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审判流程管理实施办法
审判流程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充分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强化审判管理,建立公正、高效的审判运行机制,切实提高审判质量和审判效率,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结合本院审判管理改革实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案件流程管理,是将案件审理工作中的各程序性事项,按照启动的时间先后划分为若干环节,根据法律、司法解释的规定和确保司法公正、司法效率的要求,规定各阶段完成的时限,并由法院各职能部门综合运用计划、人事、组织、监督、控制和奖惩等手段,对案件各阶段的运行情况进行动态跟踪、监督和管理的制度。
第三条 本院各类案件均适用本制度的规定。但破产案件的流程时限不受本办法的限制。
第四条 各审判业务庭和职能部门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案件流程的日常管理,根据案件流程信息进行决策,加强案件审理工作的科学化管理。
第五条 立案庭负责全院审判流程信息的动态跟踪、汇总、分析、反馈,定期向院领导、审判庭和各职能部门提供案件流程信息。
第二章 立 案 第六条 立案庭负责下列案件立案审查、登记工作,执行相关时限规定,计算并通知当事人预交案件受理费。
(一)审查民事案件的起诉,在收到起诉状及相关材料后7日内决定立案或者裁定不予受理。
(二)审查刑事公诉案件的起诉,在收到起诉书及相关材料后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登记。
(三)对上级人民法院发回重审、指令再审的案件和本院决定再审的案件,在收到上级人民法院发回重审裁定书、指令再审裁定书或者再审决定书、函件,或者本院作出再审裁定书、再审决定书后七日内立案登记。
(四)对破产申请的审查立案,应在收到破产申请书及相关材料后七日内征求本院民事审判庭意见后决定是否立案或者裁定驳回破产申请。
(五)因管辖改变而移送来院的各类案件,在收齐案卷材料后2日内立案登记。
(六)对劳动改造管理机关报送的提请减刑、假释案件,在收到相关材料后7日内立案登记。
(七)审查请求人民法院确认司法职权行为违法的申请,在7日内决定立案登记或者通知不予受理。决定立案的,立案庭应调齐相关卷宗与立案材料一并移交审监庭。
(八)审查请求司法赔偿的申请,在7日内决定立案登记或者通知不予受理。
(九)负责应由本院依法受理的其他案件的审查立案工作,并在法定期限内完成。
立案庭收到行政案件起诉状及相关材料后,当日交行政庭审查,行政庭5日内提出审查意见,立案庭根据行政庭审查意见2日内办理立案手续或裁定不予受理。非诉行政执行案件亦依此办理。
再审案件应收取诉讼费的,由审监庭通知当事人到立案庭交纳诉讼费。
第七条 当事人申请缓、减、免诉讼费的,由立案庭负责审查。拟缓、减、免诉讼费的,应报请院长审批。但批准缓交期限不得超过60日。
第八条 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在起诉前提出诉前财产保全及证据保全申请的,立案庭应当立即进行审查。符合诉前保全条件的,应当在48小时内报请分管院长同意后作出保全裁定,并立即开始执行。
当事人在起诉的同时提出诉讼保全申请的,由立案庭在审查起诉的同时审查保全申请。符合立案和诉讼保全条件的,立案庭在报请分管院长同意后可以在立案的同时作出诉讼保全裁定,并开始执行。
案件移送审判庭后,当事人提出财产和证据保全,由审判庭审查处理并作出裁定。该保全裁定送达及执行由执行庭负责。
第九条 立案庭应当在立案后2日内将除自办案件以外的其他案件移送有关审判庭、执行局(庭)和相应办理机构,并办理移送手续。
第十条 立案庭应当在决定立案、进行登记的同时,将有关案件信息输入计算机进行管理,有关信息内容应符合司法统计的要求,不得缺项、漏项。
第三章 分案及排期开庭
第十一条 立案庭分案要结合各审判长、合议庭成员工作量、未结案件数等因素合理确定案件主审法官,要保证各主审法官手中未结案件数的动态均衡。刑事案件、行政和执行案件按专业对口原则分案。原中院发回重审的案件,一审法院重审后当事人再次提出上诉的,案件由原发回重审的主审法官审理。
第十二条 立案庭分案确定案件主审法官后,审判庭不得随意变更。决定回避的案件,由主审法官决定之日将卷宗退回,立案庭2日内重新分案。
申请裁定仲裁协议效力案件、申请撤销仲裁判决案件、申诉复查案件以及对民事不予受理、驳回起诉、管辖权异议裁定不服的上诉案件、属于立案庭自办案件,由立案庭按照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分案原则直接确定承办人。不服行政不予受理、驳回起诉、管辖权异议裁定的上诉案件由行政庭办理。
第十三条 主管院长对于主管审判庭受理的重大、疑难或者案件相互之间有关联等类型的案件,认为确需调整承办人的,可以协调进行调整。第十四条 立案庭应将分案信息及分案后的变动信息及时输入计算机。
第十五条 各类一审案件、再审案件均应实行立案庭排期开庭;二审案件审判庭接到案卷材料后,主审法官7日内决定是否开庭,同时通知立案庭,由立案庭排定开庭时间、地点。主审法官不得自行确定开庭时间。
第十六条 立案庭应当在下列期间内排定开庭日期及开庭地点:
(一)刑事一审案件,在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人后的11日至20日之内。
(二)民事一审案件,在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后的20日至45日之内。
(三)行政一审案件,在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后的15日至25日之内。
第十七条 审判庭应当按照排定的日期开庭,合议庭对开庭日期有异议或有特殊原因需要变更开庭时间的,经庭长批准后至迟在原定开庭时间届满3日前向立案庭提出。立案庭应当从严掌握,认为理由充分的,可以变更排期,并及时通知当事人、诉讼参与人及公诉机关。
第十八条 审判人员应认真做好庭前准备,通过阅卷等方式认为需要进行庭前证据交换,委托审计、鉴定、调查取证的,应尽可能在庭前完成,提高一次开庭成功率。第十九条 合议庭在庭审后,须再次开庭的,由审判庭自行确定再次开庭时间,但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当庭提出新证据需要查证,确需法院调查取证及当事人有正当理由未到庭的,应当在15日内再次开庭。
(二)当事人反诉或需追加当事人的,应当在30日内再次开庭。
(三)因案件需要鉴定、评估、审计或中止审理的,应当在收到鉴定、评估、审计等结论或者恢复审理后15日内再次开庭。
第四章 结 案
第二十条 案件的审理期限从立案次日起计算。
第二十一条 各类案件应在法定的审限内结案,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时结案的,主审法官应当在审理期限届满前10日写出书面申请延期报告,说明理由,并提出结案日期,经本庭庭长审核报分管院长审批,副本送立案庭备案。
案件需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延长审理期限,主审法官应当在审理期限届满前15日向立案庭提交申请书,立案庭在3日内登记备案并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第二十二条 合议庭对经开庭审理的一、再审民事、经济、行政案件,应在休庭后5日内进行评议;主审法官应当在合议庭评议后3日内制作出法律文书,审判长接到法律文书文稿后依职权规定在2日内签发。
