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镇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实施计划
X政(201X)xxx号
XX市XX镇201X年易地扶贫搬迁
实 施 计 划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和XX市、XX县各级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精神,深入扎实有效推进XX镇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顺利开展,按照《河南省“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实施方案》和《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若干意见》及XX市、XX县“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实施细则》,特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会议、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委和市委、市
户每人补助2.5万元,在一年内完成原有住房及宅基地腾退的每人奖励0.5万元。中心村安置:贫困户人均住房建设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可一户一宅或多层简装修;贫困户每人补助2万元,在一年内完成原有住房及宅基地腾退的每人奖励0.5万元。非贫困户需要同步搬迁的,可享受搬迁安置小区内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按镇区每户2万元、中心村每户1万元补助设施费,在一年内完成原有住房及宅基地腾退的每户奖励2万元。原则上收回原住房,由镇、村组织对搬迁旧村的宅基地实施土地复垦、生态修复、规模养殖、乡村旅游等多种形式的开发利用。
三、建设任务
围绕改善搬迁对象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建设安置房以及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并配套建设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征地、办理工程建设相关程序、土地整治等。
(一)住房建设
2017年扶贫搬迁计划建设住房面积4.145万平方米。
(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2017年扶贫搬迁安置区计划建设道路、管网、电力、绿化等设施,工程量以设计为准。
(三)征地及相关程序办理
安置点用地征用、补偿及相关程序办理。
(四)土地整治
现对搬迁区域的考核全覆盖。
XX镇人民政府
二O一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XX镇党政办公室
2016年11月25日印发
(共印10份)
第二篇:易地扶贫搬迁[范文模版]
易地扶贫搬迁
学习目标:
学会读写与易地扶贫搬迁相关的字词,了解 易地扶贫搬迁的对象,建设标准、补助标准。
学习内容:
读与写
搬迁 自然 水土 地方 村庄 整体 同步 安置 旧房
新家 协议 按期
学与用
一、易地扶贫搬迁的对象
1居住地自然条件恶劣
2需要整村搬迁的村庄
二、易地扶贫搬迁建设标准
1城镇安置:
城镇安置的人均住房面积不超过20平方米。
2农村安置:
农村安置的人均住房面积不超过23平方米。
三易地扶贫搬迁补助标准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住房补助20000元,整村寨同步搬迁的非贫困人均住房补助12000元。
签订搬迁及旧房拆除协议并按期拆除旧房的,每日奖励15000元
第三篇:河北易地扶贫搬迁2016年实施计划-河北发改委
河北省易地扶贫搬迁2016年实施计划
2016年2月25日
根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以及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扶贫办等部委工作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安排部署,结合《河北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特制定2016年实施计划。
一、总体安排
重点针对“十三五”时期国家确定的我省需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万人的任务要求,按照“五年任务、两年完成,首年启动、压茬推进”的工作总基调,2016年全面启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万人及同步搬迁人口9万人,共计18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综合考虑规划选址、前期论证、土地整理、建设周期等客观因素,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计划4月份全面启动,6月份具备开工建设条件,力争2017年上半年完成易地扶贫搬迁8万人左右,确保到2017年底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8万人左右。
二、搬迁对象与安置方式
按照群众自愿、积极稳妥的原则,重点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万人,以及确需与之同步搬迁的其他人口9万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搬迁对象的最终确定,以县级进村入户调查造册、经户主签字同意、列入县级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实施计划的名单为准。
安置方式以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为辅。
(一)集中安置
依托县城、小城镇、产业园区安置。结合新型城镇化和县域经济发展,在县城、小城镇、产业园区建设47个集中安置区,安置搬迁对象1.9万人左右。
建设移民新村集中安置。依托新开垦或调整使用的耕地,在周边乡镇或行政村规划建设移民新村53个,引导搬迁对象就近集中安置4.1万人左右。
依托旅游景区安置。挖掘当地生态旅游、民俗文化等资源,因地制宜打造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引导周边搬迁对象适度集中居住并发展乡村旅游,建设23个集中安置区,安置搬迁对象0.7万人左右。
