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审判流程管理暂行办[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4 06:07: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案件审判流程管理暂行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案件审判流程管理暂行办》。

第一篇:案件审判流程管理暂行办

案件审判流程管理暂行办法

(讨论稿)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审判、执行活动,加强审判、执行流程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及有关司法解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案件流程管理是将案件从立案到归档的全过程按程序特点有规律地组织起来,实行严格统一的规范化管理。

本办法将案件流程分为立案、管辖、排期、保全与调查取证、送达、审理、执行、评查、归档等环节进行分类管理。

第三条 实行案件流程信息化管理,案件的立案、排期、审判、执行、评查、考核、归档、司法统计等信息应当由各环节的承办人按照《关于审判执行案件信息系统数据录入暂行办法》的规定,准确、完整、及时地录入司法管理系统。

第四条 业务部门和综合部门严格按照本办法规定做好与案件审理和执行相关的工作。

第五条 立案庭、审判监督庭、审管办按各自职能负责案件流程的跟踪管理和质量评查,办案业务部门应积极配合。

第二章

第六条 立案工作由立案庭负责。

第七条 本院机关业务部门管辖的刑事、民事、申请执行案件(不含非诉讼行政执行案件),由立案庭负责审查,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在3日内立案,但特殊情况除外。对不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向当事人说明理由或裁定不予受理。

非诉行政审查案件由立案庭立案后移交行政庭负责审查与裁决;非诉行政执行案件,实行执行案件归口管理,由行政庭负责按执行案件流程办法管理。

第八条 立案庭在审查立案时,仅对检察机关、原告、自诉人或申请人的起诉或申请是否符合起诉条件或申请条件进行审查,不对当事人诉讼请求的合法性、诉讼事实的真实性进行审查。第九条 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案件,由立案庭负责审查,并在2个月内作出处理,对确需立案再审的,应调齐案卷材料,写出审查报告,经分管院长审查后,由院长决定提请审判委员会讨论。审判委员会决定再审的案件,立案庭应在3日内下达裁定书并立案。

第十条 上级法院发回重审、指令再审、人民检察院按审判监督程序提起抗诉的案件,立案庭应在收到重审、再审裁定、抗诉书后3日内立案。

第十一条 人民法庭可自行收诉立民、商事案件,但应与全院统一审查标准、统一编号、统一收费标准并及时输入司法管理信息系统。

第十二条 属于法庭管辖的案件,当事人直接到立案庭要求立案,符合立案条件的,立案庭应当在3日内立案,立案后3日内将案件移送法庭,对不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向当事 2

人说明理由或者裁定不予受理。立案庭对法庭管辖的案件在受案后不负责送达、排期。

第十三条 立案庭、法庭分别负责核算所立案件当事人应预交的诉讼费,并在立案后5日内向当事人发出缴费通知。当事人申请缓、减、免交诉讼费,由立案庭负责审查,报分管院长审核后报院长决定。对于无批准手续、不交纳诉讼费用的案件,应在7日内作出相关裁定。

决定缓交诉讼费的案件移送业务庭后,调解结案的,由案件主审法官负责督促当事人缴纳;判决(判决缓、减、免情况)结案的,当事人申请执行的,由执行员负责督促当事人在结案前补交,立案庭负责跟踪督查。

第十四条 立案庭和法庭在受理当事人的立案材料时,应向当事人出具收据,并向当事人送达《应诉通知书》、《受理通知书》、《举证通知书》、《诉讼风险通知书》等有关材料。

第十五条 立案庭在立案时应当要要求原告提供或者确认自已准确的诉讼及执行期间的送达地址,并填写送达地址确认书。

第十六条 案号由立案庭统一编制和管理。业务部门依照立案庭编排的案号(即正号)制作结案法律文书。

第十七条 立案庭立案后,必须逐案发放《立案、审判流程管理信息表》,未取得《立案、审判流程管理信息表》的案件,不得在本院流转,相关部门或人员应当向分管院长报告处理,在案件质量评查时以质量不合格论处。

第十八条 在立案信息派送审判庭前,当事人申请撤回起诉,立案庭应及时将案卷及撤诉申请移送审判庭,由审判庭制作裁定书,当事人要求取回案卷材料应在有关材料复印或复制后由当事人对原件办理签收手续。立案信息派送审判庭后,当事人申请撤回起诉的,由审判庭依照前款规定办理。

第十九条 立案庭在将信息录入司法管理信息系统并派送审判庭后,案件不得退回到立案庭,如果确需退案的,应书面向分管院长提出退案理由,经分管院长批准后,方可由审判庭退还立案庭。

第三章

管 辖

第二十条 本院各部门审、执案件管辖范围按照法律的相关规定与本院的有关制度来确定。

第二十一条 禁止各部门违反法律规定和本院有关制度,超越管辖范围受理案件。

部门之间因管辖范围发生争议,由立案庭报请立案部门分管院长决定。

第二十二条 刑事审判庭审判本院管辖内的刑事公诉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暂予监外执行案件。

第二十三条 各类民商事案件案源分配根据各类诉讼法的规定,结合我院实际,采用相对固定和灵活调配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分配。

第四章

第二十四条 审判庭审理的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由立案庭确定排期开庭时间。刑事审判庭、少年庭、林业庭审理的刑事案件由审判庭自行确定排期开庭时间、审判组织成员。法庭审理的民事、刑事自诉案件,由法庭排期确定开庭日期。

第二十五条 立案庭、审判庭应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在举证时限到期后3日内确定开庭时间、审判组织、审判法庭。合议庭成员由立案庭指定并尽可能地指定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

案件审理中,简易案件需改为普通程序审理的,承办人应在司法管理信息系统及时登入更改开庭时间和合议庭组成人员的名单,并及时告知立案庭避免与其他的案件确定开庭时间相冲突。

第二十六条 审判组织确定后,审判庭不得更改。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不能在开庭日审判案件,需更改审判组织成员,应报分管相关审判业务的分管院长签字批准,并录入修改信息。

(一)审判组织成员需要回避的;

(二)审判组织成员经批准休假的;

(三)审判组织成员因出差或外出学习的;

(四)审判组织成员因工作岗位被变动的;

(五)审判组织成员被暂停职务或被免职的;

第二十七条 案件应当在下列期间内确定开庭日期:

(一)刑事案件在立案之日起20日内为开庭时间。

(二)民事案件自举证期满之日起7日内为开庭时间。

(三)行政案件在立案之日起30内为开庭时间。

需公告送达传票或委托鉴定、评估、决算的案件的开庭时间顺延。

各类再审、重审案件参照上述规定期间确定开庭时间。

第二十八条 承办人接到案件后,原则上要求一次开庭成功,若需第二次开庭需经分管院长批准。第二次开庭确定开庭时间应及时在内网登入信息,并及时告知立案庭,避免与其他的案件确定开庭时间相冲突。

第五章 庭前准备

第二十九条 业务庭应在法律规定期限内向当事人送达诉讼风险告知书、举证通知书等有关法律文书,告知当事人举证期限,要求当事人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供证据。

第三十条 业务庭应当告知当事人对其提交的证据材料逐一分类编号,对证据材料的来源、证明对象和内容作简单说明,签名盖章,注明提交日期,并按照对方当事人人数提出副本。收到当事人提交的证据材料,应当出具收据,注明证据的名称、份数和页数以及收到的时间,由经办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第三十一条 经当事人申请,业务庭可以组织当事人在开庭审理前交换证据。业务庭对于证据较多或者复杂疑难的案件,应组织当事人在答辩期间届满后开庭审理前交换证据。

第三十二条 业务庭应告知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可提 6

交书面申请请求法院调查收集证据,提交书面申请的(申请书应当载明被调查人的姓名或者单位名称、住所地等基本情况,所要调查收集的证据的内容,需要由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原因及其要证明的事实),由业务庭负责调查收集证据。

业务庭对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的申请不予准许的,应当向当事人或其诉讼代理人送达通知书。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可以在收到通知书的次日起3日内向本院书面申请复议一次。法院应当在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5日内作出答复。

