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优势农产品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时间:2019-05-12 19:08: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优势农产品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优势农产品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第一篇:我国优势农产品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我国优势农产品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摘要:在分析当前我国优势农产品发展所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农业部修订实施的2008-2015年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总体规划和16个优势农产品分品种具体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提出若干对策建议,以期早日构建起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我国优势农产品快速、稳步、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优势农产品;制约因素;发展目标;对策建议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资源丰富,农业生产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我国农业的比较优势,在最适宜的地区生产最适宜的农产品,做大做强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对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支撑国民经济平衡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作者针对当前我国优势农产品发展存在的诸多制约因素,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1制约因素

1.1设施薄弱,优势农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

我国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水缺,人增地减的趋势短期内难以逆转,资源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多数是20世纪60、70年代完成的,多年超负载运转,损毁严重,减灾抗灾能力较差。目前主灌区骨干建筑物的完好率不足40%,配套率不足70%,中低产田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3以上。虽然国家对农业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但是投资比重和总量仍然比较低,还没有形成良性的稳定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

养殖业标准化、规模化水平比较低,畜禽圈舍建设落后,重大疫病防控体系不健全,粪便与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农产品交易、仓贮、物流等方面基础设施滞后,阻碍着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

尽管我国主要农产品生产实现了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但大豆、食用植物油、棉花等农产品产需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2000-2007年,我国国内大豆产量由1 530万t下降到1 273万t,大豆进口量由1 042万t上升到3 082万t,年均增长16.7%,大豆进口依存度由48.1%提高到78.7%。2007年我国直接进口食用植物油823.6万t,食用植物油自给率低于国际安全警界线。

2008年直接进口食用植物油816万t,进口大豆3744万t、油菜籽130万t,2009年国内食用植物油产需缺口在1 300万t左右。棉花消费需求受纺织工业快速发展带动,国内产需缺口不断扩大。2002年我国棉花进口量18万t,2006年快速上升到364万t。2007-2008年棉花进口量分别为246万t和211万t。硬质面包小麦、软质饼干小麦等仍需大量进口。2008年我国进出口贸易继续保持双增长,农产品出口额和进口额连续9年增长,但进口增幅远大于出口增幅,农产品贸易逆差已成常态[1]。

1.2科技含量低,优势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待提高

新中国农业科技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科技进步已成为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农业科技贡献率由“一五”时期的19.9%提高到“十五”末的48%,2009年增至51%,但农业科技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也远远落后于当前农业发展的需求。农业科技投入比例偏低,总量偏小。当前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滞后,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水平不高,运行体制有待完善,科研、教育、推广衔接有待进一步改善。地区之间农业科技事业发展不均衡,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农业实用技术成果转化率较高,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则较低。

我国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任务繁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将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及时、有效地运用到生产实践中,转化为现实的农业生产力。

长期以来我国注重农产品数量增长,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视不够。农业生产过程中化学

品使用数量急剧增长,化肥、农药、兽药的残留和激素、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消毒剂的毒害作用越来越严重,影响到农产品的食用品质和质量安全。受工业“三废”的影响,部分农产品产地环境遭受水、土、气等方面侵袭和污染,造成有害成分超标,对食品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近年来出现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瘦肉精**等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敲响了警钟。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监管措施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渐突出,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2]。当前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由注重数量增长向注重质量安全水平提高的重大转变,建立健全农业环境监测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对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实行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面监控,确保食用安全的重任[3]。

1.3组织化程度低,优势农产品产加销有待改善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彻底扭转了我国农产品长期紧缺的局面。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农民生产的农产品不仅仅用于自己消费,更主要用于市场交换,尤其加入WTO以来,农民生产的农产品不仅要参与国内市场竞争,而且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我国千家万户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小生产,生产规模小而分散,农民既是生产者又是经营者,社会分工不明确,难以实现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对接。目前参加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加入专业合作组织的农户比例分别是35%和13%,处于较低水平。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不健全,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民增产增收的能力比较脆弱。近年来,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势头良好,但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存在数量少、规模小、带动能力弱、服务水平低等问题,亟待科学引导和大力扶持。

我国农业生产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但主要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之间存在脱节现象。多年来仍然以原料或者初级加工产品为主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相对落后,产业链较短,优势农产品产后转化增值优势发挥不充分。受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脱节的影响,我国食品出口贸易在占有相对优势的同时,国际竞争力已呈现减弱势头[4]。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薄弱,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滞后,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贮存、消费等环节损耗比例偏高,优势农产品的市场均衡供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发展目标

2008年8月,农业部修订实施《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在原来规划的基础上,将牛羊肉拆分为牛肉和羊肉2个优势农产品,增添了马铃薯和天然橡胶2个优势农产品,并在全国调整划定了16个优势农产品的58个优势区域。其中水稻、小麦、玉米和马铃薯4个优势农产品划定了16个优势区域,强调立足国内实现基本自给,突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大豆和油菜2个优势农产品划定了7个优势区域,从国内食用植物油供给不足的实际出发,强调提高自给率;棉花、甘蔗和天然橡胶3个优势农产品划定了9个优势区域,强调提高国内供给能力,突出保障产业安全;苹果、柑橘和出口水产品3个优势农产品划定了10个优势区域,强调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继续扩大出口;肉牛、肉羊、奶牛和生猪4个优势农产品划定了16个优势区域,强调转变养殖方式,保障基本供给。针对部分优势农产品的优势区域在空间上出现重叠现象,提出了复合产业带的概念,并指明了各类复合产业带的发展方向。

