间、流通速度以及流通费用相关,所以商贸流通效率包含多种含义,不仅是组织商品流通过程中投入产出关系,而且指商品流转环节中流转速率,同时指商品运输路线与运输方式的合理性。总体来说,商贸流通效率追求的是既定流通成本下商品流通产出的最大化。资本循环一次所需要的全部时间,即商品流通时间,商品的需求状况,生产企业与市场之间距离的远近,以及商品流通的交通和信息条件等,都会对商品流通时间产生影响。商品流通速度在商贸流通中主要包含两层含义,其一为对一定量商品周转目标完成时所需要的时间多少,其二为流通商品在资本周转率上所需的多少。商贸流通领域中所引起的经济活动费用,即为商品流通费用。除了商品从产地运输到销地的费用,流通领域中商品的保存、整理包装及商品买卖等产生的费用都属于商品流通费用。

(二)我国区域商贸流通效率现状

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现代商贸流通业属于其中重要支柱与先导产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但从当前商贸流通现状来看,已经比较明显地滞后于我国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综观流通问题,流通效率问题是其中内核。在我国,要提高国家竞争力,主要通过提高制造环节价格竞争力来实现,但随着制造业各种成本的不断上升,制造业优势逐渐弱化。大力发展流通产业为先导的现代服务业,在此大背景下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主攻方向,而促进经济运行中流通成本的降低,提升商贸流通效率又是重中之重。

现有研究表明,城市现代化进程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不仅受到商贸流通业结构的影响,同时会受到商贸流通效率的影响,这种影响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有鲜明体现。商贸流通效率的演变,在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中显示着明显的区域差异。近14年来,我国各的商贸流通效率以东部地区最高,中西部地区比较接近,均低于东部地区。从有效年份来看,全国发展有效年份为12年,即有效率为85.7%;东部地区效率有效年份为13年,即有效率为92.9%,唯一无效年份的效率值也与1非常接近;从全国有效年份来看,中西部年份几乎全部被划归到无效年份,从中西部总体效率上来看,西部地区最低且波动较小,中部区域相对东西区域来说波动较大。东部地区不仅总体效率较高,而且在波动上趋势较小,可以说全国总体的效率水平均是依靠东部地区得到整体提高的。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我国流通组织运行长期处于低效率的状态广泛诟病,使之逐渐成为当前社会的一项热点议题。在我国商贸流通理论界和实践者看来,这一问题的研究也逐渐达成一项共识。有关我国商贸流通组织效率的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但在商贸流通效率低下困境的根源方面却少有涉及,缺乏对影响商贸流通效率尤其区域商贸流通效率因素的全面与系统性研究。从当前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来看,我国各区域之间差距仍然比较明显,这一现状的发生并非单纯地由某一种因素所致,而是诸多因素的共同结果。每种因素都具有不同的影响机理,在商贸流通业各个发展阶段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对我国流通业的发展过程产生影响,导致东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效率程度依次弱化格局的最终形成。研究影响我国区域商贸流通效率的因素,并提出相对的发展对策,是推动我国区域商贸流通产业协调发展的现实要求。

影响我国区域商贸流通效率的因素

根据孙金秀的对我国30个省际商贸流通业数据的比较分析来看,我国商贸流通业区域差异十分明显。商贸流通业排名前五位的省份均位于东部地区,而排在末五位的省份均位于西部地区。从区域上看,我国商贸流通业最发达的地区为东部,发展次之与发展最差的分别为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这种结果除了与人们的认识一致外,在现实数据中也普遍得到了支持。综合来说,影响我国区域商贸流通效率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地理区位与多种环境因素

地理区位因素从一般意义上看,是约束区位单位进行空间配置的外部因素。人口分布市场供求及资源分布等状况在不同的地理区位上均会有不同的状况,具有很大区位利益差异。沿江省份与沿海省份依靠水运可促进商贸流通运输成本的降低,而且与其他省份和国家的经济往来也比较方便,同时比内陆地区在资金、技术引进上具有更大的区位优势,因此商贸流通业发达,商贸流通效率较高。而内陆地区因运输成本较高、发展机遇较少等,自然在商贸流通效率方面较为低下。除了地理区位因素,区域各种环境因素对区域商贸流通效率也具有较大影响。社会、文化环境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是不同区域人们生活的基本信仰与生活准则,形成了区域生活方式的相对固定性。商贸流通作为一种经营活动必然会涉及区域生活方式与文化背景,且各个区域存在不同的差异性,而这些又是影响消费观与行为的重要因素,进而会对商贸流通企业的经营成果产生影响。文化多元化的地区精神文化比较独立,商品货币意识更强,商贸流通效率也就越高,社会、文化环境相对封闭、落后的地区,商品交换意识较低,商贸流通效率相应也会降低。与此同时,政治与法律环境变化也会对商贸流通效率产生影响,其影响是通过政治与法律对商贸流通产业产生的决策性决定的,这些宏观决策对商贸流通业经营活动的影响是直接而巨大的。区位不同,政策倾向也会不同,对区域商贸流通效率的影响也不同。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因素

