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共5则)

时间:2019-05-12 01:01: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第一篇: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目录

一.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一)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1 1.1 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 ………………………………………………… 1 1.2 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 …………………………………………… 1 2.外商直接投资的作用 ……………………………………………………… 2 2.1 我国利用外资金额 …………………………………………………… 2 2.2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 2 3.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资源配置示范效应 ………………………………… 2 3.1 制度创新的示范 ……………………………………………………… 2 3.2 企业竞争的示范 ……………………………………………………… 2 3.3 市场开拓的示范 ……………………………………………………… 2 4.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 2 4.1 FDI对东道国的经济发展影响的传导机制…………………………… 3 4.2 其它影响因素 ………………………………………………………… 3 4.3 负面影响 ……………………………………………………………… 3

(二)外商直接投资策略调整的政策与建议

1.外商直接投资策略调整的建议一 ………………………………………… 3 1.1 争取较早地摆脱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依赖 …………………………… 3 2.外商直接投资策略调整的建议二 ………………………………………… 4 2.1 逐步减少直至消除外资企业所享有的“超国民待遇” ……………… 4 2.2 防止垄断格局的进一步恶化 ………………………………………… 4 2.3 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及服务功能 ……………………………… 4 3.外商直接投资策略调整的建议三 ………………………………………… 4 3.1 引导外资投向基础产业 ……………………………………………… 4 3.2 引导外资加大对第一、三产业的投资力度 ………………………… 4 3.3 引导外商增加对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投资 …………………………… 5 4.外商直接投资策略调整的建议四 ………………………………………… 5 4.1 注重城市服务业的聚集效应对FDI的影响 ………………………… 5 4.2 发展特色产业吸引FDI………………………………………………… 5 4.3 制定一系列动态的相关扶持政策 …………………………………… 5 5.外商直接投资策略调整的建议五 ………………………………………… 5 5.1 加强间接优惠方式的调控力度………………………………………… 5 5.2 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优惠………………………………………… 5 5.3 调整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方位 ……………………………… 6 5.4 注重税收优惠政策的时效性和适度性 ……………………………… 6

一.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一)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1 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

截至 2005 年 7 月底,来自192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在华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 53万多家,遍及第一、二、三产业的几乎所有行业,实际投入外资金额达 6000 亿美元。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近450家已在华投资,其中30多家设立了地区总部,外商投资设立的研发机构600多个。

在累计批准的 53 万家外商投资企业中,目前仍在注册运营有 28 万多家,大部分经营状况良好,效益不菲。1.2 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

(1)引资政策存在负效应。由于“优惠政策”本身固有的局限性,况且相当一部分是以牺牲国家财政收入为代价的,使得其负效应也日益突出。

(2)核心技术含量不高。

(3)产业结构不合理。从总体上看,外商在中国投资的产业结构存在着地域分布过于集中、技术层次偏低、规模过小、一般性的劳动密集型加工项目过多等问题,低水平重复引进现象较为普遍。

(4)造成生态环境污染。外商投资项目的环境较差,很多项目都属于污染密集型产业。跨国公司利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对环境污染的限制相对宽松的有利时机,把我国当成了“污染避难所”,很多是将其母国消耗资源或污染严重的产业转移到中国,给我国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危害。[1](5)地区结构失衡。

(6)部分外商投资企业有偷逃避税问题。一些外商投资企业存在避税问题,其最常见的避税方式是转让定价,转让定价的运用使跨国企业整体税负降低。在合资企业中,还存在着逆向避税的现象,即境外税负高于我国时,合资企业仍向

第 1 页

境外转移利润,这样做的原因在于外商可独占转移出去的利润,而不用与中方合资者按比例分配。[2] 2.外商直接投资的作用

2.1 我国利用外资金额

1979~2007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累计达9610.12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达7666.65亿美元,占79.78%。2.2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外资对我国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弥补了我国发展建设的资金不足。特别是在1992年我国开始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的10年间,年平均外商直接投资额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额比重达到12.7%,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资金来源。主要体现在:

(1)提高我国的就业水平。

(2)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3)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4)引进先进技术。

3.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资源配置示范效应

3.1制度创新的示范

引进外商直接投资,首先是把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撕开了一个大口子,然后是在竞争中让市场经济在社会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同。3.2 企业竞争的示范

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进入,对我国企业制度的改革起到的示范作用非常重要。3.3 市场开拓的示范

从近年的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到,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在发现和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方面往往起着先行者的作用。改革开放初期,外商投资企业比较抢眼的表现是在轻工业领域引入新的产品,提高产品的质量。近年来,又是外商直接投资大规模地进人轿车、房地产等生产领域,大大地加快了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步伐,对整个国民经济的结构升级产生了重要的拉动作用。[3] 4.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第 2 页

4.1 FDI对东道国的经济发展影响的传导机制

FDI对东道国的经济发展影响的传导机制是多渠道的,FDI不仅对东道国具有资本积累的直接效应,而且具有间接的外溢效应,如技术扩散、人力资本提高和制度变迁的效应。4.2 其它影响因素

在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其他因素中,劳动者受教育程度、产权变更、出口贸易和交通运输状况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显著的,这说明这些变量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不但要重视国内资本、FDI和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而且也要重视影响东道国的一些环境和制度等变量的作用。[4] 4.3 负面影响

(1)过分夸大其作用。(2)使用成本过高。

(3)削弱增强经济自身的内生增长能力。

(二)外商直接投资策略调整的政策与建议

1.外商直接投资策略调整的建议一

1.1 争取较早地摆脱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依赖

建议之一认为,争取较早地摆脱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依赖,特别是避免这种依赖的加深,应当是我国今后几年在扩大对外开放的过程中需要切实解决好的一个课题。在这个方面,政府的选择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第一,集中引资优惠政策的授权。从保障国民经济长期稳定的需要出发,中央政府从现在应当对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实行高度的集中统一,使各地政府把注意力转移到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上去,从全局上形成协调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与国内经济发展关系的氛围。

第二,真正落实国民待遇的原则。我国应当根据WTO等国际经济组织的规则,对外商直接投资尽快地真正落实国民待遇的原则。

第 3 页

第三,实现从引资到引知的战略转移。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要作根本性的调整,把目前偏重于引进资金流量转向以技术创新与制度移植为重点。