2009年2月,农业部编制完成并发布规划期为2008-2015年的16个优势农产品分品种的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全国新一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从总体规划到分品种规划体系基本形成。通过区域布局的优化,推动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在区域农业功能、农产品基本供给能力、农产品质量安全、资源高效利用和现代农业体系构建等5个方面得到强化,提高优势农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优势区域对保障农产品基本供给能力和促进农民增收能力。到2015年,形成一批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一批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优势农产品生产重点县(市、区、旗、团、场),形成一批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品牌化的现化农业产业示范区。

3对策建议

3.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出能力

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化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确保全国耕地1.2亿hm2和基本农田1.04亿hm2的红线不得突破。建立有效的土地培肥激励机制,不断提高耕地的生产能力。抓住国家财力增长和扩大内需的机遇,增加农业农村投入,加强农业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农田水利和农村交通设施建设,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增加农业有效灌溉面积,加快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建设。推进动植物育种、农业机械化、农田节水、科学施肥、安全用药、农产品加工贮藏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在一些关键环节、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初步构建起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和湿地保护,解决农业生产缺水问题。搞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大植物保护、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渔政渔港等建设力度。加快中小型农田水利、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非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建设,通过多种途径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业资源。

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加快发展优质粮食产业、高效经济作物和园艺产业、现代畜牧水产业,发展壮大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加大种子工程、畜禽水产良种工程、科技入户工程、沃土工程、测土配方施肥、保护性耕作、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工程等重大项目实施力度,充分发挥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启动实施粮食战略工程,积极开展优势区域的粮食核心区和后备区建设,全面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以经济作物、园艺作物和养殖业为重点,推进集约化、设施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发展农村服务业和现代物流业,打造一批优势农产品的名牌产品生产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出口基地。加速先进适用农机具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优化装备结构,加快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稳步发展经济作物和养殖业机械化。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形成区域特色鲜明、产业分工合理、产业体系完备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产品总量平衡、结构平衡和质量提升。

3.2加快科技创新与进步,提高质量安全水平

构建政府主导、市场多元的农业科技投入机制,继续大幅度增加农业科研投入,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与进步。开展动植物遗传育种、栽培和养殖、病虫害防治、营养、产后处理与加工、设施设备等方面的研究,促进农业集约化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围绕农村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特色二三产业、农民创业和农村带头人为重点,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科技发展道路,力争到2020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农业科技整体实力率先进入世界前列,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显着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5]。

围绕种养业良种、投入品安全使用、生产操作规范、农兽药残留限量、产地环境保护、产品等级规格、包装贮运等为重点,开展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因地制宜发展有机农产品,积极发展名牌产品,提高优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建立健全优势产区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提高对危险性疫病的防范和控制能力。率先在优势产区建成符合国际惯例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种植业非疫病生产区,推动我国优势农产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力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工作,建立从田间到市场全过程控制、运转高效、反应迅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制。

3.3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促进产加销对接

充分发挥产业协会在分析产业发展动态、开展行业自律、维护市场秩序、交流行业信息、开展技术咨询与服务、维护生产者和相关企业利益方面作用,推动我国优势农产品生产、加

工、贸易、消费等环节的协调发展。培育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组织,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水平。

引导产业化龙头企业向优势区域集聚,通过公司+合作组织+农户、公司+基地+农户、订单农业等模式,龙头企业与农民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让农民分享到更多的产业化经营成果。鼓励、引导和支持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扶持发展以专业合作组织为主体的互助服务和农业生产经营性服务组织,倡导以社会化中介组织为主体的市场服务。

加速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优势区域种养业与加工、流通等环节有效对接,推进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进程。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在优势产区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加强基地与农户、基地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延长产业链,促进优势农产品的转化增值。鼓励农民创办运销组织,发展农业经纪人队伍,扶持农产品营销龙头企业发展。

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开展农产品产品拍卖、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和订单农业、网上销售、直销配送等新型营销模式。鼓励各类优势农产品参加国内外的展览展示,逐步形成培育品牌与品牌促进的良性循环。建设功能齐全、反映敏捷的优势农产品信息网络系统,协调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和进出口贸易,立足国内实现主要农产品基本自给,利用国际贸易调剂余缺。

