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班级舆论环境对小学生素质的影响[模版]

时间:2019-05-12 01:30: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班级舆论环境对小学生素质的影响[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班级舆论环境对小学生素质的影响[模版]》。

第一篇:论班级舆论环境对小学生素质的影响[模版]

论文

题目:论班级舆论环境对学生素质的影响

姓名:陆红 地址:窑街回小 邮编:730080 电话:***

论班级舆论环境对中学生素质的影响

(窑街回小 陆红 730080)

内容提要:班集体舆论就是在班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多数人

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班集体的舆论是班级成员观念态度的集中体现,是班级深层次的精神文化。班级舆论的优化是班级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因素。而目前小学生素质的提高更需要积极向上健康稳定的班级舆论环境。本文简要分析了班级舆论环境的作用、班级舆论环境形成的方法、班级舆论的统一和班级舆论的优化。重点探讨了班级舆论环境的建设。

关键词:班级舆论环境 舆论形成 舆论作用 舆论优化 小学生素质

正文:舆论,就是在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多数人赞同的言论和意见。它以议论或褒贬等形式肯定或否定集体的动向或集体成员的言行,成为控制个人或集体发展的一种力量。积极的、正确的舆论能起到明辨是非、祛邪扶正、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促进作用。正确的集体舆论是在开展一系列有益的集体活动中逐步培养和形成的。须知集体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一个健全的班集体,在其活动过程中,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完善人的个性,提高人的社会认识水平和自我教育的自觉性。而消极的、错误的舆论则会起到混淆是非、涣散人心、毒化风气的不良作用。在正确的舆论面前,集体成员会自觉地调节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改变与之不相适应的思想和行为,把个人置于集体之中,从而促进每个成员健康成长。班集体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努力培养健康向上的集体舆论,使之成为进行道德评价和学生实现自我教育的有效手段,加速良好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为此,要善于设计和组织学生开展各类健康有益的集体活动,并有意识地在活动中培育和引导正确的积极的集体舆论。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① 我认为学生素质的提高不仅要能够以科学的道理武装学生,以高尚的精神塑造学生,以优秀的人格影响学生更应该注意班级的舆论导向,让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正确的舆论中心和导向能够使学生坚定自己的学习信念,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形成自己的纪律观,从而达到,自律,自强,并最终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在引导和培育正确的班集体舆论过程中,怎样让集体成员认识和掌握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判断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标准,促进他们思想的健康发展,提高集体舆论的质量,防止产生不健康的舆论的同时,我们先要明确班级舆论环境的作用,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强化舆论氛围,促进舆论发展,形成正确的班级舆论环境。

一.班级舆论环境的作用

良好的班集体的形成离不开良好的班风,良好的班风形成离不开班级正确的舆论导向。

班级舆论环境是-种强有力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它比班主任、教师个人的力量要大得多。班级舆论对于班集体来说,有以下的作用:

第一,引导作用,即对班集体的行为进行引导;

第二,评价作用,即对班集体及班集体中的个人的行为进行评价,从而调节其社会行为;

第三,调节作用,即抑制或鼓励班集体成员的活动;

第四,指标作用,即舆论水平常常是班集体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在实现班集体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十分重视舆论建设。

二.怎样建设班级的舆论环境

班级舆论的建设先要在班级形成正确的舆论中心。

第一,班级舆论中心的形成离不开班主任的正确引导。

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以大量优秀的事例鼓舞学生,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差的;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社会,和学校。然而纷繁芜杂的社会环境及复杂不一的家庭教育背景对学生总有一定的影响,甚至有反面导向作用。当来自不同的家庭的学生,坐在一起,组成一个班级,那么不同的思想意识,不同的生活经验就会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对一个问题就会有不同的认识,那么不同的舆论中心就会自然形成。此时,在班级很有必要形成一个正确的舆论导向: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给班级一双慧眼,让学生明辨是非。

班主任的工作内容复杂,琐碎。在大量而琐碎的工作中,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要善于引导学生,使学生知道,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和学生多讨论,多交流,多沟通,多问学生几个“对不对”“有没有道理”“这样做好不好,行不行”以便在问题的认识上和学生形成共识和共鸣。班级总会有一些不遵守纪律的学生或事件发生,在不涉及当事人的隐私和自尊的前提下可以让全班参与讨论,以便通过讨论是全班共同受到教育,让所有学生知道,这些错误对班级和个人的危害。从而,形成班级认识问题的正确的舆论基础。

第二,加强班级的舆论建设,离不开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学生生活在一个集体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发挥班级舆论监督作用的保 证。

让集体主义观点深入学生的心里,使学生知道班级离不开个人,自己是班级的一分子,班荣我荣,班耻我辱。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班级的形象。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意识到:我生活在这个集体中,我要为这个集体争光。有了这样集体主义思想作为基础,那些不良行为和言论自然就会受到遏制。舆论的监督作用自然就会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发挥。

第三,班级舆论中心的形成,首先建设几个重要的舆论点。

班级舆论点的建设首先从班级干部开始。选拔责任心强,学习认真的学生做班级干部,他们本身就具有的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班主任首先要紧紧的抓住班级中这些优秀的个体,让他们能够在问题的认识上和班主任达成一致,在处理班级的日常事务中和正确站在一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带动其他同学,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其他同学。“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旦正确舆论在班级占了上风,那么错误自然就没有了市场。正确舆论自然就发挥了他应有的作用。

班级舆论点建设决不能忽视班级中自然形成的“小团伙”和“小帮派”。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在一个班级集体中,中心人物或榜样,以及有吸引力的“小团体”,常常能发挥教师所无法发挥的作用,能产生“从众效应”,起到“类化作用”,即左右或影响全班以至形成一种风气。因此,要善于鼓励并培养可资学习的榜样的中心人物,强化他们的影响。对反面的榜样与中心人物,予以妥善的限制。如果我们能有意识地将这些处于“双差”地位的学生,组织到适合他们兴趣的有益的“小团体”中,并鼓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在“小团体”中发挥中心和榜样的作用,多提倡一些集体的“进取”,那么,我相信,这些“小团体”“集体意识”必定成为班级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班级正确舆论的形成有不可多得的帮助。

为了班级舆论点的建设,班主任要善于“拉拢”一批人,特别是那些性格独特,个性鲜明的“独行侠”。从感情上让他们向老师靠近,使他们知道自己行为的方向和方法。这样,班级自然就会,好事多多,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一旦有了问题,正确的舆论自然就会起到了主要作用,在那个时候,班主任如果再在班级问:这件事情这样做,对不对,好不好,有没有道理?我想,大家自然就会明白班主任的意思,而云集响应。

有了以上的几个基本舆论点的保证,班级中的一些错误的思想和做法自然就失去了它的存在空间和条件了,良好的班级舆论也就形成了,班风自然也就正了。

班级舆论的建设还要注重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在班机拥有良好的舆论导向的基础上要加大舆论的监督的力度,这不仅能够减轻班主任的工作强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纪律观和自律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

班级本身就是一个小的社会和生活舞台,在这个小社会和舞台中,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和自律意识,毫无疑问,舆论的监督作用不可小觑。根据学校的要求,结合班级学生的自身情况制定具有本班特色的“法律和法规”有利于维持班级的秩序,有力班级整体成绩的提高。紧紧抓住班级舆论监督这个武器,让学生知道怎么做是对的,是受欢迎的,怎么做是不对的,是不受欢迎的。把学生的所有的行为都置于班级的舆论监督之下,最终达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按时做;好事抢着做,坏事没人做。