第三十三条 审判庭应当在排定日期内开庭,因第三十二条规定情况需变更开庭时间,经庭长报分管院长批准后,可退回立案庭重新排期。

第三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审判庭可以将需要重新排期的信息连同卷宗退回立案庭,由立案庭重新排期。

(一)案件确需本院依职权取证或当事人有正当理由未到庭的,应当在调查取证后或理由消失后15日内再次确定开庭日期

(二)因案情需要变更、追加当事人的,应当在作出变更或追加之日起20日内再次确定开庭日期;

(三)因案情需要鉴定、评估、审计、勘验或中止审理的,应在收到鉴定、评估、审计、勘验等结论或恢复审理之日起10日内确定再次开庭日期;

(四)因延长举证时限影响开庭审判的,应在延长举证时限届满后10日内确定再次开庭日期。

(五)案件经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后,在决定之日起10日内确定再次开庭日期。

第三十五条 业务庭在确定开庭日期后,应将开庭时间、地点等内容,在开庭日3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公开审判的,应在开庭3日前予以公告。

第三十六条 业务庭开庭时,确有必要需要法警值庭的,由业务庭书面通知法警大队安排法警值庭。

第六章

调查取证与诉讼保全

第三十七条 民事当事人的举证期限为普通程序30天,简易程序15天,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当事人约定举证期限不能超过开庭日期。当事人申请延长举证期限的,审判组织应书面报送庭长决定,并由审判组织书面答复当事人。

第三十八条 本院依职权调查证据,审判组织应将调查事项报经庭长审核、分管院长批准后,进行调查。

第三十九条 当事人、诉讼代理人及辩护人来访或办理有关诉讼事务,在案件移送前由立案庭负责接待。案件在移送审判庭后诉讼代理人、辩护人需阅卷的,由审判庭接待。

第四十条 财产保全与证据保全由立案庭(负责诉前财产保全、证据保全)、审判庭负责,立案庭、审判庭在收到申请之日起2日内审查完毕,对符合条件的申请由庭长报分管院长批准后作出裁定,情况紧急的应当天审查完毕并移交执行局实施。

财产保全、证据保全由执行局实施,自立案庭、审判庭移交相关手续后5日内执行完毕,情况紧急的应当天执行完毕。执行后证据保全材料2日内交审判庭。

保全信息应当录入信息网络,案件信息在派送前由立案庭负责录入,案件信息派送后,由审判庭负责录入。

先予执行案件参照前款规定执行。

第四十一条 审判组织为查明案件事实,根据举证责任分配原则,决定案件当事人一方负举证责任的,必须将基本案情、证明事项、决定理由等,由庭长报分管院长批准。

第四十二条 法庭参照本章规定直接办理所管辖案件的调查证据、保全证据、财产保全、证据交换、信息录入。

第七章

第四十三条 法律文书由业务庭按照法律规定的时间、方式送达。

第四十四条 当庭宣判的各类案件,审判庭应在宣判后5日送达裁判文书。

定期宣判的,审判庭应当在宣判后立即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诉讼参与人,刑事案件、抗诉案件还应送达人民检察院。

第八章 结案

第四十五条 各类案件根据相关诉讼法的规定应在审限内审结。

第四十六条

案件经开庭审理可以判决结案的,承办法官应按本院有关规定签发后,按期宣判;庭长或分管副院长不同意的,不能直接改变合议庭或独任法官的处理意见,可在2日内要求重新合议(复查)或向院长汇报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审判委 9

员会作出决定后10日内宣判。

第四十七条

结案日期以最后签收裁判文书的当事人收到的日期为准(公告送达案件的结案日期以发出公告确定之日为准)。

第四十八条 案件审结后,各业务庭应于2日内将结案情况输入审判信息管理系统。

第九章

评查

第四十九条 案件评查采取常规评查和重点评查二种方式

第五十条 案件评查由审管办负责。具体人员由审监庭、各业务部门有关人员组成。

第五十一条

对下列案件实施重点评查:

(一)被二审或再审部分改判、全部改判和发回重申的案件;

(二)被国家赔偿认定机关确认为职权行为违法的案件;

(三)本院领导指定要求评查和其他途径发现可能存在审判质量问题的案件;

(四)当事人多次申诉上访的案件。

第五十二条 重点评查案件,按照以下程序收集资料:

1、被二审改判的案件,由业务庭在收到退卷后15日内,将一审卷宗一并移送评查办。

2、被审判监督程序改判和发回重审的案件,由业务庭在判决生效后15日内,将再审和一审卷宗一并移送评查办。

3、被国家赔偿确认程序确认为职权行为违法的案件,由纪 10

检监察部门在确认后15日内将确认决定书和卷宗材料一并移送评查办。

4、对领导交办、当事人多次申诉和经常规评查认为可能要承担错案责任的案件,由评查办自行收集和调取相关材料。

评查办应在收到卷宗材料之日起1个月内完成重点评查工作。

第五十三条 评查人员要认真开展案件评查工作,如实填写各类案件质量评查表,切实做到一案一登、一案一表。对评查工作中发现的错误情况,应做好详细记载。

第五十四条 重点评查时,主要围绕办案程序有无违法,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充分,使用法律和处理结果是否正确等方面进行检查。同时拟订是否属于错案向分管审监庭院领导报告。

第五十五条 常规评查和重点评查时,发现个案存在问题,为不合格案件,应根据被评查案件的类型,按一级错误、二级错误、三级错误的标准认定错误等次。

第五十六条 错误等次按下列原则确定:

(一)一级错误:指未严格执行诉讼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导致当事人主要诉讼权利受到损害,可能影响公正裁判或损害当事人实体权利的;或错误理解和使用法律、法规以及因工作差错造成认定事实可能存在错误,并可能导致裁判结果根本性错误的;

(二)二级错误:指未严格执行诉讼法及相关法律、法规,造成当事人主要诉讼权利受到损害,但不影响案件公正裁判的,11

或错误理解和使用法律、法规以及因工作差错造成认定事实或裁判结果可能存在瑕疵的;

(三)三级错误:指未严格执行诉讼法及相关法律、法规,造成当事人一般诉讼权利受到损害,但不影响案件公正裁判的以及其他不影响案件公正、准确裁判的执法瑕疵。

执法瑕疵明显较小的,不定为错误。评查办发现案件存在问题,应反馈给案件承办人,并向院长报告。

第十章

归档

第五十七条 档案室对业务庭要求归档的案件,要逐一在审判信息管理系统中予以核实,如果没有录入信息的,不予归档。

第五十八条

档案室对归档的案卷应当进行验收,验收不合格予以退回的案卷,装订人应及时修正完毕后送交档案室。

第十一章

其他规定

第五十九条 审判员应严肃认真地执行审判流程管理中的时限安排。审判流程管理规定的执行情况作为目标管理考核的依据,纳入法官和业务庭的岗位目标管理考核。

第六十条 案件审判流程管理中发生的争议,由部门领导之间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报双方分管院长处理。

第十二章

附则

第六十一条 本规定由院审判委员会负责解释。第六十二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二○一一年五月五日

第二篇:阜城县人民法院案件审判流程管理规定(DOC)

第二章 审判管理机制改革

第一节 审判流程管理机制 《阜城县人民法院审判流程管理机制》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充分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强化审判管理,提高审判效率,确保司法公正,使我院的审判改革顺利进行,按照推行“大立案、精审判、强执行、重监督、保公正”审判运行机制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审判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审判流程管理,是根据案件在审理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对案件的立案、排期、送达、开庭、结案、归档等环节进行组织、监督、协调的综合系统管理的总称。

第三条 全院就审判业务方面内设民事审判庭、刑事行政审判庭、立案庭,审判监督庭,案件评查处。立案庭内设接待排期处、调查送达处、书记员管理处。

案件审判流程由立案庭统一协调、管理,各审判庭(执行局)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作。

第二章

立案、排期

第四条 各类案件的起诉、申请执行由立案庭依法进行审查,对符合法定条件的应予立案。对不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向当事人说明理由或者裁定不予受理。

