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微生物反思
微生物反思
教材中只简单地描述了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名称和生活方式,若老师就照着教材讲授,学生就很难认识什么是微生物,更难理解微生物的类型及其特点,因此,就要提前准备,查找有关微生物的图片和录像,使学生从图片和录像中认识到是什么微生物,这种微生物的结构和特点是什么,使学生认识深刻些。教材中第49页还提到支原体和衣原体,而从现有资料中查不到相关信息,就必须请教医生和从网络中查找相关内容,然后才能向学生作出回答和解释,不然就总是不知道。
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学生又很容易搞混淆,因此,在教学中还应设计一些训练题,编制一些学生中常见错误的辨析题或选择判断题,使学生辨别准确,分析出错的原因,更有利于学生准确掌握知识点。
第二篇:《微生物的危害》教学反思
《微生物的危害》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首先在课前让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查找一些有关微生物——病毒和细菌的知识,然后在科学课堂上,让学生分组汇报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信息。通过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的描述,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我又让小组间进行互相学习,看谁的信息量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做了配角。在学生的信息发布过程中,对有关病毒和细菌的特征、特点、引发的疾病、疾病的症状、传播方式、怎样预防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知不觉地就完成了。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向40分钟要质量,应该是我以后的科学教学中应该所注意和追求的!
第三篇: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科学教学类知识点相对比较多的一课,在这次课中,我对这样的课进行了尝试和挑战,在整个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实物举例说明,让孩子们对微生物进一步了解。每个同学都投入到科学实验中来,培养出了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之情,每一个环节学生都能配合老师,可算得上是散而不乱,不拘泥于传统课堂的优质课堂。虽然表面上看课堂效果不错,但我在教学上仍有不足之处:首先课堂过于活跃,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接受和巩固。在下一次课堂上如果能做到对课堂氛围收放自如,课堂效果将会更好,而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巩固也更有效。学生也不会仅仅停留在学科课堂的表面而进行深入思考,达到学生开动脑筋的目的。然后,就是自己对科学领域的扩展还不够,如果在每一次上课之前,多收集一些关于当堂课的知识内容。那么对学生的知识面有所帮助。
第四篇:微生物的代谢教学反思
《微生物的代谢》教学反思
金 柘
在微生物代谢这一内容的教学过程中,针对知识特点采用了提供问题情境、探索目标,由学生通过阅读课本相关内容,自己确定知识清单,然后同学间进行知识交流、相互补充,最后教师点拨归纳,通过这些尝试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对于微生物代谢非常旺盛的原因要利用课本中的一些数据加以说明。代谢产物分为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级代谢产物,代谢调节的方式分为酶合成的调节和酶活性的调节,微生物体内的酶又可以分为组成酶和诱导酶,这些知识点让学生通过自学进行比较,脉络清晰,学生对有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比较理想。
而微生物代谢的调节是重点。教学中除多结合实例讲解外,还要引导学生对这两种调节方式进行比较,如比较调节的对象、结果、特点、机制、意义等,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觉得可以改进的地方有,可以先讲完微生物代谢的调节后再来讲人工控制微生物的代谢,这样,重点突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本内容,还有一点,就是要注意知识点的拓展和加深,适时的帮助学生巩固旧的知识。
第五篇:寻找微生物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下面是关于寻找微生物教学反思的内容,欢迎阅读!寻找微生物教学反思
