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幼儿园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学前教育暨乡镇幼儿园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县人大代表、河沟初中校长
张杰孟 我县乡镇公办幼儿园建设工作得到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自2012年起列入我县民生工程建设项目,新建、改扩建及增设附属幼儿园等200多个建设项目,县教育局按照 “五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规划、立项,统一勘探、设计,统一招标、监理,统一资金管理,统一验收和决算审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政府投入成为乡镇幼儿园建设经费来源的主渠道,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龙头的乡镇幼儿园建设稳步推进,初步形成了多渠道、多形式发展乡镇幼儿园建设的格局。这项工程的实施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同时也得到人民群众的的广泛关注。
办好农村学前教育,关系到农村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党群干群关系的密切。但是目前我县人口基数大、教育规模大,资金投入有限,农村学前教育基础还是十分薄弱,发展速度缓慢,农村学前教育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还不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一、当前农村幼儿园存在的问题:
1、办园数量和规模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三义镇目前建成和在建的公办幼儿园有:三义中心幼儿园、河沟中学附属幼儿园、彭集幼儿园。各村级小学办的学前班只能接收满五周的学前儿童。但仍有不低于一千名3——4周的幼儿未能入园。2、2012年幼儿园建设项目配套资金没有落实。我校附属幼儿园是2012年度改建项目,教育局按规划投资22万元对闲置教室进行维修改造,硬化了场地,修建了大门、厕所、围墙和下水道。但是由于资金不足,教育局没有给我们配套资金,教学设施诸如课桌凳、电器、影像设备和室内外玩具设施设备都要求我们自己解决,无形中增加了我们的经费运行的压力。
3、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数量严重不足,素质有待提高。幼儿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教学方式落后。教师在职培训机会少。我们学校附属幼儿园建成以后以后,教育局也没能给我们安排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师资问题是我们自行解决,我们确实感到无能为力。
4、目前农村幼儿园教育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乡镇监督管理力度不够,中心小学对民办园的监管更显力不从心,甚至出现管不了的现象。
5、教育观念错位、幼儿园小学化现普遍存在。农村幼儿园办学理念与幼儿家长的传统观念发生冲突。在农村幼儿家长的心目中,“学文化”才是最重要的,幼儿园不教孩子识字、写字、做算术,整天让孩子“玩”,就不是好幼儿园。家长要求幼儿园多写字的呼声很高,这对于几所幼儿园相互竞争的市场下,确实是一种两难选择。
6、民办园虽然弥补了农村幼儿教育资源的不足、填补了空白,但是因其举办者多以盈利为目的,导致许多民办园存在师资力量、教学设施上的弊端,在活动场地、饮食和接送方面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1)农村民办幼儿园所用的教学场地多为民房,光线差,空气流通不畅,教学设备简陋。厨房卫生条件较差,很难保证幼儿的饮食卫生和身体健康。幼儿活动面积狭小,场地内乱摆乱放问题严重,很容易碰伤幼儿。
(2)保教人员基本素质不达标
民办幼儿园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往往尽量减少保育员的选聘,根本没有实现每班一名保育员的要求,同时,保育人员的学识不高,综合素质低下,很多都是初中生,他们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和教育,欠缺必备的幼儿教育能力。幼儿的学习生活、以及身体健康根本无法得到保障。
(3)教学教研不规范。民办幼儿园的随意性很大,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重教轻保,有时对幼儿园的孩子布置一年级的作业,严重制约了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幼儿健康成长。
(4)有的幼儿园幼儿用书不规范,有的甚至使用盗版书。在园幼儿无法接受正规的教育。
(5)接送车安全隐患突出,事故频发,未能得到彻底根治。
据我了解三义镇三义社区的几家民办幼儿园普遍存在接送车严重超载的现象,究其原因就是为节省时间和降低成本。但这种做法存在安全隐患较为严重。2010年10月,三义镇一家民办幼儿园接送幼儿的校车发生侧翻,导致一名幼儿身亡,几名幼儿受伤。
二、几点建议
1、农村公办幼儿园规划建设要与美好乡村建设规划对接,避免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镇党委政府要加强新建幼儿园规划用地的协调,保证新建幼儿园项目的顺利实施。
2、加大乡镇公办幼儿园建成后的管理力度,促使其发挥最大效益。政府通过公办幼儿园建设,为群众提供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还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设施、规范教育教学管理,真正让建成的幼儿园发挥作用。当公办幼儿园的园舍建好之后,办园经费与师资配置问题就要同步妥善解决,做到有一所幼儿园,就要有配套的办园经费运行,就要有合格的教师为幼儿服务。办学经费和师资的问题不解决,公办幼儿园就很发挥到应有的作用。
