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医改形势下成立区域医疗机构制剂中心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新医改形势下成立区域医疗机构制剂中心的可
能性和必要性
(常熟市中医院药剂科 江苏常熟 215500)摘要:通过对医院制剂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探讨与研究,找出现阶段影响医院制剂发展的瓶颈。在医改新形式下,我们医院制剂的生产和使用将迎来一个新的机遇和挑战。系统阐述成立区域医疗机构制剂中心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同时从多方面进一步探讨成立医疗机构所必须注重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关键词:医院制剂;制剂中心;可能性;必要性
医院制剂是医疗机构根据临床需要,经批准而配制的、供医疗机构内部使用的固定处方制剂,是医院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证医疗、科研需要,弥补药品市场供应不足,保障人民健康,培养药学人才以及在研制新剂型、新制剂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与医药工业的发展,临床用药的变化及药品市场供应的改善,医院制剂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医院制剂现状
1.医院制剂市场供应能力提高,国家对医院制剂的管理更加规范
近年来,国家颁布的《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GPP)、《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医疗机构制剂配制监督管理办法》等法规,既规定了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应当是本单位临床需要而市场上没有供应的品种,并要求取得《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还规定了《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的申请、审批、变更、换发与制剂文号的报批,申报制剂的范围、临床研究的要求、调剂使用的审批等[1],使医院制剂走上法制化管理进程
2.原料辅料供应不足,质保体系不够完善[2]
医院制剂生产使用的原料品种多、数量少,药厂对市场上利润低、用量少的原料药不愿生产导致难以保证供应;且医院制剂生产需要的原料药还缺乏适用的小包装规格,若购用大包装原料药,却又无法在有效期内用完,造成很大浪费,加之又难以买到药用标准的辅料,这从根源上制约了医院制剂的生产质量与生产发展。同时医院制剂不合格率较高,临床前研究尚不到位,制剂的稳定性与有效期研究较少,药理与毒理研究更少。因此,医院制剂的质量保证体系不够完善,很难保证制剂质量。
3.药品检验设施薄弱,制剂管理问题突出
医院制剂检验,涉及到化学、中药学、无菌检查、微生物限度及细菌内毒素检查等各项技术操作,要求较高[3]。但从调查情况得知,目前有些医院制剂室不仅药检人员不足、操作技能偏低,而且检验设备简单老化,除有紫外分光光度计与旋光仪外,大部分医院药检室无液相、气相等分析仪器,对新制剂的研制、检测与质量控制等皆受到影响。不少医院制剂室包装标签不规范、标明的内容不齐全、说明书的问题较多。4. 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缺乏,后备力量的不足
医院制剂发展缓慢,其中人才的缺乏是最重要的因素,许多医院制剂从业药师知识老化,对新制剂知识的接受和利用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他们中许多人是从药房或其他部门调来,对制剂新理念一知半解,对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浮于表面,不能应对新知识、新技术、新法规、新理念的挑战。同时,我们在对现有人员的培养,积极引进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并建立一种合理的薪酬机制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二.设立区域制剂中心必要性
在过去的若干年中,医院制剂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中,在保障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及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国外资本的进入,国内医药工业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药品市场供应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大批药物新制剂、新品种进入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医院自制制剂,使医院制剂规模和品种总体呈萎缩趋势而面临严峻挑战;再加上国家提高了医院制剂室的开办条件,大多数中小医院放弃了医院制剂的建设;少数大医院投巨资建设了制剂室,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厂房设备闲置、生产任务不足;整个制剂行业处在了进退两难、举步维艰的地步。在新时期医院制剂何去何从,是一个值得每一位药学工作者深思的问题。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以人为本,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是我们卫生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医疗机构制剂必须长期存在下去,那么设立区域性医疗机构制剂中心已势在必行。三.设立区域制剂中心的可能性
由于国家政策的限制性,国家监管的强制性,医院制剂的局限性,制约着医院制剂的生存和发展。但是,又无法否认医院制剂存在的必要性。因此,医院制剂较理想的途径是进行资源整合,走集约化发展道路,通过战构建区域医院制剂中心[10],实现各医院制剂品种的优势互补、资源重组。《药品管理法》及《实施条例》规定:特殊情况下,经国务院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在规定期限内,医疗机构制剂可以在指定的医疗机构之间调剂使用。通过构建区域制剂中心,既可实现现有设备的利用最大化、生产专业化,进一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减少重复建设,有利于制剂品种的规范化管理和日常监督,又可为各医院制剂室提供一个运作平台,是相互间的参与而不是兼并,不涉及产品生产工艺上的秘密[10]。建立高效的联盟管理信息系统与成员的相互信任机制。充分利用制剂中心优势,根据实际需要,扩大生产规模,完善医院制剂中心的规模化生产和科学化管理。1.整合资源,合理调配设立区域制剂中心
以各医疗机构现有的设备、场地、人员为基础进行资源整合。以规模较大、设备较好、条件优越的医院制剂室为基础,建立区域医疗机构制剂中心,区域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统一负责制剂中心的生产和管理。根据各医疗机构的实际要求集中配制市场上无法供应的品种,在该地区采用调剂的办法解决医院制剂的供应。这样既既降低了生产成本,避免生产资源浪费;又能够更好地保证制剂质量。
2.立足临床需要,结合医院特色更好的服务广大患者
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应当是本单位临床需要,而市场上没有供应的品种,这就要求医院制剂人员必须广泛接触临床,了解区域内医院的制剂临床需求,只有把医院制剂与临床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保障医院制剂的生存与发展。同时医院制剂作为工业制剂的一种补充形式,临床需求量小、有效期短、储存运输不便以及不适合制药工业大规模生产的药品,必须依靠医院制剂来解决。
区域内的各家医院都有各自的专科特色,各专科所使用的这些传统制剂都是多年临床经验的总结,因其独特的疗效而经久不衰。另外,医院重点学科的建设也离不开医院制剂的特色品种,开展专科专病专药,不仅能增强医院综合实力,还可在本地市、本省乃至全国增加医院的知名度,给医院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况且我国的中医中药事业源源流长,中药制剂的开发有着广阔的前景,中药颗粒剂、口服液等既可保留医院“协定方”的疗效,又为患者带来了便利。
四.立足现状,展望未来制剂中心发展将更上一层楼 1.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一项事业能否成功,人才是最为关键的因素。现在,很多医院制剂室做不好,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人才。提高制剂人员的技术素质是确保医院制剂质量的关键。既要对制剂中心从事制剂的所有操作人员进行GPP培训[6],进一步提高他们技术素质,又要通过进修、继续教育等各种途径,加强药学人才培养,解决专业技术人员缺乏[7]与知识老化和新技术匮乏等问题,以适应医院制剂发展的人才需求。并要着眼于制剂创新发展的需求,引进和培养新一代的高学历药剂人才,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技术素质与创新能力;随着现代医药事业的发展,医疗机构制剂正向着技术型、多功能和规范化方向转化。在新形势下,医疗机构制剂要发展就必须提高制剂人员的素质,强化制剂队伍。
2.实施科学的规范化管理,建立高效的运行机制,制定有效的激励政策
药品的质量是生产出来的,制定完善的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并认真地加以实施是确保制剂质量的关键。因此,在制剂的研发、配制、检测、物料流通等方面一定要坚持科学的规范化和智能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制剂质量。纵观国内制剂规模大、发展势头好的医院,其成功的经验之一就是医院给予了很好的运行机制和激励政策。没有良好的机制,各环节的配合就会出现问题,没有适当的激励政策,人员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最后就会导致医院制剂的研发、生产举步维艰,严重阻碍医院制剂的发展。3.采用制剂新技术与新工艺,提高制剂产品质量
一种新的制剂技术往往有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甚至焕发老产品新的活力。医院的制剂师应该密切关注制剂技术的新进展,多思考与研究在现有条件下运用新技术的可能性和可行性,特别是在改进剂型、改变给药途径、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等方面下功夫,研制出生物利用度高、疗效好的新制剂,如缓释、控释、靶向及透皮吸收制剂等,以此带动整体制剂水平的提高 五. 展望
医院制剂是医院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既面临危机又存在机遇。因此我们将转变观念,调整思路,改变制剂室的运营模式,成立区域制剂中心已势在必行。中心能够较好的整合区域内有效资源,使有限的财力、物力、人力得到有效的利用;能够更好的提高区域内自制制剂的生产质量,提高制剂的临床使用率,扩大服务领域,更好的为广大患者服务;同时资源的整合更有利于科学研究的开展,为区域内提高制剂的生产能力、研究新剂型与新工艺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第二篇:新医改形势下县级中医院如何突出重围
新医改形势下县级中医院如何突出重围
休宁县中医院黄雯霞
摘要:新形势下,党和政府对中医事业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而随着人们对生活及健康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也对中医表现出愈来愈大的兴趣。然而,目前很多县级中医院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管理落后。就目前县级中医院管理存在的问题,谈一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县级中医院的管理工作。