第二十三条 合议庭审理的一刑事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审限届满10日前进行评议。主审法官应当在合议庭评议后2日内制作出法律文书,审判长接到法律文书文稿后依职权规定在2日内签发。
第二十四条 案件开庭审理后需经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应在合议庭评议后5日内报送审判委员会,报告需要翻译的可以延长至7日内。案件主审法官应在审判委员会决定后2日内制作法律文书。
第二十五条 审判庭结案后,应在2日内将已签发的法律文书文稿连同案卷移送书记员管理处,结案卡应由承办人填写一并移送。
第二十六条 审判庭结案向书记员管理处移送有关材料,应至少在结案期限届满前7日,以保证裁判文书核对、印发、送达等,否则视为超审限。
第二十七条 书记员在收到结案材料后,应在3日内完成,裁判文书校对、复印、填写送达回证、退卷、报结案手续。立案庭接到书记员报结手续,应立即将结案相关信息输入计算机。
刑事案件生效后3日内书记员填写执行通知书,并交案件承办人签发后移交送达。
第二十八条 书记员应在结案后15日内完成卷宗的整理装订,以备案件评查和督察,每季度最后一个月20号之前向办公室档案员交卷一次。
书记员交卷时应做到:(1)装订材料完整、装订牢固、整齐美观,并分正副卷材料分别装订;
(2)卷内材料按规定顺序和要求排列,逐项编写页号;
(3)按要求填写卷内目录和卷宗封面,粘贴封条,加盖骑缝章。本院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保留3份,装入证物袋;
(4)交案件主审人审查卷内材料是否齐全,并在备考表中签字认可,同时由主审人确定保管期限;
(5)编写归档清册一式二份。
交档前书记员管理处负责人应对卷宗分类整理,按类别统一编写归档清册,集中交档。
归档案件不符合条件的档案室立即退回,书记员5日内补正完毕重新交档。
第五章 送达及移送
第二十九条 立案庭负责送达本院各类案件和外地人民法院委托送达的诉讼文书、法律文书。按照方便原则,调解、裁定准予撤诉方案结案的及审判庭可以同时传唤双方当事人到庭送达的由审判庭负责。
第三十条 立案庭对当事人在沁源县人民法院辖区的案件由自己送达,其它在辖区以外的案件可以委托送达。
第三十一条 刑事一审案件的送达事项及要求:
(一)开庭审理10日前由审判庭向被告送达起诉书副本,作好送达笔录,询问委托辩护人情况。送达起诉书副本后2日内通知被告人亲属委托辩护人,被告未请辩护人依法应指定的,5日内落实指定事宜。
(二)开庭审理前3日由审判庭向公诉人、辩护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送达出庭通知、传票、张贴开庭公告,向法警大队交付提押票。
(三)当庭宣告判决,审判庭3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检察院,定期宣告判决的,宣告后立即送达,宣告判决同时应做好宣判笔录。
第三十二条 民商及行政一审案件的送达事项及要求:
(一)立案后5日内由审判庭向原告送达受理通知书,向对方送达应诉通知书、起诉状副本,向双方送达举证通知书及开庭传票。对方当事人在15日内提交答辩状的,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5日内向原告发送答辩状副本。
(二)当庭宣告判决的,由审判庭5日内向当事人送达判决书,定期宣告判决的,宣告后立即送达,宣告判决时应做好宣判笔录。
(三)一方不服判决的,在接到上诉状5日内将上诉状副本发送被上诉人。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未规定的其他送达事项按照诉讼法及有关司法解释规定办理。
第三十四条 上下级法院之间、本院不同业务部门之间有关卷宗流转及其他工作事项的移送,应相互办理完备的交接手续。卷宗流转包括(1)本院与上级法院移送卷宗;(2)立案庭受理各类案件登记完成相关任务移送审判庭;(3)审判庭结案后由庭室书记员保管;(4)书记员对本院一审提出的上诉案件转立案庭移送上级法院,本院已生效案件整理装订归档;(5)申诉、再审、评查、督查等工作需要调卷、退卷等等。其他需办理移送或交接的工作事项:(1)审判庭交立案庭的送达事项;(2)审判庭交法警队提押人犯工作;(3)委托送达完成后退回送达回证的登记移交;(4)立案庭或审判庭收取案件证据;
法院之间及本院各部门之间移送或交换手续时要相互监督,接收方对移送方未按流程规定及岗位责任完成工作时,不予接收或对移送方的工作瑕疵予以注明,否则责任由接收方承担。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五条 立案庭应当在案件审理期限届满前15日向主审法官发出催办通知书,主审法官应当在5日内审理终结或申请延长审理期限。
案件在审理期限届满之日无正当理由未审理终结,立案庭应当向主审法官发出案件超审限通知书。
第三十六条 各类案件立案登记时随卷设立案件流程表,相关人员对各个环节的流程时间必须认真填写,不填写流程表或填写不实的按违反流程规定处理。流程表结案后由立案庭收集,结合卷宗情况及时追查违反流程管理的有关情况。
第三十七条 与审判流程有关的庭、室、队应认真执行审判流程管理规定的各项要求。审判流程管理规定的执行情况作为目标管理考核的依据,纳入法官和业务部门的岗位目标管理考核。
第三十八条 立案庭应当每月将排期开庭、案件审理及超审限及其它违反流程管理情况报送院领导和纪检室,并通报各审判庭。
第三十九条 立案庭负责案件审理流程管理执行情况的监督,发现审判庭未按本规则执行的,应及时通报,提出纠正意见,必要时报有关院领导处理。
第四十条 审判人员故意拖延办案,或者因过失延误办案,以及故意拖延移送案件材料的,由纪检监察室核实,依照《人民法院审判纪律处分办法(试行)》第五十条的规定予以处分。
第四十一条 审管办应会同纪检监察室、立案庭定期对流程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审监庭要结合立案庭通报的执行流程管理制度的问题,在年终考核中提出责任人承担相应责任的意见,报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其中选任法官每查出一次违反一般流程管理制度行为的扣考核分1分,超审限的扣5分,其他责任人由各庭室按本部门目标管理办法进行处罚。
第四十二条 审判流程管理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由庭室领导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报分管立案工作的院长处理。在协商处理期间,对正在办理或急需办理的事项不得相互推诿。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三条 本规则规定的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为届满的日期。
第四十四条 本规则由本院审判委员会负责解释。第四十五条 本规则自2014年10月1日起试行。
第二篇:审判流程管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强化审判管理,提高办案效率和执法水平,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案件审判流程管理是在实行立审、审执、审监分立的基础上,将整个案件审理程序有规律的组织起来,根据司法公正的原则和要求,按照案件审判流程的需要,对案件审理程序进行有效管理,以保证审判、执行工作公开、公正、高效、廉洁、有序地进行。
第三条 案件审判流程管理由立案庭根据各类案件在审判流程的不同环节,对审查立案、庭前准备、开庭审理、归档等不同审理阶段进行专门管理和跟踪监督。