3、乡镇政府要明确专人分管,落实责任,中心小学要抽出专职人员从事幼儿教育管理工作,将幼儿教育当作是农村基础教育的重点来抓。
4、加强农村公办幼儿园园长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幼教事业的幼儿园园长和幼儿教师队伍,确保学前教育健康发展。我的建议是从县城幼儿园选派优秀中青年幼儿教师到农村幼儿园担任园长。县委县政府要建立幼儿教师的补充机制,把幼儿教师的补充和培训纳入规划,多渠道充实幼教师资力量。加大力度整合农村教育资源,从超编的农村初中抽调部分教师经转岗培训后安排到农村幼儿园从事保教工作。
5、政府提供资金支持民办幼儿园办园条件的改善,加强监管,规范办园行为。(1)民办幼儿园资金有限,政府应给予一定的支持。
(2)适当控制民办园的办园规模。对于看护点要定期进行检查,对部分条件较好的可适当降低门槛,纳入学前教育体系;对于基础设施差、不能保障幼儿安全、健康等基本要求的要坚决依法予以取缔。
(3)加强对民办园师资的监管,把好把好幼儿教师入园关。
(4)要加强安全监管,完善房屋、设施、消防、交通、食品等安全防护和检查制度,尤其是要坚强对校车的监督,防止各种意外伤害事故发生。
(5)加强民办幼儿园教师培训。政府可以划拨专项资金,用于幼儿教师的培训。
学前教育是一项关系千家万户的大事,是国民基本素质培养的基础。重视学前教育,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恳请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继续关心农村幼儿园建设,支持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2013年10月10日
第二篇:农村沼气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沼气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07-12-25] ·作者: ·来源:
农村沼气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渝北区土壤肥料站李建平
摘要:开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家园建设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从沼气建设的重要性,当前在沼气建设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入手,提出了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部门扶持,加快农村沼气建设;大力开展综合利用,充分发挥综合效益;加大培训力度,严把建池质量关,保障建后沼气池正常运行等四个方面的建议。这对当前我区正在实施的沼气建设项目,极具指导意义。关键词:沼气建设、生态环境、问题建议
2000年,农业部提出了“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几年来的推广实践证明,开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家园建设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此,国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题,把“大力普及沼气,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列为农村公共事业的重要内容来抓,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是符合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民心工程。
一、认识新形势下沼气项目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一)沼气项目的实施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农村沼气建设项目的实施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表
现。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心任务和基本目标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随着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对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的愿望越来越迫切。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的实施,逐步实现了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和自然规律的协调,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建立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沼气项目的实施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农牧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种类多、数量大。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既是宝贵的农业资源,又是严重的污染源。