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马秀琴---如何做好班级管理
如何做好班级管理
上下胭小学 马秀琴
班主任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小学生的心理、生理和年龄特点决定了班主任要付出很多精力,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去关爱学生,勤于管理,培育良好的班风、学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全面掌握学生情况,用表扬正面引导学生
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使得学生在性格特点和气质方面不尽相同,班主任要通过深入、全面的了解,弄清每位学生个性品质上的特点,全面掌握学生情况,对以后有的放矢地开展班主任工作奠定坚实基础。班主任全面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智力状况,对以后的学习指导,制定各种计划作好充分的准备。古语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抓住小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应以鼓励表扬为主,善用表扬的艺术,以多树立新典范、新榜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在学生取得成绩的面前,哪怕是偶得的一点点,班主任也要大力表扬,因势利导,鼓励学生更上一层楼。
让学生身临于表扬环境之中,实际上也蕴含着不少的批评,对没有受到表扬的同学就好像受到无形的批评一样,但这种批评往往容易被学生接受,全体学生在暗暗使劲,争取得到表扬。
二、健全班级规章制度,制度面前要人人平等
在一个先进的班集体中必须有一套健全的规章制度。班集体中的规章制度应是全体班级成员共识的体现,是全体学生对实现班集体的奋斗目标这一愿望所产生的强烈要求。在制定班级规章制度的过程中,要广开言路,集思广益,接纳全班同学的意见和建议。由于班集体的规章制度的制定是全体同学共同参与,人人出谋划策,因而所制定出来的制度,学生会自觉遵守。在实施的过程中,实行人人参与的民主管理方式,在制度面前要人人平等,不能搞特殊化。班主任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处处时时以模范的行为去影响学生。班主任的模范行为,是对学生的一种无声的教育,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潜移默化,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三、培养得力的班干部,创造优良的班风
好的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班干部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班风、学风的好坏。教师要以民主投票的方式评选班干部,广泛听取学生意见,运用民主方式,让学生们参加竞选,这样选出的班委干部有一定的威信,同学们信任,有号召力,班干部做起事来也积极。要加强对班干部的教育和培养,注重对班干部进行传、帮、带,鼓励他们大胆工作,严格要求自己。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既交任务又教方法,既检查他们完成工作的情况,又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和教训,更让他们在实际的工作中经受锻炼,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充分发挥骨干和模范作用。让每个班干部轮流当班主任,在每周班会上由班长总结上周情况,并且结合学校的各项评比制度,加强学生的自我监督管理。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管理能力得到提高。在班干部的带动下,同学们无形中自觉遵规守纪,全身心投入到良好的班集体中。
四、因材施教,做好各个层面学生的辅导工作
辅导,并不是专门指后进生或差生的辅导,而对各个层面的学生都应该进行辅导。辅导,特别是个别辅导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手段,而做好个别辅导工作的关键是因材施教。对思想、成绩双方面都优秀的学生,要实行好上加好的指导思想,使他们向更好的方面发展。对于后进生,应更爱护他们,和他们交知心朋友,针对他们的个性特点,要精雕细刻,扎扎实实,把思想工作做到他们的心坎上,对转变后进生工作,要做到细致、耐心、反复、并持之以恒。由于中层生在班集体中所处的位臵的特殊性,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容易形成得过且过的坏习惯,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这就要求班主任重点从思想观念上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激励他们向先进生看齐,向先进行列迈进。
五、善于表扬和鼓励,学困生也有强烈的自尊心,在转化学困生的教育中,光用批评和处分是不能奏效的,必须对他们倾注爱心,尊重他们的人格,用平等的方式对待他们,用爱心融化学困生冰冻的心理,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教师要要善于观察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作为教育转化他们的突破口,对学困生课堂上能够举手发言就加以鼓励,学习上有所进步就给予赞许,做了好事就进行表扬,让学困生品尝到受赞许和表扬的快乐,及时掌握学困生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激发其上进心。还要发挥集体的力量,使学困生身处一个团结友爱、融洽和谐的氛围中。例如,在班里开展互帮互学的“一帮一”活动,安排成绩优秀同学与学困生同桌,督促学困生遵守纪律,专心听课,课余辅导学习,帮助改进学习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唱歌、朗读、讲故事比赛等,使学困生融进欢乐愉快的集体生活之中,并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表现才能的机会和舞台。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使学困生感到班集体大家庭的温暖,逐渐消除自卑心理,克服孤僻性格,振作精神,树立起同班集体一起进步的自信心。
六、定期召开家长会,配合学校教育
家庭是班主任教育好学生的最可以依靠的力量,班主任要定期召开家长会,积极和家长取得联系,力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一致。讲班级的倾向性问题和对学生的要求,或表扬一两名或几名先进或优秀的学生,切忌点名批评差生,以免挫伤学生家长的自尊心。要一分为二地向家长汇报学生的情况,既谈优点也谈缺点,并及时勉励学生努力改正缺点,力争上游。由于农村家庭的文化层次的普遍较低,教育思想较落后,要给家长灌输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让家长明白应该怎样教育孩子,并随时与老师配合,了解学生在家里的生活,学习习惯和性格特征,抽时间与学生进行个别座谈,并做好记录。交流沟通多了,就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动表现,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纠正其不良行为。通过召开家长会,使许家长摆正对子女教育的态度,积极配合学校的各项工作,并且在课外严格管教子女,促使班主任工作顺利的开展下去。