其他业务庭应当加强对本庭案件审判的管理,服从立案庭对案件审判流程的统一管理。
第二章 立 案
第四条 立案工作由立案庭依法办理,立案工作主要包括下列事项:
(一)审查民事、行政案件的起诉,决定立案或裁定不予受理;审查刑事自诉案件的起诉,决定立案或裁定驳回;审查执行案件的申请,决定是否立案或不予受理;对刑事公诉案件进行立案登记;
(二)审查申诉、申请再审,对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立案审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报院长提交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是否再审;
(三)对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再审、上级法院指令再审和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的案件进行立案登记;
(四)对适用公示催告程序和督促程序的案件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
(五)根据业务分工规定将各类案件分派至各业务庭办理,并对各类案件审理和执行进行跟踪督办并定期通报。办理上级机关和本院领导交办案件的登记、编号、程序上的审查处理和督办,并回报或转报结果。西塘人民法庭可以审查受理本辖区范围内的民商事案件。
第五条 对依法应当受理的案件,立案庭应当在以下期间内作出处理:
(一)对符合立案条件的民事案件,应当在接到起诉状的当日作出决定并立案;对符合立案条件的行政案件和刑事自诉案件,应当在接到起诉的二日内作出审查决定并立案;对不符合立案条件的各类案件,除起诉人自动撤诉外,应当在接到起诉状的五日内作出不予受理或驳回起诉的裁定;
(二)执行案件应当在接到申请的当日予以审查并决定是否立案。并在立案之日起二日内移送执行庭;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裁定不予受理;
(三)再审案件应当在接到再审申请后的十五日内进行审查并提出是否立案的建议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并在审判委员会决定再审后三日内将卷宗移送审监庭。
第六条 立案庭负责处理来信来访,对需转办的信访件应在二日内移交有关庭室办理,有关庭室应在收到相关信访材料后在十日内提出书面处理意见报立案庭,立案庭应当在收到材料后十五日内向信访人或有关部门作出书面答复;对同级人大、党委及政府及上级部门要求办理的信访案件应由业务庭负责人亲自办理,办理结果经相关的分管院长审核后,报分管信访的院长或院长批准后作出书面答复。
第七条 立案庭应按照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及有关规定办理立案手续。
第八条 立案庭应当要求原告对其提交的证据材料逐一分类编号,对证据材料的来源、证明对象和内容简要说明,签名盖章;收到诉状和有关证据应当进行登记,并向原告出具证据收据,证据收据应当注明证据名称、复印件、收到时间、份数和页数由立案法官和原告签名或盖章。书证一般收取复印件,但应告知开庭时须出示原件。
第九条 立案审查中,发现原告证明其诉讼请求的主要证据不具备的,应及时书面通知其补充证据。收到起诉状的时间以补交证据材料之日起计算。
第十条 立案庭在受理案件时,对民事案件一般确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除明确规定不能适用简易程序外),应指定举证期限为15日,但必须书面告知当事人在法庭辩论终结前对适用简易程序审理享有异议权;对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指定不少于30日的举证期限。
第十一条 立案庭应根据规定预收受理费、财产保全费、财产保全和调查取证的实际支出等费用。执行庭、速裁庭等相关庭根据实际支出情况收取实际支出费用。
第十二条 立案庭应当在决定立案、裁定不予受理和驳回起诉等信息当日输入计算机。
第三章 送达、保全、排期及其它辅助工作
第十三条 民
一、民二庭、刑庭审理的案件实行排期开庭。刑事案件由刑庭负责;民事案件的排期由立案庭负责,对适用普通程序的审理的案件,承办人应在庭前证据指导和证据交换,并可以先行调解。
(一)刑事案件的开庭期间为送达起诉状副本后二十日内;
(二)民事案件的开庭期间为举证期届满或管辖异议裁定生效后十日内;
(三)行政案件的开庭期间为被告答辩期满后十日内;
(四)刑事再审案件的开庭期间为作出再审决定之日起内一个月内;民事、行政再审案件,按照法律规定应当适用的程序,参照本条(二)、(三)款的规定确定开庭日期。
案件实行繁简分流,速裁庭审理的简易案件,按照公正高效原则决定开庭日期,不再排期开庭。
第十四条 合议庭、独任庭因发生第十五条情形的,可以决定再次开庭,一般应根据案件审理的需要,在休庭时按照第十五条规定的期间宣布再次开庭的时间和地点,并由合议庭、独任庭办理好再次开庭的手续;一般应安排在星期四或星期五。
第十五条 再次开庭时间应当按照以下规定安排:
(一)因案件确需法院自行调查取证、当事人有正当理由不到庭等需再次开庭的,一般在十日内再次开庭;
(二)因案件需重新鉴定、勘验、中止审理的,一般在收到鉴定结论、勘验完毕或恢复审理后的十日内再次开庭。
第十六条 立案庭应当在决定立案同时,将受理通知、开庭传票、举证通知书、诉讼风险告知书等送达给原告,并将诉状副本、应诉通知书、开庭传票、举证通知书、诉讼风险告知书等手续交保全送达人员;保全送达人员应当在五日内送达被告,并要求被告提供自己的送达地址和联系方式,同时书面告知拒不提供送达地址和联系方式法律后果。速裁庭审理的案件由速裁庭自行送达有关法律文书。
第十七条 庭前法律文书的送达由立案庭和送达保全人员负责;移送到业务庭后的法律文书的送达由主办该案的法官负责(除特殊情况外)。
刑事案件的法律文书由刑庭负责送达。
第十八条 业务庭应在收到当事人的答辩状或上诉状副本的五日内送达给相关人员。当事人提起上诉的案件或检察机关提出抗诉的案件,承办书记员应在送达上诉状、抗诉书副本后的五日内将案卷材料报送上级法院。
对其他法院委托宣判或送达裁判文书等,应当由送达保全人员在收到材料后十日内送达当事人。
第十九条 起诉同时当事人提出诉讼保全的案件,由立案庭审查,对于符合法律规定的,由立案庭实施保全送达人员裁定并执行或移送速裁庭办理。如当事人对诉讼保全提出复议申请的,由采取保全措施的人员负责复议审查。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提出财产保全的,由承办业务庭审查办理。
第二十条 诉前财产保全由立案庭负责,申请人在本院采取诉前保全措施后十五日内未起诉,或者当事人提出异议且经审查异议成立的,应依法制作解除保全的裁定,立即予以解除。
第二十一条 当事人或诉讼代理人取证确有困难而申请法院调查取证的,案件材料未移交相关承办庭前由立案庭审查,准许申请的由保全送达人员调查负责;已移送的,由相关承办庭审查,准许申请的,必须预收实际支出费用并出具调查取证委托函,说明调取该证据的证明作用,取证的有关线索等情况,移交保全送达人员办理。特殊情况经院领导批准,也可以由承办庭人员进行调查取证;对当事人的申请不予准许,由相关庭在三日内书面通知。
第二十二条 委托鉴定、评估等统一由办公室办理。业务庭应在收到申请书的三日内审查决定是否准许,办公室应在十五日内办理好材料审核、当事人协商及委托手续。
执行中的评估、拍卖工作由执行庭自行办理,纪检监察部门派员监督。
第二十三条 调查取证的地域范围在本县范围内的,三日内完成调查取证;在本县外的,一般在十日内完成。
第二十四条 对当事人提出管辖异议的,业务庭应当在十日内作出裁定。
第二十五条 因管辖异议等特殊原因需要变更开庭时间的,业务庭须在开庭三日前通知立案庭并经立案庭庭长批准。