处理不好将严重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健康,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该项目的实施有效地处理并利用农业废弃物,达到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对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发展生产,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沼气项目的实施是开发农村,缓解农村能源短缺,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可充分利用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进行厌氧发酵,产生沼气,不仅能为农户提供清洁的生活能源,而且能改善环境,增收节支,而且对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稳定发展有着较为现实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二、存在的问题 t4y~ Q <
我区农村沼气项目建设虽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农村沼气建设进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缺乏经济能力支撑的建池户比较多。根据重庆市建设标准要求,沼气池建设必须与厕所、猪(牛)圈、厨房的改造相结合,以达到最佳使用效果,因此要求农户投入的资金量是比较大的。前几年渝北区沼气建设主要在经济状况好,交通方便的镇(街)和村社进行实施,而且有条件的农户基本都完成了“一池三改”建设任务。目前沼气池的推广已开始转向偏远、经济条件较差的镇(街)
和村社。由于这部分地区农户的经济收入能力有限,要进行“一池三改”,除国家现行补助标准1000元外,据调查,还需投入1500元以上,这对一般农户来说,是一笔不小的经济开支。
(二)沼气综合利用工作基本停留在自发阶段。虽然各地在沼气的综合利用上作了一些试验示范,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不少地方对沼气建设的认识还停留在解决农民生活用能(炊煮、照明)的单一利用上,在探索综合利用方面缺乏系统的、有目的的示范引导,大多数地方没有进行正规的对比实验,缺乏有科学依据的原理和数据,尤其是在沼液喂猪、浸种、叶面喷洒杀虫等利用方式上,亟待农业技术部门和相关部门大力参与、立题立项,进行系统研究,否则难以发挥其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t4y~<
(三)建材物资涨价,工程费用增加。近年来,由于钢材、砂石等建材物资上涨幅较大,如石子、河沙、水泥等等;据调查,今年新修一口沼气池,材料费又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了40元左右,而且技工工资也随物价水平的提高相应提高,造成沼气池建设成本增加。现行的财政补助标准较之建设成本明显偏低,存在农户资金投入,沼气池建设的双重压力。同时部分地方农户还存在等靠要思想,对沼气池建设的积极性不高。t4y~
(四)沼气综合示范点投入不足。项目建设初期,我区重点在示范点建设上进行资金投入,由于项目组装较少,加之宣传力度有限,致使“好酒巷里香”,综合效应的辐射作用还不够理想。要完成“十一五”规划制定的建设任务,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有相关部门的配合,集中投入,不断丰富示范点建设内容,以形成合力,提高沼气建设的综合示范效应。
(五)技术培训亟待加强,人力、财力投入严重不足。一是整个区内从事能源工作的专业人员很少。业务水平也有待提高。各镇街的专业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更少,理论水平也更低、实践经验不足,对当地沼气建设的指导与管理能力较弱,致使对技工建池中存在的质量隐患难以发现、排除。二是建池技工数量严重不足。我区已获得国家“沼气生产工”证书的技工90名,因各种原因而实际从事该工作的还不到40%,其技术水平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对于认真负
责、口碑好的技工,建池农户争抢,反之,农户则不愿接受。技工数量不足,技能欠佳,已成为完成沼气建设任务的瓶颈之一。培训、轮训、复训大批合格技工的工作亟待加强,特别是当地乡土人才的培训显得尤为迫切。三是对农户的培训有待加强。建沼气农户普遍对科学管理和综合利用知识了解少,安全意识差,致使相当数量沼气池达不到最佳产气效果。目前,区里虽设有农村能源办事机构,但工作人员不足10人,镇(街)一级现在还没有专业的农村能源办事机构,是由当地农业服务中心明确1—2人兼管此项工作,不利于大规模推广和管理。沼气建设工作繁重,要建好一口沼气池,农技人员通常要跑上五趟以上,又缺乏相应的经费和条件。特别是今年,由于财政体制改革后,全区农村沼气建设项目由中央、市通过国债资金、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扶贫资金等直接投入补助农户,没有任何工作经费可提取;多数镇(街)工作经费无法保证,农业部门为了开展好此项工作,不得不挤占其它经费来艰难维持运转。t4y~
(六)后续服务体系尚不完善,病废池数量逐步增多。由于体制不顺、资金不足、服务对象不集中等问题,服务体系不健全,使建池农户得不到快捷的有效服务,使部分已建池户不能正常使用,进而挫伤农户建池积极性,影响了沼气池建设的进度与推广应用。t4y~ Q <