舆论监督作用要想得到充分发挥不妨从班主任自身开始。给学生一个机会,蹲下自己的身子,倾听学生的意见,体会学生的感受,让学生给班主任提提意见,指出班主任工作中的失误,让学生感受到作为学生的的尊严和作为老师的大度,这种影响毫无疑问为班级的舆论的监督增加了不可多得的力度。

要想发挥舆论监督作用还要给学生的自主权和知情权。

民主意识从学生开始培养,班级事务让学生做主,班级干部由大家选举,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明确自己的是班级的主人。公开班级的一切事务。让大家生活在一个公平和谐的集体中是舆论监督作用得到发挥的首要条件。只有大家都意识的到自己的主人翁的身份,班级的舆论才能从根本上起到作用。

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不妨在班级设立意见箱,这不仅提供了学生的和老师的交流机会而且也便于学生自己监督自己。在意见箱写上:为了班级的发展,请写下你的真诚的意见或建议。这不仅能够保证意见和建议的质量而且能够端正意见或建议者的态度,从而让舆论监督不流于形式,甚至变成游戏。

为了发挥班级的舆论监督作用,不妨经常召开一些民主生活会,“流水不腐,户枢不蠹”②“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让大家经常的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不仅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而且有利于班级的舆论监督作用发挥。

班级舆论环境建设要注意的一些基本原则:

第一.大问题小讲的原则。

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同一个问题对于不同的学生则有不同的认识过程和态度。一旦某个学生犯了严重错误或者某个学生做了一件不宜公开的错事。这时候班级舆论就有可能对这个犯了错误的且正在后悔或自责的学生带来更大的打击。那么,班主任就应该遵循“大问题小讲”的原则,把这个有可能给这个学生带来更大打击或更多负面影响的问题限制在最小的知情范围内,爱护这个学生的自尊,给这个犯错误的学生一个较为安静的反省空间。否则,如果舆论公开,不仅不利于问题的处理,更有可能带来更坏的结果,甚至把学生逼上绝路,从而发生恶性事故。

对于一些社会上发生的恶性事故或案件则要遵守“大问题小讲”的原则。正在成长的学生的心灵像一汪纯净的水,他们的辨别是非的能力不是很强,发生在社会上成年人之间的什么,抢劫,强奸,凶杀等恶性案件班主任不必在班级中绘声绘色的向学生讲述,一者防止污染学生的心灵,二者,防止挑起学生们不健康的好奇心,以至于产生“效尤”③心里。

第二.小问题大讲的原则。

一个班级由复杂的学生个体组成。处于好动阶段的学生犯错误是难免的。对于一些学生常犯的错误在不影响学生的自尊心的前提下,“小问题大讲”的原则是有必要的。不仅要“小问题大讲”而且更要“老问题常讲”,这就是大家概括班主任工作特点之一的“嘴勤”。清洁卫生,同学团结,学习态度,劳动态度,师生关系等一些问题要抓住典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大讲特讲,让所有学生都能够知道自己该怎样做,让全班都知道什么事情不该做。如笔者就考试态度问题多次在班级强调:不要激动,看清题目,字要认真。每次考试前的动员会上都要学生集体背诵一遍,以至于一考试,学生都会自动说出这三条基本要求,从而使班级形成了良好的考风,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考试态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正是遵循这个“小事情大讲”的原则,所以,班级工作中才使一些易犯错误的学生得到了时时提醒,把错误的发生扼杀在萌芽状态,从而避免一些重大的甚至恶性事故的发生。良好的班风形成要求班主任做大量的工作,班级舆论建设更需要班主任付出更多的爱心和耐心。三.怎样才能形成班集体统一的舆论

(一)、开展评价活动。首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舆论工具对学生进行教育。如针对社会上的重大事件,召开民主论坛,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分清是非。其次,对班上的重大事件都要经过集体讨论并作出正确评价,而不是就事论事。要帮助学生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从一些事情上看到原则,总结出处理问题的基本立场,使舆论成为班级学生道德观点的总和。再次,可通过主题班会、答卷式大家谈、专题讨论、开展比先进竞赛、建立评议台和光荣台等方法来树立正确舆论。此外,还可以建立伦理谈话制度、道德法庭等,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二)、建立健全舆论阵地。如班内的黑板报、好人好事记录、评比表、向学校报送班级新闻的制度、每日班长小结、每周班主任小结等-系列的制度和措施。在高年级,这些规章制度应尽可能放手让学生做并作为自我管理的内容。

(三)、美化环境。环境的美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加强舆论影响力的重要方法。如教室的布置、黑板报、图画、名言警句、竞赛表格、班级口号等,使人一进入教室,就有一种催人向上的气氛。

(四)、逐步形成班集体的传统。传统是一种巩固了的思想与行为方式,它具有导向性、稳定性与间接影响的特点,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传统对于集体是-种社会粘合剂,它可以把集体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优良传统是班集体的财富。班主任可以通过班歌、班徽、班级的某种节日、班级与英雄人物会见日。班级得奖纪念日等形式和事件,通过不断重复强化,转化为传统,形成自己的情感、色调与风格,并在班集体的代际间继承与发展。

(五)、重视行为训练。养成良好习惯是形成正确态度、培养健康舆沦的前提和归宿。通过强化行为训练开展评价活动,可大大促进班集体健康舆论的形成。(六)、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作为教师,必须有一种“见微知著”的敏感性,重视舆论导向,注意以身作则,并及时开展有利于舆论建设的活动。

四.小学生素质的提高呼唤班级舆论环境的优化。

随着应试教育转轨于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在日常教学工作实践中,素质教育的“三个要义”亦不断得到加强理解,并且主要通过班主任工作努力探索,全面实施。二十一世纪最需要的人才一是综合型人材,一是创新型人才。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兴旺发展的动力。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材的重要阵地。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与此同时,由于独生子女特殊的生活环境,及近年来学校教育中某种程度上存在着重智育,重学业成绩的倾向,使得独生子女在心理素质、人格方面存在着诸多弱点;以至在面对升学、就业的社会压力,及生活中新的矛盾时,难以应付,甚至走上自杀、灭亲等犯罪道路,成为一大社会问题。例如;近来媒体所报道的浙江大学学生周一超仅因自己未被录取为公务员,怀疑录取的公正性,就举刀连伤两命。试想他那寡母曾如何含辛茹苦地哺育他,他小学、中学、大学老师曾如何循循地培养他,成长为国内一流大学的学子谈何容易!然而在他刚刚走出校门,步入社会时,生命就这样断送了而且还累及两条无辜的生命。这不能不令人痛心疾首。这是教育的巨大失败。而作为一名多年的教育工作者,不能不扪心自问:“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教育的本质正在于育人;正如大卫.麦奥机基曾说的那样:“真正的教育决不只是从科学、历史、文学以及艺术攫取一些事实,而最重要的在于健全人格的养成。” “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④因此,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是社会赋予我们的不可推卸的之职责。也是教育的首要之责,最终的理想。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现代中学生的素质也日益提高,这就要求班级舆论环境必须优化,那么怎样优化积极向上的健康稳定的舆论环境呢?这就要做到:

(一)要抓好班级组织的落实,建立强有力的班委会,把作风正派、敢于负责的同学吸收到班委会,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树立他们敢于和不良倾向作斗争的勇气,使班委会成为班级正气的代表。

(二)开展各种评比活动,为班级“正气”造声势。

(三)形式多样地开展《小学生守则》和《小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活动,并结合本校本班实际情况,制定学生一日行为规范,使学生的言行有正确的规矩可循。

(四)要优化积极向上的健康稳定的舆论环境的认识基础。俗话说“言为心声”。积极向上的健康的舆论,是通过言论,肯定和支持正确的、美的、善的事物,否定错误的、丑的、恶的事物,这就必须有认识基础,胡里胡涂、不辨是非是不可能有良好的舆论的。

学生的正确认识,是教育教学活动、课外活动综合影响的结果。班主任还要通过贯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是非分辨能力。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鉴别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什么是应该肯定的,什么是应该否定的。

(五)发挥核心骨干的带头作用,优化积极向上的健康稳定的舆论需要带头人。核心骨干的带头作用主要表现在:(1)在班集体建设中发挥模范作用,处处以身作则。(2)要经常征求广大同学意见。(3)敢于支持正确意见,表扬好人好事,对有害于集体的言行敢于制止,敢于批评,善于团结人,做班级积极向上的健康舆论的倡导者和带头人。班主任是班级核心的核心,在优化积极向上的健康稳定的舆论方面要为人师表。

(六)及时而又实事求是的批评和表扬。批评和表扬是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舆论的重要手段,反映班主任的教育思想、是非观念和教育艺术,不能简单化,更不能滥用。表扬重在表扬先进的思想,不是重在表扬现象,对班上的好现象,要研究其思想原因。批评的目的是引起学生的自我批评,因之要分析学生的心态,要实事求是,以理服人,讲清是非、利害,既要讲清大道理,又要讲清小道理。班主任这样做,对引导优化班级积极向上的健康稳定的舆论相当重要。

(七)充分发挥舆论工具的作用。班级中的主要舆论工具是黑板报、墙报、油印小报、值日生讲评、班委会讲评、小型展览等。班干部中要有专人负责这方面工作,可以设小记者、小编辑。班级的舆论工具是集体利益的代言者,它们真实、及时的宣传,会在班上引起震动,激起浪花,发挥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

班级舆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舆论是代表集体倾向的占优势的言论。集体的舆论对集体成员品德的形成作用主要表现在:对个体的品德行为权威性地作出肯定或否定,鼓励或制止,是“强化”信号。直接影响个体道德认识的提高,是集体荣誉感的源泉。因此,在小学生素质日益提高的形势下,班 级舆论环境的优化势在必行,而且也是功不可没的。

当然,班级舆论环境的形成主要靠班主任。班主任的工作是辛苦的但又是幸福的,因为他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塑造了人的灵魂。但怎样通过自己的劳动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全人格,最终使我们的国家拥有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是我们需要长期坚持、仔细探究的一项历史任务。

【注释】

①语出江泽民2001年《七·一讲话》

②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语出《韩非子》,意思是流动的水不会腐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侵蚀。

③效尤:意思是明知别人的行为是错误的而照样去做。

④语出《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意见》

【参考文献】

①《教学与管理》(2004年.2.4.5.6.7.8期)

②《班主任大全》(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1990年版)

③《中小学教育管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④《浅谈班主任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常州市白云小学 刘向阳)

⑤《班级管理、科学经营 ——谈对班主任角色的再认识》(深圳市文锦职业技术学校 张秀霞 靳皓)

第二篇:论网络对小学生的影响

论网络对小学生的影响

西韩蒋小学

史若晴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渗透到各行各业, 对小学生的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显出来。不少孩子沉迷于玩网络游戏的现象随处可见,越来越应该引起有关部门关注了。

8-13岁的儿童心智尚未成熟,思想也不稳定,对外部的各种诱惑没有抵抗力,沉迷网络游戏不仅对儿童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一些儿童迷恋游戏,由于家长监管力度不够,目前的儿童特别聪明,拿着家长的手机就开始下载游戏,加之现在的游戏种类特别丰富,孩子在游戏当中享受到了冲浪的乐趣,从而不吃饭也要玩手机游戏,睡觉前也要玩手机游戏,这样一来影响学习,更严重的影响身体健康。它对孩子的脑部损伤极为严重,因为孩子在上网打游戏的过程中会暂时降低智商,时间一长,会导致智商下降;长时间玩网络游戏,对孩子的眼睛损伤也极其严重,导致现代孩子视力下降。孩子一旦沉迷于网络游戏还会忽略与其它家庭成员的关系,疏远父母和朋友。更有甚者,一些孩子因为沉迷于网络游戏染上了心理疾病。当然网络对儿童也有着积极的影响,网络会借助文字阅读、图片查看、影音播放、下载传输、游戏聊天等软件工具从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方面给人们带来极其丰富和美好的使用和享受。网络也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功能,正如现在我们所使用的班班通,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还可以在这一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校信通业务也使得家校联系更加紧密,可见网络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其中上网可以了解新闻时事,获取最新的知识和信息,随着教学内容的层层加深,以往的传统教学已经满足不了现代儿童的学习了,可是通过网络教学视频教学,既生动又直接,鼠标一点,大千世界就能尽收眼底,网络上实现资源的共享功能。而且网络还能加深孩子们之间的交流,有的孩子胆小羞怯,想对朋友说的话没有办法当面说,于是就利用网络的交友功能私聊,能够加深朋友之间的友谊,同样的和教师也因为有网络的存在增进了感情,利用网络可以和老师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利用网络和老师在学习上进行交流,从而达到学习的提升。

综上所述,网络就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加强立法、净化环境、深化改革、净化风气,形成学校使学生在思想上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家庭是孩子的第一监督人,要引导孩子,多于孩子沟通、社会通过立法,强化对学生利用网络的管理和调控等的“外合力”和立法、技术、教育的“内合力”相结合的网络文明系统,才能还孩子们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而作为孩子本身,也必须提高对网络的正确认识,才能更好的发挥网络在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尽可能降网络对孩子学习和生活的消极影响。

第三篇:论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本科生学年论文

论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教育科学学院 1001 071009004 葛惠茹

摘要: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是教育活动中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它继受教育活动规律的制约,又是一定的历史阶段社会关系的反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保证,它能促进小学生学习和减少学生问题行为的关键因素,有利于小学生思想品行的养成、学业的提高、智能的培养以及促进其身心和个性的全面发展。不良的师生关系则会对小学生的学习心理、自我概念形成、学校适应等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师生关系是否良好对小学生心理健康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生 师生关系 心理健康

一、师生关系的内涵及内容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是教育活动中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其含义较为复杂。友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也是现今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综合有关研究,我们认为,在教学工作中,师生关系大致可分为:业务关系、伦理关系、和情感关系这三个层面的关系。

(1)业务关系

业务关系是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也是最基础的表现形式,它是师生关系的核心。师生中的这种业务关系是从教育气本身出发,依据对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分工合作,在其特定的活动中各自承担不同的任务以及处于不同的地位所进行的考察。简言之,就是教师与学生之前的教与学的关系。