作为一种服务业,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水平受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影响较大。工业化水平不同,市场供求、规模及产业结构等也会相应不同,而这些都会导致商贸流通设施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并会相应地影响商贸流通渠道的构成与运行,从而影响区域商贸流通效率。工业化水平越高,流通主体越活跃,流通网络与流通基础设施也就越发达,依托于这些运行的商贸流通业效率也就越高。从我国区域商贸流通业的不同来看,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对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状态具有一致的影响。在影响商贸流通效率的因素中,城市化水平也不可忽略。商贸流通是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的产业,商品交换的累积与流通和交易效率的提高,促进了城市的形成,而城市的规模化又会促进商贸流通密度经济的形成。简单商品流通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趋向发达商品流通发展,城市化水平与商贸流通业的发达程度呈正比,而随着城市化水平与商贸流通业的提高,商贸流通效率也会相应地提高。城市化的进程不仅对商贸流通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动力和更广阔的市场空间给商贸流通,为商贸流通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为例,因改革开放以来其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商贸流通业的步伐也随之被带动起来,商贸流通效率高于城市化进程缓慢区域。

(三)市场化与开放化程度因素

首先,商贸流通业发展,以市场为载体,市场体系的完善与否,对商贸流通效率具有很大影响。不同区域市场化程度是不同的,从而导致商贸流通业发展环境的不同。从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环境来看,在市场化程度上东部地区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市场体系的完善度也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给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比如,“义乌商圈”作为商贸流通产业的典型,就是得益于当地的市场化环境,商品的聚集促使市场交易成本下降,提高了商贸流通效率。且政府对商贸流通业的支持程度也与市场化发展水平有关,改革开放政策的试点省份多选择商贸流通业发展较快的地区。我国区域发展实际情况显示,市场化指数越高,商贸流通效率也会越高,这种提高是基于需求推动而来的,当市场条件开始成熟时,其会随之提高对商贸流通效率的要求,在市场化指数各种指数中商贸流通效率也算是其中之一。其次,区域开放化程度也会对商贸流通效率产生影响。就当前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看,开放化程度较高的东部地区,市场需求就越趋向多样化与国际化,对商贸流通区域内市场饱和的局限性也就有更大的突破动力,有利于商贸流通业寻找到更多的市场空间,拥有更多强强合作的机会,刺激商贸流通效率的提高。而对外开放程度较低的地区,则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国际化流通程度,导致其流通效率发展缓慢。

(四)地区分工与信息流通因素

从分工与交换或流通关系的理论来看,因流通资源在区域之间分布是不同的,所以在区域流通产业的分工上也会呈现出地区性的不同,从而对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与此同时,区域商贸流通分工的不同,对区域商贸流通交易效率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就我国区域商贸流通产业资源分布来看,全国人口的60%都位于中西部地区,但在全国商贸流通零售网点和就业人员数量上中西部地区却不到50%,这种地区分工的不同,必然会对我国区域商贸流效率产生影响。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流通要素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其对区域商贸流通业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作为现代商贸流通组成部分,信息虽然是一种无形商品,但其对商贸流通的过程却发挥着先导性作用。目前流通产业与其他产业一样,也开始成为由信息化带动的全过程加速度运动。信息本身带有社会公用特征,从信息流通的规模与速度关系来看,两者呈现出明显的正比性。信息流通速度的加快,会促进信息流通规模的扩大,信息所投注给商贸流通业的贡献就越大。现代商贸流通运动方式的核心特征,不仅体现在信息流通规模、速度、方式的扩大、加快及创新,还体现在信息带动与引领作用的发挥。信息的不对称,与其他影响商贸流通效率的因素一起,导致了我国各区域间商贸流通效率在起跑线上的差别。