三、对策与建议 t4y~ Q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沼气是生态农业建设的纽带,既能提供生活用能,又可提供优质肥料,改变农村环境卫生,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各级政府和领导应从建设小新农村的高度,把沼气建设工作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为农民办实事的重要举措。加强领导,成立或调整充实各级沼气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协调关系,并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各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区、镇(街)、村三级都应建立农村能源机构,明确性质、职能、职责,增加人员,以适应沼气工作的发展需要。 (二)部门扶持,加快农村沼气建设。农村 “水、电、路、气、房、林、电视、电话”与沼气是基础设施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按照部门职责,对口帮扶方式,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沼气事业的发展。目前农村沼气建设正从交通方便、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向边远山区、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发展,工作难度日益加大,建池工作经费亦需相应增加。一是要提高农户建池的补助标准。针对农户经济投入困难,在提高项目建设标准的同时,必须提高沼气池建设的财政补助水平。建议将“一池三改”的一池由现行补助标准1000元提高到1800 元。“三改”(改圈 300元/间,改厕 600元/座,改厨 300元/间),则由地方政府和农户共同分担,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户的自筹。二是各级政府将农村沼气建设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增加投入,改善工作条件,确保项目实施的质量。三是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对于各级各部门投入沼气池建设的资金,政府应统筹统一规划,捆绑使用,统一标准,形成工作合力。同时加强沼气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率。t4y (三)大力开展综合利用,充分发挥综合效益。要积极引导沼气建设实现从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转变;从单一用气向综合利用转变;从单纯建池向建设生态家园转变。依靠科技进步,加大科技投入,将成功的、行之有效的先进农业适用技术组装配套,发展“猪——沼——果、菜、粮、鱼、茶”等农业生态模式,促进庭院经济发展。t4y~ Q (四)加大培训力度,严把建池质量关,保障建后沼气池正常运行。坚持速度服从于质量的原则,把建池质量和发展速度有机统一起来。应严格遵守和坚持有关农村沼气池施工工艺、验收、配套设施和发酵工艺操作规程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尽快培育和发展农村沼气池建设专业化施工队伍,研究提高建池工艺,掌握并采用半机械或机械化施工手段,逐步淘汰手工施工,确保建池质量,充分发挥效益。加大对农村能源干部、技工和建池农户的培训力度。首先要努力提高农村能源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管理水平。要转变工作观念,积极探索新的运作方式,如组建沼气服务公司或沼气技术协会,实行物业化、市场化管理,适应发展需要。其次,要加大对原有技工的再培训,并大量培训新技工,对技工要采取措施严格考核、加强管理,如取得合格证和上岗证的建池技工须与县能源办及建池农户签订双向合同,并接受能源办的监督管理。必 须加大对农户的培训力度,将沼气池安全建设、使用、管护常识纳入培训内容,帮助农户搞好沼气池日常运行的科学管理,在综合利用上学习并掌握好技能,充分发挥效益,实现增收致富目标。 (五)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技术服务体系和网络建设是沼气建设项目的重要环节,也是沼气池正常使用和发挥综合效益的关键。必须同步加以建立完善。各级政府和能源办要积极探索如何建好区、镇(街)沼气服务中心,以村为单位建立沼气配件服务网点,把服务覆盖到农村千家万户,探索实行按市场规律运作的物业管理模式。在沼气建设相对集中的村建立沼气协会,通过协会建立规章,走群众自我服务、自行参与、自我发展的沼气后续服务之路。 阳新县农村饮安全工程建设管理问题和建议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最大的民生工程。近十年来,饮水办工作人员通过努力工作,亲力亲为,为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建设了一大批饮水工程,解决了近60万农村居民的的饮水安全问题。但在建设管理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有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加上上级有关部门和人民群众对饮水安全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就迫切需要我们与时俱进。改善我们在建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实做好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2015年5月21~22日,黄石市饮水办组织大冶、阳新饮水办相关人员赴松滋市参观学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经验。现结合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际和自己的认识,谈几点体会: 1、关于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地方政府负责制 饮水安全工程涉及全家万户,是一项最大的民生工程,目前,我县仅成立了阳新县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全县的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但在建设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矛盾协调、管线具体起向、过港过河设计、闸阀配件管材调拨核实、水厂厂区规划布置、水厂运行管理、水源保护、水质消毒、管线修复、征地青苗补偿等等一系列问题。