3.4抓好强农惠农政策落实,促进产品产业升级

继续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力度,增加农民的收益。逐步增加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全面落实国家对粮食、油料、肉类、奶类等农产品生产的各项扶持政策。加大对优势农产品生产大县的奖励补助,巩固、完善和强化水稻、生猪等现有农产品补贴政策。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由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补贴品种和补贴标准,制定补贴办法。各级政府切实增加农业投资比例和总量,加大对优质农产品优势产区建设的扶持力度,完善农民收入性补贴政策,加大技术应用性补贴和生产性补贴力度。进一步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完善补贴办法,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加强农业支持保护,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最低收购价和国家临时收贮政策,保持合理的价格水平,保护生产者正当权益。健全农产品市场调控体系,构建完善的农产品进出口调控机制,做好农业贸易谈判和涉农国际标准的制定与执行工作,确保国家农业产业安全。

:

第二篇:碳酸镁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和优势

碳酸镁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和优势

我国发展碳酸镁市场的优势是很广泛的,这不仅得利于碳酸镁的生产方法,还因为国内碳酸镁需求量比较大。可是我们在看到这些前景的同时,也要看到目前国内碳酸镁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虽然有着比较宽松的国家政策和优渥的需求市场,可是因为受到生产方法、生产规模、生产品种和消费结构这几方面的影响,让我国的碳酸镁市场,一直处于小打小闹的局面,始终无法真正打开国际市场。所以综合现在国内碳酸镁的生产模式来看,目前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考虑市场需求的前提下,迫切更新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这样可能使国内碳酸镁市场与国际接轨。

说完了国内碳酸镁市场的制约因素,下面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国内碳酸镁市场的优势在哪里。综合来看,我国发展碳酸镁产业的优势有两个方面。其一就是我国的资源丰富。尤其是青海等西部地区的镁资源,长期处于无污染,无开采的环境,这对于目前生产高质量的碳酸镁是很大的基础。二是国内对高污染产业的关停和取缔,为碳酸镁占领化学市场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因为碳酸镁是一种新型无污染的工业原料,因此在保护环境方面做得比较到位,所以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

通过上面对于这两方面的介绍,希望大家可以正确认识目前国内碳酸镁市场,在没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和先进的生产设备下,一定不要盲目进行碳酸镁生产,这样只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并且使生产厂家也得不到应得的利益。如果大家想要采购碳酸镁的话,那么你可以联系国内比较权威的邢台镁神化工有限公司,镁神化工是国家镁行业标准的制定者,所以可以保证碳酸镁的生产质量,还可以针对大家生产产品的不同,为大家定制不同的含量碳酸镁,以满足大家的需求。

第三篇: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建议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制约因素分析

目前我国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制约着银行信息披露的规范化与合理化。

1.现有产权关系导致银行管理当局缺乏信息披露的内在动力和外部压力。一般来讲,管理者比所有者更清楚地了解公司的现状和预测未来,由于所有者和管理者的目标有偏差,管理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来做出财务报告披露。经济学上,委托代理关系的核心是刺激一致性的信息机制,委托人(所有者)为了避免代理人“机会主义”的出现,通常会设计使委托人利益最大化而代理人(管理者)也愿意接受的契约,如可行的报酬机制,可以使双方的目标很好地结合起来,在一个有效的经理人市场上,经理人为了保住饭碗,取得委托人的信任,通常会主动披露公司信息,减少双方信息的不对称。由于我国国有银行的资金和财产等归国家所有,没有真正对银行所有权负责的委托人,即委托人虚化,这样的委托人也必然没有强烈的信息披露要求,难以建立起有效的激励、监督和约束机制。在代理人方面,各级行行长是由政府或上级行直接任命的,没有来自经理人市场的竞争压力,这样就不太可能产生信息披露的动力;相反,为了实现进一步升迁和个人利益的最大化,经理人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信息,掩盖不利信息,甚至编造虚假信息。

2.管理层次多,委托代理链延伸,增加了代理成本和信息成本。我国银行机构是沿袭了行政模式设置的,管理层次多、委托代理关系复杂是这种机构设置的特点,这给信息披露增加了难度,导致银行纵向和横向机构之间信息不完全、不对称现象严重,道德风险增加,代理人采取各种手段追求自己的利益而损害委托人利益问题随之出现。诸如行为短期化,盲目扩大规模,过分在职消费,虚盈实亏等。同时,许多银行不完全掌握所属分支机构的信息,造成监管控制不力,违规经营、违法犯罪问题不断发生。委托代理双方信息不对称必然导致代理成本膨胀和控制成本上升,并严重影响委托代理效率。

3.相关法规不健全,要求不统一,银行信息披露约束弱化。明确管理者在信息披露中的法律责任,制定有关信息质量管理法规是加强信息披露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规范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主要有《商业银行法》、《会计法》、《企业财务报告条例》、《金融保险企业会计制度》等,上市银行还要遵循公开发行证券公司的有关规定等。然而,在上述法律法规中,有些已经不适合当前金融业发展和监管的需要,有些没有配套和补充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对管理人员责任和权利、提供伪劣信息的处罚也没有明确规定。其中,对上市银行信息披露要求是最高的,相比起来,其他银行就低得多,没有相关的信息披露内容和格式要求,特别是对近年危机频繁的地方性金融机构缺少明确信息披露的要求。