总之,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复杂,任务繁重,班主任要在各项工作中,善于采取各种办法,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去关爱学生,做好班级管理,充分发挥班主任角色的主导作用,培育良好的班风、学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第二篇:如何做好班级管理
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班级是学校组成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扮演着决策与管理、组织与协调、教导与服务等多重角色,正因如此,班主任必须具有一套符合社会、学生、家庭等需要的角色行为。那么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应该这样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怎样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班级主人翁意,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我们工作的目标。我认为作为一个成功的班级管理者的应该具有细心、耐心和爱心等特点,还要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奉献身心。自2010年走上教育岗位以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近几年来始终以“做一名最优秀的班主任”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现就谈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以身示范,树立个人威信
树立班主任威信,这一点也许对于每一位班主任来说都认为是当然的,但究竟如何才能树立起班主任的威信呢?我认为有四点:首先,班主任要正学生,先要正其身。一般来说,学生都有“向师性”,班主任要教育好学生,不管是从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必须从自身做起,为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例如,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同时自己应该有良好的卫生意识;要求学生注意仪容仪表,就要从自己的仪容仪表抓起。要求学生遵守校纪校规,就必须自己先做到上班、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严格遵守学校里的一切规章制度。第二多关心学生,了解他们的心声,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例如学生生病了抽出时间陪学生去医院;每次放假回家叮嘱学生注意路上安全;如果发现有的学生学习状态不好及时和学生谈心等等。第三,班主任在学生面前还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语,该严肃的时候就该严肃起来,不要整天嘻皮笑脸,原则性不能丢。例如学生违反校规校纪时要严厉批评,按照规定办事。第四,要不断充电,做知识的富有者。班主任如果没有真才实学是很难在学生中树立威信的。作为班主任,不仅要精通所教学科,还要熟悉所学专业的一切知识。这样,才能够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总之,班主任自身的品格、学识、涵养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教室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组成、延伸和发展,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场所。班主任要精心指导设计教室的布置,要充分体现本班个性。一个和谐、温馨的教室环境,不但可以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还可以起到陶冶师生情操,净化师生心灵,激发师生教与学热情的作用。教室的净化、美化也可以反映和表达该班学生的精神风貌。因此,班主任在对教室的布置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最好做到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合作来完成,让大家在创造美的过程中,体验愉悦和自豪,体会劳动乐趣,从而激发大家的集体主义情感。班级内容也要根据自己班级特色而定,才能起到激励学生,创建良好班风的作用。班主任要充分利用黑板报或学习园地。搭建好学生展现个性的平台。教室的四角也要充分利用起来,如建“特长展示角”、“卫生角”、“图书角”等。提倡学生自主管理,在管理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责任感,增长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总之,教室的布置要从多方面体现班级个性,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三、用爱心搭建师生沟通平台沟通需要从“心”开始。
班主任与学生沟通,首先要有一颗真诚的爱生之心。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教师的爱是塑造学生灵魂的伟大力量”,它不仅能提高教育质量,还能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人格形成。教师以爱育人、以情动人,循循善诱地进行教育,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接受你的关心和爱护,师生关系就会融洽,心理上的距离就会缩短,师生之间才能坦诚沟通。所以,班主任要用爱心、诚心、细心、耐心去换取学生的真心和家长的放心。例如,遇到有问题的学生,班主任首先要深入了解情况,要关注学生的自尊心,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本着“治病救人”的态度,选择适当的场合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一般避免在公共场合批评学生,要推心置腹地做细致的工作,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让学生放松心情,老师的教育要让学生心服口服,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愉悦接受老师的教育,从而达到改正错误提高自己的目的,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另外,尊重是沟通的桥梁。尊重是一种品格,是对他人人格和价值的肯定;尊重是一种期望,可以激励他人奋发进取。尊重和信任学生,是对班主任老师基本品格的要求。对成功的学生给予尊重,表明老师对学生成功的祝贺和鼓励;对失败的学生给予尊重,表明老师对学生失败后的安慰和鞭策。可以说尊重体现了师生之间的真情,只有尊重才能构建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教师用尊重表达的期望,更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进取心,学生才会进步更快!
