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教师职称理论考试中学试题

时间:2019-05-12 11:50: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7教师职称理论考试中学试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7教师职称理论考试中学试题》。

第一篇:2007教师职称理论考试中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 的现代化。

A.教育内容

B.教育方法 C.人

D.教育结构

2.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

A.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

B.学生学习的方法 C.教师讲授课程的方法

D.师生共同活动的方法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是

A.更加关注知识的系统传授

B.更加关注课程评价的选拔功能 C.更加关注课程的分科

D.更加关注课程的综合发展 4.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是

A.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B.教师教的方式的变革 C.学校管理方式的变革

D.后勤服务方式的变革

5.我国于1993年颁布,并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6.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了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具有一定的

A.交往能力

B.研究能力 C.管理能力

D.学习能力

7. 是全部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A.教育制度

B.教育规律 C.教育目的D.教育系统

8.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信条是“带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表达了教师应有

A.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B.对教育事业无私的献身精神 C.热爱学生

D.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9.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教学

B.完成当地领导机关布置的重要任务 C.思想品德教育

D.完成教育行政部门布置的突击任务 10.关于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下列几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B.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C.有利于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D.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1.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布置作业

D.学生学业检查和评定 12.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 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A.自觉性

B.自律性 C.主动性

D.主体性 13. 是教育科研的重点任务。

A.总结教育经验,推动教育学科建设 B.进行中外教育比较研究 C.预测教育未来发展趋势

D.研究当代教育发展,指导当前教育实践

14.新理念下的班主任,是“学科专家”、“人生导师”、“学生的知心朋友与知己”、“班级文化设计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咨询者”等。这说明新课程理念下班主任角色 A.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换

B.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转换 C.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换

D.由高耗型向高效型转换

15.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弘扬伟大民族精神是新时期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艰苦奋斗

B.勤俭节约 C.爱国主义

D.集体主义

16.在教学中创设一定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这种方法是 A.讲授法

B.参观法

中学理论试卷

第 1 页(共 6 页)C.情境教学法

D.循循善诱法 17.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教学中起

A.主体作用

B.主导作用 C.辅助作用

D.决定作用 18.学校管理的核心是

A.对人的管理

B.对物的管理 C.对财的管理

D.对事的管理

19.个别教师随意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

A.公正评价权

B.人格尊严权 C.隐私权

D.名誉权 20.《三字经》说: “教不严,师之惰”说明教师应该

A.信任学生

B.了解教育对象 C.严格要求学生

D.和学生交朋友 21.在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社会公德

B.职业道德 C.教育思想

D.教育理论素养 2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A.复杂性

B.长期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23.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

A.选修课

B.必修课 C.兴趣课

D.课外活动 24.学生是发展和自我教育的

A.主体

B.客体 C.主导

D.载体

25.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指

A.幼儿园、小学阶段

B.小学、初中阶段 C.初中、高中阶段

D.幼儿园、高中阶段 26.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B.学生知的深和知的浅的矛盾

C.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的矛盾 27.我国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现场教学

D.启发式教学 28.主张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是

A.读书指导法

B.发现法 C.暗示法

D.实习法

29.教师运用各直观手段,引导学生充分感知所学对象,使之获得具体鲜明的表象,为正确而深刻地理解教材,掌握科学概念打下基础,这是贯彻了教学的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科学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30.我国古代《论语》中说的“温故而知新”,它体现了 教学原则。

A.因材施教

B.启发性 C.循序渐进

D.巩固与创新相结合 31.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

A.物质文化建设

B.制度文化建设 C.精神文化建设

D.特色文化建设 32.德育的基本方法是

A.说服法

B.情感陶冶法 C.榜样示范

D.实际锻炼

中学理论试卷

第 2 页(共 6 页)33.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是做好 工作。

A.课外活动

B.美育 C.班主任

D.体育 34.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

A.民主平等关系

B.相互促进关系 C.授受关系

D.相互制约关系

35.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 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制度 A.学校综合评价

B.教师自评 C.教学实绩评价

D.学校领导评价

36.“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主要说明教学中教师应注重

A.传授科学知识

B.反复练习巩固 C.培养学生能力

D.加强“双基”教学

37.“总是等到考试时才知道该念的功课没有念”,说明了学生意志品质的 差。

A.变通性

B.果断性 C.自觉性

D.坚持性 38.从心理学上看,阅读时“一目十行”指的是

A.记忆容量

B.注意稳定性 C.知觉范围 D.注意分配能力

39.过度学习是为了更好的保持与回忆,假设某同学用2小时的学习时间达到某一材料的第一次正确回忆,那么该同学再用 时间能使其记忆效果达到最佳。A.0.5小时 B.1小时 C.1.5小时 D.2小时