培养中医人才,可以通过传承等形式自身培养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加强医院的规范化建设。1.1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本着精简机构、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效能的原则,以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管理能力强的中层干部队伍和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医护队伍为目标,推行职工聘用制、岗位责任制、分配绩效制,制定《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实施办法》、《职工聘任制实施办法》、《绩效考核与奖惩办法》、《科室设置与人员编制方案》。职能科室要根据职责范围进行合(相关科室合并)、转(转变职能)、改(改变名称)、组(重新组建);业务科室要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实行调(调整门诊和病房)、定(确定专业方向)、整(整顿效益差的科室)、组(重新组合)。中层干部在全面总结工作的基础上竞聘上岗。通过完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使广大干部职工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有内在的动力和外在的压力,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在全院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劳动的良好氛围。绩效分配方案要合理,要做到保证效率,兼顾公平。要真正调动职工积极性,尤其是临床一线
医护人员积极性。对一些重点科室,要给予帮助和扶持。不能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浅析新形势下县级中医院思想政治工作
摘要:随着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国家中医药相关政策的出台及中医药发展趋势,广大中医系统的医务人员有了新的思想触动,同时更是给中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问题和考验。本文就县级中医院面临的新问题归纳其新特点,并分析其原因,提出在新形势下县级中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应对措施和思考,维护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和队伍稳定,推动医院发展。
关键词:新形势 县级中医院 思想政治工作
近几年,国家加快了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但对县级中医院的投入严重不足,地方政府对中医药发展不够重视,医院发展缓慢,因而医院医务人员的思想、情绪、行为有了更多的动向和反映。作为在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有高度的敏锐性和责任感,及时发现新情况、新动向,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医务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构建和谐医院,确保医院科学发展。
一、当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及其原因分析
当前医疗卫生人员整体素质有了新的提高,广大医务人员能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恪尽职守,勤奋工作。但各种错误思想潮纷纷沓来,“一切务钱看”的拜金主义大行其道,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的现象在医院滋生,诸如“收受红包”等现象引起了人民群众不满,败坏了医疗行业的职业形象。中医院医更多了一些思想、情绪方面的问题,有的影响到工作,影响到医院的发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新特点,新问题。
1、中医院发展缓慢,医务人员出现新的思想压力。由于县级中医药发展环境差,中医药基础薄弱,即使国家重视中医药发展,但到了县政府部门就不那么重视了,当然受当地经济制约影响。国家对县级医院的投资也只能是杯水车薪,而且未能全面覆盖。所以县级中医医院只能靠自身维持生存与发展,因而发展缓慢甚至有倒闭的可能(2002年本单位差点倒闭)。因而职工就担心倒闭后怎么办,何去何从。即使不倒闭,医院不景气,有的合同制人员担心自己被裁员,在目前找工作难的现实中,他们忧心忡忡,思想压力日益加大。
2、由于医院发展缓慢,经济效益差,医务人员收入比其他同级医院低,出现经济压力和抱怨情绪;有的后悔自己当初选择中医院工作或选择学中医;有的医务人员还出现了“动荡”现象,想跳槽到其他医院。
3、由于政府投入严重不足,要维持医院发展,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困难是不言而喻。要留住人才和引进重点人才、特殊人才困难也是可想而知之,有的中医人才宁可到别的医院不被重用也不愿来中医医院工作。
4、当前医务人员相对出现了新的社会压力:县级中医院其自身特点决定其病源大部分来自经济相对较困难的农村,有的农村患者来医院看病,要求少作检查或不作检查,有点名“用药”,医务人员若有不同看法,有的患者就投诉,进而引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众所周知,医务人员要对病人负责,有的视病情要做一些检查,规范用药是必要的,而有的病人不理解,不支持。医务人员感到无所适从,尤其因此遭受投诉的医务人员心理上难以接受,总感受社会压力太大。
5、医务工作人员自卑感强、优越感差。在县级区域,人民医院是受政府重点保护的医院,乡镇卫生院是受政府重点扶持的医院,而中医医院就像无爹娘的孩子,可以说是在狭缝中生存。因而发展状况相比较差,有些医务人员虽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有“院兴我荣,院衰我耻”的精神,但与其他同级医院的医务人员在一起总感觉自己矮人三分,甚至别人问及在哪家医院工作时不敢大声说自己是中医医院的。
6、老百姓的中医药意识淡泊,患者来医院就诊,对医务人员使用中医特色治疗将信将疑,有的甚至是怀疑和否定态度,医务人员沟通能力又欠缺,难以与患者很好沟通,致使医务人员失去自信心。
二、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应对措施与思考
县级中医医院虽是社会的一角,但它反映的新问题、新动向则是当今卫生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的一个缩影。我们应该正视它、研究它、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它。今年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重点加强县级中医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这将给县级中医医院的发展带来了希望。但医院所出现的思想问题和各种压力不会在短时间内化解,工作在一线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要紧紧依靠党支部领导,抓住有利时机,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广泛宣传,深入工作,积极把化解当前医务人员思想问题和求生存、促发展、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作为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
在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这条贯穿于医疗业务各过程的“灵魂”和“生命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从围绕医德医风建设、提高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等方面入手,采取以下措施做好当前思想政治工作。
1、提高认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领导。我们医院办公室人事科设置为一个科室,人员仅2人,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力量薄弱,水平有限。因此医院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医院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加强党小组、党员、医疗业务骨干的思想政治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觉悟,他们的认识提高了,以他们去带动、说服其他医务人员,化解思想矛盾。
2、强化形势和政策的宣传教育,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向导。国家将进一步重视中医药的发展给县级中医医院医务人员吃了定心丸。打牢思想基础,着力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利用板报、宣传栏、科主任护士长周会、院班子会广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卫生政策,特别是中医药政策,及时向医务人员宣传中医药政策的相关精神,让医务人员看到当前的困难是挑战与希望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使医务人员看到中医医院的发展前景大好,振奋信心,逆境图强。因此,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走势【1】,强化宣传教育,打牢医务人员的思想基础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化解当前医务人员思想矛盾的主要途径。
3、围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医院是社会服务的重要窗口,也是社会稳定与否的一个象征。医院承担着维护群众健康的重大责任,医院必须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满意服务。加强和促进思想政治工作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手段。思想政治工作做好了,医务人员忠诚为人民健康服务,群众就增强了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和理解,医患之间就会和谐相处。如果做的不好,医务人员不能为群众提供良好满意服务,不仅会有损群众健康和利益,也会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影响社会和谐。我们一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医院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来抓,率良好风气之先,垂高尚医德之范,构建和谐医院,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首先主动化解医患矛盾,缓解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和社会压力。医务科要大胆依法处理投诉和纠纷,实行“零投诉”负责制,对医务人员要强化职业道德操守,对诊疗不负责、开大处方、大检查(非病情需要)、病历、处方不合格等医务人员要公开处理,给予适当的经济处罚。其次,对有“想法”的特殊技术人才,要给予特殊政策留住人才,对那些不遵守医疗操作规程引起医疗纠纷且拒不接受教育的医务人员可执行劝退,对无证上班的人员要拉大与有证人员的工资差距,以督促医务人员加强业务知识学习,达到用好人才的目的。对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受到病人无理取闹的侮辱、打骂的要给予安抚(包括精神上和物质上),使他们在心里上得到一些平衡,得到减压,以更好的服务、更大的干劲、更高的热情投身于医疗工作。
4、抓好医德医风建设,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医德医风是我们医院常抓不懈的工作,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就是极大的提高医务人员的思想道德、职业道德水平。中医医院医务人员既要继承和发扬传统的优良医德,以古代良医李时珍、张仲景等为榜样,又不能以一成不变的道德模式强加于人,本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进行医德规范教育,向当代医范楷模华益慰、吴孟超等学习。要以爱岗敬业服务病人为荣;以救死扶伤,关爱患者为荣;以恪尽职守,勤奋工作为荣;以遵纪守法,廉洁从医为荣。反对玷污形象,坑害病人草菅人命,损人利己,开单提成,红包回扣等不良行为。必须在营造和优化道德风貌方面做出更大努力,取得更好成绩。
