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管理办法

时间:2019-05-12 01:00: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管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管理办法》。

第一篇: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管理办法

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管理办法(试行)

发文单位: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办公室

发布日期:2004-12-13 执行日期:2004-12-13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简称“长治”工程)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工作暂行规定》、《长江水利委员会(简称长江委)职能配置、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规定》及有关政策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长治”工程,是指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由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简称委员会)统筹协调的水土保持重点防治项目。“长治”工程包括水利基本建设资金项目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项目(简称农发资金项目)两部分。

第三条 “长治”工程水利基建资金项目,适用于本办法。“长治”工程农发资金项目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 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简称重点防治区)要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加强预防保护和监督管理,有效控制人为水土流失。“长治”工程坚持国务院确定的“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重点突破,积极推进”的工作方针,在抓好人工治理的同时,注重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第五条 “长治”工程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由各级水土保持主管部门(机构)归口管理。

委员会负责“长治”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承担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长江委,长江委水土保持局承担委员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长江委(委员会办公室)按照国家农发办、水利部和委员会的要求,拟定“长治”工程实施规划,负责制定“长治”工程实施管理办法、分期工程立项管理、分省年度计划安排、检查验收和科研前期工作等。

“长治”工程所在省(市)水土保持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长治”工程立项申报、年度计划安排、检查验收和技术指导工作。

“长治”工程所在地(市、州)水土保持主管部门,协助省(市)开展相关的项目管理工作。

“长治”工程项目实施县(简称项目县)水土保持主管部门,具体承担“长治”工程的组织实施。

第六条 “长治”工程建设所需投入,按中央补助、地方匹配和其他多种投、融资渠道相结合的方式落实。在工程建设中,积极推行项目法人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

第二章 立项管理

第七条 本办法所称“长治”工程立项,是指在国家批准的项目实施范围内,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分期工程的立项。

第八条 “长治”工程实行按项目区立项,实施期限为5年。项目区是指地域上连续、水土流失分布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区域。

第九条 立项条件

(一)属全国和长江流域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严重、危害大且具有代表性;

(二)项目区所在县(市、区)有健全的水土保持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有经县(市、区)人民政府批准的水土保持规划,具备开展“长治”工程的组织保障和技术保障;

(三)各级政府能够按规定落实地方配套资金;

(四)群众有积极性,治理水土流失的愿望迫切;

(五)认真贯彻实施《水土保持法》,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第十条 立项程序

(一)长江委(委员会办公室)提出项目布局原则和要求,商各省(市)水土保持主管部门确定项目区;

(二)各省(市)水土保持主管部门组织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与配套资金承诺文件一并上报长江委;

(三)长江委对各省(市)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审查、审批;

(四)项目区所在县依据经批准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水利部颁发的《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暂行规定》和委员会办公室的有关要求,编制项目初步设计,并逐级上报;

(五)项目初步设计由省级水土保持主管部门负责审查、审批,报长江委备案。初步设计审批后,工程方可开工建设。

第十一条 经审批的项目初步设计不得随意变更。如确需变更,属改变建设地点、重要建设内容、规模和标准的,须按原程序重新报批。

第十二条 “长治”生态修复工程立项,由长江委商各省(市)水土保持主管部门确定。各省(市)水土保持主管部门组织编制项目实施方案,经长江委审批后实施。

预防监督、滑坡泥石流预警、水土流失监测、科研等项目的立项程序按有关办法执行。

第三章 计划管理

第十三条 “长治”工程按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程序,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计划管理体制。

第十四条 每年12月31日以前,项目县依据批复的项目初步设计报告,向省级水土保持主管部门申报下年度治理任务和投资计划。

第十五条 省级水土保持主管部门结合年度检查考核情况,提出本省项目县当年“长治”工程治理任务和投资计划,并于当年3月31日以前,上报长江委。

第十六条 长江委根据国家投资规模,结合上年度省级目标考核情况,拟定本年度各省(市)“长治”工程治理任务与投资计划,上报水利部审批。

第十七条 长江委按水利部批复的年度治理任务与投资计划,制定分省(市)年度治理任务与投资计划,分解下达至各省(市)水土保持主管部门。

第十八条 各省(市)水土保持主管部门按年度治理任务与投资计划,制定各项目区的治理任务与投资计划,并下达实施,同时上报长江委备案。

第十九条 各省(市)水土保持主管部门和计划部门要加强对年度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有效的动态监管体系和制度,严格计划管理,并按规定及时向长江委上报计划执行情况和有关统计报表。