第四,强化招商引资的结构导向。一方面,要通过产业导向等途径把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更多地引向需求增长快的领域;另一方面,对外商直接投资已经居于主导地位的一些产业,要尽早实施反垄断措施。总之,在中国经济进人快速的结构转型时期后,要特别警惕出现对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构性依赖。[5] 2.外商直接投资策略调整的建议二

2.1 逐步减少直至消除外资企业所享有的“超国民待遇” 今后一段时期内,政府应该考虑逐步取消外资所享有的超国民待遇,使我国的外资政策能够符合国际通行的做法。2.2 防止垄断格局的进一步恶化

(1)为了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必须尽快制定反垄断法。

(2)通过鼓励投资多元化来防止市场垄断的形成。2.3 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及服务功能

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及服务功能以提高技术引进的水平。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升级的转型时期,面临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两方面任务。因此,正确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和信息咨询、政策诱导、法律保障等服务作用,对我国利用外资来说是至关重要的。[6] 3.外商直接投资策略调整的建议三

3.1 引导外资投向基础产业

目前,基础产业已成为制约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的“瓶颈产业”。因此,积极引导外商投资基础产业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控的重要内容。为此,可采用信贷、利率、税收减免、加速折旧等经济政策手段,加大外资在我国基础产业上的回报速度和利益,调动外资的积极性。

3.2 引导外资加大对第一、三产业的投资力度

我国目前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外商投资比重偏低,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占了外商投资的绝大多数。因此,应当引导外商更多地进入第一产业,以加强农业的发展水平特别是科技水平,促进第三产业的较快发展和生产率水平的较快提高,相应降低对工业的投资比重。

第 4 页

3.3 引导外商增加对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投资

目前外资工业虽然在机电工业中占有较高比重,对我国技术密集产业的发展起了一定作用,但外资工业同时在一般加工工业中也占有较高比重。从推动我国工业结构升级的角度看,“十五”时期需要加快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相应地控制一般加工工业的投资规模和增长速度,因此,应当进一步引导外资更多地进入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同时减少对一般加工工业的投资比重。[7] 4.外商直接投资策略调整的建议四

4.1 注重城市服务业的聚集效应对FDI的影响

应在这些领域中倾斜性的扶持西部地区,增加资金投入、制定优惠政策、完善配套措施,从而形成服务业聚集对吸引FDI的效应。4.2 发展特色产业吸引FDI 结合本地已有的具有一定竞争力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吸引FDI。西部地区拥有大量自然资源和廉价劳动力,应结合地区优势,确定有限的产业目标,制定针对性的产业政策和配套措施予以深度发展和扶持。4.3 制定一系列动态的相关扶持政策

针对已在本地区投资的外商,制定一系列动态的相关扶持政策。如实行税收优惠政策;一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育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另一方面实行税收增量适度返还等政策,通过种种措施鼓励外商扩大投资或再投资,进而形成特定外商的聚集效应。

事实证明,对相对落后且一般区位优势不明显的地区而言,形成和强化特定聚集效应是这类地区吸引FDI的关键。[8] 5.外商直接投资策略调整的建议五

5.1 加强间接优惠方式的调控力度

采取多种税收优惠方式,加强间接优惠方式的调控力度。我国的税收优惠宜从以直接优惠为主转向以间接优惠为主,并采用多种税收优惠方式。5.2 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优惠

突出税收优惠政策的产业导向性,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优惠。在能源和基础原材料工业、交通运输和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产业以及产品出

第 5 页

口企业,实行产业性税收优惠政策。5.3 调整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方位

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调整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方位。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要突出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发展或满足区域经济整体均衡发展客观需要的特点。

5.4 注重税收优惠政策的时效性和适度性

应该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与时俱进,因时因势而调整,注意其时效性。同时,还要注意政策的连续性,尤其是对我国当前的外商直接投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重大改革时,要充分考虑外商投资者的既得利益和我国政府的有关承诺,防止巨大波动的出现,也就是坚持适度性的原则。

【参考文献】

[1] 我国利用FDI的现状分析 吴蕴韬《学术交流》2004年第9期

[2] 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王祥修等《企业经济》2004年第5期 [3] 经济增长、外商直接投资与政府选择 陈飞翔等《财贸经济》2004年第9期

[4] [5] 外商直接投资、传导机制与中国经济增长 张天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第10期

[6] 外商直接投资的聚集效应与我国利用外资对策 林峰、黄志成《生产力研究》2004年第9期

[7] 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特点、问题及对策 王鹏《金融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4期 [8] 外商直接投资税收优惠政策国际比较与借鉴 刘建民、印慧《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6期

第 6 页

第二篇: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对策分析文献综述

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对策分析文献综述

一、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写作意义

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是我国对外开放,加快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主动参与国际分工的积极举措。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和贸易投资自由化的推进,国际资本越来越成为重要的资源之一,各国政府都采取了积极的引资政策,加大了引资力度,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强大的竞争力,因此,本文的写作目的是通过对当前我国吸引外资的现状,以及全球化背景下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进行评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本选题对于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更好的服务于转变发展方式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对策分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

从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以来,外资大量涌入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间,中国采取积极措施吸引FDI,一举成为世界上吸引FDI的重要国家,在引资方面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FDI流入量十年来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2002年中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突破500亿大关,达到527.43亿美元;2004年突破600亿大关;2008年高达923.95亿美元。在长期的高速增长之后,2009年外商投资增速趋缓,开始呈现高位稳定增长的态势,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为900.33亿美元,同比下降2.56%,但与其它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所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总量仍遥遥领先。截至2009年底,中国累计利用外资项目68万多个,实际外商直接投资达到9426.46亿美元。

(二)专家、学者对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是利用外资的一个重要形式,近几年,专家及学者们对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争论。

王保国和宋湛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的区域分布不均衡特征非常明显,外商直接投资的大部分,集中在广东、江苏、浙江以及几个直辖市。而且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的区域分布产业不均衡,高端产业占比少。