第五条 立案庭审查申诉、申请再审案件,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视审查结果确定是否报院长决定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

对本院审委会决定再审、上级法院指令再审的案件、发回重审的案件,由立案庭登记后3日内将原审案卷收集并移送审判监督庭。开庭时间、担任记录的书记员等问题由审判监督庭与接待排期处协商安排。第六条 对诉前财产保全和证据保全的申请,以及立案以后案卷移送审判庭之前的财产保全和证据保全的申请,由立案庭作出裁定。

第七条

在第一次开庭之前,一方当事人申请对证据进行鉴定的,由立案庭庭长决定是否同意鉴定。不同意的,向当事人说明理由,同意的由立案庭派员鉴定;在第一次开庭后,一方当事人申请证据鉴定的,由合议庭或独任审判员审查决定,同意进行鉴定的交立案庭执行。

第八条

对 于刑事自诉案件,在立案阶段原告方申请对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立案庭接到申请人的申请后,初步审查申请人的证据是否充分,之后将所有材料交刑事审判庭负责 审理该案的合议庭合议,确需对被告人采取强身制措施的,提交审判委员会决定。合议庭认为不符合采取强制措施条件的,做出驳回申请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

第九条 接待排期处在接到当事人递交的诉讼文书后7日内(检察院提起并建议适用简易程序的刑事公诉案件为3日,刑事自诉案件为15日,执行案件为1日)予以审查完毕,符合立案条件的,予以立案;

接待当事人口头起诉的,应当制作接待笔录,符合立案条件的予以立案; 接待排期处在立案后应及时填写审判流程登记表及各种卡片;

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所需的各种材料应在审查期限内收集齐备,在立案之日内确定该案适用的程序、开庭时间、地点、负责审理该案的合议庭组成人员、案件主审(主办)人、书记员,并于立案后1日内将所有案卷材料移送调查送达处调查送达。

符合立案条件的执行案件应于立案后一日内直接移送执行庭。

调查送达处在接到案卷后确认各种材料齐全、各种表格填写妥当后签字接收。第十条 接待排期处负责核算、收取当事人应预交诉讼费用,负责指导当事人办理缓、减、免诉讼费的审批手续。

第十一条 接待排期处应当在下列期间范围内排定开庭日期:

(一)确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开庭时间一般应安排在立案后15日至20日内;

(二)确定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开庭时间一般应安排在立案后30日至45日内;

(三)刑事公诉案件的开庭时间,适用普通程序的案件,开庭时间一般应安排在立案后12日至16日内;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开庭时间一般应安排在立案后15日内。刑事自诉案件的开庭时间,同前项(二)规定,但需进行伤情鉴定的除外。

第十二条 庭审过程中,合议庭或独任审判员认为需要再次开庭的,应立即将理由书面告知立案庭,并就再次开庭的时间提出建议,与立案庭协商确定再次开庭的时间,由合议庭或独任审判员将再次开庭时间当庭告知当事人。

第十三条 再次开庭的排期:(一)因案件确需法院调查取证,庭审不能按时结束,当事人有正当理由未到庭或者当事人提出新证据的,一般在10日内安排再次开庭时间;

(二)因当事人提出反诉或者案件需追加当事人的,一般在20日内安排再次开庭时间;(三)因案件需要鉴定、评估、审计或者中止审理的,合议庭在收到鉴定、评估、审计等结论或者恢复审理后书面商同立案庭确定再次开庭时间,再次开庭时间一般应排定在收到鉴定、评估、审计等结论或者恢复审理后的15日内;

(四)其他因特殊情况需要再次开庭审理的,由审判长或审判员协商接待排期处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开庭时间。第十四条 立案庭主持双方当事人交换证据,初步审查案件争议焦点,有无管辖异议,决定是否进行庭前调查取证,是否具备开庭条件。庭前调查取证的范围,仅限于当事人的申请及立案庭认为需要调查的证据。

第十五条 排期调查处在接到各审判庭提出的重新安排审理期限的书面请求后,应积极协作,及时安排新的开庭审理时间。

第十六条 重大、疑难、复杂、新类型等案件,由排期处与审判长协商确定开庭的时间,不受上述排期时间的限制。

第十七条 对立案庭作出的裁定的上诉材料,由接待排期处直接安排书记员办理案件移送手续。

第十八条 行政机关申请强制执行的案件由刑事行政庭负责审查,接待排期处在接到案卷材料确认齐全后办理立案手续,确定记录该案的书记员直接移送刑事行政庭。

第三章 调查、送达

第十九条

调查送达处应于接收案件的当天内安排记录该案的书记员送达。对于需要调查的案件,应于拟定的开庭时间5日前调查完毕。

调查送达处在接到当事人递交的其它法律文书后,应当即将该法律文书转交给记录该案的书记员,按本规定的有关时限送达对方当事人。

第二十条 案件受理通知书、应诉通知书、起诉状副本、出庭通知、开庭传票以及合议庭成员通知等应按法律规定的方式予以送达。

第二十一条 书记员在接到送达任务后应及时准确填写送达回证及各种法律文书,通报书记员处负责人协助安排车辆,并将所填写的法律文书交书记员处负责人或审判员审核。

第二十二条 书记员必须在下列时限内将各类诉讼文书送达当事人:

1、诉状副本、开庭传票、出庭通知书等为接到送达材料后的4日;

2、答辩状副本、上诉状副本为5日;

3、判决书、调解书、裁定书副本为2日;

以上各时限要求以不影响案件审理、不违反法律规定为限。以本条送达的法律文书送达回证应在本条规定 三天前公告当事人名称、案由、开庭时间、地点。第二十五条 书记员应及时完成审判员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二十六条 调查处在调查完毕后,普通程序案件在拟定的开庭时间5天前、简易程序案件在拟定的开庭时间2天前将全部案卷材料移送该案的主审人或主办人。

第四章 开庭审理

第二十七条 审判员在接到案卷后应认真核查,确认材料齐全后签字接收。第二十八条 独任审判员接到案件后认真审查案卷诉讼材料,审查有无不符合立案规定,确定当事人争议事实,整理庭审提纲,按期开庭。

第二十九条 独任审判员接到案件后对立案庭确定的程序有不同意见时,应先按简易程序开庭审理,审理后认为需要组成合议庭审理的,报该庭庭长批准。变更后的合议庭组成人员和开庭时间,由该庭庭长和立案庭庭长交换意见后确定。

第三十条 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主审人接到案件后应认真审查卷内诉讼材料,审查有不符合立案程序的规定,确定案件争议焦点和事实,拟定庭审提纲,告知其他合议庭成员开庭的时间,并于拟定的开庭时间前三日内召开准备庭,就案件审查出的问题等事项交换意见,商定案件审理方案。第三十一条 合议庭召开准备庭,主办人应提前4小时通知立案庭安排书记员记录。

第三十二条 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其他合议庭组成人员因故不能按期参加庭审的(含主审人在内),应及时向审判长说明事由,由审判长向主管院长说明情况,由主管院更换人员;审判长因故不能按期参加庭审的,也应及时向主管院长说明事由,由主管院长另行指派审判长。

第三十三条 主审人更换的,应及时将更换后的情况书面告知立案庭。第三十四条 定期宣判的案件,应当庭送达法律文书;当庭宣判的案件、当庭调解的案件以及当庭撤诉的案件,审判人员应当庭告知当事人领取裁判文书的时间。当事人未按时前来领取法律文书的,由负责记录该案的书记员送达。

第三十五条 案件移送审判庭后当事人提出财产保全和证据保全的,合议庭或独任审判员应严格审查,认为申请理由符合法律规定的,按照法律规定及时做出裁定,交立案庭负责执行。

第三十六条 合议庭或独任审判员对立案庭排定的开庭日期有特殊原因需要变更开庭的,经庭长批准后书面商同立案庭庭长,并提供新的排期时间书面建议,由立案庭排期处重新排期。

第三十七条 出现以下情况需要再次排期开庭的,由主审(主办)人书面向立案庭庭长提出理由和拟定再次开庭时间建议,由接待排期处重新安排开庭时间;