第四章 资金管理

第二十条 “长治”工程的投入经费属国家补助性质,按批复的初步设计报告的工程量进行补助。各项措施的补助标准由委员会办公室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报水利部批准后执行。

第二十一条 “长治”工程建设资金按资金渠道和管理阶段,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

“长治”工程各级水土保持主管部门应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和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的有关规定,规范工程资金申请和拨付管理程序,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长治”工程各级资金管理部门应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内部控制监督,自觉接受财政、审计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切实规范资金管理,保证资金合理、有效使用。

第二十二条 “长治”工程地方配套资金应不低于中央投资的40%,其中省、地、县配套资金的比例为2:1:1.没有配套能力的国家级扶贫重点县的县级配套资金由省级承担。

第二十三条 “长治”工程资金必须实行按项目专账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地方配套资金的到位,以进入项目县“长治”工程资金专户为准。

第二十四条 国家补助经费的使用范围和开支比例,必须按照《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和已批复的初步设计严格执行。独立费用(包括建设管理费、建设监理费、勘测设计费、科研试验费、水土流失监测费等)部分,原则上在地方匹配资金中列支。

地(市、州)级以上(含本级)所需管理费的中央补助部分,由长江委统一列入“长治”工程年度经费计划中报水利部批复后分解下达,不得层层提取。

第二十五条 项目县“长治”工程资金使用实行报账制,依据施工合同按进度支付工程款。工程预付款不得超过合同总金额的30%.第二十六条 “长治”工程建设所需材料、设备、工具和种苗等物资的采购,应多家比选,公开透明,尽量集中采购,积极推行公开招标采购。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应按《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在年度工程实施之前,要将项目建设内容、质量标准、竣工期限、补助方式和标准、兑现期限等向群众公示;年度工程竣工后,要将各项措施的面积、造价、群众投劳补助兑现情况向群众公布。

第二十八条 各省(市)水土保持主管部门应按规定编报“长治”工程财务报表。每期工程竣工后,要及时进行竣工财务决算和审计,提交财务决算报告和审计报告。

第五章 工程建设管理

第二十九条 重点防治区各级政府要将“长治”工程列为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分管领导,建立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稳定水土保持机构,确保“长治”工程顺利实施。

第三十条 项目县要充分发挥水土保持委员会的作用,加强对林业、农业、水利、扶贫开发等部门相关项目的统筹协调。在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指导下,制定优惠政策,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和全社会投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第三十一条 各级水土保持主管部门应切实加强“长治”工程的实施管理,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明确责任,抓好落实。

第三十二条 项目县水土保持主管部门为“长治”工程建设的责任主体,有条件的地方可试行项目法人制(以下统称为项目责任主体),负责工程的组织实施。

第三十三条 项目责任主体在年度治理任务实施之前,要按照年度计划和项目初步设计,将任务分解到小流域,落实到图斑地块,并划分工程实施组织单元,确定工程实施组织形式,明确工期和质量标准,落实经费。

第三十四条 项目责任主体应从当地实际出发,根据工程规模、特性以及劳力和资金条件,采取组织群众施工和组建专业队施工等多种形式,组织实施“长治”工程。

第三十五条 “长治”工程的组织实施实行合同管理。项目责任主体应选择施工单位,确定建设内容,签订施工合同。

第三十六条 发动治理区农民投劳投资,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并按合同兑现补助经费。

第三十七条 鼓励个人、集体、企业和其他组织通过租赁、承包、股份合作、购买土地使用权等形式,在初步设计批准实施的范围内,按水土保持规划对水土流失区进行开发治理。其治理成果经项目责任主体验收合格且明确管护责任后,可给予适当经费补助,但不得高于初步设计批准的补助标准。

第三十八条 石坎坡改梯梯坎、坡面水系、塘堰整治、溪流河堤等分部或单项工程,可根据实际情况,由项目责任主体选择当地专业队实施,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招标方式选择有相应资质和能力的施工队伍施工。采取专业队或通过招标选择施工队伍进行治理,必须规范操作,其合同价必须严格控制在初步设计的概算额度之内。

第三十九条 项目区要积极推行项目监理制,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对工程建设的质量、进度、投资进行控制。