第二十六条 公开审理的案件,立案庭在排期确定后,将原告、被告(被告人)名称、案由、开庭时间、审判法庭等予以公告。
第二十七条 各审判庭应与立案庭互相配合,保证案件开庭审理的成功率。开庭时如发生一方当事人未按时到庭的情况,仍应按时开庭,当庭或事后审查当事人不到庭的原因,如有正当理由应在庭后十日内重新开庭审理。
第二十八条 需再次开庭审理的案件,应在第一次开庭结束当即宣布再次开庭的时间和地点的,由承办人办理和送达好相关手续。
当庭宣判的案件,应当在宣判的同时告知当事人在宣判后五日内领取判决书的地点和期间以及逾期不领取的法律后果。
定期宣判的案件,承办人应当在庭审结束时当即决定和宣布在庭审结束后10日内宣判的地点和时间,并在宣判后立即向当事人送达判决书。
凡调解结案的案件,应当庭送达调解书。
第四章 开庭审理
第二十九条 案件的开庭审理由审判庭负责,有关审判庭应当根据立案庭排期按时组织开庭,开庭审理的记录工作由书记官 室负责。
第三十条 各类案件应当在法定审限内结案,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时结案的,承办人应当写出书面延期申请报告,通过立案庭报请院长或者上级法院批准,立案庭登记备查,予以通报。各业务庭申请办理延期审理不得超过审结案件数1%。
第三十一条 合议庭对开庭审理的案件应当在庭审结束后五日内进行评议;案件承办人应当在评议后三日内制作法律文书;独任审判员应当在庭审结束后五日内制作法律文书,须签发的,应当在接到法律文书的二日内签发。
需经审判委员会讨论的案件,应当在庭审结束后七日内书面报送审判委员会;审判委员会应当在七日内予以讨论决定;案件承办人应当在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后三日内制作法律文书,签发人应当接到法律文书后二日内签发。
第三十二条 立案机构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期限审理适用公示催告程序和督促程序等案件。
第三十三条 案件审结后,案件承办人应当全面审核诉讼材料,经审查无误签名后将案卷材料移送书记员室,法律文书应当由承办人和书记员核对无误签名后送达当事人;书记员接到卷宗后及时装订案件,在每月十日前将上一月结案的案卷移送审判监督庭。
第三十四条 案件承办人必须将裁判文书和结案信息等输入电脑,书记员应当将开庭笔录输入电脑,并以电脑信息作为结案统计的依据。
第五章
督
查
第三十五条 对案件审理期限的监督由立案庭负责。
凡适用普通程序审理刑事案件,三十日内未审结的,由立案庭报院长签发《督办令》进行督办。
凡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纠纷案件,二个月内未审结的,由立案庭报院长签发《督办令》进行督办。凡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民事纠纷案件,三个月内未审结的,由立案庭发出《催办通知书》进行催办;五个月内未结案的,由立案庭报院长签发《督办令》进行督办。
行政案件在二个月内未审结的,由立案庭报院长签发《督办令》进行督办。
执行财产或者被执行人在本地的执行案件,二个月内未执结,由立案庭发出《催办通知书》;执行案件五个月未执结的,由立案庭报院长签发《督办令》进行督办。
立案庭应当按月将案件督办情况进行通报。
第三十六条 案件质量的督查工作由审判监督庭负责。
书记员室、执行庭、法庭应当及时装订卷宗,将上一月结案的材料齐全的卷宗于每月十日前送审判监督庭评查,审判监督庭将评查的结果每月反馈给各分管院长;各分管院长每月抽查上一月结案数3%至10%的案件。
审判监督庭应当在接收案卷后次月十日前将案卷评查完毕,并将评查情况两月书面通报一次。
第三十七条 立案庭和审判监督庭督办、质量评查情况,纳入本院法官档案进行管理;
第三十八条 院长、审判委员会、庭长对案件督查工作根据法律和本院的有关规定执行。
为适应审判工作的需要,在特殊情况下,院长有权交办有关审判任务。
第六章 归
档
第三十九条 案卷的归档工作由书记员室、人民法庭、审监庭和档案室共同负责。
第四十条 案件评查完毕后,审判监督庭应当于当月将存在问题的案卷退回书记员室、执行庭、业务庭,由该案书记员和案件承办人5日内补正;对存在问题的执行案卷,由执行庭负责该案执行的执行人员进行补正。
第四十一条 对补正后的案卷,分别由书记员室、执行庭、业务庭补正后于3日内交审监庭。审监庭审查无误应在2日内交档案室,档案室应当按有关规定检查接收卷宗归档。
第四十二条 不服一审裁判的上诉、抗诉或上级法院提审的案件,应当在收到上级法院退卷后15日内归档。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三条 案件审判流程管理中发生的争议,由有关庭室报各自分管院长,由分管院长协商处理,或者由院长决定。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由本院审判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四十五条 本规程经院审判委员会讨论修订,自2005年4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审判流程
×××人民法院
民事案件开庭审理普通程序
一、开庭前的准备
1.书记员: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入庭,将传票和出庭通知书交回附卷;已报到的证人到指定地点等候传唤,证人不得参加旁听,证人与证人之间不能在一起。
2.书记员(站立):现在宣布法庭纪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规定,旁听人员必须遵守下列纪律:
⑴不准录音、录像和摄影;
⑵不准随意走动和进入审判区;
⑶不准发言、提问;
⑷不准鼓掌、喧哗、哄闹和实施其它妨害审判活动的行为;
⑸关闭无线通讯工具。
对于违反法庭纪律的人,审判长给予口头警告、训诫;没收录音、录像和摄影器材,责令退出法庭或者经院长批准予以罚款、拘留。对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书记员:全体起立,请审判长、审判员入庭就坐。
(审判长率合议庭人员从法官通道纵队步入审判台就坐)
4.书记员:坐下,报告审判长,本案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均已到庭(如有缺席人员应当说明),准备就绪,请审判长开庭。
二、正式开庭活动
5、审判长:(敲击法槌后宣布)现在开庭。
6、审判长:核对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的身份。
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籍贯、职业或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
(当事人是法人的,核对法人名称和所在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和职务)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委托代理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职业或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系近亲属的,核对与当事人的关系。委托代理人系律师,核对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要求出示律师执业证和宣读委托书及代理权限)。
7、原告对被告方(第三人)出庭人员有无异议?