还有很多专家学者认为,我国引进外资方式中外资投向不合理,从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看,第一产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在全部投资额中所占比例一直很低,而制造业所吸收的外商投资比重明显偏高,加工工业的数量占比重较大。在第三产业中,商业饮食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吸收的外商投资比重很小。从技术密集度看,外资主要投向劳动密集产业,而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投资规模则相对较小。

除此之外,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引进的外资质量差,技术含量低。在我国不少地方 1

存在着片面追求数量、不讲究利用外资实际效益的倾向,导致外商直接投资项目的技术含量低,投资规模小,利用外资质量不高。

(三)专家、学者对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对策

针对上述提到的问题,专家和学者们都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来合理引导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大部分学者认为,应该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实现引资战略的重点转移。今后一段时期,要实施力度更大的产业倾斜政策和区域倾斜政策,进一步优化来华外商投资的产业与区域布局结构,实现引资战略的重点转移。在产业结构上,应本着着力提升外商直接投资质量、优化产业结构的目标,及时修订现有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从产业价值链角度细化产业指导目录,鼓励外商重点投向高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环保产业,注重引进高附加值、高辐射力、低能耗和处于产业高端的外商投资项目,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的外资项目进入,要抓住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心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的重大机遇,制定和完善相应法规和鼓励政策以及整体协调管理体系,积极承接国际服务业的跨国转移。

此外,许多学者针对有效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提出建议,如加快技术进步与创新,实现从引资到引知的战略转移。在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上,应当将过去偏重于引进资金流量逐步转向以技术创新为重点,目前,应尽早制定必要的政策措施,适当鼓励外资兼并和收购国内企业,使国际上先进的企业管理方式得到较快的扩散,并鼓励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为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创造便利条件,促进科技成果投入市场,同时,要特别注意建立面向市场具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和融资能力的企业集团,使其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重点支持一些关键性和基础性技术的创新基地建设,提高我国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以各种方式开展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一国能否有效地吸收外资,除了国际条件外,最重要了是取决于本国投资环境的优劣.三、对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对策分析的评述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外商直接投资(FDI)大量流入发展中国家。2009年,我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3435家,合同外资金额1935.1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900.3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14.8%、8.4%和2.6%。2010年1~2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163家,同比增长14.56%;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40.24亿美元,同比增长4.86%。中国连续17年成为利用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30年来,吸引外资年均增长20%,是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的2倍多,居发展中国家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近年来,外商直接投资在促进我国外贸出口、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弥补国内资本的不足、增加就业机会、稳定人民币汇率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毫无疑问,外商直接投资对推动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和增强综合经济国力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不容忽视的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我国从整体性短缺经济向结构性过剩经济的转变,虽然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依然强劲,但在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逐渐显现,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对此我们应给予高度重视。因此,笔者鉴于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探索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问题,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对策。

参考文献:

[1]王琼琼.我国FDI的区域竞争与非均衡配置.社会科学家.2010年,(11):114

[2]夏琳.中国服务业FDI分析.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年,(6):173

[3]沈桂龙.后危机时期的中国FDI环境约束、变化趋势与政策调整.上海经济研究.2010年,(8):25-27

[4]汪春.中部FDI的利用质量统计分析.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5):45-49

[5]王睎.外商直接投资在华区位分布的实证研究.现代商业.2010年,(35):49

[6]全国利用外资统计简表.国际贸易.2010年,(11):49

[7]林密.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及投资鼓励措施问题的探讨.商场现代化.2010年.(6):5-6

[8]邓利华.我国东中西部吸引外资条件的差异比较.现代商业.2010年,(6):224-225

[9]聂名华.完善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管理的对策思考.国际贸易.2010年,(2):57-58 [10]李义福.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及优化对策.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09年,(23)

[11]余茂辉.我国利用外资30年的经济效应与基本经验.池州学院学报.2010年,24(5):42-45

[12]国家外汇管理局河南省分局课题组.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年,(12):76-78

[13]Holz,China’s 2004 Economic Censusand 2006 Benchmark Revision of

GDP statistics: More Questions than Answers.The China Quarterly,193:150-163.C.A(2008)

[14]Kaaresvirta, J.,& Koivu , T.(2008).China’s inflationary pressures and their impact on inflation in euro area.BOFIT Online 1/08

[15]Mehrotra, A.(2008).Demand for money in transition: evidence from China’s disinflation.International Advances in Economic Research,14:36-37

第三篇: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严重影响,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实施了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中国经济增长成功的实现了“保八”的经济目标。经过多方努力中国经济似乎触底反弹,增长率逐季回升,重回良好增长态势。但从2009年下半年以来,国内物价开始呈现普遍上涨的态势,引起社会普遍担忧。

Abstract: the 2008 the world financial crisis to China's economy has brought serious influence, under this background,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dopted active fiscal and monetary policies implemented 4 trillion yuan economic stimulus plan, China's economic growth,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the “economic” eight goals.After many efforts to China's economic growth, seem to touch bottom bounce back to last season, by good trend.But from the second half of 2009, domestic prices began to rise,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social common concerns.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国经济、次贷危机、投资需求

一、金融危机的原因与进程

所谓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地恶化。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地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

次级债,是指发放给信用级别低、收入证明缺失,因而存在较高违约风险的借款者的抵押贷款。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主要是次级住房抵押贷款。由于风险较大,次级按揭贷款的利率较高。金融机构为获取更多利润,把“次级贷款”门槛降得很低。在逐利动机下,美国次级贷款规模迅速攀升。2004年之后,由于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次级抵押贷款的违约率急剧上升,引起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次贷危机爆发。

从美国次贷危机开始,到美国的房利美和房地美“两房”危机,雷曼兄弟申请破产、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AIG濒临破产被注资850亿美元拯救、全美最大的储蓄及贷款银行华盛顿互惠公司倒闭、冰岛等国家濒临破产,再到全球股市持续下跌,到目前已经演化为席卷美国、影响全世界的金融危机。

此次世界性金融危机的爆发主要是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起的。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它是指由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人违约增加,进而影响与次贷有关的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导致的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和流动性危机。其中,次级抵押贷款通俗的讲就是指金融机构向那些收入不稳定甚至根本没有收入的人或组织提供的贷款。