尚未实行项目监理制的地方,项目责任主体应加强“长治”工程的技术指导和监督,派出现场人员,并明确责任,确保按设计实施。

第四十条 项目责任主体应规范合同管理,严把工程验收关,对施工单位完成的治理措施,按合同逐项、逐块验收,编制验收报告,并按规定登记造册,制作治理进度图、进度表。

第四十一条 在每期“长治”工程实施中,至少应按规定选择1~2条小流域开展治理前后对比调查和观测。工程竣工时,应对工程建设的投入和效益指标体系进行分析总结,并提交专题分析报告。

第六章 检查考核

第四十二条 各级水土保持主管部门(机构)应加强对“长治”工程实施情况的检查指导。检查内容包括组织领导、目标责任、计划执行、工程质量、资金管理和档案管理等方面。

第四十三条 项目县每年应结合工程验收,对全县年度防治工作进行全面自查,并向省级水土保持主管部门报送自查报告。

第四十四条 在项目县自查基础上,省级水土保持主管部门按照《“长治”工程年度检查办法》,对全省项目区建设情况进行全面复查,对每个项目县年度任务完成情况做出评价,打分排序,并向委员会办公室报送复查报告。

第四十五条 委员会办公室在各省(市)复查的基础上,对项目县的年度防治工作进行抽查,抽查结果将作为调控各省(市)下年度治理任务及投资计划的主要依据。

第四十六条 对于圆满完成“长治”工程年度治理任务、各方面工作出色的项目县,各省(市)应加大下年度的治理任务和投资计划;对组织实施不力、治理任务未完成或项目管理混乱,将调减或暂停安排下年度治理任务,并限期整改,整改不力的,将取消其项目县资格。

第四十七条 委员会办公室每年组织召开一次“长治”工程工作会议,根据检查考核情况,总结上一年的工作,部署当年工作任务和要求。

第七章 竣工验收

第四十八条 按照《“长治”工程竣工验收办法》,每期项目区治理期满后,项目责任主体在自查验收的基础上,提出验收申请,经省、地水土保持主管部门复验后,由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竣工验收。

第四十九条 项目区通过验收后,由长江委颁发统一的验收合格证书;未通过验收的项目区,项目县应按要求限期整改。

第五十条 经验收的项目,应明晰产权,明确管护主体,完善管护机制,健全管护制度,并及时交付使用,确保治理成果长期发挥效益。

第五十一条 验收合格的项目区,必须按规定建立统一的标志碑。

第八章 其它

第五十二条 重点防治区各级水土保持主管部门,要重视信息化建设,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长治”工程管理水平。

第五十三条 重点防治区各级水土保持部门,应建立完整的重点防治工程技术档案。档案资料应收录文书档案和技术档案涉及的文字、图表、音像资料等,并按照《档案法》的要求,实行专人管理、规范管理。

第五十四条 各项目县于每年七月底以前,向委员会办公室和省级水土保持主管部门上报项目区半年总结及治理进度表;于下年二月底以前,报送项目区年度总结及治理进度表,同时抄送委员会办公室。

第五十五条 重点防治区应充分利用多种新闻媒体,加强对“长治”工程的宣传,提高全民的水土保持意识。各级水土保持部门均应通过简报等形式,加强宣传和交流。

第五十六条 重点防治区各级水土保持部门应结合工程建设,广泛开展水土保持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

第五十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与规范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根据国家基本建设管理规定,结合水土保持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安排实施的水土保持工程,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水土保持工程根据《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国家及区域水土保持规划,按照轻重缓急,突出重点的原则实施。近期以长江上中游、黄河中上游、东北黑土区、珠江上游南北盘江石灰岩地区为重点,同时,兼顾其他水土流失严重地区。

第四条

水土保持工程参照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程序管理。

第五条

申请实施的项目必须以省级政府确认的水土保持规划为指导,以小流域为单元,采取综合措施,集中连片,规模治理。

第六条

水土保持工程原则上以县为单位,按项目区组织实施,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按现行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要求审批。

淤地坝以小流域坝系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经黄河水利委员会审查后,由省级投资计划主管部门审批,批复文件抄送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和黄河水利委员会。

水土保持工程的初步设计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惯例,由省级投资计划主管部门或水利部门负责审批。

淤地坝工程应按单坝开展初步设计,其中库容在100万立方米以上的骨干坝的初步设计在审批前须先经黄河水利委员会审查。

初步设计审批后,工程方可开工建设。

第七条

设区市级计委和水利局根据计划控制规模,联合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计委)和水利(水务)厅(局)申报项目建议计划,由省级发展改革委(计委)和水利(水务)厅(局)联合编制省级项目建议计划,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淤地坝建议计划同时抄送黄河水利委员会。