40.一个学生迟到了,推门而进,师生这时不由自主地转向教室门。这是注意的

A.分散

B.起伏 C.转移

D.分配

41.“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强调课堂教学评价要

A.全部转向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情绪体验、过程参与、知识获得以及交流 合作等诸多方面

B.只关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表现

C.二者都要关注,但关注“教师的教”应重于“学生的学”

D.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并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

42.学习过的知识要及时复习,这主要是根据遗忘过程的 规律。

A.再认

B.先快后慢 C.倒摄抑制

D.前摄抑制

43.教师上课时讲到重要地方,声音要适当放大放慢,使学生听清楚,这符合知觉的 规律。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44.学生运用学习过的原理,解答教师布置作业的这一思维过程是

A.抽象

B.分析 C.比较

D.具体化应用

45.研究表明,在课堂中 的教师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最佳。

A.民主型

B.专制型 C.放任型

D.集权型

46.有经验的教师穿了新衣服总是提前到班级里亮相,这是考虑到刺激物的 会引起学生的注意。

A.强度

B.对比关系 C.运动变化

D.新异性

47.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当碰到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时,会说“请让我考虑考虑”。这种“考虑”指的是

A.想象活动

B.知觉活动 C.记忆活动

D.思维活动

48.父母的 教养态度有利于培养儿童的独立、合作、温顺和社交等良好性格

中学理论试卷

第 3 页(共 6 页)A.民主

B.保护 C.支配

D.拒绝

49.若50人中只有5人通过某一测验题目,那么该题的难度系数为

A.0.1 B.0.9 C.0.55 D.0.45 50.《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

A.未满14周岁的公民 B.未满16周岁的公民 C.未满18周岁的公民 D.未满12周岁的公民 51.教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的反应的注意特性是注意的

A.广度 B.稳定性 C.分配 D.转移 52.“一题多解”和“一事多写”是要培养学生的

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形象思维 D.抽象思维

53.有人对数学感兴趣,有人对文学感兴趣;有人喜欢高尚的内容,有人则喜欢繁琐的事物等。这表明兴趣具有

A.稳定性 B.集中性 C.指向性 D.广度性

54.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A.校长政绩 B.提高教师待遇 C.学校绩效 D.学生考试分数

55.学生根据教师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诗句的描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草原牧区的图景,这种心理现象是

A.记忆 B.想象 C.注意 D.知觉 56.教育过程中的学生是

A.未成熟的人 B.发展中的人 C.成熟的人 D.被塑造的人 57.教师在直观教学时,应用“变式”方法的目的在于

A.激发兴趣 B.引起注意

C.丰富想象 D.分化概念,让学生便于理解知识

58.按照有关法规规定: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A.5 B.1 C.2 D.3 59.“前怕狼,后怕虎”顾虑重重,这是意志品质中 差的表现。

A.自觉性 B.果断性 C.自制性 D.坚持性

60.有些学生把学业失败的原因说成是运气不好,这种归因属于

A.内部稳定的归因 B.外部而不稳定的归因 C.外部而稳定性的归因 D.内部而不稳定的归因

二、多项选择题 6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基础教育建立新的三级课程体系,包括 A.国家课程 B.特色课程 C.地方课程 D.学校课程

62.新课程倡导的三维目标包括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学生自主发展 D.情感态度价值观 63.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应该包括

A.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设计 B.教学方法的设计 C.教学媒体的选用 D.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

中学理论试卷

第 4 页(共 6 页)64.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教学方式,包括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练习直观 65.教师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应努力做到

A.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 B.用成人的价值规范学生

C.尊重与众不同的观念 D.向学生证明他们的见解是有价值的 66.新课程下的教师不能仅仅做蜡烛、春蚕、火炬,原因是

A.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需要淡化

B.时代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发展自己,因为教师的发展是学生发展的前提

C.课程要求教师在工作中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从而与学生一道,同成 长,共进步

D.教师不但需要无私的奉献,而且需要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67.教师的素养包括