引起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很多,其主要原因是美国政府对金融市场监管的失误,直接原因则是利率的上涨和住房市场的持续升温。由于之前的房价很高,很多用户都没有足够的能力来购买新房,此时政府却出台了“零首付”的住房政策,购房热随之在美国兴起。于是贷款的人多了,利率也上升了。很多金融机构考虑到用户虽然可能没有足够的能力还贷,但由于房价一直高涨,即使贷款人将来还不起贷款还可以用房屋作抵押,拍卖或出售后仍然可以收回贷款。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房价突然走低,贷款者发现即使只归还高涨的利率也是很困难的,所以决定放弃住房。而金融机构也发现把房屋出售后,得到的资金不仅无法弥补当时的贷款和利息,甚至连本金也难以收回,这样银行在贷款上就会出现亏损。如果出现大量的无法还贷的贷款者,银行就会出现大面积的亏损。于是出现像雷曼兄弟这样的金融机构破产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

由于世界金融体系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家金融机构往往与其他金融组织之间存在很大的关联。因此如果

没有及时采取可行的措施,一家或几家金融机构出现危机会迅速波及到其他金融机构,最后导致整个金融业的危机。美国金融危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迅速在全世界蔓延的。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本轮美国金融危机,产生于与虚拟商品交易相关的金融范畴,其结果是信用体系趋于崩溃,原本急剧扩张的信贷陡然绷紧,实体经济被动遭受严重冲击。可以预料,目前全球已进入危机的第二阶段——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的阶段:在商业银行方面,银行由于受困于坏帐损失提高和资产减值等因素影响,资本金遭受严重损失,贷款能力受到限制,同时,出于对违约风险的担忧,银行势必收紧信贷规模并提高贷款标准;在金融市场方面,在多家金融企业破产倒闭之后,出于对借款人违约的担忧,市场信用价差迅速扩大,需要付出相当高昂的代价才能筹集资金。面对筹资难度增加和成本的提高,实体经济运行规模出现萎缩,目前这种影响已在许多国家开始显现。

从数据来看,中国已随全球经济进入下行周期,经济增速显著放缓。2008年第三季度GDP增速为9%(1-3季度累计增长9.9%),低于市场预期的9.7%,比第二季度显著放缓1.1个百分点,主要体现在出口与房地产两架引擎同时放缓。第三季度工业增加值大幅降至13%(2季度15.9%),其中7-8月部分受到奥运因素的影响,但9月工业增加值增速依然下滑至仅有11.4%,且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仅有6.3%,显示经济放缓态势在奥运因素消失后延续。

1.对我国国内金融的冲击

由于我国没有开放资本市场,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加上国内金融衍生品市场尚未发展起来,以银行为主要参与者的衍生品交易市场非常有限(目前主要是银行间市场的利率互换),少量的国内金融衍生品的衍生深度和产品种类的广度也远不及美国,由此决定了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影响是有限的。损失主要有几个方面,比如中资银行持有的国外倒闭银行的资产、国外证券化的资产、股权投资以及其他金融产品的投资等,还有国外金融机构为了回救母公司而抛出持有的A股、H股,外汇储备可能缩水等。我国股市因全球金融危机在大幅波动中持续走低;美国大幅减息、美元持续贬值,造成国际投机资本大量涌入,不仅冲击我国金融体系安全,而且由于目前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比例仍然较大,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可能会造成收益下降,外汇资产缩水。

2.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此轮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第一,西方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增速下降,进而降低了对我国出口产品的需求(近期大宗商品价格的急剧下降还将降低资源出口国的进口需求);第二,现阶段信贷危机使这些国家进口商难以获得融资,进一步抑制我国出口。2008年前三季度,我国出口10741亿美元,增长22.3%,比上年同期回落4.8个百分点。在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海关统计显示,2008年1-9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6170亿美元,增长24%,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57.4%,比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2562亿美元,增长22.3%;机械及设备出口2009亿美元,增长22.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108亿美元,增长20.6%。同期,我国传统大宗商品出口大多增幅回落。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870.8亿美元,增长1.8%,比上年同期回落21.2个百分点;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498.6亿美元,增长21.3%,加快7.1个百分点;鞋类出口220.8亿美元,增长15.1%,回落1.7个百分点;家具出口193.5亿美元,增长23.3%,回落3.5个百分点;塑料制品出口110.3亿美元,增长1.6%,回落8.4个百分点 2008年8月以来虽然我国贸易顺差不断创高,但是对美出口的增速减缓。数据显示,2008年1-10月我国对美出口同比增长15.5%,而这一数据1-8月为16.7%,1-9月为15.8%,可见增速明显回落。

10月份,我国对美出口为210亿美元,低于9月份的213.9亿美元。商务部政研室的最新调研报告显示,以美国为主要出口市场的中国外贸企业在未来拿到的订单很可能不断缩水。

3.对我国投资需求的影响

比外部需求疲软更为严重的问题是我国国内的投资周期进入了下行阶段。2008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率迅速下滑,制造业产能过剩,房地产市场回调。产能的过剩导致了生产资料价格的下降,有色金属价格在短短几个月内已经跌了一半,几个月前钢价还在上涨,而现在主要的钢厂都纷纷削价,库存积压,订单减少,下降速度之快超出预料。上市公司三季度的盈利也迅速恶化,像电力行业、钢铁行业等几个行业,全年亏损已成定局。

此轮金融危机对我国投资需求的影响直接来自于企业亏损。数据显示,2008年1-8月全国主要行业亏损度均有所上升,除食品制造业累计亏损总额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主要行业累计亏损总额同比增长明显提高。其中,电子计算机制造、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汽车制造业等行业亏损额同比增幅较大,而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亏损度同比增长为460.7%,这主要是由于2008年以来,受经济放缓的影响,占工业增加值70%的重化工业增速大幅下降,几乎所有耗电量高的重化工行业增加值均以大于整体工业放缓的速度下滑,造成电力消费极大下降,电力企业亏损扩大。

在企业整体盈利状况恶化的情况下,我国投资需求相应萎缩。2008年1-9 月份,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约15.7%,较上年放缓5.8个百分点。分行业看,三次产业投资分别增长62.8%、30.2%和24.8%,农业投资明显快于工业和服务业,第一产业投资增长同比加快21.7个百分点。