一般来说,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促进者、组织者和研究者,而学生一般是参与者、学习者,同时又是学习的主人和自我教育的主体。然而这种关系的确定,其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受制于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育技能,人格魅力以及亲和力等。这种关系形式,并不随教师和学生的主观态度而转移,而是由客观条件所决定,并且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活动中得以表现。这种关系既应符合教育科学规律,又应体现教育创造艺术,既能为师生双方提供最大的发挥主体力量的空间,又能使双方的力量形成有效合力,从而使学生获得和谐发展。(2)伦理关系

伦理关系是师生关系的重要方面。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构成一个特殊的道德共同体,各自承担一定的伦理责任,履行一定的伦理义务。这种关系处于师生关系体系中的最高层次,对其他关系形式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学生的道德观念有很大部分是从教师那里直接获得的,教师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以道德方面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不仅有广博的知识,还应该有高尚的人格和正确的道德思想,而这正是建立良好的师生伦理关系的关键。在现代社会,师生互相尊重、人格平等成为师生伦理关系的基础。不再是古代社会师尊生卑的年代了。

(3)情感关系

师生之间不仅有正式的业务关系,还有因情感的交往和交流而形成的情感关系。师生情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自然形成的态度和感受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心理联系。师生都是情感丰富的人,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时时刻刻发生着个性交往活动。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过去、观察学生课堂表现,会对学生个体和群体形成一定的态度,例如,喜欢、满意、失望、讨厌等等。学生通过对教师言行举止的观察和对教师教育水平的评价而形成尊重、亲近或敬畏等态度。师生情感关系伴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而自然形成,是教学活动中一种客观而基本的师生关系,它受到教学过程和结果的直接影响。富有魅力的教学过程和高效优良的教学结果,会促进师生情感关系更加融洽和谐,反之,则可能使师生情感关系恶化。

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本科生学年论文

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以及社会就业对知识层次要求的提升, 社会家庭对学生期望值的增大, 新时期的师生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表现出的倾向性问题是教师高压, 学生厌学, 学生负担过重, 师生感情产生隔膜, 师生之间知识传递的渠道在拓宽, 而感情沟通渠道在缩小的趋势。在这种不良的环境下形成的师生关系往往会引起小学生各方面的心理问题,如学习的、情绪的、社会适应的、行为等方面。具体体现以下一些常见的问题学校恐惧症、学习障碍、厌学、考试焦虑、社会退缩等心理问题。本文着重从师生关系影响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形成、学校适应、学习心理而做出论述。

二、师生关系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从广义上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标准。现阶段,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标准可分为:(1)智力正常(2)有情绪的稳定性与协调性(3)有较好的社会适应性(4)有和谐的人际关系(5)反应能力适度与行为协调(6)心理年龄符合实际年龄(7)有心理自控能力(8)有健全的个性特征(9)有自信心(10)有心理耐受力。

然而,现在很多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还达不到标准,学习、情绪、社会适应、行为上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由师生关系引起的。具体体现为学校恐惧症、学习障碍、社会退缩、孤僻、性格缺陷等心理问题。本文着重从师生关系影响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形成、学校适应、学习心理而做出论述。

(一)师生关系影响小学生的学习心理

一般来说,学生能否对一门课发生兴趣,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取决于学生是否喜欢任课老师。如果老师让学生觉得亲切和蔼,素质好,学识渊博,上课有趣味,容易接近,于是对他有一种积极的期待,随时准备听他的讲解,回答他的问题,并毫不怀疑的接受来自教师的信息,所以,学生在主观和客观上对教师都有一定的依赖性,他们需要教师的帮助、理解和安慰。但是当师生关系不良时,小学生对教师就有疏离感,甚至是反感,内心对教师是怀疑甚至是抗拒。

目前中小学中,大多数教师只关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对那些学习成绩平平的学生不冷不热,有时还冷嘲热讽,造成了师生关系的不良,极大的影响了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现今的老师仅仅只用学生成绩的好坏来衡量一个学生,成绩好什么都好,成绩差则什么都差,用这一标准不但不能将学生区分开来,反而会造成一种混乱,他们看不见好学生的不足,看不到差学生身上的优点,无法做到一视同仁。处理问题时的偏差,被学生们认为是偏心眼,使其人格魅力降低,话说变得不权威。这一现实是的好学生虚荣心日益争强,变的狂妄,目中无人,觉得只要成绩好其他一切都不重要,照成好学生道德上的偏差和障碍。而对普通学生要求过到,脱离了现实,恰恰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样往往会导致小学生心理悲观,消极,总是会否定自身能力和自身价值。使其丧失自信,产生自卑心理。久而久之,会使小学生产生厌学,恐学,逃学的不良后果,难以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

(二)、师生关系影响小学生的学校适应

当前,中小学强调加强儿童的心理素质教育,师生关系作为儿童人际关系的一部分,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它体现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并影响儿童的学业成绩和学校行为。许多研究表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儿童形成对学校的积极情感态度,积极参与班级、学校活动,与同学形成积极的情感关系, 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较高的社会适应能力;不良的师生关系可能使儿童产生孤独的情感, 对学校的消极情感、在学校环境中表现退缩、与老师同学关系疏远、以及攻击性行为等,从而影响其学业行为和成就,进而造成辍学、心理障碍等现象。国外有研究表明, 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校适应和行为适应有重要的影响, 如Pianta(1995)认为, 积极的师生关系与学生的行为胜任、良好的学校适应密切联系;Birch(1997)研究表明, 冲突和依赖型的师生关系与消极的学校态度、学校退缩相联系。

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本科生学年论文

国内许多研究也都说明了师生关系对学生学校生活和学校适应的影响。如刘万伦、沃建中有关师生关系与中小学生学校适应性的关系研究中指出, 中小学生学校适应性与师生关系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学校适应性的重要因素, 其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亲密性、主动性、合作性;年龄也影响学生的学校适应性,但程度较小。

(三)、师生关系影响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形成

自我概念是个体自我认识的总和,它包括个体对自己的能力的认识, 对自己与环境交往关系的认识,以及个体的经验、理想、目标、自我价值和自我态度等。自我概念作为自我的主要成分,在人格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它反映着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高低, 对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有着深刻的影响。从自我概念中引发出来最重要的自我体验是自尊和自信,它两是人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心理力量。

少年时期是生理、心理变化发展的高峰期,是人生最富于变化,最不稳定的时期。小学生此时尚未形成很强的自我意识,非常在乎他人,尤其是教师对他的态度和评价。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在课堂上的鼓励等,都会让小学生觉得老师的重视,相信自己的能力,从而产生自尊感和自信心。反之,小学生被老师冷落,容易产生自卑感,缺乏自信心。因此,这个时期师生间良好的关系,教师的肯定和期待,是小学生形成健全自我概念的关键。

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1、从学生角度,教师应该尊重、信任学生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首先要把握学生的基本状况,个人特征,情感需求,要对学生的个体思想,学习成绩,家庭状况,个性等方面去了解和研究,做到因材施教,尽量和学生成为朋友。其次,要热爱所有的学生,对学生充满信心,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教师对学生的爱要滋润给所有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每个人的独立个性,激发他们自尊自重的意识,促进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集体的各项工作,培养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的能力。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和成绩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和真诚的鼓励,使学生品味到克服困难中取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教育要使每一个学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体验到人的自尊心和自豪感,还需要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具有自我教育的能力,相信向善之心是他们的主流。教师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教师要是师生高兴和谐亲密,必须通过自己高尚的道德修养,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知识,良好的兴趣特征,较好的亲和力来吸引学生。