提高我国区域商贸流通效率的对策

(一)强化区域商贸流通发展规划与体制改革,打破区位制约因素

对于现代商贸流通效率问题,政府应给予高度重视,加快其商贸流通业健康发展的规划,强化区域商贸流通体制改革。我国政策决策层与主流理论界,应正确认识我国区域商贸流通效率现状,对我国各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与政策法规加快制定、实施和完善。还应促进政府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改革,逐步减少行政性税费、行政审批权等,促进商贸流通业营改增试点的加快推进。政府应简政放权,缓解和消除区域行政壁垒,使商贸流通领域中的体制性成本在宏观管理体制创新中得以降低,推动我国商贸流通领域市场化和工业化平衡的有效实现,打破区位制约因素,从政策上消除对商贸流通产业的歧视,并通过自身行政体制改革减少商贸流通运行过程中的跨区域相关行政审批权,促进我国区域商贸流通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政府还应认识到商贸流通业的产业性质,基于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本质,加快推进营业税改增值税(营改增)的步伐,从税收优惠上降低区域商贸流通的运营成本。另外,我国还应对商贸流通跨区域治理协调机制进一步探索和构建,着力打破区域市场分割情况,促进商贸流通产业集中度的提高。我国区域商贸流通效率的问题中,区位因素所形成的区域市场分割与协调发展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所以,各地政府应对商贸流通跨区域协调机制不断探索,鼓励商贸流通业通过兼并重组及联盟等做强做大,促进规模经济效应的充分发挥,进而促进商贸流通运行效率的提升。

(二)加强区域商贸流通合作,提高区域商贸流通合作信息资源共享度

加强区域商贸流通合作,是商贸流通的主流趋势,也是提高我国区域商贸流通效率的迫切要求。尤其我国各省际地区之间的政府应积极倡导商贸流通行业的交流,通过协调与交流机制,推动区域商贸流通商业与具体企业间多层次、多形式合作的展开。通过充分的交流与沟通,全面把握各地商贸流通业发展中的新机遇和新增长点。区域商贸流通业应对区域内商业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同时应不断地扩大区域间商贸流通交流与合作领域和范围。区域政府应积极投入构建综合平台,以供省际间商贸流通项目更好地展开合作,促进区域商贸流通市场功能的开发,商贸流通投资、融资、管理等都应在综合平台中有所体现,以为区域商贸流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参考。我国区域商贸流通应通过合作举办国际性博览会,将各区域商贸流通业推荐和展示给全国及全世界。与此同时,我国各区域商业主管部门,应对全国统一性的商贸流通合作信息服务网络积极筹备建设,通过信息网络构建综合化商贸流通信息服务体系。我国各区域之间商贸流通产业可通过这一信息平台环境,实现信息的流通,使其信息的积聚效应得到最大化的发挥,成为各区域商贸流通合作与沟通的枢纽平台,提高区域商贸流通合作信息资源共享度,推动我国区域商贸流通效率的提高。此外,区域商贸流通效率的提高,应培养商贸流通人才。各区域政府应加强对商贸流通人才培养的投入,启动专项资金,对高端商贸流通领域人才进行引进和培育,促进商贸流通业人才结构的优化,改善区域文化社会环境对区域商贸流通效率的影响,努力实现商贸流通人员效率的提高,由人员效率的提高带动我国区域商贸流通的发展,改善其效率问题。

(三)加强建设区域商贸流通现代交通体系,提升区域商贸流通速度

区域商贸流通竞争力的强弱,与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水平有关,而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加快又离不开区域综合交通运输条件。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交通运输体系都比较发达和完善。对于商贸流通效率较低的中西部区域,我国应加强对其现代商贸流通交通体系的建设。尤其对西部区域来说,在基础设施建设如铁路、航空等方面,不仅建设水平落后于东部区域,在完善程度上也不及东部区域,长期以来的交通制约因素导致其区域商贸流通引资较为困难,进而导致该区域经济发展较为滞后,阻碍了其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也造成了商贸流通效率在该区域的交通瓶颈。中部地区虽然处于交通枢纽位置,但并未真正实现商贸流通业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客观要求,中部区域现代商贸流通交通体系建设也是重中之重。我国应深化中西部流通体制改革,通过对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交通体系的建设,形成网络化的区域内部物流分工协作体系。充分发挥中部地区交通枢纽区位优势,提升西部地区资源流通速度,努力推动中西部商贸流通大市场的形成,逐步改善中西部地区贸易条件。我国各区域可围绕一、二、三产业,建设多个具有针对性的现代物流配送中心,通过拓展商贸流通中第三方物流配送业务,可实现商贸流通物流配送服务的共享,从而促进区域商贸流通速度的提升,提高区域商贸流通效率。