四、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作为班主任,应该明白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对优生的优点显而易见,对后进生则难于发现,尤其是在学习上后进的学生,教师往往看不到他们的长处,更多的是看到其缺点,而后进生转化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该生自己的命运和其家庭的未来,为此,班主任应始终以对每个孩子及家庭负责的态度,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多纵向比较,少横向比较,相信后进生的今天总会比昨天好。因势利导,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放大”其优点“缩小”其缺点,孩子稍有一点进步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到“真诚”二字,带着真情善待孩子,用真心、耐心处理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每件事,真正做到尊重每个学生。另外要与其他任课教师、家长密切配合,常与其他任课教师沟通,交流学生平时的学习、活动、生活情况,和任课教师一起有针对性地共同管理好学生;积极主动与家长联系,通过家访、电话了解学生在家庭、社会的表现,同时向家长及时报告学生在校的表现,互相沟通,共商教育孩子们的方法,制定转化计划,使学生能健康发展;发现个别学生问题时,教师要主动与该生家长联系,力争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齐心协力共同育人,决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五、创设集体活动,增强集体凝聚力
一个没有共同的目标缺乏集体凝聚力的班级,就好比一团散沙四处流散,班风肯定不会很好。我认为应该把增强班集体凝聚力作为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引导学生参加或开展各项集体活动是增强集体凝聚力的最有效途径。每次活动中我都教育学生:你代表的不是你个人,你的行为将直接影响到我们整个班级的形象,乃至我们整个学校的形象。希望大家珍惜每一次的机会,出色表现,赢得名誉。通过反复强调、教育,不管是参赛的队员还是自发组织的啦啦队,在活动中都能满腔热情、积极投入、遵守集体纪律,听从老师的安排,其结果也往往赢得荣誉,受到表扬。集体凝聚力不仅仅在大型的活动中表现出来,在一些小事情上也反映出来。比如:平时我常常教同学们树立班级与班级之间的竞争意识,每次大清整、黑板报、兵乓球、篮球等等活动的评比我都要求他们看看最后的结果,发扬优势、缩短差距,形成良好的班风。总之,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既复杂又艰巨的任务,是一个重要而又关键的教育环节。因此,要求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要在努力学习管理知识的同时,积极研究和探索班级管理工作的方法和技巧,并结合自己工作实际,灵活运用,及时总结反思,做到与时俱进,从而更出色的完成班主任的管理任务。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必须深入学生的生活;勤于观察学生的状态捕抓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勤于用双手给学生做好示范;勤于思考班级建设,才能将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的活生生的人,塑造能社会要求的全新的人。
第三篇:马秀娟论文浅谈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
浅谈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
玉门市第一幼儿园
马秀娟
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它包含着教学和教学以外方方面面的内容,班级管理的成效渗透于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在长期担任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工作中,我深深感悟到,要使幼儿园班级管理卓有成效,必须要有一定的方法和策略。
一、营造宽松、温馨的家庭式氛围是搞好班级管理的前提 宽松、愉悦、温馨的家庭式氛围的创设,对班级孩子的常规形成十分重要。一个班级行为常规的形成,需要班级教师、保育员、家长几方面的共同配合才能完成,因此,班级管理者首先要处理好人际关系,尽量做好家长工作和保教协调工作。
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营造宽松、温馨的家庭式氛围,才能让幼儿有一个愉快学习的环境。尤其小班幼儿,这点对他们十分重要。我们知道,小班时期是养成各种常规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情感依恋强烈,这就要求我们更要营造好与家庭相似的宽松、温馨的环境,以便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养成良好的班级常规。我班在孩子入学不久,就召开了班级管理会议,就“如何接待新入园的幼儿及家长”以及“如何养成良好常规”进行了共同商讨,达成一致意见,统一行动。每天主动热情地接待他们,和孩子拉近距离,亲切呼唤孩子的乳名,和孩子交朋友,以自己的童心去跟孩子沟通与交流。孩子们很快从对家人的依恋转移到和老师的亲近上。这是我们共同创建宽松、愉悦的氛围的作用,是班级管理的前提。孩子适应了班集体的生活,融入到了班集体这个大家庭,在大家的协调统一的默契配合下,逐步养成了一日活动常规。