5、强化服务理念,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在医院工作中,维护群众利益,解除群众疾苦,满足群众需求都要通过服务来实现。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引导医务人员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本领,改善服务质量。目前我院的服务做得比较好,得到了社会的一致肯定,但离人民群众的需求还相差甚远,有待大力提高。有个别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淡薄,认为收益不高没必要做那么好的服务,还有医务人员认为医院条件太差,服务做得再好病人也不会满意。因此,我们要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使这些人乃至全体医务人员提高服务理念,把群众的健康放在首位,发扬无私奉献精神,淡泊名利,服务至上。
6、坚持以人为本,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表现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帮助人。尊重人是思想政治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医院是知识分子的集合体,医务人员渴望被尊重尤为强烈。同时医患之间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理解对方的苦衷,真心诚意地为对方解决困难。要注意提高人的素质。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理解服人、以情感人,而不是以势压人。要加强对先进典型的培育,表彰先进医务人员,树立先进典型,大力宣传他们的优秀事迹、高尚品格和精神风貌。
7、抓好中医药文化建设,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中医药事业要保证健康发展,中医医院内部的中医药文化建设需常抓不懈。中医药文化内容丰富,医院要大力宣传和弘扬。用中医民族文化的精髓塑造医务人员的高尚灵魂,激发医务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创造精神,培养医务人员的先进思想和优秀品质。
8、扎实推进医院科学发展,真心维护医务人员利益,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医院如果按照《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内容的要求,科学规划发展目标,从现在起,认真踏实的开展医院各项工作,医院将有望成为中医药特色优势明显、经济增长较快的中医医院。医院发展了,经济实力增强了,医务人员的根本利益就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医务人员的思想问题和压力就迎刃而解了。同时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与工会多沟通、多协调,共同行动,千方百计让员工获取合法利益。团结和动员广大医务人员立足本职,强化自我管理,积极主动出谋划策与单位同舟共济,维护医务人员和医院稳定,推动医院发展。另外,在政府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医院领导要千方百计引进效果好、价格低廉、百姓喜欢的新方法、新技术,特别是中医药特色治疗,广泛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既为患者解决病痛,又为单位赢得合法效益,从而增强医院的经济实力和物质基础,使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有效维护和提高。
【参考文献】
陈宝胜,陈晓艳.新形势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与创新.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8: 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实践与思考
第三篇:新医改形势下乡镇医院如何发展
由健康报社主办、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和健康报社理事会承办、四川蜀中药业集团协办的“医院与医改高层论坛暨灾后重建经验交流会” 5月9日~10日,在四川省德阳市隆重举行。健康报社社长兼总编辑王硕、四川省卫生厅副厅长赵万华、德阳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郝跃南、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院长赵鲁平、蜀中药业集团董事长安好义等在开幕式上致辞,卫生部医管司司长张宗久、卫生部医政司副司长赵明钢出席会议并作主题报告,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医疗机构近3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在会上,有关领导和专家做了专题报告,会议还组织参观了灾后重建的德阳市人民医院、东汽医院。健康报社理事会为新加入的会员颁发了牌匾。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卫平、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易利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李系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副院长曾智、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院长赵鲁平和四川省德阳市东汽医院院长陈兴华等就公立医院在新医改中如何找准位置,怎样用管理的手段来解决医疗服务的效率和创新,公立医院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问题做了演讲。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点工作之一,也是社会最为关注、任务最为艰巨的一项改革任务。据了解,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意见目前正在有关部门会签当中。交流会上,与会专家围绕改革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在政府主导公益导向下寻求医院发展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副院长曾智——在政府主导公益导向下寻求医院发展
“作为一家大型公立医院,在改革之前,华西医院首先要找准自己的战略定位。”曾智表示,从“公益性”出发,华西医院扮演的角色是:作为区域疑难危重复杂疾病诊治中心,医院要成为大型灾难事故的医疗救援中心,承担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指导;作为区域医学继续教育中心,医院要成为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和远程网络教学中心;作为区域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医院要掌握各层次医疗机构适宜技术与方法,并拥有完善的临床数据库与生物样本库;而作为区域健康维持网络,医院要承担城乡一体化健康维持、医疗机构的协同服务、医疗服务与医疗保障的协同,并做好医疗机构运营管理的持续改进。
为实现定位目标,新医改后,华西医院积极探索新的生产方式,比如对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内镜中心、睡眠呼吸等医技资源实行集中管理,以提高质效。医院还出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目标的跨组织构架的中心,如成立了糖尿病中心,骨质疏松中心等。这些中心有的没有病房,有的依托某些科室的病房,都打破了以往学科的组织构架,围绕为病人服务,健康教育来开展工作。
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医院在流程优化涉及的部门中进行工作现状分析,明确每个岗位的工作范围和工作职责,提出具体的绩效考核目标和具体指标。其次,在制定绩效评价政策时广开言路,让员工参与到绩效考评体系的设计中,倾听各方面意见,设计出更加公正合理的体系,也大大降低体系推广和执行的难度。
构建新的服务模式。以往是让患者自己去适应医院流程的各个环节,从而带给患者许多不便。以人文精神改造服务流程,不仅能够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等待时间,提高患者的有效就诊率,还可以充分利用医院的现有资源,有效缓解医院的拥挤现象。流程的优化也为职工个人的发展创造了机遇,充分发挥自身岗位职责的积极性,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真正做到全员参与。
作为区域卫生服务中心,华西医院首先改进了医疗技术,提高了医疗管理能力,以患者就诊流程为主线进行改进,着重于提高院内管理改革,提高工作效能,减少医疗时间,从而降低患者医疗费用。
作为大学医院,华西医院积极帮助乡镇、社区医院,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以确保不延诊、不误诊、不漏诊的情况发生,培养高素质医疗人才,使医疗资源合理分配。建立区域网络医院,推广先进医疗信息。对偏远山区、落后地区进行远程教育,实现网络会诊,改善区域内医疗行业发展,使疑难重症患者获得实惠。
应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模式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易利华——应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模式
新时期,院长需要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树立创新理念、做创新型的领导者,这是时代的要求,是现代医院的管理要求和发展要求。创新型的领导者与传统的领导者区别在于,前者是一个医院理念发展的引领者,而不仅仅只是控制者。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将医疗质量、服务品牌、科学管理作为医院创新的抓手,科技与人才是医院腾飞的两翼,医院通过提供有利的条件,加大奖励力度,实现政策倾斜等措施鼓励和激励科技创新。在培养本院人才的同时,该院还注重专家学者的“柔性引进”,通过著名专家、教授进行学术交流、工作访问和合作研究等各种渠道引进国内外智力,这种柔性引进的方式,给全院专业技术人员带来了新信息、新技术,提高临床研究水平和拓宽研究领域,从而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能力。
在认真落实十二项核心制度的基础上,医院每年提出几个重点落实项目抓好抓实,对于发生纠纷、投诉、争议、死亡原因不明的病例,认真组织医务人员参加讨论。为拓宽医务人员的视野和知识面,医院推出了早晚读课和“季读课”,加快医务人员的知识更新步伐。
在医疗服务上,“一医一患一诊室”充分保护患者的隐私,使得诊疗活动更加人性化、舒适化,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提高,并推广到门诊各科;“一个门诊总服务台”及时解决病人就诊时遇到的各种困难,确保通道畅通,完善服务职能,拓展服务内涵;“一个窗口发药”彰显人性化服务理念,将原来“人等药”变为 “药等人”,拉近与患者间的距离,使得服务更便捷、更到位,通过静脉配置中心的建立,还要延伸到病区药房;“一个红腕带”使得急危重病人获得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治疗的权利,确保急危重病人的医疗安全。