A.思想品德素质 B.知识素质 C.能力素质 D.心理素质

68.体态是教师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对教师课堂教学中体态要求表述正确的是

A.注意自己的眼神,目光集中在学生身上 B.对不良体态坚决制止

C.教师应保持严肃,努力树立自己威信 D.教师的手势也是一种体态

69.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普通中小学校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以田径项目为主的全校性运动会 B.普通中小学校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含体育课)C.组织学生远足、野营和举办夏(冬)令营不属于体育活动 D.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

70.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形成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规范的总和。下面属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的是

A.依法执教,爱岗敬业 B.热爱学生,严谨治学 C.团结协作,尊重家长 D.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71.中小学的“双基’包括

A.基础知识 B.基本能力 C.基本技能 D.基本技巧

72.教案是教师教育理念、备课成果的书面体现,一篇好的教案应做到

A.科学正确

B.实用有效 C.有个性色彩

D.体现新课程理念

73.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B.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C.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D.旷课达60节以上的。

74.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问,提问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A.问题应难度适当

B.问题应有具体针对性 C.应对学生进行连续追问

D.应对学生回答及时评价 75.中小学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根据

A.教学目的 B.教师的知识水平C.学生的年龄特征 D.教材特点 76.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特点有

A.形式上的多样性 B.活动上的自主性 C.内容上的广泛性 D.参与上的自愿性 77.下列属于教师义务的有

A.为人师表 B.执行学校教学计划

中学理论试卷

第 5 页(共 6 页)C.评定学生品行 D.带薪休假 7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取得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的相应的学历是

A.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小学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B.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C.取得初级中学教师、初级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学

校专科毕业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D.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专业课教

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学校本科毕业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79.新形势下的基础教育必须体现民主教育思想,下面体现民主教育思想的有

A.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B.课堂教学面向全体 C.言传身教 D.师道尊严 80.备课主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准备工作,包括

A.钻研教材 B.了解学生 C.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D.组织课外活动 三.判断题

81.“义务”教育中的“义务”是指学生本人应承担的义务。82.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使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83.国家法律规定: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招用应该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就业,但少年本人自愿除外。

84.只关注知识传授的课堂教学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

85.俗语说:“棍棒底下出孝子”。因此,用体罚去整治学生也是可以的。

86.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他主性、被动性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87.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88.班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客体,同时是教育的主体,还是教育的手段。

89.教育测验与评价在教学评价与管理中具有激励、诊断、评定和选拔等功能。90.课程的综合化趋势特别需要不同学科间教师的合作。91.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92.正面教育就是对学生只能表扬,不能批评。

93.按照教育有关法规规定,中学生每日在校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不超过10小时。94.教师将自己置于学生的位置,才能准确地观察学生,体验其情感。

95.教学既要发展学生的能力,又要重视学生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的培养。96.课外活动不需要活动计划和纪律要求。97.品德就是道德。

98.能回忆一定能再认,能再认一定能回忆。99.学生上课边听边记笔记,属于分散注意力。

100.学习新知识,首先应强调理解,而不是强调记忆。

101.经验、情绪状态、动机、兴趣、需要等都会影响知觉的选择性。102.学生说“马是动物”,说明他已揭示“马”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

103.“谁看不到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谁就是根本上不理解教师的劳动;同样,不进行教育研究的教师,也不可能真正尝到当教师的乐趣,并成为真正出色的教师。”这句话给我们的启发是:教师要做研究型教师,学校教学研究管理制度的建立要以校为本。

104.学习较长材料时,材料的开端和末尾部分一般遗忘较少,而材料中间部分遗忘较多。105.民办学校聘任的教师一定要有任教资格,学校应为教师缴纳社会保险费。

106.上课时学生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讲,忽然一声巨响,大家不约而同地朝声源探望,这是注意的转移现象。10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盈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108.“勤能补拙”表明了能力发展和良好个性的形成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109.在一般情况下,高度焦虑有助于促进学生取得好的学业成绩。

110.在我国,受到行政或刑事以上处罚的公民,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

中学理论试卷

第 6 页(共 6 页)

第二篇:教师职称考试新课程理论试题

教师职称考试新课程理论试题大全

1、当前整个时代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同时代发展的主要特征中,可以看到,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对于21世纪人类发展具有越来越关键的意义。所谓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即阅读、书写、口头表达、计算和问题解决;二是要具备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只有这样他才能具有能够和生存下去、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才能积极参与社会的发展,并能终身学习。

2、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是什么? 第一,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第二,重建新的课程结构。第三,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第四,倡导建构的学习。第五,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第六,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4、为什么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第一,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所产生的危害影响至深,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形成极大的反差。

第二,传统的应该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

5、各个国家的课程改革有什么特点? 各国的课程改革表现出以下一些共同趋势。第一,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

第二,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二者之间的关系。第三,课程改革具有整体性。

6、这次课程改革的任务是什么?