在中大班时期,我们除了继续创设和谐温馨的家庭式氛围而外,还注重了幼儿主人翁意识的培养。如:在环境的创设方面,区角如何摆放,墙面如何布置,都充分尊重幼儿,让孩子知道自己就是班级大家庭中的一员,积极参与,共同商量、共同创设。这样更能提高幼儿的兴趣和创造性,使幼儿有改变环境的成功感和责任感,也有助于对幼儿进行爱惜劳动成果和爱护环境的教育。
二、转换角色观念是班级管理的有效方法
班级管理者必须由权威观念向服务观念转换。传统意义上的班级管理者(主班教师)是管理整个班集体的权威,所有班级的一切活动计划、活动安排、活动规则都是班级管理者一个人制订,配班老师和保育老师包括孩子和家长都听从安排,被动地配合开展活动。但是,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与实施,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要求人人都是管理者。因此,班级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安排,班级管理者要大胆放权,由权威的前台走向服务的后台。让孩子、家长、配班老师和保育老师都走到班级管理的前台来,这样班级管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学期我园都要分班召开家长会,以往都是由主班教师一人包办,唱独角戏。本期,我进行了改革尝试,让家长先讨论家长会应该怎样开,希望了解什么内容,对家长的意见进行收集整理,然后根据家长意见,制订了家长会会议内容和形式。请了上届大班家长来介绍孩子入学前的准备,以及如何做好家园配合,还请了我班在教育孩子方面有经验的家长介绍育儿经验,家长会开得十分成功,反响很好。家长都说:这样的家长会我们特别乐意参加。通过这次家长会,我尝到了班级管理中角色转换的甜头。在以后的班级常规中,我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让孩子自己讨论制订各种活动常规规则,孩子们表现积极,而且遵守常规特别好。
三、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促进班级管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从此可以看到,幼儿园的班级管理是离不开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的。于是,我们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尝试利用家长资源进行班级管理。
1.明确家园结合与班级管理的关系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幼儿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越来越显示它的特有地位,许多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开始用慎重的眼光看待家园合作这一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幼儿园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是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的。在幼儿园的班级管理中,有些活动我们或征求家长的意见,或让家长参与指导。根据以上情况,我们确定了在班级管理中家园结合的目的:指导家长配合开展班级管理的工作,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行为,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的目标、要求,以便家园合作,形成合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2.家园合作形式的多样性有利于班级管理的开展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了解到:许多家长都认为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是幼儿园的事、是教师的事;另外,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都是娇生惯养,因此有些工作开展的不是很好。为了保证班级管理的顺利进行,取得最佳的效果,在每学期初召开了家长会,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介绍我们将要开展的一些工作、幼儿开学来的一些情况、家长将要配合的一些事情、提出家园合作的重要性等,让家长了解到,只有家长切实地参与,才能促使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班级管理得更好。为了使家长进一步明确配合的内容,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还设计了家长园地、推选了家长委员、确定了家长开放日和家庭友好小组活动等。在“家长园地”中我们根据班级情况和所要开展的活动情况,在栏内提出家园配合的目的、要求、以及幼儿的表现,许多家长对此很关注,使得这个栏目充分发挥了其作用。家园间要建立经常性的双向沟通,家园双方要随时互通信息、交流看法,这样我们才能全面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从而在教育上达到共识,提高班级管理质量。
第四篇:马慧琴教师如何做好课堂
教师如何做好课堂“主持人”
陕西大荔县城关镇仁厚里小学:马慧琴
当前,电视、电脑、多媒体教学已走进讲学。教学的直观演示过程,省去了许多费时费力的讲解,老师从传统教学中仅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尝试着做做“主持人”,使教学过程更轻松、更高效。做好这“主持人”呢?