2、从教师自身角度,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素养。

教师在和小学生的交往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对教师人格、品行和教育素质的较高要求,这也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首先应加强师德师风的修养,形成高尚的人格,有一颗进取的心。要热爱学生,对学生有博爱之心,要以诚相待,要宽容和有强烈的责任感。其次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终身学习就是要不断提高学习能力、教育科研能力、适应现代教学能力、研究学生能力、自我调控能力这五种能力。然后要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学习与反思,勤动笔,勤动脑。不光认真钻研本学科知识,同时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增加自身的知识含量。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持之以恒。

3、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 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首先要遵循理解原则。由于小学生年龄小,与教师在认识问题、处理总是上有非常大的差异。为了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教师处理问题时充分理解学生,热情地关心、爱护学生,消除师生心理上存在的隔膜。其次要坚持尊重原则,尊

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本科生学年论文

重小学生的人格和个性。

其次,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即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能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行为态度,进而影响学生的行为。正确的学生观在于教师对学生的观察与了解,在于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自我的反思。故,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应该从教师做起。转变教师思想观念是突破口;调动学生积极因素,建立学生评价机制是关键;坚持理解和尊重原则是保障。教师有热爱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学生才会热爱教师;师生之间关系协调,两者才会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进入教育教学的最佳境界。

总之, 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促进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品行的发展是当今教育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本陆.关于教学工作中师生关系改革的思考.课程.教材.教法,2000(5))[2]《美国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问题》[美]瑟普著 冯帮彦摘译哉《外国教育参考资料》1983年第一册

[3]刘万伦, 沃建中.师生关系与中小学生学校适应性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5,(1): 87-90.

第四篇:网络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网络环境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时候,我们的信息社会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网络时代。随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给社会及个人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网络给现代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无以伦比的方便和快捷的同时,它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和感染着现代人,尤其是广大青少年。网络的应用已深入到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各个方面。尤其是我县的中小学,从小学起就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并且不少家庭也为孩子购置了电脑,让学生参加各类网络学习班,运用网络学习知识、接受信息。但是从网络刚一兴起,老师、家长就发觉它是一把“双刃剑”,由于小学生的社会化认知水平较低,他们不能很好的把握网络上对与错、事与非等等,从而对小学生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严重影响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如何利用网络环境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就显得如此重要。

一、网络环境下小学生的心理问题状况 小学生上网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据有关统计表明,上网年龄有降低趋势,18岁以下的青少年人数所占上网人数的比例从2000年7月的1.65%跃增至2001年1月的14.93%,人数从27.9万增加到335.9万人。56%的高中生,36%的初中生,26%的小学生经常上网。随着社会的发展,上网年龄降低趋势仍然在发展。对于小学生来说,精彩多变的网络已成为他们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休闲娱乐和创新思维的平台,这是当代教育分享科技进步成果的表现。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小学生在享受网络带给的丰富精神大餐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其负面的影响,网络成瘾也成为学校、家庭社会关注的主要问题。

——据第十七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05年年底,我国上网用户总人数为11100万,其中18岁以下的用户占上网人数的16.6%,人数从2001年1月的335.9万增加到1800万。不久前,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在北京发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2007)》将社会的目光又集中到了网瘾问题上。报告显示,目前我国青少年网瘾群体比例为9.72%。当代青少年作为一个网络群体,因为其特殊的心理特征而受着互联网这把双刃剑的巨大影响。小学生上网的情况更令人担忧。表现在小学生对上网十分的向往,向往网上的五彩斑斓的新世界,但是网络上的一些不好的(如:游戏、暴力、色情等)又时时刻刻影响着小学生,因为小学生的社会化认知水平较低,他们不知道如何在网络这个虚拟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一片天空经常以一种矛盾(向往、害怕)的心理上网,影响孩子的身心。据调查,网瘾青少年更偏重于“玩网络游戏”。迷恋于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甚至色情网络的事却时有发生。网络成瘾症不仅仅是让孩子们荒废学业,更重要的是引发一系列深层的社会问题,精神病、退学、自杀、犯罪„„使学生的心理不健康。

数据和现实表明:网络已经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及行为模式等诸多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关注网络文化的发展,分析网络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对青少年带来的影响,尤其是网络环境对青少年心理素质产生的影响,采取相应的对策,已经是一种社会问题而不是个别的现象,必然引起社会的共同关注。小学时期是儿童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培养儿童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时期。现在我县城区学校,已实现了“班班通”,网络接点数超过100,先进的网络系统为教育教学构建了现代平台。然而,网络带给学生的冲击,网络环境对学生心理素质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网络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等一系列问题尚未等到解决,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应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使小学生能有良好的素质主动、自愿地顺应社会需求——既提高小学生的社会化水平,以实现人的自我健康发展和对社会生活的协调;又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网络环境与心理健康

1、网络环境

环境总是与一定的空间或范围有关,有大有小。从小的角度看,网络环境可以理解为“学习者在追求学习目标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可以使用多样的工具和信息资源并相互合作和支持的场所”;从大的方面去理解,网络环境也可以包括整个虚拟的现实的世界。

2、心理健康

小学生健康心理指的是小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良好的处世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学习,乐于劳动,具有应有的责任感,对自己有正确的了解,自信、自主、自强;能够较好地与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调适;能与他人(包括家人、社会上的人、老师同学等)和谐相处,以上这些特点应与儿童的年龄相符。此外,应具有从挫折和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的能力,且心理和行为与自己的性别身份相符,遵守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和法律,这样才是真正的小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也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其特征如下: 智力正常,正常智力水平,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劳动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其次、情绪稳定与愉快,情绪稳定与心情愉快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它表明一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意味着机体功能的协调。如果一个人经常愁眉苦脸,灰心绝望,喜怒无常,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三、行为协调统一,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行为受意识支配,思想与行为是统一协调的,并有自我控制能力。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乱,做事杂乱无章,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四、良好的人际关系,人生活在社会中,就要善于与人友好相处,助人为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的交往活动能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友好的交往不仅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

五、良好的适应能力,人生活在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大千世界里,一生中会遇到多种环境及变化,因此,一个人应当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无论现实环境有什么样的变化,都将能够适应,这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

以上是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征,但是心理健康并非是超人的非凡状态,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不一定在每一个方面都有表现,只要在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心理健康是人的生理结构特别是大脑结构的特殊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健康具有人类健康的一般特点,但也有自己的特殊性。在走向21世纪的今天,人的心理健康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重视对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的教育,也成为我们所处社会和时代的要求。

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里:李千户镇小学4——6年级学生及部分家长和相关教师,采用随机抽样方法。

2、研究方法:调查法。学生及家长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之以访谈法。教师主要以访谈为主。

四、在网络环境下李千户镇镇小学高年级学生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上网”已在学生中形成了一股热潮,特别是高年级学生。为了更好地了解互联网对少年儿童的学习、生活的影响、迷恋网络的原因,我们于2012年12月,对学校四、五、六年级的学生上网情况作抽样问卷调查,测查结果如下:

1、上网的目的:在调查中发现,有62%的学生上网的目的是为了玩游戏,有20.4%的学生是在聊天。只有9.4%的学生上网是查资料,而且在查资料的同学中还有一部分是找动画的相关资料的,还有约4.8%的学生有意或无意地进入一些不良的网站,如黄色或暴力网站。另外在调查中还发现有很多同学都是通过电话申请QQ、冲值Q币等。

2、上网地点:上网地点比例较高的是在网吧,占总数的52%,其次是在家里,占总数的29%。其他地方只有19%。这说明现在上网的地点仍然还是在公共网吧里,很多学生上网并不被家长或者学校老师所知道。

3、上网时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学生上网一般选择在双休日、放学回家时,平均每星期上网时间为2—3小时,做到有节制与适度;但有15%的学生痴迷于网络之中,难以自拔,每星期上网时间至少7小时,几乎是天天想去。

4、了解网络:在调查对象中都已经上过网,但是有40.2%的学生对网络知识了解很少,6.8%的学生对网络知识不感兴趣,只对上网玩游戏和聊天感兴趣。

5、上网的经济来源:大多是来自于父母给的零用钱或压岁钱,有部分学生有过是向同学借钱上网的经历。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有个别学生有时经济来源不明的。

我们还在调查中发现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基本上都会上网,熟练上网的比率也越来越高,且男生多于女生。对于上网的感觉,有85%的学生觉得开心、舒畅、爽、刺激。但是父母懂得网络知识的不多;对于孩子上网,持支持、理解态度的很少,大多家长是“见网色变”,禁止孩子上网。

因此传播网络文明,引导学生建康正确上网,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职责。在学生学会网络技能的同时,要教育学生健康文明上网,传播网络健康文明的环境,建立起一个绿色、安全、健康的网络天地、绿色信息通道。

五、上网对小学生健康的不利影响

就上网本身而言,当然并没有错,关键在我们应该如何正确使用网络,在某些方面,上网也就类似鸦片,适量自然(科学)可以治病救人,但多了就容易产生依赖性,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但上网与鸦片又不同,前者产生的是生理依赖,后者则是一种精神依赖。

网络让我们缩短与世界的距离,让我们了解世界,网络以最快的速度给我们提供信息,信息时代不让学生学习和利用网络显然是不明智的。网络的开放性和方便性、内容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大大拓宽了学生的求知途径,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促进学业。

但是那些沉迷于聊天和游戏的学生,痴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的他们,平时懒得跟同学或者朋友交往、交流,跟家长、老师的交流,不仅耗费了金钱、时间和精力,还影响了正常的学业和人际交往,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不健康上网给小学生带来的危害性比对成人大得多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启蒙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至关重要。网络,作为新的传媒渠道,为小学生带来了更加丰富多采的精神生活,同时网络上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刚好迎合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因而对青少年学生产生了巨大而持久的吸引力,而虚幻的网络游戏、网络聊天让他们找到发泄的地方。迷恋网络世界,长期以往,他们会逐渐形成对网络的依赖心理,逐渐丧失社会交往的技能,甚至有意识地逃避社会现实,情感更趋于冷漠,容易形成孤僻、内向、不合群等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

1、网络让学生道德弱化

大量的网络信息为上网小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开拓了他们的眼界,大大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但是这些信息都是没有加工筛选的原始信息,良莠不齐。再加上信息传播任意性,形形色色思潮、观念充斥其间,对于自我监控能力不强极富好奇心的小学生有极大诱惑力,同时互联网上信息接受和传播隐蔽性使小学生在网上极易放纵自己行为,完全按照自己意愿来做自己想做的事,忘却了社会责任。也不可否认的,因为小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网络对他们的影响远远超过对成年人的影响,网络道德问题也日渐突出。部分小学生并不认为网上聊天说谎是不道德的,通过问卷调查,我发现有30.6%的学生并不认为“网上聊天时撒谎是不道德的”,有41.5%的青少年认为“偶尔在网上说说粗话没有什么大不了”,还有27.9%的人认为“在网上说什么都可以毫无顾忌”。可以说,当学生们置身于网络这个虚幻世界时,他们会在一定程度上远离现实世界。用一种虚幻的角色、规范和道德要求来包装自己。而网络中的虚假、不健康、不道德的东西,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认知的形成。网络让学生道德弱化,抱着网上没有人知道我是谁的心理,让他们缺乏社会责任感,为他们的成长带来了不良的后果。

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启蒙期,他们向往了解社会,同时对网络充满好奇,而虚幻的网络游戏、网络聊天让他们找到发泄的地方,因为有些电脑游戏具有强烈的诱惑力和一定消极的诱导性,作为未成年人难以抵抗诱惑。同时,网络可以让他们不受现实生活中道德准则和社会规范的约束,在虚拟世界里一点点消磨着他们的意志,吞噬着他们的灵魂,让一部分孩子丢失了自己.殊不知正是这造成了对这些年幼的孩子们在道德意识形态、价值观的形成中产生一定消极的影响。

2、对小学生人格的影响。

人格是人的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的行为的重要基础之一,还是影响人的身心健康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不良的上网习惯会使一些自制力弱、性格孤僻、度量太小的学生往往会出现人格障碍,青少年期是自我意识觉醒时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希望把自己的愿望、爱好、欲念、习惯、利益通过网络来一一实现。在虚幻的空间里“创造”一个你想要的自己,却不必顾及后果。而且你的行为可以不符合社会规范,可以不负责任,撒慌、欺骗、伤害他人习以为常,缺乏罪责感和羞耻心。于是,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对任何人或事都不爱护也不忠实,行为冲动,犯错后既无后悔之感,又不能从中吸取教训。这是人格障碍的一种。再如上网玩游戏或聊天,上瘾后必将影响正常的学习和课业。有的性格孤僻的青少年在网上找到“知己”,从而沉溺其中,远离周围伙伴,变得更加孤僻。而且网上聊天室中骂人的现象很多。小学生心理承受力和心理不成熟,却又好胜,现时中的礼貌用语在网上有时便会变成一纸空谈。可见,互联网是不易控制的传播不良文化的渠道之一。

由于网络社会人际交往匿名性的特点,小学生可以在网络中以各种虚拟身份出现,部分学生在网上交际时还经常扮演与自己实际身份和性格特点相差十分悬殊甚至截然相反的虚拟角色,有的学生还同时拥有多个分别代表着不同身份和性格特点的网名,在这种情况下,当多重角色之间的冲突达到一定程皮或角色转换过频时,就会出现心理危机,导致双重或多重人格障碍。

3.人际关系障碍。网络虽给小学生提供了开阔的交往空间,但在网络世界中,一切都是在虚拟状态下进行的,人们面前只是一台连接了网络这个人空间的冰冷机器,没有了面对面的交流,人与人交流变成了人机交流。加上网上人际交往中普遍存在的人际信任危机也有可能影响到学生网民的现实人际交往态度,出现人际关系障碍。导致在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受阻,交际口才得不到锻炼,影响了正常的人际交往方式。极易产生现实社会中人际关系冷漠,以及对他人真诚性的怀疑和自身真诚性的缺乏,进而影响与他人建立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某班学生因