为更好地落实院科两级管理,该院在国内率先推行《科主任管理条例》,进一步明确了科主任、副主任的工作职责和管理责任,完善了院、科、人三级质量控制考核网络,有效提高了科室管理水平。同时,医院还率先采用了国际先进的“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办法,将医院目标和任务分解为内部运作和管理、学习与创新、财务管理、顾客满意四个层面,规避以往单纯以财务来衡量医院或科室的管理业绩,切实体现了多劳多得,优劳优得,按贡献大小实行分配的分配原则,形成了有目标、有考核、有奖惩的绩效管理循环。
公立医院收入分配亟待改革
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卫平——公立医院收入分配亟待改革
世界各国都公认医生和律师属于收入水平较高的职业,无论内部分配的形式如何,绝大部分国家都在政府或社会医疗保险支付医院运行费用的框架下,实现对医务人员薪酬的支付。以公务员为基数计算部分行业人均年收入的比值,在基本可比口径下,国外医疗卫生行业的人员收入均高于其它行业,基本居于各行业首位,然而我国卫生行业人员收入相对不高,如果包括乡村医生,医生的收入水平将低于教育行业。
她认为,医疗服务的公共职能应得到政府的补助。医疗服务低价格是政府向患者提供医疗福利,应通过政府对医院的财政补助实现,而不是由医院交叉补贴;完善医院补偿机制是实现公益性的前提条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解决医院内部不同岗位的合理分配问题,对引导医生行为会产生作用,但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她指出,应完善医院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结合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应完善医院内部的岗位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明确医院内部各岗位的职责和相应的薪酬。在绩效考核体系中,应将医生对药品和高值耗材的使用情况纳入个人绩效考核。
合理拉开医务人员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首先建立对医院院长收入分配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医院院长的个人收入分配由卫生主管部门负责,卫生主管部门对医院院长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发放个人绩效工资或实施年薪制。
其次,增加科室主任的收入。由医院管理者对科室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将科室药品和高值耗材的使用情况纳入科室主任的绩效考核内容,根据考核结果发放绩效工资或实施年薪制。
最后,合理拉开医生与其他医疗辅助人员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收入分配向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倾斜,有重点地增加医生收入,尤其是增加高层次专业医生的收入,让医生职业成为一个体面的职业,同时严厉惩处收受药品和高值耗材回扣的行为。
“协作医院”模式推进医疗资源纵向整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李系仁——“协作医院”模式
推进医疗资源纵向整合
为支援农村县级医院建设,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将医疗资源下沉到农村基层,积极探索为农村培养高级医疗卫生人才的长效机制,逐渐建立起城市大医院与县级医院的对口支援机制,实现了卫生资源整体联动。
作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核心的县医院,由于技术人才匮乏、医疗设备陈旧落后和医疗资源配置短缺,尚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医疗需求。该院推出的“协作医院”模式,在医疗技术、人才培养、科研、教学、质量管理、国际交流等方面对协作医院进行全方位支持与帮扶。中国医大一院每月都要至少组织一次医疗专家深入到各协作医院义诊、讲课、查房;开通远程会诊、疑难病例会诊等;签署异地医院医疗保险协议;实行双向转诊;协作医院医护人员免费到医大一院培训、进修以及免费赠送医疗设备和医疗物资等。通过“协作医院模式”架起了城市大医院与农村县医院之间的绿色通道,为县医疗资源与城市大医院医疗资源的纵向整合创建了一个有效的载体,为基层医院诊疗过程中的疑难重症提供更加高效快捷的转诊平台,从而有效保证了农民患者的生命健康。
同时县医院“借势登高”,依托名院,充分吸收借鉴中国医大一院在长期办院实践中取得的优秀成果,大力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学术、人才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医疗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更好地为农民兄弟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从2007年末开始截至目前,该院已与省内昌图、彰武、建平、义县、清原、凤城、大石桥、宽甸、北镇等9个县的人民医院建立了“协作医院”关系。努力帮助农民以最少的花费享受最有效的医疗服务,从而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医院发展实现“三级跳”
德阳市人民医院院长赵鲁平——医院发展实现“三级跳”
根据自身情况,德阳市人民医院结合医疗变革,在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制定符合医院发展的总体战略。如今,该院成功完成“三级跳”,成为享誉四川的医疗中心。
2002年至2005年,医院成功创建“三甲”医院,并适时提出了“一年打基础,三年中变,五年大变”战略目标,在这一阶段,医院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全员聘用制;将医务科升格为医教部,实行医疗流程再造;引进平衡积分卡,实行绩效考核方式;引进公司制管理,启动后勤社会化,将业务外包。
在医院发展的第二阶段,该院将战略目标调整为“争创省内地市级一流综合医院”,在这一阶段内,医院实施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实施以“医疗质控环节管理”向以“病人为中心管理”的转变,对管理理念进行创新;出台并完善规章制度,实行制度创新;积极引进新技术和进行科研项目申报,实行技术创新;萃取本院优秀文化,实行文化创新。
2008年,该院门诊量保持省内地市级医院第一,同时,医院战略目标调整为创“享誉四川,名望西南”的一流市级医院,实施“以项目带学科,以学科促发展”战略,加大人才、技术、项目的开发和引进力度,促进学科建设,打造医疗品牌,增强核心竞争力,坚持“引进一个,带动整体”的人才战略,继续引进高层次人才及专业适用人才,推动学科发展;注重对中青年骨干的培养推选学科带头人,建好学科梯队;推进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的标准化建设,继续开展学历教育、医护及管理人员培训、进修学习、学术交流,提高队伍素质,增强医院发展后劲。
随后,医院提出了实施“三化”的战略方针,即“人才英才化、学科项目化、医院学院化”。
实施英才计划的目的是为医院实现“十年大成”的目标储备人才。医院从2006年就开始了对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打造在省内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方法,取得了明显成效,人才梯队逐渐形成。
“学科项目化”就是每个学科努力找项目,以项目带动学科,以学科带动医院的发展。目前医院已经实施的直线加速器项目、介入中心项目、分子生物实验室项目等在全省市、州医院中名列前茅。
“医院学院化”,是以建立跨区域性战略合作关系的方式,按照建设非直管教学附属医院的方向发展,加强与著名高校医院的合作,借助其知名的专家、教授、学科发展的优势,整合医疗资源,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不断提升医院的整体水平。
第四篇:新医改形势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探讨
新医改形势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探讨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纪委监察室程俊
【摘 要】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新医改方案的出台,我国的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已进入到关键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新的课题。本文结合医院工作实际,探讨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为新医改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证。
【关键词】 新医改医院思想政治工作
Investigation of Hospit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under the situation of new medical reform
Chenju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engbu Medical College
【Abstract】On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the medical and health care system, especially with the publishing of the new medical reform schedule,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 has gone into the key peiod.In this backgrou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hospital is faced with new questions for study.So, this article aime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state of our hospital, in order to provide additional data to new medical reform.【key words】New medical reform;Hospital;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新医改方案》为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力保障,是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的重要标志。作为白衣天使,应积极适应社会变革,把为人民服务和实现自我人身价值紧密联系起来,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素养,提高专业技能。医院管理者更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医院和谐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目前,也有一些医疗单位仍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部分医务人员对新医改中一些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方面,持怀疑或观望的态度。针对这些问题,在新医改实施中,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尤为重要,必须创新工作思维和方法对职工的思想加以优化,有效解决因改革中而出现的诸多问题,确保新医改的顺利进行。
1、面临的新课题
新医改方案的真正实施者是医生,医改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医务人员,医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新医改方案的落实,给
1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挑战。因此,创新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已成为医院管理者实施新医改的重要课题。