一、态度平和、自然,营造一个平等自由的对话氛围。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各级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就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因此说,教学过程不仅是一种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
而在传统的教学中,大部分时间学生都处在被动的、依赖性很强的“接受消化”过程,都等着吃“现成饭”,很少有积极动脑的思维过程,言谈举止受到限制。学生对所授知识不假思索地生吞活剥,造成了课堂气氛冷清、无味,对所学知识不能灵活运用,出现了老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累的现象。
要改变这种现状,作为老师,首先要把学生看破成一个独立的人,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他们都能真切地感受到自身存在的重要性。缺少他们的积极参与,教学将不能存在。让大家在轻松、愉快、平等、自由的氛围中展示教学的魅力。
记得一次上课,用“像”字造句,同学们都从颜色、形状上做了很好的比喻句。
“我们还可以从精神方面做更深刻的比喻。“我启发学生并作出示范”大海像我们的母亲一样。因为大海提供给我们在一定历史条件
下的食物、矿物,就好比妈妈一样最具有奉献精神,所以说大海像我们的母亲。“
同学们领会方法,马上叽叽喳喳地开始讨论。
有个学生站起来问:“老师,大海的母亲是谁呢?”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显然学生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
大海的母亲,我从没想过这个问题。我慢慢地向学生解释大海的来历:“大海是河流交汇而成,河流是小溪汇流而成的,千万条小溪最终汇成了大海。
“噢,我们懂了,大海的母亲是小溪。“有几个学生齐声喊道。“‘大海的母亲是小溪。’这的我所听过的最美妙的比喻。”我笑着说,“我是大家的功劳。”
教室里一片欢腾。
整个教学过程是师生彼此提问,共同思考、讨论,最终求得,从而达到共识和教学相长的目的。
课后我问同学们对我节课的感受,有个学生的话给我印象最深,“老师,你的微笑让我特别放松,上课就像朋友在谈话,什么都敢说。”因为微笑,使学生隐藏内心深处的胆怯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积极的思考、大胆的讨论,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中分享彼此进步和成功的喜悦。
二、言辞生动、有趣,激起学生学习讨论的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意思是说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新课程标准中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于平等对话,定位于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由此可见,语言艺术在教学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尤其
在评议教学中,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用机智、生动、幽默的语言教学,往往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一次对研讨的考试中,由于前段时间一直在学习唐诗,所以有很多同学把《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范成大写成了是唐代的诗人。
在给学生民还试卷前,我先装出一脸学生的样子说:“我不敢把有的同学的试卷给他,是因为怕他吃官司。”
同学们面面相觑,不知为何。
“因为有人的笔下之错,一下子反范成大早生了几百年,你想,人家的亲人、朋友能同意你吗?不告你是个‘拐卖人口’罪才怪呢。”我忍着笑说出原因。
教室里哗地笑了起来,有的同学的脸红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微笑着问。
学生a:这段时间学唐代诗,有些搞混了。
学生b:古诗中诗人多、朝代多,难记清。
“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顺势再问。
同学们各抒己见。
学生c:俗话就:“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因此,想把古诗学好,就得多读、多记。
学生d“掌握了每个诗人独特的古诗风格,区分起来也就不难了,如: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王维有“田园诗人”之称。
学生e:我们办一次“古诗墙报”,把自己喜欢的诗摘录下来。学生f:有兴趣的同学做一些“诗人小档案”,对每个朝代的诗人有更全面的了解。
在这分析问题、积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们情绪高涨,兴趣
盎然,不仅展示出他们的聪明才智,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而且在课上课后锻炼了他们各方面的动手能力。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习的态度越来越积极,信心越来越强,对未知的领域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
三、巧妙设计问题,扩展思维空间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要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理论,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依据学生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在教学〈〈雨中〉〉这篇课文时,我围绕课文的中心“助人为乐“这一主题设计了一个故事,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讨论。
情景1:三个学生在上学的路上,看到一个人蹬着三轮车的货物十分吃力地在爬一段坡时,他们会怎么做?如果你也在场,你会怎么做?