行政村内就近集中安置。依托靠近交通要道、自然条件较好、生产生活便利的中心村,引导本行政村内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的自然村搬迁对象就近集中安置,建设245个集中安置区,安置搬迁对象7.6万人左右。
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及其他类型安置2.2万人左右。
(二)分散安置
插花安置。依托安置地已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土地、空置房屋等资源,由当地政府采取回购空置房屋、2 配置相应耕地等资源,安置搬迁对象1.3万人左右。
投亲靠友等其他方式安置。迁入地和迁出地政府制定支持政策,引导搬迁对象在依规享受易地扶贫搬迁补助政策的基础上,通过进城务工、投亲靠友等方式自行安置0.2万人左右。
三、主要建设任务
(一)建设标准和补助标准 1.建设标准
安置点选址和建设,要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避开地质灾害隐患点,优先选用存量建设用地,尽量依托现有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建设安置点生产生活配套设施。按照国家确定的“保障基本”原则,中央补助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与之同步搬迁的其他人口,人均住房建设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宅基地严格按照当地标准执行)。在旅游景区及周边的安置点,各县(区)可结合地方财力和农户自筹能力,适当提高住房面积控制标准,坚决防止盲目扩大住房面积。
2.补助标准
根据国家确定的“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投资规模测算,搬迁安置建设标准为人均6万元,主要用于搬迁对象的住房安置、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
为保障搬迁对象能够最大程度享受搬迁政策,对选择投亲靠友等自行安置的,综合测算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地方政府债券、专项建设基金投入规模,确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3 人均享受住房建设最低补助2万元;同步搬迁的其他人口,人均享受的住房建设最低补助标准应略低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具体标准由相关县(区)自行确定。
(二)建设内容和规模
按照国家确定的建设标准和各地搬迁实际,2016年全省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工程建设内容和规模估算如下:建设安置住房440万平方米;配套道路1695公里,铺设饮水管网2511公里,架设供电线路1967公里,其他附属设施179万平方米;建设学校及幼儿园54万平方米、卫生院所27万平方米,其他村级服务设施91万平方米;基本农田改造15万亩,新增及改善灌溉面积7万亩,宅基地复垦4万亩;迁出区生态修复28万亩。
四、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
根据国家确定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人均6万元标准测算,我省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总投资108亿元。
(一)建档立卡9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工程投资54亿元。资金来源包括四项:一是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6.3亿元,搬迁群众自筹资金2.7亿元;二是省财政扶贫资金8.8亿元,由省财政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筹集;三是利用国开行、农发行专项建设基金4.5亿元;四是省国开行、省农发行提供的政策性长期低息贷款31.5亿元;五是其他长期贷款0.2亿元。
(二)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同步搬迁9万人的安置工程投资54亿元。资金来源包括两项:一是同步搬迁人口自筹 4 资金9亿元;二是向省国开行、省农发行申请长期贷款45亿元。
五、融资运作
(一)承贷主体
省级层面于2016年3月底前,组建河北省易地扶贫搬迁开发投资公司(以下简称省开发投资公司),作为省级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投融资主体和项目资本金承接主体。省政府授权省发改委、省扶贫办、省财政厅与省开发投资公司签订政府购买服务协议。省开发投资公司按照政府购买服务协议向相关金融机构融资和还款,承担的易地扶贫搬迁业务与其它业务物理隔离、独立封闭运行,承接的各类资金应协调联动、形成合力。
有关县(区)政府要在2016年5月底前,确定一家国有独资公司作为县(区)项目实施主体,按照市场化运作原则,与省开发投资公司签订相关协议,从省开发投资公司获得资金,并按相关协议约定使用和偿还资金。县(区)政府与县(区)项目实施主体签订政府购买服务协议,制定还款计划,纳入县(区)财政预算,支持项目实施主体按期还款。县(区)项目实施主体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完成新建住宅、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各项前期工作,可通过公开招标选定承建公司,由承建公司负责工程实施。
(二)承接资金规模
2016年省开发投资公司计划承接资金总规模为44.8亿元,包括:省财政扶贫资金注入项目资本金8.8亿元(由省 5 财政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筹集),专项建设基金注入项目资本金4.5亿元;省国开行、省农发行提供的政策性长期低息贷款31.5亿元。
(三)还贷期限
根据项目资金需求和承贷主体还贷能力确定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20年,还本宽限期最长不超过3年。
(四)还贷来源