1.1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一度被削弱
一段时期以来,政府财政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建设发展的需求,致使原本是社会公益性质的医院经费绝大部分要靠自身“创收”,造成医院领导主要精力都用在抓经济效益上[1]。医院由于体制关系和生存的需求,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一般倾向于经济效益,在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忽视了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在医院改革与发展中一度被削弱,导致部分医务人员医德失范,医患信任度下降、矛盾上升[2]。凸显了,少数医务人员道德观念和价值观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红包”、“回扣”等不良现象,严重损害了医院和病人的利益。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医院总体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检查,推动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1.2人事、分配制度等改革带来职工思想观念的变化
我国的各级医院,大多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建立起来的,随着新医改方案落实,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专业技术人员评聘分开,同岗同酬势在必行,原来以专业职称、岗位类别、学历层次、技能、职务等为标准划分的职工不同利益群体的分化,时常处于动态变化中,职工不同群体的需求出现了差异[3]。传统思维框架的束缚与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存在着诸多的不适应性,也必然会损害少数人的利益,出现一些暂时的“不合理”现象。如岗位设置、职称晋升、分配中的收入差距拉大等,造成职工心理上的失衡甚至抵触情绪。内部利益关系的调整,改变了一些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使他们对前途信心不足,对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了怀疑[4]。诸多问题的存在,其主要原因就是思想没有解放,观念没有更新。
1.3“公益性”与“趋利性”的思想观念冲突
新医改重点强调“公益性”,坚持医药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改革方案设计、卫生制度建立到服务体系建设都要遵循公益性的原则。这样,势必会触动某些人的利益,再加上社会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一切向“钱”看,有的只在乎自己的得失,把抱怨的情绪带到工作中来,消极怠工,影响了正常的工
作;有的利用职务之便做自己的事情,如收“红包”、“回扣”、私自外出诊疗等不正之风。不仅造成医疗事故的巨大风险,同时还可能使医院的收入与声誉遭受侵害[5]。这种不正之风虽然仅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很容易在职工中蔓延,其影响力和破坏力极大,给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带来极大的困难。
2、对策
新医改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较以前更多更复杂。如何立足工作实际,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由“虚”到“实”,从被动向主动转变,这就需要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看待新事物,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不断加以改进。
2.1与医院管理模式相结合医院管理模式优化,除了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与理念,加强信息化管理水平外,更深层次的改革体现在其管理模式的改革上,即向人性化的模式优化发展。在新医改中,要解决好医改和医院发展过程中生产的问题,其根本方法就是加强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发挥解疑释惑、化解矛盾、凝聚人心的强大作用。着力解决职工思想困惑和心理失衡,确保思想政治工作为医院改革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根基[6]。首先,除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外,还应牢固树立“以职工为主体”的科学管理理念。医院是知识密集型的单位,医护人员属于知识型员工,具有很强的专业特性,对精神激励有着固有的需求,因此,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人为本,以人性化的方式,站在临床角度考虑实际问题,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激发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其次,采取灵活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以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专业技能。再次,出台相关规定,对医护人员工作上给予支持,组织上给予关心,生活上给予帮助,切实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知人善任,人尽其才,积极鼓励职工参与医院管理,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工作环境。
2.2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政治性、群众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在当前新医改时期,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是通过正确引导职工转变观念,适应新形势,确保新医改方案实施和医院和谐发展。
2.2.1思路创新
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关键是服从和服务于医院建设这个中心,结合新医改与医院发展中职工的思想实际,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践“科学发展观”,冲破思想“禁区”,倡导创造性思维,实现思想再解放、观念再更新、思路再突破,摆脱“唯书、唯上”的思维定势,向“唯实” 转变[7]。从“等布置、等指令”转变为从实际出发,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8]。科学制定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力求有民主性、创造性、瞻远性,使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不断适应新形势、新环境的需要。
2.2.2内容创新
紧紧围绕新医改和医院中心工作不断深化和丰富教育内容,从单一向提高整体素质教育转变。以病人为中心,紧跟医改步伐,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医改、先进性教育、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与构建和谐医院、和谐医患关系相结合,正确引导职工正视新医改和医院发展中显现的问题,从整体上提高医务人员思想政治素质。
2.2.3形式创新
主动从过去的强制型转为疏导型。从集中、统一、大型教育向支部、科室、个人、多层次教育转变;从“上讲下听”单一灌输向以人为本、互动交流转变;从被动应付向提前预防和解决实际问题转变,努力实现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和自我教育。
2.2.4考核方法创新
考核是检验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标准。必须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应采用科学的、客观的、合理的考核方法,以领导重视、组织落实、科室督促、相互监督等形式,从不同的途径考核其工作效果,通过考核,进一步改进工作方式,推动工作开展,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
3、与医德医风建设相结合医德医风是充分体现医务人员对患者、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就是极大地提高广大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9]。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序中写道:“人命至重,有贵千方。一方济之,德愈至此。”自古以来,医者便十分注重职业道德修养,在救死扶伤的实践中,把“大医精诚”奉为圭皋,为我们树立了高尚的医德典范。因此,在继承优良传
统的医德医风同时,更应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进行医德规范教育。首先,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必须突出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建设,使之树立爱岗敬业、廉洁行医的信念,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其次,通过思想教育培养和强化责任心,使职工端正服务思想和态度,正确看待物质利益,正确对待个人、集体与国家的关系,把个人利益融入到集体利益之中。再次,建立制度监督和评价指标体系,使医务人员在执行规章制度的同时接受医德监督,如医疗质量评估考核制度,奖惩制度,医德医风考评制度等,在规章制度的指引下,树立正确的医德观念,履行医德义务。
参考文献
1.王宏忠,陈红红.当前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与对策[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09;6(20):105.2.刘素林.新时期医院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五个突出”[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9;2(20):77-78.3.芦群义,谈祥娟.新医改形势下加强公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现代医院管理 2010;1(34):65-67.4.谢泽虹.新时期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性研究[J].现代医院2009;6(9):122-123.5.王烁,张雅琴,吴学明.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切实搞好医院思想政治工作
[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08;(2):6.
6.吴美玉.新时期加强医院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5):59-60.7.裴玉芳,刘淑礼.论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9;4(25):131-132.8.沈宏亮.浅谈新时期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思路[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8;8(28):609-610.9.王福正,钱耀文,王岩.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培育健康向上的医院文化[J].中国医院2009;6(13):68-69.