这次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速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变课程实施过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8、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

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等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9、什么是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课程结构的均衡性是指学校课程体系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

10、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加强学科的综合性。第二,设置综合课程。第三,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11、新课程中的分科课程具有什么特点?

第一,在课程目标上,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太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摒弃了以往分科课程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倾向,从而使分科课程的目标也实现了由知识本位向学生发展位的转向。

第二,在课程内容上选择和组织上,注重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

12、这次课程改革设置了哪些综合课程?

1)《品德与生活》(1——2年级);2)《品德与社会》(3——6年级);3)《科学》(3——6年级);4)《历史与社会》(7——9年级);5)《科学》(7——9年级);6)《艺术》(1——9年级);7)

第三篇:2010教师晋升职称考试教育理论试题

1、教育:广义的教育,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教育工作队受教育者身心施加一定的影响,促使他们朝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2、学制:也称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他规定各级各类学校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和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义务教育: 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

4、普通教育:以升学为主要目标,以基础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

6、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思想强调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一体化,青少年教育和成人教育一体化,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一体化,把终身教育等同于职业教育或成人教育是片面的。

7、全民教育:就是让所有的人都受到教育,特别是使适龄儿童受到完全的小学教育和使中青年脱盲。

8、教育的民主化:首先指教育机会均等,其次指师生关系民主化,再次职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

9、教育世俗化:与公立教育发展相适应,教育逐渐从宗教中分离出来,有些国家明确规定,宗教政党不得干预教育,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等向世俗化方向发展。

10、教育多元化 :包括教育思想多元化、教育目标、办学模式、教学形式评价标准等多元化,他是社会生活多样化和人的个性化在教育上的反映。

11、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二.选择题

(1)我国也是世间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d)

A.中庸B.礼记 C.论语D.学记

(2)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记载在(c)

A.中庸B.礼记 C.论语D.学记

(3)《大教学论》的作者是(a)

a家庭教育学b学校教育学c 高等教育学 d普通教育学

(4)《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c)

a夸美纽斯b芦梭c赫尔巴特d 洛克

(5)西方最早的教育论著是(a)

a论演说家的教育b理想国c中庸d大学

(6)近代最早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b)

a教育漫画b 大教学论 c爱弥儿d教育论

(7)我国最先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a)

a.新教育大纲 b.教育漫画c.教育过程d.论语

(8)赫尔巴特的教育主张被称为(b)

a.现代教育派 b。传统教育派c.形势教育派 d.实质教育派

(9)以杜威为代表所倡导的教育理论主张被称为(a)

a.现代教育派 b.传统教育派 c.形势教育派 d.实质教育

三.填空题。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2)教育学的产生从形式上看经历了(混合----度----发展)的阶段。

(3)狭义的教育只要是指(学校)教育。

(4)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是六艺教育,六艺是指(诗),(书),(礼)

(乐).(易)(春秋)等六门课程

(5)学习与研究教育学的基本方法:(教育观察法)(教育实验法)(教育调查法)和研究总结先进的教育经验等。

(6)广义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

(7)(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极其联系的总和

(8)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教育内容偏重于人文知识,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对辩和死记硬背

四、判断题

1、义务教育只在中国得到普及。

答:错。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自19世纪以来,一些欧美国家颁布了初等教育的义务教育法以后,义务教育逐步成为国际潮流,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文明的标志之一,现代世界上有近三分之二的国家提出了年限不等的义务教育年限。

填空

1.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 教育的过程。

2.古代学校教育中作为教育内容的“六艺”是指: 礼、乐、射、御、书、数。

3.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赫尔巴特。

4.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免费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学校教育,称为义务教育。

5.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 科学知识。

6.教育目的有三个层次,即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 教师的教学目标。

7.根据《儿童权利公约》,学生是权利的 主体,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社会权利。

8.《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揭示教学的 启发性 原则。

9.备课的内容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 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10.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 学生 为核心,建立一套能够持久地激发学生生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