4.不完善的会计标准和非独立审计,使银行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完善的会计标准和独立审计可以确保企业所有交易以全面公开原则为基础,并以令人满意的方式记录下来和披露出去。有资料表明在拉美国家和东南亚银行危机中,银行不良贷款和盈利能力在危机前后都有很大程度的差别,其原因是这些国家在危机以前通常采取了与国际通行规则不相符的会计标准,以至于不能对银行资产质量进行正确评价、对财务收支进行合理确认,银行管理当局、监管当局和债权人都不能获得准确的银行财务状况信息,延缓了问题的发现和处理,最终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目前,我国银行仍然没有适合自身业务特点的会计准则可遵循,对相关银行会计事项没有严格、统一的规定,各家银行的资产负债分类有很大的差别,对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坏账准备的计提也不尽相同,甚至有的银行分支机构把坏账准备和应付利息的计提用来虚构利润,对亏损或盈利的深层次原因说不清楚,财务信息缺乏可比性和不透明,给管理决策和监管增加了很大难度。我国银行执行的是内部审计,其职能是仅对其所在行负责,独立性很差,来自政府的审计其目的主要是国有资产的管理和税收的征缴。以民间审计为核心的社会监督体系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除上市银行外都没有引入独立性较好的民间审计,银行披露的信息就更难保证可靠、公允、公正了。

5.现有银行管理技术水平难以使信息披露符合国际一般要求。现代银行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业务创新和技术手段日新月异,相应地对银行的监管方式、监管内容以及信息披露也提出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的要求。如新巴塞尔协议在最低资本金问题上增加了新的要求,要求各银行建立自己的内部风险评估机制,特别是大银行,要运用自己的内部评级系统,决定自己对资本的需求,或借用外部评级机构特别是专业评级机构对贷款企业进行评级,根据评级决定银行面临的风险有多大,并为此准备多少风险准备金,但这必须在严格的监管之下进行。在市场风险测定上,建议风险管理水平高、具有高质量内部风险评级的银行采用IRB方法(Internal Rating Based),这种风险测量方法的假设前提、模型参数、模型测试均有很高的披露要求,在我国很难推行。关于操作风险,这是巴塞尔协议中新提出的要求,指计算机系统故障、内部控制缺陷可能给银行造成损失的风险,并纳入了银行最低资本量的考虑范围。操作风险的测量在我国银行基本没有涉及。新巴塞尔协议要求银行要对其最低资本量的测算和风险评估手段做出详尽的信息披露。显然,要达到巴塞尔协议的信息披露要求,我国商业银行现有管理技术水平是根本达不到的,技术上的支持、使用的评级系统以及数据的要求都构成了严峻挑战。

二、改进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对策建议

纵观企业信息披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账簿披露、财务报表披露、财务报告披露三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披露的形式和范围拓展到既要披露财务信息又要披露非财务信息,既要披露定量信息又要披露定性信息,使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大大提高。现在,我国银行信息披露与国际一般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当务之急是要不断加强我国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并根据我国银行稳健经营程度,逐步引进国外商业银行通行的做法,循序渐进地推进我国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建设。结合笔者的体会,在这一过程中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1.逐步引入市场约束机制,增强银行监管的有效性。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国际金融风险事件频频发生,其中包括银行倒闭、股票欺诈、外债支付危机等,严重冲击了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此,国际金融监管当局开始要求商业银行加强信息披露,增强银行的透明度,发挥市场约束的作用。新的巴塞尔协议增强了银行信息披露要求,引入市场约束机制,让市场力量来促使银行稳健、高效经营并保持充足的资本水平。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一些金融机构违法违规经营,经营决策不慎,结果形成大量不良资产,个别金融机构出现支付风险,这与银行信息披露不充分、经营不透明有很大关系,市场监管者和参与者不能够及时了解真实的银行经营信息,对银行的行政监管和市场约束没有发挥作用。在这种形势下,银行市场风险日益增大,解决银行信息不对称、保护广大存款人利益的问题日渐凸显。在条件成熟时,国家应鼓励社会权威中介建立对商业银行的评级制度,使稳健的、经营良好的银行可以更为有利的价格和条件从投资者、债权人、存款人和其他交易者手中获得资金,而风险程度高的银行筹集资金时必须支付更高的风险溢价或提供额外担保。

2.逐步推行符合国际惯例的统一会计标准和资产风险评价体系。合理的会计标准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银行的经营状况,不合理的会计标准会掩盖银行本身存在的问题。前面已经提到,出现银行危机的国家,其会计标准并没有真实地反映问题银行的经营状况。由此可见,一个审慎的会计标准和风险评价体系是实现银行稳健经营的基础保证。当前我国银行会计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在借鉴国际上成熟经验基础上抓紧建立完善我国的会计规范体系,如建立金融企业会计准则、推广统一的金融企业制度、制定统一的金融企业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增强金融企业信息的可比性。