4.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众所周知,房地产开发商以银行借贷融资为主,自由资金较少;开发贷款项目虽然有银行的支持,但也存在一定的资金缺口,如项目销售转投入部分一般占总投资的16%左右。在市场销售低迷的情况下,房地产开发企业不能按时回笼资金,资金链日趋紧张,一旦资金链条断裂,风险就会暴露。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房地产信贷风险是一个很好的预警。我国房地产信贷没有信用分级和风险定价,假按揭和假收入资产证明并不少,信贷资产没有证券化,房地产信贷风险情况不明且风险相对集中在银行体系内。

2008年1-9月,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总量虽然仍以较大规模增长,但具体数量和环比增幅逐步放缓,开发企业资金来源全面趋紧(见图2)。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1-9月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实现到位资金28082亿元,同比增长10.7%,增幅同比回落27.2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贷款5562亿元,同比增长8.6%,增幅同比回落21.5个百分点,银根紧缩政策效应开始显现。2008年1-8月,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9%,比上半年的33.5%显著下滑,其中8月份单月增速已降至18.9%,为近3年以来最低,体现了我国房市低迷的现状。

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需求已呈现下降态势,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与销售额大幅下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1-9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4032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4.9%,增幅同比下降47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3665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5.3%,增幅同比下降48.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全国商品房销售额15878亿元,同比下降15.0%,增幅同比下降65.5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为13617亿元,同比下降15.5%,增幅同比下降71.4个百分点,市场销售放缓迹象明显。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如果人民币升值预期出现反转,极有可能出现较为集中的大规模境外资金抽逃,而即使是轻微程度的资金流出,都可能对我国目前房地产市场形成难以度量的冲击。

5.通胀压力增大。

2008年,我国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仍然很大,物价形势比较严峻,存在着由结构性增长转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可能。通胀压力主要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政府为避免经济衰退、失业率大幅上升,采取了持续降低利润的宽松货币政策,这一方面使得美元汇率出现贬值,导致美元计价的国际商品价格出现上升调整;另一方面使得全球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进一步加剧,在资金大量涌入粮食、石油等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后,推动有关商品价格大幅度上涨。石油价格上涨,将会增加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原料、动力生产成本与运输成本,进而推动CPI和PPI上涨。

三、应对金融危机的若干对策建议

1.立足扩大内需,着力提高需求增长的质量,抵消外部需求减弱的不利影响

我们要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基点放在国内需求上。2008年以来,我国出口增速出现回落,贸易顺差减少,表明世界经济减速已经影响我国外贸进出口。为了防范出现过大的需求缺口,必须努力扩大内需,提高需求增长质量,充分发挥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引导好消费的方式和方向,调控好投资的规模和结构,大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和基础技术研究,不断提高国民经济核心竞争力,努力化解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不利影响。

2.制定引导和扶持政策,促进传统出口企业提高竞争力

受发达国家经济衰退、国外贸易壁垒加剧以及国内退税政策调整、周边地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我国传统出口企业面临的挑战最为严重。当前,必须出台一系列扶持措施,促进企业提高竞争力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政策支持的重点:一是在融资、出口退税、国际市场开拓、出口信用保险、科技兴贸、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专项扶持。二是进一步实施出口品牌发展战略,规避贸易保护主义,扩大自主出口品牌企业信贷授权额度,为自主出口品牌企业发展壮大提供金融支持。三是积极帮助企业转型升级,包括提供信贷支持,改善中小型企业的融资环境,给予减免税扶持,促进加工贸易禁止类和限制类产品生产企业尽快转型升级。四是积极扶持新兴服务业发展,扶持信息、软件等服务产业发展

3.加快外贸出口结构升级和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积极应对国际市场竞争

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后,在激烈竞争中,我们一方面要继续大力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和企业,确保不失去已有的国际市场份额;另一方面还要努力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有品牌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节能环保型产品的出口,努力扩大服务贸易出口。从目前来看,我国对美国出口金额增速下降最为明显,对欧盟日本次之,而对拉美和非洲等发展中地区的出口金额则影响不大。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开拓新兴市场,通过新兴市场的增长来弥补发达市场的下降,借助市场多元化确保外贸出口的持续增长。

4.做好金融监控工作,严密防范输入性金融风险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向资本市场的逐步传导,系统性金融风险持续蔓延,全球金融市场继续剧烈动荡。在此背景下,全球资金流向发生重大变化,一些新兴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经济金融危机,大量国际游资的流入流出对危机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们必须

在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同时,既要严控外部资金的异常流入,又要防止其获利后大规模集中抽逃,不断加强关于国际游资的监控体系,加大对国际资本异常流动的打击力度,切实做好金融监控工作,防范金融风险,确保国民经济稳健运行。

5.加强对外投资的风险提示及监管机制,尽量减少国际市场波动带来的损失

近年来,我国企业包括金融机构在“走出去”战略引导下进行了一系列海外投资,世界经济减速和金融市场动荡有可能影响到这些投资的收益,应加强对国内企业特别是金融机构海外市场投资的风险提示及监管机制,加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增强企业的投资风险意识,及时调整投资策略和投资方向,提高对外投资的整体效益,尽量减少国际市场波动带来的损失。特别是以银行、券商和保险为主的国内金融机构,更应当以此次美国金融危机为鉴,在不断扩展业务的深度和广度的同时,认真把好风险控制的关口,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

6.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引导产业向高端发展

优化产业结构是抵御经济风险的最有效途径。要以加快承包地流转和农业规模经营为突破口,以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为重点,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主体,以改善农业服务体系和完善农业保障体系为支撑,形成规模化、特色化、高附加值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要以发展先进制造业为主攻方向。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努力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中,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努力在产业升级影响大、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专用设备、成套设备和重大装备领域取得突破并形成规模。要依托制造业的优势,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拓展延伸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这两个环节;依托专业市场的优势,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会展、现代物流等新兴市场业态,使网上市场与网上交易逐渐成为商品贸易的重要形式;依托经济发达和民间资本活跃的优势,加快发展地方金融保险业,完善现代金融产业体系。

7.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

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当前,在信贷政策方面,央行已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不再加以硬约束,此举就可有效释放银行资金活力,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在财政政策方面,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中央财政必须大幅增加用于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资金,专项用于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在税收政策方面,为缓解中小企业的困难,稳定扩大出口,必须适时调整部分出口产品的退税率,以应对经济危机。

[参考文献]

[1] 林启光: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S1).[2] 黄利明:五次金融危机比较与对策[N].经济观察报,2008-10-27.[3] 胡郑利: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研究[J].当代经济,2008(5).[6] 戚莹: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EB/OL].[7] 王兵:胡炳元.有效金融监管[EB/OL],2006-05-09.[8] 刘国升:中国当前经济与金融形势分析[J].时代经贸,2008(S8).[4] 王延春:出口企业的寒冬来了[N].经济观察报,2008-11-03(11).[5] 冯科: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应对策略[N].南方都市报,2008-11-02(A02).