情景2:三个连忙跑去帮忙,可是当蹬车人发现是三个孩子在帮他推车时,自己两脚一跷,不再用力蹬了,嘴里却说:“使劲推,小孩,等上了坡,我给你们每人一瓶饮料。“这时三个学生该怎么做?他们的心中会怎么想?你会怎么做?心中会怎么想?
情景3:当三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车推上坡之后,蹬车人对他们做了个鬼脸,道了声“拜拜“,蹬着车一溜烟地跑了,这时孩子们又会怎么想怎么做?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情景4:孩子们转身继续往学校走去时,蹬车人却赶了过来,怀里抱着饮料,口晨不住地道歉:“刚才都是我不对,累坏了吧,来!喝瓶饮料。”这时孩子们又会怎么想、怎么做?此时,你有什么想法?
在设置的不同情境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去体会、去感受、去
讨论,跟随故事的发展进行推测、质疑、分析、选择,将故事本身的结局与自己设定的结局进行比较,受到更深一层的美德教育(真诚助人,不图报酬,你的行为足以影响到他人,影响到整个社会)。
问题设计得巧妙,学生在学习时就更有举,更积极地去探讨,在社会秩序思考中不断扩展他们的思维空间。
四、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得有内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的品质。为此,作为一名现代的教师就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不断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
让我们用朋友一样的态度,师生倾心的交流,在尊重、平等的基础上,筑建一座用爱砌成的长城!用自己的真诚与微笑铺就一条平坦的大道,让每一位学生都在激励、赏识中走向成功!
第五篇:复件 学习中央一号文件认识体会(马秀琴)
学习中央一号文件认识体会
(安乐桥村马秀琴)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新胜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必须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农民收入不徘徊、农村发展的好势头不逆转。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这是一个着眼全局的重大决策。主题为何强调“统筹城乡”“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统筹城乡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大政方针,但在一号文件的标题里却是首次使用;前面的6个一号文件,标题中也曾出现过“加强农业基础”,这次为什么仍然将夯实基础写进主题?
中农办副主任唐仁健说,新时期的7个一号文件都贯穿了统筹城乡发展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理念和方针,它们在指导思想和政策走向上一脉相承、不断递进;在框架体系上相互照应、不断健全;在具体内容上深化创新、不断丰富。今年文件的主题,是党中央在大范围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反复讨论、慎重确定的。确定主题,为的是围绕重点,研究和出台新的政策。“加大统筹城乡力度”和“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基础”的关系怎么理解?唐仁健说,两句话是一个连通的整体,但重心在后面,也就是说,要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是不是真正统筹了,最终也要看是不是真正夯实了基础。这个基础不是狭义的,应该包括对农业农村的基本认识、基本政策、基础设施、基层服务体系和基层组织等多个方面。
统筹城乡发展,十六大破题之后不断填补政策空白、充实政策内容,有些方面更是从无到有,具有划时代意义。近年来,农村公共事业稳步发展,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大为改观,农村义务教育、农村低保、新农合、新农保快速推进。农民进城务工环境不断改善,农民工合法权益得到更多保障。然而,资源要素仍在向城市集聚,城乡居民收入和公共服务差距仍在拉大。关键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长效机制仍没有真正建立,特别是对“三农”的投入政策还缺乏制度保障。因此,文件进一步强调加大统筹城乡力度,非常有针对性。
为什么强调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因为历史欠账太多,农业基础仍然薄弱。虽然实现了粮食“六连增”,但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粮食继续稳产增产越来越难,后劲明显不足。而且,在连年丰收的情况下,要特别注意防止忽视和放松粮食生产的倾向,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信号不能变、要求不能松,支持不能减。
尽管近年来国家逐年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但相对投在社会事业上多,投在农业生产上少;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多,对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与农民密切相关的小型基础设施投入少。2009年,中央财政“三农”预算支出7161亿元。其中用于农业生产的2642亿元,用于农民“四补贴”的1230亿元,这两项共计3800多亿元,也只占中央财政“三农”预算总支出的一半左右。
文件提出了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继续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新的贡献”。夯实农业基础,政策向何处发力?