第八条

报送项目建议计划材料包括: 1.水土保持工程项目建议计划;

2.所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审批文件,淤地坝单坝初步设计审批文件;

3.省级有关部门对配套资金的承诺文件;

4.上项目建设情况总结,包括工程进度、效益、配套资金到位和中央补助资金使用情况。

第九条

水利部汇总审核各省上报的项目建议计划后,提出全国项目建议计划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各省和水利部的建议计划对任务进行综合平衡后,商水利部下达项目建设投资计划。

第十条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投入由中央、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负担。地方各级政府应落实工程建设配套资金,并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组织受益区群众投劳参与工程建设。同时,要制定优惠政策,完善建设管理机制,引导与调动社会其他资金投入工程建设。

第十一条

国家安排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资金必须设立专账,专款专用,不得以任何借口滞留和挪用。

第十二条

严格计划、财务制度,加强建设投资的使用管理、监督检查和审计。省级有关部门应定期对计划执行、资金运转等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严肃处理。项目建设单位应自觉接受检查和审计。

第十三条

西部地区的水土保持工程凡可与退耕还林结合的,都要采取措施,统筹协调,发挥生态建设的整体效益。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按小流域坝系组织实施。

第十四条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经批准的计划,不得擅自变更建设地点、规模、标准和主要建设内容。如因特殊情况确需变更的,需经原审批部门批准。

第十五条

工程建设应当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或责任主体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和合同制,因地制宜推行招标投标制。

淤地坝工程中的骨干坝必须全面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和合同制。

第十六条

推行工程建设公示制。工程实施前,要把建设任务、中央投资规模、所需群众投劳数量向项目区群众公开,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淤地坝建设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质量责任终身负责制。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行政、技术、施工责任人,确保工程质量。

第十七条

加强工程建设效益监测与档案管理,建立统计报告制度,及时掌握工程建设进展与成效。

第十八条

水土保持工程验收分验收和竣工验收。

第十九条

验收在项目责任主体(或项目法人)自验的基础上进行,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级投资计划主管部门组织进行。自验要对各项治理开发措施的数量、质量,逐项、逐地块进行,并提出自验报告。验收对各项措施进行抽样验收,抽样比例不少于20%;淤地坝、坡面水系、集中连片的机修梯田等工程要逐个进行验收。

第二十条

项目完成后进行竣工验收。竣工验收在项目责任主体(或项目法人)自验的基础上,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水利部组织进行全面验收。

第二十一条

项目验收报告等资料要及时报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备案。

第二十二条

工程竣工验收后,必须及时办理移交手续,明确运行管护主体,制定管护制度,落实管护责任,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工程运行管护的监督检查与技术指导。

第二十三条

项目区要积极进行建设管理体制与机制改革,建立水土保持工程良性运行的机制。

第二十四条

淤地坝的防汛工作纳入当地防汛管理体系,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签订责任状。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水土保持项目建设管理试行办法》同时废止。

第三篇: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办水保[2003]168号

法规类别:规范性文件

制定机关:水利部

颁布日期:2004.02.10

实施日期:2004.02.10

第一条 为加强与规范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根据国家基本建设管理规定,结合水土保持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安排实施的水土保持工程,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水土保持工程根据《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国家及区域水土保持规划,按照轻重缓急,突出重点的原则实施。近期以长江上中游、黄河中上游、东北黑土区、珠江上游南北盘江石灰岩地区为重点,同时,兼顾其他水土流失严重地区。

第四条 水土保持工程参照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程序管理。

第五条 申请实施的项目必须以省级政府确认的水土保持规划为指导,以小流域为单元,采取综合措施,集中连片,规模治理。

第六条 水土保持工程原则上以县为单位,按项目区组织实施,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按现行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要求审批。

淤地坝以小流域坝系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经黄河水利委员会审查后,由省级投资计划主管部门审批,批复文件抄送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和黄河水利委员会。

水土保持工程的初步设计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惯例,由省级投资计划主管部门或水利部门负责审批。

淤地坝工程应按单坝开展初步设计,其中库容在100万立方米以上的骨干坝的初步设计在审批前须先经黄河水利委员会审查。

初步设计审批后,工程方可开工建设。

第七条 设区市级计委和水利局根据计划控制规模,联合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计委)和水利(水务)厅(局)申报项目建议计划,由省级发展改革委(计委)和水利(水务)厅(局)联合编制省级项目建议计划,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