8、被告对原告方(第三人)出庭人员有无异议?
9、第三人,对原告方,被告方出庭人员有无异议?
10、审判长: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的身份经核对无误,且当事人对对方出庭人员没有异议,各方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符合法律规定,准许参加本案的诉讼活动。
[被告×××(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经(公告送达)本院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本院传票送达合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30条的规定,本院依法缺席判决。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经本院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不影响案件的审理]
11、审判长:今天是渠县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第一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20条之规定,在本院第三审判庭,依法公开(或不公开)开庭审理原告×××与被告×××、第三人×××(案由)一案。(不公开审理的应当说明理由)
12、审判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40条之规定,依法由审判员×××担任审判长和审判员×××、×××组成合议庭。书记员×××担任法庭记录。
13、审判长:现在向当事人交待诉讼中的权利、义务以及应当遵守的法庭纪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第7条规定,诉讼参与人应当遵守法庭规则,维护法庭秩序,不得喧哗、吵闹;发言、陈述和辩论,须经审判长许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45条、第46条之规定,当事人有权申请审判人员、书记员回避的权利。对合议庭以上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申请回避:
⑴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
⑵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⑶与本案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50条规定:当事人有权委托代理人,提出回避申请,收集、提供证据,进行辩论,请求调解,提起上诉,申请执行;当事人必须依法行使诉讼权利,遵守诉讼秩序,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所确定的主文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51条、第52条规定:双方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原告可以放弃或者变更诉讼请求;被告可以承认或者反驳诉讼请求,有权提起反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29条、第130条规定:原告未经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诉处理;被告反诉的可以缺席判决;被告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14、分别询问原告、被告、第三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刚才审判长交待的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和应当遵守的诉讼秩序听清楚了没有?是否申请回避?
三、法庭调查
15、审判长:现在进行法庭调查。
16、审判长:原告陈述起诉的请求和理由,或者宣读起诉状(代理人宣读起诉状的,询问原告对起诉内容有无补充)。
17、审判长:被告进行答辩或者宣读答辩状(代理人宣读答辩状的,询问被告对起诉内容有无补充)。
18、审判长:第三人答辩陈述(代理人答辩陈述的,询问第三人对起诉内容有无补充)。
(审判长归纳当事人争议的焦点)①„„②„„
19、审判长:原告对审判长归纳的争议焦点有无异议?被告对审判长归纳的争议焦点有无异议?第三人对审判长归纳的争议焦点有无异议?
20、审判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64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由当事人质证。未经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质证时,当事人应当围绕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针对证据证明力有无以及证明力大小,进行质疑、说明与辩驳。
21、审判长:现在由原告方出示证据。被告方进行质证。第三人进行质证。
22、审判长:现在由被告方出示证据。原告方进行质证。第三人进行质证。
23、审判长:现在由第三人出示证据。原告方进行质证。被告方进行质证。
24、审判长:原告方对证据有无新的意见?
25、审判长:被告方对证据有无新的意见?
26、审判长:第三人对证据有无新的意见?
(人民法院依照职权调查收集的证据在这里出示,听取当事人意见,并可就调查收集该证据的情况予以说明)
27、传证人×××出庭作证。询问证人的身份(查看身份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70条、第102条之规定,凡是知道案情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
证人必须实事求是地作证,不得使用猜测、推断或者评论的语言,如有意作伪证、假证的,要负法律责任。证人×××听清楚没有?现在由证人×××客观陈述其亲身感知的事实。
(当事人提出向证人发问的,经法庭许可后进行)
28、原告对证人证言进行质证。被告对证人证言质证。第三人对证人证言质证(必要时,可以让证人对质)。
(合议庭成员需要对证人询问的在这里进行)
29、证人×××作证完毕,对记入笔录的证词核对后签名盖章。证人作证后可以参加旁听。
(审判长根据案情需要对当事人询问的在这里进行,对合议庭意见一致的证据进行认证,对暂时不能认证的证据,说明什么证据待合议庭评议后予以认证)
四、法庭辩论
30、审判长:法庭调查结束,现在进行法庭辩论。法庭辩论是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围绕本案争议焦点,结合法庭调查的具体情况以及适用法律方面进行的综合性发言,辩论中应当实事求是,在法律范围内尊重客观事实,以理服人,不应涉及本案无关的问题和进行人身攻击,以求得对方的理解及法院的支持。
31、审判长:现在由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表辩论意见。
32、现在由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表辩论意见。
33、现在由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表辩论意见。
(第二轮由审判长询问诉讼各方有无新的辩论意见,如有再进行二轮辩论)
34、审判长:法庭辩论结束,原告在辩论中提到了„„;被告在辩论中认为„„;第三人在辩论中的意见是„„
35、审判长:现在由当事人作最后陈述,陈述应当表明主要诉讼请求,是否改变诉讼请求,要求法院如何处理等内容。
36、原告作最后陈述。
37、被告作最后陈述。
38、第三人作最后陈述。