(四)加强商贸流通市场体系构建,强化区域商贸流通市场体系开放性

充分利用现代流通方式和流通技术,重构传统流通体系,加强对我国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的建设。政府与市场的作用界限,是改善商贸流通低效率困境必须厘清的问题。关于政府与市场职能的论述,在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有明确表述,指出应对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更多地发挥,通过市场“无形的手”促进流通体系的构建和体制的改革。以阿里巴巴、京东等龙头电商企业为例,它们所代表的电子商务模式与组织创新,正是我国流通体系构建的新趋向,对我国流通体系的改革具有重要示范作用。对于推进改革,尤其是改革行政性垄断行业来说,这种新技术的应用创新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充分发挥“新流通”组织模式的作用,对我国商贸流通运行效率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加强流通体系构建,就要求我们利用现代流通方式与先进流通技术,重新构造传统流通组织体系,对适应现代生产与消费方式的开放性现代流通体系进行构建。在空间分布上,我国应重视中部交通网络的重要性,以其作为依托,构建全国性商贸流通大市场。作为“五纵七横” 道路主干线中心,以中部发达的交通网络为基础,构建多层次、开放性及网络化的商贸流通开放性市场体系具有极大的可行性。在开放性区域商贸流通体系环境下,还可鼓励区域商贸流通连锁经营,发展区域大型商贸流通集团,逐步形成大宗商品的采购分销渠道网络体系,以产业化集群和专业化发展来推动区位优势大市场的衍生,通过省际联动打造快捷商贸流通运行过程,促进区域商贸流通效率的提升。

面对我国区域商贸流通效率不平衡及普遍低下的现状,我国商贸流通业业界及区域政府应积极分析影响区域商贸流通效率的各种因素,在此基础上强化区域商贸流通发展规划与体制改革,提高区域商贸流通合作信息资源共享度,加强区域现代商贸流通交通体系建设和开放性市场体系构建,促进我国区域商贸流通效率的提高与协调发展,进而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守亭,俞彤晖.中国流通效率的测度与演进趋势[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

2.吉利.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机理分析与效率评价[J].商业经济研究,2014(32)

3.孙金秀.现代流通业效率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基于中国30个省际数据的比较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6)

4.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流通产业课题组,宋则,依绍华.我国流通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3(12)

5.洪涛.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的路径选择[J].中国流通经济,2012(12)

第五篇:我国寿险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保险与精算课程结课论文

我国寿险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11002040101艾岸

摘要: 寿险是人身保险的组成部分,人身保险包括寿险、健康险和人身意外保险,可以说寿险是人身保险中最基本、最主要的种类,无论我国还是国外,人寿保险的业务量都占人身保险的绝大部分。

关键词:寿险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寿险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寿险市场主体不断增加,市场结构不断完善,市场监管不断加强。寿险业的发展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所形成合力的方向和力度,决定着寿险业的发 展方向和速度。为扩大寿险市场,增加我国寿险业的收入,提高我国寿险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一个有效办法就是研究和分析这些因素对寿险业发展的作用机制,并能据环境变迁响应作出对策调整。影响寿险业发展的因素有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直接因素有寿险价格和收入,问接因素有经济因素(如GDP,储蓄水平),政治法律制度因素,科技进步因素,人文结构和社会变迁因素,通货膨胀因素,对外开放的压力以及相近或同行业发展快慢等诸多因素。可见衡量影响寿险发展规模因素的变量不只一个,而且有的因素很难量化。就内部因素中的寿险价格而言,寿险价格受寿险需求的影响,而需求又受收入的影响,所以有些因素不能直接作为分析寿险收入的量化指标。同时,我国对保险经济作量化研究的总体水平还不高,特别是对人寿保险的需求研究不多,且大多数仅是定性分析,使得人们对特定时期或特定区域影响人寿保险需求的因素是正面还是负面的影响及其显著性程度很难有明确地把握。

(一)直接因素

1.管理人才匮乏

我国寿险业起步较晚,虽然期间涌现出很多优秀的管理人才,但随着经营主体不断增多,机构不断扩张,造成很多寿险公司分支机构的管理者缺乏足够的经验和相应的知识,管理人才严重不足。