淤地坝建议计划同时抄送黄河水利委员会。

第八条 报送项目建议计划材料包括:

1、水土保持工程项目建议计划;

2、所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审批文件。淤地坝单坝初步设计审批文件;

3、省级有关部门对配套资金的承诺文件;

4、上项目建设情况总结,包括工程进度、效益、配套资金到位和中央补助资金使用情况。

第九条 水利部汇总审核各省上报的项目建议计划后,提出全国项目建议计划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各省和水利部的建议计划对任务进行综合平衡后,商水利部下达项目建设投资计划。

第十条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投入由中央、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负担。地方各级政府应落实工程建设配套资金,并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组织受益区群众投劳参与工程建设。同时,要制订优惠政策,完善建设管理机制,引导与调动社会其它资金投入工程建设。

第十一条 国家安排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资金必须设立专账,专款专用,不得以任何借口滞留和挪用。

第十二条 严格计划、财务制度,加强建设投资的使用管理、监督检查和审计。省级有关部门应定期对计划执行、资金运转等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严肃处理。项目建设单位应自觉接受检查和审计。

第十三条 西部地区的水土保持工程凡可与退耕还林结合的,都要采取措施,统筹协调,发挥生态建设的整体效益。

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按小流域坝系组织实施。

第十四条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经批准的计划,不得擅自变更建设地点、规模、标准和主要建设内容。如因特殊情况确需变更的,需经原审批部门批准。

第十五条 工程建设应当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或责任主体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和 合同制,因地制宜推行招标投标制。

淤地坝工程中的骨干坝必须全面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和合同制。

第十六条 推行工程建设公示制。工程实施前,要把建设任务、中央投资规模、所需群众投劳数量向项目区群众公开,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淤地坝建设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质量责任终身负责制。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行政、技术、施工责任人,确保工程质量。

第十七条 加强工程建设效益监测与档案管理,建立统计报告制度,及时掌握工程建设进展与成效。

第十八条 水土保持工程验收分验收和竣工验收。

第十九条 验收在项目责任主体(或项目法人)自验的基础上进行,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级投资计划主管部门组织进行。自验要对各项治理开发措施的数量、质量,逐项、逐地块进行,并提出自验报告。验收对各项措施进行抽样验收,抽样比例不少于20%;淤地坝、坡面水系、集中连片的机修梯田等工程要逐个进行验收。

第二十条 项目完成后进行竣工验收。竣工验收在项目责任主体(或项目法人)自验的基础上,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水利部组织进行全面验收。

第二十一条 项目验收报告等资料要及时报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备案。

第二十二条 工程竣工验收后,必须及时办理移交手续,明确运行管护主体,制定管护制度,落实管护责任,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工程运行管护的监督检查与技术指导。

第二十三条 项目区要积极进行建设管理体制与机制改革,建立水土保持工程良性运行的机制。

第二十四条 淤地坝的防汛工作纳入当地防汛管理体系,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签订责任状。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水土保持项目建设管理试行办法》同时废止。

第四篇: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管理办法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管理办法

2005-04-18

法规名称: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管理办法 办水保[2005]67号

法规类别:规范性文件

制定机关:水利部

颁布日期:2005.04.18

实施日期:2005.04.18

修改日期:

法规内容: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以下简称“国家水保工程”)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依据国家基本建设有关规定,结合水土保持工程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水保工程以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为目标,人工治理与生态自我修复相结合,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 工程建设参照基本建设程序管理,按项目区组织实施,严格立项审批,按设计施工,按标准验收。

第四条 工程建设实行中央、省、地(市)、县分级管理。

第二章 前期工作与计划管理

第五条 国家水保工程分期规划、分期实施,每期五年。

第六条 国家水保工程按项目区组织实施,项目区选择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项目区应在《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及所在流域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重点治理区范围内;

(二)项目区须具有一定的规模。规划实施期末,每个项目区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一般不少于100平方公里;

(三)当地政府重视,项目区群众自愿投劳参与工程建设;

(四)项目实施县制定并出台了封山禁牧的有关政策;

(五)项目实施县水土保持机构健全,技术力量较强,能够承担工程组织实施与管理工作。

第七条 国家水保工程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按项目区组织编制规划,会同省级财政部门初审后联合上报水利部、财政部。