由于贷款业务仍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并集中反映了银行经营状况和资产质量,因此对贷款质量的合理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在贷款质量的评估和分类上,国际上通常采用五级分类法,将贷款质量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一些国家的金融监管当局审查外国银行在其境内设立分支机构时,也要求提供贷款五级分类的数据。从2002年起,我国将正式在银行业全面推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管理,这不但有利于我国银行走向国际金融市场,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我国银行实现长期稳健经营,降低潜在风险。与贷款分类紧密相连的是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提取,国际上正常贷款一般提取1%的普通准备金,对关注类贷款的普通准备金的基础上适当调整,对次级、可疑、损失类贷款分别提取15%~25%、50%、100%的损失准备金,按照这种办法提取准备金,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短期内肯定会有大幅下降,对国家的财政收入也会产生影响,但从长远看,将有利于银行的稳健发展和抗风险能力。

3.建立形式和内容规范统一的财务报告体系。现代企业信息披露的主要形式是财务报告披露,由财务报表披露和其他财务报告披露两部分构成。

(1)财务报表:是根据公认原则和制度,以表格形式概括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动情况的书面文件,是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包括:①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这三张报表向银行信息使用者提供了最广泛的会计信息。对上市银行,还要编制留存收益表、股东权益变动表,用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建议来自好范文-www.xiexiebang.com,仅供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四篇: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建议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制约因素分析

目前我国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制约着银行信息披露的规范化与合理化。

1.现有产权关系导致银行管理当局缺乏信息披露的内在动力和外部压力。一般来讲,管理者比所有者更清楚地了解公司的现状和预测未来,由于所有者和管理者的目标有偏差,管理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来做出财务报告披露。经济学上,委托代理关系的核心是刺激一致性的信息机制,委托人(所有者)为了避免代理人“机会主义”的出现,通常会设计使委托人利益最大化而代理人(管理者)也愿意接受的契约,如可行的报酬机制,可以使双方的目标很好地结合起来,在一个有效的经理人市场上,经理人为了保住饭碗,取得委托人的信任,通常会主动披露公司信息,减少双方信息的不对称。由于我国国有银行的资金和财产等归国家所有,没有真正对银行所有权负责的委托人,即委托人虚化,这样的委托人也必然没有强烈的信息披露要求,难以建立起有效的激励、监督和约束机制。在代理人方面,各级行行长是由政府或上级行直接任命的,没有来自经理人市场的竞争压力,这样就不太可能产生信息披露的动力;相反,为了实现进一步升迁和个人利益的最大化,经理人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信息,掩盖不利信息,甚至编造虚假信息。

2.管理层次多,委托代理链延伸,增加了代理成本和信息成本。我国银行机构是沿袭了行政模式设置的,管理层次多、委托代理关系复杂是这种机构设置的特点,这给信息披露增加了难度,导致银行纵向和横向机构之间信息不完全、不对称现象严重,道德风险增加,代理人采取各种手段追求自己的利益而损害委托人利益问题随之出现。诸如行为短期化,盲目扩大规模,过分在职消费,虚盈实亏等。同时,许多银行不完全掌握所属分支机构的信息,造成监管控制不力,违规经营、违法犯罪问题不断发生。委托代理双方信息不对称必然导致代理成本膨胀和控制成本上升,并严重影响委托代理效率。

3.相关法规不健全,要求不统一,银行信息披露约束弱化。明确管理者在信息披露中的法律责任,制定有关信息质量管理法规是加强信息披露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规范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主要有《商业银行法》、《会计法》、《企业财务报告条例》、《金融保险企业会计制度》等,上市银行还要遵循公开发行证券公司的有关规定等。然而,在上述法律法规中,有些已经不适合当前金融业发展和监管的需要,有些没有配套和补充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对管理人员责任和权利、提供伪劣信息的处罚也没有明确规定。其中,对上市银行信息披露要求是最高的,相比起来,其他银行就低得多,没有相关的信息披露内容和格式要求,特别是对近年危机频繁的地方性金融机构缺少明确信息披露的要求。

4.不完善的会计标准和非独立审计,使银行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完善的会计标准和独立审计可以确保企业所有交易以全面公开原则为基础,并以令人满意的方式记录下来和披露出去。有资料表明在拉美国家和东南亚银行危机中,银行不良贷款和盈利能力在危机前后都有很大程度的差别,其原因是这些国家在危机以前通常采取了与国际通行规则不相符的会计标准,以至于不能对银行资产质量进行正确评价、对财务收支进行合理确认,银行管理当局、监管当局和债权人都不能获得准确的银行财务状况信息,延缓了问题的发现和处理,最终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目前,我国银行仍然没有适合自身业务特点的会计准则可遵循,对相关银行会计事项没有严格、统一的规定,各家银行的资产负债分类有很大的差别,对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坏账准备的计提也不尽相同,甚至有的银行分支机构把坏账准备和应付利息的计提用来虚构利润,对亏损或盈利的深层次原因说不清楚,财务信息缺乏可比性和不透明,给管理决策和监管增加了很大难度。我国银行执行的是内部审计,其职能是仅对其所在行负责,独立性很差,来自政府的审计其目的主要是国有资产的管理和税收的征缴。以民间审计为核心的社会监督体系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除上市银行外都没有引入独立性较好的民间审计,银行披露的信息就更难保证可靠、公允、公正了。

