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长辛店低碳社区概念规划
北京长辛店低碳社区概念规划
编制单位:奥雅纳工程顾问公司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北京长辛店低碳社区概念规划——引领中国低碳分区规划的发展
A: 项目概要 北京丰台区长辛店低碳社区概念规划项目占地500公顷,包括住宅区、商业区、研究工业园区及轻轨站。项目运用创新方式,结合低碳绩效标准与法定分区规划,制定低碳社区概念规划。
B: 现状及规划目标
中国的城市化与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许多研究表明中国自2007年以来整体碳排放量已经超过了美国。中国不断上升的碳及其它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对本国乃至全球造成重大影响。
中国及其13亿人口在过去20年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增长。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1985年,中国的城市化率为23.7%;预计2012年这一数字将达到50%。城市化的推进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能源使用、资源和环境都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如果没有管理温室气体排放的能源政策,那么这一空前的城市化必将导致惊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中国正在迫切寻求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以减少城市发展及城市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十一五”计划也明确提出,必须减少碳排放及能源使用。由此可见,在中国城市规划系统中运用创新的方法与工具创造低碳社区是势在必行的。
北京丰台区
《丰台河西地区整合规划》(2005-2020)是由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代表北京市政府提出的,并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制定的目标相一致。
奥雅纳随后受一家当地开发商(代表丰台区政府,并作为其合作伙伴)委托,审核现有的法定区域计划并在500公顷区域内(长辛店项目社区),根据可持续发展原则,提出“低碳”概念总体规划。该项目由奥雅纳与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推进,并在项目进行期间获得丰台区政府及北京规划委员会的直接支持。
北京长辛店低碳社区概念规划的目标 ·在可持续发展架构及绩效指标下,制定多用途社区概念规划(住宅区、商业区、未来的科技园区及轻轨站),并建立一个低碳的、经济可行的、社会包容的、环境友好的、资源有效的社区。
·倡导一组创新的“低碳分区规范”,结合可持续发展指标及法定分区规范来处理气候变化的影响。
C: 长辛店低碳社区概念规划
长辛店低碳社区坐落于丰台河西地区,位于北京市的西南区域。该项目距北京市中心约17公里,是北京西南走廊重要的发展区域之一。
建议项目位于该区域,占地500公顷,其中包括将来的住宅区、商业区、开放空间和研究工业园区,并将开通轻轨作为公共交通。未来规划人口将达到7万人。
第一阶段
以可持续发展原则为目标的概念规划
奥雅纳的城市规划团队带领各领域的专家为该项目进行了低碳总体规划、可持续发展策略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有别于国内注重空间元素的传统规划程序,该项目在规划过程中采用了以资源管理为目标的创新规划工具。
创新战略与工具
(I)可持续发展框架 ——愿景、目标及主要绩效指标 该概念规划基于具有明确愿景,目标及可量化绩效指标的可持续发展框架。我们制定出了能源、水、废弃物、环境和生态等战略与指标,用于准备和评估规划方案,实现低碳社区的目标。
我们提议的低碳社区概念规划采用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能源需求管理、可再生能源使用、碳减排、低水耗、水的最大化循环使用、交通可达性、废弃物管理与再生等。这样的资源管理架构可以将碳排放及气候变化影响减到最小。
该项目还制定了19项可持续发展指标来比较提案与传统城市发展(“BAU”)模式的不同之处。
自然资源
·二氧化碳排放减少50%(相对于现有的规范),包括通过树木种植的碳中和。
·至少20%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
·能源使用减少20%(相对于现有的规范)。
·600人/公顷居住用地密度。
·100%生活垃圾分类收集。
·建造中利用可循环和本土材料。
·居民室内生活用水量不多于110升/天/人。
·在一年一遇降雨量的条件下,地块内实现雨水径流零排放。
·90%的用水来自非传统/再利用途径。
环境 ·整个区域50%以上为绿地,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40平方米。
·80%的植物为乡土物种。
经济
·中小企业占产业发展总建筑面积的20%,家庭办公占住宅总建筑面积的3%,使居民可以选择在家里办公。
社会
·住宅建筑总量的15%社会保障性用房。
·原地旧村改造。
·100%居住人口距公共开放空间不超过400米。
·100%居住人口距邻里中心不超过500米。
·100%居住人口距公交专用线和公交站点不超过500米。
·在M14号线开通后,公交出行比例(晚高峰)达到2020年北京市中心城规划的公交出行目标。
·所有公共区域及20%的住宅为残疾人设立无障碍设施设计。
(II)可持续发展工具——资源管理及碳排放
(a)综合资源管理模型
建立综合资源管理体系,作为绩效评估框架,在模型中将技术解决方案的表现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结合起来。这一模型结合了空间(总体规划方案)与资源流参数(如能源与碳排放水平),联系不同的技术准则(城市形态、密度、交通方案、能源使用、水资源、废弃物管理、生态)。这种相互联系的评估工具有利于在项目初期提出问题,以便优化项目绩效,持续改进。
(b)生态足迹
为了衡量资源利用与限制供应,我们运用了生态足迹来评估总体规划方案的有效性。我们通过实施一系列主要的战略,减少了自然资源的使用,最终的总体规划与北京的平均水平和现有规范相比,生态足迹大幅减少。与传统城市发展模式相比,人均生态足迹减少了27%。随着更多政策的支持,生态足迹有望进一步减少。
(III)社会进步——参与规划及村落改造
该项目强调了在可持续发展中融入社会效益的重要性。中国传统的城市发展以赔偿的方式搬迁现有的农村,亦切断了当地社区的文化与社会网络。而该项目通过工作坊等形式鼓励居民参与规划过程,并实行原地改造,保留了原有的文化与传统的生活形态。三个现有村落的当地特性与社会结构在提案中均得以保留,避免了全面的清除与搬迁。第一阶段结束后,总体土地使用规划实现了20项可持续发展指标。