2.营销人才匮乏

我国个人寿险营销员有上百万的规模’,但一直没有形成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高效的寿险销售队伍。目前这支队伍的特点表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营销队伍不稳定,脱落率高。目前很多寿险公司仍采取“广招勤换”的人海战术,营销员一年期的留存率仅在30%左右,营销队伍始终无法稳定。

(2)营销队伍整体素质较低,年龄结构不合理。这支队伍中低学历者占大多数,30岁以上的超过60%。加上公司没有提供系统的、针对性的培训,人员大量脱落是必然,一段时期以后就会出现增员困难、脱落率高的局面,这对寿险发展极

为不利[1]。

3.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差异

寿险营销是在树立保险公司形象的基础上,提高消费者对企业和产品的认知度和信任度,进而达到长期销售产品的目的。寿险推销只是寿险营销中的一种方法,偏重的是短期利益,是为获得服务利润而采取的一种行为。目前寿险市场正处于人世后有限的保护期内。强烈的紧迫感使国内各家寿险公司在近几年内力拼保费规模,争取在保险市场全面开放时有较好的竞争地位。因此国内寿险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更多地注重业务规模。强调增长速度,而导致了许多寿险公司经营行为短视,片面地强调寿险推销,而忽视了寿险营销的其他环节,缺乏长期发展战略的经营理念。比如:盲目地设立新机构以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无选择地增员,而没有给营销员提供系统、长期的培-OJl;过分依赖险种炒作等。另外,寿险公司与其代理人通过签定代理合同建立了委托——代理关系,但在保单的销售过程中,保险公司无法完全了解营销员的行动和客户情况,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这种代理合同是不完全契约,这就需要相应的制度以对付契约的不完全性。寿险推销本身就偏重于短期利益,加上公司没有有效的制度对营销员加以管理,营销员在推销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违规行为。

4.寿险营销与寿险推销的侧重点不同

寿险营销和推销都是以盈利为目的,但前者的侧重点是通过投保人的满意而获利,而后者则是通过直接销售来获利。寿险公司不仅要在保险产品上使投保人满意。更要给投保人提供满意的服务。西方经济学家认为:70%的客户流失是因为服务水平的欠缺,争取一个新客户要比维护一个老客户的费用高6—10倍。满足客户的基本要求,便可使营业额增长20%左右。客户不满意时,可能有75.3%的人 停止或减少购买,每一位投诉的客户身后,有49位不满意没吭声的顾客。投诉后得到迅速解决会有82%的客户重新购买[2]。虽然各家寿险公司都把“客户至上”作为自己最重要的经营宗旨,但从目前很多公司的经营重点、费用预算、人员配备及员工晋升与收入的评判标准难以看出“客户至上”的经营宗旨。

(二)间接因素

1.市场利率水平

市场利率水平直接影响居民对寿险保单的投资决策。寿险保单不仅具有风险的保障作用,同时也具备投资功能,可作为投资工具应用于居民的资产投资组合当中。这就出现了寿险保费收入增长与居民投资决策之间的相关性问题,因为居民投资工具还有银行储蓄、股票等。居民决定投资决策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投资收益率。寿险保单作为一种投资工具,与银行存款相比,收益率要高一些,但是期限一般较长,流动性要差一些。由于当居民预期市场利率要下跌时会比较倾向于长

期性的投资,因此当市场利率下跌时居民对寿险保单的偏好会增加。

2.通货膨胀水平

通货膨胀是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从而使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通货膨胀可以通过影响居民购买力水平来改变居民的消费倾向,从而影响居民的实际消费行为。当居民预计物价会变化时,居民便会对未来的消费倾向做出调整。对于寿险产品来说,通货膨胀率较高时,保单实际价值就会降低,居民持有同样金融资产的未来购买力水平就会下降,因此,如果居民预计通货膨胀率上涨,居民便会减少寿险产品的购买;反之,居民会增加寿险产品的购买。作者在此选择商品零售物价指数计算的通货膨胀率指数来进行分析。当然,通货膨胀率指数是通过影响居民的消费预期而影响居民的实际消费行为的,因而有一个滞后的过程。

3.银行利率

我国保险公司的资金大部分被要求存人银行。并保证获得银行的一年定期名义利率。因此,银行利率对我国的寿险需求有影响。对于保险性和储蓄性相结合的而储蓄成分偏重的寿险保单,如果其名义预定利率低于银行的一年定期名义利率,可能出现保险不如储蓄的情况,进而阻止了保险的潜在需求向现实需求的转化,使得现实需求减少。2004年10月29日,在经过连续八次降息后。我国首次提高银行利率,其中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从原来的1.98%上升至2.25%。