第八条 水利部、财政部联合批复各省上报的规划,规划经审批后实施,作为计划下达的依据。

第九条 项目实施县水利水保部门依据批复的规划,以项目区为单位,以小流域为单元组织编制初步设计。

初步设计须达到施工深度,由地级以上水行政管部门审批后作为工程施工的依据。

第十条 国家水保工程规划和初步设计根据《水土保持项目前期工作暂行规定》编制。初步设计承担单位应熟悉水土保持业务,并具有相应的规划设计资质。

第十一条 规划设计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相关生态建设工程相结合,充分征求项目区群众对工程建设内容、组织实施与管护等方面的意见,优化工程规划设计。

第十二条 建设任务和资金补助申请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级财政部门根据审批的规划编制,于当年2月底前联合上报水利部、财政部。

第十三条 水利部根据各省申报的建设任务和资金补助申请,编制国家水保工程资金补助和治理任务计划,经财政部审定后,由财政部和水利部联合下达。

第三章 组织实施

第十四条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做好工程规划编制、前期工作技术审查和审批、项目计划的编制和申报、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验收及竣工初步验收、工程建设进展情况统计及效益监测等工作。

第十五条 国家水保工程建设实行项目责任主体负责制,项目的责任主体为县级水利水保部门。

第十六条 国家水保工程实行工程建设监理制。监理单位由县级水利水保部门通过招标的方式择优选定,且必须由具有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监理资质的单位承担。

监理单位依据合同,按照《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监理管理暂行办法》,公正、独立、自主地开展监理工作。

第十七条 工程建设推行群众投劳承诺制。在项目规划阶段,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征求群众意见,经项目区三分之二以上群众同意,由村民委员会以书面形式向县级水利水保部门做出承诺后,方可列入规划申报立项并实施。

组织群众投劳一般只在项目受益村进行,不得跨村或平调使用劳动力。确需跨村投工的应采取借工或换工的形式组织进行。

第十八条 工程建设实行公示制。工程实施前,要把拟建工程的建设内容、中央补助规模、预期效益和所需群众投劳数量等向受益区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第十九条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经批准的计划,严格按设计施工,不得擅自变更建设地点、规模、标准和建设内容。如因特殊情况确需变更的,需经原审批部门批准;如属一般性的设计修改,经原设计单位同意后,报县级水利水保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 在项目实施的同时开展效益监测工作,项目竣工后进行效益评估。效益监测与评估工作由县级水利水保部门组织进行,并及时将监测评价成果报送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一条 工程建设要因地制宜推广水土保持实用技术,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工程建设效益。

所有项目实施县要明确科技支撑单位,为工程建设提供科技服务与技术支撑。

第二十二条 在项目规划立项阶段或工程建成后,必须明确工程建后管护责任。项目区所在县级人民政府或乡(镇)按国家有关政策落实治理成果产权或使用权,能落实到农户的一律落实到农户,并明确相应的责权利,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工程建后管护责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管护责任不落实或治理成果被破坏的,要严肃查处;情节严重的不得继续安排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

第二十三条 加强项目档案管理,建立项目数据库。项目档案管理责任到人,分类进行收集、整理、归档、保管,保持档案的真实性、连续性和完整性。

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所有项目区包括基本情况、建设内容、投资、治理成效、管护制度等在内的图文资料数据库。

第四章 资金管理

第二十四条 国家水保工程实行中央补助的投资机制。

第二十五条 工程建设资金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严禁挪用、截留和抵扣。

第二十六条 严格执行国家财经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资金审批、使用,管钱、管账相分离的内部监督机制。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要加强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定期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项目实施单位要自觉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和审计部门的审计。

第二十七条 中央财政资金主要用于工程建设的材料、技工及机械施工费;籽种、苗木费、苗圃基础设施费;监测、封禁治理等。

第二十八条 项目前期工作、建设管理等费用,由地方负担。

第二十九条 中央财政资金使用实行报账制。项目开工建设后,可拨付一定比例的预付资金给承建单位,其余资金根据工程建设进度与质量,经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拨付。

第五章 检查验收

第三十条 国家水保工程检查验收实行验收、竣工验收,以及不定期检查的制度。

验收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级财政部门组织。验收在县级自验的基础上分措施进行抽查验收,抽验比例不得少于完成任务量的15%;淤地坝、坡面水系和集中连片的机械施工工程要逐个进行验收。县级自验要对各项治理开发措施的数量、质量,对照图班逐项、逐块进行全面的检查验收,并提出自验报告。

第三十一条 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每年2月底前向水利部、财政部报送上项目工作总结。