四.辨析题(辨析正误,并简述理由)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独立性。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有制约作用,决定着教育的领导者,受教育者的权利,决定着教育目标,但尽管政治经济制度对学校的教育有着巨大的影响和制约,但并不意味着学校可以忽视自己的办学规律,更不是说学校要放弃学校教育任务直接为政治经济服务,参加具体的政治运动,执行具体的政治任务。教育是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以。

3.教学过程不同于科学探索的认识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

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由教师领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知识去间接认识世界。学生的认识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及有领导的认识。

五. 简答题

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连接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2.试析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对于知识的观念,改变着人们对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3.试述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5.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确实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六.论述题

试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

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

了解该学科的思惟方式和方法论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

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第四篇:山西省教师职称考试试题

山西省教师职称考试试题

2011-06-19 11:29 山西省中小学教师晋升职称从今年起必须参加全省统一组织与命题的考试,考试有效避免了答辩过程中评价的随意性,但是也给我们晋升职称者带来难度;考试不过关,职称就不能晋升。那么今年的考题有些什么内容呢?我以自己的感觉进行预测:

1、校长以及其他管理者的考试应该有: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国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管理案例、安全突发事件的处理。

2、普通教师应该考到:课程标准、新课程基本理念、教材的处理、教学方法的应用、学生评价、教学案例

(以上教学或者管理案例大家应该按照我们已经交上去的材料进行组织)以去年的试题为例:

一、简答题(40分)

(一)试述你所任教学科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性质。(二)试述你本学期所教教材的编排特点。

(三)给一段材料或者一片文章,进行教学设计,并简述你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四)试述你是如何帮助学生提高所教学科的学习兴趣的。

(五)案例评析:试述一个教学案例,并写出过程与反思。

二、论述题(60分)

近三年来,你一定上过许多成功的课,请从中选择一堂课(或者一个片段)试描述课堂教学情境,并分析这节课体现了新课程的那些理念,对同行有何借鉴意义)

第五篇:教师职称考试新课程理论问答题及答案

教师职称考试新课程理论问答题及答案

1、当前整个时代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2、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是什么?

4、为什么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5、各个国家的课程改革有什么特点?

6、这次课程改革的任务是什么?

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8、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9、什么是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10、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11、新课程中的分科课程具有什么特点?

12、这次课程改革设置了哪些综合课程?

13、实施综合课程要注意哪些问题?

14、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哪些内容?

15、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是什么?

16、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是什么?

17、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与作为课程的“研究性学习”,二者什么关系?

18、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9、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如何?

20、怎样理解“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

21、我国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是什么?

22、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有哪些主要特点?

23、国家课程标准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24、为了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25、本次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6、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

27、怎样理解学生是发展的人?

28、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29、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包含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30、新型师生伦理关系需要从哪几个方面去努力?

31、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转变?

32、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内涵是什么?

33、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哪些变化?

34、教师尤其应该尊重哪六种学生?

35、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需要从哪几个方面努力?

36、尊重学生,怎样才能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37、怎样赞尝每一位学生?

38、怎样帮助学生?

39、自主学习具有哪些特征?

40、什么是合作学习?

41、什么是探究学习?

42、灵活开放与生成发展的课堂运行机制包括哪些内容?

43、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4、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有哪些弊端?

45、面对新课程,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应如何重建?

46、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47、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48、新课程提出学生评价的改革重点是什么?

49、新课程提出教师评价的改革重点是什么?

50、新课程提出课程实施评价的改革重点是什么?

51、新课程提出考试的改革重点是什么?

52、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情评价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53、实施发展性评价有哪些建议?

54、在课程评价改革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55、如何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56、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的指标体系包括哪些方面?

57、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58、新课程倡导质性的评价方法,有哪些意义?

59、对成长记录袋进行评分,应注意哪些问题? 60、多元智力理论对教育界产生了哪些影响?

61、促进教师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应包括哪四个工作环节?

62、反映教师创新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应包括哪些内容? 63、如何开展教师自评?

64、推行学生与家长参与教师评价的重要原则是什么?

65、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带来了哪些变化?

66、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和原则是什么? 67、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途径是什么?

68、怎样理解国家课程?

69、怎样理解地方课程?

70、怎样理解校本课程?

71、怎样理解课程资源的含义? 72、校外课程资源主要有哪些?

73、课程改革为什么要强调课程资源的作用?

74、开发和利用教学活动资源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7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76、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77、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及设计流程是什么?