4、情感障碍。小学生的情绪、情感极为脆弱、敏感,小学高年级学生情绪的强度和持久性迅速增长并出现高峰,各种日常行为很容易受情绪的影响或支配。他们既有强烈的情绪体验,对人对事都极为敏感。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与小学低、中年级的学生相比较,随着年级的升高控制和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也逐步加强,但仍很缺乏自我分析、自我调节和宽慰的能力。因此,这个时期的学生的性格发展处于一种非常矛盾、变化无常的状态之中。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得很快,但自制力显著下降。心理发展中的独立性与幼稚性的矛盾日益突出,表现出容易固执己见、盲目地拒绝他人的劝告和建议。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思维、认识、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日渐增加,全面发展的学生显现出来,有特长的学生也较突出,使得一部分学生情绪低落,自信心不足,充满失败感,从而产生自卑心理。网络成了他们情绪发泄,树立自我的重要途径;学生会讨厌现实生活,迷恋网络世界,在网络的世界中虚幻的一切,使学生不能简历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产生情绪障碍。他们在网络世界里,他们体会的只有单调的键盘、枯燥的文字,无法感受到正常的喜怒哀乐,这也满足不了小学生丰富情感的需要。

5、网络成瘾症。电脑空间上的新鲜事物每分每秒都在增加,这对于好奇心极强的小学生来说有着无限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往往会导致青少年对网络的极度迷恋,严重的会导致“互联网络成瘾症”。其表现有:对网络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总认为上网时间不够而不断增加上网时间,从上网行为中获得愉快和满足,下网后就会急躁不安,感觉不快,变得不愿参与社会活动和与他人交往。以上网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烦恼与情绪问题,不惜支付巨额上网费,倾向于否认过度上网给自己学习、生活造成的损害。网瘾还容易使小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孩子是未成年人,因为上网没有钱,就到马路上抢一小学生,一个六毛钱,一个四块六毛钱,最后一个被判半年、一个判四年。其中一个孩子说,我真的没有想到这就是违法,这样就是犯罪,这样就要被判刑,这样就要坐监狱,我仅仅想拿到几块钱而已。

另外,网络有时还会诱发小学生的人格障碍,如攻击型人格障碍、退缩型人格障碍等。网络对自制力弱、性格孤僻、度量太小的学生所产生的妨碍影响较大。一些网络游戏有吸引力的陷阱太多,学生一旦被“网住”,往往会“误入歧途”-----玩游戏或聊天,上瘾后必将影响正常的学习和课业。而有的性格孤僻的青少年在网上找到“知己”,从而沉溺其中,远离周围伙伴,变得更加孤僻。并且,网上聊天室中骂人的现象很多。小学生心理承受力和心理不成熟,却又好胜,现时中的礼貌用语在网上有时便会变成一纸空谈。可见,互联网是不易控制的传播不良文化的渠道之一。

然而,科学技术历来是一把双刃剑,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网络作为现代科技的结晶和信息社会的新生儿,同样具有这种双面的特征。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加快,青少年上网是必然的趋势。网络以它高效便捷的技术优势提高我们生活质量的同时,又把其负面影响表现的淋漓尽致,一些网络主体的不良行为也会对青少年产生负面的影响,一不当心它同样会毫不留情的葬送青少年的前途。

二、网络环境下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

(一)压力是产生网络心理问题的根源

压力是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也是产生小学生网络心理问题的根源。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儿童期向青春期过渡的关键时刻,处于心理发展的骤变期,自我意识、独立意识明显增强,成长中面临各种人生课题而产生的烦恼和焦虑,也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多:学业压力,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自我概念都带给小学高年级学生很多烦恼。性生理的趋向成熟,心理的断乳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稚嫩的人生。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思维、认识、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日渐增加,全面发展的学生显现出来,有特长的学生也较突出,使得一部分学生情绪低落,自信心不足,而学生正处于勤奋或自卑的心理阶段,发展顺利,就会具有求学做事、待人的基本能力;如果发展出现障碍,学生就会缺乏生活的基本能力,充满失败感,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当这些不良心理压力得不到疏导时,网络的平等性、自由性、交互性、包容性、虚拟性等特点为为幼稚的心灵找到避风的港湾,那些不善于把握自己的学生就会在网络的世界里迷失自我。

(二)小学生网络心理问题产生的社会原因。

鲁迅曾说: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一昧蛮管,就大碍孩子的发展。年龄不等,生活圈子不同,接触的事物、人物各异,故此思想方法和行为也有差别。如果这种差别不加以改善而让它扩大,两代人之间便会形成一堵无形的墙,误会便容易产生。套用一句现代语言,即所谓“代沟”。

其次,老师在知识和经验方面受到所受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与孩子们的观念意识产生差异,当孩子与教师的认知发生冲突的时候,教师与学生就会发生思想冲突,产生误解和隔膜。再说,很多家长由于生活和工作压力,烦躁、焦虑的情绪变化致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断链,而孩子由于长期处于家长学校的升学压力的超负荷运转之下,急需要与人沟通,取得信任和鼓励。而网络就成了他们最好的伙伴。冷冰冰、死沉沉的机器成了孩子最亲近的朋友,那虚拟的世界成了孩子愿意沉没的世界。

六、对策:

1、加强校园网建设,营造绿色网络环境

学校要抓住网络对学生具有强烈吸引力的这一特点,充分利用好、搞好校园网上的资源,加强德育板块建设,如反映学生身边的事,最热门的话题以及开辟学生悄悄话、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主题活动,或者把雷锋、赖宁等英雄人物的音容笑貌及其事迹展现在网站中;把国内外优秀的影视作品、世界名著搬上网站;在网上建立学生的作品展以及把教师制作的优秀的课件搬上网站等,组织学生有目的的浏览。特别是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校园网建设当中,哪怕是一个小的动画设计,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这些生动活泼、富有特色的栏目,将会把学校德育工作延伸到网上。对学生的品德形成施加正面引导,促进学生的品德向预期目标发展。

2、当好网络引路人,构建绿色网络课堂

小学生对网络道德缺乏认知,一上网便会为所欲为,处于道德的任意状态,从而容易滋生品德问题。因此,计算机课上教师应设置网络道德课程,让学生掌握网络道德的行为规范,强化他们的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道德的责任感,以此防范网络对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产生的不良影响,促进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同时,当今学科整合教学之风日渐强劲。各科教师都有着不可推却的网络德育任务,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开展网络德育与自身学科整合的课题研究。挖掘课堂中每一份网络资源,在向学生展示网络知识的同时渗透网络德育。构建绿色网络课堂。

3、重视校外网络教育,打造绿色网络阵营

学生上网,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外。家庭、社会同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问卷结果显示,家长对学生上网进行指导的比例只有8.5%,相当低。学校应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定期联系等手段,和家长配合对学生进行教育。家长也应指导学生上一些青少年教育类网站,作为对课堂知识的延伸和拓展。针对部分家长网络知识教贫乏的情况,学校可以搞一些定期的家长网络知识培训活动。作为学校社区教育的又一道风景线。同时,要加强社会管理,规范网吧的经营。运用立法的手段规范其经营,净化社会网络市场,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打造一个绿色网络阵营。

四、构建三维一体的心理教育体系

学校、家庭、社会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负有不可推却的责任。建立校外教育网点,使学校教育有效地向校外延伸,是防止学生心理障碍复发,巩固校内心理教育成果的重要举措。