5.现有银行管理技术水平难以使信息披露符合国际一般要求。现代银行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业务创新和技术手段日新月异,相应地对银行的监管方式、监管内容以及信息披露也提出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的要求。如新巴塞尔协议在最低资本金问题上增加了新的要求,要求各银行建立自己的内部风险评估机制,特别是大银行,要运用自己的内部评级系统,决定自己对资本的需求,或借用外部评级机构特别是专业评级机构对贷款企业进行评级,根据评级决定银行面临的风险有多大,并为此准备多少风险准备金,但这必须在严格的监管之下进行。在市场风险测定上,建议风险管理水平高、具有高质量内部风险评级的银行采用irb方法(internal rating based),这种风险测量方法的假设前提、模型参数、模型测试均有很高的披露要求,在我国很难推行。关于操作风险,这是巴塞尔协议中新提出的要求,指计算机系统故障、内部控制缺陷可能给银行造成损失的风险,并纳入了银行最低资本量的考虑范围。操作风险的测量在我国银行基本没有涉及。新巴塞尔协议要求银行要对其最低资本量的测算和风险评估手段做出详尽的信息披露。显然,要达到巴塞尔协议的信息披露要求,我国商业银行现有管理技术水平是根本达不到的,技术上的支持、使用的评级系统以及数据的要求都构成了严峻挑战。

二、改进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对策建议

纵观企业信息披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账簿披露、财务报表披露、财务报告披露三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披露的形式和范围拓展到既要披露财务信息又要披露非财务信息,既要披露定量信息又要披露定性信息,使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大大提高。现在,我国银行信息披露与国际一般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当务之急是要不断加强我国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并根据我国银行稳健经营程度,逐步引进国外商业银行通行的做法,循序渐进地推进我国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建设。结合笔者的体会,在这一过程中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1.逐步引入市场约束机制,增强银行监管的有效性。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国际金融风险事件频频发生,其中包括银行倒闭、股票欺诈、外债支付危机等,严重冲击了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此,国际金融监管当局开始要求商业银行加强信息披露,增强银行的透明度,发挥市场约束的作用。新的巴塞尔协议增强了银行信息披露要求,引入市场约束机制,让市场力量来促使银行稳健、高效经营并保持充足的资本水平。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一些金融机构违法违规经营,经营决策不慎,结果形成大量不良资产,个别金融机构出现支付风险,这与银行信息披露不充分、经营不透明有很大关系,市场监管者和参与者不能够及时了解真实的银行经营信息,对银行的行政监管和市场约束没有发挥作用。在这种形势下,银行市场风险日益增大,解决银行信息不对称、保护广大存款人利益的问题日渐凸显。在条件成熟时,国家应鼓励社会权威中介建立对商业银行的评级制度,使稳健的、经营良好的银行可以更为有利的价格和条件从投资者、债权人、存款人和其他交易者手中获得资金,而风险程度高的银行筹集资金时必须支付更高的风险溢价或提供额外担保。

2.逐步推行符合国际惯例的统一会计标准和资产风险评价体系。合理的会计标准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银行的经营状况,不合理的会计标准会掩盖银行本身存在的问题。前面已经提到,出现银行危机的国家,其会计标准并没有真实地反映问题银行的经营状况。由此可见,一个审慎的会计标准和风险评价体系是实现银行稳健经营的基础保证。当前我国银行会计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在借鉴国际上成熟经验基础上抓紧建立完善我国的会计规范体系,如建立金融企业会计准则、推广统一的金融企业制度、制定统一的金融企业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增强金融企业信息的可比性。

由于贷款业务仍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并集中反映了银行经营状况和资产质量,因此对贷款质量的合理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在贷款质量的评估和分类上,国际上通常采用五级分类法,将贷款质量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一些国家的金融监管当局审查外国银行在其境内设立分支机构时,也要求提供贷款五级分类的数据。从2002年起,我国将正式在银行业全面推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管理,这不但有利于我国银行走向国际金融市场,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我国银行实现长期稳健经营,降低潜在风险。与贷款分类紧密相连的是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提取,国际上正常贷款一般提取1%的普通准备金,对关注类贷款的普通准备金的基础上适当调整,对次级、可疑、损失类贷款分别提取15%~25%、50%、100%的损失准备金,按照这种办法提取准备金,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短期内肯定会有大幅下降,对国家的财政收入也会产生影响,但从长远看,将有利于银行的稳健发展和抗风险能力。