《寻找微生物》一课的教学,主要是充分利用课堂,让学生回味,找出微生物的特点,发现学习的内容和生活联系的很紧密,让孩子们喜欢课堂并完成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中通过“食物品尝会”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选择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接着抓住学生猜想到的微生物,分小组搜集资料,验证猜想,最后归纳微生物的简要特征及其包含的类型。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主动性的发挥,充分调动学生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有效地参与课堂双边活动,较好地进行了有效引导,概括起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引导中引出体验。在学生的记忆里,存在着大量的情感体验等感性材料。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沉睡着的情感体验不是一接触文本马上就会被激活的,需要教师合理有效的引导。引导中能否抓住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地切入口至关重要。教学中我出示课前准备的各种活动材料,如鲜牛奶、酸牛奶,鲜萝卜、酸萝卜、泡菜等,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食物吗?”导入新课比较融洽。展示的材料都是来自于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学生有真实的体验,从而切入主题顺里成章。在此基础上,我又明确要求学生回答“品尝”后的感受,这就引导学生从材料中去找,范围在无形中被限定,学生的思维方向也就明确了。
第二、引导中引出问题。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的有效性主要是依赖学生思维这一“不确定性变量”,而这一变量如何又依赖于教学中教师引导这一“确定性变量”是否合理有效,只有两者和谐统一,才能真正形成有效的课堂。课堂中,我问学生“你们吃过这些食物吗?喜欢吃吗?它们的味道相同吗?哪位同学知道鲜牛奶是怎样变成酸牛奶的?请告诉大家。”时,学生的思维被打开。由“形状”到“味道”成了我引导的重点。学生进入了探究的主题后,我让引导他们就“食物加工前后有什么变化?和是什么改变了它们的品质和味道?”两个问题展开探究,找准了探究的主题。
课堂需要开放,但是只有在教师有效引导下的开放,才是可控的有价值的开放,这样的科学课堂才是灵动的富有生命力的课堂。
寻找微生物教学反思《寻找微生物》是大象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形形色色的微生物》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属于综合探究活动单元,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
本课中我围绕“寻找”这一动词去设计解开让酸萝卜、霉豆腐、面包等食物变得如此可口好吃的一位神秘人物——“微生物”来进行教学的。实际上就是一个解暗箱的教学活动。
本课中我按照品尝讨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假设——搜集资料验证猜想——阅读资料寻找微生物——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这一线索展开探究活动的。下面就每一个环节的活动是如何设计的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品尝讨论,发现问题。
我采用了对比的方法来引出特殊方法制作出来的食物。因为我们平常吃的食物大多数都是用蒸、煮、烤、炸、煎等常用方法制作出来的。唯独酸萝卜、霉豆腐、面包等这些食物是特制出来的。其中就有我们要研究的微生物的影子在里面。这是一个谜。我要让学生自己品尝食物后,再一步步去找出来。在食物品尝会上,我选择了几种非常典型且具有代表性的食物,口感上有明显差别的食物进行品尝实验。在品尝时,还特意强调按照实验记录单上的1~6号食物加工前后进行有秩序地品尝,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轻松体验出同一食物在加工前后的巨大差别。从而自然地提出了问题:“是什么改变了食物的品质和味道?”实际上学生的品尝能力很强,也就是现在的学生还特别爱吃点有特色味道的食物。这一点在上课之前我有一点多虑了,但还是有点担心,怕学生一下子说不出来。
(二)提出问题,猜想假设。
围绕着这一问题,我们进入到第二环节的研究,进行猜想与假设。同学们说出了好多的问题,进行了好多的猜想。最后我让同学们进行讨论,人多力量大。终于发现了一点点的迹象。我们的同学还是聪明厉害吧!如:知道酸萝卜是放入酸水坛子里了才变化的,是不是坛子里面有些什么?又如:霉豆腐是不是加了一些作料,让它变化的?还有:面包是不是师傅做时加入了一些什么东西的?
(三)搜集资料,验证猜想。
同学们特厉害,已经发现了这些食物上有些东西让它们变得好吃的。我不得不承认同学们已经找到了这位神秘人物——微生物。我顺势就介绍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寻找的微生物。出示课题:寻找微生物。各种食物采用的微生物不一样,到底是哪种微生物在酸萝卜、霉豆腐、面包上起作用,接下来让学生自己查资料,自主学习、小组研究,去找答案。从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最后归纳出微生物的简要特征及其包含的类型。
(四)阅读资料,寻找微生物。
通过上面的查资料,同学们知道了是细菌中的乳酸菌、毛霉菌、酸母菌等让这些食物变得好吃的,“谜”完全被它们解开了,接下来我用一句话“是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是人类的好朋友呢?”而转题。引出了各个小组进行课外查资料寻找微生物的汇报活动。从汇报中同学们认识到了流感病毒、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让同学们看到了另一方世界。
(五)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最后同学们认识到了微生物对人类有有益的微生物,也有有害的微生物。我们合理处理好关系。学习知道了只有多多锻炼、讲卫生、按时接种疫苗,才能确保身体健康。
总之,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研究。课堂需要开放,但是只有在教师有效引导下的开放,才是可控的有价值的开放,这样的科学课堂才是灵动的富有生命力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