39、审判长:(宣传有关法律知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28条之规定,判决前能够调解的可以进行调解。原告是否同意调解?被告是否同意调解?第三人是否同意调解?(各方当事人同意调解的,可以休庭调解,达成一致意见的,将具体条款记入笔录,各方当事人在庭审记录中签字盖章,及时制作调解书送达。如有一方不同意调解的,继续审理)
40、审判长:由于原告(或被告、第三人)不同意调解。现在休庭,由合议庭评议,评议后继续开庭(敲击法槌)。
五、宣判
41、书记员: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各就各位,全体起立,请审判长、审判员入庭就坐。坐下。
42、审判长:(敲击法槌后宣布)现在继续开庭。本案通过今天的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合议庭评议认为:①需要裁定的内容;②原告(被告、第三人)举出的(什么)证据符合证据的“三性”予以确认,采信,(什么)证据经合议庭评议不符合证据的“三性”不予采信;③对证人×××的证言符合(或不符合具体内容)予以确认采信(或不予确认采信);④据此,合议庭对本案认定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34条的规定,现在宣判。
43、书记员:全体起立。
44、审判长:根据法律(具体条款)规定,判决如下:
(宣布判决主文内容,诉讼费的负担)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四川省达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45、审判长:(宣布)坐下。
(宣告离婚判决后告知:原、被告在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前不得另行结婚)
46、审判长:今天是口头宣判,原、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在****年**月**日上午
时到本院民一庭领取民事判决书,领取之日即为送达之日。当事人在指定期间内未领取的,指定领取裁判文书期间界满之日即为送达之日,当事人的上诉期从指定领取裁判文书期间届满之日的次日起开始计算,上诉期限为十五日。
47、审判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33条2、3款之规定,法庭笔录当庭宣读或者由当事人自己阅读,如认为笔录无误应当签名盖章,拒绝签名盖章的,书记员记明情况附卷。现在闭庭(敲击法槌)。
对定期宣判的案件,适用以下程序:
审判长:鉴于原、被告不同意调解,根据案件具体情况,本案定于
****年**月**日上午
时在本院第三审判庭宣判,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应当准时出庭。定期宣判的案件,定期宣判之日即为送达之日,当事人的上诉期自定期宣判的次日起开始计算。当事人在定期宣判的日期无正当理由未到庭的,不影响该裁判上诉期间的计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33条2、3款之规定,法庭笔录当庭宣读或者由当事人自己阅读,如认为笔录无误应当签名盖章,拒绝签名盖章的,书记员记明情况附卷。现在休庭(敲击法槌)。
第四篇:县人民法院审判流程管理规定
江川县人民法院审判流程管理规定
江法[2003]21号
关于印发《江川县人民法院审判流程管理规定》 的通知
各庭、局、处、室:
《江川县人民法院审判流程管理规定》经院务会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三年四月十六日
主题词:审判流程 规定 通知
发:审委会委员
江川县人民法院办公室 2003年4月16日印发
(共印20份)
江川县人民法院审判流程
管理规定
一、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充分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强化审判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案件质量,维护司法公正,根据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和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结合我院审判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为建立我院“大立案、精审判、强执行、重监督”的新格局,对事件实行流程管理。审判流程管理是根据案件在审理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对案件的立案、排期、送达、开庭、结案、案件管理、归档等环节进行组织、监督、协调和综合系统管理的总称。
第三条 案件审判流程由立案庭统一协调、管理,本院各部门应当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以程序公正保障实体公正,促进我院审判工作公开、公正、高效、有序地进行。
第二章 立 案
第四条 立案庭依法办理各类案件的立案工作:
(一)审查民商事纠纷、行政案件的起诉,决定立案或者裁定不予受理;审查刑事自诉案件的起诉,决定立案或裁定驳回。(二)审查公诉案件的起诉,决定立案或不予受理。
(三)审查执行案件的申请,决定是否立案或裁定不予受理。
(四)对申诉、申请再审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立案或通知驳回。
(五)对审判委员会决定再审、上级法院指令再审、发回重审的案件,进行立案登记。
(六)对本院与外地法院发生管辖权争议的案件,由立案庭与外地法院协调,协调不成的,书面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第五条 对依法应当受理的案件,立案庭应当在以下期间内作出处理。
(一)民商事、行政案件、刑事案件在接受起诉状的当日内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立案,需要合议的在接受起诉状之日起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案件卷宗材料三日内交由案件管理中心。
(二)决定再审、指定再审的案件,登记立案后即移交案件管理中心。
第六条 对诉前财产和证据保全的申请及立案以后案卷移送管理中心之前的财产和证据保全的申请,由立案庭作出裁定。案件移送管理中心后当事人提出财产和证据保全的,由各该审判庭作出裁定。
第七条 立案庭负责核算当事人预交诉讼费用、办理缓、减、免诉讼费的审批手续。
第八条 立案庭负责诉讼费预收收据的开具,实支费由办公室收取,实支费在立案时同诉讼费一起预收,金额掌握在每件200元至2000元。对确有困难的,经主管副院长批准,可以减交、缓交或免交。
第九条 立案庭受理各类案件,应要求当事人详细填写通讯表。
第三章 排 期
第十条 各审判庭审理一审和再审刑事、民商事、行政案件以及执行、非诉执行案件,均应实行排期开庭或执行。
第十一条 立案庭根据有关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按照案件的具体情况,一般在立案后五日内确定开庭日期、独任审判员、主审人及合议庭其他人员、审判法庭,并将排期情况通报各业务庭。开庭审理的案件,按照各类案件的受理顺序依次排期。审判员手中有5件未结案时,立案庭可将新收案另调他人。
第十二条 民商事案件,独任审判员、合议庭或主审人可在开庭前主持交换证据,并可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分清是非的基础上进行庭前调解。
第十三条 为了提高办案效率,便于案件的及时、准确裁判,调查取证由立案庭根据业务庭的调查提纲进行,核实证据的工作,由审判庭负责。
第十四条 立案庭应当在下列期间内排定开庭日期:
(一)刑事案件,在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人后的11日至20日为开庭期间,复杂、疑难的犯罪案件,可以适当延长。