1、必须到庭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加与人有正当理由没有到庭的;

2、庭审中当事人申请法院调查有关证据,合议庭或独任审判员认为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或者需要补充调查的;

3、当事人临时提出回避申请的;

4、当事人提出反诉或者案件需要追加当事人的;

5、案件需要重新鉴定、勘验、评估、审计或者其他法定事由而应中止审理的;

6、当事人有其他正当理由申请延期审理的;

第三十八条 合议庭或审判员认为需要调查的应拟定书面调查提纲,交调查处调查。单一案件的调查以一次为限,特殊案件除外。

第三十九条 各类案件应当在法定审限内结案。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时结案的,审判长应当写出书面申请延期报告,说明理由,并提出结案日期,报院长审批,送立案庭备案。排期处根据延期报告提出的结案日期再次确定结案时间。

第四十条 开庭时需要法警值庭、提押被告人,财产保全、先予执行案件需法警协助的案件,由主审(主办)人通知法警大队,法警大队应及时安排警力。

第四十一条 合议庭认为需经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案件,应当在合议庭评议后五日内写出审理报告,并报请院长决定是否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对院长同意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的案件,审判委员会应当在七日内讨论决定。

第四十二条 合议庭或独任审判员无论是开庭审理或宣判、一律要在审判法庭进行,并穿着审判服套装,仪容整洁,用语文明、规范。

第四十三条 裁判文书送达最后一名当事人的日期为结案日期。当庭宣判的当庭宣判日期为结案日期。

第四十四条 刑事行政庭在接到行政强制执行审查案件后,应于五日内做出准予执行或不准予执行的裁定书,交调查送达处送达。

第五章

法律文书制作

第四十五条当庭宣判的案件,刑事案件应当在5日内,其他案件应在10日内向当事人送达裁判文书。第四十六条 按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当庭调解的,审判员应在1日内制作调解书;不能调解结案的,一般应当当庭宣判,审判员应在庭审结束后1日内制作出判决书;当庭不能宣判的,一般应在5日内制作出裁判文书,并与立案庭商定宣判时间;需转为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按本规定第二十九条办理。

依本条制作的裁判文书,庭长、院长(主管院长)在1日内核稿、签发。第四十七条 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当庭调解的,主审人应在1日内制作出调解书;当庭宣判的,主审人应在1日内制作出判决书;,当庭不能宣判的,合议庭应在庭审结束后3日内做出决议,主审人应在3日内制作出判决书(需审判委员会讨论的案件除外);

依本条制作的裁判文书,庭长在1日内核稿,院长(主管院长)在1日内签发。

第四十八条 经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案件,案件承办人应当在审判委员会作出讨论决定之日起3日内制作出裁判文书,庭长应当在接到裁判文书后2日内核稿并安排在五日内宣判,院长(主管院长)在2日内签发。

第四十九条 当事人撤诉的,主审人应在1日内制作出裁定书,庭长、院长(主管院长)在1日内核稿、签发。

第五十条 书记员在接到打印任务后,必须按下列时间要求完成打印任务:

1、判决书、调解书、裁定书为一日;

2、其它法律文书按审判员的要求办理。第六章

案卷装订、案件送审及案卷移送

第五十一条 案件审结后十日内负责该案的主审人、主办人应将案卷材料进行审查,确认齐全后,于结案后十日内将案卷交记录该案的书记员装订卷宗。第五十二条 各书记员应按下列时间要求将本人记录的案件装订成册,并交审判监督庭审查:

上诉案件,应在审判员移送案卷后3日内完成,第4日内完成案卷移送工作; 非上诉案件,应在审判员移送案卷后10日内完成装订卷宗工作并送审判监督庭审查。

第五十三条 审判监督庭在接到案卷后,对于装订不合格的案卷应立即退回书记员重新装订,其余案卷应于30日内审查完毕,并将案卷退回书记员。

第五十四条 经审查合格案卷,书记员应于2日内交档案室,对于不合格案件应立即交该案主审人(主办人)。主审人接到案卷后应向主管院长报告情况并听候处理。

第七章 督查

第五十五条 在本规定所确定的立案、排期、审理、送达、案卷送审等各阶段,各经办人员应及时将完成情况信息输入电脑。

合议庭(执行局)应当及时填写案件审理的进度和超期原因,并及时将相关信息、输入计算机;

立案庭应当每月将排期案件审理(执行)及超审限案件情况列表报送院领导,并通报给各部门。

计算机所记载的信息将作为院目标管理考核各庭工作完成情况的依据。第五十六条 立案庭负责案件审理流程执行情况的监督,发现审判庭(执行局)未按本规定执行的,应及时发出督办函,必要时报庭所属的分管院长处理。

第五十七条 合议庭应服从立案庭在审理流程管理中的安排,对本规程的执行情况纳入目标管理考核。

第八章

其他事项的处理 第五十八条 统计报卡工作由立案庭安排专人负责办理,各书记员应就自己所记录的当月已结案件按统计员的要求将结案卡片报送统计员。

第五十九条 以下几种诉讼费情况的处理:

1.、起诉时诉讼请求不明确或争议的财产数额不具体,经过庭审后明确的,由合议庭或独任审判员根据明确后的情况确定诉讼费。庭审结束前明确的,需补交的当庭责令补交;庭审结束后明确的,在裁判文书上判令补交。

2、庭审中原告增加诉讼请求的,追加增加部分的诉讼费,减少诉讼请求的,按减少部分核减诉讼费;变更诉讼请求的,按自动放弃诉讼请求处理。

3、庭审中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提出诉讼请求的比照原告按照收费标准限期交纳诉讼费。

4、一方当事人有举证责任而举证不能,申请人民法院调取证据的费用由申请方承担;双方都申请的,费用共同承担。

第六十条 本规定所规定的日期按法律规定均从次日起算,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为届满的日期。但以法律规定的审限为限。

第六十一条 案件审理流程管理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由部门领导之间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报院长处理。

第九章

附则

第六十二条 本规定从本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之日起执行。

第六十三条 本规定通过后,以前本院与本规定不一致的规定一律废止,以本规定为准。

第六十四条 本规定由本院审判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三篇:案件审判流程管理办法(试行)

陕西省人民法院

案件审判流程管理办法(试行)

(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2010年3月30日第四次会议讨论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切实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提高办案效率,保证办案质量,维护司法公正,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等有关法律、司法解释的规定,结合全省法院审判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案件审判流程管理,是根据案件在审理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对案件的立案、分案、审限管理、结案、归档、卷宗移送等环节进行监督、协调的综合系统管理。

第三条 案件审判流程管理各职能部门应当按照分工负责、相互协作,相互监督的要求,严格各项管理措施,增强流程管理的系统性、公开性和时效性,促进审判工作公开、公正、高效、廉洁、有序地进行。

各级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负责审判流程管理各环节的协调工作。

第二章 立 案

第四条

对于第一审刑事、民事、行政审判案件,申请执行、国家赔偿确认案件以及本级人民法院作为赔偿义务机关的赔偿案件,立案庭应当在收到起诉状、执行申请书、确认申请以及赔偿申请之日起7日内立案或者做出裁定不予受理

依法应当由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作出决定的赔偿案件,赔偿委员会办公室应当在7日内决定立案的赔偿案件,赔偿委员会办公室应当在7日内决定立案或者裁定不予受理。经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赔偿委员会办公室应及时移交立案庭登记编号。

第十二条

省法院立案庭立案后将案件移送各审判业务部门的内勤,按照下列原则进行分案;

(一)一般应根据各合议庭或法官的案件积存数量,将案件随机分配到案件积存数处于“末位”的合议庭或法官,或者将案件随机循环分配至合议庭或法官;分配到合议庭的,再由合议庭审判长在合议庭内循环分配确定承办法官。

(二)审判业务部门内部对合议庭审理案件的类型有特殊分工的,分案时按照特殊分工分配到合议庭或法官;分配到合议庭的,再由合议庭审判长在合议庭内循环分配确定承办法官。

(三)审判业务部门内部以地域为标准划分合议庭审理案件范围的,分案时按照地域分工分配到合议庭或法官;分配到合议庭的,再由合议庭审判长在合议庭内循环分配确定承办法官。