78、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是什么?

79、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的具体方式有哪些? 80、校本课程实施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81、校本课程开发指南的制订包括哪些方面?

82、怎样理解课程资源?

83、学校课程管理的原则是什么? 84、学校课程管理的目的是什么?

85、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同时代发展的主要特征中,可以看到,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对于21世纪人类发展具有越来越关键的意义。所谓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即阅读、书写、口头表达、计算和问题解决;二是要具备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只有这样他才能具有能够和生存下去、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才能积极参与社会的发展,并能终身学习。

2、第一,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第二,重建新的课程结构。第三,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第四,倡导建构的学习。第五,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第六,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4、第一,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所产生的危害影响至深,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形成极大的反差。第二,传统的应该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

5、各国的课程改革表现出以下一些共同趋势。第一,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第二,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二者之间的关系。第三,课程改革具有整体性。

6、这次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速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7、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变课程实施过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8、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等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9、课程结构的均衡性是指学校课程体系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

10、第一,加强学科的综合性。第二,设置综合课程。第三,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11、第一,在课程目标上,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太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摒弃了以往分科课程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倾向,从而使分科课程的目标也实现了由知识本位向学生发展位的转向。第二,在课程内容上选择和组织上,注重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12、1)《品德与生活》(1——2年级);2)《品德与社会》(3——6年级);3)《科学》(3——6年级);4)《历史与社会》(7——9年级);5)《科学》(7——9年级);6)《艺术》(1——9年级);7)《体育与健康》(7——9年级)

13、第一,知识的锁碎化问题。第二,教师的知识和经验问题。第三,管理的问题。

14、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须课程,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15、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16、第一,整体性。第二,实践性。第三,开放性。第四,生成性。第五,自主性。

17、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 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作为一种课程形态,“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为“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充分展开所提供的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具体地说,是在课程计划中规定一定的课时数,以更有利于不家务事从事“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为使“研究性学习方式”尽快深入人心,有必要设置专门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再者,即使各门学科有效渗透了“研究性学习方式”,也有必要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

18、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教育面临任务是:第一,加强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第二,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迅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第三,加信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19、1)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者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和各部分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体现。2)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应适应普能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3)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4)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合理性。

20、第一,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第二,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第三,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第四,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

21、大致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等各部分。在目标的陈述上,都包括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22、一、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

二、突破学科中心。

三、改善学学习方式

四、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有更弗的操作性

五、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广泛的空间

23、一是根据本学科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划分具体的划分具体的学习领域。二是根据本学科的内容特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状况划分学习水平,这种学习水平不一定与学年水平相重合,在不同的水平设置相应的水平目标。三是在各学科课程目标的陈述方面,使用明确的行为动词,以精确表述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表现出来的学习结果。四是确立了恰当的评价系统。

24、第一,要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探究与教师的有效指导之间的关系。第二,要恰当处理学校结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之间的关系;第三,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第四,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第五,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第六,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25、首先,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其次,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再次,要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

26、一、学生是发展的人。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27、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8、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29、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作。

30、第一,树立教育民主思想。第二,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第三,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31、第一,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不家务事学习的促进者。第二,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第三,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第四,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会型的开放的教师。

32、第一,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第二,教师是不家务事人生的引路人。

33、第一,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第二,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第三,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第四,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34、1)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2)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3)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 35、1)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2)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3)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36、1)不体罚学生;2)不辱骂学生;3)不大声训斥学生;4)不冷落学生;5)不羞辱、嘲笑学生;6)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37、1)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2)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3)赞赏每一位学生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 4)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38、1)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2)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

3)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4)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

5)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6)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7)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性向。39、1)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订学习制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2)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

3)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4)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适。

40、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相性学习,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的过程。

41、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实际社会生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 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42、1)提前进入情境的“预演”机制。2)呈现材料,融入经验的“体验”机制。3)平等交往的“对话”机制。4)见机而作的临场应变机制。

5)“场外交流”的信息沟通机制。6)课后反思的“回授”机制。

43、一、主动性;

二、独立性;

三、独特性;

四、体验性;

五、问题性。

44、第一,以“分”为本,盛行分数管理。第二,以“章”为本,形式广义泛滥。第四,以“权”为本,权立至上。

45、第一,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第二,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第三,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

46、一、重视发展,淡化化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二、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人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三、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四、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元化。

五、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47、(一)评价内容——仍然过多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