第四篇: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省环境污染影响的实证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省环境污染影响的实证研究

摘 要:基于1990―2013年浙江省外商直接投资、工业“三废”排放量或生产量的数据,对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省环境污染的影响情况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与工业“三废”排放量或生产量是正向关系。在长期中,FDI对工业废气排放量影响最大,固体废物次之,对工业废水影响最小;在短期,FDI的变化对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的变化影响最大,废气次之,对工业废水影响最小。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中,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是导致工业废气排放量增加的格兰杰原因,但不是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增加的格兰杰原因,这一结果可以通过FDI的行业分布进行说明。在此基础上,针对浙江省如何有效利用FDI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FDI;工业“三废”;环境污染;Granger因果关系;浙江省

中图分类号:F2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5-0272-05

引言

浙江省经济发展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对此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013年,浙江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达163.674亿美元,约为1990年的实际利用FDI额(0.4844亿美元)的292倍。① 然而伴随着实际利用FDI的快速增长,浙江省工业“三废”(工业废水、工业废气与工业固体废物)的排放量或生产量均为上升态势,与此同时,浙江省的酸雨、雾霾和水质下降等环境问题不断出现。根据相关部门的公开数据,环境良好著称的浙江杭州2013年、2014年雾霾天数分别为239天和154天,②其他市也是雾霾天气频频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外商直接投资所引发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被关注。

外商直接投资与污染关系的理论方面无论是对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不少的研究结论。目前普遍认为可分为两类:(1)支持“污染避难所假说”的,这一假说最早由Walter和Ugelow提出[1]。而后,Baumol和Oates[2]做了进一步的理论论述,这一假说是针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的,他们发现有很多发展中国家为吸引外资,对外资企业采用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更低的环境标准,但这种行为会使发展中国家变成世界污染的集中地。此后很多研究者也对这一假说进行了理论阐述和实证检验,认为发展中国家较低的环境标准会吸引环境标准较高的发达国家对其进行直接投资,这种行为使其成为污染者的避难所(Jensen,1996[3];Sijeong Lim,Victor Menaldo,Aseem Prakash,2012[4]);(2)支持“污染光环假说”的,即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污染减少是正向作用,原因是外商直接投资中的跨国公司会在东道国采用统一的环境标准及技术从而产生光环效应带动该国或者地区的环境污染治理(Birdsall and Wheeler,1993[5];Lopez,1999[6])。

对于提到的这几种假说,不同研究者选取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作为研究对象,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也不同,所以虽然学者们找到了支持各自观点的不同依据,但这些年对于外商直接投资与东道的环境污染关系问题的研究至今还没有得出一个完全一致的说法。邓柏盛、宋德勇[7](2005)基于我国1995―2005年数据得出结论,认为外商直接投资的引入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蒋伟、刘牧鑫[8](2011)根据2007年我国2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截面数据分析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并不一定导致城市环境的恶化;他认为影响城市环境的更为重要的因素是城市所处的环境,城市之间环境污染问题互为影响。黄梅(2015)[9]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表现出初期环境恶化、中期随着环保技术进步而得到改善和最终环境承受力达到顶点后会继续恶化这一现象,在这一过程中,环境污染与外商直接投资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聂飞、刘海云(2015)[10] 研究认为城市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是正向相关关系,外商直接投资在促进经济发展,但是也加剧环境污染问题;虽然研究数据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具备“污染光环假说”的特征,但是过低的环境标准使得外商直接投资在很多城市选择进入高污染的加工制造业,这种状况在中西部更为明显。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择浙江省这一东部发达省份作为研究对象,对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以期得到基于浙江省实际情况的结论,从而为政府制定更为有效的制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环境政策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变量选择与数据选取

本文以浙江省工业“三废”的排放量或生产量表示该省环境污染的情况,以浙江省实际利用FDI表示该省外商直接投资。浙江省实际利用FDI与环境污染的数据来源于1995―2014年的《浙江统计年鉴》,样本时间为1990―2013年。①变量fdi、water、gas、waste分别表示外商直接投资额、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生产量。由于FDI和工业“三废”排放量或产生量的单位不同,并且两者之间的绝对值比较大,考虑到消除异方差的影响和对时间序列数据取对数并不改变时间序列的性质和关系,因此对这些变量取对数。本文数据处理软件为Eviews 6.0和spss20.0(相关系数检验部分使用spss20.0完成)。

二、实证分析

(一)变量相关性分析

为判断FDI、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是否存在显著相关性,就要分别对这些变量取对数后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见表1)。表1显示,FDI与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废水排放量相关系数在0.7以上,为中度或高度正线性相关关系,且通过了检验。且由于工业“三废”排放量或产生量的三个变量之间相关系数有的达到了0.9以上。这表明工业“三废”排放量或产生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的可能。为了避免多重共线性的影响,本文将这三个变量与FDI的关系分别进行研究(见图1)。

(二)时间序列的单位根检验

为避免由于非平稳时间序列①带来的伪回归问题,本文对各个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方法是采用ADF检验(AugmentDickey-Fuller test)。单位根检验结果(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四个时间序列都是非平稳的,但是取一阶差分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都变成平稳的,所以它们都是一阶单整时间序列I(1),因此可以对它们进行协整检验。