但各镇场区没有成立饮水安全工程分项目法人,造成在建设过程中,征地、矛盾协调等等工作十分繁重,施工单位做两天停三天现象经常发生,水质消毒、水厂管理、水源保护、水价确定、水厂大修基金等相关制度建设和监管都无相关人员去管理。要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这项系统工程做好做实,靠饮水办几个人是万万行不通的。唯有切实落实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 建议:一是各镇场区成立项目专班,专班由镇长、各分管领导、各相关部门、有关村组、水利站等相关人员组成。专门负责自筹经费落实、做好群众宣传发动、矛盾协调等工作。在县饮水办的领导下,行使本镇的饮水安全工程项目法人资格。二是要把水厂的建设、运行纳入到各镇场区政府、各村级管理的绩效考核中去。 2、关于政策宣传。 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涉及到千家万户,各工程点因水源、用水习惯等等原因造成在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矛盾。唯有把有关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国家政策宣传到位,唯有调动基层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唯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才能把这件涉及千家万户的公益事业做好管好。一是十二五期间,国家只对规划内人口28.61万人人均补贴460元,要完成通水入户资金远远不够,需要各家各户筹集一定的资金;二是农村用水户分散,管网维护难,用水量损失,建后管护力度大。三是管网人为破坏多、渗漏后危害大,要加大水政执法,有必要联合派出所等相关单位对责任人进行处罚。四是要做好进村入户宣传工作,水厂建成后如没有一定的用水户,水厂运行必定难以维继。五是水源保护要设立警示标牌,出台相关保护措施。六是水费的确定、群众自筹资金的一事一议等; 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公益性项目,上级未列支补偿、协调等相关费用; 建议:每家每户发放政策宣传单,把国家有关农村饮水安全政策让每家每户知晓,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以利于工程顺利开展。 3、关于管理主体 中央要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建得成、管理好、用得起、长受益”。因此必须要有一个好的管理主体。经过十一五、十二五两期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我县饮水安全管理主体没有明确,一是十一五期间,部分水厂建设过程中,因国家投资少,个体老板带资了一部分。但在十二五后,绝大多数的投资都由国家、省以及群众自筹(即开户费)组成。因水厂是一个公益性项目,水质的安全关系到水厂投资建设的最终目的,十一五、十二五以来,国家共投入资金近3亿元。国家投入这么多资金,农户自筹那么多钱,但受益的确是几个承包人,不是说承包人管不好,涉及到今后水价的确定、水量、水质以及水厂若干年后的大修等等一系列问题,现在水厂刚建起来时个体老板得到了收益,但若干年后谁来负责,最终还是我们政府部门,但为什么不能由我们政府部门进行管理呢,任何私人的水厂都能运行,我们水利站、中型水库管理处为什么不能管,我们还代表政府。经调研松滋市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护情况,他们成立了一个叫“民生水务公司”的饮水安全总公司,属水利局管理,各镇水厂属总公司下属公司,自负盈亏,然后每吨水向水利局上交一部分大修基金、统一帐户管理,公司共120余人,公司在水利局领导下监督各水厂水质、水量、水价等相关的工作,建议:我县中心水厂主要有三溪水厂、罗北口水厂、白沙水厂、富水水厂、龙港水厂、木港水厂、枫林水厂、荆头山水厂、半壁山水厂、富池二水厂、黄桑口水厂、富池水厂、排市水厂、陶港水厂、龙港流泉水厂、军垦水厂等,还有很多连村水厂。可以根据国家投资、个人出资、群众自筹、属地管理等情况理顺关系,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但此项工作量非常大),可以成立供水管理总站并依托我局的水利投资公司与乡镇共同进行管理。管理过程中要对各水厂的服务、效益、规范等进行绩效考核。 4、关于规划建设 水厂的规划与建设的合理是水厂运行管理的前提条件。但水厂这么多(每年至少三十余处)、管线这么长、矛盾这么多管理起来确实很难。一是地方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没有到位,水厂开工后,我们每天都是在跟乡镇、村组说好话,请他们帮我们搞矛盾协调,帮我们搞征地、帮我们搞青苗补偿。好像所有的事都变成了饮水办的事了,造成有施工过程中大部分的精力都搞协调去了,施工单位拖不起,我们也拖不起。二是设计规划后,部分水厂不能按照设计规划落实,有的水厂本来是覆盖多个村的,但是水源点的村就是不让管线到其它的村组去;有的是大水厂的水本来是已经到了某村了的,但某村就是不用,硬是要重新建设水厂,把整个规划都打乱了(如排市上王村)。有的本来做一个水厂就可以覆盖二个村的,但由于两村矛盾硬是要做两个水厂,既浪费了投资,也加大了今后的管护费用(如茶寮白岭村)。三是由于部分水厂设计不完善,施工人员技术力量差、管理主体没有落实、饮水工程管线长、点多面广等等各种原因,造成我们水厂的管线怎么走、管线有多长、用什么管道、闸阀如何安装、哪个地方开口过港过沟如何都要饮水办现场一一落实。松滋市饮水办采取通过市政府下发了《饮水安全项目建设运行管理办法》的文件,明确规定了地方政府、财政、水利、环保、发改、卫生等十几个部门各各自的职责,确定了五个落实后水厂才动工建设:一是乡镇工作专班成立协调到位(建设过程中的矛盾全部由镇村解决,由于地方矛盾引起停工的项目一律撤出,在县政府每天绩效考核中结计入考评分); 二是群众的发动宣传到位(要求水厂受益范围内的每个户主签字认可、同意自来水开户、同时交纳自筹资金,将农村饮水安全相关政策以宣传单的方式印发给农户); 三是前期工作、规划、管网设计到位(一个水厂一个实施方案,规划设计只要是符合规划和设计要求的确定后不得改动,管网管线进行了全过程测量、管线走向结合实际情况并征求当地政意见); 四是群众自筹资金到位(松滋市采取一个水厂一个预算,除上级补助资金外,下差的部分由群众自筹,分摊到每户多少钱,自筹资金由地方政府通过一事一议政策进行收取。第三篇:农村饮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存在问题及有关建议