资金偿还渠道:一是省财政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由省级财政偿还。二是专项建设基金,本金和银行收益由省预算内基建投资资金偿还。三是省国开行和省农发行提供的长期贷款(含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同步搬迁人口提供的长期贷款),本金由市、县(区)政府统筹地方可用财力(含土地出让纯收益)负责还款。对纳入国家易地扶贫搬迁计划并享受国家政策支持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供的长期贷款,中央财政贴息90%,省级财政贴息10%;对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同步搬迁人口提供的长期贷款,省级财政贴息100%。各有关设区市政府要统筹地方财力,支持所辖有搬迁任务的县(区)履约还款。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实行“省负总责、市抓协调、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层层落实工作责任。省有关部门和有关市、县(区)政府要按照《河北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的要求和职责分工,加强工作统筹,6 协调解决搬迁安置过程中的问题,形成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高效、有序推进。
(二)分阶段组织推进
2016年按以下三个阶段组织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
1.项目准备阶段(1-3月):省发改委、省扶贫办会同省有关部门认真做好易地扶贫搬迁五年规划及实施方案、计划等编制上报工作;协调组建省级投融资平台,指导投融资平台开展相关工作;督促指导有关市、县(区)修改完善本地区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和实施方案,细化2016年实施计划。省发改委组织有关市、县(区)编制上报易地扶贫搬迁投资建议计划,努力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及时分解下达投资计划。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在涞源县组织召开全省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举行2016年首批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启动仪式,打好“当头炮”,下好“先手棋”,确保“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开局良好。
各有关市政府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加强与省级规划、方案、计划及政策对接,督促有搬迁任务的县(区)把搬迁对象迁出点、安置点、住房建设、配套保障、后续产业发展、帮扶责任等工作落到实处。
承担搬迁任务的县(区)要明确分管领导、牵头部门、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切实发挥好组织实施主体作用,督促指导县级投融资平台做好与省开发投资公司项目资金衔接及 7 项目建设组织管理等工作,及时组织人力物力深入搬迁农户,把相关政策宣传到户,将搬迁村安置住房拟建情况、搬迁人口基本情况、补助标准等按要求进行公示,扎实做好搬迁前期各项准备工作。
2.启动实施阶段(4-10月):省发改委、省扶贫办会同省有关部门指导有关市、县(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督促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进度。各有关县(区)根据2016实施计划,明确搬迁“路线图”、“时间表”和项目责任人,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搬迁建设任务按计划完成。
3.盘点阶段(11-12月):省发改委、省扶贫办会同省有关部门,对2016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根据计划完成情况,梳理存在问题,完善工作举措,研究提出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计划。
(三)落实工程进度
各有关县(区)及项目实施主体要加强工作协调,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作效率,积极推进项目实施,按照定额工期的要求,统筹谋划,科学施工,确保高质量、按期限完工。具体要求如下:
2016年6月底前,所有涉及到的县(区)都要完成规划、选址、土地指标、环评等各项前期工作,具备开工条件;
2016年10月底前,三类地区完成主体工程; 2016年11月底前,二类地区完成主体、砌体、安装工程等;
2017年6月底前,部分集中安置区基本具备入住条件,实现安置8万人左右;
2017年底前,全部集中安置区具备入住条件,各项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实现安置10万人左右。
(四)强化项目管理
按照“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的要求,由县级项目实施主体组织编制项目总体方案。搬迁规模10000人以上的实施方案,由省易地扶贫搬迁办公室组织审核后,委托市发改部门审批,报省易地扶贫搬迁办公室备案;搬迁规模5000-10000人的,由市发改部门征求市有关部门意见后审批,报省易地扶贫搬迁办公室备案;搬迁规模5000人以下的,由县(区)发改部门征求县(区)有关部门意见后审批,报市发改部门备案。对具体安置点建设项目,由县(区)扶贫、国土、规划、环保、建设等部门依据职责提出审查意见,县(区)发改部门履行审批手续。要切实加强项目资金管理,确保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各类资金专款专用。要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公告公示制度,规范运行、阳光操作,主动接受搬迁群众和社会监督。
(五)严格监督考核