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审判业务部门庭(局)长可以更换承办法官:

(一)承办法官因出现法定回避 情形需要回避的。

(二)承办法官因健康、外出学习等客观原因需要脱产一个月以上的。

(三)因案情重大、疑难复杂、有重大影响或者案件相互之间关联密切等特殊情形的。

(四)其他需要更换承办法官的情形。

审判业务部门庭(局)长认为需要更换承办法官的,应当经庭(局)长会议或者庭务会议进行研究后确定更换。

审判业务部门庭(局)长更换承办法官后,应当在《案件立案流程信息表》上填写审批意见,并将分案信息的变动情况及时输入电脑案件信息管理系统。

第四章 审限管理

第一节 各类案件的审限

第十四条 各类案件的实际审理期限为从立案庭立案次日起至结案之日止。

(三)审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期限为三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省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省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期限的,报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审理行政上诉案件的期限为两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省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两个月。省法院审理的第二审案件需要延长期限的,报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四)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刑事案件期限为三个月;需要延长期限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

裁定再审的民事、行政案件,根据再审适用的不同程序,分别执行第一审或第二审审理期限的规定。

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民事案件,作出再审裁定的期限为三十日。

(五)赔偿委员会审理的赔偿案件的期限为三个月,因情况复杂,三个月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一个月,仍不能作出决定需要再延长审理期限的,应当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再延长的时间最多不得超过三个月。

申请国家赔偿确认案件的审理期限为六个月。需要延长期限的,报请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期三个月。确认申诉案件的审理期限为三个月。需要延长期限的,报请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

(六)执行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执结,非诉执行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执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还需要延长的,呈报省法院备案。

委托执行的案件,委托的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后一个月内办理完委托执行手续。受委托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委托函件后三十日内执行完毕。未执行完毕的,应当在期限届满后十五日内将执行情况函告知委托人民法院。

执行监督案件期限为三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一个月。

第十七条 案件承办法官应当合理安排 开庭和各项审判事务,在审限内尽快地立案、审理、判决,提高诉讼效率。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案件审理(执行);

(一)刑事案件

1、自诉人或被告人患精神病或者其他严重疾病,以及案件起诉到法院后被告人脱逃或下落不明,致使案件在较长时间内无法继续审理的;

2、由于其他不能抗拒的原因,使案件无法继续审理的。

(二)民事案件

1、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

2、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

3、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4、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的;

5、本案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的;

6、其他应当中止诉讼的情形。

(三)行政案件

1、原告死亡,须等待其近亲属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

2、原告丧失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

3、作为一方当事人的行政机关、法人或者其它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4、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的;

5、案件涉及法律适用问题,需要送请有权机关作出解释或者确认的;

6、案件的审判须以相关民事、刑事或者其他行政案件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相关案件尚未审结的;

7、其他应当中止诉讼的情形。

(四)执行案件

1、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

(三)行政案件

1、案情疑难、复杂;

2、社会影响重大的共同诉讼、集团诉讼或矛盾易激化的案件,需要做协调工作;

3、重大涉外或涉港、澳、台的案件;

4、其他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审限的情形。

(四)执行、国家赔偿等案件,有特殊情况的,可以延长审限。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审限中断,重新计算审限;

(一)刑事公诉案件需要补充起诉、补充侦查的,从补充起诉状或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法院之日起重新计算。

(二)简易程序转为普通程序审理的刑事案件,从决定转为普通程序之日起重新计算。

有关审判业务部门应当将证明审限中断的原因和重新计算审限时间的有关材料告知立案庭,由立案庭重新计算审限。

第二十一条 下列期间不计入审理、执行期限:

(一)刑事案件符合下列情形,需要延期审理的期间;

1、因另行委托、指定辩护人,本院决定延期审理的,自案件宣布延期审理之日起至第十日止准备辩护的时间;

2、由于当事人申请回避而不能进行审判决定延期审理十日内的时间;

3、公诉人发现案件需要补充侦查,提出延期审理建议后,合议庭同意延期审理之日起一个月之内的期间;

4、因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申请重新鉴定或者勘验,本院决定延期审理一个月之内的期间;

5、上诉人、抗诉提出了新的事实和证据,二审法院需要调查核实决定延期审理一个月之内的期间;

6、对被告人检举、揭发他人犯罪行为需要查证核实决定延期审理一个月之日的期间。

民事案件应当在审理期限届满十日前本院院长提出申请,需要第二次延长的,应当在审理期限届满十日前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请。申请再审的民事案件应当在审理期限届满十日前向本院院长提出申请。

行政案件应当在审理期限届满十日前向高级人民法院或者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申请。申请再审的行政案件应当在审理期限届满十日前向院长提出申请。

国家赔偿案件应当在审理期限届满十日前向本院院长提出申请。

第二十三条 需要院长批准中止、延长、扣除办案期限的,院长应当在审限届满前批准或者决定。

第二十四条 审判业务部门应当将上述审限变更的情况通知当事人以及有关机关,并在审限届满之日前,将依法批准或者决定的审限变更审批表送审限管理部门备案,并办理审限变更手续,并进行跟踪管理。对未在法定期限内审结的案件,凡未按上述规定办理中止、延长、中断、扣除审限手续的,一律按超审限处理。

第三节 审限督查

第二十五条 各级人民法院的审限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审理期限届满前的催办制度对临近超审限案件,应及时向审判业务部门催办,督促审判业务部门抓紧审理。

各级人民法院应建立有关审限的定期检查通报制度。审限管理部门定期对各审判业务部门审限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通报。

第二十六条 审判人员故意拖延办案,或者因过失延误办案,造成严重后果,依照《人民法院审判纪律处分办法(试行)》第五十九条的规定予以处分。

审判人员故意拖延移送案件材料,或者接受委托送达后,故意拖延不予送达的,参照《人民法院审判纪律处分办法(试行)》第五十九条的规定予以处分。

第三十条 请示案件以批复、复函或通知等文书交邮或交下级法院签收日期为结案日期。

第三十一条 中止执行案件、发放债权凭证案件均不得报结。执行和解协议未履行完毕案件、终结本次程序案件的报结,必须严格执行有关规定。

第三十二条 案件承办法官在报结案件时,必须提供以下有关结案时间的证明材料交审限管理部门审核登记;

(一)判决书、裁(决)定书、调解书或驳回申诉、申请再审通过采取直接送达方式交当事人签收的,提供前述法律文书及所有当事人签收的送达回证。

(二)邮寄送达的,提供本院收发室或邮政部门出具的交邮手续。

(三)委托辖区外法院送达或通过有关单位转交送达的,提供裁判文书及交邮手续。

上级法院委托下级法院送达的,提供裁判文书及经签收委托函存根联或交邮手续。

(四)公告送达的,提供送交公告交邮手续。

(五)留臵送达的,提供裁判文书及留臵笔录。

(六)不需要制作调解书的调解案件,提供调解协议;不需要制作法律文书的其他案件,提供庭(局)长审批的《案件报结单》。

(七)请示案件提供批复、复函、通知等文书的交邮手续或交下级法院的签收手续。

第三十三条 案件承办法官应当在收到案件结案证明材料之日起3日内,向审限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结案手续,审限管理部门应在接到申请之日起2日内审核办理。

结案日期已接近当月司法统计截止日期的,应立即办理结案手续。

因故未收到以送达回证而推迟案件报结的,仍以送达回证载明的受送达时间为结案时间。但属于当面送达等结案证明材料具

314

不服人民法院赔偿决定书向上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申请作出赔偿决定的案件以及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卷宗材料移送问题,按照前款规定办理。

第四十一条 第一审人民法院审判庭在移送上诉案件时,应当认真核对和验齐卷宗及移送函、上诉状(答辩状)、裁判文书原件10份、上诉费预交凭据、上诉须知、送达回证、证物等相关材料,并查明上诉费预交情况。无法查实上诉费预交情况的,应当注明,上诉案件仍须在规定的期限内移送。