第二阶段
倡导低碳分区规范作为法定分区规范(控制性规划)
在规划过程的第二阶段,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设计导则为整体与个别地块指明了现场工程、建筑、风景、生态、水资源能源系统、废弃物、能源节约和再生能源需求等方面的设计要求。
根据第一阶段所提出的土地使用规划以及对能源、水和废弃物战略的进一步技术模拟结果,我们对南面部分(147公顷住宅区、商业区及露天场所)的地块及街区层面进行了更详细的可行性评估,旨在为整体与个别地块制定一系列的低碳分区规范,为发展控制奠定技术基础。挑战——在现有中国法定规划体系内实现低碳规划
总体土地使用规划制定后,实施低碳社区规划困难重重,需要运用创新的方式。现有的中国法定规划体系注重于在当地详细规划层面——法定控制性规划(类似分区规划)制定具体地块的发展参数,如密度、容积率、让移要求等。明确的规划条件是在法定规划层面制定的,作为可强制执行的法律规定之一。但是,中国法定规划中现有的强制规划参数涵盖面有限,无法在地块层面促进所有能源、资源和减排目标的实现。现有的法定控制规划只是在以下方面强调分区规范/标准:
·土地使用类型;建筑覆盖率、建筑高度、容积率 ·绿化率
·机动车出入口;停车需求
以上所罗列的强制规划参数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所欠缺,无法完全实现低碳规划的目标,如减少能源使用、利用可再生能源、雨水回收利用、暴雨管理最佳方法、废弃物管理与水治理等。
这对中国的规划师来说无疑是种挑战。因此,北京长辛店低碳社区概念规划作为试点项目具有重大意义,为此类项目找到了制度上的解决方案。该项目也是先锋性的个案研究,确保低碳发展模型可以在中国实施、执行和复制,通过创新性的低碳分区规范,解决迫在眉睫的气候变化问题。
方法——制定低碳城市设计导则与分区规范
在制定城市设计导则和准备设计提案的过程中,所有的绩效目标与技术要求都在各个地块与街区层面进行了模拟,以保证通过在各个地块实施可强制执行的分区规范,最终可以在整个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这样,非传统的新分区规范可以与法定控制规划(包括能源减少标准、可再生能源使用标准、暴雨渗透标准、屋顶绿色/太阳能电池板的面积要求、绿色开放空间生态和排氧能力以及废弃物管理及再生水利用)相结合。
法定控制规划(分区规划)——结合各地块低碳规划条件的试点项目
根据低碳分区导则,我们为各个地块制定了一系列法定控制规划(分区规范),成为北京的一个试点项目。该项目把能源、水和废弃物等参数的低碳分区规范结合到中国的法定规划体系中,这在中国尚属首次。这一创新方法将大大改善中国实施低碳规划概念的可行性和执行力。该试点项目也表明,中国的规划体系需要进行制度改革,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2009年10月21日,由奥雅纳工程顾问和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合作完成的“北京长辛店低碳社区概念规划”项目荣膺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City and Regional Planners-ISOCARP)颁发的2009年度优秀项目大奖。该奖项是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授予城市、区域及机构的最高荣誉。
第二篇:商业规划之如何打造低碳社区?
商业规划之如何打造低碳社区?
目前对“低碳社区”概念的直接定义还较少,多数是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出发进行描述:
1、从低碳经济角度进行阐述,认为低碳城市社区是在低碳经济模式下的城市社区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革;
2、从减少碳排放的角度进行定义,认为低碳社区指在社区内除了将所有活动所产生的碳排放降到最低外,也希望透过生态绿化等措施,达到零碳排放的目标;
3、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出发,从可持续社区和一个地球生活社区模式的倡导下提出低碳社区建设模式,以低碳或可持续的概念来改变民众的行为模式,来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CO2的排放;
4、从城市结构关系的描述,当代城市土地开发主要体现在社区的建设上,社区的结构是城市结构的细胞,社区结构与密度对城市能源及CO2排放起了关键的作用。
具体来说,低碳城市包含以下四方面的内容:
第一、低碳城市要求城市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处于较低的水平,保持碳源小于碳汇(碳源是指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碳汇是指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第二、低碳城市要求城市居民形成一种低碳生活理念,保持一种低碳的生活方式。
第三、低碳城市要求企业生产方式的低碳化,提高企业能源利用率,降低碳的排放量。
第四、低碳城市要求政府以低碳社会为目标,将低碳城市政策化、制度化,为低碳城市建设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低碳城市建设是低碳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发展史中的一场重大社会革命。2009年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绿皮书中将低碳城市的特征概括为以下几点:
经济性、安全性、系统性、动态性、区域性。经济性指在城市中发展低碳经济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安全性意味着发展消耗低、污染低的产业,对人类和环境具有安全性;
系统性指在发展低碳城市的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金融机构、消费者等各部门的参与,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缺少一个环节都不能很好地运转;
低碳城市建设体系是一个动态过程,各个部门分工合作,互相影响,不断推进低碳城市建设的进程;低碳城市建设受到城市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等固有属性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在并非重工业密集的城市地区,二氧化碳排放的压力主要来源于人口,而“社区”是承载人口最重要的基本单元。因此,建设“低碳社区”理所当然地成为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抓手之一。