3.建立形式和内容规范统一的财务报告体系。现代企业信息披露的主要形式是财务报告披露,由财务报表披露和其他财务报告披露两部分构成。

(1)财务报表:是根据公认原则和制度,以表格形式概括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动情况的书面文件,是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包括:①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这三张报表向银行信息使用者提供了最广泛的会计信息。对上市银行,还要编制留存收益表、股东权益变动表,用于披露收益分配和股东权益变化的信息。会计报表属于强制披露内容,所包含的信息也是最重要、可信度最高的。②报表附注:财务报表正文主要是以表格形式描述有关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绩效的定量信息,这一特征使报表正文所能容纳的信息受到限制,因此需要采用诸如旁注、附注和底注等附注形式予以说明、补充或解释,它们是了解财务报表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银行概况;银行会计政策、估计及其变更说明;报表主要项目注释(项目的涵义、核算内容及其变化);重要会计事项的揭示(包括或有事项、承诺事项、期后事项等及其他重要表外项目的说明);利润分配计划等。近年来,财务报表附注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有人认为财务报告进入了附注时代。③补充报表:是对基本财务报表的重要补充,以各类明细表为主,如准备损失明细表、其他业务收支明细表、长期投资明细表、在建工程明细表、股东持股变化等。为了加强内部管理的需要,银行还可以编制管理会计报表,如责任成本表、分类成本表、资金转移价格表等,用于披露银行责任单位、金融产品等的投入产出情况,主要是提供给银行内部信息使用者,目的是促进银行内部管理,提高经营效率,可自愿披露。

(2)其他财务报告:包括辅助资料和财务报告的其他手段,主要向企业外界提供某些相关的但不完全满足会计确认标准的会计信息,既包括货币性的定量信息又包括非货币性信息,既包括历史性的客观信息又包括未来的预测性信息,诸如社会责任报告、财务预测报告、简化报告以及财务状况说明书等。根据国际惯例,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组织机构及发展现状,其他财务报告的内容主要应包括:①财务状况说明书;②资本充足程度分析;③风险管理技术及效果;④预测报告;⑤有关比较报表及财务比率;⑥物价变动性报告;⑦分部信息报告等。

为了提高信息的可靠性,银行统一对外披露的财务报告还要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因此,财务报表、其他财务报告、相关审计报告构成了较为完整的银行财务报告体系。在财务报告披露形式上,可考虑采取专业性报告和简括式报告两种形式,专业性报告针对专业人士及机构,简括式报告针对不具备会计专业知识的个人或不成熟的报告分析者,这样可以提高与外部信息使用者进行交流的有效性。

4.加强对信息披露真实性的独立审计与内部审计相结合的监督体系,改进审计监督手段。独立的审计可以加强对会计准则和财务会计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增强信息的客观性、公正生。为此,发展和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确立权威中介机构的独立审计职能,严格规范信息披露主体对信息披露行为的主要责任,使其严格对行为负责,减少信息障碍,加大市场对信息披露的压力并通过规范责任提高监管当局获取信息的主动性,是增强信息披露真实性、可靠性、及时性、完整性的保障。与此同时,加强银行内部的审计监督,建立由法人统一领导的相对独立高效的内部审计体制,形成以民间审计为核心的独立审计与内部审计相结合的监督体系,加大对会计信息披露真实性的审计监督和处罚力度,建立信息披露责任及违规处罚制度,区别信息披露失职或违规的不同情况分别追究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同时改进审计监督的手段,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和效果,显得尤为迫切。近年来,西方各国政府及商业银行斥巨资建设的银行电子化风险管理与控制系统,将商业银行的经营方针、政策、业务操作规范及经营活动,特别是信贷管理、国际结算及衍生交易风险的识别、防范、控制与化解制度纳入系统管理,不仅提高了银行业务管理效率,而且将银行内部的监督控制制度引入规范超然的轨道。我们可以借鉴其经验,研究建立实时数据传输网络系统,将所有业务数据全部纳入计算机管理系统,使各业务部门和审计部门都能够方便地调阅和进行及时业务信息监控。

第五篇:县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四、关于破解县域经济发展难题的几点建议

县域作为“农村之首,城市之尾”,是一个相对独立、相对完整的行政区域,是发展经济、维护稳定、巩固政权的重要一环。强省之基在于强县,县域兴则全省兴,县域强则全省强,可以说县域经济发展的程度,决定着全省经济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当前,针对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不足、动力不够等原因,特提出几点建议。

一、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

1、行政体制因素的制约。近年来,县级政府在条块分割的体制背景下职能逐渐弱化,对经济的调控能力越来越弱。而在加快发展和维护稳定方面,县级政府责任和压力却越来越大,遇到经济发展中的难题,县级政府缺乏有效的调控手段,只能是求助上级政府或者是被动应对。市管县的体制导致市县之间利益博弈,市、县经济相对独立分割,各有各的责任和利益,市对县在经济发展上很难有精力给予帮助,相反却增加一个层次,使得行政管理、行政审批层次过多,隶属关系复杂,管理半径过长,不利于县域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2、政策因素的制约:一是土地政策的制约。国家收紧土地闸门,使县域土地资源丰富、土地价格低廉的优势基本丧失,招商引资难度加大,项目落地难的问题日益严重。目前工业、商业用地多为流转地、租赁地,工商业户无法取得土地证和房产证,而银行认可的抵押物主要是土地和房产,因此造成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