第一审人民法院立案庭收到各审判庭移送的案卷材料后,应当加盖收件专用章,记明收件日期。

第三节 一审法院立案庭移送二审立案庭的期限

第四十二条

第一审人民法院立案庭统一负责上诉案件的移送工作,并应建立上诉案件登记、管理、移送、交接工作制度。

第四十三条 第一审人民法院立案庭收到各审判庭移送的上诉案件卷宗材料后,应当在十日内完成相应登记、材料核对、信息输入及向第二审人民法院立案庭进行移送的工作。

第一审人民法院应向第二审人民法院移送电子卷宗。

第四十四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立案庭收到第一审人民法院移送的上诉案件后,应当加盖收件专用章,记明收件日期等。

第四节 二审法院立案庭移送审判庭的期限

第四十五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立案庭收到第一审人民法院移送的上诉案件卷宗材料,应当在验齐后的次日起五日内立案。

第四十六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立案时发现上诉案件材料不齐全的,应当在两日内通知第一审人民法院。第一审人民法院应当在接到第二审人民法院的通知之日起五日内补齐,并在补齐后五日内将有关材料移送第二审人民法院。

第四十七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立案时,应当将第一审人民法院审判庭作出裁判时间、上诉人上诉时间、第二审人民人民法院立案庭收到案卷材料时间、第二审人民法院立案庭立案时间及

办理完毕之日起三日内,将案卷材料移送审判庭。不予同意的,应当通知上诉人在规定的期限内预交上诉费。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人提出的缓、减、免上诉费申请经审查作出不予同意的决定后,上诉人再次提出申请的,一般不予审查,但有证据证明确实符合缓、减、免交上诉费条件的除外。

第五十三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按自动撤回上诉处理的裁定确有错误,应当自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审查之日起二十日内予以撤销,并在作出撤销裁定之日起三日内通知第一审人民法院移送案卷材料,在收到案卷材料之日起三日内恢复第二审程序。

第八章 督 查

第五十四条 各级人民法院应当将案件审判流程管理作为审判管理的重要内容,各级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应加强对案件流程各环节的协调、监督、检查和通报。

第五十五条 本办法的执行情况,纳入各审判业务部门和相关人员的岗位目标管理考核。

第九章 附 则

第五十六条 本办法由省高院审判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五十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以前省法院的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按本办法执行。

第五十八条 本办法中规定如与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强制性规定不一致时,执行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的规定。

第四篇:人民法院案件审判流程管理工作规则

XX县人民法院案件审判流程管理工作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我院案件审判流程管理工作,促进和实现案件审理在程序上的公平、公正,根据有关法律、司法解释和省、市两级法院的相关规定,并结合我院案件审判管理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是我院在立案、收取案件费、案件审限、结案、移送卷中等各环节的工作进行跟踪管理,以保证案件以法律规定的程序高效、有序运转。

第三条立案庭是案件审判流程管理工作的考评部门,负责本院各类案件在审判个环节工作情况的统计、分析、汇报和通报。

第二章立案管理

第四条立案庭对本院各类案件实行审查立案和登记立案。第五条各类案件立案审限的期限审查权限:

一审民商事案件应在收到起诉书的三日内完成审查、审批及移送,重大、疑难、复杂的案件七日内完成。立案接待员接受相关材料后,经庭长审批后立案。重大、疑难-、新型或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经主管院长同意可报审判委员会研究决定,必要时可请示上级法院。

一审行政案件、一审刑事案件分别由相关审判庭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由相关审判庭庭长签字后交立案庭于当日登记立案。

立案庭收到其他法院移送的材料及卷中后,应在三日内完成案件立案审查工作。此类案件由立案接待员审查,经庭长审批后立案。

上级法院指令再审、发回重审的案件,自收到裁定书及相关文书的二日内,有立案接待员完成审查和登记立案。

暂予监外执行案件,相关业务庭科在接受相关材料后,经庭长审查审批后,在三日转交立案庭。

收到执行申请书及相关法律文书的执行案件,连接待员应在二日内核实据以执行的裁判文书是否生效。裁判文书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应在二日内登记并经庭长审批后立案。

第六条立案庭对审查立案和登记立案的案件应在二个工作日内移送相关审判庭审理。第七条对不符合受理条件的起诉,当事人坚持要求立案的,立案庭应依法作出不予受理的裁定。

第八条立案庭应对各类案件的立案实行微机管理,及时录入审查立案,登记立案的相关信息和完成工作的实现等。

各审判庭应及时完善微机信息管理工作。第九条各审判庭接到立案庭转来的案件,认为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及时与立案庭沟通。立案庭接受审判庭意见的,由立案庭办理相关手续;立案庭不接受审判庭意见的,有双方的主管院长协商,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报院长决定或由院长提交委员会讨论解决。

第三章诉讼费管理

第十条法院收取诉讼费应严格执行公务院颁布的《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禁止违规多收费或巧立名目乱收费。

第十一条案件移送审判庭或执行局前,案件受理费、保全费及执行费的核算、收取、以及对申请缓交、减交、免交诉讼费的审批手续,由立案庭负责办理,并按规定报本院院长审批。

案件移送审判庭后,缓交案件的案件受理费、保全费、执行费由相关审判庭收取。如审判庭对立案庭案件受理费的计算有异议,由审判庭与立案庭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报主管立案庭的领导决定。

第十二条当事人对交纳案件受理费金额有异议的,立案庭及相关审判庭应当认真复核,对确实违规的收费应予退还。

第十三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收取案件诉讼费:

1、为方便诉讼,向当事人提供的诉讼用纸、诉讼指南、诉讼风险须知和诉讼知识材料等;

2、未实际发生的勘验、鉴定、公告费用等;3

3、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等未实际出庭的交通、住宿、生活和误工补助等费用;

第四张排气、送达

第十四条我院受理的各类诉讼案件均由相关审判庭自行排期,自行送达。

第十五条中院委托我院送达的开庭传票及法律文书,由原审判庭的承办人员负责送达。第十六条我院审理的一审案件神节后,上诉或申诉到中院,中院委托送达的,由承办人负责送达;外地法院委托送达的,由我院对应庭可负责送达。

第五章审限管理

第十七条审限管理是指法院专门管理机构依据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规定,对案件受理和执行各个环节的运行的运行时间进行跟中、警示和督办的管理活动。;

审限管理由立案庭负责,各审判庭应积极协助和配合。

第十八条案件审理期限和执行期限应严格执行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有关案件审限期限的规定。并由立案庭按照我院对各类案件审限的具体规定进行监督和催办,以促使案件在法定期限内尽可能提前审结。

第十九条立案庭对临近审限的案件应进行提示,民商事、行政、执行、审监案件的提示期限为法定期限的前一个月;并书面发出提示单;在跟踪读出期限审结的同时,要做好有关情况的统计、分析和通报工作。

第六章结案管理

第二十条各审判庭应当严格依照有关规定办理案件结案手续,不得弄虚做假。各审判庭结案后应当于每月报表将结案案号,结案时间报立案庭登记,并将结案的法律文书报研究室。立案庭根据报结的情况对案件审限按月进行通报。

第二十一条我院应当严格执行最高院人民法院关于案件结案时间的规定。要以判决书、裁定书或调解书送达最后一名当事人的日期为结案时间;

委托宣判、送达的,应当在审限届满前将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送达受委托人民法院; 裁判文书送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结案时间应遵守以下规定:

(一)留置送达的,以裁判文书留在送达人住所地之日为结案时间;

(二)公告送达的,以公告刊登之日为结案时间;

(三)邮寄送达的,以回执注明之日为结案时间;