(二)评价标准——仍然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

(三)评价方法——仍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仍过多地倚重量化的结果,而很少采用体现新评价思想的、质性的评价手段与方法;

(四)评价主体——被评价者仍多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基本上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

(五)评价重心——仍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48、1)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2)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而不仅仅依靠纸笔考试作为收集学生发展证据的手段。3)考试只是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要将考试和其他评价 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49、1)打破惟“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2)强调以“自评”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倡导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

3)打破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50、1)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2)以学校评价为基础,促进新课程的实施与发展。51、1)在考试内容方面,应加强与社会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考试方式方面,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应用多种方法,打破推纸笔测验的传统做法。3)在考试结果处理方面,要求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名。4)关于升学考试与招生制度,倡导改变将分数简单相加作为惟五录取标准的做法,应考虑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52、(一)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二)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

(三)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趋势。

(四)评价内容综合化,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评价标准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

(五)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

(六)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

(七)关注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

53、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性评价思想,可遵循行动研究的方法开展工作。第一,学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并了解教育评价发展的特点与新理念。第二,组织有关人员,开展讨论。第三,反思已有的教育平价工作,寻找与新课程倡导的教育思想相一致的地方,进行经验总结。第四,采取行动,具体实施在讨论和反思基础上形成的新评价工作计划。第五,进行阶段性评价,采用多方面信息,总结经验,分析问题,丰富、补充和改进评价工作方案。54、1)要善于从以住的工作中总结经验与教训。2)要善于借鉴和学习他人的经验。3)有效选择工作的突破口,分层推进评价改革工作。55、1)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2)选择并设计评价工具与评价方法。3)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资料。4)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

56、(1)道德品质。(2)学习能力。(3)交流与合作。(4)个性与情感。

57、第一,促进“全面发展”不等同于追求“全优发展”。第二,评价技术的有限性和教育追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58、(1)质性的评价方法通常记录了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作品或者思考等描述性的内容,而不仅仅是一个分数,不仅具体直观地描述出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而且较好全反映了学生发展的状况。这种评价方法对于新课程倡导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2)因为质性的评价方法多以描述和记录为主,即可真实、深入地再现学生发展的过程。新课程强调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那么,质性的评价方法无疑提供了非常有效的评价手段。因此,质性的评价方法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59、(1)评分者的选择。由教师评分,还是由学生评分。(2)评分方式的选择。把成长记录袋作为整体来评分,还是将各项目单独评分,然后计算平均分。(3)评分结果报告与交流。

60、首先,它直接影响教师形成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其次,多元智力理论直接影响教师重新建构“智力观”。再次,多元智力理论帮助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

61、一、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二、设计评价工具。

三、收集和分析反映教师教学和素质发展的资料和证据。

四、明确促进教师发展的改进要点,制定改进计划。

62、(1)职业道德;(2)了解学生,尊重学生;(3)教学设计与实施;(4)交流与反思。

63、(一)帮助教师对自评及其价值建立正确的认识,创设具有支持性的教师自评氛围。

(二)帮助教师掌握科学的自评方法。

(三)慎用自评结果,不宜与奖惩挂钩。

(四)与他评结合,促进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

64、重要原则之一,学习信任学生和家长。重要原则之二,学习分析看待评价结果,珍惜相互了解的机会。重要原则之三,校方应综合分析多方信息,不要草率地下结论。重要原则之四,学生、家长参与教师评价时需要引导。

65、课堂教学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这一视角的变化对我国现行的课堂教学、教师教学行为及其相关的教学管理等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全新的启示。首先,改变了教师教学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其次,改变了教师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的方式。再次,改变了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认识。

66、第一个筛子是教育哲学,即课程资源要有利于实现教育的理想和办学宗旨反映社会的发展需要和进步方向。第二个筛子是学习理论,即课程资源要与学生学习的内容条件相一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第三个筛子是教学理论,即课程资源要与教师教育教学修养的现实水平相适应。

67、第一,开展当代社会调查,不断地跟踪和预测社会需要的发展动向,以确定或揭示有效参与社会生活和把握社会把给予的机遇而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第二,审查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以及为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能够从中获益的各种课程资源;第三,开发和利用课程实施的各种条件,包括图书馆、实验室和各种活动场馆、专用教室等的合理建设;第四,研究一般青少年以及特定受教学生的情况,以了解他们已经具备和尚未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及素质并据此确定制订教学计划的基础。第五,鉴别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包括自然与人文环境,各种机构、各种生产和服务行业的专门人才等资源;第六,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