1个体工商户缺乏有效的抵押物,难以从金融部门取得信贷支持。二是金融政策的制约。目前的金融环境极不利于县域经济发展,尤其是象我们这样的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目前基层银行除负债业务发展有一定的自主权外,其他业务权限一律上收,严厉的责任追究制使县域金融机构支持经济发展缺乏积极性,加之以产权分散为特征的农业和中小企业大多不符合国有商业银行严格的贷款发放条件,农村仅有的资金通过商业银行上划资金、邮政储蓄等渠道被抽走,造成农村资金流向城市,小城市流向大城市,不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的集中现象,县域内的中小企业很难得到金融部门的信贷支持。而农发行已由过去涉足农产品收购、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性银行蜕变为目前单一支持粮棉购销的“收购银行”;直接服务于“三农”的农村信用社,在巨大的资金需求面前,显得势单力薄。

3、自身因素的制约。县级财政大多是吃饭型财政,拿不出更多的资金用于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制约本地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也正是由于这些基础设施等硬件环境上的“短腿”和欠缺,致使一些客商和项目无法落地,严重影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二、如何破解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难题

1、以县域扩权为突破口,增强县级发展的自主权。《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扩大县域

发展自主权,增加对县的一般性转移支持、促进财力与事权相匹配,增强县域经济活力和实力。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优先将农业大县纳入改革范围。我省是农业大省,下辖农业县很多,我们可以先在不同经济基础的地级市中选取若干县(市)进行县域扩权的试点,按照责权统一,重心下移,“能放都放”的总体原则,凡是县(市)能办的事,都放手让县(市)去办。不仅在经济领域下放更多管理权限,而且在社会事务、干部人事等领域给予县(市)更大的自主权,使试点县市享有地级市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通过试点,了解扩权过程中产生的新的矛盾和问题,逐步积累经验,然后逐步推开,最终实现地级市和县级市在行政级别上的平行的改革目标。

2、以破解县域用地为手段,适当放宽土地使用权。目前县域中的土地性质大多是基本农田,按照国家土地政策的规定,是不允许改变基本农田的使用性质的,这无疑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大政策性因素,在这种情况下,要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就必须适当对土地政策进行调整,我们建议在保持耕地总面积不便的情况下,采取“占补平衡”的办法,给县域经济发展提供较为宽松的土地环境,以提供县域在经济发展中的竞争力。

3、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为目的,解决县域经济融资难问题。县域经济中的经济主体是中小企业,金融部门破解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也就是解决县域经济的融资问题。针对中小企业财务不健

全、缺乏有效抵押品的问题,金融部门应该积极推出和发展动产抵押业务,对于微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经营活动的自然人,开展个人经营性贷款、个人展业循环贷款、个人小额担保贷款等,并不断提高贷款的上限。鼓励大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在县域积极开展针对中小企业的特色信贷服务,逐步满足中小企业多样化、个性化的融资需求。同时,除了重视正规金融外,还要从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放宽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限制,鼓励成立小型金融机构,并创新适应县域经济融资要求的金融产品体系。

4、以支持县域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大对县域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就我省所辖的县(市)来看,主要包括两种类型,即农业县和口岸县,农业县存在的问题就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害的能力不强;口岸县的问题则是贸易通道不畅,制约了对俄贸易的深入开展。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省应把开展对俄经贸作为突破口,加大对我省重点县域口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以此来保证双边贸易的畅通和繁荣,使中俄双方边境地区的物流、人流和资金流实现良性互动,促进中俄经贸的加快发展,共御经济危机,保持经济较快发展。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县域的自我造血功能,而且还能够有力推动我省对俄经贸合作的战略升级。

下载我国优势农产品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优势农产品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农村消费信贷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文献综述

    我国农村消费信贷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文献综述近年来,农村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村消费市场蕴藏了巨大潜力,农村消费信贷在促进农村消费市场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但当前存在......

    制约我国网球运动发展因素分析

    制约我国网球运动发展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G84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0-000-01 摘 要 网球运动起源于英国,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史。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

    试析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的制约因素(精选合集)

    内容摘要: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状况决定了潜在的汽车消费欲望转化为现实消费需求的可能性。目前我国个人信用体系的不完善严重阻碍了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本文着重探讨了制......

    水务一体化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

    水务一体化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 大厂回族自治县水务局 杨广龙 一、充分认识水务一体化发展的意义 水务一体化管理是水资源管理体制上的重大创新,其目标是通过建立 “一龙......

    制约我县安全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制约我县安全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第一研究课题)课题组长:游国辉参加人员:张向群 王清明 周 波 一、全县安全生产总体情况近年来,随着我县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全县工业经济、......

    我国农村消费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分析(共五则)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分析 摘要:消费规模偏小、消费层次偏低、消费倾向不断下降是当前我国农村消费的基本特征。要实现农村消费的有效开拓,要做到以下几点:实现......

    制约我国银行卡业务的因素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5篇

    制约我国银行卡业务的因素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郭卫香 黄鹤舟 (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摘 要 银行卡作为社会经济、电子、信息技术共同发展的信用支......

    电子商务的优势及其制约因素分析

    电子商务的优势及其制约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1-6-26信息来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摘要:文章通过对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进行介绍,分析了现阶段电子商务所具有的虚拟大市场、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