(四)通过有关单位转交送达的,以送达回证上当事人签收的日期为结案时间。

第二十一条对虽未超过归档期限,但因领导或上级法院急需调用的已结案件,相关审判庭(承包人)应在接到档案室发出的急用档案催归单后的三日内归档。

第二十四条档案室接到归档的案卷后,应在一周内验收完毕。归档验收不合格的案卷,案件承办人应在一周内补正完毕并送交档案室。

第七章案件移送

第二十五条一审刑事案件提出上诉或抗诉的,应当在上诉期限届满后三日内由安监相关审判庭将上诉状或抗诉书连同卷中、证据等移送至上级法院。

第二十六条一审民商事或行政案件当事人提出上诉的,相关审判庭应在收到上诉庄后的三日内将上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还应在此后的三日内交立案庭提议办理向上级法院移送本院的卷宗、证据等。

第二十七条我院在接到上级法院调卷通知后,立案庭应在二日内将全部卷宗和材料交办公室,办公室在三日内送中院。

第二十八条我愿上诉的卷中,应到立案庭办理审查登记手续,登记交办公室办理移送手续;上级法院结案后直接将卷中退回审判庭(承办人)的,接到卷中的审判庭(承办人)应将卷中及法律文书交由立案庭登记后,根据上级法院的裁判结果立案或由审判庭(承办人)归档。其中更审改判和发回重审的案件,立案庭收到后的二日内将案件更改情况报纪检监察室。

第八章考评通知

第二十九条对各类案件的审判流程管理工作进行每季通报。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的15日为工作统计截止日。每季的通报情况积累为考评的依据,按绩效考评标准考核。第三十条立案庭对每季度案件审判流程管理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下一步工作意见。每季的总结分析材料,应在该季结束后十日报个中院。

第九章附则

第三十一条此前制发的 《案件流程管理规则(试行)》以及与本规定相抵触的其它规则、办法等,均停止执行。

第三十二条本规则由我院审判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本规则下发之日起实施。

第五篇:审判流程管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强化审判管理,提高办案效率和执法水平,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案件审判流程管理是在实行立审、审执、审监分立的基础上,将整个案件审理程序有规律的组织起来,根据司法公正的原则和要求,按照案件审判流程的需要,对案件审理程序进行有效管理,以保证审判、执行工作公开、公正、高效、廉洁、有序地进行。

第三条 案件审判流程管理由立案庭根据各类案件在审判流程的不同环节,对审查立案、庭前准备、开庭审理、归档等不同审理阶段进行专门管理和跟踪监督。

其他业务庭应当加强对本庭案件审判的管理,服从立案庭对案件审判流程的统一管理。

第二章 立 案

第四条 立案工作由立案庭依法办理,立案工作主要包括下列事项:

(一)审查民事、行政案件的起诉,决定立案或裁定不予受理;审查刑事自诉案件的起诉,决定立案或裁定驳回;审查执行案件的申请,决定是否立案或不予受理;对刑事公诉案件进行立案登记;

(二)审查申诉、申请再审,对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立案审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报院长提交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是否再审;

(三)对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再审、上级法院指令再审和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的案件进行立案登记;

(四)对适用公示催告程序和督促程序的案件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

(五)根据业务分工规定将各类案件分派至各业务庭办理,并对各类案件审理和执行进行跟踪督办并定期通报。办理上级机关和本院领导交办案件的登记、编号、程序上的审查处理和督办,并回报或转报结果。西塘人民法庭可以审查受理本辖区范围内的民商事案件。

第五条 对依法应当受理的案件,立案庭应当在以下期间内作出处理:

(一)对符合立案条件的民事案件,应当在接到起诉状的当日作出决定并立案;对符合立案条件的行政案件和刑事自诉案件,应当在接到起诉的二日内作出审查决定并立案;对不符合立案条件的各类案件,除起诉人自动撤诉外,应当在接到起诉状的五日内作出不予受理或驳回起诉的裁定;

(二)执行案件应当在接到申请的当日予以审查并决定是否立案。并在立案之日起二日内移送执行庭;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裁定不予受理;

(三)再审案件应当在接到再审申请后的十五日内进行审查并提出是否立案的建议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并在审判委员会决定再审后三日内将卷宗移送审监庭。

第六条 立案庭负责处理来信来访,对需转办的信访件应在二日内移交有关庭室办理,有关庭室应在收到相关信访材料后在十日内提出书面处理意见报立案庭,立案庭应当在收到材料后十五日内向信访人或有关部门作出书面答复;对同级人大、党委及政府及上级部门要求办理的信访案件应由业务庭负责人亲自办理,办理结果经相关的分管院长审核后,报分管信访的院长或院长批准后作出书面答复。

第七条 立案庭应按照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及有关规定办理立案手续。

第八条 立案庭应当要求原告对其提交的证据材料逐一分类编号,对证据材料的来源、证明对象和内容简要说明,签名盖章;收到诉状和有关证据应当进行登记,并向原告出具证据收据,证据收据应当注明证据名称、复印件、收到时间、份数和页数由立案法官和原告签名或盖章。书证一般收取复印件,但应告知开庭时须出示原件。

第九条 立案审查中,发现原告证明其诉讼请求的主要证据不具备的,应及时书面通知其补充证据。收到起诉状的时间以补交证据材料之日起计算。

第十条 立案庭在受理案件时,对民事案件一般确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除明确规定不能适用简易程序外),应指定举证期限为15日,但必须书面告知当事人在法庭辩论终结前对适用简易程序审理享有异议权;对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指定不少于30日的举证期限。

第十一条 立案庭应根据规定预收受理费、财产保全费、财产保全和调查取证的实际支出等费用。执行庭、速裁庭等相关庭根据实际支出情况收取实际支出费用。

第十二条 立案庭应当在决定立案、裁定不予受理和驳回起诉等信息当日输入计算机。

第三章 送达、保全、排期及其它辅助工作

第十三条 民

一、民二庭、刑庭审理的案件实行排期开庭。刑事案件由刑庭负责;民事案件的排期由立案庭负责,对适用普通程序的审理的案件,承办人应在庭前证据指导和证据交换,并可以先行调解。

(一)刑事案件的开庭期间为送达起诉状副本后二十日内;

(二)民事案件的开庭期间为举证期届满或管辖异议裁定生效后十日内;

(三)行政案件的开庭期间为被告答辩期满后十日内;

(四)刑事再审案件的开庭期间为作出再审决定之日起内一个月内;民事、行政再审案件,按照法律规定应当适用的程序,参照本条(二)、(三)款的规定确定开庭日期。

案件实行繁简分流,速裁庭审理的简易案件,按照公正高效原则决定开庭日期,不再排期开庭。

第十四条 合议庭、独任庭因发生第十五条情形的,可以决定再次开庭,一般应根据案件审理的需要,在休庭时按照第十五条规定的期间宣布再次开庭的时间和地点,并由合议庭、独任庭办理好再次开庭的手续;一般应安排在星期四或星期五。

第十五条 再次开庭时间应当按照以下规定安排:

(一)因案件确需法院自行调查取证、当事人有正当理由不到庭等需再次开庭的,一般在十日内再次开庭;

(二)因案件需重新鉴定、勘验、中止审理的,一般在收到鉴定结论、勘验完毕或恢复审理后的十日内再次开庭。

第十六条 立案庭应当在决定立案同时,将受理通知、开庭传票、举证通知书、诉讼风险告知书等送达给原告,并将诉状副本、应诉通知书、开庭传票、举证通知书、诉讼风险告知书等手续交保全送达人员;保全送达人员应当在五日内送达被告,并要求被告提供自己的送达地址和联系方式,同时书面告知拒不提供送达地址和联系方式法律后果。速裁庭审理的案件由速裁庭自行送达有关法律文书。

第十七条 庭前法律文书的送达由立案庭和送达保全人员负责;移送到业务庭后的法律文书的送达由主办该案的法官负责(除特殊情况外)。

刑事案件的法律文书由刑庭负责送达。

第十八条 业务庭应在收到当事人的答辩状或上诉状副本的五日内送达给相关人员。当事人提起上诉的案件或检察机关提出抗诉的案件,承办书记员应在送达上诉状、抗诉书副本后的五日内将案卷材料报送上级法院。