5、关于饮水管理总站、水务公司。
阳新县自来水公司100多人,管理的全县城区内的饮水工程,我们饮水办,只有几人编制,管理的是点多面广,管理难度更大,人员力量差,群众习性、用水习惯等千差万别近80万人约百处水厂,唯有成立一个强有力有管理机构才有可能保证全县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持续良性运行,这么多水厂、这么多投资、这么多的管网交由几个个体老板去管理肯定是一个问题,起码几年后是一个大问题。省里已出台了《湖北省农村供水管理办法》,也是同意成立相关管理机构的,落实管理主体的。只有成立了相关管理机构,对水厂过行量质化管理、才有可能对水厂的水质、水价、水量保证率等进行监管。水质检测中心的运行才能得到保障。省里马上就要对水质检测中心进行建设,到时候的运行经费、人员必须要落实。成立管理总站(水务公司)内设办公室、财务、工程技术等要相关科室,要从水质、水价、水源、水量等进行全过程管理,一是可以更好的管理水厂、二是可以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
6、关于十三五规划
(1)、总体思路:A、按照“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专业化管理、准市场运营”的要求,以县为单元整体推进。B、明确中央和地方事权,积极吸引衬会资金和金融支持,充分调动受益群众积极性,共同投资建设和管理农村饮水工程,中央采取切块到省、包干使用、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特别是革命老区等。C、建设规划注重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着眼长远、标本兼治、长效运行、量力而行、可以持续的原则,综合采用新建、扩建、配套、改造、联网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供水保证率、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供水保证率和工程运行管理水平,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全过程农村供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护体系。
(2)
规划目标:A、建设方面。采用新建、扩建、配套、改造、联网等措施,到2020年,使全国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85%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以上,水质比2015年提高15至20个百分点。B、管理方面。全面推进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建立健全县级农村供水管理机构、农村供水专业化服务体系、合理水价形成机制、信息化管理、工程运行管护经费保障机制和水质检测监测体系,依法划定水源保护区,加大对水厂运行管理关健岗位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确保长效运行。
8、关于饮水办
由于近几年饮水办各项工作量大,涉及到十一五验收组织、十二五项目的施工以及十三五规划编制及实施等。同时要具体到处理当地政府、村组、群众关系,统筹设计、监理、施工、管材采购、零星配件采购等各方关系。具体到一个水厂厂址的确定、厂区的布局、管线的走向、闸阀、水泵、机电、管材等等施工的质量、资金、进度等等综合管理工作,加之参建各方主观能动性、责任意识等各方面原因,造成饮水办每项工作事必俱细,繁杂沉长,饮水办工作人员与建管任务极不匹配。建议增加相关专业和综合能力强的建管人员。
综上所述,为切实做好饮水安全工作,确保饮水安全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我县上述存在的问题急需解决,否则饮水安全工作无法开展。
第四篇: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县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我县农村文化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局面。
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农
民素质明显提高,对推动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和谐起到了
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发展
还不平衡,特别是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虽然随着广播电视“村村通”和程控电话“村村通”的基本实现,满足了人民群众看电视、沟通情况和信息的需要,各乡镇都有了文化站,部分村也有一些文化活动设施,但总的来讲,目前农村文化设施还很不足。以青树坪镇为例,在政府文化管理方面,青树坪镇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设立了文
化站,2002年乡镇机构改革时与镇电视台合并,文化站有人
员配备但无业务用房、无基本活动器材,一直未能有效地开