1.家庭是学生成长生活的主要空间之一。学校可以定期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帮助家长了解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所应具备的知识、方法和手段;同时,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邀请家长参加,使家长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孩子;还可以开展咨询活动,与家长共同学习教育中的热点、难点,为家长答疑解难。作为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学会客观而科学地对待孩子上网的问题,既不要强行阻止,也不能放任不管,要因势利导,在严格控制上网的时间、次数和内容的同时,给予孩子更有效的上网指导。

2.社会其他部门的配合也非常重要。比如社区对管辖区域内网吧及其他相关单位的管理;建立更多的青少年活动基地,让孩子们除了上网还有其他吸引他们的娱乐活动;影视报刊等媒体也应主动承担更多责任,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生活做出更多的正面宣传引导工作。

综合以上调查结果,我认为:网络,作为新的传媒渠道,为小学生带来了更加丰富多采的精神生活。也对小学生的健康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小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网络对他们的影响远远超过对成年人的影响,网络教育问题也日渐突出。在这种背景下,学校的教育工作呈现出新的特色,面临着网络的严峻挑战,亟须应对之策

第五篇:班级文化建设对小学生的影响探索

班级文化建设对小学生的影响探索

摘 要:众所周知,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它会在潜移默化中给人们的性格、心理、生理等各个方面带来不同的改变。班级是一个学校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重要场所,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这里度过的,因此好的班级环境对于学生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班级文化作为班级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需要学校、教师等给予较多的重视。以下将以小学班级为例,从三个方面入手对班级文化建设及其对小学生各方面的影响进行具体的分析与探索。

关键词:班级文化;小学生个性发展;小学生综合素质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心理、生理等各个方面都还不太成熟,因此他们也就更加容易受到班级文化环境的影响。具体而言,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可以使小学生的心灵得以净化,最终在综合素质提高的基础上实现健康成长;相反,消极低俗的班级文化就必然会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形成一定的阻碍作用,甚至还有可能会导致某些小学生走上歧途。鉴于以上情况,除了小学生的成绩以外,小学教师需要将更多的精力投注在小学班级文化的建设上,而在此之前教师要做的就是要对班级文化对小学生各方面的影响有一个全面而科学的认知,以利于具体班级文化建设策略的实施。

一、班级文化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个性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这一时期性格的养成很可能会对自己以后的健康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在当前的现实情况中,由于生活条件较好,因此大多数小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性格、心理等方面的缺陷问题,非常不利于他们的生活以及深一步的发展与学习。因此,小学教师就需要不断致力于良好班级文化的打造,以在潜移默化中对小学生们的个性发展起一个良好的引导作用,促使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

班级文化首先就可以体现在由师生关系以及学生与学生关系组成的良好班级氛围上,在一个轻松温馨的班级氛围中学习与生活,小学生可以形成一种放松而愉悦的心理状态,以避免消极、孤僻等不良性格的形成。比如,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发现有的小学生由于内心比较敏感,因此很容易因为同学们的一句话而陷入消极苦恼的情绪当中,也可能仅仅因为一次考试的失利而消极沮丧,甚至失去学习的兴趣。但如果一个班级有一个良好的关系氛围的话,小学生就可以在同学与老师的感染和鼓励下赶走心中的阴霾,从而以一种积极而独立的心态来面对学习与生活中的沮丧与挫折。

二、班级文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

班级文化其实是包括很多方面的,它们会对学生的不同方面形成一定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与进步。具体而言,健康良好的班级文化可以促使学生专业文化素质得以迅速提升,使得学生的心理素质更加的健全,与此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帮助增强小学生的身体素质等等;相对而言,如果小学教师忽视班级文化建设这方面的工作任务,而只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小学生具体的成绩提高上面的话,那么不健全的班级文化是会对学生成绩的提高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也会影响到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提升,据此,小学教师就需要对班级文化影响有一个深入的认识。

例如,如果小学教师通过各种手段,比如黑板报形式、组织文化知识竞赛、文化演讲等手段为班级营造出一种浓郁的文化学习氛围的话,在这样的一种班级文化环境中学习与生活,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会对专业文化知识产生强烈的自主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再比如,如果教师经常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们播放体育竞赛视频,为学生营造出一种体育文化氛围的话,小学生很可能就会增强对体育的兴趣,进而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以利于自己身体素质的进一步提升。此外还有很多,教师需要在给予关注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文化建设策略,增班级的文化氛围。

三、良好班级文化的具体建设策略

班级文化的建设是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家委会)等各方面的积极配合的,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实现班级文化的有效建设,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会使得班级文化建设的效果大打折扣。首先,在学校方面,最好是成立一个文化建设小组,以校长为组长,而各班级的教师为组员,负责制定大的班级文化建设方向与具体的方针,为班级文化指引一个正确的方向;其次,小学班级的教师以及小学生其实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力,两方面缺一不可,因此,小学教师首先自己可以在学习借鉴其他班级教师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对自己的建设策略进行反思,以期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班级的文化建设策略。此外,更加重要的一点是小学教师要充分重视起学生的主体作用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制度文化及环境文化等方面的建设中来,以在师生的紧密配合下为大家营造出一种幸福和谐而有效的、利于本班级全面发展的班级文化氛围。

总而言之,班级文化对于小学生各方面的影响都是润物细无声的,但也是极其深刻的,小学教师需要对其具体的影响作用有一个全面而科学的认识,从而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条件以有效地为小学生建设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帮助小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杨欣.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广州大学,2013.[2]张展波.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建设对中小学生的重要影响探索[J].高中生学习(师者),2012(10):13.编辑 岳松伟

下载论班级舆论环境对小学生素质的影响[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班级舆论环境对小学生素质的影响[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足球赛对小学生班级凝聚力的影响

    足球赛对小学生班级凝聚力的影响 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有家人护着、宠着,他们对“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的观念比较淡薄。有些学生虽然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但对于班......

    论学校环境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推荐)

    论学校环境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 学校环境主要由包括教师、校园文化、班级文化组成。 学校的育人环境与孩子身心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目前,由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分离......

    论如何实现社会新闻对舆论的正确引导

    论如何实现社会新闻对舆论的正确引导[摘 要]舆论导向关系党的工作的全局,关系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鲜明的政治性。那么如何把握好正在不断增多的社会新闻题材,使之同其他新闻一......

    论家庭环境对小学生个性形成的影响论文

    毕业论文 论 家 庭 环 境 对 小 学 生 个 性 形 成 的 影 响 目录 一、引言..................................................................... 2 二、家庭环境的基......

    论体育舞蹈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及其综合素质的影响

    论体育舞蹈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及其综合素质的影响姓名:郑建洲年级:2013级院系班级:口腔医学院口腔3班 引言:大学生民族体育舞蹈在西北高校大致包括锅庄舞和广场舞两大类。锅庄舞是......

    三峡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 摘要: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三峡大坝是一项影响深远的水利水电工程,其建设及后期蓄水给库区生态环境带来了诸多不可避免的影响,为世人所关注。对此,本......

    试析科学技术对环境的影响

    试析科学技术对环境的影响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利用,对社会生态具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这样说,没有科学技术,就没有......

    旅游对环境的影响

    (一)、旅游对环境的消极影响 (1)、造成环境污染 1. 旅游产品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一是旅游资源开发时,旅游交通的建设若规划不当,如遇山开路,遇水搭桥,就地随意采石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