对其他法院委托宣判或送达裁判文书等,应当由送达保全人员在收到材料后十日内送达当事人。

第十九条 起诉同时当事人提出诉讼保全的案件,由立案庭审查,对于符合法律规定的,由立案庭实施保全送达人员裁定并执行或移送速裁庭办理。如当事人对诉讼保全提出复议申请的,由采取保全措施的人员负责复议审查。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提出财产保全的,由承办业务庭审查办理。

第二十条 诉前财产保全由立案庭负责,申请人在本院采取诉前保全措施后十五日内未起诉,或者当事人提出异议且经审查异议成立的,应依法制作解除保全的裁定,立即予以解除。

第二十一条 当事人或诉讼代理人取证确有困难而申请法院调查取证的,案件材料未移交相关承办庭前由立案庭审查,准许申请的由保全送达人员调查负责;已移送的,由相关承办庭审查,准许申请的,必须预收实际支出费用并出具调查取证委托函,说明调取该证据的证明作用,取证的有关线索等情况,移交保全送达人员办理。特殊情况经院领导批准,也可以由承办庭人员进行调查取证;对当事人的申请不予准许,由相关庭在三日内书面通知。

第二十二条 委托鉴定、评估等统一由办公室办理。业务庭应在收到申请书的三日内审查决定是否准许,办公室应在十五日内办理好材料审核、当事人协商及委托手续。

执行中的评估、拍卖工作由执行庭自行办理,纪检监察部门派员监督。

第二十三条 调查取证的地域范围在本县范围内的,三日内完成调查取证;在本县外的,一般在十日内完成。

第二十四条 对当事人提出管辖异议的,业务庭应当在十日内作出裁定。

第二十五条 因管辖异议等特殊原因需要变更开庭时间的,业务庭须在开庭三日前通知立案庭并经立案庭庭长批准。

第二十六条 公开审理的案件,立案庭在排期确定后,将原告、被告(被告人)名称、案由、开庭时间、审判法庭等予以公告。

第二十七条 各审判庭应与立案庭互相配合,保证案件开庭审理的成功率。开庭时如发生一方当事人未按时到庭的情况,仍应按时开庭,当庭或事后审查当事人不到庭的原因,如有正当理由应在庭后十日内重新开庭审理。

第二十八条 需再次开庭审理的案件,应在第一次开庭结束当即宣布再次开庭的时间和地点的,由承办人办理和送达好相关手续。

当庭宣判的案件,应当在宣判的同时告知当事人在宣判后五日内领取判决书的地点和期间以及逾期不领取的法律后果。

定期宣判的案件,承办人应当在庭审结束时当即决定和宣布在庭审结束后10日内宣判的地点和时间,并在宣判后立即向当事人送达判决书。

凡调解结案的案件,应当庭送达调解书。

第四章 开庭审理

第二十九条 案件的开庭审理由审判庭负责,有关审判庭应当根据立案庭排期按时组织开庭,开庭审理的记录工作由书记官 室负责。

第三十条 各类案件应当在法定审限内结案,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时结案的,承办人应当写出书面延期申请报告,通过立案庭报请院长或者上级法院批准,立案庭登记备查,予以通报。各业务庭申请办理延期审理不得超过审结案件数1%。

第三十一条 合议庭对开庭审理的案件应当在庭审结束后五日内进行评议;案件承办人应当在评议后三日内制作法律文书;独任审判员应当在庭审结束后五日内制作法律文书,须签发的,应当在接到法律文书的二日内签发。

需经审判委员会讨论的案件,应当在庭审结束后七日内书面报送审判委员会;审判委员会应当在七日内予以讨论决定;案件承办人应当在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后三日内制作法律文书,签发人应当接到法律文书后二日内签发。

第三十二条 立案机构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期限审理适用公示催告程序和督促程序等案件。

第三十三条 案件审结后,案件承办人应当全面审核诉讼材料,经审查无误签名后将案卷材料移送书记员室,法律文书应当由承办人和书记员核对无误签名后送达当事人;书记员接到卷宗后及时装订案件,在每月十日前将上一月结案的案卷移送审判监督庭。

第三十四条 案件承办人必须将裁判文书和结案信息等输入电脑,书记员应当将开庭笔录输入电脑,并以电脑信息作为结案统计的依据。

第五章

第三十五条 对案件审理期限的监督由立案庭负责。

凡适用普通程序审理刑事案件,三十日内未审结的,由立案庭报院长签发《督办令》进行督办。

凡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纠纷案件,二个月内未审结的,由立案庭报院长签发《督办令》进行督办。凡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民事纠纷案件,三个月内未审结的,由立案庭发出《催办通知书》进行催办;五个月内未结案的,由立案庭报院长签发《督办令》进行督办。

行政案件在二个月内未审结的,由立案庭报院长签发《督办令》进行督办。

执行财产或者被执行人在本地的执行案件,二个月内未执结,由立案庭发出《催办通知书》;执行案件五个月未执结的,由立案庭报院长签发《督办令》进行督办。

立案庭应当按月将案件督办情况进行通报。

第三十六条 案件质量的督查工作由审判监督庭负责。

书记员室、执行庭、法庭应当及时装订卷宗,将上一月结案的材料齐全的卷宗于每月十日前送审判监督庭评查,审判监督庭将评查的结果每月反馈给各分管院长;各分管院长每月抽查上一月结案数3%至10%的案件。

审判监督庭应当在接收案卷后次月十日前将案卷评查完毕,并将评查情况两月书面通报一次。

第三十七条 立案庭和审判监督庭督办、质量评查情况,纳入本院法官档案进行管理;

第三十八条 院长、审判委员会、庭长对案件督查工作根据法律和本院的有关规定执行。

为适应审判工作的需要,在特殊情况下,院长有权交办有关审判任务。

第六章 归

第三十九条 案卷的归档工作由书记员室、人民法庭、审监庭和档案室共同负责。

第四十条 案件评查完毕后,审判监督庭应当于当月将存在问题的案卷退回书记员室、执行庭、业务庭,由该案书记员和案件承办人5日内补正;对存在问题的执行案卷,由执行庭负责该案执行的执行人员进行补正。

第四十一条 对补正后的案卷,分别由书记员室、执行庭、业务庭补正后于3日内交审监庭。审监庭审查无误应在2日内交档案室,档案室应当按有关规定检查接收卷宗归档。

第四十二条 不服一审裁判的上诉、抗诉或上级法院提审的案件,应当在收到上级法院退卷后15日内归档。

第七章 附

第四十三条 案件审判流程管理中发生的争议,由有关庭室报各自分管院长,由分管院长协商处理,或者由院长决定。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由本院审判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四十五条 本规程经院审判委员会讨论修订,自2005年4月1日起施行

下载案件审判流程管理暂行办[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案件审判流程管理暂行办[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破产案件审判流程管理规程(试行)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破产案件审判流程管理规程(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规范破产案件审判工作,明确工作职责,完善破产案件审判工作的运行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和审判工作......

    审判流程

    ×××人民法院 民事案件开庭审理普通程序一、开庭前的准备 1.书记员: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入庭,将传票和出庭通知书交回附卷;已报到的证人到指定地点等候传唤,证人不得参加旁......

    审判流程管理实施办法(5篇)

    审判流程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充分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强化审判管理,建立公正、高效的审判运行机制,切实提高审判质量和审判效率,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

    搞好案件评查 推进审判管理(模版)

    搞好案件评查 推进审判管理 案件评查是审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的重要环节。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案件评查工作,提升司法审判质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增强司......

    县人民法院审判流程管理规定

    江川县人民法院审判流程管理规定 江法[2003]21号 关于印发《江川县人民法院审判流程管理规定》 的通知 各庭、局、处、室: 《江川县人民法院审判流程管理规定》经院务会讨......

    工作流程审判流程

    审判流程 审判流程管理办法 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繁荣文化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预防和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定纷止争,化解社会矛......

    模拟审判流程

    “民事借贷纠纷案” 模拟法庭审判脚本 模拟审判流程 (一) 庭前准备 书记员:请全体起立,请原告、被告、双方律师出庭。请审判长、审判员入庭。 审判长:现在核对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

    河北省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15篇

    河北省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保障财政专项资金安全,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