第三十二条 不定期检查由水利部组织抽查,对抽查的项目执行情况做出全面评价。抽查不合格的,责令限期整改,问题严重的减少投资直至取消项目实施。

第三十三条 竣工验收在项目规划实施期满后,在县级水利水保部门自验的基础上,由水利部和财政部组织进行。竣工验收的主要内容是:

(一)项目建设任务及投资是否按计划完成;

(二)各项建设内容的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达到建设标准;

(三)资金是否及时足额到位,使用是否符合资金管理的要求;

(四)效益指标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五)档案资料是否完整;

(六)工程管护责任是否落实。

第三十四条 竣工验收应由项目所在县水利水保部门提供如下资料:

(一)项目建设竣工自验报告;

(二)监理报告;

(三)项目的现状图、设计图、竣工图以及相应的数据表;

(四)竣工财务决算报告;

(五)工程管理、管护落实情况的有关文件。

第三十五条 未实行工程建设公示制和工程建设监理制的项目,不得通过验收和竣工验收。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由水利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五篇: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管理办法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管理办法

2005年5月12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以下简称“国家水保工程”)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依据国家基本建设有关规定,结合水土保持工程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水保工程以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为目标,人工治理与生态自我修复相结合,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

工程建设参照基本建设程序管理,按项目区组织实施,严格立项审批,按设计施工,按标准验收。

第四条

工程建设实行中央、省、地(市)、县分级管理。

第二章 前期工作与计划管理

第五条

国家水保工程分期规划、分期实施,每期五年。

第六条

国家水保工程按项目区组织实施,项目区选择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项目区应在《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及所在流域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重点治理区范围内;

(二)项目区须具有一定的规模。规划实施期末,每个项目区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一般不少于100平方公里;

(三)当地政府重视,项目区群众自愿投劳参与工程建设;

(四)项目实施县制定并出台了封山禁牧的有关政策;

(五)项目实施县水土保持机构健全,技术力量较强,能够承担工程组织实施与管理工作。

第七条

国家水保工程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按项目区组织编制规划,会同省级财政部门初审后联合上报水利部、财政部。

第八条 水利部、财政部联合批复各省上报的规划,规划经审批后实施,作为计划下达的依据。

第九条 项目实施县水利水保部门依据批复的规划,以项目区为单位,以小流域为单元组织编制初步设计。初步设计须达到施工深度,由地级以上水行政管部门审批后作为工程施工的依据。

第十条 国家水保工程规划和初步设计根据《水土保持项目前期工作暂行规定》编制。初步设计承担单位应熟悉水土保持业务,并具有相应的规划设计资质。

第十一条

规划设计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相关生态建设工程相结合,充分征求项目区群众对工程建设内容、组织实施与管护等方面的意见,优化工程规划设计。

第十二条 建设任务和资金补助申请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级财政部门根据审批的规划编制,于当年2月底前联合上报水利部、财政部。

第十三条

水利部根据各省申报的建设任务和资金补助申请,编制国家水保工程资金补助和治理任务计划,经财政部审定后,由财政部和水利部联合下达。

第三章 组织实施

第十四条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做好工程规划编制、前期工作技术审查和审批、项目计划的编制和申报、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验收及竣工初步验收、工程建设进展情况统计及效益监测等工作。

第十五条

国家水保工程建设实行项目责任主体负责制,项目的责任主体为县级水利水保部门。

第十六条 国家水保工程实行工程建设监理制。监理单位由县级水利水保部门通过招标的方式择优选定,且必须由具有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监理资质的单位承担。

监理单位依据合同,按照《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监理管理暂行办法》,公正、独立、自主地开展监理工作。

第十七条

工程建设推行群众投劳承诺制。在项目规划阶段,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征求群众意见,经项目区三分之二以上群众同意,由村民委员会以书面形式向县级水利水保部门做出承诺后,方可列入规划申报立项并实施。

组织群众投劳一般只在项目受益村进行,不得跨村或平调使用劳动力。确需跨村投工的应采取借工或换工的形式组织进行。

第十八条 工程建设实行公示制。工程实施前,要把拟建工程的建设内容、中央补助规模、预期效益和所需群众投劳数量等向受益区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第十九条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经批准的计划,严格按设计施工,不得擅自变更建设地点、规模、标准和建设内容。如因特殊情况确需变更的,需经原审批部门批准;如属一般性的设计修改,经原设计单位同意后,报县级水利水保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