展工作;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方面,镇电影院建于1976年,建筑面积为2000余平方米,能容纳1200余人,历经30余
年的风雨剥蚀,院内原有的座位已有三分之二的座椅陈旧破
烂,顶棚已经腐烂,舞台灯光和音响配置不全,效果甚差,随着人们艺术欣赏程度的转化和有线电视的冲击,乡镇电影
放映均处于瘫痪状态。目前,全县大部分乡镇无公共图书室、文化馆、文化活动中心,村一级的文化设施严重不足,现有的公共文化设施非常落后。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由于历史的、经济的、社会等方面原因,致使文化设施建设存在很多的落后现状,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形成这些落后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1.原有文化设施基础薄弱。城镇和农村公共文化设大多数建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各级财政“供奶”不足,设施建设配套不全、规模偏小、维护跟不上,无论是质量、结构、布局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审美需求,不能适应现阶段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
2.发展文化的意识氛围不浓。基层一些干部对文化设施建设缺乏高度认识,有一种“轻文化、重经济”的主观片面想法。总认为文化工作上去了挣不了票子,吹吹打打保不住位子,唱唱跳跳饱不了肚子,看不到文化工作对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素质、促进社会稳定的潜在因素,忽略了文化事业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小文化”观点的束缚,致使一些人对文化建设在思想上不够重视,经济上不投入,建设上无规划,导致农村文化设施因循守旧,停滞不前。
3.资金投入力度不够、融资渠道狭窄。投入不足是制约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一大瓶颈,因县、乡、村三级财力都有限,仅靠各级财政无法拿出更多的资金建设基层文化设施,而以文化设施、产业项目招商引资还处于初步阶段,存在现实困难。
三、几点建议
我县农村文化设施陈旧落后,文化事业发展机制不健全是当前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难题。只有有效地解决好这一难题,才能解决当前广大群众存在的精神文化“饥渴”问题,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享受到先进文化发展带来的实惠。为此,特作以下三点建议:
一是要制定和完善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各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小城镇发展规划,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提上工作日程。要因地制宜,从当地实际出发,根据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要求,确定文化设施建设重点、规模和速度,保持文化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同步进行。
二是要增加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要把发展文化事业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有计划、有重点地增拨文化事业经费,并将其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亟待解决农村文化设施滞后和乡镇部分文化专干待遇低的难题。
三是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也是生产力,是一种独特产业。要树立经营产业的理念,充分挖掘提炼各地的历史人文、自然旅游资源,拓宽融资渠道,积极策划、包装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做到以文招商,以业养文,建设新的文化阵地,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
总之,加强文化建设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大事,是各级党政领导和文化部门具有的共同责任,我们必须下大决心、花大力气,进一步加强领导,奋力拼搏,攻克难关,抓住有利时机,整合文化资源,建设文化陈地,繁荣文化事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把我县文化建设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第五篇:干部作风建设存在主要问题及建议
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建设,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高干部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促进经济建设及其它各项社会事业发展重要保障。在新形势下,特别是在农村免征农业税,各级精简机构和人员,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建设意义十分重大。
一、干部作风建设存在主要问题