2009年历史罕见的干旱,让我们更加看清了两个事实:一是国家连续不断地扶持加强农业,卓有成效。由于抗旱设施和农业技术的支撑,仍然取得了全年粮食丰收,而历史上同样的旱情,粮食要减产10%—30%。二是我国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亟待提高。全国54%的耕地仍“靠天吃饭”,50%—60%的中小型灌区设施老化失修。农田水利设施脆弱,成为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新世纪以来的6个一号文件都强调加强农业基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出台了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政策。那么,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基础,向何处发力?一是健全投入机制。尽管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国家财政收支相对紧张,但文件仍然明确,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不断增加“三农”投入,确保“三个优先”,即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坚持对种粮农民的直补政策,明确“三个扩大”,即扩大良种补贴品种,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规模,扩大补贴政策受益范围,将牧业、林业和抗旱、节水机械设备纳入农机补贴范围,完善适合牧区、林区、垦区特点的农业补贴政策;按照存量不动、增量倾斜的原则,新增农业补贴适当向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
三是持之以恒增强农业发展支撑能力。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和促进农业稳定发展,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强调抓住关键领域、薄弱环节,突出“三个重点”,即把农田水利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把良种培育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把主产区作为粮食生产支持政策的重点。
文件明确提出,突出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加快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按期完成规划内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大幅度增加中央和省级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规模,新增一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力争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抓紧建设乡镇或区域性农技推广等公共服务机构,扩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范围,积极发展多元化、社会化农技推广服务组织。
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把800个产粮大县的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建立稳固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加快改善民生,农民又得哪些实惠?
水电路气房、文化教育科技社保,是关系农村民生的大事,也是农村发展的薄弱环节。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在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的推动下,9亿农民的生活持续改善。唐仁健认为,农村公共事业不断加强,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统筹城乡发展最突出的体现和最大的亮点。
2009年,即使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农村民生建设也未放慢步伐;2010年,改善农村民生成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今年的一号文件在农村民生领域再次“亮点”频现。
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定就业与农民增收密切相关。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促进农民就业创业仍需努力。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要让农民工就业有岗位,生活有保障。保障是民生之安。今年的一号文件传递明确信号。2010年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还将稳步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水平均会提高,新农保试点将稳步推进,农村低保将实现应保尽保,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网正越编越密。
安居是民生之愿。农村危房改造试点正在提速,全国已有超过90%的试点工程顺利开工。一号文件提出,今年将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国有林区(场)、垦区棚户区改造,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建材下乡,鼓励农民依法依规建设自用住房。与此同时,为了适应农村用电需求快速增长的趋势,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也将抓紧实施,农网供电的可靠性和供电能力将进一步加强。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有效启动农村市场,让农民得到实惠。一号文件明确,今年家电产品最高限价将大幅度提高,各省份可以在补贴范围内根据本地实际增选一个品种,国有农林场(区)职工也将享受补贴政策。选择范围扩大了,受益人群也增加了。
新的民生政策强力出台,已有的政策也将延续使命。巩固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继续推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坚持农村开发式扶贫方针,确保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城乡改革联动,政策又有哪些突破?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稳步推进城镇化方面有新突破,提出了新要求,今年一号文件进一步明确: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这意味着农民工在“农转非”和就业、社保、子女就学等方面将更快实现他们的愿望。
一号文件还提到,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将有稳定职业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这意味着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将成为农民工的安家之所,他们将逐步告别常年住在简易工棚里的生活。
“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首次在中央文件中出现。“80后”、“90后”农民工将得到更多的政策关注。完善加快小城镇发展的财税、投融资配套政策,安排土地利用计划要支持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制约城镇化发展的资源要素瓶颈也有望逐渐破除,小城镇对农村人口的吸纳能力将逐步增强。
统筹城乡发展,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城乡双赢。但在城乡发展长期失衡,“三农”仍是“短板”的背景下,相当长的时间内应当让农村“多赢”一些。针对目前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资金来源不足的现状,一号文件提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范围将扩大,奖补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对服务能力强、民主管理好的农民合作社将给予补助。有条件的合作社兴办农村资金互助社、自办农产品加工企业也将获得支持。
确保农村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对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积极推进林业改革,深化集体林改确权到户。随着各项改革的有序推进,农业农村发展将更加生机勃勃。