(三)协整检验

不同时间序列是同阶单整,并且它们的线性组合是平稳的,则时间序列存在协整关系。本文对FDI与“三废”排放量或产生量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因此需要对“三废”排放量或产生量分别与FDI进行协整检验,结果(见表3)。

在表3中,UT、UC、UD分别代表LNFDI与LNWATER、LNFDI与LNGAS、LNFDI与LNWASTE的残差。在5%的显著性水平拒绝原假设,表明残差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说明外商直接投资(FDI)和废水(WATER)、废气(GAS)、固体废物(WASTE)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

(四)误差修正模型

由上述分析知非平稳变量lnFDI与lnWATER、lnGAS、lnWASTE存在协整关系,其均衡误差是平稳的。根据Granger定理,如果若干个非平稳变量存在协整关系,则这些变量必有误差修正模型。lnFDI与lnWATER、lnGAS、lnWASTE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如下:

1.外商直接投资与工业废水排放量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

Dl[n][(]watert=0.013574DlnFDIt-0.248790ECMt-1

其中:ECMt=lnwatert-10.25410-0.130411lnFDIt

模型中,lnwatert与lnFDIt的长期关系是:lnwatert=10.25410+

0.130411lnFDIt,说明外商直接投资每增加1%,工业废水排放量增加0.130411%。而外商直接投资的变化(DlnFDIt)以0.013574的比例影响着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变化(Dlnwatert),非均衡误差则以0.248790的比例影响着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变化。

2.外商直接投资与工业废气排放量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

Dl[n][(]gast=0.072194DlnFDIt-0.131565ECMt-1

其中:ECMt=lngast-3.520533-0.441591lnFDIt

模型中,lngast与lnFDIt的长期关系是:lngast=3.520533+

0.441591lnFDIt,说明外商直接投资每增加1%,工业废气排放量增加0.441591%。而外商直接投资的变化(DlnFDIt)以0.072194的比例影响着工业废气排放量的变化(Dlngast),非均衡误差则以0.131565的比例影响着工业废气排放量的变化。

3.外商直接投资与工业固体废物生产量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

Dl[n][(]wastet=0.107635DlnFDIt-0.139140ECMt-1

其中:ECMt=lnwastet-3.153612-0.353439lnFDIt

模型中,lnwastet与lnFDIt的长期关系是:lnwastet=3.153612+

0.353439lnFDIt,说明外商直接投资每增加1%,工业固体废物生产量增加0.353439%。而外商直接投资的变化(DlnFDIt)以0.107635的比例影响着工业固体废物生产量的变化(Dlnwastet),非均衡误差则以0.139140的比例影响着工业工业固体废物生产量的变化。

以上误差修正模型使用的都是一阶差分后的平稳时间序列数据,因此不存在虚假回归的问题。且可以看出,在长期中,FDI对工业废气排放量影响最大,固体废物次之,对工业废水影响最小。

(五)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由于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分别与FDI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因而可以分别对它们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见表4)。

表4的结论为:

1.对于假设:FDI不是工业废水排放量的Granger原因,F统计量的P值大于0.05,在5%显著性水平下应该接受该假设。从而可以得出,FDI不是工业废气废水的Granger原因。同理得出,工业废水排放量是FDI的Granger原因。

2.对于假设:FDI不是工业废气排放量的Granger原因,F统计量的P值小于0.05,在5%显著性水平下应该拒绝原假设,从而可以得出,FDI是工业废气排放量的Granger原因;同理得出,工业气体排放量是FDI的Granger原因。因此,可以认为FDI的增长导致了工业废气排放量的增加,而工业废气排放量也影响着FDI的引入。

3.对于假设:FDI不是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Granger原因,F统计量的P值大于0.05,在5%显著性水平下应该接受该假设,从而可以得出,FDI不是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Granger原因;同理得出,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是FDI的Granger原因。

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要分析上述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需要借助于浙江省FDI的行业分布情况来看。总体上来说,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FDI的行业分布的格局变化不大,并且主要分布在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家具制造业、纺织业、金属制品业(含日用金属制品业)。

1.FDI对“三废”的长期和短期影响。在长期中,FDI对工业废气排放量影响(弹性系数0.441591)最大,固体废物(弹性系数0.353439)次之,对工业废水(弹性系数0.130411)影响最小;在短期,FDI的变化对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的变化影响(弹性系数0.107635)最大,废气(弹性系数0.072194)次之,对工业废水(弹性系数0.013574)影响最小。

2.FDI的增长不是导致工业废水排放量增加的Granger原因。相对而言,纺织业的FDI占制造业的FDI比例较低,而且呈下降态势;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家具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含日用金属制品业)的FDI占制造业的FDI比例较高,而且呈上升态势。因而,即使纺织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较多工业废水,但由于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家具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含日用金属制品业)在生产过程中基本不产生工业废水,所以,FDI的增长并不能导致工业废水排放量增加。已有证据表明,浙江省本地的钢铁、有色金属、水泥、化工、纺织等行业的企业是工业废水的排放源。

3.FDI的增长是导致工业废气排放量增加的Granger原因。纺织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较大量工业废气,家具制造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喷漆废气。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均为高耗能行业,为满足这两个行业的需要,浙江省建立了多个以煤炭或柴油(主要以煤炭)为原料的电厂,这些电厂在生产过程均会排放工业废气。所以,浙江省FDI的增长导致了工业废气排放量的增加,造成了环境污染。

4.FDI的增长不是导致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增加的Granger原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在生产过程中均产生一定量工业固体废物,但这两个高耗能行业服务的本地企业电厂产生的固体废物更多。同样浙江省本地的钢铁、有色金属、水泥、化工等行业的企业是是更大的固体废物排放源,而且由于近些年浙江省对固体废物的回收利用量及技术不断增加,所以在数据上显示浙江省FDI的增长不是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格兰杰原因。

(二)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从本文选取的1990―2013年数据来看,在利用FDI过程中,污染确实变得更为严重。因此,对于政府部门,为切实减少浙江省由FDI引入带来环境污染,有以下几点建议:

1.做好新增FDI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和审批,在FDI引入之初切断源头。

2.制定措施激励FDI企业使用环境污染减少的相关技术。

3.引导FDI进入资源节约型的企业,限制进入高消耗、高污染行业。

参考文献:

[1] Walter I.and J.Ugelow Environmental Polic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1979,(8).[2] Baumol W.J.and W.E.Oates.The Theory of Environmental Policy[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

[3] V.Jensen.The pollution haven hypothesis and the industrial flight hypothesis:some perspectives on theory and empirics,Working Paper,Centre for Development and the Environment,University of Oslo,1996,(5).[4] Sijeong Lim,Victor Menaldo,Aseem Prakash.Foreign Aid,Economic Globalization,and Pollution[J].Policy Sciences,Forthcoming,2012,(12).[5] Birdsall N.and D.wheeler.Trade policy and industrial pollution in Latin American:where are the pollution Havens?[J].Journal of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1993,(1):137-149.[6] Lopez R.The environment as aFactor of production:The Effects of Economic Growth and Trade liberation[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1994,(2),163-184.[7] 邓柏盛,宋德勇.我国对外贸易、FDI与环境污染之间关系的研究:1995―2005[J].国际贸易问题,2008,(4).[8] 蒋伟,刘牧鑫.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基于中国城市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1,(4).[9] 黄梅.经济增长、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J].资源与产业,2015,(1).[10] 聂飞,刘海云.FDI、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5,(2).[责任编辑 王玉妹]

4.促进已有的污染严重的FDI企业转型,加快该类技术革新,并对减少污染的技术革新给予激励。

第五篇:11.30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本文档由云轩亭论文网整理提供!

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引言

外商直接投资是对东道国企业经营管理权的控制,在获取自身利润的同时,也增加了东道国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而帮助其更好的引进建设资金和先进技术,提高其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因此,我国要充分利用和引导外商直接投资,以便促进我国经济的长期快速增长。

但是,我国在引进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以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2 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

2.1 外商直接投资不能有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从国内的实际情况来看,上世纪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制造业,比如汽车,医药等行业,在我国的制造业中,劳动密集型产业比技术密集型产业所占的比重要大得多。近几年,服务业的外商直接投资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金融、电信等服务业的跨国资产重组和并购也十分活跃。从各省市来讲,河北省利用外资的产业分布主要为第二产业,即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建筑业,第一产业比重过小;浙江省宁波市属于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较高,市场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但是其外商直接投资仍以第二产业为主,外来资金不能有效的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规划相结合,这个问题在我国其他省市也都普遍存在着。

2.2 引进外资的方法单一

我国在引进外资的方式方法上采用的是税收优惠,特别是在加入WTO后,我国在贸易政策方面解除了贸易壁垒,使税收费率大幅降低,税收上的差别待遇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原则,使得资本规模和技术实力本来就落后于外商的国内企业在税收待遇上又处于不利的地位,进一步削弱了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3忽略外商直接投资的负面效应

我国引进的外商直接投资不能与产业结构的优化配置和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相一致,外商直接投资还容易造成垄断及技术依赖性等缺点。在税率优惠政策的影响下,外商直接投资能以更低的成本占领中国市场,使部分行业逐步呈现出外资垄断的趋势。另外,外商大多掌握着一定的技术优势,再加上生产升本较低,所以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就相对较高,使一些民

族企业难以生存,更没有资金进行R&D,形成技术上的严重依赖性,这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非常恶劣的影响。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对策建议

3.1 加强投资产业引导

充分发挥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目标的配合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主要方法有:

①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先进管理理念和领先的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激发传统产业对高新技术的市场需求;

②改善经济体制的环境,创造适合于高科技企业发展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市场空间; ③对不同产业、不同地域实行有所区别的外商直接投资政策,对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的外商直接投资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对国家民族产业进行一定的保护和进入控制;

④积极引导国内企业走出去,使其与国外跨国公司进行战略联盟和资产结合,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和资源配置。

3.2 完善市场经济,创造良好的投

资环境

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绝对不仅仅是税收优惠政策,外商关注更多的是未来的发展前景,这就对我国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制度和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我国应建立和完善与国际贸易投资活动的市场化进程相适应的宏观调控体系,比如利率,汇率的改革,市场监督管理体系,金融服务体系等等;其次,我国相关引资政策的科学性不够,要做到政策具有透明度,稳定性,不能将优惠政策和承诺的随意性扩大;再次,加强各省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外商直接投资的引进做好基本的物质保障;最后,引资制度与方式要多样化,我国可以拓展多个领域的引资计划,逐步开展,针对广东等地,也可利用华侨的爱国情结等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3.3 加深认识,转变观念

首先,我国应该将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优惠政策转向对产业、地域的优惠,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地域和谐发展。在外商投资方面,应对一些高能耗、高污染、低技术含量、或者本国已经发展得很成熟的产业进行限制,促进外商直接投资在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等方面的作用。另外,外商直接投资是一个手段,各级政府部门应对吸引的外资进行考核,有评判的标准,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结论

综上所述,想要解决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和质量水平, 就必须加强其投资产业引导工作,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为外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在利用外资的过程中加深认识,转变观念,充分利用和引导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我国经济的长期快速增长。

参考文献:

下载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及对策(推荐)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的大背景下,国家经济安全研究也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如何更好地提升国家经济......

    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5.10(精)

    封面 录 (一)、背景简介 ..................................................................................................................... 5 (二)、文献综述 ............

    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摘要:近两年多来,受石油供求、地缘政治以及投机炒作等因素的影响,国际油价持续大幅攀升。作为全球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无论是......

    浅谈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与对策

    浅谈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与对策 [内容摘要]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世界各国都受到影响,中国也不例外。本文分析了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成因与经过、金融危机......

    长三角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长三角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FDI)推动了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但各地区招商引资的无序竞争、产业结构趋同、技术关联性不强、区......

    浅析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

    王敏 王敏 浅析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 摘要: 本文以我国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研究对象,在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 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们出口贸易的具体状况,运用定性......

    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合集)

    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首先 你要知道货币政策都有什么 最主要的就是调节利率 调节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还有就是公开市场业务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两部分......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导读 ☆ 由于我国仍然存在一定的资本管制,次贷危机通过金融渠道对中国经济的稳定与健康的直接影响比较有限,对中国经济的短期直接影响总体上不会太大。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