4.人口老龄化

社会老龄化是社会进步,是人民生活水平、健康水平提高的综合表现,也是社会文明、国家工业化、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但人口老龄化特别是人口高龄化使得养老保障问题越来越突出。中国国家统计局 1997 年曾在1%人口中作过抽样调查,以 65 岁作为老龄线,老龄人口已达 8700 万,占总人口的 7%。同 1982 年人口普查的数字相比,老龄人口在 15 年间增加了 3772 万,年均递增3.9%,而同期总人口年增长的速度大大超过了世界的均值。世纪之交时,中国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超过 1.3亿,占总人口的 10% 以上,到 2025 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8 亿,占总数的 18%,到 2050 年将达到 4 亿多。也就是说,届时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占亚洲老年人口总数的 1/2,占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的 1/5。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之快,高龄人口之多,是世界人口发展史上前有未有的。面对市场风险,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往往没有能力保护自己,也没有能力对付发生的负面后果。在市场化的过程中,这一“弱势群体”对我国寿险业发展影响最大

[3]。

5.社会保障或社会保险

直到1995年,我国占人口总数约2.5%的政府雇员或工作人员,受益于政府支

出保险费的强制养老和医疗保险。同时大约占整个人口12%的国有企业雇员或职工,也享有强制性的医疗保险保障。另外,随着我国社保体系的不断完善,这势必会影响我国的寿险需求。

6、国民收入与储蓄状况

不同收入的人对于生活有着不同的追求,而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在满足了必要生活需求之后,人们对于安全、保障的需求将更加强烈,而寿险就是人们在满足必要生活之后为保障生活安定而发生的支出。国外的研究表明个人可支配收入与其购买的寿险相关性更高,且有着直接的正相关关系。从1991年到2001年的11年间期末储蓄余额由9241.6亿元增至73762.4亿元,年均增长量为63.47%,人均储蓄余额由797.9元增至5779.5元。储蓄的增加必然促使居民在储蓄结构上进行合理规划,一部分储蓄资金由银行存款转向保险账户。可见投保的前提是收入的提高而使得剩余资金的闲置。

(三)总结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口老龄化、利率水平和通货膨胀率对寿险保费收入具有很强的影响作用,另外我们还应:

1、加大城市化进程,提高社保覆盖范围;

2、加强国家对社保的投入及对统筹资金的运用;

3、降低银行利率,促进银行储蓄向保险储蓄的转化;

4、量化影响因素,注重定量分析;

5、应大力发展经济,建设小康生活。

参考文献

[1] 钟立灿.我国寿险业影响因素分析.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5(4)

[2] 史灏琳.影响我国寿险业发展的因素.经济观察,2004(5)

[3] 郑健壮, 孙维良.我国寿险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和对策研究.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7(4)

下载浅析影响我国航运业发展的若干因素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影响我国航运业发展的若干因素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城镇化影响因素与推进对策

    我国城镇化影响因素与推进对策 摘要: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未来的一二十年里,城镇化将引发中国社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因此,如何正确引导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

    影响我国民航服务质量因素及对策分析

    XXXXXXX大学题 目:影响我国民航服务质量因素及对策专 业:班 级:姓 名:学 号:指导老师:毕业 论 文 航空服务 目录 摘要…………………………………………………………………………......

    浅析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航运业的影响(推荐五篇)

    浅析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航运业的影响 众所周知全球气候变暖就是全球气温持续性的升高以及引发的一系列环境影响,根据国际环境组织的调查结果即使现有温室气体含量保持2000年......

    2012年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环境因素及对策

    2012年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环境因素及对策 根据国家统计局在4月13日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2012年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8.1%,创11个季度以来的新低,而同时三月份CPI指数同比上......

    文档我国南海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引言 所谓“南海问题”,指的是南海周边的国家在南海各岛礁沙滩的归属以及海域划分问题上存在的分歧与争端。南海问题的症结,是中国由于受到国际环境的限制、对外战略轻重缓急......

    影响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因素(小编整理)

    影响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因素【摘 要】保险市场在我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然而目前为止它虽然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却仍与世界发达国家的保险业务发展存在巨大差距。是什么阻碍了......

    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5篇)

    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从理论上分析 工业 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对 现代 服业 发展 所起的积极作用,并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

    浅谈我国航运业的发展(样例5)

    浅谈我国航运业的发展 1 我国航运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有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和12.3万公里的内河航运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我国航运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国经济的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