68、国家课程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统一课程,它体现国家意志,是专门为未来公民接受基础教育之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开发的课程。国家课程的开发主要是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性质与培养目标,制定各个领域或科目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编写教科书。它是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的主体部分,涵盖的课程门类和所占课时比例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相比是最多的,因而在决定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质量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69、地方课程是在国家规定的各个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内,由省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地方课程在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资源、反映基础教育的地域特点、增强课程的地方适应性方面,有着重要价值。

70、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依据国家教育方针、国家或地方课程计划、学校教育哲学、学生需求评估以及学校课程资源,强调以学校为主体和基地,充分尊重和满足学校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特别是使学生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难以满足的那部分发展需要得到更好的满足。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计划中一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71、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例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就是课程的要素来源。它们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要素。

72、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以及乡士资源等。

73、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不仅设置了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框架,而且强调学校和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形成具有良好适应性的丰富教学模式。这些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资源的状况。对于学校教师而言,不仅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大量的课程资源的支持,而且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也离不开广泛的课程资源的支持,特别是像综合实践活动,它虽然是国家规定课程名称和课时、制定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但具体实施的内容和形式则完全要由学校来决定,是在实践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这就需要对课程资源有充分的认识和便捷的获取途径。否则,课程改革的许多目标就会落空。74、1)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2)确定学生的现在发展基础和差异;3)为学生提供反馈资料。4)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

5)制定参考性的技能清单。6)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7)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75、1)验证、修订并正式颁各学科课程标准。2)形成教材编写,审定和选用的有效机制。3)形成三级 课程管理的具体工作机制。4)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5)初步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6)促进广大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专业水平。76、1)具有明确的教育哲学和办学宗旨。2)具有民主开放的学校组织机构。3)具有钻研精神和专业技能的教师队伍。4)具有科学的课程评价体制。5)具有基本的办学经费和必备的教育设施与设备。

77、第一项,成立校本课程发展委员员。第二项,确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依据。第一,国家或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指导性文件;第二,学校教育哲学或办学宗旨;第三,学生需求的评估;第四,社会学校课程资源的评估。第三项,校本课程总体目标。第四项,校本课程总体结构。第五项,《课程纲要的撰写》。78、第一,校本课程是我国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弥被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第二,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需求。第三,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尤其是科研能力的提高。第四,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79、1)课程选择;2)课程改编;3)课程整合;4)课程补充;5)课程拓展;6)课程新编。80、1)校本课程的原型评价;2)校本课程的试验;3)选择校本课程的教学方法;4)校本课程的时间安排。

81、包括需要评估,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条例。

82、课程资源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主要是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83、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2)坚持权利与责任相统一。3)正确处理好三类课程的关系。4)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84、1)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2)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3)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85、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体,学生、教师和学校成为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的主要考察对象,因此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主要包括:1)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2)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3)促进学校发展的评价体系。

下载2007教师职称理论考试中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7教师职称理论考试中学试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职称考试简答题

    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职称考试简答题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

    中学体育教师招聘理论考试试题

    中学体育教师招聘理论考试试题 分值: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终身体育 2.体育教学目标 3.体育课的生理负荷4.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5.重复......

    中学体育教师理论考试试题5篇

    中学体育教师理论考试试题(附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学生前后重叠成一行叫 。左右并列成一线叫。 2、标准四百米半圆式跑道第一分道线长应以内突沿外侧 处计算。 3、铅......

    2013年福建省教师职称考试试题

    2013年福建省教师职称考试试题 一、 给出张丽莉勇救学生事例 1、 选择题 张丽莉维护了学生的什么权利 2、 简答:张丽莉的哪些行为符合《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 二、 给出学生......

    2012年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试题及答案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家命题预测试卷五 教育理论综合(中学部分)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3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1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试题及答案(7)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家命题预测试卷七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2道小题,每小题l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

    初中语文教师业务理论考试试题

    09年初中语文教师业务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语文教育的基本理论与实践(10分) 1、阅读《红楼梦》时,头脑中呈现出大观园的形象,这是 A.创造想象 B.再造想象 C.幻想 D.空想2、《......

    教师考试新课程理论试题及答案

    教师考试新课程理论试题及答案 试题目录1、当前整个时代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2、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是什么? 4、为什么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