第五篇:新医改背景下
新医改背景下“看病难、看病贵”探讨
郭金有
【摘要】放眼看中国,分析“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和成因,重点探讨“因病返贫、因病致困”的局面是否在新医改政策的实施下改善,提出现代医改政策与民生改善工程能否真正切切落到实处,推广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药品零差率”、“中医中药适宜技术”等举措是否能从微观上得到理想的治理。首先必须确保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凸显政府职能,加强医疗机构内部管理,规范医疗机构经济活动,让群众享有价格合理、质量优良的医疗服务,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热点问题,本文在分析“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这一中心任务后,提出了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社会性的主要矛盾在新的政策实施后能否进一步遏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转变服务方式,组织医务人员在乡村开展巡回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作为对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一种探索。
【论文关键词】看病难 看病责 医疗体制改革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 大学生下基层 药品零差率 中医适宜技术
展望当代中国,随着国家各个领域的飞速发展“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越来越凸显。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因人口众多,贫富领域不均等客观原因,当代中国“缺医少药”的现象还待进一步完善,“因病返贫、因病致困”的格局随着现代医改政策的实施也逐步得到了改善,“医”、“药”、“专业技术”等等科学领域的发展也逐步走向了标准化、国际化,古往今来,人类的健康问题始终摆在首位。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原因分析:
1.1首先“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正如字面上所表达的那样应该分为“看病难”与“看病贵”两个问题来看待:要分析这两个问题必须搞清主体与对象,即谁在喊看病贵和难、难和贵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看病难”在城市中主要体现在优质医疗资源缺少,医术水平高且可以信任的医生难找。但是反过来讲,不管什么病谁都想看高级医生、住高级医院那是不可能的,也是无法满足的。在农村主要表现在一般医疗资源缺乏,医务人员人数偏少、总体医疗技术水平偏低,所以对病人应进行合理分流,根据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小病到基层,大病才上大医院。大力提高农村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诊疗水平,对于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慢性病等病人的信任非常重要,所以不能只讲看病难,而是要作具体分析。“看病贵”指医疗费用个人负担超过了患者的实际经济承受能力,其中社会保障与医疗保险覆盖的广度和强度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我国在于医疗保险方面的覆盖面很窄,据统计约44.8%的城镇人口和79.1%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绝大多数患者靠自费看病,承受着生理、心理和经济的三重负担。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2000年世界卫生报告一卫生系统:改善绩效》得出的结论是,在被评估的191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的公平性位居188位,倒数第四。
1.2“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在新旧体制更换等原因长期积累造成的,为此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18次连续药品降价,涉及品种规格多达万余种,2007年对医药卫生系统的商业贿赂问题也重拳出击。尽管如此,问题的解决不能期待一蹴而就,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必须要有长期努力的思想,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先是从病人的方面来剖析:中国病人中没有医疗保险的人当中绝大多数是农民,约占37%正是因为这样,我觉得他们缺乏有关医疗保险的法律和法规,没有对医疗保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预见,所以一去到医院,就总觉得看病难、看病贵,那些病人就被这样一个事实所吓倒,同时心理为这笔昂贵的医药费用而产生崩溃,所以像这种情况也就犹然而产生了。
1.3从国家的方面来看,不但有政策方面的原因,而且还有国家和政府对市场的监管力度不够严格和财政投入不足的原因。政策方面,我国关于医疗立法还存在很多的缺陷,立法还很不健全,法律监测也很不完善,所以当病人在上医院看病接受治疗时只能是心理感觉价格高而无法用法律来得到根本的保障,况且,医院以及一些卫生院或诊所是属于事业单位,也是具有赢利性质的,所以患者就更加受蒙蔽了。同时,国家对医疗市场的监管不严,还没有真正的落实到每一个人,所以这就大大地助长了看病难看病贵的不良状况。此外,我国医疗卫生投入只占世界的2%,但是我国的人口总数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2%左右,用2%的医疗费用去解决22%的人口健康问题肯定会觉得看病难,看病贵。1.4关于医疗保险方面,目前中国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特别的窄,从结构上看,基本医疗保险主要覆盖的还是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而农民、城镇非正式就业人员、弱势群体还没有被保险制度所覆盖,医疗保险制度应有的公平性和优越性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在农村,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现象非常的多,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没充分凸现出来时,我们可以经常从电机屏幕中看到农民工因工伤或意外伤害而没有钱治病,就算给农民保险,但仍还是不够充足。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首先是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资金来源不足,随着基层社区集体经济力量的下降向农民集资成为建立合作医疗资金的重要来源,但向农民投资的难度,重要取于农民对医疗的满意程度。但是国家对医疗事业的投入甚少,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不稳定,因为国家对医疗合作大多是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但是地方政府行政官员为了各自的利益,使得他们对执行政策的主动性大大降低,没有足够推动合作医疗政策的落实。
1.5农民对医疗保障的要求不相同,这给建立统一的农村医疗保障体制,即农村保障的主体、方向、管理方面都构成了障碍,会导致医疗卫生资源的分配不均衡,难以发挥最大的效益。一是农村的行政区域设置的医疗卫生网点业务不足,不少地方的农民基本可以做到小病不出乡,大病直接去县或乡级医院。因此县或乡的医疗布局不能适应新的情况。二是卫生机构人员的分布非常不协调,总之这些都是产生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不足之后自然就产生病人看病难看病贵。
1.6药品与医用材料价格虚高:关于药品、医用材料价格虚高的报道已经很多,几乎人人皆知,很多药品包括一些政府定价药品从出厂到零售,中间差价为一倍甚至几倍,医疗材料价格管理基本上处于放任自流状态。“以药补医”问题始终没有解决,药品销售成为医院利润的主要来源;药品生产领域无序竞争,流通领域环节多,交易成本高,药品价格虚高。医疗资源总体不足、分布不合理:中国人口占世界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其中还有不少资源水平不高,“僧多粥少”导致公众不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城市占有80%的医疗资源而农村只有20%,因此,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尤为突出。1.7 服务质量、态度差,就医流程不合理:医院作为一个特殊的服务部门,面对患病的脆弱群体,该群体面临经济和精神双重的负担,如果遇到不满意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其反应肯定比一般服务群体要来得强烈。加上目前医疗服务人员普遍超负荷工作,待遇也不高,难免出现询问病史时间过短和回答病人问题不耐心等现象。另外,就医流程设计不合理,排队时间过长,挂号、就诊、交费、检验(检查)和取药等往往都需花费较长等待时间。如果有些大医院布局不合理,标识不清晰,需要在不同建筑或楼层之间来回奔波,病人肯定产生强烈不满。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途径
对于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现象,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尤为严重,但是近几年我们国家正逐步实施了一些新型的医改政策来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2.1调整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格局,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点加强农村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落实经费保障措施。
2.2强化公立医院公共服务职能,根据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各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应更大程度地承担起卫生事业建设和发展的责任。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规范收支管理,纠正片面超收倾向。关键是明确政府责任,增加政府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对公立医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改变目前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片面创收的机制。
2.3规范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行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坚持教育与监管有机结合,完善监管机制,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督促医疗机构坚持合理检查,严格执行疾病诊疗规范,明确基本检查和基本用药,防止因常规药物滥用和不合理检查而增加病人负担。物价部门应加大医药价格的专项监管力度,从源头上防止乱设收费项目、重复收费、多收费现象发生,切实减轻人民群众的医药负担。
2.4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规范,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保证老百姓的用药需求。根据国家、社会、个人承受能力,又保证安全、有效、价廉的原则,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整顿药品生产流通秩序,加强药品价格监管,严禁任何单位以任何名义把药品的价格太高。
2.5严格医疗机构、技术准入和人员执业资格审核,引导社会资金依法创办医疗卫生机构,各级医疗机构一定要加强人员的培训,让医务工作者真正的明白群众看病的需求,方便群众就医。