(二)民商事案件、行政案件在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后的15日至25日为开庭时间。
(三)刑事案件在作出再审决定之日的两个月内为开庭期间。民商事、行政再审案件,按照法律规定应当适用的程序,参照本条(一)至(二)项确定开庭日期。
(四)重大、疑难、复杂、新类型案件,由立案庭与审判庭协商,确定开庭日期。
第十五条 审判庭应当按照排定的日期开庭,合议庭对开庭日期有异议或有特殊原因需要变更开庭时间的,经庭长批准后至迟在原定开庭时间3日前向立案庭提出。立案庭应当从严掌握,认为理由充分的,可以变更排期,并向当事人、诉讼参与人及公诉机关说明原因。
第十六条 公开审理的案件,立案庭在开庭日期确定后,将当事人名称、案由、开庭时间、独任审判员、合议庭组成人员、书记员、审判法庭等内容,在开庭前3日予以公告。
第十七条 独任审判员、合议庭在庭审后,须再次开庭的,应根据案件审理情况,与立案庭协商,确定再次开庭的时间。
第十八条 再次开庭的排期:
(一)因案件确需法庭调查取证,庭审不能按时结束,当事人有正当理由未到庭或者当事人当庭提出新证据需要查证的,在15日内再次开庭。
(二)因当事人提出反诉或者案件需要追加当事人的,一般在20日内再次开庭。
(三)因案件需要鉴定、评估、审计或者中止审理的,在收到鉴定、评估、审计结论或者恢复审理后的15日内再次开庭。(四)其他需要再次开庭的,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开庭时间。
第十九条 为规范审判秩序,开庭审理的案件,须由法警值庭。立案庭应提前将开庭公告送交法警大队,值庭法警由法警大队统一安排。
第二十条 对被告不到庭无法查清案件事实或被告必须到庭而两次传唤不到,应采取拘传措施的,审判庭与法警大队联系,由法警大队负责执行。
第二十一条 为降低司法成本、节约审判资源,江城法庭撤回民事一庭办案,其所辖案件组成巡回法庭,集中在每个月的16—20
日就地巡回审理,若遇节假日顺延。
第四章 送 达
第二十二条 立案后,刑事公诉案件的法律文书由审判庭负责送达,其他案件法律文书的直接送达和上级法院以及外地法院的委托送达由立案庭负责。
第二十三条 送达工作应按下列期限完成:
(一)对原告的起诉决定受理的,立案庭应当在决定受理的同时向原告送达受理案件通知书、开庭传票、举证通知书、诉讼当事人诉讼风险提示书。
(二)对原告在诉前或起诉时提出的财产保全或证据保全申请作出裁定的,立案庭应当在作出裁定的同时,向申请人送达。
(三)立案庭应当在开庭时间确定后5日内,将应诉通知书、起诉书副本、开庭传票、举证通知书、诉讼当事人诉讼风险告知书等送达被告;采取财产或证据保全措施的,应当将裁定送达受送相关的当事人。
(四)被告提出答辩状的,立案庭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的3日内将答辩状送达原告。
第二十四条 审判庭须再次开庭的,经立案庭排期,确定开庭时间后,一般应由审判庭当庭送达。因情况特殊,审判庭不能当庭送达的,开庭时间确定后3日内,由立案庭负责送达。
第二十五条 当庭审判的案件,审判庭应当在宣判的同时告知当事人在宣判后5日内领取判决书;当事人逾期不到庭领取的,立案庭应当在逾期日后5日内送达当事人。定期宣判的案件,审判人员应当在宣判后立即向当事人及其它诉讼参与人送达判决书。
第二十六条 对当事人财产保全和证据保全的申请作出的裁定,由立案庭负责送达和执行。
第二十七条 当事人对一审判决提出上诉的,立案庭应当根据法律规定的期间,向被上诉人、上诉人送达上诉状副本、答辩状副本等,并按期将案件材料和证据报送二审人民法院。
第五章 结 案
第二十八条 下列案件一般在以下期间内审结:
(一)刑事、民商事、行政申诉和申请再审案件,立案调卷后三个月内为审理期间,特殊情况可以依法延长至六个月。
(二)执行案件,立案后3个月内为执行期间,非诉行政申请的执行期间为行政庭作出准予执行裁定后30天内。
(三)刑事、民商事、行政案件的审理期限,依照法律规定。
第二十九条 各类案件应当在法定期限内结案。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时结案的,审判人员应当写出书面申请延期报告,说明理由,并提出结案日期,报分管院长或上级法院审批,并送立案庭备案。
第三十条 合议庭对开庭审理的案件应当在庭审结束后3日内制作法律文书,审判长应当在接到法律文书后2日内签发。
第三十一条 案件的裁判权由合议庭或独任审判员行使,充分发挥合议庭和独任审判员的作用,提高当庭宣判率。裁判文书一般由审判长签发。疑难复杂案件、合议庭有重大分歧的案件报主管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裁判文书由分管院长签发。
第三十二条 需经审判委员会讨论的案件,应在合议庭评议后5日内报请主管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审判委员会应当在7日内予以讨论决定。案件承办法官应当在审判委员会讨论之日起3日内制作法律文书,分管院长应当在接到法律文书后2日内签发。
第三十三条 结案日期以裁判文书送达的日期为准。
第三十四条 案件审(执)结后,各审判庭(执行局)应当在5日内将法律文书送立案庭消案。
第六章 归 档
第三十五条 卷宗装订由案件管理中心负责。手续完备后方可将卷宗交专职档案员归档。
第三十六条 档案室应在接到归档卷宗后10日内将案件验收完毕。归档验收不合格退回的案件,案件管理中心应在5日内补正完毕后送交档案室。档案室应当出具卷宗接收清单,并于验收完毕后的次日出具。
第三十七条 各审判庭、执行局如需借阅卷宗,随时可到案件管理中心借阅,但5日内必须交案件管理中心。
第七章 督 查
第三十八条 审判庭(执行局)应当按期填写案件审理(执行)的进度,并及时将相关资料报送立案庭。立案庭应当每月将排期案件审理(执行、非诉执行)案件情况列表报送院领导和审判委员会委员,并通报本院各部门。
第三十九条 立案庭负责案件审理流程执行情况的监督,发现审判庭(执行局)及有关庭室未按本规定执行的,立案庭有权责成业务庭予以纠正。
第四十条 审判流程管理规定的执行情况,纳入法官和审判庭(执行局)及相关庭室的岗位目标管理考核。
第四十一条 审判流程管理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由部门负责人
之间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报分管立案工作的副院长处理。必要时,由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第四十二条 审判监督庭按照立案庭移交的结案卷宗及提供的卷宗目录,定时对案件进行评查,以行使事后监督权。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三条 本规定的日期按法律规定均从次日起算,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间届满的日期。
第四十四条 本规定由本院审判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四十五条
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试行。
第五篇:工作流程审判流程
审判流程
审判流程管理办法
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繁荣文化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预防和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定纷止争,化解社会矛盾的调节器。为实现公正与效率的司法主题,提高司法能力,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建立公正、高效的审判运行机制,充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审判工作内部的服务、保障、监督功能,促进公正、公平、公开、快捷、高效、有序的审理案件,根据《民诉法》、《刑诉法》、《行政诉讼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和本院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立 案 庭