文章出自(瞳孔商业空间设计)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三篇:低碳子规划
集团“十二五”发展子规划——低碳容大
低碳生活节能降耗研究小组
发展低碳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节能低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大力宣传和普及低碳知识,倡导低碳生活,是深化节能减排的具体行动,也是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高校是资源占有和能源消耗大户,创建节约型校园,倡导低碳生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需要,是高校履行社会责任、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也是高校提高办学效益、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容大后勤集团承担着全校后勤服务保障系统的运行管理工作,创建低碳后勤对于节约型校园的创建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基本情况
(一)取得的成效
集团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水电气等能源管理工作,把创建节约型校园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来开展,树立了“以降低成本为核心,以节约能源为关键,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重点”的新型经营理念。
1.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工作流程。先后出台了《浙江工业大学水电管理办法(试行)》、《浙江工业大学学生公寓管理办法》等有关节能文件10余个,对于各类情况的水电收费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规范了工作流程,做到了有章可依。
2.加大设施改造,节能效益显著。针对学校老校区朝晖校区建校时间长,管道老化严重,学校下大力气投入100多万元对朝晖校区尚德园水管实施改造,改造后年用水节约了近10万吨。投入340多万元对屏峰、朝晖两校区实施锅炉油改气工程,通过改造将降低食堂燃料成本7%。同时,投入110多万元对朝晖校区2750多个学生公寓和青教宿舍进行智能电表的安装;在开水供应点安装了智能水控系统。
3.狠抓内部管理,全面降低能耗。水电管理部坚持定期开展线路排查工作,2007年,对学校三校区二级水电表进行了仔细的计量线路排查工作,根据水电分析数据组织校内水电平衡测试,仅2007年上半年,就发现屏峰校区60吨/天和100吨/天的两处水管大漏点,挽回直接水费损失15万元左右。结合各校区实际情况,根据作息时间规律,实施了泵房供水时段性管理;根据各食堂操作时间,采取锅炉定时供气,既保障了供气量的充足,也减少了燃料的消耗;在各食堂实行废水、冷却水(开水房供热水前管道内的冷水)二次循环利用,减少了水资源的消耗。
4.积极利用新技术,推广节能新产品。积极与水电部门和兄弟院校联系,为减少不必要的损耗,对全校所有12套路灯系统安装定时器,统一开关路灯时间,一年减少电费支出10%。高配值班试行电脑远程监控,实现无人值班;利用红外线控制装置,在朝晖校区学生公寓公共盥洗室试装了该产品后,节水率高达50%。在屏峰校区教学楼试装了教室红外线控制系统,实现无人时或光线达到标准时自动关灯功能,节电也非常明显。
(二)存在的问题
1、节能减排体系亟待进一步完善。虽然近年来集团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也为学校在此方面争得了一些荣誉,但是整个宏观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比如,完善能耗统计指标体系;校园能耗审计,应把重点放在日常运行管理、用能系统设计的合理性、施工和系统调试遗留问题等环节;应进行校园能耗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制定重点用能单位的用能定额;改进校园用能运行管理的方案,采取无成本或低成本运行措施等。
2、节能减排高科技新型产品开发相对滞后。存在老化坏旧的能耗设备和能耗大的设备,水、电、气网能源损耗较大;太阳能、地热能、污水处理等能有效节能减排的新型产品或技术未研发使用。
3、水、电、油、气等高能耗资源有待进一步加强节能管理。如教学和科研是无偿使用自来水,所以导致目前有些部门的节约意识相当差,浪费水电的现象在一些部门是随处可见;目前用于浇灌和保洁的用水量比较大,由于条件限制,目前这部分的用水仍然使用自来水,每年这笔开销比较大;部分教室等地方没有改用节能灯具,而且教室灯具使用效率不高,往往存在一个教室中只有几个学生,而整个教室的灯具全部打开的情况;锅炉系统存在长距离传输能源损耗等情况;集团食堂、汽车、园林用具等用油也是一个很大的开销,运用科技方法和有效管理手段而节省用油,意义很大。
4、学生寝室由于节能意识不高等原因,浪费较严重。如寝室中,充电后不拔出充电器、饮水机长期开启、电脑无人使用时不关机,都造成了电能浪费;很多同学会忘记关掉厕所的灯具,造成不必要的长亮灯电能浪费;在寝室用水方面,同学们的节约意识还不够,对水没有进行有效的回收利用,如洗脸水,洗脚水,洗衣物的最后一次水等,都可以回收起来,用作冲洗厕所或打扫寝室;同学们在一天的生活中会产生很多垃圾,最多的就是废纸,但是这些所谓的废纸有很多还可以使用。
5、办公场所也存在日常浪费现象。办公用品的闲置、废旧用品及水电纸张的不充分利用等原因,学校每在办公方面浪费就达到很大数额。如人离开不关电脑、空调插座常年插着、饮水机不关灯现象也有存在。
二、“十二五”发展目标
(一)愿景目标
1、建立运行节能监管体系;
2、严格控制新建、设施规模,新建建筑、设施节能标准执行率达100%;
3、开展中水回用、雨水利用、卫生洁具改造等活动,开展校园节水活动,水利用率提高15%;
4、开展水电管网经济运行的技术改造工程,实施公共节水节电工程,水、电、油、气等能源支出节省10%以上;
5、积极探索节能减排管理方法的创新工程,合理节约碳排放相关日常办公支出,规范日常生活习惯,倡导低碳生活。
(二)主要任务
1、日常行为节能减排实施方案:集团各部门按照调研计算后提出的节能减排方案,通过对水、电、油、气、办公用品等的日常用量的节省,达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0万kg以上的目标。
2、基础设施改造实施方案:系统全面合理规划建设和发展,对于缺乏科学论证的项目和工程不得随意上马,杜绝出现建筑物或者公共设施的反复拆建现象。对于新开工和未开工项目建筑,则在考虑符合建筑标准和要求之外,更应充分考虑其耗能、环境方面的因素,做到各方面的协调和平衡。如改造、淘汰高能耗锅炉,采用油改气等项目。目前朝晖、屏峰两校区实施油改气项目后每年大约节约燃料成本约8%;如进行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改造,减少跑冒滴漏,倡导水资源循环使用;如2008年,水电管理部在屏峰校区家和东苑4号楼安装照明灯手动复位开关,通过减少无效照明时间达到节能目的。