省发改委、省扶贫办会同省财政、国土、人行等有关部门采取重点地区抽查、系统监测评估、委托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加强对相关县(区)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确认、2016计划实施、信贷资金及项目资本金运作、政策落实等情况的监 9 督检查。省审计厅会同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省扶贫办加强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的审计和监管,严肃查处虚报冒领、截留挪用、套取侵吞等违规违纪问题。相关金融机构要加强易地扶贫搬迁贷款管理,防范贷款风险。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定期对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进展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各项监督检查结果作为考核市、县(区)扶贫工作的主要依据。
第四篇: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承诺书
马临区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承诺书
马临工业经济区管委会:
经政府宣传,我户已知晓易地扶贫搬迁有关政策,根据家庭成员商量,愿意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并承诺如下:
1、搬迁补助标准以实施搬迁当年国家的执行标准为准。
2、我户自愿选择马临区丰泰景园,通过政府统一安置。
3、我户拟选择住房面积在120平方米。
4、房屋建设方式由县、区确定。
5、积极配合区、村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工作。
6、搬迁以后愿意通过自己勤劳致富,不因生产生活困难等到政府闹事。
7、本承诺经我户家庭成员中任一成年人签字,均可代表我户意见,如有违背,愿意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责任。
承诺人:(签名并按手印)
2016年 月 日
第五篇:余井镇易地扶贫搬迁
余井镇易地扶贫搬迁“ 十二五” 规划
一、基本情况和面临的形势(一)基本情况
余井镇地处皖西南,南距潜山县城10km,西靠国家级名胜风景区——天柱山,东与怀宁县小市、公岭两镇毗邻,北与源潭镇接壤。镇域总面积134平方公里,呈“三山一水六分田”布局,城镇规划区面积4平方公里。全镇总人口6.2万人,辖13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
部分山区群众生活在自然条件差、生存环境恶劣地区,住处遇到汛期非常危险,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无法保证。所以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彻底解决贫困户的生产生活困难,对促进新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加快全镇小康社会建设步伐显得尤为重要.(三)发展环境和有利条件
①交通便捷:县乡交通网络密布,潜源路、余龙路、余三路、岭青路贯穿境内。距合九铁路天柱山站10km,距沪蓉高速路车轴寺站入口仅18km,距安庆天柱山机场和安庆长江水远码头69km,距省城合肥2小时车程。
②资源丰富:镇域内有中型水库1座(长春水库)、小
(二)型水库4座,皖河境内穿过,水资源充足;皖河年产优质黄砂30万吨,山石开采潜力巨大;余井盛产水稻、油菜、棉花,是国家商品粮发展基地,蚕桑、瓜蒌、茶叶、柑桔、食用菌、油茶等农业产品别具特色;水产养殖和畜禽养殖开始由散户粗养向集中精养转变,规模不断扩大,效益更加明显。全镇有1.5万人在外务工,劳动力资源具备优势。
③民营经济: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皖峰蜂业和安徽冠生园正努力申报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中焘服饰为龙头的服装加工业已形成一定规模,服装加工企业发展到40家,从业人数2000人,年产值超亿元;安徽天龙竹木、友银氧化锌、天柱枕业、青楼丝厂、皖浙空心砖厂等一大批招商企业建成投产,实现当年投产、当年收益。
④城镇配套:供电:拥有华东电网110kw余井变电所,可满足各类企业和居民生产、生活等用电需求,220千伏输变电所工程和凯迪生物质能源发电项目,将会提高供电能力。通讯:实现电话程控化,传输数字化,信息业务宽带网。供水:拥有3家水厂,日供水能力5万吨,水资源丰富。医疗:拥有医疗单位3个。教育:拥有初中学校3所,小学25所。
二、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一)总体思路
“十二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是今后五年全镇扶贫的基础性工作,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关键措施。我镇将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务院扶贫办行政人事司关于组织开展国家易地扶贫搬迁“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发改办地区〔2010〕1853号)和《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意见》(皖发〔2009〕21号)及《关于组织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皖发改代赈[2010]930号)精神,结合全县“十二五”规划和扶贫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以山区居住的生产生活条件差的贫困户为对象,以整体搬迁安置为重点,以需搬迁户的实际经济能力为标准,全面深入调研,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准确摸排定户,精心调查选点,科学合理规划,统筹安排,相互协调,认真作好我镇2011年至2015年“十二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达到消除贫困和改善生态的双重目标。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策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实施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要充分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尊重群众意愿,做到搬迁户自愿迁出,迁入地群众愿意接收,坚决杜绝搞行政命令,一刀切。