2.6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辅助弱势群体。由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积极落实,结合社会扶持体系建设,多方面筹集资金,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基金,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病人员及“三无”病人得到及时救治。同时明确指定医疗技术水平相对较好的卫生医疗机构,对下岗失业人员和五包户、孤寡老人实行免收挂号费和诊查费、减收床位费。切实降低弱势群体的用药负担,加大投入举办惠民医院、平价医院等,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使群众能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医院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2.7当前要建立医务人员定期到基层的制度,推广医疗卫生、中医、中药适宜技术,建立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制度,开展各种形式的农村巡回医疗制度。同时,借鉴国外做法,制定政策,要求大学医学毕业生毕业后到乡镇卫生院工作3到5年,充实乡镇医院人才队伍,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要坚持政府主导和公益性质的原则,对社区卫生资源重新布局,积极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的卫生服务网络。
3“看病难、看病贵”的进一步深入探讨
3.1农村医疗建设中,医、患角色的再认识
患者去医院看病不象去一般的市场上消费,医疗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患者对自己病情往往知道很少,更不要谈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患者到医院看病是把自己尽快康复的愿望寄托给了医生,希望医生能够对自己的利益采取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医生出于自身利益出发,还有外部压力等要求,往往使这种本应百分之百对病人忠诚的委托关系异化。开大处方、乱用药、多用药等现象十分普遍,医疗乱收费仍然屡禁不止;一些医疗机构擅自提高收费标准,自定项目、分解项目收费现象比较突出。就医时医生和病人的共同敌人应该是疾病,而现实生活中医患之间的互信可以说到了历史的最低点,甚至矛盾与冲突也屡见不鲜。
3.2诊疗行为不规范,医保工作不到位
在医疗领域中除了医生、患者外,绝大部分场合存在第三方,即医疗保险者。医疗保险者除了提供疾病风险经济分摊的重要功能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责任是代表患者监督提供方医生的诊疗行为是否合理,在保障自身利益的同时保障病人合法利益。但大多数医疗保险公司往往只注重自身利益,主要检查“过度医疗”问题,但作为以社会医疗保险为主的我国,医疗保险部门除了保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必须关注病人的利益是否受损,代表患者的根本利益监督检查医生的医疗服务行为。
3.3实现人人享有健康的改革目标不明确
在进行医疗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人享有健康,而不是只让一部分人病有所医,医疗卫生改革应该始终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如果仅仅为少数人服务,那么社会的整体宏观效率很低,是没有意义的。必须强化政府职能和政府责任,政府应向全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包”,打破城乡与体制界限,平等地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
4、我乡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矛盾及解决策略探讨
松树乡地处武威市凉州区西南方,近莲花山、祁连山脉,总人口达1500多户,本人认为,在像我乡这种底子薄、财力十分有限的农村,要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这个问题,只有在认真分析并抓住我乡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矛盾的基础上,认真贯彻和执行国家的惠民政策,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保率,严格执行药品零差率的标准,提出有的放矢的措施,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4.1 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矛盾分析,看病难、看病贵是事物表现出来的现象,其本质是什么?其主要矛盾是什么?必须通过认真分析,抓住其现象背后的本质和主要矛盾,才有可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有的放矢地解决这一困扰政府、社会和医院3方的社会问题。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最大的变化就是不同社会阶层的出现,与改革开放前的社会相比较,现在的社会有了贫困人群、低收入人群、中等收入人群、高收入人群。改革开放前是整齐同一的社会,其医疗服务需求也基本同一,这种情况下,只需供给无差别的医疗服务,就能满足全社会的医疗服务需求。在这种单一的“需求-供给”模式下,其医疗服务的价格是以社会平均承受水平来制定的,因而在社会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加之社会的均衡同一,就不会出现无法承受的社会阶层,也就不会酿成社会问题。
4.2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对策探讨: 针对我乡看病难、看病贵的成因及主要矛盾,可以提出许多不同的对策。比如发展经济,减少贫困,加大政府投入,构建“金字塔”型医疗卫生体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变卫生资源配置方向,向农村、基层、预防倾斜等。这些对策都属于基础性对策,能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一部分原因问题。但由于没有针对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现象的主要矛盾,因而,看病难、看病贵现象仍将继续存在,只是程度会有所缓解而已。我认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理想模式应当是“转变服务方式,组织医务人员在乡村开展巡回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模式”,该模式是在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实事求是,针对不同的人群,为其提供来自经济上能承受的医疗服务,从而达到消除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社会问题的目的。
4.3 据本乡十个村摸底调查,截止2010年12月份,本乡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均为74%,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的标准,其主要的原因是群众的思想转变落后,响应这一重大的医改政策的出台,我们今后要做的主要工作为就是要搞好宣传,做好本质的工作,让他们尽快的转变思想,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紧紧抓住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矛盾,在最低的社会公正性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问题;用理性政府的理性约束来对待非理性医疗机构的非理性医疗服务供给(表现为过度医疗服务)和非理性病人的非理性医疗服务需求(表现为小病、常见病等均到大医院求治),保障群众的健康,从而改变全乡经济落后的新局面。
4.4 卫生部门及社会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
(1)物价部门要认真把好“最低成本”定价关。
(2)法院在医疗纠纷诉讼中,对涉及低保层、低收入层人群的诉讼,在“举证责任倒置”规则下,只能按“两低”(最低限检查+最低注档药物和治疗)标准来要求医方举证。即举证要求标准应与实践中的“两低”标准相一致,不能搞“双重标准”(医疗时实行“两低”标准,诉讼时实行“普通”标准),那样医院将无所适从。
(3)信访部门在处理涉及低保层、低收入层的医疗信访案件时,也只能用“两低”标准对医院的服务进行对照检查,而不能用其他任何高于“两低”标准的标准来评判医院的工作。
(4)水、电、气、电信、交通等公用事业部门对医院供给的一切服务,应当以最低价格收费。这应当是全社会对社会弱势人群医疗保障问题关心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责任的一部分。
(5)应当有一个政府职能部门来负责社会人群的阶层划分和标记工作,其划分和标记工作一年一定,实行“阳光工程”,公之于众,接受社会监督。
(6)卫生行政部门和物价管理部门要共同配合,对医院执行“转变服务方式,组织医务人员在乡村开展巡回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违规,坚决予以处罚。同时设置举报电话,接受社会、新闻治”,这是否会导致新的医疗服务不公平,还有待观察。同时,由于病人所得到的医疗服务主要取决于其支付能力,因此,对社会弱势人群来说,尽管医院已经用自己所能提供的最低价的服务来履行社会公益职责了,但仍将出现一部分社会弱势人群(主要是一些重病人)连这最微薄的医疗费用也支付不起的情况。这时,问题由谁来解决?是体现无限的社会正义,由政府提供医疗费保障以继续医治、直至治愈(或死亡)?还是按照自然正义原则(政府履行有限社会正义职责),无奈结束医治(目前的现实情况中,是后一种处理情形)?这将是又一个易受社会攻击的地方,也应当是一个政治问题。
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我乡实行状况:
5.1、我乡经济处于不发达区域,人口稀少,人均占有量少,地处资源不丰富,经济收入普遍低,主要以农作物为主。任何时候、任何国家如果让个人独立承担疾病风险,终其一生的积累可能都会觉得“看病贵”,甚至无法承担和抵御。在农村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主要职能是疾病经济风险分摊,是将个人一时的疾病风险分摊到一生,是将一人的疾病风险分摊到全社会。如果没有广覆盖的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个人主要承担疾病风险的医疗体制下,“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可以说根本无法解决。因此,我们需要以全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平台,用一生积累的财富来抵御一时的疾病经济风险,更需要调动全民的财富来分摊与帮助某个人的医疗负担。
5.2、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需要各级政府下很大决心,政府财政也必须投入很大的财力才能完成,必须提高到建设以人为本、和谐社会这样一个政治高度才能完成。目前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各有关部门要从执政为民、以人为本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重大意义,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精心组织,扎实工作,把这项造福广大农民的大事抓紧、抓实、抓好。要认真总结试点单位的好做法,积极进行农民个人缴费方式的探索,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建立稳定的筹资机制。
5.3、在对松树乡卫生院展开进一步的调研后,据统计2011年松树乡人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98%,每日门诊接待人次达100多人,日均补偿金额达1000多元,住院比例根据相关规定内设25张病床,并建立健全既方便农民又便于监管的合作医疗审核和报销办法,实行基金使用管理的卫生院、村卫生室公示制度,把合作医疗报销情况作为村务公开的重要内容,探索农民参与监督和民主管理的长效机制,保证农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加强对合作医疗基金管理和使用的专项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做好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衔接。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明确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水平,重点解决好本乡五保户和贫困家庭的问题。在帮助救助对象参加合作医疗的同时,对个人负担医疗费用过重、难以承担的部分,给予适当补助。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医疗救助的协调互补,共同解决贫困农民看病就医难的突出问题。
6、使用药品零差率、地产中药及相关医改策略解决看病贵探讨