3、技术节能实施方案:开展节能技术创新工作,加大节能新产品及新技术的应用研究工作。(1)加强校内电力网经济运行的技术研究,充分利用学校用电负荷的变化特点,及时调整变压器的运行方式,减少电力网的电能损耗;(2)继续加强节能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大力推广应用太阳能、地热能、污水处理等技术,用系统的循环经济模式对原有的条块分割的单一线性校园运转模式进行改造,同时对一些老化坏旧的能耗设备和能耗大的设备及时进行更新替换,既能节约能源,节省经费,又能减少污染,达到节能减排、清洁再生的效果。如某高学正式成立了绿色能源与建筑节能研究开发中心,研发中心拥有浅层地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拥有多项自主创新成果和专利。一些太阳能、地热技术已经应用于校内一些建筑中。使用太阳能集热器,每平方米平板平均每个正常日照日可产生相相当于于2.5度电的热量,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50公斤左右,可以减少700多公斤CO2的排放量。如水电管理部成立技术攻关小组,经过十多次的实验,完成了饮水机的节能技术改造试点,经过对饮水机耗电量的实际检测,节电率达34~58%,节能效果十分明显。(3)实施绿色照明。加大
道路、生活区、教学区、办公区等公共区域照明设施的整体规划和技术改造力度,在能够使用节能灯具的地方一律采用节能灯具,实施“绿色照明”工程。如:生活区公寓目前使用的是普通日光灯,更换成T5节能日光灯管,可节能15%到30%。公寓安装节电器,节能效果20%左右。(4)数字化办公。充分利用校园网和OA办公系统的优势,积极推进网上无纸化办公,做到院内文件及文字材料尽量通过校园网报送,尽量采用网络沟通和落实有关工作。利用报修系统实现维修情况电子存档,将原先一式三联的维修联系单改成一式两联的维修联系单,全年可节约纸张(16k)13000多张。(一个校区)
4、人才配套实施方案:必须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养,只有通过员工技能的提高,才能达到推广新技术、节约能源、资源的目的。首先,要加对现有人员的技术培训,通过进修、办培训班及专讲座等形式,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学历水平和专技能。其次,通过招聘、调进或高薪聘请等形式引学历高、精通专业技术、懂管理的领军人员充实后队伍,以提高后勤队伍的管理水平。第三,制定相政策,如职称评定、奖励、岗位考核等办法,以调动们工作和服务的积极性。如鼓励维修人员加强维修技能提高,通过外派和内部系统科学的培训,使员工不断增强维修技能和创新意识,在维修过程中不是简单更换材料,而是想法设法降低维修成本,更重要的是降低材料的能源浪费。
5、宣传配套实施方案:(1)与新生入学教育相结合,节能减排教育进入迎新生现场。新生入学后,学校组织他们参观校内的节能设施,使新同学深刻感受到学校的节约传统,先进的节能理念和应用广泛的节能技术激发他们发扬节能传统、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责任。(2)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将节能减排教育列入大学生形势教育课,安排专题讲座,开设节能课堂,聘请相关专家担任主讲教师,受到同学们的欢迎。(3)与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相结合,节能减排教育进宿舍。学校举办“绿色宿舍”招募评选活动,开展“绿色助学”活动。
(4)与食堂文化建设相结合,在食堂营造出节约的氛围,在学生餐厅悬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警语,组织学生参观食堂的节能设施,并与同学们开展节能主题座谈会等。(5)与学生社团工作相结合,节能减排教育进社团。积极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支持学校社团加入北京“绿色大学生论坛”与“自然之友”等环保机构团体,和一些政府机构如国家环保总局宣教中心、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中华环保基金会等建立联系,参与其组织的活动,接受其信息共享和技术支持。
6、绿化环境实施方案: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增加绿地,利用植物对二氧化碳吸收,是改善环境的有效途径。保护校园环境及景观,必须发挥财务导向作用。一是建立绿化和景观养护的责任制,对责任人进行考核。二是建立对损坏校园绿化的补偿机制,在对校园道路施工、建筑物重建、水电光缆线路改造时,要充分
考虑对绿化的破坏,特别是对古树、校园景观的破坏,将绿化和景观恢复列入建设成本,从而保证校园绿化和景观得到恢复;三是加强对排放的控制,对固体垃圾、废水、废气可收取排放费,用于排放物、废气的处理,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7、低碳生活倡导实施方案:树立健康生活、绿色生活理念和勤俭节约、人人有责的意识,将科学使用资源、保护地球家园、节能降耗的低碳生活方式自觉贯彻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去;学习低碳生活知识,养成低碳生活习惯,宣传低碳生活理念,推广低碳生活方式,人人争做低碳生活的宣传者、倡导者。如利用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以绿色、节约为主题的专题活动,吸引广大师生员工的参加,提高他们对绿色、节约等观念的认同,逐步改变不合理的消费习惯;还可以通过开展诸如评比“节能标兵”活动、与大学生环保社团共建低碳校园、绿色校园之类的活动,用榜样的带头作用来引导大家学习、参与,从而增加师生员工的节能环保意识。我们提出以下活动设想:如向全校师生发出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倡议,从每个人生活、工作实际做起,人人参与到学校低碳经济的行列中来;如“工大无车日”活动,提倡每月的某一天为校园无车日,倡导老师骑车或班车、公交上班;如和学生社团联合举办“工大寝室熄灯一小时”活动,每天或每周的一天在什么时段,倡议工大寝室熄灯一小时。等等。旨在通过各类活动的倡议或举办,让低碳生活理念深入工大师生心中,形成长效机制。
(三)保障举措
建立节能减排长效机制,加强节能减排管理体系建设、节能减排计量运行监管体系建设、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建设、节能减排奖励和约束机制建设等,由相关部门配套制定各项针对性制度及方案。
第四篇:低碳社区汇报材料
寿光市上口镇兴业家园项目创建示范低碳社区
汇报材料
寿光市上口镇兴业家园社区位于上口镇东风大街中部以北,是在镇委镇政府支持下筹建的第一个低碳、节能、环保的高档次农村居住社区,寿光市上口镇位于寿光市中北部,是潍坊市确立的首批中心镇,是寿光市“八强”乡镇,乡镇经济综合考核先进单位。