在项目实施的同时开展效益监测工作,项目竣工后进行效益评估。效益监测与

评估工作由县级水利水保部门组织进行,并及时将监测评价成果报送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一条 工程建设要因地制宜推广水土保持实用技术,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工程建设效益。

所有项目实施县要明确科技支撑单位,为工程建设提供科技服务与技术支撑。

第二十二条

在项目规划立项阶段或工程建成后,必须明确工程建后管护责任。项目区所在县级人民政府或乡(镇)按国家有关政策落实治理成果产权或使用权,能落实到农户的一律落实到农户,并明确相应的责权利,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工程建后管护责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管护责任不落实或治理成果被破坏的,要严肃查处;情节严重的不得继续安排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

第二十三条

加强项目档案管理,建立项目数据库。项目档案管理责任到人,分类进行收集、整理、归档、保管,保持档案的真实性、连续性和完整性。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所有项目区包括基本情况、建设内容、投资、治理成效、管护制度等在内的图文资料数据库。

第四章 资金管理

第二十四条

国家水保工程实行中央补助的投资机制。

第二十五条

工程建设资金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严禁挪用、截留和抵扣。

第二十六条

严格执行国家财经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资金审批、使用,管钱、管账相分离的内部监督机制。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要加强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定期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项目实施单位要自觉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和审计部门的审计。

第二十七条 中央财政资金主要用于工程建设的材料、技工及机械施工费;籽种、苗木费、苗圃基础设施费;监测、封禁治理等。

第二十八条

项目前期工作、建设管理等费用,由地方负担。

第二十九条 中央财政资金使用实行报账制。项目开工建设后,可拨付一定比例的预付资金给承建单位,其余资金根据工程建设进度与质量,经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拨付。

第五章 检查验收

第三十条

国家水保工程检查验收实行验收、竣工验收,以及不定期检查的制度。

验收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级财政部门组织。验收在县级自验的基础上分措施进行抽查验收,抽验比例不得少于完成任务量的15%;淤地坝、坡面水系和集中连片的机械施工工程要逐个进行验收。县级自验要对各项治理开发措施的数量、质量,对照图班逐项、逐块进行全面的检查验收,并提出自验报告。

第三十一条

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每年2月底前向水利部、财政部报送上项目工作总结。

第三十二条

不定期检查由水利部组织抽查,对抽查的项目执行情况做出全面评价。抽查不合格的,责令限期整改,问题严重的减少投资直至取消项目实施。

第三十三条

竣工验收在项目规划实施期满后,在县级水利水保部门自验的基础上,由水利部和财政部组织进行。竣工验收的主要内容是:

(一)项目建设任务及投资是否按计划完成;

(二)各项建设内容的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达到建设标准;

(三)资金是否及时足额到位,使用是否符合资金管理的要求;

(四)效益指标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五)档案资料是否完整;

(六)工程管护责任是否落实。

第三十四条

竣工验收应由项目所在县水利水保部门提供如下资料:

(一)项目建设竣工自验报告;

(二)监理报告;

(三)项目的现状图、设计图、竣工图以及相应的数据表;

(四)竣工财务决算报告;

(五)工程管理、管护落实情况的有关文件。

第三十五条 未实行工程建设公示制和工程建设监理制的项目,不得通过验收和竣工验收。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由水利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下载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管理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管理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黄河上中游水土流失区重点防治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5篇范文

    【发布单位】水利部 【发布文号】水保[1997]142号 【发布日期】1997-05-12 【生效日期】1997-05-1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黄河上......

    水土保持考试重点

    1水土保持: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丘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的事业. 2水土......

    2011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工作总结

    **县2011年度水土保持重点治理 工程工作总结 2011年,我县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在学习***等县治理经验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县在水保重点建设中的经验和存在问题,专题研究了相......

    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管理办法(合集)

    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减少集团公司贵广铁路工程项目施工对环境的影响,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根据国家、地方政府有关环境保护及水土......

    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管理办法

    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管理办法拌合站、制梁场等及其临近受影响的范围。第六条学习环保水保知识,强化环保水保意识,重视环保水保工作,集团公司指挥部及所属项目部全体职工都有保护......

    水土保持管理办法[大全五篇]

    青海西宁热电厂“上大压小”新建工程 建设期水土保持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青海西宁热电厂“上大压小”新建工程的水土保持管理,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

    河北省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管理办法(试行)

    河北省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建设管理,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水利部印发的......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1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是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与水土保持生物措施及其他措施同等重要,不能互相代替。水土保持工程研究的对象是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