第一条 立案庭收到 当事人的起诉状后,应当审查以下内容:
(一)起诉状(自诉状)是否符合规定的格式和内容,包括当事人的姓名(单位名称)、住所、具体的诉讼请求、起诉的事实和理由,具状人签名或盖章等基本情况。
(二)原告或(自诉人)是否具有诉讼行为能力,法定代理人是否符合法定条件,诉讼代理人是否符合法定的条件及代理权限是否明确。
(三)原告或自诉人是否提供了必要的证据。
第二条 对民、商事纠纷案件,应当审查原告的主体资格和被告是否明确。对行政案件,应当审查原告是否具备主体资格,起诉是否针对具体行政行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属于本院受案范围,法律规定起诉经过行政复议为前提条件的是否经过了复议程序;被告是否适格,是否在法定的期限内起诉,以及不服行政机关为具体行政行为或不为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文书或证据。
第三条 对刑事自诉案件应当审查自诉是否符合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的规定,并审查是否在法定的犯罪追诉时效期限内提起,被告人基本情况及犯罪嫌疑人的证据材料或证据线索。
第四条 案件是否属于本院的受理范围和本院是否具有管辖权。
第五条 民事、刑事或行政案件的起诉状、答辩状应由本人按手印确认。第六条 立案审查中,发现原告证明其诉讼请求的主要证据不具备的,应当及时通知其补正。
第七条 立案中,原告或自诉人提交的诉状和有关证据后,立案庭应当登记或填写证据目录,出具证据收据,由办案人员和提交人签字确认。对于不予立案的,或者原告、自诉人在立案前撤诉的,应将起诉材料退回。
第八条 经立案审查后,对于不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的,应当说服原告或自诉人撤诉,原告坚持起诉的,应当裁定不予受理,自诉人坚持起诉的,应当裁定驳回,原告或自诉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上诉。
第九条 不予受理和驳回起诉的裁定书由负责审查起诉的审判人员制作,报分管院长审批。
第十条 立案后,立案人员应当编写案由,填写立案登记表,计算诉讼费数额,向原告或自诉人发出案件受理通知书,并告知原告预交诉讼费。立案庭人员不得代替原告交费。
第十一条 立案庭应在预交诉讼费通知书中告知原告在规定的期限内,凭该通知书到银行预交诉讼费。
第十二条 原告在预交诉讼费期内,申请缓、减、免交诉讼费用的,由立案庭负责审查提出建议,报院长审批。
第十三条 原告超过期限未预交诉讼费用又没有提出缓、减、免交申请的,裁定按自动撤回起诉处理。
第十四条 刑事自诉案件应当在收到自诉状或口头告诉第二日起十五日内,决定立案或裁定驳回起诉,民、商事、行政案件应当在收到诉状之日起七日内决定立案或不予受理。
第十五条 对当事人提出的申诉或再审申请,主要审查以下内容:
(一)申诉人或再审申请人是否具备申诉或再审申请的主体资格;
(二)是否是已经生效的法律文书;
(三)再审申请是否在法定期限内提出;
(四)是否符合《民诉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一面八十条或《刑诉法》第二百零四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情况。
第十六条 对符合上述条件的申诉,经立案庭审查,报院长批准立案,移送审监庭。
第十七条 对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起抗诉的案件,登记审查以下内容:
(一)抗诉的案件是人民法院作出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
(二)抗诉的案件是本院未裁定的再审案件;
(三)抗诉的案件不包括解除婚姻关系的民事案件;
(四)必须提交抗诉书和有关的抗诉材料。
第十八条 对符合下列条件的案件,立案庭登记、编号后移送审监庭处理:
(一)经审查,认为申诉符合法律规定的再审条件,并报经院长批准再审的;
(二)本院院长依法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再审的;
(三)上级法院依法指令再审的;
(四)其它需要立案移送的。
第十九条 对申请执行的案件,符合条件的,申请缴费后,移送执行局,不符合条件的,用口头或书面形式驳回申请。
第二十条 外地法院委托执行的,外地法院应出具其委托函和相关申请执行的材料,经立案庭登记后,移送执行局审查执行。
第二十一条 民、商、行政案件,在立案后三日内,由调解组将有关的法律文书移交送达组,送达给案件当事人,或提交证据,或进行调解。
第二十二条 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或提起反诉应在举证期限内进行。第二十三条 当事人提交证据在调解组的指导下进行,按顺序进行组合,分类整理或进行粘贴,证据纸张应和案卷一致。
第二十四条 提交证据和调解的期限为一个月,遇有特殊情形,报分管院长决定,再延长十日,并履行手续,期限届满不能结案的,必须排期开庭。
第二十五条 提交证据和调解的次数以二次为限。
第二十六条 当事人延期举证或依职权调取证据,应当在一个月内完成,经分管院长决定,再延长十日。
第二十七条 交换证据之日,举证期限届满即为一个月,最长不超过40天。第二十八条 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和申请鉴定,应在举证期限内提出。第二十九条 刑事案件在送达起诉书副本,严格按照《刑诉法》的规定期限送达给被告人后,及时排期开庭,有被害人的,应当告知被害人出庭或委托诉讼代理人,并告知相应的诉讼权利。
第三十条 对有应当指定和可以指定辩护人的案件,及时和律师事务所或司法行政机关联系。
第三十一条 行政案件立案登记后,移交行政庭负责处理,有关文书的送达由送达组送达。
第三十二条 非诉执行案件,督促程序案件,符合条件的,移送执行局审查处理。第三十三条 庭前准备后,能调解的调解结案,不能调解的及时排期开庭,不能久调不决,调解不能违反自愿和合法的原则。
第三十四条 排期开庭,立案庭每天在九点前通知微机室不得提前,微机室应随机组成合议庭或独任审判员,严禁先入为主,立案庭对排期的案件进行预告,以一星期为限(上周五排期下周的)把本周开庭的案件号,原、被告的名称,案由,提前制定成单或列表,并对每一个案件作出一定的开庭说明(注明注意的事项),报送院长、分管审判庭的院长和书记官处负责人。不得随意排期开庭,如有特殊情形,由分管审判庭的院长决定开庭。
第三十五条 庭前准备组,对每一个准备完结后开庭的案件,写出具备开庭条件的报告,作出阶段性说明,并随案移交,然后排期开庭。
第三十六条 决定排期开庭后,由立案庭把案卷移交书记官处,并履行交接手续,同时,立案庭按照《民诉法》、《刑诉法》、《行政诉讼法》等规定的期限,对开庭的案件公告。
第三十七条 在立案期间,采取查询、扣押、冻结、诉讼保全、证据保全、先予执行等强制措施,由承办人提出意见,分管院长审核,报院长批准。
第三十八条 发还重审的案件,由立案庭接收登记后,另行组成合议庭,排期开庭。
第三十九条 上诉、抗诉案件的移送,书记员装订后送交审判长查验,由立案庭登记,统一由送达组送达或邮寄,退回的案卷由立案庭接收后交档案室。
第四十条 立案期间的调查取证、勘验、检查由承办人和书记员各一名进行,其它人员一律不准参与,申请用车,提前和办公室联系。
第四十一条 案件流程表的填写,由立案庭和统计员负责。
第四十二条 立案庭证据交换笔录,一般本庭人员可以相互记录(称为记录人),也可以由书记员记录。
第四十三条 立案庭人员或其它人员不得指使、说明或指定微机室排期开庭的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或其它合议庭人员。
第四十四条 立案庭设送达组,专门负责对各类诉讼诉讼文书的送达。第四十五条 刑事案件的赃款、赃物及作案工具,由公诉机关统一移交书记官处,以备庭上展示或上缴,并履行交接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