兴业家园居住社区占地5.67万㎡,项目总建筑面积8万㎡,其中规划建设多层住宅18栋,11层住宅楼4栋,复式楼一栋,沿街商业楼1栋,容积率为1.2,绿地率为35%,项目规划理念超前,注重景观园林的设计环境优美,小区交通便利,是户户见景的花园式社区。为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步伐,大力倡导和推进国家及行业对绿色家园低碳社区改善和创建绿色低碳人居环境,并结合当地环境无污染、空气质量好的先天条件,兴业家园社区项目规划之初就树立了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节能减排目标,确定了绿色低碳节能的指导思想,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力度。广泛使用新技术、新能源、新型环保材料,力争把本小区建设成低碳、宜居的新型农村社区。做到同步设计、同步规划、同步验收,积极应用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努力实现由传统的建筑能耗高,能源利用低向再生能源转变。在设计筹建过程中兴业家园社区重环境、推低碳、采用多种低碳环保技术,采取的主要内容有:
1、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技术;
2、供热采用了分户计量及温控装置;
3、社区环境及公共建筑部分应用节能照明系统,居住区域提倡应用节能灯具;
4、墙体应用新型保温材料,并采用了新型节能门窗,人行道(广场)应用节能环保地砖;
5、社区绿化覆盖率为35%,其中采用了大量高吸碳植物,乔木种类超过50种,乔木覆盖率不低于总绿化覆盖率的60%;
6、社区供暖采用了地源热泵技术;
7、社区采用了新型围护结构技术;
8、庭院照明采用太阳能光伏与LED 结和照明系统;
9、对雨水进行收集及利用;
10、部分实施了垃圾无害化处理;
11、设计了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系统。
下面就该小区所采用的各种低碳、环保技术做简单的介绍:
一、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技术
兴业家园社区为22栋住宅楼户内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各户厨房间、卫生间、生活阳台均设置给水点。设计采用力诺瑞特太阳能热水系统,供水系统采用落差供水及管路循环系统,全天24小时集中热水供应。30℃左右的进水经一天日照后温度可达60℃以上,可以满足家庭洗浴需要。而且可与建筑完美结合,作为外墙围护结构或铺设在屋顶,在得到热水和电力之外可以降低建筑热负荷。
二、供热采用了分户计量及温控装置
1、小区设置集中供热采暖系统,并在各户安装计量仪表及室温调节装置,采用供热分户计量方法,既有利于节约能源、又能使居民节省供暖支出;
2、本次所选机组为2压缩机头的高效水源热泵机组,比常规的干式机组提高效率20%以上,每台压缩机都可以互为备用,实际使用中可以根据建筑物的实际负荷更好的调节机组的使用率,进行不同档
位的加载,从而降低运行费用;并且每个压缩机头都可单独运行,能够相互作为备用,对系统的安全起到保护作用,节能效果显著;
3、机组制热量根据外界负荷情况进行自动调节:微电脑不断监视进入和流出机组的水流量和温度,根据循环水回水温度随时决定机组是否增载或卸载以及投入运行的机组台数,水温达到设定值的上限后机组自动卸载,当水温低于设定值的下限,机组自动上载,这样可以使水温一直稳定地在许可范围内运行。同时机组输出的制热量与外界负荷达到最佳匹配。用户还可根据需要调整设定值(设定精度<0.30C),满足不同出水温度要求,能最大效率的节能减排;
本项目积极响应政府有关采暖要求,住宅建筑采暖设计符合国家和地方居住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
三、社区环境及公共建筑部分应用节能照明系统,居住区域提倡应用节能灯具
1、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本项目对公共建筑室内部分的照明系统采用LED高效低耗、节能环保型灯具,并设置声控、定时开关,能最大效率的节约能源;
2、公共建筑室外部分,采用风光互补照明系统,充分利用绿色清洁能源,实现零耗电、零排放、零污染,风光互补路灯具有不需铺设输电线路,不需开挖路面埋管,不消耗电能等特点,晴天光照强,阴雨天风力较大;夏天太阳照射强,冬天风力较大,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的互补性,通过风光互补路灯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设备集成系统供电,白天储存电能,晚上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风光互补路灯供电照明。
四、墙体应用新型保温材料,并采用了新型节能门窗,人行道(广场)应用节能环保地砖
兴业家园社区在墙体保温材料上将设计使用目前新型超低密度高强度的泡沫混凝土(也称硅酸盐泡沫)。强度与同密度等级泡沫土相比强度高出1—2倍。该材料的特点是泡径1-3mm,所有的泡径大小一致。该技术走在全国泡沫混凝土行业前沿。该产品特点是属不燃材料、无毒、环保、低碳是国家大力提倡的一种新型材料,其防火性能达到A1级。兴业家园这一设计的运用将是本项目的一大亮点。人行道及广场铺设的地砖均使用国家质检部门及质量体系认证的健康环保品牌。
五、社区绿化覆盖率为35%,其中采用了大量高吸碳植物,乔木种类超过50种,乔木覆盖率不低于总绿化覆盖率的60% 兴业家园社区绿化设计本着人文、绿色、变换、亲和、功能的原则进行规划布置,根据造景及绿化的需要整个社区景观分为:健身园、娱乐园、腊梅园、木槿园、柿园、芙蓉园、紫薇园、石榴园、牡丹园、丁香园、玉兰苑、银杏苑等多个绿化景观组团。各个园相互连接衬托,共同营造景观效果,步移景异,使人们有种回归自然的感觉。
六、社区供暖采用了地源热泵技术
兴业家园社区采用地源热泵系统,供暖面积为32000㎡,末端使用地板辐射采暖,外墙均做保温符合国家建筑节能标准,设计地源热泵供暖,满足室内18-23度。社区所选机组为2压缩机头的高效地源热泵机组,每台压缩机都可以互为备用,实际使用中可以根据建筑物的实际负荷更好的调节机组的使用率,进行不同档位的加载,从而降低运行费用;并且每个压缩机头都可单独运行,能够相互作为备用,对系统的安全起到保护作用。
机组能够根据室外气候和热负荷的变化自动增减机组的开机台数或改变机组变档运行的级数,以达到最经济的运行。
兴业家园社区安装的高效型满液式半封闭螺杆式热泵机组,是富尔达公司在国内最早研制开发成功并首先推向市场的新型高效水源热泵机组,可以比常规的干式机组提高效率20%以上,代表了当今国内地源热泵机组的先进技术水平。机组应用了富尔达的多项专有和最新技术,安全,高效,节能,有非常优良的性价比,节能效果显著。
七、社区采用了新型围护结构技术
兴业家园社区在住宅楼设计过程中注重维护结构热性功能指标,采用新型墙体材料,墙体材料使用质量轻、强度高、保温隔热性能好的聚苯板保温,以提高维护结构的热阻性能。同时采用单框双层玻璃塑钢门窗,空腹钢窗内的空气间层达到增加热阻的目的,实现保温性能。