6.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正在如火如涂进行的同时,国家又出台了新的医改政策即使用药品零差率、中医中药、适宜技术的施行,这一新政策的出台能否从根本上解决看病贵的问题。本人认为患者就医感觉医院不好进的根本原因是其昂贵的药品使他们望而却步,国家出台这样的新政策应该能解决这一本质问题。再不会是真正真需要救治的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推行药品零差率、中医中药、适宜技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执行国家、省上确定的基本药物有关规定。基本药物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统一招标、统一定价、统一配送,实行零差率销售。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与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同步进行,具体进度为:2010年5月31日前,在28个县市区启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先期试点,完善方案;自6月起,在不少于60%的县市区开始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开展综合改革;年底前在全省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推进综合改革。
6.2推进保障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等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政府补助及医保基金等多渠道补偿。政府补助标准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的办法核定。离退休人员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费用,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由当地财政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核定补助。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发展支出,由同级财政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建设规划统筹安排。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困难地方予以专项补助。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所有收支全部纳入县级国库支付中心或财政专户统一管理。政府对村卫生室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给予补助。
6.3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由所在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对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严格界定功能和任务、核定人员编制、核定收支范围和标准、转变运行机制的同时,政府负责保障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和其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保证其正常运转。乡镇卫生院要加强对所属行政村卫生室业务、药品、器械等方面的管理。
6.4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因事设岗、全员聘用的用人机制。依据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的工作任务,在合理核定人员编制的基础上,确定岗位设置,核定人员比例。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人,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公开选拔、择优聘任,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卫生技术人员资格准入制度。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核定的编制范围内,按照人社部门核准的设岗方案,所有人员实行竞争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富余人员分流采取多种方式妥善安置。
6.5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公平、体现绩效的考核分配机制。根据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定位,科学核定承担的工作任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根据服务的人口数量、服务质量和服务半径核定。基本医疗服务任务根据近三年医疗服务平均人次、收入情况,综合考虑影响医疗服务任务的特殊因素核定。建立以服务数量、质量、效果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公开透明、动态更新、便于操作的工作任务考核评价体系。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绩效考核,财政、人社等部门对考核结果进行审核,考核结果与经费补助挂钩。建立按岗定酬、按工作业绩取酬的内部分配激励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依据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管理岗位任务制定内部分配管理办法,对职工定期进行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职工个人收入挂钩。各县市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定岗竞聘完成后,按照国家规定实施绩效工资。
6.6推进服务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实现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免费向城乡全体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现阶段服务项目主要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孕产妇和老年人保健,慢性病及重性精神病管理等9大类。鼓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随着政府投入的逐步提高将不断扩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依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在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为本地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要结合实际,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作用,强化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中医药的服务能力,提高中医药在城镇医保和新农合制度中的报销比例。
7、必须进行微观上的综合治理
7.1我们必须调整微观卫生经济政策,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比如改革目前传统的按项目付费的方式而采取按病种付费的方式,继续采取药品集中招标等综合措施降低药品的虚高定价,治理医院不合理医药收费行为和按规范进行的医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单靠卫生经济手段远远不够,同时要大力推崇循证医学,建立合理的诊疗规范,寻找成本效果好的标准治疗方案,积极推广各种适宜技术,达到提高医疗质量前提下的控制不合理费用这样一个终极目标。当前,医学科技发展非常迅速,我们的优先重点应该引进、吸收、消化那些成本效果好的技术并予以推广。同时,对原有广泛应用的临床技术或治疗方案应该进行全面的成本效果评价,比如对终末期肾病病人移植和透析两种方案成本效果(效用)进行全面权威性的比较。又如,为了减轻过度用药现象,对临床抗生素应用范围、适应征及不适应使用范围的合理界定都是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基础性工作。通过提高药品生产流通的准入标准,大力整顿药品生产流通秩序。要加强对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职业责任的教育。制定一系列临床技术操作规程和临床用药指南,用制度规范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和用药行为。严肃处理乱用药、乱检查的医院和医生。
7.2必须确保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确保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已经形成共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进行确保。第一,必须弱化医院的趋利动机,但又要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医院运行的技术效率。要建立与完善医疗业务工作数量、质量与群众满意度为导向的激励机制。比如,医院在核定合理的支出项目与标准的前提下,如果仍然有结余应该按一定比例上交卫生主管部门,用于区域卫生资源的合理调整与布局、用于医学科技的发展和适宜技术的推广等。第二,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必须加大,政府财政要投入到疾病治疗成本效果好的医院或科室。因为对医院而言,病人负担的医疗费用即是自己的收入,如果以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服务,医院自身收入必将减少,而这减少的收入如果没有合理的补偿,相信实际上没有一个医院真正愿意朝这样一个非常合理的方向努力。这就是医疗领域非常明显的市场失灵的地方。政府财政补助必须正确发挥导向作用,校正市场失灵,专助以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服务的医院或科室。目前撒胡椒面式的财政补助方式,不但没有很好的校正市场失灵,而且可能起了与期望相反的“逆向补助”。
7.3政府责任必须到位,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财政应逐年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在政府财政支出中要明确用于医疗卫生的支出比例,明确政府财政对公立医院的补助项目和标准。比如人员经费、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完全由财政全额拨款,日常运行经费通过低收费予以补偿,不足部分由政府财政“托底”以弱化医院的趋利动机。此外,政府要加大对医疗领域的监管力度,看病贵往往与乱收费和过度医疗密切相关,通过加强政府监管,消除乱收费和过度医疗对克服看病贵问题往往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7.4必须建立梯度医疗体系,三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医疗门庭冷落是医疗系统的一个普遍现象。病人流向必须合理。三级医院的定位决定其主要是负担疑难杂症的诊治,而社区卫生服务主要负责常见病多发病及诊断明确疾病的治疗。要采取行政的、制度的、经济的手段调整各类病人的合理流向,比如制定合理的定点医疗和转诊制度,发挥价格和自负比例的调节作用。7.5严格医疗机构、技术准入和人员执业资格审核,引导社会资金依法创办医疗卫生机构,各级医疗机构一定要加强人员的培训,让医务工作者真正的明白群众看病的需求,支持有资质人员依法开业,方便群众就医。
总之,我相信,在我乡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乡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乡一定能探索出一条适合我乡实情的路子,很好地解决我乡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给我乡人民一个满意的答复。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通知 》卫农卫发2006]13号
[2]胡善联.上海市“看病难、看病贵”成因和对策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06,2: 21-23.[3]邱 童,顾 海.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解析及解决建议[J].卫生软科学.2006, 20(6): 536-537.[4]甘肃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甘政发[2009]97号 [5]何志高.“看病难、看病贵”之我见[J].中国药房,2007,18(13):961-963.[6]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 甘政发[2010]23号 [7]光明日报:用医改的办法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