2.坚持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要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在搬迁形式上因地制宜,采取集中安置、小规模集中安置和分散插花安置等多种方式合理进行。
3.坚持统筹安排,政策保障的原则。要切合实际,统一规划设计,综合配套,整体实施,切实做好工程建设方面的工作;要在群众安置、土地调整、税收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要搞好财产债务清算、行政区划变更、基层政权建设及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确保工程顺利实施,搬迁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
4.坚持扶贫搬迁与其它建设相结合的原则。要将易地扶贫搬迁与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工程相结合,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与科技扶贫相结合,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努力实现扶贫开发与改善生态环境的双重目标。
5.坚持搬迁与扶贫开发并举的原则。易地搬迁要真正使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在搞好迁入地各项基础设施的同时,要结合当地实际,协助群众选好产业发展项目,制定脱贫致富规划,增加搬迁群众的经济收入,确保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能“搬的出,稳的住,致富快”。
三、搬迁对象和搬迁、安置方式(一)搬迁对象
生活在缺乏基本生存条件地区,且具备搬迁和安置条件的天明村、松岭村、柴阁村贫困人口,优先考虑最贫困农户。
(二)搬迁方式 分村部分搬迁。(三)安置方式
按照上下协调,农户自愿公平公正的原则,广泛深入调查,民主准确定户,科学合理规划,统一施工建设,一次搬迁入住,采取集中安置在余井镇工业聚集区和分散安置在余井集镇内相结合的方式。
(四)区域分布
1、迁出区区域分布(附图)
2、安置区区域分布(附图)
四、目标、任务和建设内容(一)实施目标
立足我镇部分山区村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实际,采取公平公正、农户自愿、统一规划、统一施工,统一搬迁的原则,扶贫搬迁100户400人,从根本上改善搬迁户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生活水平,以点带面,推动全镇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加快全镇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二)搬迁任务
2012年搬迁天明村贫困人口50户200人、松岭村贫困人口25户100人、柴阁村贫困人口25户100人。共计100户400人。
(三)主要建设内容
1、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按户均2间建设安置区搬迁安置房200间;按人均0.3亩建设调整置换基本农田(耕地)120亩;修建安置区道路7公里。
2、后续产业发展:争取中央扶贫投资10万元用于安置区劳动力培训等增强劳动技能项目。
五、资金筹措(一)投资来源 余井镇十二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总投资390万元,所需投资由中央、地方、搬迁群众共同承担,经测算三方投资所占总投资比例为:中央易地扶贫搬迁试点资金占76.9%,整合其他政府支农投资占—%,后续产业发展资金占 2.6%,地方配套投资占19%,搬迁群众 自筹资金 占1.5%。
(二)中央易地扶贫搬迁补助投资
中央补助投资用于建设搬迁群众基本的生产设施和必要的生活设施,包括住房、基本农田、水利设施、乡村道路,及必要的教育、文化、卫生等设施。
“ 十二五”期间,余井镇安排的中央易地扶贫搬迁补助投资规模为300万元,人均投资补助标准为9600元。人均补助标准的测算依据为余井镇以工代赈建设“十二五”规划。测算过程:中央易地扶贫搬迁补助投资300万元,地方政府配套74万元,中央扶贫投资10万元,共计384万元,易地扶贫搬迁共400人,人均补助标准测算公式:3840000/400=9600(元)。建设内容:按户均2间建设安置区搬迁安置房200间;按人均0.3亩建设、调整置换基本农田(耕地)120亩;修建安置区道路7公里;安置区劳动力约100人技能培训。单位造价:安置房8000元/间;安置区调整置换基本农田(耕地)7500元/亩;安置区道路18.57万元/公里;安置区劳动力技能培训1000元/人。各类建设内容所需投资占总投资的比例:安置区住房建设41.03%;安置区基本农田建设23.08%;安置区道路建设33.33%;安置区劳动力技能培训2.56%。
(三)后续产业发展资金
为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实现“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十二五期间,余井镇争取中央扶贫投资10万元用于安置区劳动力培训等增强劳动技能项目。
六、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我镇“十二五”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将成立以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及包村领导,村支书等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在充分调研考证的基础上,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易地扶贫搬迁“十二五”专项规划。积极申请中央易地扶贫搬迁资金和中央扶贫资金,确保地方配套资金筹措到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上下及部门之间横向协调,全面组织实施。采取一把手负责制,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任务,责任到人,确保该工程顺利实施。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对涉及建设用地的农户采取协调补地+适当补偿的方式,保证安置区建房及道路用地。把“十二五”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真正建设成为富民强镇,促进全镇经济增长的民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