八、庭院照明采用太阳能光伏与LED结合照明系统
兴业家园社区景观庭院照明设计采用 “BIPV-LED”节能照明方案,(即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与LED相结合智能照明控制系统)BIPV-LED技术利用太阳能光伏在建筑上有效利用,并与LED相结合,采用“自动感应识别”智能照明控制技术,主要针对小区照明并高耗能的路灯和景观庭院等处。
九、雨水进行收集及利用
1、雨水的收集:
小区内建立雨水收集回笼系统,地下设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 建筑物屋顶雨水收集系统包括:建筑物屋顶表面、汇流槽、雨水管、蓄水池及简易的处理设备进入雨水管道。小区广场、人行道采用透水砖铺设便于回渗地下水
2、雨水的利用
收集蓄存的雨水由管道集中,经过中水工艺处理后,用于小区绿化浇灌和景观用水
十、部分实施了垃圾无害化处理;
分类处理、回收优先。按照分类放置、分类收集、分类清运、分类处理的要求,对不同类别垃圾采取针对性、有效性强的处理方法,并把垃圾分类和回收作为解决小区垃圾问题的优先手段;
1、保洁员:其主要职责是:①负责对垃圾进行分类分拣处理;②负责所辖范围内公共场所的清扫和垃圾的清运清除;③负责将回收垃圾并与供销回收人员进行交易;
2、垃圾的分类:将垃圾分为土建垃圾(碎砖碎瓦、乱石块、混泥土、石灰块、泥土、破损玻璃陶瓷块等)、回收垃圾(①金属类:废旧五金、金属易拉罐、铁皮罐头盒等;②纸类:报刊、杂志、黄纸板、包装纸、其他废纸等;③玻璃陶器类:玻璃杯、旧碗罐等;④塑料类:废旧塑料、塑料袋、矿泉水瓶等;⑤橡胶类:废旧橡胶、旧轮胎等。此外还有可利用的旧家电、家具和木竹料等)、焚烧垃圾(不适宜回收的废锡纸、废旧织物、废木料、枯枝落叶等),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全过程中,对垃圾分类实行强制实施;
3、垃圾的处理:①土建垃圾用于填坑铺路;②回收垃圾由保洁员—供销部门进行回收、循环利用;③焚烧垃圾如枯枝落叶等植物类垃圾可就地堆包焚烧后灰土还田,如废旧织物、废锡纸、糖果纸等化纤类送至环保高温焚烧炉焚烧。
十一、设计了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系统
兴业家园社区充分考虑节约水资源,设计使用中水回用系统,将雨水与生活废水经过系统一系列的处理后用于小区绿化及景观用水。今日之低碳经济已经不再单纯是国家和政府的呼吁、倡导和号召,而是转化成了全社会实实在在的行动。中华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已经在全国40多个城市和地区建立了绿色生态示范项目,我公司兴业家园项目对于低碳技术的应用还只是一种摸索和尝试,在地产项目引进和运用低碳技术方面还有待于同诸位领导、专家、及业内人士进行进一步地学习和探讨。我相信,在国家和政府的宏观指导和大力推进下,在各级政府领导、低碳领域专家的引领、带动和指导下,我们的城市、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地球一定会更加美好!
第五篇:社区低碳文化建设
“低碳”特色文化建设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社区课题研究组
一、前言
社区文化建设是一项重要工程,先进的社区文化能够凝聚社区人心,成为推动一个社区飞速发展的动力。2010年以来,**社区顺应街道提出的“打造生态型智慧化幸福街道”总体目标,以社区环境、社会风尚及居民需求为现实基础,确定将“低碳”作为社区特色文化建设主题。开展课题一年多来,**社区始终围绕着“低碳”生活”、“低碳”理念”、和“低碳”人文”三方面建设社区“低碳”特色文化,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通过文化建设的引领力和推动力逐步培养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公民意识、参与意识、自治意识,增强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共生。
二、“低碳”特色文化研究建设现状
1.“低碳”文化建设的背景分析。
社区的“低碳”文化建设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为什么要选择“低碳”文化?这种选择是否有其必要性?阐明了这一系列问题,就能明确社区“低碳”文化发展思路,提升社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责任心,为此,课题组首先进行了“低碳”文化建设的背景分析:
国际发展呼唤“低碳”:2007年年初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气候变化问题成为了压倒一切的首要问题。同年4月,联合国大会首次对气候变化与安全问题进行了讨论,全球性“低碳”建设的大幕就此拉开。全球气温的持续上升,因之引起的自然灾害频发,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安全,因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缓气候变暖已经成为摆在全人类面前刻不容缓的一项任务,任何国家、任何地区、乃至任何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
国内发展需要“低碳”:“低碳”文化的发展,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完全符合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思路,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不可逆转的划时代潮流,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对于中国来说,“低碳”经济是目前最可行的可量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中国经济的发展,有赖于“低碳”文化的建设。
社区发展渴求“低碳”:社区文化的建设和良好发展,必须同时具备现实基础、建设必要和群众意愿三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新安街道的飞速发展,使得社区内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居民群众安居乐业,有了建设社区“低碳”文化的现实基础;一方面,新安街道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提升了对于软实力建设方面的要求,建设社区“低碳”文化是发展社区软实力,接轨硬件城市化的一个很好的契机;另一方面,社区内的居民也在经历一个农民变市民的过程,过去存在的一些大手大脚使用资源的问题亟待改善,他们也渴望能够了解节约资源、美化环境等更多的现代城市发展理念。
2.“低碳”文化建设的方向分析。