多年来,我们十分重视干部作风建设,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从总体上讲是扎实的,卓有成效的,在实践中创造和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保证了干部队伍的勃勃生机,也在干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公众形象。但是还应该看到,目前,我们部分干部的作风建设与党和群众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心态浮躁,精神不振。受现行干部政策的影响,在中青年干部中普遍存在着心浮气燥的现象,刚参加工作不久就想着要提拔,得到重用,没有被提拔的和已提拔时间较长没有被重用的干部就心灰意冷,怨天尤人。年龄偏大的干部,特别是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改任非领导职务的干部普遍存在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工作上得过且过,失去了积极进取精神。受干部待遇和工作环境差异的影响,大部分干部普遍存在攀比心里,不愿在基层和艰苦环境工作。
2、忙于会议和应酬。一是会议多。大部分时间用于参加和出席
各种会议,特别是领导干部既要参加上级召开的各种会议,也要主持主管、分管工作的会议,还要出席方方面面的工作会议,难以静下心来,真正思考一些具体问题。二是接待应酬多。现在项项工作都重要,项项工作都有检查和督导,接待应酬不可避免,或多或少要耗费掉一部分精力。
3、部分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往往借口工作繁忙,忽视自身的理论学习和执政水平的提高。把理论学习当成“软任务”,认为工作搞好了学不学无所谓,整天忙于文山会海、来往应酬等具体事务,没有挤出时间学习,从而导致思想观念、理论水平、驾驭工作的能力滞后于形势的需要,给从事的工作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带来影响。
4、少数干部依法行政意识不强。少数执法人员在履行公务时,没有严格按有关法律规定和程序办事。态度生硬,粗暴执法,特别是在行使处罚权时,不善于做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政策宣讲不到位,执罚手续简单,只罚不教、轻教重罚、以罚代法,甚至出于个人或单位利益考虑,利用职权谋取不正当利益。
5、少数干部服务群众的本领不强。一是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职能也不断转变,少数干部还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为服务群众的本领不强。二是当前涉军、涉法、涉农等上访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面对这些复杂的矛盾,少数干部有压头情绪,心理上害怕面对和处理,解决的办法不多,甚至束手无策。
6、干部作风建设的制度还存在缺失。一是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在对领导干部考核,选拔任用中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准确评价干部德才素质和工作实绩,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上,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二是制度执行上还有欠缺。虽然上面有不少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规定,但在执行上还有所欠缺,没有有效的政策激励,奖罚不明,有一种大锅饭的味道。
二、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建设的几点建议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做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强调了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的具体要求。因此,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建设,必须按照“三个代表”和《决定》的要求,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1、加强教育引导,坚持领导带头。在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干部队伍的工作和思想实际,进一步健全相关学习教育制度,从思想上解决干部对作风建设的认识问题。各级领导干部对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作风的好坏具有很大的影响力。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要以身作则带头起表率作用,要求一般干部做到的,领导干部首先做到,要求下级做到的,上级要做到,明令禁止的,领导干部首先不能违反,这样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转变干部作风就会立马见效,大有建树。
2、健全考核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干部。一是要进一步健全以工作实绩和德才表现为主要内容的干部考核体系和评价标准,实行岗位考核、个人考评等具体考核措施,科学准确的评价干部,真正把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出来。二是健全干部工作目标责任制、首问责任制,公开承诺制和责任追究制等,加大对干部目标考核和平时考察的力度,随时了解和掌握干部的表现。
3、健全奖惩激励制度,激发队伍活力。一是从政治上激励。严格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和《党政干部选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