对于社区来说,“低碳”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减少居民生活中的二氧化碳排放,提升居民的“低碳”环保意识,同时进一步拓展“低碳”文化内涵,开创高效节能的“低碳”管理新局面。由此可见,“低碳”文化建设应当从“低碳”生活、“低碳”理念、“低碳”管理三方面入手。
**社区在构建“低碳”特色文化建设主题的过程中,首先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资源回收等传统的为大众所熟知的“低碳”文化领域出发,让社区居民共同参与到“低碳”文化建设中来,全社区共享“低碳”生活;接着从个别到一般,不再仅仅将“低碳”文化建设局限在具体的某件事情或者某项活动上,而是通过提升居民群众的“低碳”理念,从思想上着手建立起“时时刻刻不忘低碳,时时刻刻践行低碳的良好氛围”;最后不断深入发掘“低碳”概念的内涵,不断突破传统意义上的“低碳”理念,赋予社区的“低碳”文化以更深层次的意义和更广阔的外延,将“低碳”理念延伸到社会管理层次,改善社区的社会管理效能和居民群众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快乐感、归属感,让他们“低碳”大文化环境中享受内心的富足。3.“低碳”文化建设的研究实践。
一年多来,社区围绕着“低碳”文化建设,以社区(引导者)和居民(参与者)双方为建设主体,以“低碳”行动、“低碳”理念、“低碳”人文三个层面作为建设对象,通过概念内涵、活动组织、生活实践三个角度来进行“低碳”文化的建设实践活动。构建了以“三项内涵”为基础,以“三类活动”为引导,以“三种实践”为主体的“低碳”文化体系。
(一)“低碳”概念及其内涵延伸
“低碳”,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即“节能减排”,所以“低碳”一词本身倡导的是在完成既定目标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能源的使用。从这个基本概念出发,我们不难看出,其实“低碳”的真正内涵在于,用尽可能少的资源,取得尽可能高的效率和尽可能好的效果。
具体而言,“低碳”的概念及其内涵延伸可以阐述为“三项内涵”:
“低碳”生活:”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也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它包含着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资源回收等内容,属于传统的为大众所熟知的“低碳”文化领域。“低碳”理念:对于普通人来说,“低碳”理念是一种生活态度,同时也成为人们推进潮流的新方式。在人们的脑海中,它反映为一个“愿不愿意和大家共同创造低碳生活的问题。“低碳”理念根植与“低碳”生活的实践过程中,同时又是对于“低碳”生活的一种超越,它提倡但不再局限于某些具体的“低碳”生活行为,而是将其上升为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的一种日常思考方式。
“低碳”人文:“低碳”人文是对传统“自然”“低碳”内涵的一种延续和开拓。“低碳”文化的本质特点是“消耗少、效率高、效果好”,从这些本质特点出发,我们可以将“低碳”理念从“自然”领域延伸到“人文”领域,也就是一切能够减少消耗,提升效率,增强效果的管理和生活方式,都能够称之为“低碳人文”,从而大大提升了社区“低碳”文化建设的广度和深度。
三项内涵有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低碳生活”是基础,它是个别的、具体的;“低碳理念”是主体,它是广泛的、抽象的,而“低碳人文”则是延伸,它是普遍的、深刻的。三者相互联系,层层提升,共同构成了社区“低碳”文化建设的完整内涵。
(二)社区开展的“低碳”活动:
**社区在社区“低碳”特色文化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把创造良好人居环境、提高居民“低碳”环保意识、培育“低碳”文化,作为“低碳”社区创建工作的目标;更加着重于“低碳人文”的建设,拓宽了“低碳”内涵,通过“低碳”大文化的建设,提升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快乐感、归属感,让他们“低碳”大文化环境中享受内心的富足。
具体的活动开展方面,以“三项内涵”为依据,社区重点开展了“三类活动”。
1)“低碳”生活类活动:
“低碳”生活类活动尝试着让居民去体验“低碳”生活,通过亲身实践体会,增强他们对于“低碳”文化建设的认识。
为此,社区妇女儿童之家新增“低碳梦工场”项目,将少年儿童艺术教育需求与社区特色文化相结合,引导社区青少年从小强化“低碳”意识,践行“低碳”生活方式;今年6月,在第40个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由新区规划建设局主办,**社区筹建组承办的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暨“生态文明进万家”主题活动在主邻里中心成功举办,活动现场嘉宾及居民群众纷纷在“低碳”生态树上留言签名表达自己践行环保的信念与决心,社区十户“绿色家庭”受表彰。社区还积极联络有志于开展“低碳”环保活动的公司,邀请他们前来共同参与社区的“低碳”特色文化建设,10月22日,在**社区主邻里中心,一场康明斯公司的“低碳”环保公益活动热热闹闹开展了起来,这次活动一方面宣传了社区的“低碳”理念,另一方面也实实在在为老百姓的生活环境改善作出了贡献。
2)“低碳”理念类活动: “低碳”理念类活动的目标在于让居民群众认可“低碳”生活方式,在思想观念上完成一次彻底的转变,做到生活中时时刻刻考虑“低碳”,事事处处考虑“低碳”。
为此,社区充分利用办公室文化长廊、社区宣传栏、户外电子显示屏、楼道公告栏等宣传阵地,在主社区道路进出口、广场、信息广告处设定固定形式的宣传栏,大力开展“低碳”环保知识宣传,使得“低碳”环保理念为社区居民所认同,营造社区“低碳”特色文化的良好创建氛围。元宵节期间,社区开展了“迎元宵 庆党建”春节灯谜会,活动现场迎来众多踊跃学生及居民,给广大居民提供了一次深入了解“低碳”知识的机会。社区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也增添了许多“低碳”环保书籍,制订了一系列管理规范,让广大书迷尤其是学生能够在充满乐趣的知识海洋中遨游,了解“低碳”环保的知识。同时,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低碳理念”建设中来,围绕“低碳”主题自发编排了《“低碳”生活真正好》、《垃圾分类大家倡》等便于传颂的文艺节目并进行演出。
3)“低碳”人文类活动:
“低碳人文”是传统“低碳”理念的延伸,社区紧紧围绕着“消耗少、效率高、效果好”的中心,从社区管理和居民自治两个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自“低碳”特色文化建设以来,社区定期召开居民代表和片区区长座谈会,让社区和居民双方能够无障碍交谈,讨论和解决“低碳”特色文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大大减少了双方的沟通难度,提升了社区“低碳”文化建设的效率。同时,社区在进行社区“低碳”特色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始终以节约能源使用作为“低碳”特色文化建设的根本。2011年8月,社区为了从己做起,倡导能源节约,践行“低碳”文化,开展了一次“节能办公”活动,在社区的电器开关处贴上了节能减排的标志,在打印机处贴上了节约用纸的标志,敦促社区工作人员以更少的资源消耗来完成本职工作。
(三)社区内的“低碳”实践: 1)“低碳”生活实践:
社区拥有现代化多功能活动站室,排练厅、乒乓室、桌球室、健身房、曲艺室、图书阅览室、书画室,硬件资源相当齐全,为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低碳”特色文化宣传教育活动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在拥有良好硬件设施的同时,社区也十分注重于充分发挥这些设施的效能:社区曲艺室每月上半月免费向居民播放电影,下半月邀请知名艺人演出曲艺评弹评书,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让居民获得教育;社区乒乓球室、健身房常年开放,吸引了不少体育运动爱好者,将“低碳”生活的方式融入他们每一次切磋球技,锻炼身体的机会;在“生态文明进万家”系列活动中,向居民发放环保袋4000余只,倡导居民积极参与节能减排、“低碳”出行。自今年三月份以来,社区的垃圾分类活动全面推行并逐步进入高潮,全体社区居民通过垃圾分类再利用,大大减少了废弃垃圾对于环境的危害,同时通过垃圾生产有机肥料,减少了资源消耗,取得了“低碳”建设的明显效果。
2)“低碳”理念实践:
“低碳”理念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为了化抽象为具体,社区以“是否具有低碳环保的意识”“有没有能力践行低碳文化的内容”“愿不愿意和大家共同创造低碳生活”等三个问题作为社区“低碳”特色文化的判断标准和建设准则,来进行“低碳”理念建设的实践。
为此,社区相继开展了“说说我家的低碳生活”小学生演讲比赛、“文明离我们有多远”讨论赛、“低碳金点子”创意征集活动、“绿色家庭”评选活动、每月“文明楼道”评比等活动,充分释放广大居民群众在“低碳”理念实践方面的巨大创造力,激发了社区居民参与文化建设意识,在参与中共享,在参与中共建。
3)“低碳”人文实践:
为进一步发挥“低碳”特色文化建设的推进力和引领力,使社区特色文化建设与社区整体工作有机融合。由社区领导亲抓落实,建立了社区领导牵头负责,社区各片区长具体执行,辖区内居民群众共同参与的社区特色文化创建工作网络,将“低碳”特色文化的创建网络延伸到每个楼道单元和家庭。根据扁平化管理具体要求,结合社区扁平化管理,社区筹建组利用每周例会开展条线业务知识学习交流,各条线的A岗人员轮流讲解条线相关政策及知识、业务受理注意事项进行岗位交流,以高效节能的方式使得其他条线人员在短时间内熟悉业务知识及办理流程,培养社区事务的“多面手”,缩短了业务新手的工作磨合期,提高了办公效能和准确性,压缩办公时间,实现资源高效运作,是一种“低碳”、高效、环保的服务模式。
三、“低碳”特色文化研究主要成效
一年多的文化课题研究,社区以“低碳”理念为特色的文化建设项目日益成熟,取得了鲜明的成效。主要表现为:
1.社区碳排放量控制成果显著。
自开展社区“低碳”特色文化建设以来,二社区范围内居民累计用节能灯代替传统白炽灯300多个,并且正有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到使用节能灯的队伍中来;社区居民家庭总体用电量环比没有产生明显变化,考虑到正有越来越多的居民搬入社区,且居民家庭的家用电器越来越多,可以认为居民群众的整体节能意识有了比较明显的提升,平均用电量有所下降;在出行方式方面,通过社区调查了解到,愿意使用自行车代替其他交通工具出行的市民数量相比开展“低碳”文化建设前提升了20%,有力地减少了交通工具的碳排放量。
2.社区环境得到美化。自开展社区“低碳”特色文化建设以来,二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成效显著,大量的生活垃圾都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处理,垃圾处理不及时造成的环境问题不复出现。同时社区积极开展拔草绿化、添置休闲椅等活动,美化了社区环境,并且顺利通过了新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区”的创建验收活动。
3.社区“低碳”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办公室文化长廊、社区宣传栏、户外电子显示屏、楼道公告栏等宣传阵地,主社区道路进出口、广场、信息广告处设定固定形式的宣传栏,处处都有“低碳”文化的宣传,整个社区居民都以了解“低碳”理念、践行“低碳”生活为荣。大量民间文艺团体自编自演“低碳”环保主题方面的文艺活动,涌现出了不少生动活泼,教育意义强的“低碳”宣传节目。
4、社区管理效能提升。
自践行“人文低碳”以来,社区的管理逐渐走上了“消耗少、效率高、效果好”的道路。结合扁平化管理方式的推进,社区重视加强社区与居民间的信息沟通,不断提高自身管理能力,改善处理群众事务的效率,形成了高效“低碳”的管理文化。
四、“低碳”特色文化构建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1、“低碳”文化建设的全面性不够。
对于“低碳”文化建设的理解还紧紧停留在节约用电用纸和“低碳”出行等少数几个方面,没有深刻认识到“低碳”生活方式的广泛性,大多数居民群众对于太阳能等新能源的使用和统筹规划合理安排等现代管理生活方式还一无所知,使得“低碳”文化建设的全面性不够。
2、“低碳”文化建设的深度不够。
尽管社区进行了“低碳”文化的深入发掘,提出了“低碳”人文”的新理念,然而对于这个新理念的践行,主要还是通过社区管理的改善和社区与居民互动沟通两个方面,既没有在居民自治方面得到体现,也没有对此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和细分,显得比较笼统。
3、“低碳”文化建设特色不够。
“低碳”理念很多地方都在宣传,社区的“低碳”文化建设,既应该有其共性的一面,也应当有其个性化的一面。但是实际进行“低碳”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社区还是多数依照各地积累的经验,选择一些已经被证明比较有效果的,同时又符合社区实际条件的来实行,缺少自己社区独有的特色。
在下阶段,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精神为指导,继续深入推进社区“低碳”文化建设,从社区战略发展的高度,全面规划,统筹安排“低碳”社区文化建设事宜,有序推进“低碳”文化建设进程。横向拓宽“低碳”文化理念的范围,纵向深挖“低碳”文化理念的内涵,全面而又不失特色地建设宣传“低碳”特色文化;激发居民群众的参与意识,让更多居民群众享受到“低碳”文化建设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